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空气总悬浮物颗粒的测定作业指导书
悬浮物作业指导书

悬浮物作业指导书一、引言悬浮物作业是指在水体中进行的一种特殊作业,它涉及到悬浮物的收集、处理和清理等工作。
本指导书旨在为悬浮物作业提供详细的操作指南,确保作业过程安全、高效。
二、作业准备1. 确定作业区域:根据悬浮物的分布情况和作业需求,确定作业区域的范围和边界。
2. 制定作业计划:根据作业区域的特点和悬浮物的类型,制定详细的作业计划,包括作业目标、作业时间、作业人员和作业装备等。
3. 安全防护措施:确保作业人员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装备,如救生衣、防滑鞋等,并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和演练。
三、作业流程1. 预先调查:在作业开始之前,进行悬浮物的预先调查,了解悬浮物的分布情况、密度和大小等,为后续的作业提供依据。
2. 悬浮物收集:根据作业计划,使用合适的收集装备,如网箱、拖网等,对悬浮物进行收集。
收集过程中,要注意保持作业区域的整洁,避免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
3. 悬浮物处理:将收集到的悬浮物进行分类和处理。
根据悬浮物的性质和用途,可以选择进行回收利用、焚烧处理或安全储存等方式。
4. 清理作业区域:在悬浮物作业完成后,对作业区域进行清理,确保不留下任何悬浮物残留。
清理过程中,要遵循环保原则,将废弃物进行妥善处理。
四、作业注意事项1. 安全第一:作业过程中,要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
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2. 环境保护:在悬浮物作业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水体环境,避免对水质造成污染。
严禁将悬浮物随意倾倒或抛入水体。
3. 协同作业:对于大规模的悬浮物作业,要进行协同作业,确保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和配合。
4. 定期检查和维护:对作业装备和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五、作业评估与改进1. 作业评估:对悬浮物作业进行定期评估,包括作业效果、作业安全和环境影响等方面。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采取改进措施。
2. 改进措施:根据作业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包括优化作业流程、改进作业装备和加强人员培训等。
悬浮物作业指导书

悬浮物作业指导书一、引言悬浮物作业是指在水体中进行的悬浮物的采集、监测、处理等相关工作。
本指导书旨在提供悬浮物作业的标准操作流程和安全要求,以确保作业的顺利进行并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
二、作业目的悬浮物作业的目的是采集水体中的悬浮物样品,以了解水体的水质状况、污染程度等信息,为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作业范围本指导书适合于进行悬浮物作业的所有工作人员,包括但不限于环境监测人员、科研人员等。
四、作业流程1. 准备工作a. 确定作业地点: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作业地点,确保能够代表性地采集悬浮物样品。
b. 准备设备和材料:包括采样器具、采样瓶、标签、手套、防护服等。
c. 安全措施:作业人员应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手套、防护服等,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2. 采样操作a. 标定采样器具:在采样前,对采样器具进行标定,确保准确采集悬浮物样品。
b. 采样点选择:根据作业要求,在作业地点选择合适的采样点,注意避免人为干扰和污染。
c. 采样方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如浮游生物网、浮游生物瓶等。
d. 采样数量:根据需要采集足够数量的悬浮物样品,以保证后续分析的准确性。
e. 采样记录:在采样过程中,及时记录采样点、采样时间、采样深度等信息,以便后续分析和比对。
3. 样品处理a. 样品保存:采集的悬浮物样品应即将封闭保存,避免样品受到外界污染。
b. 样品运输:样品运输过程中,应保持样品的稳定性,避免样品泄漏或者变质。
c. 样品分析:根据实验要求,对悬浮物样品进行分析,包括悬浮物浓度、颗粒大小等参数的测定。
五、安全要求1. 作业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作业。
2. 作业人员应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手套、防护服等,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3. 作业现场应保持整洁,避免杂物干扰作业操作。
4. 作业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如滑倒、溺水等。
5. 对于有毒有害物质的处理,应按照像关法规和标准进行,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伤害。
悬浮物作业指导书

悬浮物作业指导书一、概述悬浮物作业指导书旨在提供关于悬浮物作业的详细指导和操作步骤,以确保作业的安全性、高效性和准确性。
本指导书适合于悬浮物作业的各个环节,包括准备工作、操作流程、安全措施和作业结束后的清理工作等。
二、准备工作1. 确定作业区域: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悬浮物作业的区域范围,并进行标记和隔离。
2. 获取必要设备和工具:根据作业的具体要求,准备所需的设备和工具,如悬浮物采集器、防护服、手套、面罩等。
3. 培训和指导:确保作业人员接受相关培训和指导,熟悉悬浮物作业的操作流程和安全注意事项。
三、操作流程1. 穿戴个人防护装备:作业人员应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护服、手套、面罩等,以保护自身安全。
2. 准备悬浮物采集器:将悬浮物采集器放置在作业区域的适当位置,并确保其处于稳定状态。
3. 开始作业:根据作业要求,采取适当的方法和工具,将悬浮物采集到采集器中。
注意操作的准确性和谨慎性,避免对周围环境和设备造成伤害。
4. 定期检查采集器:在作业过程中,定期检查悬浮物采集器的状态,确保其正常工作并及时清理采集器。
5. 结束作业:根据作业的要求,及时结束作业,并进行必要的清理工作,包括清理工具和设备,处理悬浮物等。
四、安全措施1. 个人防护:作业人员在进行悬浮物作业时,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护服、手套、面罩等,以保护自身安全。
2. 通风和防护措施:确保作业区域通风良好,减少悬浮物对作业人员的影响。
在必要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如设置隔离带、使用防护罩等。
3. 废物处理:对于采集到的悬浮物,应按照像关规定进行正确的处理和处置,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
4. 紧急情况处理:在发生紧急情况时,作业人员应即将采取适当的应急措施,并及时报告相关负责人和相关部门。
五、作业结束后的清理工作1. 清理工具和设备:作业结束后,对使用的工具和设备进行清理和消毒,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2. 作业区域清理:对作业区域进行清理,包括清除悬浮物残留物、清理地面和设备等,确保环境整洁和安全。
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重量法

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以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为标题,本文将介绍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方法和测定过程。
一、引言环境空气中的总悬浮颗粒物(TSP)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100微米的颗粒物,包括可见颗粒物和细颗粒物。
这些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质量有重要影响,因此准确测定环境空气中的TSP浓度是必要的。
二、测定方法重量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环境空气中TSP浓度的方法。
其原理是通过将空气中的颗粒物捕集到滤膜上,然后将滤膜称重,计算出颗粒物的质量浓度。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选择合适的测定点位,安装好采样设备并校准。
2. 采样:将预先准备好的滤膜安装在采样器上,打开采样器开始采样,一般采样时间为24小时。
3. 滤膜处理:采样结束后,将滤膜取下,放置在恒温恒湿条件下等待静置,以消除静电等影响。
4. 称重:使用精密天平将滤膜进行称重,记录下质量值。
5. 计算:根据测定时间和滤膜的有效面积,计算出单位体积的颗粒物质量。
6. 数据分析:根据测定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价,得出空气中TSP的浓度。
四、注意事项1. 在采样过程中,应注意采样器的正常运行,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数据不准确。
2. 在滤膜处理过程中,要避免手指直接接触滤膜,以免污染样品。
3. 在称重过程中,要保持天平的准确性,避免外界因素干扰称重结果。
4. 在数据分析中,应注意对测定结果的合理解释和评价,避免片面或错误的结论。
五、结果与讨论通过重量法测定环境空气中TSP的浓度,可以得到准确的数据,用于评价空气质量和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同时,这种测定方法简单易行,成本较低,适用于大规模的监测工作。
六、结论重量法是一种准确可靠的测定环境空气中TSP浓度的方法。
通过合理的实验步骤和仪器设备的选择,可以得到准确的测定结果,为环境保护和空气质量监测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七、展望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对环境空气中颗粒物的测定要求越来越高。
悬浮物作业指导书

悬浮物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悬浮物作业是指在水体中进行的一种特殊作业,其主要目的是清理水体中的悬浮物质,以保持水质清洁和水生态的平衡。
本文将针对悬浮物作业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包括作业前的准备工作、作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作业工具和设备的选择、作业后的处理等方面。
一、作业前的准备工作:1.1 水体调查与分析:在进行悬浮物作业之前,首先要进行水体调查与分析。
包括水体的深度、流速、悬浮物浓度等参数的测量,以便制定合理的作业计划和选取合适的作业工具。
1.2 作业区域的划定:根据水体调查的结果,划定作业区域。
通常情况下,选择悬浮物浓度较高的区域进行作业,以达到最佳的清理效果。
1.3 安全措施的制定:悬浮物作业涉及到水体的操作,必须重视安全问题。
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包括作业人员的防护措施、作业工具的安全使用等,确保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性。
二、作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2.1 作业时间的选择:悬浮物作业的时间选择非常重要。
通常情况下,选择在水体流动较缓、悬浮物浓度较低的时间段进行作业,以提高作业效率。
2.2 作业方式的选择:根据悬浮物的性质和作业区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作业方式。
包括手动清理、机械清理等,确保作业的高效性和安全性。
2.3 环境保护的考虑:在进行悬浮物作业时,必须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因素。
在作业过程中,要注意不破坏水生态环境,避免对水生物造成伤害。
三、作业工具和设备的选择:3.1 悬浮物清理器的选择:根据作业区域的特点和悬浮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悬浮物清理器。
可以选择手动清理器、机械清理器等,确保作业的高效性和安全性。
3.2 清理器的使用技巧:熟悉清理器的使用方法和技巧,掌握正确的操作方式。
避免因不当使用清理器而造成损坏或事故。
3.3 其他辅助设备的选择: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辅助设备,如船只、浮筒等,以提高作业的效率和安全性。
四、作业后的处理:4.1 悬浮物的处理与处置:作业结束后,对收集到的悬浮物进行处理与处置。
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作业指导书

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作业指导书一、执行标准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重量法HJ 618-2011。
二、适用范围1、本标准适用于环境空气中 PM10和 PM2.5浓度的手工测定。
2、本标准的检出限为0.010mg/m3(以感量0.1mg分析天平,样品负载量为1.0mg,采集108 m3空气样品)。
三、测定原理分别通过具有一定切割特性的采样器,以恒速抽取定量体积空气,使环境空气中 PM2.5和PM10被截留在已知质量的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的重量差和采样体积,计算出 PM2.5和PM10 浓度。
四、仪器设备1、切割器(1)PM10切割器、采样系统:切割粒径 Da50=(10±0.5)μm;捕集效率的几何标准差为σg=(1.5±0.1)μm。
其他性能和技术指标应符合 HJ/T 93-2003 的规定。
(2)PM2.5 切割器、采样系统:切割粒径 Da50=(2.5±0.2)μm;捕集效率的几何标准差为σg =(1.2±0.1)μm。
其他性能和技术指标应符合 HJ/T 93-2003 的规定。
2、采样器孔口流量计或其他符合本标准技术指标要求的流量计。
(1)大流量流量计:量程(0.8~1.4)m3/min;误差=2%。
(2)中流量流量计:量程(60~125)L/min;误差=2%。
(3)小流量流量计:量程<30 L/min;误差=2%。
3、滤膜:根据样品采集目的可选用玻璃纤维滤膜、石英滤膜等无机滤膜或聚氯乙烯、聚丙烯、混合纤维素等有机滤膜。
滤膜对0.3μm标准粒子的截留效率不低于 99%。
空白滤膜按分析步骤进行平衡处理至恒重,称量后,放入干燥器中备用。
4、分析天平:感量 0.1mg 或 0.01mg。
5、恒温恒湿箱(室):箱(室)内空气温度在(15~30)°C 范围内可调,控温精度±1°C。
箱(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50±5)%。
环境空气总悬浮物颗粒的测定作业指导书

环境空气总悬浮物颗粒的测定作业指导书一、执行标准环境空气总悬浮物颗粒的测定重量法GB/T15432-1995。
二、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用大流量或中流量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简称采样器)进行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方法的检3。
总悬浮颗粒物含量过高或雾天采样使滤测限为0.001mg/m膜阻力大于10kPa时,本方法不适用。
三、测定原理通过具有一定切割特性的采样器,以恒速抽取定量体积的空气,空气中粒径小于100um的悬浮颗粒物,被截留在已恒重的滤膜上。
根据采样前、后滤膜重量之差及采样体积,计算总悬浮颗粒物的浓度。
滤膜经处理后,进行组分分析。
四、仪器设备、常用的实验室仪器。
1.2、大流量或中流量采样器:应按HYQ1.1—89《总悬浮颗粒物采样技术要求(暂行)》的规定。
3、孔径流量计;3/min;流量分~1.4m(1)大流量孔径流量计:量程0.73/min;精度优于20.01m辨率%。
3/min160m;流量分)中流量孔径流量计:量程70~2(辨率1L/min;精度优于2%。
4、U型管压差计:最小刻度0.1hPa。
5、X光看片机:用于检查滤膜有无缺损。
6、打号机:用于在滤膜及滤膜袋上打号。
7、镊子:用于夹取滤膜。
8、滤膜:超细玻璃纤维滤膜,对0.3um标准粒子的截留效率不低于99%,在气流速度为0.45m/s时,单张滤膜阻力不大于3.5kPa,在同样气流速度下,抽取经高效过滤器净2滤膜失重不大于0.012mg。
,化的空气5h1cm9、滤膜袋:用于存放采样后对折的采尘滤膜。
袋面印有编号、采样日期、采样地点、采样人等项目栏。
.10、滤膜保存盒:用于保存、运送滤膜,保证滤膜在采样前处于平整不受折状态。
11、恒温恒湿箱:箱内空气温度要求在15~30℃范围内连续可调,控温精度±1℃;箱内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50±5)%。
恒温恒湿箱可连续工作。
12、天平:(1)总悬浮颗粒物大盘天平:用于大流量采样滤膜称量。
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作业指导书

环境空⽓PM10和PM2.5的测定作业指导书环境空⽓PM10和PM2.5的测定作业指导书⼀、执⾏标准环境空⽓PM10和PM2.5的测定重量法HJ 618-2011。
⼆、适⽤范围1、本标准适⽤于环境空⽓中 PM10和 PM2.5浓度的⼿⼯测定。
2、本标准的检出限为0.010mg/m3(以感量0.1mg分析天平,样品负载量为1.0mg,采集108 m3空⽓样品)。
三、测定原理分别通过具有⼀定切割特性的采样器,以恒速抽取定量体积空⽓,使环境空⽓中 PM2.5和PM10被截留在已知质量的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的重量差和采样体积,计算出 PM2.5和PM10 浓度。
四、仪器设备1、切割器(1)PM10切割器、采样系统:切割粒径 Da50=(10±0.5)µm;捕集效率的⼏何标准差为σg=(1.5±0.1)µm。
其他性能和技术指标应符合 HJ/T 93-2003 的规定。
(2)PM2.5 切割器、采样系统:切割粒径 Da50=(2.5±0.2)µm;捕集效率的⼏何标准差为σg =(1.2±0.1)µm。
其他性能和技术指标应符合 HJ/T 93-2003 的规定。
2、采样器孔⼝流量计或其他符合本标准技术指标要求的流量计。
(1)⼤流量流量计:量程(0.8~1.4)m3/min;误差=2%。
(2)中流量流量计:量程(60~125)L/min;误差=2%。
(3)⼩流量流量计:量程<30 L/min;误差=2%。
3、滤膜:根据样品采集⽬的可选⽤玻璃纤维滤膜、⽯英滤膜等⽆机滤膜或聚氯⼄烯、聚丙烯、混合纤维素等有机滤膜。
滤膜对0.3µm标准粒⼦的截留效率不低于 99%。
空⽩滤膜按分析步骤进⾏平衡处理⾄恒重,称量后,放⼊⼲燥器中备⽤。
4、分析天平:感量 0.1mg 或 0.01mg。
5、恒温恒湿箱(室):箱(室)内空⽓温度在(15~30)°C 范围内可调,控温精度±1°C。
TSP、PM10、PM2.5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环境空气中TSP、PM10、PM2.5浓度的采样与测定。
2.方法依据HJ618-2011 GB/T15432-1995采样方法中共同的一般事项按国家环境保护局编写的《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中有关规定执行3.方法要点TSP:通过具有一定切割特性采样器,以恒速抽取定量体积空气,空气中粒径小于100μm的悬浮颗粒物,被截留在已恒重滤膜上。
根据采样前后滤膜重量之差及采气体积,计算总悬浮颗粒物的质量浓度。
滤膜经处理后可进行组分分析。
PM10: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直径≤10μm的颗粒物。
PM2.5: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直径≤2.5μm的颗粒物。
4.器材4.1 中流量采样器:流量范围60-125L/min 采样流量一般为100L/min。
4.2 滤膜:超细玻璃纤维滤膜或聚氯乙烯等有机滤膜,直径9cm。
4.3 滤膜袋:用于存放采样后对折的采尘滤膜,袋面标明编号、采样日期、采样地点。
4.4 滤膜保存:用于保存滤膜,保存滤膜在采样前处于平展不受折状态。
4.5 TSP采样头, PM10采样头、PM2.5采样头。
4.6 气压表和温度计,镊子等。
5.采样步骤5.1 根据任务单要求,准备好滤膜数量,采样前对整个系统进行检漏。
5.2 打开采样头顶盖,取出滤膜夹。
用清洁干布擦去采样头内及滤膜夹上的灰尘。
5.3 将已编号并与称量过的滤膜,放在滤膜网托上,然后放滤膜夹,对正,拧紧,使不漏气。
滤膜毛面对应进气口,盖好采样头顶盖。
按照采样要求设置采样流量,即可启动采样。
记录环境温度和环境大气压。
5.4 采样结束后,记录采样时间。
打开采样夹,用镊子轻轻取下滤膜,滤膜采样面向里,将滤膜对折,放入号码相应的滤膜袋中。
取滤膜时,如发现滤膜损坏或滤膜上尘的边缘轮廓不清晰,滤膜安装歪斜等,表示采样时漏气,则本次采样作废,重新采样。
5.5 按任务书要求,清点核对完样品,填好样品交接单,将样品移交给样品管理员。
6.现场记录6.1采样人员在现场监测工作结束后,正确填写好现场采样单上委托单位,任务性质,采样时间,样品数量等。
悬浮物作业指导书

悬浮物作业指导书一、引言悬浮物作业是指在水体中进行的一种特殊作业,主要包括悬浮物采集、处理和监测等环节。
本指导书旨在为悬浮物作业人员提供详细的操作指南,确保作业过程安全、高效,并保护环境。
二、悬浮物作业流程1. 作业前准备在进行悬浮物作业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a. 确定作业区域: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悬浮物采集的作业区域,并进行必要的勘测工作。
b. 确定作业时间:根据天气、水质等因素,选择适宜的作业时间。
c. 准备必要设备:包括悬浮物采集器、浮标、测量仪器等。
d. 做好安全防护:确保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防护意识,配备必要的安全装备。
2. 悬浮物采集悬浮物采集是悬浮物作业的核心环节,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a. 安装悬浮物采集器:根据作业区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悬浮物采集器,并正确安装在水体中。
b. 采集悬浮物样本:根据采集器的要求,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方式进行采集,确保样本的代表性。
c. 处理悬浮物样本:将采集到的悬浮物样本进行处理,如过滤、干燥等,以便后续的分析和监测。
3. 悬浮物处理悬浮物处理是对采集到的悬浮物样本进行分析和处理的过程,包括以下步骤:a. 样本分析:利用实验室设备对悬浮物样本进行分析,获取悬浮物的相关数据,如浓度、颗粒大小等。
b. 数据处理:对分析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如计算平均值、标准差等,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
c. 结果解释:根据分析结果,对悬浮物的特性和分布进行解释,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4. 悬浮物监测悬浮物监测是对水体中悬浮物的长期监测,以了解其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包括以下步骤:a. 设定监测点位: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悬浮物监测的点位,并进行必要的勘测工作。
b. 定期监测: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对监测点位进行悬浮物的采集和分析,记录监测数据。
c. 数据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探索悬浮物的分布规律和变化趋势,并提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三、安全注意事项在进行悬浮物作业时,必须严格遵守以下安全注意事项:1. 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救生衣、安全帽、防滑鞋等。
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智能中流量总悬浮微粒采样器
三、实验步骤
1. 采样滤膜在称量前需在平衡室内平衡24h,记下滤膜 编号和质量。 2. 采样时,将已恒重的滤膜用小镊子取出,毛面向上, 将其放在采样夹的网托上,放上滤膜夹,拧紧,调节 采样流量为100L/min. 3. 采样同时记录环境温度及大气压。 4. 采样结束,用镊子小心取下滤膜,使采样毛面朝内, 沿中心线对叠,将折叠好的滤膜放回采样袋中。 5. 采样后的滤膜在平衡室内平衡24h,迅速称量。读数 准确至0.1mg。
环境监测实验
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
实验六 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掌握智能中流量TSP采样器的使用方法 掌握TSP采样及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简称TSP)采用重量法进行测 定:抽取一定体积的空气,使之通过已恒重的滤膜, 则悬浮微粒被阻留在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重量 之差及Leabharlann 气体积,可计算总悬浮颗粒物的质量浓度。
六、思考题 1. 滤膜称量时为何要在平衡后称量?
四、计算
总悬浮颗粒物的含量 C(TSP,mg/m3)=
W1-W0 QN ×T
式中:W1——尘膜质量,mg W0——空白滤膜质量,mg T——采样时间,min QN——标准状况下的采样流量,m3/min
五、注意事项
1. 由于TSP采集尘粒的当量直径<100μm,考虑采样 头构造,在样品采集时应控制气流速度在3m/s内; 2. 应仔细检查滤膜,不得有针孔或任何缺陷,以免采 样时漏气。
悬浮物作业指导书

悬浮物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悬浮物作业是指在空中进行的作业活动,需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指导。
为了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和作业效率,制定一份悬浮物作业指导书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悬浮物作业指导书的内容和要点。
一、作业前准备1.1 确认作业计划:在进行悬浮物作业之前,必须对作业计划进行仔细确认,包括作业地点、作业时间、作业内容等。
1.2 审查设备状态:检查悬浮设备的状态,确保设备完好无损,没有任何故障或损坏。
1.3 检查安全设施:检查作业现场的安全设施,如安全绳、安全带等,确保其符合标准要求。
二、作业操作流程2.1 确定作业方式:根据作业要求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作业方式,如吊篮作业、绳索作业等。
2.2 安全固定设备:在进行悬浮物作业时,必须确保设备安全固定,避免设备晃动或脱落。
2.3 配备必要工具:悬浮物作业可能需要使用各种工具和设备,必须提前准备好,并确保其正常运转。
三、作业安全注意事项3.1 佩戴安全防护装备:进行悬浮物作业时,必须佩戴符合标准的安全防护装备,如安全带、头盔等。
3.2 注意气候变化:悬浮物作业受气候影响较大,必须密切关注气象变化,避免在恶劣天气条件下进行作业。
3.3 避免高空作业:在高空作业时,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
四、作业结束及清理4.1 完成作业任务:在完成悬浮物作业后,必须对作业现场进行检查,确保没有遗留物品或设备。
4.2 拆除悬浮设备:在作业结束后,必须及时拆除悬浮设备,避免对周围环境和人员造成危险。
4.3 清理作业现场:对作业现场进行清理,清除杂物和垃圾,确保环境整洁。
五、事故处理及报告5.1 处理事故:如果在悬浮物作业过程中发生事故,必须立即停止作业,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确保人员安全。
5.2 填写事故报告:对于发生的事故,必须及时填写事故报告,并报告给相关部门,以便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
5.3 安全总结反思:对于发生的事故,必须进行安全总结反思,找出事故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环境空气中总TSP检测方法作业指导书

计算公式总悬浮颗粒物含量(ug/m3)=
Qn t
试中:t----------累积采样时间,min
Qn---------采样器平均抽气流量,
K-----------常数,
环境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检测方法作业指导书
1.目的
分别通过具有一定切割特性的采样器,以恒速抽取定量体积空气,使环
境空气中粒径小于 100um 的悬浮颗粒物、被截留在已知质量的滤膜上,根据采样
前后滤膜的重量差和采样体积,计算出总悬浮颗粒物的浓度,滤膜经处理后,进
行组分分析。
2.滤膜准备滤膜准备:
(1)每张滤膜不得有针孔或者缺陷
(2)将滤膜放在温度为 15℃-30℃中任意一点,湿度 45%-55%范围内的
恒温恒湿箱中平衡 24h,记录平衡温度与湿度;
3.尘膜的平衡及称重:
(1)尘膜在温度为 15℃-30℃中任意一点,湿度在 45%-55%范围内的恒温
恒湿箱中平衡 24h;
(2)精确称量到 0.1mg,记录滤膜重量。
K W1W 0
悬浮物作业指导书

悬浮物作业指导书一、悬浮物作业概述悬浮物作业是指在水面或空中悬挂物体进行操作和作业的一种特殊工作方式。
本指导书旨在为悬浮物作业提供详细的操作指导,确保作业安全、高效进行。
二、作业前准备1. 确认作业地点:根据作业需求确定作业地点,并进行现场勘察,评估环境因素对作业的影响。
2. 安全防护措施:根据作业环境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安全带、头盔、护目镜等。
3. 作业设备准备:检查悬浮物作业所需的设备和工具,确保其完好无损、符合安全要求,并进行必要的维护和保养。
4. 作业人员培训:对参与悬浮物作业的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包括作业流程、安全注意事项、紧急情况处理等。
三、悬浮物作业操作流程1. 确定悬浮物类型:根据作业需求,确定悬浮物的类型和规格,并选择合适的悬挂方式。
2. 悬挂设备准备:根据悬浮物的重量和尺寸,选择适当的悬挂设备,包括吊车、起重机等,并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测试。
3. 安全检查:在进行悬浮物作业前,对作业现场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包括但不限于地面平整度、周围环境是否存在障碍物等。
4. 悬挂操作:根据悬挂物的特点和作业要求,进行悬挂操作,确保悬挂物牢固、稳定。
5. 作业过程控制:在悬浮物作业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作业安全、高效进行。
6. 作业结束处理:作业结束后,对悬挂设备进行检查和清理,确保设备完好无损,作业现场恢复整洁。
四、安全注意事项1.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擅自改变悬挂物的重量、尺寸和悬挂方式。
2. 在悬浮物作业过程中,严禁站立在悬挂物下方,以防意外伤害。
3. 在悬挂操作前,确保周围人员已远离作业区域,避免人员伤害。
4. 注意作业现场的通风情况,避免因悬挂物而引发的空气污染。
5. 在悬挂物作业过程中,注意观察悬挂设备的运行情况,如发现异常及时停止作业并进行检修。
6. 遇到紧急情况时,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及时报告上级主管人员。
五、风险评估与应急预案1. 风险评估:在进行悬浮物作业前,对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悬浮物作业指导书

悬浮物作业指导书1. 概述悬浮物作业指导书是为了确保悬浮物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性、高效性和质量性而制定的一份指导性文件。
本指导书旨在提供详细的操作步骤、安全注意事项和质量要求,以保障悬浮物作业的顺利进行。
2. 适合范围本指导书适合于各类悬浮物作业,包括但不限于建造工地、桥梁施工、船舶维修等领域。
3. 安全注意事项3.1 人员安全3.1.1 所有从事悬浮物作业的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培训并具备相应的资质证书。
3.1.2 作业现场应设立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并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备,如安全帽、安全带等。
3.1.3 作业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检,确保身体健康状况适合从事悬浮物作业。
3.2 设备安全3.2.1 所使用的悬浮物作业设备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
3.2.2 悬浮物作业设备的搭建和拆除必须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并按照操作手册进行操作。
3.2.3 作业现场应设有专人负责设备的监控和维护,及时发现并处理设备故障。
3.3 作业环境安全3.3.1 作业现场应进行周边环境的评估,确保周围建造物、电缆、管道等不会对悬浮物作业造成威胁。
3.3.2 作业现场应进行必要的隔离和封闭,确保周围人员不会进入作业区域。
3.3.3 作业现场应设有灭火器材,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4. 操作步骤4.1 准备工作4.1.1 确定悬浮物作业的具体位置和范围。
4.1.2 检查作业设备和工具的完好性,并进行必要的维护和修理。
4.1.3 与相关单位进行沟通,了解周边环境和作业要求。
4.2 搭建悬浮物作业设备4.2.1 根据悬浮物作业的具体要求和现场情况,选择合适的悬浮物作业设备。
4.2.2 按照设备操作手册的要求,进行设备的搭建和调试。
4.2.3 检查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确保设备可以正常运行。
4.3 进行悬浮物作业4.3.1 作业人员必须穿戴好安全防护装备,并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4.3.2 在作业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像关安全标准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作业的安全性和质量性。
环境空气总悬浮物颗粒的测定作业指导书

环境空气总悬浮物颗粒的测定作业指导书一、执行标准环境空气总悬浮物颗粒的测定重量法GB/T 15432-1995。
二、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用大流量或中流量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简称采样器)进行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方法的检测限为0.001mg/m3。
总悬浮颗粒物含量过高或雾天采样使滤膜阻力大于10kPa时,本方法不适用。
三、测定原理通过具有一定切割特性的采样器,以恒速抽取定量体积的空气,空气中粒径小于100um的悬浮颗粒物,被截留在已恒重的滤膜上。
根据采样前、后滤膜重量之差及采样体积,计算总悬浮颗粒物的浓度。
滤膜经处理后,进行组分分析。
四、仪器设备1、常用的实验室仪器。
2、大流量或中流量采样器:应按HYQ1.1—89《总悬浮颗粒物采样技术要求(暂行)》的规定。
3、孔径流量计;(1)大流量孔径流量计:量程0.7~1.4m3/min;流量分辨率0.01m3/min;精度优于2%。
(2)中流量孔径流量计:量程70~160m3/min;流量分辨率1L/min;精度优于2%。
4、U型管压差计:最小刻度0.1hPa。
5、X光看片机:用于检查滤膜有无缺损。
6、打号机:用于在滤膜及滤膜袋上打号。
7、镊子:用于夹取滤膜。
8、滤膜:超细玻璃纤维滤膜,对0.3um标准粒子的截留效率不低于99%,在气流速度为0.45m/s时,单张滤膜阻力不大于3.5kPa,在同样气流速度下,抽取经高效过滤器净化的空气5h,1cm2滤膜失重不大于0.012mg。
9、滤膜袋:用于存放采样后对折的采尘滤膜。
袋面印有编号、采样日期、采样地点、采样人等项目栏。
10、滤膜保存盒:用于保存、运送滤膜,保证滤膜在采样前处于平整不受折状态。
11、恒温恒湿箱:箱内空气温度要求在15~30℃范围内连续可调,控温精度±1℃;箱内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50±5)%。
恒温恒湿箱可连续工作。
12、天平:(1)总悬浮颗粒物大盘天平:用于大流量采样滤膜称量。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指导书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指导书(环工09适用)常州大学2012年4月实验一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一、原理抽取一定体积的空气,使之通过已恒重的滤膜,则悬浮微粒被阻留在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重量之差及采气体积,即可计算总悬浮颗粒物的质量浓度。
本实验采用中流量采样法测定。
二、仪器1、 TH-150C型智能中流量总悬浮微粒采样器(90L/min-120 L/min)2、流量校准装置3、滤膜(超细玻璃纤维滤膜)4、分析天平三、测定步骤1、每张滤膜使用前均需用光照检查,不得使用有针孔或有任何缺陷的滤膜采样。
2、迅速称重在平衡室内已平衡24h的滤膜,读数准确至0.1mg,记下滤膜的编号和重量,将其平展地放在光滑洁净的贮存袋内,然后贮存于盒内备用。
3、将已恒重的滤膜用小镊子取出,“毛”面向上,平放在采样夹的网托上,拧紧采样夹,按照规定的流量采样。
4、采样5min后和采样结束前5min,各记录一次压力计压差值,读数准至1mm。
若有流量记录器,则直接记录流量。
5、采样后,用镊子小心取下滤膜,使采样“毛”面朝内,以采样有效面积的长边为中线对叠好,放回表面光滑的贮存袋并贮于盒内。
将有关参数及现场温度、大气压力等记录填写在表1中。
表1 总悬浮颗粒物采样记录6、将采样后的滤膜在平衡室内平衡24h,迅速称重,结果及有关参数记录于表2中。
表2 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测定记录四、计算总悬浮颗粒物(TSP,mg/ m3)=W/(Q?t)式中:W-采集在滤膜上的总悬浮颗粒物质量(mg)。
t-采样时间(min)。
Q-标准状态下的采样流量(m3/min)。
实验二旋风除尘器性能实验一、实验目的和意义通过本实验掌握旋风除尘器性能测定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并且对影响旋风除尘器性能的主要因素有较全面的了解。
二、实验原理1、气体温度和含湿量的测定由于除尘系统吸入的是室内空气,所以近似用室内空气的温度和湿度代表管道内气流的温度ts和湿度yw。
由挂在室内的干湿球温度计测量的干球温度和湿度温度,可查得空气的相对湿度Φ,由于球温度可查得相应的饱和水蒸气压力pv,则空气所含水蒸气的体积分数:yw=Φpv/pa式中:pv-饱和水蒸气压力,KPa;pa-当地大气压力,KPa。
公共建筑工程室内环境中颗粒物法检测作业指导书

公共建筑工程室内环境中颗粒物法检测作业指导书1. 引言本作业指导书旨在指导公共建筑工程中室内环境中颗粒物法检测的操作流程和技术要求,以保障室内环境的质量和公众的健康。
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各类公共建筑工程,包括办公楼、学校、医院等。
2. 术语和定义2.1 颗粒物:指室内环境中可悬浮的微小颗粒物质,包括灰尘、粉尘、花粉等。
2.2 检测:对室内环境中的颗粒物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2.3 法检测:采用规范的化学分析方法和设备,对颗粒物进行检测。
3. 检测设备和试剂3.1 检测设备:使用评估合格的颗粒物检测仪器,确保准确性和可靠性。
3.2 试剂:选用符合检测要求的试剂,注意保质期和存储条件。
4. 检测流程4.1 环境准备- 检测前确保室内环境稳定,排除可能的污染源。
- 关闭室内循环和通风系统,确保空气流动受控。
4.2 样品采集- 使用合适的采样方法和工具,采集室内空气颗粒物样品。
- 根据需要确定采样点位和采样时间,确保代表性。
4.3 试剂使用- 按照试剂说明书正确使用试剂,避免交叉污染和误差。
4.4 检测操作- 根据设备说明书操作检测仪器,确保操作正确和准确。
- 严格按照检测仪器的设定要求进行检测。
4.5 数据分析与报告- 对检测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计算及评估室内环境中颗粒物的浓度。
- 根据需求生成检测报告,包括检测结果、分析方法和建议。
5. 安全措施5.1 操作人员应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口罩、手套和实验服。
5.2 操作过程中注意实验室安全,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
6. 质量控制6.1 校准检测仪器,保证准确、可靠的测试结果。
6.2 定期维护和保养检测设备,确保正常运行。
6.3 参加相关培训和交流活动,提升检测操作水平。
7. 结论本作业指导书提供了公共建筑工程中室内环境中颗粒物法检测的操作指南。
通过严格按照指导书的要求进行操作,可以准确、可靠地评估和控制室内环境中的颗粒物质量,保障公众的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空气总悬浮物颗粒的测定作业指导书
一、执行标准
环境空气总悬浮物颗粒的测定重量法GB/T 15432-1995。
二、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用大流量或中流量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简称采样器)进行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方法的检测限为0.001mg/m3。
总悬浮颗粒物含量过高或雾天采样使滤膜阻力大于10kPa时,本方法不适用。
三、测定原理
通过具有一定切割特性的采样器,以恒速抽取定量体积的空气,空气中粒径小于100um的悬浮颗粒物,被截留在已恒重的滤膜上。
根据采样前、后滤膜重量之差及采样体积,计算总悬浮颗粒物的浓度。
滤膜经处理后,进行组分分析。
四、仪器设备
1、常用的实验室仪器。
2、大流量或中流量采样器:应按HYQ1.1—89《总悬浮颗粒物采样技术要求(暂行)》的规定。
3、孔径流量计;
(1)大流量孔径流量计:量程0.7~1.4m3/min;流量分辨率0.01m3/min;精度优于2%。
(2)中流量孔径流量计:量程70~160m3/min;流量分辨率1L/min;精度优于2%。
4、U型管压差计:最小刻度0.1hPa。
5、X光看片机:用于检查滤膜有无缺损。
6、打号机:用于在滤膜及滤膜袋上打号。
7、镊子:用于夹取滤膜。
8、滤膜:超细玻璃纤维滤膜,对0.3um标准粒子的截留效率不低于99%,在气流速度为0.45m/s时,单张滤膜阻力不大于3.5kPa,在同样气流速度下,抽取经高效过滤器净化的空气5h,1cm2滤膜失重不大于0.012mg。
9、滤膜袋:用于存放采样后对折的采尘滤膜。
袋面印有编号、采样日期、采样地点、采样人等项目栏。
10、滤膜保存盒:用于保存、运送滤膜,保证滤膜在采样前处于平整不受折状态。
11、恒温恒湿箱:箱内空气温度要求在15~30℃范围内连续可调,控温精度±1℃;箱内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50±5)%。
恒温恒湿箱可连续工作。
12、天平:
(1)总悬浮颗粒物大盘天平:用于大流量采样滤膜称量。
称量范围=10g;感量1mg;再现性(标准差)=2mg。
(2)分析天平:用于中流量采样滤膜称量。
称量范围=10g;感量0.1mg;再现性(标准差)=0.2mg。
五、采样器的流量校准
1、新购置或维修后的采样器在启用前,需进行流量校正;正常使用的采样器每月需进行一次流量校准。
2、流量校准步骤:
(1)计算采样器工作点的流量:
采样器应工作在规定的采气流量下,该流量称为采样器的工作点。
在正式采样前,需调整采样器,使其工作在正确
的工作点上,按下述步骤进行:
采样器采样口的抽气速度W为0.3m/s。
大流量采样器的工作点流量Q H(m3/min)为:Q H=1.05 (公式6-1)
中流量采样器的工作点流量Q M(L/min)为:Q M=60 000W ×A (公式6-2)
式中:A—采样器采样口的截面积,m2。
将QH或QM计算值换算成标况下的流量Q HN(m3/min)或Q MN(L/min)
Q HN=(Q H PT N)/(TP N) (公式6-3)
Q MN=(Q M PT N)/(TP N) (公式64)
Log10P=log10101.3- h/18400 (公式6-5)
式中:T—测试现场月平均温度,K;
P N—标况压力,101.3kPa;
T N—标况温度,273K;
P—测试现场平均大气压,kPa;
h—测试现场海拔高度,m。
将式(6-6)中Q N用Q HN或Q MN代入,求出修正项Y,再按式(6-7)计算△H(Pa)
Y=BQ N+A (公式6-6)
式中斜率B和截距A由孔径流量计的标定部门给出。
△H=(Y2P N T)/(PT N) (公式6-7)
(2)采样器工作点流量的校准:
打开采样头的采样盖,按正常采样位置,放一张干净的采样滤膜,将孔口流量计的接口与采样头密封连接。
孔口流量计的取压口接好压差计。
接通电源,开启采样器,待工作正常后,调节采样器流量,使孔口流量计压差值达到式(6-7)计算的△H值(记录表格见附录B)。
校准流量时,要确保气路密封连接,流量校准后,如发现滤膜上尘的边缘轮廓不清晰或滤膜安装歪斜等情况,可能造成漏气,应重新进行校准。
校准合格的采样器,即可用于采样,不得再改动调节器状态。
六、试验步骤
1、滤膜准备
(1)每张滤膜均需用X光看片机进行检查,不得有针孔或任何缺陷。
在选中的滤膜光滑表面的两个对角上打印编号。
滤膜袋上打印同样编号备用。
(2)将滤膜放在恒温恒湿箱中平衡24h,平衡温度取15~30℃中任一点,记录下平衡温度与湿度。
(3)在上述平衡条件下称量滤膜,大流量采样器滤膜称量精确到1mg,中流量采样器滤膜称量精确到0.1mg。
记录下滤膜重量W0(g)。
(4)称量好的滤膜平展地放在滤膜保存盒中,采样前不得将滤膜弯曲或折叠。
2、安放滤膜及采样
(1)打开采用头顶盖,取出滤膜夹。
用清洁干布擦去采样头内及滤膜夹的灰尘。
(2)将已编号并称重过的滤膜绒面向上,放在滤膜支持网上,放上滤膜夹,对正,拧紧,使布漏气。
安好采样头
顶盖,按照采样器使用说明,设置采样时间,即可启动采样。
(3)样品采完后,打开采样头,用镊子轻轻取下滤膜,采样面向里,将滤膜对折,放入号码相同地滤膜袋中。
取滤膜时,如发现滤膜损坏,或滤膜上尘地边缘轮廓不清晰、滤膜安装歪斜(说明漏气),则本次采样作废,需重新采样。
3、尘膜地平衡及称量
(1)尘膜在恒温恒湿箱中,与干净滤膜平衡条件相同的温度、湿度平衡24h 。
(2)在上述平衡条件下称量滤膜,大流量采样器滤膜称量精确到1mg ,中流量采样器滤膜称量精确到0.1mg 。
记录下滤膜重量W 1(g)。
滤膜增重,大流量滤膜不小于100mg ,中流量滤膜不小于10mg 。
七、结果评定
1、结果计算
总悬浮颗粒物含量(ug/m 3)=
t Q W W K N ⨯-⨯)(01 (公式
6-8)
式中:t ——累积采样时间,min ;
Q N ——采样器平均抽气流量,即(6-3)或(6-4)Q HN 或Q MN 的计算值;
K ——常数,大流量采样器K =1×106;中流量采样器K =1×109。
2、测试方法的再现性
当两台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安放位置距离不大于4m 、不少于2m 时,同时采样测定总悬浮颗粒物含量,相对偏差不大于15%。
附录A 孔口流量计校准
在大流量或中流量孔口流量计的量程范围内,均匀取七点,分别由标准罗兹流量计和钟罩式气体计量器进行标定,最后结果以回归方程(A6-1)给出:
A BQ Y N += (公式A6-1) 修正项T P H
P T P Y N N a ∆=)( (公式A6-2)
式中:T N —标况温度,273K ;
T —标定时环境温度;
△H—孔口流量计测得压差,Pa;
B—斜率;
A—截距;
P N—标况压力,(101.3KPa);
P—标定时环境压力,KPa;
Q N—折算为标况时的流量,大流量孔口流量计为m3/min;中流量孔口流量计为L/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