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5报告

合集下载

实验总结报告(必备5篇)

实验总结报告(必备5篇)

在这个学期,围绕本专业所提出的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我参加了《ERP原理与应用》的专业实践课xxx学习。

市场营销专业作为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经济管理离不开营销,经济越发展营销工作就显得越重要。

纸上谈兵,倘若将这些理论性极强的东西搬上实际上应用,那我想我肯定会是无从下手,一窍不通。

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把从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会计实务操作中去,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

学习是ERP业务处理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基本知识和操作方法,通过每个章节的学习,老师的联机演示和每章节后面的上机操作指南,让我们更快更好的学习到浙科软件的使用方法。

通过对营销管理、采购管理、存货管理、供应链管理、车间管理、资产管理、成本核算、应收应付管理、财务总帐以及人力资源管理这十大功能模块的实验操作,让我体验了ERP系统流xxx,深入了解了ERP系统环境下的企业业务流xxx,理解了ERP的业务流xxx思想和ERP系统的集成思想和方法,也让我对所学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这个学期的实验课是在我们充实、奋斗的过xxx中完成的,记得开始是那样的忙碌和疲惫,甚至是不知所措,因为我们的自学能力和结合能力没有很快的结合与适应,只能依靠老师的引导和帮助,现在的我们可以称得上是一个企业人员了。

学校实验的目的就是要加强我们能力培养和职业道德意识的提高,实验就是我们适应社会工作的垫脚石。

经过这几周的上机学习,我总结出了以下要点及注意事项:第一、编制错误时,首先要看是不是已审核记账的凭证,然后决定要修改原始凭证还是另作xxx红字冲销凭证。

第二、修改凭证时注意查看是否要取消审核记账,注意调换审核和记账的人员。

第三、小心谨慎为善。

录入数字时要反复确认是否正确,以免后续工作麻烦。

第四、做帐套时要循序渐进,因为大部分的内容都是一环扣一环的,前面的没做完切忌做后面的内容。

在实验的过xxx中,我深深感觉到自身所学知识的有限。

实验报告总结5篇

实验报告总结5篇

实验报告总结5篇实验报告总结 (1) 时间像流水般一去不复返,我的物流工作实习也一去不复返。

从学校踏入社会,从学生转换成工作者,我学到了很多很实际的东西。

工作的规则,复杂的人际关系都需要我们慢慢去适应。

我从事的是物流工作的实习,这是一门服务的行业,始终坚持顾客是上帝。

但并非我说学的专业,刚开始我不怎么感兴趣,心想既来了就好好做着。

无论什么样的事情都可以锻炼自己,可以学到你想要的。

我的职位是一名接送货员,主要的工作是从客户那里安全的把货物送回来。

在别人看来,这也许是一份很简单的工作,但是要把它做好还要花点心思。

因为你去接货时,要跟客户鉴定一份合同,关于货物安全的,所以你不有丝毫的大意,一个很小的失误都会带来很多的问题。

这些问题都关系到公司的信誉问题,所以要非常的细心。

这些对我来说,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其实更让我感到吃力的事是复杂的人际关系,我每天要面对不同的客户,他们的性格各异。

这不免让我感到有点措手不及,尤其对于刚出校门的我们来说。

特别是对于内向性格的我,实在有点难以应付。

但我并没有灰心,我的毅力没那么弱,别人做好的,我也能做好。

相信困难只是暂时的,通过领导的耐心指点,同事的帮助,以及自己的努力,这些问题都解决了,我进步了。

我认为心态很重要,因为这是良心剂。

同时我还要处理好跟同事之间的关系,争吵,争论,是家常便饭,但更重要的是相互之间的理解,沟通与支持。

有了他们我不在孤单,温暖的画面一幕一幕,感到常在。

但是在物流工作实习中我还是发现了自己在很多方面还不足,还没什么经验,毕竟刚出校门。

所以我要不段的学习,不断的提高自己,便更好的适应这个社会。

在工作中要严格要求自己,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向身边的人学习。

一切要从全局出发,重团结,讲诚信。

无论在什么岗位我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对待自己的工作,勤勤恳恳,尽职尽责,踏踏实实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同时还应具有较强的应变和适应能力。

几个月来,我十分注意对现实的了解和掌握。

实验五实验报告

实验五实验报告

实验五 8位数码扫描显示电路设计一、画出所设计电路的方框图二、写出VHDL设计程序(或画出原理图)程序:LIBRARY IEEE;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USE IEEE.STD_LOGIC_UNSIGNED.ALL;ENTITY SCAN_LED ISPORT (CLK : IN STD_LOGIC;SG : OUT STD_LOGIC_VECTOR(6 DOWNTO 0); --段控制信号输出g~a BT : OUT STD_LOGIC_VECTOR(7 DOWNTO 0) ); --位选控制信号输出k8~k1END SCAN_LED;ARCHITECTURE one OF SCAN_LED ISSIGNAL CNT8 : STD_LOGIC_VECTOR(2 DOWNTO 0); --扫描计数信号SIGNAL A : INTEGER RANGE 0 TO 15;BEGINP1:PROCESS( CNT8 ) --数码管选通BEGINCASE CNT8 ISWHEN "000" => BT <= "00000001" ; A <= 1 ;WHEN "001" => BT <= "00000010" ; A <= 3 ;WHEN "010" => BT <= "00000100" ; A <= 5 ;WHEN "011" => BT <= "00001000" ; A <= 7 ;WHEN "100" => BT <= "00010000" ; A <= 9 ;WHEN "101" => BT <= "00100000" ; A <= 11 ;WHEN "110" => BT <= "01000000" ; A <= 13 ;WHEN "111" => BT <= "10000000" ; A <= 15 ;WHEN OTHERS => NULL ;END CASE ;END PROCESS P1;P2:PROCESS(CLK) --扫描计数BEGINIF CLK'EVENT AND CLK = '1' THEN CNT8 <= CNT8 + 1;END IF;END PROCESS P2 ;P3:PROCESS( A ) --译码电路BEGINCASE A ISWHEN 0 => SG <= "0111111"; WHEN 1 => SG <= "0000110";WHEN 2 => SG <= "1011011"; WHEN 3 => SG <= "1001111";WHEN 4 => SG <= "1100110"; WHEN 5 => SG <= "1101101";WHEN 6 => SG <= "1111101"; WHEN 7 => SG <= "0000111";WHEN 8 => SG <= "1111111"; WHEN 9 => SG <= "1101111";WHEN 10 => SG <= "1110111"; WHEN 11 => SG <= "1111100";WHEN 12 => SG <= "0111001"; WHEN 13 => SG <= "1011110";WHEN 14 => SG <= "1111001"; WHEN 15 => SG <= "1110001";WHEN OTHERS => NULL ;END CASE ;END PROCESS P3;END;三、仿真分析1.画出仿真结果波形2.仿真结果波形分析说明对8个数码管选通扫描,例如当CNT8等于"001" 时,K2对应的数码管被选通,同时,A被赋值3,再由进程P3译码输出"1001111",显示在数码管上即为“3”;当CNT8扫变时,将能在8个数码管上显示数据:13579BDF 。

C语言实验五实验报告——数组

C语言实验五实验报告——数组

C语言实验五实验报告——数组一、实验目的:1.了解数组的概念和基本使用方法;2.掌握一维数组和二维数组的定义、初始化、赋值及基本运算实现;二、实验内容与方法1.理论部分数组是一些具有相同类型的数据元素按一定顺序排列组合而成的集合,在程序设计中它是一个变量列表,由若干相同数据类型的元素组成。

通常用一个名字和一个下标来表示,下标可理解为数组元素在数组中的位置编号。

数组的特点:数组是根据顺序排列的元素的集合;所有的元素必须是相同类型。

数组的定义方法:1. 定义数组,数组元素类型 + 数组名[元素的个数];2. 元素的个数必须是整型常量或变量,定义时必须明确、指定元素的个数;3. 声明一个数组时,除了要指定数组的类型外,还要指定数组的名称;4. 数组定义完后,需要对其中的每个元素进行初始化。

可以在定义数组时赋初值,也可以通过赋值符号,对数组元素逐个进行赋值。

数组的初始化:1. 元素个数之间用逗号分开,最后1个元素后无逗号;2. 支持部分元素初始化;3. 定义和初始化可以一步完成。

二维数组数组可分为一维和多维数组。

一维数组可以看作是包含多个元素的向量,而二维数组可以看做是包含了多个一维数组的矩阵。

二维数组有行号和列号,因此,它同样需要两个下标。

数组元素类型数组名[行数][列数];数组元素类型数组名[ ][ ] = { {元素1, 元素2, ……}, {元素1, 元素2, ……}, ……{元素1, 元素2, ……}}2.实验代码**问题1:**定义一个一维数组a,包含有5个元素,分别为1,2,3,4,5;**问题2:**定义一个一维数组a,接收用户从键盘输入的5个数值,分别打印存储的各个元素。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结果分析:定义了一个5个元素的一维数组a,并初始化了各个元素的值,其元素分别为1,2,3,4,5.循环遍历一遍数组a,并打印数组元素。

程序执行正常。

3.针对问题3:定义一个二维数组a,由4行3列组成,每个元素初始化为0,打印存储的各个元素;程序运行结果如下:四、实验总结:该实验主要是通过对C语言数组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进行练习,加深了对数组的了解和掌握。

工作报告之萃取和洗涤实验报告

工作报告之萃取和洗涤实验报告

萃取和洗涤实验报告【篇一:实验5 萃取和洗涤】实验五萃取和洗涤计划学时:3学时实验目的:1、学习萃取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学习分液漏斗的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萃取和洗涤是利用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来进行别离的操作。

萃取和洗涤在原理上是一样的,只是目的不同。

从混合物中抽取的物质,如果是我们需要的,这种操作叫做萃取或提取;如果是我们不要的,这种操作叫做洗涤。

萃取是利用物质在两种不互溶〔或微溶〕溶剂中溶解度或分配比的不同来到达别离、提取或纯化目的的一种操作。

将含有机化合物的水溶液用有机溶剂萃取时,有机化合物就在两液相间进行分配。

在一定温度下,此有机化合物在有机相中和在水相中的浓度之比为一常数,此即所谓“分配定律”。

假设一物质在两液相a和b中的浓度分别为ca和cb,则在一定温度条件下,ca∕cb=k,k是一常数,成为“分配系数”,它可以近似地看作为此物质在两溶剂中溶解度之比。

设在vml的水中溶解wog的有机物,每次用sml与水不互溶的有机溶剂〔有机物在此溶剂中一般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重复萃取:第一次萃取:设v=被萃取溶液的体积〔ml〕,近似看作与a的体积相等〔因溶质量不多,可忽略〕wo=被萃取溶液中溶质的总含量〔g〕s=萃取时所用溶剂b的体积〔ml〕w1=第一次萃取后溶质在溶剂a中的剩余量〔g〕w2=第二次萃取后溶质在溶剂a中的剩余量〔g〕wn=经过n次萃取后溶质在溶剂a中的剩余量〔g〕故wo-w1=第一次萃取后溶质在溶剂b中的含量〔g〕故w1-w2=第二次萃取后溶质在溶剂b中的含量〔g〕则: w1/vwowsw/vw1ws=k经整理得:w1=kvkv + swo同理:=k经整理得:w2=kvkv +sw12wonwo经过n次后的剩余量:wn= 当用一定量的溶剂萃取时,总是希望在水中的剩余量越少越好。

因为上式中kvkv + s恒小于1,所以n越大,wn就越小,也就是说把溶剂分成几份作多次萃取比用全部量的溶剂作一次萃取为好。

实验5-气体绝热指数实验报告大全

实验5-气体绝热指数实验报告大全

实验5 气体绝热指数测量。

【预习提示】1、 熟悉气体的定压比热容、定容比热容、绝热指数、热力学过程等基本概念。

2、 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3、 了解绝热膨胀法测量空气的绝热指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 了解用传感器精确测量气体压强和温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实验目的】1、 学习绝热膨胀法测量气体绝热指数的原理和方法。

2、 观察和分析热力学系统的状态和过程特征,掌握实现等值过程的方法。

3、 初步了解半导体气体压力传感器和电流型集成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1、 测量绝热指数的原理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A E Q +∆=,系统自外界吸收的热量Q 等于系统内能的增加E ∆和对外界所做的功A 之和。

压强、温度、体积是研究气体状态的三个基本参量。

设想一储气瓶,上面有充气阀、放气阀,用打气球向瓶内打气,瓶内空气被压缩,也强增大,温度升高。

等瓶内气体稳定后,空气分子分布均匀,瓶内气体温度与室温相同,此时气体状态记录为(011T ,V ,p );迅速打开放气阀,使瓶,内气体与大气相通,则瓶内气体将有喷出,当压强降为大气压0p 时,关闭放气阀,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气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少,气体温度下降为T 1,,由于放气较快,瓶内保留气体可视作为未与外界进行热量交换,视为绝热膨胀过程;瓶内气体低于外界温度,气体将会从外界吸热直到达到室温为止,压强也会增加为P 2,这个过程视作为等容吸热过程。

将绝热膨胀后瓶内剩余气体作为一定质量的热力学系统来研究。

剩余气体放气前处于状态I ()011,,T V P ,经过绝热膨胀后气体由状态I 变为状态II ()120,,T V P 。

1V 是瓶内剩余气体在状态I 的体积,2V 是储气瓶的体积。

再经过等容吸热的过程由状态II ()120,,T V P 变为状态III ()022,,T V P 。

气体的状态变化过程如图所示。

由于状态I 和状态III 的温度均为0T ,因此,由状态I 到状态III 可视为等温过程。

实验5: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质粒DNA转化报告

实验5: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质粒DNA转化报告
感受态细胞总数=对照组1菌落数×稀释倍 数×菌液总体积/涂板菌液体积
感受态细胞转化效率=转化子总数/感受态 细胞总数
五、注意事项
1、冰上操作; 2、无菌操作; 3、重悬细胞时操作要轻; 4、实验应设有阳性对照,以估计转化效率;
应设立阴性对照,以消除可能的污染及查 明可能的失败原因。
实验四 大肠杆菌感受
态细胞的制备和质粒 DNA转化
实验目的和要求
学习CaCl2法制备大肠杆菌感受态 细胞;
学习用热激法将外源基因导入感受 态细胞。
实验原理 实验材料 实验步骤 预期结果 注意事项
一、实验原理(CaCl2法、热激法)
1、几个概念
转化( Transformation )是将异源 DNA 分子引入另 一细胞品系,使受体细胞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一种 手段,它是微生物遗传、分子遗传、基因工程等研 究的基本实验技术。
(一) 纯化及活化菌种(无抗生素的LB )
单菌落
l mL培养液
冻存菌在新鲜LB
平板上,划线, 37℃培养16~20 h。
挑一单菌落接种到3 mL LB液体培养基 中,37℃培养过夜
取l mL培养液加到 100 mL LB液体培养 基中,37℃摇床培养 2~3 h ,当其OD600 为0.3~0.5时(细胞数 <108/mL),立即取出, 冰浴10~15 min。
(二) CaCl2法制备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
l、将菌液转移到两个冰冷离心管中,平衡 后于4℃,5000 r/min离心10 min,弃尽上 清(可用加样器将残余液体尽量去净)。— —收集沉淀
2、各加10 mL 0.1 mol/L冰冷的无菌CaCl2溶 液重悬细胞,于冰上放置15 min.于4℃, 5000 r/min离心10min,弃上清。 —— CaCl2洗涤细胞转化效率的因素

实验5测回法测量水平角

实验5测回法测量水平角

《土木工程测量》课程实验报告实验编号: 5实验内容:测回法测量水平角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别:N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长: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组员: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报告日期: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日《土木工程测量》实验任务书实验五:测回法测量水平角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测回法观测水平角的观测步骤及计算方法;2.进一步熟悉电子经纬仪的操作。

3.相关精度要求:1)光学对中法对中,对中误差小于1mm;2)上下半测回角值互差不得超过±40″;3)各测回角值互差不得超过±24″;4)观测值的三角形内角和与理论值(180º。

二、计划与仪器准备1.实验学时:2学时2.主要设备:5″级电子经纬仪 1台三角架1副花杆(辅助瞄准目标用)2根钢钎3根记录板1块三、方法与步骤1.在地面上选取彼此相距20~30m并相互能通视的三点A、B、C,形成一个三角形ΔABC。

然后分别用钢钎(或者记号笔在地面绘划十字)桩定位置;2.按照要求,分别安置、对中、整平经纬仪。

3.水平角观测:(1)上半测回(盘左,正镜):先瞄左目标,读取水平度盘读数。

顺时针旋转照准部,再瞄右目标,读取水平度盘读数,并计算上半测回各水平角值;(2)下半测回(盘右,倒镜):先瞄右目标,读取水平度盘读数,逆时针旋转照准部,再瞄左目标,读取水平度盘读数,并计算下半测回各水平角值;(3)检验上下半测回角值互差,并计算一测回角值。

4.分别以A、B、C作为安置仪器点,依次观测ΔABC的三个水平内角∠ABC、∠BCA、∠CAB。

最新实验5实验报告

最新实验5实验报告

最新实验5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究[具体实验主题]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相关科学概念]的理解,并学会使用[相关实验设备或技术]进行科学探究。

实验原理:[在此部分详细描述实验的理论基础,包括涉及的科学概念、公式、定律等。

例如,如果是物理实验,可以解释相关的物理原理和计算方法。

]实验材料:- [实验设备1]- [实验设备2]- [实验设备3]- [其他辅助材料]实验步骤:1. 准备阶段:确保所有实验设备和材料齐全,并按照安全规范进行初步设置。

2. 操作阶段:详细描述实验的具体步骤,包括设备的组装、调试、样品的准备和实验的操作流程。

3. 数据收集: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所有关键数据和观察结果。

4. 结果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使用适当的图表或计算方法来展示结果。

5. 结论总结: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讨论其与理论预期的一致性或差异。

实验结果:[在此部分展示实验数据和结果,可以使用图表、曲线等形式来直观地呈现。

]实验讨论:- 分析实验结果与预期的差异及其可能的原因。

- 探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 讨论实验结果对相关领域的潜在影响和应用前景。

实验结论:[总结实验的主要发现,以及这些发现对理解相关科学概念和技术发展的意义。

]建议与反思:- 对实验方法或过程提出改进建议。

- 反思实验过程中的学习经验,包括成功的做法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参考文献:- [列出实验报告中引用的所有文献和资料来源。

]附录:- [包括实验过程中的额外数据、计算过程、图表等补充材料。

]。

实验五实验报告

实验五实验报告

实验五实验报告实验五实验报告引言:实验五是一项关于物理实验的研究,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我们旨在探究某一特定物理现象或验证某一物理理论。

本次实验的主题是XXXXX(根据实际情况填写),以下将详细介绍实验的目的、实验装置和步骤、实验结果以及对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XXXXX(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通过实验的进行,我们希望探究XXXXX的规律,并验证相应的物理理论。

同时,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我们还可以对实验装置和测量方法的准确性进行评估。

二、实验装置和步骤本次实验所使用的装置主要包括XXXXX(列举实验装置的名称)。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1. 步骤一:XXXXX(具体操作内容)2. 步骤二:XXXXX(具体操作内容)3. 步骤三:XXXXX(具体操作内容)4. 步骤四:XXXXX(具体操作内容)5. 步骤五:XXXXX(具体操作内容)三、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记录了一系列实验数据,并进行了相关的数据处理。

以下是实验结果的总结:1. 结果一:XXXXX(具体实验结果)2. 结果二:XXXXX(具体实验结果)3. 结果三:XXXXX(具体实验结果)四、结果分析和讨论基于实验结果,我们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和讨论。

以下是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1. 分析一:XXXXX(对结果进行详细分析)2. 分析二:XXXXX(对结果进行详细分析)3. 分析三:XXXXX(对结果进行详细分析)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XXXXX(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得出结论)。

五、实验误差和改进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对实验误差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

以下是对实验误差和改进的讨论:1. 误差评估:XXXXX(对实验误差进行评估)2. 改进方法:XXXXX(提出改进方法)通过对实验误差的评估和改进方法的提出,我们可以进一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实现了实验目的,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初中科学实验报告范文5篇

初中科学实验报告范文5篇

初中科学实验报告范文5篇实验报告1:溶胶与胶体的制备与性质实验目的观察溶胶与胶体的制备过程,了解它们的性质和特点。

实验材料- 玻璃杯- 漏斗- 过滤纸- 海藻酸钠- 酒精- 显微镜实验步骤1. 在玻璃杯中加入适量的海藻酸钠。

2. 慢慢加入少量的酒精,并用玻璃杯轻轻搅拌。

3. 观察溶胶与胶体的形成和变化。

4. 用过滤纸过滤溶胶与胶体,观察过滤后的物质。

实验结果溶胶与胶体都呈现悬浮状态,但溶胶颗粒更小,无法被肉眼观察到。

胶体颗粒较大,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

实验结论溶胶与胶体都是由固体颗粒在液体中悬浮而成的,但它们的颗粒大小不同。

溶胶颗粒比胶体颗粒更小,所以无法被肉眼观察到。

实验报告2:水的蒸发与沸腾实验目的观察水的蒸发和沸腾过程,了解它们的特点。

实验材料- 水- 烧杯- 温度计- 燃烧器实验步骤1. 将水倒入烧杯中。

2. 在水的表面插入温度计。

3. 用燃烧器加热水,观察水的蒸发和沸腾过程。

4. 记录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实验结果水的蒸发和沸腾都是水分子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

蒸发发生在水表面,而沸腾则发生在整个液体内部。

实验结论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水的蒸发和沸腾是由于水分子的热运动变得剧烈。

蒸发和沸腾都是水的气态转变过程,只是发生的位置不同。

实验报告3:色彩与光的反射实验目的观察不同颜色的物体对光的反射情况,了解色彩与光的关系。

实验材料- 红色、绿色、蓝色的物体各一个- 手电筒实验步骤1. 打开手电筒,照射红色物体,观察反射光的颜色。

2. 重复上述步骤,分别照射绿色和蓝色物体,观察反射光的颜色。

3. 总结不同颜色物体的反射情况。

实验结果红色物体反射的光为红光,绿色物体反射的光为绿光,蓝色物体反射的光为蓝光。

实验结论不同颜色的物体对光的反射情况不同,它们会选择性地吸收某些颜色的光,而反射其他颜色的光。

实验报告4:磁铁与铁砂的吸引作用实验目的观察磁铁与铁砂之间的吸引作用,了解磁铁的性质。

实验材料- 磁铁- 铁砂实验步骤1. 将磁铁放在铁砂上方,并轻轻晃动磁铁。

实验5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试验报告

实验5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试验报告

实验5 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试验报告一、试验目的熟悉回弹法、超声脉冲法二种主要的无损检测方法。

通过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和用超声法测定混凝土内部缺陷与裂缝深度的试验,深入了解混凝土缺陷无损检测技术的原理与方法,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提高实际动手的能力。

二、仪器设备1、 ZBL-U520型非金属声波检测仪;2、 HT-225混凝土回弹仪;三、实验方法及步骤1.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1)确定测区数量及区域分布;(2)调试仪器、测区回弹测试及回弹值计算和修正;(3)超声测试及声速值计算;m t l v /=3/)(321t t t t m ++=式中 v ——测区声速值,km/s ;l ——超声测距,mm ;m t ——测区平均声时值,μs ;1t ,2t ,3t ——分别为测区中3个测点的声时值。

(4)结构混凝土强度推定粗骨料为碎石时:1.656 1.410,0.0162()()c cu i ai ai f v R =式中 ,ccu i f —— 第i 个测区混凝土抗压强度换算值,MPa ,精确至0.1MPa ;ai v —— 第i 个测区修正后的超声声速值 km/s ,精确至0.01km/s ;ai R —— 第 i 个测区修正后的回弹值 ,精确至0.1。

四、试验记录与结果分析五、问题与讨论1、混凝土强度无损检测常用的方法、适用范围和各自特点。

超声回弹综合法是指采用超声仪和回弹仪,在构件混凝土同一测区分别测量声音和回弹值,然后利用已建立起的测强公式推算测区混凝土强度(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一种方法。

与单一回弹法或超声法相比,超声回弹综合法具有受混凝土龄期和含水率影响小、测试精度高、适用范围广、能够较全面地反映结构混凝土的实际质量等优点。

回弹法是用一弹簧驱动的重锤,通过弹击杆(传力杆),弹击混凝土表面,并测出重锤被反弹回来的距离,以回弹值(反弹距离与弹击锤冲击长度之比)作为与强度相关的指标,来推定混凝土强度的一种方法。

武汉理工大学软件工程基础试验第五次试验报告

武汉理工大学软件工程基础试验第五次试验报告

实验五UML系统分析与设计----UML建模案例实验5-1 用例图设计实验5-2 类和对象图设计实验5-3 交互图设计实验5-4 状态图设计实验5-5 活动图设计实验5-1用例图设计一、实验目的掌握在EA中用例图的基本用法和使用技巧。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本实验给予某学校的网上选课系统的用例图的设计和实现。

需求描述如下:某学校的网上选课系统主要包括如下功能:管理员通过系统管理界面进入,建立本学期要开设的各种课程、将课程信息保存在数据库中并可以对课程进行改动和删除。

学生通过客户机浏览器根据学号和密码进入选课界面,在这里学生可以进行三种操作:查询已选课程、选课以及付费。

同样,通过业务层,这些操作结果存入数据库中。

分析:本系统拟用三层模型实现:数据核心层、业务逻辑层和接入层。

其中,数据核心层包括对于数据库的操作;业务逻辑层作为中间层对用户输入进行逻辑处理,再映射到相应的数据层操作;而接入层包括用户界面,包括系统登陆界面、管理界面、用户选择界面等。

本系统涉及的用户包括管理员和学生,他们是用例图中的活动者,他们的主要特征相似,都具有姓名和学号等信息,所以可以抽象出“基”活动者^^卜而管理员和学生从people 统一派生。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另外一个活动者。

系统事件:添加课程事件:(1)管理员选择进入管理界面,用例开始。

(2)系统提示输入管理员密码。

(3)管理员输入密码。

(4)系统验证密码。

(5)A1密码错误(6)进入管理界面,系统显示目前所建立的全部课程信息。

(7)管理员许恩泽添加课程。

(8)系统提示输入新课程信息。

(9)管理员输入信息。

(10)系统验证是否和已有课程冲突。

(11)A2有冲突。

(12)用例结束。

其他事件:A1密码错误(1)系统提示再次输入。

(2)用户确认。

(3)三次错误,拒绝再次访问。

(4)否则进入添加课程事件第6步。

A2有冲突(1)系统提示冲突,显示冲突课程信息。

(2)用户重新输入。

(3)继续验证直到无冲突。

实验五-吸收实验

实验五-吸收实验

所以
4
南京工业大学化工原理实验报告
表 5-2 吸收实验计算结果 NOL 7.19 Kxa/[kmol/(m3·h) 2444.4
六、 实验结果讨论
实验结果:NOL=7.19;Kxa=2444.4 kmol/(m3·h) 思考题: ① 本实验中,为什么塔底要液封?液封高度如何计算? 答:该组装置为正压吸收塔,这时采用液封装置是防止塔内气体外漏,造成污染 环境或者浪费。液封高度为塔内压强与大气压的差值 ② 测定 Kxa 有什么工程意义? 答: 传质系数是气液吸收过程重要的研究的内容, 是吸收剂和催化剂等性能评定、 吸收设备设计、放大的关键参数之一。 ③ 为什么二氧化碳吸收过程属于液膜控制? 答:CO2 气体在水中溶解度很小,属于难溶气体,阻力主要在液相,所以吸收过 程属于液膜控制。 ④ 当气体温度和液体温度不同时,应用什么温度计算亨利系数? 答:液体温度,因为亨利定律一般适应于稀溶液,如难容气体的溶解,这种溶解的传 质过程属于液膜控制(m 值大),液体的影响比较大,故选择液体温度。
二、 基本原理
气体吸收是典型的传质过程之一。由于 CO2 气体无味、无毒、廉价,所以气 体吸收实验选择 CO2 作为溶质组分是最适宜的。 本实验采用清水吸收空气中的 CO2 组分。一本讲配置的原料气中的 CO2 浓度控制在 10%以内,所以吸收的计算方法 可按低浓度来处理。又 CO2 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所以此体系 CO2 气体的吸收过 程属于液膜控制过程。因此,本实验主要测定 Kxa 和 HOL。 传质系数 KX 的测定计算公式: 填料层高度 z 为
四、 实验步骤与注意事项
(1)填料塔流体力学测定操作
2
南京工业大学化工原理实验报告
1 先开动供水系统,使塔内填料润湿一遍;开动空气系统; 2 测定干填料压强降 3 测定湿填料压强降 4 慢慢加大气速到接近液泛,然后回复到预定气速再进行正式测定,目的是 使填料全面润湿一次; 5 正式测定某一喷淋量时,等各参数稳定后再读取数据; 6 接近液泛时,进塔气体量应缓慢增加,密切观察填料表面气液接触状况, 并注意填料层压降变化幅度。此时压降变化是一个随机变化过程,无稳定过程, 因此读取数据和调节空气量的动作要快; 7 液泛后填料层压降在几乎不变的气速下明显上升,不可使气速过分超过泛 点。 (2)传质系数测定实验步骤 1 熟悉实验流程及弄清气相色谱仪及其配套仪器结构、原理、使用方法及其 注意事项; 2 打开仪表电源开关及风机电源开关; 3 开启泵、塔进液体总阀,让水进入填料塔润湿填料,使液体的流量达到 200L/h 左右; 4 塔底液封控制:仔细调节阀门(2)的开度,使塔底液位缓慢在一段区间内 变化,以免塔底液封过高溢满或过低而泄气; 5 打开 CO2 钢瓶总阀,并缓慢调节钢瓶的减压阀(注意减压阀的开关方向与 普通阀门的开关方向相反,顺时针为开,逆时针为关) ,使其压力稳定中 0.2MPa 左右; 6 仔细调节空气流量阀至 1.5m3/h,并调节 CO2 调节转子流量计的流量,使其 稳定在 40~400L/h; 7 仔细调节尾气放空阀的开度,直至塔中压力稳定在实验值; 8 待塔操作稳定后,读取各流量计的读数及通过温度数显表、压力表读取各 温度、 压力, 通过六通阀在线进样, 利用气相色谱仪分析出塔顶、 塔底气相组成; 9 改变水流量值,重复步骤 6、7、8; 10 实验完毕, 关闭 CO2 钢瓶总阀, 再关闭风机电源开关、 关闭仪表电源开关,

实验报告_5

实验报告_5
5.14
维修实验室
1、了解和观察数码相机的部件和组成结构,分析其作用和功能。
2、根据说明书,分析数码相机的参数,分析数码相机性能的优缺点。
3、根据说明书,安装数码相机的电池(包括充电),存储卡,基本电池。
4、熟悉和回顾数码相机的拍摄技巧。
5、根据说明书,熟悉数码相机的按键操作功能,复习和回顾数码相机的拍摄技巧。
6、使用数码相机的自动拍摄功能,拍摄室内、室外、远景、近景、中午、傍晚场景,注意自动对焦的操作。
7、使用手动功能,拍摄前面场景,分析两者的差异;使用数码相机拍摄小电影。
8、在数码相机上浏览和观看拍摄效果。
9、设置数码相机的各参数。
10、使用USB连接计算机,上传数据到计算机,在ACDSee软件中观察拍摄效果,并作简单图片的修饰处理。
12、观察摄像头的铭牌和说明书,识别摄像头的指标参数。(分辨率、压缩比、灵敏度等)
13、安装数字摄像头,加载驱动软件,测试数字摄像头。
14、调试数字摄像头的参数,根据环境调节数字摄像头的工作状况和工作参数。
15、在我的电脑中使用数字摄像头。
16、在MSN中使用数字摄像头。(NetMeeting软件中使用数字摄像头)
szjm
实验总结
实验次数
实验名称
实验内容
实验环境
实验时间
实验室
实验一
计算机使用
1、了解计算机接口的基础知识,包括串行接口、并行接口、USB接口及其他接口的相关知识。2、熟悉计算机外围设备的基本情况。3、尝试简单设备的连接。
4、掌握打印机的软件安装与使用。5、掌握打印机的共享与网络管理。6、理解各种打印机的接口。
3、分析和比较USB 1.1和USB 2.0的差异,如何测试USB的连接类型。

实验5-放线菌形态观察

实验5-放线菌形态观察

实验五放线菌的形态观察一、目的要求1、学习并掌握观察放线菌的操作方法。

2、巩固掌握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二、实验原理放线菌是单细胞原核微生物。

菌丝无隔、分枝、纤细,分为生长于培养基内或匍匐于培养基表面的、从培养基吸取营养物质的基内菌丝,以及伸出培养基表面的气生菌丝。

气生菌丝的上部分化出孢子丝,呈螺旋状、波纹状,或分枝状等,孢子丝的着生方式因种而。

放线菌多可产生色素,菌丝呈各种颜色,有的放线菌能产生水溶性色素分泌至培养基中使培养基变色。

孢子丝长出各种形态的孢子,孢子有不同的颜色。

放线菌的菌落在培养基上着生牢固,与基质结合紧密,难以用接种针挑起。

而且由于有大量孢子存在,因而表面呈干粉状,使得易于与其他类型的微生物相区别。

放线菌的形态特征是其菌种鉴定与分类的重要依据。

三、实验器材1、菌种未鉴定放线菌菌株;2、仪器显微镜;3、材料玻璃纸、载玻片、盖玻片,镊子、盖玻片、接种环、香柏油、二甲苯。

4、染料石炭酸复红染色液。

四、操作步骤1、观察自然生长状态的放线菌用镊子小心取出用插片法培养的放线菌培养皿中的一张盖玻片,将其背面附着的菌丝体擦净。

然后将长有菌的一面向上放在洁净的载玻片上,用低倍镜、高倍镜观察。

找出3类菌丝及其分生孢子,并绘图。

注意放线菌的基内菌丝、气生菌丝的粗细和色泽差异。

2、水封片观察取石炭酸复红染色液一滴滴于载玻片中央,从培养皿中取出插片法培养放线菌的盖玻片,将无菌或菌较少的一面以擦镜纸擦净,并将有菌面朝下,放在载玻片上,浸在染色液中,制成水封片,用高倍镜观察其单个分生孢子及其基内菌丝,并绘图。

五、注意事项1、培养放线菌中要注意,放线菌的生长速度较慢,培养期较长,在操作中应特别注意无菌操作,严防杂菌污染。

并控制培养时间。

2、在镜检观察时,要仔细观察放线菌的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等。

六、实验报告1、绘图绘出观察的放线菌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的形态。

2、思考题:在高倍镜或油镜下如何区分放线菌的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放线菌的菌落(菌苔)有何主要特征?放线菌三类菌丝各有何主要功能?放线菌与所学专业有何关系?。

实验5-6报告

实验5-6报告

实验五加减法电路一、实验目的掌握一位全加器的实现逻辑,掌握多位可控加减法电路的实现逻辑,熟悉Logisim 平台基本功能,能在 logisim 中实现多位可控加减法电路。

二、实验内容在 Logisim 模拟器中打开 alu.circ 文件,在对应子电路中利用已经封装好的全加器设计8位串行可控加减法电路,其电路引脚定义如图所示,用户可以直接使用在电路中使用对应的隧道标签,其中 X,Y 为两输入数,Sub 为加减控制信号,S 为运算结果输出,Cout 为进位输出,OF 为有符号运算溢出位。

三、电路框架相关引脚说明:四、实验结果(1)请描述你的电路设计原理(文字),比如用到了整体哪些元件,元件的输入和输出分别是什么,使用该元件的作用或目的是什么。

电路设计原理:将8个一位全加器FA的进位链串联即可得到8位加法器,由于补码符号位也可以参与运算,所以此电路既可以用于有符号数运算,也可以用于无符号数运算,但二者在溢出检测上有一定区别,这里OF的判定以有符号数加法运算是否溢出为标准。

溢出检测:根据运算过程中,最高数据位的进位与符号位的进位位是否一致进行检测。

V= Cd xor Cf。

sub = 0,执行减法操作。

0和二进制数异或运算得到其本身,然后通过一位全加器FA执行加法运算。

sub = 1,执行减法操作。

1和二进制数异或运算相当于对二进制数进行取反操作,然后将sub = 1,传入FA进行+1操作。

(由[y]补求[-y]补,全部位取反后加一)。

高位进位的产生依赖于低位进位的输入,串行进位加法器的速度较慢。

输入:操作数1X的8位数据X7-X0,操作数2Y的八位数据Y7-Y0。

最低位进位Cin,加减法控制项Sub。

输出:运算结果S的八位数据S7-S0,最高位进位Cout,有符号运算溢出判断OF。

(2)改变输入组合如下所示9种情况,观察输出结果是否符合(贴图)。

1.X Y Sub S Cout OF2.1021031003.7f02081014.ff fe 0 fd 105.8182003116.10 df 131007.7f fe 181018.ff 021 fd 109.817e1031123456789实验六快速加法器设计电路一、实验目的掌快速加法器中先行进位的原理,能利用相关知识设计4位先行进位电路,并利用设计的4位先行进位电路构造4位快速加法器,能分析对应电路的时间延迟。

实验报告5篇

实验报告5篇

实验报告5篇实验报告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老科学家为了科学事业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难点:1、通过对文章细节描写的理解,体会老科学家那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2、理解“透、盘、吐、蜷、抬”几个动词,并能准确运用。

教法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具:相关的图片南美洲毒蛇的录像画面。

教学模式:三段五环教学模式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预习作业1、深读课文,说说施密特博士哪些行为最使你感动?2、从这些行为中你认为施密特是一位怎样的人?3、为什么说这份报告是“血染的实验报告”?谈话导入:同学们生命对于我们来说只有一次,但是很多人为了他热爱的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进芝加哥动物学家卡尔施密特博士,看看他是何以生命为代价完成那份——血染的实验报告。

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出示视频材料)——同学们看到这些画面,你想到了哪些词语师:多么可怕的毒蛇,不少人因被他咬伤而死去,为了研究抗御这种毒蛇的办法,施密特博士用它做实验想揭开其毒性的秘密,但不幸的是实验中他不小心被毒蛇咬伤了,那他会怎样做呢?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单位通过解决这几个问题来学习。

二、自主、合作、探究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预习任务中的问题。

1)、深读课文,说说施密特博士哪些行为最使你感动?2)、从这些行为中你认为施密特是一位怎样的人?3)、为什么说这份报告是“血染的实验报告”?2、教师巡视指导。

三、展示提升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讨论的问题。

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解析上述问题,并从读文中悟情会意。

(1)“施密特先生觉得伤口剧烈地疼痛,四肢麻木,身体不能动弹,他知道自己中了蛇毒……”(2)他想:“完了,难道就这么死去吗?不!我应该再做些什么……”(3)“在被蛇咬伤5个小时以后,卡尔·施密特博士手中的笔落在地上,他停止了呼吸。

”(4)“5个小时后”,足见时间之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实验报告课程名称: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班级:实验成绩:指导教师:姓名:实验项目名称: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学号:上机实践日期:实验项目编号:实验4组号:上机实践时间:学时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内容(一):编写一个函数实现求解斐波那契数列的第n项以及前n项之和,包括(递归和非递归版本)。

并编写主函数进行测试。

斐波那契数列为:F1=F2=1Fn=Fn-1+Fn-2如输入n为40,则第40项为:102334155前40项之和为267914295。

(二)设有下图所示的一个棋盘,在棋盘上的A点,有一个中国象棋的马,并约定马走的规则,从A点跳至B点。

规则:1. 马走日字2. 马只能向右走。

找出从A跳到B的某一途径。

要求:1)编写一个函数,输入A点的x和y值,按规则跳马至B点。

2)在main函数中通过键盘输入x,y的初值,打印马跳过的轨迹和步数。

3)采用递归的思路设计该函数。

提示:参见:迷宫寻路的递归算法求解。

执行结果如下:(三)实验内容扩展(选做)1)猴子吃桃编写程序解决猴子吃桃问题。

猴子第一天摘下若干个桃子,当即吃了一半,还不过瘾,又多吃了m个。

第二天早上又将剩下的桃子吃掉一半,又多吃m个。

以后每天早上都吃了前一天剩下的一半多m个。

到第n天早上想再吃时,见只剩下一个桃子了。

求第一天共摘多少桃子?要求:1)编写一个函数,输入m和n值,返回第一天共摘的桃子数。

2)在main函数中通过键盘输入m,n值,打印第一天共摘的桃子数。

3)采用递归的思路设计该函数。

(要求打印出每一天的桃子数。

)提示:第k天猴子有的桃子数。

从第k+1天递推求得。

执行结果:2)二分查找法的递归实现在n个已经排好序(从小到大)的数中查询某一个数据,如果找到了,就指出其在n个数中的位置,否则给出无该数据的信息。

分别用递归和迭代的方法实现二分查找法来实现这一查找过程。

编程提示:二分查找法请参见第三章课件执行结果如下:三算法描述四关键源代码和说明第一题:递归:#include"stdio.h"int fun(int);int sum();main(){int n,sum=0,i;printf("请输入要求的第N项");scanf("%d",&n);printf("第%i项为%i\n",n,fun(n));for(i=0;i<=n;i++){sum+=fun(i);}printf("前%i项之和为%i\n",n,sum);return 0;}int fun(int n){if (n==0||n==1) return n;else return fun(n - 1) + fun(n - 2);}非递归:#include"stdio.h"int fun(int);int sum();main(){int i,n,s=1,f[]={0,1,1};printf("请输入要求的的n项:");scanf("%d",&n);if(n==0){s=0;f[2]=0;}for (i=2;i<=n;i++){f[2]=f[1]+f[0];f[0]=f[1];f[1]=f[2];s+=f[1];}printf("第%i项为%i\n",n,f[2]);printf("前%i项之和为%i\n",n,s); }第二题:#include <stdio.h>#define ROW 5#define COL 9int chess[ROW][COL] ; //棋盘int step ; //记录步数int search(int x1, int y1, int x2, int y2)//x1和y1分别是当前位置行号和列号//x2和y2分别是B位置行号和列号{int i, j ;int success = 0 ;if(x1 == x2 && y1 == y2) //走通{for(i = 0; i < ROW; i++){for(j = 0; j < COL; j++){printf("%d ", chess[i][j]) ;}printf("\n") ;}return 1;}//逆时针顺序尝试四种走法//第一种if(x1+2<ROW && y1+1<COL){step++ ; //步数+1chess[x1+2][y1+1] = step ;success = search(x1+2, y1+1, x2, y2) ;if(success) //从这条路可以走通return 1 ;step-- ; //没走通,回退chess[x1+2][y1+1] = 0 ;}//第二种if(x1+1<ROW && y1+2<COL){step++ ; //步数+1chess[x1+1][y1+2] = step ;success = search(x1+1, y1+2, x2, y2) ;if(success)return 1 ;step-- ; //没走通,回退chess[x1+1][y1+2] = 0 ;}//第三种if(x1-1<ROW && y1+2<COL){step++ ; //步数+1chess[x1-1][y1+2] = step ;success = search(x1-1, y1+2, x2, y2) ;if(success)return 1 ;step-- ; //没走通,回退chess[x1-1][y1+2] = 0 ;}//第四种if(x1-2<ROW && y1+1<COL){step++ ; //步数+1chess[x1-2][y1+1] = step ;success = search(x1-2, y1+1, x2, y2) ;if(success)return 1 ;step-- ; //没走通回退chess[x1-2][y1+1] = 0 ;}return 0 ;}int main(){int i, j ;int x, y ;for(i = 0; i < ROW; i++)for(j = 0; j < COL; j++)chess[i][j] = 0 ;step = 1 ;printf("请输入起始点(x,y)\n") ;scanf("%d,%d", &x, &y) ;chess[x][y] = step ;if(search(x, y, 0, 8))printf("共计%d步。

\n", step) ;return 0 ;}第三题:二分法:#include <stdio.h>int Dichotomy(int a[], int _value, int n){ // 二分法(也称折半查找法) int index = 0; // 当前数组的首元素下标int current = n - 1; // 数组当前的大小int k; // 当前数组中间的数的下标while (index < current){// 开始二分法查找k = (index + current) / 2; // 除以2代表得到当前数组中间的数的下标if (a[k] == _value) return k; // 返回要查找的值_value所在的下标// 否则比较要查找的值_value是在折半后的前半部分还是后半部分if (a[k] < _value){ // 说明要查找的值在折半后的后半部分index = k + 1; // 令index指向后半部分数组的首元素}else{ // 说明要查找的值在折半后的前半部分current = k - 1; // 令current等于前半部分数组的长度}}return -1; // 返回-1代表没有查找到该值(_value)}void main(){int arr[] = { -1,4,8,10,12,15,18,19,20,22};// 前提是一组数组必须是有序数对(即按小到大或大到小)int findNumber, len = (int)sizeof(arr) / 4,i;for (i = 0; i < len - 1; i++) printf("%d,", arr[i]);printf("%d\n", arr[i]);printf("查找:");scanf("%d", &findNumber);printf("%d position is %d\n", findNumber, Dichotomy(arr, findNumber,len));}递归:#include<stdio.h>int monkey_eat_peach(int day,int n,int m){ // 猴子吃桃递归算法int peach;if (day==n){peach = 1;printf("第%d天,有%d个桃子\n", day, peach);return peach;}else{peach = (monkey_eat_peach(day + 1, n, m) + m) * 2;printf("第%d天,有%d个桃子\n", day, peach);}return peach;}int main(){int n, m; // n m的值你可选择由程序运行时再输入printf("第几天发现剩下1个桃子?:");scanf("%d",&n);printf("每次多吃了几个?:");scanf("%d",&m);monkey_eat_peach(1, n, m);return 0;}五测试及运行结果六问题及解决方法七实验总结本实验让我懂得了函数的递归和非递归用法,以及二分查找法的使用。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