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导游词-小雁塔
陕西小雁塔导游词3篇[修改版]
![陕西小雁塔导游词3篇[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74a7d62a8bd63186bdebbc57.png)
小雁塔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安市南门外友谊西路东段南侧的荐福寺内,是一座典型的密檐式佛塔,与大雁塔东西相向,因规模小于大雁塔,故称小雁塔,是唐代古都长安保留至今的两处重要标志之一,“雁塔晨钟”也是清代关中八景之一。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陕西小雁塔词,希望可以让大家喜欢。
篇一:陕西小雁塔小雁塔建于唐景龙年间(707—709),是唐代著名佛教寺院献福寺的佛塔,位于大荐福寺内。
荐福寺的原址在唐长安城的开化访,创建于公元684年,原名献福寺,建于唐睿宗文明元年,是唐高宗生日,宗室皇族为他“献福”而建造的。
唐代高僧义净曾居此译经。
她曾是唐太宗的女儿香橙公主的住宅,睿宗文明元年(公元684年)立为大献福寺,武则天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改称大荐福寺。
唐中宗再次登基后,在开化坊南面的安仁坊西北角修建了寺塔,塔园大门向北开,正好与荐福寺门隔街相望。
后荐福寺搬到了塔院中,塔寺和一,也就是今天的小雁塔所在地。
这座密檐式砖塔略呈梭形,原高十五层,现余十三层,高43.38米,共 15级,现存13级,其平面呈正方形,底边各长11.56米,每层迭涩出檐,南北两面各开一门。
底层南北各有券门,上部各层南北有券窗。
底层南北券门的青石门相。
门框上布满精美的唐代线刻,尤其门媚上的天人供养图像,艺术价值很高。
塔身从下面而上,每一层都依次收缩,愈上则愈细,整体轮廓呈圆和的卷刹曲线,显得格外英姿飒爽。
塔底南门入口的石质弓形门上,刻有阴文蔓草花纹和天人供养的图像,与大雁塔的门楣相同。
但因年久及保护不善,已残缺不全,模糊不清。
小雁塔建于唐景龙年间,塔形似大雁塔,因塔身小,故称“小雁塔”,比大雁塔年小55岁,小雁塔在一千二百多年漫长的岁月里,经受了风雨的侵蚀和70余次地震考验,上曾经历过三次离合,这种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迄今未得到十分令人满意的解释。
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陕西地震,据民间,塔身裂缝从上到下宽约尺余,第一次自裂自合,可是过了几十年,又一次大地震,竟使原来的裂口“神合”了。
5篇有关陕西小雁塔的导游词范文

5篇有关陕西小雁塔的导游词范文小雁塔位于唐长安城安仁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郊)荐福寺内,又称“荐福寺塔”,建于唐景龙年间,与大雁塔同为唐长安城保留至今的重要标志。
小雁塔是中国早期方形密檐式砖塔的典型作品,原有15层,现存13层,高43.4米,塔形秀丽,是唐代佛教建筑艺术遗产,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汉族文化的标志性建筑。
小雁塔和荐福寺钟楼内的古钟合称为“关中八景”之一的“雁塔晨钟”,是西安博物院的组成部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5篇有关陕西小雁塔的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5篇有关陕西小雁塔的导游词范文(一)西安小雁塔是著名唐代佛塔,是唐朝都城长安(西安)保留至今的两处重要建筑之一。
小雁塔的塔形秀丽,被认为是唐代精美的佛教建筑艺术遗产,小雁塔在唐、宋朝时期一直叫“荐福寺塔”,至于“小雁塔”之名,则和“大雁塔”的名称有关。
公元652年(唐代永徽年间),朝廷资助在长安大慈恩寺内西院建用于安置玄奘由印度带回经籍的佛塔,此塔名雁塔。
公元707年(唐代景龙年间),朝廷资助在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荐福寺塔。
后来,因塔形似雁塔并且小于大雁塔,故荐福寺塔叫作小雁塔,而大慈恩寺塔叫作大雁塔,一直流传至今。
小雁塔虽不及大雁塔规模宏大,但这里环境清幽,风景优美,在古城中别有一番韵味。
雁塔是密檐式方形砖构建筑,初建时为十五层,高约46米,塔基边长11米,塔身每层叠涩出檐,南北面各辟一门;塔身从下往上逐层内收,形成秀丽舒畅的外轮廓线;塔的门框用青石砌成,门楣上用线刻法雕刻出供养天人图和蔓草花纹的图案,雕刻极其精美,反映了初唐时期的艺术风格。
塔的内部为空筒式结构,设有木构式的楼层,有木梯盘旋而上可达塔顶。
明清两代时因遭遇多次地震,塔身中裂,塔顶残毁,仅存十三层。
由于小雁塔的造型秀丽美观,各地的砖石结构密檐塔大都仿效建造,在云南、四川等地区的唐、宋时期的密檐塔虽各具地方特色,但仍可以看出与小雁塔的继承关系。
西安小雁塔导游词

西安小雁塔导游词西安小雁塔导游词篇一小雁塔位于陕西西安荐福寺内,是一座唐代密檐砖塔,也称“荐福寺塔”。
建于唐景猪年间,原有15层,现存13层,高43.4米,塔形秀丽,是唐代佛教建筑艺术遗产,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汉族文化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小雁塔和荐福寺钟楼内的古钟合称为“关中八景”之一的“雁塔晨钟”,是西安博物院的组成部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1961年小雁塔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xx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小雁塔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西安小雁塔导游词篇二西安小雁塔是著名唐代佛塔,是唐朝都城长安(西安)保留至今的两处重要建筑之一。
小雁塔的塔形秀丽,被认为是唐代精美的佛教建筑艺术遗产,小雁塔在唐、宋朝时期一直叫“荐福寺塔”,至于“小雁塔”之名,则和“大雁塔”的名称有关。
公元652年(唐代永徽年间),朝廷资助在长安大慈恩寺内西院建用于安置玄奘由印度带回经籍的佛塔,此塔名雁塔。
公元720xx年(唐代景猪年间),朝廷资助在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荐福寺塔。
后来,因塔形似雁塔并且小于大雁塔,故荐福寺塔叫作小雁塔,而大慈恩寺塔叫作大雁塔,一直流传至今。
小雁塔虽不及大雁塔规模宏大,但这里环境清幽,风景优美,在古城中别有一番韵味。
雁塔是密檐式方形砖构建筑,初建时为十五层,高约46米,塔基边长11米,塔身每层叠涩出檐,南北面各辟一门;塔身从下往上逐层内收,形成秀丽舒畅的外轮廓线;塔的门框用青石砌成,门楣上用线刻法雕刻出供养天人图和蔓草花纹的图案,雕刻极其精美,反映了初唐时期的艺术风格。
塔的内部为空筒式结构,设有木构式的楼层,有木梯盘旋而上可达塔顶。
明清两代时因遭遇多次地震,塔身中裂,塔顶残毁,仅存十三层。
由于小雁塔的造型秀丽美观,各地的砖石结构密檐塔大都仿效建造,在云南、四川等地区的唐、宋时期的密檐塔虽各具地方特色,但仍可以看出与小雁塔的继承关系。
小雁塔导游词-精品文案范文

小雁塔导游词小雁塔导游词小雁塔建于唐景龙年间(707—709),是唐代著名佛教寺院献福寺的佛塔,位于大荐福寺内。
荐福寺的原址在唐长安城的开化访,创建于公元684年,原名献福寺,建于唐睿宗文明元年,是唐高宗生日,宗室皇族为他“献福”而建造的。
唐代高僧义净曾居此译经。
她曾是唐太宗的女儿香橙公主的住宅,睿宗文明元年(公元684年)立为大献福寺,武则天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改称大荐福寺。
唐中宗再次登基后,在开化坊南面的安仁坊西北角修建了寺塔,塔园大门向北开,正好与荐福寺门隔街相望。
后荐福寺搬到了塔院中,塔寺和一,也就是今天的小雁塔所在地。
这座密檐式砖塔略呈梭形,原高十五层,现余十三层,高43.38米,共15级,现存13级,其平面呈正方形,底边各长11.56米,每层迭涩出檐,南北两面各开一门。
底层南北各有券门,上部各层南北有券窗。
底层南北券门的青石门相。
门框上布满精美的唐代线刻,尤其门媚上的天人供养图像,艺术价值很高。
塔身从下面而上,每一层都依次收缩,愈上则愈细,整体轮廓呈自然圆和的卷刹曲线,显得格外英姿飒爽。
塔底南门入口的石质弓形门上,刻有阴文蔓草花纹和天人供养的图像,与大雁塔的门楣相同。
但因年久及保护不善,已残缺不全,模糊不清。
小雁塔建于唐景龙年间,塔形似大雁塔,因塔身小,故称“小雁塔”,比大雁塔年小55岁,小雁塔在一千二百多年漫长的岁月里,经受了风雨的侵蚀和70余次地震考验,历史上曾经历过三次离合,这种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迄今未得到十分令人满意的解释。
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陕西地震,据民间传说,塔身裂缝从上到下宽约尺余,第一次自裂自合,可是过了几十年,又一次大地震,竟使原来的裂口“神合”了。
在小雁塔门楣刻石上有记叙:“明成化末,长安地震,塔自顶至足,中裂尺许,明澈如窗牖,行人往往见之。
正德末,地再震,塔一夕如故,若有神比合之者。
”其后又有两次这样的现象发生。
一个砖塔经过6次地震不倒塌,反而自然复合起来,确是一件奇事。
5篇有关陕西小雁塔的导游词范文_导游词

5篇有关陕西小雁塔的导游词范文小雁塔位于唐长安城安仁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郊)荐福寺内,又称“荐福寺塔”,建于唐景猪年间,与大雁塔同为唐长安城保留至今的重要标志。
小雁塔是中国早期方形密檐式砖塔的典型作品,原有15层,现存13层,高43.4米,塔形秀丽,是唐代佛教建筑艺术遗产,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汉族文化的标志性建筑。
小雁塔和荐福寺钟楼内的古钟合称为“关中八景”之一的“雁塔晨钟”,是西安博物院的组成部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下面是橙子收集整理的5篇有关陕西小雁塔的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5篇有关陕西小雁塔的导游词范文(一)西安小雁塔是著名唐代佛塔,是唐朝都城长安(西安)保留至今的两处重要建筑之一。
小雁塔的塔形秀丽,被认为是唐代精美的佛教建筑艺术遗产,小雁塔在唐、宋朝时期一直叫“荐福寺塔”,至于“小雁塔”之名,则和“大雁塔”的名称有关。
公元652年(唐代永徽年间),朝廷资助在长安大慈恩寺内西院建用于安置玄奘由印度带回经籍的佛塔,此塔名雁塔。
公元720xx年(唐代景猪年间),朝廷资助在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荐福寺塔。
后来,因塔形似雁塔并且小于大雁塔,故荐福寺塔叫作小雁塔,而大慈恩寺塔叫作大雁塔,一直流传至今。
小雁塔虽不及大雁塔规模宏大,但这里环境清幽,风景优美,在古城中别有一番韵味。
1 / 9雁塔是密檐式方形砖构建筑,初建时为十五层,高约46米,塔基边长11米,塔身每层叠涩出檐,南北面各辟一门;塔身从下往上逐层内收,形成秀丽舒畅的外轮廓线;塔的门框用青石砌成,门楣上用线刻法雕刻出供养天人图和蔓草花纹的图案,雕刻极其精美,反映了初唐时期的艺术风格。
塔的内部为空筒式结构,设有木构式的楼层,有木梯盘旋而上可达塔顶。
明清两代时因遭遇多次地震,塔身中裂,塔顶残毁,仅存十三层。
由于小雁塔的造型秀丽美观,各地的砖石结构密檐塔大都仿效建造,在云南、四川等地区的唐、宋时期的密檐塔虽各具地方特色,但仍可以看出与小雁塔的继承关系。
小雁塔导游词(精选5篇)

小雁塔导游词(精选5篇)小雁塔导游词(精选5篇)作为一名专门为游客提供帮助的导游,有必要进行细致的导游词准备工作,导游词一般是根据实际的游览景观、遵照一定的游览路线、模拟游览活动而创作的。
那么问题来了,导游词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雁塔导游词(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雁塔导游词1小雁塔建于唐景龙年间(707—709),是唐代著名佛教寺院献福寺的佛塔,位于大荐福寺内。
荐福寺的原址在唐长安城的开化访,创建于公元684年,原名献福寺,建于唐睿宗文明元年,是唐高宗生日,宗室皇族为他“献福”而建造的。
唐代高僧义净曾居此译经。
她曾是唐太宗的女儿香橙公主的住宅,睿宗文明元年(公元684年)立为大献福寺,武则天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改称大荐福寺。
唐中宗再次登基后,在开化坊南面的安仁坊西北角修建了寺塔,塔园大门向北开,正好与荐福寺门隔街相望。
后荐福寺搬到了塔院中,塔寺和一,也就是今天的小雁塔所在地。
这座密檐式砖塔略呈梭形,原高十五层,现余十三层,高43.38米,共15级,现存13级,其平面呈正方形,底边各长11.56米,每层迭涩出檐,南北两面各开一门。
底层南北各有券门,上部各层南北有券窗。
底层南北券门的青石门相。
门框上布满精美的唐代线刻,尤其门媚上的天人供养图像,艺术价值很高。
塔身从下面而上,每一层都依次收缩,愈上则愈细,整体轮廓呈自然圆和的卷刹曲线,显得格外英姿飒爽。
塔底南门入口的石质弓形门上,刻有阴文蔓草花纹和天人供养的图像,与大雁塔的门楣相同。
但因年久及保护不善,已残缺不全,模糊不清。
小雁塔建于唐景龙年间,塔形似大雁塔,因塔身小,故称“小雁塔”,比大雁塔年小55岁,小雁塔在一千二百多年漫长的岁月里,经受了风雨的侵蚀和70余次地震考验,历史上曾经历过三次离合,这种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迄今未得到十分令人满意的解释。
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陕西地震,据民间传说,塔身裂缝从上到下宽约尺余,第一次自裂自合,可是过了几十年,又一次大地震,竟使原来的裂口“神合”了。
导游考试法语导游词:大雁塔、大清真寺

La Grande Pagode de l'Oie Sauvage(大雁塔)La Grande Pagode de l'Oie Sauvage est un monument historique de la dynastie des Tang(618-907).Elle est située dans le Sud de Xi’an ,elle mesure 64 de haute et s’éleve sur une base carée de 11,Elle comporte 6 étage reliés par un escalier intérieur qui permet de monter jusqu’au sommet,d’ou on peut dominer toute la ville.Cette pagode tout en brique est la deuxieme,construite entre 701-705,sous le règne de l’imperatrice Wu Zetian(628-705),l’unique femme empereur dans l ’histoire féodale de Chine. La Grande Pagode de l'Oie Sauvage dans le Temple de la Grande Tendresse et de la Bienveillance qui a été construit en 589 sous les Sui,et le nom primitif était le Temple sans Souci.Ce Temple a été conféré par le prince(Li Zhi)afin de temoigner de sa connaissance a sa mère.La grande mosquée(大清真寺)La grande mosquée est située dans la rue Huajiexiang ,au centre d’un quartier habit é en majorité par des musulmans(60 000 sur 6 180 000 d’habitants).Elle est la plus important des 14 mosquées qui sont encore en activitéà Xi’an ;D’après le texte gravé sur la stèles de sa fondation, elle a été fondée sous la dynastie des Tang en 742,puis elle s’est agrandie progressivement sous les Song, les Yuan,les Ming et les Qing . Les bâtiments actuels datent en grande partie de la fin du qatorzi ème siècles sous le règne de Hong Wu. La mosquée,occupant une superficie de 12 000m², se divise en quatre cours.Un grand portique en bois datant des premi ères années du septième siècle ,domine la première cour .Haut de 8 m, il revêt une forme important avec son toit bleu vernissé aux angles relevés.。
陕西小雁塔导游词

陕西小雁塔导游词【篇一】西安小雁塔是著名唐代佛塔,是唐朝都城长安(西安)保留至今的两处重要建筑之一。
小雁塔的塔形秀丽,被认为是唐代精美的佛教建筑艺术遗产,小雁塔在唐、宋朝时期一直叫“荐福寺塔”,至于“小雁塔”之名,则和“大雁塔”的名称有关。
公元652年(唐代永徽年间),朝廷资助在长安大慈恩寺内西院建用于安置玄奘由印度带回经籍的佛塔,此塔名雁塔。
公元720xx年(唐代景猪年间),朝廷资助在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荐福寺塔。
后来,因塔形似雁塔并且小于大雁塔,故荐福寺塔叫作小雁塔,而大慈恩寺塔叫作大雁塔,一直流传至今。
小雁塔虽不及大雁塔规模宏大,但这里环境清幽,风景优美,在古城中别有一番韵味。
雁塔是密檐式方形砖构建筑,初建时为十五层,高约46米,塔基边长11米,塔身每层叠涩出檐,南北面各辟一门;塔身从下往上逐层内收,形成秀丽舒畅的外轮廓线;塔的门框用青石砌成,门楣上用线刻法雕刻出供养天人图和蔓草花纹的图案,雕刻极其精美,反映了初唐时期的艺术风格。
塔的内部为空筒式结构,设有木构式的楼层,有木梯盘旋而上可达塔顶。
明清两代时因遭遇多次地震,塔身中裂,塔顶残毁,仅存十三层。
由于小雁塔的造型秀丽美观,各地的砖石结构密檐塔大都仿效建造,在云南、四川等地区的唐、宋时期的密檐塔虽各具地方特色,但仍可以看出与小雁塔的继承关系。
【篇二】小雁塔建于唐景猪年间(707—709),是唐代著名佛教寺院献福寺的佛塔,位于大荐福寺内。
荐福寺的原址在唐长安城的开化访,创建于公元684年,原名献福寺,建于唐睿宗文明元年,是唐高宗生日,宗室皇族为他“献福”而建造的。
唐代高僧义净曾居此译经。
她曾是唐太宗的女儿香橙公主的住宅,睿宗文明元年(公元684年)立为大献福寺,武则天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改称大荐福寺。
唐中宗再次登基后,在开化坊南面的安仁坊西北角修建了寺塔,塔园大门向北开,正好与荐福寺门隔街相望。
后荐福寺搬到了塔院中,塔寺和一,也就是今天的小雁塔所在地。
西安小雁塔景点导游词

西安小雁塔景点导游词西安小雁塔景点导游词小雁塔即“荐福寺塔”,始建于唐代。
在漫长的岁月里,小雁塔经受了1200多年风雨的侵袭和70余次地震的考验,历史上曾经历过三次离合。
下面为您整理的是西安小雁塔景点导游词,希望对您有帮助~西安小雁塔景点导游词小雁塔建于唐景龙年间(707—709),是唐代著名佛教寺院献福寺的佛塔,位于大荐福寺内。
荐福寺的原址在唐长安城的.开化访,创建于公元684年,原名献福寺,建于唐睿宗文明元年,是唐高宗生日,宗室皇族为他"献福"而建造的。
唐代高僧义净曾居此译经。
她曾是唐太宗的女儿香橙公主的住宅,睿宗文明元年(公元684年)立为大献福寺,武则天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改称大荐福寺。
唐中宗再次登基后,在开化坊南面的安仁坊西北角修建了寺塔,塔园大门向北开,正好与荐福寺门隔街相望。
后荐福寺搬到了塔院中,塔寺和一,也就是今天的小雁塔所在地。
这座密檐式砖塔略呈梭形,原高十五层,现余十三层,高43.38米,共15级,现存13级,其平面呈正方形,底边各长11.56米,每层迭涩出檐,南北两面各开一门。
底层南北各有券门,上部各层南北有券窗。
底层南北券门的青石门相。
门框上布满精美的唐代线刻,尤其门媚上的天人供养图像,艺术价值很高。
塔身从下面而上,每一层都依次收缩,愈上则愈细,整体轮廓呈自然圆和的卷刹曲线,显得格外英姿飒爽。
塔底南门入口的石质弓形门上,刻有阴文蔓草花纹和天人供养的图像,与大雁塔的门楣相同。
但因年久及保护不善,已残缺不全,模糊不清。
小雁塔建于唐景龙年间,塔形似大雁塔,因塔身小,故称"小雁塔",比大雁塔年小55岁,小雁塔在一千二百多年漫长的岁月里,经受了风雨的侵蚀和70余次地震考验,历史上曾经历过三次离合,这种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迄今未得到十分令人满意的解释。
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陕西地震,据民间传说,塔身裂缝从上到下宽约尺余,第一次自裂自合,可是过了几十年,又一次大地震,竟使原来的裂口"神合"了。
2023年小雁塔导游词(通用9篇)

2023年小雁塔导游词(通用9篇)小雁塔导游词篇1各位游客:大家好,我叫李子涵,大家能够叫我李导,很荣幸当你们的导游。
我们将要游览的是小雁塔。
小雁塔是中国早期方形密檐式砖塔的典型作品,原有15层,现存13层,高43.4米,塔形秀丽,是唐代佛教建筑艺术遗产,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汉族文化的标志性建筑。
小雁塔与大雁塔东西相向,是唐代京师长安保留至今的两处重要地标。
小雁塔在唐、宋朝时期一直叫“荐福寺塔”,“小雁塔”之名和“大雁塔”有关。
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朝廷资助在长安大慈恩寺西院建造用于安置玄奘由印度带回经籍的佛塔,此塔名雁塔。
唐中宗景龙元年(707年),由皇宫中的宫人集资、著名的道岸律师在荐福寺主持营造了一座较小的佛塔。
后来,为了区别两塔,慈恩寺塔名为“大雁塔”,而荐福寺塔外形似雁塔又小于大雁塔,故名“小雁塔”,一直流传至今。
小雁塔建于唐中宗景龙年间(707年—710年),是为了存放唐代高僧义净从天竺带回来的佛教经卷、佛图等而建。
小雁塔所在塔院是荐福寺的一部分,不过塔院并不在当时的荐福寺内,而是与寺门相对。
塔院位于安仁坊,与位于开化坊的荐福寺门隔街相望。
唐末战乱,荐福寺屡遭破坏,寺院毁废,只有小雁塔得以保存。
宋哲宗元祐年间(1086年—1094年)的文献记载,当时的荐福寺已从最初的开化坊迁入了安仁坊的塔院内,与小雁塔成为整体。
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年),一位自称“山谷迂叟”的信士发愿修缮小雁塔,将风化严重的塔檐、塔角修好,以白土粉饰,至今塔身可见白土粉刷的痕迹。
小雁塔第一层塔身南北开辟门洞,以供出入,南北门框均以青石做成,石质门楣上线刻供养天人和蔓草、祥云、迦陵频伽等具典型佛教寓意的装饰图案,反映了初唐时期的艺术风格。
飞天原是古印度神话中的歌舞神和娱乐神,后被佛教吸收于天龙八部众神之内,成为佛教中常见的装饰题材。
祥云纹样是仙界、理想和现实结合的浪漫主义产物,是古代纹饰的审美特征;迦陵频伽,佛教又称“妙音鸟”,声音美妙动听,婉转如歌,在佛教经典中,常以其鸣声譬喻佛菩萨之妙音。
小雁塔导游词(热门3篇)

小雁塔导游词(热门3篇)1.小雁塔导游词第1篇雁塔晨钟:荐福寺的钟楼悬有一口金明昌三年(1192年)铸造的大铁钟,高3.5米,口径2.5米,周长7.6米,重10吨。
它原是武功崇教禅院故物,后来流失沉落河底。
清康熙年间,有农妇在河畔捣衣,忽然听见石中发出金属声响。
人们掘开石头,重新发现这口巨钟,于是移入西安荐福寺。
清代每天清晨敲钟,声闻数十里,钟声嘹亮,塔影秀丽,“雁塔晨钟”遂成“关中八景”之一。
清代诗人朱集义题诗写道:“噌弘初破晓来霜,落月迟迟满大荒。
枕上一声残梦醒,千秋胜迹总苍茫。
”这就是著名的长安八景之一“雁塔晨钟”的生动写照。
2.小雁塔导游词第2篇西安小雁塔是著名唐代佛塔,是唐朝都城长安(西安)保留至今的两处重要建筑之一。
小雁塔的塔形秀丽,被认为是唐代精美的佛教建筑艺术遗产,小雁塔在唐、宋朝时期一直叫“荐福寺塔”,至于“小雁塔”之名,则和“大雁塔”的名称有关。
公元652年(唐代永徽年间),朝廷资助在长安大慈恩寺内西院建用于安置玄奘由印度带回经籍的佛塔,此塔名雁塔。
公元707年(唐代景龙年间),朝廷资助在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荐福寺塔。
后来,因塔形似雁塔并且小于大雁塔,故荐福寺塔叫作小雁塔,而大慈恩寺塔叫作大雁塔,一直流传至今。
小雁塔虽不及大雁塔规模宏大,但这里环境清幽,风景优美,在古城中别有一番韵味。
雁塔是密檐式方形砖构建筑,初建时为十五层,高约46米,塔基边长11米,塔身每层叠涩出檐,南北面各辟一门;塔身从下往上逐层内收,形成秀丽舒畅的外轮廓线;塔的门框用青石砌成,门楣上用线刻法雕刻出供养天人图和蔓草花纹的图案,雕刻极其精美,反映了初唐时期的艺术风格。
塔的内部为空筒式结构,设有木构式的楼层,有木梯盘旋而上可达塔顶。
明清两代时因遭遇多次地震,塔身中裂,塔顶残毁,仅存十三层。
由于小雁塔的造型秀丽美观,各地的砖石结构密檐塔大都仿效建造,在云南、四川等地区的唐、宋时期的密檐塔虽各具地方特色,但仍可以看出与小雁塔的继承关系。
西安小雁塔导游词_导游词

西安小雁塔导游词小雁塔是中国早期方形密檐式砖塔的典型作品,原有15层,现存13层,高43.4米,塔形秀丽,是唐代佛教建筑艺术遗产,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汉族文化的标志性建筑。
以下橙子收集整理的小雁塔导游词,仅供参考!西安小雁塔导游词各位游客:大家好,我叫李子涵,大家能够叫我李导,很荣幸当你们的导游。
我们将要游览的是小雁塔。
小雁塔是中国早期方形密檐式砖塔的典型作品,原有15层,现存13层,高43.4米,塔形秀丽,是唐代佛教建筑艺术遗产,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汉族文化的标志性建筑。
小雁塔与大雁塔东西相向,是唐代京师长安保留至今的两处重要地标。
小雁塔在唐、宋朝时期一直叫“荐福寺塔”,“小雁塔”之名和“大雁塔”有关。
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朝廷资助在长安大慈恩寺西院建造用于安置玄奘由印度带回经籍的佛塔,此塔名雁塔。
唐中宗景龙元年(720xx年),由皇宫中的宫人集资、著名的道岸律师在荐福寺主持营造了一座较小的佛塔。
后来,为了区别两塔,慈恩寺塔名为“大雁塔”,而荐福寺塔外形似雁塔又小于大雁塔,故名“小雁塔”,一直流传至今。
1 / 3小雁塔建于唐中宗景猪年间(720xx年—720xx年),是为了存放唐代高僧义净从天竺带回来的佛教经卷、佛图等而建。
小雁塔所在塔院是荐福寺的一部分,不过塔院并不在当时的荐福寺内,而是与寺门相对。
塔院位于安仁坊,与位于开化坊的荐福寺门隔街相望。
唐末战乱,荐福寺屡遭破坏,寺院毁废,只有小雁塔得以保存。
宋哲宗元祐年间(1086年—1094年)的文献记载,当时的荐福寺已从最初的开化坊迁入了安仁坊的塔院内,与小雁塔成为整体。
宋徽宗政和六年(1120xx年),一位自称“山谷迂叟”的信士发愿修缮小雁塔,将风化严重的塔檐、塔角修好,以白土粉饰,至今塔身可见白土粉刷的痕迹。
小雁塔第一层塔身南北开辟门洞,以供出入,南北门框均以青石做成,石质门楣上线刻供养天人和蔓草、祥云、迦陵频伽等具典型佛教寓意的装饰图案,反映了初唐时期的艺术风格。
西安小雁塔导游词讲解范文

西安小雁塔导游词讲解范文小雁塔位于西安市南门外友谊西路东段南侧的荐福寺内,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座典型的密檐式佛塔,与大雁塔东西相向,因规模小于大雁塔,故称小雁塔,是唐代古都长安保留至今的两处重要标志之一。
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安小雁塔导游词范文,欢迎参考!西安小雁塔导游词范文一西安小雁塔导游词小雁塔建于唐景龙年间(707—709),是唐代著名佛教寺院献福寺的佛塔,位于大荐福寺内。
荐福寺的原址在唐长安城的开化访,创建于公元8年,原名献福寺,建于唐睿宗文明元年,是唐高宗生日,宗室皇族为他”献福”而建造的。
唐代高僧义净曾居此译经。
她曾是唐太宗的女儿香橙公主的住宅,睿宗文明元年(公元8年)立为大献福寺,武则天天授元年(公元90 年)改称大荐福寺。
唐中宗再次登基后,在开化坊南面的安仁坊西北角修建了寺塔,塔园大门向北开,正好与荐福寺门隔街相望。
后荐福寺搬到了塔院中,塔寺和一,也就是今天的小雁塔所在地。
这座密檐式砖塔略呈梭形,原高十五层,现余十三层,高3.3米,共 1级,现存 1级,其平面呈正方形,底边各长 11.5米,每层迭涩出檐,南北两面各开一门。
底层南北各有券门,上部各层南北有券窗。
底层南北券门的青石门相。
门框上布满精美的唐代线刻,尤其门媚上的天人供养图像,艺术价值很高。
塔身从下面而上,每一层都依次收缩,愈上则愈细,整体轮廓呈自然圆和的卷刹曲线,显得格外英姿飒爽。
塔底南门入口的石质弓形门上,刻有阴文蔓草花纹和天人供养的图像,与大雁塔的门楣相同。
但因年久及保护不善,已残缺不全,模糊不清。
小雁塔建于唐景龙年间,塔形似大雁塔,因塔身小,故称”小雁塔”,比大雁塔年小岁,小雁塔在一千二百多年漫长的岁月里,经受了风雨的侵蚀和0 余次地震考验,历史上曾经历过三次离合,这种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迄今未得到十分令人满意的解释。
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陕西地震,据民间传说,塔身裂缝从上到下宽约尺余,第一次自裂自合,可是过了几十年,又一次大地震,竟使原来的裂口”神合”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雁塔La tour Xiaoyan est située dans le temple Jianfu de la place Anchang (aujourd'hui banlieue sud de la ville de Xi'an, province du Shaanxi), également connue sous le nom de «tour du temple Jianfu». La petite pagode de la Wild Goose est une œuvre typique de la tour en briques carrée de l’époque chinoise. Elle a 15 étages, 13 étages et une hauteur de 43,4 mètres. Elle est un patrimoine architectural architectural bouddhiste de la dynastie Tang, introduite dans les Plaines centrales et intégrée àla culture han. Le bâtiment emblématique.小雁塔位于唐长安城安仁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郊)荐福寺内,又称“荐福寺塔”,建于唐景龙年间,与大雁塔同为唐长安城保留至今的重要标志。
小雁塔是中国早期方形密檐式砖塔的典型作品,原有15层,现存13层,高43.4米,塔形秀丽,是唐代佛教建筑艺术遗产,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汉族文化的标志性建筑。
La troisième année de l'empereur Gaozong de Tang Gaozong (652), la cour impériale finança la construction d'un stupa pour le placement de Xuanzang d'Inde dans la cour ouest du temple de Chang'an Dacien, appelée tour pagode de l'oie sauvage. La première année de Tang Zhongzong Jinglong (707), un célèbre stupa fut construit par les célèbres avocats taoïstes au temple de Jianfu. Plus tard, afin de distinguer les deux tours, la tour du temple Ci'en a éténommée "Grande pagode de l'oie sauvage" et la tour du temple de Jianfu a la forme d'une tour d'oies et plus petite que la pagode de la Grande Oie sauvage, d'oùle nom "Petite pagode de l'oie sauvage", qui a ététransmise àce jour. [3]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朝廷资助在长安大慈恩寺西院建造用于安置玄奘由印度带回经籍的佛塔,此塔名雁塔。
唐中宗景龙元年(707年),由皇宫中的宫人集资、著名的道岸律师在荐福寺主持营造了一座较小的佛塔。
后来,为了区别两塔,慈恩寺塔名为“大雁塔”,而荐福寺塔外形似雁塔又小于大雁塔,故名“小雁塔”,一直流传至今。
[3]Jin Dynasty Mingchang trois ans (1192) casting, hauteur de l'horloge 3,55 mètres, pesant environ 8000 kg.Cloche de fer de JindaiCloche de fer de JindaiCette cloche a étésuspendue dans le temple Wugong Chongjiao, au bord de la rivière Weihe, inondée, le lit de la rivière a étédétourné, le temple a étéemportépar les eaux et la grande horloge a coulédans la plage. Sous le règne des Kangxi sous la dynastie Qing, cette horloge a ét éredécouverte et transférée dans le clocher situéàcôtéde la petite pagode de la petite oie sauvage dans le temple de Xi'an Jianfu.金代明昌三年(1192年)铸造,钟高3.55米,重约8000千克。
金代铁钟金代铁钟这口钟当时悬于渭河边的武功崇教寺内,因渭河发水,河床改道,寺院被水冲毁,大钟沉于河滩。
清代康熙年间,重新发现这口钟,于是移入西安荐福寺内小雁塔旁的钟楼内。
La petite pagode de la petite oie sauvage a étéconstruite au cours de la première année de Tang Zhongzong Jinglong (707) et a étépréservée. Elle a une histoire de plus de 1 300 ans et constitue l'un des premiers exemples précieux de la forme architecturale bouddhiste de la pagode bouddhiste. La forme et la structure de la petite pagode de l'oie sauvage sont représentatives des premières tours de style miao en Chine, qui ont affectéla construction de tours de briques et de pierres denses dans de nombreuses régions de la Chine. Bien que les tours Mintang des dynasties Tang et Song du Yunnan et du Sichuan aient leurs propres caractéristiques locales, elles peuvent toujours voir la relation d’héritage avec la petite pagode de la petite oie sauvage. [13]小雁塔始建唐中宗景龙元年(707年)并完好保存至今,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是佛塔这一佛教建筑形式传入中原地区最早的珍贵例证之一。
小雁塔的造型与结构,是中国早期密檐式塔的代表作品,影响了中国其后很多地区密檐砖石塔的建造。
云南、四川等地区的唐、宋时期的密檐塔虽各具地方特色,但仍可以看出与小雁塔的继承关系。
[13]La traduction du temple de Jianfu, qui se trouve àla pagode de la petite oie sauvage, est l'un des trois champs de traduction de Chang'an, qui a attribuéle statut religieux et la connotation historique et culturelle de la petite pagode de l'oie sauvage [14]. Depuis sa création en l’Année du Dragon, la petite pagode de la Grande Oie Sauvage existe depuis plus de 1300 ans et reflète véritablement les réalisations architecturales de Chang'an au début de la dynastie Tang. La tour elle-même est le plus important vecteur de la valeur culturelle de la Route de la Soie.小雁塔所位于的荐福寺译经场,是长安三大译场之一,奠定了小雁塔的宗教地位和历史文化内涵[14] 。
小雁塔自景龙年间建成至今1300余年屹立不倒,真实的反映了初唐时期长安地区的建筑艺术成就,塔本身即是体现丝路文化价值最重要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