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定义与命题》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认识定义与命题》教案2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认识定义与命题》教案2一. 教材分析《认识定义与命题》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这一章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命题的概念,掌握如何判断一个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以及如何根据已知命题得出新的命题。
本章内容是学生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几何证明的关键。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命题的概念,对命题有基本的了解。
但是,他们可能还没有完全理解命题与定义、定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此外,学生在逻辑思维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进一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命题的定义,能够判断一个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2.让学生掌握如何根据已知命题得出新的命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命题的定义,掌握判断命题真假的方法,以及如何得出新的命题。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命题与定义、定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让学生理解命题的定义和性质。
2.使用实例和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掌握判断命题真假的方法,以及如何得出新的命题。
3.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通过讨论和交流,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教材、PPT、黑板等。
2.准备一些实例和练习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出一个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例如:“什么是命题?”让学生回顾命题的概念,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黑板,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命题的定义、如何判断命题的真假,以及如何得出新的命题。
同时,给出一些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些概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掌握判断命题真假的方法,以及如何得出新的命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7.2定义与命题优秀教学案例
3.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划分学习小组,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2.设计小组合作任务,使学生在讨论中深入理解定义与命题,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注重小组评价,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7.2定义与命题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7.2节“定义与命题”的教学,旨在让学生理解概念的含义,掌握命题的构成要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对数学语言和基本概念的深入学习,是建立良好数学思维的基础。
在这个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初步的数学概念和简单的逻辑推理,但对定义与命题的深层含义理解不足,容易混淆概念,对命题的真假判断缺乏准确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和实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定义与命题的关系,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
这些亮点体现了我在教学过程中的创新与实践,注重启发式教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我也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2.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逻辑性,培养学生的求真精神。
3.认识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发现定义与命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认识定义与命题》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认识定义与命题》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认识定义与命题》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这一章主要让学生理解定义与命题的概念,学会如何阅读和理解数学定义和命题,并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本章内容是学生学习更高级数学知识的基础,因此,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十分重要。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对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抽象的数学定义和命题,他们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可能对数学阅读和理解存在一定的恐惧感,因此,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例子和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克服这种恐惧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定义与命题的概念,知道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2.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数学定义和命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定义和命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定义与命题的概念,知道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2.难点: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数学定义和命题的能力,以及运用定义和命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生动有趣的例子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定义与命题的概念。
2.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定义与命题的理解。
3.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从简单的定义和命题开始,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更复杂的概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包括定义与命题的概念、例子和实际问题。
2.准备小组讨论的素材,包括一些相关的数学题目和问题。
3.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定义与命题的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使用一个生动有趣的例子,引出定义与命题的概念。
例如,可以讲一个关于“平行线”的笑话,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两条直线平行时,它们的斜率相等?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一个命题。
通过这个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定义与命题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讲解定义与命题的概念,给出它们的定义和例子。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认识定义与命题》教学设计3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认识定义与命题》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认识定义与命题》是学生在初中阶段首次接触逻辑学的基本概念。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命题、定理等知识,但对于定义与命题的本质联系还不够清晰。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理解定义与命题的含义,掌握由已知定义与命题推出新结论的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如命题、定理等知识。
但他们在运用定义与命题进行逻辑推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原因在于学生对定义与命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能灵活运用。
此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参差不齐,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部分学生可能存在理解上的障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定义与命题的含义,掌握由已知定义与命题推出新结论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定义与命题进行数学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定义与命题的含义,掌握由已知定义与命题推出新结论的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定义与命题进行逻辑推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定义与命题的含义。
2.启发式教学法: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沟通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由已知定义与命题推出新结论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相关实例和问题。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定义与命题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小组讨论材料:为学生提供小组讨论的话题和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苹果”和“香蕉”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定义与命题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组定义与命题,让学生阅读并理解其含义。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定义与命题》教案1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定义与命题》教案1一. 教材分析《定义与命题》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数学中的定义与命题的概念,学会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定义与命题。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定义与命题的含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定义与命题,对这部分内容有初步的了解。
但大部分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
此外,学生对于如何运用定义与命题来解决问题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概念,并学会运用。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定义与命题的概念,掌握它们的书写格式。
2.学会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定义与命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定义与命题的概念,学会正确书写格式。
2.难点:如何运用定义与命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定义与命题,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概念。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共同探讨定义与命题的含义和运用。
3.案例教学法:分析典型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定义与命题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典型例题。
2.准备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语言来描述这个概念?从而引出定义与命题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相关定义与命题,如“平行线”、“全等三角形”等,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些概念。
同时,引导学生注意定义与命题的书写格式。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定义与命题,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并互相交流。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反馈。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定义与命题来解决问题。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定义与命题的正确方法。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7.2 定义与命题》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7.2 定义与命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7.2 定义与命题》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数学中的定义与命题的概念,理解它们在数学论证中的重要性。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的教材通过生动的例子和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定义与命题的基本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初步接触过定义与命题的概念,但对其本质和应用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定义与命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定义与命题的概念,能够正确判断一个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和推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定义与命题的概念及其应用。
2.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分析案例,让学生理解定义与命题;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
2.准备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引入定义与命题的概念。
例如:“什么是一个角?”让学生思考并回答,然后给出正确的定义。
2.呈现(15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
例如: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引导学生发现这是一个命题,并尝试给出证明。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选一个命题进行分析和证明。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检验他们对定义与命题的理解。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尝试自己编写一个命题,并给出证明。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命题进行点评。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定义与命题在数学论证中的重要性。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定义与命题》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定义与命题》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定义与命题》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定义与命题的概念,以及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它们。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初步认识定义与命题,并学会如何区分它们。
同时,教材还引导学生思考定义与命题在数学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概念和定理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和运用定义与命题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定义与命题的概念和运用。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定义与命题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2.学会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定义与命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定义与命题的概念及其区别与联系。
2.难点: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定义与命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定义与命题。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定义与命题的规律。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涵盖定义与命题的例子、练习题等内容的PPT。
2.学习素材:准备一些与定义与命题相关的阅读材料,以便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如“直线的定义”,引导学生思考定义与命题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定义与命题的相关概念,让学生初步认识它们。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举例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定义与命题的区别与联系。
3.操练(10分钟)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区分给出的数学语句是定义还是命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选取部分答案进行讲解和分析。
4.巩固(10分钟)教师继续呈现一些定义与命题的例子,让学生判断并解释它们的含义。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加深对定义与命题的理解。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定义与命题》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定义与命题》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定义与命题》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命题的概念,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述命题,并了解命题的逆命题、反命题等基本知识。
教材通过引入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接触过简单的命题与定理,对命题的概念有初步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命题的理解仍停留在表面,不能准确运用数学语言表述命题。
此外,学生在之前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的大部分是具体的运算问题,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和逻辑推理较为陌生。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命题的概念,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述命题。
2.了解命题的逆命题、反命题等基本知识。
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命题的概念,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述命题。
2.难点:命题的逆命题、反命题的理解与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命题的内涵与外延。
2.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兴趣。
3.通过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4.运用逻辑推理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命题的逆命题、反命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例子,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命题。
2.准备课件,展示命题的定义、逆命题、反命题等内容。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例子,如“如果一个人是学生,那么他每天要上学。
”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一个什么概念?让学生初步感知命题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命题的定义,让学生明确命题的概念。
同时,呈现命题的逆命题、反命题的定义,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些基本知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举例说明命题、逆命题、反命题的关系。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例子,进行讲解和分析。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命题、逆命题、反命题的理解。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定义与命题》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定义与命题》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定义与命题》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命题与定理的概念,学会如何用数学语言表述命题,以及如何通过推理和证明来判断命题的真假。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更高级数学知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接触过简单的命题和定理,对命题和定理的概念有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如何准确地表述命题,如何通过推理和证明来判断命题的真假,以及如何运用命题和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简单的例子入手,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命题与定理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命题与定理的概念,掌握如何用数学语言表述命题。
2.学会通过推理和证明来判断命题的真假。
3.能够运用命题和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命题与定理的概念,掌握如何用数学语言表述命题,学会通过推理和证明来判断命题的真假。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命题与定理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举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命题与定理的概念。
2.实践法: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思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以及一些相关的例子和练习题。
2.准备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实物或图片,用于导入和呈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对课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7.2定义与命题(教案01)-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材(北师大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材(北师大版)第七章第二节《定义与命题》。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定义:通过实例引入平面上角的定义,让学生理解角的度量单位度(°)和分('),并掌握角的分类(锐角、直角、钝角、周角)。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角的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如“如何使用角度知识来设计一个稳定的三角形结构?”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角的基本概念。角是由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顶点)和非公共部分组成的图形。它是平面几何中的基本元素,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程测量中。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测量三角板上的角度,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量角器,并理解了锐角、直角和钝角的区别。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角的定义和性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补角和余角的概念,我会通过图形示例和计算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角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判断一个角的补角或余角。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使用量角器测量不同角度,并验证补角和余角的性质。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我发现,在教学角的性质时,使用图形和实物模型比单纯的语言描述更能让学生接受。通过画图和操作模型,学生们能够直观地看到补角、余角等概念,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互相交流,这有助于他们巩固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认识定义与命题》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认识定义与命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认识定义与命题》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数学中的定义与命题的概念,理解命题的题设和结论部分,学会判断一个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定义和命题,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部分学生对定义和命题的概念理解不深,逻辑思维能力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定义与命题的概念,理解命题的题设和结论部分。
2.培养学生判断命题真假的能力。
3.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定义与命题的概念,命题的题设和结论部分。
2.教学难点:判断命题的真假。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定义与命题的关系。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例子,理解命题的题设和结论部分。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定义与命题的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2.设计好针对本节课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勾股定理”的定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定义?什么是命题?2.呈现(15分钟)呈现一组勾股定理的例子,让学生分析其中的题设和结论部分,引导学生理解命题的结构。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给出的几个命题,判断它们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每组选取一个命题进行分析,并汇报答案。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巩固对定义与命题的理解。
教师及时给予反馈,解答学生的疑问。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证明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如何证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让学生举例说明。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定义与命题的概念,以及判断命题真假的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有关定义与命题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课后思考。
8.板书(课后整理)整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定义与命题的概念,命题的题设和结论部分,以及判断命题真假的方法。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定义与命题》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定义与命题》教学设计(总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定义与命题》第1课时 定义与命题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接触了不少的几何知识,对很多名词、概念有了很深刻的认识,本节课将对学生传授定义与命题的基本含义,学生对本节课将要采取的讨论、举例说明等学习方式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定义与命题的含义,会区分某些语句是不是命题 。
2、会判断命题的真假,及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
【过程与方法目标】用比较数学化的观点来审视生活中或数学学习中遇到的语句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1、通过对某些语句特征的判断学会严谨的思考习惯。
2、通过从具体例子中提炼数学概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实践的联系。
【教学重点】命题的概念。
【教学难点】命题的概念的理解。
几名学生表演引入部分。
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情景引入(由学生表演)活动内容:小亮和小刚正在津津有味地阅读《我们爱科学》。
小亮说:……小刚说:“是的,现在因特网广泛运用于我们的生活中,给我们带来了方便,但……”小亮说:“……”小刚说:“……”小亮说:“哈!,这个黑客终于被逮住了。
”……坐在旁边的两个人一边听着他们的谈话,一边也在悄悄议论着:一人说:“这黑客是个小偷吧”另一人说:“可能是喜欢穿黑衣服的贼。
”……一人说:“那因特网肯定是一张很大的网。
”另一人说:“估计可能是英国造的特殊的网。
”……(表演结束)教师提出问题:在这个小品中,你得到什么启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必须在对某些名称和术语有共同认识的情况下才能进行.为此,我们需要给出它们的定义。
)1、关于“黑客”对话的片断来引入生活中交流时必须对某些名称和术语有共同的认识才能进行;2、对定义含义的解释;3、举例说明生活中和数学学习中所熟知的定义(学生举例,看哪个小组的举例又多又好);二、探究新知1、根据情境得出定义的概念,并让学生举例已经学过的定义。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认识定义与命题》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认识定义与命题》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认识定义与命题》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这一章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定义与命题的概念,并学会运用它们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在这一章节中,学生将学习到定义的内涵和特点,以及命题的构成和分类。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练习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定义与命题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八年级之前,已经接触过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
他们对数学知识有一定的积累,但可能对定义与命题的概念理解和应用能力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引导和启发,帮助他们建立清晰的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定义与命题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内涵和特点,并能够运用它们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练习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定义与命题的概念和特点。
2.难点:运用定义与命题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通过问题和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定义与命题的概念。
2.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分享,增强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实践操作:通过练习题和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定义与命题进行分析和解题。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辅材料:准备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材和相关教辅材料。
2.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包括实例和练习题。
3.练习题: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一些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例如,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什么是三角形?”,“如何判断一个四边形是矩形?”等,让学生初步接触到定义与命题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介绍定义与命题的概念和内涵。
通过PPT展示相关的定义和命题的例子,并解释它们的构成和特点。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认识定义与命题》教案1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认识定义与命题》教案1一. 教材分析《认识定义与命题》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这一章主要让学生理解命题与定理的概念,学会如何阅读和理解数学定义,掌握如何用数学符号表示命题,并能够判断命题的真假。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子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掌握这些概念和方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章内容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基础。
但是,对于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如命题和定理,可能还比较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并通过实际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命题和定理的概念,理解数学定义的重要性。
2.学会如何阅读和理解数学定义,掌握如何用数学符号表示命题。
3.能够判断命题的真假,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命题与定理的概念,数学定义的阅读和理解,命题的真假判断。
2.难点:命题与定理的概念,数学定义的阅读和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丰富的例子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命题与定理的概念,学会如何阅读和理解数学定义,掌握如何用数学符号表示命题,并能够判断命题的真假。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包括命题与定理的定义,数学定义的阅读和理解,命题的真假判断等内容。
2.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和问题,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命题与定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5分钟)讲解命题与定理的定义,通过PPT展示相关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阅读和理解一些数学定义,通过实际的例子让学生掌握如何用数学符号表示命题,并能够判断命题的真假。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拓展(5分钟)讲解一些与命题与定理相关的拓展知识,如逆命题、逆否命题等,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认识定义与命题》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认识定义与命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认识定义与命题》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的一章,主要介绍了定义和命题的概念,以及它们在数学中的应用。
本章内容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章内容包括:定义、命题、定理、公理等概念,以及如何判断命题的真假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学习了初中数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抽象的概念理解起来较为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帮助理解。
同时,学生对于数学语言的严谨性可能还不够了解,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引导。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定义、命题、定理、公理等基本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学会判断命题的真假,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增强学生对数学语言的严谨性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定义、命题、定理、公理等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2.难点:对命题真假的判断,以及数学语言的严谨性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用具体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3.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采用归纳总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包括定义、命题、定理、公理等概念的介绍,以及具体的例子。
2.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数学概念,如数学问题、解题方法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介绍定义、命题、定理、公理等基本概念,并用具体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
同时,解释这些概念在数学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它们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做一些练习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定义与命题》教案2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定义与命题》教案2一. 教材分析《定义与命题》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主要介绍了定义与命题的概念、特点和运用。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定义与命题的含义,掌握如何正确运用定义与命题进行数学推理和证明。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数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定义与命题的概念和运用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需要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定义与命题的概念和特点。
2.学会正确运用定义与命题进行数学推理和证明。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定义与命题的概念和特点。
2.如何正确运用定义与命题进行数学推理和证明。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定义与命题的运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六. 教学准备1.教案文档。
2.课件或黑板。
3.相关案例材料。
4.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定义与命题的概念和特点。
例如,什么是定义?什么是命题?定义和命题有什么区别和联系?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或黑板,呈现定义与命题的概念和特点。
讲解定义与命题的定义,举例说明定义与命题的运用。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定义与命题的概念和特点。
3.操练(10分钟)给出一些案例,让学生运用定义与命题进行分析和推理。
例如,给出一个几何图形,让学生根据定义与命题判断图形的性质。
通过案例的操练,让学生加深对定义与命题的理解和运用。
4.巩固(5分钟)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通过练习题的解答,巩固学生对定义与命题的理解和掌握。
5.拓展(5分钟)给出一些综合性的案例,让学生运用定义与命题进行分析和推理。
通过拓展练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2 定义与命题
第1课时定义与命题
【学习目标】
1.理解定义与命题的概念.
2.掌握命题的结构、形式及种类.
3.能从具体实例中,了解命题的概念,并会区分真假命题.
【学习重点】
命题的相关概念.
【学习难点】
对于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不十分明显,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学习行为提示: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后,独立完成“自学互研”的所有内容,并要求做完了的小组长督促组员迅速完成.
学习行为提示:教会学生看书,独学时对于书中的问题一定要认真探究,书写答案.
教会学生落实重点.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必须在对某些名称和术语有共同认识的情况下才能进行.为此,我们需要给出它们的定义.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定义与命题.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定义
先阅读教材第165页“议一议”上面的内容,弄清“定义”的概念.
【说明】通过思考、归纳得出定义的概念,并利用举例的形式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与掌握.
【归纳结论】证明时,为了交流的方便,必须对某些名称和术语形成共同的认识.为此,就要对名称和术语的含义加以描述,作出明确的规定,也就是给出它们的定义.
知识模块二命题
阅读教材第165页“议一议”的内容,弄清命题的概念,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说明】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对命题形成初步认识,安排不是命题的问题参加,让学生逐步体会一个句子是不是命题的关键是对一件事情是否作出判断.【归纳结论】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如果一个句子没有对某件事情作出任何判断,那么它就不是命题.
知识模块三命题的组成
阅读教材第166页“想一想”部分的内容.弄清一个命题的组成,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说明】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得出命题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并掌握它们各自的概念,进一步加深对命题的理解.
【归纳结论】一般地,每个命题都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条件是已知的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命题通常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其中“如果”引出的部分是条件,“那么”引出的部分是结论.
知识模块四命题的分类
仿例: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D )
A.若a2=b2,则a=b
B.若a2>b2,则a>b
C.若|a|>|b|,则a>b
D.若a3=b3,则a=b
学习行为提示:教会学生怎么交流.先对学,再群学.充分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分析答案,提出疑惑,共同解决(可按结对子学—帮扶学—组内群学来开展).在群学后期教师可有意安排每组展示问题,并给学生板书题目和组内演练的时间.
阅读教材第166页“做一做”的内容,然后与同伴进行交流.
【说明】进一步加深对命题组成的理解,同时学会利用自学的知识对命题作出正确的判断.
【归纳结论】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不正确的命题称为假命题.要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常常可以举出一个例子,使它具备命题的条件,而不具有命题的结论,这种例子称为反例.
交流展示生成新知
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
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定义
知识模块二命题
知识模块三命题的组成
知识模块四命题的分类
检测反馈达成目标
【当堂检测】见所赠光盘和学生用书;【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