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民营企业国际化程度评价分析【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企业国际化一个理论与概念框架的文献综述

企业国际化一个理论与概念框架的文献综述

摘要
本次演示从博弈论的视角对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理论进行探讨,旨在分析企业 人力资本投资现状、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和不足,以及未来研究方向。本次演示 首先介绍了博弈论的基本概念,然后阐述了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性,最后指 出了本次演示的研究目的。
引言
博弈论是一种研究多个决策主体之间行为相互作用的理论,适用于解释和分 析各种竞争与合作现象。近年来,博弈论在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领域的应用日益受 到。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人力资本的投入可以提 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
一、银行监管的定义和目的
银行监管是指政府或监管机构对银行业的监督管理,以确保银行体系的稳定、 安全和公正。银行监管的目的在于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保护消费者利 益,以及促进银行业健康发展。为实现这些目标,银行监管机构需要制定和实施 一系列的监管政策和法规,对银行业进行全面的监督和管理。
二、银行监管的历程和监管技术 的演变
一些学者还从政策法规的角度探讨了博弈论在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中的应用。 例如,孙八(2020)运用博弈论方法分析了劳动法规对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 他指出,劳动法规不仅会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还会影响员工的努力程度和企业 的绩效。通过建立博弈模型,孙八进一步研究了在特定劳动法规下,企业和员工 的最佳策略选择以及相应的博弈均衡结果。
文献综述
1、博弈论在企业人力资本投资 中的应用及其实证结果
一些研究表明,博弈论在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张三 (2018)运用博弈论方法,分析了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投资决策行为,研究发现企业 对于员工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视程度会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企业绩效。李 四(2019)则运用实证研究方法,验证了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与企业创新能力之间的 正相关关系。

宁波企业调研报告分析报告

宁波企业调研报告分析报告

宁波企业调研报告分析报告介绍宁波市作为中国重要的沿海城市,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资源禀赋,吸引了众多企业的关注和投资。

本次调研报告旨在分析宁波企业的发展现状,为投资者提供市场洞察和业务决策的参考。

企业类型分布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宁波企业类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制造业企业:宁波作为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拥有众多制造业企业,涵盖了机械、轻工、纺织等领域。

特别是汽车制造业和电子产品制造业在宁波有较强的优势。

2. 电子商务企业:近年来,宁波的电子商务发展迅猛,许多企业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销售和交易,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3. 物流企业:宁波港是中国最重要的港口之一,物流企业在宁波发展迅速,以港口为基础的货物运输和仓储服务成为宁波企业的特色。

4. 服务业企业:餐饮、零售等服务行业在宁波也有较大的规模,且逐年增长。

企业规模分析宁波企业的规模呈现出以下特点:1. 中小企业为主体:宁波企业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体,规模相对较小,主要集中在服务业和制造业领域。

2. 部分大企业崛起:尽管中小企业为主,但在宁波也出现了一些大型企业。

这些企业在行业内具有一定的话语权,成为宁波企业发展的引领者。

3. 城乡差异:宁波市中心区域的企业规模相对较大,而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的企业规模相对较小。

这与宁波的城市发展格局密切相关。

企业发展状况分析宁波企业的发展状况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 创新能力提升:宁波企业在近年来注重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通过科技创新,企业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2. 国际化发展:宁波企业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或合作伙伴,加强了与国际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了企业的国际化水平。

3. 人才培养:宁波企业注重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管理,通过吸引高端人才和培养本地人才,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发展机遇与挑战在宁波企业的发展中,存在着一些机遇和挑战:1. 机遇:宁波市政府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提供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和措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企业国际化发展总结汇报

企业国际化发展总结汇报

企业国际化发展总结汇报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企业国际化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企业的发展战略之一。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公司也在不断探索和实践国际化发展的道路,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

在此,我将对我们公司的国际化发展进行总结汇报。

首先,我们公司在国际化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通过与国外合作伙伴的合作,我们成功进入了一些国际市场,拓展了海外业务。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学习和适应当地的商业文化和法规,积极开展市场调研和产品定制,取得了一些初步的业绩。

其次,我们在国际化团队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我们不断加强团队的跨文化沟通和协作能力,提升员工的国际化视野和竞争力。

通过培训和交流,我们的团队在国际化发展中展现出了较强的执行力和创新能力,为公司的国际化战略提供了有力支持。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国际化发展道路上还存在着许多挑战和困难。

国际市场的竞争激烈,商业环境复杂多变,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与国外合作伙伴的沟通和合作,建立更加稳固的国际化合作关系。

在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承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不断加大国际化发展的力度,深化国际市场的拓展,提升产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我们也将加强国际化团队建设,培养更多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能力的人才,为公司的国际化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人才支持。

总的来说,我们公司在国际化发展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我们将继续坚定信心,不断创新和进取,不断完善国际化战略,实现公司在国际市场的更加辉煌的发展。

谢谢大家!。

《企业绩效考核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4300字》

《企业绩效考核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4300字》

企业绩效考核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国外研究动态英国学者尼尔·M·格拉斯(2002)认为,组织不仅要注重丰富员工的生活,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同时更应该注重对员工的发展做出规划,只有把对员工的事后评价制度变为发展规划,真正把事后的判断性过程变为事前的建设性过程,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提高组织的生产效率。

法国苏伊士里昂水务集团和经济日报工商部共同编著的《新经济革命》一书指出:股票期权奖励是激励核心人才常用的方法之一。

这种激励目前国内外很多企业普遍采用,其特点是通过股票期权的形式,将员工和企业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激发核心人才对企业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他们的归属感,提升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度和责任感。

这种长期激励手段,是企业留住核心人才最常用的举措,切实有利于吸引、留住优秀人才。

斯蒂芬·P·罗宾斯(1979)认为;激励知识工作者,金钱和晋升都不是最佳的选择,因为他们一般有着较高的报酬并且喜欢自己的工作。

对他们的奖励主要应该来自工作的本身,比如给他们提供有挑战性的、不断发展的工作;允许他们以自己认为更有效率的方式工作;给他们实现自己兴趣的自主权;为了使他们了解其专业领域的发展,为其提供各种受教育的机会(会议、培训、专题讨论会等)。

企业核心人才与知识工作者有着许多共同点,他们都注重自身的发展,希望工作中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和挑战性,希望在工作中满足成就感。

由此可见,对核心人才的激励,不能单纯的使用物质激励,应注重对他们进行深层次的激励。

知识管理专家玛汉·坦姆仆经过实证研究得出结论:激励企业核心人才的前四个因素分别是金钱财富(7.07% )、业务成就(28.69% )、工作自主(30.51%)和个体成长(33.74%)。

安盛咨询与澳大利亚管理研究院对美国、澳大利亚和日本多个行业的858名员工行调查分析,得出对核心人才的几个重要激励因素,名列前五位的分别是:报酬、工作性质、提升、与同事的关系、影响决策,其中“工作性质”、“影响决策”和“与同事的关系”因素对核心人才的重要性明显高于其他员工,“报酬”和“提升”两个因素差别相对不明显。

民营企业“走出去”与政府服务创新——以宁波为例

民营企业“走出去”与政府服务创新——以宁波为例
并购额居世界第二位 。
上来看 ,我 国 已经进入邓 宁所分析的第三阶段 ,宁波 已经进
入 了第 四 阶 段 , 也 就 是 大 批 企 业 “ 出去 ”开 拓 国 际 市 场 、 走 打造跨国企业的攻坚阶段。
宁波 是典 型 的 民营经济 大 市 ,是 中国 民营企业 国际化
起 步 最 早 的 地 区 之 一 , 以 宁 波 地 区 为 研 究 对 象 对 进 一 步 深
的 国 家 , D 流 出 大 于 流 入 , 差 额 不 断 扩 大 。2 1 年 , 我 国 FI 且 00 人 均 G P 4 8 美 元 , 宁 波 人 均 G P 破 1 0 0 元 。 从 理 论 D 达 23 D突 20 美
投资方式 以新建 为主 ,海外工程承 包和劳务输 出为投资的主
要 形 式 。进 入 上 世 纪 9 年 代 , 中 国 对 外 直 接 投 资迅 速 发 展 , O 而 海 外 并 购 也 逐 渐 成 为 中 国 企 业 对 外 投 资 的 重 要 方 式 。 随 着 “ 出 去 ” 战 略 的 加 快 实 施 , 我 国 一 批 有 实 力 的 企 业 开 走 始 尝 试 以 并购 的 方 式 从 事 境 外 投 资 , 尤 其 是 近 两 年 ,联 想 、 T L 中 海 油 、 吉 利 汽 车 等 实 施 的 大 型 并 购 案 反 响 很 大 , 国 C、 内外产 业界 、舆论 界广 泛 关注 。商 务部 提供 的数 据 显示 , 1 9 年 ,我 国 的跨 国 并 购 金 额 只 有 6 0 万 美 元 ; 2 0 年 已 99 00 05 达 5 亿 美 元 ; 2 0 年 增 加 到 3 2 美 元 , 占对 外 投 资 总 额 的 3 08 O亿 5% 4 。据 统 计 ,2 1 年 我 国海 外 并购 交 易 数 量 增 长 超 过 3 % 00 0, 达 到创 纪 录 的 1 8 , 已披 露 的 交 易 金 额 合 计 约 3 0 美 元 , 8宗 8亿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评价表文献综述:关于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的文献综述前言我国现有税收征管体制成型于传统计划经济时代或市场经济初期,其核心内容是属地管理,比较适应当时企业经营规模较小、跨区域经营较少的经济发展水平。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济发展,大型企业集团应运而生,总部控制、跨区域经营的分支机构遍布全国甚至遍布全球。

这些大企业的构成:一类是大型国有企业,具有强烈的行政色彩,其分支机构受控于总部,其分支机构执行税收政策的状况取决于总部的税收安排。

二类是非国有大型企业和跨国集团,这些企业大部分是上市公司,除受控于总部之外,任何一项违法行为都会对公司经营产生重大影响,都会影响到其股票价格的涨跌,违法成本极高。

这二类企业总部从主观上都不愿意或不敢违反税收政策,从客观上都能控制下属分支机构的经营行为。

所以,紧紧抓住大型企业集团总部,就是抓住了税源管理的源头。

随着我国企业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日益与国际接轨,企业更加关注内部管理质量。

企业内部控制与税务风险防范是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两个部分,内部控制与税务风险防范贯穿于企业的始终,是企业提高其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

但是根据调研发现,目前,在我国内部控制中关于税务风险的防范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不能满足企业加强税务管理的需要。

比如,在内部控制中,对于税务风险的防范重视度不够等等。

我国企业有些税务风险并不是有意识去做的,是在不知情或者是税收知识缺乏的情况下,导致了严重税收风险,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近年,大企业税务风险内控机制研究报告(以下简称研究报告)出炉。

该报告是国家税务总局重点课题。

该报告建议,税企双方应该共同努力,加快推进风险内控机制建设。

在研究报告的专家评审会上,来自国家税务总局大企业税收管理司、法规司、税收科学研究所、财政科学研究所、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纷纷表示,研究报告比较客观地总结了当前大企业税务风险内控机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如法律支撑不够、治理经验能力不足、激励效果不明显、配套措施不完善等,借鉴了国际上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客观实际提出了完善大企业税务风险内控机制的若干措施与建议,对推动我国大企业建立税务风险内控机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企业国际化发展总结汇报

企业国际化发展总结汇报

企业国际化发展总结汇报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企业国际化发展已成为市场竞争的重
要策略之一。

我公司在过去一年里也在国际化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
的成绩,现在我将对公司的国际化发展进行总结汇报。

首先,在产品方面,我们成功地将公司的核心产品进入了国际
市场。

通过与国外合作伙伴的合作,我们的产品已经进入了多个国
家和地区的市场,并取得了一定的销售成绩。

同时,我们也在研发
新产品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国际市场的需求,以确保产品在国际市
场上的竞争力。

其次,在营销方面,我们加大了对国际市场的开拓力度。

通过
参加国际展会、举办海外推广活动等方式,我们成功地提升了公司
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并与更多的国外客户建立了合作关系。

同时,我们也在国际市场上加大了市场推广的投入,提升了公司产品在国
际市场上的销售量。

另外,在人才方面,我们也加大了对国际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通过招聘国际化背景的人才和组织国际化培训,我们成功地提升了
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并为公司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人才保
障。

总的来说,公司在国际化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国际市场的开拓力度,加强与国外合作伙伴的合作,提升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同时,我们也将加强对国际市场的市场调研,不断优化公司的国际化战略,确保公司国际化发展的顺利进行。

希望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公司的国际化发展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谢谢大家!。

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策略浅析

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策略浅析

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策略浅析xx年xx月xx日contents •引言•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现状分析•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竞争环境•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策略选择•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策略实施保障•结论与展望目录01引言1背景与意义23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推动各国经济紧密联系,为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提供机遇。

我国改革开放政策为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创造良好环境。

民营企业自身发展需求,寻求国际化经营以提升竞争力。

研究目的分析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策略,提升其国际竞争力。

研究方法采用文献综述、案例分析、调查问卷等方法。

研究目的与方法研究内容探讨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现状、动因、策略及挑战。

研究框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策略及影响因素。

研究内容与框架02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现状分析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是指以国际市场为导向,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技术转让、跨国并购等方式,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实现企业全球化发展战略的经营活动。

概念民营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包括国际化战略、国际化组织、国际化运营和国际化管控四个方面,其核心是实现企业的全球化战略和可持续发展。

内涵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概念及内涵现状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开始走出国门,开展国际化经营。

特点民营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具有自身的特点,如灵活性强、市场反应快、适应能力强等,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风险,如政策风险、市场风险、管理风险等。

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现状及特点问题民营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面临的问题包括缺乏国际化经验、缺乏国际化人才、缺乏核心竞争力、缺乏品牌影响力等。

瓶颈民营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面临的瓶颈包括政策限制、融资困难、市场开拓能力不足、管理体制不适应等。

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问题及瓶颈03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竞争环境指企业为了抓住全球市场机遇,提高自身竞争力,将经营活动超越国界,实现跨国境的资源配置和价值创造。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研究的文献综述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研究的文献综述

嘉兴学院南湖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题目:关于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系别:商学系专业:会计学班级:会计N121班学号:2012451090345 学生姓名:周丽君指导教师:施寅国、吴英一、前言部分(一)写作目的2008年的金融危机摧垮了一批批的民营企业,大量民营企业裁剪员工、降低薪水,更有甚的是倒闭破产。

这场灾难给我国民营企业敲响了警钟,使民营企业开始审视企业的治理结构以及内部审计。

当今环境下,企业面临风险不断增多、组织机构愈加复杂等问题,尤其是在民营企业由单一家族式企业转向人才多样化的过程当中,企业的公司治理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内部审计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民营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是指企业内部通过专职的审计机构以及审计人员,对单位内部的财务收支状况、经营管理状况以及其他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效益型以及合法性进行审查,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企业内部的相关规定,评价民营企业的经济责任,以规范企业的治理结构,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目的的经济性监督活动。

民营企业的审计机构是与企业的其他职能部门是相互独立的,这样可以保证企业内部审计的客观、公平、公正以及可信度。

由于民营企业的规模大小不一,所以其内部审计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需要企业审计机构以及专业的审计人员具有高水平的审计能力,也需要企业管理者拥有较高的管理水平来对内部审计的相关规制机制进行经验性的总结以及创新性的探索。

民营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企业初创阶段主要是家族式管理,规模不大、实力不强,不需要内部审计,随着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企业管理就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就需要通过建立内部审计制度来解决。

本文通过系统地查阅与所选课题相关的国内外文献,通过对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加工,较全面反应了与“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这个课题直接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成果,特别是近几来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明确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了解前人关于这一课题研究基本情况,掌握与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为撰写毕业论文做准备。

(完整版)浙江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毕业设计论文

(完整版)浙江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毕业设计论文

摘要中国要突破当前资源、环境以及各大国外企业的封锁与障碍,唯一的方法就是通过整合当前所拥有的资源,逐渐将企业发展到跨境、跨国经营,从我国当前所面临的政治、经济环境上看,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是非常迫切的事情。

只有通过全球范围内整合人才、资金和自然资源,中国才能够在全球经济发展中提升自身的企业发展环境,进而提升整个国家的竞争力。

浙江经济快速发展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而民营企业快速发展又是浙江经济的一大特色,也是浙江体制和机制优势的集中体现。

现阶段,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发展大趋势,浙江民营企业逐渐放眼全球,走跨国经营发展之路。

随着浙江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和“走出去”战略的进一步实施,民营企业进行跨国经营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如何有效提升浙江民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着眼点。

为此,浙江民营企业应充分挖掘自身的竞争优势,积极走出国门,开展跨国经济活动。

关键词:浙江;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经济目录摘要 (I)第1章绪论 (1)1.1 跨国经营的概述 (2)1.2 跨国经营的类型 (2)1.3 跨国经营的发展阶段 (3)第2章浙江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优势与不足 (3)2.1 浙江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优势 (3)2.2 浙江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缺陷和不足 (4)2.2.1 国际化经营人才缺乏 (4)2.2.2管理能力不足 (4)2.2.3 经营融资困难 (5)第3章浙江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 (5)3.1 前阶段的主要贸易形势 (5)3.2 现阶段的经营模式 (6)3.2.1 创建海外商城.立志在全球发展 (6)3.2.2 设立海外分公司.实现境内境外加工一体化 (6)3.2.3 已形成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产业群体 (7)第4章浙江民营企业跨国经营对策 (8)4.1 提高产品竞争力,加强创新 (8)4.2 加快人才培养,重新人才整理 (9)4.3 完善管理机制,树立服务意识 (9)4.4 树立品牌意识,打造国际品牌 (9)第5章结论 (10)参考文献 (11)致谢 (12)第1章绪论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今天,民营企业在跨国经营中会有更多的发展机遇,但面临的环境将更复杂,竞争更趋激烈。

文献综述正文

文献综述正文

文献综述一、国外研究现状我国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

根据我国的国情,民营企业的发展历史、股权结构等多种方面与非民营企业是不相同的,因而在对财务风险的研究,两者是区分开来研究的。

诸多学者先后对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理论和实践应用进行了有关研究如下。

郭仲伟教授(1987)在《风险分析与决策》一书中,全面的系统的研究了风险分析与决策的方法,这本书主要是借鉴了国外风险理论,指导人们如何对风险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

刘恩禄、汤谷良(1989)在《论财务风险管理》一文中,第一次全面论述了如何给财务风险下定义、财务风险有哪些特性以及财务风险管理的步骤和方法是什么。

企业只有掌控了这些,才能更好的防范企业在面临风险时临危不乱,这样企业向强壮的发展跨进了一步。

向德伟(1994)在《论财务风险》一文中,全面细致的分析了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存在的基础,他认为“财务风险是一种微观风险,是企业经营风险的集中体现”,他运用广义财务风险概念,将财务风险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四项。

”文章明确指出了财务风险的重要性,为财务风险理论向更深一层推进奠定了基础。

怯来法(1995)为财务风险下立定义,认为财务风险是“由公司的负债直接引起的,并由负债公司的股东承受的风险”,“公司资本结构中的借入资本比例愈大,则公司没有剩余现金支付股息的可能性也愈大。

普通股东承受的这种股息减少或没有股息的风险称为财务风险”。

唐晓云(2000)在《略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一文中,认为企业财务风险是指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的影响,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她进一步将财务系统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现金流量风险和外汇风险四种。

顾晓安(2000)在《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一文中,从内部控制的角度来探讨,指出企业要通过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益性,从而制约和调整企业内部业务活动的自律系统,最终达到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的目的。

《企业融资风险与评估评价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6300字》

《企业融资风险与评估评价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6300字》

企业融资风险与评估评价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企业融资风险与评估评价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1国外研究现状 (1)(1)国外关于融资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 (1)(2)国外关于融资风险识别及评估评价方面的研究 (2)2国内研究动态 (3)(1)国内关于融资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 (3)(2)国内关于融资风险识别及评估评价方面的研究 (4)3国内外研究评述 (5)参考文献 (6)1国外研究现状融资风险是指为其提供融资服务的经济主体(如银行、租赁、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能否按期收回本金、利息或酬金及其相关权益受损的可能性。

这种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可完全消除的,它有可能会导致企业的融资成本增加,企业利润受损;也有可能导致企业的融资规模减少,甚至不能获得融资,使其资金来源不能满足生产经营的正常需要,导致企业生产萎缩、停产等,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

西方国家如美国、日本、意大利、英国等都制定了相关的控制融资风险的政策,值得我们借鉴。

(1)国外关于融资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Fried(2018)认为融资风险是因融资行为而导致了给企业带来一定损失的不确定事件。

Elmaghraby(2017)研究指出,融资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评价及应对等方面。

美国经济学家Durand(1952)认为:如果控制的得当,权益融资成本不会因债务成本的增加而提高,但是如果债务融资超过一定比例,企业成本就会明显提升,加剧的债务和权益成本将使企业面临巨大的融资风险。

Myers与Majluf(1984)由于企业无法避免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也无法彻底消除交易成本,获取融资的过程中企业必然产生随之而来的融资成本。

企业为了降低此类成本,必然会首先选择成本相对较低的内部融资方式,其次再尝试债务融资或权益融资。

Jan Machac和Frantisek Steiner(2013)认为风险在企业业务开展时,也许对业务有影响,因而要对风险进行识别和及时处理。

Yakura(2017)认为,大多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果不能按时偿还贷款,那么就会产生融资风险。

中小企业文献综述

中小企业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正文宁波中小企业融资瓶颈分析一.国内研究现状目前,对中小型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制度经济学分析及融资策略优化,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包括:刘卫柏(2005)通过对美国中小企业融资经验,提出了美国企业融资对我国发展中小企业经济的启示。

其中包括:发展地方中小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拓展金融市场,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重新构建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组织体系、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为主体的直接融资体系。

杜锦兴(2006)提出拓宽融资渠道助推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应对策与建议。

杨思波,钟闺陈(2007)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确定相应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

认为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

在选择合适的融资模式的同时,还必须注重“内外兼修”。

一方面,中小企业要内强素质,进一步转变经营机制,提高管理水平,强化资金管理,加强财务控制,增强诚信观念,树立良好的形象等,另一方面,政府应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充分发展引导和服务职能,协调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郁阳秋,黄伟(2008)认为中小企业对于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成本优势、增加就业、鼓励创新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我国的经济增长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传统融资渠道难以满足其融资需要。

产业投资基金的出现,可以从风险投资、并购、担保和公益投资四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方面的帮助,不失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新工具。

倪杰,马凯(2008)认为融资制度变迁主体分为初级行动团体和次级行动团体,行动团体的划分有利于对其责任的划分,要采取正确的行动必须对主体有明确的角色界定。

吴国栋(2003)提出融资效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针对融资效率的这种不确定性和受多因素影响的特点,通过实例分析,给出了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来评价房地产企业融资效率的一般方法。

张维,钮元新,熊熊(2008)依据行为主体在中小企业投资和融资中的风险偏好及风险管理功能,文章界定了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构成,构造了对中小企业融资体系进行评估的指标体系,并研究了对中小企业融资体系进行评估的模糊层次分析方法进行评估,通过评估结果对中小企业融资体系进行改进。

文献综述范文1-3

文献综述范文1-3

从政府到企业:关于中国民营企业研究文献的综述一、引言在过去的20多年中,中国经济在转轨过程中的不俗表现,一直令中外经济学家为之着迷,作为其背后主要支撑力量的民营企业更是倍受关注。

从民营企业的发展支撑着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和市场化进程的基本假定出发,经济学家们运用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去观察、解释民营企业的成长绩效,及其所创造的“中国奇迹”。

一些学者甚至认为,中国民营企业的成功挑战了“传统智慧”(Montignola,Qian and Weingast,1993),为主流经济学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以此为背景,我们尝试对该领域内主要贡献者的观点进行归纳,并梳理其理论逻辑,力求从另一个侧面去理解民营企业,进而理解中国经济改革的实质。

具体讲,作为一种制度安排的民营企业,从其产生、发展和变迁的全过程看,它的特殊性究竟是什么?从产权已基本清晰的民营企业发展现状出发,将会把我们引导到一种什么样的未来状态?随着各种形式壁垒的消除,我们如何预测它下一步的表现?本文期望能为人们进一步寻求上述问题的答案提供一些有益的视角。

本文对文献的综述基本上按照民营企业的实际发展进程展开。

第二部分评价斯蒂格利茨(Siglitz)等人的观点。

与早期的政治经济环境相适应,产权安排被视为外生变量,市场竞争、激励与信息等因素得到了强调。

第三部分介绍围绕产权安排提出的各种理论假说。

尽管文献的视角各不相同,但大多数都是从Grossman-Hart-Moore的剩余控制权理论起步的。

第四部分比较分析各种关于企业改制原因的假说。

一般认为,地方政府退出与企业改制内生于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水平。

随着环境的变化,民营企业作为一般意义上企业的性质被更多地展现出来。

二、市场竞争、激励机制与效率改进众所周知,中国的改革具有渐进性、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非同步性的特点。

这构成中国民营企业成长的初始环境。

早些时候,依照Sachs(1989)等人所设计的“大爆炸”模式进行改革的前苏联及东欧国家的经济出现持续衰退,而“摸着石头过河”的中国经济却保持了持续强劲增长的势头。

民营企业的国际化与全球化策略

民营企业的国际化与全球化策略

民营企业的国际化与全球化策略随着全球化的推进,民营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

如何制定并实施有效的国际化与全球化策略,成为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本文将就民营企业的国际化与全球化策略进行探讨。

一、国际化与全球化的概念辨析国际化一般指的是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开展业务,主要涉及产品、市场、技术、人才等方面的跨国经营活动。

而全球化更强调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资源整合、市场开拓、生产布局等多方面的深度融合和协同发展。

国际化是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第一步,全球化则是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二、民营企业国际化的动因1.拓展市场空间。

国际化是民营企业开拓新市场、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2.获取资源与技术。

通过国际化,民营企业能够获取境外资源、技术、人才等要素,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规避经营风险。

国际化可以分散经营风险,降低企业受单一市场变化影响的可能性。

三、民营企业国际化的策略1.选择适合的国际化模式。

民营企业可以通过出口贸易、跨国投资、跨国并购等方式实现国际化。

2.科学评估国际市场。

在选择国际市场时,民营企业应充分评估目标市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市场。

3.建立全球化人才队伍。

培养和引进具有国际视野和经验的人才,是民营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的重要保障。

四、民营企业全球化的挑战与应对策略1.政策环境不确定性。

民营企业在全球化过程中,可能面临不同国家政策法规的桎梏,因此要及时调整策略,降低政策风险。

2.品牌建设与市场推广。

民营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品牌形象,推广市场,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和精力。

3.文化差异与管理挑战。

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管理模式,民营企业在全球化进程中要注重人才的跨文化培训和管理模式的适应。

综上所述,民营企业在国际化和全球化过程中,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科学制定国际化和全球化策略,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企业国际化理论述评

企业国际化理论述评
维普资讯
■—■_
管理视角・A A E E T M N G M N
企 业 国 际 化 理 论 述 评
文 / 振良 吴 喻 嘉 乐
传 统 国际 经 济 学 的 核 心 是 国 际 贸 易 理 论 ,其 中 还 没 有 国 际
的 基 础 上 , 国 际 贸 易理 论 框 架 中 引 入 企 业 行 为 、 际直 接 投 资 在 国
不一样 ,企业 可以提供除基础性福利外
的选 择 性 福 利 。 例 如 对 于 母 国员 工 的 回
过程是组织重 新培育或认识员 工的新价 值 的过程 , 作为跨文化管 理的企业 , 人力
国团聚机会 、对于第三 国员工 的休假计
划等人性化的多样福利 。
4基 于 员 工 满意 度 的员 工 关 系 管 理 。 .
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交叉 与融 合研究 。 这种交叉与融合研究 , 从研究 的角度看 , 大致有五种 。 是对 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 一 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探讨。二是在不断放开传统贸易理论假定
3 基 于 多 种激 励 方 式 的薪 酬 福 利 政 .
论企业的国际贸易行 为。 五是本文将要讨论 的企业 国际化理论。
认, 市场知识对企业所做 的国际经 营决策具有很大 的影 响 , 但它 只是 一个必要条件 , 而非充分必要条件 。
二 、o a s n&Ma s o Jh no  ̄ s n的 网络 模 型 ( ewokA p c ) N t r p  ̄a h
Ho l mel &Va le hn &Wid rh i P u,9 3Jh n o & e esem- a l1 7 ; a sn o
竞争优势 的人才。
( 者 单 位 : 庆 工 商大 学 管理 学 院 ) 作 重

文献综述的写法及参考范文

文献综述的写法及参考范文

文献综述的写法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

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要求同学们学写综述,至少有以下好处:①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②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③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④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

对于毕业设计的课题综述,则要结合课题的性质进行书写。

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复习”、“研究进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从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出来的。

但是,文献综述既不象“读书报告”、“文献复习”那样,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也不象“研究进展”那样只讲科学进程,其特点是“综”,“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

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

一、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不象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

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种算法、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

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

企业国际化发展总结汇报

企业国际化发展总结汇报

企业国际化发展总结汇报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企业国际化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企业的发展战略。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的企业也在不断探索和实践国际化发展的道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此,我将对我们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情况进行总结汇报。

首先,在国际市场拓展方面,我们通过与当地合作伙伴的合作,成功进入了一些新兴市场,并在一些成熟市场取得了良好的业绩。

我们不断加强与当地合作伙伴的沟通和合作,提高了产品和服务的适应性和竞争力,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馈。

其次,在国际营销方面,我们通过建立国际化营销团队,加大了对国际市场的宣传推广力度。

我们利用当地的媒体资源和网络平台,开展了一系列的营销活动,提高了品牌知名度和产品认可度,为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另外,在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我们加大了对国际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

我们不断加强员工的国际化素质培训,提高了员工的国际化意识和能力,为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

最后,在国际化风险管理方面,我们建立了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了对国际市场的风险预警和应对能力。

我们及时调整国际化战略,降低了在国际市场的经营风险,保障了企业国际化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总的来说,我们企业在国际化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对国际化发展的投入和力度,不断优化国际化战略,提高国际化管理水平,为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

希望全体员工能够齐心协力,共同为企业国际化发展贡献力量!。

企业国际化理论综述

企业国际化理论综述

中国学者鲁桐在 《 中 国企业跨 国经营 战略》 中
总 结 了 中 国制 造 型 企 业 的 内 向 型 国 际 化 和外 向 型
【 作 者 简介 】王娇 , 中车工 业研 究院 有 限公 司 经济研 究部 , 研 究方 向: 企 业管理 ; 田钢 , 中车 工 业研 究院有 限公 司经 济研 究部 , 研 究方 向:
企 业管 理 。
国 际化 发 展 在 方 式 和 功 能 方 面 的 差 异 ( 见表 2 ) 。
表1 外 向和 内 向国际 化 的形式
技 术 、管 理 等 方 面 的基 础 之 上 。而 获 得 这 些 能 力 ,
必 须 经 过 不 断 积 累 和 积 极 引进 学 习 的过 程 ; 企 业 进 必须 在“ 引进来 ” 的基 础 之 上 , 才能 实现“ 走 出去 ” 。
二、 国 际 化 理 论
( 一) 企 业 国 际化 定 义 企 业 国际化 ( E n t e r p r i s e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i z a t i o n ) 的 概
念 至 今 未 形 成 一 个 统 一 的认 识 , 不 同 的 研 究 者 对 企
际 化 动 因理 论 、 发 展 中 国家 企 业 国际 化 动 因 理 论 和
【 收 稿 日期 】 2 0 1 7 — 0 2 — 2 7
作 企业 、 设 立海外 子公 司和分公 司等 1 。内 向国际 化 的形 式主要 有进 口、购买专 利技术 、三来一 补
( 加工 ) 、 建 立 国内合 资 / 合作 企业 、 成 为 外 国企 业 的 子公 司 或 分 公 司等 【 3 J 。外 向 国际 化 和 内 向 国 际 化 是 相互联 系 、 相互 促进 的 , 内 向 国 际 化 往 往 是 外 向 国际化的基础和条件 , 而 外 向 国际 化 是 内 向 国 际化 发 展 的必 然 趋 势 和 结 果 ( 见表 1 ) 。

企业国际化程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1

企业国际化程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1

企业国际化程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一、企业国际化程度研究述评在企业国际化理论研究中,关于如何衡量和比较企业的国际化程度,国外已有一些学者进行了不少的探讨和研究。

主要的有以下几种:(1)美国学者丹尼尔·沙利文(DanielSullivan)曾尝试用五种经济指标衡量企业的国际化程度:国际化程度(DOI)=外国销售占总销售的比例(FSTS)+外国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FATA)+海外子公司占全部子公司的比例(OSTS)+高级管理人员的国际经验(TMIE)+海外经营的心理离散程度(PDIO)。

(2)芬兰学者韦尔奇和罗斯坦内(Welch,Luostarinen)提出了国际化进程的六纬度测度模型,设计了一个全面综合的分析框架来评估企业的国际化程度。

这六个纬度分别是运作方式、销售对象、目标市场、人力资源、组织结构、财务资源。

(3)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出版的《2000世界投资报告———跨国并购与发展》,跨国公司国际化程度的衡量标准是三个比率的平均数,跨国化指数=(国外资产/总资产+国外销售额/总销售额+国外雇员数/雇员总数)÷3×100%。

其中最有代表意义、应用最广泛的是跨国化指数,其揭示了跨国公司国外参与深度,因其简单、易测量而被应用最多,但是其仅仅衡量了企业国外活动的一个方面,它未能提供一家企业国外活动的地域多元性,未能揭示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广度。

我国学者也对企业国际化评价标准进行了有益的研究,比较有代表意义的是鲁桐(2000)提出的“蛛网模型评价法”,试图将反映企业国际化的六个方面进行五级量化分析。

这六个方面分别是跨国经营方式、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事管理、组织结构和跨国化指数。

企业国际化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上述评价指标无疑都从不同的侧面对企业国际化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分析。

但是,这些评价指标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主要表现在:第一,各个指标等量齐观,评价指标没有权重的区别,导致完全不同的企业最后的国际化程度相近甚至相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宁波民营企业国际化程度评价分析评价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了解该区域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情况,不仅要看该区域有多少企业开展了国际业务,还应该了解该区域企业国际化的发展程度。

民营企业的国际化发展的问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

通过研究企业目前的国际化发展程度,可以从整体的角度来发现企业国际化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找到改进目标,对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使其能够更好地为企业国际化发展提出针对性建议。

1.国内外关于企业国际化概念的研究关于企业国际化的具体定义,国内外不同的学者对此有不同的理解,总体来看,企业国际化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种是过程视角,即把企业国际化看作企业由国内经营向国际经营发展的渐进的过程。

Johanson & Wiedershein一Panl(1975)以企业行为理论研究方法为基础,提出了企业国际化阶段理论。

也有学者称之为“优泼萨拉国际化模型”(Uppsala Internationalization Model简称U一M)。

该理论认为,企业国际化应该是一个发展过程,这一发展过程表现为企业对外国市场逐渐提高投入的连续形式。

Johanson & Mattss(1985)应用网络理论分析了产业内企业的跨国经营行为,认为企业国际化就是企业建立、发展、维持网络关系,并不断融入企业目标的一种不断积累的过程。

梁能(2000)认为,“企业走向世界的过程可以从两方面来讨论,其一是企业经营的国际化,也就是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企业产销活动的范围怎样从一国走间世界的问题;其二是企业自身的国际化,也就是一个原先土生土长的地方性企业,如何向跨国企业演变发展的问题。

”另一种是行为视角,即把企业国际化看作企业的一系列行为、活动。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国际商务学著名专家理查德·罗宾逊(1989)教授在其著作中提出,国际化过程就是在产品及生产要素流动性逐渐增大的过程中,企业对市场国际化而不是对某一特定的国家市场所作出的反应。

英国国际商务学著名教授胡德,扬(Hood & Young,2006)在其著作中认为,企业国际化是指“企业进行跨国经营的所有方式。

”这些方式包括产品出口、直接投资、技术许可、管理合同、交钥匙工程、国际分包生产、特许经营等。

企业国际化应该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不仅仅包括与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相关的各种经营活动,还应包括企业的进出口(主要指出口),以及企业在利用资源要素,甚至资本要素等方面的跨国化,这些都应该称之为企业的国际化。

张文骞(2008)认为企业国际化的内涵可以从意愿、行为、状态三个层面来进行阐释。

从国际化视野(意愿层面)来看,从全球市场的角度考虑资源的获取和配置、市场定位、生产成本等问题。

从国际化经营(行为层面)来看,企业参与国际分工,在全球市场上与其他组织互动,在本国以外的其他地区同时开展经营活动。

从国际化成果(状态层面)来看,企业国际化是一个渐变发展的演进过程,我们可以把企业经营活动与国际市场发生某种联系,看作是企业国际化的开始。

而企业国际化的方向和目标一般是成为跨国公司或全球型公司。

2.企业国际化程度测评方法研究关于企业国际化程度的定量测评指标,国内外学者已经进行了深入研究。

学者们根据测评指标,建立了相关的测评模型。

2.1国外学者对企业国际化程度的测评模型的研究(l)跨国公司国际化程度(UNCTAD)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出版的《2000世界投资报告—跨国并购与发展》,首次提出了跨国公司的国际化程度衡量指标。

这一指标体系的目的在于测量全球经济中跨国公司的投资力度,由三个部分组成:海外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例;海外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海外员工占总员工人数的比例。

为了在企业国际化程度的排序中兼顾各行业企业,不让某一行业的企业受到特别照顾,跨国公司国际化程度的指标是根据上述三个指标的平均值来测算的。

这是一种被广泛采用,也是较为简洁明了的方法。

(2)苏利文测量模型美国学者苏利文(Sullivan,1994)根据以往的文献,从三个方面来衡量企业国际化程度:经营绩效、经营结构、经营意愿。

苏利文首先从以往文献中总结出衡量企业国际化程度的单一指标,并将其归类如下:经营绩效:海外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例;研发强度;广告强度;出口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例;海外利润占总利润的比例。

经营结构:海外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海外子公司数量与子公司总量之比。

经营意愿:企业高管的国际化经验;国际化经营的心理距离。

然后,苏利文选取174家美国跨国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现有文件资料收集数据。

在计算样本指标值时,苏利文通过计算各项指标三年的平均值得到该指标的最终数。

接着,苏利文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筛选出5个因子:海外子公司数量与子公司总量之比(OSTS);海外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例(FSTS);海外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FATA);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国际化经验(TIME);国际化经营的心理距离(PDIO)。

苏利文的国际化模型是:国际化程度(DOI)=FSTS+FATA+OSTS+TMIE+PDIO最后,苏利文利用所得到的模型计算样本的国际化程度,通过所得到的统计结果符合正态分布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

苏利文的计算方法既考虑了研究数据的可获性,也兼顾了评价企业的国际化的不同角度,即从国际化的结构因素、经营业绩因素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意愿因素衡量其发展水平。

它比简单的只用一两种指标显然进了一大步。

然而,这种方法也不无缺陷。

用该模型计算的结果,很容易得出国际化程度相同的结论,却掩盖了企业间海外经营的结构差异。

(3)跨国活动分布指标这一指标是由Letto一Gillies(1998)提出的,由UNCTAD指标体系和网络分布指标体系(Letto一Gillies,1998)相结合组成。

Letto一Gillies认为,UNCTAD所使用的指标忽视了企业的国外活动分布,但她的用以测量区域差异的网络分布指标又没有考虑到海外活动的总量。

因此,她提出将这两个指标体系结合起来,用网络分布指标来给UNCTAD指标赋予权重,形成新的指标体系:“跨国活动分布指标”。

其计算方式是用海外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例,海外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海外员工占总员工人数的比例,这三个指标的平均值乘以企业己设立分公司的非本国国家数量与企业已进行海外直接投资的国家的数量之比。

除了这一综合指标之外,Letto一Gillies还指出,UNCTAD中的各项指标同样也可以根据网络分布指标来赋以相应全重,得到三个子指标,销售分布指标,资产分布指标,以及员工分布指标。

(4)Ramaswamy测量模型美国学者Ramaswamy(1992)提出了一种可选择的,多维的测量企业国际化程度的模型,该模型由三个独立的部分组成:经营范围,计算企业在海外开展的功能性活动的数量,比如海外销售,海外生产,海外研发;经营深度,计算海外资产与总资产比例,海外销售额与总销售额比例;经营分布,分别计算企业研发中心,生产基地,销售机构所涉足的海外国家的数量。

(5)六要素模型Weich&Luostarinen(1988)提出了衡量国际化六要素模型。

该模型从企向国际市场提供的产品、海外生产经营方法、目标市场的选择、组织结构、资方法和人员素质六个方面考察企业的跨国经营。

这六个方面比较全面的涵了企业运行的方方面面,但没有涉及研究和开发、技术获得等方面。

(6)小林规威测量方法日本学者小林规威(1980)提出了企业国际化程度测量方法,并对日本及欧美的企业国际化程度进行了比较。

小林规威从经营者所具有的经营视野的辐射面与经营后勤战略之间有机的、紧密的结合中寻求判定企业经营的国际化程度的线索,并分成了五个阶段。

接着,小林规威将经营分解为三个侧面:管理侧面、职能侧面、人的侧面,从这三个侧面测量企业国际化的程度。

最后采用1一5分法依各阶段打分,企业国际化程度所处阶段高的,得分则高。

小林规威把日本、欧美企业的实态套在构成经营过程的如下领域:计划(国际化战略)、组织、人事管理(包括海外职员培养、管理的国际化程度及当地人才启用的国际化程度),生产与购置、市场营销、研究与开发、财务管理,对其国际化程度进行评价。

2.2国内学者对企业国际化程度的测评模型的研究(1)国际化蛛网模型国际化蛛网模型是我国学者鲁桐(2000)通过研究国内外有关文献,并在企业调查的基础上提出的。

他认为,企业国际化在六个侧面得到充分地反映,即:跨国经营方式、财务管理、市场营销战略、组织结构、人事管理和跨国化指数。

每一个侧面由若干个因素决定,然后每个因素列出具体的五级标准,采用5分法逐项进行打分,最后,用这六个方面的量化指标构建一个平面六维坐标系,在六个坐标轴上找出相应的各点,并依次连接构成一个六边形,由于其酷似一张蛛网,故称为“蛛网模型”。

图2.1国际化蛛网模型周朝霞(2008)根据这六个指标的分值,得到温州民营企业国际化程度的蛛网模型图。

得出结论温州民营企业国际化程度是很低的,除财务管理方式外,其他五个方面:跨国经营方式、跨国化指数、组织结构、人事管理、市场战略等的发展都还处于低层次水平。

(2)沈娜,赵国杰(2001)在以往研究基础上,首先将企业国际化发展界定为5个阶段,以总公司的经营为中心,对外直接投资,以东道国为中心,国际化企业,无国界庞大经济王国。

然后,从国际化战略、组织结构、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生产(服务)管理、市场营销、研究开发、当地化及经济指标8个侧面来评价。

其中人事管理从海外派遣人才,人才当地化情况两个方面来测评;财务管理从资金管理,外汇税收管理两个方面来测评;生产(服务)管理从海外据点数,后勤管理两个方面来测评。

最后根据前面划分的国际化发展5阶段,对所有指标采取5分法评价。

(3)舒少泽(2001)提出企业国际化程度衡量指标。

文中说国际化企业的生产要素和产品的国际性,决定了企业分工和市场的国际性。

指标的设置在于为企业的国际化经营的进程及业绩进行评估和考核,同时也要反映在企业国际化进程中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这主要包括企业的成长性、收益性和竞争性三个方面。

由此设置以下四个相对指标予以衡量:国际销售比率=国外销售量/企业总销售量国际生产比率=国外生产总值/企业总生产值国际资产比率=国外资产总值/企业总资产值国际利润比率=国外利润量/企业总利润量同时,舒少泽还指出,由于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指标中数据的采用必须符合国际会计准则,以使数据的有用性和可比性问题妥善解决。

(4)李剑玲,吴国蔚(2004)认为,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反映在技术力量方面。

据此设计的企业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主要从投资、生产、销售和技术四个角度设计了六个评价指标,来评价分析我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程度,具体指标如下所示:海外销售总额,该指标反映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实际份额的大小;海外资产净额,该指标反映企业海外运营的规模;海外销售率,海外销售率=海外销售总额/企业全部销售总额x100%;海外资产比率,海外资产比率=海外资产净值/企业全部资产净值x100%;投资结构水平,投资结构水平=海外投资技术密集型产业资本额/企业国际长期资本投资总额x100%海外生产比率,海外生产比率=境外生产总值/企业全部生产总值x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