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立元件搭建一种低成本、无盲点UHF读写器
UHF频段无源RFID读写器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UHF频段无源RFID读写器系统总体方案设计RFID技术是利用无线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通信,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信息数据的无线通信技术。
RFID技术是利用无线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通信,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信息数据的无线通信技术。
它可实现对运动目标的快速识别和多目标识别,识别的距离可达几十厘米至几十米;根据读写的方式,可以输入数千字节的自定义信息到电子标签,间接管理附带有电子标签的产品的信息;RFID技术具有非接触性,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具有极高的保密性;RFID电子标签不同于磁卡或IC卡,无暴露的触点,且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
基于以上特点,RFID技术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有商品防伪、交通运输、自动控制、工业生产、身份识别、仓库管理、安全管理、医疗、卫生、畜牧业管理、图书档案管理和国防军事等诸多应用领域。
射频识别系统一般由读写器、电子标签、天线和主机四部分组成。
射频识别系统的工作流程并不复杂:主机通过与读写器的数据传输通道发送用户命令;读写器接收命令,对信号进行编码和调制后,通过发射天线在一定的区域内发送出去;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到读写器发出的射频信号,感应电流获得能量,完成数据的存储、发送或其他操作:读写器通过接收天线接收到电子标签返回的数据,进行解码和解调,必要时将处理后的数据送至主机;主机接收到读写器送回的数据,进行相关的处理。
总体设计方案为设计出能稳定工作在UHF频段的无源RFID读写器,并尽可能提高其读写距离,使该无源RFID读写模块能够跟建筑设备物联网很好地融合,实现对建筑设备内的人员检测、定位,给建筑用电设备节能提供人员信息。
方案对射频识别系统的开发流程进行了细化。
该方案按照模块化的思想进行设计,方便开发、管理、系统升级和维护。
总体来说,无源RFID读写器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射频收发模块、MCU主控模块和外围电路。
射频收发模块处理读写器与电子标签的数据通信。
UHF频段射频识别手持式读写器的设计的开题报告

UHF频段射频识别手持式读写器的设计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射频识别技术(RFID)是近年来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之一,其能够在没有接触的情况下,对待识别对象进行非接触式信息读写,并在识别区内进行无干扰的大规模标签查询操作,广泛应用于物流、交通、医疗、金融等领域。
随着RFID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射频识别手持式读写器成为一个重要的开发方向。
本课题以UHF频段射频识别手持式读写器的设计为目标,研究其系统架构设计、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系统设计等方面,以提高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效率和可靠性。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设计一款UHF频段的手持式射频识别读写器,主要研究以下目的:1. 研究UHF频段射频识别技术原理和特点,探讨其在手持式读写器中的应用实现机制;2. 分析建立UHF频段射频识别系统模型,包括硬件模块、接口模块、软件模块等,依据系统模型平衡各模块之间的关系,实现手持式读写器的高效识别;3. 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UHF频段射频识别手持式读写器的实际效果和性能,优化系统设计,提高读写器的识别速度和精度。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以下方法:1. 文献调研法: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进行调研和分析,深入探讨UHF频段射频识别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实现机制。
2. 系统分析法:通过对手持式读写器不同系统模块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建立UHF频段射频识别系统模型,实现各模块之间的平衡,并优化设计。
3. 仿真实验法:利用开发板进行UHF频段射频识别读写器仿真实验,验证系统设计的可行性和性能,并对系统模型和设计进行优化。
四、研究内容1. UHF频段射频识别手持式读写器的系统架构设计,包括硬件模块、接口模块、软件模块等设计。
2. UHF频段射频识别手持式读写器硬件电路设计,包括射频电路设计、功率放大电路设计、调制解调电路设计等。
3. UHF频段射频识别手持式读写器软件系统设计,包括射频识别算法设计、数据库设计、用户界面设计等。
UHF RFID读写器的设计与实现

UHF RFID读写器的设计与实现摘要:UHF RFID(超高频射频识别)技术在物流、库存管理、智能交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了满足不同场景下对RFID读写器的需求,本文对UHF RFID读写器的设计与实现进行了探讨。
首先介绍了UHF RFID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然后详细阐述了UHF RFID读写器的硬件设计和软件开发过程。
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UHF RFID读写器的性能和可靠性。
1. 引言UHF RFID技术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可实现对电子标签的读取和写入操作。
随着物联网和智能物流的发展,UHF RFID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UHF RFID读写器是其中的关键设备,其设计与实现对于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2. UHF RFID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UHF RFID系统由读写器、天线和电子标签组成。
读写器通过射频信号与电子标签进行通信,实现对标签的读取和写入操作。
UHF RFID技术具有距离远、数据传输快等特点,适用于物流、库存管理、智能交通等领域。
3. UHF RFID读写器的硬件设计3.1 天线设计UHF RFID系统的天线是实现读写器与电子标签之间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设计天线时,需要考虑天线的尺寸、形状、阻抗匹配等参数。
合理设计天线可以提高读取范围和读取效率。
3.2 射频模块的选择射频模块是UHF RFID读写器的核心部件,它负责与电子标签进行通信。
在选择射频模块时,需要考虑通信距离、数据传输速率、工作频段等因素,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需求。
3.3 软件和硬件接口设计UHF RFID读写器需要与上位机进行通信,传输读取到的数据和接收上位机的指令。
因此,在设计读写器的硬件接口时,需要考虑通信协议和数据格式。
同时,还需要设计相应的软件来实现读写器的控制和数据处理功能。
4. UHF RFID读写器的软件开发4.1 控制程序设计控制程序是UHF RFID读写器的核心部分,它负责控制射频模块的工作、读取电子标签的数据以及向上位机发送数据。
模块式UHF读写器[发明专利]
![模块式UHF读写器[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44e042adc850ad02df80412d.png)
专利名称:模块式UHF读写器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王文清,周豪
申请号:CN200610007966.3申请日:20060224
公开号:CN1834981A
公开日:
20060920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模块化支持多种协议的UHF(超高频)读写器,包括射频收发和控制管理2种模块,射频收发模块包含射频调制发射电路、射频接收处理电路、PLL锁相环电路、收发隔离电路、多路天线接口电路;各部分相互独立又彼此关联,控制管理电路包含控制射频电路工作的控制信号产生电路、接收AD转换电路、AGC控制电路、RS232与RS485以及TCP/IP接口电路;控制管理模块的各部分电路均连在一个高速DSP上,由DSP实现射频以及AGC控制、射频控制信号产
生,UHF RFID各标准编解码处理、接口信号处理等任务;读写器兼容多种UHF国际标准,如
ISO18000B和EPC CLASS1 RFID的标准,该UHF读写器具有模块化,易于以后系统低成本升级,多接口,可同时接多台上位机或根据不同场合使用不同接口和读卡机相连,低成本、兼容多种UHFRFID的标准等特点。
申请人:上海坤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200025 上海市卢湾区徐家汇路388号25层
国籍:CN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分立元件搭建一种低成本无盲点UHF读写器

分立元件搭建一种低成本、无盲点UHF 读写器袁传奇,李文钧,王彬(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浙江杭州310018)摘要:使用分立元件搭建的新型超高频读写器方案设计灵活,相比于一些读写器使用集成芯片,这种方法可以大大缩减设计成本,且其性能毫不逊色于市面上大多数读写器。
读写器系统包括了软件和硬件两部分,在这里重点讲述其硬件电路的设计并同时介绍软件系统的实现。
系统的硬件主要包含了基带信号的处理部分和射频前端,在处理器上配套运行的软件系统主要包括了协议处理、编解码、硬件系统的控制以及与上位机的通信。
关键词:射频识别;超高频;读写器;检波中图分类号:TN 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236(2013)01-0053-03A design of UHF RFID reader without blindness using discrete componentsYUAN Chuan -qi ,LI Wen -jun ,WANG Bin(Department of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Hangzhou Dian Zi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China )Abstract:A design of UHF 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eader is detailed which uses discrete components for lower cost compared to using a reader IC.A reader system often comprises hardware and software as we all know.In this paper ,we emphasize on the design of hardware and present you the architecture of software.The part of hardware design mainly consists of digital processing part ,RF transmission and receiver.For the hardware ,a matched software is designed which consists of protocol processing ,the whole system control and communication with a computer ,and is running on a MPU(Micro Processing Unit )chip.Key words:RFID ;UHF ;reader ;detector收稿日期:2012-09-17稿件编号:201209112作者简介:袁传奇(1987—),男,安徽安庆人,硕士研究生。
基于R2000的UHF RFID读写器部分电路设计

基于R2000的UHF RFID读写器部分电路设计
王海翠;秦廷辉;张茂成
【期刊名称】《压电与声光》
【年(卷),期】2015(37)6
【摘要】基于Impinj Indy R2000芯片设计了一款新型超高频射频识别(UHF RFID)读写器,并采用AT91SAM7S256微控制器芯片为数字处理模块,系统工作频率为860~960 MHz,扩展的外部功率放大模块使射频输出功率达30dBm。
提出了一种功分隔离电路,其结构简单,所用元器件少,集成方便,实现收发信号的隔离,达到了较高的隔离度。
说明了读写器主要硬件模块设计,给出了主要性能指标测试,最后验证了系统设计的可行性。
【总页数】5页(P1078-1082)
【关键词】超高频射频识别;读写器;R2000;功分隔离
【作者】王海翠;秦廷辉;张茂成
【作者单位】重庆邮电大学光电工程学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六研究所;重庆声光电智联电子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91.44
【相关文献】
1.基于Impinj R2000的UHF RFID读写器研究 [J], 刘婷;杨济民;李腆腆;战美玲;徐进飞
2.UHF RFID读写器射频前端电路设计 [J], 陈颖;张福洪;陈少杰
3.基于LMX2531的UHF RFID读写器射频电路设计 [J], 穆兰
4.基于Intel R2000的UHF RFID读写器的设计 [J], 陈兴荣;毛臻
5.一种UHF RFID读写器载波抵消电路设计 [J], 杨勇;王军华;黄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UHF频段读写器天线阵设计的开题报告

UHF频段读写器天线阵设计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UHF频段读写器天线阵设计一、背景与意义:近年来,随着RFID技术的发展,UHF频段成为了RFID的主流频段之一。
其中,UHF频段的读写距离远,标签可同时被多个天线读取,可以实现快速、高效地扫描物品信息,对于仓储管理、物流追踪等领域都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然而,由于UHF频段的工作频率高,波长短,天线发射和接收辐射效率低,因此需要采用多天线阵列的方式,将多个天线阵列合成一起以提高整体的阵列辐射效率和读写性能。
因此,本课题旨在设计一种UHF频段读写器的天线阵列,以实现快速的扫描物品信息和提高系统稳定性。
二、研究内容:本课题重点研究UHF频段读写器的天线阵列设计,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设计合适的天线阵列结构通过对UHF频段的特性分析与建模,确定合适的天线阵列结构,以提高整体的阵列辐射效率和读写性能。
2. 优化天线阵列布局根据实际应用环境和天线性能需求,优化天线阵列的布局和位置,并使用特定的导波器、反射板、吸波材料等技术手段,以进一步提高整体的天线阵列性能。
3. 模拟和测试天线阵列性能真分析,以评估阵列辐射效率、增益、方向图等参数,并优化天线阵列的设计。
三、研究难点:1. UHF频段的工作频率高,波长短,因此需要采用多天线阵列的方式,将多个天线阵列合成一起,提高整体的阵列辐射效率和读写性能。
2. 天线阵列的布局和位置对阵列的性能有重要影响,需要针对实际应用环境和天线性能需求进行优化。
3. 天线仿真软件和实验测试设备的使用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和方法。
四、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实验测试等方法,结合天线设计的经验和技术手段,充分综合利用现有资源,以达到最佳实验效果。
具体研究步骤如下:1. 系统论证和参数定义通过对UHF频段的特性分析与建模,确定UHF频段读写器的天线阵列的规模、形状、工作频率等参数。
2. 天线阵列结构设计根据系统论证和参数定义,采用复合电磁理论和优化设计方法,设计并优化出合适的天线阵列结构。
基于嵌入式Linux的UHF智能RFID读写器的研究与实现的开题报告

基于嵌入式Linux的UHF智能RFID读写器的研究与实现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在物联网的时代,射频识别技术(RFID)成为实现物品自动识别、追踪和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而UHF RFID技术由于具有读写距离远、多标签同时读取等优势,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物流、仓储、医疗、零售等领域。
然而,传统的UHF RFID读写器往往是基于单片机或者FPGA实现的,功耗较高、灵活性不足,难以满足不断发展的应用需求。
嵌入式系统相比传统电子产品,具有体积小、功耗低、成本低、易于维护等优势,逐渐成为工业控制、智能物联设备等领域的首选技术。
基于嵌入式Linux系统的UHF RFID读写器,可以充分利用操作系统和相关软件/编程库的丰富资源,实现更加高效、灵活的RFID读写操作。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基于嵌入式Linux系统的UHF智能RFID读写器的设计和实现,通过对开源硬件平台的分析和相关软件的应用,提高UHF RFID读写器的性能和可靠性,为智能物联设备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二、研究内容1. 嵌入式Linux系统的搭建与应用嵌入式Linux系统是基于Linux内核的小型操作系统,具有开放源代码、可定制性强、易于扩展等优点,适用于需要高效、灵活的嵌入式设备。
本研究将选用树莓派(Raspberry Pi)等开源硬件平台,搭建基于嵌入式Linux的UHF智能RFID读写系统,并探究相关软件/编程库的应用。
2. UHF智能RFID读写器的硬件设计与实现本研究将设计UHF RFID读写器的硬件电路,包括天线、信号调理、数据收发等模块,保证读写器能够有效地工作。
同时,结合嵌入式Linux系统,设计RS-232/485、TCP/IP等通信接口,实现读写器与PC机、上位机的无线通信。
3. UHF智能RFID读写器的软件设计与实现本研究将结合Linux系统的相关软件/编程库,设计读写器的上位机软件和嵌入式控制程序,实现读卡、写卡、存储数据等功能,支持多标签同时读取,满足不同应用场景需求。
UHF RFID读写器的研究与实现的开题报告

UHF RFID读写器的研究与实现的开题报告一、题目UHF RFID读写器的研究与实现二、选题背景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RFID技术逐渐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物联网应用技术。
RFID技术,即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它利用无线电技术实现对物品等识别目标的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从而实现对物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UHF RFID读写器是RFID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它承担着读取识别目标信息并与后台数据管理系统进行数据交互的角色。
因此,对UHF RFID读写器进行深入研究和实现,对于推进RFID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本项目旨在基于ARM Cortex-M4芯片和UHF RFID芯片模块,设计并实现一种基于UHF RFID技术的读写器。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UHF RFID技术的原理、体系结构和标准等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研究;2. ARM Cortex-M4芯片的学习和应用,掌握其相关开发技术和特性;3. UHF RFID芯片模块的应用和原理的学习和研究;4. UHF RFID读写器的设计和实现,包括硬件电路设计、软件开发和系统调试等环节;5. 对UHF RFID读写器的性能和稳定性进行测试和评估,验证其实际应用价值。
四、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项目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 文献调研法:对UHF RFID技术和ARM Cortex-M4芯片等方面的相关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从而掌握相关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性;2. 实验研究法:通过实验验证和测试UHF RFID读写器的性能和稳定性,评估其实际应用价值;3. 系统分析法:对UHF RFID读写器的硬件、软件和系统的各个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从而推进整个项目的进展和实现。
技术路线如下:1. 硬件设计:根据UHF RFID读写器的需求,设计硬件电路并搭建实验环境;2. 软件设计:采用开源平台搭建系统并进行程序设计;3. 系统调试:对系统进行调试和测试,验证其功能和稳定性。
一种小型UHF RFID读写器天线设计

一种小型UHF RFID读写器天线设计高新华;黄曙;盛喆;王朱丹【期刊名称】《现代电子技术》【年(卷),期】2012(035)019【摘要】基于RFID系统对天线的要求,提出了一种适用于UHF频段上的RFID读写器天线.该天线采用背馈馈电方法,通过在分形结构上采用非对称矩形切角来实现天线的小型化和圆极化.利用电磁仿真软件分析了天线性能,仿真与测试结果吻合良好.%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systems, a new antenna for UHF RFID reader is proposed. The antenna uses the back-feeding pattern and the asymmetric rectangular corner truncated design on fractal geometry to realize miniaturization and circular polarization of the antenna. The electromagnetic simulation software is adopted for analyzing the performance of the designed antenna. An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measured results, which verified the reliability of the designed antenna.【总页数】3页(P92-94)【作者】高新华;黄曙;盛喆;王朱丹【作者单位】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广东广州510080;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广东广州510080;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西安71007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西安710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2-34【相关文献】1.一种小型化UHF频段RFID标签天线设计 [J], 朱华;姜兴2.UHF频段RFID读写器天线小型化设计 [J], 杨虹;邓川3.一种小型化便携式UHF RFID读写器的实现 [J], 卓建亮;文光俊;李建4.UHF频段近场耦合RFID读写器天线设计 [J], 苏艳;黄海洋;陈东杰5.应用于金属环境的UHF RFID读写器天线设计 [J], 温金芳;巫廷耀;;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种UHF近场读写器天线开题报告

一种UHF近场读写器天线开题报告本报告主要介绍一种基于UHF技术的近场读写器天线设计。
该天线采用了线圈和嵌入式PCB技术,能够实现高精度、高可靠性的近场通信。
一、背景近年来,RFID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主要应用领域包括物流管理、库存管理、生产流程控制等。
其中,UHF(Ultra High Frequency,超高频)RFID技术由于其具有的长距离、高速度、高稳定性等优点,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
近场读写器是RFID读写器的一种,它主要用于对近距离的标签进行读写操作。
近场读写器天线作为RFID通信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性能。
因此,如何开发出高精度、高可靠性的近场读写器天线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设计一种基于UHF技术的近场读写器天线,采用线圈和嵌入式PCB技术,能够实现高精度、高可靠性的近场通信。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设计线圈和嵌入式PCB天线结构,实现高灵敏度和高精度的信号检测。
2.调整天线结构和参数,保证天线与标签之间的通信距离和稳定性。
3.进行实验验证,评估天线性能。
三、研究内容1. 设计线圈和嵌入式PCB天线结构近场读写器天线通常采用的是线圈天线和PCB天线两种结构。
线圈天线的特点是灵敏度高,但占用空间大;PCB天线的特点是占用空间小,但灵敏度低。
为了兼顾两种结构的优点,本研究采用了线圈和嵌入式PCB技术相结合的设计方式。
2. 调整天线结构和参数天线的结构和参数设计对于近场读写器的通信距离和稳定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天线结构和参数方面,本研究将采用仿真软件和实验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整和优化。
3. 进行实验验证为了评估天线的性能,本研究将进行实验验证。
具体包括信号检测灵敏度、通信距离、通信稳定性等参数的测试。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所设计的基于UHF技术的近场读写器天线,采用了线圈和嵌入式PCB技术的结合方式,能够兼顾灵敏度和占用空间的优势,实现高精度、高可靠性的近场通信。
分立元件搭建一种低成本、无盲点UHF读写器

( Mi c r o P r o c e s s i n g Un i t )c h i p .
Ke y wo r d s :R F I D ;UHF;r e a d e r ;d e t e c t o r
射频 识别 ( R F I D) 技 术 是 一 种 兴 起 于 上 世 纪 末 并 在 最 近 几 年 飞 速 发 展 的高 新 技 术 , 它 普遍 应 用 于 我 们 社 会 生 活 当 中
l o we r c o s t c o mp a r e d t o u s i n g a r e a d e r I C .A r e a d e r s y s t e m o f t e n c o mp r i s e s h a r d w a r e a n d s o f t wa r e a s we a l l k n o w.I n t h i s p a p e r ,we e mp h a s i z e o n t h e d e s i g n o f h a r d wa r e a n d p r e s e n t y o u t h e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o f s o f t w a r e . Th e p a r t o f h a r d wa r e d e s i g n ma i n l y c o n s i s t s o f d i g i t a l p r o c e s s i n g p a r t ,RF t r a n s mi s s i o n a n d r e c e i v e r .F o r t h e h a d wa r r e , a ma t c h e d s o f t w a r e i s d e s i g n e d w h i c h c o n s i s t s o f p r o t o c o l p r o c e s s i n g ,t h e wh o l e s y s t e m c o n t r o l a n d c o mmu n i c a t i o n wi t h a c o mp u t e r , a n d i s r u n n i n g o n a MP U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立元件搭建一种低成本、无盲点UHF读写器摘要:使用分立元件搭建的新型超高频读写器方案设计灵活,相比于一些读写器使用集成芯片,这种方法可以大大缩减设计成本,且其性能毫不逊色于市面上大多数读写器。
读写器系统包括了软件和硬件两部分,在这里重点讲述其硬件电路的设计并同时介绍软件系统的实现。
系统的硬件主要包含了基带信号的处理部分和射频前端,在处理器上配套运行的软件系统主要包括了协议处理、编解码、硬件系统的控制以及与上位机的通信。
关键词:射频识别;超高频;读写器;检波射频识别(RFID)技术是一种兴起于上世纪末并在最近几年飞速发展的高新技术,它普遍应用于我们社会生活当中的各个领域,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尤其对于低频(LF)和高频(HF)射频识别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其快速、安全的读写方式让其在学校图书馆、银行、公交车等各机构和场所得到了广泛应用,最近新兴的近场通信(NFC)技术,其基本原理也是高频射频识别技术。
但是低频和高频的读写距离最远不超过20 cm,大大限制了其在某些特殊领域的应用,比如仓储、物流、ETC等等这些需要远距离读写的场合。
而超高频(UHF)射频识别技术作为现代科技的前沿,具有远距离快速通信和小体积、低成本标签这些优势,无疑使其非常适合这些特殊场所的应用。
但我们知道,UHF射频识别技术并没有真正推广开来,除了技术方面的瓶颈以外,高昂的读写器成本也是其推广受限的关键因素之一。
如果能够开发出低成本、高性能的读写器势必将对推动UHF射频识别技术的广泛应用起到积极的作用。
文中主要介绍了一种基于EPCClass1 Gen2标准的低成本、高性能读写器的设计与实现。
1 超高频射频识别协议标准概述实际上,射频识别有很多种可以实现的方式,这也就意味着它有多种标准,目前应用比较广的标准是由EPCglobal组织提出的“EPC Rad 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Protocols Class1 Generation2 UHF RFID protocol for coInlnunication at 860—960 MHz”协议。
简写成EPC C1 G2.该标准定义了UHF RFID读写器和标签之间的空中接口以及通信命令。
从标准中我们了解到,UHF RFID应用中的标签是以一种无源的方式工作,也就是说标签工作的能量完全由与其通信的读写器来提供。
协议规定读写器和标签之间的通信是半双工的方式,而无源的标签所需的能量又只能从读写器发射的电磁波中获取,所以在整个通信过程中,读写器在发送完命令后将继续发射射频载波以提供标签所需的能量。
协议中还规定了读写器发送信息可以使用的调制方式以及编码方法。
调制方式主要是双边带幅移键控(DSB—ASK)、单边带幅移键控(SSB—ASK)以及相位反转幅移键控(PR—ASK);因其无源的工作方式,编码使用了PIE编码,这样可以最大限度提供标签能量。
读写器接收到的标签信息是由标签反射调制发送过来的,调制方式和读写器一样,其编码可使用FMO或者米勒(miller)编码来实现。
我们在实际设计和制作这款读写器时只使用了DSB-ASK的调制方式,读写器发送PIE编码的信息,而标签返回的是FMO编码的信息。
2 读写器硬件设计读写器硬件系统主要包括电源、基带处理和射频前端3部分,射频前端又可细分为发射链路和接收链路,其硬件系统框图可如下图1所示。
其工作过程如下:首先微处理器(MPU)根据协议进行基带处理(主要是对发送协议规定的命令进行编码),然后将编码之后的基带信号送入调制器进行调制,由于调制器输出的功率受到限制,无法满足我们远距离读写要求,故中间我们还需要加入射频功放以将输出的功率放大到30 dBm以上,最后通过天线辐射出去。
当标签在通信距离范围内时,收到读写器的命令后将会回复读写器,其返回的信息通过同一个天线进入读写器的接收链路,读写器对接收到的标签信号进行检波、放大,并送入处理器进行解码和识别。
2.1 发射链路设计中,发射链路主要由射频发送器(调制器)、射频功放和射频开关所组成,选择了德州仪器(TI)的CC1101芯片作为我们的射频发射器,它将微处理器送过来的基带信号进行调制并可提供最大27 dBm的输出。
为了获得更大的功率输出,在CC1101后面添加了RFMD公司的RF5 110G射频功放,由于功放本身的输入射频特性,控制了CC1101的功率输出,使其仅输出4 dBm作为功放的输入,以使射频功放的输出功率达到最大。
考虑到实际应用中可能会有多天线的需求,在设计时使用了射频开关,通过单片机的数字控制可以进行4个通道的切换。
由于发射链路各模块使用的都是集成芯片,实现将相对较为容易。
2.2 接收链路接收链路是本次设计的关键部分,也是本次设计难点所在。
因为读写器在标签返回信号时一直在发送载波信号,在单天线收发系统中这些强的载波信号难免要泄露到接收链路,对接收链路造成影响。
通常的解决办法是在发送和接收之间加上环形器或者定向耦合器,减小载波功率的泄露,但是这样一方面增加了读写器的成本,另外环形器和定向耦合器又存在本身的缺陷,比如环形器隔离度不够大,定向耦合器又对输出功率衰减太多等。
在查阅了相关文献并参考市面上某些公司的读写器之后,我们实际设计和实现了一种四通道、检波二极管接收机方案。
图2显示了市面上常用两种低成本检波二极管方案的读写器,两种方案都是由两个二极管组成的双通道检波方案,其中上面那种方案两二极管之间相差λ/4电长度,两通道接收到的信号检波输出的基带是差分信号,这种方案会存在读写盲区,也就是说标签在读写距离内某些位置会存在读写不到的情形。
下面那种方案是针对读写盲区的一种改进,因为两二极管相差λ/8电长度使其两通道输出的是正交信号,在一个通道读写不到的情形下,另外的通道信号几乎达到最大,有效的避免了盲区,但是这种方案存在灵敏度低、读写距离近等缺点(详细原因及计算可参考文献)。
图3展示了我们设计的新型读写器接收机方案,这种方案使用四通道检波二极管实现检波,完美地解决了读写盲区和灵敏度低的问题。
如图所示,每2个二极管之间相差λ/8电长度,这样D1和D3以及D2和D4之间都是相差λ/4电长度,这使得其构成了两路差分信号,可以很好的提高灵敏度,降低噪声的干扰。
另外,两路差分信号实际上组成了I/Q结构,也就是说这样的正交组合可以完全避免盲区的存在。
实际上,为了进一步提高读写器的灵敏度,增加读取标签的距离,本次设计的检波二极管并非如图所示的单个二极管,而是使用了AVAGO公司的串联二极管组成的全波整流电路,如图4所示是设计中使用的检波电路,这种电路相比使用单个检波二极管其输出电压可以增加一倍。
如图4中所示,C1作为耦合电容可以将读写器发送的载波信号以及标签返回的信号耦合到检波电路。
因为标签返回的信号与读写器发送的载波信号同频,故耦合的少量载波信号可以作为二极管混频器的本征信号,正好实现将标签返回的信号下变频至基带信号。
电阻R 一方面提供了电流通路,另外一方面他可以使整个检波电路输入阻抗与50 Ω传输线失配以减小读写器发送射频信号在传输线上的衰减。
电感L和电容C2构成了一个无源低通滤波器抑制高频信号对后续电路的影响。
在远距离通信时,标签返回到读写器的信号非常小,振幅甚至低于1 mV,如此小的信号我们必须要放大以后才能予以处理。
为了降低成本,采用分立的BJT晶体管搭建了两级差分放大器,实现了将近60 dB的增益放大,并且拥有较好的信噪比。
放大后的模拟信号需要经过模数转换才能提供给微处理器进行基带信号处理,我们使用了一个比较器通过设置合适的阈值实现了模数转换。
由于电路以及周围环境的干扰和噪声,通过比较器的模拟波形必然受到影响,导致比较器输出的数字波形存在毛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第一级比较器之后加上一个无源低通滤波器,并将输出接入一个迟滞比较器,很好的解决了干扰问题,获得MPU可以正确解码的数字波形。
2.3 基带处理部分实际上,对于一个读写器集成芯片来说,其协议处理和编解码模块都是集成在芯片内部的。
然而对于分立元件搭建的读写器来说,可以使用微处理器或DSP等芯片利用软件的办法来实现协议的处理和编解码,这样大大降低了硬件系统的复杂程度,同时降低了设计成本。
当然,选择微处理器时首先得考虑到的是其处理速度以及存储器容量,因为根据协议的要求,通信链路信号的基带频率最高可达640 kHz,处理器在接收通信数据的同时还要运行各种算法实现通道选择、编解码和协议处理等操作,如果处理器的运算速度不够快将不能满足的需求。
根据实际设计,考虑成本或性能因素时可灵活选择。
本次设计我们使用了STM32F207微处理器芯片,在通信链路频率为80 kHz时能够很好的工作,且提供了整个读写器系统的控制信号。
2.4 电源部分由于本读写器系统应用于UHF频段,噪声是考虑的重中之重,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干扰,我们牺牲了一定的电源效率,全部利用LDO电源方案而不使用开关电源方案,实现也相对较为简单,不再赘述。
3 读写器的软件部分通过合理设计的软件可以帮助我们很好的降低成本和硬件系统的复杂度,在选取的处理器芯片上,设计了与硬件系统配套的软件,其主要模块如图5所示,包括了系统控制模块、协议处理模块、编解码模块以及和上位机的接口通信模块。
4 测试结果为了验证的设计,实际制作了这款读写器并进行了调试和测试,图6所示是本次设计的读写器实物图片。
读写器工作在902~928 MHz,按照前述协议部分的介绍予以测试,天线口的输出功率可达30 dBm,标签在6 m左右可以稳定读取,最大可读取8 m远的标签。
对于协议中规定的多读卡器环境以及多标签环境的抗冲突均属于软件范畴,未予以测试。
5 结束语实际上本次读写器的设计并未单纯的追求低成本或者高性能,而是在两者的矛盾中做了折中处理,但是已经能很好的满足大多数应用需求。
此设计更可以作为读写器设计的一个模板,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替换其中的关键元器件,无论从性能或者从成本上均可以设计满足自己需求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