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资质培训机械通气课件

合集下载

《机械通气》课件

《机械通气》课件
气压伤可能导致肺组织出血、水肿等症状;气胸则可能导致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这两种并发症需 要及时发现并处理,否则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
其他并发症
总结词
机械通气过程中还可能出现其他一些 并发症,如心律失常、消化道出血、 肌肉萎缩等。
详细描述
这些并发症可能由于患者自身疾病、 长期卧床、药物使用等多种原因引起 。对于这些并发症,需要密切观察患 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
ERA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机械通气是一种通过人工方式驱动空气或氧气进入肺部,以维持正常的呼吸功 能的医疗技术。
分类
根据通气模式和参数的不同,机械通气可以分为控制机械通气(CMV)、辅助 机械通气(AMV)、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等多 种类型。
机械通气的作用与适应症
作用
机械通气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呼吸支持,帮助患者克服呼吸肌疲劳,改善通气和氧合,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 。
插管步骤
按照标准步骤进行插管操 作,包括暴露声门、插入 导管、确认导管位置等。
插管注意事项
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避免插管过程中的并发 症,如喉头水肿、声带损 伤等。
呼吸机设置与调整
呼吸机模式选择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选 择合适的呼吸机模式,如 控制通气、辅助通气、同 步间歇指令通气等。
参数设置
根据患者的生理参数和医 生的建议,设置合适的呼 吸机参数,如潮气量、呼 吸频率、吸氧浓度等。
参数调整
根据监测结果和患者反应,及时调整 呼吸机参数,如潮气量、呼吸频率、 吸氧浓度等。
04
机械通气并发症及处理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机械通气基础知识课件

机械通气基础知识课件

护理记录要求
记录患者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病史等 记录机械通气设备的使用情况,包括型号、参数设置、使用时间等 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 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呼吸困难、咳嗽、胸痛等 记录患者的心理状况,包括焦虑、恐惧、抑郁等 记录患者的治疗情况,包括药物使用、吸痰、翻身等
机械通气的原理包括正压通气和负压通 气两种方式
正压通气是通过向患者肺部施加正压, 使气体进入肺部
负压通气是通过在患者肺部形成负压, 使气体进入肺部
机械通气可以应用于各种呼吸系统疾病, 如肺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03
机械通气的工作原理
呼吸机的工作原理
呼吸机通过管道将空气或氧气输送到患者的肺部 呼吸机可以调节输送的气体流量和压力,以模拟正常的呼吸过程 呼吸机可以监测患者的呼吸状态,并根据需要调整输送的气体流量和压力 呼吸机还可以提供辅助呼吸功能,帮助患者在呼吸困难时进行呼吸。
预防措施
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气道阻塞 定期检查气道,及时发现并处理气道问题 保持气道湿润,避免气道干燥 定期更换呼吸机管路,避免细菌滋生
06
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与观察
护理要点
监测生命体征,如心率、
观察患者呼吸机报警情 况,如气道高压、低压、
漏气等
血压、呼吸频率等
观察患者呼吸机电源情
观察患者皮肤状况,如 压疮、皮肤破损等
况,如电源中断、电池 电量不足等
观察患者呼吸机消毒情 况,如消毒液、消毒方
法等
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 误吸
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如 昏迷、嗜睡、烦躁等
观察患者呼吸机参数, 如潮气量、呼吸频率、
气道压力等
观察患者呼吸机耗材使 用情况,如湿化液、过

机械通气教学课件

机械通气教学课件

准备呼吸机及相关配 件
准备气管插管及相关 工具
操作流程
准备机械通气设备,包括呼 吸机、气管插管、呼吸囊等。
准备患者,包括清洁口腔、 去除假牙等。
连接呼吸机,调整呼吸机参 数,确保通气正常。
根据患者病情调整通气参数, 确保通气效果。
患者病情好转后,逐步减少 通气支持,直至撤机。
评估患者病情,确定是否需 要进行机械通气。
安全范围内
03
通气频率过快或 过慢:调整通气 频率,确保通气 频率在正常范围

04
通气时间过长或 过短:调整通气 时间,确保通气 时间在正常范围

05
患者呼吸困难: 检查气管插管是 否堵塞,调整通
气压力和频率
06
患者心率异常: 检查通气压力和 频率是否合适,
调整通气参数
07
患者血压异常: 检查通气压力和 频率是否合适,
调整通气参数
08
患者体温异常: 检查通气参数是 否合适,调整通
气参数
09
患者意识不清: 检查通气参数是 否合适,调整通
气参数
10
患者皮肤损伤: 检查通气参数是 否合适,调整通
气参数
机械通气的注意 事项
患者评估
评估患者病情:了
解患者的病情、病
史、过敏史等基本 信息
1
评估患者配合程度: 了解患者对机械通气
进行气管插管,将气管插管 插入患者气管内。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心 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
定期进行口腔护理,防止口 腔感染。
记录机械通气过程中的各项 数据,以便后续评估和改进。
常见问题及处理
01
气管插管位置不 当:调整插管位 置,确保气管插

机械通气基础知识课件

机械通气基础知识课件
操作阶段:调整呼 吸机参数、观察患 者反应、记录数据
连接阶段:连接呼 பைடு நூலகம்机、调整参数、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结束阶段:关闭呼 吸机、整理设备、 记录操作过程
结束阶段
01
关闭机械通气设备
02
移除气管插管
03
检查患者呼吸状况
04
记录机械通气操作 过程和结果
05
向患者和家属解释 机械通气操作情况
06
整理机械通气设备, 准备下次使用
麻醉和手术中的应用
麻醉:机械通气在麻醉过程中起到维 持呼吸、稳定血压、保护呼吸道等作 用
手术:机械通气在手术过程中起到维 持呼吸、稳定血压、保护呼吸道等作 用
术后:机械通气在术后恢复过程中起 到维持呼吸、稳定血压、保护呼吸道 等作用
特殊手术:机械通气在特殊手术如心 脏手术、脑外科手术等中起到维持呼 吸、稳定血压、保护呼吸道等作用
机械通气的分类
1 正压通气:通过正压将气体送入肺部,如呼吸机 2 负压通气:通过负压将气体从肺部抽出,如吸痰器 3 间歇通气:在特定时间间隔内进行通气,如呼吸机 4 持续通气:持续进行通气,如呼吸机 5 辅助通气:在患者自主呼吸的基础上进行通气,如呼吸机 6 控制通气:根据患者呼吸情况进行通气控制,如呼吸机
其他临床应用
01
呼吸衰竭:机械通气可用于治疗呼吸衰竭,帮助患者恢复呼吸功能
02
麻醉:机械通气可用于麻醉过程中,帮助患者保持呼吸稳定
03
手术:机械通气可用于手术过程中,帮助患者保持呼吸稳定
04
急救:机械通气可用于急救过程中,帮助患者恢复呼吸功能
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04
注意操作安全,避免意
外伤害
03

机械通气课件

机械通气课件
窘迫综合征患者
负压通气机:通过负 压将空气从肺部抽出,
适用于肺水肿患者
双水平正压通气机:通 过两个不同压力水平的 正压将空气送入肺部, 适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病
患者
间歇正压通气机:通 过间歇性正压将空气 送入肺部,适用于呼
吸暂停患者
气道内正压通气机: 通过气道内正压将空 气送入肺部,适用于
气道狭窄患者
呼吸机的操作步骤
机械通气课件
演讲人
目录
01
机械通气的基本 概念
02
机械通气的设备 与操作
03
机械通气的并发 症及处理
04
机械通气的撤机 与护理
机械通气的基本概 念
机械通气的定义
01
机械通气是一种通过人 工手段帮助患者进行呼 吸的医疗技术。
02
机械通气主要用于治疗 呼吸衰竭、呼吸功能不 全等疾病。
03
机械通气可以提供稳定 的呼吸支持,帮助患者 度过呼吸困难时期。
潮气量:根据患者需 求调整,通常为6-
10ml/kg
呼气末正压:根据患 者需求调整,通常为
5-15cmH2O
吸气压力:根据患者 需求调整,通常为15-
30cmH2O
呼吸比:根据患者需 求调整,通常为1:1
氧浓度:根据患者需 求调整,通常为21-
100%
机械通气的并发症 及处理
常见并发症
1
气道损伤: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操作可能导致气道损伤
04
机械通气可以减少患者 呼吸肌疲劳,提高患者 的舒适度。
机械通气的目的
维持生命:为呼吸衰竭患者提 供氧气,维持生命体征
清除二氧化碳:排出体内过多 的二氧化碳,防止酸中毒
改善通气:帮助患者改善呼吸 功能,缓解呼吸困难

(医学课件)机械通气急危重症护理学ppt演示课件

(医学课件)机械通气急危重症护理学ppt演示课件
.
18
三、机械通气常见参数设 置与调节
(一)常用呼吸机参数设置
6.吸入氧浓度(Fi02) 一般Fi02 35 %~50%。 7.峰值流速 成人常用的流速设置在 40~60L/min之 间。 8.触发灵敏度 一般压力触发常为. 19
.
20
三、机械通气常见参数设 置与调节
(二)常见报警参数设置
呼吸机常见报警参数设置包
(1)定容型通气 以呼吸机预设通 气容量来管理通 气。 (2)定压型通气 以呼吸机预设气 道压力来管理通 气。
. 15
二、机械通气模式
• 2. 控制通气和辅助通气
(1)控制通气(CV) 呼吸机完全 代替患者的自主 呼吸,呼吸机控制病人的潮气量、 频率、呼吸比、 吸气压力、吸气流速来提供全部的 呼吸功。
括容量(潮气量TV或分钟潮气量
MV)报警、高压报警、低压报
警、PEEP或CPAP水平报警(未 应用PEEP或CPAP时,不需要设
. 21
四、常见报警的原因与处 理 报警内容
原因 处理
电源报警
将呼吸机与患者断开并用 停电;电源插头脱落;电源掉 呼吸球囊人工通气;检查 闸;蓄电池电量低 修复电源 将呼吸机与患者断开;给 压缩氧气或空气压力低;气源 患者行呼吸球囊人工通气; 插头未插到位;氧浓度分析错 同时调整和更换气源,或 误 校对 FiO 2 分析仪,必要时 更换氧电池 呛咳;肺顺应性降低(肺水肿、 支气管痉挛、肺纤维化等); 吸痰;解除支气管痉挛; 分泌物过多,气道阻力增加; 听呼吸音;检查呼吸回路 导管移位;呼吸回路阻力增加; 并保持通畅;检查导管位 吸入气量太多或高压报警限设 置;调整呼吸机参数;安 置不当;患者兴奋、激动、烦 抚患者;使用药物镇静 . 22 躁不安

机械通气教材教学课件

机械通气教材教学课件
作训练。
技术支持
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解决学员在学习过程中
遇到的技术问题。
网络资源
建立网络平台,提供在 线学习资源和技术支持, 方便学员自主学习和交
流。
机械通气的教学评估和改进
01
02
03
评估方式
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 理论考试、实践操作考核、 案例分析报告等,全面评 估学员的学习效果。
反馈机制
建立反馈机制,收集学员 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及 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和 内容。
急诊科中使用的机械通气模式和参数 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 化调整,同时需要关注患者的转运和 护理工作。
在急诊科中,机械通气可以快速有效 地改善患者的氧合和通气,为后续治 疗争取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机械通气在其他科室的应用
除了重症监护病房和急诊科,机械通气还广泛应用于其他临床科室,如儿科、老年科、胸外 科等。
教学质量监控
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定 期评估教学效果,及时发 现和解决问题,提高教学 质量。
THANKS
感谢观看
呼吸机在每个呼吸周期中给予 患者一定数量的指令通气,而 其余时间则由患者自行控制呼 吸。
压力支持通气(PSV)
呼吸机在患者的吸气相提供一 定的压力支持,帮助患者克服 气道阻力,减少呼吸肌的负担 。
02
机械通气的工作原理
呼吸机的工作原理
呼吸机通过模拟人体正常呼吸 过程,提供正压或负压来帮助 患者进行呼吸。
个性化教学
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和需求, 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提高 教学效果。
案例分析
结合实际病例,分析机械通气在 临床中的应用和效果,提高学员
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机械通气的教学资源和技术支持

2024版机械通气进阶培训PPT课件

2024版机械通气进阶培训PPT课件

消毒处理
按照消毒规范对呼吸 机进行消毒处理,确 保消毒彻底、无死角。
定期维护
定期对呼吸机进行全 面检查和维护,确保 呼吸机处于良好状态。
存放管理
呼吸机应存放在干燥、 通风、避光的地方, 避免潮湿和高温环境。
05
撤机指征和过程管理策略
撤机指征评估方法论述
临床评估
观察患者意识、呼吸频率、 节律、深度及咳嗽能力等 指标。
对于复杂病例需要综 合考虑患者情况,采 用个体化治疗方案
经验分享:提高治疗效果
重视机械通气前的评估和准备工作
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 案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机械通气模式和 参数
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提高机械通 气治疗水平
THANKS
感谢观看
人工气道类型
包括经口/鼻气管插管、气 管切开等。
人工气道建立指征
患者自主呼吸不能满足机 体需要,且不能通过无创 通气改善时,应考虑建立 人工气道。
人工气道管理
包括保持气道通畅、湿化 气道、定期吸痰、预防感 染等措施。
02
机械通气模式与参数设置
常用机械通气模式介绍
控制通气(CV)
辅助通气(AV)
呼吸机完全替代患者的自主呼吸,适用于严 重呼吸衰竭或肌松剂使用的患者。
影响通气效果。
吸呼比(I
E)设置: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肺部顺 应性调整,一般设置为1:2或1:1.5,
以保证足够的呼气时间。
呼吸频率(RR)设置
根据患者的自主呼吸频率和病情调整, 保持适当的呼吸频率以维持正常的通 气和换气功能。
压力控制通气参数设置
包括吸气压力(PIP)和呼气末正压 (PEEP),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肺部顺 应性调整,以维持适当的通气和氧合。

《医学机械通气》课件

《医学机械通气》课件

医学机械通气的适应症
呼吸衰竭
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ARDS)
气道阻塞
如哮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
麻醉或意识丧失
如手术期间或昏迷状态
医学机械通气的操作步骤
1
设定参数
根据患者情况设定通气参数,如氧浓度和呼吸频率。
2
插入气管插管或面罩
确保气道畅通,选择合适的通气接口。
3
监测和调整
仔细监测患者的通气效果,如需要可调整通气参数。医学机械通气的重要性和原理,以及在适应症,操作步骤, 常见问题和风险方面的关键知识。
医学机械通气的定义
医学机械通气是一种治疗方法,通过使用有吸气和呼气功能的机器来提供氧 气和辅助呼吸。
医学机械通气的原理
机械通气通过正压呼气和负压吸气的方式,帮助患者完成呼吸过程,并保持 适当的通气状态。
医学机械通气的常见问题
常见问题包括气压伤害,感染风险,通气不足或过度通气,并发症如肺气肿。
医学机械通气的风险和注意事项
1 气压伤害
高压通气可能导致肺损 伤。
2 感染风险
机械通气时,患者具有 更高的感染风险。
3 气带酸中毒
机械通气可能导致CO2 潴留和酸中毒。

机械通气培训PPT课件

机械通气培训PPT课件

.
40
压力支持通气(PSV)
PSV优点: 1.呼吸主要由病人自己控制,人机对抗少,病人较舒适。 2.压力支持水平越高,呼吸机做功越多,病人做功就越少。
随着PSV压力支持水平的增加,潮气量逐渐增加,呼吸频 率逐渐减少。
3.应用5-10cmH2O的PSV,呼吸机做功可完全克服气管插管 的附加阻力,减少病人做功。
.
4
机械通气适应证-成年人
自主呼吸频率高于正常三倍或低于正常三分之一;
潮气量低于正常三分之一;
生理死腔通气量/潮气量高于60%; 肺活量低于10-15ml/kg; 动脉二氧化碳分压高于50mmHg (慢性阻塞性肺病
除外),并且有继续升高的趋势或出现精神症状;
动脉氧分压低于正常的三分之一,或肺泡动脉氧分 压差>50mmHg(吸空气者)或>300mmHg(吸 纯氧);
经口、鼻插管或气管切开
•多,压控、容控、双重控制, 特殊模式。 •A/C,SIMV,PSV/CPAP, PRVC,双水平气道正压 Biphasic
重度呼吸衰竭
重症监护室
.
10
有创、无创通气的区别
优点 缺点
无创正压通气
• 连接简单,携带方便 • 保留正常生理功能(咳痰、
进食等) • 痛苦小,易耐受 • 避免有创通气并发症 • 避免或减少镇静剂应用,费
CPAP不足:CPAP压力过高可引起肺过度充气而 显著降低潮气量,导致通气不足。当病人存在肺 过度充气,如果病人不耐受,则可明显增加吸气 功。
.
37
压力支持通气(PSV)
压力支持通气是一种预设压力、流量切换的辅助 通气模式。PSV既可以作为呼吸稳定病人的辅助 通气模式,也可以作为一种撤机手段。
满足流速切换标准时,也可实 施切换,避免吸气时间过长

机械通气培训教材PPT(44张)

机械通气培训教材PPT(44张)

气胸及纵隔气肿未行引流者,肺大疱和肺囊肿,严 重肺出血,气管-食管瘘。
在出现致命性通气和氧合障碍时,机械通气无绝对 禁忌症。
1、无创通气的适应症:
具有呼吸功能不全的表现,并且无使用NPPV 的禁 忌症均可试用NPPV。使用NPPV的基本条件:较好 的意识状态、咳痰能力、自主呼吸能力、血流动力 学状况和良好的配合NPPV的能力。
肿和纵隔气肿
后期并发症:(1)切口感染(2)气管切开后期出血(3) 气道梗阻(4)吞咽困难(5)气管食道瘘(6)气管软化
1)呼吸机相关肺损伤
呼吸机相关肺损伤指机械通气对正常肺组织的损伤 或使已损伤的肺组织损伤加重。为了避免和减少呼 吸机相关肺损伤的发生,机械通气应避免高潮气量 和高平台压,吸气末平台压不超过30-35cmH2O, 以避免气压伤、容积伤,同时设定合适呼气末正压, 以预防萎陷伤。
2)气道损伤
困难插管和急诊插管容易损伤声门和声带,长期气管插 管可以导致声带功能异常,气道松弛。气囊充气过多、 压力太高,压迫气管,气管粘膜缺血坏死,形成溃疡, 可造成出血。应使用低压高容量气囊,避免充气压力过 高,气囊压力低于25cmH2O能减低这类并发症。
3)人工气道梗阻
导致气道梗阻的常见原因包括:导管扭曲、气囊疝 出而嵌顿导管远端开口、痰栓或异物阻塞管道、管 道坍陷、管道远端开口嵌顿于隆突、气管侧壁或支 气管。
4)呼吸机相关的膈肌功能不全
脱机困难的原因很多,其中呼吸肌的无力和疲劳是 重要的原因之一。机械通气患者使用肌松剂和大剂 量糖皮质激素可以导致明显肌病的发生。因此,机 械通气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肌松剂和糖皮质激素, 以免加重膈肌功能不全。
机械通气患者尽可能保留自主呼吸,加强呼吸肌锻 炼,以增加肌肉的强度和耐力,同时,加强营养支 持可以增强或改善呼吸肌功能。

icu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PPT课件

icu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PPT课件

报警设置
报警界限:
分钟通气量报警限设在预置量的上下2030%左右
气道压力上限为气道峰压之上 的 510cmH2O,一般不大于45 cmH2O
气道峰压(PIP)=气道阻力压(PRAW)+ 平台压(Ppla) <40cmH2O
1830:专家利用风箱对人肺吹气 1876:发明第一台“间歇负压呼吸机”(INPV)
既:铁肺 1952:脊髓灰质炎在欧洲蔓延,大量呼衰患者
因INPV 供不应求而死亡
1953:产生第一台间歇 正压呼吸机(IPPV)
现在:IPPV已经成为现 今通气的主流方式
现今呼吸机是智能化, 多功能。更符合人的呼 吸生理。
六 高频振荡通气(HFOV)
高频振荡通气(HFOV)是目前所有高频通气中频率 最高的一种,可达15~17Hz。由于频率高,每次 潮气量接近或小于解剖死腔。其主动的呼气原理 (即呼气时系统呈负压,将气体抽吸出体外), 保证了二氧化碳的排出,侧枝气流供应使气体可 以充分湿化。
HFOV通过提高肺容积、减少吸呼相的压差、 降低肺泡压(仅为常规正压通气的1/5~ 1/15)、避免高浓度吸氧等机制改善氧合 及减少肺损伤
机械通气参数的调整
通气参数的调节
VT:设定因人而异,范围10ml/Kg,目 前主张小VT5-8ml/Kg
呼吸频率:一般为12-28次/分
吸呼比:一般选1:1.5-2,
有阻
塞性通气障碍,选1:2-3,有限制性通
气障碍 ,选1:1.1-1.5,必要时反比通

I:E与呼吸频率 和吸气时间有关
吸气末屏气时间: 一般设占呼吸周期的10%,不大于20% 改善肺内气体分布和氧的弥散 减少无效腔通气 但屏气时间过长,会增加平局平均气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容量控制通气可了解病人呼吸系统反应的特征:较好的 分析呼吸系统机械参数;
+ 1,首先是呼吸频率,结合病人的反应(测定呼吸系统参 数 C ,R );CMV 时设定VT 与C ,R的关系;
+ 2,控制通气条件下可定量或定性观察信息;如,设定 PEEPe 观察动态肺过度膨胀,测定呼吸系统顺应性等。
呼吸机应用原理
容量控制与压力控制通气
+ 机械通气可借助控制瞬间气流(引起呼吸系统容量变 化)或气道压力变化。呼吸机不能同时控制两者;病 人主动或被动呼吸可改变压力或容量。
+ 所有通气模式: + 在吸气相机械通气可依据选择模式控制流速或压力,
分别为容控和压控。吸气时的流速和压力变化反映不 同模式下呼吸系统机械参数的变化 + 在呼气期间根据设定PEEP水平只能控制气道压力,同 时反应流速和容量变化时的呼吸系统机械特征。
+ 呼吸机通过分析呼吸系统定性或定量的机 械信号研究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参数来阐 明
+ 呼吸机是如何工作的 ?
+ 机械通气模式如何显示呼吸系统机械参数, 被动通气与辅助通气之间的区别 ?
+ 机械通气:解决通气,氧合的原理?
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标准教材·2009
2
麻醉药品与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 则颈椎 小关节 功能紊 乱的康 复治疗 管道的 腐蚀及 主要的 检测方 式模糊 综合评 价方法 及应用 讲解肿 瘤抗血 管生成 治疗耐 药机制 颈椎病 的中医 康复治 疗与护 理中医 中药医 药卫生 专业资 料
●CentralCauses: Central driven decrease;
Brain stem injury
6
麻醉药品与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 则颈椎 小关节 功能紊 乱的康 复治疗 管道的 腐蚀及 主要的 检测方 式模糊 综合评 价方法 及应用 讲解肿 瘤抗血 管生成 治疗耐 药机制 颈椎病 的中医 康复治 疗与护 理中医 中药医 药卫生 专业资 料
● Increased VD
• atelectasis, lung injury, pulmonary embolism
● Adjustments: RR
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标准教材·2009
and
TV
●Airwaydiseases:AECOPD,Severeasthma ARDS,●Low ventilation: Post-operation
麻醉药品与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 则颈椎 小关节 功能紊 乱的康 复治疗 管道的 腐蚀及 主要的 检测方 式模糊 综合评 价方法 及应用 讲解肿 瘤抗血 管生成 治疗耐 药机制 颈椎病 的中医 康复治 疗与护 理中医 中药医 药卫生 专业资 料
目录
☻机械通气的基本原理; ☻机械通气适应症与禁忌症; ☻呼吸机主要参数调节原则; ☻机械通气的实施与模式的特点; ☻呼吸机的撤离;
• VE = (RR) x (TV) • VE comprised of 2 factors
• VA = alveolar ventilation • VD = dead space ventilation
• VD/VT = 0.33 • VE regulated by brain stem,
responding to pH and PaCO2
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标准教材·2009
4
麻醉药品与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 则颈椎 小关节 功能紊 乱的康 复治疗 管道的 腐蚀及 主要的 检测方 式模糊 综合评 价方法 及应用 讲解肿 瘤抗血 管生成 治疗耐 药机制 颈椎病 的中医 康复治 疗与护 理中医 中药医 药卫生 专业资 料
被动和主动呼吸
+ 压控和容控两种模式适用肌松或麻痹病人的被动通气。 + 被动通气最易测定气道阻力,呼吸系统 + 食管压的测定是为特殊目的(分别研究胸壁和肺)。 + MV的大部分时间是辅助通气,此时,允许病人主动呼吸。 + 辅助通气的基础是人机同步。吸气努力的触发分压力与流速
触发。(WOB↑) + 吸气相的延迟:是由于吸气肌和呼吸机的共同作用。--是导
致人机不协调原因之一。
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标准教材·2009
5
麻醉药品与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 则颈椎 小关节 功能紊 乱的康 复治疗 管道的 腐蚀及 主要的 检测方 式模糊 综合评 价方法 及应用 讲解肿 瘤抗血 管生成 治疗耐 药机制 颈椎病 的中医 康复治 疗与护 理中医 中药医 药卫生 专业资 料
Principles (1): Ventilation
The goal of ventilation is to facilitate CO2 release and maintain normal PaCO2
• Minute ventilation (VE)
• Total amount of gas exhaled/min.
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标准教材·2009
1
麻醉药品与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 则颈椎 小关节 功能紊 乱的康 复治疗 管道的 腐蚀及 主要的 检测方 式模糊 综合评 价方法 及应用 讲解肿 瘤抗血 管生成 治疗耐 药机制 颈椎病 的中医 康复治 疗与护 理中医 中药医 药卫生 专业资 料
呼吸机应用原理-人机相互作用
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标准教材·2009
3
麻醉药品与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 则颈椎 小关节 功能紊 乱的康 复治疗 管道的 腐蚀及 主要的 检测方 式模糊 综合评 价方法 及应用 讲解肿 瘤抗血 管生成 治疗耐 药机制 颈椎病 的中医 康复治 疗与护 理中医 中药医 药卫生 专业资 料
控制通气与呼吸系统的反应特征 是什么?
• Ventilation in context of ICU
● Increased CO2 production
• fever,sepsis,injury,overfeeding
V/Q Matching. Zone 1 demonstrates dead-space ventilation (ventilation without perfusion). Zone 2 demonstrates normal perfusion. Zone 3 demonstrates shunting (perfusion without ventila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