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文科学怪人的教学设计
课文《科学怪人》的教案设计
![课文《科学怪人》的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7de03ad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9d.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课文《科学怪人》的教案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段:八年级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科学怪人》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培养学生分析、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思考科学与人性的关系,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教学重点:1. 课文情节的把握和人物性格的分析。
2. 科学与人性的思考。
教学难点:1. 对科学怪人形象的理解和分析。
2. 学生个性化阅读和表达。
二、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文,感受作品魅力。
2. 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讨论交流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课文《科学怪人》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2. 简介课文《科学怪人》的作者和背景。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三、课堂讲解1. 讲解课文情节,分析人物性格。
2. 探讨科学与人性的关系。
四、课堂讨论1.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2. 分析科学怪人形象,思考其寓意。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深入探讨1. 学生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
2. 教师点评并引导students to delve deeper into the themes of science and humanity.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作品情感。
2. 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课文插图或海报,介绍自己的创意。
四、总结反馈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知识点。
六、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将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1. 过程性评价:主要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插图制作等环节的参与度和表现,以及学生对课文情节、人物关系和科学人性的理解程度。
《科学怪人》教案设计
![《科学怪人》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3ca6464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c3.png)
《科学怪人》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科学怪人》是一部经典的科幻小说,讲述了一位科学家创造出一个具有人类智慧的怪物,从而引发了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故事。
通过阅读这部小说,学生可以了解科学发展的双刃剑效应,思考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2 教学目标1. 理解小说的人物、情节和主题。
2. 分析科学发展的利与弊。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和写作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内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
第二章:小说梗概2.1 故事背景故事发生在一个遥远的世纪,主人公弗兰肯斯坦是一位热衷于生命奥秘的科学家。
他在实验室中利用尸体拼接出一个具有人类智慧的怪物,希望借此实现生命的永恒。
2.2 人物介绍1. 弗兰肯斯坦:一位勇敢的科学家,热衷于探索生命奥秘。
2. 怪物:由弗兰肯斯坦创造,具有人类智慧,因外表丑陋而遭受歧视。
3. 艾琳娜:弗兰肯斯坦的妹妹,与怪物产生了感情。
2.3 故事情节弗兰肯斯坦成功创造怪物后,怪物逐渐展现出恐怖的一面,威胁到周围人的生命。
弗兰肯斯坦为了消灭怪物,展开了激烈的追逐。
怪物请求弗兰肯斯坦将它杀死,以结束它的痛苦。
第三章:科学发展的利与弊3.1 科学发展带来的利益1. 提高生活水平:科技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舒适。
2. 促进医学进步:科技的发展带动了医学领域的突破,拯救了无数生命。
3. 推动社会进步:科技的发展加速了社会的发展进程,提高了生产力。
3.2 科学发展带来的弊端1. 环境污染:科技的发展导致了资源过度开采和环境破坏。
2. 伦理道德问题:科技的发展引发了克隆、基因改造等伦理道德争议。
3. 人类依赖性:科技的发展使得人们过于依赖机器,导致自身能力下降。
第四章:小组讨论4.1 分组讨论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话题进行讨论。
话题如下:1. 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 科技发展所引发的伦理道德问题。
3. 如何在科技发展中保持人类的独立思考能力。
四年级语文教案科学怪人教学方案
![四年级语文教案科学怪人教学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93124f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51.png)
四年级语文教案科学怪人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科学怪人》。
(2)了解科学怪人的故事情节,概括主要人物和事件。
(3)掌握科学怪人这一文学形象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和形象。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尝试创作科学怪人故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观念。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科学与道德、人性的关系。
(3)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科学怪人》。
(2)分析科学怪人的形象特点和象征意义。
(3)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
2. 教学难点:(1)科学怪人形象的象征意义。
(2)如何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科学怪人》的作者和作品背景。
(2)激发学生对科学怪人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生词和难点。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小组讨论,概括课文主要人物和事件。
(2)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深入探讨:(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科学怪人的形象特点和象征意义。
(2)学生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科学怪人的性格特点。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科学怪人的形象特点和象征意义。
四、课后作业:1. 根据科学怪人的形象特点,尝试创作一个类似的故事。
2. 写一篇关于科学怪人的读后感,谈谈自己对科学怪人形象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表现,检验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四年级语文教案科学怪人教学方案
![四年级语文教案科学怪人教学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c6ee78f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2b.png)
四年级语文教案科学怪人教学方案第一章:科学怪人简介1.1 教学目标了解科学怪人的基本信息,包括它的来历、特征和故事情节。
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对科幻故事的热爱。
1.2 教学内容通过图片和简短的描述,向学生介绍科学怪人这个角色。
引导学生阅读科学怪人的故事,了解科学怪人的特点和故事情节。
1.3 教学步骤向学生展示科学怪人的图片,引导学生猜测科学怪人的来历和特点。
给学生分发科学怪人的故事,让学生独立阅读,了解科学怪人的故事情节。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科学怪人的特点和故事情节。
1.4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科学怪人的小作文,描述科学怪人的外观和特点。
第二章:科学怪人的性格特点2.1 教学目标分析科学怪人的性格特点,培养学生对角色性格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2 教学内容通过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分析科学怪人的性格特点,如孤独、善良、恐惧等。
2.3 教学步骤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科学怪人的故事情节,讨论科学怪人的性格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性格特点,进行讨论和分享。
教师总结学生观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科学怪人的性格特点。
2.4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科学怪人性格特点的短文,阐述自己的观点。
第三章:科学怪人与人类的关系3.1 教学目标探讨科学怪人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考。
3.2 教学内容通过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思考科学怪人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如冲突、理解和和谐等。
3.3 教学步骤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科学怪人的故事情节,讨论科学怪人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关系,进行讨论和分享。
教师总结学生观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科学怪人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3.4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科学怪人与人类关系的短文,阐述自己的观点。
第四章:科学怪人的故事情节分析4.1 教学目标分析科学怪人的故事情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4.2 教学内容通过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分析科学怪人的故事情节,如冲突、解决冲突等。
课文《科学怪人》的教案设计
![课文《科学怪人》的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eb3f885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a9.png)
课文《科学怪人》的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引入1.1 教学目标引起学生对《科学怪人》故事的兴趣。
引导学生了解科学怪人这个经典文学形象的背景。
1.2 教学内容介绍《科学怪人》的作者,玛丽·雪莱。
简述《科学怪人》的故事背景和主要情节。
1.3 教学活动播放《科学怪人》的预告片或相关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讨论对科学怪人的第一印象和期待。
第二章:文学分析2.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分析科学怪人的形象特征和心理状态。
学生能够理解科学怪人与人类社会的冲突。
2.2 教学内容分析科学怪人的形象特征,如外貌、性格、动机等。
探讨科学怪人与人类社会的矛盾和冲突。
2.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讨论科学怪人的形象特征,并分享讨论结果。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科学怪人与人类社会的互动。
第三章:主题探讨3.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科学怪人》所探讨的伦理和道德问题。
学生能够表达自己对科学怪人命运的看法。
3.2 教学内容探讨科学怪人的创造者对于科学伦理的质疑。
引导学生思考科学进步与道德约束之间的关系。
3.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并进行辩论。
第四章:创意写作4.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自己的科学怪人故事。
学生能够通过写作表达对科学和道德问题的看法。
4.2 教学内容学生根据自己对科学怪人的理解和想象,创作一个短篇故事。
学生通过写作表达对科学怪人命运的设想和对科学伦理的看法。
4.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创意写作,创作自己的科学怪人故事。
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讨论和评价。
5.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思考。
5.2 教学内容5.3 教学活动第六章:比较研究6.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将《科学怪人》与其他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其独特性。
学生能够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科学怪人形象。
6.2 教学内容学生选择一部与《科学怪人》主题相似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
分析不同作品中的科学怪人形象及其所反映的文化价值观。
《科学怪人》教案设计
![《科学怪人》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0a1d1d5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f4.png)
《科学怪人》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科学怪人》这部作品的背景及作者。
引导学生关注科学与人性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1.2 教学内容介绍《科学怪人》的作者,玛丽·雪莱以及她的创作背景。
分析作品中的科学元素与人性的冲突。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1.4 教学活动播放《科学怪人》的预告片,引发学生对作品的兴趣。
学生分组阅读课文,并完成阅读笔记。
第二章:人物分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
培养学生对人物心理的理解和同情心。
2.2 教学内容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如弗兰肯斯坦怪物、维克多·弗兰肯斯坦等。
探讨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心理变化。
2.3 教学方法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心理。
小组讨论,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动机。
2.4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扮演作品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第三章:情节解析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分析作品的情节发展。
培养学生对情节的敏感度,提高其文学鉴赏能力。
3.2 教学内容分析作品的情节结构,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
探讨情节与人物性格、主题之间的关系。
3.3 教学方法采用图解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情节结构。
小组讨论,分析情节与人物、主题的关联。
3.4 教学活动学生绘制情节发展图,展示作品的情节结构。
第四章:主题探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探讨作品的主题。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价值观。
4.2 教学内容分析作品中的主题,如科学与人性的冲突、追求生命与死亡的平衡等。
探讨作品对现实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4.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小组辩论,正反双方就作品的主题进行辩论。
4.4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辩论,表达自己对作品主题的理解。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学习《科学怪人》的心得体会。
《科学怪人》备课教案
![《科学怪人》备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54e21d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9c.png)
《科学怪人》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科学怪人》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
2. 分析小说中的主题思想和道德观念。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4. 引导学生思考科学与人性的关系,提高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情节概述:介绍小说的发展脉络,理解主人公弗兰肯斯坦的创作过程和科学怪人的诞生。
2. 人物角色分析:分析弗兰肯斯坦、科学怪人以及其他主要角色的性格特点和动机。
3. 主题思想探讨:探讨小说对科学与人性的探讨,以及作者对科学进步的担忧。
4. 文学鉴赏:分析小说的叙述手法、情节安排和语言特色。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故事情节、人物角色和主题思想。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人物和主题的看法。
3. 分析法:让学生分析小说的叙述手法和语言特色。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PPT和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阅读《科学怪人》原著或教材中的相关内容。
3. 教室配备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性。
2. 读后感质量:评估学生对小说的理解和感受,以及写作能力。
3. 小组讨论表现: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合作能力。
4.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科学怪人》的试题,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进程1. 第一周:介绍小说背景和作者,阅读故事情节概述。
2. 第二周:分析人物角色,讨论弗兰肯斯坦和科学怪人的性格特点。
3. 第三周:探讨小说主题思想,讨论科学与人性的关系。
4. 第四周:分析小说的叙述手法和语言特色,进行文学鉴赏。
七、教学资源1. 《科学怪人》原著或教材。
2. 相关论文和评论,用于深入探讨小说主题。
3. 网络资源,介绍小说背景和作者生平和创作动机。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阅读进度,及时解答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的疑问。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课文《科学怪人》的教案设计
![课文《科学怪人》的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d0de343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05.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课文《科学怪人》的教案设计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科学怪人》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培养学生对科学怪人这一角色的同情和理解。
3. 引导学生思考科学的发展与人类伦理的关系。
教学重点:1. 课文情节的理解。
2. 科学怪人角色的分析。
3. 科学与发展伦理的思考。
教学难点:1. 科学怪人角色的复杂性。
2. 科学与发展伦理的深度思考。
二、教学准备1. 课文《科学怪人》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科学怪人》的作者、背景及故事梗概,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2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了解科学怪人的形象特点。
三、课堂讨论(2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科学怪人角色的理解。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补充。
四、教师讲解(2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讲解,分析科学怪人角色的复杂性,引导学生思考科学的发展与人类伦理的关系。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0分钟)教师简要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
二、深入探讨(2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科学怪人的内心世界,以及他对人类社会的渴望。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补充。
三、课堂总结(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科学怪人》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强调科学的发展与人类伦理的关系,提醒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四、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科学与发展伦理的思考。
2. 预习下节课文内容。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后评价教师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考试成绩,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六、教学活动设计活动一:角色扮演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扮演,包括科学家、科学怪人、村民等。
《科学怪人》备课教案
![《科学怪人》备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66f4fb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a2.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科学怪人》备课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5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科学怪人》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能够分析主人公弗兰肯斯坦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
(3)能够领悟作品中所揭示的道德和伦理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2)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所反映的人性、道德和伦理问题。
(3)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热情,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科学怪人》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分析弗兰肯斯坦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
(3)领悟作品中所揭示的道德和伦理问题。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2)探讨作品对科学、道德和人性的反思。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作品魅力。
2. 互动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
3. 案例分析法:以弗兰肯斯坦为例,分析人物性格和心理变化。
4.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科学怪人》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分析弗兰肯斯坦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
4. 总结反馈:教师点评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弗兰肯斯坦的形象。
2.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探讨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3. 分享交流:各小组汇报探讨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关注作品对科学、道德和人性的反思。
第三课时:1. 情境体验:让学生扮演作品中的角色,进行情境表演。
《科学怪人》教案设计
![《科学怪人》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6d22015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6c.png)
《科学怪人》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了解《科学怪人》这部作品的背景和主题。
分析小说中的角色塑造和情节发展。
探讨科学伦理和人类对技术的掌控。
1.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
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小说电子版和电影版本,进行辅助教学。
1.3 评价方式课堂参与度评估:包括提问、讨论和小组活动。
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科学怪人》主题的分析文章。
第二章:小说背景与作者介绍2.1 小说背景介绍玛丽·雪莱创作《科学怪人》的时期和科学革命的背景。
讨论小说中对科学家的伦理问题的探讨。
2.2 作者介绍简述玛丽·雪莱的生平和创作生涯。
分析作者在小说中对科学和人性的观点。
第三章:角色分析3.1 主人公弗兰肯斯坦分析弗兰肯斯坦的角色特点和他的内心冲突。
探讨他作为创造者的责任和后果。
3.2 其他重要角色分析弗兰肯斯坦的家庭成员和朋友对故事的影响。
探讨次要角色如何推动情节发展。
第四章:情节分析4.1 创作与创造分析弗兰肯斯坦的创造过程和他的后悔。
讨论科学实验的道德界限。
4.2 逃避与追逐描述怪物对人类世界的探索和冲突。
探讨人类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和排斥。
第五章:主题探讨5.1 科学与人性的冲突分析小说中对科学进步与人性关系的探讨。
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发展对人类的影响。
5.2 伦理道德的反思讨论小说中的伦理问题,如创造生命的权利和责任。
引导学生反思现实世界中的伦理道德困境。
第六章:章节分析与讨论6.1 第一章至第四章分析小说开篇如何吸引读者的兴趣。
讨论弗兰肯斯坦的创造动机和过程。
6.2 第五章至第八章描述怪物的行为和对他人的影响。
探讨弗兰肯斯坦与怪物的矛盾冲突。
6.3 第九章至第十二章分析弗兰肯斯坦的追捕和怪物的反抗。
讨论小说高潮部分对读者情感的影响。
第七章:文学元素分析7.1 象征主义分析小说中的象征元素,如怪物形象的象征意义。
探讨象征主义如何加深小说的主题表达。
7.2 叙述视角讨论小说采用的叙述视角对故事的影响。
科学怪人教案教学设计
![科学怪人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dc72c25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62.png)
科学怪人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科学怪人》这部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培养学生对科幻文学的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二、教学重点1.分析《科学怪人》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探讨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利与弊。
三、教学难点1.理解科幻文学的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深入挖掘作品中的道德观念和人性探讨。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谈论科幻文学,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熟悉的科幻作品和作者。
2.介绍《科学怪人》的作者玛丽·雪莱,以及作品的基本情节。
二、课文阅读1.让学生自行阅读《科学怪人》第一章节,了解故事背景和人物。
2.教师简要讲解故事梗概,帮助学生把握作品脉络。
三、人物分析1.让学生分析弗兰肯斯坦这一人物形象,讨论其性格特点。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弗兰肯斯坦的内心挣扎和道德困境。
四、课堂讨论1.探讨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利与弊。
2.分析《科学怪人》中科技与道德的关系。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复述《科学怪人》的基本情节。
2.提问:科技发展对人类生活有哪些影响?二、课文阅读1.让学生继续阅读《科学怪人》后续章节,了解故事发展。
2.教师讲解作品中的科学元素,引导学生理解科幻文学的特点。
三、课堂讨论1.分析《科学怪人》中科学怪人的形象,讨论其象征意义。
2.探讨作品中的道德观念,如:人类对待科技的态度、生命的尊严等。
四、作业布置2.收集其他科幻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分享。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读后感。
2.提问:科幻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如何?二、课文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科学怪人》的背景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
2.分析作品中的科学元素,如:电学、生物学等。
三、课堂讨论1.探讨科幻文学对现实生活的影响,如:科技发展、道德伦理等。
2.分析《科学怪人》中科学怪人的命运,讨论其与科技发展的关系。
《科学怪人》教案设计
![《科学怪人》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15b44fd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a9.png)
一、教案设计概述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科学怪人》这一作品,使学生了解科幻小说的基本特点,提高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 教学内容:本章节主要介绍《科学怪人》的作者、作品背景、故事梗概以及作品的特点。
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4. 教学准备:准备相关教材、PPT、电影片段等教学资源。
5. 教学过程:(1)导入:简要介绍科幻小说的定义及发展历程。
(2)新课内容:介绍《科学怪人》的作者玛丽·雪莱、作品背景、故事梗概。
(3)作品特点分析:分析《科学怪人》的作品特点,如人物形象、情节结构、主题思想等。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作品的特点及其现实意义。
(5)总结: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二、玛丽·雪莱与《科学怪人》1. 玛丽·雪莱简介:介绍玛丽·雪莱的生平背景、文学成就及其在科幻文学领域的地位。
2. 《科学怪人》创作背景:分析《科学怪人》创作的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如科学革命、浪漫主义文学等。
3. 《科学怪人》故事梗概:详细介绍小说的情节,包括主要人物、事件发展、结局等。
4. 玛丽·雪莱的创作动机:探讨玛丽·雪莱创作《科学怪人》的动机,如对科学的担忧、对人性的反思等。
三、作品特点分析1. 人物形象: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弗兰肯斯坦、科学怪人等,探讨其性格特点、形象意义等。
2. 情节结构: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如线索安排、悬念设置等。
3. 主题思想:探讨小说的主题思想,如对科学的利与弊、对人性的探讨等。
4. 写作风格:分析小说的写作风格,如浪漫主义、哥特式等。
四、小组讨论1. 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讨论主题。
2. 讨论主题:根据小组选择的讨论主题,进行深入讨论,如作品特点、作者创作动机等。
《科学怪人》备课教案
![《科学怪人》备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7ef478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1a.png)
《科学怪人》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科学怪人》这部作品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成书时间、故事背景等。
2. 通过阅读和分析,使学生理解小说中的主要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
3. 培养学生对科幻文学的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4. 引导学生探讨科学与人性的关系,思考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作品背景介绍:《科学怪人》是英国作家玛丽·雪莱在1818年创作的一部科幻小说,被誉为世界科幻小说的开端。
小说讲述了科学家弗兰肯斯坦在实验室中创造了一个生命体,却发现这个生命体渴望爱人和被理解的故事。
2. 主要情节梳理: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弗兰肯斯坦创造生命体的过程、生命体的诞生及其与人类社会的冲突。
重点关注生命体的内心世界,以及弗兰肯斯坦与生命体之间的矛盾关系。
3. 人物关系分析:学生分析弗兰肯斯坦、生命体、弗兰肯斯坦的家人和朋友等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探讨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动机。
4. 主题思想探讨:学生从科学、伦理、人性等方面,对小说中的主题思想进行深入分析。
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利与弊,以及人类在追求科技进步的过程中,如何处理与自然、与他人、与自己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科学怪人》的背景知识、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掌握作品的基本内容。
2. 阅读分析法:学生通过阅读原著,分析作品的情节、人物和主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就作品中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四、教学资源1. 原著《科学怪人》及相关评论、解析资料。
2. 科幻小说作品推荐,如《1984》、《美丽新世界》等,供学生拓展阅读。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兴趣和思考程度。
2. 阅读笔记和读后感:检查学生对原著的阅读理解和思考深度。
3. 小组讨论和报告: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和成果。
4. 课后作业和论文:检验学生对作品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能力。
《科学怪人》教案设计
![《科学怪人》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279e8b2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1a.png)
《科学怪人》教案设计第一章:科学怪人简介1.1 课程目标:使学生对《科学怪人》这部作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包括作者、背景和故事梗概。
1.2 教学内容:1.2.1 介绍作者玛丽·雪莱和她的创作背景1.2.2 简述故事主要情节和人物1.3 教学活动:1.3.1 让学生阅读故事梗概,并分享他们对故事的理解1.3.2 讨论科学怪人的形象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象征意义1.4 作业:让学生写一篇短文,分析科学怪人的形象特点和象征意义。
第二章:科学怪人的人物分析2.1 课程目标: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动机。
2.2 教学内容:2.2.1 分析科学怪人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2.2.2 探讨弗兰肯斯坦的创造动机及其对科学怪人的影响2.3 教学活动:2.3.1 小组讨论,分析科学怪人和弗兰肯斯坦的性格特点和动机2.3.2 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表演来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2.4 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角色,写一篇关于该角色的心理分析文章。
第三章:科学怪人的主题探讨3.1 课程目标:引导学生思考故事的主题,如科学与道德、人造生命与自然生命等。
3.2 教学内容:3.2.1 探讨科学怪人故事中的科学与道德的冲突3.2.2 分析人造生命与自然生命的关系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启示3.3 教学活动:3.3.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故事主题的思考和感悟3.3.2 举办辩论赛,让学生就科学与道德、人造生命与自然生命等主题展开辩论3.4 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故事主题的短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第四章:科学怪人的文学价值4.1 课程目标: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怪人》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理解其文学价值。
4.2 教学内容:4.2.1 分析《科学怪人》在文学史上的贡献,如对科幻小说的影响4.2.2 探讨《科学怪人》的文学特色,如象征手法、心理描写等4.3 教学活动:4.3.1 让学生阅读其他作家的作品,比较其与《科学怪人》的异同4.3.2 举办文学鉴赏会,让学生分享他们对《科学怪人》的喜爱和感悟4.4 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科学怪人》的文学鉴赏文章。
《科学怪人》教案设计
![《科学怪人》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aaf442a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b0.png)
《科学怪人》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科学怪人》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分析作品中的科学元素和道德观念;(3)掌握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讨论和分析,深入理解作品;(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幻文学的兴趣和热爱;(2)引导学生关注科学发展的伦理道德问题;(3)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未知,追求真理。
二、教学内容1. 作品背景介绍:(1)作者生平及作品创作背景;(2)科幻文学的发展历程及《科学怪人》的地位;(3)科学怪人形象的分析。
2. 故事情节梳理:(1)主人公弗兰肯斯坦的scientific experiment;(2)科学怪人的诞生及其命运;(3)作品中的道德观念和科学伦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科学怪人》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分析作品中的科学元素和道德观念;(3)掌握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1)科学怪人形象的多维度分析;(2)作品中的科学伦理和道德观念的探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作品背景、分析故事情节、讲解科学伦理;2.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作品中的道德观念和科学元素;3. 鉴赏法: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4. 创新性思维训练: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未知,提出自己的见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2. 作品分析报告:学生对《科学怪人》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科学伦理的分析;3. 课后作业: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复习和巩固;4. 小组讨论:学生合作探讨作品中的科学道德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15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计划:第1-2课时:介绍作品背景及科幻文学发展历程第3-4课时:阅读并讨论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第5-6课时:探讨作品中的科学元素和道德观念第7-8课时:学习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和技巧第9-10课时:分析科学怪人形象的多维度第11-12课时:探讨作品中的科学伦理问题第13-14课时:进行创新性思维训练,提出自己的见解第15课时:总结与评价七、教学准备1. 教材:《科学怪人》原著及相关的辅导资料2. 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白板等3. 网络资源:关于《科学怪人》及科幻文学的相关信息八、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要介绍作者及作品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科学怪人》,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科学元素和道德观念4. 鉴赏指导: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5. 创新性思维训练: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未知,提出自己的见解6. 总结与评价: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点评,鼓励优秀学生九、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找出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次教学做好准备。
课文《科学怪人》的教案设计
![课文《科学怪人》的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7a02a6b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50.png)
课文《科学怪人》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科学怪人》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掌握文中涉及的科学知识和科学伦理问题。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文学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运用创造性思维,对课文进行拓展性思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
(2)认识科学发展的双刃剑效应,关注科学伦理问题。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生命,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科学怪人》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掌握文中涉及的科学知识和科学伦理问题。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对科学伦理问题的深入理解和探讨。
(2)运用创造性思维,对课文进行拓展性思考。
三、教学准备1. 课前准备:(1)课文《科学怪人》文本及相关资料。
(2)教学多媒体设备。
(3)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安排。
2. 课时安排:(1)本章节共计4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第一课时:阅读课文,了解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3)第二课时:分析课文中的科学知识和科学伦理问题。
(4)第三课时:合作探讨,深入解读课文内容。
(5)第四课时:拓展性思考,培养创造性思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课文《科学怪人》的作者和背景。
(2)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导入新课。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 分析与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科学知识和科学伦理问题。
(2)学生分组合作,探讨科学发展的利与弊,关注科学伦理问题。
4. 拓展性思考:(1)教师提出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
(2)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考成果,进行交流和分享。
课文《科学怪人》的教案设计
![课文《科学怪人》的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5c8f74c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26.png)
课文《科学怪人》的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并掌握课文《科学怪人》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思想。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引导学生思考科学与人性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1.2 教学内容课文《科学怪人》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思想。
探讨科学与人性的关系,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科技发展。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运用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来理解课文内容。
2.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中的重要情节和主题思想。
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课文背景。
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在线讨论和交流。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活动3.1 教学步骤引入新课:介绍课文《科学怪人》的作者和背景。
阅读理解: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情节和人物关系。
分析讨论: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科学与人性的关系。
3.2 教学活动观看课文改编的电影片段,引发学生的兴趣。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课文中的角色情感。
第四章:教学评估与反馈4.1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讨论、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通过课后作业和考试,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4.2 教学反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促进教学相长。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拓展5.1 教学资源课文《科学怪人》原文。
与课文相关的电影、电视剧改编作品。
科学怪人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学术研究。
5.2 教学拓展组织学生参观科技展览或实验室,体验科技的魅力。
邀请科学家或作家来校讲座,分享他们的经验和见解。
开展科学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实践过程。
第六章:教学设计与安排6.1 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设计适合的教学活动和评估方式。
将课文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经验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课文《科学怪人》的教案设计
![课文《科学怪人》的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7b50d5c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8f.png)
《科学怪人》第一至五章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科学怪人》第一至五章的主要内容。
2. 培养学生对科幻小说的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思考科学与人性的关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章节内容概述:第一章:介绍主人公弗兰肯斯坦及其创作科学怪人的背景。
第二章:弗兰肯斯坦开始创作科学怪人,并描述了科学怪人的外貌特征。
第三章:科学怪人苏醒,表现出恐惧和愤怒的情绪。
第四章:弗兰肯斯坦与科学怪人的冲突,科学怪人逃离。
第五章:弗兰肯斯坦决定追捕科学怪人,以阻止其继续伤害人类。
2. 重点词汇和短语:例如:怪物(monster)、恐怖(terrifying)、创作(create)、逃离(escape)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章节内容,解释重点词汇和短语。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科学怪人的形象及其与科学人性的关系。
3. 阅读理解练习:让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科学怪人》的故事背景。
2. 讲解第一章,让学生了解弗兰肯斯坦的创作动机。
3. 讲解第二章,描述科学怪人的外貌特征,引导学生想象画面。
4. 讲解第三章,分析科学怪人的情感表现,引导学生共情。
5. 讲解第四章,讨论弗兰肯斯坦与科学怪人的冲突,思考科学与人性的关系。
6. 讲解第五章,总结弗兰肯斯坦的决定,引发学生思考。
五、课后作业:1. 阅读《科学怪人》第六至十章,了解故事发展。
2. 写一篇短文,阐述自己对科学怪人形象的认识及其与科学人性的关系。
3. 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 课堂讨论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思考能力。
3. 阅读理解测试:测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六、教学内容:1. 章节内容概述:第六章:弗兰肯斯坦追寻科学怪人至北极,描述了极地的恶劣环境。
科学怪人的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科学怪人的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826a5df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76.png)
1、科学怪人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8/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还有一个多音字“当”要掌握,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结合读句子体会“也”字的用法。
3.体会课文通过几个事例来写人的方法;能自己搜集材料,写一个科学家专心研究的小故事。
4.了解英国化学家开文迪许专心从事科学研究,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科学的事迹,懂得“科学怪人”其实并不怪。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能说出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教学设计:一、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
2.齐读。
3.看到课题,使你有哪些问题想问?4.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二、读通课文,学习生字词1.读通课文,讨论“科学怪人”是谁?2.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⑴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圈出生字,划出有关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
⑵标出自然段序号,逐段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⑴出示生词黑板,重点指出“纽、当”的`读音。
⑵学生描红。
⑶再指读课文,正音。
三、理清课文段落结构1.课文那几段写了科学怪人怪在哪里?2.头尾两段分别写了什么?3.课文的结构是什么?四、课堂练习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 能说出科学怪人怪在什么地方?2. 能说出科学怪人为什么怪?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又认识了一位科学家,他的名字叫——,我们这次学习的课文就是向我们介绍他很有趣的的一面。
二、精读课文1.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开文迪许的“怪”?默读1-6节。
2.讨论,让学生概括地说一说,依次板书,讲解3、4、5节,每一节开始都用最简洁的句子把这节的意思概括出来了,这叫做总起句。
齐读这个总起句。
3.具体分析2-5段⑴第二节略讲,指导朗读。
⑵指读第三节,“怪”在那里?⑶指读2、3节,初始“开文迪许家里的布置——特别”比较“也”字去掉是否可以?从而让学生明白,用上“也”字使得段与段之间的衔接更自然。
四年级语文教案科学怪人的课堂教学实施方案
![四年级语文教案科学怪人的课堂教学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2f9bc3e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35.png)
四年级语文教案科学怪人的课堂教学实施方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科学怪人》的故事内容。
(2)通过故事,了解科学怪人的特点和性格,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技巧,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
(2)通过故事,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懂得尊重和理解不同的人和事物。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科学怪人》故事文本。
2. 教学重点:故事情节的理解,科学怪人的特点和性格的分析。
3.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与学生讨论“什么是科学怪人?”的问题,引起学生对故事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教师引导学生朗读故事,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科学怪人的特点和性格,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4. 表达与交流:学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科学怪人的理解和感受,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交流技巧。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表达等。
2. 理解能力:通过提问和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程度。
3. 表达能力:通过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评估他们用恰当语言表达自己观点和感受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科学怪人》故事文本。
2. 教学PPT或黑板。
3. 小组讨论表格或卡片。
4. 录音机或播放设备(如有需要)。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问答、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度。
2. 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阅读兴趣。
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表达和沟通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文科学怪人的教学设计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句子体会也字的用法。
3.体会课文通过几个事例来写人的方法。
4.了解英国化学家开文迪许专心从事科学研究,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科学的事迹,懂得科学怪人其实并不怪。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4课。
文中的科学怪人是指谁呀?
2、那么科学怪人开文迪许到底怪不怪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快速自由朗读课文,看能否找到答案。
3、指名回答:你认为开文迪许怪吗?
相机板书:怪
不怪
看来同学们都很有主见,课文确实写到了开文迪许的怪与不怪。
那么开文迪许的怪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呢?
1、我们来听一下录音,请同学们拿出铅笔画出有关的句子。
2、指名回答:开文迪许的怪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相机板书:衣着不考究
布置很特别
珍爱图书
珍惜时间
第一方面相机出示卡片:考究讲究,引导板书
3、课文写了开文迪许四怪,第一是开文迪许,第二是开文迪许家里的,第三怪是开文迪许十分,第四怪是开文迪许非常。
4、四怪中,你认为哪一怪最怪了?请你把这一节认真读一读。
5、指名回答:你认为哪一怪最怪了?我们就来看***说的这一怪:开文迪许十分
生:我认为开文迪许十分珍爱图书这一怪最怪了。
师:好的,请大家看幻灯:出示第四小节。
珍爱是什么意思?读好这个词。
十分珍爱呢?读好这一句,看一下,这一节都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
那么这一句就是这一节的,再读。
开文迪许是怎么珍爱图书的,下面部分具体地写了出来。
请每一个同学轻声读读圈圈画画,看哪几个词语最能体现开文迪许珍爱图书这一特点了。
师:指名说、读,谁再来读,齐读。
从这里你可以看出开文迪许是怎样一个人?
师:出示句子对比,请同学们读一读,你觉得去掉也字后听起来怎样?
师:看来这也字的作用还真大。
开文迪许这样的珍爱图
书,使人感到奇怪,其实呀,这正是作为一个科学家必须具备的可贵品质,让我们再来齐读一遍体会一下,千万要注意也字不能漏掉。
6、你还认为开文迪许的哪一怪也怪极了?
生:我认为开文迪许家里的布置也很特别这一怪怪极了。
师:出示幻灯:第三小节
看一下,这一节的中心句是,特别在什么地方?
师:你能把这一节读好吗?试试看。
谁能比他读得更好?
师:开文迪许家里的布置确实很特别,我们普通人家的客厅里一般放有而开文迪许家里的客厅被他,楼上卧室的床边更是不得了,开文迪许的主要家当。
这一怪确实怪极了,请第一、二组的同学读一下。
出示比较句子:开文迪许家里的布置很特别。
开文迪许家里的布置也很特别。
A.第三、四组同学来读一读。
B.哪句话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C.这句话多了一个也字,联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这里要用上也字?
D.用上也字,更能体现开文迪许的了,齐读这一句,再引读下去,读完整个小节。
7.我们刚才学习了课文的三、四两小节,看一下这两节在构段方式上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A.先总后分,围绕中心句展开分述。
B.中心句分别是看看课文中有没有这种构方式的小节了?是哪一节?
8.学习第五节
A.是珍惜时间这一节,自由读,看看是怎么写的。
B.先提出中心句然后围绕中心句具体写开文迪许是怎样珍惜时间的
C.男女生分读,你认为男同学读的怎么样?关键词有没有读出来?
D.从这里可以看出开文迪许怎样?齐读,读出开文迪许的特点。
9.我们回过头看讲开文迪许衣着不讲究这一怪。
A.看这一节的构段方式和刚才讲的几节一样吗?有没有中心句呢?
B.请你给它加一句中心句,行不行?
C.怎样写?同桌讨论一下。
D.指名说,齐说。
10.小结:
A.开文迪许,诸如此类关于开文迪许的怪事就这些吗?不,所以开文迪许常常被人们称为科学怪人。
B.让我们齐读16小节,再次体会一下开文迪许的怪。
1、那么开文迪许怎么会这么怪的呢?你知道吗?看下文。
2、透过他表面上的怪,你有没有发现什么?
3、对,现在我们应该明白了,开文迪许表面上是怪的,而实质上并不怪。
因为他把
板书: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科学
4.齐读体会。
1、课文围绕课题写了开文迪许的四怪,每一怪都与科学紧密相连,通过典型的事例成功地突出了开文迪许专心从事科学研究,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科学的精神。
学习课文不是要我们学习他的怪,而是要学习他的这种精神。
2、读全文,体会作者写人的方法。
课后搜集一个科学家专心研究的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