公开课教案-《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合集下载

区域农业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经典教育教学资料】

区域农业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经典教育教学资料】

个人教学设计模板:《草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草原》是人教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主要讲述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进入内蒙古大草原时所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内蒙同胞热情款待的情景。

课文语言清新优美,线索清晰分明,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体现了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本课以简约的文字描写了美丽的草原风光及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的民族风情。

课文运用了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在静与动的变化、对比中,凸显了草原的风光之美、人情之美。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会本课生词,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课文中对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描写。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欣赏图片、诵读,想象等方法走入文本的情境,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2.通过替换、比较等方法体会语言的简约之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情境,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1.具体体会课文中的静态、动态描写。

2.体会民族团结之情。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草原吗? (播放草原风光课件)在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有着一望无际的草原。

湛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一碧千里的草原上,成群的牛羊正悠闲地吃草、散步;小丘线条柔和、颜色碧绿。

远处的小河像-条明晃晃的长带迂回曲折。

--作家老舍访问内蒙时,身临其境,亲眼看到了草原的美景,油然产生了特殊的感情,目睹了蒙族人民待人接物的风俗习惯,又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深厚情意。

作者把这些内容都活灵活现地写下来了。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老舍先生的描述走进草原去看个究竟吧。

2.板书课题,全班齐读。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与东北地区农业相关的纪录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农业发展的现状。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结合课本知识,设计课堂讲解和讨论,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安排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走进农田,观察农作物生长状况,与农民交流,了解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
3.分组合作,探究学习:
-将学生分成小组,围绕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某一主题进行深入探究。
-通过讨论农业发展中的道德伦理问题,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采用以下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1.展示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图片,如金黄的麦田、丰收的果实等,让学生对东北地区的农业产生直观印象。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东北地区在农业发展方面有哪些优势和特点吗?”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针对某一实际问题,如农业环境污染,让学生设计解决方案,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采取以下措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
1.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概括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特点、问题及对策。
2.强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农业观念。
3.鼓励学生课后继续关注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积极为家乡农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3.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明确学习任务,让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期待。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讲解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包括气候、土壤、地形等方面的特点。
2.介绍东北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及其生长周期、产量、分布特点,分析农业产业结构的现状和优化方向。
3.鼓励小组成员积极发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能力。

公开课教案-《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公开课教案-《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公开课教案-《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
灌溉;社会经济条件:种植长绒棉的历史悠久;市场对长绒棉需求量大。

海南岛成为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自然条件:地处热带,热量和降水丰富,能满足热带经济作物生长;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专门是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的需求量大。

云南省昆明邻近进展花卉种植业,自然条件:四季如春的气候条件适合进展多种花卉品种;社会经济条件:国内都市市场对花卉的需求量大。

总结提升布置任务
好,通过研究某一区域的地理条件,能够找出优势因
素,确定农业生产的大方向。

那么在那个大方向下,区域
内部地理条件也会存在差异,因此要对该地区因地制宜,
进行合理布局。

那东北地区区域内部地理条件有着如何样
的分异?又是如何进行合理布局的呢?请同学们课下做
好预习,下节课我们来分析东北地区内部的的农业布局及
其特点。

2分钟
板书区域农业
东北地区
地理条件。

人教版高地理必修三第四单元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优秀教学案例(共1课时)

人教版高地理必修三第四单元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优秀教学案例(共1课时)
4.通过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东北地区的自然风光、农业景观等图像资料,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实地,激发其学习兴趣。
2.创设问题情境,如:“东北地区为何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东北农业发展面临哪些挑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
2.小组成员分工合作,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方式,完成课题研究。
3.组织小组汇报、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取长补短,提高综合素质。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让其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其知识掌握程度、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等方面的发展。
3.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东北地区的农业景观、农作物生长状况等图像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东北地区的农业特点。
2.设计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课堂提问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其地理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3.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农场、农业科技园区等,使其深入了解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
4.结合学生的评价和教师的评价,制定后续教学计划,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东北地区的自然风光、农业景观等图像资料,引导学生关注东北地区。
2.向学生简要介绍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地资源等基本特征。
3.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吗?那么,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有何特点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导入新课。

区域农业的发展-以东北为例教学设计

区域农业的发展-以东北为例教学设计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通过阅读地形、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3.通过对比,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并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大方向。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和布局特点;
教具:ppt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歌曲《松花江上》
从歌词可以粗略地看出东北农业的主要类型
[转][问]那么,研究一个区域农业的发展,该怎么去研究,从何入手呢?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背景
[问]影响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有哪些?
[答]略
通过读东北地区位置、气候、地形、土壤、交通、工业分布等图,确定东北地区的位置及范围,具体评价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区位条件,得出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最主要优势是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然后从质和量两方面去分析。

1、地理位置与气候特征的内在联系,气候的影响
气候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详细分析气候类型图、降水量图和年均温图)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长季节等。

东北地区由于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降水集中于夏季,热量和水分配合得协调,仅可以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生长的需要,这就便得农作物生长季节集中在气温较高的4~10月,农事活动为春播、夏管、秋收,同时农作物适应环境多为喜冷凉品种,如甜菜等。

2、地形---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图片展示
通过读图分析东北地区地形单元,主要包括高原、山地、平原——多样化农业发展
3、工业、交通、人口等对东北农业发展的影响。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 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3. 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并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4. 结合具体发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二、过程与方法学会分析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思路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乡土情感和责任意识。

教学重、难点1.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2. 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3. 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突破方法图文材料的分析和归纳。

教法与学法导航教法:情景设置法、分组讨论法、读图分析法、点拨法、归纳总结法。

学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完成预习任务。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大屏幕展示“北大荒”和“北大仓”播放“松花江上”。

昔日北大荒,而如今却变成了粮仓,昔日的荒地今日的粮仓,东北是如何实现区域内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以点带面来探讨一下一个区域如何利用当地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布局该区域农业的一般方法。

新课教学一、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1.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各种因素——确定区域农业的大方向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不同的农业。

同一区域的自然条件往往适合发展多种农业,所以还要根据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市场需求,发展本区域有生产优势的农业。

2.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一个区域在确定农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再根据区域内部的地理分异特点,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使区域的农业发展与区域内特定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系统,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背景(一)课标要求:课标对本节内容的表述: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二)学生情况分析优势:学生在高一已经学习了“农业的区位选择”,基本掌握农业区位分析方法;通过前几单元的学习,学生基本具备了研究区域自然资源(第三章区域自然环境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优势)、区域特征分析、区域差异对比(第一章长三角、松嫩平原地理环境问题)、区域环境问题(分析区域特征、发现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的分析方法和思路。

我校学生还具有绘画的特长。

不足:地理学科在初中属于弱势学科,学生往往并不重视,学生对区域地理基本知识的掌握也是不牢固(三)教学方法和媒体以启发教学为主的学案教学。

依据上节课对东北地区地理条件和布局特点的分析,本节课对东北地区的三个农业生产区域在发展过程中,各自的优势、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这三大方面展开的。

利用学案所提供的文字资料和上节课的知识,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区域农业发展的分析方法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区域农业发展的分析方法,本节课板书采用的是框架式,把区域农业的分析思路清楚地呈现给学生。

为了强化学生对区域农业分析方法的理解和运用,在最后环节,选取了研究“北京市的农业发展”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

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结合资料和已有知识,通过讨论,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针对东北地区内部不同区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了解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3)通过对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研究,学会区域农业发展的分析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东北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区域农业发展的分析方法。

重点难点确定依据: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应该借助教材中精选的示范性案例,使学生在分析具体案例中注重方法的培养和抽取地理原理能力的培养,即让学生能从个别到一般,掌握带规律性的知识和能力,也就是“通过一个或一组实例的教学,使学生在掌握这个或者这一组实例的基本内容基础上,学会学习相同或相似类型知识的基本方法。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知识清单项目内容地理条件1.范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3.气候条件: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4.地形条件:平原、山地、高原相对完整;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5.社会、经济条件:重工业发达,为农业提供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开发晚,人口密度小,人均耕地多农业布局特点6.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地域差异显著,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突出,可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7.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

8.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延边盛产苹果梨。

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

辽南是重要的苹果产区。

9.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是重要的羊、牛、马牧畜生产基地。

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的三河牛和三河马,是闻名国内的良种。

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10.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其中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11.与我国其他商品粮基地相比,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特点具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的突出特点。

12.东北地区成为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东北商品粮基地已经形成了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

农业发展方向13.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退化,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威胁。

14.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人手,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考点梳理考点1 东北地区的地理条件地理条件特征影响气候条件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水热条件基本可满足作物一年一熟;农作物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地形条件平原、山地、高原相对完整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条件;山地丰富的森林为我国三大林区之首;东北平原居我国三大平原之首;西部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多,是优质草原牧场土壤条件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使东北地区粮食单产较高,是东北地区成为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条件之一社会经济条件工业基地为农业提供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工业对原料的需求,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利于发展外向型农业便开发晚,人口密度小人均耕地多,利于农业经营规模化,且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例1】针对东北地区优越的农业资源条件,东北地区将建成全国性的()A.商品粮、棉基地B.商品粮、林业生产基地C.商品粮、油菜基地D.商品棉、林业生产基地【解析】东北地区的自然优势主要表现在土地资源、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三方面。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麻城一中马丽俐一、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课标解读:①以某区域为例,教学应注重案例的应用与分析;②重点分析区域农业生产的自然和社会条件;③结合区域特点确定发展方向,针对面临问题,提出发展策略。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东北地区的范围并分析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2.理解东北地区因地制宜组织生产,形成不同特色的农业布局。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小组合作探究,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2.通过问题情境,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与农业布局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地理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分析,形成分析思路。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对某一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和布局特点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合作、探究,展示质疑,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1.视频导入:引导学生观看《天上有没有北大荒》的视频,提出问题:大家知道歌曲当中唱到的北大荒在哪里吗?从而引入《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的学习,解读课程标准,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能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进行归纳总结。

2.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办法,提出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

3.能用东北农业发展的分析思路,分析某一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及布局。

介绍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共分为视频导入、合作探究、思路总结、案例迁移、练习巩固、课后延伸六个环节),对本节课的学习方式进行相关指导和评价说明(全班分四个学习小组,分抢答和合作探究两类题型,抢答题自由举手抢答,合作探究题小组推荐代表回答;抢答题每答对一题加两个星,合作探究题答对加五个星,每纠错或补充一次加一个星)2.合作探究探究问题一:东北地区优越的农业区位条件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东北地区地理条件”相关图文、视频资料,分析东北地区优越的农业区位条件。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完整版】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完整版】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标:
1.通过对比,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并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的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2.结合具体发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东北地区农业生产中存在问题及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教具:ppt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通过对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条件的评价,得出农业发展的特点。

一、农业在全国的地位
(结合书本72页的活动和书本内容,让学生自己阅读提取信息,加以说明为什么东北地区能取代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中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


2、主要的林业基地
3、畜牧业生产基地
(让学生在地图中找出这些基地主要分布的地区,得出区域内部农业布局的特点)
二、区域内部农业布局特点
三、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向
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方法1:通过图片及第二单元的问题研究:分析三江平原由北大荒到北大仓和到保护北大荒的变化。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作用。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三农”问题是目前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

不同的地区,人们以惯有的生产方式经营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农业实现区域总量的增长和结构的演进是必然趋势。

因此,如何才能使各地区充分挖掘现有资源潜力,获得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全面发展,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农业发展模式,是摆在人类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学习有用的地理等新概念的需要。

区域农业发展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共同影响,形成稳定的农业地域模式和结构,地理条件是影响区域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教材以东北地区的区域农业地域为例,分析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学习东北区域农业发展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复习必修2所学的农业区位因素,拓展学生思路。

2、教学目标的确定。

对于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我主要从三个方面来阐释。

(1)、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发展的利弊因素;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并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2)、过程和方法。

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我国各地特色农业生产情况,分析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用小组交流的形式学习区域内部差异划分标准;通过分析我国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分布特点和发展前景,了解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家乡,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的主人翁精神;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勤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统筹、按客观规律办事的科学态度。

3、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地理条件;东北地区三大区域的内部差异。

(2)教学难点:评价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地理条件;东北区域内部划分三大区域的因素。

高三地理“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优秀教案

高三地理“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优秀教案

高三地理“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北地区的范围及自然地理特征。

掌握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农业布局特点及商品粮基地建设。

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资料等方式,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农业发展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的密切关系。

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对家乡农业发展的关注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点及意义。

2. 难点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东北地区的自然风光和农业生产图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2. 讲授新课东北地区的地理范围及自然地理特征通过地图展示东北地区的范围,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分析东北地区的地形、气候、土壤、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为后续分析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做铺垫。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自然条件: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气候适宜,水源充足等。

社会经济条件:交通便利,工业基础雄厚,市场广阔,政策支持等。

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根据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差异,介绍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特点,如平原地区以种植业为主,山区以林业为主,草原地区以畜牧业为主。

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介绍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的优势条件,如耕地面积广、土壤肥沃、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等。

分析商品粮基地建设的意义,如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等。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问题:水土流失、黑土退化、湿地减少、环境污染等。

措施:加强水土保持,合理利用黑土资源,保护湿地,治理环境污染等。

区域农业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区域农业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2.分析报告: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撰写一篇分析报告。报告中要包括气候、土壤、水资源、农业技术等方面的分析。
3.设计方案:鼓励学生为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提出创新性的建议,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技术改进、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设计方案要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在课后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分析报告和设计方案,互相借鉴、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要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究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热情。
2.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参与度,关注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3.学生在分析问题时,是否能运用所学知识,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4.学生对农业发展的关注程度,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7.总结评价: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鼓励学生发挥优点,改进不足。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1.展示图片:呈现东北地区的美丽风光、肥沃的黑土地、丰收的农田等图片,让学生对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产生直观的认识。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如此重要?”“影响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3.生活联系:让学生分享自己和家人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东北农产品,如大米、玉米、大豆等,从而认识到东北地区农业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教师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介绍东北地区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土壤类型等。
2.阐述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以及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地位。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

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地形、气温、降水等分布图,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2.通过对比和分析,说出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3.学会分析某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布局特点的基本方法。

4、培养学生收集地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2.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

教学难点:1.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教学过程:导入:听一段歌曲《大东北》[过渡]东北地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自然地域完整,农业生态类型多样,生产部门齐全,是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

[呈现课标要求][提问]影响农业的地理条件有哪些?然后依次分析影响东北农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1、位置和范围(读书上插图分析),强调三种位置2、气候是自然条件中最难以改造的因素,(读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和东北地区的剖面图分析气候特征最后归纳总结)[讨论]: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这与气候条件有什么关系?与我国主要农业地区相比,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的劣势,但也可以认为是优势,分别举例说明。

3、地形和土壤(读地形图和景观图)4、社会经济因素(通过自习完成结构图)分四组讨论书上活动题搜集相关资料,分析下列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的地理条件。

珠江三角洲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新疆南部(南疆)已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海南岛成为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云南省昆明附近重点发展花卉种植业农业布局特点[过渡]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的地域差异显著,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突出。

展示我国温度带分布图和干湿区分布图,说明温度和降水的差异性,然后回答书上思考题:1.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呈现什么规律?2.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什么?3.东北地区自然条件东西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什么?[过渡]根据自然条件的差异性和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东北地区可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人教版)-教育文档资料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人教版)-教育文档资料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人教版)-教育文档资料“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人教版)一、教材分析“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是人教版必修3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内容,本教学设计为该节第一课时,对应课程标准为“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按照课标要求,教材首先分析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地理条件和工业基础、交通、技术、人口密度、市场等社会经济条件。

在此基础上,说明东北地区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农业生产,进而了解其农业生产结构以及农业生产布局,最后描述在开发利用中主要由于人为原因,导致东北地区在黑土、林地和湿地等方面产生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以及目前的治理措施。

本节课重点不仅要充分认识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要通过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这个案例,学会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科学合理分析家乡农业发展的优劣势,从而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展农业,搞好家乡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学情简析通过前几单元的学习,学生已基本具备读图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对案例学习的方法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但由于学生初中的区域地理知识不足,对具体某一区域的地理背景知识比较模糊,因此对具体区域的分析往往不透彻、不全面。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读东北地区的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以及地形图,分析并说出东北地区的气候、地形、水资源等自然条件的特点;结合东北地区的自然条件,说出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通过阅读东北地区的交通图和数据资料,分析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结合东北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说出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根据东北地区的地理条件,进行农业生产布局并归纳农业布局特点。

过程与方法: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和东北地区地形图,明确东北地区的地形、气候、植被等自然地理特征;学会与他人合作探究,并利用景观图片和文字分析东北地区土地资源的优势表现和问题;能为家乡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

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3.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我国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布局特点和发展前景,了解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勤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2.培养学生科学统筹、按客观办事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地理条件。

2.东北地区三大区域的内部差异。

教学难点1.评价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地理条件。

2.东北区域内部划分三大区域的因素。

课时安排共3课时其中第一课时为发展区域农业的地理条件和农业的布局特点。

三维目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假如你是一位决策者,现在给你某个区域,让你来决策如何发展农业:(如考虑农业生产类型或农业生产品种)1.大兴安岭2.松嫩平原3.长江中下游平原4.内蒙古高原你为什么会这样安排?你考虑了哪些因素?推进新课(逐步深入,逐层分析)问题1: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有哪些?课件展示: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问题2: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规律是怎样的?(引入正题)我国有许多农业生产基地,不同的地区,其生产情况、面临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不尽相同。

东北地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是我国农业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的区域,发展条件优越。

以东北地区为例,不仅可以了解区域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还能从一个侧面反映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

那么,影响这一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又该如何?课件展示:东北地区的位置图说明:指导学生找出界线,然后分析东北地区的纬度位置,明确东北地区的最北端是我国领土纬度最高的地方,为后面紧接着讲气候特点打下基础。

板书:一、东北地区的地理条件1、位置、范围2、地理条件分析(1)气候课件展示:中国温度带划分图中国气候类型图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中国干湿地区划分图学生思考:1.与我国东部主要农业区相比,热量条件对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有哪些不利影响?2.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强的特点,为农村的综合发展提供了什么有利条件?(引导学生思考,发展发散思维)通过分析热量条件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培养学生辨证看待地理问题的观念。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教材来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年4月第3版内容来源:普通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章》主题:《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时安排:2课时授课对象:高中二年级学生设计者:孟雅,张若君/河南省巩义中学目标确定的依据1、标准相关要课程求依据《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要求,学生首先可以通过分析东北地区降水温度及地形图,分析农业布局特点、地理条件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其次能解释别的地区的农业布局原因。

2、教材分析本节教学重点是分析东北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及农业布局特点。

3、学情分析学生在必修2中基本掌握了农业区位分析方法,通过前几章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一些读图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但是学生的区域地理知识还是相对薄弱,对具体某一区域的地理背景知识比较模糊,同时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差别较大,有些较难的问题,需让学生合作讨论完成。

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及查阅资料,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2.通过对东北地形图降水图等的对比分析,分析东北地区的农业布局特点。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运用本节课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评价任务:1.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及合作探究第一题。

2.完成导学案合作探究第二题。

3.完成导学案巩固练习。

教学过程:学习目标学习环节学习活动评价要点(一)创设情境导入设疑1.导入:教师展示不同地区的农业分布,请学生说出农业类型,导入新课。

2.设疑:农业的区位因素有哪些?目标1:通过查阅资料,分析东北地区的地理条件;目标2:通过对东北各自然图的对比分析,分析东北农业布局特点。

(二)自学释疑同伴互助2、自学反馈结合学生课前预习情况,检查预习效果。

学生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完成目标1检测3、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完成导学案上的合作探究。

完成目标一、二检测。

思考热量条件对东北农业的利弊。

检测学生农业地理条件分析思路的掌握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分钟
板书
区域农业
东北地区
地理条件
总结
好了||,我们来总结一下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我们本节课以东北地区为例研究了区域农业的发展。主要分析东北地区地区的地理条件。其中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社会经济条件方面包括工业基础、交通及市场、历史及人口。由于有着这样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使得东北地区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农业地域||,成为了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确定了农业发展的大方向。
我们东北地区纬度较高||,热量不足。那么热量不足对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来说是优势还是劣势呢?大家的想法在这存在着差异||,那我们就进行一个辩论||,理越辩越明||,通过辩论我们就能更好地了解热量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好||,现在我们把原有的四组进行两两合并||,12组为正方||,34组为反方。根据刚才同学们的反应||,正方就论证热量不足是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劣势||;反方呢就论证热量不足是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接下来正反双方就结合关键词进行思考及讨论。然后把观点及论据简要记录在学案上||,方便一会发言。
1分钟
过渡
好||,以上我们分析了东北地区的自然条件||,自然条件是区域农业发展的基础||,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地区的农业已由自己消费为主||,逐步发展到了商品性生产||,因此社会经济条件对区域农业的影响越来越显著。接下来我们分析东北地区社会经济条件。
1分钟
提问及学生总结分析
阅读教材62页||,分析一下东北地区社会经济条件。
(2)通过学习东北地区农业的分析方法||,能够对其它区域进行分析||,进行知识、能力的迁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阅读东北地区的位置、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提高读图析图||,图文转换的能力。
(2)通过与其他小组合作分析其他区域特色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提高讨论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好||,我们开始辩论。我们的辩论分为两大环节。第一部分由正反双方进行自由辩论||,正反双方交替发言||,限时两分钟。第二部分由小组代表对本方观点进行总结。
不利影响:限制作物品种:许多对热量要求较高的作物品种不能种植||,仅能种植一些对热量要求不高的如春小麦、甜菜、大豆等作物||,影响作物熟制:只能一年一熟||;热量不足||,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影响作物的生长与产量。最后||,长冬无法放牧||,还要解决好牲畜的防寒问题。
1分钟
讲授
最后分析水源||,水源也是影响农业发展最为重要的要素之一。东北地区水源状况如何呢?我们分析一下。
通过东北地区的水系图||,我们可以看出东北地区水系稠密||,沼泽湿地广布||,河流众多||,水源充足||,有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嫩江、辽河等众多著名的河流。
那么这样的水源条件又是如何影响农业生产的呢?众多河流能够为区域内农业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有利于当地农业发展。
2分钟
微课展示
通过微课了解东北地区的范围及位置。东北地区范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地区。
经度范围:东经120°到135°。
纬度范围:北纬40到55度之间。因此该地区隶属于北温带||,由此可知东北地区四季分明。
海陆位置:位于亚欧东部||,南面临近渤海、黄海||,东面靠近日本海。距海不远||,因此水汽相对丰富||,且受东亚季风影响。
通过讨论我们知道事物都有两面性||,任何一种事物都有利有弊。
6分钟
总结提升
这就是东北地区的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影响了东北地区的作物品种、生长季节、耕作制度及农事活动。
作物品种:喜温凉的作物||,例如春小麦、甜菜、大豆。
作物生长季节4——10月耕作制度一年一熟
农事活动:春种夏管秋收冬藏。
1分钟
第二部分||,交通及市场。
东北地区松花江的河运和沿海地区的海运比较发达||,铁路网比较稠密。因此可见东北地区水陆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而且东北地区北面与俄罗斯接壤||,东面与朝鲜相邻||,西面与蒙古相邻||,和这些国家相比||,东北地区在农产品、工业种植技术具有明显优势||,因此为东北地区发展外向型农业提供机遇||,市场较为广阔。
我们思考||,东北地区隶属北温带||,又受东亚季风影响。因此可以推测出其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性气候。那到底是不是呢?
2分钟
提问
通过中国的气候类型分布图及中国的干湿状况分布图||,得出东北地区的气候类型: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
通过东北地区气温降水柱状图及年平均气温及年降水量分布图||,得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及分布规律。
5分钟
讲授
我们再来分析土壤||,土壤是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直接给作物提供养分。东北地区是什么土壤类型||,土壤条件如何?
好||,众所周知||,东北地区是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之一||,广泛分布着黑土、黑钙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东北地区黑土及黑钙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肥沃的土壤使作物生长旺盛||,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有利于农业生产。
有利方面:纬度较高||,热量不足||,气温较低||,农作物一年一熟||,那么农作物成熟所需要的时间要长||,也就是农作物的生长周期长||,有利于农作物营养物质的积累||,因此农作物的品质比较好。农作物病虫害少||,冬季气温较低||,低温可以冻死虫卵||,减少作物病虫害||,进而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漫长的冬季长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故东北的土壤较肥沃||;同时冬季的积雪在春季融化||,可缓解春旱现象||,还可以改善土壤墒情。
最后一部分||。开发较晚则遭受的污染和破坏相对较少||,因此具有较好的生态环境||,相对较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而人口密度较小||,地广人稀||,人均耕地较多||,农业经营规模大。好||,这就是东北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
6分钟
教学方法
启发讲述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估计用时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东北地区自然环境》||,根据视频了解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东北地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自然地域比较完整||,农业生态类型多样||,农业生产部门齐全||,农业比较发达。
不仅如此||,东北地区还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也是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在我国农业区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讲授
地形。基本特征总结起来是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阅读图4.3||,东北地区地形图||,东北地区包括了哪三大地形单元||,各个地形区又是怎样分布的?边阅读边填在学案相应位置。等下找同学来填充讲解。
东北地区包括了高原、山地和平原三类相对完整的地形单元:西部是内蒙古高原||,四周呢分布着山地||,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而三山环绕的就我们我们的东北平原。东北平原分为三小部分组成||,东北部的是三江交汇形成的三江平原||,哪三江?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中部是松嫩平原||,有松花江和嫩江冲击而成||,最南端是辽河平原||,由辽河冲击而成。
新疆南部成为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自然条件:光照充足||,土地资源丰富||,山麓地带有高山冰雪融水可供灌溉||;社会经济条件:种植长绒棉的历史悠久||;市场对长绒棉需求量大。
海南岛成为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自然条件:地处热带||,热量和降水丰富||,能满足热带经济作物生长||;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的需求量大。
云南省昆明附近发展花卉种植业||,自然条件:四季如春的气候条件适合发展多种花卉品种||;社会经济条件:国内城市市场对花卉的需求量大。
5分钟
总结提升布置任务
好||,通过研究某一区域的地理条件||,能够找出优势因素||,确定农业生产的大方向。那么在这个大方向下||,区域内部地理条件也会存在差异||,因此要对该地区因地制宜||,进行合理布局。那东北地区区域内部地理条件有着怎样的分异?又是怎么进行合理布局的呢?请同学们课下做好预习||,下节课我们来分析东北地区内部的的农业布局及其特点。
这就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活动处理
举一反三。按照同样的分析方法||,分析一下其他地区。
我们分组讨论62页活动||,分析下列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的地理条件。一二三四小组分别对应一二三四小点。
1分钟
活动分析
珠江三角洲特色农业是出口创汇农业||,自然条件水热充足||,自然条件优越||;社会经济条件:邻近港澳台地区||,市场广阔||;水、陆、空交通便利||;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地理必修三
第四章第一节第一课时《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课程标准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农业生产条件、布局特点和环境问题||,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够说出东北地区的范围以及不同地理条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那么本节课||,我们就以东北地区为例||,来研究一下区域农业的发展。
3分钟
板书
4.1.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1分钟
回顾提问
及方法总结
我们回顾一下必修二的知识:影响一个地区发展区域农业或者说进行区位选择的因素都有哪些?
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自然条件及工业、交通、人口等社会经济条件。
根据这些地理条件的综合特征||,找出优势||,就能够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大方向。那么一个区域内部不同地区的区位因素也存在差异||,因此根据区域内部的地理分异特点||,需要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小布局。那么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地理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尝试着提出解决措施或者发展方向。这就是区域农业研究的一般方法。本节课就按照这个思路去分析东北地区区域农业的发展。
气候特征:东北地区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雨热同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