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重症患者心血管急症

合集下载

ccu危重症培训计划

ccu危重症培训计划

ccu危重症培训计划一、项目背景近年来,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在逐渐增加,心血管急性危象患者数量也大幅增加,其中重症患者的数量占比也在逐年增加。

因此,对CCU危重症护理的规范化和专业化人才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本培训计划设立的目的是为了提高CCU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提高对心血管急性危象患者的护理水平,提高CCU危重症护理的规范化水平。

二、培训目标1. 培训对象:CCU护理人员和相关临床护理人员。

2. 培训内容:1)系统地讲解和总结CCU危重症护理的理论知识,包括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等。

2)掌握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

3)熟练掌握CCU护理的基本技能,包括监护仪使用、各种导管的管理等。

4)提高CCU护理人员的心理护理水平。

3. 培训目标:1)提高CCU护理人员对心血管急性危象患者的护理规范化水平。

2)提高CCU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水平。

3)提高CCU护理人员的急救技能水平。

4)提高CCU护理人员的心理护理水平。

三、培训内容1. 理论课程(1)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理及诊断原则。

(2)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等危重症护理原则。

(3)CCU监护设备的使用及相关知识。

(4)心肺复苏的理论知识。

(5)心理护理知识。

2. 技能操作课程(1)CCU监护仪的使用。

(2)心肺复苏技能训练。

(3)各种导管的管理。

(4)常见血管内药物的使用方法。

3. 实际操作在临床实习中,学员需要亲自参与护理工作,包括病房巡视、监护设备操作、心肺复苏等。

四、培训安排1. 培训时间(1)培训周期:3个月。

(2)每周培训时间:每周5天,每天6小时。

2. 培训地点医院CCU病房、临床技能实验室。

3. 培训人员(1)医院内部定向招聘CCU护理人员及相关临床护理人员。

(2)招聘对象:具有临床护理相关专业背景的护理人员。

4. 培训方式(1)理论课程:讲授+讨论。

(2)技能操作课程:示范+实操。

(3)实际操作:带教+实习。

5. 考核方式培训结业考核。

重症医学准入培训计划

重症医学准入培训计划

重症医学准入培训计划一、培训目标重症医学是现代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治疗危重病人的重要手段。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学对患者生命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重症医学作为危重病人的急救抢救和综合治疗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因此,培养一批具备扎实的临床医学理论和扎实的重症抢救技能的医生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培训计划的培训目标是:培养一批具有良好的医学素养、临床理论基础和较强的临床工作能力,熟练掌握重症医学病种的诊断、治疗和护理技能的医生。

二、面向对象本培训计划面向已具备医学执业资格的临床医生和医院医师。

三、培训内容(一)基础理论知识培训1. 重症医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2. 危重病人的急救原则和方法3. 输液、输血、血流动力学调节4. 多器官功能支持技术和设备的使用5. 血气分析和临床应用6. 危重病人的监护与护理7. 重症医学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诊断方法8. 重症医学的论文撰写和学术交流技巧(二)临床技能培训1. 危重病人的急救抢救技术2. 多器官功能的支持和维持技术3. 新生儿危重病人的抢救救治技术4. 神经系统危重病人的监护与治疗技术5. 重症医学病种的诊断和治疗技术6. 重症医学的病例讨论和围手术期危重病人的管理技巧(三)团队合作与沟通技能培训1. 医务团队的合作与沟通技巧2. 医患沟通与护理沟通3. 危重病人及其家属的心理护理与支持四、培训方式本培训计划采取脱产培训和实践结合的方式进行。

1. 脱产培训:集中培训时间,开设相关基础理论知识的课程,同时安排专业的老师进行教学辅导和培训评估。

2. 实践结合:培训学员在培训期间要求到重症医学科实习,通过实际操作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

五、培训周期本培训计划为期一年,包括脱产培训时间和实践结合时间。

脱产培训时间为6个月,实践结合时间为6个月。

六、培训评估1. 学员的学习成绩将按照脱产培训阶段的考试成绩、实践结合阶段的评定成绩以及论文撰写的综合成绩进行评估。

医院重症救治培训计划

医院重症救治培训计划

医院重症救治培训计划一、培训目标医院重症救治培训旨在提高医护人员对重症患者救治的技能和水平,使其能够熟练掌握重症救治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对危重病人的救治效果和治疗质量,减少医患矛盾,提高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

二、培训内容1.重症监护室操作流程和要求2.重症患者的临床评估及护理3.机械通气和人工气道护理4.血液净化技术5.心脏复苏和危重病人抢救6.各类重症监测仪器的使用和维护7.急救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8.其他相关内容三、培训对象所有急诊科、内科、外科、重症医学科等相关专业的医护人员,包括医师、护士、技师等。

四、培训时间2个月,每周培训3天,每天8小时。

五、培训形式1.理论培训:通过课堂讲授、案例讨论等形式,向医护人员传授重症监护的相关知识。

2.实践培训:通过模拟操作、实际操作等形式,帮助医护人员掌握重症监护的实际操作技能。

3.实习培训:安排医护人员到重症监护室实习,以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4.考核评估:设立理论考试、实践考核等形式,对医护人员进行能力评估,确保培训效果。

六、培训师资1.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专家学者2.相关临床科室的主任医师3.重症医学科的优秀医护人员七、培训管理1.设立专门的培训管理小组,负责培训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2.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内容、时间、形式等。

3.对参加培训的医护人员进行跟踪管理,确保培训效果。

八、培训效果1.提高医院重症监护能力,减少危重病人死亡率;2.加强医护人员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3.增强医院的救治能力和竞争力,提高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4.减少医患矛盾,提高医患关系的和谐程度。

九、培训经费培训经费由医院财务部门负责,包括培训师资报酬、培训场所租金、培训材料费用等。

十、培训总结医院重症救治培训是医院提高重症监护能力、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举措,通过设立合理的培训计划、制定科学的培训内容和形式、有效管理培训过程,可以有效地提高医护人员的重症监护水平,为医院的发展和医疗服务的提供优质的服务。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班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班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班展开全文为解决重症医学科对从业人员的高要求与医护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现状之间的剪刀差问题,并使重症医学专业人员对重症医学的相关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组织管理部与继续教育部在正视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借鉴美国重症医学会的FCCS课程的培训模式,参考美国心脏学会ECC课程、美国重症医学会FCCS课程、我国台湾ACLS联合委员会课程运作方式,自2009年起共同发起开展了“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项目”,以系统、规范及高质量的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工作为基础,建设高素质的重症医学从业人员队伍。

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采用统一的培训教材及课件,具有规范化的培训流程和标准化的考核,并对授课教师实行资质准入,对考核合格者颁发由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组织管理部和继续教育部联合签章的培训合格证书。

获得培训合格证书者可申请加入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成为专科会员,具有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青年委员、学组成员、全国委员的被选举权。

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的开展必将提高我国重症医学科从业人员及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专科会员整体水平,提升重症医学科医疗质量并维护医疗安全。

从2009年至今,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组织管理部与继续教育部已在全国举办了99期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班,此外还在厦门、西安、长沙、石家庄同期举办了4期师资班。

为了进一步扩大本项目的影响,惠及更多的医务工作者,2018年拟举办15期培训班,每期培训班限招学员250人,具体举办地点和时间初步确定为:福建厦门-陕西西安(3月中下旬)、四川成都-重庆(4月下旬)、天津-山东临沂(6月上旬)、甘肃兰州-新疆乌鲁木齐(7月下旬)、西藏(8月底)、河南郑州-内蒙古呼和浩特(9月中下旬)、广东中山-江苏泰州(10月中旬)、上海-云南昆明(11月底)。

1. 培训内容理论培训:以《中国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教材》为基础,按模块授课,每个模块均采用理论要点讲授、病例讨论和提问与答疑的形式进行。

危急重症抢救培训计划

危急重症抢救培训计划

危急重症抢救培训计划一、培训目标1.1. 培养医护人员对危急重症抢救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提高抢救成功率。

1.2. 提高医护人员对抢救流程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危重症抢救效率。

1.3. 加强医护人员对抢救工具及设备的熟悉,提高操作技能,为实际抢救提供有力保障。

1.4. 提高医护人员对动态监护及抢救后的处理及护理等附加技能的掌握。

二、培训内容2.1. 理论知识部分:包括危重病人抢救的基本概念、抢救流程、急救药物使用、基础护理技能等知识。

2.2. 抢救工具及设备的使用:包括呼吸机、除颤仪、监护仪、氧气吸入器等医疗设备的使用及保养。

2.3. 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包括静脉通道建立、气管插管、排痰、血管穿刺、心肺复苏等操作技能的培养。

2.4. 附加技能的培养:包括动态监护、抢救后的处理及护理等技能的培养。

三、培训安排3.1. 培训周期:为期一个月。

3.2. 培训方式:理论课程结合实际操作,分为课堂教学和实践操作。

3.3. 培训地点:医院内部专门教室和操作室。

3.4. 培训人员:全院医护人员均可参加,特别是重症医学科、急诊科、手术室等部门的医护人员优先。

3.5. 培训时间:每周安排两天理论课程和三天实际操作训练。

四、培训教学内容4.1. 理论课程:1) 危重病人抢救的基本概念和流程2) 急救药物使用及常用的抢救药物3) 基础护理技能和抢救操作流程4) 抢救设备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5) 动态监护及抢救后护理技巧4.2. 实际操作训练:1) 静脉通道建立及静脉输液操作2) 呼吸机的操作和维护3) 心肺复苏的实际操作演练4) 血管穿刺术及上药技巧5) 气管插管及护理技巧6) 动态监护的操作演练7) 抢救后的处理及护理技能培训五、培训考核5.1. 学习成绩:每周进行一次理论知识考核,合格后方可进行实际操作训练。

5.2. 实际操作考核:每周进行一次实际操作考核,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阶段的操作训练。

重症医学科进阶课程

重症医学科进阶课程

重症医学科进阶课程一、课程简介重症医学科进阶课程是为已经具备初步重症医学知识 and 技能的人员设计的,旨在帮助学员深入理解重症患者的病理生理机制,提高临床诊疗能力,掌握更加高级的重症医学技能,提升危重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本课程涵盖了重症患者的全面管理,包括器官功能支持、血流动力学监测、营养支持、抗感染治疗、急性脑损伤、严重创伤等多个方面。

二、课程目标完成本课程后,学员应能够:1. 深入理解重症患者的病理生理机制。

2. 熟练掌握临床诊疗技能,提高救治成功率。

3. 掌握高级的重症医学技能,包括血流动力学监测、营养支持等。

4. 提升对急性脑损伤、严重创伤等疾病的诊疗能力。

5. 培养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课程内容模块一:重症患者的病理生理学1.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2. 急性肺损伤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 急性心血管功能障碍4. 急性肾损伤5. 脑缺氧与脑损伤模块二:临床诊疗技能1. 重症患者的全面评估2. 血流动力学监测与治疗3. 机械通气与呼吸治疗4. 营养支持与代谢调理5. 抗感染治疗策略6. 急性脑损伤与严重创伤的救治模块三:高级技能训练1. 床旁超声在重症医学中的应用2. 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与调控3. 连续血液净化技术4. 器官移植患者的监护与治疗5. 重症患者的心理干预四、课程安排本课程共计60学时,包括理论授课、实践操作、病例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

1. 理论授课:40学时,每学时45分钟。

2. 实践操作:15学时,包括模拟人操作训练、临床实践等。

3. 病例讨论:5学时,每学时45分钟。

五、课程考核课程结束时,将对学员进行全面的考核,包括理论知识测试(50%)、实践操作考核(30%)和临床病例分析(20%)。

六、课程师资本课程将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教学经验的资深重症医学专家授课,确保教学质量。

七、课程费用1. 课程费用为人民币2000元/人。

2. 含培训费、教材费、午餐。

重症专科资质培训重症患者心血管急症PPT医学课件

重症专科资质培训重症患者心血管急症PPT医学课件
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标准教材·2009
三、心电图的分析与鉴别诊断
ICU常见心律失常的识别
心电图是心律失常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重要手 段和依据,无论是查体发现还是监护显示出 现心律失常,为了正确的诊断一般均应作全 导心电图描记。 对于心律失常波形较少或有异议不易鉴别时 可做较长的心电图描记,然后再进行分析。
11
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标准教材·2009
ICU常见心律失常的识别
五、某些生理性因素 ICU的特殊环境对患者可能产生不同的心理影响,自 主神经功能紊乱也是促发心律失常的一种重要因素。
六、物理和化学因素的作用与中毒 严重中暑、电击伤、某些有机溶剂类毒物、有机磷农 药、动物毒素和有毒植物等均可引起严重的心律失常。
加强ICU医护人员对重症患者心血管急症的诊断和处理 能力,抓住诊治过程中的主要矛盾,理顺处理过程中的 轻重缓急,才能更好地提高救治水平、提高救治的成功 率。
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标准教材·2009
ICU常见严重心律失常心 电图识别与处理
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标准教材·2009
ICU常见心律失常的识别
13
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标准教材·2009
寻找P波规律,确定主要心律
在心电图分析中首先要找出P波,并观察其形态、方向及其 规律,这是心电图分析时的首要任务。 其目的就是确定P波是窦性的,还是非窦性的。 有无过早出现的 P波-房性期前收缩。 注意有无逆行Pˊ波,提示为房室结性心律、房室结折返性 心动过速或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如P波消失,代之以快速、规律的锯齿样波, 多提示为房扑。 如若P波消失,代之以波幅、间距不等的波形,RR间期绝对 不规则,多提示为房颤。
R on T型室性期前收缩
Ⅱ°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单源性房性期前收缩 单源性室性期前收缩 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

2019 中国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教材

2019 中国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教材

2019 我国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教材一、引言随着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重症医学作为一个重要的学科正在逐渐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重视。

我国的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教材在不断完善和更新,以提高医生在重症医学领域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

在2019年,我国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教材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和更新,以适应当下重症医学的最新发展和需求。

二、教材结构与内容1. 教材结构2019年我国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教材分为多个部分,主要包括基础理论、临床实践、学科发展等内容。

其中,基础理论部分包括重症医学的基本概念、病理生理、诊断标准等内容;临床实践部分主要包括各种常见危重症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急救技术等内容;学科发展部分则涵盖了重症医学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等内容。

整个教材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有利于医生系统地了解和学习重症医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2. 教材内容教材内容丰富、全面,涵盖了重症医学领域的各个方面。

基础理论部分囊括了重症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但不限于重症监护、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内容;临床实践部分详细介绍了各种危重症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如心肌梗死、脑出血、创伤性休克等;学科发展部分对重症医学的历史渊源、学科特点和学科前景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教材还引入了一些国际上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为我国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提供了更为全面和前沿的教学资源。

三、教材特色与亮点1. 多学科融合2019年的我国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教材在内容设置上更加注重多学科的融合。

除了医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知识外,还融入了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

这有助于医生在实践中更好地处理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和交流,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

2. 临床病例分析教材中还精选了大量真实的临床病例,对病例进行详细分析,并结合最新的诊疗方案,有助于医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重症医学的实践技能。

3. 突出问题导向教材不仅仅是对知识的介绍和概括,更注重在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引导医生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有利于培养医生的实践能力。

重症医学专科培训计划

重症医学专科培训计划

重症医学专科培训计划一、培训背景随着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不断增加,尤其是对于重症患者的医疗需求。

重症医学是医院急救医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的重点学科之一。

由于其特殊性和综合性,一般医生在临床实践中从事重症医学工作需要特殊的技能和知识。

因此,设计一份科学合理的重症医学专科培训计划,对于提高重症医学实践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进而提高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医疗质量和临床疗效,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培训目标1. 培养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和团队合作精神的重症医学专业人才。

2. 培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的重症医学专业人才。

3. 培养具有较高的临床技术水平和较强的危重症救治能力的重症医学专业人才。

三、培训内容1. 理论学习(1)重症医学基本理论知识(2)相关病理生理学知识(3)急诊医学知识(4)危重症救治理论(5)临床护理学知识(6)医学伦理学知识2. 临床实践(1)重症医学临床实习(2)急诊医学实践(3)重症科患者救治实践(4)急救技能培训3. 专业技能培训(1)心肺复苏技能(2)气管插管和呼吸机操作(3)血管通路建立(4)多器官支持治疗(5)危重症疾病监测技术四、培训方式1. 理论学习通过教学课堂讲解、病例讨论、学术报告等形式进行。

(开展学生学术论文撰写和学术报告的培训)2. 临床实践在重症医学科、急诊科、重症监护室等科室进行临床实习。

(学员进行护理技术的模拟操作和实际操作)3. 专业技能培训通过专业技能培训基地进行专业技能培训。

(开设技术操作和护理技术的实训课程)五、培训周期1. 理论学习学员每周进行不少于8小时的理论学习课程,总计40学时。

2. 临床实践学员每周进行不少于16小时的临床实习,总计80学时。

3. 专业技能培训学员每周进行不少于4小时的专业技能培训,总计20学时。

六、培训管理1. 培训机构本培训由医疗卫生行政部门指导,由医院重症医学科组织实施。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班(武汉)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班(武汉)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班(武汉)
佚名
【期刊名称】《麻醉与监护论坛》
【年(卷),期】2012(019)005
【摘要】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Chinese Critical Care Certified Course,5C)由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组织管理部与继续教育部借鉴美国重症医学会(SCCM)的FCCS课程的培训模式,参考美国心脏学会ECC课程、台湾ACLS
联合委员会课程运作方式,结合我国国情,共同发起开展“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及专科会员队伍建设项目”,以系统的、规范的、高质量的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工作为基础,建设高素质的重症医学从业人员队伍。

【总页数】1页(P347-34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6
【相关文献】
1.重症医学专科护士培训班学员对情景体验式教学的评价 [J], 梁园园;江智霞;柏晓玲;张永春;周静;李元
2.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成立大会暨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第一届全国重症医学大会征文通知 [J],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筹备组
3.建立我国老年医学专科医师的培训及资质评定体系,有效应对人口快速老龄化[J], 王国付;Leng Sean X;
4.建立我国老年医学专科医师的培训及资质评定体系,有效应对人口快速老龄化[J], 王国付
5.南京军区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暨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班在杭州举办 [J], 张存海;方金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症医学科进修培训计划

重症医学科进修培训计划

重症医学科进修培训计划一、培训目标本进修培训计划旨在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使参训医生掌握重症医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提高其在重症医学科工作中的水平和能力。

具体包括:1. 掌握重症医学科基本理论知识,包括病理生理学、感染病学、器官功能支持、营养支持等方面的知识;2. 掌握重症医学科临床诊疗技术,包括急救技术、机械通气、血流动力学监测、多器官功能支持等方面的技能;3. 培养临床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在重症医学科工作中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培训内容1. 病例讨论:组织参训医生对典型和复杂重症病例进行讨论,分析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并进行诊疗效果评价;2. 理论学习:组织参训医生系统学习重症医学科相关理论知识,包括病理生理学、急诊医学、感染病学、多器官功能障碍等方面的知识;3. 临床技能:组织参训医生进行技能培训,包括急救技术、机械通气、血流动力学监测、血液净化技术等方面的技能培训;4. 临床轮转:安排参训医生到重症医学科进行临床轮转,亲身参与临床工作,提高其临床实践能力。

三、培训形式1. 理论学习:通过专家讲座、学术交流、参观学习等形式进行;2. 技能培训:通过模拟训练、临床操作指导等形式进行;3. 临床轮转:安排到重症医学科进行临床轮转学习。

四、培训计划1. 第一阶段(1个月):理论学习- 理论学习:病理生理学、急救医学、多器官功能障碍等理论知识;- 学术交流:参加相关学术会议、讲座等形式;- 病例讨论:参与典型和复杂重症病例的讨论。

2. 第二阶段(2个月):技能培训- 技能培训:急救技术、机械通气、血流动力学监测等技能培训;- 模拟训练:进行相关临床技能的模拟训练。

3. 第三阶段(3个月):临床轮转- 临床轮转:安排到重症医学科进行临床轮转学习;- 临床实践:参与重症病例的诊疗工作,亲身参与临床工作。

四、培训要求1. 参训医生需具备基本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2. 参训医生需有一定的临床经验和临床实践能力;3. 参训医生需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重症医学专科培训计划方案

重症医学专科培训计划方案

一、培训目标通过重症医学专科培训,使受训者系统掌握重症医学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理论,具备较强的重症医学临床思维和操作技能,能够独立处理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生命支持服务。

二、培训对象1. 临床医学、麻醉学、急诊医学等相关专业毕业生;2. 具有临床工作经验,有意从事重症医学领域工作的医务人员。

三、培训时间1. 培训周期:1-3年;2. 培训方式: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相结合。

四、培训内容1. 理论学习:(1)重症医学基础理论:重症病理生理学、重症监测与评估、重症营养支持、重症心理护理等;(2)重症临床技能: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呼吸机操作、血管活性药物应用、血液净化技术、重症患者护理等;(3)重症疾病诊治:重症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重症胰腺炎等;(4)重症医学相关法律法规、伦理道德、沟通技巧等。

2. 临床实践:(1)跟师学习:分配到具有丰富经验的重症医学专家指导下进行跟师学习,掌握重症患者救治流程;(2)轮转实习:在重症医学科、急诊科、呼吸科、心内科等科室进行轮转实习,了解不同科室的重症患者救治特点;(3)临床操作: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重症患者的救治操作,如气管插管、呼吸机操作、血管活性药物应用等;(4)科研能力培养:鼓励学员参与科研项目,提高科研思维和写作能力。

五、培训要求1. 培训期间,学员需严格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医疗安全;2. 学员应积极参加培训活动,完成规定学分;3. 学员需定期参加理论考核和临床技能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阶段培训;4. 学员应注重与导师、同事的沟通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培训效果评估1. 定期对学员进行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考核,评估培训效果;2. 对学员在临床实践中的表现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培训成果;3. 鼓励学员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提高学术水平。

通过以上重症医学专科培训计划,旨在培养一批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较强临床技能和良好职业道德的重症医学专业人才,为我国重症医学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重症医学科专科资质培训教材

重症医学科专科资质培训教材

重症医学科专科资质培训教材
重症医学科专科资质培训教材有很多,比如《中国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教材》。

该书是2013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刘大为、邱海波、严海。

该书在前3版培训教材的基础上,收集了年20期学员班与4期师资班使用后的反馈意见。

重症医学科专科资质培训教材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重症患者的初始评价、基本生命体征监测、中心静脉穿刺插管和测压、机械通气、静脉血栓与肺栓塞的诊断和治疗、重症血液净化技术等多个方面。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您还有疑问,建议咨询专业人士。

急危重症护士培训及其资质认证

急危重症护士培训及其资质认证

急危重症护士培训及其资质认证急危重症护士是医院急诊科宝贵的人才,他们负责救治生命垂危的病人,是医院急救体系的中坚力量。

由于急危重症护士的工作性质需要具备专业的技能和知识,因此他们需要接受系统的培训和资质认证。

本文将从急危重症护士培训的必要性、培训内容和方式、资质认证的重要性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急危重症护士培训的必要性急危重症护士是医院急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需要面对各种急危重症患者,包括心肺复苏、休克、外伤等各种急救情况。

因此,急危重症护士必须具备熟练的急救技能、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厚的专业知识,才能够应对各种复杂的急救情况。

而这些都需要通过专业的培训来获得,因此急危重症护士培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急危重症护士培训的内容和方式急危重症护士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培训和实践教学。

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包括急救危重症护理学、护理学基础知识、临床急诊医学、生命科学等相关课程的学习;技能的培训包括急救技能、操作技能、临床技能等实操课程的学习;实践教学则是通过在实际急救场景中的模拟训练和临床实习来提高护士的急救能力和救治水平。

急危重症护士培训的方式多样,包括传统的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临床实习以及现代化的仿真培训、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

这样的多样化培训方式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护士的学习需求,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三、急危重症护士资质认证的重要性急危重症护士资质认证是对护士专业技能、知识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的一种权威认可。

通过资质认证,不仅可以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和临床技能水平,还可以促进行业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只有经过资质认证的急危重症护士,才能够真正具备执行急救任务的资格。

四、急危重症护士培训及资质认证相关政策法规目前,我国对急危重症护士的培训和资质认证已经有了相关政策法规,包括《护士执业培训规定》、《急危重症护士培训教育规定》、《护士服务质量管理规范》等文件。

重症医学资质培训-心肺脑复苏

重症医学资质培训-心肺脑复苏
中国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教材(第2版)
第一部分:心脏停搏的常见原因
5
中国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教材(第2版)
心脏停搏的常见原因(6H5T)
除心脏本身的病变外,休克、缺氧、严重水电解质平衡和代谢紊乱、中毒和呼 吸系统疾病等均可导致脏停搏。可按“6H5T”的提示分析停跳原因。
中国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教材(第2版)
8
中国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教材(第2版)
心脏停搏的心电图动过速VT,发
病率最高,抢救成功率也 最高。抢救成功的关键在 于及早电击除颤和及时有 效的CPR。
电除颤有效。其他抢救措 施,包括胸外心脏按压、 气道管理和通气、静脉通 路建立、应用肾上腺素及
纠正可逆性病因等。
support,BLS)
01
停搏后处理 (post-cardic arrest care)
CPR 03
、高级生命支持 (advanced life support,ALS)
02
中国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教材(第2版)
院内心脏骤停 (IHCA) 与院外心脏骤停 (OHCA) 生存链
中国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教材(第2版)
心肺复苏—BLS(CAB)
判断循环:触摸颈动 脉搏动
1、颈动脉位置: 气 管与颈部胸锁乳突 肌之间的沟内。
2、方法:一手食指和 中指并拢,置于患 者气管正中部位, 男性可先触及喉结 然后向一旁滑移约 2-3cm,至胸锁乳 突肌内侧缘凹陷处。
中国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教材(第2版)
心肺复苏操作步骤:
者一侧的胸廓肋缘,手指 向中线滑动到剑突部位, 取剑突上两横指,另一手 掌跟置于两横指上方,置 胸骨正中,另一只手叠加 之上,手指锁住,交叉抬 起。
中国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教材(第2版)

重症医学专科培训计划表

重症医学专科培训计划表

重症医学专科培训计划表第一部分:培训目标和培训对象一、培训目标1. 提高医务工作者对重症医学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其对重症医学的兴趣和热情;2. 提高医务工作者处理重症患者的能力,提高其对危重患者的治疗水平;3. 增强医务工作者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其对危重患者的救治效果;4. 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和提高患者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务工作者的工作满意度。

二、培训对象医院内重症医学专科的医师、护士、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医师。

第二部分:培训内容及日程安排一、培训内容1.重症医学理论知识(1)病理生理学、基础重症护理知识(2)重症医学常见病理生理疾病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3)危重病病人的生命支持技术2.重症监护和护理技术(1)重症监护仪设备的使用及其监测(2)危重病情下的有效护理方法和护理技术(3)应急抢救的技术操作3.重症医学团队合作和沟通(1)重症医学团队成员的角色和职责(2)医护人员之间的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3)重症病人家属的心理疏导和沟通技巧4.临床案例分析和讨论(1)病例分析和诊疗思路(2)治疗过程中的问题及相互交流(3)临床病例探讨和经验分享二、培训日程安排培训时间:每周一次,每次2小时,共计6周。

第三部分:培训方式和方法一、培训方式1.教学讲授:邀请重症医学专业的专家学者,通过讲座的形式传授重症医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2.案例分析:由专业医师带领学员对临床病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引导学员从实际案例中学习和思考;3.模拟演练:组织学员进行重症监护和抢救技术的模拟操作,提高学员实际操作能力;4.实地教学:组织学员到重症医学科的临床一线进行实地观摩和学习,加深对重症医学工作的实际理解。

二、培训方法1.面对面教学:采用传统的教师授课形式,让学员直接接受专家学者的讲授;2.小组讨论:鼓励学员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员之间的交流和互动;3.实践操作:利用模拟设备和实际病例进行操作练习,提高学员的操作技能;4.个性辅导: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帮助学员解决实际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 标准教材· 2009
11
ICU常见心律失常的识别
五、某些生理性因素
ICU的特殊环境对患者可能产生不同的心理影响,自 主神经功能紊乱也是促发心律失常的一种重要因素。
六、物理和化学因素的作用与中毒
严重中暑、电击伤、某些有机溶剂类毒物、有机磷农 药、动物毒素和有毒植物等均可引起严重的心律失常。
维持量
200mg <400mg/日 60-120mg/日 0.05mg/(kg· min ) 200-400mg /d 280-350mg/d 0.2mg/次
转复率
40% 50-90% 50-60%
50-90% 55-60% 40-75%
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 标准教材· 2009
23
常用β 受体阻滞剂的用法
细胞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异常,从而导
致心律失常。
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 标准教材· 2009
9
ICU常见心律失常的识别
(四)医源性因素
• 在ICU病房危重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心律失常要特别
注意对医源性因素的排查。 • 对于应用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多巴胺、
阿托品等作用于心血管受体药物、洋地黄与非洋地黄
重症患者心血管急症 的诊断和处理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医院ICU 王育珊 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 · 标准教材· 2009
【目的要求】 一、掌握ICU常见严重心律失常的病因、诊断与处理 二、熟悉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 三、掌握急性心功能不全和急性冠脉综合症的治疗 四、熟悉急性心功能不全和急性冠脉综合症的 诊断与诱发因素 五、掌握高血压危象的诊断和治疗
判定是治疗的关键,同时,对急性致命性心律失常
应给与果断处理, 2、总体治疗原则: ① 尽快使用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② 药物治疗无效可采取紧急直流电复律或人工心 脏临时起搏术。 ③ 对不易辨认的宽QRS波心动过速应按室性心动过速处理。 ④ 尽快查找病因并采取针对性治疗。
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 标准教材· 2009
6h
2-3次/24h
480mg
800-1200mg
10mg/h
10mg/kg·d
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 标准教材· 2009
治疗室上速的常用药物
药物 剂量 使用方法 注射时间 中止发作时间 半衰期 疗效
腺苷
ATP 维拉帕米 (异搏定) 普罗帕酮 (心律平) 硫氮唑酮 氟卡胺 缓脉灵 美西律
6mg-12mg
20
(二)常用药物 1、室性心动过速常用药物及使用方法:
表﹒5-1-2 室性心动过速常用药物及方法
药物
利多卡因 (赛罗卡因) 普鲁卡因酰胺 溴苄胺 普罗帕酮 (心律平)
(i.v)
维持量
1-4mg/min 2mg/min
剂量
50-100mg 100mg 510mg/kg 70mg
推注时间
1-2min 3min ≥8min 3-5min
剂量(首次)
200mg 100mg-150mg 80mg-240mg 0.5mg/(kg· min ) 200mg 70mg 150mg-300mg 0.4mg
给药方法
1次/6小时,口服 1次/12小时,口服 2 次 /日 首剂量1min推注,维持 量滴入4min后判定效果 600mg /d 静推 3次/日,口服 静推
2-4小时
4-5小时
3-4小时
1
1
艾司洛尔
5分钟
20分钟
0.8
比索洛尔
40 24
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 标准教材· 2009
急性心力衰竭
普通(Ⅰ)型:在II、III、aVF导联上呈现阴性扑动波(锯齿 状F波),等电位线不能确认。
非普通(II )型:在II、III、aVF导联上呈现阳性扑动波,能
确认间隔的等电位线。 心房率在240~340次/分,多数情况下以2:1至4:1传导。
16
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 标准教材· 2009
对快速性心律失常的鉴别诊断
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 标准教材· 2009
ICU常见心律失常的识别
三、心电图的分析与鉴别诊断
心电图是心律失常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重要手 段和依据,无论是查体发现还是监护显示出 现心律失常,为了正确的诊断一般均应作全 导心电图描记。 对于心律失常波形较少或有异议不易鉴别时 可做较长的心电图描记,然后再进行分析。
室上性心动过速大多情况下为窄QRS。
QRS波形一般与窦性心律时的波形相同。 能看见提前出现 P波是房性心动过速。
若不伴有心房的逆向传导则看不到 P波,
若有逆向传导可在QRS波前后看到逆行P 波,有时其与QRS波重叠则可以看不到 P波。
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 标准教材· 2009
17
ICU常见心律失常的识别
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 标准教材· 2009
ICU常见心律失常的识别
RR间隔的规律性对鉴别诊断的意义:
RR间隔完全不规则伴细小f波,一般提示为心房颤动。
心率快的房颤有时会因RR间隔相对规则被误认为阵发
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 标准教材· 2009
15
ICU常见心律失常的识别
② 如伴有RR间隔传导比例不规律的F波,一般提示为心房扑动。
ICU常见心律失常的识别
ICU常见严重心律失常的病因与诱因
一、器质性心脏病:
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均是引发ICU心律失常的常见原因, 任何可以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急性炎症反应、以及损 伤、坏死的因素均可能引发心肌细胞的电生理异常,并 在临床上发生心律失常。 特别要注意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等更 易引发严重的心律失常,乃至发生严重的血流动力学障 碍导致猝死。
药名 用量及用法 药物达峰时间 药物半衰期 β-受体阻滞程度
普萘洛尔
烯丙洛尔 吲哚洛尔 索他洛尔 醋丁洛尔
①10mg-20mg,3次/日,口服 ②1mg-5mg,必要时,静推
①25mg-50mg,3次/日,口服 ②2.5mg-5mg,必要时,静推 ①2.5mg-5mg,3次/日,口服 ②0.2mg,必要时,静推 20mg-80mg,3次/日,口服 200mg-400mg,1-2次/日,口服
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 标准教材· 2009
第五章
重症患者心血管急症的诊断和处理
心血管急症是指原发性或继发于其他原因的、以心脏或 大血管病变急性发作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急症,此类疾患 发病急、进展快、诊断或处理不及时常危及生命,特别 是在继发于危重病基础上由于患者病情复杂、临床表现 容易重叠极易导致漏诊或误诊,促使病情急转直下,不 但造成医生难于处理,甚至会加速患者的死亡。 加强ICU医护人员对重症患者心血管急症的诊断和处理 能力,抓住诊治过程中的主要矛盾,理顺处理过程中的 轻重缓急,才能更好地提高救治水平、提高救治的成功
时伴发,可能会对患者生命构成威胁,因此,需要及时辨
认及紧急处理。
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 标准教材· 2009
ICU常见心律失常的识别
ICU常见心律失常的分类
对血流动力学有明显影响 对血流动力学有潜在影响 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速
持续性房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缓
疫复合物在心肌的沉积及损伤作用、严重缺血或
缺氧引起心肌细胞代谢紊乱、心脏自主神经功能 发生紊乱等均可引起心肌细胞的电生理异常。
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 标准教材· 2009
8
ICU常见心律失常的识别
三、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是各种危重病人
常见的并发症。
低钾血症、高钾血症、低镁血症、低钙血症 等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均可引发心肌
①其心电图呈宽QRS波群时有被误认 为室性心动过速的可能性。 ②能看见带△波的RR间隔绝对不等。
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 标准教材· 2009
ICU常见心律失常的识别
【抢救原则与措施】
一、对血流动力学有明显影响的急性心律失常的处理
(一)处理原则:
1、对血流动力学有明显影响的急性心律失常无论何种 类型都可能在短时间内致命,因此,快速的心电图
重复给药时间
5min 5min 1-2h 10-15min
总量
<200mg/30min <300mg/h 1000mg <30mg/kg 280-350mg
0.5-1mg/ min
索他洛尔
胺碘酮 (乙胺碘呋酮) 莫雷西嗪 (乙吗噻嗪)
0.51mg/kg
510mg/kg 1.8mg/kg
10min
≥10min (50mg/min) 10min
5min ≤5min 3-5min 90s
5h 4-6h 14h 5-10min 8-12h
85-90% 低于维拉帕米 80%
70% 22
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 标准教材· 2009
心房颤动的常用药物
药物
奎尼丁 氟卡因 索他洛尔 艾司洛尔 胺碘酮 (乙胺碘呋酮) 普罗帕酮 (心律平) 毛花甙丙 (西地兰)
Ⅰ°房室传导阻滞 Ⅱ°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单源性房性期前收缩 单源性室性期前收缩 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心室扑动 心室颤动 Ⅱ°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Ⅲ°房室传导阻滞 心房扑动 心房颤动 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 成对性室性期前收缩 R on T型室性期前收缩
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 标准教材· 2009
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 标准教材· 2009
7
ICU常见心律失常的识别
二、非心源性疾病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急性脑血管意外、妊娠高血 压综合征、慢性阻塞性肺病等非心源性疾病也是 ICU病房引发心律失常不可忽视的原因。 其主要机理是由于心肌抑制因子释放进入血液循 环、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对心肌细胞的损害、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