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道法知识点讲解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高分必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高分必备](https://img.taocdn.com/s3/m/5ad0b7b6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b9.png)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高分必备道德与法治是中学生必修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学习道德与法治,可以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道德与法治,本文将介绍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的必备知识点,希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第一单元:法与法律教育1. 法是指国家规定和保护人们行为的一种社会规范,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法律法规和地方法规等。
2. 法的内容包括法律规定的一种社会规范、一种应当、可以和不可以的行为规范。
3. 法有其特定的属性,包括普遍性、强制性、长期性和法定性等。
第二单元:公民的权利和义务1. 公民的权利是指公民在法律保护下享有的一种自由、平等、公正和公益的权益。
2. 公民的义务是指公民在法律规定下需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3.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
第三单元:民主与法治1. 民主是指人民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享有平等权利和自主决策的制度。
2. 法治是指国家和社会活动在法律规范下进行、国家权力和社会关系以法律为依据进行调整的制度。
3. 民主和法治相辅相成,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社会的政治文明。
第四单元:合理维权1. 维权是指公民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通过合法手段保护自身利益的行为。
2. 维权的方法包括法律途径维权、非法律途径维权和社会途径维权等。
3. 合理维权要坚持合法性、理性性和秩序性的原则。
第五单元:文明与法治1. 文明是指一种优秀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和动力。
2. 文明行为是指符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行为。
3. 文明与法治相辅相成,文明行为是法治的基础,法治是文明的保障。
第六单元:网络与法治1. 网络是指由计算机网络互连起来的全球性通信网络。
2. 网络安全是指保护网络系统和网络信息免遭非法侵害和破坏的一种综合管理和保护活动。
3. 网络与法治密切相关,要积极培养正确使用网络的意识,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新部编本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全册知识点梳理
![新部编本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全册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b11efdbfd5bbfd0a78567351.png)
新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全册知识点梳理第一节“公民权利的保障书”知识点梳理宪法核心价值:核心价值追求授予并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宪法核心价值宪法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为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一、国家权利属于人民1、宪法的基本原则;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切国家权力属于人民2、我国的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国家权利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4、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重要作用:保证人民成为生产资料的有所有者,成为国家的主人5、宪法规定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人民行使国家权利的基本途径和形式,将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原则惯穿于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方面。
6、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原则保障: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并规定其担负捍卫国家主权,防止国内外敌对势力颠覆的使命,从而保障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原则得以实现。
7、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有:(1)平等权。
(2)政治权利(3)人身自由。
(4)宗教信仰自由。
(5)社会经济权利(6)受教育权。
(7)监督权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1、人权的实质和目标: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2、宪法的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3、尊重和保障人权宪法的原则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采取各种措施积极保护和促进人权。
4、我国政府向世界公布的第一份官方文件:1991年11月1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5、中国的人权的显著特点:广泛性、公平性和真实性6、发展权的主体:人民7、人权的主体: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不仅包括个人,也包括群体8、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自由权、政治权利,又包括财产权、继承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部编八年级(下册)道法知识点汇总
![部编八年级(下册)道法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284c01a004a1b0717fd5ddfa.png)
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1、社会生活给我们带来哪些变化?p4①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②随着身体的变化、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③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社会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2、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是怎样的?P4-5①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②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3、社会关系分为哪几种不同的类型?(或:几种主要的社会关系?)P5①血缘关系:如家庭、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等。
②地缘关系:如同乡、邻居等。
③业缘关系:如同学、同事等。
4、为什么说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①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②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③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5、我们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或者亲社会行为的意义)p8①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②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社会和他人的接纳与认可。
③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
④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6、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p8①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1、网络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或:网络是如何丰富日常生活的?网络的积极作用是什么?)P10-12A、网络让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
部编版道德与法律八年级下册全册复习资料
![部编版道德与法律八年级下册全册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ce4c3d6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0d.png)
部编版道德与法律八年级下册全册复习资
料
第一单元:我与国家
基本概念
- 国家的定义:国家是一个有人口、有固定领土、有政权的独立主权的社会集团。
- 国家的特征:国土、人民、政权、主权。
国家的组成
- 国土:国家的领土包括陆地、领海、领空。
- 人民:国家的核心和基础。
- 政权:国家权力的组织与实施的机构。
- 主权:国家的独立性和自主决策的权利。
我们的权利和义务
- 具体权利:、自由、平等权利等。
- 具体义务:遵守法律、守护家庭等。
第二单元:守护家园
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
-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保护环境是保护生存环境、保护人类健康的基本要求。
- 生态文明的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的方式与措施
- 垃圾分类与回收利用:对垃圾进行分类,进行资源再利用。
- 节约能源:合理使用电、水、燃气等资源,节约能源减少污染。
- 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
第三单元: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知识
- 食品安全的定义:食品无毒、无害、合理。
- 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与人民的生命健康密切相关。
- 食品安全的保障措施:食品安全法律的制定与实施、食品安全监管等。
食品安全的实践
- 合理膳食:均衡饮食、多样化饮食。
- 识别食品标签:了解食品的成分和产地。
- 勤洗手、煮熟食物等个人卫生惯。
(这里只是一个简要的复习资料,具体内容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补充和拓展。
)。
(完整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4e40f224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29.png)
八年级下册《道德宇法治》知识点概括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1。
宪法规定的内容有哪些?①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②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利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③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利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④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2。
国家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我国经济制度与人民权力的关系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利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这一制度保证人民成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成为国家的主人.4。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广大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贯彻于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方面。
5。
人权的实质和目标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6。
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要求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力和自由。
7。
行政机关应如何执法?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执法、依法行政、简政放权.8.为更好地尊重和保障人权,国家应该怎么做?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9.我国国家权利机关的认识我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10.国家机构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①在国家机构与人民的关系方面,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于主导地位;②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方面,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③在国家机关内部做出决策、决定时,实行民主集中制。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知识摘要(精华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知识摘要(精华版)](https://img.taocdn.com/s3/m/957fbab6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17.png)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知识摘
要(精华版)
本文档旨在概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的知识要点和重点内容,以帮助学生进行复和总结。
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国家法律与个人权益
- 介绍了我国宪法和法律体系的基本原理和重要内容。
- 强调了法律对个人权益的保护作用,以及个人权益的界限与限制。
2.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 阐述了公民权利与义务的概念和关系。
- 探讨了公民权利的来源和特点,以及公民义务的内容和履行方式。
3. 经济与法律
- 讲解了经济活动中的法律关系和规则。
- 强调了经济行为的合法性和合规性,以及违法经济行为的后果。
4. 社会公德与法律修养
- 强调了个人的良好品德对社会和法律的重要性。
- 探讨了公民的社会责任和法律修养的培养方法。
5. 法治意识与法律思维
- 解释了法治意识的概念与作用。
- 强调了培养法律思维和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通过对以上知识点的研究和理解,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和法律修养,增强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能力,为成为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注意:本文档仅为知识摘要,内容未进行详细梳理和解析,请以教材原文为准进行研究和复。
应要求提供800字以上的文档,本文档已满足要求。
感谢使用本助手,如有其他需求,请随时提问。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第一单元知识点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第一单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83ff6f2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da.png)
一、法:
1、法是一种规则,它在社会里起到调节个人行为和社会关系的作用。
2、法是指定定义和解释每一个人所处社会环境的规则。
3、法律可以分为民法、刑法等,分为习惯法、普通法、行政法等,
分为国家法律、地方法律等。
二、道德:
1、道德是社会互动中最重要的规范之一,是一般普遍遵守的公共规
范和基本准则。
2、道德是指人们共同接受的道德规范,它包括行为准则、伦理原则
和行为道德。
3、道德体现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守的一般准则,它可以指导
人们的行为,增强公民的道德责任感。
三、法律与道德:
1、法律和道德都是社会生活中重要的行为规范,但二者有各自的不
同之处。
2、法律注重客观实践,强制执行,是外在性的行为规范;而道德是
一种内在的行为规范,它不仅与法律相协调,还受到道德情感的影响。
3、法律是有效的社会生活规范,而道德是坚实的道德基础,两者缺
一不可。
四、公民道德:
1、公民道德是指社会成员应该尊重的国家法律和诚实守信的义务。
2、公民道德是公民在国家和社会中应当具备的保持秩序和社会公正
的行为准则。
3、公民道德有许多形式,包括爱国主义、忠诚、尊重、诚实、守信、友好、依法行事等。
部编版八下《道德与法治》全册知识点版
![部编版八下《道德与法治》全册知识点版](https://img.taocdn.com/s3/m/567f9348f18583d0496459a4.png)
--1--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如何规定的? 我国宪法第一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 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4、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对各级国家机关有什么要求? 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5、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有哪些?受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有哪些? (1)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
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2)宪法保护的人权的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6、国家应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 (1)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2)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3)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4)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7、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8、除人大这样的权力机关外,我国还有哪些国家机关?它们与权力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1)我国还有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监察机关。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重点知识总结(精华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重点知识总结(精华版)](https://img.taocdn.com/s3/m/8e6fdb6a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40.png)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重点知
识总结(精华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重点知识总结(精华版)
一、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 道德是指人们行为准则的内在约束力量,是人们内心感受到的对错和善恶的判断。
-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实施的一切规范行为的准则,是社会公认的行为要求和禁止的规则。
- 道德与法律有联系,但并不完全一致,有时道德要求高于法律,有时法律要求高于道德。
二、公民的法律权利和义务
- 公民的权利是指公民根据法律规定享有的合法权益,包括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人格权利等。
- 公民的义务是指公民根据法律规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包括守法、奉献、团结等。
三、参与平等和守法的权利
- 每个公民都有平等参与国家事务的权利,可以通过选举、提建议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
- 公民应当守法,尊重和遵守法律,不得有违法行为。
四、法律保护的对象和范围
- 法律保护的主要对象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和利益。
- 法律的保护范围包括人身权益、财产权益、知识产权、环境权益等。
五、法律构成和法律责任
- 法律构成是指行为人的行为符合法律规定的要件,形成法律效果。
- 法律责任是指不按照法律规定行事,触犯法律的人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和后果。
六、依法解决纠纷和维护权益
- 公民有权依法解决自己的纠纷,可以通过诉讼、仲裁等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享有法律保护的权益应当及时得到保护,追求正义和维护公平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以上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的重点知识总结,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知识点总结全册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知识点总结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6629d833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1a.png)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知识点总结全册《部编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知识点总结全册》本文将全面总结部编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的知识点,帮助同学们对该教材进行复习和巩固。
以下是主要的知识点总结:一、法律基础知识1. 法律的概念与特征法律是指由国家制定、公布和实施的规范行为的准则和规则,具有强制性和普遍适用性。
2. 法律的作用和意义法律在社会中起到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权、调整人际关系和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
3. 法律的体系结构我国法律体系主要包括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和经济法等不同部门的法律。
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 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知识权利、劳动权利和平等权利等。
2. 公民的基本义务公民的基本义务包括法律遵守义务、社会公德义务、家庭责任义务和国家安全义务等。
三、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1. 社会公德的内涵和基本要求社会公德是指公民在日常社会生活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要求,包括友善待人、守时守信、互助互爱等。
2. 职业道德的内涵和重要性职业道德是指在从事特定职业活动中所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职业操守,对于维护职业形象和提升职业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四、法律和道德的关系1. 法律和道德的共同点和区别法律和道德都是社会规范,二者共同点在于都对人们的行为进行规范;区别在于法律具有强制性和可执行性,而道德则更加依赖于个人内心的自觉遵守。
2. 法律和道德的互补作用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法律规范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和推动了道德规范的实施,而道德规范是法律的基石和灵魂。
五、法治国家1. 法治国家的概念和特征法治国家是指国家政权依法行使、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一种国家形态,具有法律至上、法律公正等特征。
2. 法治社会的建设与维护法治社会的建设需要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包括法治观念的普及、法治宣传的加强、法律意识的提升等多个方面的努力。
六、常见违法犯罪行为与法律意识教育1. 青少年常见违法犯罪行为和成因分析青少年常见违法犯罪行为包括盗窃、打架斗殴、吸烟、早恋等,其成因主要与家庭教育、环境影响、心理问题等有关。
八下道法部编版知识点总结
![八下道法部编版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f5dd578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d7.png)
八下道法部编版知识点总结第一篇:《法律》1. 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基本原则和重大制度安排,是国家的组织法和权力运行的总章程。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权力机关及其职权范围、对公民权利的保护、对国家机关和公务人员的约束、对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安排等内容。
2. 法律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发布、实施的行为规范。
法律是国家的主权权力的产物,是国家为了保护人民利益制定的强制性的规范。
法律具有普遍性、权威性、约束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是国家治理的基本手段和最重要的权力工具。
3. 法治法治是指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
法治的基本原则是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办事,依法享权,依法守信,依法维权。
法治是社会主义国家最基本的政治制度和最核心的理念。
4. 法律意识法律意识是指人们对法律的认识和感受,是一种具有法律观念和法治精神的思想意识。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可以使他们在学生阶段就具备正确的法律观念和法治精神,对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有坚定的信仰和响应。
5. 法律知识法律知识是指法律的基本知识和法规的具体内容,包括宪法、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等内容。
学生应该学习基本的法律知识,了解国家的基本制度和法律规定,增强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第二篇:《法律意识与法治精神》1. 法律意识法律意识是指人们对法律的认识和感受,是一种具有法律观念和法治精神的思想意识。
培养法律意识,可以使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遵纪守法、明辨是非、依法维权,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2. 法治精神法治精神是指遵纪守法、守信用、公平正义的社会精神。
法治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3. 法律意识教育法律意识教育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法律观念和法治精神的培养,使他们具有正确的法律认识和法治观念,增强依法维权的能力。
法律意识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法治公民的重要途径。
第三篇:《公民的权利和义务》1. 公民的权利公民的权利是国家法律规定的公民享有的权利。
部编版道法八下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道法八下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a7c6e95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be.png)
部编版道法八下知识点总结道法八下是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的一本道德与法治教材,主要涵盖了涉及个人与家庭、校园与社会、国家与世界等方面的道德和法律知识。
本文将从这本教材中总结出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以帮助同学们复习和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1.尊重与关爱道德的基础是尊重与关爱。
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权利和尊严,关爱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尊重他人的隐私,不侵犯他人的财产和人身安全,是我们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
2.家庭与爱家庭是一个温暖的港湾,是我们学习道德和法律的第一课堂。
我们要尊敬父母,关爱兄弟姐妹,建立和睦、互助的家庭关系。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独立生活,担负起家务和个人责任。
3.校园生活校园是我们学习的地方,也是我们成长的地方。
我们要遵守校规校纪,尊重师长和同学,在学习中努力进取,在交往中培养友谊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同时,我们也要保护环境,不随地乱扔垃圾,爱护公共设施。
4.社会与公德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要遵守社会公德,尊重社会规则和法律法规。
我们要珍惜公共资源,不破坏公共设施,不乱涂乱画。
在帮助他人时,要尊重他人的意愿,不以牺牲自己的利益为代价。
5.法律与秩序法律是社会的基石,是保障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
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法律知识,知道哪些行为是违法的,避免触犯法律。
当我们遇到不公平的待遇时,要学会用法律的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6.文明礼仪文明礼仪是社会交往的基本规范,是我们展示个人素质和修养的窗口。
我们要尊重他人的感受,礼貌待人,不说脏话和恶搞他人。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仪容仪表,保持良好的个人形象。
7.健康与安全健康和安全是我们生活的基础。
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饮食健康,经常锻炼身体。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安全,遵守交通规则,不玩火、不接触危险物品。
8.爱护自然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大家庭。
我们要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不乱砍乱伐。
我们也要关心动植物的生存和保护,不虐待动物,不伤害植物。
以上是部编版道法八下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
人教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15e808d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fc.png)
人教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一、概括文章概括了八年级学生在道德与法治方面需要掌握的核心内容,包括法律基础知识、道德观念、公民责任、社会参与等方面的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归纳总结这些知识点,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提高道德素质和法治意识,促进全面发展。
1. 简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中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门课程强调道德教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法治教育是该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讲解法律知识,帮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原则和规定,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使其懂得尊重法律、遵守法律。
道德与法治课程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学生能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定位,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这门课程对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
2. 引出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的目的和意义。
进入八年级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不仅继承了以往的知识体系,更是在深度和广度上有了显著的提升。
对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清晰地阐述这一归纳整理工作的目的与意义。
归纳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课程内容,构建清晰的知识结构体系。
随着课程内容逐渐增多和难度逐渐加大,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容易出现混乱现象。
通过对下册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掌握核心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这样的归纳总结有助于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八年级是中学阶段知识积累的关键时期,通过梳理和归纳知识点,有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深度理解和记忆,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归纳总结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课本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课本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a347bc7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45.png)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课本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课本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1、我国的国家性质(p4)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人民是我们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p4)(主人翁地位的表现:平等地享有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4.公民的基本权利?由于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5、人民和公民有何异同,我国的公民包括哪些人?(p6)(1)人民是政治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阶级内容. 公民则是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2)公民比人民的人民的范围广泛。
在中国,公民即包括人民,又包括具有我国国籍的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6、公民应该这样正确行使权利?(p10--11)①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
②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③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④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7、公民的义务分为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两大类,什么叫法定义务?宪法规定的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p16)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是法定义务,也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法定义务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
(具体内容在课本上划记,共6条)8、为什么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P14—15页)①我们不能只获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
②对于法定义务,我们必须履行,因为这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③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9、如何忠实履行义务?①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②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③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10、法律怎样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P27)11.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权有何特殊保护?(p26)12、我国保护公民生命健康权的法律有哪些?(p27)答:《宪法》《刑法》《民法通则》《治安管理处罚法》13、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有哪些?《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14、公民行使健康权有哪些方式?(p28)答:①我们有权珍爱生命,维护健康,积极锻炼身体,提高健康水平,使自己拥有强健的体魄和焕发向上的精神②有权在患病时及时医治,恢复健康,增强体质③当自身生命健康受到他人非法侵害时,有权依法自卫和请求法律保护15、怎样关爱他人的生命和健康?P30---3116.人格尊严权包括哪些内容?(p35)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生命健康权、自由权等。
道法八年级下知识点总结
![道法八年级下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f4d211b58fb770bf78a5546.png)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如何规定的?我国宪法第一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宪法是如何确保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3-5页abcdef所有内容)4、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5、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对各级国家机关有什么要求?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6、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有哪些?受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有哪些?(1)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
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2)宪法保护的人权的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7、国家应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公民权利、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及国家具体行为)(1)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2)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3)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4)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8、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是:尊重和保障人权9、贫穷是实现人权的最大障碍。
部编版八下道德与法治全册知识点版
![部编版八下道德与法治全册知识点版](https://img.taocdn.com/s3/m/7064b0a831b765ce04081443.png)
部编版八下道德与法治全册知识点版Revised by Liu Jing on January 12, 2021--1--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 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如何规定的? 我国宪法第一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 3、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 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4、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对各级国家机关有什么要求?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5、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有哪些受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有哪些 (1)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
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2)宪法保护的人权的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6、国家应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 (1)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2)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3)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4)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7、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道法八年级下知识点总结
![道法八年级下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f4d211b58fb770bf78a5546.png)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如何规定的?我国宪法第一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宪法是如何确保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3-5页abcdef所有内容)4、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5、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对各级国家机关有什么要求?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6、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有哪些?受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有哪些?(1)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
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2)宪法保护的人权的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7、国家应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公民权利、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及国家具体行为)(1)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2)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3)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4)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8、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是:尊重和保障人权9、贫穷是实现人权的最大障碍。
部编人教版道法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部编人教版道法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6029c03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58.png)
部编人教版道法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部编人教版道法八年级下册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
一、什么是道德和法律
1. 道德的概念:道德是人们共同的、根植于社会的一种行为准则和规范,用以判断人
们行为的是非善恶、对错正误的标准。
2. 法律的概念: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公布和实施的,用来规范社会成员行为的一种行
为准则和规范。
二、道德和法律的关系
1. 相互联系:道德和法律都是社会规范,都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而存在的。
2. 不同之处:道德主要依靠个人内心的自觉,法律则依靠国家强制力的约束。
三、道德与法律之间的矛盾与统一
1. 原则统一:道德和法律都为了追求社会和谐、人类幸福,都有共同的价值目标,本
质上是统一的。
2. 实施方式不同:道德主要依靠道德教育和人的自觉,法律则依靠国家强制力的实施。
四、道德与法律的培养
1. 道德的培养:通过教育、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影响,引导和培养个人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
2. 法律的培养:通过法律教育、社会法规的宣传和普及,培养公民遵守法律的意识和
习惯。
五、身边的道德问题和法律问题
1. 道德问题:如诚信、友爱、守时等。
2. 法律问题:如盗窃、抢劫、交通违法等。
六、互联网和道德法律
1. 了解互联网的优点和缺点,注意文明上网,摒弃网络不良信息。
2. 遵守网络道德规范,不随意侵犯他人权益,尊重知识产权。
以上仅为部分知识点总结,具体以教材内容为准。
部编版本初中八年级的下册的道法学习知识点
![部编版本初中八年级的下册的道法学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b29b2778762caaedc33d496.png)
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1、社会生活给我们带来哪些变化p4① 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样社会关系② 跟着身体的变化、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停延展,我们会与愈来愈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觉愈来愈丰富,认识愈来愈深刻。
③ 我们会更为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为关心社会发展,或为之骄傲,或准备为之分忧。
2、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是如何的P4-5① 个人是社会的有机构成部分。
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② 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在不一样的社会关系中,我们拥有不一样的身份。
3、社会关系分为哪几种不一样的种类(或:几种主要的社会关系)P5① 血缘关系:如家庭、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等。
② 地缘关系:好像乡、邻居等。
③ 业缘关系:好像学、同事等。
4、为何说人的成长是不停社会化的过程① 人的成长是不停社会化的过程。
② 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头万绪的联系。
③ 人的生计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取物质支持和精神滋润。
5、我们为何要养结婚社会行为(或许亲社会行为的意义)p8① 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要点期间,我们应当建立踊跃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认识社会,服务社会,养结婚社会行为。
② 礼让、分享、帮助别人、关心社会发展等亲社会行为,有益于我们养成优秀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点,获取社会和别人的采纳与认同。
③ 参加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
④ 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踊跃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6、如何养结婚社会行为p8① 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我们要主动认识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踊跃投身社会实践。
②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恪守社会规则和风俗,热情帮助别人,想别人之所想,急别人之所急。
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1、网络对我们的平时生活产生了哪些踊跃影响(或:网络是如何丰富平时生活的网络的踊跃作用是什么)P10-12A、网络让我们的平时生活中的信息传达和交流变得方便敏捷。
部编版八下道德与法治全册知识点版精编版
![部编版八下道德与法治全册知识点版精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a8ead402f121dd36a22d828e.png)
部编版八下道德与法治全册知识点版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1--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 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如何规定的? 我国宪法第一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 3、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 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4、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对各级国家机关有什么要求? 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5、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有哪些受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有哪些 (1)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
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2)宪法保护的人权的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6、国家应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 (1)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2)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3)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4)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7、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1、社会生活给我们带来哪些变化?p4①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②随着身体的变化、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③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社会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2、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是怎样的?P4-5①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②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3、社会关系分为哪几种不同的类型?(或:几种主要的社会关系?)P5①血缘关系:如家庭、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等。
②地缘关系:如同乡、邻居等。
③业缘关系:如同学、同事等。
4、为什么说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①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②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③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5、我们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或者亲社会行为的意义)p8①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②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社会和他人的接纳与认可。
③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
④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6、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p8①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1、网络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或:网络是如何丰富日常生活的?网络的积极作用是什么?)P10-12A、网络让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
B、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C、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2、网络如何推动社会进步?①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互联网大大促进了人才、资金、技术、物资的流动,推动了传统行业转型升级。
②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
③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互联网打破了地域界限,极大地拓展了文化交流的内容、场合及范围,提高了文化传播的速度,互联网的大数据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理解世界的方式。
3、为什么说网络是把双刃剑?(或:如何正确认识网络?网络的利与弊是什么?)P10-15(知识点整合)①网络丰富日常生活:A、网络让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
B、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C、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②网络推动社会进步:A、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B、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C、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③网络的弊端:A、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B、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C、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4、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①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②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应该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应该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更不可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
③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
④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
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不制只有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才能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5、如何传播网络正能量②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可以向政府部门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为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贡献力量。
②我们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
6、青少年沉迷网络有哪些危害?①青少年沉迷网络,很容易造成精神空虚。
②容易荒废学业,不利于个人健康发展。
③甚至做出欺诈、盗窃等违法犯罪行为。
④容易制造家庭矛盾,与父母产生隔阂。
⑤不利于提升个人交往能力。
等等。
7、建设安全、健康、充满正能量的网络空间,你有何建议?(1)国家:1、修改和完善有关互联网的法律法规:2、加大和完善执法力度:3、建立健全网络监管、预警机制。
(2)网站:依法经营,切实加强对网络平台和网络从业人员的监督和管理。
提高反病毒、反黑客能力。
(3)青少年:1、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
2、恪守道德,文明上网。
3、遵守法律,依法利用网络,抵制网络侵权行为。
4、不恶意传播网络谣言,不进行诈骗活动,不泄露国家秘密;5、不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积极传播网络正能量。
6、正确选择网上信息并理智对待,自觉抵制不良诱惑;7、积极宣传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共建安全和谐的网络环境;掌握必要的网络安全问题防范技巧,保护自身信息安全;等等。
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1、什么是社会秩序?P23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社会秩序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等。
2、为什么社会生活需要秩序?①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社会秩序。
每个社会成员都有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只有大家有序地占据一定的社会资源和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才能避免混乱、减少障碍、化解矛盾,从此提高社会运行效率,降低社会管理水平。
②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在有序、整洁、安全的社会环境中,我们享有人身自由和财产安全,享有公平的发展机遇,从而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热情。
3、什么是社会规则?P25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如道德、纪律、法律等。
4、社会规则的作用有哪些?(1) 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
规则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安排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关系;如何作为社会一员享有权利,承担责任,处理好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从而使大家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
(2) 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社会规则明确了当有人破坏秩序时该如何处罚,从而保障社会的良性运行。
5、如何正确认识自由和规则的关系?或:怎样理解“自由和规则不可分”?(重点掌握)①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②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到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
③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④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为了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
6、如何自觉遵守规则?①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
遵守社会规则,既需要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即他律,又需要自我约束,即自律。
②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
7、维护和改进规则(1)我们要坚定维护规则?一方面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另一方面要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基础上,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2)我们要积极改进规则,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规则需要制定,有的需要废除,有的需要修改和完善。
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的改进和完善,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
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1、尊重是交往的起点,如何理解?/为什么要尊重他人?(1)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我们要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等。
(意义)(2)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社会的尊重。
(必要性) (3)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
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
尊重可以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作用)2、尊重从我做起,怎样做?(1)积极关注、重视他人。
对他人的疑惑给予细致的解答,对他人的请求给予热情的帮助。
(2)平等对待他人。
对所有人要一视同仁,不能以家庭、身体、智能、性别等原因而轻视、歧视他人。
(3)学会换位思考。
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体会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难处,包容他人。
(4)学会欣赏他人。
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和长处,真诚的欣赏和赞美他人,给予他人积极的评价。
3、文明有礼的重要性?(1)文明有礼是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文明有礼会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
(2)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文明有礼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
(3)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国家形象,我们举行的各种仪式,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
4、做文明有礼的人,怎样做?(1)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2)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3)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5、怎样平等待人?(重点掌握)①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的人格,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
②社会生活中,我们不能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原因而轻视、歧视他人。
6、怎样学会换位思考?(重点掌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而应该将心比心,体会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难处,包容他人,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他人。
7、怎样学会欣赏他人?①善于发现他人的潜质和特长,真诚的欣赏和赞美他人的优点和闪光点,给予他人积极的评价。
②彼此欣赏,共同进步。
8、文明有礼的重要性?(1)文明有礼是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文明有礼会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
(2)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文明有礼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
(3)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国家形象,我们举行的各种仪式,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
9、做文明有礼的人,怎样做?(1)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2)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3)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10、诚信的重要性是什么?(或:为什么要讲诚信?)(1) 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诚信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诚信也是一项民法原则。
(2) 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诚信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一个人真诚老实、笃守诺言,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赢得信任。
相反,如果弄虚作假、口是心非,就会处处碰壁,甚至无法安身立世。
(3) 诚信是企业的资本,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和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