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训练25:散文阅读(一)-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训练

合集下载

2022高考语文二轮主题复习:散文阅读二轮复习练习(含答案)

2022高考语文二轮主题复习:散文阅读二轮复习练习(含答案)

2022高考语文二轮主题复习

散文阅读二轮复习练习

(一)

城市的空间

周闻道

每当回家,我便有一种踏实的感觉,那感觉牢牢地贴在心口。家里的门是一种呵护。记得幼时,妈妈就经常唠叨,在家千般好,出门一时难。当时,对这话总是似懂非懂,也就不屑一顾。现在想来,真是年少不识愁滋味。没有想到的是,这种踏实感,坚守了几十年的精神依偎,却在偶然之间,被一缕细风轻轻颠覆。

风从窗口吹进,礼貌而轻柔。风是无意的,不应该对我有敌意,也不会给我带来什么痛苦,只是一种习惯。想家里既拥有阳光,拥有通风透爽,又拒绝霜露和飞蛾。有时就忘了,比如今晚。敞开的窗就像一个黑洞,漏出去的灯光很少,以致没跑多远,就被黑夜吞噬在路途,几乎看不出搏斗和挣扎的痕迹。风一吹,我就掉过头,顺着那一习凉,把目光聚焦窗口。不仅发现了窗外的一切,还看到了一种悬空。树枝轻轻地向我招手,晃动的只是它纤细的指尖。

我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已经悬空在这个城市中。一幢楼房,撑起双臂,轻轻地把我高高举起。然后悬空放置,身不由己。两脚之下,华丽的实木地板,还有地板上的茶几、沙发、电视、浴房、席梦思,都与我一样悬空着。我的心空荡荡的,仿佛一艘无法泊岸的船,飘忽在浩瀚的海面。天再蓝,离我太远,托起我的是我唯一的依靠——飘忽不定的水。随时都有可能倾覆,跌入万丈深渊,我感到迷茫和恐慌。在这个城市生存了这么多年,我不知道自己是怎样被悬空的,面对黑洞洞的窗口,我找不到答案,孤独的身影,幻化成小孩的柔弱的手。

曾经久久盯着鸟的巢穴发呆。我家住龙泉山脉之头,房子被许多树和竹簇拥着,空中的鸟儿成了我们的友好邻居。我曾看见鸟儿构筑鸟巢的情景,那是一对美丽的画眉,也许正是新婚燕尔,总是在林间追逐、嬉戏,好像有无尽的快乐需要它们去缔结。突然间,雄鸟不见了,雌鸟似乎早就心中有数,并不惊异和寻求。它守候在一枝竹杈间,安静、深情,像一位盼君归来的新娘。不一会儿,雄鸟回来了,嘴里衔着一截柔软的草叶。雌鸟柔情地接过草叶,安放在竹杈间,用嘴和足理了又理。我这才明白它们是在修房子,心里竟有几分感动。几天之后,当我再次来到竹林时,一个毛茸茸的鸟巢,已经稳稳地挂在竹杈间。又过了一段时间,我来到竹林,只见几只幼小的鸟儿从鸟巢里探出身体,张开口,接食大鸟衔回来的虫子。眼前的情景让我感动万分。现在,我们修了房,进了城,走过的脚印渐渐被风尘淹没。猛然回首,才发现我们已经越走越远。

(京津鲁琼版)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特色专项训练九语用散文名句默写(含解析)

(京津鲁琼版)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特色专项训练九语用散文名句默写(含解析)

特色专项训练九语用+散文+名句默写

(时间:45分钟分数:41分)

一、语言文字应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刘兰芳6岁开始学艺,在曲坛耕耘已逾半个世纪,其表演独具一格,热情奔放、神采飞扬、吐字清晰、声音洪亮、形神兼备、潇洒大方,她的声音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中国好声音”,深受百姓喜爱。尤其是她的代表作长篇评书《岳飞传》,曾先后在百余家电台播出,轰动全国,享誉海内外。

评书是一门古老的民间艺术,已有千年历史。说到如何应对来自电视、手机、网络等媒介的冲击,这些年刘兰芳耳闻目睹,对此看得很清楚,也有了应对的方法。让传统评书艺术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在这方面,刘兰芳一直是个“赶潮人”。面对这样一个时髦的刘兰芳,好多评书家也只能望尘莫及。

从早年用广播搭建“空中舞台”,把声音传递到千家万户,到后来录制电视评书节目,用画面丰富艺术表现形式,刘兰芳都收获了成功的经验。如何适应今天的信息时代,如何做好“网络评书”,刘兰芳和她的学生们早已着手在做:首先是技术上的改进,用网络搭建评书新舞台,将播出后的评书节目及时传到网上,方便听众在手机、电脑上随时点播;其次是内容上的创新,运用当下年轻人喜欢的网络语言,( )。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总书记提出,希望文艺家要使我们更多的青年都有“精神上的故乡”。对此,有些人不以为意,刘兰芳却有着深刻的认识,也一直在为此而努力,“评书艺术要宣传正能量,得有感人至深的好作品,还需要我们的表演者踏踏实实练好基本功,只要好的表演加上好的作品,年轻的听众就能被吸引,他们才能在听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散文阅读

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散文阅读

【复习备考】二轮复习:散文阅读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分析散文的基本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关于散文鉴赏的要求: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2)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欣赏作品的形象,鉴赏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以及内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探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散文的构思特征是“形散神不散”,就是散文的材料零碎、大跨度;所谓“神不散”就。所谓“形散”是文章有一个明确的中心。选材特点:典型、新颖、真实。表达方式的特点:灵活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线索:散文的线索常常就是文章的中心,散文的凌乱材料就是被一根中心线,或者思想线索,或者情感线索,或者时间线空间线牢牢地牵引着。找出线索,就容易理清文章的构思和中心。

(一)抒情散文:抒情散文是通过形象来表达情感的散文样式。表现手法主要有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象征)。抒情散文类型主要有写景类散文和状物类散文。

(1)写景散文是把自然山水、人工场景、民俗风貌当作主要描写对象,写形写声写色味、情态,以描写为主,辅之以记叙、抒情、议论、说明等手段来抒发感情,采用的手法,或是借景抒情,或是寓情于景。写景散文一般都能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时间、空间的转换为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对景物加以生动的描绘,可以起到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更好地表现主题的作用。

(2)状物散文是以某一种物件作为表现主体,通过对物件的描摹、刻画来为物件写貌传神,从而达到托物寄意的写作目的,表现手法多托物言志、象征、人格化手法。这类散文的特点是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具有强烈的抒情性。有的自然景物,被作者赋予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

浙江专版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散文文本阅读--单文精练一去乌镇看望木心先生含

浙江专版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散文文本阅读--单文精练一去乌镇看望木心先生含

单文精练一去乌镇,看望木心先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去乌镇,看望木心先生

李娟

①初夏的乌镇,烟雨迷离,还有阵阵凉意。踏上湿漉漉的青石板路,走进小巷深处,去

看望木心先生。

②十三岁的木心,就在枕水而居的院落,听着乌篷船“吱呀”的摇橹声,几乎读完了手头所有的书。白发如霜的时候,他回来了,叶落归根,像少年时一样,住在古朴的小院里。品一杯龙井茶,尝一块定胜糕,和学生们谈文学和艺术,看水边的桃花开了,听三月间的春雨声和杜鹃鸣。

③他二十二岁时,拒绝了杭州一家学校任教的聘书,雇人挑了一担书和画画的工具,上莫干山读书、画画去了。他不要常人安逸、温暖、舒适的生活,青春年少的他,早已决定要和艺术相伴一生,为艺术甘愿忍受冷清和寂寞。

④如今,他的著作静静地站在书柜里,我用目光一次次抚摸过它们,拂过他的《文学回忆录》,这本书横亘在岁月深处,坚如磐石。

⑤如果说,文化是有脉络的,他仿佛一个习武之人,三言两语就打通中西文化的脉络。他学贯中西,中外文化信手拈来,融会贯通。木心从不仰望大师,也不是学院派,不说教,不迟疑,斩钉截铁,内心却如万马奔腾。他的语言如一幅素描,简洁明了,从容舒展,字字如金,耐人寻味,又如铮铮铁骨,掷地有声,充满了智慧和力量。他平视那些文学巨匠,平视现在和未来的读者,平视一切大家,解读他们不寻常的人生。

⑥乌镇西栅木心美术馆前墙上挂着他在纽约时拍摄的一张照片,中年的他穿着黑色的毛呢大衣,手里一根手杖,头上戴着一顶礼帽,目光如炬,清俊潇洒,儒雅坚毅,脸上棱角分明,宛如一幅版画。他仿佛一位民国文人,穿越半个世纪的光阴站在我的面前。

江苏专用版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一散文阅读单文精练二沙海一苗树含解析

江苏专用版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一散文阅读单文精练二沙海一苗树含解析

单文精练二沙海一苗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阅读文签:纪实散文+一苗树改变生活

沙海一苗树

梁衡

①没有在沙漠里生活过的人,不知道绿色就是生命的火种。

②世界排行第九的库布其大沙漠浩瀚无垠。沙漠中的达拉特旗(县)如海中一叶,官井村就是这叶上的一痕。但只这一痕,就有一百六十一平方公里。四十年前,这里曾是飞沙走石,一片混沌。村民的住房一律门朝里开,如果向外,早晨起来沙拥半门高,你根本推不开门,人将被堵在屋子里。村里所有的院子都没有院墙,如有墙,一夜狂风满院沙,墙有多高,沙有多深。苏东坡形容月光下的院子,竹柏交影,如积水空明。而风沙过后的院子,沙与墙平,月照明沙静无声。我曾有在沙漠边生活的经历,风起时帽檐朝后戴,走路要倒行,就是进了村也分不清房子、行人。过去像达旗这样的地方,不用说庄稼难有收成,风沙起时,人们赶车出门,就如船在海里遇到台风,车仰马翻,淹没沙海。平时小孩子出门玩耍,也有被风卷沙埋而失踪的。人在这样的地方怎么生存?乡民渐渐逃亡殆尽。

③村里有个汉子名高林树,一个名字中有三个木,也该他命中有树。全家人实在过不下去了,就逃到三十里开外一处低沙壕处。一次赶车外出,他向人家要了棵柳树苗,就势插在沙窝子里。借着低处一点水汽,这树竟奇迹般地成活了。一年,两年,三年,五年,柳树长到一房高。外来的人站在沙丘上,手搭凉棚四处一望,直到天边也就只能看到这么一点绿,别看只这么一点绿,它不知点燃了多少远行人生的希望。能在这树荫下、沙壕里,喝口水,喘喘气,比空中加油还宝贵。这是茫茫沙海中的唯一坐标,这里就称为“一苗树壕”。时间一长,这个地名就传开了。民间口语真是传神,不说“一棵”而说“一苗”,那风中弱柳就如一苗小草,在无边沙海中无助地挣扎。但这苗绿色的生命启发了高老汉,他想有一就有十,就有百,栽树成瘾,几近发狂。凡外出碰到合适的树苗,不管是买、是要,总要弄一点回来。平时低头走路捡树籽,雨后到低洼处寻树苗。功夫不负有心人,渐渐这条老沙壕染上一层新绿。有树就有草,草下的土也有了点潮气。1990年,当地人永远记住了这个年份。高林树在树荫下试种了一片籽麻,当年卖油料竟得了一万两千元。那年头,国家兴起改革,允许有人先富,一个万元户在城里也是让人眼热心跳的,更不用说在寸草不生的沙窝子里淘出这么大一个宝。远近的村民纷纷效仿,进壕栽树,种树种草种庄稼。一晃过去快三十年。三十年后是什么样子呢?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现代文阅读之散文阅读+课件34张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现代文阅读之散文阅读+课件34张

把握文章的线索可按照以下方法: 1、明确几种常见的线索:
(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 ; (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展 开故事情节; (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 (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如《藤野先生》以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为 叙事线索组织材料,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到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离别后对 藤野先生的怀念; (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如《孔乙己》以小伙计“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⑯看到这儿,麦穗哭了。他紧握着信,心想:一定要学成归来。 ⑰火车飞驰,穿过一片片希望的田野。麦穗知道,此时的娘一定在田野中劳作。 在火车上,麦穗睡着梦见了麦子,梦里的麦子谦逊地低下头,站得整整齐齐,像一 个个当兵的好小伙子。火车奔向远方,麦穗还在甜甜地做着梦。 例:文中多次提到麦子,有什么作用? ①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②以“麦子梦”为线索,清晰地展现了主人公由一个 普通的山村娃成长为一个优秀戍边战士的过程;③象征着麦穗的成长和成熟;④麦 子代表着麦穗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命题形式] 1、本文的行文线索是什么? 2、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手法方面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 出你的发现和见解。
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麦穗
①夏日的乡村,只见一片片黄金色的麦浪。 ②麦穗和地里的麦子一样,茁壮成长。一晃,麦穗18岁了。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训练26:散文阅读(二)(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训练26:散文阅读(二)(含答案)

专项训练二十六散文阅读(二)

一.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1—3题。

无家乐

冰心

家,是多么美丽甜柔的一个名词!

征人游子,一想到家,眼里会充满了眼泪,心头会起一种甜酸杂揉的感觉。这种描写,在中外古今的文里,不知有多少,且不必去管它。

但是“家”,除开了情感的分子,它那物质方面,包罗的可真多了:上自父母子女,下至鸡犬猫猪;上自亭台池沼,下至水桶火盆,油瓶盐罐,都是“家”之部分,所以说到管家,那一个主妇不皱眉?一说到搬家,那一个主妇不头痛?

在下雨或雨后的天,常常看见蜗牛拖着那粘软的身体,在那凝涩潮湿的土墙上爬,我对它总有一种同情,一番怜悯!这正是一个主妇的象征!

蜗牛的身体,和我们的感情是一样的,绵软又怯弱。它需要一个厚厚的壳,常常要没头没脑的钻到里面去,去求安去取暖。这厚厚的壳,便是由父母子女,油瓶盐罐所组织成的那个沉重而复杂的家!结果呢,它求安取暖的时间很短,而背拖着这厚壳,咬牙蠕动的时候居多!

新近因为将有远行,便暂时把我的家解散了,三个孩子分寄在舅家去,自己和丈夫借住在亲戚或朋友的家中,东家眠,西家吃,南京、上海、北平的乱跑,居然尝到了二十年来所未尝到的自由新鲜的滋味,那便是无家之乐。

古人说“无官一身轻”,我们是说“无家一身轻”,没有了家,也没有了责任,不必想菜单,不必算帐,不必洒扫,不必……哎哟,“不必”的事情就数不清了。这时你觉得耳朵加倍清晰,眼睛加倍发亮,脑筋加倍灵活,没事想找事做。

这次回到南京来,觉得南京之秋太可爱可怜了,天空蓝得几乎赶得上北平,每天夜里的星星和月亮,都那么清冷晶莹的,使人屏息,使人低首。早晨起来,睁眼看见纱窗外一片蓝空,等不了扣好衣纽,便逼得人跑到门外去:在那蒙着一层微霜的纤草地上,自在疏慵的躺着十几片稀落的红黄的大枫叶,垂柳在风中快乐的摇曳,池里的凤尾红鱼在浮萍中间自由唼喋着,看见人来,泼剌地便游沉下去了。

2020年春人教A版高考二轮复习语文专题训练:“散文探究类题”配套练

2020年春人教A版高考二轮复习语文专题训练:“散文探究类题”配套练

“散文探究类题”配套练

(时间:36分钟满分:2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4分)

桃园杂记

李广田

我的故乡在黄河与清河两流之间。县名齐东,济南府属。土质为白沙壤,宜种五谷与棉及落花生等。无山,多树,凡道旁田畔间均广植榆柳。县西境方圆数十里一带,则盛产桃。间有杏,不过于桃树行里添插些隙空而已。世之人只知有“肥桃”而不知尚有“齐东桃”,这应当说是见闻不广的过失。我这样说话,意在使自家人多卖些铜钱过日子,实在是因为年头不好,连家乡的桃树也遭了末运,现在是一年年地减少了。

故乡的桃李,是有着很好的景色的。计算时间,从三月花开时起,至八月拔园时止,差不多占去了半年日子。所谓拔园,就是把最后的桃子也都摘掉。最多也只剩着一种既不美观也少甘美的秋桃,这时候园里的篱笆也已除去,表示已不必再昼夜看守了。最好的时候大概还是春天吧,遍野红花,又恰好有绿柳相衬,早晚烟霞中,罩一片锦绣画图,一些用低矮土屋所组成的小村庄,这时候是恰如其分地显得好看了。到了夏天,有的桃实已届成熟,走在桃园路边,也许于茂密的秀长桃叶间,看见有刚刚点了一滴红唇的桃子,桃的香气,是无论走在什么地方都可以闻到的,尤其当早夜,或雨后。说起雨后,这使我想起布谷,这时候种谷的日子已过:是锄谷的时候了,布谷改声,鸣如“荒谷早锄”,我的故乡人却呼作“光光多锄”。这种鸟以午夜至清晨之间叫得最勤,再就是雨霁天晴的时候了。叫的时候又仿佛另有一个作吱吱鸣声在远方呼应,说这是雌雄唱和,也许是真实的事情。这种鸟也好像并无一定的宿处,只常见它们往来于桃树柳树间,忽地飞起,又且飞且鸣罢了。我永不能忘记的,是这时候的雨后天气,天空也许半阴半晴,有片片灰云在头上移动,禾田上冒着轻轻水汽,桃树柳树上还带着如烟的湿雾,停了工作的农人又继续着,看守桃园的也不再躲在园屋里。——这时候的每个桃园都已建起了一座临时的小屋,有的用土作为墙壁而以树枝之类作为顶篷,有的则只用芦席做成。守园人则多半是老人或年轻姑娘。他们看桃园,同时又做着种种事情,如织麻或纺线之类。落雨的时候便躲在那座小屋内,雨晴之后则出来各处走走,到别家园里找人闲话。孩子们呢,这时候都穿了最简单的衣服在泥道上跑来跑去,唱着歌,和“光光多锄”互相应答。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训练25:散文阅读(一)(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训练25:散文阅读(一)(含答案)

专项训练二十五散文阅读(一)

一.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1—3题。

悼易水

张承志

我曾在易水,掬着销肠伤骨的冰冷河水一口口喝下。已经时隔二十年了,忆起来仍然禁不住打一个寒噤:好凉啊!如今窗下南眺,只见楼涛楼浪滚滚向南,只有混凝土沙漠上腾曝着的灼烫蒸气,哪里望得见南方的易水呢。

炽日之下,我无法回忆遥遥的易水。静想来,怀念易水真是乖僻招嫌得很呢,看看中国智识阶层诸色人等,有经商的帮闲的求官的淫烂的,人人忙得不可开交,谁会突发异想怀古易水呢。而我之怀念易水,先是怀念我自己的少年。那时节曾经两次下易水,第一次十七岁,第二次十八岁。

在当年的清华附中,不知缘由地悄悄有一股崇拜狼牙山的思潮。壮烈的狼牙山五勇士,仿佛直至一九六六年还在悬崖边缘上振臂呼唤,那股凛冽的豪气直直北上逼进北京,我们怎能坐得住呢。于是,第一次是步行,由涿州而易县,在易县郊外的冬日里,首次看见了清冽微黑的易水。

雀跃欢乐在易水河畔,我们久久不去。都喝了几掬易水,那水冷冽透心,回想起来犹觉凉意。易城郊外,冬村烟树,旷野无声,整个北国农村的大地都呈着一种萧条而刚硬的灰色。

第二次也是隆冬。

我们一行伙伴数人,骑自行车出清华南门,经高碑店下京保大道,过易县、涞水、紫荆关、浑源、蔚县,折回沙城、官厅——穿行太行山脉两遍,共翻越十架大山。最后粮尽钱绝,各自选路逃回。有的饿着肚皮骑车两天败兵似的窜回,有的在官厅车站押了自行车甘当囚徒被遣返——而那次千里关山的第一站,又是易水。

我们列队一排,都骑在车上,停在易水上一座木板桥上,拍了一张照片。如今那张褪色的旧照片已是宝贵的收藏了:八九个少年英气压不住傻气,搭着肩,定着车,一字排开在薄薄的木板小桥上。易水泊泊碎裂着,摇闪着变幻的亮星,从桥下不绝地流淌过去。看得出水流薄薄泡着石滩,也看得见河底卵石上的薄薄冰壳。

散文专题训练——如何统摄全文-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

散文专题训练——如何统摄全文-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

散文专题训练------如何统摄全文

一、阅读以下散文,完成各题。

冬季到云南去看海

梁衡

①年末深冬季节,到云南腾冲考察林业,主人却说,先领你去看热海。我心里一惊,这大山深处怎么会有海,而海又怎么会是热的?

②车出县城便一头扎进山肚子里。公路成“之”字形,车子不紧不慢,一折一折地往上爬,走一程是山,再走一程还是山;一眼望去是树,再看还是树。只见一条条绿色的山脊,起起伏伏,一层一层,黛绿、深绿、浅绿,由近及远一直伸到天边。直到目光的尽头,才现出一抹蓝天——这蓝天倒成了这绿海的远岸。

③走了些时候,渐渐车前车后就有了些轻轻的雾,再看对面的林子里也飘起一些淡淡的云。我说:“今天真算是上得高山了。”主人笑道:“正好相反,你现在是已下到热海了。”我才知道,那氤氲缥缈,穿林裹树的并不是云,也不是雾,竟是些热腾腾的水汽,我们车如船行,已是荡漾在热海之上了。

④所谓热海,是一个方圆十几公里的地热带。腾冲是一个休眠火山区。多少年前,这里曾经火山喷发,现在地面上仍留有许多旧痕。如圆形的火山口,黑色的火山石,还有奇特的“柱状节理”,那是岩浆喷出时瞬间形成的一片美丽的石柱。但最奇的是地下的热海。大约火山熄灭后地下的岩浆还是不死心,便试探着要找一个出口,悄悄地摸到这里,一直窜到离地表还有七八公里处,用炽热的火舌不停地向上喷舔着地面。于是这十几公里的土地就成了一台巨大的锅炉,地下水被煮得滚烫,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热海。

⑤热海虽名海,但我们并不能像苏东坡那样“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也不能如曹操那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因为这海是藏在地下的,我们只能去找几个海眼“管中窥豹”。最大的一个海眼就是著名的“大滚锅”,单听这个名字,就知道它的威力。要看这口大锅先得爬上一个高高的“锅台”。我们拾级而上,还未见锅就已听到滚滚的沸水之声,头上热气逼人。上到锅台一看,这口石砌的大锅,直径3米,深1.5米,沸腾的热浪竟有尺许之高。由于长年累月的滚煮,锅沿上已结了一层厚厚的水碱,真是一口老锅。大锅前又开出一条数米长二尺来宽的石槽,亦是水沸有声,热气腾腾,槽上架着一排竹篮,里面蒸着土豆、鸡蛋、花生等物。这恐怕是我见过的最奇特的蒸笼了。游人可以上去随意品尝这地心之火与山泉之水的杰作,就像在城市路边的早点摊上吃小笼包子。我们看惯了日夜奔流不息的江河,可谁又见过这年年月月翻滚不止的开水大锅呢?我抬头看一眼天上的白云和锅后山崖的绿树,忽然想起张若虚的那首名诗:“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山上何时现滚锅,滚锅何时初见人呢?天地间悄悄地隐藏有多少秘密。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散文阅读专题一:梳理行文思路题提升练(原卷版)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散文阅读专题一:梳理行文思路题提升练(原卷版)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散文阅读专题一:梳理行文思路题提升练

(原卷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火车穿越的身与心

阿来

①离开格尔木,从海拔4100多米的玉珠峰车站开始,我们一路都在用汽车追赶试运行的火车,借此反复感受青藏高原上从未有过的机械与钢铁巨大力量的冲击。

②我驾驶着吉普在高旷的青藏路上奔驰,一次次冲到火车前方,等待火车蜿蜒着驶近,感受火车从面前不远处轰隆着经过时,脚下的地面传导到心中的轻轻震颤,再目送它从某个山口处消失。

③然后,一踩油门,开始新一轮的追赶。这样直到海拔高度达到5000米以上的唐古拉山。

④当我看到铁路在高原灿烂的阳光下强劲地延伸,火车在亮闪闪的两股铁轨上呼啸而至时,内心的感觉远非兴奋这样的字眼可以形容。20世纪80年代刚刚工作时,去一个一百来公里的地方,只能牵着马,驮着行李与书籍,翻越两座雪山,徒步行走三天时间。后来,我坐着汽车、火车、轮船、飞机去过很多地方。记得在科罗拉多州的某个地方,在美国的高原上,有一天开着汽车在高速公路上驱驰,公路两边的金黄秋草中不断有马匹出现,草原尽头是裸露着岩石筋骨的落基山脉,这景色自然就触发了一个旅人的思乡病,让我想起了景色相仿的青藏高原。有一次,在公路与铁路交叉处,我们停下车来,看长长的铁路线上,长长的一列火车在草原和积雪的山脉之间蜿蜒而过。那时,我就想,要是也有这样一条铁路穿过青藏高原,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当即,我就要求朋友帮忙退掉机票,要坐这条线上的火车,穿过落基山脉,直到美国的西部海岸。

⑤这是一种情感的代入法,这样,几乎就有了在青藏高原上乘坐火车的感觉。没有想到的是,才过了几年,就在青藏高原真切地看到火车奔跑了。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散文阅读句段作用题专项练习含答案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散文阅读句段作用题专项练习含答案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散文阅读句段作用题专项练习含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给美君的第一封信

龙应台

①很多年以来,当被问到“你的人生有没有一件后悔的事”,我多半自以为豪情万丈地回说:“没有。决定就是承担,不言悔。”

②但是现在,如果你问我是否后悔过什么,有的,美君,其中一件后悔的事,和你有关。

③我真的可以看见好多个你。

④我看见一个扎着两条粗辫子的女孩,跟着大人到山上去收租,一路上蹦蹦跳跳,时不时停下来采田边野花,又滔滔不绝地跟大人说话,清脆的童音和满山嘹亮的鸟鸣交错。我看见一个穿阴丹士林旗袍的民国姑娘,在绸缎铺里手脚利落地剪布卖布,仪态大方地把客人送走,然后叉腰跟几个蛮横耍赖的士兵当街大声理论,寸步不让。我看见一个神情焦虑的妇人手里紧紧抱着婴儿,在人潮汹涌的码头上盯着每一个下船的男人,寻找她失散的丈夫;天黑时,她蹲在一条水沟边,拎起铁锤钉钉子,搭建一个为孩子遮雨的棚屋。我看见一个在寒冬的清晨蹑手蹑脚进厨房做四盒热便当的女人。我看见一个姿态委屈、语调谦卑、为了孩子的学费向邻居朋友开口借钱的女人。我看见一个赤脚坐在水泥地上编织渔网的女人,一个穿长筒雨靴涉进溪水割草喂猪的女

人。我看见一个对丈夫坚定宣布“我的女儿一样要上大学”的女人。我看见一个身若飘絮、发如白芒的女人,在丈夫的告别式上不胜负荷地把头垂下……

⑤我清清楚楚看见现在的你。

⑥你坐在轮椅中,外籍看护正在一口一口喂你流质的食物。我坐在你面前,握着你满布黑斑的瘦弱的手,我的体温一定透过这一握传进你的心里,但同时我知道你不认得我。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散文阅读专题一:梳理行文思路题 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散文阅读专题一:梳理行文思路题 课件
书信体小说
乡土小说 叙事散文 乡土小说 历史小说 叙事散文 红色小说 书信体散文
红色小说 叙事散文 文化游记散文 文化小说
年份
卷别
2023 新高考卷
作者
陈村
篇名
《给儿子》
全国甲卷
巴金
《机械的诗——旅途 随笔之一》
2022 新高考Ⅱ卷 李广田 《到橘子林去》
2021
全国 甲卷
全国 乙卷 新高考Ⅱ卷
全国甲卷
多年前的一个冬天,不知从哪里寻来一部卷了边的《杜工部集》—— 当时,我租居在一个年久失修的老式小区,呵气成霜,几无取暖设施,每 晚,早早上床,将自己裹藏于棉被里,秉灯夜读的,就是这部《杜工部 集》。彼时,而立之年的我,居无定所,想着自己同样半生漂泊无依, 仿佛,你幻化成了我的一个至亲,那一刻,你为一个千年后的同路人燃 起了微火。
你是40岁那年冬天定居于浣花溪畔的。开始,全家暂居于古寺,慢 慢营建新家。你曾以诗代简,向友人索要花木。在亲友的资助下,翌年 春天,草堂建成。当年的草堂,环境幽静,景色宜人,让你疲惫的身心 得以休憩。你是相当喜欢这个家的:“锦里烟尘外,江村八九家”“眼 前无俗物,多病也身轻”“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在草堂居住 了近四年,你写下240余首诗。《蜀相》《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 破歌》《江畔独步寻花》《绝句》等名篇,皆创作于此。这应是你一生 中最快乐明媚的时光。

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教案散文阅读

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教案散文阅读
从表现手法角度
是否运用了想象、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手法及其作用。
2011年大纲全国卷T16考查“针挑土”的丰富内涵(具有象征意义)。
从结构安排角度
开头结尾各有特色;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2010年北京卷T17②“简要分析‘海棠花’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从语言运用角度
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等);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有什么表达效果。
段意归纳
概括主题
归纳概括
如2011年湖北卷T19:请概括本文最后一段的主要内容,并谈谈该段在塑造赵树理形象上的作用。
如2010年湖南卷T17:简要归纳画线段落的段意,并简析该段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
原因
归纳
概括
如2011年天津卷T17:作者原本打算登到塔顶,为什么中途而返?
如2011年湖南卷T16:为什么只有“饿老鹰”成了“我做孩子时的‘大鹏’”?
如2010年湖南卷T18:概述文章所表现的荷之美。
考点三:鉴赏技巧
鉴赏散文的技巧。一是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近年高考,此考点的考查内容是文本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有怎样的作用。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散文阅读之选择题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散文阅读之选择题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散文阅读之选择题

【考核方式】

散文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

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

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

【散文阅读选择题的三个导向】

高考小说阅读的选择题“4选1”“不正确的一项”,这样设题带给我们更多正确的可用

来读文的导向信息。

具体体现在3大方面:

(一)正确信息更多——更利于我们疏通文意

“4选1”“不正确的一项”,也就意味着有3项对文本的解读和赏析是正确的;并且错

误的1项也仅是部分错误,仍有正确成分。

(二)选项基本按照文本行文的顺序依次设置——有助于快速回归文本定位相关段落

前几个选项往往是从文本局部入手,基本按照文本行文的顺序排列次序,有的选项甚至明确

选项对应的段落位置;后面的选项往往从文本的整体(主题、整体思路等)角度着手设置,

前后选项间又形成了梯次。明确了这一点,就有助于读文、解题时能迅速地把握文本的结构

层次(思路顺序)和准确地找到解题的文本依据。

(三)紧扣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命题

设题点和读文关注点大都明确高考小说选择题的题干,明确为“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

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其选项共性特点一般是“内容+写法”。表现在选项设置上,

即每个选项往往采用“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方式命制,即显性表述(写

了什么)+隐性表达(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的选项命制方式。

【解题方法】

(一)浏览选项,明确关注点关注点指对选项“内容+特色”核心关键点的提炼,即标

浙江专版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散文文本阅读--单文精练二人生树下含

浙江专版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散文文本阅读--单文精练二人生树下含

单文精练二 人生树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人生树下

王开岭

①“维桑与梓,必恭敬止。”语出《诗经·小雅·小弁》,意思是说:桑树梓树乃父母所栽,见之必肃立生敬。父母者,为何要在舍前植这两种树呢?答案是“以遗子孙给蚕食、具器用者也”(《朱熹集传》),即让子孙有衣裳穿、有家具使。后来,“桑梓”便成了“故里”“家乡”的代称。

②树非速生,非一季一岁之功,它耐受、持久、长命,伴着年轮涟漪和虬枝皴肤,它春华秋实、生生不息,像一位高寿的家族长老,俯看儿孙绕膝。所谓“荫泽”“荫蔽”“荫佑”之说,皆缘于树。有祖必有根,有宅必有树。再穷的人家,也能给后人撑起一片盛大的荫凉。这是祖辈赠予子嗣最简朴、最牢固的遗产了。

③幼时,父亲带我回山东的乡下祖宅,院子里有一棵粗壮的枣树,上筑鹊窝,下落石几。逢孩子哭闹,祖母便将房梁上的吊篮勾下,摸出红油油的干枣来。后来,老人去世,老屋拆迁,“老家”便没了。虽非桑梓,但我知道,此树乃祖辈所植,在其下纳过凉、吃过枣子的,除了我,还有我的父亲,还有父亲的父亲……它是一轮轮人生的见证者,见证了他们从跌撞的蒙童、攀爬的顽少,变成拄杖的耄耋……

④这样的树,犹若亲属。

⑤老人们讲,闹饥荒时,都是树先枯、人后亡,因为果腹的最后一样东西,是树皮。人,只要熬到春天就不会饿死,这时候,树抽芽,野菜生,槐花、榆钱、椿叶、杨穗,都是好食材。

⑥几千年来,凡户居,必在一棵大树下;凡村首,必有一棵神采奕奕的老树。无荫不成庐,无林不成族。就像民谣里所唱,“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树,是家舍的象征,是地址的招幡。它比屋高,比人久。离家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项训练二十五散文阅读(一)

一.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1—3题。

悼易水

张承志

我曾在易水,掬着销肠伤骨的冰冷河水一口口喝下。已经时隔二十年了,忆起来仍然禁不住打一个寒噤:好凉啊!如今窗下南眺,只见楼涛楼浪滚滚向南,只有混凝土沙漠上腾曝着的灼烫蒸气,哪里望得见南方的易水呢。

炽日之下,我无法回忆遥遥的易水。静想来,怀念易水真是乖僻招嫌得很呢,看看中国智识阶层诸色人等,有经商的帮闲的求官的淫烂的,人人忙得不可开交,谁会突发异想怀古易水呢。而我之怀念易水,先是怀念我自己的少年。那时节曾经两次下易水,第一次十七岁,第二次十八岁。

在当年的清华附中,不知缘由地悄悄有一股崇拜狼牙山的思潮。壮烈的狼牙山五勇士,仿佛直至一九六六年还在悬崖边缘上振臂呼唤,那股凛冽的豪气直直北上逼进北京,我们怎能坐得住呢。于是,第一次是步行,由涿州而易县,在易县郊外的冬日里,首次看见了清冽微黑的易水。

雀跃欢乐在易水河畔,我们久久不去。都喝了几掬易水,那水冷冽透心,回想起来犹觉凉意。易城郊外,冬村烟树,旷野无声,整个北国农村的大地都呈着一种萧条而刚硬的灰色。

第二次也是隆冬。

我们一行伙伴数人,骑自行车出清华南门,经高碑店下京保大道,过易县、涞水、紫荆关、浑源、蔚县,折回沙城、官厅——穿行太行山脉两遍,共翻越十架大山。最后粮尽钱绝,各自选路逃回。有的饿着肚皮骑车两天败兵似的窜回,有的在官厅车站押了自行车甘当囚徒被遣返——而那次千里关山的第一站,又是易水。

我们列队一排,都骑在车上,停在易水上一座木板桥上,拍了一张照片。如今那张褪色的旧照片已是宝贵的收藏了:八九个少年英气压不住傻气,搭着肩,定着车,一字排开在薄薄的木板小桥上。易水泊泊碎裂着,摇闪着变幻的亮星,从桥下不绝地流淌过去。看得出水流薄薄泡着石滩,也看得见河底卵石上的薄薄冰壳。

苍茫的大地上,仍然凝滞着北方那种解释不清的悲壮气氛。

背后的狼牙山,仿佛是易水的某种解释。而如今,无论是易水还是狼牙山,都从中国人的意识中褪尽了。今天这样突兀地忆起易水,不仅觉得寒意袭人,而且觉得那一股寒水也是拒绝自己的。

如今不知易水怎样了

.........。

每逢提襟涉渡,总觉得上游人烟繁殖,工业林立,河水浊腻不爽。想起当年易水的清纯冷冽,往往有恍世之感。抽出插架岁久的一册《史记》,见注云:“血勇之人,怒而面赤;脉勇之人,怒而面青;骨勇之人,怒而面白。而荆轲神勇之人,怒而色不变。”读罢,呆坐良久,周身麻栗阵阵。

古人对于人,特别是对于勇者,看来研究体味得早已入木八分,透骨及髓了。而今人类学如恶草蓬生;什么文化人类学、体质人类学、环境人类学——比起《史记》一条注,简直都是腐臭垃圾。作为勇者的人,还有那道沉默杀机的易水,也许永远也不想向后世昭示他们的秘密了。

作为燕人,居于燕京,我应当寻暇再去看看那条易水。若去时,还是要在冬季等一个无雪的日子。在萧萧寒风中看村野如烟,在迷蒙空漠的大地上,试试能不能遇着二十余年前那些切肤的感受。

然后,我要掬一捧易水饮下,看看它,不,是看看自己的肚肠还有没有那种冰冽的感性。

(清泉摘自《风土与山河》)

1.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现实中的人们,或经商,或帮闲,或求官,或淫烂,人人忙得不可开交,没有人会怀想易水,只有作者对古易水的感觉如昨,感情依旧。

B.第一次下易水,先写临河掬喝易水,再写城郊的萧条和棋盘砣主峰下雪天的昏暗和远处易水的亮光,意境开阔,立体地展现了易水的苍茫和刚硬。

C.文章写两次下易水,是为了具体地展现当年自己和同时代的人对易水的景仰崇敬之情,以便和今天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怀念和批判的主题。

D.前有荆轲在易水义无返顾的告别,后有狼牙山五勇士的英勇赴死,他们的精神是一致的,所以作者说:背后的狼牙山,仿佛是易水的某种解释。

2.第二段为什么要写“楼涛楼浪”及“灼烫蒸气”?请分条陈述。(6分)

3.加点的句子“如今不知易水怎样了”在全文有怎样的作用?为什么要单独成段?请作具体说明。(6分)

二、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4—6题。

原始胡杨林

周涛

进入到这一大片原始胡杨林里———哪怕是仅只涉足于它的边缘,也是相当费力的一件事。它具有所有的原始事物共有的那种远避、拒绝的特性。它不想见谁,更不想被人探访和宣传,结果,这些特性反而加强了它的神秘感和诱惑力。

沿着汽车行来的方向,整片胡杨林的形势和布局可以看得很清楚———这片坐落于北塔山一侧戈壁深处的原始自然林,呈现出大面积的深褐、暗红、灰黄、浅绿的颜色。它的生态形势正与北塔山每年春夏雨水漫流而成的沟道相呼应,原因和结果就这样清晰地写在北塔山下,证明着世间没有什么奇迹会无缘无故地发生。

在戈壁上,孤立的胡杨往往会成为一种景观,似乎隐藏着某种含意、寓意或天意。百里空旷的大戈壁上,突兀地出现这样一个存在,而且往往特别高大,周围连一棵矮树都不长,这很容易引起人的敬畏,仿佛它不是一棵树,而是伟大和孤独。

但是要是不只是一棵树,而是片林子;不只是一片一般的林子,而是漫进戈壁深处、接连远处地平线的大片原始胡杨林生长区域的话,它给人带来的就不仅仅是敬畏了。

那是宇宙洪荒的感觉,或许还应该是太空人初次踏上月球的感觉。

非常陌生,十分寂静。仿佛进入了一个你不应该进入的领域,你觉得你在冒犯什么,随时都可能会有意料不到的奇怪事物发生。你将怯怯地不敢放下第二步,当你听见了第一步空寥的回声。

汽车在接近这片胡杨林的时候,并不如想象得那么容易。它看起来的确很近,近在眼前,但是走过去很费力。汽车从几十公分厚的浮土之上开过去,浮土虚尘里掺杂了枯枝败叶。灌木根系在下面纵横交错,汽车轮下不断发出压断枯树的脆响。秋黄的茅草凄然摇曳,芦苇丛丛或片片出现,红柳茂盛,有时拥簇成阵,显示着荒原上独有的明艳和旺盛。

终于,四辆汽车进入了胡杨林边缘。要想进入它的腹地似乎是不可能了,不过它的边缘已经足够让人领略。巨大的、苍迈的、奇形怪状的各种形态,使无语的胡杨仿佛有形有灵,仿佛这些千年、百年的原始胡杨除了不能移动、不能开口说话之外,一切都了然于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