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X0705529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

授课系(部):自动化工程系学分学时:58学时

一、课程定位

《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性技术,它涉及自动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电子技术和机械工程等多学科的内容。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结构,了解和掌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对机器人及其控制系统有一个完整的理解,培养学生在机器人技术方面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在机器人技术方面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为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必要的机器人应用基础。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工业机器人编程和调试的知识与技能,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具有调试机器人应用程序和设计典型机器人应用系统的能力,能解决程序调试和系统设计中遇到的问题。

1、知识目标

a。了解机器人的由来与发展、组成与技术参数,掌握机器人分类与应用,对各类机器人有较系统地完整认识。

b。了解机器人运动学、动力学的基本概念,能进行简单机器人的位姿分析和运动分析。

c。了解机器人本体基本结构,包括机身及臂部结构、腕部及手部结构、传动及行走机构等。

d。了解机器人轨迹规划和关节插补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e。熟悉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的构成、编程语言。

f。了解工业机器人工作站及生产线的基本组成和特点。

g。掌握常用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编程应用和调试方法。

h。掌握工业机器人手动和自动操作,熟悉工业机器人编程。

2、能力目标

a。根据工业机器人运动系统设计方法,具有进行总体设计的能力;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15(HoO43

课程类别:

专业方向课

适用专业: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

参考学时:72学时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周诚计2020.8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王晓明2020.8

一、课程定位

1、课程在专业培养中的定位及作用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是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职业基础课程之一,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性技术,它涉及自动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电子技术和机械工程等多学科的内容,是学生职业发展中第一门与工业机器人直接关联的基础课程。是在科学分析确定学校办学定位、明确我们系部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通过对工业机器人技术职业与职业岗位进行整体化的调研与分析形成的一门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的专业基础课程。

2、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表1前导、后续课程一览表

(一)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按照职业能力发展的阶段确定相应的典型工作任务按照从初级工到专家的发

展顺序,来设置相应的课程内容,从单一机器人的操作,到机器人工作站的整体把握。全部课程都安排在机器人实训室上课,每一个项目都有实践环节,每一次的学习过程就是工作的过程,并且在实践操作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安全生产、规范操作意识、团队合作意识,每一次的考核评价都有相关内容,这种职业素质是在任何企业工作都应具备的。采用行为引导型教学法根据项目任务通过视频、图像、实训设备等,使学生了解工业机器人在各种场合的应用。对于机器人的工业应用着重讲解其各种结构形式及应用场合,通过该项目使学生对机器人学科有全面认识,提高学生的

学习兴趣,并结合离线编程仿真软件完成虚拟机器人的加载和控制。

《工业机器人基础》课程标准

《工业机器人基础》课程标准

《工业机器人基础》课程标准

一、适用对象

中等职业学校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三年制)学生。

二、适用专业

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

三、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本课程是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而设置的,对本专业所面向的机器人安装调试员、机器人编程员等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的达成起支撑作用。在课程设置上,它是承上启下的核心课程,非常重要,前面课程有电工技术基础与应用、机械基础和低压电器控制与应用,后续课程有机器人操作与编程、机器人系统集成运维等。

四、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

本课程主要介绍、讲解工业机器人本体结构组成、主要部件的控制原理和性能、工业机器人整体性能、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趋向等内容。其中重点讲解工业机器人本体结构组成、主要部件的控制原理,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工业机器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工业机器人运动系统、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能使用示教器操作工业机器人完成简单动作。

1.知识目标

(1)了解机器人的产生与发展、组成与技术参数;

(2)掌握机器人分类与应用,对各类机器人有较系统地完整认识;

(3)了解工业机器人的组成与性能;

(4)熟悉工业机器人本体的组成部分;

(5)了解机器人控制系统的构成;

(6)了解工业机器人的编程语言和编程特点;

(7)熟悉工业机器人示教器的基本操作;

(8)熟悉机器人基本的故障排除。

2.技能目标

(1)理解能力;能够熟悉机器人本体,示教器和控制柜之间的关系;外部设备与机

器人控制系统的关联;识读机械零部件装配图;

工业机器人课程标准

工业机器人课程标准

工业机器人课程标准

工业机器人作为现代制造业中的重要装备,其应用领域日益广泛,对于提高生

产效率、降低成本、改善劳动环境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因此,培养具备工业机器人应用技能的专业人才已成为当前教育培训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确保培养出高质量的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制定相应的工业机器人课程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工业机器人课程应包括对工业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介绍。学生需

要了解工业机器人的定义、分类、结构组成、工作原理等基础知识,为后续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其次,课程还应涵盖工业机器人的编程与控制技术。学生需要学习工业机器人

编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够熟练运用编程软件进行程序编写和调试。

此外,工业机器人课程还应包括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技能培训。学生需要学习工

业机器人在各种工业场景中的应用技能,包括但不限于工件抓取与放置、焊接、喷涂、装配等操作技能,使其具备实际操作工业机器人的能力。

除此之外,工业机器人课程还应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通过设计实际的工

业机器人应用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提高工业机器人应用技能。

最后,工业机器人课程还应注重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职业道德培养。学生需要了

解工业机器人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和标准,提高安全意识和职业道德素养。

总的来说,工业机器人课程标准应当是全面的、系统的,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

传授,又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只有如此,才能培养出适应现代制造业需要的高素质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

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工业机器人操作运维、应用编程、调试维护等职业能力,以及实践技能、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等职业素养,使学生系统掌握工业机器人的基本原理、功能、应用技能、程序设计方法和编程技巧,为今后从事自动化控制领域的工作打下基础。

前导课程:《机械基础》《电气控制技术》《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等。

后续课程:《智能制造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工业机器人综合实训》等。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从应用角度和企业需求出发,培养学生系统掌握工业机器人的相关概念、原理、基本应用及标准规范,使学生了解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结构与组成,掌握装调、编程、调试、维护等基本技能和应用,熟悉工业机器人应用安全规范、应用标准,为从事工业机器人操作运维、应用编程、技术服务及生产管理等岗位奠定基础。

能力目标:

1、掌握工业机器人安全规则和标准规范,具有排除安全问题和执行标准规范的能力。

2、能正确识别工业机器人品牌,能正确选型。

3、能熟练掌握工业机器人操作规范,能装配连接机器人,能正确使用机器人。

4、能熟练校准和标定机器人参数。

5、能熟练配置机器人I/O参数。

6、能熟练手动操纵机器人。

7、能熟练使用离线仿真软件配置机器人参数和离线编写程序并能运行调试。

8、能熟练使用示教器配置机器人参数和在线编写程序并能运行调试。

9、具有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技术设计开发能力。

10、能对工业机器人进行日常维护和简单的维修。

知识目标:

1、掌握机器人及工业机器人的概念,掌握工业机器人的分类及品牌,了解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标准

《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标准

《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工业机器人技术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熟练应用工业机器人完成各种生产任务,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二、教学内容

1. 工业机器人基础知识:包括机器人结构、运动学、控制原理等;

2. 工业机器人编程语言:包括常用编程语言、编程规范等;

3. 工业机器人应用场景:包括机器人工作站的设计、布局、调试等;

4. 工业机器人维护与故障排除:包括常见故障类型、排查方法、维修保养等。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 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基本理论;

2. 实践教学:通过实验、实训、项目等形式,使学生掌握工业机器人的操作、编程、调试等技能;

3. 校企合作:与工业机器人企业合作,引入企业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四、考核方式

1. 理论考试:考察学生对工业机器人技术的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实践操作:考察学生应用工业机器人完成实际生产任务的能力;

3. 项目完成情况:考察学生在实际项目中的团队合作、问题解决、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表现。

五、课程资源

1. 教材:推荐使用由工业机器人企业或高校编写的相关教材;

2. 实验设备:包括工业机器人实训平台、示教器、传感器等;

3.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教学视频、技术文档、论坛等,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六、课程实施建议

1. 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2. 加强师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3. 定期开展教学评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工业机器人课程标准

工业机器人课程标准

《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说明

课程名称:工业机器人技术

课程代码:PE121185

课程管理系部:机电工程系

参考学时:48

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

学生应具备的基础:学生应掌握单片机、PLC、传感器相关知识,了解机械结构与机械原理。

二、课程性质与作用

(一)课程性质

《工业机器人》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性技术,它涉及自动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电子技术和机械工程等多学科的内容,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结构,了解和掌握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对机器人及其控制系统有一个完整的理解,培养学生在机器人技术方面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在机器人技术方面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为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必要的机器人技术基础。

(二)课程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以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遵循“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应知、应会”的原则,以拓展学生专业知识覆盖面为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重点通过对主流工业机器人产品的讲解,使学生对当前工业机器人的技术现状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对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趋势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为学生进入社会做前导,把创新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发展学生专业思维和专业应用能力,通过简单具体的实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专业领域的知识。

三、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一)课程设计理念

以点带面,讲解授课为主的教学方式。课程主要分为机械、运动、控制、感觉等几个部分,内容较多。课堂教学上,我们使用重点突破的方法,讲解一个或者两个典型的实例,让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而带动整个知识面的学习。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1.课程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是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职业基础课程之一,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性技术,它涉及自动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电子技术和机械工程等多学科的内容,是学生职业发展中第一门与工业机器人直接关联的基础课程。是在科学分析确定学院办学定位、明确我院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通过对工业机器人技术职业与职业岗位进行整体化的调研与分析形成的一门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的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任务: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对工业机器人本体的认知,掌握工业机器人运动系统设计方法,具有进行总体设计的能力;掌握工业机器人整体性能、主要部件性能的分析方法;掌握工业机器人常用的控制理论与方法,具有进行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的能力;了解工业机器人的新理论,新方法及发展趋向。掌握工业机器人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及职业能力,为他们走上工业机器人生产第一线的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2.学习领域描述

工业机器人涉及的学科相当广泛,归纳起来是机械学和微电子学的结合-机电一体化技术,其集精密化、柔性化、智能化、软件应用开发等先进制造技术于一体,是工业自动化水平的最高体现。任何从事工业机器人相关岗位的员工,都有必要预先系统地了解掌握工业机器人的相关知识,包括工业机器人的分类、组成,结构,性能参数,控制技术,传感系统以及典型应用等等,才能够妥善的应对自身职业体系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模拟企业新员工的认知流程,学生以小组或独立的工作方式,结合工业机器人认知实训设备,对上述技术要点进行系统的接触、分析、了解和掌握。

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标准

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标准

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标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课程]《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标准

1课程概述

1.1课程名称:工业机器人技术

1.2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

1.3参考学时:56学时

1.4参考学分:

2.5学分

1.5开设时间:第四学期

2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必修课。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工业机器人系统构成、工业机器人编程等知识和进行机器工作站系统建模及仿真等技术,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工业机器人编程及仿真设计能力。内容包括工业机器人典型应用案例、离线编程基础、机器人工作站系统模型、程序及轨迹设计、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基础知识等。

3课程目标

3.1知识目标

(1)熟悉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应用领域;

(2)掌握离线编程软件安装过程;

(3)掌握离线编程软件的工作界面使用方法;

(4)掌握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外部设备模型构建方法;

(5)掌握工业机器人仿真工作站的构建流程;

(6)掌握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的离线编程方法;

(7)掌握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的仿真测试方法;

(8)掌握机器人工件及工作站设备的三维建模与设计分析。

(9)掌握工业机器人的现场手动操纵。

(10)掌握工业机器人的现场轨迹编程及设计。

3.2能力目标

(1)能安装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软件;

(2)能构建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模型;

(3)能按要求在离线编程软件下编写工作站控制程序;

(4)能对工业机器人工作站进行仿真测试。

(5)能对工业机器人进行现场操纵及编程操纵。

3.3素质目标

(1)具有分析与决策能力;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意义重大,具有综合性、先进性、实用性等特点。本书可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相关专业学生的教材,也可作为企业的培训、自学用书。

二、课程任务

本课程有七个模块,工业机器人认知,工业机器人的系统组成,工业机器人的机械系统,工业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传感技术,工业机器人通讯,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本书案例新颖,内容全面丰富,针对应用型普通高等教育的特点,突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适用性。本书在个每项目开头都有引言,引发学生思考,并且把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带入新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明确新内容的学习要求及重点。在每个模块后还附有检测习题,方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学时分配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知识模块与课时设置如下:理论学时

为26学时。课程框架及学时分配如下表所示:

四、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模块1工业机器人认知课时安排

本章安排理论4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单元1工业机器人概述

一、工业机器人的定义

二、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史

三、工业机器人的特点

四、工业机器人的优势单元2工业机器人的分类

一、按机械结构分类

二、按坐标系分类

三、按应用领域分类

单元3工业机器人的性能参数

一、自由度和工作空间

二、负载

三、精度

四、防护等级

模块2工业机器人的系统组成课时安排本章安排理论2学时主要教学内容

单元1工业机器人本体

、本体结构

二、本体参数

单元2工业机器人控制柜

一、线缆接口

二、功能模块

单元3工业机器人示教器

一、示教器简介

二、示教器结构

三、示教器的功能及使用模块3工业机器人的机械系统课时安排本章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

1. 引言

工业机器人已经成为现代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确保产品质量等。因此,掌握工业机器人技术成为了现代制造业从业人员的必备技能。为了规范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制定本课程标准。

2. 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以下技能和知识:

•理解工业机器人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掌握工业机器人的编程方法和调试技巧;

•熟悉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和市场需求;

•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和选择工业机器人系统。

3. 课程内容

3.1 工业机器人基础知识

•工业机器人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结构和组成部分;

•工业机器人的动力系统和传感器。

3.2 工业机器人编程

•工业机器人编程的基本概念和语言;

•工业机器人常用编程方法;

•工业机器人的离线编程。

3.3 工业机器人应用

•工业机器人在汽车制造、电子制造、机械制造等领域的应用;

•工业机器人在食品加工、医药生产、化工等领域的应用;

•工业机器人在立体仓库、物流配送等领域的应用。

3.4 工业机器人系统设计与选择

•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工业机器人系统;

•工业机器人系统的选择和采购;

•工业机器人系统的安装与调试。

4. 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使用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工业机器人的理论知识讲解;

•实践操作:提供实际工业机器人设备进行编程操作和调试练习;

•课程项目:组织学生参与工业机器人的实际项目开发,提高实践能力。

5. 评估方式

•课堂测验:通过课堂测验考察学生对工业机器人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工业机器人工程应用虚拟仿真》课程标准

《工业机器人工程应用虚拟仿真》课程标准

《工业机器人工程应用虚拟仿真》课程标准

学时:72

学分:4

适用专业及学制:三年制、机电技术应用(机器人方向)、全日制

审定:机电技术教学部

一、制定依据

本课程是机电技术应用(机器人方向)专业核心课程。本标准依据《中职国家专业教学标准》而制定。

二、课程性质

在本课程中,通过项目主导、任务驱动教学的方法,对ABB公司的RObotStUdiO软件的操作、建模Smart组件的使用、轨迹离线编程、动画效果的制作、模拟工作站的构建、仿真验证以及在线操作进行全面的讲解。本课程适合从事工业机器人应用开发、调试、现场维护的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和参考,特别是已掌握ABB机器人基本操作,需要进一步掌握工业机器人工程应用模拟仿真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三、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旨在提高学生在机器人方面的综合素质,着重使学生掌握从事机器人加工类企业中机器人工作所必备的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具备继续学习专业技术的能力;在本课程的学习中渗透思想道德和职业素养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形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为后续课程学习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知识目标

1.能认识、安装工业机器人仿真软件。

2.会构建基本仿真工业机器人工作站。

3.能较熟练运用仿真软件RobotStudio中的建模功能。

4.能较熟练运用仿真软件RobotStudio对工业机器人离线轨迹编程。

5.会运用RobotStudio中Smart组件的应用。

6.会带导轨和变位机的机器人系统的创建与应用。

7.会SCreenMaker示教器用户自定义界面使用。

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课

程标准

YUKI was compil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

《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

课程性质:职业技术课

学分:2

计划学时:32

1前言

《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是机电一体化各专业方向的一门专业技术课,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性技术,它涉及自动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电子技术和机械工程等多学科的内容。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结构,了解和掌握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对机器人及其控制系统有一个完整的理解,培养学生在机器人技术方面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在机器人技术方面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为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必要的机器人技术基础。

1.1课程定位

本课程的教学以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遵循“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应知、应会”的原则,以拓展学生专业知识覆盖面为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重点通过对主流工业机器人产品的讲解,使学生对当前工业机器人的技术现状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对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趋势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为学生进入社会做前导;把创新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发展学生专业思维和专业应用能力,通过简单具体的实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专业领域的知识。

1.2设计思路

以点带面,讲解授课为主的教学方式。课程主要可以分为机械、运动、控制、感觉等几个部分,内容较多。课堂教学上,我们使用重点突破的方法,讲解一个或者两个典型的实例,让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而带动整个知识面的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课

程标准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先修课程:机械设计基础、电气控制与PLC、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

后续课程: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自动化工业生产的安装与调试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

二、课程性质

工业机器人技术是一种综合性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包括传动机构、伺服系统、数据处理、人机对话以及与机器人工作性质对应的控制功能等。

本门课程致力培养学生具有机器人安装、调试和维护方面等基础知识的专业选修课,课程理论和应用技术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生产现场最需要的工业机器人的实际应用技术。

三、课程的基本理念

以典型案例为载体,设计课程结构;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基础,改革课程内容;以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四、课程设计

该课程以工业机器人常用的技术原理与应用知识为载体,让学生了解工业机器人基本原理和应用技能为目标,选取基本工业机器人的机械机构和运动控制、基本操作、搬运机器人及其操作应用、码垛机器人及其操作应用、焊接机器人及其操作应

用、涂装机器人及其操作应用、装配机器人及其操作应用等内容,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教学内容,以典型案例为载体讲述工业机器人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了解和掌握工业机器人应用能力。教学的过程是:案例导入→相关知识→案例讲解→知识拓展。

五、课程的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本门学习领域课程工作任务的完成,使学生了解工业机器人的分类、特点、组成、工作原理等基本理论和技术,掌握工业机器人的使用的一般方法与流程,具备工业机器人选型、操作以及工作站设计等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使学生达到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的基本目标,提高其实际应用技能,并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通过教学过程中的案例分析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和职业素质养成意识以及创新思维的能力。

(二)具体目标:

1、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工业机器人的结构,工业机器人的环境感觉技术,工业机器人控制,工业机器人系统等方面的知识。

2、能力

(1)了解如何操作工业机器人,完成简单的动作。

(2)掌握各种工业机器人的构造原理以及特点。

(3)能分析出简单的故障所在。

(4)能设计出简单的末端操作器。

3、素质

(1)培养学生对机器人的兴趣,培养学生关心科技、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2)培养科学的学习态度与作风,利用先进技术进行开拓创新的专业思维。

(3)培养良好的专业触觉。

六、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二)课程具体内容与教学要求表

七、教学实施

(一)教学方法建议

课程结合相关的教学资源、学生的特点、教学任务等方面的因素,灵活运用讲授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同时多采用案例教学法,深入浅出,配合相关的工程应用案例,跟随教学目标、任务、学科类型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二)学习方法建议

充分利用课堂讲课时间,做好课程预习与课后复习,《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具有理论性强、实践能力要求高的特点,学生应在课后利用课程资源提升对该课程知识点与技能点的提升。

八、教材选取的原则

1、(总体原则)

以项目或任务为载体,将知识、技能、态度三者融入教材内容,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教材与行业标准及工艺要求结合、操作与管理结合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材,建议使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2.推荐教材

《工业机器人技术与应用》兰虎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3.参考的教学资料

《机器人技术基础》熊有伦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

《机器人与控制技术》孙迪生,王炎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工业机器人》,徐元昌,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工业机器人应用工程》,余达太等,冶金工业出版社,1999

《工业机械手设计》李允文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

《机器人的创意设计与实践》宗光华主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

《机器人技术及其应用》,朱世强等,浙江大学出版社

《机器人技术基础》,陈哲等,机械工业出版社

九、学习场地、设施要求

1、(校内资源)

本课程以多媒体课堂讲授为主,配合教学适当地安排实物演示、案例讲解和小组讨论。对于学习场地和设施,应满足多媒体教学需要。

2、(校外资源)

本专业与校外多家企业合作教学,并有多家学生顶岗实习基地,满足学生实习需求。

3、(网络教学环境资源)

工业机器人网

中国机器人网

机器人网

机器人

机器人天空

机器人之家

机器人智能网

机器人发烧友天地

机器人制作天地

泰坦网机器人营销网

北京博亚创世科技有限公司

科学博览

十、教师能力要求

1、(专业理论要求)

熟悉工业机器人运行的机械结构、运行原理,操作程序。

2、(专业社会实践要求)

担任本课程教师应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老师,不仅有较强的理论教学能力,还要有一定实践操作能力。

3、(教学能力要求)

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同时能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

4、(职业道德要求)

热爱学生,爱岗敬业;做到在传承前人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大力倡导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十一、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应该包括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2个部分,实行百分制。其中平时成绩可以通过个人作业、学习态度、到课率及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评定,期末考试可以采用开卷或闭卷形式,重点考查学生对工业机器人的安装调试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在课程的总成绩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