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关键参数研究

合集下载

市政道路的车行道划分及交叉口设计要点

市政道路的车行道划分及交叉口设计要点

市政道路的车行道划分及交叉口设计要点市政道路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车行道的划分和交叉口设计对交通流畅和交通安全起着关键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关于市政道路车行道划分和交叉口设计的要点和经验,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

一、车行道划分要点1. 车行道分类划分:根据道路的功能和交通量,将车行道划分为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

主干道通常承载较多的交通流量,需要宽敞的车行道和高效的交通组织。

次干道和支路则相对较小,通常服务于较小范围的交通需求。

2. 车行道宽度设计:车行道的宽度应根据道路功能和通行量来确定。

一般而言,主干道的车行道宽度应在3.5米以上,次干道和支路的车行道宽度则较小,可适当缩小至3米。

3. 车行道通行方向划分:根据道路的通行流向和道路规划,将车行道划分为正向行驶和反向行驶的车道,并设置中央隔离带或虚线以确保交通安全。

4. 双向四车道的划分:对于较宽的道路,可以采用双向四车道的划分方式,即将车行道划分为两条正向行驶车道和两条反向行驶车道,并在中间设置双向左转车道或公交车道。

二、交叉口设计要点1. 交叉口类型选择:根据道路的功能和交通流量,选择交叉口的类型。

常见的交叉口类型包括T型交叉口、十字交叉口、环形交叉口等。

交叉口的设计应考虑到通行能力、交通安全和行人通行需求等因素。

2. 交叉口布局设计:交叉口的布局设计应充分考虑交通流量和交通组织的需要。

通常情况下,交叉口的进口道和出口道应有合理的长度和宽度,以确保交通流畅和交通安全。

3. 信号控制和标线设置:对于交通流量较大的交叉口,应考虑使用信号灯进行交通控制。

同时,在交叉口的设计中也要合理设置标线,包括车道线、停止线、行人横道线等,以引导交通和保障行人安全。

4. 路口视线设计:交叉口的设计应保证良好的视线条件,包括对交通参与者的视线和行人的视线需求。

需要避免或减少交叉口的盲区,以提高交通安全性。

总结起来,市政道路车行道划分和交叉口设计是建筑工程行业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专业知识。

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设计研究

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设计研究

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设计研究摘要: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机动车拥有量迅猛增长,“行车难、停车难”已成为许多大中城市的一种通病,交通问题已逐渐成为阻碍、制约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成为城市管理的热点和难点。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设计引言交叉口是道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路交通的咽喉。

但目前交叉口存在行车速度低、事故率高、交通拥挤甚至交通堵塞等弊病。

因此,如何改善进行交通组织设计水平及减少交通事故发生势在必行。

一、城市道路交通组织设计的重要性城市道路交通组织设计是运用交通工程技术和管理手段,系统地对区域内道路进行交通分析;根据道路功能,组织、协调、疏导交通流,平衡道路交通流量,使道路通行能力与交通流量基本协调,缓解交通需求矛盾。

常规的道路工程设计,只是依据规划对道路工程本身进行几何设计,对影响道路使用质量的交通组织设计未予足够重视,当建成道路发生交通堵塞或存在交通安全隐患时,交通管理部门只能做些“疏导”管理工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存在问题。

实际上,道路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使用条件不同,吸引的交通流也不同,交通流对道路的需求是千差万别,特别是中心城市区道路的改、扩建时,道路工程若不做好交通组织设计,等道路建成后发生问题时再想法进行拓宽改造,则恐难实施,不仅对整个交通系统造成严重影响,而且存在工程重复建设,造成资金浪费等诸多问题。

交通组织设计有别于“交通工程设计”与“交通设施设计”,是近年来为改善城市交通,提高交通效率而提出的“交通设计”的一个组成部分。

交通组织设计的重要性在于:做好交通需求分析,合理组织区域交通,充分发挥路网功能,保障交通安全。

二、城市道路交通组织设计的目的道路交通组织设计的目的就是使车辆在整个研究区域的路网上的运行更有序,从而最大限度地节约道路资源,并使车辆的总体运行时间最短,实现研究区域内交通的良性运行。

理想的交通组织涉及了城市规划设计、道路工程设计、交通管理三个领域的知识,道路交通组织设计的成果是从道路规划开始,贯穿于城市规划、道路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道路交通工程设计以至于道路交通管理的整个阶段。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的研究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的研究

人合一 ” 理念的不懈追 求 , 些都是在 基本 的庭院设计 方式 这
主要形式 , 代表着人们 对于“ 天人合一” 境界 的追 求。
3 9 独 立 点 要 素 .
之外必须懂 得并仔 细研 究 的。只有 通过对 中 国古文 化 的最
终研究 , 才可能在 “ 传统 ” 古 的基 础上 , 统文 化的 继承 , 对传 并在此基础上推陈 出新 , 传 统庭 院 空间原 型 注入时 代 的 将
义。其 意境的主题 性起到画龙点睛作用 。
4 结 语
社 .0 5 20 .
参考文献
[] 任军 . 1 文化视野下的中国传统庭院[ ] M .天津: 天津大学 出版
[ ] 施 文球 . 2 姑苏宅韵 [ .上海 : M] 同济大学出版社 , 0 . 2 8 0 [ 收稿 日期] 2 1 — 2 2 01 1 —2 [ 作者简介 】 芦 东( 9 2 , , 1 8 一) 男 河南 潢川人 , 士生 , 究 硕 研
用人工计时法观测记 录信号 交叉 口的信号 周期 , 一 每
进 口观测 1 个周期 。 O
叉 口及其附 近。随着交通 量 的持续 增长 , 原有 平面交
叉 口在运行 中已不能满 足车辆通 行的需 要 , 因此在城 市道路 中存 在许 多需 要改建 的交叉 口 ; 而对 于新建
调查时间 : 有信 号交 叉 口为星 期 三 7 0 :0一l :0 0 0 时。环形交叉 口为星期二 7 0 :0—1 : 00 0时。无信 号交 叉 口为星期五 7 o l :o时 。 :0~ 0 0
3 .哈尔滨铁道职 业技 术学院 , 哈尔滨
【 摘
要 】 为了合理 设置城市道路 交叉 口, 取典 型 的有信号交 叉 口、 选 无信 号交叉 1及 环形交叉 1, 行交 2 1 2进 1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与设计规程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与设计规程

5.2 原则
5.3 交叉口类型
5.3.1 各级道路相交路口的类型
信号平交、非信号平交、环交、立交
5.3.2 相交道路数量及交叉角度
5.4 交叉口转弯设计(转弯半径、停车视距)
5.4 进口道拓宽
5.5 人行天桥或地道、地块出入口的设置
5.6 公交车站
5.6 公交专用道
5.7 机动车道
5.7.1 车道宽度
5.7.2 车道功能划分5.8 非机动车道
5.8.1 车道宽度
5.8.2 过街处的处理
5.9 步行道
5.9.1 车道宽度
5.9.2 过街处的处理5.10 人行横道
5.10.1类型
包括国外做法、国际惯例
5.10.2 宽度
5.11 中间隔离带
5.11.1 使用条件
5.11.2 功能及宽度
5.12 交通岛
5.13 交通信号灯及交通标志
5.14 无障碍设施、照明设施等
5.15 绿化
5.16 其他
5.1
6.1 地铁出入口。

城市道路交叉口空间规划设计论述

城市道路交叉口空间规划设计论述

87智能规划NO.17 2020智能城市 INTELLIGENT CITY 城市道路交叉口空间规划设计论述邱学敏(中誉设计有限公司,广东 清远 511500)摘 要:在城市道路中,交叉口位于整个道路的咽喉处,在整条道路中是交通最密集的区域,交通事故的发生地点和交通拥挤的区域大多都在这一位置。

因此,如何改善城市道路中的平面交叉口,以解决这一问题的设计改进方法为出发点进行论述分析。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叉路口;空间设计在现代化进程中,城市道路交叉设计已无法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城市道路设计要不断优化,对交叉口的空间进行合理利用,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本文通过对城市道路交叉口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城市道路交叉口空间设计的主要方法,以不断提高城市道路交叉口的通行质量,促进城市道路交通网络体系的有效建设。

1 城市道路交叉路口的问题受城市经济发展、道路功能结构、城市建设规模等因素的影响,城市道路交叉口人车混杂,通行受阻,严重影响交通运行速度与交通安全。

当前我国城市道路交叉口的设计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立体交叉口,另一种是平面交叉口,本文就这两个问题进行了分析。

1.1 立体交叉口存在的问题随着交通系统的不断完善,立体交叉桥首先出现在美国,为解决交叉路口的矛盾,提高车辆行驶效率,于是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苜蓿叶形立交桥,之后立体交叉桥先后在芝加哥、瑞士等国家出现,对世界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实际应用中,立体交叉路口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平面交通的矛盾,使交通更加顺畅,从而提高车辆行驶速度,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标志。

然而,立体交叉口的建设占用大量的土地,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而且影响立交桥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极大地降低了城市空间景观质量。

同时,行人在通过立体交叉路口时,需要走很长一段路才能通过,增加了通行时间。

可见,立体交叉口的提出和设置,只不过是把通行冲突的问题转移到了别处,形成了新的交通堵塞点,使城市道路的交通状况出现了恶性循环,导致立交桥数量不断增加,也造成空间资源极大的浪费。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规范》条文说明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规范》条文说明

目录1 总则 (2)3 一般规定 (3)3.1 城市道路分类及其交通功能 (3)3.2 城市道路交叉口分类、交通组织、交通功能及选型 (3)3.3 城市规划各阶段的交叉口规划设计 (4)3.4 交叉口规划设计范围 (6)3.5 交叉口规划设计指标 (6)4 平面交叉口规划设计 (12)4.1 通则 (12)4.2 非信号控制交叉口 (15)4.3 信号控制交叉口 (15)4.4 环形交叉口设计 (17)5 立体交叉口规划设计 (19)5.1 通则 (19)5.2 立体交叉口系统规划 (19)5.3 立体交叉口各组成部分规划设计 (25)6 道路与铁路交叉道口规划设计 (31)6.1 一般规定 (31)6.2 道路与铁路平面交叉道口 (32)6.3 道路与铁路立体交叉道口 (33)7 行人与非机动车过街设施 (34)7.1 行人过街设施 (34)7.2 非机动车过街设施 (34)8 公共交通设施 (36)8.1 通则 (36)8.2 公汽(电)车停靠站 (36)8.3 公共汽(电)车专用道 (37)8.4 公共汽(电)车优先控制 (37)《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规范》条文说明(征求意见稿06.01.18版)1 总则1.0.1 编订本规范为目的:城市道路交叉口是整个城市道路系统中交通事故的多发点,交通运行的拥堵点、通行能力的控制点。

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系统交通安全与畅通的决定因素之一。

因此,在交叉口规划设计的观念与技术上,从上世纪50-60年代起,就有了很大的改进。

过去城市规划中的道路交通规划只以路网与路线为中心,把交叉口看成只是路网中几条道路相交的产物。

在交通运行的实践中,才逐渐认清了交叉口在路网中的重要性,才开始重视研究交叉口的规划设计,产生了交叉口规划设计的新理念新方法。

为更新过去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中的交叉口规划设计,能用新理念、新方法、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安全、高效、低耗、低害的交叉口,引用国内外近年来运用成功的成熟经验与研究成果、制订本规范。

市政道路交叉口空间设计探究

市政道路交叉口空间设计探究

市政道路交叉口空间设计探究城市道路交叉口作为道路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交通的畅通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以往的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我们要汲取教训,对其进行规划设计。

1、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1.1 表现出明显的几何构造。

历史上,由于我国对于道路规划不够重视,在一些城市的老城区中,道路交叉口存在诸如多岔路交叉口、大量存在不规则交叉口等很多问题。

在建设新道路时,建设者不能准确充分地预测建成后城市的交通量,在设计过程中,对交叉口的几何设计不合理,如出口车道设计不合理、交叉口面积过大、驾驶视距不足等,从而导致通行能力大为降低,造成拥堵。

1.2 交叉口的交通控制不足。

平面交叉口的交通控制与交叉口本身同样重要,主要在三个方面对交叉口进行交通控制:信号控制、停让控制、在交叉口配备一定数量的警力控制交叉口。

通过有关调查发现,在交通控制方面,我国城市道路的交又口存在许多不足,主要包括:交通信号灯可见性不强,信号配时对交通的需要不能满足等。

1.3 交通环境的影响问题。

在实际中,不能忽视环境对交叉口安全的影响。

例如:在交叉口处的四周,存在密集的建筑、林立的商店、凌乱的摊点,以及各种霓虹灯、广告牌,各种使人心烦意乱的音乐声、叫卖声,往往造成频发的交通事故。

2、城市道路又口空间的优化设计2.1 交叉口设计现状目前,交叉口空间设计的主流思想认为,交叉口范围越小越好。

这样不仅可以使城市交通冲突区范围得到压缩,同时还能使相位之间的损失时间得以减少。

常见的设计方法主要是:沿着路缘石划一条直线,将其作为人行过街横道的内侧边线,以此为基准,再向外侧偏移一个人行道宽度作为外侧边线,这就构成了行人过街横道,再加上进行功能划分的车道,交又口的设计就完成了。

2.2 交叉口空间设计的方向(1)对城市道路交通网加以充分利用在交叉口,为提高车流的通行能力,在设计城市道路时,要对交叉口的通行空间进行合理划分,对车流、人流的交通运行轨迹进行明确,从而在交叉口使机动车、非机动车以及行人,无论是左转、右转,还是直行,都能各行其道,再配合良好的交通信号引导交通流,就可以确保交叉口顺畅运行。

城市道路交叉口空间规划设计分析

城市道路交叉口空间规划设计分析

口左转 自行车可以避免随机动车直接斜穿, 通过二次过街实现左转。对于断面 等级较低的一块板道路, 自行车和机动车流相互交织, 严重的互相干扰 。 响。交叉 口处经常存在着各种各样 的凌乱摊点、 密集的建筑等各种可以影响 较窄、 对此, 可采 用 自行 车提 前待 行的方 法 , 设计 双停 车线 , 使 自行车 与机动 车前后 分 交通秩序的状况 , 往往这样的状况容易造成贫乏的交通事故。 1 . 4行 人流 线分 离 的 问题 。 作 为一 种 安全 措施 , 行人 流 线分 离 是非 常 重要 开 , 避 免两者 交织 与 、 冲突 , 从 而对交 通流 混杂情 况在 一定 程度上 得 以缓 解 。 的。 但 是 目前 , 我 国大量 的交叉 口没有 进 行导 流化 ; 或 者在 设计 道 路 时配 备 了 ( 3 ) 通 行 效率 设计 人 行 道 的位 置 与交 叉 口的 中心 靠 近 , 在 相 交 道 路 的人 行 横 道前 , 当右 转 导流标志, 但标线破损却没有修复; 或交通标志不统一。 导流方案不适应车流 车 辆 就停 在 本 向 的人 行 横道 上 , 如 此 行人 过 街 的 通 行空 间 不 方 向和 交通 量 , 扰 乱交 通 秩序 , 导 致 通行 能 力 降低 , 在 一定 程 度 上增 加 了 交通 机 动 车受 阻 时 , 仅 被 占用 了 , 而且 直 右混 行 车 道 中 的直 行 车也 受 到 了 阻挡 , 还 会 给 本 向 的非 事故 的几 率 。
规则交叉口等很多问题 。在建设新道路时, 建设者不能对建成后城市的交通 量进行充分详细准确 的预测 , 在设计过程中, 存在着各种不合理的交叉 口的 几何 设 计 , 如 车道 设 计不 合理 、 驾 驶视 距 不足 等设 计 缺 陷 , 从 而造 成拥 堵 。 1 . 2交 叉 口的 交通 控 制不 足 。平 面交 叉 口的交 通 控 制与 交 叉 口本 身 同样 重要 , 主 要 在三 个 方 面对 交 叉 口进 行 交 通控 制 : 信号控制、 停让控制 、 在 交叉 口配 备 一定 数量 的警力 控 制交 叉 口。 通 过有 关 调查 发 现 , 在 交通 控 制方 面 , 我 国城市道路的交叉 口存在许多不足, 主要包括 : 交通信号灯可见性不强 , 信号 配时 对 交通 的需 要 不能 满 足等 。 1 . 3交 通环 境 的影 响 问题 。在 实 际 中 ,不 能忽 视 环境 对 交 叉 口安 全 的影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说明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说明

(阿布扎比街道设计导则)
(美国城市街道设计手册) (芝加哥街道设计导则)
(纽约,纽约街道设计导则)
• 长期以来,中国对交叉口转角路缘石转弯半径的设定,都是依据机动车通行需求设定,主要考虑因素 包括机动车的通过能力、通过速度、避免机动车和行人之间的事故等。
•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GB50647-2011)和《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 均设定了不同右转车速条件下的最小转弯半径。最新也是最先进的规定是《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 GB50647-2011,规定如下:
• (2)我国绝大多数城市,右转机动车是不受信号相位限制的,即“随时右转”。这样做的优点是, 右转通过能力非常大,右转车几乎很少排队拥堵;但缺点无疑是非常不利于行人和自行车过街。 规定交叉口使用较小的半径,实际上只是限制了右转机动车的速度,降低了右转机动和过街行人 之间因空间冲突产生事故的可能性,而右转车“随时右转”的这一特权,并没有改变,因此不会 额外增加交通拥堵。
有人担心,公交车或救火车等 大型车辆,遇到小转弯半径, 会产生转弯通过问题。这在西 方国家早已通过论证得到解决: 一般转弯半径在3米以上的道路, 特殊车辆转弯没有问题。请看 下面的极端例子,大型车辆如 何在小半径路口右转:
(芝加哥街道设计导则)
小半径不会给交通添堵?
• (1)由于城市交叉口的体型巨大,机动车通过所需时间也较长,导致信号相位周期长、交叉口利 用效率低。因而,时常见到因抢道导致交叉口堵死的情形。交叉口瘦身后,空间变小,机动车通 过用时缩短,信号周期也可相应减短,各交通方式更容易遵守规则,各行其道,空间利用效率增 加,有助于缓解因无序冲突导致的拥堵。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要如何与 “密路网、窄马路”匹配

道路工程交叉口设计方案研究分析

道路工程交叉口设计方案研究分析

道路工程交叉口设计方案研究分析发布时间:2021-11-08T09:39:27.874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1年第17期作者:严石磊[导读] 交通汇聚之后,便会形成交叉口,属于交通网络中的重要节点严石磊浙江数智交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杭州市 310030摘要:交通汇聚之后,便会形成交叉口,属于交通网络中的重要节点。

该区域最易发生拥堵和安全事故,所以针对道路工程交叉口开展的设计方案要科学、合理,才能对交通系统的运转水平给予保障。

因此,道路工程交叉口设计方案,本文给出了如下分析。

关键词:道路工程;交叉口;设计方案1工程概况道路工程交叉口的设计,可提升城市交通的有序性,规避交通事故的发生。

本次工程项目位于城市繁华街区,为改变道路时常发生的拥堵问题,保障车辆通行的顺畅性和安全性,需要对道路工程交叉口进行设计。

其中,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道路两侧规划住宅、商业用地等,设计中需要综合考量四周情况,以便道路工程交叉口设计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2市政道路交叉口主要形式2.1四岔形式四叉交叉口是交叉口设计中的一种常见形式。

它属于平面相交,可分为十字形和X形。

四叉交叉口的特点是四条道路是相对的,即交叉口上、下、左、右方向的车流可以相互流动。

结合交通安全控制设施(如使用交通信号灯控制不同方向车辆的流动时间和方向),可确保交通顺畅、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在交叉口设计中选择X形四叉形式,必须保证“X”的三角角不能是锐角,否则会造成双向车流分流空间不足,相互冲突。

因此,这种交叉形式的角度应尽可能大。

2.2三岔交叉口在当前大多数的城市建设中对于主次道路相交的问题一般会采用三岔交叉口的设计方式进行解决。

而该种类型的道路交叉口可以分为T 字形和Y字形两种形式。

这种类型的道路交叉口主要是起到分流以及交通分道的作用。

该类型交叉口除了在主次道路相交中使用,同时还应用于其中主干道路尽端与另一条主干道路相交汇的情况。

2.3环形交叉口对道路交汇区域当中的中间部位进行选取,并在该区域对一定规模的中心岛进行构建,可对车辆起到良好的引导效果,使其围绕该岛单向通行,再缓慢安全地驶出环岛,这样可以规避车辆出现交叉行驶的问题。

(推荐)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与设计规程

(推荐)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与设计规程

5.2 原则5.3 交叉口类型5.3.1 各级道路相交路口的类型信号平交、非信号平交、环交、立交5.3.2 相交道路数量及交叉角度5.4 交叉口转弯设计(转弯半径、停车视距)4.0.7 当平面交叉口为非机动车专用路交叉口时,路缘石转弯半径可取5~10 m。

5.2平面设计5.2.1交叉口范围内道路平面线形宜采用直线;当采用曲线时,其曲线半径不宜小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圆曲线半径。

5.2.2交叉口平面设计中应考虑交叉口视距要求,交叉口转角部分视距三角形范围内不得有任何高于1.2m妨碍驾驶员视线的障碍物。

停车视距可按式5.2.2确定。

式中:V ——交叉口计算车速,其值可按3.0.3的规定取值t ——制动反应时间,取2.5秒Ф——潮湿系数,按不利情况取值为0.4φ——粗糙系数,其取值范围为0.03~0.05高架路或人行天桥桥墩及台阶等必须设在交叉口附近时,应做视距分析,且桥墩宽尽可能缩小,台阶宜通透。

针对问题5.4 进口道拓宽《指引》相关法规、标准图示单位:米对各类“丁”字相交路口道路红线只 当平交十字路口有二个(含)以上的角 做抹角修改,不再拓宽。

抹角边长为 部被永久性建筑物“填满”,道路红线 支路15米,主、次干道20米。

不再进行修改。

新安排建筑时按第二章 有关要求后退。

当二条路错口(或偏轴)相交时,只拓宽当三条(含)以上道路相交时,道路红线抹角修改一侧,其原则是尽量使路口对只做抹角修改,不再拓宽,抹角边长为:正,减少偏差的程度。

修改的尺寸按典支路15米,主、次干道20米。

型路口。

当二条路斜向交叉(交叉角≥105°或当二个路口相距过近,如按典型方案进行≤75°)时,道路红线只做抹角修改,道路红线修改将产生“穿袖”(修改段搭接) 不再拓宽,抹角边长为:支路15米,时,则只抹角,不再拓宽,抹角边长均为主次干道20米。

20米。

5.5 人行天桥或地道、地块出入口的设置5.6 公交车站5.6 公交专用道5.7 机动车道5.7.1 车道宽度5.7.2 车道功能划分5.8 非机动车道5.8.1 车道宽度5.8.2 过街处的处理5.9 步行道5.9.1 车道宽度5.9.2 过街处的处理5.10 人行横道5.10.1类型包括国外做法、国际惯例5.10.2 宽度5.11 中间隔离带5.11.1 使用条件5.11.2 功能及宽度5.12 交通岛5.13 交通信号灯及交通标志5.14 无障碍设施、照明设施等5.15 绿化5.16 其他5.16.1 地铁出入口(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要点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要点

城市道路平⾯交叉⼝设计要点道路平⾯交叉⼝设计是道路⼯程设计中的⼀个重要任务,往往占据了⼤量的时间和精⼒。

若交叉⼝设计有误,则造成的返⼯⼯作量是巨⼤的,因此交叉⼝设计必须要全⾯⽽细致。

本⽂对城市道路平⾯交叉⼝设计进⾏全⾯的分析,便于新⼿快速掌握交叉⼝设计,对于有经验的道路⼯程师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1 交叉⼝平⾯设计交叉⼝设计并不是孤⽴地存在,⽽是包含在整条道路的设计⾥,也就是说在进⾏道路设计时,就要考虑到交叉⼝。

因此,所谓的交叉⼝设计,不过是整条道路平⾯和纵断⾯设计完成后,把交叉⼝范围⽐例放⼤,进⾏详细标注⽽已。

城市道路是在规划红线范围内进⾏设计,然⽽规划红线往往都没有考虑到交叉⼝的展宽,或者虽然考虑了,但是展宽宽度、长度不够。

所以,必须事先确定交叉⼝进出⼝道宽度、数量以及展宽的⽅式,这样才能确定交叉⼝的平⾯。

⼀条进⼝道宽度宜为3.25m,困难情况下最⼩宽度可取3.0m;改建交叉⼝条件受限时,⼀条进⼝车道最⼩宽度可取2.8m。

出⼝道每条车道宽度不应⼩于路段车道宽度,宜为3.5m,条件受限的改建交叉⼝每条车道宽度不宜⼩于3.25m。

进⼝车道数量应根据交通量、流向进⾏确定。

进⼝道车道数应⼤于上游路段车道数。

建议:(1)路段上⼀个车道,交叉⼝进⼝道两个车道,分别为⼀个左转和⼀个直右;(2)路段上两个车道,交叉⼝进⼝道为三个或四个车道;(3)路段上三个车道,交叉⼝进⼝道为四个或五个车道。

《城市道路交叉⼝设计规程》(CJJ 152-2010)规定:出⼝车道数量应与上游各进⼝道同⼀信号相位流⼊的最⼤进⼝车道数匹配;条件受限的改建交叉⼝,流⼊最⼤进⼝车道数可减少⼀条;当进⼝道有右转专⽤车道时,出⼝道应展宽⼀条右转专⽤出⼝道。

实际操作中,出⼝车道数量⼀般与路段⼀致,出⼝道展宽⼀条右转专⽤出⼝道的情况较少。

展宽⽅式不外乎以下⼏种:(1)压缩较宽的中央分隔带;(2)中线偏移;(3)压缩较宽的⼈⾏道;(4)拓宽红线;(5)压缩车道宽度等。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要素分析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要素分析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要素分析摘要:城市道路交叉口是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重要节点,是交通流转向的重要场所,但同时也是道路拥堵和事故的多发点,交叉口设计是城市道路设计的关键点之一。

本文通过对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要素的分析,总结交叉口设计的方法及参数选择,为今后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分析研究城市道路拥堵和事故发生提供技术指导。

关键字: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设计要素;要素分析。

1引言城市道路设计中往往会遇到与横向道路相交的交叉口设计,交叉口周边情况复杂,线形交错,交叉口内交通流转向冲突点较多,极易引发交通拥堵和交通安全事故。

因此对于城市道路交叉口应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优化交叉口内的交通组织,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保障行车安全。

因此本次从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的要素分析入手,总结交叉口设计的方法,实现交叉口在交通安全、道路排水及景观方面的协调统一。

2交叉口设计要素分析(1)交叉形式的选择[1]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应根据道路网、交通流量与流向及用地条件等进行交通组织设计。

交通组织设计应遵循人车分隔、机非分隔、各行其道;以人为本、公交优先;安全畅通、减少延误的原则。

按照城市道路相关设计规范,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个等级,城市道路交叉又分为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

平面交叉口根据交通组织方式分为三类,分别为A类、B类、C类,平交口的选用类型见表1:表1 平面交叉口的选型平交口类型推荐类型可用类型主干路-主干路平A1类—主干路-次干路平A1类—主干路与支路平B1类平A1类次干路-次干路平A1类—次干路-支路平B2类平A1类或平B1类支路-支路平B2类或平B3类平C类或平A2类(2)交叉口平、纵面及竖向设计目前我国城市道路建设过程中城市交叉口的设计主要参照《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章节“4.3平面与竖向设计”中的相关规定。

城市道路设计时平面交叉口范围内的道路路线应以直线为主,需要采用曲线时,曲线半径应采用大于不设超高最小圆曲线半径规定的半径值。

交叉口优化设计内容

交叉口优化设计内容

交叉口优化设计内容1.引言1.1 概述交叉口优化设计是指在城市交通规划和交通管理中对交叉口进行设计和优化的一项重要工作。

交叉口作为城市交通系统中的关键节点,直接影响着交通效率和交通安全。

在现代城市交通中,随着车辆数量的增加和交通流量的增大,交叉口容易出现拥堵、事故等问题,给城市交通与人们的出行带来了许多困扰。

为了解决交叉口问题,交叉口优化设计成为一项必要的工作。

其主要目的是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和规划,使交叉口的交通流量得到最优化的分配和调控,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和交通效率,同时确保交通的安全性。

通过优化交叉口的布局、信号灯控制等因素,可以减少交通拥堵和排队长度,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提高交通系统的整体运行效果。

交叉口优化设计的意义在于提高城市交通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优化交叉口的布局和信号灯控制等因素,对于改善城市交通拥堵、减少交通事故、提高交通系统的整体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的交叉口优化设计,可以在不增加交通设施投资的情况下,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交通效率,提升城市交通运行的质量和水平。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探讨交叉口优化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并对交叉口优化设计的重要性进行总结,展望未来交叉口优化设计的发展方向。

通过深入研究和了解交叉口优化设计的相关内容,旨在为城市交通规划和交通管理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为改善交通拥堵和提升交通效率做出贡献。

文章结构部分是对整篇长文的概括和组织安排,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脉络和内容组成。

在交叉口优化设计这篇长文中,文章结构部分应包含以下内容: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叙述和阐述交叉口优化设计的相关内容:第一部分:引言- 1.1 概述:对交叉口优化设计进行简要介绍,强调其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 1.2 文章结构:对本篇长文的结构进行解释,提供整体框架的概述。

- 1.3 目的:明确本文的写作目的和意义,为读者提供预期成果。

第二部分:正文- 2.1 交叉口优化设计的概念和意义:详细介绍交叉口优化设计的定义、背景和意义,探讨其在交通规划与管理中的作用。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

3K2S *»5 ■5^3( >
J-5>
第一节平面交叉口
♦三.交叉口设计
3、交叉口缘石半径 (3) X型、Y型斜交型交叉口缘石半径应视交叉口交角形
状选用,在保证视距前提下,锐角的半径值宜小,钝角处 半 径值宜大,以利车辆行驶。
(4) 城市道路旧街进口道为一车道的,应适当加大缘石半
径,以便扩大停车线断面附近车行道路宽度,减少阻塞。
使横向的车辆停驶,这时,交叉口内的冲突点可从16 点骤减 为2点,即只有在绿灯中直行车辆与对向左转车产生 的冲突
点。若在交叉口进口道上设有左转车道,在红灯变 绿灯后, 车辆按“先左转后直行”的原则驶出停止线通过 冲突点,后 续的左转车可以在以后的直行车流的空档中穿 过,交叉口内 也可以很畅通。
但是,在我国城市干路的横断面大多采用机、非并行的 三 幅路形式,在路段中,机非分流交通组织较简单,到达 平面 交叉口时,机非混行,使交叉口的交通变得非常复杂。
第一节平面交叉口
♦二.平面交叉口车流的矛盾
♦ 1、分岔点、交汇点与冲突点 ♦分岔点 交叉口上的车流,在前进中有不同去向,
同一行驶方向的车辆,向不同方向分开行驶的地点, 称为分岔点(或称分流点)。
♦交汇点 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小的角度 向同
一方向汇合行驶的地点,称为交汇点(或称合流 点);
♦冲突点 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大的角度 (或
平面交叉口的事故率比路段小,但随着平面交叉口信 号 灯的自动化控制的推广,交警的减少,机动车数量 的增 长,车速的提高,可能平面交叉口的事故率会高 过路段 的。为此,当交通流量较大时,需要采取展宽 交叉口措 施弥补通行时间的不足(即“时间不足,空 间补”); 还要按车流前进的方向划分车道,以减少 相互干扰,提 高通行能力及安全性。

国标_Gb_50647-2011_《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_解读

国标_Gb_50647-2011_《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_解读

第4.4节:常规环形交叉口
1 常规环形交叉口不宜用于大城市干路相交的交叉口 上,仅在交通量不大的支路上可选用环形交叉口。新 建道路交叉口交通量不大,且作为过渡形式或圈定道 路交叉用地时,可设环形交叉; 3 常规环形交叉口中心岛的形状宜采用圆形、椭圆形、 圆角菱形。中心岛曲线半径宜为15m ~20m。中心岛内 不得布置人行道。中心岛内的交通与绿化设施应符合 行车安全的要求。
这里提出了“常规环交”适用的条件和常用的半径。
第4.4.4条:常规环形交叉口环道设计参数
1 环道车道数宜为2条或3条; 2 环道上每条车道的宽度应在直线车道宽度基础上增 加曲线车道的加宽宽度。中心岛半径在15m ~20m间时, 行驶小型车环道加宽宽度不应小于0.7m,行驶大型车 环道加宽宽度不应小于2.4m;
出入口布设型式 主线设计速度 (km/h)
出口-出口 出口-入口 入口-入口 入口-出口
100 80 60
760 610 460
260 210 160
760 610 460
1270 1020 760
表5.3.4-1 同一匝道“逐级分流、逐级合 流”型式出入口最小间距L(m)
匝道设计速度
70
60
50

第3.4.1条: 平面交叉口规划范围应包括:构 成该平面交叉口各条道路的相交部分及其进口道、 出口道和向外延伸10~20m的路段(包括进出口道 展宽段和渐变段以及行人、非机动车过街设施、 公交车站)所共同围成的空间。新、改建交通工程 规划中的平面交叉口规划,必须对交叉口范围内 规划道路及相交道路的进出口道各组成部分作整 体规划,不得只做规划道路进出口道组成部分的 规划而不顾相交道路进出口道的规划。
图3.5.2-2
平面交叉口视距三角形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间距规划设计研究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间距规划设计研究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间距规划设计研究摘要: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间距对于交通安全及道路运营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明确我国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间距与交通安全、运营效率关系的相关机理,由此确定基于安全、运营角度考虑的平交口合理间距标准,是迫切而必要的。

有鉴于此,本文依据“安全第一、兼顾效率”的原则,对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合理间距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叉口;间距;交通安全前言: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的交通枢纽点,各个方向交通流在此进行转换,这就决定了交叉口是一个敏感且复杂的区域。

在不同功能的城市道路上设置交叉口将会对城市道路的有序运行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由于现状缺乏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合理间距的标准,常有规划道路路口及建筑物出入口就近接入现状城市道路,导致城市道路的相邻交叉口的间距过小,交通冲突严重,造成道路交通秩序混乱,通行能力下降。

为了保证道路运行顺畅,有必要对道路交叉口合理间距进行研究,从而为设置和管理道路提供依据。

1、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间距分类结合道路的功能和交叉口的控制方式,平面交叉口间距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信号控制交叉口的间距。

(2)无信号控制交叉口的间距。

(3)环形交叉口的间距。

2、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间距的影响因素由于道路行驶条件的不可控性,影响平面交叉口间距的因素也就不尽其数,部分因素之间还存在相互作用,不同因素的影响也会不同。

综合所述,平面交叉口间距的影响因素主要类型有:(1)城市道路功能(设计时速、设计交通流量、车行道数、车行道宽度、设计水平);(2)交叉口功能区长度(辅助车道长度、减速距离、排队长度);(3)交通运营(运营车速、出行时间、延误、饱和度等);(4)信号配时(信号周期、绿信比);(5)安全视距(停车视距、会车视距、错车视距、超车视距);(6)换车道所需距离;(7)交叉口视距(引道视距、安全交叉口视距、交叉口识别距离);(8)出口道通行能力;(9)冲突重合区;(10)交通标志有效性距离(标志的前置距离、标志识别距离);(11)行车轨迹;(12)驾驶员特性(反应时间、平稳运行时间)。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设计方案评价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设计方案评价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设计方案评价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和交通效率是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问题。

交叉口作为城市道路交通的组成部分,事关城市出行的顺畅和安全。

因此,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合理的交叉口设计不仅能够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缓解交通拥堵,还能够降低交通事故率,保障城市公共安全。

然而,为了实现合理的交叉口规划设计,需要进行科学的技术评估。

当前常用的交叉口规划设计评价方法有很多,但是这些方法往往没有考虑到城市道路交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存在较大的缺陷。

因此,本文选取了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设计方案评价方法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一种更加科学、细致和实用的交叉口规划设计评价方法,并应用于具体的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设计项目中,为城市交通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本文旨在探究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设计方案评价方法,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国内外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设计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分析,包括各种评价方法的特点、优缺点及应用范围等方面的比较。

2. 基于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设计的实际需求,建立一套综合性的交叉口规划设计评价指标体系。

3. 利用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建立的交叉口规划设计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实证研究和实际应用。

4. 对应用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得出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设计方案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为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三、研究方法本文将采用文献综述、案例分析、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分别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 文献综述:分析国内外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设计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总结各种方法的特点、应用范围及不足之处,为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设计项目,通过实地观察、数据采集和专家访谈等手段,分析其规划设计及评价情况,为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提供实际案例支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范与标准项目名称: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关键参数研究点击次数:2227承接时间:2004-8-19项目大类:规范与标准项目小类:项目规模:委托单位:中规院科研基金合作单位:主管所长:主管主任工:项目负责人:赵杰张国华主要参加人:全波朱胜跃戴继峰黄伟盛志前项目简介:详细介绍:第一章交叉口交通流特征关键参数研究为配合国家规范——《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规范》(简称:《规范》)的编写,按照2004年8月第二次工作会议的分工以及进度要求,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所自2004年10月份~2004年12月份针对苏州、济南、厦门、石家庄4个城市进行了机动车饱和流率与车头损失时间的现场调查。

调研工作开展的情况如下:报告中主要针对直行机动车和左转机动车的饱和流率数据的进行分析,将重点在如下三个方面进行讨论:·城市、地区的不同对饱和流率的影响·车道类型与进口道宽度对饱和流率的影响·车道类型与进口道宽度对车队损失时间的影响1.1 城市、地区的不同对饱和流率的影响:从各个城市的数据来看,有如下几个特点:1.各个城市的平均车头时距与均值的偏差基本上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不到均值的15%)。

2.左转车流平均车头时距的离散性要大于直行车流的离散性,说明左转车流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要比直行车流大,与一般的经验判断一致。

1.2 车道类型与进口道宽度对饱和流率的影响将直行车流与左转车流与车道宽度的关系叠加起来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如下的情况:从上图中可以看出:1.总体上而言,平均饱和车头时距随着车道宽度的增加而减小,相应的饱和流率则增加。

这个关系在300cm~330cm这个车道宽度范围内尤其明显,超过了这个范围,平均饱和车头时距减小的趋势变缓。

2.上图中也反映了左转车流的饱和车头时距比直行车流的要小,这一点与一般的经验判断不一致。

造成这种情况原因是:调研城市中有一些交叉口中有左转待转区,左转车的提前进入交叉口,左转车辆的通行效率提高;更可能的情况是左转车辆在通过交叉口时是一个或二个左转车道对应的二个或以上的车道和直行车辆单车道对应相比,左转车辆的车头时距会相对小一些。

1.3 车道类型与进口道宽度对车队损失时间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损失时间的离散性比较大,标准偏差很大,达到了均值的40~50%。

这也反映了车队的损失时间的影响因素很多,不能单单通过一个转向的因素来分析,也包括大车的数量,驾驶员的熟练程度,交叉口几何条件等等其它因素。

就本次调研的内容来看,有很多因素无法反映的,因此报告中仅仅针对可能会得出一些定性结论的因素进行分析。

主要包括大车对损失时间的影响、不同的转向车流对损失时间的影响以及车道宽度对损失时间的影响。

前4辆车中是否出现大车,对车队的平均损失时间影响很大。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发现车队中没有大车与有1辆大车的情况下车队的平均损失时间差别较大。

由于大车的存在使得车队的平均损失时间增加很多,平均增加大约1.5秒。

从计算的数据中可以看出,直行的损失时间要比左转的小。

随着车道宽度的增加,损失时间有增加的趋势。

第二章《规范》编写的主要创新点2.1 突出强化道路功能分类中公共交通优先通行的保障条件道路分类是对交叉口进行分类的前提,因此在编制交叉口规划设计规范以前,需要对道路功能进行分类。

目前在道路功能分类方面比较权威的是国家行业标准《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将道路划分为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4大类,这种划分方法指导了十多年来我国的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工作,本次规划沿用了这种划分方案,仍然坚持4类的划分标准。

但是由于CJJ 37-90是上世纪90年代出版的标准,随着10多年来的规划探索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其中有关这4类道路的功能需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尤其是随着公共交通的优先发展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情况下,如何在规范中体现对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支持是十分重要的。

《规范》在《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基础上,对每类道路的功能进行重新梳理和定义,提出了这些道路上公共交通的功能定位,明确提出了不同类型的道路上应该提供怎么样的公共交通服务功能。

这种论述在国内尚未有相关的研究和总结,是《规范》编制过程中的一个创新。

2.2 改变交叉口范围内公交站点的传统设置理念和方法交叉口内的公交车站的设置也是本次《规范》编制过程中讨论最激烈的问题,讨论围绕两种意见展开:第一种意见认为交叉口范围内不应该设置公交车站,公交车站至少需要离开交叉口一定的距离,建设公交进出站对道路交通的影响;第二种意见认为公交车站应该靠近交叉口,以方便行人的换乘和过街,减少步行距离。

从发展历程来看,近十几年以来,公交车站的设置基本上都是按照第一种意见进行处理,第一种意见更能代表传统的思路和做法,但是这种设计方法实际上是不利于公交乘客的换乘和过街。

目前国内很多城市已经在如何更好的体现“以人为本”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实际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编制组认为随着公交优先发展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传统的设计思路需要进行相应的修正,因此《规范》强调了要在交叉口范围内设置公交车站,突出“以人的换乘”为核心的公交车站设置原则和方法,这是对传统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的重大突破。

2.3 制定严格的交叉口内行人和非机动车安全保障措施交叉口是各种车流、人流交汇和转换的地点,更是交通事故多发的地点。

交叉口内的行人交通安全问题一直以来备受关注。

随着各个城市交通流量的逐步增大,红线宽度在50米以上的道路已经十分常见,而这类道路中面临的很大问题就是交叉口的行人过街时间过长,而传统的交叉口设计方法中缺少了对交叉口内的行人安全保障措施。

在如何提高行人过街的安全性方面,国内外已经开展了较多的研究和应用实例,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图1和图2分别是国内外在交叉口内行人和非机动车等待区的设计实例。

尽管国内外已经有了较多的应用实例,但是国内还缺乏对交叉口内行人和非机动车过街等待区的设计标准和设计方法方面经验的系统总结。

《规范》在研究大量国内外实际应用的案例基础上,结合国内的交通流特征,从保护行人和非机动车安全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设计方法,这个要求在目前看来是比较严格的,要求行人步行距离超过15米的长度情况下,就要设置行人安全过街等待区域,但是这更有利于提高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安全性,从而提高交叉口的规划设计水平。

2.4 显著提高城市主干道立体交叉口的建设门槛城市道路网中的立体交叉口,尤其是主干道的立体交叉口对城市交通影响很大。

一般来说,立体交叉口需要有一定的系统性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而路网中的单个立体交叉口往往会造成交叉口周边地区的交通拥堵和延误增大,因此《规范》中深入讨论和研究了到底在什么情况下,城市道路网中才可以建设立体交叉口。

在国家行业标准《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中主干道立体交叉口的建设标准仅仅有交通流量一个依据作为参考。

《规范》突破了这样的观念,率先提出了如下的主干路立体交叉口设置的基本原则:优先利用区域交通组织和交通工程设计手段来缓解交通拥堵,尽量不建设或者少建设主干道与主干道的立体交叉口。

这是本规范在立体交叉口设置条件和原则方面的重要突破,同时为了考虑与已有规划的衔接,《规范》也提出了主干道立体交叉口的交通流量参考依据,为8000~10000PCU/H,是原有流量标准的2倍,提高了城市主干道立体交叉口的建设门槛,有利于城市交通的系统缓解和城市建设资源的节约。

2.5 国内首次采用交通流延误指标作为交叉口服务水平的评价标准交叉口的服务水平评价历来是国内外学术研究领域的重点,目前国内通用的评价方法是采用交叉口饱和度来进行分析,这种评价方法在非饱和交通流状况下,基本上可以反映交叉口的实际运行状况,但是随着国内许多城市机动化水平的提高,交通流量日益增大,主要交叉口基本接近饱和状态,这种情况下继续采用饱和度的方法来评价交叉口的运行状况会产生较大的误差,随着对交叉口交通流特性认识的不断深入,目前认为采用交叉口的交通流延误指标来评价更加接近实际情况,更能反映交叉口运行的实际状况。

国外在交叉口服务水平的评价方面已经采用了延误指标进行评价,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研究体系,并且具有HCM开发的实用计算软件进行评估,无论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方面都具有很好的基础。

目前国内已经开展相关的理论研究,并形成了一些初步的算法,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规范》明确提出了利用延误指标作为评价交叉口服务水平的要求,这是交叉口服务水平评价理论和方法的重大突破。

在实际操作层面,经过与《城镇道路工程技术标准》编制组协调后,在本《规范》中需要明确采用延误指标进行评价的总体原则和思路,在《城镇道路工程技术标准》中确定具体的计算方法。

2.6 科学解决交叉口进口道、出口道红线展宽的思路和方法通常来讲,交叉口进、出口道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展宽,来保证交通通行能力的匹配,但进、出口道的红线如何展宽、根据什么原则展宽,目前在国内各个城市尚未取得统一的认识,也存在多种不同的做法和思路。

《规范》本着在保障交通功能的前提下,尽量节约用地的原则,总结了各个城市在确定交叉口红线方面的经验,进一步提炼归纳得到了交叉口红线确定的原则和方法,科学的回答了如何展宽以及展宽多少的问题,既满足了交通功能,又吸取了各地在处理这个具体问题上做法的优点,这是《规范》立足已有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得到的实用结论,也是《规范》科学性和创造性的体现。

2.7 明确提出开展交通工程设计工作的要求、内容和方法随着全国各个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日益严重,交叉口规划设计阶段与施工设计阶段脱节的情况不断出现,从而导致了很多规划阶段的思路和想法无法完全在施工和使用阶段落实,进而使得许多应该在规划设计层面解决的问题被迫积压在交通管理层面来解决,造成了交通管理工作的难度增大,导致了交叉口交通运行效率日益低下,并进一步影响到区域乃至整个城市交通系统。

为了缓解这一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情况,目前各个城市已经在这方面作了很多有益的尝试。

其中以深圳、上海、北京、苏州、济南等城市为代表开展的“交通工程设计”工作的实践,较好的解决了规划设计阶段和施工设计阶段之间脱节的问题。

“交通工程设计”将规划设计工作的总体思路和想法向施工设计阶段进行适当的延伸,通过交通渠化和交通设计工作,为施工设计阶段提供了明确的规划依据和前提,确保了规划阶段思路和想法的落实,对于提高交叉口交通运行效率具有明显的效果。

但是目前“交通工程设计”工作并没有列入规划设计阶段的正常程序,在全国尚未得到全面的推广,《规范》总结国内各个城市在开展“交通工程设计”工作中的经验,首次在国标中明确提出了交叉口进行交通工程设计工作的要求,提出了在法定规划阶段(总规、分区规划、控规)后补充“交通工程规划设计”阶段的做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