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专题复习 综合题答题技巧10--人口变化和发展类
人口地理》答题模板(完美版)
人口地理》答题模板(完美版)人口地理答题模板(完美版)一、引言人口地理是研究人口在地理空间中分布、迁移和影响的学科。
本文档将介绍人口地理的背景、主要概念和重要观点,以及答题时应注意的要点。
二、背景人口地理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人口在不同地理环境中的分布和变化,以及其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人口地理的研究范围包括人口数量、人口密度、人口组成、人口迁移等方面。
三、主要概念1.人口数量:指特定地理区域内的人口总数。
2.人口密度:指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的人口数量。
3.人口组成:指人口按照年龄、性别、民族、职业等特征进行分类的情况。
4.人口迁移:指人口从一个地理区域向另一个地理区域的流动。
四、重要观点1.人口与资源:人口的增长对资源的利用和环境产生影响,资源的分布和质量也会影响人口的分布和迁移。
2.人口与经济发展:人口规模和结构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人口迁移也会对经济产生影响。
3.人口与社会变化:人口的年龄结构、性别比例以及社会结构的变化将引起社会问题和社会变革。
五、答题要点1.熟悉人口地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2.注意分析人口地理问题时的地域差异和多样性。
3.结合案例或实例进行论述,提高答题的可信度和深度。
4.利用图表、数据等方式辅助说明观点和论证。
六、结论人口地理是一门研究人口与地理相互关系的学科,通过研究人口的分布、迁移和影响等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与人口相关的社会和环境问题。
以上是人口地理答题模板的完美版,希望能对你的答题和研究有所帮助。
高考地理人口问题的答题技巧
高考地理人口问题的答题技巧关于人口数量及分布的解题技巧:⑴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的不利影响及对策:问题:人口增长过多过快,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的自然增长率形成人口压力,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压力,造成人均资源减少、就业困难、生活水平下降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等种种资源和环境问题,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措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控制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⑵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的不同侧重点:①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制约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
措施:鼓励生育,接纳移民。
②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老龄化,青壮年负担过重以及赡养众多孤寡病残老人。
措施:关心照顾老人,建立社会保障、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⑶巴西(澳大利亚)人口集中于东南部,原因:①气候温和湿润,地形平坦,利于耕作;②交通便利,多优良港湾,工业发达;③欧洲殖民者最早到达这里,开发历史较早;(4)中国人口问题:①我国人口问题表现为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农村人口比重大;人口结构不合理(男性比例偏高和人口老龄化问题出现);人口素质较低;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
②我国目前人口问题最大的任务是继续保持较低人口自然增长率而不是控制人口老龄化。
有关人口迁移的答题技巧:⑴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不同地区的人口和生活资料在数量上的不平衡,地区的生存环境有很大差异。
⑵人口迁移的主要、经常起作用的原因:经济原因⑶美国老年人口向阳光地带迁移原因:①自然原因:纬度高,气候寒冷;②社会原因:工业发达,环境污染严重。
⑷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开发资源和发展边境贸易。
⑸四川人口迁出对当地的积极影响:①缓解了本地区人地矛盾;②加强了四川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联系;③增加了收入,促进了经济发展。
⑹流动人口增加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利:积极推动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增加社会活力;弊:对城市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影响城市交通以及社会经济秩序。
高考地理人口与城市复习要点理解人口与城市发展的规律
高考地理人口与城市复习要点理解人口与城市发展的规律人口与城市发展的规律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口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变得日益密切。
而对于地理科目的高考考试,人口与城市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理解人口与城市发展的规律对于高考地理的复习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人口城市化的驱动因素、人口密度与资源配置、城市规模与聚集区分布、人口迁移与城市发展、生态环境与人口迁移等方面进行探讨,为考生提供复习要点。
一、人口城市化的驱动因素人口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迁往城市的过程。
驱动因素可以分为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政策因素。
经济因素包括工业化进程、城市经济发展、劳动力需求等;社会因素包括教育、医疗、文化等城市资源的吸引力;政策因素包括户籍制度改革、城市土地政策等。
二、人口密度与资源配置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上的人口数量。
人口密度的不均衡分布导致了资源配置的差异。
人口密度高的地区由于人口多,资源需求大,资源利用效率高;而人口密度低的地区则相反。
合理调配人口密度,实现资源的均衡配置,是人口与城市发展的重要规律。
三、城市规模与聚集区分布城市规模是指城市的人口规模和城市的面积。
聚集区分布则是指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
城市规模和聚集区分布的规律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经济发展、交通条件、区位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大城市群的形成与经济发展和交通条件密切相关,而城市规模的扩大则与城市用地和市政设施的完善有关。
四、人口迁移与城市发展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的流动。
人口迁移对城市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人口迁移可以分为农村向城市的流动(城市化)和城市间的流动(城市间迁移)。
农村向城市的人口迁移可以缓解农村的劳动力过剩问题,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而城市间的人口迁移则反映了不同城市之间的发展差异。
五、生态环境与人口迁移生态环境的恶化会导致人口的迁移。
环境质量好的地区往往会吸引更多的人口流入,而环境质量差的地区则相反。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要合理利用和保护好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以吸引更多的人口流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高中地理综合题分析方法和技巧——人口与城市
高中地理综合题分析方法和技巧——人口与城市综合题分析方法和技巧(1)细审“题干”。
抓住“关键词”和“修饰词”、“限定词”描述详细描写;先总体大概描述、后具体细化描写;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简述概要描写;从各个具体要素大概描述;不必细化描写;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说出相当于“罗列”要素;各要点之间是并列关系;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阐述“分析+叙述”;既要有原因,又要有结果和观点;语言格式:因为…所以(导致)..例析“实例+分析”;一定要结合具体实例,从这个例子分析其具体做法评价“有利+不利”;语言格式:有利:1、2、3..。
不利:1、2、3..分析“有利及其原因+不利及其原因”;语言格式:有利:1、因为..所以(导致)..2..。
不利:1、因为..所以(导致)..2..比较两个地理事物都要回答。
语言格式:因为A..,以A比B...意义正面意义+负面意义;本地区(事物)意义+其它地区(事物)意义影响正面影响+负面影响;本地区(事物)影响+其它地区(事物)影响;现在的影响+将来的可能影响;自然环境影响+社会经济影响+生态环境影响措施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当地措施+合作措施判断理由+结论。
语言格式:正确(合理)或错误(不合理)、因为..所以..变化体现“提高、上升、增加、下降、先降后升、先升后降”思路关系思路:A导致B导致C..。
体现“因果关系、前后关系、时间关系、主次关系”结构所占比例;主要组成;适当评价其合理性(2)列出“模板”。
(见下面的常见模板)(3)仔细“筛选”。
根据限定词筛选;根据所在地区筛选;根据地理事物特性筛选;根据题目提供的材料筛选。
(4)酝酿“语言”。
“先自然,后社会经济”;“先主要,后次要”;“先自身原因,后其它原因”;(先主后次、先上后下、先内后外)(5)书写答案。
“地理语言(避免大白话)”、“套装语言(不用自造语句)”、“逻辑语言(不得互相矛盾)”、“精炼语言(不要同样意思,反复罗嗦诉说)”、“一语中的(语言不绕弯子)”。
高一地理人口的变化知识点
高一地理人口的变化知识点在高中地理课程中,人口变化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人口的数量、分布和结构的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人口变化的几个关键知识点。
一、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受到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的影响。
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是指人口增长或减少的方向和变化的速度。
1. 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人口数量增长的百分比。
它由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异决定。
如果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将为正数,人口数量将增加;如果死亡率大于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将为负数,人口数量将减少。
2. 总和生育率总和生育率是衡量女性生育水平的指标。
它表示在生育年龄妇女中平均每位妇女生育的孩子数量。
总和生育率的高低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育水平。
3. 死亡率死亡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每千人口的死亡人数。
低死亡率通常意味着较高的医疗水平和生活质量,而高死亡率则可能与贫困、传染病等有关。
二、人口分布的变化人口分布的变化指的是人口在不同地理区域的分布情况,包括城市和农村的人口比例、不同地区(如东部、中部、西部)的人口分布等。
1. 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过程。
随着经济发展和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农村人口比例逐渐减少。
2. 区域差异不同地区的人口分布存在差异。
一般而言,经济发达的地区、交通便利的地区和沿海地区的人口密度较高,而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交通不便的地区和内陆地区的人口密度较低。
三、人口结构的变化人口结构是指人口按不同特征(如性别、年龄、职业等)进行分类的情况。
人口结构的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公共政策的制定产生影响。
1. 年龄结构年龄结构反映了不同年龄段人口的比例和数量。
年龄结构通常分为少年儿童、青年人、中年人和老年人等不同阶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年龄结构可能发生变化,如出生率下降导致年轻人口减少,老龄化现象加重。
2. 性别结构性别结构指男性和女性的比例和数量。
【技巧】高中地理高频考点答题要点必读:(1)人口
【技巧】高中地理高频考点答题要点必读:(1)人口1.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有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的机械增长。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受经济发展、社会文化及人口基数等因素影响,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表现为人口过多、增长过快,而发达国家表现为人口增长速度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自然生态环境因素,包括地形、气候、水源、自然灾害等;政治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包括宗教、文化教育、家庭婚姻等;以及经济因素,其中经济因素是目前影响人口迁移最主要的因素。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3.经济因素是现代社会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能够提供较多就业机会和较高的经济收入,吸引人口迁入,因此,当代社会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式向是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
但是,西亚很多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太高,然而因有丰富的石油资源而吸引人口迁入,寻求就业。
因此,在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时,不可一概而论,而应结合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具体分析。
4.人口迁移的影响:①对迁出地:有利的:加强了和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联系,减轻了人口压力,缓解当地人地矛盾,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等产生积极地影响。
不利的:造成了人才外流。
②对迁入地:有利的:弥补了劳动力不足,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节约了教育和培训费,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带动经济的发展。
不利的:引发种族冲突,影响社会治安,给自然和生态环境、人口与城市带来巨大的压力(如西部大开发对西部经济、生态、环境的影响)。
5.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口迁移可分为两大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人口迁移规模小,以组织性迁移为主,迁移原因主要是政治因素,迁移的方向主要是由东部到中西部边疆地区、由城市到农村;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人口迁移规模大(流动人口规模也大),以自发性迁移为主,迁移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因素,迁移的方式主要是由中西部内陆地区到东部沿海地区(或工矿地区)、由农村到城市。
高三地理人口知识点深度剖析
高三地理人口知识点深度剖析一、人口增长模式1.1 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主要表现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这种模式主要存在于农业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医疗条件较差,导致人口死亡率较高,但人口出生率也较高,因此自然增长率较低。
1.2 过渡型人口增长模式过渡型人口增长模式主要表现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这种模式主要出现在工业化的初期,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下降,但人口出生率仍然较高,因此自然增长率上升。
1.3 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主要表现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这种模式主要存在于发达国家,随着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福利制度的完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均较低,因此自然增长率也较低。
二、人口迁移2.1 人口迁移的原因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包括经济因素、政策因素、社会因素、自然因素等。
其中,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如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就业机会等。
2.2 人口迁移的影响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都有影响。
对于迁出地,人口迁移可以缓解人口压力,优化人口结构;对于迁入地,人口迁移可以提供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但同时也可能带来环境和资源压力。
三、人口容量3.1 人口容量的概念人口容量是指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
3.2 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包括资源因素、环境因素、经济因素、技术因素等。
其中,资源因素是制约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3.3 人口合理容量人口合理容量是指在有效和持续利用资源、环境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实现人口合理容量是人口发展的目标。
四、人口政策4.1 我国的人口政策我国的人口政策主要包括计划生育政策和生育政策。
计划生育政策旨在控制人口数量,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
生育政策则根据我国人口发展形势,逐步调整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热点01 中国人口转变的趋势和问题-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热点专题解读与训练
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热点专题解读与训练热点01 中国人口转变的趋势和问题热点指引热点概述——中国人口现状——中国人口转变的趋势——中国人口转变的问题名师解读热点集训(40分钟)【中国人口现状】中国已经进入后人口转变时期,新常态背景下人口呈现出老龄化、少子化等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我国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中国发展报告2023》提出,近12年来,中国先后出现了劳动年龄人口达峰和人口总量达峰两个重大转折点,当前我国的人口总量已处于峰值期,未来较长时间内将保持下降趋势。
而在人口总量仍然较大的背景之下,人口发展新形势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有正面影响,但也可能造成负面影响,同时还存在不确定的影响,在变局中孕育着机遇。
人口情况始终是我国最重要的国情之一,中央已经明确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我国正在陆续出台包括生育支持、人力资本提升以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等在内的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
【中国人口转变的趋势】人口自然增长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
近年来,我国人口出生率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
人口出生率的变化受到育龄妇女人数、生育意愿、生育政策、初婚初育年龄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
当前,我国处在“生育政策转制、生育观念转型、生育率发生结构性与交错性变化”的时期,因婚育年龄的大幅推迟,育龄妇女的生育模式正由“窄峰型”向“宽峰型”转变,加之育龄妇女人口规模下降,我国人口出生率在近一段时期内保持着较低水平。
同时,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死亡率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将保持稳定上升趋势(如图1所示)。
较低水平的生育率和平稳上升的死亡率叠加影响,导致未来我国人口规模将呈现持续萎缩态势。
预测结果如图2所示:在中方案下,即使总和生育率到2050年提升至更替水平,2023-2050年我国人口总量仍将呈现缓慢下降趋势,人口增长率保持“零”以下先升高后下降趋势。
高中地理易考知识点人口和城市发展
高中地理易考知识点人口和城市发展高中地理易考知识点:人口和城市发展地理学是研究地球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学科,其中人口和城市发展是地理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人口和城市发展的角度,解析高中地理易考知识点,并探讨其相关问题。
一、人口与人口问题人口是指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区的居民总数。
人口是人类活动的基础,不仅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也与地理环境、资源等密切相关。
1.1 人口增长与控制人口增长是指人口数量在一定时期内的增长情况。
控制人口增长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1.1.1 人口增长的原因人口增长的原因包括生育率、死亡率和迁移率等。
生育率高、死亡率低和迁移率大的地区人口增长较快。
1.1.2 人口增长的影响人口增长带来的影响包括资源压力、环境污染、经济发展等方面。
合理控制人口增长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1.2 人口迁移与城市化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到另一个地区的流动。
城市化是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是现代社会不可忽视的重要现象。
1.2.1 人口迁移的类型人口迁移可以分为内部迁移和国际迁移两种形式。
内部迁移是指人口在国内的流动,国际迁移是指人口跨国界的移动。
1.2.2 城市化的原因和影响城市化的原因包括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的推动等。
城市化带来的影响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变迁、生活质量等方面。
二、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城市是人类社会聚集的地方,城市发展是城市规模、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变化过程。
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进行合理布局和优化调整的行为。
2.1 城市化进程与城市问题城市化进程是指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的过程,城市问题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2.1.1 城市化的不平衡性城市化进程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国家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性,表现为城市发展不均衡、城市资源分配不合理等问题。
2.1.2 城市问题的解决解决城市问题需要进行城市规划、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城市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措施。
2.2 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进行合理布局和优化调整,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前必背知识点 人口
人口大题专题答题思路1.描述某一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通常是看图描述)①整体--分布不均匀②规律:X多X少(可以是方位,也可以是地形区等等),从XX到XX人口递增,人口沿XX(河流、交通线等等)分布③极值: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疏区2.分析某地区人口稠密或人口稀疏的原因?影响该地区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主要从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作答,包括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矿产等)和人文因素(经济、交通、政策、历史、文化、军事等)3.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主要运用推拉理论从迁入地的拉力和迁出地的推力两个角度答题,具体推力和拉力有哪些可以参考影响人口迁移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4.人口迁移对迁入地或迁出地的影响?主要从正面和负面影响两个角度进行答题。
具体对什么方面产生影响,角度有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迁出地:有利影响:①缓解迁出地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②加强与外界的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联系;③更好的利用土地资源;不利影响:①导致人才外流,劳力短缺;②人口老龄化严重;③经济发展缓慢;④耕地撂荒;⑤农业现代技术推广难度大。
迁入地:有利影响:①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②促进了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③有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④加强与外界的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联系;不利影响:①加大了对住房、交通、卫生教育等的压力;②加大了社会管理的难度。
5.人口迁入地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主要从迁入地的拉力即好处进行作答,包括自然方面((地形平坦、气候适宜、水源充足等)和人文方面((就业机会多、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完善等)针对“ 返乡潮”、“ 用工荒”、“ 人口倒吸”、大城市人口增幅收窄、迁入人口减少等一类问题,可以参照以下几点来作答。
①大城市产业调整升级,对普通劳动力数量需求减少;②大城市生活成本高,压力大;③国家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④迁出地经济发展较快,就业机会增加;⑤可以兼顾家庭,外出意愿降低。
如果题目设问是关于“ 海归人才”、人才引进等一类问题,可以这样回答。
高中地理必修2人口的变化知识点与提分解题思路
高中地理必修2人口的变化知识点与提分解题思路1.1人口的数量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记忆]2、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60亿人口日”(1999/10/12);中国13亿人口(2005/1/6)。
[记忆]3、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理解记忆)4、20世纪以来特别过去100多年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理解记忆)过去100多年,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5、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理解记忆)6、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比较:(理解记忆)措施:发达国家鼓励生育,引进外来移民发展中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7、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
(记忆)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8、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记忆)9、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记忆]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10、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为现代型,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记忆]口诀:欧(北)美摩登全“现代”,亚非拉发展忙“过渡”,发展中国家占多数,世界只好先“过渡”1.2人口的空间变化1、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记忆]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2、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3、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比较:[记忆]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世界人口迁移口诀:二战前,旧到新,一去不返乡二战后,发展到发达,打工挣钱回故乡4、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记忆]5、人口迁移的意义[理解]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人口的变化知识点精编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人口的变化知识点精编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人口的变化知识点精编地理是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
以下是查字典地理网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人口的变化知识点,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查字典地理网一直陪伴您。
1.1人口的数量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记忆]3、一个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4、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比较:(理解记忆)增长速度常见人口问题影响人口政策典型国家举例发达国家缓慢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社会负担重鼓励生育和移民俄罗斯、德国、日本发展中国家快人口增长过快就业困难,环境压力大计划生育中国、印度、巴基斯坦5、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
(记忆)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6、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记忆)人口模式特点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不好的影响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对人口迁入地:好的影响有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不好的影响有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6、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记忆](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2)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重要作用。
1.3人口的合理容量、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容量的关系: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是就是环境人口数量。
2、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比较及制约因素制约因素:资源(成正比)、科技发展水平(成正比)、地区对外开放程度(成正比)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
3、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措施:(1) 国际社会倡导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规模内(2) 建立公平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最后,希望小编整理的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人口的变化知识点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广东高考地理人口问题答题技巧优选篇
广东高考地理人口问题答题技巧优选篇广东高考地理人口问题答题技巧 1试比较__和澳大利亚两国在人口分布、城市分布方面的特征及其成因澳大利亚:集中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中西部人口、城市均少澳大利亚:集中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中西部人口、城市均少自然:东南部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农牧、工矿业发达;开发历史较早;多优良港湾,交通便利。
中西部气候干旱、多沙漠、草原__:集中分布在南部走廊一带,北部人口、城市稀少南部气候夏季温暖;工农业发达;交通便利。
北部寒冷,经济落后。
广东高考地理人口问题答题技巧 21昼夜长短的变化:1)某时刻全球的情况: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昼短于夜,纬度越高,昼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2)某地全年的情况:夏至日昼最长,冬至日昼最短。
3)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4)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日出、日落时(晨昏线上)时太阳高度=0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为正午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2)某时刻全球的情况: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在纬度向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3)某地全年的情况:北回归线以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大值,12月22日出现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小值,12月22日出现最大值;回归线之间地区,最大值出现在直射点经过该纬度的时候(即太阳直射),最小值出现在冬至日。
3季节的形成和划分:天文四季(一年中太阳高度最高、昼长最长的季节为夏季,反之为冬季,例如我国传统的四季)、气候四季(北半球夏季6、7、8,冬季12、1、2)4五带的形成和划分:以回归线和极圈来划分。
回归线=黄赤交角度数,极圈=90度-黄赤交角度数。
广东高考地理人口问题答题技巧 3热带草原气候又称热带干湿季气候、萨瓦纳气候、热带稀树草原气候、热带疏林草原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以非洲中部、南美巴西大部、澳大利亚__北部和东部为典型。
高考地理人口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人口知识点总结人口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最基本的资源和因素,对于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都非常重要。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人口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本文将对高考地理中的人口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一、人口数量与分布1. 人口数量的统计指标人口数量的统计指标有总人口、人口密度、人口增长率等。
总人口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或城市的全部人口数量;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上的人口数量,可以反映人口在空间上的分布特点;人口增长率是指人口数量的年平均增长速度。
2. 人口分布的特点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状况。
全球人口分布不均衡,大致呈现出人口稀疏、人口密集和人口过密三种类型。
人口分布受到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二、人口迁移与城市化1. 人口迁移的类型人口迁移分为内部迁移和国际移民两种类型。
内部迁移是指人口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部的流动,包括农村向城市的迁移、城市之间的迁移、城市到农村的返乡等。
国际移民是指人口跨越国界进行的迁移。
2. 城市化的影响和问题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集聚的过程。
城市化对人口、经济和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如加速了人口密集、经济发展、社会分工等。
同时,城市化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城市扩张、资源压力、环境污染等。
三、人口结构与人口老龄化1. 人口结构的组成人口结构是指人口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等方面的组成情况。
其中,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是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年龄结构可以反映人口的年龄分布情况,如年轻人口和老年人口的比例;性别结构是指人口中男性和女性的比例关系。
2. 人口老龄化的原因和影响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老年人口比例逐渐增长的现象。
人口老龄化的原因主要有生育率下降、医疗水平提高、社会福利改善等。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和家庭等方面都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四、人口问题与可持续发展1. 人口问题的挑战人口问题主要包括超龄人口、少子化、人口流动等。
高考地理《人口数量的变化与人口的合理容量》专项复习
高考地理《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专项复习最新考纲核心素养定位考情报告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2.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1.了解世界人口增长过程及其地区差异。
(区域认知)2.掌握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比较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3.说出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理解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综合思维)1.以人口统计图或人口普查资料为背景,考查人口增长模式、人口问题及对策;近几年考查频度高,考查形式多为选择题。
2.运用人口资料分析、对比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差异;近几年考查频度较高,考查形式多为选择题。
[梳理知识体系][再现基础知识]一、人口的自然增长读世界人口增长图和不同类型国家人口增长的对比图,回答问题。
1.总趋势:不断增长。
2.增长的原因(1)决定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
(2)主要动力: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3.特点项目内容①10万年以来,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呈加快的趋势;时间差异②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空间差异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很快【易错辨析1】“人口自然增长”是否就是指人口自然数量的增加?提示人口自然增长中的“增长”是指人口自然数量的变化,不一定是数量的增加,也可以是零增长或者负增长(数量减少)。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回答问题。
(1)构成指标: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2)类型、特征及转变增长模式类型Ⅰ类型Ⅱ类型Ⅲ名称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特点“高高低”“高低高”“低低低”转变过程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影响因素社会经济发展、传统文化观念、人口政策等(3)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
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异。
发达国家(或地区) 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模型现代型传统型原因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有良好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制经济落后,现代化水平低,需要的劳动力多;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人口受教育水平高,生育意愿不强度不完善;政治独立、经济发展、医疗进步②全世界: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
如何备考高考地理人口与城市发展重点知识点及解题思路
如何备考高考地理人口与城市发展重点知识点及解题思路地理学科作为高考科目之一,人口与城市发展是其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备考高考地理人口与城市发展的重点知识点,需要学生在掌握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的同时,注重解题思路的培养和应试技巧的提升。
本文将重点介绍如何备考地理人口与城市发展的重点知识点,并给出解题思路的指导。
一、人口与城市发展的重点知识点1. 人口的构成和分布:要了解人口的构成和分布,需要掌握人口数量和结构的测定方法,包括人口普查和人口调查等。
此外,还要熟悉各地区、各国家的人口分布规律,包括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等。
2. 人口增长与控制:了解人口增长与控制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包括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以及人口老龄化等。
同时,还要掌握人口增长与控制的方式和方法,如计划生育政策和控制人口迁徙等。
3. 城市化与城市体系:了解城市化的定义和特征,包括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城市人口比重的增加以及城市规模和数量的增加等。
同时,还要熟悉城市体系的概念和分类方法,包括中心城市、城市群和城市系统等。
4. 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了解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和城市规划的目标和原则,同时掌握城市化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如城市扩张、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以及资源环境压力等。
二、备考策略及解题思路1. 全面理解概念和理论:备考地理人口与城市发展的重点知识点,首先要全面理解相关概念和理论。
可以通过阅读教材和参考书籍,结合实际案例理解相关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在理解的基础上,注意归纳总结知识点的要点和关键词,便于记忆和复习。
2. 注重实际应用:地理学科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备考地理人口与城市发展也要注重实际应用。
可以通过分析案例、对比研究和地理调查等方式,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实际运用和巩固。
同时,要善于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和归纳出相关的理论知识。
3. 多做题,强化解题思路:备考地理人口与城市发展的重点知识点,要多做练习题和试题,加强解题思路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降龙十八掌10龙战于野---人口变化与发展类
北京市顺义区第一中学杨开鸿
人口迁移的影响的答题要点:
①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对迁入地:
有利影响——为迁入地提供了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促进了迁入地商品流通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迁入地第三产业的发展。
不利影响——大量人口迁入,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尤其在住房、交通、卫生、教育、城市环境等方面产生巨大压力。
对迁出地:
有利影响——加强了迁出地和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等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出可缓解当地人地矛盾;可以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不利影响——人口迁出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②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也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布局也随之发生变化,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进程。
③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
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
现阶段我国主要的人口问题:
1.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人口出生率降低,导致老年人口比重上升,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2.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居高不下,人口性别比失调,部分地区已经成为重要社会问题之一。
(严格计划生育政策,转变人口生育观念)
3.我国劳动力数量在2013年达到峰值后,已经趋于缓慢下降,劳动力素质亟待提高,特别是技术型产业工人比例较低,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4.人口流动规模大,空巢老人、留守儿童。
(积极发展交通,积极发展经济,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增加就地就业岗位和机会等)
5.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
(加强经济建设,提高和改善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
例题1【2020石景山期末】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义乌位于浙江中部山区,20世纪70年代末在全国率先建立小商品市场,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建成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制造中心。
“义新欧”国际班列、“义南舟”出海通道、“义乌购”电商平台等举措为义乌发展再添新动力。
义乌外来人口占总人口的37%,印度人是义乌外国人中最大的群体。
说明义乌吸引大量印度人流入的主要原因。
(3分)
参考答案:
义乌有较高的经济收入;较好的生活条件;印度人口多,小商品市场广阔,(贸易额大)等。
(每点1分)
例题2:近年来,我国东北三省和长江三角洲等地区“候鸟老人”组团“迁徙”的现象日渐普遍。
结合图,说出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因素,并说明该现象对“迁入地”地理环境的影响。
(6分)
参考答案:
气候和经济因素。
带动当地旅游业、房地产业、商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
机会;加强区域间文化、信息等交流。
增加交通压力、冲击当地正常的社会秩序;当地资源、环境的压力增大。
例题3: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近些年,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务工的外来人员约30%来自安徽省。
(1)请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吸引大量安徽人前来务工的主要原因。
(3分)
参考答案
就业机会多(劳动力需求量大),收入水平高(经济发展水平高);距离安徽近(交通成本低;地理环境相近)。
长三角和川渝地区是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
随着老龄化不断发展,该地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强,养老产业发展的潜力巨大。
(2)任选一个地区,简述其发展养老产业的有利条件。
(3分)
参考答案:
长三角:老年人口数量多,市场需求大;经济水平高,消费能力强;基础设施完善。
川渝:老年人口数量多,市场需求大;养老产业基础薄弱,发展空间大;劳动力成本低、地价低。
例题4.图为芬兰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问题。
说出芬兰人口分布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
(4分)
参考答案:
分布特点:芬兰人口分布不均匀;90%的人口分布于南部温带地区;沿海与河湖附近人口集中。
影响因素:气温(气候),地形,水源。
例题5.[2019北京西城期末,44(1)]读“美国沿37°N地形剖面图(局部)”和“美国本土人口密度图”,回答下题。
与中国的胡焕庸人口线不同,美国本土的人口密度分割线呈“U”形。
在甲、乙两地中任选其一,概括该地人口密度特点并说明原因。
(5分)
答案甲:人口稠密。
(1分)地处沿海,气候温和湿润,地处平原(地形平缓),交通较便利,开发较早。
(4分)
乙:人口稀疏。
(1分)深居内陆,气候干燥,地形复杂(海拔较高),交通较不便,开发较晚。
(4分)例题6.[2019北京海淀期末,21(1)(2)]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8分)
长三角和川渝地区人口数量及年龄结构
抚养比是指在某一地区的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59岁)人口数之比,用以反映该地区劳动人口抚养负担的大小。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少儿抚养比最低的区域之一。
(1)分析长三角地区少儿抚养比低的原因。
(5分)
长三角和川渝地区是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
随着老龄化不断发展,
该地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强,养老产业发展的潜力巨大。
(2)任选一个地区,简述其发展养老产业的有利条件。
(3分)
答案(1)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人们受教育年限长,婚育年龄提高;生活水平高,养育子女的成本高;社会福利完善,养儿防老观念发生变化;生育愿望降低,出生率低,少儿比重较小。
该地区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生活条件好;青壮年劳动人口迁入多,劳动人口比重较大。
(2)长三角:老年人口数量多,市场需求大;经济水平高,消费能力强;基础设施完善。
川渝:老年人口数量多,市场需求大;养老产业基础薄弱,发展空间大;劳动力成本低、地价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