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现一个完整的鲁迅

合集下载

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的形象

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的形象

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的形象鲁迅先生,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文化评论家,他的形象在朝花夕拾中得以生动地展现。

首先,朝花夕拾中的鲁迅是一个思想家,他深入剖析社会现象,揭示出封建主义社会的各种弊端和矛盾。

他以压抑的身份和亲身经历为素材,借笔名"匿名者"的身份,以犀利而直观的文字揭示出尘世之苦。

鲁迅先生深沉地思考,并不满足于现象背后的表面,而是深入挖掘问题的本质。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社会现象的触动和思考的呈现,从而唤起人们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反思。

其次,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的形象也是一个文学家。

他以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将个人的经历与社会现实融为一体,创作出深具思想内涵和感染力的作品。

他的散文或者小说,如《阿Q正传》《孔乙己》等,以鲜明的个性和坚持人性的情怀,深深地打动了读者。

鲁迅先生用文字描述出了生活中的人物、景物和情节,将人的内心深处所隐藏的情感和思想展现在纸上,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现实与理想的碰撞。

再次,鲁迅先生还是一位文化评论家。

他在朝花夕拾中对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和精准的批评。

他以鲜明的立场和锐利的判断力,指出了近代社会的各种弊病和思想偏执。

他深刻洞察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怪象,坚持着独立思考和自由表达的原则,为中国文化的发展与进步而不懈努力。

他在文章中凭借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和犀利的文字,揭示出时代的荒谬和人们的苦难。

总的来说,从朝花夕拾中的鲁迅先生形象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深思熟虑的思想家,一个极具艺术天赋的作家,以及一个关注社会、关爱人民的文化评论家。

他的形象启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入思考的能力,用文字去记录和反映社会的现象;在创作中,我们要追求情感真实和思想深刻,通过作品传递思想和情感;在文化评论中,我们要勇于指出社会的弊端和荒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鲁迅先生的形象在朝花夕拾中得以生动地展现,他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和榜样。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导语】本⽂通过对鲁迅先⽣的笑声、⾛路姿态、待⼈接物、读书写作等⽇常⽣活细节的描述,展⽰了伟⼤的鲁迅先⽣的平凡⽣活,表现了鲁迅先⽣的情趣、⽓质以及⾼尚品格,抒发了作者对鲁迅先⽣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以下是⽆忧考为⼤家整理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第3课《回忆鲁迅先⽣》课⽂原⽂ 鲁迅先⽣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的欢喜。

若有⼈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的咳嗽起来。

鲁迅先⽣⾛路很轻捷,尤其使⼈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来往头上⼀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切地⾛去。

在鲁迅先⽣家⾥做客⼈,刚开始是从法租界来到虹⼝,搭电车也要差不多⼀个钟头的⼯夫,所以那时候来的次数⽐较少。

还记得有⼀次谈到半夜了,⼀过⼗⼆点电车就没有的,但那天不知讲了些什么,讲到⼀个段落就看看旁边⼩长桌上的圆钟,⼗⼀点半了,⼗⼀点四⼗五分了,电车没有了。

“反正已⼗⼆点,电车也没有,那么再坐⼀会⼉。

”许先⽣如此劝着。

鲁迅先⽣好象听了所讲的什么起了幻想,安顿地举着象⽛烟嘴在沉思着。

⼀点钟以后,送我(还有别的朋友)出来的是许先⽣,外边下着⼩⾬,弄堂⾥灯光全然灭掉了,鲁迅先⽣嘱咐许先⽣⼀定让坐⼩汽车回去,并且⼀定嘱咐许先⽣付钱。

以后也住到北四川路来,就每夜饭后必到⼤陆新村来了,刮风的天,下⾬的天,⼏乎没有间断的时候。

鲁迅先⽣很喜欢北⽅饭,还喜欢吃油炸的东西,喜欢吃硬的东西,就是后来⽣病的时候,也不⼤吃⽜奶。

鸡汤端到旁边⽤调羹舀了⼀⼆下就算了事。

有⼀天约好我去包饺⼦吃,那还是住在法租界,所以带了外国酸菜和⽤绞⾁机绞成的⽜⾁,就和许先⽣站在客厅后边的⽅桌边包起来。

海婴公⼦围着闹得起劲,⼀会⼉把按成圆饼的⾯拿去了,他说做了⼀只船来,送在我们的眼前,我们不看它,转⾝他⼜做了⼀只⼩鸡。

许先⽣和我都不去看它,对他竭⼒避免加以赞美,若⼀赞美起来,怕他更做得起劲。

客厅后没到黄昏就先⿊了,背上感到些微的寒凉,知道⾐裳不够了,但为着忙,没有加⾐裳去。

浅析鲁迅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浅析鲁迅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浅析鲁迅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鲁迅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家,其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深刻地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现实。

在鲁迅的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不仅完整而且充满了诗情画意。

他把字句巧妙地融合,塑造成环境特定、性格独特、思想特殊以及内心深处所蕴含的内容。

鲁迅一般都喜欢把人物形象塑造得生动而多彩,充满立体感。

他从各方面让人物栩栩如生,令人心神俱兴。

例如,在《狂人日记》中,胡适即是一个完美的人物形象,他有清新的头脑,前瞻性的眼光,热情的心灵,对理想的执着,以及历尽艰辛的抗争精神,这一系列的性格使他受到无数读者的喜爱。

此外,鲁迅还大量利用鲜明的对比来塑造人物形象,如图书中的“龙图案”中所展现出的“学者与毒害者”之间的差异。

其中,“学者”指代积极向上的学习精神和将宽容、理解、同情放在首位的原则。

而“毒害者”是“自负、傲慢、腐化”的坏榜样,企图用暴力行为来祸害社会。

鲁迅以
如此强烈的对比来描绘人物形象,使人物之间的关系更加坚实,让读者有更深刻的认知。

总之,鲁迅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相当厚重,既写实又生动,每个人物都呈现出一种现代的特点,让读者有更清晰的故事概念,更饱满的人物情感体验。

如何写出鲁迅风格

如何写出鲁迅风格

如何写出鲁迅风格鲁迅先生学问渊博,周氏兄弟为经学大师章太炎的弟子。

从鲁迅先生所撰的《魏晋文化酒和药》、《中国小说史略》和《古小说勾沉》等著作中,可见先生精湛的旧文学功底,如何把文章写出鲁迅的味道呢?今天我就给大家分享一些鲁迅的写作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要塑造的人物,不是作家主观想像的产物,不能违背生活实际去凭空捏造。

鲁迅在描写闰土的形象时,他用“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形象作对比,纯用白描,让读者在图像式的比对中,自行体会主人公在生活煎熬中的外形和心理变化。

“少年闰土,他正在厨房里。

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

”二十余年后的闰土形象是这样的:“过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记忆中的闰土了。

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紫色的圆脸,已经变成灰黄,而且加上很深的皱纹。

眼睛也象他的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

他头上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园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故乡》是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举止和内心的变化,来反映旧中国农村破产给农民带来的苦难。

通过二个片段外貌变化,我们看到闰土从丰满、健壮、生气勃勃到干瘦、衰老、病容满面的巨大变化,揭露和控诉了封建社会制度的罪恶。

作者通过二张肖像式的画面,将人物的神态,活灵活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2.塑造人物必须以实在的人物作为模特儿。

鲁迅说:“我们的古人,是早觉得做小说要用模特儿的”,并且言简意赅地指出:“作家的取人为模特儿,有两法。

一是专用一个人,言谈举动,不必说了,连微细的癖性,衣服的式样,也不加改变。

……二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从和作者相关的人们里去找,是不能发见切合的了。

但因为,‘杂取种种人’,一部分相象的人也就更其多数”。

《朝花夕拾》中表现鲁迅人物形象的文章

《朝花夕拾》中表现鲁迅人物形象的文章

《朝花夕拾》中表现鲁迅人物形象的文章《朝花夕拾》是中国现代作家鲁迅的一部散文集,其中描写了鲁迅自己的成长经历以及他所见所闻的一些故事和感悟。

这本书通过对鲁迅本人的描写,展现了他的人物形象,呈现了他的思想、性格和价值观。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朝花夕拾》中表现鲁迅人物形象的文章。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展现了他的思想独立和反抗精神。

在《故乡》一文中,他回忆了自己童年时代的生活,揭示了传统封建观念对人们的束缚和迷惑。

他对于教育体制的批评和对于教育改革的呼吁,体现了他对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力和对于不公平现象的愤怒。

在《故乡》一文中,鲁迅写道:“我和我的祖国一样,都曾经有过似乎没有希望的时候。

”这句话表达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希望,体现了他的思想独立和反抗精神。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展现了他的悲天悯人的情怀和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

在《孔乙己》一文中,鲁迅通过描写一个被社会边缘化的酒保的故事,表达了他对于社会不公和人性的关注。

他用犀利的笔触揭示了社会的丑恶和人性的扭曲,同时也表达出他对于社会底层人士的同情和对于社会改革的呼吁。

在《孔乙己》一文中,鲁迅写道:“我终于觉得自己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这句话表达了他对于社会不公和人性扭曲的痛心和无力感,体现了他的悲天悯人的情怀。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展现了他的独立思考和对于知识的追求。

在《自杀日记》一文中,鲁迅通过描写一个自杀未遂的人的内心世界,反思了社会对于个体的压迫和对于人性的扭曲。

他用深情的文字和犀利的观察力,表达了对于生命的尊重和对于人性的理解。

在《自杀日记》一文中,鲁迅写道:“他不会再妄图去死了,他已经死了。

”这句话表达了他对于生命的尊重和对于人性的理解,体现了他的独立思考和对于知识的追求。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展现了他的艺术才华和对于文学的热爱。

他以独特的视角和鲜明的笔调,描绘了他所见所闻的一些故事和感悟,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和对于文学的热爱。

在《我的母亲》一文中,鲁迅以细腻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描绘了他对于母亲的深深怀念和对于家庭的珍视。

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鬼也是怕踢的,踢他一脚,就立刻变成了人。"我想,倘若是鬼常常让鲁迅先生踢踢倒是好的,因为给了他一 个做人的机会。联想到鲁迅先生战斗的一生,呐喊的一生,这里的“鬼”与“人”就都有了象征意义:这里的“鬼”是指那 些品格低下,思想落后或者是立场错误的文化人,让鲁迅先生踢踢即为被鲁迅先生批评、批判,揭露其身上的劣根 性,如能改正,自能改头换面,重新做人!
二、作者简介:
萧红
三、略读导航:
பைடு நூலகம்
四、自读交流: .认读词语: 舀水、揩油、捆书、咳嗽、调羹、绞肉、薪金、校对、草率、洗澡、悠然、吩咐、抹杀、疙瘩、深恶痛绝、不 以为然 .达标自测: .自主学习,完成填空。(见PPT) .小组交流: 在这篇回忆录中,作者一共叙述了鲁迅先生哪些生活细节?(交流,PPT出示)鲁迅的“笑”鲁迅的步伐鲁迅品评 衣着鲁迅的休息鲁迅昼夜陪客人、加班鲁迅谈鬼故事海婴的问好病种时刻伴随的小画鲁迅最后的时刻 五、快速通读课文,感悟鲁迅的普通与平凡讨论: 你觉得哪个片段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细读课文,合作探究: 感悟鲁迅平凡之中蕴含的不平凡
师:体贴、明朗的笑和幽默展现了鲁迅先生和我们一样也是拥有喜、怒、哀、乐的“普通人然而,如果我们细细 品味细节,似乎还是能品出了异于常人的鲁迅,我们仿佛又看到了“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接下来我们再来品读 文本,感悟一下在那些看似平凡的言行中是否蕴含着不凡之处。现在大家将文本内容再次快速阅读,以小组为单位 ,展开讨论,并形成文字内容,完成下列任务,每组派一位同学来汇报成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由鲁迅先生引入:
同学们,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个人,为了疗救愚弱的国民,他弃医从文;为了揭露“吃人”的社会, 他上下求索。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他是一位清醒的智者;在白色恐怖的年代,他是一位不屈的斗士。他一生致 力于唤醒麻木不仁的国民,是当之无愧的伟人。这就是鲁迅先生。对于鲁迅先生,同学们再熟悉不过了,让我们一 起来回顾一下曾经学过的鲁迅的作品。鲁迅文学作品中的鲁迅形象:

关于鲁迅的作文600字(精选51篇)

关于鲁迅的作文600字(精选51篇)

关于鲁迅的作文600字(精选51篇)关于鲁迅的作文600字(精选51篇)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

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鲁迅的作文600字(精选51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鲁迅的作文600字篇1我国有这样一位大文豪:他身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胡须成了一个隶书“一”字……他,就是鲁迅。

在我看来,鲁迅是一个关心进步青年的人。

我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次鲁迅先生穿着破烂衣服去理发店理发,一位年轻的理发师打量了他一下,以为鲁迅是一个乞丐,于是就胡乱地理了几下,于是鲁迅也乱抓一把钞票给那位年轻的理发师,理发师便数了数,呀!他猛地一惊,多了许多钱!他的心里乐开了花,真想鲁迅多来几次理发。

过了一个月,鲁迅再次来那家店理发,那位年轻的理发师认出了鲁迅,就笑容满面地给鲁迅细心地理发,理完后,鲁迅细心地给年轻的理发师钱,理发师数了数,咦?怎么钱刚好?他用疑惑的眼神望着鲁迅,鲁迅便笑着说:“前一次你乱理我的头发,我也就乱给你钱,但今天你仔细地理头发,那我也仔细的给你钱……”听到鲁迅的一番话,那位年轻的理发师惭愧地低下了头。

当我看到这里时,我心想:鲁迅的教育方式真特别!当我们学到《一面》时,才更加觉得鲁迅是一个十分关心进步青年的。

文中的阿累在一次支内山书店买书时,买书的钱不够,没想到鲁迅竟在内山书店躲避敌人,为了让年轻人可以汲取丰富的知识,他把自己译的书送给了年轻人,可见鲁迅关心爱护进步青年。

社会的未来就是现在进步青年的,人一定要有知识才能创造未来,鲁迅把希望都寄托给了进步青年,进步青年是不能用外表看人的,也不能用自己的快乐放在别人身上的……应该要平等对待每一个人。

鲁迅呀!你真是一位关心进步青年的学者呀!鲁迅的作文600字篇2他没有把黄金世界轻易地预约给人类,却以燃烧般的生命,成为千千万万追求者的精神火光。

我相信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鲁迅。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选编特点及教学建议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选编特点及教学建议

教材-整合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选编特点及教学建议赵秋艳1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语言文学学院,云南昆明650101华艳娇2昭通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云南昭通657000摘要:在统编教材“坚持立德树人”的编写理念和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下,教师要充分考虑鲁迅作品的选编特点,对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进行优化,激发学生阅读鲁迅作品的兴趣,提升教学质量,最大限度地发挥鲁迅作品的教育与教学价值。

关键词:教材分析;鲁迅作品;教学优化长久以来,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1922年上海民智书局出版的《初级中学国语文读本》到现行的统编教材,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一直占有一席之地。

统编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曾强调指出鲁迅作品的重要性:“鲁迅是近百年来对中国文化及中国人了解最深的思想者,也是最具独立思考和艺术个性的伟大作家,鲁迅已经积淀为现代最重要的精神资源,所以让中学生接触了解一点鲁迅,是非常必要的,教材编写必须重视鲁迅。

”①—、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的选编特点统编语文教材的课文选编更加强调四个标准——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兼顾时代性。

⑴关于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的收录标准,钱理群教授这样认为:第一,要体现鲁迅作品与思想中的精华;第二,要让学生容易接受,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比如,初中生更适合阅读一些关于鲁迅对生命、爱与美的理解的作品,而高中生更适合阅读一些比较严肃的、有一定难度的、能反映鲁迅思想的作品。

⑵请看以下统编初中语文教材鲁迅作品收录表:年级段单元主题选文阅读策略写作训练点七(上)学习生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习默读。

一气呵成读完全文,在阅读中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

写人要抓住特点七(下)凡人小事《阿长与〈山海经〉》学习精读。

熟读精思,把握叙事角度,分清详略。

抓住细节八(上)生活记忆《藤野先生》了解回忆性散文、传记的特点,对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理解和判断。

学写传记八(下)民风民俗《社戏》了解民俗,尊重民间文化,学会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鲁迅的作文(15篇)

鲁迅的作文(15篇)

鲁迅的作文鲁迅的作文(15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

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鲁迅的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鲁迅的作文1在读《回忆鲁迅先生》之前,我眼中的鲁迅是冷峻的,有着“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气概。

但在读这篇文章的过程中,鲁迅的形象变得迥乎不同了。

鲁迅先生是幽默的、爱笑的。

只见他笑得把烟卷抖在地上,又咳嗽起来了;晴天了,他笑;下楼时,他笑;与他人开玩笑,他又是笑个不停。

或许,平常我们课本上的鲁迅照片,应是笑的状态才算真实。

鲁迅先生是全部为着他人的,他总是把自己看得很低。

拿自己极其珍贵的校样纸,揩桌子,擦油手。

只有一辆车,要全让他人上去,自己才安心。

明知身体不适,也要工作,而且是赶快做,就像是他的使命一样。

鲁迅先生是关心、宽容小辈的,不管是什么时候。

在生活中,他对学生萧红的体恤体现在那小小的荷叶饼中。

在工作上,他对青年人虽深恶痛绝,但仍深夜展读,这是一种爱护,那落着鲁迅先生目光的信纸便是一种证据。

鲁迅先生的家庭是充满爱的。

贤内助许先生,一点钟送走客人,第二天六七点钟又要起床管理家务,从早晨忙到晚上。

不经意一看,她又在厨房里工作了。

可她的笑仍是愉快的——她心甘情愿。

鲁迅先生对许先生也是十分敬重。

看啊,他正朝着许先生问呢。

“我再吃几个吗?”加上稚气可爱的小海婴,成了一个温馨和睦的家。

他是一个父亲、一个丈夫、一个长者、一个朋友、一个老师……他也是一个凡人,有血有肉的、真实的凡人。

在我心中,他又像一个乡下的安静老人一样,陪海婴等电车呢……鲁迅的作文2我以我血荐轩辕是你最宏伟的志向。

历史随着水流点点推移,你的声音却永垂不朽。

也许,在你的心中只有人民吧。

你生活在黑暗,迂腐的社会里,也惟有这样,才让你目睹低层贫困人民的生活。

起初,为了拯救别压迫的人民,你选择了学医,用所谓的救死扶伤来救助贫困的人们。

你读过鲁迅先生的哪些作品?用简练的语言跟大家介绍一下。(450字)

你读过鲁迅先生的哪些作品?用简练的语言跟大家介绍一下。(450字)

我读过的鲁迅先生的作品
我读过鲁迅先生的多部作品,其中最为经典和脍炙人口的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和《呐喊》。

这些作品以犀利的笔锋和深刻的洞察力展现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扭曲。

《狂人日记》通过一个疯子的视角,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荒谬,呈现了一个个令人发指的思想和行为,有力地抨击了愚昧和压迫。

《阿Q正传》以一个懦弱的底层小人物阿Q为主角,嘲讽了种种丑恶的社会现象和人性的软弱。

通过描写阿Q的自欺欺人和卑劣的行径,展示了社会背后的无情和对弱者的漠视。

《呐喊》是一部短篇小说集,其中的名篇《孔乙己》、《药》等作品,以尖锐的笔触和强烈的表现力,剖析了人性的丑陋和社会的冷漠。

鲁迅先生的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他深入触及社会问题的核心,以犀利的锋芒展现了人性的各种扭曲与丑恶。

他的作品常常启迪读者的思考,引发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通过他的笔下,我们看到了历史的痛苦和教训,也看到了自己所处的时代亟待解决的问题。

鲁迅先生的作品让我深受触动和启发,激发了我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思考。

他的文字犀利而直接,既有力地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又给予我们对改变和进步的希望。

无论是他的小说还是散文,都是深思熟虑、发人深省的精品,令人难忘。

《回忆鲁迅先生》读书笔记

《回忆鲁迅先生》读书笔记

《回忆鲁迅先生》读书笔记《回忆鲁迅先生》读书笔记1000字(1)鲁迅,以前也只是在一些教材书上稍微的认识过他而已。

老师跟同学们说鲁迅,说他是一位大文豪,一位民族英雄,还讲鲁迅的伟大,讲他的神话。

就这样,在那懵懂的岁月里,鲁迅还真让我当做神明般的膜拜着。

到看了萧红的,鲁迅他非神非圣。

而说鲁迅的,也只能让聂绀弩,王士箐,郑学稼之流去颠倒黑白,乱说一阵吧!而像我这肤浅的平民也只能这样乱搞一通了。

在萧红的回忆的笔下,勾勒出了一个生活化的鲁迅,一个亲切的鲁迅。

而非神非圣,他也就是一个平凡的人,一个朋友,一个好伴侣,一个好父亲。

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人的形象呈现着。

亲切而又可爱!鲁迅他有一个正常的生活,一个幸福的家庭。

他也笑,萧红写道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

若有人说了什么好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的咳嗽起来。

看的出是极易相处的一个人。

不像我老爸,人老实,总是有时候不懂的幽默的情趣。

倒是有一点特别形式,就是我老爸不管我老妈是多么的唠叨着也是烟不停手。

鲁迅是学医的,知道吸烟不好,可是他却有理的烟不停手,一面烟雾弥漫,一面和客人谈笑。

就算是他生病了也还是吸烟不停。

和我老爸一样的老顽固,越是劝阻其戒烟,少吸点,越是有古怪的理论:我吸烟才有精神干活,好养活你们。

就算是咳嗽的厉害也总是小烟在嘴角挂着,老妈也只能干瞪着眼。

而鲁迅也有他的理论:我吸烟虽是吸的多,却是并不吞到肚子里去的。

果然是学医的,有文化的。

光是这鸦片烟鬼的形象就可以看出鲁迅他是多么可爱的一个人啊!鲁迅也有像我们这帮小毛孩一样的,也挑食。

可是他挑的有权威呢,不想吃的果断不吃!不像我们从小被教育着不可以挑食,哄着骗着要你吃。

必要的时候,老妈还是逼着往嘴里塞。

要是哪一天有鲁迅那种孩子气的权威,想想也挺好玩挺可爱的吧!虽然挑食,但是鲁迅的家常生活其实是非常简单的,也很有规律。

而且又有许广平这般贤惠的爱人,还有海婴那调皮可爱的儿子,这样一小家子的幸福生活是多么让旁人羡慕的呀!鲁迅又是个很不错的朋友,他是善于谈话的。

鲁迅全集读后感500字2篇

鲁迅全集读后感500字2篇

鲁迅全集读后感500字2篇篇一鲁迅的文章其实在小学的时候早就学过了,但真正喜爱上鲁迅的文章还是高中之后。

开始并不是很喜欢鲁迅的文章,大概是不能体会文章的美妙吧,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阅历的增加,看的书籍的积累,越来越感到还是鲁迅的文章写的最好。

喜欢读《朝花夕拾》,闲暇时看看,真的很享受,里面有童年的趣事,有鲁迅思想成熟的过程,为什么鲁迅要弃医从文,还有鲁迅的感情世界……我很小时候就经常听妈妈讲鲁迅的故事,零零星星地一些知道他的故事,只知道他是一位着名文学家。

这次读了《鲁迅全集》,我对他敬佩得五体投地,他用他的笔墨诉说了阿Q的可笑,祥林嫂的悲哀,奇叔的大胆等,他是一位战斗作者,他用笔在与不平的社会战斗着,为穷人打抱不平,打击恶官僚,贪官污吏。

《鲁迅全集》告诉我,鲁迅年幼时家境尚好,家有一个二千余亩的百草园,相传里园里长满了野草,但却是鲁迅儿时的乐园,他在泥墙根上蹿下跳地捉蚱蜢,挖类人形的何首乌(相传吃它会长生不老),还不停地在井口上与小朋友跳上跳下。

正是因为这一点,家人认为他不乖,就把他送入三味书屋学习。

等鲁迅稍大一些时,家境开始渐渐地贫寒,有一次,鲁迅为了给父亲抓药而误了上课,而被老师用戒尺打了掌心,于是鲁迅在桌子上刻了一个“早”字,来提醒自己要早到。

他在三味书屋读五年书,深受老师喜欢。

“善”对我们并不陌生,比如去年汶川大地震,好多人都是伸出缓助之手,为灾民们捐钱捐物,我们小朋友也捐出了自己的零花钱,这就是善的表现。

《格林童话》中《灰姑娘》这则故事中的主人公灰姑娘,她的后妈和二个姐姐非常坏,不给她新衣服穿,也不许她出家门,但她心地依旧善良,最后,她在白鸽的帮助下成为了一个最善良的王后,最终获得了幸福。

所谓“善有善报”就是这个道理,善良的人终究会有好的结果的,。

知识分子的命运也时时牵动鲁迅的心,,尤中的知识分子有几类,一种是受封建毒害却仍不觉悟的如孔乙己,《白光》中的陈士成:还有封建的卫道士,如高老夫子,《肥皂》中的四铭,还有在革命中迷失或求索的知识分子,《在酒楼上》《伤逝》,其是《伤逝》告诫青年不能把追求自由婚姻当做最高理想,要想在社会没有解放之前单独解放是不现实的,在理想实现后要放眼更高的理想即人民群众的解放。

《鲁迅传》读书笔记

《鲁迅传》读书笔记

《鲁迅传》读书笔记•相关推荐《鲁迅传》读书笔记(精选6篇)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书笔记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书笔记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鲁迅传》读书笔记(精选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鲁迅传》读书笔记1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

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一提起这些词语,大家可能会想到鲁迅先生,是的,今天我就为鲁迅写一篇传记,为大家呈现一个全面的鲁迅先生。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

主要作品有《呐喊》《彷徨》《朝花夕拾》《狂人日记》等。

童年时期,家庭的变故和变故后的人生体验,使鲁迅从少年时候起就亲近下层人民。

这使他有机会接触和了解农民的生活。

特别是在他祖父入狱的前后,他不得不到农村的亲戚家避难,长时期住在农村。

在他们之间,没有相互的歧视和仇视,而是相互关心,相互友爱。

鲁迅把他与农村小朋友这种朴素真诚的关系当作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关系而怀念着,珍藏着。

青年时期,在当时,一般的读书人走的是三条道路:一条是读书做官的道路。

当不上官的还可以去当某一个官僚的师爷,倘若前两条道路都走不通,还可以去经商。

鲁迅走的则是为当时人最看不起的另一条道路:进“洋学堂”。

这在当时的中国,是被一般人视为“把灵魂卖给洋鬼子”的勾当。

1898年,18岁的鲁迅,怀揣着慈母多方设法筹借的8块银元,离开家乡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后来又改入南京路矿学堂。

期间,鲁迅阅读了外国文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著作,开拓了视野。

特别是严复翻译的英国人赫胥黎著的《天演论》,更给予鲁迅以深刻的影响。

《天演论》是介绍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的一部著作,这使鲁迅认识到现实世界并不是和谐完美的,而是充满了激烈的竞争。

一个人,一个民族,要想生存,要想发展,就要有自立、自主、自强的精神。

朝花夕拾鲁迅先生的人物形象

朝花夕拾鲁迅先生的人物形象

朝花夕拾鲁迅先生的人物形象在《朝花夕拾》一书中,鲁迅先生呈现出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形象:他不仅是一位勇敢的文化战士,而且也是一个热爱生活的实践者。

他的思想——具有时代的跃动的力量、反国统的誓言——在《朝花夕拾》中几乎以全文的形式复刻出来,把超乎常人的胸怀和坚贞的气节糅合起来。

在《朝花夕拾》中,全书贯穿着鲁迅先生坚毅不屈的文化信念:“在艰苦的现实生活中,用传统和思想抗争,以思想促进社会的进步,实现文化新火花的燃烧。

”他对“此恨绵绵,无穷无尽”的年复一年的衰落,以及“尘世已归于尘世,文明早已变作碎片”的政治和问题,无不表达出他心中的顽强抵抗。

鲁迅先生的人物形象是一位思想犀利,生活英勇的文化斗士,他用他的坚定信念向我们证明,只要有了一种信念,就可以乘风破浪,永不屈服。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晚年为了追忆那些难于忘记的人和事,抒发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而写的回忆散文集。

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朝花夕拾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仅供参阅!朝花夕拾读书笔记好词摘抄:巍然矗立、屹立云霄、云雾缠绕、奇峰屹立、山势宏伟、群山簇立、装模装样、若无其事、舞刀弄棍、瓮中捉鳖、胸有成竹、逃之夭夭、穷追猛打、乱作一团、鸡飞狗跳、鸡犬不宁《朝花夕拾》好句摘抄1、人生是美妙的,又是短暂的。

有的人生孤独,有的人生多彩,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人生追求;人生是一条没有回程的单行线,每个人都用自己的全部时间前行。

2、生活如花,姹紫嫣红;生活如歌,奇妙悦耳;生活如酒,芳香清醇;生活如诗,意境深远,绚丽多彩。

3、人生似一束鲜花,认真欣赏,才能看到它的漂亮;人生似一杯清茶,细细品尝,才能赏出真味道。

我们应当从失败中、从胜利中、从生活品尝出人生的哲理。

4、早晨,太阳像个刚出门的`新媳妇,羞答答地露出半个脸来5、生命的漂亮,永久呈现在她的进取之中;就像大树的漂亮,是呈现在它负势向上高耸入云的蓬勃生气中;像雄鹰的漂亮,是呈现在它搏风击雨如苍天之魂的飞翔中;像江河的漂亮,是呈现在它波涛汹涌一泻千里的奔流中。

6、生活是一位睿智的长者,生活是一位博学的老师,它经常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为我们教导迷津,给我们人生的启迪。

7、生活,就是面对现实微笑,就是越过障碍凝视将来;生活,就是专心灵之剪,在人生之路上裁出叶绿的枝头;生活,就是面对困惑或黑暗时,灵魂深处燃起豆大却光明且微笑的灯展。

8、人生就像一座山,重要的不是它的凹凸,而在于灵秀;人生就像一场雨,重要的不是它的大小,而在于准时。

9、成熟是一种光明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最终停止了向四周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睬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10、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琐记解读

琐记解读
本文鲁迅笔下的衍太太是个背后经常怂恿孩子们干不好的事,事后又充当“老好人”的一个角色。譬如,她怂恿孩子们冬天里去吃水缸里结的冰,还和蔼地笑着说,“好,再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得多。”;她还鼓励孩子们比赛“打旋子”,还从旁计着数,说道,“好,八十二个了!再旋一个,八十三!好,八十四!……”但当她看到孩子的大人出来时,马上就会变换口吻说道,“你看,不是跌倒了么?不听我的话。我叫你们不要旋,不要旋……。”
《琐忆》记述的是作者“我”同鲁迅交往中的一些琐细的事情,但琐而不碎,琐而不小。平凡的生活细节,经过作家的精心选择、提炼和组织,把一个具有炽热爱心的鲁迅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引导读者一步一步地走进了鲁迅的性格深处,窥见了鲁迅那幽深而博大的思想、精神世界。
由于“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的缘故,鲁迅在许多青年人心目中的形象是被歪曲了的,似乎对谁都是一副多疑、孤傲、冷酷的面孔。作者想见又不敢见,想当面致歉又惴惴不安。但在《申报·自由谈》设宴招待的聚会上,“我”与鲁迅的一次偶然晤面,就使“我”立刻疑云消散,如坐春风。鲁迅对进步青年的热情、关爱,表现得那样真切感人。鲁迅劈头就说:“唐弢先生写文章,我替你在挨骂哩。”随随便便,快人快语,不经意间一句,就把鲁迅对青年人的关注、真诚,对“我”的调侃和盘托出。但“我”同鲁迅先生初次见面,一下子还适应不了鲁迅的这种口吻,于是显出了一种紧张和窘迫来。敏感的鲁迅立刻掉转话头,亲切地问他“你真个姓唐弢吗?”并高兴地说他自己也姓过一回唐弢的。这次晤面,本来还有一些对话和情节,但作者点到为止,简洁的几句对话和几个细节,就把鲁迅对青年人的热诚、爱护、理解和尊重表现出来了。接下来,作者选择了两个细节,描写了鲁迅同青年人相处中的平易近人。一个细节是鲁迅用狮子和牛羊作比喻,引导青年要认清现实社会的腐败,不要在文章中一味地夸耀中国的地大物博。另一个细节是鲁迅用小溪和烂泥塘作比较,鼓励青年不要惧怕清浅,要有信心和勇气。鲁迅教导青年,不讲大道理,更不用训导的口气,而是用形象、深刻的比喻,由浅入深、循循善诱,充分表现了鲁迅对青年的尊重、理解和他独特的教育方式。“我”同鲁迅关于“进化论”的一段对话,是全篇文章中的重心所在。这次对话把对鲁迅性格的描写延伸到了对鲁迅思想的展示上。鲁迅无情地解剖自己,深刻地分析了进化论对他的积极影响和负面作用,尽管如此,他还是下决心“要多做些事情。只要我努力,他们变猴子和虫豸的机会总可以少一些”。为了不让更多的青年人退化、变坏,自己依然要努力工作,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精神呵!

朝花夕拾读后感例文(6篇)

朝花夕拾读后感例文(6篇)

朝花夕拾读后感例文《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经典作品。

我在寒假里读了这本书,他给我的感触很大。

鲁迅的作品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

他的作品既不遮遮掩掩,又不追求满是好词佳句的华丽。

却更能吸引读者,仿佛在给你讲故事一样。

比如范爱农的眼球白多黑少,看人总像在渺视。

有比如“却仍然看见满床摆着一个“大”字”。

这就是鲁迅在描写人外貌特征和习性时的特别手法。

他可以生动地表现出一个人的特点,又增加了幽默感。

鲁迅不管是对他人的赞扬或批评以及对那人的各种看法,都豪不掩饰地写出来。

因此,我比较喜欢他的文章。

例如〈阿长与山海经〉。

内容大概是这样的:长妈妈是我的保姆,起先,我很讨厌她,特别是她的切切察察,而且她睡相极不好,但她也懂得许多有趣的礼节,是我不耐烦的。

之后,她给我讲“长毛”欺压百姓的残忍故事,他伟大的神力让我敬佩。

然后,在我极度渴望者〈山海经〉时,阿长为我买来了。

我又一次对她敬佩。

最后,她辞了人世,我默默为她祈祷。

本文由我一次一次对她态度的转变,突出了阿长的朴实。

《朝花夕拾》十分耐人寻味,它反映着封建社会的种种陋习:有写人吃血馒头,吃人肉。

人们迷信,古板,缠足,互相欺诈等等都受到了鲁迅强烈的批判,也让我不由得为那些人们感到悲哀。

如今,中国还有很多陋习,我想我会改变它们,把祖国建设得更美好。

朝花夕拾读后感例文(2)在暑假的时候,我读了《朝花夕拾》这本书。

书中写的是鲁迅以前的回忆,内容主要是作者对当时旧社会的批判,也体现了鲁迅先生写文章的语言特点。

在这本书中有十篇文章,其中有的写的是作者的童年,有的写得是作者的青年,作者几乎把自己的一生写进书中。

有些故事读起来会有一丝亲切感,就如作者的《五猖会》,在“我”正准备去看庙会的时候,父亲却让“我”背书,现在的我们身上是不是也会有相同的事情发生呢?正是因为这个故事我才觉得父母的这种行为是不是没有顾及孩子心理的感受呢?在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长妈妈,虽然让晚上的睡相不好,而且还爱说别人坏话,但她还是有优点的,如“我”和她聊到长毛的时候,她的精神,“我”甚至对她产生了特别的敬意,虽然这敬意越来越薄,在长妈妈的身上,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当时的社会的妇女的形象。

天津报刊对鲁迅逝世的多维呈现

天津报刊对鲁迅逝世的多维呈现

2015年10月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2卷第5期Oct.2015JournalofChongqingTechnologyandBusiness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Vol 32㊀NO.5doi:12.3969/j.issn.1672⁃0598.2015.05.011天津报刊对鲁迅逝世的多维呈现∗李文健(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传媒学院,天津300204)摘㊀要:鲁迅逝世后,‘大公报“‘益世报“‘庸报“等天津报刊对有关鲁迅的纪念活动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并组织编辑了系列纪念文章缅怀鲁迅先生的成就和贡献㊂这些报道和纪念文章视角多样,立场也多有不同,从公共意义到个体价值,从中国作家到世界文豪,从现实情感到精神更新,呈现出了一个多维度㊁立体化的鲁迅形象㊂关键词:鲁迅;天津报刊;公共舆论;纪念鲁迅中图分类号:I210.96㊀文献标志码:A㊀文章编号:1672⁃0598(2015)05⁃0072⁃07㊀㊀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在上海逝世㊂由于距离遥远,天津并没有发起类似上海的万人公祭大会㊂集会性质的纪念活动见诸报端的,只有11月1日由青玲艺话团㊁海风诗歌小品社㊁草原诗歌会等团体发起的 鲁迅先生纪念会 ㊂相较于平静的小规模纪念活动,天津本地以各大报纸为代表的舆论界,则对此投注了很大的力量㊂观察的角度从报道鲁迅先生的生前身后,到各界的纪念活动,再到组织编辑系列纪念文章,不仅全面展示了鲁迅的时代意义和价值,也给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接近历史的更大可能和多元认知的框架㊂一㊁身后哀思:公共的和个体的鲁迅先生逝世后,作为公共舆论的报刊媒体在第一时间即投入了关注㊂1936年10月20日,包括‘大公报“‘庸报“在内的很多天津报纸,都在显著位置刊登了鲁迅逝世的讣告㊂‘大公报“以间隔仅几小时的发自上海的两篇消息,迅速报道了鲁迅逝世前后的简况和治丧情况㊂‘大公报“在发自19日晚8时的专电中,引述许广平的话向读者展示了鲁迅生前的最后时光, 据鲁迅妻许广平女士谈,鲁病肺很久,经调养渐愈,本拟赴日本休养,因遵医嘱留沪,月初健康大复,已照常写作看书访友,国庆日曾往影院观‘复仇艳遇“影片,十七日午后往内山书店访内山,归来受风寒,当夜失眠㊂十八日晨寒热大作,咳嗽亦烈,先延日医须藤诊治㊂十八日午后更由福民医院松井等会诊,即注酸素,迄鲜效果㊂十九日晨四时仅呼 要茶 ,五时二十五分逝世㊂时仅伊及鲁迅之弟周建人暨日籍看护等三人在侧 [1]㊂20日零时的第二则专电中对治丧情况作了简要介绍: 由蔡元培㊁宋庆龄㊁沈钧儒㊁茅盾㊁内山完造㊁史沫德等组治丧委员会㊂治丧处由黄源㊁胡愈之负责,定二十日展九时起,至二十一日午后二时止,为各界瞻仰遗容时间,二十一日午后三时大硷,二十二日展十时运万国公墓安葬㊂ [1]27∗[收稿日期]2015⁃04⁃18[基金项目]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TJXC2013⁃004) 大众传媒与近代天津城市社会[作者简介]李文健,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传媒学院教师,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新闻传播史研究㊂‘庸报“在10月20日的讣告中称鲁迅先生的离世为 国际文坛陨一巨星 ㊂在对其生平事迹的简要介绍中,‘庸报“肯定了鲁迅在文学界和思想界的领袖地位,称其为 五四时代青年思想之权威 [2]㊂‘益世报“则冠以 当代第一流文豪 ,除了发布遗照㊁遗嘱,还刊登了主治医生的诊断报告,详细描述了鲁迅从发病到死亡的诊疗情形㊂[3]对鲁迅的葬礼,‘益世报“更是以航空通讯的形式报道了全部过程,笔调哀伤㊂ (22日)时光在凄凉的气氛中消逝,一点五十分开始举行盖棺仪式 ,许广平 扶着孩子海婴饮泣 , 闻者莫不心酸 ㊂ 二时出殡 ,由胡风㊁巴金等扶灵, 送丧的人足足有八千多人 , 多是年轻的男女学子与工人 ,沿途 送丧者都高唱挽歌,又悲惨又雄壮 ㊂到达虹桥路万国公墓后,在公墓纪念堂前又进行了最后的葬仪,蔡元培㊁宋庆龄等发表了演说,最后覆盖着 民族魂 旗的灵柩在众人的注视礼中下葬㊂[4]‘大公报“‘益世报“‘庸报“等主流报刊对鲁迅身后事的具体报道,一方面体现了鲁迅在中国社会,特别是文化知识界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作为重大的突发新闻事件,天津报刊对于鲁迅逝世的关注亦是新闻规律使然㊂尽管在记者的报道文字中,哀伤㊁崇敬的情感认知随处可见,但事无巨细地描述恐怕同样也是满足远离事件现场读者的一种新闻方式㊂甚至实事求是地说,对于部分读者而言,报道中的新奇感可能要远大于鲁迅离世带来的所谓感情冲击㊂作家王余杞对此有过辛辣的讽刺:那些 只有上班签到,抽烟喝茶, 今天天气哈哈哈 ,摇头吟味报屁股 ,甚至误认鲁迅为外国人的 充满了死气沉沉的公事房 的人, 任何的文艺工作者向来不曾引起他们注意过㊂如果注意了,那便是: 每不免模模糊糊的死掉则有之 罢了㊂[5]以此可以推断,很多报纸的普通读者期待看到众多名流参与的规模宏大的追悼活动和葬礼,除了如鲁迅文‘药“中 簇成一个半圆 脖项都伸得很长 般地 好奇 和 观赏 ,大概也别无其他了㊂这恐怕才是知识青年所感最为悲愤的吧㊂值得注意的是,报界对鲁迅身后事的关注并没有全部放在堆砌哀荣之上,‘益世报“的另一份副刊‘别墅“刊出了一篇‘鲁迅夫人访问记“,详细记录了记者对鲁迅北京原居所的探访㊂此处的 鲁迅夫人 是鲁迅的原配朱安㊂文中对朱安的刻画极其细致: 鲁迅的夫人,身材很矮,脸色很清Ѳ,眼睛里流露着极其哀伤的神态,看年纪也有半百开外了,她穿着一件蓝色的上衣,青裤,白鞋白袜白带裹着腿,头上挽着一个小髻,也用白绳束着 [6]㊂在谈及鲁迅的逝世时,朱安的语音 变得非常低微,低微得使人听不见㊂至于后事,尚还没有什么打算,因为那里有他的家眷主持一切 ㊂因朱安悲伤不能自已,记者只能中断了对她的采访, 恰巧鲁迅先生的二弟苦雨斋主周作人先生也在这里,笔者便向他去探寻一切 ㊂周作人在采访中,对鲁迅亦有自己的评价, 他近数年来努力于旧的文学方面上的工作,其余没有什么可大不了的事情㊂说到他的思想方面,个人的见解是非常深的,对于一切的事,仿佛都感到很悲观㊂ 他的个性是倔强得很,而且多疑㊂旁人说一句话,他总要想一想对自己是否有不利的地方㊂ [7]记者访问的朱安和周作人,可称作是鲁迅的至亲㊂然而众所周知,朱安和鲁迅之间基本没有夫妻感情,甚至鲁迅只把朱安看作母亲送给自己的 一件礼物 ㊂旧式婚姻的痛苦给鲁㊁朱二人均带来了莫大的伤害,特别是目不识丁只能依靠丈夫供养的小脚女人朱安,其苦闷甚至悲凉显然是难以言表的㊂在记者的记述中,瘦小的身躯㊁ 低微的语调 以及谈话中暗有所指的在上海主持一切的 家眷 ,似乎更加增添了朱安作为旧式婚姻殉葬者的悲情㊂而鲁迅和二弟作人之间的恩怨纠葛,也曾备受关注㊂尽管,周作人对于鲁迅在文学和思想上的成就亦表示认同,但对于兄长所谓 多疑 的性格实际上却不无微词㊂通过这篇报道,尚无法准确判断作者的实际意图,但隐含在字里行间的 春秋笔法 还是不免让人心生疑惑㊂而报纸副刊的编者把这篇文章放到了‘益世报“的综合性游艺副刊中,与各种电影介绍㊁名伶演出预告并列,其迎合都市一般读者的消费性倾向则是十分明显的㊂当然,如果后来的研究者只把这些纷纭复杂的身后事看作报人的 促销手段 ,显然是误入歧途㊂37第5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李文健:天津报刊对鲁迅逝世的多维呈现在过往的研究中,尽管很多前辈的研究者试图从多个面向终结意识形态和政治统领的研究方法,但鲁迅研究的符号化倾向依然存在㊂在革命伟人和文化巨人的绝对权威之下,以朱安为代表的失语者都 自然而然 地被湮灭了㊂这些选择性遗忘,对于研究本身也是一种莫大的损失,更不利于把鲁迅研究引向深入㊂正是通过‘鲁迅夫人访问记“看似无关宏大叙事的微末记载,我们才有机会透过另外一个视角审视鲁迅逝世在其他层面的意涵,如同朱安自己所言,她也是鲁迅 遗产 的一部分㊂因此,对此类个体化的遗产做出符合历史情境和当代关怀的解读,有益于我们从更加广泛的范围和视角回归历史并全面还原鲁迅,这恐怕也是研究者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㊂二㊁一代文豪:中国的和世界的如果说,对鲁迅丧葬情况的详细记录多半是出于报人 有闻必录 的职业敏感,那么其后诸多纪念文章的发布则颇有盖棺定论的意味㊂尽管在各报的讣告中也有对于鲁迅生平的简要介绍和评价,但这些片段式的文字与完整意义上的鲁迅形象相去甚远㊂鉴于鲁迅在中国社会的地位和影响力,各报均以各种副刊和专页为载体,发表了大量纪念和评论文章㊂‘大公报“副刊‘文艺“和‘益世报“副刊‘语林“还特别出版专号加以纪念㊂这些文章中,既有文坛宿将的评价和缅怀,也有彷徨中的知识青年的认知和追思,甚至还翻译了一些东西方外国友人的纪念文字㊂通过这些纪念文章,我们一方面可以深刻认识鲁迅先生在那段历史中留下的身影和时代意义,另一方面,同时代的有代表性的各阶层作者对鲁迅的评说,亦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意涵宽广的多维 合成 影像㊂鲁迅在中国文学史上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因此,对于他的纪念首先就是对其文学成就的肯定和缅怀㊂魏东明在纪念文章中,直言鲁迅的历史实质上就是中国新文学运动发展的历史㊂这种评价应当说是十分中肯的㊂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鲁迅的文字向来被视为新文学进步的标识㊂在谈到新文学运动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时,魏东明对其开创性的贡献充满敬意, 这篇小说在现在看来还是成熟老辣,充满了反抗的呐喊的, 它在当时影响之大,震动读者之甚,想象起来是使我们兴奋的 ㊂鲁迅早期的其他作品,如‘药“‘孔乙己“‘阿Q正传“也被作者视为 新文学运动初期运动史中光辉的几页,是最宝贵的收获也是文坛上不朽的作品 ㊂对于小说的思想内涵,魏东明的认识是十分深刻的,他认为鲁迅的作品 正反映着那个时期的反封建的精神,是五四前后的时代精神凝固在文艺方面的结晶 ㊂在魏文看来,鲁迅的另外一个开创性的贡献在于对中国新文学运动 发挥过极大的直接作用的 , 用锋利泼辣的文字写出的短小精悍的杂感文 , 这些杂感都是时代的纪念碑,我们可以从这些里看到五四及三一八的血迹 ㊂鲁迅南下之后,在同创造社的论战和对帮闲文人的批判中, 由群众的朋友,进为群众的兄弟 ,并 支持了翻译方法的论争,播种了中国翻译工作的坚实的种子 ㊂魏文把和青年一起工作㊁支持青年的文学创作,也同样视作鲁迅在文学领域的一大贡献,田军和萧红等 最有希望的青年作家,往往是经过鲁迅先生的手介绍给读者的 ㊂[8]魏东明的纪念文章,从新文学创作㊁文艺思想和提携后进等几个方面,对鲁迅在文学领域的贡献进行了全面评价,文中充满了赞美和景仰,这代表了那个时代众多文人㊁知识分子对鲁迅的一般认知和理解㊂尽管后期创造社的青年作家也曾攻击鲁迅是 社会变革中的落伍者 中国的堂吉诃德 ,但这种近似于人身攻击的所谓批判,实在不能对孤军奋战的鲁迅造成实质上的威胁㊂相反,鲁迅在论战中表现出的从容和理性,以及 革命是并非教人死而是教人活的 深刻认识,则生动地观照出了创造社的左倾幼稚病㊂很快,随着以鲁迅为旗手的 左联 的成立,青年作家们重又聚集在鲁迅周围,开启了有组织的革命文学运动㊂当然,魏东明对引领者的歌颂也许并不能代表整个中国文艺界的评价和认识,那么一直对左翼文学颇多批评的新月社文人叶公超的言说,其立论和评价则可能更有意义㊂叶公超认为,鲁迅在三个方面有其特殊的贡献㊂第一,在小说史方面, 我觉得他的中国小说史略和小说旧闲钞,不但在当时是开47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32卷导的著作,而且截至今日大概还是我们最好的参考书 ㊂第二,是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伤逝“‘社戏“都是叶公超所推崇的㊂尽管叶氏对于鲁迅的小说有创作方式上的批评,但看到 鲁迅死后不到三日,北平各书店Ѳ已没有他的书了 的状况一定也使其颇感意外,因此计划 在将来把他的小说全部仔细地读读,以补充或纠正现在的印象 ㊂第三,是鲁迅运用文字的能力, 他的文字似乎有一种特殊刚性是属于他自己的 ,而且 自然就带上了一种个性的亲切的色彩 ㊂[9]叶公超对鲁迅的政治立场和创作思想显然不能认同,因而他把自己总结的鲁迅形象称为 非战士的 ,以区别于左翼作家眼中的所谓革命导师形象㊂另外一位和鲁迅有过交锋的新月社成员梁实秋,比之 小心翼翼 的叶公超,则直接和坦率得多㊂他直言赞同钱玄同关于鲁迅 多疑 轻信 和 迁怒 的评价,尽管曾受到鲁迅 不断的攻击 , 不过在当时自称左翼作家的一群人中,我还是比较的最佩服鲁迅先生 ㊂对于鲁迅的文学成就,梁实秋也不乏赞美之词: 先生在文学方面,为中国文坛上最有力之作家,余与其立场虽稍有不同,而其文笔之卓绝,则实令余钦服,现先生逝世,为中国文坛上之最大损失,盖后人恐无能补其缺者㊂ [10]叶公超和梁实秋都曾和鲁迅有过论战,可见在文学创作以及对文学本身的认识上是有很大不同的㊂但对于鲁迅在文学上的成就,叶梁二人非但没有贬低,相反却赞颂有加,这也足以证明鲁迅作品在文学上的魅力㊂关于鲁迅先生在晚年的所谓 转变 ,他们 不约而同 地引用了‘大公报“的一篇悼词,指鲁迅 在他的晚年,把许多的力量浪费了,而没有用到中国文艺的建设上 ,而是 用很大的精神,打无谓的笔墨官司,把一个稀有的作家生命消耗了 ㊂[9]尽管对于所谓作家 浪费生命 深感悼惜,但当读到鲁迅等左翼作家与周瘦鹃㊁包天笑等 星期六派文人 联名发表的‘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时,其中为救国难尽弃前嫌的 国民立场 ,亦着实令梁实秋感到 足以表示鲁迅先生的伟大 ,并 值得所有的人的称赞 ㊂[10]从这个细节来看,虽然以叶㊁梁为代表的新月派文人和鲁迅在文学思想上有相当大的差别,但由日渐沉重的民族危难而引起的焦虑感和责任感,对那个时代的多数知识分子而言则是毫无差别的,这可能也是鲁迅和原本创作立场不同的时代作家们之间最大的交集㊂鲁迅在文学创作上的丰富遗产不仅属于中国,也是属于世界的㊂讣告中屡次出现的 世界一流文豪 实非谖言,鲁迅的逝世确为世界文坛的一大损失,这从诸多国际友人或研究者的谈话和纪念文章中可见一斑㊂曾把‘故乡“等作品介绍给日本读者的著名浪漫主义诗人㊁小说家佐藤春夫,在得到鲁迅逝世的消息后痛心非常㊂他认为鲁迅 虽受有近代西洋文明之感化,但绝无违背东亚人之精神 ,在文学上实堪为 现代第一流之作家,在日本尚瞧不到能与鲁迅对抗之人物 ,甚至预言 从此以后日本文学亦将受其影响 [11]㊂另一位日本学者改造社创始人㊁社长山本实彦因和鲁迅有过长期的交往,对于鲁迅的认识则更加深刻㊂他认为鲁迅在权力上是地位 超然的 ,而文学风格则是 罕有的 , 鲁迅氏的存在,比较高尔基的存在,尤其清高 ,并且 和萧伯纳是大异其趣的 ㊂这种罕有的不同于同时代世界文豪的风格,其根本原因在于鲁迅生活的中国社会的不同, 他生在不舒适的中国,又度着不舒适的生活,而处之怡然,向自己的信仰途中迈进,委实是令人敬佩的 [12]㊂山本实彦对鲁迅文学成就的推崇,最终促成了第一部 鲁迅全集 ,即七卷本‘大鲁迅全集“在日本的出版㊂这部日文版‘大鲁迅全集“甚至比中国国内最早的由上海复社出版的‘鲁迅全集“还早了近一年的时间,因此山本实彦对于鲁迅文学的国际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㊂西方的文人学者中同样不乏鲁迅的推崇者,他们对于鲁迅的文学成就亦有很高的评价㊂为此‘大公报“副刊‘文艺“还推出了 英美人怎样论鲁迅 专页予以选录㊂以报告文学集‘红星照耀中国“闻名西方世界的斯诺认为,鲁迅在中国文坛的地位,可以比拟于 苏联的高尔基,法国革命时的伏尔泰㊁罗曼罗兰㊁巴比塞,今日的A纪德等几个仅有的,在民族史上占有光荣的一页的伟大作家 ,自开创中国57第5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李文健:天津报刊对鲁迅逝世的多维呈现白话文学的基础始, 他一向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先导,直到逝世 [13]㊂曾任燕京大学西洋文学系主任的谢迪克(H.E.Shadick)在纪念文章中细数了‘阿Q正传“‘故乡“‘祝福“‘在酒楼上“等作品在创作上的特点,并盛赞鲁迅过人的 写作才力 ㊂诚然鲁迅作品中对国民性格的批判是深刻甚至是狠辣的,然而谢迪克敏锐地意识到, 虽然他有坚强的意志,要勇敢而暴力地扫除一切空虚和虚伪,一切阻碍民族复兴的恶势力 ,但在意志的背后却是他 对于人类的热爱 ,这种 明晰的现代眼光与传统的信仰的冲突似乎大大地把鲁迅的心困恼着,而这也是他的彷徨之所由来 [14]㊂谢迪克的这种认识是十分精到的,在看似尖锐笔刃 刀刀见血 的刻画之下实际正是鲁迅作为 医者 的仁心㊂从鲁迅逝世后编辑的一系列纪念文章看,‘大公报“‘益世报“等天津报刊对于鲁迅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十分肯定,甚至是推崇的㊂不过,报纸在选录纪念文章时,并未将那些在创作理念上与鲁迅格格不入的文人排除在外,事实上百喙如一的赞美之声则更加突出了鲁迅在中国新文学领域的卓越贡献㊂而对国际上鲁迅研究者和支持者意见的引介,则进一步把鲁迅引领中国文学的民族作家形象深化为蜚声世界文坛的一代文豪㊂因此,在报人的视角中,鲁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这种颇有些世界主义色彩的认知,实际却在旁观必审中超越了简单的政治论争和笔墨官司,而最终成为人们共同缅怀鲁迅㊁继承鲁迅文学遗产的集体性体验㊂三㊁情感诉求:现实的和精神的社会名流们的琤琮之声当然更能凸显鲁迅的文学成就和历史地位,但其中的卓尔不群却多少拉开了和普通读者之间的距离,少了些同音共律的一般情感㊂这种 被神化 的观感实与纪念活动中数以千计的青年和群众的自发哀悼大相径庭 青年们更愿视鲁迅为导师和同志,而不是顶礼膜拜的所谓 先知 ㊂这从为鲁迅逝世而谱写的挽歌中可见一斑:你底笔尖是枪尖刺透了中国人的脸你底声音是晨钟撞醒了奴隶们争迷梦在民族解放的斗争里你从不会退后擎着光芒的大旗走上新中国的前头呵,导师呵,同志你死了在很苦的战地你没有死去你活在我们的心里你没有死去你活在我们的心里你安息吧呵,导师我们会踏着你的路那一天就要到来我们站在你底墓前报告你我们完成了你底志愿[15]以上所引挽歌中的哀伤情绪是显而易见的,这可能比之盖棺定论式的名家述评更能打动普通读者㊂因此,导师加同志式的情感诉求在报刊的纪念文字中所占比例也很大㊂这些文字一方面代表了普通知识青年对鲁迅突然离世的震惊㊁不舍和缅怀,另一方面也同时表达了他们追随 鲁迅道路 的精神和信念㊂此类文章部分刊登于综合性副刊和游艺副刊之中,其实也可以视为满足普通读者阅读旨趣的一种编辑方法㊂实际上这些文学青年或年轻的知识分子大多和鲁迅并无生活中的交往,但在现实情感上却对鲁迅之死黯然神伤,甚至悲不自胜㊂一些人记述了自己得到鲁迅逝世消息后的情状, 我在得到他逝世消息后的晚上,(即是十九日的夜间)除了报馆,遇到几个青年朋友,我首先报告他们这不幸的消息,他们都始而惊愕,继则黯然 [16]㊂在创作上曾深受鲁迅影响的诗人王亚平也在文章中回忆到,当看到鲁迅讣告时,竟一时说不出话来, 一由难过的情绪支配了我,使我坐立不安 [17]㊂67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32卷对鲁迅逝世的切肤之痛有来自作为文坛后辈对前辈导师艺术滋养的感佩,这在诸多纪念文章中都有清楚的表示㊂而对很多视鲁迅为国家脊梁和社会明灯的广大青年而言, 在国难达到了最严重的关头,民族之间日益激烈的斗争使我们的心神极度紧张的时候 ,突然失去 不屈不挠的革命的伟大的导师 之焦虑感,正是造成 惊愕 黯然 坐立不安 的深层原因㊂如周学普所言,作为中国革命中 前进的典型的战士 , 他的伟大的革命的基础是明澈的现实主义,不妥协性,强劲的战斗精神和对于被迫压的民族的深深的热情 ,因此 在争斗中失了如此希(稀)有的导师,这给了我们的惊愕和悲痛是非常深刻的 [18]㊂把鲁迅逝世和国难日深的意象相联系,从现实情感进而焕发精神更新,这才是心怀家国前途的青年们纪念鲁迅的真义所在㊂也因此,在他们的纪念文章中少有 把 怎样怎样伟大 来颂扬鲁迅先生 [16]而刻意和社会名流相区隔,以证自己和那些 每日装模作样,不与凡人讲话 ,即使 和凡人通一个电话,还要板着面孔 的所谓 绅士派文人 的不同㊂[19]对于那些 藉死人以炫耀自己 甚至暗投 冷箭 之人,则给予坚决的回击,他们相信虽然 鲁迅先生死了,鲁迅先生的伟大功绩正在日日滋长,鲁迅先生的仇敌是无论如何巧语花言也掩埋不下的 [20]㊂关于鲁迅先生留给青年们的精神力量,王亚平的总结颇具代表性㊂他认为鲁迅留下了三个 药方 ㊂其一,伟大的人格, 他始终执着一只反抗不屈的笔,在中国这个混淆黑暗社会里战斗㊂他无论在什么地方, 却始终不屈服㊂反而,更向恶势力冲锋㊂他好似一个在黑夜执着火把向前猛进的战士 ㊂其二,著述的勤苦, 他不是像某种文人的烂于写作,也不是想显名牟利 , 他是老老实实,道道地地的一个顶勤苦的著作者 ㊂其三,热诚与胆量, 对于他仇视的环境,人们,是极尽其刻薄,冷酷的,而在反面(他希望的环境,亲爱的人们)却又是绝对的真诚,同情 ,而 他在军阀下,恶势力下,不堪言状的危险恐怖环境里,依然矗立不屈,战斗到底 的精神才是 使我们伟大的希望达到最后的目的 的最终力量㊂[17]王亚平总结的这三个精神药方可谓洞见阃奥㊂实事求是地说,面对时艰国难部分青年人 不紧张也不兴奋,只是痛哭着悲啼着山路的难行,不是喊石子碰伤了我的脚了!就是嚷荆棘刺烂了我的腿! [21],这种情况是普遍存在的㊂这三个 药方 的确有助于苦闷中的青年打破内心的彷徨和彼此间无谓的论争,起到凝聚情感和集结力量的作用㊂因此,青年们缅怀鲁迅先生文学成就的同时,把关注点延伸到情感和精神层面,从鲁迅精神中寻找信仰并汲取力量,其对中国社会的进步意义实不可小觑㊂在青年们的文章中,鲁迅也完成了从高山仰止的一代文豪到可亲可敬的精神导师的角色转换㊂四㊁结语由于社会名流的参与,特别是公共媒体的广泛报道,鲁迅逝世很快变为一场意义非凡的全国性公共事件㊂应当看到,‘大公报“‘益世报“等报刊无论是在新闻报道中还是在纪念文章的编排上,并未将鲁迅简单地政治化和标签化,而是凸显了鲁迅在文学史上的历史意义和忠于自身思想的精神价值㊂‘益世报“在社论中曾特别强调: 思想上的是非曲直,这是没有绝对的标准的㊂对鲁迅先生所代表的思想,我们赞成与否,一般人赞成与否,另是问题㊂ [22]报人的这种职业理念最终促成了 多声部合唱 的结果㊂因此,在社会各界均参与发声的舆论场中,不仅可以发现普通读者对规模宏大的丧葬活动的关注甚至新奇,也能够看到中外文化界名人巨叟的赞颂,甚至一些思想上持论不同者的评论㊂同时作为追随者的一般知识青年也利用现代媒体表达了自己的声音和立场㊂当然不同群体对于鲁迅的认识是大不相同的,但其中对鲁迅形象的多元认知,实际有利于研究者突破思维定势,更加准确和全面地认识历史上的鲁迅和鲁迅的历史,并回归到时代背景和现实关怀之中把握 鲁迅史 的价值㊂[参考文献][1]鲁迅昨在沪逝世[N].大公报.1936⁃10⁃20.[2]鲁迅昨病逝沪寓[N].庸报.1936⁃10⁃20.77第5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李文健:天津报刊对鲁迅逝世的多维呈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言情书屋
呈现一个完整的鲁迅
理顺鲁迅的思想发展脉络
鲁迅是文学大师,还是翻译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科普作家,以及书法家、美术家、设计师。

我们必须全面地了解鲁迅,理解鲁迅。

光明日报出版社推出的《鲁迅全集》,就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完整的鲁迅。

早在1938年,就有《鲁迅全集》面世。

新中国成立后,人
言情书屋
民文学出版社陆续推出了三种《鲁迅全集》版本,即1956年的十卷本、1981年的十六卷本、2005年的十八卷本,为学习鲁迅、研读鲁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四种《全集》都有遗憾,“全集”并不“全”,鲁迅先生的一些著作没有收入,从而使鲁迅先生的成就没有能够完整地展现出来。

进入新世纪,光明日报出版社邀请一些专家学者组建了新的《鲁迅全集》编委会,历时五年,在以前各版的基础上,尽力搜寻鲁迅先生的遗稿,编辑成一套崭新的《鲁迅全集》。

言情书屋
这套《全集》力图全面反映鲁迅先生在创作、翻译、古籍辑校、科学普及方面的成就,并涉及鲁迅先生的书法、绘画、美术论著和书刊装帧设计等,是迄今为止相对最全面地反映鲁迅先生各方面成就和贡献的文集。

在收集、钩沉鲁迅轶文上,光明日报出版社版的《鲁迅全集》颇具特色。

诗歌方面,他们从《周作人日记》中录出了《别诸弟三首》《莲蓬人》《庚子送灶即事》《祭书神文》《惜花四律》等,从周作人日记手稿中录出《题照赠仲弟》,
言情书屋
对理解早年鲁迅的思想感受很有参考价值。

杂文方面,他们重新编辑了鲁迅逝世后出版的文章,按照鲁迅先生生前的构想,辑录为《人海杂言》《荆天丛笔》,其中《〈劲草〉译本序》《〈魏子〉序》等均系残稿整理而成。

应当说,这样的编辑思路更符合鲁迅先生的初衷,也有助于读者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发展脉络。

将中国文化推向了新高度
鲁迅先生曾就《红楼梦》说过:“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
言情书屋
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不幸的是,鲁迅身后,他自己也遭遇了这样的情形。

有的人把他刻意打扮成“金刚怒目”式的“革命家”;有的则把他仅仅局限于“亭子间”里的“文学家”,乃至“小说家”或“杂文家”;更有甚者,拿着放大镜,专挑他的某些词句,把他“还原”成冷酷、好斗的小人形象。

言情书屋
这其实也很正常。

除去一些真正的“小人”从自己的阴暗心理出发去贬损、侮辱别人不谈,此外,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所处的立场不同,所要实现的意图不同,都会影响对某个特定个体的判断。

而真正的高山大川,因其博大与丰富,都会留给人们无限解读的可能性。

苏东坡曾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他认为原因是“只缘身在此山中”。

其实,就算跳到山外,也依然难以把握高山、大川的方方面面。

言情书屋
鲁迅先生就是高山,就是大川。

新版《鲁迅全集》让我们充分领略了他的崇高、伟大和丰富。

鲁迅是高尚的。

他与章士钊、胡适、林语堂、梁实秋、周扬等的纠葛,近年来成了现代文学史上热议的话题。

这当然可以讨论,但却不能因为要公正评价他们的成就,就非要去贬低鲁迅。

他们之间的争论,主要是观念的冲突、思想的分歧,岂是私人恩怨么!而鲁迅对郁达夫、瞿秋白、柔石、萧红、萧军、胡风、刘和珍等,却是满怀深情和温
言情书屋
热,从中可以看到他胸怀、心灵的纯粹与博大。

呈现一个完整的鲁迅
理順魯迅的思想發展脈絡
魯迅是文學大師,還是翻譯傢、古典文學研究專傢、科普作傢,以及書法傢、美術傢、設計師。

我們必須全面地瞭解魯迅,理解魯迅。

光明日報出版社推出的《魯迅全集》,就為我們呈現瞭一個完整的魯迅。

早在1938年,就有《魯迅全集》面世。

新中國成立後,人
言情书屋
民文學出版社陸續推出瞭三種《魯迅全集》版本,即1956年的十卷本、1981年的十六卷本、2005年的十八卷本,為學習魯迅、研讀魯迅奠定瞭堅實的基礎。

但四種《全集》都有遺憾,“全集”並不“全”,魯迅先生的一些著作沒有收入,從而使魯迅先生的成就沒有能夠完整地展現出來。

進入新世紀,光明日報出版社邀請一些專傢學者組建瞭新的《魯迅全集》編委會,歷時五年,在以前各版的基礎上,盡力搜尋魯迅先生的遺稿,編輯成一套嶄新的《魯迅全集》。

言情书屋
這套《全集》力圖全面反映魯迅先生在創作、翻譯、古籍輯校、科學普及方面的成就,並涉及魯迅先生的書法、繪畫、美術論著和書刊裝幀設計等,是迄今為止相對最全面地反映魯迅先生各方面成就和貢獻的文集。

在收集、鉤沉魯迅軼文上,光明日報出版社版的《魯迅全集》頗具特色。

詩歌方面,他們從《周作人日記》中錄出瞭《別諸弟三首》《蓮蓬人》《庚子送灶即事》《祭書神文》《惜花四律》等,從周作人日記手稿中錄出《題照贈仲弟》,
言情书屋
對理解早年魯迅的思想感受很有參考價值。

雜文方面,他們重新編輯瞭魯迅逝世後出版的文章,按照魯迅先生生前的構想,輯錄為《人海雜言》《荊天叢筆》,其中《〈勁草〉譯本序》《〈魏子〉序》等均系殘稿整理而成。

應當說,這樣的編輯思路更符合魯迅先生的初衷,也有助於讀者理解魯迅先生的思想發展脈絡。

將中國文化推向瞭新高度
魯迅先生曾就《紅樓夢》說過:“誰是作者和續者姑且勿
言情书屋
論,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學傢看見《易》,道學傢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傢看見排滿,流言傢看見宮闈秘事……”
不幸的是,魯迅身後,他自己也遭遇瞭這樣的情形。

有的人把他刻意打扮成“金剛怒目”式的“革命傢”;有的則把他僅僅局限於“亭子間”裡的“文學傢”,乃至“小說傢”或“雜文傢”;更有甚者,拿著放大鏡,專挑他的某些詞句,把他“還原”成冷酷、好鬥的小人形象。

言情书屋
這其實也很正常。

除去一些真正的“小人”從自己的陰暗心理出發去貶損、侮辱別人不談,此外,看問題的角度不同,所處的立場不同,所要實現的意圖不同,都會影響對某個特定個體的判斷。

而真正的高山大川,因其博大與豐富,都會留給人們無限解讀的可能性。

蘇東坡曾說廬山“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他認為原因是“隻緣身在此山中”。

其實,就算跳到山外,也依然難以把握高山、大川的方方面面。

言情书屋
魯迅先生就是高山,就是大川。

新版《魯迅全集》讓我們充分領略瞭他的崇高、偉大和豐富。

魯迅是高尚的。

他與章士釗、胡適、林語堂、梁實秋、周揚等的糾葛,近年來成瞭現代文學史上熱議的話題。

這當然可以討論,但卻不能因為要公正評價他們的成就,就非要去貶低魯迅。

他們之間的爭論,主要是觀念的沖突、思想的分歧,豈是私人恩怨麼!而魯迅對鬱達夫、瞿秋白、柔石、蕭紅、蕭軍、胡風、劉和珍等,卻是滿懷深情和溫
言情书屋
熱,從中可以看到他胸懷、心靈的純粹與博大。

呈現一個完整的魯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