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说课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说课稿【第1篇】【教学内容】正比例【说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说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难点: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关系。

【说教学准备】投影仪。

【说复习导入】1、复习引入。

用投影仪逐一出示下面的题目,让学生回答。

①已知路程和时间,怎样求速度?说板书: =速度。

②已知总价和数量,怎样求单价?说板书: =单价。

③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怎样求工作效率?说板书: =工作效率。

2、引入课题:这是我们过去学过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研究这些数量关系的一些特征,首先来研究这些数量之间的正比例关系。

说板书课题:成正比例的量。

【新课讲授】1、教学例1。

教师用投影仪出示例1的图和表格。

学生观察上表并讨论问题。

(1)铅笔的总价和数量有关系吗?(2)铅笔的总价是怎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3)铅笔的总价和数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然后交流说一说。

根据观察,学生可能会说出:①铅笔的总价随着数量变化,它们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②数量增加,总价也增加;数量降低,总价也减少。

③铅笔的总价和数量的比值总是一定的,即单价一定。

教师指出:总价和数量有这样的变化关系,我们就说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关系,总价和数量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2、教师出示: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表。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路程和时间有关系吗?路程怎样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路程和时间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汇报: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扩大,时间也跟着扩大;路程缩小,时间也跟着缩小;但是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一定,写成关系式是 =速度(一定)。

说教师小结:所以说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路程和时间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3、归纳概括正比例关系。

①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上面两个例子有什么共同规律?②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都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成正比例关系。

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

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

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正比例的意义及正比例图像,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课本第39-41页的内容。

整个单元在学生具有比和比例的知识,认识常见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编排,通过对两个数量保持商一定或积一定的变化,理解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渗透初步的函数思想。

正比例和反比例历来是小学数学里的重要内容之一,本单元进一步加强正、反比例的概念教学,突出正比例关系的图像及简单应用,重视正、反比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全单元编排三道例题和一个练习,前两道例题都是关于正比例的,分别教学正比例的意义和图像,后一道例题教学反比例的知识。

这文言就是第一课时,按照教材精心安排本节课内容分两课时去顺利完成,今天我把它放到一起来教学,易于并使学生完备的重新认识正比例。

我把教学三维目标的定资源整合后列举以下四点: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2、能够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初步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3、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时的值。

4、培育学生的抽象化归纳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扩散初步的函数意识。

教学重点就是:1、结合实际情境重新认识成正比例量的特点,认知正比例的意义。

2、融合具体内容的正比例的量重新认识正比例关系图像。

教学难点是:1、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

2、用图像表示正比例关系。

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

教学关键就是注重相同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领域,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不断提升化解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整节课的设计中,我做了如下的调整。

1、备考旧知,搞好铺垫。

开学前备考以前所学的数量关系为本节课的所学内容踢不好基础,搞好新旧科学知识的搬迁,并使学生指出崭新科学知识的自学并不难,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

2、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教师从学生熟识的书本抓起,非政府学生对数学书展开研究,学生在观测中了解到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存有相关联的两个量。

六年级数学下册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

六年级数学下册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

六年级数学下册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六年级数学下册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

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六年级数学下册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数学下册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1一、说教材我说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一单元中的《成正比例的量》这部分内容是在教学比和比例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着重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正比例关系是比较重要的一种数量关系,学生理解并掌握了这种数量关系,可以加深对比例的理解,并能应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正比例方面的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正比例的教学进一步渗透函数思想,为学生今后学习中学数学和物理化学打下基础。

根据本课的具体内容,《数学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从知识技能、能力特点及情感态度三个方面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正比例的量,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工巧匠有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交流、归纳、推断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思维的全过程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归纳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教学难点通过具体问题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四、说教法、学法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上述的三维目标呢?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的编排特点,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本节课我采用多媒体为主要的教学手段,以分组合作学习为产要方式来进行教学,主要采取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通过多个例证,从多角度、多层次来归纳正比例的特征。

采取以上步骤的根据是学习比例的知识不能靠直观演示、操作,来获取知识,主要靠实际例子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推断等数学活动来获取知识,这样克服了比例意义教学中重结论、轻过程,重记忆、轻理解,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病,突出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2022-2023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苏教版

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2022-2023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苏教版

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理解成正比例的概念。

2.学会用表格、图形等形式表示成正比例的关系。

3.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深入理解成正比例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理解成正比例的概念。

2.用表格、图形等形式表示成正比例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应用成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时需要进行数学建模。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成正比例的量。

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成正比例的概念,学会用表格、图形等形式表示成正比例的关系,并且能够应用成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1.成正比例的概念成正比例是指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是按照相同的比例发生变化的。

例如,在工厂中,如果工人的工资和工作时间成正比例,那么工人工作的时间越长,获得的工资也就越多,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是成正比例的。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演示和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成正比例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反思生活和工作中应用成正比例的情形。

2.用表格、图形等形式表示成正比例的关系在分析成正比例关系时,可以使用表格和图形等形式来表示。

例如,通过绘制平面直角坐标系和连接原点和每个点的线段,来展示两个量之间成正比例的关系,或者通过绘制条形图、饼图等形式来表示。

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实现实例的方式,来使学生熟练掌握用表格、图形等形式表示成正比例的关系。

3. 应用成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成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人均饮用水量和温度的关系,货物重量和运费的关系等等。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需要进行数学建模,通过解决方程或比例关系,来得到正确的答案。

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实际问题的分析和求解,来使学生掌握成正比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教学案例和教学流程1.教学案例题目:一家商场正在举行打折促销活动,原价为600元的商品现在以成本价的4折(即6折)出售,请问现在售价是多少元?2.教学流程•第一步:引入成正比例的概念,通过实例讲解成正比例的概念和应用情形。

•第二步:结合实例讲解表格和图形等形式表示成正比例的关系,帮助学生掌握这种方法。

六年级数学《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精选3篇)

六年级数学《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精选3篇)

六年级数学《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精选3篇)六年级数学《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精选3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数学《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精选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1说教学内容:成正比例的量说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2、使学生了解表示成正比例的量的图像特征,并能根据图像解决有关简单问题。

说教学重点:正比例的意义。

说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关系。

说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说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情况,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会举出一些简单的例子,如(1)班级人数多了,课桌椅的数量也变多了;人数少了,课桌椅也少了。

(2)送来的牛奶包数多了,牛奶的总质量也多了;包数少了,总质量也少了。

(3)上学时,去的速度快了,时间用少了;速度慢了,时间用多了。

(4)排队时,每行人数少了,行数就多了;每行人数多了。

行数就少了。

2、这种变化的量有什么规律?存在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成正比例的量。

板书:成正比例的量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1(1)出示例题情境图。

问:你看到了什么?生杯子是相同的。

杯中水的高度不同,水的体积也不同,高度越高体积越大;高度越低,体积越小。

(2)出示表格。

高度/㎝ 2 4 6 8 10 12体积/㎝3 50 100 150 200 250 300底面积/㎝2问:你有什么发现?学生不难发现:杯子的底面积不变,是25㎝2。

板书:教师:体积与高度的比值一定。

(2)说明正比例的意义。

在这一基础上,教师明确说明正比例的意义。

因为杯子的底面积一定,所以水的体积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变化。

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课件

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课件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
通过具体的图表、图像和实物等 手段,将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具体 化,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讲练结合法
在讲解概念和解题方法的同时, 给出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及时 练习和巩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和掌握。
启发引导法
通过问题引导、启发思维的方式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和解 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
提升练习
通过难度逐渐增加的题目,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 解和应用成正比例的量的知识。
拓展练习
通过拓展题目的练习,让学生更加灵活地应用成 正比例的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归纳小结
知识梳理
通过梳理成正比例的量的知识点 ,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 重点。
总结归纳
通过总结归纳,让学生更加深入 地理解成正比例的量的概念和原 理,并能够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
通过讲解成正比例的量的 概念和定义,让学生明确 成正比例的量的基本特征 和意义。
图像教学
通过图像和图示的方式, 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成 正比例的量的关系和变化 趋势。
公式推导
通过公式推导,让学生更 加深入地理解成正比例的 量的计算方法和原理。
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通过基础题目的练习,让学生初步掌握成正比例 的量的计算和应用方法。
学生反馈
知识掌握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 掌握了成正比例的量的基本概
念和性质?
能力提升情况
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提升数学能力和 思维水平?
学习体验感受
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体验是否 积极,是否感受到了学习的乐 趣?
建议与意见
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方 法、氛围等有何建议和意见?

六年级数学下册《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

六年级数学下册《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

六年级数学下册《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39页~41页,成正比例的量。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节教材是在比和比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着重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正比例与反比例是比较重要的两种数量关系,学生理解并掌握了这种数量关系,可以加深对比例的理解,并能应用它们解决一些含正、反比例关系的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渗透函数思想,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比和比例的有关知识,常见的数量关系(常见的数量关系是学生理解正、反比例意义的重要基础)而新教材没有都将常见的数量关系形成关系式,也增加了这节课的教学难度。

让学生有画折线统计图的经验,所以基本能自己动手画出正比例关系的图像。

教材分析:对比新旧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新教材在保留原来表格的基础上,去除了表格下方的三个小问题,取而代之的是“体积和高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这一个更开放、更具挑战性的问题。

这一问题更能提供让学生有足够研究的空间与思维想象的空间,以及创造性的培养。

旧教材中的3个小问题实际上就是正比例概念的三层含义(两个量必须相关联;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相关联的两个量的比值一定)。

旧教材这样编排的目的是让学生带着这3个问题观察表格,发现表格中的两个量的变化规律。

虽然这样的编排能让学生明确观察方向,少走弯路,及时的发现变化规律,但是这样的数学学习体现不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指令在行动。

而新教材的编排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如何更好的组织、引导学生在没有3个小问题的帮助下也能发现其中的变化规律呢?新教材的这一变化对我们一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深入研读教材,理解教材编写意图,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是有效完成这节课的前提。

教材精简了例题,例1通过研究圆柱形杯子的体积、底面积与高这三个数量的依存关系,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说课稿(优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说课稿(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说课稿(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说课稿第【1】篇〗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2—63页的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第66页练习十三的第1—3题。

说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使学生在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相关联的两个量及正比例的意义,并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说学情分析1.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学习了比和比例的有关知识,会解决按比例分配的简单数学问题。

2.有一些朴素的正、反比例概念。

学生在中已经积累了一些这方面的经验,比如坐车时间越长,行走的距离就越远等。

多媒体运用:ppt课件说教学过程:一、教学例11、谈话引出例1的表格,让学生说一说表中列出了哪两种量。

2、引导学生观察表中的数据,说一说这两种量的数值分别是怎样变化的。

可先让同桌相互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

通过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两种量的变化情况:行驶的时间扩大,路程也随着扩大;行驶的时间缩小,路程也随着缩小。

小结: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

3、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表中的数据,找一找这两种量的变化的规律,启发学生从“变化”中去寻找“不变”。

学生可能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规律。

教师可根据交流的实际情况,及时引导学生通过计算确认这一规律,并有意识地从后一种角度突出这一规律。

如果学生发现不了上述规律,可引导学生写出几组相对应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并求出比值。

4、根据上面发现的规律,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这个比值表示什么?上面的规律能不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说板书关系式:路程时间=速度(一定)5、教师对两种量之间的关系作具体说明: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认识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认识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认识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认识成正比例的量》,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基本知识,以及简单的一次函数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正比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成正比例的量的特点,以及如何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是否成正比例。

教材还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正比例的知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正比例的性质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比例和函数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正比例的概念和判断方法,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正比例的知识,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比例的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成正比例的量的概念,理解成正比例的量的特点。

2.让学生学会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是否成正比例,以及如何表示成正比例的量。

3.让学生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正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成正比例的量的概念和特点的理解。

2.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是否成正比例的方法。

3.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正比例的知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实例分析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讲解和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比例的知识;通过练习,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正比例的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实例引入正比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成正比例的量的特点。

2.讲解:讲解成正比例的量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理解成正比例的量的定义和判断方法。

3.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正比例的知识。

4.应用: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正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正比例的概念、判断方法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板书,让学生一目了然地了解正比例的知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和应用情况的评价。

六年级下册《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

六年级下册《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

六年级下册《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您如今正在阅读的六年级下册«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搜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六年级下册«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39页~41页,成正比例的量。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位置:本节教材是在比和比例的基础上停止教学,着重使先生了解正比例的意义。

正比例与正比例是比拟重要的两种数量关系,先生了解并掌握了这种数量关系,可以加深对比例的了解,并能运用它们处置一些含正、正比例关系的实践效果。

同时经过这局部外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浸透函数思想,为先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先生已有的知识阅历基础:比和比例的有关知识,罕见的数量关系〔罕见的数量关系是先生了解正、正比例意义的重要基础〕而新教材没有都将罕见的数量关系构成关系式,也添加了这节课的教学难度。

让先生有画折线统计图的阅历,所以基天分自己入手画出正比例关系的图像。

教材剖析:对比新旧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新教材在保管原来表格的基础上,去除了表格下方的三个小效果,取而代之的是体积和高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这一个更开放、更具应战性的效果。

这一效果更能提供让先生有足够研讨的空间与思想想象的空间,以及发明性的培育。

旧教材中的3个小效果实践上就是正比例概念的三层含义〔两个量必需相关联;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相关联的两个量的比值一定〕。

旧教材这样编排的目的是让先生带着这3个效果观察表格,发现表格中的两个量的变化规律。

虽然这样的编排能让先生明白观察方向,少走弯路,及时的发现变化规律,但是这样的数学学习表达不了先生学习的自主性,先生只是依照教员的指令外举动。

而新教材的编排目的是让先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表达了以先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如何更好的组织、引导先生在没有3个小效果的协助下也能发现其中的变化规律呢?新教材的这一变化对我们一线教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说课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说课稿【第1篇】基于当前的课程标准的教学的思考,这节课我将从学习目标的制定,评价任务的设计,学习流程的安排,板书设计这几方面进行说课:一、学习目标的制定。

1、基于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对这节课的要求是通过具体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会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图,并会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关系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第二学段“数与代数”中第四部分“正比例、反比例”的知识。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比和求比值的内容,会根据两个数的比求它们的比值,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铺垫。

教材中通过创设具体的情景,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成正比例关系的量就在我们身边,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情分析这节课是在学生学过根据具体情境会找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基础上进行的,学习时,要让学生先观察表格,从中能发现有两个相关联的量、一个变化另一个也随着变化,并且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是一定的。

基于以上分析制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1、通过观察具体情境,学生会根据表格发现总价和数量是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对应的比值是一定,进而理解成正比例的量的意义。

2、通过练习,学生会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3、通过在方格图上描点和连线,学生知道成正比例关系的图象是一条射线。

学习重点:理解正比例关系的意义,并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学习难点: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二、评价任务1、通过观察表格,会说出总价和数量的变化规律和对应比值相等。

2、通过练习,会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3、通过描点连线,会说出正比例关系的图象是一条射线。

三、说教学流程本节课我设计以下环节:(1)复习旧知,谈话导入。

师:看到“总价”这个数量,你想到了什么量?生:数量和单价。

师:为什么?生:因为我们学过总价÷数量=单价师:说的对,我们把像总价和数量这种有关系的两种量叫做“相关联的量”。

2023人教版数学六年下册《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共三篇)

2023人教版数学六年下册《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共三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下册《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一)一、说教材:正比例的意义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人教版第十二册第3单元的内容。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学习了除法、分数和比的知识等的基础上教学的。

教材通过实例说明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

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随着扩大;一种量缩小,另一种量也随着缩小。

并且从具体的数据中看出: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扩大、缩小的变化规律是它们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商)总是一定的,写成关系式就是:X/Y=k(一定),从而给出正比例的意义。

通过正比例意义的教学,向学生渗透初步的函数思想。

二、说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正比例的意义及字母表达式,会正确判断两个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关系的两个量。

2、通过对比、观察、归纳、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3、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并乐于与人交流。

正确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并能准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为了使学生掌握好反比例的意义这部分知识,达到以上的教学目的,突破以上教学重难点,教师采用迁移法、对比法、引导法、讲解法、联系法、自主探索法来进行教学。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学会利用旧知构建新知的方法、合作探究的方法、分析小结的方法等等。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理解其意义,并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难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感受事物中充满着运动、变化的思想,并且特定的事物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四、说学情评析:出示习题,数的关系可转化为生活的情形体现,生活的情形可简化为数的关系解决,使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的简洁之美,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五)、畅谈收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成正比例的量》这节课我首先引导学生复习常见的几种数量关系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接着我做了一个演示实验:往一个圆柱形被子里倒水,让学生观察发现了什么?学生会发现随着水面的升高,水的体积也在增加。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说课稿(精推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说课稿(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说课稿(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说课稿第【1】篇〗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2—63页的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第66页练习十三的第1—3题。

说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使学生在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相关联的两个量及正比例的意义,并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说学情分析1.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学习了比和比例的有关知识,会解决按比例分配的简单数学问题。

2.有一些朴素的正、反比例概念。

学生在中已经积累了一些这方面的经验,比如坐车时间越长,行走的距离就越远等。

多媒体运用:ppt课件说教学过程:一、教学例11、谈话引出例1的表格,让学生说一说表中列出了哪两种量。

2、引导学生观察表中的数据,说一说这两种量的数值分别是怎样变化的。

可先让同桌相互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

通过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两种量的变化情况:行驶的时间扩大,路程也随着扩大;行驶的时间缩小,路程也随着缩小。

小结: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

3、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表中的数据,找一找这两种量的变化的规律,启发学生从“变化”中去寻找“不变”。

学生可能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规律。

教师可根据交流的实际情况,及时引导学生通过计算确认这一规律,并有意识地从后一种角度突出这一规律。

如果学生发现不了上述规律,可引导学生写出几组相对应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并求出比值。

4、根据上面发现的规律,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这个比值表示什么?上面的规律能不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说板书关系式:路程时间=速度(一定)5、教师对两种量之间的关系作具体说明: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说课稿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说课稿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说课稿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说课稿第【1】篇〗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页例5以及相关练习题。

说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判断题中涉及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2、进一步巩固正比例的意义,掌握用正比例方法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能正确地用正比例的方法来解答应用题。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精神。

4、在成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的价值。

说教学重点:利用已学的正比例的意义,通过自己探索掌握解答正比例应用题的方法。

说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关系,找出相等关系并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教具准备:小黑板说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激发兴趣。

1、填空并说明理由。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比例。

(2)单价一定,总价与数量成()比例。

(3)每块地砖的大小一定,砖的块数和所铺的总面积成()比例。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让学生温故而知新,为学习下面的内容铺垫。

】3、提出问题:老师请你用一把米尺去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你能行吗?生1:把旗杆放下量。

生2:爬上去量。

生3:利用影子的长度量。

(如果没有学生说教师可做适当引导。

)师:相信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一定会找到解决的方法的。

【设计意图:激起学生学习这习欲望,欲望是产生动机的催化剂。

】二、揭示课题、探索新知。

1、小黑板出示例5张大妈:我们家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12.8元。

李奶奶:我们家用了10吨水,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思考:题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师:你能利用数学知识帮李奶奶算出上个月的水费吗?(1)学生自己解答。

(2)交流解答方法,并说说自己想法。

算式是:12.8÷8×10=1.6×10=16(元)。

(先算出每吨水的价钱,再算出10吨水需要多少钱。

)(也可以先求出用水量的倍数关系再求总价。

)10÷8×12.8=1.25×12.8=16(元)【设计意图:用以往学过的方法解决例题,有助于从旧知跳跃到新知的学习,同时有利于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检验,帮助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构建知识结构。

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六单元第1课时 认识成正比例的量 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六单元第1课时 认识成正比例的量 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 第六单元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2.掌握计算成正比例的量的方法3.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分析能力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六年级下册数学课的第六单元第1课时。

本单元主要讲解成正比例的量,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成正比例的量。

学生已经学过比例,本节课再深入讲解比例中的正比例。

本节课程设计基于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1.让学生认识成正比例的量2.让学生掌握计算成正比例的量的方法难点1.让学生理解成正比例的概念2.让学生理解比例中正比例的意义和应用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取“观察、讨论、实践”的教学方法。

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比例中正比例的特点,然后让学生讨论和辨析正比例,最后通过实际的计算让学生掌握计算成正比例的量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A. 导入新课1.导入新课前,先让学生回忆比例的概念。

2.在黑板或白板上画出1:2和1:3两组比例,让学生观察比例中的特点及关系。

3.引导学生发现比例中成正比例的量,引入新课内容。

B. 新课讲解1.定义成正比例的概念——两个量的比例积等于常数。

比如a:b= c:d,且a:b和c:d成正比,那么 $a \\times d$ = $b \\times c$。

2.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寻找成正比例的实例,如身高与体重、时间与路程、数量与价格等。

3.让学生了解比例中正比例的应用。

如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需要利用比例中正比例的关系进行计算。

C. 计算练习1.分享佩欧纳夫人去购物的故事,让学生关注故事中的物品价格。

2.在黑板或白板上给出故事中所购物品的图片和价格列表,让学生猜测物品的价格与数量的关系。

3.让学生观察物品数量和价格的变化,发现它们是成正比例的。

4.引导学生计算不同的数量下物品的价格,让学生掌握计算成正比例的量的方法。

D. 拓展思考1.引导学生思考成反比例的概念,了解成反比例的性质。

2.让学生尝试发现成反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课件

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课件

函数关系
成正比例的量是理解函数关系的基础 ,有助于理解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 关系。
在几何中的重要性
相似图形
成正比例的量在判断相似图形时 起到关键作用,有助于理解图形
的形状和大小关系。
坐标几何
在坐标几何中,成正比例的量有助 于确定点的位置和距离。
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中,正弦、余弦、正切等 函数值与角度成正比,有助于理解 三角函数的性质和图像。
在统计学中的重要性
比例和比率
成正比例的量在统计学中用于表 示比例和比率,有助于进行中,成正比例的量是 常见的一种关系,有助于理解自 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
质量控制
在质量控制中,成正比例的量用 于监控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指标,
以确保产品质量。
06 练习和巩固
基础练习题
重要性
理解成正比例的量对于解 决实际问题、理解函数关 系以及进一步学习数学知 识至关重要。
与生活的联系
生活中许多现象,如速度 、时间与距离的关系,均 可以用成正比例的量来描 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成正比例的量 的概念,掌握判断两个量 是否成正比例的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在实 际问题中找出成正比例的 量。
成正比例的量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具有 广泛的应用,例如在物理、化学、工 程等领域中都需要用到成正比例的量 的概念。
03 成正比例的量在生活中的 应用
物理现象中的应用
速度与距离
当物体以恒定速度移动时,其移 动的距离与时间成正比。例如, 一辆汽车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 驶,它将在1小时内行驶60公里 。
提升练习题
A. 成正比例
C. 不成比例

小学数学说课稿六年级《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范文

小学数学说课稿六年级《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范文

小学数学讲课稿六年级《成正比率的量》讲课稿范文成正比率的量讲课稿一、说教材我说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一单元中的《成正比率的量》这部分内容是在教课比和比率的知识的基础长进行教课的,侧重使学生理解正比率的意义。

正比率关系是比较重要的一种数目关系,学生理解并掌握了这类数目关系,能够加深对照例的理解,并能应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正比率方面的实质问题。

同时经过正比率的教课进一步浸透函数思想,为学生此后学习中学数学和物理化学打下基础。

依据本课的详细内容,《数学课程标准》的有关要乞降学生的年纪特色,我从知识技术、能力特色及感情态度三个方面确定了本课的教课目的。

二、说教课目的(1)、使学生经过详细问题认识正比率的量,理解正比率的意义,能工巧匠有依据正比率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否是成正比率。

(2)、指引学生经过察看、沟通、概括、推测等数学活动,感觉数学思想的全过程的合理性,培育学生的察看能力、推理能力、概括能力和灵巧运用知识的能力。

(3)、经过指引学生研究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加强学生的审盛情识。

三、说教课要点,难点教课要点是理解正比率的意义,教课难点经过详细问题来理解正比率的意义四、说教法、学法如何突出要点,打破难点,达成上述的三维目标呢?依据《新课程标准》要乞降教材的编排特色,我按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本节课我采纳多媒体为主要的教课手段,以分组合作学习为产要方式来进行教课,主要采纳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研究中经过多个例证,从多角度、多层次来概括正比率的特色。

采纳以上步骤的依据是学习比率的知识不可以靠直观演示、操作,来获得知识,主要靠实质例子经过察看、比较概括、推测等数学活动来获得知识,这样战胜了比率意义教课中重结论、轻过程,重记忆、轻理解,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突出教课要点,打破了教课难点。

为了理好的实现教课目的,我准备的教具是多媒体课件和展示台教课目的的实现,教课要点的突出,难点的打破以及教法的实行,教具的应用均要表此刻讲堂教课上五教课过程本节课我安排了五个教课五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铺垫孕伏,导入新课在这个环节里,我第一是让学生复习常有的数目关系,而后让学生依据一辆汽车行驶的路和时间说出路和时间的比.老师接着说,在平时生活中,我们还要碰到很多半量,这些数目间藏在很多小奥密,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数目间的一些规律和特色,,直接导入新课.第二环节、合作沟通、研究新知这一环节是学生获得新知的过程,教课中我以学生自产研究为主,合伯沟通为辅,教师问题为桥的教课思路睁开的,这个环节我分四个步骤来达成:第一个步骤、师生联手,共同解决问题《新课程标准》中要求:侧重培育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指引学生怀疑、检查、研究。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下册《比例: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共三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下册《比例: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共三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下册《比例: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一)一、说教材,说学情(一)说教材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节教材是在相关联的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着重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正比例与反比例是比较重要的两种数量关系,学生理解并掌握了这种数量关系并能应用它们解决一些含正、反比例关系的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渗透函数思想,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比有关知识,常见的数量关系(常见的数量关系是学生理解正比例意义的重要基础)。

(二)说学生学生在学习乘法时,已经初步接触了正比例的变化规律,在六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比的意义、比的化简与比的应用等。

学生最容易掌握的是判断有具体数据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最难掌握的是离开具体数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

(三)说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知识与技能1、经历正比例意义的建构过程,通过具体问题,具体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初步感受生活中存在很多成正比例的量,并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过程与方法2、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并尝试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

提高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判断推理能力,同时渗透初步的函数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并乐于与人交流。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准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二、说设计,说学法(一)说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在修改稿中指出: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

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

基于此,在教学中,我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1、努力为学生创设充足的观察,分析、思考,探索、交流与合作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成正比的量的特征、初步渗透函数思想,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正比例的意义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人教版第十二册第3单元的内容。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学习了除法、分数和比的知识等的基础上教学的。

教材通过实例说明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

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随着扩大;一种量缩小,另一种量也随着缩小。

并且从具体的数据中看出: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扩大、缩小的变化规律是它们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商)总是一定的,写成关系式就是:X/Y=k(一定),从而给出正比例的意义。

通过正比例意义的教学,向学生渗透初步的函数思想。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正比例的意义及字母表达式,会正确判断两个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关系的两个量。

2、通过对比、观察、归纳、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3、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并乐于与人交流。

正确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并能准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为了使学生掌握好反比例的意义这部分知识,达到以上的教学目的,突破以上教学重难点,教师采用迁移法、对比法、引导法、讲解法、联系法、自主探索法来进行教学。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学会利用旧知构建新知的方法、合作探究的方法、分析小结的方法等等。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理解其意义,并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难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感受事物中充满着运动、变化的思想,并且特定的事物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四、学情
定量)用k表示,谁能用字母表示成正比例的两种相关联的量与定量的关系?(2)学生试列:= k(一定)
提问:如果有上面这样一种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和长成正比例吗?思考:刚才这句话怎样说才准确呢?
以上练习,引导学生利用数量关系是进行判断。

评析:出示习题,数的关系可转化为生活的情形体现,生活的情形可简化为数的关系解决,使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的简洁之美,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五)、畅谈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成正比例的量》这节课我首先引导学生复习常见的几种数量关系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接着我做了一个演示实验:往一个圆柱形被子里倒水,让学生观察发现了什么?学生会发现随着水面的升高,水的体积也在增加。

明确一个量在变化,另一个量也在变化的内涵。

我又拿了4个相同的圆柱形杯子,往里面倒水,一个比一个多一些,让学生观察。

(强调观察要有序)这样学生在直观形象的感知下,明白了水的高度与体积的变化规律,然后我让学生将例1的表格填完整,然后根据所填的内容,出示自学提纲让学生独立思考,自学例题。

提纲内容为1、题目中有几种量,这几种量有关系吗?为什么?2、水的体积是怎样随着高度变化的?3、水的体积和高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在学生自学完例题后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讨论自学提纲,再汇报,从而发现水的体积和高度的关系,认识正比例的意义,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正比例关系。

我在教学中特别强调成正比里的两种所具备的条件:(1)必须是两种相关联的量:(2)两种量相对应的数的比值一定。

只有符合了以上两个条件,才能判断这两种量成正比列。

为了帮助和加深学生理解正比例关系,我又出示了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所行路程的表格,让学生再次感受正比例关系的特点。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利用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了5组量成不成正比例,并说说为什么。

然后让学生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的例子,最后小结本节内容。

由于第一次接触变量,特别是离开了具体数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列,比较抽象,学生判断起来比较困难,气氛不是很高。

另外,由于我当时有点紧张,把用函数图像这一环节疏忽了,在下节课才补上。

希望各位同仁对我执教的这节课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将虚心接受,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艺术,与各位共同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