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中特11第十一章
《毛中特》练习题
《“毛中特”概论》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第五章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
1.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
A.发展才是硬道理B.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目的是为了( )
A.解放思想,排除“左”的思想的干扰,推动改革开放
B.让全党重视我们的方针政策究竟是姓“资”还是姓“社”
C.检验我们的工作是不是符合社会主义的要求D.完全改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的认识
3.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判断( )
A.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B.概括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
C.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4.总结我们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最重要的一条是()
A.没有重视发展生产力B.没有注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C.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D.没有进行社会主义改革
5.邓小平认为,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
A.强大的人民政权B.强大的人民军队C.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D.自己的发展6.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巩固社会主义制度B.实现人的全面发展C.发展社会生产力D.消灭私有制
7.邓小平反复强调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
A.不断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B.扩大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
C.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D.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提高人民生活水平8.“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最根本的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A.综合国力是否增强B.人民生活水平是否提高C.生产力是否得到发展D.国内生产总值
翻译硕士毛中特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 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首要问题。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多选)
3. 毛泽东思想①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②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③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多选)
4. ①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②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在理论上系统地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精辟地论证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
5.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其中,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6. 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7. 党必须解决好的两大历史性课题: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多选)
8.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9. ①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
②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
10.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毛概第十一章
毛概第十一章
【单选题】党的十八大报告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四位一体”拓展为“五位一体”。增加的是( )
·A、文化建设
·B、生态文明建设
·C、低碳经济建设
·D、社会建设
正确答案:B
2
【单选题】抓住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就是要( )
·A、坚持创新发展
·B、坚持协调发展
·C、坚持共享发展
·D、坚持绿色发展
正确答案:A
3
【单选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发展理念。协调是( )
·A、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B、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C、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正确答案:C
4
【单选题】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是( )
·A、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
·B、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C、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D、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正确答案:B
5
【单选题】摆在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一重要部署第一位的是( )
·A、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B、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C、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D、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正确答案:D
6
【单选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是( )
·A、推动高速度发展
·B、推动高质量发展
·C、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D、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正确答案:B
7
【单选题】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是( )
毛中特第十一章题库
第十一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一.判断题(共15题)
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根本保证。
标准答案:错误
2.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
标准答案:正确
3.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
标准答案:正确
4.党的组织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
标准答案:错误
5.十九大报告指出,提拔重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
标准答案:正确
6.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
标准答案:正确
7.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法治促进发展、保障善治。
标准答案:错误
8.十九大报告指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入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党、法治社会建设相互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
标准答案:错误
9.为贯彻十八大精神,党中央召开七次全会,分别就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制定“十三五”规划、全面从严治党等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和部署。
标准答案:正确
10.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
标准答案:正确
11.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标准答案:正确
12.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常态化,保证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
考研政治毛中特第十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十一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1、(多)目标或统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0)
三大举措:○1全面深化改革○2全面依法治国○3全面从严治党
第一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
2、全面的内涵:“全面"讲的是发展的○
1平衡性○2协调性○3可持续性
覆盖的领域要全面、覆盖的人口要全面、覆盖的区域要全面
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不可能是“同一水平小康"(不是平均主义)
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
3、三大攻坚战:○1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金融风险)
○2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3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第二节全面深化改革
总结:关键一招:改革
关键一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牵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创新
解决一切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发展
4、(多)全面深化改革应坚持的改革方向(原则):
○1坚持党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
○2坚持改革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前进
○3坚持改革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方向前进
5、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4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6、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1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2推进国家A.治理体系和B.治理能力现代化
7、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系:
这两句话是一个整体。前一句规定了根本方向(性质),后一句规定了实现路径
我们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方向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毛概知识点总结 第十一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第十二章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
第十一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一:为什么要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
1:共同富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诉求
2: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3: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
二: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1 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
2 农民阶级是基本依靠力量
3 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三: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四: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
1: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联盟。
基本任务: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服务,为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祖国和平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服务。
五: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前提和基础,是中国民族政策的基石;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第十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
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毛概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思考题
1.为什么我们要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如何全面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科学涵义? 3.为什么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我们全面 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 伟目标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4.如何坚持和正确认识胡锦涛同志针对构建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六个必须”重要原 则?
(1)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 涵及其意义。
(2)掌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 则和主要任务。
教学难点:
(1)如何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 学内涵。
(2)讲清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建设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关系。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一)和谐社会理想的理论渊源 1.我国历史上关于和谐社会的论述
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要建立一个“人 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
(一)和谐社会理想的理论渊源
2.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和谐社会的论述
1803年,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 发表《全世界和谐》一文; 1824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 美国进行共产主义试验,以“新和谐” 命名; 1842年,德国空想共产主义者魏特林 在《和谐与自由的保证》一书中把社 会主义称为“和谐与自由的社会”, 并指出新社会的“和谐”是“全体和 谐”。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 和主要举措
毛概 第11章试题及答案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兼相爱”、“爱无差”,提出这一思想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
A、墨子
B、孟子
C、孔子
2、1842年德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发表了《和谐与自由的保证》一书
A、魏特林
B、付立叶
C、马克思
3、社会要和谐,首先要()
A、发展
B、改革
C、稳定
4、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
A、思想道德建设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C、坚持“双百方针”
5、明确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在党的()
A、十六大报告
B、十三届四中全会
C、十六届六中全会
6、全面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的是党的()
A、十六届六中全会
B、党的十六大
C、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
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两者都属于建设()这个大范畴。
A、建设共产主义
B、现代化社会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8、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认识的深化
A、党的性质
B、执政规律
C、奋斗目标
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是()
A、民主法治
B、公平正义
C、诚信友爱
D、安定有序
10、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
A、诚信友爱
B、以人为本
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D、社会主义荣辱观
二、多项选择题:
1、和谐社会是()
A、是一种状态,是一个美好的蓝图
B、不是社会形态
C、不是单一、均质的状态,多元、差异是和谐社会的前提
D、不是简单地等同于稳定的社会
E、.和谐的社会必然是稳定的社会
F、稳定的社会不一定和谐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历史的、综合的、动态的概念。它包括()层面的内容:
毛特概论第十一章习题
第十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1824年在美国印第安纳州进行的共产主义试验,以“新和谐”命名的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是()
A.傅立叶B.欧文C.魏特林D.圣西门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
A.民主政治B.公平正义C.诚信友爱D.社会和谐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
A.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B.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C.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D.走共同富裕道路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坚持以人为本B.坚持科学发展C.坚持改革开放D.坚持民主法治
5.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是()
A.发展B.党的领导C.制度D.发展社会事业
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是坚持()
A.以人为本B.科学发展C.改革开放D.民主法治
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
A.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B.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C.加强建设制度,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D.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8.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推进()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A.教育B.民生C.创业 D.改革
9.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
A.最低生活保障B.教育公平 C.考试制度 D.社会保障1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是( )
A.经济发展B.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C.共同富裕D.增强社会活力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B.正直诚恳、政治坚定
C.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D.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毛概第十一章第三节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ppt解读
两 个 联 盟 的 范 围
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 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建设者 和爱国者的联盟(主体与基础)
大陆范围外,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 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 和国外侨胞的联盟(重要组成部分)
二、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核心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为什么要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
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联盟主体与基础大陆范围外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国外侨胞的联盟重要组成部分二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核心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战胜困难夺取革命和建设的重要保证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的一个重要优势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证明,在中 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 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 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化消极 因素为积极因素,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是战胜困难、夺取革命和建设的重要保证, 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的一个重要优势。
如何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
① 必须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旗 帜; ② 必须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的方针,加 强与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 合作; ③ 必须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统一战 线政策。
毛概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 义
2005年2月,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党校省部级 主要领导干部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 题研讨班上,曾经发表过一个重要的讲话,在这 一个讲话中他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 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得这样 一种社会。这28个字,既是对我们要建一个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的一种描述,基本含义的 一种解释,也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提出 来的一个总体的要求。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本章重点: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提出的历史背景;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内涵与特征; 3、如何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 本章内容属于党的十六 大以来,我们党的最新的 理论成果之一,也属于我 们党根据十六大以后我国 发展的阶段性的特征提出 的新的战略构想,也是建 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 体布局四位一体中的一个 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 概论课增加的一个新的内 容。
克劳德· 昂利· 圣西门
(1760- 1825),法国空 想社会主义者。 圣西门出身贵族,曾参 加法国大革命,还参加过 北美独立战争。他抨击资 本主义社会,致力于设计 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并花 掉了他的全部家产。在他 所设想的社会中,人人劳 动,没有不劳而获,没有 剥削、没有压迫。
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认识到资本主义 的本质,也没有找到实现社会变革的正确 的途径,结果他们关于和谐社会的一些理 想,关于未来社会一些美好的设想,只能 够陷入空想,但是这一些思想对后来形成 的科学社会主义却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毛中特概论》练习题参考答案
《毛中特概论》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参考答案:
第五章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
1.D 2.A 3.D 4.C 5.D 6.C 7.A 8.C 9.D 10.A 11.D 12.B 13.C 14.D 15.A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B 2.D 3.C 4.C 5.C 6.D 7.B 8.D 9.A10.C 11.B 12.D 13.C 14.C 15.B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1.B 2.B 3.A4.A5.C 6.A7.D 8.A9.D 10.D 11.C 12.B 13.B 14.B 15.C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D 2.D 3.C 4.A5.A6.D 7.A8.C 9.B 10.A11.B 12.A13.D 14.D 15.C
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B 2.D 3.C 4.C 5.B 6.A7.C 8.A9.C 10.D 11.D 12.D 13.D 14.C 15.C
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B 2.D 3.D 4.C 5.A6.A7.A8.A9.C 10.B 11.A12.B 13.B 14.A15.D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A2.A3.B 4.A5.A6.B 7.A8.C 9.B 10.D 11.A12.A13.B 14.C 15.B
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1.C 2.A3.B 4.B 5.B 6.A7.D 8.C 9.C 10.D 11.A12.C 13.B 14.D 15.B
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关系
1.A2.C 3.B 4.B 5.A6.D 7.B 8.D 9.B 10.A11.C 12.A13.B 14.C 15.A
毛概 十一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
农民是根本依靠力量
• 革命的主力军,建设的靠力量 • 三农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 • 三农问题的极端重要性的认识,合法权益和民主权力,减 轻农民负担,提高生活水平,教育引导和支持农民,提高 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增强主人翁观念,培养新 型农民,推动农村现代化,建设新农村。
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
第三节 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 一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 • 民族,党派,阶层,各方人民的大团结,促进政党关系, 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 •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祖国统一,反霸维和都需要团结各方 力量 • 法宝不能丢掉,优势不能削弱,长期方针不能动摇
• 统一战线是为总路线和总任务服务的。统一战线就是争取 人心,凝聚力量 • 政协是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 政党,民族,宗教,阶层,海内外同胞 • 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全体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最广泛的联盟。 • 建设者,爱国者,劳动者——爱国,统一的三胞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 1997年军委提出三步走:2010年,压缩规模,优化结构, 发展性能先进的武器 • 2020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 30年,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 革命化是政治方向 • 现代化是中心任务 • 正规化是基础
毛概 第11章 习题与答案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历史上曾产生不少有关和谐社会的思想,其中“和为贵”是()观点
A. 老子
B.孔子
C.墨子
D.庄子
2、中国共产党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明确提出来的会议是
A.党的十五大
B.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
C.党的十六大
D.党的十七大
3、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重要文件是()
A.《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B.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C.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
D.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问题的决定》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 坚持科学发展
B.坚持以人为本
C.坚持改革开放
D.坚持民主法制
5、把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提出来的会议是
A.中共更七届二中全会 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中共十六大
D.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
6、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观点是
.A.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没有矛盾的社会 B.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
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
D.社会和谐是科学社会主义题中应有之义
7、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根本政治保证的是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 发展和谐文化
C.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D.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是
A.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B.坚决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C. 坚持改革开放
D. 正确处理改革发稳定的关系
9、“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段话出自
2013年修订版毛中特第11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第三节、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一、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
二、 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
三、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
第十一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一、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
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
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 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 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 政治联盟。
2、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 • 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 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 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为建设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服务,为维 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服务,为实现祖国 完全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 同发展服务。
4
二、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
和平时期的发展和平时期的和平时期的发展轨道上来发展轨道上来第十一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访欧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访欧2001年8月23日至10月17日我海军深圳号导弹驱逐舰和丰仓号综合补给舰从上海启程对德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等欧洲四国进行了友好访这是我海军首次访问欧洲深圳号导弹驱逐舰深圳号导弹驱逐舰丰仓号综合补给舰丰仓号综合补给舰深圳深圳上校上校丰仓号补给舰舰长高凤来上校丰仓号补给舰舰长高凤来上校深圳舰在苏伊士运河航行深圳舰在苏伊士运河航行我海军出访编队印度洋上补给我海军出访编队印度洋上补给德国海军和威廉市民欢迎中国军舰来访德国海军和威廉市民欢迎中国军舰来访德国海军热烈欢迎中国海军官兵德国海军热烈欢迎中国海军官兵我海军舰艇编队指挥员到英国我海军舰艇编队指挥员到英国朴茨茅斯海军基地司令家中做客朴茨茅斯海军基地司令家中做客第十一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四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深入发展四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深入发展第十一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军事理论创新为先导提高国防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构建现代军事体系第十一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党在新形势下强军目标以创新发展军事理论为先导提升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深入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第十一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军民结合的生产研究保障动员依靠人民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第十一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中国精兵之路中国精兵之路我军日常训练我军日常训练中国海军陆战队中国海军陆战队中国自行火炮中国自行火炮中国空降兵部队训练中国空降兵部队训练新型主战坦克装备陆军新型主战坦克装备陆军新型歼击机枭龙新型歼击机枭龙fcfc11型型第十一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支援国家经济建设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奋战在抗洪一线奋战在抗洪一线援建西兰乌通信工援建西兰乌通信工第十一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解放军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解放军第十一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当人民的生命当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财产受到威胁的时候的时候人民唯一可以依靠的还是人民唯一可以依靠的还是我们的子弟兵我们的子弟兵
毛中特第十一章教案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一节构建社会主义和谱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
我国历史上曾经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孔子说过“和为贵”,墨子提出过“兼相爱”、“爱无差”,孟子描绘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状态。两千多年来,人们从不同角度提出过“大同”社会的理想,反映了我国人民对和谐社会的向往和追求。但是在存在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旧制度下,这些设想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在西方,自近代以来,有不少学者也先后提出过一些加强社会建设、社会管理的思想和理论,蕴涵着许多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一些西方国家还提出和实施了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的政策。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存在着严重的阶级矛盾和阶级对立,不可能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
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的空想社会主义,也曾提出过建立和谐社会的构想。1803年,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发表《全世界和谐》一文,指出现存资本主义制度是不合理的,必将为“和谐制度”所代替。1824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美国印第安纳州进行的共产主义试验,也以“新和谐”命名。1842年,德国空想共产主义者魏特林在《和谐与自由的保证》一书中把社会主义社会称为“和谐与自由”的社会,并指出新社会的“和谐”是“全体和谐”。由于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也没有找到实现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结果只能陷于空想。
马克思、恩格斯在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勾画了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蓝图,指明了实现美好社会理想的正确途径。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提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未来社会将在打碎旧的国家机器、消灭私有制的基础上,消除阶级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社会就业问题,是当前人民内部矛盾 的直接表现。 第五、领导与群众的关系问题,是当前人民 内部矛盾的焦点问题。 第六、民族宗教问题。 另外,近年来一些突发的群体性事件,政治 文化思想领域的问题,都引起复杂紧张的矛 盾。
2、其他社会矛盾问题
在我国社会运行中还存在一些
社会矛盾问题,如人口与资源、 环境之间的矛盾,市场经济运 行中法律法规不健全引起的矛 盾,等等。
2,基本原则
1、必须把握和谐社会的社会主义方向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为指导; 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发展是硬道理,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要以人为本,注重“五个统筹”,实现 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正确把握和谐社会与全面建安设小康社会 的关系 相互包含、相辅相成。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重要意义
1,理论意义 1) 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
化,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 富和发展. 2)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 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 3)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 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二)中国共产党和谐社会思想 的形成
1、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
盾和其他社会矛盾
1)1957年,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
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的发表,标志 着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形成。指出敌我 之间的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人民内部 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敌我之间和人 民内部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 法也不同。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2,把握和谐社会内涵须把握的几 个问题:
1)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
-治国理想、治国方略、治国机制、治国 结果。不同于封建的“田园牧歌”、空 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资本主义的 “福利社会”,也不同于未来的共产主 义社会。
2)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建设社 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 系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为和谐社 会提供坚实基础 物质文明增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 政治文明加强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 精神文明为和谐社会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 支撑 和谐社会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 明提供重要条件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重要性和紧迫 性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的提出
(一)和谐社会理想的理论渊源
1、中外历史上关于和谐社会的论述 孔子“和为贵”的思想;墨子“兼相爱”、“爱无 差”等的理想社会方案;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理想; 1988年1月第一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国际大会,提出 16条以“面向21世纪”为主题的结论,其中一条是: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二千五 百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人类对生存的忧患, 只能从中华文化教育的精髓——和谐中寻找答案。
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双百方针化解科学文化领域的矛盾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解决党派矛盾 统筹兼顾适当安排解决城乡及三者矛盾
“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
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 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 那样一种政治局面。”
2,邓小平:共同富裕、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两手抓、 安定团结。 3,江泽民:2002年党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 1、使学生认识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 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不 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历 史背景; 2、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与特征; 3、使学生认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正确 的方法妥善解决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 明确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尊重创造的方针,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 力。”
(竞争)
(奋斗)
安定有序
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 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1)政治领域 (2)经济领域 (3)思想文化领域
(友谊)
(安全)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 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 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公平)
(正义)
诚信友爱
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 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友爱)
充满活力
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 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 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
1,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 五个新变化:
1)社会领域出现新矛盾。 2)经济增长面临新制约。 3)社会心理出现新变化。 4)改革攻坚出现新特点。 5)和平发展面临新环境。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利 条件
2,实践意义
和谐社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 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事业; 有利于凝聚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确保实现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 的根本利益; 有利于应对外部挑战,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 局面与社会稳定,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主 权、发展利益。
3、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 社会矛盾的基本思路
第一、正确区分不同性质的矛盾,用不同质 的方法解决不同质的矛盾,是正确处理人民 内部矛盾的基本原则; 第二、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机关 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正确处理人 民内部矛盾的总的方针; 第三、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在坚持 效率的前提下,着重注意维护和实现社会公 平,是目前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突出任 务
3、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一方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主体是人,必须依靠人民群众; 另一方面,我们构建的是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而建设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就 是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更优越的物质文 化条件,使更多的人在更高的水平上实 现全面发展。
4、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
必须要认真贯彻十六大确立的“尊重劳 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 大方针。 还要坚持深化改革,创新体制。
——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安定有序、人与自然 和谐相处
民主法治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 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1)必须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2)必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民主) (法治)
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必然性
1,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3,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
要保证 4,我们党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选择
5,现实依据
1)抓好用好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2)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 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3)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 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处理 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
1、当前我国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表现 第一、社会差别问题,是当前人民内部矛盾 的深层表现。 第二、贫富差距和社会贫困问题,是当前人 民内部矛盾的突出表现。 第三、社会成员分化和流动问题,是当前人 民内部矛盾的重要表现。
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我 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 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 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 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 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 全、科教更加进步、文 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 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 实。这是我党首次提出 构建和谐社会。
(江泽民在十六大上作报告)
4,十六届四中全会
2004年10月, 党的十六届四中 全会把“提高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的能力”作 为党执政能力的 一个重要方面明 确提出,这在我 们党的历史上还 是第一次。
(1月24日《堪培拉时报》)
Leabharlann Baidu
在西方,古希腊哲学家毕达 哥拉斯曾提出过“和谐最美”, 柏拉图提出过“公正即和谐”, 赫拉克利特说过“对立和谐观”。
农业社会的和谐
2、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和谐社会的论述 19世纪初,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先后 发表了《全世界和谐》、《新世界》等著作;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幻想建立理性和 永恒正义的“实业制度”王国; 1842年,德国空想共产主义者魏特林在《和 谐与自由的保证》一书中把社会主义称为 “和谐与自由的社会”,并指出新社会的 “和谐”是“全体和谐”。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科学涵义
1,和谐社会含义
和谐社会就是指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 与协调发展的社会;就是生产力 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 筑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 会。
科学内涵:
2005-2-19中央省部 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 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胡锦涛说:我们所要建 设的和谐社会,应该是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胡锦涛在研讨班上讲话) 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 谐相处的社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四中全会)
5,十六届六中全会
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当前,中 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也存在不少影响 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保持清醒头脑,深 刻认识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影 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 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 谐因素,是实现中国长远发展目标的重要保 证。
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的总体思路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 则
1,指导思想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 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 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 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 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 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5、必须注重社会公平 党必须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 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是最紧要的和最有 决定性的因素。 6、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改革是 根本动力,稳定是前提条件。
7)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的主要动力。 8)必须坚持民主法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9)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 靠力量。
3、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 会发展方向的科学设想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 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 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 件”,未来社会将在打碎旧的国家机器、消 灭私有制的基础上,消除对立和差别,极大 地调动全体劳动者的积极性,使社会物质财 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实行 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 面的发展,在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都 形成和谐的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列宁明确提出:只有社会主义才可能广泛推 行和真正支配根据科学原则进行的产品的生 产和分配,以便是所有劳动者过最美好、最 幸福的生活;社会主义国家应当大力帮助农 民,消除城乡对立;必须把国民经济的一切 大部门建立在同个人利益的结合上面;必须 发扬民主,改革国家机关,精简机构,反对 官僚主义,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 性和创造性;必须时时处处千方百计的巩固 党同群众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