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评价语中模糊语言的运用与功能
模糊语言在文学欣赏中的应用分析
模糊语言在文学欣赏中的应用分析
模糊语言是一种具有很强概括性、灵活性的弹性语言,其是语言学的一个新分支,在文学欣赏中,可以为读者提供一个十分宽广的联想空间。在文学欣赏中,模糊语言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具有极强的文学功能、描述功能、弹性功能,可以帮助读者更加深入的感悟文学作品,有助于读者对文学作品内涵的把握。对此,下面就模糊语言在文学欣赏中的应用进行全面探析。
标签:模糊语言;文学欣赏;应用
前言
在传统的认知中,模糊属于一个贬义词,被人们看做是含糊不清,随着模糊语言、模糊数学等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模糊蕴含的意义。一般情况下,语言具有模糊、精确两种特性,在文学作品中,通过模糊语言的应用,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要充分重视文学作品中的模糊语言,以此更加深入的把握文学作品。
1.模糊语言的应用
1.1模糊词语的应用
在文学作品中,迷糊语言是一种十分常用的渲染手法,也是一项比较复杂的任务,如在《三国演义》中,“子龙见妇人身穿缟素,有倾国倾城之色”,在这句话中,“倾国倾城”就属于一个模糊性的词语,对于“倾国倾城”其主要用于描述女子的美貌,但是没有人知道“倾国倾城”是这样的一个程度,其通过这样的模糊性利用,可以活灵活现的将人物美貌表现出来,并带给人强烈的遐想。
1.2文学诗句中的应用
诗词是文学作品的特殊组成部分,在一些诗词中,通过模糊性语言的利用,可以增强诗词的意境,带给读者一种独特的享受。例如在李煜的词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其本是对亡国之恨进行描述,而“一江春水”则是一个模糊性的词语,作者通过“一江春水”将自己亡国的愁苦情绪形象的表现出来,也描绘出其从君王变为布衣的确切情感。
语言交际中的语用模糊现象
语言交际中的语用模糊现象
On pragmatic vagueness in language communication
语用模糊 (pragmatic ambivalence) 现象是指说话人在特定的语境中使用不确定的或模糊的话语向听话人表达数种言外之力 (ill ocutionary forces) 的现象,以达到让听话人来推测、决定、解释其话语之力的意图。
一、语用模糊策略的产生和运用
美国哲学家格莱斯认为,在所有的语言交际活动中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存在着一种双方都应该遵守的原则,他称这种原则为会话的合作原则(corporate Principle)。它具体体现为四条准则: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在日常会话中,有意违反此四条原则中的一条或几条便有可能产生模糊含义。下面是违反质量原则产生模糊含义的一例:
在一次语言学会议上,一位语言学家在谈及资料提供者时说:“我们已经收到了他们当中的五六份,但今天我想仅对其中的三份进行讨论。”
显然,这位语言学家一定知道有几个人给他提供了资料,所以听话者明白这位语言学家能够遵守质量原则以给出一个确切的数字。但是他没有这么做,而是采取这种模糊的表达方式向听话者传达了他的意图。
其次,在我们的日常交际中对同一律的违反也会产生语用模糊,而且人们在特定的语境中为了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往往会刻意违反同一律。
一个词语往往有不同的意思,说话者或听话者为了某一交际目的,往往利用语言的这一特征在特定的语境中混淆事物之间的界限,违反同一律以达成特定的交际目的。例如:
模糊语言学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研究
模糊语言学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研究
语言的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一种本质属性。根据模糊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和我国模糊语言学研究特点来探讨模糊语言学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提倡运用模糊语
言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指导英语教学。
标签:模糊性;模糊语言学;英语教学
0 引言
语言的模糊性是普遍存在的,模糊语言已引起各国学者的关注, 并逐渐成为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1965 年, 美国控制论专家查德教授提出了模糊集合论, 模糊理论的提出衍生和发展了一系列与模糊概念相关的学科: 模糊诗学、模糊语言、模糊逻辑、模糊控制技术与模糊家用电器等。20 世纪60 年代, 美国语言学家拉科夫将其理论运用于语言学, 模糊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得以明确和专一。在我国, 率先对模糊语言学进行研究是伍铁平教授, 他于1979 年发表了《模糊语言初探》一文, 学者们开始纷纷从不同角度对模糊语言进行研究。对模糊语言的研究是语言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模糊语言理论对语言中许多模糊现象有着很强的解释力, 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描述、研究语言的新途径, 其研究成果大大丰富了我们对语言的本质以及语言使用的认识, 也为我们正确认识当前英语教学中的模糊概念、指导英语教学实践以及培养教师和学生的交际能力等方面带来了有益的影响与启发。1 模糊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和我国模糊语言学研究特点
1.1 模糊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模糊语言学的基础是模糊集合论。没有模糊集合论,也就不会有模糊语言学。所以国内外学者在模糊语言学研究上的基本方法都是以札德的模糊集合论为基础对语言的模糊性展开定量和定性的研究。一般说来,我国学者的模糊语言学研究倾向于定性的研究,西方学者则倾向于定量研究(数理逻辑运算和实验统计测定)。査德在发表于《信息与控制》(Information and Control )杂志1965年第8 期的论文《模糊集合》中明确指出:“模糊集合是其成员隶属度构成一个连续集的所有成员组成的一个类”。在传统的集合论中,每一个集合的成员要么属于它(隶属度为1), 要么不属于它(隶属度为0)。可是, 在査德看来,对现实的自然界中碰到的对象进行分类,经常会找不到精确判定其资格的根据。他指出:“‘美人’或‘高个子’这些概念并不能构成一般数学意义上的类或集合。但事实上,这种不能精确划分的类在人类的思维中却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札德提出用模糊集合的方法来处理模糊现象,来研究模糊概念。可见,札德是受模糊语言的启发而提出模糊集
“模糊语言”在化学教学中运用
“模糊语言”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美国的格哥根曾说过:“描述的不确定性并不是坏事,相反,倒是件好事,它能用较少的代价传递足够的信息,并能对复杂的事物作出高效的判断和处理。也就是说,不确切性也有助于提高效率。”历年来,教过初中化学的教师都知道,由于学生化学知识储备有限,教学中经常出现讲多了说不清,讲少了学生不明白的情况。特别是初中化学中“物质构成的奥秘”这部分内容,在教学中更是难点。由此笔者想到了尝试运用模糊语言来解决这一难题,收到了较好效果。下面就具体介绍一下自己在教学中是如何运用模糊语言来辅助教学的。
一、模糊语言在教学中的应用
1.运用模糊语言,解决教学难点
化学这门学科的专业性较强,专业术语很多。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使用精确语言,把一些概念、原理、方法等解释清楚,把一些实验操作技能说明白。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水平,有时候教学中适当运用模糊语言反而更容易使学生理解、接受。例如在讲授分子、原子这一部分知识时,学生对于教材上“拓展视野”栏目中介绍的化学家运用宏观现象去分析推测原子结构的内容感到难以理解,于是在教学中我们就可以运用模糊语言一笔带过:众所周知……,实验表明……,一般而言……,绝大多数……,极个别……,这样绕过学生目前难以搞明白的细节问题,带领他们越过“沼泽地”,奔向光明。当然,对于个别钻牛角尖的学生也要适当给
予引导。例如,学原子结构时,有学生就提出问题:原子运动的能量从哪里来?原子运动的速度到底有多快?对此我们可以适当进行解释,学生不能理解时不妨留作悬念,激励其努力学习,将来去解决。模糊语言的运用不仅指对一些指向不明的词语的运用,同样,教学中灵活运用一些语言修辞艺术,提高语言效果,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如有时我们在教授某些抽象的概念时,可能会走入某个怪圈,百言不能明其意,这时候可运用语言修辞中的类比和隐喻“带领学生接触其丰富的主题内涵”,达到“一言明数事”之效。如在教授“元素”这一概念时可运用类比的方法,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元素”比作“蔬菜”、“水果”,而把“原子”比作蔬菜中的土豆、西红柿、黄瓜,水果中的苹果、梨、橙子等。这样让学生顺利领会概念间中某种难以表达的微妙关系,理解并学会运用。
模糊限制语在外语教学中的语用功能及应用
一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
引言
身也是交际性质的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
模糊性是 自 然语言的基本属性。物质世界 、人 生在课堂语境 中必然会以不同的角色建立起一定的 类的感官功能以及思维都具有模糊的本质 ,因此所 社会关系 。本文主要从模糊限制语 的应用角度人 有的自然语言都具有模糊性 ,如词汇意义的模糊性 手 ,分析模糊限制语在外语教学这一特殊语境中的 和受制于语境与语篇意义 的言语行为的模糊性 等。 语用功能,揭示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有限的一些语义 、句法手段。其作用是弱化言语行
为的力度 ,使其不那 么易于被 “ 否定 ” 。本文 以外
札德、莱考夫、普林斯顿及伍铁平等都对模糊
限制语做过分类。札德将模糊限制语分为某些形容 语教学为背景 ,分别研究 了模糊限制语在 口头交际 在促进外语教学质量的 词 、副词或说话者表示犹豫不决或不明确 的词语 。 和书面写作训练中的应用,旨 普林斯顿从逻辑语义和语用范畴两方面考虑 ,将模 提高。 糊 限制语分 为变动型模糊 限制语 ( a p p o r x i m a t o r s ) 和缓和型模糊限制语 ( s h i e l d s ) 。变 动型模糊 限制
语义模糊产生的现象及其益处探析
语义模糊产生的现象及其益处探析
语义模糊是一种普遍存在于自然语言中的现象,它指的是一些词语或短语在使用中具有多重含义或不确定的含义。与此相关的概念包括歧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等。在日常生活和语言交流中,语义模糊是普遍存在的,它产生了诸如幽默、反讽、双关语等玩味词语,丰富了人们的交流方式和文化生活。本文将从语言交流和语言表达角度出发,探讨语义模糊产生的现象和其带来的益处。
一、语义模糊的产生原因
语义模糊的产生主要源于人类使用语言的方式。由于语言的使用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而每个人所处的环境和经历都不同,因此同一种语言的使用者很难完全理解对方的意思。即便是相同的词汇和语句,也可能因为不同的背景、文化和经验,被不同的人理解为不同的含义。
例如,"苹果"这个词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被理解为指水果
中的一种。然而,在不同的语境中,苹果有时也可以被理解为指电脑公司或品牌,这时就需要根据上下文和背景进行推断和理解了。因此,语义模糊的发生往往是由于语言本身的不确定性和使用者之间的差异导致的。
二、语义模糊的益处
虽然语义模糊可能会给理解和交流带来一定的困难,但是它也带来了许多益处。
1. 优化思考方式
由于语言的多义性,语义模糊可以激发人们更多的思考和想象力。当我们遇到模糊的词语时,需要仔细思考上下文和背景,理清其含义。这个过程有助于我们发展更加灵活和丰富的思考方式,增强我们的逻辑推理和想象能力。
2. 促进创意和幽默
语义模糊还常常被广泛运用在文学、诗歌、戏剧、电影等艺术领域,创作出各种具有幽默感和趣味性的作品。这些作品往往使用多义词、双关语等手法产生语义模糊,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引起读者或观众的共鸣和喜爱。
论模糊语言的交际功能
论模糊语言的交际功能
[论文关键词]:模糊;交际;礼貌
[论文摘要]:很多语言学家及语言使用者对于模糊语言的好坏存在着争议,文章从模糊语言的正面意义简要介绍了模糊语言学与模糊语言的六大交际功能。
语言的模糊性是自然语言本身的一种本质属性。模糊语言理论是运用模糊集合理论来分析和研究自然语言和言语中的模糊现象而形成的一种语言学理论。模糊语言在日常交际中、在书面用语中都广为使用。对模糊语言的交际功能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一、模糊语言学
模糊语言学,作为将模糊集合论运用于语言研究的这门新兴学科,正越来越受到语言研究者的关注。L.A. Zadeh是提出模糊集合论的第一人。自从1965年美国控制论专家L.A. Zadeh提出模糊理论以来, 国内外学者从哲学、心理学、语义学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从70年代开始,模糊理论也引起了国外的语言学家在语言学领域的广泛关注。施奈尔(Channell 2000)是第一个从语言教学的角度出发来研究模糊中的语言性的。
二、模糊语言的交际功能
模糊语言在不同的领域和不同体裁的文章中都广泛运用,它主要具备六大基本功能。
1. 使言语客观
模糊语言给人的印象往往是使话语模糊,因此很多语言学研究者认为在交流中应该尽力避免它的出现。然而,很多情况下,模糊语言恰恰显示出话语的客观性。如,在一个有很多人的屋子中,说话者不能马上准确说出屋里的人数,因此,在句子“There are about fifty persons in the room”中,模糊限制词about的使用间接的告诉听众说话者对于人数是不确定的,可能会多于或少于50人。这样,说话者话语的客观性就很好的体现了出来。
商务英语中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
商务英语中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
【摘要】英语模糊语在商务英语的应用中使用频率较高,又因其所出现的语境不同而略有差异,文章主要就英语模糊语的语用功能展开系统分析,进而使其灵活的运用到实际的商务英语教学课堂中去。
【关键词】商务英语;英语模糊语;语用功能
0.引言
语言学的传统的基本标准要求语言表达必须清楚、正确。但在实际应用中模糊语言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成为了一种不可或缺的语言表达方式,直到1965年美国学者提出了著名的模糊理论,并提出了新型的科学思想方法,模糊语言学从此奠定了基础,在学术界也越来越被更多的人认可。而且在商务英语的实际应用中得到广泛使用,我们研究英语模糊语言在商务英语中的语用功能,能够使更多的人了解模糊语言其积极的作用,并使其得到更普遍的运用。
1.模糊语言的概述
有关模糊语言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理论,但各种理论各种说法中的一个共同关键词就是“不确定性“,也就是说在语言的表述过程中中心明确,但是词语所涉及的范围边界却无法确定人类的意识受客观存在之约,因为可以判断出人类对于客观存在的模糊认识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人类大脑思维的模糊性,进而导致了人类语言的模糊性。这让我们可以判断出:语言的模糊属性是由于人类对于客观存在的模糊认识所导致的。在实际的语言应用中,这种表达方式能够更加契合表达着所要表的的信息,从而推动了语言的交流。虽然关于模糊语言的概述各国学者众说纷纭,但是其在语言学中的重要地位是大家所公认的。一般说来模糊语言的使用在生活着中也是普遍存在的,而且人们有时会有目的的使用模糊语言,使谈话来达到其所预期的效果。这种表述在商务英语中反应的尤为明显,有时为了留有余地,避免使看法、报价、或市场行情等表露无疑,或者对相关范围界定不必十分精确,就经常会用到模糊语言来使表述更加客观实际。
媒体语言中模糊限制语的运用及语用功能分析
一 、 模 糊 限制 语 的 内涵 及分 类
况 相 差甚 大 。
模糊 限制 语这 一概念是 由美 国著名语 言学教授
第 二 ,缓 和 型模 糊 限制 语 包 括 直 接缓 和 型模 糊 限
G.Lako0f于 1972年在其著 作 《语义标 准和模糊 概念 制 语 、间 接 缓 和 型 模 糊 限制 语 。直 接 缓 和 型 模 糊 限制
语是 指 能 够 反 映话 语 的真 实 程 度 的词 语 ,或 者 说 是 能
二 、新 闻语篇 中模 糊限 制语 的具 体运 用及 功能 分析
够 将 ~ 些 看 似 语 气 确 定 ,但 又 不 是很 确 定 的话 语 变 得
(一)模 糊 限制语 在 新 闻语 篇 中的积 极 功能 及 运用
至攀I z。 s年 期总第 期
安 徽 大 学
也有效 调节 了问题表述 的范围 。根据 王永亮 ll_的语料 划分类型 ,他将语料 的类型划分为 自然语料与诱 发式
ANH UIW ENXUE 语
皇}
日
(((人民 El报 社社长杨振 武:在深度 融合 中担 负 新
主 流责 任 》人 民 日报 ,2017—8—19)
探
语料 。他 指出,自然语料是语 言作为交 际的真实材 料,
“已达 ”、“超 过 ”、“近 ”等 程度 变 动 型模 糊 限 制 语 ,
浅谈文学语言的模糊性
浅谈文学语言的模糊性
摘要: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中国文学作品中存在大量的模糊语言现象, 其原因很复杂, 其中最主要的是原因和写作的主体客体及读者对原文的理解有关。从语言层面来看,文学作品中的模糊语言可以分为语义模糊和语用模糊两种,且其具有相对可译性。
关键词:文学作品; 模糊语言; 审美功能
模糊与精确同为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所谓模糊语言, 指的是在意义上不明确, 在表述形态上不清晰,内涵伸缩性大,解释或理解可变性大的语言.模糊语言在任何语言中都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汉语囊括了汉民族文明发展的历程, 积淀了儒家的“中庸"和道家“无为”的思想精华, 形成了委婉、含蓄、藏而不露的民族性格, 致使汉语的模糊性特征更为明显。
语言尤其是文学语言之美在于“情在词外”、“意在言外”.妙笔全在无字处方为佳作,此处无声胜有声乃为妙曲,不在有形处、全在无形中才算名画。这正是模糊话语在文学作品中所起的作用,也是刘勰在《文心雕龙·隐秀》中所指出的“义生文外,秘响旁通,伏采潜发"的艺术效果。
汉语讲究“语贵含蓄",刘勰在《文心雕龙·隐秀篇》中称含蓄为“隐”,说:“隐也者,文外之重旨也”, “隐之为体, 义生文外, 秘响旁通,优采潜发”“深文隐郁, 余味曲包”。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论含蓄为: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宋朝姜夔认为: “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善之善者也。”清朝陈廷焯亦提倡:“神余言外终不许一语道破。"由此看来, 运用含蓄的手法,让读者通过自身的想象和联想, 体察作品深隐的寓意和回味无穷的艺术魅力是中国文学名家常用的创作策略, 而其中含蓄所达之韵味, 很大程度上可归功于模糊语言的使用。
学术书评中模糊限制语的修辞功能
学术书评中模糊限制语的修辞功能
作者:齐燕
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5年第02期
内容摘要:学术书评是学者对于专业书籍的介绍和评论,要求语言准确、鲜明、逻辑性强,但也采用模糊修辞的方式,提高语言的的表达效果,其在协调人际关系,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灵活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模糊修辞模糊限制语学术书评协调
一、引言
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是传统修辞的基本原则,“准确又是这三性中的基础”,“准确性同模糊性相对的。从效果方面来看,并不是只有准确才能获得最佳效果。有时候,准确的话语表达效果并不好,反而不那么准确的话语,模糊的话语,含混的话语表达效果却是更加好。”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基本属性之一。1965年美国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查德教授在《信息和控制》杂志上发表了论文“模糊集”,提出了模糊概念和模糊理论。模糊修辞是模糊语言学和修辞学的交叉学科,是修辞学的一个分支。模糊修辞在中国具有深厚的民族土壤,如《易经.系辞上》:“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孟子.尽心下》:“言近而旨远,善言也。”其本质描述的就是语言的模糊性。学术书评是学者对于书籍的介绍和评论,学术性、专业性、系统性、知识性是其主要特点,学术书评的语言以准确、鲜明、逻辑性强为基本要求,但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对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更好地发挥学术书评在介绍书籍,表达作者观点方面的作用。
二、学术书评中模糊限制语的修辞功能
(一)协调人际关系
在学术书评中的人际关系主要体现在评介者、书籍作者、学者读者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学术共同体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以建构学术共识的过程。学术书评的评介者、读者都处在学术共同体中,书籍作者处于最敏感的地位,是特殊的读者。评介者在对他人的学术成果进行评价时,使用模糊限制语,故意模糊读者、作者的界限,减轻了评介者所承担的责任,缩短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产生了一种亲和力,使评价的语气有所缓和,让书籍作者易于接受,以求在和谐的氛围中顺利而有效的完成评介活动。例如,
模糊语言在元认知策略训练课堂用语中的使用
模糊集( F u z z y S e t s ) 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的语言 通称为模糊语言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某高校一个非英语专
研究领域。伍铁平先生坚持在札德理论的本意上进行语言 业研究生 自 然班( 2 8 人) 为研究对象 , 选取了直接元认知阅
的模糊性研究, 从宏观角度研究模糊语言学, 是我国定性研 读策略训练中的四次课 ( 直接介绍元认知策略, 检查评价学 究模糊语言学的开创者( 伍铁平, 1 9 9 9 ) 。在随后的研究中,
我国一些学者从语用学角度和认知角度对模糊语言的特点、 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 模糊语言的语境、 模糊语言的翻译及 生 自己制订的阅读计划, 通过具体文章指导学生监控 自己的 阅读过程, 阅读学习答疑和经验交流课) 进行录音, 录音时间 为每次课 5 O 分钟。通过整理录音内容, 找出其中的模糊语
所 占比例
收 稿 日期 : 2 0 1 4—0 l一1 2
基金项目: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直接元认知阅读策略训练对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阅读能力的影响: : ( 编号: H I T .
一
H S S .2 0 0 9 0 0 1 ) : 研 究 生 教 育 教 学 改 革研 究项 目“ 分 类 培 养 模 式 下 的 非 英 语 专 业 硕 士 研 究 生 英 语 课 程 教 学 改 革 与 实践 ” ( 编号: K C J S 2 0 1 3 1 1 ) 的阶段成果。 作者简介 : 常 梅, 哈尔滨工业大学外 国语学院副教授 , 博士 ; 李 雪, 哈尔滨1 二 业 大学外 国语学院副教授 , 博士。
汉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分类及功能
汉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分类及功能
何自然教授把汉语模糊限制语分成两类: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和缓和型模糊限制语。本文使用此种分类方法,并将政治、经济、科技三个具有代表性领域常用的模糊限制语作为例子,对汉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进行详细分析。模糊限制语的恰当运用不仅能使语言表达更加得体、灵活,语气更加含蓄委婉,还能在言语交际中保全面子,维系双方合作关系。
标签:模糊限制语语用分类语用功能
一、引言
1965年,美国加利福利亚大学L.A.Zadeh教授发表论文《模糊集》(Fuzzy Sets),模糊理论由此诞生。1979年,伍铁平教授发表论文《模糊语言初探》,该文被认为是国内最早使用模糊理论研究语言模糊性的论文。学术界认为该论文掀起了国内研究模糊语言学的热潮。
模糊限制语是模糊语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国内外学者研究兴趣浓厚。1972年,札德率先提出“模糊限制性”(linguistic hedges),指出它的功能是限制模糊词的模糊程度。1973年,拉可夫(koff)首次在论文《模糊限制语:语义标准和模糊概念逻辑的研究》(Hedges:a study in meaning criteria and the logic of fuzzy concepts)中使用模糊限制语(hedges)这个术语。该术语指“故意将意义变得更加不模糊或更加模糊的词语”。
1985年之后,我国学术界开始初步探索模糊限制语的一些功能。其中,语用学角度及语义学角度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极大地提高了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效率。在使用汉语进行言语交际的过程中,人们也大量地使用模糊限制语。政治、经济、科技三个领域广泛使用模糊限制语,具有鲜明的代表性。本文以这三个领域的模糊限制语为例,深入探讨汉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分类及功能。
模糊语言在外贸英语函电中的语用功能
模糊语言在外贸英语函电中的语用功能
模糊语言在外贸英语函电中的语用功能摘要:人类的交际活动既需要精确语言,又离不开模糊语言,外贸英语函电中的模糊语言在国际贸易活动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着重介绍模糊语言在外贸英语函电中的语言特征及作用,并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引言
外贸英语函电是世界各国从事国际贸易活动的人们相互交流,传递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如果没有往来的贸易书信,大部分的国际贸易活动就不可能顺利开展。因此,外贸英语函电已经成为各高校及高职院校外语外贸专业开设的核心课程。然而在商务信函写作中,人们一贯主张严谨、准确,以避免商务纠纷,造成经济损失或损坏公司或企业形象。这种主张导致人们忽略语用模糊在商务活动中的应用价值。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注意到这么一个现象,即许多学生,即使在语法、词汇和句子的使用都正确的情况下也会让人感觉他们的话语生硬、呆板,这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归咎于他们不会使用模糊语言。经验和实践告诉我们,外贸函电中常常会用到一些模糊语言,而恰当合理地运用模糊会更有灵活性、外交性和策略性,从而为贸易活动带来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二、外贸函电中的模糊语言
模糊语言并不等同于含糊不清,它所表达的是一些概念本身就不精确的客观事物的现象。语言的模糊性并不会妨碍语言的交际。相反,言语交际与信息交流需要大量模糊语言的存在。为保证外贸活动的顺利进行,我们通常会在外贸函电中采用一种“外交手段”,做一些策略性的交流,使沟通变得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外贸英语函电的模糊语言最典型的特征是运用结构型模糊语言与模糊限制语言。
语文教学中模糊语言的运用
语文教学中模糊语言的运用
随着现代模糊语言学理论的发展,人们已逐步地认识到模糊语言是思维的自然属性。它与语言的明确性一样,都是语文本质属性的一种表现。既然如此,那么它就必然体现在教学语言之中。为此,在教学中要追求教学语言信息的最佳效能,教师常常是不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过分的明确往往是教学语言繁琐冗长、平淡无味、不吸引人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使教学语言简明、含蓄,有主有次,有明有暗,有吸引力,教师恰当地运用模糊语言是十分必要的。模糊语言的运用,归纳起来,在教学中常见的有两种情况,本人分析如下:
一、学科内容带有模糊性的特点,与之相适应,在教学中也必须适当地运用模糊语言
这种情况在文学作品中最常见。这是因为文学形象具有可言传性又不可全言传的微妙复杂的意蕴,它是一种带有模糊性的意蕴。在教学中,要使学生领悟其意蕴,教师就必须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全部心理潜能加以补充、想象、体验。要想切实做到这些,教师就要避免使用过于精确的语言描述,而应当巧妙地运用暗示性的模糊语言让学生想象的翅膀飞翔起来,使学生深切体验到那种不即不离、不黏不脱、亦此亦彼的朦胧的审美意象。
比如《诗经·蒹葭》中写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首诗写的是怀人之情,但诗中的意象是模糊的。所谓“伊人”是谁?是贤人还是恶人?男人,还是女人?诗中并没有明确的交代。再就是诗人对“伊人”是现实的找寻,还是精神上的追求……这些也是不确定的、模糊的。在教学中,一些不必要明确交待的语句,不必苛求学生理解或者翻译成句法连贯、意义单一的句子。教师只要含而不露地运用模糊语言,略加轻轻地点拨、淡淡地暗示,就能以模糊语言独有的不确定性、不精确性的特性带给学生充分的想象和回味的空间和余地。
教师语言评价的艺术
教师语言评价的艺术
教师语言评价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对他们的学习成绩产生积极的影响。一位优秀的教师应当具备良好的语言评价艺术,通过细致的语言评价,能够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更深入的认识,同时也能够建立更加良好的师生关系。
语言评价,即通过语言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等方面进行评价。艺术说到底是一种技巧,教师对学生进行语言评价也需要一定的技巧。下面将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探讨教师语言评价的艺术。
一、用鼓励的语言评价学生
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评价应当是具有鼓励性的。学生在学习中难免会遇到失败和困难,这时候教师的鼓励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通过鼓励性的语言评价,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潜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而相反,如果教师的语言评价带有严厉和过于批评性的话,可能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甚至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教师在语言评价学生时,一定要注重用鼓励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肯定和鼓舞。
教师对学生进行语言评价时,要尽量使用具体的语言。很多时候,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会用一些模糊的词语,比如“表现不错”、“还可以”,这样的评价缺乏具体性,学生难以理解自己到底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太好。而具体的语言评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学习状态,帮助他们更好地磨练自己,提高自己。当学生做出了优秀的表现时,教师可以用“你在这个问题上的思路很清晰,用了一个很巧妙的方法,解答得非常到位”来进行具体的语言评价。这样的语言评价不仅肯定了学生的学习表现,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提高自己。
试析言语交际中语用模糊的运用
B:Ok y。b tIv t a u e o I— C —E —C —R —E —A
—
列相关的言外意图加 以明确 , 而是说话人在特定 语境或上下文中使用不确定 的, 模糊 的或 间接 的 话语 向听话人 同时表达数种言外行 为或言外之力 ( ouoa c ro e) 从而使得说话人的意 i ctnr at o f cs , H i y s r 图具有模糊性 和不确 定性特征 , 生了语用模糊 产 现象。( hm s 20 ) T o a, 0 1 。但是说话人使用语用模 糊 策 略 的交 际 意 图 ( o u i teitno ) 言 cmm nc i netn 即 av i
2 母亲现在仍然在 , ) ( .( 但 父 已经 ) 在母 ( 之 前) 亡。 先
3 父母 已亡 , 当时是 ) 在母 ( 前 ) .( 但 父 之
先亡 。
4 父母 已亡, 当时是 ) ( 然 ) , .( 但 父 仍 在 母
( 已经 ) 先亡 。
用, 它的使用取决于交际的 目的。
说到模糊 , 是相对 于精确而言的, 模糊运用在
语 言使 用 中就 产生 了模 糊语 言 。模 糊语 言 作 为 自 然 语言 本身 最 重 要 的特 征 之 一 , 言 语 交 际 中无 在 论 是从 言语 技 巧上 , 是从 言语 效 果 上 , 存 在着 还 都 不 同程 度 的模糊 性 。模糊 语 言 已受 到越 来 越 多 的 专 家和 学者 的关 注 , 表 了 很 多 学术 论 文 。模 糊 发 语 言 由于 其 特 殊 功 能在 言 语 交 际 中 起 着 重 要 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评价语中模糊语言的运用与功能【摘要】教师课堂评价性语言对学生的发展会产生很大影响,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讲究语言表达的艺术。模糊语言以其自身的含蓄、委婉、灵活等修辞功能在交际中具有礼貌客气、委婉含蓄、保护面子等潜在的交际功能。在教师的评价语中恰当地使用模糊语言有助于评价语取得更好的表达效果。
【关键词】教师课堂评价性语言;模糊语言;语用功能
一、引言
教师的课堂评价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各种表现,比如:对学生课堂活动参与质量的表态,对问题的回答,对作业的质量等做出的反馈性的语言评价。教师的课堂评价性语言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对学生的发展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教师如何使用课堂评价语既是一门语言艺术,也是一门交际的艺术。模糊语言是言语交际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它具有丰富的语义内涵和微妙的语用功能。所以,模糊语言的恰当使用有助于教师的评价语取得更好的表达效果。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主要施加的手段是语言,通过语言来打动学生的理智和心灵,语言可以是强有力的,锐利的,火热的,但有时也可以是软弱无力的,这里的软弱无力其实指的就是模糊表达。
二、模糊语言的修辞特点及语用功能
什么是模糊语言,模糊语言是语言使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客观世界中的客体普遍存在界限不清的现象,而且人的思维过程也
存在模糊性,那么,客观地反映现实世界的语言也必然会有模糊性。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基本属性之一。人们运用言语进行交际时,不仅需要言语的精确性,而且需要言语的模糊性,有时只有用模糊的言语才能够满足交际的需要,达到交际的目的。根据英国学者查奈尔(joanna channel)对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所做总结,我们认为模糊语言具有含蓄性、委婉性、暗示性、生动性和灵活性等特点,在言语交际中具有一些潜在的交际功能,比如:礼貌客气,委婉含蓄,保护面子,和谐人际,自我保护,富有联想等等。所以,在教师的评价用语中,模糊语言的恰当使用不仅可以使语言表达灵活多样,而且更重要是委婉含蓄,礼貌得体,并且能够保全师生双方面子,维护师生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
三、评价语的作用与使用的误区
英语课堂评价语是教师在英语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语言,这既是对学生表现的判断和反馈,也传递着教师对学生的期望、鼓励等情感力量,对学生自身个性的发展及未来学习的热情和发展的方向、动力等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随着文明的发展,当今社会越来越强调人性化和平等权,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者,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教师越来越要重视自己的言语行为,教师的话语越来越要考虑学生的感情需要,要重视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和融洽的课堂气氛。
为了使课堂评价语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作用,教师在使用课堂评价语时,必需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本着人本主义的精神,
倾注教师对学生的爱护之情,积极正面地评价学生的行为表现。老师对学生的表现的正确评价能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信赖,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力,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乐于发言,能让课堂教学更有魅力。然而,我们有的老师在课堂使用评价语时,不注意自己的措辞,不顾学生的感受和脸面需求,使用的语言武断,语气强硬,直接甚至侮辱学生的人格。比如:频频否定学生的课堂表现或夸大学生的错误,no,you are wrong.或you are completely/terribly wrong。殊不知教师的一声“no”就可能挫伤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尊心,从此羞于发言。再比如,在实施纠正、批评、建议时语气冷漠、强硬:can’t you see that you are wrong?why don’t you say in this way?这样的话语学生很难接受,同时也会对学生产生消极的情绪,比如:尴尬、不安、丧气等,从而挫伤他们学习的热情,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滋生厌学烦师的情绪。反之,得体的教师评价语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心理暗示,激发学习热情,给学生以鼓励和自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我们认为教师的评价用语若能恰当使用模糊表达,使其更微妙和富有弹性,比如通过添加附加词,运用模糊词语,使用模糊限制语,利用模糊结构等来表达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能帮助教师调节、舒缓课堂气氛,而且有利于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四、结语
我们从常用的教师评价语简要分析了运用模糊表达的语用功能,虽然不能穷尽其全部功能,但我们发现模糊语言作为一种策略
手段,能对学生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著名语言学家布鲁姆菲尔德所言:“语言中模糊词和句的存在使得语言更加富有表达魅力,语言中词和句模糊性的充分意义,恰当的把握和得体的利用是语言能力必不可少的因素”。我们当前正在全面提升素质教育,其中一个中心环节便是教师队伍的素质。而教师的语言也正是教师综合素质的表现。英语教师课堂评价用语使用的好坏对于促进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际活动,课堂气氛的和谐,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乃至师生间的人际关系等方面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希望广大教师能够慎对学生的评价,评价只是课堂用语的一部分,对其他课堂用语也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不断地提高对自身的语言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