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全球化研究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传播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传播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传播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受到了广泛关注。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日益频繁,文化传播也变得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
本文将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传播现状、影响因素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展开综述,以期对该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一、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传播现状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文化传播已经成为连接不同文化之间的桥梁,促进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理解与交流。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文化传播的范围和速度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平台轻松获取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内容。
同时,全球化也带来了文化同质化的趋势,一些主流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传播和接受,而一些地方性、民族性的文化逐渐失去了传承和发展的空间。
二、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传播的影响因素1. 技术因素: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文化传播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互联网、移动通讯等技术手段使得文化内容可以快速传播到全球各地,加速了文化交流的速度和广度。
2. 经济因素:全球化背景下,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使得文化产品和服务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市场化,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受到了经济因素的影响。
3. 政治因素:政治力量对文化传播的引导和控制也是影响文化传播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国家的政治体制和政策对文化传播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4. 社会因素:社会结构、价值观念、文化认同等因素也会影响文化传播的内容和形式,不同社会群体对文化传播的接受程度也存在差异。
三、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传播的未来发展趋势1. 多元化发展: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文化传播将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各种文化形式和内容将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接受。
2. 文化创新: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传播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和更新,发掘和挖掘各种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繁荣。
3. 文化自信: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保持本土文化的独特性和传统特色显得尤为重要,文化自信将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理念和方向。
关于全球化的文化研究论文

关于全球化的文化研究论文在当今世界,全球化已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深刻地影响着各个领域,其中文化领域的变化尤为显著。
全球化使得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相互交流、碰撞与融合,塑造了一个全新的文化景观。
全球化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随着交通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取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信息。
电影、音乐、电视节目等文化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
例如,好莱坞电影在全球的热映,让世界各地的观众了解到美国的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韩流文化的兴起,通过韩剧、韩国音乐等形式,在亚洲乃至全球范围内吸引了大量粉丝。
这种文化传播打破了地域的限制,让人们能够接触到多元的文化元素,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全球化也带来了文化的融合。
不同文化之间相互借鉴、吸收,形成了新的文化形式。
比如,在饮食文化方面,世界各地的美食相互融合,出现了诸如日式寿司与西式食材结合的创新菜品。
在时尚领域,东方元素常常被运用到西方的服装设计中,反之亦然。
这种文化融合不仅创造了新的文化产品,也增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认同。
然而,全球化在推动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一方面,全球化可能导致本土文化的弱化。
在强大的外来文化冲击下,一些本土文化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困境。
年轻人可能更加倾向于接受外来的流行文化,而忽视了本土的传统文化。
例如,一些传统的手工艺、民俗活动由于缺乏关注和传承者,逐渐走向衰落。
另一方面,全球化可能加剧文化的不平等。
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往往具有更强的传播能力和影响力,其文化产品在全球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这可能导致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在全球文化舞台上的声音相对较弱,甚至被边缘化。
为了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文化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要加强对本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政府和社会应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通过学校、社区等渠道,培养人们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同时,鼓励创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使其更具吸引力和活力。
全球化研究综述

全球化研究综述全球化是一种概念,也是人类历史进程的一种现象,更是一个正在进行的过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对于它的定义有五花八门,对于这种现象的认识见仁见智,对于这个过程褒贬不一。
直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全球化”研究才迎来它的黄金时代。
但是在很多西方学着的眼里,地理大发现才是早期全球化的真正的开始。
不管怎样,全球化已经对的世界的各个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作用不可小觑。
由于全球化在现代进程中具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引起来国内外的许多学者的重视。
总结30年来对全球化的研究情况,呈现以下特点:1.研究范围全面;2.研究成果颇丰;3.研究内容走向深化。
本文则就何谓全球化,国外学者和国内学者对于全球化的研究,全球化的未来趋向作一简要综述。
一、何谓全球化尽管很多研究全球化的学者试图给全球化下一个恰当的定义,但是到目前为止没有一种定义取得绝对权威的地位。
不同的学者对从社会、历史、文化、意识形态、信息、政治、哲学等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学科对全球化做出解释,还有很多大家以自己对全球化的理解做出解释。
英国的戴维·赫尔德认为:“全球化指的是社会交往的跨洲际流动和模式在规模上的扩大、在广度上的增加、在速度上的递增,以及影响力的深入。
它指的是人类组织在规模上的变化或是变革,这些组织把相距遥远的社会联结起来,并且扩大了权力关系在世界各地区和各大洲的影响。
”中国的俞可平认为:“全球化既是一种客观现实,也是一种发展趋势,无论承认与否,它都无情地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无疑也影响着中国的历史进程。
”也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全球化的基本内容,但全球化也涉及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的内容。
”黄卫平教授认为:“所谓全球化现象,指的是当代人类社会生活的活动空间正在日益超越民族国家主权版图的界限,在世界范围内展现出全方位的沟通、联系、交流与互动的客观历史进程以及趋势。
”还有人认为:“全球化是一个不断出现冲突的过程。
”当然很多组织或是周刊等也对全球化做出过定义,然而很多更偏重于经济领域方面的影响。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研究和翻译研究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研究和翻译研究一、本文概述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文化研究和翻译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探讨全球化对文化研究和翻译研究所带来的影响,分析两者在全球语境下的互动关系,以及它们如何共同塑造我们理解和传播文化的方式。
我们将首先概述全球化对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交流的影响,然后探讨翻译在促进文化理解和传播中的作用,最后分析文化研究和翻译研究在全球化时代的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这一综合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理解全球化时代的文化现象和翻译实践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
二、全球化与文化研究全球化的进程对文化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全球化使得文化的传播和接受变得更为快速和广泛。
文化元素、艺术形式、思想观念等都通过全球化的媒介,如互联网、电影、音乐、书籍等,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
这种跨文化的交流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也带来了文化认同的挑战。
如何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保持和发扬本土文化的特色,成为文化研究的重要议题。
全球化推动了文化的多元发展。
随着不同文化的交流和碰撞,新的文化形态和观念不断产生。
这种多元文化的现象既带来了丰富的文化体验,也带来了文化冲突和误解。
文化研究需要关注如何在尊重多元文化的同时,减少文化冲突和误解,促进文化的和谐共生。
再者,全球化也带来了新的文化议题。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一些全球性的文化问题逐渐浮现,如文化同质化、文化帝国主义、文化安全等。
这些问题不仅对各国的文化发展产生影响,也对全球的文化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文化研究需要关注这些全球性的文化议题,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影响和解决之道。
全球化对文化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文化研究需要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深入探讨文化的传播、多元发展、全球议题等问题,为全球的文化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同时,也需要保持对本土文化的关注和热爱,发扬其特色和优势,为全球化的文化交流和互鉴提供丰富的资源和动力。
三、全球化与翻译研究全球化不仅促进了商品、资本和技术的跨国流动,更在文化层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交流与碰撞。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一直是一个备受瞩目的话题。
中国文化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底蕴,同时也经历过多个朝代的演变和外来文化的影响,这为它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中国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传承与发展,从历史、语言、文学、音乐、电影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第一部分:历史历史是文化的根基,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其历史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越来越大,同时,也带来了历史文化传承方面的思考和挑战。
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需要建立在历史的基础之上,保留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积极融合和吸取外来的文化元素,让中国文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中焕发出更加独特和鲜明的特色。
比如,中国历史上的诗词、戏曲、文学等方面都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们代表了中国文化的精髓。
如今,一些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得以展现和传承,让世界人民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这些文化因素也得到了世界文化的认同和尊重。
第二部分:语言语言,是一个国家文化的核心部分,它的传承和发展对于保持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作为一个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语言的传承和发展也备受瞩目。
作为中国的官方语言,汉语是全球范围内最重要的语言之一,在海外华人的传承中,汉语作为中国文化精神的基础,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发挥了非常重要和独特的作用。
同时,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一些生动有趣的汉语言语短视频、网络小说等也充分体现了传统民俗、文化智慧等文化元素,通过这种新型媒介形式,传承和发展了汉语文化。
第三部分:文学中国文学作为一种具有博大精深的文艺形式,承载着中国历史、文化、人文、精神内涵和思想价值。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学也应积极拥抱现代化进程,并注重保持理论和精神层面上的创新和传承。
中国古典小说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故事情节丰富多彩,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华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传播研究

中华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传播研究1. 引言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已经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
中华文化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悠久的文明之一,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本文将探讨中华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传播研究,重点分析其传播渠道和策略,并探讨全球化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2. 中华文化的传播渠道2.1 语言的传播中文作为中华文化的核心要素,是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之一。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中文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语言之一。
越来越多的人学习中文,通过中文学习,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观。
2.2 文化产品的输出中华文化的传播还依赖于文化产品的输出。
音乐、电影、戏曲等艺术形式的输出成为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通过优秀的创作和演出,中华文化能够更好地进入世界舞台。
例如,中国电影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赞美,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代表。
2.3 媒体的传播媒体是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之一。
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大大增加。
通过媒体平台,中华文化能够更好地与全球范围内的受众进行交流和互动,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3. 中华文化传播的策略3.1 本土化与全球化的结合中华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策略是本土化与全球化的结合。
即在传播中保持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和传统特色,同时与当地文化相融合,以让更多的人接受和喜爱中华文化。
例如,中国武术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喜爱,其中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它能够与当地文化进行融合,满足各个地区的需求。
3.2 语言的翻译与传播为了确保中华文化能够更好地在全球范围内传播,语言的翻译与传播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翻译将中华文化的经典著作和名著转化为各国语言,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和接触中华文化。
同时,还要注重翻译的质量,确保中华文化的内涵能够准确传达给读者。
3.3 文化交流与合作中华文化的传播还需要通过文化交流和合作来加强。
通过与其他国家的文化机构、学术机构以及艺术团体的合作,能够更好地将中华文化推向世界,为全球观众提供更多了解中华文化的机会。
二00三年度民族文化文献综述——民族文化与全球化

( ) 创 新 之 路 一 走
评述如下 。 无存 。 然而本篇文章的主要 目的不是为了批判经济全球化对民族 并归纳 、
论的观点 , 为经济全球化没有也不可能消灭文化多样性。作者 认 消除了民族的界限, 带有侵略性和分裂性的特点 。但任何一个事
物被接受的过程也是一个地方化的过程 ,是全球化地方化的过程 ,
文化的摧残 , 而是站在人类学 的立场上看问题 , 评了经济决定 批
和宏扬本 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 结合本土文化 , 以创新 的眼光走 民族特色之路。只有这样 , 在全球化席卷的每个角落 , 民族文化才 能长兴不衰, 民族的伟大复兴方可实现。为此, 各专家学者纷纷著 书立说 , 为民族文化 的发展寻找出路 , 现将其主要研究 成果分类
程, 文化 的建设是文化得 以发展的重要条件 , 这三者紧密相连 、 有
化作 为人类发展必 不可挡的趋势 , 显现了它的历史合理性 , 文化
多样性作 为人们物质精神生活的需求手段而得 以保 留。 ( ) 二 文化 全球化 与 文化 多样 性
机结合。文章提出了一个鲜明的观点, 民族文化必须在继承的基 础上超越和创新 。之后 , 作者又提出了培育民族文化发展个性的
麦丹劳被 整合 到了地方文化 , 不是地方被麦丹劳所整合 , 而 它得 到了地方传统文化的认知, 地方性知识” 是“ 的过滤 。作者又以印
中国传统文化的全球化传播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的全球化传播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中国文化并向外传播,使得中国传统文化的全球化传播成为越来越热门的研究课题。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球化传播进行研究: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概述;二、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方式;三、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和作用。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概述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古代社会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文化传统。
它包含了很多方面,例如文学、历史、哲学、宗教、美术等,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传统文化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思想和理论影响了无数代人的思考和行为,成为了中国几千年来文化的主流和灵魂。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方式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进程中,一直以来采取了多种多样的传播方式。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外交和文化交流。
中国政府通过外交手段,积极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例如推广汉语、举办文化节和文化活动等,这些都增强了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社交媒体的兴起,人们通过互联网进行文化交流的方式也开始增多,这使得一些受众更容易获取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如京剧、丝绸、茶艺和武术等,也有越来越多机会在世界范围内展示。
例如,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文化遗产项目中,神秘的敦煌石窟和无处不在的中国古城镇就表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扩散的能力。
三、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和作用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影响越来越大。
首先,它帮助外国人更好地了解和理解中国,促进了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和理念对外国人的思维方式和心灵深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例如孔子的思想影响了日本、韩国和越南等许多亚洲国家;道家思想的“道”文化则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的认可与欢迎。
再次,中国传统文化在经济、贸易和商业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全球化与文化研究

全球化与文化研究刘锡诚 随着国家的进一步开放,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全球化与保持本土文化的独特性问题,文化研究或文化批评问题,日益已成为文化艺术界和媒体普遍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
经济转型给中国文化带来的深刻变革在总结改革开放20年的前后,文艺理论批评界有人提出了这样一个论点:经历了20年的发展变革之后,“新时期文学(艺术)”作为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业已结束,一个被称为“后新时期”的时期开始了。
开始,我对此论,不大能够接受,也不以为然,认为作为目击者,感到新时期文学仍然“气数未尽”,而在我的观念中,过去的沉痛教训是把文学与政治捆绑得太紧了,二者固然无法截然分开,但文学毕竟是文学,我们不必再人为地用政治社会历史的发展阶段来亦步亦趋地套文学的发展历史。
但近十年来,即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艺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新现象,不管你承认与否,总是一种客观的存在,而且越发显示出不可阻遏的趋向。
对照“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下文学艺术乃至文化的发展历程和被称为大众文化或通俗文化的兴起,不能不重新审视自己既往的看法是否正确。
文学艺术确实开始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这些文化(文艺)新现象是什么呢?———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
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逐渐解体,及其在文艺上的种种影响的逐渐消除,高举批判和反思旗帜、在统一的主流意识形态下和以人的解放为思想指归的新时期文学艺术,经过20年的发展演变,已经为多元的文艺格局所取代。
回想新时期初期,大家写文章提倡文艺要“多样化”,力求抛弃和彻底消除计划经济时代以及“左”的思想影响下形成的文艺教条主义和种种思想藩篱,特别是文革时期在强权下形成的文艺作品的“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局面。
“多样化”成为当时老一代和我们这一代批评家们思想武库中的主要法宝之一。
而“多样化”这个词汇所标识的,其实是被限定了的,仅限于题材、文体、风格、表现手法、笔法、技法等方面。
那时,一旦越过了主流意识形态设定的这个“多样化”的“雷池”,而出现“多元”或“多元化”这样的字眼的时候,就会受到某种指责或批评,我们这些做编辑的也会以既定的思维定势“守土有责”,把住这个关。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研究和翻译研究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研究和翻译研究一、概述在全球化时代的浪潮中,文化研究与翻译研究日益展现出其重要的交叉性和互补性。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各种文化现象和翻译实践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和广阔的研究视野。
文化研究与翻译研究不再局限于各自的学科领域,而是开始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全球化时代学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研究通过对不同文化现象进行深入剖析,揭示了文化如何塑造和影响人们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和社会结构。
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研究需要关注文化的多元性、互动性和动态性,探讨文化如何在全球范围内传播、交流和融合。
同时,文化研究也需要关注文化冲突、文化认同和文化多样性等问题,为构建和谐共处的世界提供理论支持。
翻译研究则关注语言、文化和沟通之间的关系,探讨如何通过翻译实现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有效交流。
在全球化时代,翻译研究需要关注翻译实践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创新性,探索翻译如何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认同。
同时,翻译研究也需要关注翻译的质量、翻译伦理和翻译政策等问题,为翻译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指导。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研究与翻译研究在相互交融中展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通过深入研究文化现象和翻译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多样性和交流互鉴的重要性,为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1. 全球化时代的背景和特点全球化时代,以其独特的背景和鲜明的特点,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世界。
这一时代的显著特征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交通运输的便捷,使得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联系前所未有的紧密。
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交流与互动日益频繁,相互依存的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使得文化交流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
随着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跨越时空限制的信息共享已经成为可能。
互联网、手机等现代科技手段的普及和应用,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到世界各地的信息,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特点和发展动态。
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历史文化研究

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历史文化研究全球化是当今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许多领域都受到了全球化的影响,包括中国历史文化研究。
在全球化的视野下,中国历史文化研究需要更加开放、多元和对外交流,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背景。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历史文化研究首先需要开放心态。
传统的中国历史文化研究以国内的文献为主,忽视了其他国家的历史文化与中国的交流与影响。
然而,全球化使得人们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频繁和便捷,研究者有更多机会获得外部的资源和信息。
因此,应该鼓励学者们积极借鉴海外的研究成果,扩大研究的视野和广度。
其次,多元性是全球化视野下中国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特征。
中国历史文化的研究不应该仅限于传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还应涵盖更广泛的方面,如文学、艺术、宗教和民俗等。
文化的多元性需要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使得研究者们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和解释中国历史文化的内涵。
另外,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历史文化研究需要加强对外交流。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中国历史文化的研究也吸引了越来越多外国学者的关注。
通过与国外学者的交流与合作,中国历史文化研究可以从不同文化背景和视角的碰撞中获取新的思考和启发。
此外,中国历史文化的研究者们也应主动走出国门,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讲座,向外界介绍中国历史文化的研究成果和成就。
最后,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历史文化研究也需要积极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全球化使得文化冲突和文化转变变得更加复杂和深入,研究者们需要对这些变化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以适应时代的变化。
此外,全球化还加剧了文化多元性的发展,研究者们也需要思考和应对如何保护和传承中国历史文化的问题。
综上所述,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历史文化研究需要具备开放心态、多元性、加强对外交流和积极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的特征。
只有适应时代的变化,才能使得中国历史文化的研究更加富有活力和求实。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流与互鉴研究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流与互鉴研究一、引言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流与互鉴是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多元文化的融合和交流对于促进各国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文化交流与互鉴在现实中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和挑战,亟待通过制定对策建议来加以解决。
二、现状分析1. 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交流的现状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信息技术的迅猛进步和交通的便捷化,文化交流已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人们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外部文化信息,加深对不同文化的了解与认知。
2. 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互鉴的现状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互鉴成为重要的文化交流方式。
各国文化元素的相互渗透、融合和融合,推动了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例如,中国的传统文化影响了世界各国,并产生了和文化的互动与融合。
三、存在问题1. 文化传播不平衡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交流存在着传播不平衡的问题。
不同国家的文化资源分配不均,发达国家的文化输出远超过发展中国家,导致文化代际和文化地域之间的差距逐渐加大。
2. 文化价值观冲突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存在冲突。
例如,西方国家的个人主义文化与东方国家的集体主义文化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容易引发文化冲突甚至文化冲突。
3. 文化保护与开放之间的矛盾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保护与开放之间存在矛盾。
一方面,各国需要保护本土文化,避免文化流失和文化侵蚀;另一方面,各国也需要开放的思维和包容的态度,积极参与全球文化交流与互鉴。
四、对策建议1. 加强文化交流平台建设建设更多的文化交流平台,鼓励各国开展多样化的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和理解。
通过创新科技手段,提供多样化的文化体验,创造出更加包容和互动的文化交流方式。
2. 强化文化教育和宣传在全球化背景下,应加强文化教育和宣传,提高人们对不同文化的认知与理解,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特别是对青少年群体,应在教育中加入多元文化的教育内容,帮助他们建立包容、尊重和理解的价值观。
3. 打破国家壁垒,促进文化交流各国应加强国际合作,推动文化交流的制定和实施,打破国家壁垒,促进各国文化的交流与对话。
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文化传承与交流研究

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文化传承与交流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文化交流的频率和范围都在不断地扩大。
在这一过程中,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交流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重点论述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文化传承与交流研究,并探讨其意义和影响。
一、民族文化传承中的难题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各种文化元素在不断交流、融合,民族文化逐渐失去了原有的独特性。
在这种背景下,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首先,由于现代化的进程,传统的民族文化体系逐渐瓦解。
原有的习俗、传统技艺和语言等元素在现代化的推动下受到了重大的冲击,这使得民族文化传承遭遇了空前的困境。
其次,人口流动和城市化的推动,使得民族文化在地域限制上受到了挑战。
部分民族少数地区的文化资源受到了破坏和流失,文化传承难以为继。
此外,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外来文化的植入也对民族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文化元素来自世界各地,包括宗教、音乐、文艺和时尚等,给传统的民族文化带来了重大的冲击,导致传统文化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岌岌可危。
二、民族文化交流的意义在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交流的意义更加重要。
只有通过文化交流,才能不断地涵养、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首先,文化交流有助于加深各个民族之间的了解和沟通。
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人们可以学习到各个民族之间的文化习俗和传统,从而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和谐共处。
其次,文化交流也有助于传承并丰富各个民族的文化遗产。
通过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可以不断地更新和丰富,这对文化的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此外,文化交流还有助于推动文化的创新和提高。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各个民族可以通过交流和融合发掘出新的文化元素和产生创新,这对文化自身的持续发展和提升具有重大的意义。
三、实现民族文化传承和交流的路径为了实现民族文化传承和交流,需要通过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和促进。
其中,以下几点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一是加强文化教育。
在文化教育中,我们应该加强本民族和其他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推广民族文化,培养文化自信,提高文化素养。
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西方文化和商业化的泛滥,许多民族文化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和挑战。
在这一背景下,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变得越来越凸显,而对于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各地区和各民族也正在积极地探讨和实践。
本文将结合相关文献和案例,进行探讨和总结。
一、全球化背景下的挑战全球化的加速推进给世界带来了众多的机遇和挑战,其中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问题被越来越多地关注。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由于西方文化和商业化的强势渗透,越来越多的民族文化面临着被边缘化、消亡的危险。
比如在中国,不少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建筑、习俗等独特文化元素正在慢慢消失,受到汉族化、现代化等复杂因素的影响,这些文化元素正在逐渐被遗忘和抛弃,已经丧失部分了原本的独特性。
二、民族文化保护的现状对于民族文化的保护,各地区和各民族都在进行探索和实践。
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比较成熟的做法,例如在中国的云南省,政府对当地的少数民族文化进行了大力扶持,加强了对当地的文化活动和节日的保护和发展。
同时,在一些地方,社会团体和个人也在积极地参与到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的事业中来。
例如,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民间文化组织白族文化研究会,长期致力于对白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开展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如“白族文化节”、“白族歌舞比赛”、“白族民俗讲堂”等等。
三、民族文化传承的途径要想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除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团体的积极参与外,更需要找到合适的途径和方法。
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1. 建立专门机构: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政府设立了专门的部门或机构,进行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例如,中国的国家民委就是主管少数民族工作的专门机构,负责制订和实施相关政策和措施。
2. 建立民间组织:有些地区和民族会自行成立民间组织或团体,进行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活动。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有效地组织和调动当地的群众积极性,还可以更好地体现当地的传统文化特色。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多元性研究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多元性研究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多元性正逐渐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人们可以在世界各地寻找文化交流的机会,这导致了世界各地文化的混合。
这一过程虽然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多元性研究。
引言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多元性给人们带来了成功的机会。
但是,文化交流的过程也带来了一些后果。
全球化意味着文化交流和联系的扩展,这会导致各个文化之间的冲突和相互影响。
这种影响需要被深入研究,以便我们更好地理解它们。
文化传承文化多元性研究的一个主要方向是文化的传承。
人们对文化的传承方式与文化的定义感到越来越不满意。
文化的传承不再是家族或民族之间的传承,而是跨越国家和大陆的传承。
这一文化传承过程,已经从家族走向了一个全球的方向。
在这个过程中,文化的定义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文化的传承是人们认识和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
因此,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方法来传承文化,以便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我们的文化遗产。
文化冲突全球化的过程中,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也日益明显。
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之间的差异,导致冲突和不和谐现象,是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文化多元性研究努力寻找途径,以在不破坏多元性的同时,解决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
文化的涵盖全球化的影响全球化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它在影响着每个国家和每个人。
这种全球化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经济、商业和技术方面,也体现在文化方面。
文化的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交流也随之增加。
这种文化交流的增加导致文化发生了变化,许多文化现在从传统的文化模式中走向了全球化。
全球化的文化变化不仅是一种发展的趋势,也有一些后果,例如文化的不稳定性和文化之间的冲突。
此外,全球化的过程中,一些传统和原始的文化渐渐地被遗忘或失去了保护和传承的机会,这也是一个问题。
文化的保存和传承文化的保存和传承是文化多元性研究的重要方向。
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文化多元性和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人类学视角下的全球化与文化流通研究

人类学视角下的全球化与文化流通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文化流通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
在人类学的视角下,我们可以深入探讨全球化对文化的影响,以及文化如何通过各种方式在全球范围内传播。
本文将从人类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全球化与文化流通的相关研究。
一、全球化对文化的影响全球化在经济、政治和社会各个领域都有显著的影响。
在文化领域,全球化加速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通过全球化的力量,不同地区的文化传统得以跨越国界,进而影响和改变其他地区的文化。
同时,全球化也带来了文化的标准化趋势,一些主流文化被广泛传播,而边缘文化则面临着消失的威胁。
二、文化流通的形式与途径文化的流通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进行。
首先是物质文化的流通,包括艺术品、手工艺品、建筑等实物的流动。
这些物质文化品不仅是文化的象征,也是文化交流和融合的载体。
其次是文化的语言流通,通过语言的传播,文化思想和价值观得以传递。
此外,音乐、电影、电视剧等媒体形式也是文化流通的方式之一,它们通过传媒技术的发展,跨越国界被广泛传播。
三、文化流通的意义和挑战文化流通为全球化提供了重要的动力,推动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
通过文化流通,人们能够了解其他文化的独特之处,拓宽自己的视野。
而且,文化流通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文化产业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然而,文化流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文化认同的困难,全球化使得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但同时也增加了文化冲突的可能性。
其次是文化传统的边缘化,一些小型文化群体面临着文化消失的威胁。
此外,全球化也导致了文化的商业化,一些文化因此变得虚假和失去原汁原味。
四、人类学研究的视角与方法人类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文化的学科,可提供独特的视角和方法来研究全球化和文化流通。
人类学强调文化的多样性和个体经验的重要性,通过深入调研和实地考察,人类学家们可以还原文化流通的真实情景,并分析其中的意义和影响。
同时,人类学也注重对边缘文化的关注,努力保护和传承那些濒临消失的文化。
全球化民族文化论文(全文)

全球化民族文化论文(全文)一、领会民族文化精髓,构建ZG设计理念体系ZG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构建ZG特色艺术设计理念体系的宝库。
很多公认的先进设计理念其实并非源起于西方,而是更早之前便在我们的各民族文化中熠熠生辉。
庄子《齐物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明确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这种指导思想在ZG古代园林规划设计中有着鲜亮体现,而我们今天所倡导的绿色设计、可持续进展设计正是这种思想在当代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再比如,“美善相兼”、“尽善尽美”是我国民间艺人一直秉承的审美观。
作为GJ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蒙古族刺绣艺术,不仅有着鲜亮的色彩、明快的线条、活泼的针法,而且其应用范围也十分广泛,如蒙古包、门帘、毡子、服饰、荷包、碗袋、驼鞍、马鞍垫等等,含盖到蒙古族人住、穿、用、行的方方面面。
正是艺术性(美)和有用性(善)的完美结合给予了蒙古族刺绣蓬勃的生命力,对于现代主义设计中所探讨的形式与功能的关系,ZG民间艺人早就有了深刻的阐释。
由此可见,ZG 民族文化中蕴涵了丰富的设计思想,我们需要真正领悟并提炼出来,使之与当今时代背景吻合,进一步构建出科学系统的ZG设计理念体系,这才是ZG当代设计所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运用民族文化符号,打造个性化视觉风格艺术设计服务于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大体可分为环境艺术设计、产品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
这三类设计的社会功能都需要通过相应的物质形象来承载,因此视觉效果是任何艺术设计都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在全球化的时代,全球的艺术设计同台竞技,缺乏独特视觉风格的设计只会被淹没于信息海洋。
ZG艺术设计要一枝独秀,必须形成个性化的艺术设计风格。
ZG在五千年的历史文明进程中,积存下来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财富,这些极具民族特色的文化财富为艺术设计提供了个性化的表现形式和图式语言。
根据文化结构的两层次说,民族文化可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物质文化是指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进展需要所制造的物质产品及其所表现的文化,如各民族的建筑、绘画、雕塑、工具、服饰等;精神文化是人类在从事物质文化基础生产上产生的一种人类所特有的意识形态,是人类各种意识观念形态的集合,如各民族的哲学思想、文学艺术、节日习俗、音乐舞蹈等,这些都是ZG艺术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论文化全球化的论文-文化战略论文

论文化全球化的论文文化战略论文当前,在学术界普遍关注全球化的同时,对“全球化”尤其是“文化全球化”的看法产生了较大的分歧:一种观点认为不存在“文化全球化”,“文化全球化”是对“全球化”概念的泛用;一种认为,“文化全球化”就是“文化趋同化趋势”,或者说是文化的同质化;另一种认为,“文化全球化”意味着“文化的殖民化”;还有一种认为,“文化全球化”正在消融着“民族文化”。
我认为,对“文化全球化”看法的分歧,关键在于如何揭示文化全球化的价值以及文化全球化与民族文化发展的关系问题。
本文试图突破概念演绎、简单逻辑分析与判断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对“文化全球化”价值意蕴的分析为基础,进而对“文化全球化与民族文化”作出科学合理的阐释。
一、全球化与文化全球化文化全球化是全球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所以,对文化全球化的研究必须置于当今全球化的现实框架、现实背景之中。
为此,我们又不得不对颇具分歧的全球化现象作出如下阐释:第一,全球化并不是一种新现象,可以追溯到15世纪美洲新大陆的发现。
1492年哥伦布远航美洲,把东半球和西半球联在一起,使人类第一次知道彼此之间确实同住在一个不可分割的地球上,它揭开了人类社会全球交往的序幕。
然而,那时候的交往,正如马克思所说的:是各民族的各方面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
所以,我们可以把前500年的历史简要概括为“国际化时代”。
只是到了今天,即500年以后,随着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协同发展,全球才呈现出了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局面,其作用范围之广、影响强度之深都是任何一个时代所无法比拟的。
可以说,21世纪是全球世纪,全球化浪潮的迅猛兴起,将在人类社会的一切领域、一切方面形成一场席卷世界性的风暴。
这正如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在1992年联合国日致词时所说:“第一个真正的全球化时代已经到来了”。
第二,当代世界形成全球化的根本原因是新科学技术革命为人类提供了新型生产力,即提供了自动化、信息化、电子化、智能化的生产力及高技术生产力,提供了高速、高效、大容量的交通运输和信息通讯工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 SOUTH OF CHINA TODAY 2009.11
今日南国2009年11月(总第139期)
今日南国
THE SOUTH OF CHINA TODAY
NO.11,2009(Cumulatively ,NO.139)
一、研究背景
全球化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
在全世界范围内日益凸显的一种新现
象,反映了当代时代的总体特征和主要
趋势。
全球化是一个以经济全球化为核
心、包含世界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在政治、文化、科技、军事、安全、意识形态、生活
方式、价值观念等多层次、多领域的相互
联系、影响、制约的多元概念。
自吉登斯提出了全球化的完整理论之后,国内外学者对此的关注度越来越
高,学者关注的角度和程度都不一样。
这
些研究所涉及的面很广,很少有学者对
这些研究进行整理,因此,本研究就这些
研究的一个方面进行整理是必要的。
二、文献搜索在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方面,本文主要采用的是文献法。
国内文献搜素中,首先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 系列数据库”中以“全球化文化”为“主题”或“关键词”或“题名”,限定学科为社会学和统计学进行搜索。
因为关于“全球化文化”的文章最早出现在1993年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所以搜索年限是从1990年以后开始的。
由搜索的结果整理可以看出:各学科对全球化文化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各年份的研究成果呈现上升趋势。
三、研究内容在所学者对此的研究中,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1.文化认同。
认同就是主体对自己身份、角色、地位和关系的定位的一种认识和把握,即一种自我意识。
文化认同即对自身文化身份和地位的一种自觉和把握。
文化认同表现在众多方面,政治、经济、伦理、宗教、语言和观念凡同人类的活动有关的一切领域几乎都是文化的领域,因此都存在文化认同的问题。
一方面,有学者认为即使在全球化的影响下,中国文化在21世纪并不会随大流,丧失自己的文化个性,而是以其特有的文化内涵和文化魅力在世界文化的多元格局中显示出独有的地方性。
麻国庆站在文化人类学的视角,认为文化的
选择性使得族群的认同、地方文化的认同与跨国文化圈———华人文化圈的认同在一种良性的状态下展开。
民族文化的“无意识的传承”
传统,进行着“有意识的创造”,这种创造的过程,正是一种“文化的生产”与“消费”的过程。
这种“生产”和“消费”并没有脱离固有的文化传统。
同
时,这一过程,也从单一的民族文化的领
域进入到地域共同体之中。
张卫东教授选择中国饮食和西方麦当劳在饮食目的、饮食的制作和饮食的
选择三个方面的碰撞和互动的案例,证
明了中国饮食并没有被西化,但是另一
方面也没有阻碍西方快餐。
另一方面,也有学者认为,正因为文化认同,致使我国传统文化的丧失。
吕传庭等学者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出发,提出由于西方城市规划思想的侵入,我国城市规划工作者在文化认同的背景下,所获取的外来文化都是肢解的、片断的直观印象,并非是真正的文化内涵。
2.文化冲突。
刘晓研和胡永辉指出全球化已对各国的很多社会活动产生了不同影响,尤其是西方霸权文化伴随这
一浪潮不断扩张,使人们的文化意识逐
渐“西化”。
同时,他们也批判了在东西方
文化交流与碰撞中失却自己民族身份的
作者和批评家。
他们提出民族国家在推进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同时,应坚持自己
的文化立场和文化主体性。
从历史来看,伴随经济、军事、政治而来的往往是文化帝国主义和文化殖民主义。
在全球化时代,不同的价值取向在文化碰撞的过程中会产生冲突。
强势国家会借助经济、军事、政治上的优越地位,迫使他国接受自己的价值观念。
文化
本身的异质性也是产生价值冲突的重要
根源。
对个人权利的尊重与对国家集体利益重视的差别,对人性善与恶的不同认识,对人的私利行为与利他行为的不同评价,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思考等不同的文化传统都隐含着自己的价值系统,并显示在社会风俗和社会政治制度层面,这标志着文化及其价值的异质性差异。
霍志钊在他的研究中,阐述在乡村都市化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在发展中造成文化变迁二者所产生的矛盾,探讨了在全球化进程中经济发展与民族文化保护的关系,提出了文化自觉是文化保护的思想基础。
四、对研究现状的评价
尽管学术界对此问题进行了很多的探讨和研究,但是就社会学这一领域来说,对此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和广泛,大多都是围绕在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国家对待西方文化侵入的反应和表现,同时他们提出了应对“西化”的措施。
但是却很少有学者从更深入的角度分析这种现象。
其次,文化包括很多方面,在这些研究中,有少数的学者提到了休闲和消费文化,对文化的其他方面研究得不够,甚至是没有。
最后,在这方面的研究方法上,大多都是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以文献为主的研究方法占绝大部分。
全球化仍然对各国各个方面有着很大的影响,文化在全球化过程中是怎样的发展,在全球化背景下地方文化如何保持自己的地方性、本土性,这些都值得学者关注,以个人、社会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学领域对此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韩勇.全球化背景下的青年社交[J].青年探索,2006,(4).
[2]王金宝.吉登斯全球化理论的深度解读及其批判[J].哲学研究,2007,(6).
[作者简介]符琼(1985-),女,湖北恩施人,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8社会学专业硕士。
文化全球化研究文献综述
符琼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成都
610064)
[摘要]全球化已经是当今世界的一种趋势,国内外学者对此从不同角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
本文从中国知识资源总库里
索所有关于文化全球化的文章,对所有文章进行简单地梳理。
在梳理过程中,笔者发现这些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认同和文化冲突两方面。
[关键词]全球化;文化认同;文化冲突[中图分类号]G1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190-(2009)11-0236-01
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