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丝》里的两个人物的神话原型及其解读
德伯家的苔丝的圣经原型分析
德伯家的苔丝的圣经原型分析作者:马文静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8期马文静(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桂林541006)摘要:托马斯哈代(1840 -1928)是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代一位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曾被誉为/英国小说中的莎士比亚。
《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6部性格和环境小说之一。
该作品描写的是英国19世纪末随着资本主义的入侵,小农经济破产,农民走向贫困,以及这一背景下农家女苔丝的悲剧命运。
哈代从小受到宗教文化的熏陶,熟读圣经,深谙教义,在神学方而有较深的底蕴。
古希腊经典作品尤其是圣经对他的文学创作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作品中总能在许多方面体现原型。
在《德伯家的苔丝》中也不乏有诸多的原型。
本文试图通过对作品中圣经人物形象、场景、和典故等的分析,从而使读者更准确的了解哈代独特的创作技巧和创作思想。
关键词:德伯家的苔丝:圣经:人物原型中图分类号:1561.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 08- 0184- 03一、引言《圣经》是一种百科全书式的文学形式,是西方文化的中心,也是文学意象和象征的一个重要源泉。
威尔弗雷德·古尔灵说:“没有一部文学经典作品仅仅是由于它巧妙”或写得不错而流芳百世的。
它必须有几分普遍性,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可能含有原型的成分。
”原型理论的奠基人之一荣格(CG Jung)认为,原始意象,即原型,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宇宙各种形象,它们作为心理沉淀以不同形式反复出现在神话、传说、童话等民间作品中,并对作家创作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的影响。
欧美当代文学批评巨擎诺思罗普·弗莱(Northrop Fry)认为,原型是文学中可交际的意义单位,“它或是一个人物、一个意象、一个叙事定势,或是一种可以从范畴较大的同类描述中抽取出来的思想”。
这一解释把“原型”从心理学概念,转变为文学概念,使之成为普遍存在于文学作品中的构成因素。
《德伯家的苔丝》中希腊神话原型理论分析
《德伯家的苔丝》中希腊神话原型理论分析作者:谢思晗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32期摘要:希腊神话从古至今在各个方面都给文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希腊神话最突出和优秀的一面应用在文学中。
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是一种通过关注文学作品中原型的再现,神话原型,符号,图像以及人物分类来分析作品的一种文学批评形式。
相对于传统的文学批评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传记作家和历史,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更关注神的史前历史故事和传记。
托马斯·哈代作为伟大的作家,他的作品《德伯家的苔丝》更是受到各个时代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通过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对《德伯家的苔丝》进行了新的分析,使得作品有了新的内涵。
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反映了希腊神话故事在文学创作上对文人墨客们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希腊神话故事;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德伯家的苔丝》[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2--02一、引言由于20世纪是神话复兴的世纪,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在文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957年,加拿大学者诺弗莱在他的著作中系统地解释了神话原型批评理论。
神话原型批评理论起源于20世纪初的英国而蓬勃发展于北美,已经取代了新批评派,成为一种新的流派。
神话原型批评理论作为一种新的文学研究的方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领域。
《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的一部经典著作,被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和剖析。
大多数的分析都是从个人宿命论以及历史时代背景,或者女性主义出发的,而本文从神话原型理论的角度对哈代的这一经典之作进行分析将会是又一改变。
二、托马斯·哈代和《德伯家的苔丝》托马斯·哈代是维多利亚时代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也是二十一世纪第一位重要的诗人。
他的主要作品包括:《卡斯特桥市长》、《无名的裘德》以及《德伯家的苔丝》等。
哈代将其作品主要分为三类,包括传奇梦幻类小说,创造性小说以及人物环境小说。
哈代小说的主要特点表现为:一是表现出在那个农业衰退和衰败的时代对农民的同情;二是体现出人的生命由敌对,残忍和神秘的命运所摆布;三是悲观贯穿他所有的小说;四是对于田园生活和父权生活的怀念:五是作品中自然主义的倾向;六是作品中建筑感的呈现。
《苔丝》中的神话原型解读
《苔丝》中的神话原型解读1. 引言1.1 介绍《苔丝》的背景和主题《苔丝》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十九世纪英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小说讲述了女主人公苔丝从一个乡村女孩逐渐晋升为贵族阶层,却最终因为爱情悲剧而走向毁灭的故事。
《苔丝》的背景设定在十九世纪英国乡村,描写了当时农村社会的现实生活和人们的伦理观念。
主题主要围绕着爱情、命运和社会阶层的固化展开,表现了人性的悲剧和无奈。
苔丝这个角色的命运几乎是由社会、家庭和爱情决定的,她的成长过程中充满了挫折和磨难。
小说通过苔丝的命运揭示了当时社会对于女性的束缚和对社会阶层的固化,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判和思考。
《苔丝》在描写英国乡村生活的通过苔丝这个角色的命运,探讨了人性的悲剧和人生的意义。
通过对爱情、命运和社会的探讨,小说揭示了人类在生活中所面对的困境和挑战,引发了人们对生命意义和社会伦理的深刻思考。
【字数:243】1.2 总结神话原型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神话原型为文学作品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和创作素材。
神话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人类对宇宙、生命和人性的探索和思考的集中体现。
将神话元素融入文学作品中,可以为作品赋予深厚的文化底蕴,增加作品的艺术张力和内涵。
神话原型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和共鸣。
人类对神话故事有着天然的好奇和热情,因此具有神话元素的文学作品往往更容易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读者在阅读这些作品时,不仅可以享受故事本身带来的乐趣,还可以从中感受到对人性、生命和宇宙等永恒主题的探讨和启示。
神话原型为文学作品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内涵和意义。
神话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文化符号,具有跨越时空的共通性和象征性。
通过借用神话元素,作品可以呈现出更为宏大和丰富的主题,引导读者深入思考存在的意义和人类的命运。
神话原型的运用不仅可以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还可以拓宽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意义的深度。
2. 正文2.1 神话原型在《苔丝》中的体现及其意义《苔丝》这部小说中,笛福围绕着神话原型展开了深刻的叙述,将神话元素融入到故事情节之中,为作品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和象征意义。
《苔丝》中的神话原型解读
《苔丝》中的神话原型解读《苔丝》是托马斯·哈代的一部小说,讲述了一个叫苔丝的女孩的悲惨命运。
在小说中,作者融入了许多神话原型的元素,这些元素不仅丰富了故事的情节,也赋予了作品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本文将从神话的角度分析《苔丝》中的神话原型,探讨作者如何借助神话元素丰富小说的内涵。
小说中的苔丝可以被视为希腊神话中的潘多拉的化身。
在希腊神话中,潘多拉是第一个女人,她被神赐予美貌和聪慧,并被送给普罗米修斯的哥哥埃庇米修斯。
潘多拉打开了潘多拉魔盒,释放出了各种祸害和灾难,犯下了一个严重的过错。
同样,苔丝也是一个受害者,她天生美丽,聪明,但命运却充满了不幸。
她在爱情、婚姻和生活中都遭受了无尽的磨难,最终导致了悲剧的结局。
苔丝和潘多拉一样,都是命运的牺牲品,她们的悲剧命运成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制度的批判。
小说中的男主角安吉罗可以被视为希腊神话中的珀耳修斯。
珀耳修斯是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他战胜了蛇发女妖、斯芬克斯等怪物,最终成功地将美杜莎的头颅砍下。
安吉罗是一个自以为是的人,他自负、自私、富有野心,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最终导致了苔丝的悲惨命运。
他的心胸狭窄,冷酷无情,让苔丝在爱情中受尽委屈,最终导致她的崩溃和死亡。
安吉罗和珀耳修斯一样,都有着控制命运的野心,最终导致了悲剧的结局。
小说中的农夫特里弗可以被视为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
普罗米修斯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位神,他是最早的造物者之一,曾教人们如何制造火种、锻造武器和工具。
特里弗是一个心地善良、朴实的人,他对苔丝无私地给予关爱和帮助,帮助她渡过了一次次的难关,最终成为了苔丝心中的精神支柱。
特里弗的善良和慷慨为苔丝带来了一线生机,并最终成就了她的幸福。
特里弗和普罗米修斯一样,都是为了爱和正义而努力奋斗的英雄人物。
小说中的苔丝也可以被视为一个受到了神明眷顾的存在。
在希腊神话中,诸神对人间的干预经常是为了考验和惩罚人类的行为。
而在《苔丝》中,苔丝无论是在家庭、爱情还是事业上都经历了一次次的磨难和考验,仿佛是神明在洗涤她的心灵,让她不断成长和进化。
《苔丝》中的神话原型解读
《苔丝》中的神话原型解读《苔丝》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中充满了浓厚的神话色彩。
在小说中,作者借用了众多神话原型,并赋予了这些原型新的内涵和意义。
本文将从希腊神话、基督教神话和乡村传说三个方面对《苔丝》中的神话原型进行解读。
希腊神话是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苔丝》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小说中的女主人公苔丝·艾弗丽德与希腊神话中的女神雅典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雅典娜是智慧女神,而苔丝在小说中也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聪慧。
苔丝还具有纯洁、高贵、坚韧的品质,这与希腊神话中的阿尔忒弥斯女神有着相似之处。
阿尔忒弥斯是处女女神,她热爱狩猎和自由,而苔丝也是一个追求独立和自由的女性形象。
通过对希腊神话中的女神形象的借鉴和重新塑造,作者塑造出了一个富有智慧和坚强意志的女性形象。
《苔丝》中还融入了基督教神话中的元素。
苔丝的经历有着浓厚的基督教色彩,她身上承载着耶稣受难的元素。
在小说中,苔丝受到了男性社会的歧视和束缚,她的爱情也受到了许多质疑和压抑。
这些遭遇让她的命运有些许类似耶稣基督的受难遭遇,她成为了受苦女性的化身。
在小说结尾处,苔丝甚至以牺牲自己的方式为自己所爱的人做出了牺牲,这也让人不禁联想到耶稣基督的牺牲精神。
可以看出,作者通过基督教神话中的元素来赋予苔丝的命运更多的宗教意义,使她的形象更加深刻和令人感动。
除了希腊神话和基督教神话,乡村传说也是《苔丝》中的重要神话原型。
在小说中,作者凭借乡村传说中的元素,为苔丝的命运铺设了神秘的底色。
苔丝的诞生就伴随着一个传说,她的曾祖母是一名女巫,这也为她的命运埋下了神秘的伏笔。
在小说中,作者刻意营造了一种神秘的氛围,苔丝的命运似乎受到了某种超自然力量的牵引和左右。
在小说情节的发展中,苔丝的命运几乎是不可抗拒的,这也与乡村传说中的命运论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
作者通过乡村传说的元素,为苔丝的命运增添了一层神秘色彩,让她的形象更加传奇和动人。
《苔丝》中的神话原型解读
《苔丝》中的神话原型解读【摘要】《苔丝》作为文学经典作品,融入了丰富的神话元素。
古典神话中的传统元素在小说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如命运的操控、神灵的介入等。
希腊神话中的影响也可以在文本中找到,比如苔丝的遭遇与奥德修斯的旅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神话符号如迷宫、神话英雄之旅、神话角色之间的关系也在作品中得到了详尽解读。
通过神话原型的解读,《苔丝》所展现出的文学内涵更加深刻,呈现出了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
这部小说中的神话元素丰富多彩,为读者呈现了一幅神秘而精彩的文学世界。
【关键词】《苔丝》、神话原型、解读、古典神话、希腊神话、神话符号、英雄之旅、人物关系、丰富、文学内涵1. 引言1.1 介绍《苔丝》中的神话原型解读《苔丝》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中融入了丰富的神话元素,为读者呈现出一个深厚的文学世界。
神话原型解读则是解析小说中所呈现出的古典神话元素、希腊神话影响、神话符号、英雄之旅和人物关系等内容。
通过对这些元素的解读,可以深入理解小说的内涵和意义,体会到作者的意图和创作功力。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苔丝》中的神话原型,揭示其中隐藏的文学深意和情感共鸣,带领读者走进一个神秘而美妙的文学世界。
2. 正文2.1 古典神话元素在《苔丝》中的体现古典神话元素在《苔丝》中的体现主要体现在故事情节、人物设置和象征符号等方面。
在故事情节方面,《苔丝》借鉴了许多古典神话中的经典情节,如英雄之旅、宿命的悲剧等。
主人公苔丝像是一个受命运控制的女神,她被迫与命运抗争,最终走向悲剧结局。
在人物设置方面,《苔丝》塑造了许多具有古典神话色彩的角色,如苔丝本身代表着女神的形象,亚瑟王则象征着权力与王权的象征。
在象征符号方面,《苔丝》中的一些符号和象征也暗示了古典神话中的元素,如苔丝手中的魔杖代表着力量与神秘,象征着神话般的力量。
古典神话元素在《苔丝》中的体现丰富多样,为整个故事增添了更多的神秘与魅力。
2.2 希腊神话在《苔丝》中的影响希腊神话在《苔丝》中的影响可以说是非常深远的。
《苔丝》中的神话原型解读
《苔丝》中的神话原型解读《苔丝》是托马斯·哈代的经典小说,讲述了年轻女子苔丝在19世纪英国社会中的悲惨命运。
在小说中,人物形象和情节的设计存在着浓厚的神话色彩,这些角色和故事情节的构建不仅受到了当时社会的影响,也深受古代神话传说的影响。
本文将从神话原型的角度来解读《苔丝》,探讨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与古代神话的联系,以期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文学内涵和意义。
首先要提到的是《苔丝》中的主人公苔丝,她是一个具有神话色彩的形象。
苔丝与古代神话中的女神阿芙洛狄特有着许多相似之处。
阿芙洛狄特是古希腊神话中的爱与美的女神,她的美丽和纯洁深受神话传说中的英雄和神祇的追捧。
而苔丝同样是一个美丽善良的女子,她的纯洁和善良也让人们为之倾倒。
苔丝在小说中的遭遇也与阿芙洛狄特的命运有着相似之处。
阿芙洛狄特因为自己的美丽而引来了无数英雄和神祇的追求,最终却不得幸福而沦为他人的玩物。
而苔丝也是因为自己的美丽而引来了许多男人的追求,但最终却身不由己,遭受了无尽的磨难和折磨。
苔丝与阿芙洛狄特有着相似的命运,她们都是因为自己的美丽而受到了命运的捉弄。
除了苔丝,小说中的其他人物也具有神话色彩。
特别是苔丝的三位情人:安吉利克、阿列克斯和奥克斯,他们三人各自代表着爱情、欲望和权力,正如古代神话中的爱神、诱惑之神和战神一般。
安吉利克代表着纯洁的爱,他对苔丝的爱是无私的、纯真的,正如古代神话中的爱神一般。
而阿列克斯则代表着欲望和诱惑,他对苔丝的迷恋是充满了欲望和占有欲,正如古代神话中的诱惑之神一般。
奥克斯则代表着权力和征服,他对苔丝的爱是充满了野心和控制,正如古代神话中的战神一般。
这三位男性角色与古代神话中的神祇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们的形象和命运也受到了神话传说的深刻影响。
小说中的情节设计也充满了古代神话的元素。
例如苔丝在教堂被阿列克斯追求的情节,就呈现了一种古代神话中的神和凡人之间的爱情纠葛。
这种情节设计不仅增强了小说的戏剧性和神秘感,也表达了作者对于爱情和命运的深刻思考。
多维的_天使_意象_苔丝_中安吉尔克莱性格剖析
第7卷第1期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 ol.7No.1 2006年2月Journal of Y anshan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Feb.2006托马斯克莱性格剖析周忠新(燕山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摘要]通过对哈代《德伯家的苔丝》(下文称《苔丝》)中主人公之一安吉尔克莱;天使;太阳神;理想主义者[中文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692(2006)01-0073-04[收稿日期]2005-10-10[作者简介]周忠新(1967-),男,河北泊头人,燕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74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这里一切都是纯真无邪的,这个牛奶场被作家描写为花草茂盛,树木葱郁,长着许多苹果树的大园子。
这里的一切充满着爱的生机,宛如一首优美的田园诗,让人们自然而然的想到圣经“创世记”中的伊甸园或者上帝居住的“天堂”。
尤其是当安吉尔在园子里弹琴时,并且弹的是一把竖琴,苔丝在一旁偷偷注视着:“象着迷的小鸟一样,舍不得离开”,并且苔丝“意识不到时间,也意识不到空间了”[3](p186)。
这正是一个青年女子被弹竖琴的天使所吸引的意象。
安吉尔拒绝了父兄的劝说,放弃了娶一个有社会地位和财富的女人为妻的机会,视农家女苔丝为自己的最理想的选择。
他追求苔丝时是真心实意、执着和热烈的,他对苔丝也是体贴和温柔的。
在奶场,安吉尔在苔丝正经受身体和精神的磨难时,出现在苔丝身边,关心她,爱护她,正像天使一样给苔丝忧郁的精神带来了极大的慰藉,使她能够从失身的阴影中重新振作起来。
由此可见,安吉尔是名符其实传递福音的天使形象。
天使的形象也不是完美无缺的,也有其不好的一面和破坏性的一面。
在《圣经》的“创世记”中,有天使毁灭所多玛城的记载,在“撒姆耳记”中,也有天使因大卫王核计以色列百姓人数而降以瘟疫的描述。
苔丝与珍妮
苔丝与珍妮托马斯·哈代与西奥多·德莱塞虽然来日不同的国度,身处不同的时代,但却都以刻画女性人物形象见长。
哈代是一位享有世界声誉的英国小说家和诗人。
德莱塞是20世纪美国著名作家。
哈代和德莱塞在各自作品中成功塑造了众多女性形象。
其中有一类女子,她们善良、纯洁、宽容、勇于牺牲,是两位作家心目中的完美女性。
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与德莱塞的《珍妮姑娘》中的珍妮就是这样完美女性的杰出代表。
一、苔丝与珍妮的生活背景和社会背景苔丝生活在19世纪末英国的乡村,当时英国工业革命已经给她所在的乡村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和改变。
农村社会已大体上被资产阶级社会所占领,社会秩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民丧失了自己拥有的土地和生活资料。
苔丝家当属佃农出身,土地和房屋都是租用农场主的,而父亲已一世租约就到期,苔丝全家衣食无着,流落飘零。
苔丝作为家中的长女就挑起了生活的重担。
然而厄运并没终止,苔丝替父亲赶车时,不幸马被撞死,全家生活没了依靠;她去本家帮工时,被富家公子亚雷玷污受孕,婴儿夭折;在牛奶厂工作,与安玑的结合与被弃;苦苦等待安玑回心转意;再次转为亚雷的情人;安玑归来,苔丝刺死亚雷,自己也为之付出了代价。
整个故事令人唏嘘不已。
珍妮姑娘则生活在19世纪80年代美国,父亲是玻璃匠人,母亲带着长女珍妮在一家大旅馆做清洁工补贴家用。
迫于生活的压力,屈服于参议员布兰德的诱惑。
不久,布兰德暴死,给她留下了遗腹子,为她的命运埋下了悲剧的种子。
她遇到富家子弟莱斯特后,又重蹈覆辙,与他同居几年之久,最后被莱斯特抛弃。
苔丝和珍妮虽然一个是英国农民的女儿,一个是美国工人的女儿,但她们所处的社会大环境却颇为相似: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贫富差距日益加大,无论是英国农民还是美国工人都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全家人日夜忙绿,却依旧在贫困线上挣扎。
家庭的贫困使得同样身为长女的苔丝和珍妮被迫外出打工,两个未经世事的天真少女从此经历了一系列苦难,最后分别落得被判死刑、孤独终老的下场。
《苔丝》中的神话原型解读
《苔丝》中的神话原型解读
《苔丝》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品之一,讲述了一个文艺青年艾默生在英
格兰南部一所寄宿学校里爱上了一个美丽的姑娘苔丝,并因此一系列事件引发的悲剧故事。
故事中涉及了大量的神话原型,下面就让我们来一一解读。
1. 爱神艾佛洛狄忒
故事中,艾默生爱上了苔丝,而艾默生与苔丝之间的感情饱含了神话中爱神艾佛洛狄
忒的影子。
艾佛洛狄忒是希腊神话中的爱与美的女神,被认为是挚爱之神,被爱情和婚姻
领域的人称为女神。
艾默生对苔丝深深地爱着,她带给他的快乐、幸福和激情都让他无法
自拔,这和爱神艾佛洛狄忒所代表的爱情是非常契合的。
2. 神话英雄普罗米修斯
苔丝的父亲是一位上帝教徒,他反对艾默生与苔丝之间的爱情,把两人想象成普罗米
修斯和希拉克勒斯。
普罗米修斯是希腊神话中一位著名的英雄,他为人类偷取天火,为他
们带来了文明和进步,却因此受到上帝的惩罚。
普罗米修斯在苔丝的父亲所想象的对比中,代表了“墨守成规、犯规必受惩罚”的态度。
3. 古希腊悲剧
全书的故事情节可以看作是古希腊悲剧的现代化版本。
苔丝就像是古希腊悲剧中的主角,她的命运被安排在一个不可避免的轮回之中,无论她怎样挣扎都无法改变结局。
艾默
生则扮演了古希腊悲剧中的悲剧英雄,他表现出了常人无法达到的精神高度,为爱情献出
了一切,却依然无法逃脱悲剧命运的捆绑。
总之,本书中涉及到的众多神话原型,为故事情节增添了趣味和文化背景,更为读者
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
《苔丝》中的神话原型解读
《苔丝》中的神话原型解读《苔丝》是托马斯·哈代的一部小说,讲述了一个女性角色苔丝的生活经历。
小说中融入了许多神话元素,这些神话元素不仅仅是为了丰富故事情节,更是对人性与社会的深刻解读。
在本文中,将对《苔丝》中的神话原型进行解读,探讨其中所蕴含的深层意义。
苔丝可以被视为一个现代版的希腊悲剧女主角,而小说的故事情节则是受到古希腊神话的影响。
在古希腊神话中,女性经常被神话故事当作牺牲品,她们的命运往往受到男性权利的摆布。
而在《苔丝》中,苔丝的命运也受到了男性的摆布,她被迫嫁给了一个并不爱的人,最终导致了悲剧的结局。
这种受害于男性权利的命运是希腊神话故事中的常见主题,也是《苔丝》中所呈现的。
这种神话原型的融入,使得小说更具有深刻的历史内涵。
苔丝也可以被视为一个受到宿命支配的女性形象。
在古希腊神话中,宿命是不可抗拒的力量,它会左右着每一个人的命运。
而在小说中,苔丝的命运似乎也受到了某种宿命的支配,她无法逃离自己的命运,最终也不得不接受悲剧的结局。
这种受宿命支配的神话原型,使得苔丝的命运更加令人唏嘘,也更加深刻地反映了现实社会中女性的命运困境。
苔丝的爱情也是受到了一些神话原型的影响。
在古希腊神话中,爱情往往是扭曲的,充满了痛苦与折磨。
而在《苔丝》中,苔丝与安吉利克的爱情也是扭曲的,他们之间充满了痛苦与煎熬。
这种受到神话原型影响的爱情故事,使得小说中的情感更加饱满,也更加深刻地触动了读者的内心。
《苔丝》中的神话原型解读,不仅丰富了小说的情节与内涵,更是对社会现实与人性的深刻解读。
希望通过本文的解读,读者能更加深入地理解《苔丝》中所蕴含的深刻意义,也更加深刻地领悟其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神话原型批评解读《德伯家苔丝》
神话原型批评解读《德伯家的苔丝》摘要:托马斯·哈代是英国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长篇小说《德伯家的苔丝》被公认为文学的经典之作。
《圣经》和古典文学对哈代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用神话原型批评对《德伯家的苔丝》从人物原型、情节原型和意象原型三个方面进行解读,揭示苔丝的悲惨命运。
关键词:神话原型批评苔丝人物情节意象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神话原型批评通过古典文学中出现的神话人物和各种原型对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情节和意象等方面进行分析,发掘文学作品中的更深层内涵。
在人类学家弗雷泽的著作《金枝》基础上,荣格和弗莱逐渐丰富和完善了神话原型批评。
荣格提出了集体无意识理论并强调了集体无意识与原型的关系。
弗莱深受荣格集体无意识思想的影响并进一步完善了这一理论。
弗莱把神话原型与文学作品的分析相结合,他认为原型可分为人物、情节和意象等几个主要的类型。
这里的人物主要是指西方古典文学中的神话人物,如《圣经》和古希腊罗马神话中的人物。
弗莱认为文学产生于神话,是神话的延续和“位移”的结果。
所以,神话原型在文学作品的分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很多西方文学家都了解古典文学,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受到这些古典文学的影响,并在他们创作的作品中反复出现相应的神话人物、情节和各种意象。
《圣经》作为西方基督教的经典著作,对很多作家产生了巨大影响。
弗莱考虑到《圣经》的重要性并具有百科全书式的文学形式,他认为文学研究特别是神话原型批评应从《圣经》开始。
他明确表示“我们将运用《圣经》中的象征系统,并在较小的程度上运用古典神话,作为文学原型的基本规则。
”所以,《圣经》和其它古典文学应作为西方文学分析的源头。
托马斯·哈代(1840—1928)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一生共发表了20多部长篇小说。
1891年,哈代发表了其著名的长篇小说《德伯家的苔丝》,由于内容与维多利亚时代的道德观念相悖,发表不久便引起了社会上某些人的不满,然而,时代的发展证明了《德伯家的苔丝》是世界上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德伯家的苔丝》人物塑造的神话原型解读
会的。因而,在安玑与苔丝相会的过程中,太阳这一 意象被表现和描述得十分明显。安玑本人对苔丝的爱 就像太阳的光芒一样,非常强烈,为了苔丝,安玑愿 意奉献自己的一切,包括燃烧自己给苔丝带来光亮。 对未来的生活,苔丝尽管满怀希望,却从不抱任何幻 想。再见到安玑的苔丝,心里非常难过,甚至痛不欲 生,一时情急杀了亚雷。此时的安玑依然选择在苔丝 周围守护着,在巨石阵被捕的苔丝希望用太阳神祭祀 的方式来获得再生。 除了安宁之神的称谓,阿波罗同样也是音乐、 诗歌和艺术的保护之神。安玑与艺术保护之神阿波罗 一样也是具有很高的音乐天赋,非常痴迷于音乐。安 玑认为,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特有的乐谱,这种 偏好、追求使他常常沉迷于自身的精神世界,喜欢想 象、构筑自己理想的生活蓝图,这种特征在关爱苔丝 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他爱苔丝,一直幻想着与苔丝 在一起的理想生活,因而他会将苔丝对自己的拒绝看 成是苔丝本人的扭捏,在自己的内心深处,不断美化 苔丝的女性特征与女性形象,这种空燃的幻想与他得 知苔丝过去时的心理形成了鲜明对比,小说中对他内 心活动状况的刻画非常得体。 四、结语 《德伯家的苔丝》不但对英国维多利亚后期社 会道德观念和社会体制进行了非常客观的批判,且对 英国这一时期社会对人性的摧残进行了非常形象、客 观地描述,是托马斯·哈代对社会生活感悟和社会理 性思考的一种展示,是对自然人和客观人人性与物化 的探讨。在小说中,托马斯·哈代通过历史循环发展 的方式对苔丝的一生进行了描述,展示了作者脑海中 感性与理性的抗争过程,以及他们对人物命运和人生 的影响。因此,《德伯家的苔丝》基于神话原型对人
苔丝的美丽深深吸引,对其大加赞赏,并痛下决心一 定要亲吻到苔丝。小说中亚雷不但情绪瞬息万变,且 行为也十分诡异,毫不掩饰自己的坏人面孔,甚至会 将自己称为是调戏苔丝的老东西。《德伯家的苔丝》 中,亚雷经过从教弃教的转变,怪异的性格被描述的 淋漓尽致。 在现实生活中,亚雷遇到的女性普遍具有佻达 轻薄的特点,这同他本人的性格在一定程度上非常相 似。与这些人长期接触使亚雷本人也像她们一样,性 格疯狂、非常冲动,甚至毫缭绕,常常是从 一个远处的小黑点逐渐走到读者面前。同时,狄俄尼 索斯的出场始终是面具护脸,作品中亚雷也是靠着外 部的装饰掩饰自身的真实面貌,但不管如何进行外部 装饰,亚雷很难掩情欲满满的内心。 二、《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之于佩尔赛福涅 在希腊神话故事中,佩尔赛福涅是宙斯与得墨 忒尔的女儿,被称为“谷物女神”,也有人将其称为 “丰饶女神”。她是一个聪明、美丽的女性,是众多 希腊男士的梦中情人。但佩尔赛福涅的母亲并不希望 她与各路神明交往,因而便一直将其藏在山林中,直 到遇到冥王普鲁托。普鲁托一见到佩尔赛福涅,两人 便很快坠入爱河,其后冥王将其带到冥界做冥后。女 儿失踪后,母亲得墨忒尔苦寻女儿无果,无暇顾及农 业,田地荒芜衰败,为拯救这一状况,宙斯不得不将 佩尔赛福涅带回墨忒尔身边。但是,谷物女神不能食 用冥界的任何东西,可在离开冥界时,她吃下了冥王 的石榴。于是,宙斯最后决定,除了与母亲在一起的 时间外,佩尔赛福涅都在冥界待着。 在经历与性格特点方面,苔丝与佩尔赛福涅具
《德伯家的苔丝》中希腊神话原型理论分析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德伯家的苔丝》中希腊神话原型理论分析谢思晗 贵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摘 要:希腊神话从古至今在各个方面都给文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希腊神话最突出和优秀的一面应用在文学中。
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是一种通过关注文学作品中原型的再现,神话原型,符号,图像以及人物分类来分析作品的一种文学批评形式。
相对于传统的文学批评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传记作家和历史,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更关注神的史前历史故事和传记。
托马斯•哈代作为伟大的作家,他的作品《德伯家的苔丝》更是受到各个时代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通过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对《德伯家的苔丝》进行了新的分析,使得作品有了新的内涵。
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反映了希腊神话故事在文学创作上对文人墨客们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希腊神话故事;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德伯家的苔丝》[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2-126-02一、引言由于20世纪是神话复兴的世纪,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在文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957年,加拿大学者诺弗莱在他的著作中系统地解释了神话原型批评理论。
神话原型批评理论起源于20世纪初的英国而蓬勃发展于北美,已经取代了新批评派,成为一种新的流派。
神话原型批评理论作为一种新的文学研究的方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领域。
《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的一部经典著作,被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和剖析。
大多数的分析都是从个人宿命论以及历史时代背景,或者女性主义出发的,而本文从神话原型理论的角度对哈代的这一经典之作进行分析将会是又一改变。
二、托马斯•哈代和《德伯家的苔丝》托马斯•哈代是维多利亚时代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也是二十一世纪第一位重要的诗人。
他的主要作品包括:《卡斯特桥市长》、《无名的裘德》以及《德伯家的苔丝》等。
哈代将其作品主要分为三类,包括传奇梦幻类小说,创造性小说以及人物环境小说。
哈代小说的主要特点表现为:一是表现出在那个农业衰退和衰败的时代对农民的同情;二是体现出人的生命由敌对,残忍和神秘的命运所摆布;三是悲观贯穿他所有的小说;四是对于田园生活和父权生活的怀念:五是作品中自然主义的倾向;六是作品中建筑感的呈现。
苔丝的人物形象分析
苔丝悲剧形象分析出身的悲剧在小说的一开始,作者借崇干牧师之口说出女主人公苔丝系英国中古时期赫赫有名的武士世家德伯氏的嫡系后裔。
但是她的家族,早在故事展开的六七十年以前就家破人亡了。
而且正像作家在书中所发的感慨那样“诺曼的血统,没有维多利亚王朝的财富作辅助,又算得了什么!”⑴显贵的出身并没有给苔丝带来任何好处,她的悲剧却由此开始了。
苔丝的父亲是一个贫苦的乡下小贩,生性懒惰、一味酗酒且愚昧无知,苔丝的母亲过去是一个挤奶女工,她邋遢迷信、头脑简单。
图慕虚荣的他们都是听凭时代风雨恣意摧残的小人物、可怜虫。
正是这样一对糟糕的父母成为苔丝悲剧的始作俑者。
为了显摆自己所谓的“贵族”身份,为了满足卑微的虚荣心,苔丝的父母妄想通过“认亲”、“联姻”的方式来提升自己的地位。
尽管苔丝厌恶父母的虚伪,鄙视高贵的出身,坚持认为自己是农家的女而,是靠自己的劳动而生活的,但是她是家中的老大,父母的无能使沉重的家庭负担过早的落在她的身上。
她深情的爱恋着她的弟妹们,不忍心看他们受苦。
当家中的那匹赖以生存的老马不幸死去时,苔丝遵从母命极不情愿的去投奔有钱的冒牌本家。
结果横遭蹂躏。
成了兽欲的牺牲品和礼教的罪人。
后来,她又为了家庭背井离乡,到处瓢泊,历尽沧桑,在山穷水尽之时。
还是为了家庭,重回到亚雷身边。
以自己的肉体换取家人的温饱。
上帝赐给苔丝一个贵妇人的灵魂,让她纤尘不染,超凡脱俗,而现实却给了她一个落魄的出身。
让她无力摆脱尘世间的种种纷扰。
这种灵与肉的极度不和谐。
导致了苔丝的悲剧的命运。
性格的悲剧每个悲剧的主人公都会有自然性格和社会性格。
那么什么是自然性格和社会性格呢?自然性格是指人类作为自然的一种内在品质、人性品质的集合:社会性格则是指人的内在品性在繁复的社会关系中的延伸、发展、变化,甚至于扭曲的综合体。
苔丝的自然性格集中反映了人性的勤劳和勇敢。
她从一个一无所知的乡村姑娘到最后一个敢于践踏人间正义的“杀人犯”,无不折射着人性勇敢向善的品质。
真小人,伪君子——试分析《苔丝》中的两个男性形象
真小人,伪君子——试分析《苔丝》中的两个男性形象资产阶级阔少亚历克·德伯只是玷污了苔丝的肉体,但安吉尔·克莱尔却完全摧毁了苔丝的精神世界。
无论是真小人亚历克还是伪君子安吉尔都无法改变苔丝悲惨的命运。
标签:真小人;伪君子;苔丝一托马斯.哈代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最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和诗人。
他以浓烈的悲观主义情绪,开创了英国文学的哈代时代,成为”耸立在维多利亚时代和新时代交界线上”的”悲戚而刚毅的艺术家”。
他的创作为他在世界文学中安吉尔奠定了不朽的地位,使他成为同莎士比亚(Shakespeare)、狄更斯(Dickens)等世界著名作家齐名的人物,曾被誉为”英国小说中的莎士比亚”。
1840年6月2日,哈代出生于英国多塞特郡(Dorset)多切斯特市(Dorchester),他的小说大部分都是以这个地区为背景的。
从1869年至19世纪末近30年间,共创作长篇小说14部、中短篇小说近50篇。
哈代的小说以他所生长生活的英格兰西南部地区为背景,富有浓重的地方色彩。
他将这些小说大体分为3类:性格与环境的小说、罗曼史与幻想的小说和精于结构的小说。
其中以第一类最为重要。
属于此类的长篇小说有《绿林荫下》、安吉尔《远离尘嚣》、《还乡》、《卡斯特桥市长》、《林居人》、《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
一般认为它们是哈代思想、艺术上最成熟的作品,其中又以悲剧故事《德伯家的苔丝》和《无名的裘德》最为杰出。
《苔丝》是哈代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最能体现哈代创作精神的”性格与环境小说”(亦称为”威塞克斯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苔丝》描写贫苦美丽的挤奶女工苔丝因年轻无知而失身于富家恶少亚雷.德伯,受尽精神上和物质上的煎熬,最后失去自己真心爱恋的安吉·克莱,悲愤绝望之中,杀死亚雷,坦然走上绞架。
二评论家习惯于批判亚历克。
亚历克·德伯代表着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资产阶级邪恶势力。
(2) 他和德伯家毫无渊源关系。
《苔丝》中的神话原型解读
《苔丝》中的神话原型解读《苔丝》是一部充满神话元素的文学作品,作者是托马斯哈代。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古代神话的引用和借鉴,塑造了重要的角色和情节,使得作品充满了传奇色彩。
本文将从神话的角度对《苔丝》中的神话原型进行解读,探索作品中的神话意义和文学价值。
在《苔丝》中,神话元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古代希腊神话和罗马神话对作品中人物与事件的影响,第二是基督教神话对作品的精神世界和价值观念的渗透。
通过对这两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苔丝》中的神话原型。
让我们来看古代希腊神话和罗马神话对《苔丝》的影响。
在《苔丝》中,主要角色之一的阿列克斯·德斯维尔,具有希腊神话英雄的色彩。
他英俊、勇敢、正直,具有极高的荣誉感,对苔丝一往情深。
他的形象在某种程度上与古代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形象类似,比如阿喀琉斯、赫拉克勒斯等。
苔丝的悲剧命运也有着与希腊神话中女神的悲剧命运相类似的地方,比如潘多拉、西格涅等。
在《苔丝》中的一些情节也可以找到希腊神话和罗马神话的影子。
比如苔丝的婚姻是由父亲安排,这是一个古老的传统,与古代神话中的命运和命运之网有着相似之处;又比如苔丝与阿列克斯分别后的悲剧结局,也有着古代神话的悲剧命运的影子。
基督教神话对《苔丝》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在《苔丝》中,作者对基督教的宗教和道德观念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苔丝的悲剧命运与基督教的原罪观念有着一定的相似性。
她的堕落与原罪的概念相呼应,而她对自己堕落的内疚和自责,则可以看作是对基督教的忏悔和救赎观念的一种体现。
苔丝和她的孩子即使经历了压抑和磨难,也能获得一定的救赎,这也与基督教的救赎观念相符。
神话中的女神形象也体现在苔丝的身上。
她有着美丽的外表和纯洁的心灵,同时又具有内心的坚强和独立。
她的形象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女性的神性和力量,这与古代希腊神话中女神的形象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通过对《苔丝》中的神话原型进行解读,我们可以看到,作者通过对古代神话和基督教神话的借鉴和再创造,塑造了丰富多彩的角色形象和情节,使得作品充满了鲜明的传奇色彩。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原型人物解读
2 0 1 3年 5月
Ma v2 0 1 3
伯家的苔丝》 中苔丝 的原型人物解读
高迎春
( 吉林 建 筑工 程 学 院 外 国语 学 院 ,吉林 长春 1 3 0 1 1 8 )
【 摘 要】 《 德伯家 的苔 丝》 是哈代最杰 出的作 品之一 ,苔丝 的形象 可以从 《 圣经》 和西方古典文学
・
8 3・
够拯救世人 ,不断走往各个地方传授道义 ,尽管经过了多方面努力却依 旧是四处碰壁。经历苦难后 ,他走
向了十字架 ,用血来唤醒沉睡的人们 ,用死来阐释生命 的真谛 。苔丝的经历其实就是耶稣 的真实写照 :苔 丝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 ,不得不去地 主家做工 ,接下来遭到亚历克的奸污 ,被心爱的人抛弃 ,为 了追求 自 己的幸福杀死亚历克 ,一步一步迈向了人生 的终点 。苔丝最后在悬石坛被绞死 ,这与 《 圣经》 中耶稣 被钉 死在十字架上如出一辙。小说中多次提到十字架 ,暗示着苔丝 的悲惨命运就如同钉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稣一 样历尽磨难与艰辛 ,遭受着种种悲伤和痛苦。哈代用苔丝 的悲惨遭遇来模仿 《 圣经》 中耶稣的经历 ,试 图
流露出几分稚气 ”[ 3 ] 2 3 ,纯洁的苔丝并不知道人世间充满着谎言和陷阱,也没有察觉到亚历克对她的引诱 , 后来遭到他 的强奸并酿成最后 的悲剧 。诚 实的苔丝遇到安吉尔后 ,被他的真情所打动并与他结婚 ,在新婚 当晚,苔丝 “ 决心把亏吃尽 ,她要坦 白一切 ,而且 即刻就做 ”[ 3 1 。安吉尔并没有被苔丝的诚实打动 ,反而 抛下苔丝独 自去了巴西。面对生活的困境 ,苔丝又相信 了亚历克告诉她安吉不会回来 了的谎话 ,并和他住 在一起。当苔丝知道了亚历克的谎言后 ,为 了追求 自己的幸福 ,杀死 了亚历克 ,也使 自己失去了年轻的生
《苔丝》中的神话原型解读
《苔丝》中的神话原型解读《苔丝》是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最被低估的小说之一。
小说以农民女孩苔丝的生活为主线,讲述了她由贫穷的农民家庭走向繁华都市的艰辛历程。
在故事中,不难发现神话原型的影子,这些原型对于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和欣赏小说具有重要意义。
在《苔丝》中,最显著的神话原型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神话中的女神丽达。
丽达是丘比特的妻子,她的美貌和纯洁成为了许多英雄的追求对象。
在小说中,苔丝也同样具有丽达那般的纯洁和美丽,她的善良和善良感染了许多男性角色,尤其是安吉尔·克莱尔。
苔丝与丽达一样,都具有农村女性的特质,她们勤劳善良,对家庭和生活充满热爱。
苔丝可以说是丽达的现代版形象,她继承了丽达的美貌和纯洁,也承载了丽达的农村女性情怀。
除了丽达之外,《苔丝》中还融入了女神雅典娜的元素。
雅典娜是古希腊神话中的智慧女神,她通常被描绘为戴着头盔的战士女神。
在小说中,苔丝也展现出了不俗的智慧和坚强的意志。
尤其是在面对生活的种种困难和挫折时,她总能够沉着冷静地应对,寻找到最合适的解决办法。
这种坚韧不拔的品质与雅典娜的战士女神形象十分吻合,因此苔丝也被赋予了雅典娜的神话原型。
小说中的男主角安吉尔·克莱尔则可以找到希腊神话中美洲豹的原型。
美洲豹是古希腊神话中的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的伴侣和守护者。
在小说中,安吉尔·克莱尔就像是苔丝的守护者和伴侣一样,他时刻关注和保护着苔丝,给予她爱和关怀。
而且,安吉尔·克莱尔具有狩猎能力和狡猾的头脑,这些特质也与美洲豹的形象相契合。
安吉尔·克莱尔可以说是美洲豹的现代版形象,他继承了美洲豹的狡猾和狩猎能力,也承载了美洲豹对于爱和守护的忠诚。
神话原型在《苔丝》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们为小说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寓意。
通过对古希腊神话中的女神丽达、雅典娜和美洲豹的解读,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表达,也更加赏识到作者对于神话元素的巧妙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苔丝》里的两个人物的神话原型及其解读作者:黄锦华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8年第08期[摘要]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年轻时就深受希腊神话的影响。
在他的小说中可以看到许多希腊神话的痕迹。
本文试图从原型批评理论的视角,将哈代的代表作《苔丝》的两个人物--苔丝、亚历克--与希腊神话中的原型美狄亚、萨堤尔(山精)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使读者加深对人物性格和小说主题的理解,提高对小说之欣赏力。
[关键词]苔丝美狄亚亚历克萨堤尔神话原型加拿大的诺思洛普·弗莱是原型批评的创始人之一,他在《批评的解剖》中指出,原型可以是意象、象征、主题、情节、人物,也可以是结构单位,只要它们在不同的作品中反复出现。
批评家可以通过分析在文艺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叙事结构、人物形象或象征,重新构建原始意象,进而发现人类精神的共相,揭示艺术的本质。
[1]希腊神话,以及由此脱胎而来的罗马神话,在世界文艺史,特别是欧美近代文艺史上,曾经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欧美的许多艺术形式,如雕刻、绘画、音乐、舞蹈、文学等,都是从希腊罗马神话里选材或吸取营养的。
单从文学方面来说,许多欧美作家,如意大利的但丁、德国的歌德和席勒、俄罗斯的普希金、英国的乔叟、莎士比亚、密尔顿、蒲柏、雪莱、济慈、丁尼生、勃朗宁和斯温伯恩、美国的诗人爱德华·罗宾逊、小说家霍桑、戏剧家奥尼尔等都大量地采用希腊罗马神话来丰富他们的题材。
托马斯·哈代也不例外。
根据他的自传,他七岁时就开始阅读奥维德的《伊尼德》,十六岁时学习希腊文,十八岁时研读荷马的《伊利亚特》。
他从小就接触希腊罗马文化和神话。
因此,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他的作品特别是小说中有不少希腊罗马神话的痕迹。
他的长篇小说《苔丝》就是这样。
下面让我们看看这部小说中的两个人物和希腊神话中的两个原型的共同之处。
一、苔丝与美狄亚(一)苔丝的故事苔丝姑娘出身于威塞克斯农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由于家境贫寒,她不得不到一个叫亚历克·德伯的家里打工。
亚历克·德伯是个大色狼,一天他趁机强奸了苔丝。
苔丝一怒之下离开了他家。
但她已怀孕并在后来生下一个婴儿。
不久婴儿病死了。
在身体恢复之后,她又外出打工。
在一个奶牛农场,她认识了牧师的儿子安吉尔。
两人产生了爱情,不久他们就在农场里举行婚礼。
在结婚的当日,苔丝主动把她过去失身的经历告诉了安吉尔。
安吉尔虽然认为这不是苔丝的错,但他一时不能原谅苔丝。
他决定暂时离开苔丝,到巴西去办农场,顺便好好思考一下这个预想不到的事情。
安吉尔走后,无依无靠的苔丝又外出打工。
这时,亚历克·德伯又趁机来接近和引诱苔丝,由于家庭的贫穷和无知的父母的怂恿,苔丝被迫沦为他的情妇,以此来换取他对她的抚养和对她家的经济资助。
几年之后,由于不适应巴西的气候,也由于想念苔丝,安吉尔回国了。
他回国后就立即去寻找苔丝。
苔丝知道了这事。
这时她恨亚历克·德伯了。
她认为是亚历克·德伯害了她。
因此她坚决果断地把它刺死。
报复之后,她夺门而出,追上了正来找她的安吉尔。
两人逃到野外,住在旁无人烟的茅草房里,重温甜蜜的爱情和婚姻生活。
但不久他们被人发现和告密,苔丝被逮捕并被处于极刑。
不幸得苔丝就这样以悲剧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二)美狄亚的故事美狄亚是希腊神话中科尔喀斯国王埃厄忒斯的女儿。
她是拥有超凡本领的人。
她曾用她的咒语使看守金羊毛的巨龙昏睡过去,使她心爱的英雄伊阿宋从橡树上取下灿灿发光的金羊毛。
因此她如愿和伊阿宋结了婚。
但不久伊阿宋喜新厌旧,爱上了别的女子。
美狄亚既伤心又气愤,决心进行报复。
在伊阿宋和那个女子结婚之前,她使用计谋把那个女子及其父亲活活烧死。
与此同时,美狄亚在赫拉的神庙里把自己和伊阿宋生的两个儿子杀死,目的是在心灵上对伊阿宋进行折磨。
之后,她乘坐太阳神送给她的飞龙车逃走,来到雅典,最后又回到科尔喀斯,帮助父亲埃厄忒斯收回了失去的王权。
(三)两者的共同点及解读两者的共同点是顽强的生命力和报仇雪恨的精神。
苔丝因家境贫寒而外出打工,被奸污后,回老家生了孩子,孩子才得几个月便到地里干活;孩子不幸夭折后不久她又外出打工。
她结婚后不久丈夫就出走巴西,孤苦伶仃的她又到别的农场打工去了。
就这样,为了生活,她到处漂泊劳作,显示了她顽强的生命力。
美狄亚为帮助伊阿宋取得金羊毛,绞尽脑汁,历尽艰险;为帮助父亲夺回王权,曾历尽种种艰难困苦,也显示了她顽强的生命力。
在报仇雪恨方面,二者也很相似。
苔丝把奸污自己的阿力克·德伯刺死。
美狄亚把丈夫的情人以及丈夫的儿子杀死。
两者都惩罚了伤害过自己的仇人。
区别只在于苔丝惩罚了仇人的肉体,而美狄亚惩罚了仇人的心灵。
自古以来,为了生活和荣誉,大多数人都得辛勤地劳动、顽强地奋斗。
神话中的美狄亚是如此(虽然她是国王的女儿),现代的苔丝也是如此。
但是辛勤的劳动和顽强的奋斗不一定给他们带来如愿的成果。
因为时不时会有坏人为了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去阻挡他们的步伐甚至摧毁他们的精神或肉体。
虽然这些坏人只是少数,但身受其害的人可不少。
善良的人们,特别是像苔丝这样天真的姑娘,必须事先提高警惕,不要等到受害后才去报复。
报复可以平息一下心中的怒火,但自己的受害和痛苦已是既定的事实,自己的损失已无可挽回。
二、亚历克和萨堤尔(一)亚历克其人亚历克是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
他家原住在北部,由于用非法手段敛财,在当地住不下去了,就改名换性搬到南部定居。
其新家与苔丝家距离不远。
由于他家人的新的姓与苔丝家的姓(德伯)碰巧相同,苔丝的父母误认为他家是苔丝家的亲戚,因此就派苔丝去认亲并在那里住下来为他家打工。
色浪亚历克一见到漂亮的苔丝,喜出望外,垂涎三尺。
他千方百计地接近苔丝,讨好和勾引苔丝。
经过再三的盘算和策划,他终于得逞了有一天,在赶集回家的路上,他趁机强奸了苔丝。
后来苔丝的丈夫安吉尔得知此事,毅然撇下苔丝到国外去了。
孤苦伶仃的苔丝又被迫外出打工。
这时亚历克又乘人之危来勾引苔丝,在贫困的压力之下,在他的甜言蜜语之下,苔丝被迫与他同居。
一段时间后,安吉尔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从国外回来了。
他在寻找苔丝。
苔丝知道这一情况后,果断把亚历克杀死,然后与丈夫团聚。
就这样,亚历克以不光彩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狗命。
(二)神话中的萨堤尔萨堤尔是希腊神话中一群山精的名字。
他们是酒神狄俄倪索丝的随从。
他们以懒惰、淫荡出名。
经常在森林中游荡,饮酒狂欢。
一见到女妖或女人就去追逐和奸淫。
萨堤尔们是半人半羊的神,长着山羊的耳朵,头上有短小的羊角,脚和腿都是山羊的形状,拖着山羊的尾巴,浑身是毛,一幅淫荡之相。
(三)两者的共同点及解读亚历克和萨堤尔们的共同点显而易见:不择手段地奸淫。
哈代在小说中曾用隐喻的手法把这两者对等起来:在苔丝失身前不久,她为找人而走入一个舞场里,只见那里“朦胧的烛光把人们幻化成一群狂欢的神仙:山精搂着水妖欢笑,半羊神伴着水中的仙女回旋,荷花仙子躲避着生殖之神的追逐,最终却永远躲不开他的怀抱……” [2]大約一个多小时后,在赶集回家的路上,苔丝被亚历克强暴了。
苔丝在上面的舞会中刚看到的“山精”(萨堤尔)、“半羊神”和“生殖之神”一下子就变成了现实生活中的糟蹋自己肉体的亚历克!可见,萨堤尔就是亚历克,亚历克就是萨堤尔。
他们都是专以玩弄女性为乐的坏蛋。
哈代在上面使用的比喻,为当晚苔丝的不幸失身作了铺垫和预告。
淫荡好色,非法奸淫,是一些人难于抗拒的本能。
这在三千多年前的古希腊神话中早有描述,在近、现代的各种艺术作品中也不少见,小说《苔丝》只是其中的一部。
在我们当代的现实生活中,各种性猥亵、性骚扰、引诱奸污、麻醉奸污乃至暴力奸污更是屡见不鲜,相比于古代似有有过之而无不及之嫌。
这告诉我们,我们必须对此予以足够的警惕和重视,尤其是我们所选出的立法者和执法者,要尽快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尽快严格执法,使这方面的社会坏分子得到应得的惩罚,以使广大民众尤其是妇女、儿童的人身权益得到应有的保护。
对一些心理学家和批评家来说,神话原型“包含人类普遍的经历的一些基本要素”。
[3]害人精亚历克和受害者苔丝在古代神话中早就有原型,哈代很可能是根据神话原型塑造出亚历克和苔丝这两个人物性格的。
确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像亚历克这样害人的人和像苔丝这样受害的人都还存在。
不可否认,这是包含在神话原型中的“人类普遍的经历的一些基本要素”在起作用。
具体地说,就是萨堤尔的强奸的本能和美狄亚的天真而受害的本性还在一些人的身上存在。
人们阅读希腊罗马神话传说和像《苔丝》这样的作品,通过萨堤尔(或亚历克)和美狄亚(或苔丝)这些神和人的故事,就能了解和认识这两个处于对立状态的东西-害人的本能和受害的本性。
就会受到相应的启示,在现实生活采取适当的措施,使坏人害人的行为和良民受害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的程度。
这是神话原型的价值之一,是阅读希腊罗马神话和《苔丝》的魅力之一。
注释[1] Northrop Frye. The Archetype of Literature. The Twentieth Century Literary Criticism. ed.David Lodge. UK: Longman, 1957. p.422[2]托马斯·哈代著,黄宪芳译,苔丝,花城出版社,1995,第68页[3] Chris Baldick,牛津文学术语词典,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第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