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三期末复习(二)
人教版必修三第二章会考复习总结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1、荒漠化的概念:(了解)指发生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2、荒漠化主要表现:(了解、选择题)为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3、中国水分分布特点:(重点)水分自东向西递减,景观自东向西依次为森林、温带草原、荒漠草原、荒漠,体现了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4、分布:(重点、看图)中国西北、世界干旱地区(如热带沙漠气候)5.荒漠化的成因(重点、选择题及综合题)自然因素:①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②生态环境脆弱。
人为因素:①过度樵采②过度放牧③过度开垦④水资源利用不当。
注意: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百分之九十以上是人为因素所致。
6.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内容:(了解)①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②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③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原则:(了解)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重点:(了解)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措施:(重点、综合题)①合理利用水资源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⑤控制人口增长7、次生盐渍化:(理解记忆)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华北地区。
成因:①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②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
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1、森林的环境作用:(重点、选择题)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防风固沙、吸烟除尘、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被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2、热带雨林的分布(了解、看图)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但在大陆相逢地带可以伸展道南北纬15-25度。
热带雨林的三大集中分布区: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巴西面积最大。
3、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了解)①地球之肺:深刻的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历史人民版必修3 综合复习

历史人民版必修3 综合复习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孔子与老子1、孔子是春秋时期的、和,的创始人。
2、孔子政治思想:核心是和,主要内容是和。
“仁”,即要求统治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理解和体贴他人,以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克己复礼”,指做人要克制自己,行为要符合“礼”。
“礼”是西周时的制度。
为实现“礼”,孔子提出“”的主张,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一面。
3、孔子教育思想:在教的方面他主张、等。
在学生学的方面,他要求学生(1)(2)(3)(4)4、老子名,家学派创始人。
战国时道家学派整理老子思想,编成著作。
5、老子的思想:(1)认为“”是万物的本原和规律,否认“天命”的绝对权威。
(2)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认为事物都有的两面,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3)在政治上,他倡导“”。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背景:春秋末年的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政治、经济、文化大变革的社会背景。
3.百家争鸣的重要意义: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例如:儒家思想孕育我国传统文化的,是传统文化的核心。
道家思想是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法家思想中的,是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改革家的理论武器。
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三.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孔子、孟子与荀子: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孟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荀子继承儒家思想,同时杂取百家,与孔孟不完全一致,但却是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
2.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及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确立:(1)西汉初年,统治者一直奉为政治上的指导思想,这是因为。
(2)汉武帝接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这是因为。
从此儒学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有利于和,从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3.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理学兴起的背景:“三教合一”对儒学的影响(1)程朱理学:对理学的发展起突出作用的是“二程”,即、,南宋时的继承二程的思想并成为集大成者。
朱熹编著的在元朝时作为科举考试内容,明朝确定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地位。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二复习教学内容

4、发展脉络: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草书、行书
5、演变总趋势:由繁到简
书法五种字体的特点
特点
发展时期 代表人物或作品
小篆
字体略长 笔画圆匀,
创始于 秦代
李斯
富于图案美
隶书
字形结构平 衡对称,整
齐安定
始于秦朝,成 熟并通行于 汉魏时代
4、唐诗 前期的诗歌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后期诗歌反 映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责任感。
5、宋词 句子长短参差,又称“长短句”,便于更加灵 活自如地抒发感情,并可配乐演唱。
6、元曲 散曲通俗生动,豪放飘逸。
7、明清 数量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反映社会 小说 生活的广度和深度大大超过前代,对现实提出 深刻的批判。
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社会变革时代,思想领域出现“百
家争鸣”局面。孔子编订《诗经》作为德行教化文本,屈 原创作《离骚》抒发爱国情怀。
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形成,汉赋以华丽的辞藻描绘时
代的恢弘气势。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陶渊明的田园诗表达
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唐朝的繁盛与科举制度的最终形成,促成了唐诗的繁荣。
2、科技发展原因的规律性因素:
(1)政治因素(国家统一、政治清明、政策等) (2)经济因素(农业、手工业长期领先等) (3)开放因素(民族交流和对外交往) (4)个人因素(科学家的智慧和劳动) (5)历史因素(科技的继承与创新) (6)教育因素等等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在其《中国:发明与发现的摇篮》 一书中说:“古代中国在1500年内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 位,……现代世界科技赖以存在的发明一半来自中国的北 宋……”
人民版必修三 (2)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二节汉代儒学姓名班级【学习目标】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知识梳理】一、“焚书坑儒”批判1.背景:秦朝__________政治体制建立后,一些儒生和游士借用古代圣贤的言论__________;在关于郡县制的辩论中,儒者主张实行分封,攻击郡县制。
2.概况:李斯建议除《秦记》、医药、卜筮、种树等有__________的书籍以外的全部书籍都要焚毁,得到秦始皇的采纳;焚书后,秦始皇将违犯禁令的460余人坑杀于咸阳。
3.评价:对思想文化传播造成恶劣影响;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______的发展进入低潮。
二、罢黜百家1.背景:汉武帝时代中国的______________局面得到巩固,以________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也基本形成;汉武帝初年,起用儒学之士在各级部门担任职务并咨询治国的方略。
2.董仲舒的思想主张(1)倡导__________,实践德政,推行教化,养士求贤,主张“更化”。
(2)主张确立__________的地位。
他认为______的“一统”是政治“一统”的根基,主张禁绝与儒学相异的学术。
3.实施:汉武帝接受__________的建议,采取重用儒生、设置太学、表彰六经等措施,使儒学的地位开始提升。
4.评价:确立了儒学______地位,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加强了对思想、文化和教育的重视,促进了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三、太学的出现______创建太学,使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是儒学教育______________和制度化的标志;带动了______________积极向学的风气,对于文化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大官僚和大富豪子嗣__________________的情形,少数出身于社会中下层的人也得到入仕的机会;进一步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
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富县高级中学高二历史学案第周第课1.创立:隋唐时代科举制开始实行。
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专题二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信息技术整合公开课)

一、采用文献与考古相结合的“二重证据法”。 文献学资料(《后汉书》) 考古学资料(遗址发掘)
合 理 推 断 也许 可能 据推测
二:跨学科研究非常必要(物理学、分析化学、
现代科技、信息技术等对历史研究有很大的帮助)
注:王国维开创史学研究方法——“二重证据法”
合理推断起源
必修三·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 纸——文明的使者
愚昧 迷信
科技能否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和社 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知识拓展
必修三·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 造纸术的“困惑”——古代科技的“困惑”
造纸术的“困惑”
法 国 人 罗 勃 氏 创 造
上 海 机 器 造 纸 局
世界第一台造纸机(1799年) 清代引进设备建立第一个造纸厂(1882年)
逝去的辉煌
必修三·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 古代科技的“困惑”
课堂演练
必修三·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 知识拓展
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 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 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 却拿来当饭吃。 ——鲁迅《电的利弊》 据材料在利用人类文明成果方面,中国社会存在着什 么问题?火药、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 说明了什么?
②开辟新航路,形成世界市场。 ③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促使人们的思想解放。
作用:推动了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
世界意识拓展
必修三·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 课堂演练
中世纪的西欧有一句著名的谚语:“中国人的头, 阿拉伯人的口,法兰克人的手。” 结合古代科技 史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中国人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B.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了桥梁作用 C.欧洲人心灵手巧,能征善战 D.欧洲人吸收和借鉴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形成了西 方近代科学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二导学稿(学生版)

必修三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学艺术三元整合导学模式历史学科导学稿(学生版)姓名:班别:座号:一、课题:必修三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学艺术二、课型分析:专题复习课三、学习目标:资料P177四、备考策略:五、专题框架: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学艺术六、知识梳理(一)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Ⅰ。
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填资料P177表)【自主检测一】1、(08四川)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一次技术转移。
这时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A.造纸术B.活字印刷术C.指南针D.火药与火器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到:“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的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1)应如何理解材料一的内容?材料二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道:“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把它拿来当饭吃”。
(2)材料二中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3)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合作探究一】Ⅱ.古代科技发达原因、特点及未能转化成近代科学的原因(资料P180) (二)古代中国的艺术 【自主检测二】Ⅰ、汉字的起源和演变1、起源:陶器上的刻画符号;2、成熟:商代的 ;3、统一:秦朝, 为官方统一文字;4、发展脉络:按照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的脉络演变发展;5、演变的总趋势:由 ,字形逐步 、 。
(2007江苏)平灭六国后,秦始皇“一法度、衡石、丈尺。
车同轨,书同文字”。
其中“书同文字”是指把以下哪种字体作为全国统一的官方书体?( )Ⅲ.中国画的发展历程 (资料P178)Ⅳ.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1、主要分类:①题材:、、三大画科。
必修三期末复习

必修三第一章算法初步一、算法的概念算法通常是指按照一定规则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明确和有限的步骤.二、程序框图:一个完整的程序框图一定会包含终端框(用于表示一个算法的开始和结束),处理框(赋值、计算,算法中处理数据需要的算式、公式等)和流程线.三、基本算法语句2.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已知a1=3,输出的结果为7,则a2的值是()3.当m=7,n=3时,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出的S值为()4.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入x=4.5,则输出的i=.必修三第二章统计必修三第三章概率一、抽样方法1. 某工厂生产甲、乙、丙、丁四种不同型号的产品,产量分别为200,400,300,100件.为检验产品的质量,现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以上所有的产品中抽取60件进行检验,则应从丙种型号的产品中抽取件.2.某学校高一、高二、高三年级的学生人数之比为4:3:3,现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该校高中三个年级的学生中抽取容量为50的样本,则从高二年级抽取的学生人数为()3.某高校甲、乙、丙、丁四个专业分别有150,150,400,300名学生.为了解学生的就业倾向,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该校这四个专业中抽取40名学生进行调查,则应从丙专业抽取的学生人数为.4.某公司有员工500人,其中不到35岁的有125人,35~49岁的有280人,50岁以上的有95人,为了调查员工的身体健康状况,从中抽取100名员工,则应在这三个年龄段分别抽取人数为( )6.将参加英语口语测试的1 000名学生编号为000,001,002,…,999,从中抽取一个容量为50的样本,按系统抽样的方法分为50组,如果第一组编号为000,001,002,…,019,且第一组随机抽取的编号为015,则抽取的第35个编号为( )7.某公司共有1 000名员工,下设若干部门,现采用分层抽样方法,从全体员工中抽取一个样本容量为80的样本,已告知广告部门被抽取了4个员工,则广告部门的员工人数为———— 8.某大学为了了解在校本科生对参加某项社会实践活动的意向,拟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该校四个年级的本科生中抽取一个容量为300的样本进行调查,已知该校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的本科生人数之比为4∶5∶5∶6,则应从一年级本科生中抽取________名学生. 二、茎叶图与数字特征1..已知一组数据4,6,5,8,7,6,那么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________.2. 13.以下茎叶图记录了某学习小组六名同学在一次数学测试中的成绩(单位:分),已知该组数据的中位数为,则的值为 .3.一次选拔运动员,测得7名选手的身高(单位:)分布茎叶图如图,测得平均身高为177,有一名候选人的身高记录不清楚,其末位数记为,那么的值为( )4.重庆市2013年各月的平均气温()数据的茎叶图如下:85x cm cm xx o C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5.某学校为加强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对学校旁边,两个路口进行了8天的检测调查,得到每天各路口不按交通规则过马路的学生人数(如茎叶图所示),且路口数据的平均数比路口数据的平均数小2.(1)求出路口8个数据中的中位数和茎叶图中的值;(2)在路口的数据中任取大于35的2个数据,求所抽取的两个数据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40的概率.三、频率分布直方图与数字特征及概率0891258200338312A B A B A mB1.某险种的基本保费为(单位:元),继续购买该险种的投保人称为续保人,续保人本年度的保费与其上年度出险次数的关联如下:随机调查了该险种的200名续保人在一年内的出险情况,得到如下统计表:(Ⅰ)记A 为事件:“一续保人本年度的保费不高于基本保费”.求的估计值;(Ⅱ)记B 为事件:“一续保人本年度的保费高于基本保费但不高于基本保费的160%”.求的估计值;2.某高校调查了200名学生每周的自习时间(单位:小时),制成了如图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其中自习时间的范围是[17.5,30],样本数据分组为[17.5,20), [20,22.5), [22.5,25),[25,27.5),[27.5,30).根据直方图,这200名学生中每周的自习时间不少于22.5小时的人数是( )3. 某市的教育主管部门对所管辖的学校进行年终督导评估,为了解某学校师生对学校教学管理的满意度,分别从教师和不同年级的同学中随机抽取若干师生,进行评分(满分100分),绘制如下频率分布直方图(分组区间为,,,,,,a ()P A ()P B [40,50)[50,60)[60,70)[70,80)[80,90)[90,100]并将分数从低到高分为四个等级:已知满意度等级为基本满意的有340人.求表中的值及不满意的人数;4.为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某市面向全市增招环保知识义务宣传志愿者,从符合条件的志愿者中随机选取名志愿者,其年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其中年龄(岁)分成五组:第组,第组,第组,第组,第组,得到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局部)如图所示.(1)求第组的频率,并在图中补画直方图;(2)从名志愿者中再选出年龄低于岁的志愿者名担任主要宣讲人,求这名主要宣讲人的年龄在不同一组的概率.a 201[)20,252[)25,303[)30,354[)35,405[)40,4542030335.从某校高中男生中随机抽取100名学生,将他们的体重(单位:kg )数据绘制成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若要从身高在,,三组内的男生中,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6人组成一个活动队,再从这6人中选2人当正副队长,则这2人的身高不在同一组内的频率为__________.6.广场舞是现代城市群众文化、娱乐发展的产物,也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一个重要象征.2016年某校社会实践小组对某小区广场舞的开展状况进行了年龄的调查,随机抽取了40名广场舞者进行调查,将他们年龄分成6段:,,,,,后得到如图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l )计算这40名广场舞者中年龄分布在的人数;(2)若从年龄在中的广场舞者任取2名,求这两名广场舞者中恰有一人年龄在的概率.[)20,30[)30,40[)40,50[)50,60[)60,70[]70,80[)40,70[)20,40[)30,40。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二第一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9)

引领世界的辉煌——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一)教学目标【课标要求】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知识与能力】通过了解掌握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史,了解科学技术进步给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融合各学科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和训练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司南并概括司南的缺点、思考如何让带磁钢针指南、选择造纸术发明前的记事材料、思考印刷术发明前复制文字的方法等,使学生学会运用阅读法、观察法、讨论法、推理法、概括法、实验法等来学习了解相关问题。
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深入体验、主动探究、独立思考;能运用已学的知识和掌握的材料解释相关的现象,表达对社会、对历史的想法和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了解,体会古代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感受先民创造精神的价值。
积极主动的观察、感受、体验,学习到坚韧刻苦的精神,踏实细致的作风。
内化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追求真理的思想。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科技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和平与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二)学情分析对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学生基本上都知道,但具体又不甚了了,特别是其发明的过程以及对世界产生的巨大影响,基本停留在书本的简单介绍上。
其中关于指南针与火药的原理在初中都已接触到,但却基本没有亲自动手的经历,可以通过学生对实物的观察、对设计方法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重难点突破重点:体会古代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感受先民创造精神的价值,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二 第三课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第3课
课程标准: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1.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
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
2.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梳理古代文学发展脉络
春秋、战国、汉、唐、宋、元、明清时期 的主要文学体裁或成就。
诗经 楚辞 汉代 赋 宋代 词 明清 小说
诗歌 唐代
曲 元代
春秋战国
一、中国古典诗歌的源头--《诗经》
《诗经》主要收录了哪一时期的诗歌?由哪 三部分构成?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相传 由孔子编订,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 500年间的305篇诗歌。
风(“国风”):民歌, 精粹。 雅:周王朝王城所在地的诗歌,贵族宴饮时的乐 歌,贵族生活。 颂:国王和诸侯用于祭祀和重大典礼的乐歌
三、汉赋
赋是两汉时期盛 行的一种文学体裁, 它是从骚体诗,演 变而来的散文和韵 文并用的文体,特 点:词藻华丽、手 法夸张、内容丰富、 气势恢宏。
汉赋名家及名作
• 1、西汉早期: • 2、汉武帝时期: • 3、西汉后期: • 4、东汉时期:
唐代文学形式——唐诗
【像唐诗 一样生活 】――中国 人心灵栖 居的诗意 追寻
——北宋苏轼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
——南宋辛弃疾
1、什么是“元曲”? (元曲包括元散曲和元杂剧)
六、元曲
2、主要代表人物:
3、元曲兴盛原因: ①城市经济繁荣; ②统治者的享乐需要和城市市民的文化需求; ③元杂剧本身形式活泼、语言通俗,容易为人们所接受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人民版历史必修3专题二第1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共40张PPT)

唐末宋初,火药已开始用于军事
在中国古代火药并非只是用来做爆竹敬神!
·
北 宋 · 火 药 箭
明 代 南宋 ·突火枪 架 火 战 车
元代 ·铜火铳 明代 ·火龙出水
火球和火蒺藜也都是 火药包。火蒺藜的包中 除了火药以外,还装着 “铁蒺藜”。铁蒺藜上 面有尖刺,象菱角形。 用火点着药线抛出去, 不但会燃烧,里面的铁 蒺藜还会把敌人打死打
辩论会:
鲁迅在《电的利弊》一文中说: “外国用火药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 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他在《随感录》 中还写道:“火药除了做鞭爆,罗盘除了看风水,还有什 么用处么?”
你是否同意鲁迅的观点?并阐明理由. 甲方:同意。 乙方:不同意。
(1)四大发明对中国的影响 奠定了中国文明古国的地位;带来无比的自
提问:西汉时期最主要的书写材料是什么?
纸的 发明
西汉早期就发现了纸
纸的 东汉蔡伦使用树皮、麻头、破布和 改进 旧渔网加工造成新的书写材料—纸
纸的 外传
公元8世纪
纸的 影响
①影响最为久远,作用最为显著。 ②有利于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
西汉纸
西汉早期就已经 发现了书写用纸, 帛、竹、木、纸四 种文书用品在西汉 时期是并行使用的。
(一) 操 作 方 法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第一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以四大发明为例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
一、四大发明的发展历程 二、四大发明对中西方的影响 三、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明清以前); 明清时期衰落的原因
远古和秦朝,人们把文字书写在什么材料上?
高三年级历史总复习学案: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人民版必修三)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1、古代中国的科技发明了解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的产生及外传,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造纸术:出现于西汉,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4世纪开始外传,12世纪传到欧洲。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
指南针:发明于战国时期,称为“司南”,在12世纪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传入欧洲。
指南针为明代航海家郑和远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
就世界范围来说,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
火药:其发明与古人炼丹制药的长期实践有关,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仙药》中已经提到“火药”,火药在欧洲的应用与发展,推动世界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为新兴的资产阶级战胜封建主贵族,取得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印刷术:唐代《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
北宋平民毕升创造了活字印刷技术,提高了印制效率,以经济、方便的形式推动了文化的传播。
中国的印刷术经波斯传到西方,14世纪末,欧洲同现木版雕印的印刷品。
印刷术传到欧洲后,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同现准备了条件。
2、汉字与中国书画了解汉字的起源与演变起源:汉字是世界上是古老的文字之一,又是至今硕果仅存的一种方块表意文字。
六千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晚期,象形字逐渐脱离图画特征,向符号转化,形成了汉字。
演变:商代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其演变过程为: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
演变趋势:A由繁到简。
B、汉字形体演变的过程可以分为古文字和隶楷两大阶段。
隶书、楷书是正式字体,在这一阶段出现了辅助字体——草书和行书。
草书最能表达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
了解古代中国著名的书法家秦代的李斯是著名的篆书家;东晋王羲之擅长草书、行书,号称“书圣”;唐代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创立了楷书中的欧体、颜体、柳体;唐代的怀素、张旭是草书大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四大书法家,都以行书名世;元代书法家首推赵孟fu,创赵体;明代以文征明、董其昌声誉最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中国思想演变的特点
1.爱国性: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学习西方 与抵制侵略、启蒙与救亡相结合。 2.进步性:通过向西方学习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3.广泛性:四大阶级不同阶层先后向西方学习并付诸实践。 4.层次性: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 过程,从“器物层次”—“制度层次”—“文化层次”。 5.继承与发展:每一次新的探索都吸收了前面探索的得失 而有所发展,同时又为后面的探索提供了借鉴,存在继承和 发展关系。 6.由被动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走西方的路”到“ 走俄国的路”再到“走自己的路”,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 曲折过程。
近代前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激进民主主义者对待孔子和儒学 的态度的特点及原因 1.特点。 (1)康有为等维新派认为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 将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以儒学的形式进行宣传,使二者 统一。 (2)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对孔子进行绝对否定, 加以批判,对儒家的传统道德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2.原因。 (1)维新变法时期,顽固派仍有很强大的力量,康有为等借用 孔子的名义是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与资产阶级上层的两面 性及康有为等人的家世、教育和经历有关。 (2)新文化运动时期,北洋军阀利用孔子企图达到复古复辟的 政治目的,使孔子成为封建思想的代表;与辛亥革命后的思 想潮流及陈独秀等人的学说、经历有关。
A.①②④ B.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中国人最早知道马克思是通过1898年的《泰西民法志》, 而马克思主义真正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却是在五四运动之后, 并且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其主要原因是( ) A.辛亥革命的直接影响 B.中国革命实践发展的要求 C.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D.民众力量的壮大及其觉醒
下列有关近代前期的维新派思潮、民主革命思想和 激进的民主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B.在中国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C.是爱国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产物 D.是进步和爱国的思潮
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中指出,《海国图志》对日本明治维新起 了巨大影响,认为它是“不龟手之药”(意为 毫不起眼的东西在不同的境况下有很大的 用途)。梁启超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魏源( ) A.提倡经世致用 B.主张师夷长技 C.介绍西方史地 D.力主变法图强
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 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这 反映出的根本问题是( ) A.中国的封建顽固势力相当强大 B.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C.中国的封建传统思想根深蒂固 D.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日趋成熟
1.有人认为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这是因 为( ) ①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批判 ②弘扬了民主和科 学思想 ③传播了社会主义思想 ④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 解放 ⑤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近代有学者呼吁,青年人应该摆脱是非荣辱听命他人的奴 隶地位,脱离无常识之思维、无理由之信仰的蒙昧时代。由 此他主张( ) A.求强求富 B.变法维新 C.共和革命 D.民主科学
1.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维新派宣传 的思想有( ) ①社会进化论 ②君主立宪 ③人民主权 ④民主共和
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的共同点是( ) ①具有反封建思想 ②宣传资产阶级革命 ③具有两面性 ④提出救国主张 A.①②③④ C.①④ B.①③④ D.③④
1.下列有关维新变法运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一次 爱国运动 B.维新运动将救亡与政治变革结合在一起 C.维新运动是一场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D.维新运动开阔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眼界 2.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兴民权、设议院,其 根本目的是( ) A.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 B.用西方的政治体制维护清朝统治 C.提高民众的参政议政意识与能力 D.赋予传统儒学新的内容和新的意义
维新派与革命派救国方案的比较 1.相同点。 (1)主要目的相同: ①走资本主义道路。②改变封建专制制度。③挽救 民族危机。 (2)背景相同: ①资本主义不断发展。②民族危机加深。 2.不同点。 (1)维新派主张实行维护清王朝统治前提下进行改革, 实行君主立宪制。 (2)革命派主张用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资 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认为,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救亡之道首先 是( ) A.推翻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B.改革政治制度,扩大民主权利 C.结束军阀割据,统一中国 D.以西方文明取代中国的封建文化
思想近代化的第一步——洋 务运动。 2.维新变法思想的发展直接导致了戊戌变法的发生。 3.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推进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4.民主和科学的提倡,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呼唤 五四运动的到来。 5.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 设的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