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_《侵略与反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复习教学设计

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复习教学设计

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复习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四次侵华战争,以及义和团运动、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等反抗运动。

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这些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过程和影响,认识中国近代史上侵略与反抗的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侵略与反抗》这部分内容,对四次侵华战争和反抗运动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细节记忆不清,对事件的影响和意义理解不深。

此外,学生对于如何将历史事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中汲取爱国主义精神,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回顾四次侵华战争和反抗运动的历史事实,掌握相关历史知识,提高历史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侵略与反抗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四次侵华战争和反抗运动的时间、地点、过程、影响。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中感受到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复习历史知识,提高自学能力。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历史事件,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案例分析:选取典型历史事件,深入剖析,引导学生从中感悟爱国情怀。

4.情感教育:通过讲述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相关历史事件的课件,辅助教学。

3.视频资料:搜集相关历史事件的视频资料,用于课堂展示。

4.练习题:准备相关的历史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侵略与反抗》。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课件,呈现四次侵华战争和反抗运动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

九年级历史下学期《侵略与反抗复习课》教学反思(精选篇)

九年级历史下学期《侵略与反抗复习课》教学反思(精选篇)

九年级历史下学期《侵略与反抗复习课》教学反思
九年级历史下学期《侵略与反抗复习课》教学反思
九年级历史下学期《侵略与反抗复习课》教学反思
首先让学生知道中国近代史始自18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政权覆亡,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19世纪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了侵略中
首先让学生知道中国近代史始自18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政权覆亡,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19世纪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

19世纪70年代以后,列强对华侵略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

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存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

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结构开始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八年级历史《侵略与反抗》教案上册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侵略与反抗》教案上册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侵略与反抗》教案上册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过程及其影响。

(2)掌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主要战争的发生原因、过程及结果。

(3)认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人民的抗争精神。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史料,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评价能力。

(2)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认识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视和平的情感。

(2)树立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自豪感。

(3)认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理解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二、教学内容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1. 英国对中国鸦片贸易的非法化及其原因。

2. 鸦片战争的爆发、过程及结果。

3.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第2课劫难中的抗争1.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及其原因。

2.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

3.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发生原因及结果。

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1.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野心。

2. 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过程及结果。

3. 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第4课抗争中的探索1.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及其口号。

2. 辛亥革命的发生、过程及结果。

3. 辛亥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第5课军阀割据与国民革命1. 军阀割据的现象及其原因。

2.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及其目标。

3. 国民革命运动的结果及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过程及其影响。

(2)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主要战争的发生原因、过程及结果。

(3)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人民的抗争精神。

2. 教学难点:(1)近代列强侵略中国的背景和原因。

(2)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评价。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战争的发生原因、过程及结果。

(2)谈话法: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的影响和人民的抗争精神。

八年级历史《侵略与反抗》教案上册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侵略与反抗》教案上册新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近代史上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过程。

(2)掌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等主要战争的发生、经过和结果。

(3)认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史料,了解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原因和方式。

(2)运用比较法,分析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危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反对侵略的情感。

(2)培养学生珍惜和平、维护国家主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过程。

(2)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等主要战争的经过和结果。

(3)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2. 教学难点:(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等战争的原因和影响。

(2)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危害。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原因和方式。

2. 运用史料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战争的经过和结果。

3. 采用比较法,使学生认识到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危害。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过程。

(2)让学生分析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等主要战争的发生、经过和结果。

3. 课堂讲解:(1)讲解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原因和方式。

(2)讲解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等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3)讲解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4. 课堂讨论:(2)让学生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课后作业:(2)让学生复习本节课的内容,为课后测验做好准备。

五、课后测验:1. 选择题:(1)鸦片战争发生的时间是()。

(2)下列哪个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2. 简答题:(1)简述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

八上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教学反思

八上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教学反思白山市外国语学校历史组闫代红单元复习是复习课一个重要环节,它能使学生系统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我尝试采用四环节教学法复习,针对课标的要求,充分体现复习的目标性、互动性、针对性、系统性和实效性,理清本单元的知识结构,既注重基础知识的强化,又注重学生答题能力的培养,同时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理念充分渗透到教学中。

我在本课的复习过程中做好以下几方面。

1、复习有目标性、针对性。

首先使学生明确本单元中考的目标要求,如对“识记”、“理解”、“应用”的层次要求进行讲解,并结合本单元的知识点,使学生知道本单元该掌握的知识,分清重点与难点,然后进行有针对性地复习。

2、构建单元知识体系,体现知识系统性。

在学生预习本单元内容后,学生总结,教师点拨,概括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即:这样使学生明确本单元知识系统,且容易掌握。

3、复习体现师生互动性。

在复习中,为了提高学生参与互动,我把学生分成四组进行,分别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让学生主动参与、回答,老师进行引导,掌握知识的目的。

4、复习注重实效性,以典型例题为切入点,加强复习方法指导。

我每复习完一个主题之后,进行习题巩固,而且加上历年来中考有关题型的回放,使学生明确本单元的知识点在中考中怎么考,考什么题型。

使学生心中有数,进行有针对性地复习,增强学生中考意识,这样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有效掌握解题思路,学以致用的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5、重视情感价值观的教育。

在拓展延伸中让学生结合时事讨论通过本单元的复习,结合时事谈谈在当今复杂化多变的世界格局中,中国应该怎样做才能立足于世界,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针对这个问题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从而达到学习和教育的目的。

感谢崔老师和各位同组老师的指导,对不足之处做如下总结:1、对四环节理解不到位,教学案关于感悟升华实践提升理解不对,应把我的拓展延伸直接留下,其他去掉,不应是巩固练习。

侵略与反抗学情分析与教学流程

侵略与反抗学情分析与教学流程

学习内容:八年级上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课型:复习课学情分析:1、学生基础比较差,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不太了解,整体复习过程中较难兼顾到具体对象,容易两极分化,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可以兼顾各类学生,尽可能多地以学生活动为主,发挥小组学习优势,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现合作精神。

2、历史学科比较枯燥,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复习课,已经没有新鲜感,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尊重每个学生,注意设置情境,倡导其活动参与,并引进小组竞争机制,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3、问题设计主要以初中历史课标要求为主,由易到难、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

学习目标:1、掌握两次鸦片战争的时间及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收复新疆、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2、通过知识梳理,培养自己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3、分析几次战争带来的危害,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奋发图强、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思想。

重点和难点:1、重点:四次侵华战争的原因及影响,《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2、难点:中国是怎样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导学策略与学习流程:1、巧设问题,顺势导入课伊始,问题简单、明了,以单元主题为切入点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考点及复习主题(时代特征)。

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开头,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的顺利有序。

2、针对目标,展开复习为落实三维目标,我把“学”的操作步骤设计为:首先,学生读目标,明确掌握复习目标要求;其次,我把本单元内容分为三大板块:以表格形式为主,(一)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二)中国人民的抗争。

(三)条约内容的识记。

通过这三板块使本单元内容更加条理清晰,特别是第三板块,对三个条约运用不同的词语小结方便学生记忆。

如:《南京条约》概括为割地、赔款、通商、协定关税;《马关条约》:一厂、二亿、三岛、四口;《辛丑条约》:钱、禁、兵、馆。

(八年级历史教案)侵略与反抗教案2

(八年级历史教案)侵略与反抗教案2

侵略与抗争教课方案2八年级历史教课方案我讲课的内容是《侵略与抗争》 ,选自人教版新课标教科书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 ,下边我分八个部分说说自己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教课理念二、说教材从内容上讲 ,一部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的辱没史 ,同时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奋斗史。

从____年鸦片战争到 ____年中华民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华民族被列强欺辱压迫了 100 多年 ,帝国主义与清政府沆瀣一气 ,使中华民族遭到着前所未有的羞耻 ,很多仁人志士救亡图存。

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财产阶级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但都因其阶级的限制性以失败而告终。

____年,开天辟地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出生了 ,科学的理论、英明的领导 ,中国革命面目一新 ,不停地从成功走向成功,终于成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为了实现创新素质培育目标,我采纳了研究体验式创新教课法,表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联合的规律;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一致的规律。

这同时也教给学生一种学习方法,使他们学会自己研究知识 ,发现规律 ,逐渐掌握获取知识的本事。

在教课手段上采纳计算机协助历史教课 ,配以录像资料把教课内容直观、形象、生动地显现出来 ,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 ,活跃了学生的思想 ,起到了化难为易 ,化抽象为详细的作用。

三、说学生我所讲的这节课面对的是初二学生。

从人的认知规律看 ,他(她)们正处在形象思想向抽象思想的过渡阶段 ,关于直观形象的事物易于接受 ,而对抽象的事物却较难理解 ,特别历史这门学科自己就拥有过去性的特点。

它既不可以自然地重演 ,也不行能借助实验手段使它再现 ,更不行能去进行直接察看 ,所以让他 (她)们去理解历史上盘根错节的史实观点 ,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成了教课中的难点所在 ,除此以外 , 从学生年纪和生理特点上看 ,他们有好奇心 ,喜爱着手去做、动口去表达对事物的认识 ,这有益于课程的进行 ;此刻的学生知识面较广 ,收集信息的门路许多。

初中历史_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历史_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复习,让学生掌握下列三个知识点:①、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②、三个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③、中国军民的反抗的史实等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先进行知识点的梳理,再通过练习巩固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复习,汲取“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点:①、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②、三个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教学难点:《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这三个条约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中国近代史的起止时间: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近代史的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的斗争任务:反封建,反侵略。

点出: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的侵华史,又是一部中国人民遭受侵略的屈辱史,还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

然后,统领本章内容,中国是怎样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鸦片战争1.原因探究:直接原因根本原因2.结果:清政府失败,被迫签订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3.通过条约的内容分析影响: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受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鸦片战争后,一部分开明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魏源编著《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探究:2.侵略史实: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趁火打劫3.影响: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4.中国人民的抗争:太平军大战洋枪队;左宗棠收复新疆甲午中日战争1.原因探究2.黄海激战:邓世昌壮烈殉国3.结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4.通过条约的内容分析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5.通过《时局图》看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原因探究2.顽强抵抗3.结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4.通过条约的内容分析影响:清政府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初中历史_侵略与反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历史_侵略与反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八下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复习课)教学设计一、复习目标:1.记住“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历史史实;2.以四次侵华战争和三个重要条约为历史线索,掌握本单元的基础知识;3.了解中国近代史上反抗侵略的史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二、复习重点:1.列强发动的四次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三个重要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三、复习过程:导语:今天由我和大家一起上一节历史复习课。

PPT1 播放视频一《战狼2》里冷锋为什么能凭一面中国国旗就顺利通过交战区?导语:国旗代表的是中国,中国是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上是军事强国之一。

打仗的双方要想成为国家的主人,必须有中国的同意。

所以,冷锋能凭一面中国国旗就顺利通过交战区。

为什么把枪都扔了,只要一面中国国旗就足够了,不需要枪。

中国现在的国际地位令我们自豪!我们今天要复习的中国近代史,却是一段充满了血泪与抗争的屈辱史。

PPT2 给同学们梳理一下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内容。

PPT3 今天一起复习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PPT4 复习目标找一名学生读一遍。

简单评述:遵循目标复习历史,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

第一部分知识:列强的侵略PPT5 列强发动的四次侵华战争找学生上黑板写:从四次侵华战争的起止时间,侵略国家等,下面的同学在练习本上做。

PPT6 列强强迫中国签订的三大丧权辱国的条约。

学生翻课本复习。

PPT7--11 练习第二部分:中国人民的反抗:PPT12展示反抗图片 PPT13 反抗侵略战争的分类PPT14 反侵略民族英雄群体 PPT15 反侵略民族英雄个体PPT16--17 达标练习PPT18 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PPT19 对应的答案中国就是这样由封建社会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从中我们有什么启示呢?PPT20 观看另一段视频。

《厉害了,我的国!》从墨子号实验卫星,到拥有自主产权的大飞机…中国车、中国港、中国桥、中国路等各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充分展现了中国综合实力的快速提高!厉害了,我的国!启示----清政府的腐朽落后是中国战败的根源,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

初中历史_专题复习 近代中国的侵略与反抗(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历史_专题复习 近代中国的侵略与反抗(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知识大迁移1.甲午战争前后列强掠夺方式的变化2.从多角度看鸦片战争中的中英两国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与世界史相关内容相联系,扩大视野,认识两次战争的国际大背景思维导图伴随老师的总结思考并理解本专题知识体系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本专题脉络体系,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体会中国人民为了国家民族利益不怕牺牲、抗击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爱国主义精神中考连接1.(2015青岛)19世纪初的一位英国商人说:“只要中国每人买一顶棉制睡帽,就够曼彻斯特所有工厂生产几十年。

”这句话揭示了()A.中国人不喜欢棉纺织品B.交通不畅导致英国棉制睡帽很难运到中国C.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D.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2.(2015青岛)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邓世昌抗击日军②林则徐虎门销烟③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④太平军抗击洋枪队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C.②③①④ D.④③②①…….课前学案的预习有助于节省课堂时间,课中在教师引领下完善答案,并学会做题时如何分析和寻找切入点、关键点。

感悟中考题型,讲练结合夯实基础。

第三板块:前复习了“近代中国的侵略与反抗”这一专题,给了我们什么启示?通过思考得出结论: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无法对抗新兴资本主义。

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要思变,落后就要进引导学生感悟、归纳,拉近历史与现实学情分析作为九年级的学生比起八年级来具有更强的思维认知能力,复习本专题《近代中国的侵略与反抗》,除了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知识考点外,更应该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效果分析第一,用导课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导课就是将学生导入课堂,学生越快越好的进入课堂,导课就是越成功的。

王老师用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主题展览的形式很快让学生进入到学习状态,并且明确了本课的学习内容。

可以说是一个成功的导课。

第二,学习目标明确。

学生想要从课堂中有所收获就必须在第一时间知道课程的要点。

本课用一个性质、二个发展线索、三个不平等条约、四次侵华战争、五次人民反抗这种有规律的要点提示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

初中历史_《侵略与反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历史_《侵略与反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侵略与反抗》教学设计课型:综合课授课人:一、教学目标:1、知道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时间、简要经过、结果及其影响)。

2、通过对战争结果的认识,理解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及“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3、了解这一时期中国人民的抗争活动,树立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四次战争、三大条约难点:梳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二、教学方法在确定了目标之后,我考虑到初中三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多历史学科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1、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性,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相结合。

2、充分运用图文资料,培养学生解读史料、史论结合探究问题的思维与能力。

3、遵循由感性体验到理性认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采用自主学习、设疑引思的模式,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其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情感。

三、教学过程在确定了学习目标和教学方法后,按照本单元划分的两条主线,我和学生一起开始了这一单元的复习。

列强的侵略这条线是本单元考试的重点,在这一线索的复习中,首先引导学生明确列强发动的侵华事件,对这一主线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然后针对考试的重点,我采用两个表格让学生对列强发动的四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和签订的三大条约进行了详细全面的比较,在这一过程中,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去把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并在比较的过程中认识到随着中国的大门被打开,侵略中国的国家越来越多,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人民的负担越来越重,中国丧失的领土和主权越来越多,战争和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危害越来越大,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越陷越深。

在学生有了深入的比较和深刻的认识之后,我顺势引导学生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得出的认识来探究了这一单元的四个重要问题。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你认为这种观点对不对?为什么?3、清政府在每次战争中战败的原因有哪些?4、请结合所学知识,梳理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侵略与反抗》教学反思

《侵略与反抗》教学反思

《侵略与反抗》复习课反思罗霞历史学科的青年教师展示课已经告一段落,本次展示课我讲的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复习课。

由于之前学生对第一单元基础知识的掌握较为理想,所以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紧扣侵略与反抗这一主题,以列强历次侵略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和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化的过程为线索,把第一单元进行整合,系统化,以帮助学生理解这段历史。

本次展示课我复习了一个单元5课内容,涉及近代史上外国发动的五次侵略战争,四位英雄人物,三个较为重要的不平等条约,这需要我在众多的史实中找出一条主线来统领所授知识,理清线索,便于学生记忆。

复习课是对所学知识的整理和归纳,没有具体的历史情节,没有完整的故事体系,相对而言趣味性降低,而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考察度增加,对学生能力要求提高,学生需要精神高度集中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因此课堂气氛不是很活跃,但是通过学生的表现可以看出虽然他们回答问题比较吃力,但他们仍然在努力配合我跟着我的思路走,这也是我感到欣慰的地方。

在讲授复习课的时候需要对学生答题方法进行指导。

我们平时第一轮复习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从一定程度来说忽视了对学生答题方法进行指导。

因此在本节课中涉及让学生发表观点的环节,学生表现的比较茫然,找不到答题思路,只是就事论事没有找到问题的切入点,因此答题方法是今后复习课要强调的重点。

鉴于上述问题,我在今后历史复习课教学中应该做好以下几点:首先,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实现知识系统化,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实现知识的迁移和深化,拓展学生知识面,落实高层次目标,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深入学习和研究《考试说明》,对照《考试说明》和教材,在教学中向学生说明考试内容,排除考试要求以外的内容,以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

在搞好历史基础知识复习的同时要结合查阅近2~3年的中考历史试题,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试题题型,复习时对学生的答题思路加以引导,找准切入点,真正做到精讲精练。

初中历史_第一单元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历史_第一单元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情绪与健康复习目标为史实记忆、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层面,具体细化为:1、记住列强的侵华战争和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主要史实,理解对中国造成的影响;2、分析中国遭受列强侵略的原因,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法。

3、通过复习,能感悟“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认识到腐朽的封建制度是国家落后挨打的重要原因。

同时感悟中国人民勇于抗争、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决心努力学习将来为使中国强大做出贡献。

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爱国情感的激发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师准备1根据教学实际筛选有关的参考资料2准备好教学需要的背景音乐、幻灯片。

学生准备1收集有关资料(文字、图片和视频)2自我感知,初步了解复习内容;(一)、导入新课:运用时间轴,解析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期。

【设计意图】理清思路,明确复习内容(二)、组织新授第一板块:说磨难——列强侵略罪万般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西方列强的侵略史,又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

1、中国是怎样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西方列强的侵略史(1)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①时间:1840---1842年英国发动;②根本原因: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实质:打开中国的大门,把中国变为它的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市场。

)③结果: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主要内容:A、割香港岛给英国(中国领土主权受到严重破坏);B、赔款2100万元(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C、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便利英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④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大大加深①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②罪行:A、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城,火烧圆明园。

初中历史_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历史_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抗击外来侵略的英勇斗争【教学目标】1.了解戚继光抗倭的经过及结果,郑成功收复台湾、经营台湾的,雅克萨反击战等基本史实。

2.感悟戚继光、郑成功、及雅克萨反击战中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精神。

同时体会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性。

3.通过明清时期中国与西方的对比,得出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走开放之路、创新之路,与时俱进。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戚继光抗倭的经过及结果,郑成功收复台湾、经营台湾的,雅克萨反击战等基本史实。

教学难点:对《尼布楚条约》的评价。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日本也有南北朝与中国明朝同时代的日本正处于南北朝时期,战乱不断,很多人流离失所,失去生存的基本条件,他们中有武士、商人还有惯于海上作业的海盗,他们会怎样解决生计问题呢?2.浪漫之国与海上马车夫这是一个被称为“郁金香王国”的浪漫之国,它有着“风车王国”的美称,在15——16世纪的时候,它曾经拥有占世界四分之三吨位的舰队,它就是欧洲小国“荷兰”,作为一个商业贸易大国,它又会去哪里寻找丰富而又优质的商业资源呢?3.帝国徽志—双头鹰双头鹰一头望着西方,另一头望着东方,一方面象征着两块大陆之间的统一及各民族的联合,另一方面也展示着自己的雄心。

此时的沙俄正处在领土扩张时期,向北只能是人烟渺渺的北冰洋,向西发动了克里米亚战争,向东急切需要一个入海口,他们又会把目光瞄向哪里?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上国家的了解,同时引入与本课相关的上国家。

给学生留下悬念,激发学生兴趣。

二.教学突破(一)学生解读教材,教师出示思维导图的画法口诀,制作步骤:一画中央图,主题要突出,二画图主干,大项要列清,三把分支画,细节辨分明,四将图画完,浏览作补充。

学生活动:完成后小组展示画出的思维导图。

教师活动:及时补充纠错。

(二)合作探究一: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学生活动:小组交流,班内交流。

预期结果:学生可能总结前三条。

1.是正义的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

2.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

【教学设计】侵略与反抗_历史

【教学设计】侵略与反抗_历史

《侵略与反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为第一单元的活动课,1840年,英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五千年文明古国从此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蹂躏,四万万中国人民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

为了民族的生存和尊严,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中国人民前赴后继,不屈不挠,谱写了一曲曲悲壮激越的近代史诗。

学情分析:我们在学习了第一单元的全部内容后,对活动课所涉及的内容有了全面的了解,有利于活动课的开展,有利于资料的收集,有利于全体同学的参与。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我们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深刻认识到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也是中华民族的抗争史,逐步培养同学们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情趣,并在此基础上撰写时事报道、编演历史剧等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选择、整理近代帝国主义侵华和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图片、实物、史料,培养同学们想象思维和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

通过调查法搜集资料,写成回忆录的形式,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充分了解帝国主义的侵华本质。

通过调查、访问,编排历史审判,激发我们的爱国情感,深刻认识帝国主义侵略的凶残。

通过视频与图片资料,增强历史事件的渲染力,缩小历史与现实的差距。

通过王老汉的三次搬家的叙述,知道战争带给中国人民的深重苦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我们树立热爱祖国,不忘国耻,珍爱和平。

通过历史审判,同学们全体会参与的过程,增强同学们语言表达能力,学会正确分析与看待历史事件与历史事物。

通过撰写时事报道的全过程,培养我们感悟历史,增强爱国主义的情感。

通过本课学习,理解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以及战争中人民的英勇反抗斗争的史实,树立为祖国富强而努力的决心。

学习重点:四次侵华战争以及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林则徐虎门销烟、邓世昌黄海大战、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

学习难点:如何把四次侵华战争中帝国主义的罪行以及人民的反抗斗争有机的结合起来。

课时:1课时课型:活动课学习准备:本节课的为活动课,主题为侵略与反抗,因此围绕这一主题进行多媒体、各种视频资料、排演历史审判、历史话剧、模拟时事报道等准备。

八年级历史上册《侵略与反抗》教学反思

八年级历史上册《侵略与反抗》教学反思

一,我们使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该教材最大的缺点就是内容少,一课要学习的内容不充实,并且文字苦涩难懂。

学生学习起来非常吃力,尤其是我们临沂推广的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使用这个版本的教材,给人一种先进泥潭拔不出脚的感觉,学生在一堂课上光看看一遍教材不行,如果再自学、讨论,老师精讲点播的话,一节课根本完不成教学任务。

二、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还没有真正养成,所谓的互助和探究,也就是那么几个人在发表自己的见解,其余的学生大多数是看客,少数在那里无所事事。

造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一是老师的水平参差不齐,理解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很难,更何况是具体推广;
三,学校对老师的评价只看结果,不看过程。

无论老师实施新模式的态度如何,最关键是要看学生的考试分数。

学生的考试分数决定老师的一切,而无论何种模式,它都要考试,都要落实到学生的考试卷上。

四、期中期末统一考试的试卷要有所改进。

要多出能力题目,最好是占到70%以上;少出死记硬背题目,最好是占到30%以下。

此外,平日的考试最好是开卷考试。

这样,考试考老师抓学生背问题的压力减轻了,老师自然就注意学生的能力培养了。

无论何种教学模式,只要是对学生的终生学习有利,老师也都愿意接受了。

初中历史《侵略与反抗复习课》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侵略与反抗复习课》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侵略与反抗复习课》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教版初中历史_⼋年级上册第⼀单元《侵略与反抗》教学设计知识与能⼒:1.了解鸦⽚战争、第⼆次鸦⽚战争、甲午中⽇战争、⼋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主要经过;知道上述战争期间列强犯下的侵华罪⾏。

2. 简述《南京条约》、《马关条约》、《⾟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 掌握林则徐、邓世昌等民族英雄的抗争史实。

过程与⽅法:通过问题驱动教学,采⽤史料研习、图⽚解读的⽅式,引导学⽣⾃主学习、合作学习,由此掌握分析史料、运⽤史料解决问题的能⼒和⾃主和合作学习的⽅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从林则徐、邓世昌等民族英雄的抗争史实体会爱国情怀,通过教学过程,使学⽣的爱国情怀油然⽽⽣,从⽽认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勿忘国耻,奋发图强,振兴中华。

重点:四次侵华战争的原因及影响,《南京条约》《马关条约》《⾟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难点:中国怎样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 中国近代史上帝国主义发动了哪⼏次侵华战争?【归纳】鸦⽚战争、第⼆次鸦⽚战争、甲午中⽇战争、⼋国联军侵华战争2. 近代西⽅列强通过发动鸦⽚战争、甲午中⽇战争、⼋国联军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哪三个不平等条约?这些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严重影响?【归纳】鸦⽚战争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甲午中⽇战争签订了《马关条约》,⼤⼤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了《⾟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 【讨论】结合《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请你分析为什么说《马关条约》的签订⼤⼤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归纳】从上⾯的表格我们可以看出:更多领⼟的割让,使中国的领⼟主权遭到进⼀步破坏;更多的赔款,进⼀步增加了⼈民的负担,使清政府⾯临更深的财政危机;更多通商⼝岸的开放,使列强侵略势⼒从东南沿海深⼊到了内地;⽽允许开设⼯⼚,使列强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剧了。

初中历史_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历史_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四、教学设计(一)总体概述鸦片战争后,列强不断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从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剧,中华民族与外国列强的矛盾日趋激烈,中国人民在国势日益沉沦中顽强抗争,这是鸦片战争后至20世纪初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一条鲜明的主线,本学习专题就是突出了这一历史发展主线。

(二)教学过程设计1、先指导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民主革命时期的起止时间,分析新民主主义和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异同,导入本课所要复习的内容。

2、知识整合:列强的侵略所发生的战争、条约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落后就挨打!3、知识整合:中国人民的抗争引导学生思考:我国人民义无反顾、纷纷投入抗击外敌的斗争中,这说明了什么问题?4、升华主题:自1840年鸦片战争战争以来,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的侵略中国的战争,以武力强迫清王朝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领土,蹂躏中国的主权,掠夺中国的财富,使中国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一部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屈辱挨打、备受欺凌的血泪史!但是,痛苦的经历也深深震撼了中国大地,先进的中国人民开始不断反思自己、勇敢探索救国救民之路。

只要我们每个炎黄子孙都能永远保持那份爱国的热情、奋斗不屈的信念和坚强的斗志,我们就能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伟大使命,我们就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崛起的中国梦!三、学情分析:首先在思想态度方面,各班学生都能认识到临近毕业,升学考试的紧迫感,学习态度基本端正。

从学生准备学习资料、听课专心程度、记笔记、完成课后作业等方面来看,多数学生表现较好。

而少部分学生由于以前养成的不良习惯,如书写较乱、作业不认真、不按时完成作业也时有发生。

对于这少部分学生,通过加强管理督促有所好转。

六、效果分析:上完课后,我觉得基本上达到了我预期的设计目标,觉得自己做的比较好的一点是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八年级历史教案)侵略与反抗教案4

(八年级历史教案)侵略与反抗教案4

侵略与反抗教案4八年级历史教案活动目标:1、通过搜集、选择、整理近代帝国主义侵华和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图片、实物、史料,培养学生想象思维和分析、比较、归纳能力。

2、通过模拟时事报道,加深对中国近代屈辱史、抗争史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3、通过对时事报道的交流、展示、评比,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4、通过撰写事实报道的全过程,培养学生感悟历史,增强爱国主义的情感。

活动重点及处理办法:掌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基本史实,认识侵略者的本质。

通过邓世昌等爱国将领的英雄事迹,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的情感。

使学生树立起勤奋学习,报效祖国的信心。

活动难点及处理办法:各小组对资料的搜集、加工与整理;撰写报道内容的时空顺序。

提高运用历史知识、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研讨。

教师深入各组进行指导。

活动的设计思路:把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划分成四个板块:即列强的侵略、列强的侵华罪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结果与原因分析感悟与启示。

活动方式:1、采取自由组合的方式,结成四个合作小组。

2、师生分别搜集资料,制作教学课件和学习课件。

3、师生共同展示搜集的成果。

4、对重点问题进行专题研讨。

5、约定评价标准(简练、醒目、深刻、准确);组内自评、小组间互评、全班投票等方式,评出优秀作品。

活动时间与要求:1、一小时。

2、每个同学要分工明确,推荐出的组长召集并给组员分派任务;3、搜集整理资料3天,组内交流、讨论1天,撰写报道文章3天。

4、采用“新闻发布会”的形式,通过采访、朗读、多媒体展示等形式,进行交流。

5、标题醒目,时间、地点明确,内容具体过程清楚,文字简洁。

活动资源:1、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博物馆,了解有关近代列强侵华的图片、实物、史料;考察有关近代反抗与斗争的历史遗迹;观看影视《林则徐》《火烧圆明园》《甲午战争》等作品,在拥有第一手资料的前提下,对图片、实物、材料、遗迹等历史画面进行合理的想象,在想象的基础上写出一篇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束期间的西方列强侵华或中国人民反抗的时事报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侵略与反抗》教学设计课型:综合课授课人:一、教学目标:1、知道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时间、简要经过、结果及其影响)。

2、通过对战争结果的认识,理解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及“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3、了解这一时期中国人民的抗争活动,树立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四次战争、三大条约难点:梳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二、教学方法在确定了目标之后,我考虑到初中三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多历史学科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1、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性,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相结合。

2、充分运用图文资料,培养学生解读史料、史论结合探究问题的思维与能力。

3、遵循由感性体验到理性认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采用自主学习、设疑引思的模式,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其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情感。

三、教学过程在确定了学习目标和教学方法后,按照本单元划分的两条主线,我和学生一起开始了这一单元的复习。

列强的侵略这条线是本单元考试的重点,在这一线索的复习中,首先引导学生明确列强发动的侵华事件,对这一主线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然后针对考试的重点,我采用两个表格让学生对列强发动的四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和签订的三大条约进行了详细全面的比较,在这一过程中,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去把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并在比较的过程中认识到随着中国的大门被打开,侵略中国的国家越来越多,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人民的负担越来越重,中国丧失的领土和主权越来越多,战争和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危害越来越大,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越陷越深。

在学生有了深入的比较和深刻的认识之后,我顺势引导学生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得出的认识来探究了这一单元的四个重要问题。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你认为这种观点对不对?为什么?3、清政府在每次战争中战败的原因有哪些?4、请结合所学知识,梳理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最后,结合历年来各地会考中出现的典型题目,尤其是我们莱芜的会考题,对学生进行了考查。

通过这样的考查,既可以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知道自己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也能够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我们和学生可以透过这些题目把握会考的方向。

对中国人民的反抗这一主线的复习,我主要采用了问答式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了虎门销烟和左宗棠收复新疆这两次抗争的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结合各地会考的题目对学生进行了考查。

借助最后一题的考查,我和学生一起回顾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结合最后一问:针对中国19世纪末这种“入侵与反入侵”的斗争,你有什么感想和看法?这一问题,我与学生共同分享了本单元的感悟,深化了这节课的情感教育,使学生能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做到:铭记历史,振兴中华。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

为教师在教学上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如果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学校是一所乡镇中学,大多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主要来源于课本。

学生课余查阅资料的途径不多,大部分学生主要靠课本获取历史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教学潜力,给学生更多的历史背景资料,通过图片、配音、录像制造意境,制造浓厚的历史氛围,使学生产生亲临其境之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

效果分析本节课是一节复习课,通过课上提问和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做练习的情况看,反思效果如下:1.学生对本单元相关的基础知识掌握都比较熟练,知识点的覆盖面很广,适合初三学生会考的要求。

2.教学过程中,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做到温故而知新。

3.利用表格对四次战争、三个条约进行了比较,学生系统的掌握了这一部分内容,并从纵向、横向两个方面全面认识了四次战争和三个条约,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4.整节课每一个环节的时间把握很好,留给学生充分的记忆和小组讨论的时间,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小组讨论结果很好。

5.重点问题的探究注重了对学生的方法指导,恰到好处。

6.师生合作、生生合作都做的很好,创造了一种和谐的学习的氛围。

7.运用纲要信号法归纳全文主线,言简意赅,语言精炼。

但是,这节课也存在以下存在问题:1.在练习中要体现新的题型。

2.新疆问题处理的较简单,应该联系祖国统一的问题,把收复新疆的意义进行重点的讲解,而不是仅仅让学生回答一下就行了。

3.国际背景要有所介绍。

教材分析《侵略与反抗》是鲁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的内容,这一单元重点讲述了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后来,列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把中国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其间,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也从未间断,涌现出象林则徐、太平天国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

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把中国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其间,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也从未间断,涌现出象林则徐、邓世昌这样的民族英雄和太平天国、义和团这样的民间团体,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我确定了这样的学习目标:1、知道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时间、简要经过、结果及其影响)。

2、通过对战争结果的认识,理解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及“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3、了解这一时期中国人民的抗争活动,树立爱国主义情感。

评测练习1、近代中国饱受列强侵略,下面这幅漫画反映的不平等条约()A、是在上海签订的B、是甲午战争后签订的C、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D、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2016莱芜)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

”这场战争对中国造成的影响是()A.中国近代化探索的道路由此起步B.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兴起C.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3、(2017莱芜)“英国的大炮破坏了皇帝的权威,……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

”材料中马克思强调的是()A、要正确认识西方侵略中国的动机B、西方的侵略导致了中国的落后C、要理性分析中西方社会的差距D、要客观评价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4、(2014莱芜)1894年,外国资本在中国经营的近代工业的投资总额约2800万元,到1914年,外国在华工业投资总额为11060万元,比1894年涨了近4倍。

各国纷纷扩大在华资本的所谓“法律”依据是()A、《瑷珲条约》B 、《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5、(2014泰安)在中国近代史上,某不平等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极大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该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瑷珲条约》6、(2016莱芜)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爆破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其中便利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规定是()A.割让辽东半岛、台湾等 B.赔偿白银二亿两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D.增设通商口岸等7、(2016徐州)下列各项最能说明清政府“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变成了“洋人的朝廷”的是()A、允许外国驻兵北京 B、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C、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D、外国公使进驻北京8、(2015枣庄)鸦片战争后,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

以下对条约的内容或影响分析正确的是()①《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都有涉及赔款、割地、开放通商口岸的内容②《瑷珲条约》使英国从中获得巨大的领土利益③《马关条约》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④《辛丑条约》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A、①③④B、③④C、②③D、②③④9、(2015湛江)某城市有一座雕塑,其主题是“怒折烟枪”。

该城市是()A、上海B、南京C、福州D、虎门10、(2015济宁)下列事件与左宗棠相关的是()A、虎门销烟B、黄海海战C、大败阿古柏D、修建京张铁路11、(2015江苏盐城)海洋历来是各国争夺的对象,为“开拓万里波涛”,日本联合舰队和清朝北洋舰队相遇黄海并发生激战。

此役中,为国捐躯的清朝将领是()A 、林则徐 B、左宗棠 C、邓世昌 D、李鸿章12、(2015河南郑州)以下列强的侵略与中华民族的抗争对应正确的一组是()A、鸦片战争——林则徐广东防御B、第二次鸦片战争——义和团廊坊大捷C、甲午中日战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邓世昌黄海大战13、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辱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

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全球通史》(1)你认为材料中所说的使中国人受到巨大刺激的“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指的是哪三次战争?(2)文中所说的中国人民“反入侵”的斗争有哪些?请列举出来(至少两例)(3)针对中国19世纪末这种“入侵与反入侵”的斗争,你有什么感想和看法?《侵略与反抗》课后反思本课主要讲述1840年后中国所遭受的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进行的反抗,有很多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内容庞杂。

在本次授课中,本人尝试引导学生学“评价”、用“评价”,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在“以学定教”的师生和谐互动中体验学习的成功感,基本上能较好地完成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经过自己的反思,认为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有如下几方面:1、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

无论是学生自主复习课本基础知识,还是小组讨论解决重难点,在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史料后,由学生在课堂上整合资料表述而成。

这样,每个学生都成为了课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避免了只有部分学生活动,大部分学生成为观众的不足。

2、充分体现了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的紧密关系。

在讨论清政府屡战屡败时,充分结合世界历史上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进行全方面的比较,从分析史实中教育学生,真正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3、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巧妙把信息技术与本课内容融合起来。

但是,本节课也存在不足之处:1、在设置探究题目时,学生用时过多。

2、在总结时,引申的高度还不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