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超发货币
中国过去20多年的货币超发之谜提醒我们
中国过去20多年的货币超发之谜提醒我们,找到准确的通胀之锚至关重要,涉及民生与经济中国经济不断壮大,中国央行声名鹊起,货币政策广受关注。
今年初,国际刊物《央行杂志》(Central Banking Journal)颁发年度央行奖,中国央行第一次获此殊荣。
该刊认为,中国央行在独立性受限和中国金融体系不发达的环境下,在中国充满不确定性的新一轮改革中,顶住压力控制货币超发,积极推动金融自由化改革,表现出强大的领导力和专业度。
老实说,中国央行拿到这个奖项并不容易,因为每一家候选机构的表现都有可圈可点之处。
比如,美联储果断采用非传统的货币政策帮助美国经济强劲复苏,英格兰银行和欧洲央行均出人意料地推动预期管理,日本央行大胆的量化宽松政策把日本拉出了通货紧缩的泥潭。
该刊的顾问委员会包括很多重量级的经济学家和多国央行行长。
毫无疑问,这个年度奖项是对中国央行货币政策的肯定。
与这份肯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流行了20多年的中国货币“超发之谜”:到了2013年底,中国广义货币供给(M2)为110.6万亿元;每单位GDP所对应的货币,即M2与GDP之比为1.95。
美国2013年的M2约为65万亿元人民币,M2与GDP的比率是0.65,是中国的三分之一。
M2 与GDP 之比是度量一个经济体货币化程度的通行指标,无论从货币发行总量还是每单位GDP所对应的货币来看,中国显然存在货币超发之嫌。
货币政策的框架主要包括目标、锚(即货币是否超发的政策基准)和传导机制。
要破解中国货币超发之谜,我们至少需要知道以往货币政策的框架和运行效果。
无论从国家到机构,对自身历史的准确认知和总结是进步的前提。
在过去20多年中,对中国货币政策基本共识的缺乏让人吃惊。
如果学界习惯以“谜”来形容中国的货币政策而无解,如果放任社会对政府通胀控制能力的怀疑和担忧而不加以管理,新的框架和传导机制又如何建立?央行赖以安身立命的独立性又从何谈起?如果中国货币当局始终无法摆脱这种“无力感”,再权威的年度大奖也会因此而失色。
货币超发与通货膨胀
货币超发与通货膨胀
“钞票不是价值,只是代表价值的符号。
”——亚当·斯密
每个人都知道货币是用来交易的媒介,但是,货币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由政府和中央银行掌控的。
当政府和中央银行超过一定限度地发行货币,就会出现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什么?
通货膨胀是货币大量供应下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的过程。
简单来说,就是物价过快地上涨,购买力下降。
通货膨胀对于个人来说似乎影响不太大,因为每个人的收入增加了,物价也随之上涨,但是,对国家来说,这种情况是非常不好的。
通货膨胀导致货币贬值,进一步导致商业成本上升,生产效率下降,导致人民生活较困难。
货币超发是什么?
货币超发是指政府和中央银行过度发行货币,超过了实际生产和经济增长。
货币超发通常是政府支付赤字或经济衰退的结果。
政府需要运用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应,以避免超发货币。
货币政策涉及政府和中央银行联合管理货币供应量,以影响经济中的货币供应和善意使用。
外部因素
除此之外,良好的国际贸易也可以帮助避免通货膨胀。
如果经济体与其他国家之间发生贸易问题,则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如果一个国家不断地进口一种商品,并且与它的交易伙伴之间发生问题,那么这个国家的货币价值将出现各种不协调,导致通货膨胀。
结论
通货膨胀可以通过合理的经济政策来控制,政府需要采取多种措施,以抑制过多的货币供应。
通过良好的经济增长和国际贸易,以及通过理性政策调整货币供应量,避免通货膨胀的发生。
货币超发对经济的影响及防范机制
货币超发对经济的影响及防范机制近年来,随着全球货币政策逐渐宽松和国内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我国货币供应量持续扩大,货币超发的现象也日益严重。
然而,货币超发不仅会导致通货膨胀等直接经济问题,还会对金融稳定、产业结构等方面带来潜在的影响。
因此,建立防范机制,控制货币超发的规模与速度至关重要。
一、货币超发的影响货币超发主要会对宏观经济、金融和微观经济带来影响。
从宏观经济来看,货币超发可能会引起通货膨胀、产业结构扭曲、外汇汇率风险增加等问题。
通货膨胀可能会导致物价上涨,消费者购买力下降,从而增加社会贫富差距。
在产业结构方面,货币超发可能会提高资产价格,促使资本流向某些行业,导致产业结构扭曲,产业升级受阻,影响经济长期增长。
在外汇方面,货币超发可能会导致本币汇率贬值,加剧资本外流,甚至引起国际金融危机。
从金融方面来看,货币超发可能会引发股市、楼市泡沫,加剧风险积聚。
股市、楼市是重要的投资领域,它们的繁荣和消退都对经济有较为重要的影响。
如果货币超发导致资产价格提高,可能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入市场,形成股市、楼市泡沫。
当市场出现调整或崩盘时,会产生重大金融风险,漫延到整个金融体系。
从微观经济方面来看,货币超发可能会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增加资本成本等。
货币超发可能会导致企业利率上升,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降低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同时,货币超发还可能会引起物价上涨,导致生产成本增加,物资价格过高,企业经营风险加大。
二、建立货币超发防范机制为了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定性,防范货币超发的潜在风险,应该建立货币超发防范机制,包括以下方法。
首先,监督货币供应。
应该尽可能掌握货币供应的扩张和收缩情况,防范货币超发的发生。
其中,广义货币供应M2能够较好地反映整个社会的货币供应状况,需要重视监管。
此外,银行体系中的央行和商业银行也应该加强内部监督,防范商业银行过剩发放贷款等问题,引发货币供应扩张。
其次,完善货币政策框架。
需要对货币政策框架进行升级,充分考虑国内外经济环境和政策需要,提高政策反应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超发的货币与通货膨胀的关系研究
超发的货币与通货膨胀的关系研究超发的货币是指政府或央行发行比经济实际需要的货币数量要多的情况。
过度发行货币会引发通货膨胀,导致货币价值下降,物价水平上涨,对经济和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领域中最基本、最广泛的现象之一,是指一定时期内物价平均水平呈现持续普遍上涨的现象。
货币超发是导致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货币过度供给,超过了经济的实际需求,市场上的供需关系就会失衡,货币会贬值,而物价则会上升。
超发的货币会导致通货膨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货币量过多会带来人们对未来经济的不确定性,从而形成通胀心理,人们会认为未来的物价会继续上涨,就会提高消费预期,加快消费速度,导致物价上涨。
第二,货币超发会导致资金的泛滥,投资机会增多,使得投机性行为增加,进而形成社会物价水平的普遍上涨。
第三,货币的超发还会导致一些政府干预和管理的不当,比如印钞、放松监管等等,使得财政和宏观经济政策失去控制,从而造成通货膨胀。
为了避免货币超发和通货膨胀对经济造成的不良影响,政府和央行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控制货币供应量,防止货币超发和通货膨胀出现。
首先,政府需要加强宏观调控,实行合理发展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控,避免货币过度膨胀。
第二,央行需要通过调整存贷款利率、开展公开市场操作来控制货币供应量,减少货币超额供给。
第三,建立健全的金融、税收等政策法规,促进经济的结构调整和发展,缓解通货膨胀的压力。
在实践中,政府和央行需要综合考虑经济发展状况、国际经济环境、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等多种因素,采取科学有效的货币政策手段,防止货币过度供应,遏制通货膨胀,保持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总之,货币超发和通货膨胀是影响经济稳定的重要因素,政府和央行需要加强宏观调控,制定合理的货币政策,防止货币超额供给,从而控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中国央行超发货币总额43万亿?一场混淆常识概念的胡言
货币老虎怎样进笼货币老虎怎样进笼
喂肉喂肉
利率就是老虎的食物。加息就相当于加大食物供应量,存款利率提高后,等于银行给笼子里多扔了一块肉,老虎进笼子的意愿增强。贷款利率提高后,等于想把老虎带出笼子的人要增加食物供应,增加养虎开支,所以带走老虎的意愿减弱。利率就是老虎的食物。加息就相当于加大食物供应量,存款利率提高后,等于银行给笼子里多扔了一块肉,老虎进笼子的意愿增强。贷款利率提高后,等于想把老虎带出笼子的人要增加食物供应,增加养虎开支,所以带走老虎的意愿减弱。
捉放虎捉放虎
放虎的压力太大放虎的压力太大
抛开央行凭空发钱的情况不说,单说不停的有人拿来金子,就得不停的发纸币。货币老虎就会越放越多,但其实这不可怕,因为金子原来也是一种货币,也是老虎,所以相当于放出纸币老虎,收回金币老虎,老虎没有多。抛开央行凭空发钱的情况不说,单说不停的有人拿来金子,就得不停的发纸币。货币老虎就会越放越多,但其实这不可怕,因为金子原来也是一种货币,也是老虎,所以相当于放出纸币老虎,收回金币老虎,老虎没有多。
通过大面积的信息轰炸,普通人也知道通胀是因为“货币超发”了,但货币是怎样超发的,恐怕不仅一般网友答不上来,就连一些专业的财经媒体都可能迷糊。最近到处转发的“央行超发43万亿货币加剧通胀”就是一例。通过大面积的信息轰炸,普通人也知道通胀是因为“货币超发”了,但货币是怎样超发的,恐怕不仅一般网友答不上来,就连一些专业的财经媒体都可能迷糊。最近到处转发的“央行超发43万亿货币加剧通胀”就是一例。
对应现实,就是加息增加存款意愿,降低贷款意愿,从而使银行中的钱多了,外面的钱少了。如果商业银行嫌养虎开支太大,还可以把老虎借给央行,这就叫超额存款准备金。对应现实,就是加息增加存款意愿,降低贷款意愿,从而使银行中的钱多了,外面的钱少了。如果商业银行嫌养虎开支太大,还可以把老虎借给央行,这就叫超额存款准备金。
货币超发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分析
货币超发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分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货币超发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货币超发是指央行过度地发行货币,超过了经济实际需求的情况。
然而,货币超发对物价水平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需求与供给角度以及货币政策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从需求与供给角度来分析货币超发对物价水平的影响。
货币超发会导致货币供给快速增加,从而引起需求端的扩张。
当大量的货币投放进入市场时,人们手中的货币余额增加,消费能力提升,进而推动了商品和服务的需求。
由于需求超过供给,商品的价格会上涨。
这种上涨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货币超发对物价水平的影响。
其次,货币超发还会对供给端产生一系列影响。
一方面,货币超发会引起生产成本的上升。
当货币供给过多,企业在购买原材料、劳动力以及生产设备等方面都需要支付更多的货币,这将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
另一方面,货币超发也可能引发供给短缺的问题。
由于货币供应过剩,企业受到刺激会进行过度投资,过度投资可能导致市场产能过剩,从而使供给无法满足需求,带来物价上涨的压力。
然而,我们不能仅仅从需求与供给的角度来看待货币超发对物价水平的影响。
货币政策在其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货币超发通常是由央行放松政策或者过度印制钞票引起的,因此,货币政策的调控对于控制物价水平至关重要。
央行可以通过加强货币政策的引导,限制货币供应量,从而抑制物价的上涨。
通过调整利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央行能够控制货币超发的局面,维持物价的稳定。
然而,货币政策的调控也面临一定的困境。
在货币超发的初期,物价上涨可能并不太显著,这可能会导致央行疏于调控。
然而,一旦货币超发进入恶性循环,通胀压力加大,央行就需要采取更为严格的货币紧缩政策,以遏制物价的进一步上涨。
而这种货币紧缩政策往往会带来经济下行压力和市场动荡,因此,货币政策的调控需要权衡考虑各种因素,避免出现误差。
综上所述,货币超发对物价水平的影响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问题。
货币超发对通胀的影响
货币超发对通胀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开放,各国政府普遍采取了货币超发的政策手段以推动经济增长。
然而,货币超发往往会引发通货膨胀,对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本文将以经济学角度分析货币超发对通胀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应对策略。
首先,货币超发可导致通胀。
当政府或央行大量印发货币,超过实际经济增长速度时,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将迅速增加。
随着货币供应量的增加,购买力也随之增强,导致物价水平上升。
商品和服务的需求超过供给,出现通胀现象。
此时,人们拿到更多的货币,但购买力却下降,造成实际财富的减少。
其次,货币超发对经济结构产生重大影响。
通胀会削弱人们的购买力,导致消费能力下降,企业销售额减少。
为了应对通胀带来的挑战,企业通常会提高产品价格,进一步加剧通货膨胀。
此外,通货膨胀还会引发生产成本上升,企业利润减少。
这可能导致企业不得不裁员或减少投资,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然而,货币超发对通胀不仅有负面影响,也可能带来一些正面效应。
首先,通货膨胀可能会刺激消费和投资。
由于预期物价上涨,人们会选择提前购买消费品或投资,带动经济活动。
其次,通货膨胀也有助于缓解债务负担。
由于通胀使货币的价值下降,债务也随之缩水,减轻个人和企业的债务压力。
此外,通货膨胀还会提高出口竞争力,有助于促进贸易顺差。
然而,虽然通货膨胀可能带来一些正面效应,但过高的通胀仍然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高通胀会削弱人民的购买力,损害经济稳定。
对此,政府和央行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应对货币超发带来的通胀影响。
首先,可以加强货币政策的监管,控制货币供应量。
其次,可以提高利率,以减少市场上的货币流动性。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改革结构性政策,提高供给能力,缓解通货膨胀的压力。
综上所述,货币超发对通胀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虽然货币超发可能会刺激经济增长,但过度的通货膨胀却可能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政府和央行应保持适度的货币发行量,及时采取有效的政策手段来控制通货膨胀,确保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货币超发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货币超发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及对策近年来,世界各国都面临着货币超发的问题。
货币超发是指中央银行大量发行货币,导致货币量过大,超过了经济总量的实际需求,从而引起通货膨胀等一系列问题。
货币超发对社会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又应该如何应对?本文将进行探讨。
一、货币超发的影响1.通货膨胀货币超发是造成通货膨胀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货币供应量过剩,导致物价居高不下,从而使得消费者购买力下降。
通货膨胀对整个经济体系的稳定性造成极大的破坏,因为通货膨胀所带来的价格上涨,会使得企业的成本不断提高,从而影响企业的生产决策。
2.贫富差距扩大货币超发会导致富人与穷人之间的财富差距不断扩大。
随着物价的上涨,穷人的购买力不断下降,而富人则能够利用自己手中的资产获取更多的利润。
由于货币超发往往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使得拥有资产的人更容易从经济增长中获益。
3.影响国际竞争力货币超发也会对国家的国际竞争力造成影响。
当货币超发导致通货膨胀之后,本国的物价变得过高,相对于外国来说,其货币购买力下降,就会导致出口受到影响,影响国家经济的整体水平。
二、针对货币超发的应对措施1.调节货币供应量针对货币超发,首先可以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来缓解。
当货币供应量大幅度超出需求时,货币当局可以通过采取货币紧缩政策进行调控,例如提高利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等,从而减少货币供应量,稳定物价。
2.调整经济结构货币超发经常伴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因此在稳控货币政策的同时,也应当注重调整经济结构,缩小产业发展中的差距,避免富人与穷人之间的财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3.加强监管加强货币政策的监管是缓解货币超发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
针对金融机构过度发放信贷等问题,需要加大监管力度,规范相关机构的经营行为,避免货币贬值和经济结构的恶化,最终降低货币超发的风险。
4.加强沟通和协调作为全球性的问题,货币超发需要各国之间加强沟通和协调,例如加强国际汇率体系的协调和改革,实行相对协同的货币政策,从而加强国际竞争力,避免货币超发和国际贸易的负面影响。
为什么有些地方会出现经济滞胀?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为什么有些地方会出现经济滞胀?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经济滞胀指在经济运行中由于货币超发、需求过度等因素导致的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下滑的现象。
在某些地方,经济滞胀问题尤其明显,这可能会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负面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经济滞胀形成的原因以及解决经济滞胀的方法。
一、原因1.货币超发货币超发是经济滞胀的常见原因之一。
当政府或央行过度发行货币,超过了实际需求和经济增长的速度,就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从而引发经济滞胀。
2.需求过度需求过度也是一个导致经济滞胀的因素。
当民众购买力过高,购买商品和服务的需求超过了供应,就会导致价格上涨,从而引发通胀问题。
3.产能不足产能不足也是一个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当生产率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时,市场上的物价就会上涨,从而导致通货膨胀以及经济滞胀问题。
二、解决方法1.控制货币供应要解决经济滞胀问题,政府或央行可以通过控制货币供应和稳定物价水平来控制经济发展。
政府和央行可以共同制定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应和利率,以降低通货膨胀压力。
2.完善市场调节机制构建健全的市场调节机制并且完善市场监管系统,可以有效地控制物价涨跌,调节市场供求关系。
同时可以刺激市场竞争,提高生产效率,从而降低产品价格,缓解经济滞胀。
3.提高产能和科技水平当当地市场产能不足时,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鼓励企业在技术创新、人力资源等方面进行改进,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能力,满足市场需求。
4.鼓励跨地区合作政府可以促进地区之间的合作,打通市场壁垒,消除资源限制,让各地区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交流和合作。
这可以有效地促进各地区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从而解决经济滞胀问题。
结论经济滞胀是市场经济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之一,而且极易影响地区经济发展。
鉴于此,各地区应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经济滞胀问题,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市场供求关系的平衡状态,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货币超发与通货膨胀
货币超发与通货膨胀货币超发与通货膨胀是当今世界经济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货币超发指的是国家或地区过度增加货币供应量,而通货膨胀则是指货币供应量过大,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本文将探讨货币超发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对经济的影响。
一、货币超发的原因货币超发通常是由于政府或央行采取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引起的。
政府可能出于促进经济发展、刺激就业等目的,大量增加货币供应量,以期通过提高消费、投资和出口等来拉动经济增长。
此外,央行可能也会借助货币超发来缓解债务压力、推动资产价格上涨等。
二、通货膨胀的表现和影响货币超发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表现是物价上涨。
当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超过实际需求时,人们持有的货币购买力下降,商品和服务价格随之上涨。
通货膨胀还可能导致工资上涨、资产价格泡沫等问题,扰乱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
三、货币超发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货币超发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货币供应量过大,购买力下降,商品需求过旺,供应不足时,通货膨胀就会发生。
因此,控制货币超发是防止通货膨胀的重要措施。
四、货币超发与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1. 通货膨胀会导致物价不断上涨,进而降低人们的购买能力和生活品质。
人们需要支付更高的价格才能购买到相同数量的商品和服务,给民众带来经济负担。
2. 高通货膨胀率还会导致商品供应不足。
商家预期价格会上涨,倾向于提高生产成本和储备,抑制了经济发展。
3. 通货膨胀对固定收入者影响更大。
例如,退休金、养老金等固定的社会保障金将购买力逐步削弱,给固定收入群体带来不利影响。
4. 通货膨胀还可能引发投机行为和资产价格泡沫,给金融市场带来不稳定因素,增加了经济风险。
五、应对货币超发和通货膨胀的措施为了解决货币超发和通货膨胀问题,政府和央行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财政政策的调整,控制公共支出,避免过度印制货币。
2. 央行加强货币政策的调控和监管,控制货币供应速度。
3. 通过提高金融监管力度,防止金融市场出现泡沫,制定有效的宏观调控政策。
人民币货币超发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人民币货币超发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摘要:2010年10月20日,面对着越来越严重的通胀压力,中国人民银行作出了令外界颇感意外的三年来首次加息之举,随后的一段时间内,央行再次加息并不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标志着我国的货币政策趋向从极度宽松,开始了向适度宽松的转变,触发了关于社会各界关于我国货币政策的讨论。
对此,本文将重点就人民币过分流动性,对于我国宏观经济所带来的正面及反面的不同潜在影响,包括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商品价格变动、居民收入、人民币汇率等方面进行浅析关键词:人民币;国内生产总值;消费者物价指数;人民币汇率;基尼系数一、人民币货币超发的证明提起人民币货币超发,经济学中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就是指按照货币学基本原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每增长出 1 元价值,作为货币发行机构的中央银行也应该供给货币 1 元,超出1 元的货币供应则视为超发。
(在此,为了文章需要,本文假定商品的价值被广泛接受为即该商品的交易价格。
)那么,我国的人民币有没有超发呢?按照这个定义,只要将我国的gdp增长与同期的货币供应量做出对比即可。
根据官方数据,2000年,我国gdp总量为 8.9 万亿元,广义货币供应量(m2)为13.5万亿元,是gdp的1.5倍,多出了4.6万亿元。
到了2012年,我国gdp总量为51.9万亿元,广义货币供应量(m2)为97.4万亿元接近gdp的1.9倍,比差多出了45.5万亿元。
货币超发已然成为了事实。
并且,从目前的趋势来看,广义货币供应量与gdp之间的比例还在进一步加大。
二、人民币货币超发的影响(一)国家经济发展谈及货币超发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首先,我们要强调保持适度的货币超发,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就像本文在前面提到的那样,在我国遭遇到08年罕见的金融危机的时候,国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利用包括积极性的财政政策及宽松的货币政策来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经济学理论中,我们也可以了解到,温和的货币超发完全可以有效的推动经济的积极增长。
我国货币超发
我国货币超发严重吗?
➢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大部分国家为刺激经济复苏而推行了宽松货币政策, 释放了大量的流动性。尤其是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更是大开印钞机,造 成市场流动性极度泛滥,而这些国家持续大规模的量化宽松举措也越来越多 地受到市场人士及经济学家的诟病。只是,相对于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 中国是否也已经出现了货币严重超发的问题呢?
货币超发的影响
➢ 国家经济发展 ➢ 保持适度的货币超发,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在我国遭遇到08年罕
见的金融危机的时候,国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利用包括积极性的财政政策及 宽松的货币政策来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经济学理论中,我们也可以了 解到,温和的货币超发完全可以有效的推动经济的积极增长。 • 什么是温和的货币超发? • 在新兴市场国家由于市场化改革等原因,资源商品化过程加剧,广义货币 供应量适度高于经济发展GDP增长也是合理的。这点,通过纵向的对比很 多的发达国家的发展过程,可以找到答案,如日本、韩国在经济高速增长 阶段新增货币年均增速分别为20%(1967-1973年)和34%(1966-1988 年),明显高于中国21.59%(1991-至今)的水平。但不同的是,日本 韩国的货币快速增长伴随着经济的增长只有大概20年左右,而我们国家的 货币供应量已经快速增长了20年,未来经济的增长还需保持高速10年已上。 也就是说,温和的货币超发是指在的相对不长的时间内,通过货币超发, 促进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
货币超发
刘 陈逸伦
货币超发的定义
• 货币超发是指货币发行增长速度超过货币需求的增长速度, 即货币发行量超过了维持经济正常运行所需要的货币量。
• 按照货币学基本原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每增长出1元价 值,作为货币发行机构的中央银行也应该供给货币1元,超 出1元的货币供应则视为超发。
2493 货币超发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货币超发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货币超发是什么?货币超发是指中央银行无限制地增加货币供应量,超过实际经济需求的情况。
简单来说,货币供应量过多,导致货币贬值,物价飞涨。
货币超发的影响货币超发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超发货币会导致通货膨胀,增加影响人民生计的物价,降低人们的购买力,导致经济危机。
以下是货币超发带来的具体影响:1.贬值货币超发让货币供应量超过实际的货物和服务需求,导致货币贬值。
贬值意味着同样的货币,购买力下降,因此,超发货币会让人们用更多的货币来购买同样的商品和服务。
2.通货膨胀货币超发会导致通货膨胀,因为更多的货币会进入市场,导致物价上涨。
这会减少消费者的购买力,并使企业难以面对劳动力成本,同时也意味着劳动力成本也会增加,最终导致价格上涨,众多商品的价格将呈现几何增长。
3.资产通货膨胀除了一般的通货膨胀之外,货币超发还会导致资产通货膨胀。
这是因为更多的货币流入经济体系,财富逐渐转移到资产市场,推动投资者更多地投资于房地产、珠宝、黄金、股票等资产,最终驱动资产价格上涨。
4.债务负担增加货币超发最致命的后果就是债务负担的增加。
通过印刷货币和扩大货币供应,国家可以延迟债务偿还,但这意味着透支国家财政和经济体系。
最终,将面临更大的债务负担和更多的财政与经济危机。
货币超发的解决方案出现货币超发问题需要针对性解决。
以下是合理化解货币超发的可能方案:1.收紧货币政策政府和央行需要立即采取行动对货币超发问题进行收紧。
对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进行控制,使得货币供应和市场需求保持平衡,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
收紧货币政策包括提高利率,控制财政赤字和政府支出,稳定货币汇率等措施。
2.加强监管和合作国际合作和监管应该加强,对货币超发问题进行联合查处和维护,防止货币大规模流通影响全球经济。
国际金融机构和央行应该密切合作,制定彻底的财政和经济政策,有效控制货币供应,维护经济安全。
3.稳定市场情绪货币超发对市场造成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容易引起市场剧烈变动。
货币超发计算公式
货币超发计算公式引言:货币超发是指货币供应量超过了经济实际需求的情况。
货币超发会导致通货膨胀、资产泡沫等经济问题,对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为了了解货币超发的程度,经济学家们提出了一种计算货币超发的公式。
一、货币超发的定义货币超发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货币供应量增加过快,超过了经济实际需求的情况。
货币供应量包括广义货币M2和狭义货币M1,其中M2包括了现金、活期存款、定期存款等,而M1只包括了现金和活期存款。
二、货币超发计算公式货币超发的计算公式可以简化为以下形式:货币超发 = (M2增加量 - 实际GDP增速) / 实际GDP增速其中,M2增加量表示某一时期内M2的增加数量,实际GDP增速表示同一时期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
三、理解货币超发计算公式1. M2增加量的意义:M2增加量反映了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情况。
当M2增加量大于实际GDP 增速时,说明货币供应量过多,存在货币超发的情况。
2. 实际GDP增速的意义:实际GDP增速反映了经济的增长速度。
当实际GDP增速低于M2增加量时,说明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超过了经济实际需求。
3. 货币超发的含义:货币超发意味着货币供应量相对于经济发展过多,导致货币价值下降,物价上涨,甚至可能引发通货膨胀。
四、货币超发计算公式的应用货币超发计算公式可以用于分析和评估货币政策的效果,以及预测潜在的经济风险。
当货币超发指标超过一定阈值时,政府和央行应及时采取相应的货币调控措施,以避免经济出现严重的通胀和波动。
五、货币超发的影响和应对措施货币超发对经济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通货膨胀:货币超发导致货币供应量过多,物价上涨,降低货币的购买力。
2. 资产泡沫:货币超发会导致资金过度涌入某些领域,引发资产价格的过高波动,形成资产泡沫。
3. 经济不稳定:货币超发会导致经济波动加剧,不利于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为了应对货币超发,政府和央行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调控货币供应量:适时减少货币供应量,控制货币增长速度。
四年货币超发:是福还是祸
我们没有必要过分责怪政府短视。你要 注意到当时 的情况,通过 央行 实行 的宽松 货 币政策 ,确 实将 中国潜 藏 已久的投资和消费欲望鼓励起 来了。 而且受 中国影响 苏萌 芽的 时
价将是更高的失业率。改革往往要付 出代价 ,我们很 多
0 马德伦 (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 报道提及 的 4 3万亿元 算法是广义货 币余额 ( ) M2 减去 G DP( 国内生产总值 ) ,这一算法并不科学,公众 不应被此误导。在经济发展 中货 币超发不可避免,既是
经济 发展 需求 也 受货 币周转 速 度 影响 。 央行 一 直对 通 胀 保 持 警 惕 。 需要 值 得 注 意 的是 美 国二 次 量 化 宽松 政 策 ,
是非
四年货 币超发 : 是福还是祸
本刊记者 张玲玲
央行四年超发 4 万亿元人 民币 ,这一数据 引发热议 。而近期 ,美联储在一片质疑声 中再次推出 6 0 3 00 亿 美元的二次 “ 量化宽松”政 策 ,被各 国指为不负责任的行为 。
焦点 央行超发与美联储量化宽松不 同
中国超 发是 误读
李群书 ( 杭州五魁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 通过超发货 币,可以赢得经济短暂性复苏,这个效 果好比是生病打吗啡 ,可能暂时舒缓 ,但是一旦进入痛
苦 的 滞 涨期 ,将 是 物 价暴 涨 和 经 济增 长 的急 剧 回 落 。解
决 通胀 的最 终途 径 可 能是 大幅加 息 ,所 以 杀死 通胀 的 代
其不 良影响在全球 已经显现 ,给 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带 来输入性通胀。最大问题是 ,在推 出了两轮量化宽松之
用去杠杆化 来完成,中国也必须进行 结构调整。此次关
联 储 的 真 实 目的 ,是 抬 高美 国 家庭 的 资产 价 格 ,进 而 带
货币超发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货币超发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与应对策略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日益复杂和全球货币体系的不断变革,货币超发已逐渐成为了金融市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货币超发指的是国家央行向市场投放过多的货币,导致货币量过大,通货膨胀加剧,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受到不利影响。
本文将详细探讨货币超发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货币超发对金融市场的影响1.通货膨胀加剧货币超发导致货币量过剩,一般情况下市场上的货币总量与物价总量之比要达到一个均衡状态。
但是,当货币超发时,市场上的货币总量要远远高于物价总量,从而导致通货膨胀加剧。
2.价格波动剧烈货币超发会导致市场上出现过多的流动性,从而引发价格波动。
特别是在商品市场,如果货币超发时市场上出现对某些商品的收购,那么物价就会剧烈波动,进而导致市场不稳定。
3.产生货币监管的困难货币超发不仅导致市场上出现过多的货币,也让国家央行难以进行有效监管,导致货币政策失灵。
如果没有有效地掌握货币监管,货币超发的问题就更加难以解决。
4.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受到不利影响货币超发会对金融市场的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
由于货币超发导致市场上出现了过多的货币,金融和实体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变得复杂,实体经济企业的融资负担加重,从而导致金融市场的信誉下降、流动性不足等问题。
二、货币超发应对策略1.加强政策协调货币超发是整个宏观经济管理的问题,因此不仅仅需要货币政策的配合,还需要财政政策等各方面力量的协同配合。
带动投资和消费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可以缓解货币超发的削弱,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平衡发展。
2.紧缩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是指通过收缩货币供给,引导市场上的资金募集的利润率下降,从而引发资本的回流,缓解货币超发的问题。
这就需要国家央行建立一种货币政策的架构体系,识别、处理和有效化解货币超发的局面。
3.提高金融监管的水平货币超发是金融监管失灵的表现,因此提高金融监管的水平对于解决货币超发的问题至关重要。
通过完善金融监管制度、加强信息披露及风险管理、加强对外汇市场和债券市场的监管,进一步缓解货币超发带来的负面影响。
浅析人民币货币超发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浅析人民币货币超发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本文从货币超发的现实情况出发,介绍了货币超发的原因,并对货币超发对于我国宏观经济所带来的潜在影响进行分析,提出缓解我国目前货币超发问题的对策:解决权利失衡问题;采取适当的对外经济政策;控制货币供给量;调整产业结构,增加供给;调整收入分配。
标签:人民币超发;国内生产总值;货币供应量一、人民币货币超发的背景央行2013年4月11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月末,我国M2(广义货币供应量,指现钞、活期存款、定期存款的总和)余额达到103.61万亿元,全球排名第一。
而中国的GDP只排名世界第二,M2与GDP的比值将近1.9,创历史新高。
在经济学界中一般采用M2与GDP的比值来衡量货币是否超发。
目前看来,西方发达国家的货币供应量与GDP的比值基本上在1以下,然而发展中国家比值则相对较高,货币供应量一般为GDP的1-1.5倍,超过2的很少,而我国的货币供应量与GDP的比值已经非常接近2,据此可以判断我国的货币存在超发现象。
并且,从目前的趋势看,M2与GDP之间的比例还在进一步扩大。
如下图所示二、人民币货币超发的原因1、经济活动中的信贷活动所致从货币超发方式看,中国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被动超发。
人民币被动超发,就是指在国际贸易的进行中,因为汇率的不同及变化,向本国市场投放的新的货币量。
一般而言,以银行信贷作为主要融资结构的国家,其货币总量必然是高的。
由于直接融资的占比不高,社会中的大部分融资都要通过银行来进行,而银行的信贷则直接涉及到货币的创造。
因此,以中国目前的国情来看,M2/GDP的比重一定是高的。
2、中国政府债务规模不断膨胀从公开披露的数据看,2011年底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是30多万亿元,债务率为37.8%。
2012年债务数量比2011年增加了几万亿元,债务率基本在40%左右。
中央政府债务比较明朗,地方政府债务则透明度不高,实际数据可能高一些。
中国政府的债务远不止这些,中国政府还存在巨大的隐形债务,隐形的债务包括政策银行债务、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铁道部债务以及实施最近一轮银行股份制改组重组的成本。
中国货币超发的原因
中国货币超发的原因中国通货膨胀和泡沫原因之一是货币超发,中国货币发行量68万亿超过美国折成人民币的60万亿。
国家根据经济发展所需来制定货币发行量,中国经济赠长率10%左右,货币发行增长超过10%,考虑通货膨胀率3%,超过13%算超发,但是现在货币发行量增长超过经济增长很多2000年来超过20%,从13万亿到68万亿。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维持经济高增长,定下货币发行量和信贷指标,但是每年有7%超标不能回收,漏到了储蓄股市和其他金融产品及正规金融外,在海外也有几千亿人民币不能回来,不断大放大。
中国货币政策比较多使用存款准备金控制流动性,怕影响企业,少用加息手段。
这两年超发的原因是对金融危机货币宽松政策,信贷有17万亿元。
中国高储蓄率,外汇制度和热钱流入是超高信贷的基础,房地产过热提供了热钱流入动力。
有的学者认为是中国经济货币化和金融化造成的,例如住房市场开放后,需要大量货币,中国计划经济时代很多产品没有货币化;中国债市,主要是金融债有近30万亿,中国股市也需要大量资金,股市市值与GDP差不多。
美国经济很早就货币化。
中国汇率制度,按照贸易顺差得到美元,发行人民币,这部份钱可以通过发行央票收回,也积累了20万亿货币(主要是在银行间市场流动),10月分外汇占款就相当于5000亿美元,其中有很大部份是热钱原因。
美国是浮动汇率,不需要太多储备。
美国现金发放每年100亿美元,中国不得不投放放现金年2万亿元,美国用现金比较少的原因是用支票和信用卡,中国个人支票和信用卡使用很不普遍。
中国经济规模是30万亿人民币,货币周转率是比较低的只有0.6左右,需要50万亿货币M3,美国货币周转率是1.2左右,M3不到12万亿美元。
,中国企业资金周转率普遍低于美国。
中国储蓄率高,也降低了资金周转速度。
中国企业资金利用率比较低,资金周转率低,需要货币大,周转率比较低的话,需要更多的钱。
中国企业和个人储蓄都非常高,美国人现代储蓄很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央行超发43万亿人民币引发通胀
2010-11-02 06:27:12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北京)跟贴711 条手机看股票
根据央行数据显示,今年9月末,广义货币余额已经达到了69.64万亿元,按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前三季度GDP达26.866万亿元计算,超发货币将近42.774万亿元。
对于破解超发现象,周其仁认为比较合理的政策组合是:动员更多的资源进入市场,以消化源源不断超发的货币。
10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作出了令外界颇感意外的加息之举。
为什么中国货币政策转向来的那么突然?
近日,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院长吴晓灵在上海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坦言:“过去相当一段时间,央行存在货币超发的问题,特别是2009年,为了应对金融危机采用了…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
“在我看来,此次央行希望通过加息向市场释放中央决心调控通货膨胀预期的意图,以及货币政策回归稳健的信号。
”吴晓灵说。
有学者评论认为,此次央行加息不仅是“极度宽松”货币政策的终结,更是对过去10年,甚至30年过度依靠货币推动经济的一次重要的货币政策转向。
货币超发43万亿元
“央行加息其实来的太晚了,货币超发已经那么严重,早就应该实施收紧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
”玫瑰石顾问公司董事、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博客)这样告诉记者:“我们看到包括绿豆、姜、蒜、辣椒在内的农副产品轮番上涨其实都是央行货币超发的结果,多余的钱在市场中乱窜,多年累计起来的过量货币已经给中国经济实体带来了巨大的通胀风险。
”
根据国家统计局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9月我国CPI同比上涨3.6%涨幅创下23个月新高;当月食品价格更是同比涨幅高达8%。
那么,CPI的同比逐步增长是否是由货币超发引起的呢?
“通胀无论何时何地皆为货币现象”——这是货币学派创始人弗里德曼的一句经典名言。
按照货币学基本原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每增长出1元价值,作为货币发行机构的中央银行也应该供给货币1元,超出1元的货币供应则视为超发。
而在新兴市场国家由于市场化改革等原因,资源商品化过程加剧,广义货币供应量适度高于经济发展GDP增长也是合理的。
但过高的货币供给却极易带来通胀。
通货膨胀与货币超发之间存在的关系也得到众多中国学者的认同。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经济学家周其仁(博客)近日即在其博客中警示“货币老虎越养越大”。
据统计,2009年底,我国33.54万亿元的GDP规模,是1978年3645.2亿元GDP规模的92倍。
但同期,广义货币供应量(M2,广义货币=流通中现金+银行活定期存款+储蓄存
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却从1978年的859.45亿元增长到2009年底的60.62万亿元,为705倍。
吴晓灵直言:“过去30年,我们是以超量的货币供给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
根据官方数据,2000年,我国GDP总量为8.9万亿元,广义货币供应量为13.5万亿元,是GDP的1.5倍,多出了4.6万亿元,而到了2009年,我国GDP总量为33.5万亿元,广义货币供应量为60.6万亿元是GDP的1.8倍,比差多出了27.1万亿元。
从目前的趋势来看,广义货币供应量与GDP之间的比例在进一步加大。
根据央行数据显示,今年9月末,广义货币余额已经达到了69.64万亿元,按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前三季度GDP达26.866万亿元计算,超发货币将近42.774万亿元。
央行操作独立性不足?
有学者认为,近年来的货币超发,其最大的诱因,是金融危机爆发后带给中国的通货紧缩之忧。
2008年12月,时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的经济学家樊纲在上海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曾暗示称:“央行掌握货币发行权的时代,要出现通货紧缩的情况也并不容易。
”
这意味着在经济危机之后,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即有通过超量的货币发行来托住经济增长的想法。
由此,200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的“争取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17%左右”目标,最终却是以增长27.7%表现出来的,高出10个百分点。
有学者认为,正是央行“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过去30年(特别是近10年)央行“积极”推动货币超发的情况推向了极致。
吴晓灵在解释原因时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过去那么多年出现货币超发的情况,存在央行调控不到位的问题,一方面央行自身有一个成熟的过程,调控技术逐渐成熟的。
另一方面,我国的央行操作独立性还有待与提高。
”
但吴晓灵也表示,中国的央行不可能在指定货币政策的时候有独立性。
“中国的央行是内阁成员,在操作上如果有更强的独立性,我认为调控起来可能会更好一些。
”
虽然吴晓灵认为过去30年相当超量的货币都被新增商品(资源、土地等等)的市场化吸纳,但她仍然无法接受目前央行实行的超高的货币供给是“理所应当”、是“合理”的。
吴晓灵建议,如果中国政府将“十二五”规划期间GDP增速下调到7.5%~8%之间,未来几年的CPI控制目标上调到4%,那么未来几年广义货币增长率应该控制在13%~14%以下来应对流动性泛滥。
从未来两年的央行货币政策来看,逐步收紧货币供应增幅并消化过多货币供应是当务之急。
如何消化超量货币
如何消化超量货币?这是一个极为复杂而难解的问题。
伴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人民币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势必会形成从跨境贸易结算的结算货币进而成为各国的储备货币,如果这样的话,从长期来看是否就并不需要担心超量人民币的出路问题了呢?
此前,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曾担心人民币国际化之后会对央行控制国内信贷规模产生影响。
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境外人民币增多的话,对于央行调控广义货币会产生影响,考验央行调控能力。
”
但从短期来看,人民币国际化来化解货币超发既不现实也不可行。
吴晓灵向《中国经济周刊》坦言,一个国家的主权货币,要计算货币供应量只能以国内的通货膨胀目标为主,调控该国的货币供应量要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实现。
如果要加入国际流通因素来衡量或调控货币供应量则难以做到。
周其仁则在其博客中坦言,根据中国改革的早年经验——“水多了加面”,比较合理的政策组合似乎应当是:或动员更多的资源进入市场,以消化源源不断超发的货币;或减慢市场化改革的步伐,但必须严格控制货币的超发。
“最糟糕的组合呢?就是既听任货币被动超发,又在市场化改革方面畏首畏尾、裹足不前。
”周其仁写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