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上电子教案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上电子教案

《中国古代文学》上电子教案

中国古代文学(上)教案主讲教师:王鸣第一讲:教学课题:《先秦文学总论》授课方式阅读讨论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先秦文学的总体风貌。

教学重点与难点1、先秦的概念。

2、先秦文学特征。

教学内容课堂导入:“先秦”的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先秦”是指秦统一中国前,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期。

狭义的“先秦”,主要是指春秋战国时期。

一、先秦文学的发展轨迹1、原始歌谣:艺术起源于劳动。

原始人类在简单而又繁重的集体劳动过程中,为了协调动作、减轻疲劳、提高效率而发出的一种有节奏的呼喊声,这就是劳动号子,它孕育着诗歌的胚胎,是构成原始诗歌的重要条件。

2、神话:神话是人类童年时代对自然及社会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艺术创作。

3、殷商甲骨卜辞、《易经》卦、爻辞和商周彝器铭文4、诗歌和散文是先秦文学作品的主要样式。

诗歌:《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

以屈原为代表作家的“楚辞”,是继《诗经》之后中国诗歌史上另一座新的里程碑。

它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到诗人独立创作的更高发展阶段的出现。

这种由诗人创作、带有鲜明楚地文化色彩的新诗歌,将中国诗歌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散文:《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古典散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大体上是春秋以前历史史官所收藏的官府要件和论文选编。

《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是继《尚书》之后以记事为主的一部史书。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赡完整的编年史,也是一部文学价值很高的历史散文著作,标志着史家之文发展到一个崭新阶段。

《战国策》是一部“亦史亦文”的著作,其文学性相当高,在历史散文的发展上达到了新的高峰。

与史家之文同时蓬勃发展的是诸子之文,当时最有影响的是儒、墨、道、法家。

他们的作品阐述自己学派的哲学和政治主张,以论说为主。

代表作品有《论语》、《墨子》、《孟子》、《庄子》、《荀子》和《韩非子》。

中国古代文学教案

中国古代文学教案

中国古代文学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中国古代文学之美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作品;2. 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特点和风格;3.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欣赏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4. 提高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作品;2. 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特点和风格。

教学难点:1. 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欣赏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2. 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教学准备:1. 教材:教材中包含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相关图片、视频和音频素材;3. 手段:准备一些古代文学作品的节选,供学生朗读和讨论使用;4. 文学鉴赏材料:准备一些相关的文学鉴赏材料,用于讲解和讨论。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图片和音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好奇心。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作品,如唐诗宋词、元曲明剧等;2. 分析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特点和风格,如儒家思想的影响、写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对立等。

三、文学鉴赏(20分钟)1. 选择一些经典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节选,让学生朗读,并对作品的情节、人物形象等进行讨论;2. 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作品。

四、写作训练(15分钟)1. 提供一些与中国古代文学相关的写作题目,如写一篇关于中国古代文学的读后感、写一篇关于中国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对比等;2. 引导学生思考和组织自己的思路,进行写作训练。

五、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继续深入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中国古代文学与其他文学体裁的关系;2.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并写读后感。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写作作业进行评价,包括内容的准确性、语言的表达能力等;3. 文学鉴赏能力:观察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中国古代文学电子教案124页PPT

中国古代文学电子教案124页PPT
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2024版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教案

2024版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教案

轶事小说
以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为代表的轶事小说,主要 记载士人的言行轶事和风流韵事,展现了魏晋风度。
05
隋唐五代文学
Chapter
隋唐五代历史背景与文化环境
1 2
隋朝的统一与短暂 隋朝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实现了中国的再 次统一,为唐代文学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唐朝的盛世与文化交流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经济繁 荣、文化昌盛,与周边国家有着广泛的文化交流。
中晚唐诗歌
中晚唐时期,诗歌创作风格多样化,出现了元稹、白居易等诗人。他 们的作品注重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唐代散文发展与风格特点
古文运动与散文的崛起
唐代古文运动推动了散文的发展,韩愈、柳宗元等人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使 散文逐渐摆脱了骈文的束缚。
唐代散文的风格特点
唐代散文注重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同时,唐代 散文还善于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文化环境
宋代重视文化教育,科举制度得到完善,使得更多士人有机会 接受教育并进入官场。同时,宋代儒学得到复兴和发展,形成 了理学思想,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宋代诗词发展及代表作品
诗词发展
宋代诗词在继承唐代的基础上,进一 步发展创新,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宋词更是成为与唐诗并驾齐驱的文学 体裁。
两晋散文
以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陶渊 明的《桃花源记》等为代表的两 晋散文,风格自然淡泊,表现了 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
南北朝骈文
南朝骈文注重形式美和对偶工整, 如孔稚珪的《北山移文》;北朝 骈文则更注重内容的表达和情感 的抒发,如庾信的《哀江南赋》。
魏晋南北朝小说初探

2024年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教案(含多场景)

2024年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教案(含多场景)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教案(含多场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掌握各个时期的文学特点及代表作家和作品。

2.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二、教学内容1.先秦文学:主要包括《诗经》、《楚辞》、先秦散文等。

2.秦汉文学:主要包括汉赋、秦汉散文、汉乐府等。

3.魏晋南北朝文学:主要包括建安七子、竹林七贤、南北朝民歌等。

4.隋唐五代文学:主要包括唐诗、唐宋八大家、五代词等。

5.宋代文学:主要包括宋词、宋诗、宋话本等。

6.元代文学:主要包括元曲、元代杂剧等。

7.明代文学:主要包括明代小说、明代戏曲等。

8.清代文学:主要包括清代诗词、清代小说等。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发展脉络、各个时期的文学特点及代表作家和作品。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剖析,引导学生理解作品内涵和艺术特色。

3.课堂讨论法:组织学生就某一时期或某一作品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4.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古代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5.课后阅读法: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让学生自主拓展阅读,提高文学素养。

四、教学安排1.先秦文学:2课时2.秦汉文学:2课时3.魏晋南北朝文学:2课时4.隋唐五代文学:2课时5.宋代文学:2课时6.元代文学:2课时7.明代文学:2课时8.清代文学:2课时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包括出勤、课堂参与度、讨论表现等。

2.课后作业:包括阅读笔记、小论文等。

3.期末考试:全面考察学生对古代文学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4.平时成绩:包括课堂笔记、课后阅读、课堂讨论等。

六、教学资源1.教材:《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册),人民文学出版社。

2.参考文献:《中国文学史》(四卷本),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四卷本),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古代文学教案

中国古代文学教案

中国古代文学教案《中国古代文学》教案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系统介绍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主要流派、代表作家及作品,使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

2. 熟悉各个时期的主要文学流派和代表作家。

3. 赏析经典的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 培养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三、教学内容1. 先秦文学:诗经、楚辞、先秦散文等。

2. 秦汉文学:汉赋、乐府诗、司马迁与《史记》等。

3. 魏晋南北朝文学:建安文学、陶渊明与田园诗、南北朝民歌等。

4. 隋唐文学:唐诗、古文运动、唐传奇等。

5. 宋元文学:宋词、元曲、宋元话本等。

6. 明清文学:小说、戏曲、明清诗文等。

四、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讲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作品。

2. 作品赏析:通过阅读和分析经典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讨论与互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4. 多媒体教学: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5. 课外阅读:推荐相关的古代文学作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检验学生对前半学期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考试:全面考核学生对整个课程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中国古代文学史》(××主编,××出版社)2. 参考书籍:《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编,××出版社)。

中 国古代文学教案

中 国古代文学教案

中国古代文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包括各个时期的主要文学体裁、代表作家和作品。

2、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和欣赏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古代文学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重点介绍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时期的文学特点和代表作品。

(2)分析《诗经》《楚辞》、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经典文学形式的艺术特色和文化意义。

2、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手法,如用典、比兴等。

(2)引导学生将古代文学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相结合,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系统的讲解,让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作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讨论法组织学生对一些有争议或具有启发性的文学问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阅读分析法指导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并进行分析和解读,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古代文学中的经典故事或引用一句著名的诗词)引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中国古代文学。

2、先秦文学(1)介绍《诗经》,包括其来源、内容、艺术特色和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重点讲解《关雎》《蒹葭》等名篇,让学生体会其质朴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

(2)讲解《楚辞》,以屈原的作品为主,如《离骚》。

分析其浪漫主义的风格、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象征手法。

3、秦汉文学(1)讲述秦代文学的概况,由于秦代存在时间较短,文学成就相对较少。

(2)重点介绍汉代文学,如汉赋的兴起和发展,以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为例,分析汉赋的铺陈排比、辞藻华丽等特点。

4、魏晋南北朝文学(1)介绍这一时期文学的多元化发展,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

(2)讲解陶渊明的田园诗,如《归园田居》《饮酒》等,让学生感受其淡泊宁静的心境和自然质朴的风格。

(3)讲述南北朝民歌,如《木兰诗》《敕勒歌》,比较南北方民歌的不同特色。

中国古代文学教案唐代

中国古代文学教案唐代

中国古代文学教案唐代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了解唐诗的发展脉络及其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2. 掌握李白、杜甫的诗歌创作特点,领会其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 分析白居易《长恨歌》的文学价值,提高对长篇叙事诗的鉴赏能力。

4. 初步了解唐代传奇小说的题材和风格,拓展文学视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唐诗的艺术风格、李白与杜甫的诗歌创作、白居易《长恨歌》的文学价值。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中国古代文学》学习笔记、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唐代诗歌、绘画、音乐等艺术作品,让学生感受唐代文化的繁荣,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简要介绍唐诗的发展与特点,引导学生关注唐诗的艺术风格。

3. 李白与杜甫诗歌创作讲解:分析两位诗人的生平经历、诗歌主题及艺术成就,结合具体诗篇进行讲解。

4. 白居易《长恨歌》讲解:介绍历史背景,分析诗歌的结构、主题和艺术特色,解读长篇叙事诗的文学价值。

5. 唐代传奇小说概述:简要介绍唐代传奇小说的题材、风格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分析李白、杜甫的诗歌创作特点,并进行小组讨论。

六、板书设计1. 唐代文学概述唐诗发展脉络李白与杜甫诗歌创作特点白居易《长恨歌》唐代传奇小说2. 李白与杜甫诗歌创作李白:豪放、奔放、意境高远杜甫:沉郁、严肃、关注现实3. 白居易《长恨歌》结构:起承转合主题:爱情、历史、人生艺术特色:叙事与抒情相结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李白《将进酒》与杜甫《登高》的诗歌创作特点,谈谈你的理解。

以白居易《长恨歌》为例,分析长篇叙事诗的文学价值。

2. 答案:(1)李白的《将进酒》以豪放、奔放的诗风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豁达态度;杜甫的《登高》则以沉郁、严肃的诗风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切。

(2)白居易的《长恨歌》以丰富的情节、细腻的描绘、真挚的情感展现了爱情、历史和人生,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中国古代文学》电子教案

《中国古代文学》电子教案

《中国古代文学》电子教案第一章:导言1.1 课程介绍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课程背景、目的和意义。

掌握课程的学习目标和主要内容。

1.2 中国古代文学概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时期和代表作家。

第二章:先秦文学2.1 《诗经》了解《诗经》的背景和创作特点。

分析《诗经》中的经典诗篇和意义。

2.2 楚辞了解楚辞的起源和特点。

分析楚辞中的代表作品和主题。

第三章:汉代文学3.1 汉赋了解汉赋的背景和特点。

分析汉赋中的代表作品和风格。

3.2 汉乐府了解汉乐府的背景和特点。

分析汉乐府中的代表作品和主题。

第四章:唐代文学4.1 唐诗概述了解唐诗的背景和特点。

掌握唐诗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家。

4.2 李白与杜甫分析李白的诗歌风格和主题。

分析杜甫的诗歌风格和主题。

第五章:宋代文学5.1 宋词概述了解宋词的背景和特点。

掌握宋词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家。

5.2 苏轼与辛弃疾分析苏轼的词风和主题。

分析辛弃疾的词风和主题。

第六章:宋代文学(下)6.1 柳永与李清照分析柳永的词风和主题。

分析李清照的词风和主题。

6.2 宋代散文了解宋代散文的特点及代表作家。

分析宋代散文的主题和风格。

第七章:元代文学7.1 元曲概述了解元曲的背景和特点。

掌握元曲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家。

7.2 马致远与关汉卿分析马致远的词风和主题。

分析关汉卿的词风和主题。

第八章:明代文学8.1 明代小说了解明代小说的背景和特点。

掌握明代小说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品。

8.2 明代散文与诗歌了解明代散文与诗歌的特点及代表作家。

分析明代散文与诗歌的主题和风格。

第九章:清代文学(上)9.1 清代小说了解清代小说的背景和特点。

掌握清代小说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品。

9.2 纳兰性德与曹雪芹分析纳兰性德的词风和主题。

分析曹雪芹的词风和主题。

第十章:清代文学(下)10.1 清代散文与诗歌了解清代散文与诗歌的特点及代表作家。

分析清代散文与诗歌的主题和风格。

10.2 清代文学流派及影响掌握清代文学的主要流派及其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教案

中国古代文学教案

中国古代文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发展历程。

2. 让学生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作品和文学流派。

3.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概念:诗、词、赋、散文、小说、戏曲等。

2. 中国古代文学的特点:古典文学的形式美、意境美、哲理美等。

3.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先秦文学、汉代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唐宋文学、元明清文学等。

4. 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作家:屈原、杜甫、白居易、苏轼、辛弃疾等。

5. 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作品:《离骚》、《诗经》、《红楼梦》、《西游记》等。

6. 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学流派:儒家文学、道家文学、禅宗文学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发展历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作家和作品。

3. 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学流派和特点。

4. 欣赏法:让学生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美,提高文学素养。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安排1. 第一周:讲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第二周:讲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3. 第三周:分析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作家和作品。

4. 第四周:讨论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学流派。

5. 第五周: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美。

六、教学活动1. 课堂讲授:教师通过PPT展示,讲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发展历程。

2. 案例分析:教师挑选代表性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解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内涵。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学流派和特点,分享自己的观点。

4. 文学创作: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古代文学形式的创作,如诗词、散文等。

七、教学资源1. PPT课件:展示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概念、特点、发展历程、重要作家和作品等。

中国古代文学教案

中国古代文学教案

中国古代文学教案古代中国文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古代文学作品,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本教案将以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内容为线索,介绍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方法和相关的教学资源,以期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古代文学的教学。

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古代文学的核心作家、作品和流派;3. 分析古代文学作品的主题、结构和语言特点;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5. 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二、教学重点1. 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发展历程;2. 重要古代文学作家及其代表作品的阅读和分析;3. 古代文学作品的主题、结构和语言特点的探究;4.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评价古代文学作品。

三、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定义古代文学的范围和内涵;- 解析古代文学作品的特点,如注重意境、崇尚自然、注重笔墨技巧等。

2. 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从先秦时期到明清时期的文学发展历程;- 突出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家和重要作品。

3. 中国古代文学的核心作家和代表作品- 介绍古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家,如李白、杜甫、苏轼等;- 分析并阅读其代表作品,如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苏轼的《水调歌头》等。

4. 古代文学作品的主题、结构和语言特点- 详细解读古代文学作品所包含的主题和思想;- 分析古代文学作品的结构和篇章组织方式;- 探究古代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5.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阅读与鉴赏- 提供丰富的文学作品,让学生进行阅读与鉴赏;- 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深层意义,培养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方法1. 讲授与互动结合- 通过讲授古代文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为学生提供基础知识;- 利用案例分析和互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阅读与讨论结合- 提供古代文学作品,鼓励学生进行阅读并进行思考和讨论;- 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主题、结构和语言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电子教案

《中国古代文学》电子教案

《中国古代文学》电子教案电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3.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中国古代文学的概念和特点;2.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3.中国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4.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与实例分析相结合;2.教师讲授与学生互动相结合;3.看图说话和小组讨论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第一节中国古代文学的概念和特点(10分钟)1.通过展示一些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作品和古代文学家的肖像,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概念。

2.讲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特点,如包含了古代社会、历史和文化的特点,具有韵律性和象征性等。

第二节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15分钟)1.通过时间轴的展示,讲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从先秦时期至明清时期,包括经典作品的出现和不同文体的兴盛等。

2.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历史时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和推动,如政治、社会和文化环境等。

第三节中国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20分钟)1.分小组,通过看图说话的方式,让学生猜测图片中的作品和作家,并介绍其具体情况。

2.让学生自己选择一个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或作家,进行短暂介绍,并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第四节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的培养(25分钟)1.贴近学生生活,选择一篇古代文学作品,通过分析诗词、韵律和意境等要素,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可以是一首诗、一篇小说或一个故事情节等,辅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五、教学评估:1.通过课堂活动和学生表现评估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通过学生的创作作品评估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六、教学拓展:1.组织学生进行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讨论,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2.组织学生进行古代文学作品的朗诵和演出,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3.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等相关文化场所,增加对中国古代文学的了解和体验。

大同大学空白教案电子版

大同大学空白教案电子版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授课班级:XX级XX班授课教师:XXX授课时间:2023年X月X日课时:2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诗经》的成书背景、内容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掌握《诗经》中部分著名篇章,如《关雎》、《国风·周南·桃夭》等。

(3)理解《诗经》中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2)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文学创作潜能。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2)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道德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诗经》的成书背景和内容特点。

2. 《诗经》中部分著名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诗经》中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及其与现代诗歌的差异。

2. 《诗经》中诗歌的思想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经》的成书背景、内容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 阅读法:引导学生阅读《诗经》中的著名篇章,体会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经》中的诗歌,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古代文学作品,激发学生对《诗经》的学习兴趣。

2. 介绍《诗经》的成书背景和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二)讲授1. 讲解《诗经》的成书背景,包括历史背景、文化背景等。

2. 分析《诗经》的内容特点,如诗体、题材、表现手法等。

3. 介绍《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如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等。

(三)阅读1. 引导学生阅读《诗经》中的著名篇章,如《关雎》、《国风·周南·桃夭》等。

2. 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四)讨论1. 组织学生讨论《诗经》中的诗歌,如诗歌中的意象、情感表达等。

2.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中国古代文学》电子教案

《中国古代文学》电子教案

《中国古代文学》电子教案第一章:中国古代文学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定义、特点及其发展历程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作品理解中国古代文学在我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响1.2 教学内容中国古代文学的定义与特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作品中国古代文学的地位和影响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概念、特点、发展历程等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作品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中国古代文学的地位和影响1.4 教学资源教案、PPT、参考书籍等网络资源:相关网站、论文、视频等1.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古代文学基本概念的理解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课程报告:让学生选择一个古代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评估其理解深度第二章:先秦文学2.1 教学目标掌握先秦文学的基本特点及其代表作品了解先秦文学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理解先秦文学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启示2.2 教学内容先秦文学的基本特点先秦文学的代表作品及其作者先秦文学的地位和影响先秦文学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启示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先秦文学的基本特点、代表作品等案例分析法:分析先秦文学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后世文学的发展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先秦文学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启示2.4 教学资源教案、PPT、参考书籍等网络资源:相关网站、论文、视频等2.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先秦文学基本特点的理解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课程报告:让学生选择一个先秦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评估其理解深度第三章:秦汉文学3.1 教学目标掌握秦汉文学的基本特点及其代表作品了解秦汉文学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理解秦汉文学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启示3.2 教学内容秦汉文学的基本特点秦汉文学的代表作品及其作者秦汉文学的地位和影响秦汉文学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启示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秦汉文学的基本特点、代表作品等案例分析法:分析秦汉文学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后世文学的发展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秦汉文学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启示3.4 教学资源教案、PPT、参考书籍等网络资源:相关网站、论文、视频等3.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秦汉文学基本特点的理解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课程报告:让学生选择一个秦汉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评估其理解深度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文学4.1 教学目标掌握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基本特点及其代表作品了解魏晋南北朝文学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理解魏晋南北朝文学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启示4.2 教学内容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基本特点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代表作品及其作者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地位和影响魏晋南北朝文学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启示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基本特点、代表作品等案例分析法:分析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后世文学的发展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魏晋南北朝文学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启示4.4 教学资源教案、PPT、参考书籍等网络资源:相关网站、论文、视频等4.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魏晋南北朝文学基本特点的理解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课程报告:让学生选择一个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评估其理解深度第五章:唐代文学5.1 教学目标掌握唐代文学的基本特点及其代表作品了解唐代文学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中国古代文学》电子教案第六章:宋代文学6.1 教学目标掌握宋代文学的基本特点及其代表作品了解宋代文学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理解宋代文学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启示6.2 教学内容宋代文学的基本特点宋代文学的代表作品及其作者宋代文学的地位和影响宋代文学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启示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宋代文学的基本特点、代表作品等案例分析法:分析宋代文学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后世文学的发展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宋代文学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启示6.4 教学资源教案、PPT、参考书籍等网络资源:相关网站、论文、视频等6.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宋代文学基本特点的理解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课程报告:让学生选择一个宋代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评估其理解深度第七章:元代文学7.1 教学目标掌握元代文学的基本特点及其代表作品了解元代文学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理解元代文学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启示7.2 教学内容元代文学的基本特点元代文学的代表作品及其作者元代文学的地位和影响元代文学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启示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元代文学的基本特点、代表作品等案例分析法:分析元代文学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后世文学的发展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元代文学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启示7.4 教学资源教案、PPT、参考书籍等网络资源:相关网站、论文、视频等7.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元代文学基本特点的理解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课程报告:让学生选择一个元代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评估其理解深度第八章:明代文学8.1 教学目标掌握明代文学的基本特点及其代表作品了解明代文学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理解明代文学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启示8.2 教学内容明代文学的基本特点明代文学的代表作品及其作者明代文学的地位和影响明代文学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启示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明代文学的基本特点、代表作品等案例分析法:分析明代文学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后世文学的发展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明代文学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启示8.4 教学资源教案、PPT、参考书籍等网络资源:相关网站、论文、视频等8.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明代文学基本特点的理解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课程报告:让学生选择一个明代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评估其理解深度第九章:清代文学9.1 教学目标掌握清代文学的基本特点及其代表作品了解清代文学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理解清代文学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启示9.2 教学内容清代文学的基本特点清代文学的代表作品及其作者清代文学的地位和影响清代文学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启示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清代文学的基本特点、代表作品等案例分析法:分析清代文学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后世文学的发展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清代文学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启示9.4 教学资源教案、PPT、参考书籍等网络资源:相关网站、论文、视频等9.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清代文学基本特点的理解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课程报告:让学生选择一个清代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评估其理解深度第十章:中国古代文学的现代价值与传承10.1 教学目标理解中国古代文学对现代社会的价值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承方式及其重要性探讨中国古代文学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10.2 教学内容中国古代文学对现代社会的价值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承方式及其重要性中国《中国古代文学》电子教案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设计: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需要关注如何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代表作品以及其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电子教案

《中国古代文学》电子教案

《中国古代文学》电子教案第一章:先秦文学1.1 概述:介绍先秦文学的背景、特点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1.2 重点内容:1.2.1 《诗经》:讲解《诗经》的成书过程、内容特点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价值。

1.2.2 诸子百家:介绍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作品及思想内涵。

1.3 难点内容:先秦文学的古文阅读和理解。

1.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引导学生阅读原著,分析作品内涵。

第二章:汉代文学2.1 概述:介绍汉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主要成就及其特点。

2.2 重点内容:2.2.1 楚辞:讲解楚辞的起源、代表作品及其文学价值。

2.2.2 汉赋:介绍汉赋的繁荣时期、主要代表作家及其作品特点。

2.3 难点内容:楚辞、汉赋的古文阅读和理解。

2.4 教学方法:采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先秦文学与汉代文学的传承关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第三章:唐代文学3.1 概述:介绍唐代文学的繁荣原因、主要成就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3.2 重点内容:3.2.1 唐代诗歌:讲解唐诗的分类、代表诗人及其诗歌创作特点。

3.2.2 唐代散文:介绍唐代散文的发展历程、代表作家及其作品特点。

3.3 难点内容:唐代诗歌、散文的古文阅读和理解。

3.4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分析经典诗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第四章:宋代文学4.1 概述:介绍宋代文学的发展特点、主要成就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4.2 重点内容:4.2.1 宋代词:讲解宋词的起源、代表词人及其词作风格。

4.2.2 宋代散文:介绍宋代散文的繁荣时期、代表作家及其作品特点。

4.3 难点内容:宋词、散文的古文阅读和理解。

4.4 教学方法:采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唐代文学与宋代文学的传承关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第五章:元代文学5.1 概述:介绍元代文学的特殊背景、主要成就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5.2 重点内容:5.2.1 元曲:讲解元曲的分类、代表作家及其作品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电子教案

《中国古代文学》电子教案

《中国古代文学》电子教案第一章:导言1.1 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感受其独特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掌握:1)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历程;2)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3)培养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情。

1.3 教学内容1.3.1 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特点1.3.2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1.3.3 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第二章:先秦文学2.1 课程简介本章主要介绍先秦时期的文学成就,包括《诗经》、《楚辞》等经典作品。

2.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掌握:1)了解先秦文学的基本特点;2)熟悉先秦时期的代表性文学作品;3)理解先秦文学在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3 教学内容2.3.1 先秦文学的基本特点2.3.2 《诗经》2.3.3 《楚辞》第三章:汉代文学3.1 课程简介本章主要介绍汉代文学的发展,包括赋、诗、小说等文体的兴起。

3.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掌握:1)了解汉代文学的基本特点;2)熟悉汉代代表性的文学作品;3)理解汉代文学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3.3 教学内容3.3.1 汉代文学的基本特点3.3.2 汉代代表性文学作品第四章:唐代文学4.1 课程简介本章主要介绍唐代诗歌的繁荣,包括李白、杜甫、王维等大家的创作。

4.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掌握:1)了解唐代诗歌的基本特点;2)熟悉唐代代表性的诗人和作品;4.3 教学内容4.3.1 唐代诗歌的基本特点4.3.2 唐代代表性的诗人和作品第五章:宋代文学5.1 课程简介本章主要介绍宋代词的兴盛,包括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大家的创作。

5.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掌握:1)了解宋代词的基本特点;2)熟悉宋代代表性的词人和作品;3)理解宋代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5.3 教学内容5.3.1 宋代词的基本特点5.3.2 宋代代表性的词人和作品第六章:元代文学6.1 课程简介本章主要介绍元代戏曲的兴起,包括关汉卿、马致远、白朴等大家的创作。

电子行业中国古代文学电子教案

电子行业中国古代文学电子教案

电子行业中国古代文学电子教案1. 简介本电子教案旨在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在电子行业中的应用,帮助学生了解古代文学的重要性和它在电子行业中的用途。

通过教学内容的讲解和实际案例的演示,学生将了解古代文学对电子行业的启示和影响,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2.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概念和常用词汇•探索中国古代文学在电子行业中的应用•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3. 教学内容3.1 中国古代文学概述•古代文学的定义和分类•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品3.2 中国古代文学的特点和价值•古代文学的艺术特点•古代文学的思想内涵•古代文学的价值和意义3.3 中国古代文学在电子行业中的应用•古代文学在游戏开发中的运用•古代文学在影视制作中的应用•古代文学在智能设备交互中的利用4. 教学方法•讲授:通过授课讲解古代文学的相关知识和应用案例,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古代文学在电子行业中的潜在应用和创新点。

•实践:组织学生参与古代文学相关项目的设计和开发,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5. 教学资源•电子教案:提供学生学习指导和课堂讲解的文档•电子文学作品:提供学生阅读和分析的古代文学作品•案例分析:提供学生参考的古代文学在电子行业中的应用案例6.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通过学生的参与度和回答问题的质量评估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项目作业: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具有古代文学元素的游戏、影视作品或智能设备应用,并评估其创新性和应用效果。

7. 教学时间安排课时内容1 古代文学概述2 古代文学特点和价值3-4 古代文学在电子行业中的应用5-8 学生项目设计和开发8. 总结通过本电子教案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性和它在电子行业中的运用。

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项目的设计和开发,学生将培养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并将古代文学的精华融入到电子行业的实际应用中。

中国古代文学史1教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1教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1教案中国古代文学是一颗璀璨夺目的瑰宝,它源远流长,承载着中国人民的智慧与情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起源、发展和特点,展示其在中华文明中的重要地位。

一、教学目标1. 认识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地位和价值;2. 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假设和特征;3. 按照时间顺序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并掌握其主要流派和代表作;4.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欣赏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文学的定义和范围;2. 先秦文学的主要特点和代表作品;3. 秦汉文学的发展与转变;4.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特点与流派;5. 唐宋文学的繁荣和传世之作。

三、教学方法1. 听讲与讨论:通过听讲与讨论,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性和特点;2. 阅读与分析:选取代表性的古代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分析;3. 课堂小组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讨论和解读文学作品;4. 资源调查与学习:指导学生使用图书馆或互联网,进行相关资源的调查和学习。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古代文学名家的画像,引发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 知识讲解:讲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定义、范围和历史地位,以及不同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作;3. 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选取一位古代文学家进行深入研究,分享并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4. 阅读与分析:指导学生阅读一段古代文学作品,并进行分析和解读;5. 思考问题:提出一些关于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和传承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6.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强化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整体认识;7. 作业布置:布置学生阅读一篇古代文学作品,并撰写读后感。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发言:根据学生的课堂发言、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评估他们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 书面作业:评估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读能力,以及对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整体把握能力。

中国古代文学教案唐代

中国古代文学教案唐代

中国古代文学教案唐代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文学》教材第四章“唐诗”部分。

详细内容包括了唐诗的起源、发展、鼎盛时期以及各位著名诗人的代表作品。

主要涉及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王之涣等,通过学习他们的诗歌,让学生了解唐代文学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唐诗的起源、发展及其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2. 掌握著名唐代诗人的生平事迹及代表作品,领会其艺术风格。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唐诗的艺术风格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教学重点:著名诗人的代表作品及其创作背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唐诗三百首》、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课堂。

随后提出问题:“大家知道唐代最著名的诗人是谁吗?他们有哪些代表作品?”引发学生思考。

2. 讲解:介绍唐诗的起源、发展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引导学生了解唐诗的艺术风格。

3. 实践情景引入:以李白《将进酒》为例,让学生感受唐代诗人的豪放情怀。

4. 例题讲解:选取杜甫《春望》进行讲解,分析诗歌的韵律、意境及创作背景。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艺术特点。

7.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推荐一位喜欢的诗人,分享其代表作品及创作风格。

六、板书设计1. 唐代诗歌鉴赏2. 内容:唐诗起源与发展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王之涣等代表作品:《将进酒》、《春望》、《赋得古原草送别》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选择一位你喜欢的唐代诗人,了解他的生平事迹,并分析其创作风格。

请你从教材中选取一首唐诗,进行翻译和鉴赏。

2. 答案:诗人选择:例如杜甫,其创作风格为沉郁、豪放,关注社会现实,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诗歌翻译与鉴赏:例如《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描绘了壮阔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学(上)教案主讲教师:王鸣第一讲:教学课题:《先秦文学总论》授课方式阅读讨论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先秦文学的总体风貌。

教学重点与难点1、先秦的概念。

2、先秦文学特征。

教学内容课堂导入:“先秦”的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先秦”是指秦统一中国前,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期。

狭义的“先秦”,主要是指春秋战国时期。

一、先秦文学的发展轨迹1、原始歌谣:艺术起源于劳动。

原始人类在简单而又繁重的集体劳动过程中,为了协调动作、减轻疲劳、提高效率而发出的一种有节奏的呼喊声,这就是劳动号子,它孕育着诗歌的胚胎,是构成原始诗歌的重要条件。

2、神话:神话是人类童年时代对自然及社会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艺术创作。

3、殷商甲骨卜辞、《易经》卦、爻辞和商周彝器铭文4、诗歌和散文是先秦文学作品的主要样式。

诗歌:《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

以屈原为代表作家的“楚辞”,是继《诗经》之后中国诗歌史上另一座新的里程碑。

它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到诗人独立创作的更高发展阶段的出现。

这种由诗人创作、带有鲜明楚地文化色彩的新诗歌,将中国诗歌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散文:《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古典散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大体上是春秋以前历史史官所收藏的官府要件和论文选编。

《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是继《尚书》之后以记事为主的一部史书。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赡完整的编年史,也是一部文学价值很高的历史散文著作,标志着史家之文发展到一个崭新阶段。

《战国策》是一部“亦史亦文”的著作,其文学性相当高,在历史散文的发展上达到了新的高峰。

与史家之文同时蓬勃发展的是诸子之文,当时最有影响的是儒、墨、道、法家。

他们的作品阐述自己学派的哲学和政治主张,以论说为主。

代表作品有《论语》、《墨子》、《孟子》、《庄子》、《荀子》和《韩非子》。

诸子散文发展大体经历了语录体、对话论辩体与鸿篇巨制的专题论文三个阶段。

第二课时先秦文学的传统特征一、发愤著书的传统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因为“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作者遭受困顿,心中郁闷不平,故通过创作来抒情言志,表达愤懑不平之情。

司马迁概括了先秦各家发愤著书的传统,同时也是他创作《史记》的动机。

唐宋古文运动时,韩愈提出“不平则鸣”,欧阳修提出“诗穷后工”,都是对这一传统的继承。

二、忧国忧民的传统儒、墨两家,在战国时代,并称“显学”。

它们之所以深入人心,让更多的人信奉其学说主张,与他们关心民瘼,体察民间疾苦的政治主张相关。

孟子反对霸道,主张“发政施仁”,给人民以一定的产业,使他们能养家糊口,安居乐业,在一定程度上能为民请命,反映了人民要求摆脱贫困、向往安定生活的愿望。

墨子的“非乐”、“非攻”、“节用”、“节葬”等主张,也多半是从“万民之利”出发,其“忧民之忧”与儒者孟子亦颇相似。

诗人屈原之“存君兴国”,也是忧国忧民。

所以,“忧国忧民”始终是文学所要表达的主题。

三、放言无惮的传统鲁迅《摩罗诗力说》称屈原《离骚》、《天问》,能够“放言无惮,为前人所不敢言。

”先秦之作大抵有此特点。

就连“温柔敦厚”的《诗经》也有许多直言不不讳的作品。

诸子著书立言,更是放惮直言,无所顾忌。

孟子斥责暴君为“残贼之人”,庄子讥刺诸侯为“窃国”之盗,都是显例。

战国时代,言论比较自由,作家往往自然直率、畅所欲言。

这是先秦文学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中国文学的一个优良传统。

司马迁继承这个传统,创作了不朽巨著《史记》。

但是《史记》一书,曾被后代帝王称为“微文刺讥,贬损当世”。

有人甚至指责它为“谤书。

”可见在天下一统、文化专制时期,这样的传统确实难乎为继。

由此看来,先秦文学这一优良传统,是形成于特定的历史时代的。

四、深于比兴、深于取象所谓“深于比兴”、“深于取象”,大抵是指善用比喻,多用寓言,使文章具有形象性和生动性。

这的确是先秦文学的一个明显特征。

这是清人章学诚概括的,章学诚列举了《诗》、《骚》、《庄子》、《列子》和《战国策》等作品为例证明,其实,先秦之文,如儒、墨、名、法各家著作,无不具有这样的特征。

第二讲:教学课题《上古文学》授课方式讲授法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神话的产生。

2.神话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1、神话的分类及其特点。

与西方古代神话的比较。

教学内容课堂导入:神话是富于想象力的古代人民以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口头创作的神异故事。

它是古代人民通过幻想对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曲折反映和超现实的形象描述,表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

它是古代人民运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的艺术结晶。

一、什么是神话?马克思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之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神话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神话包括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以神魔鬼怪为内容的传说、故事、笔记、小说等。

狭义的神话专指产生于原始社会的古代神话,是原始社会出现的另一种集体创作的口头文学。

它是原始人类对周围世界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解释,它用虚幻的想象和夸张手法,采取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来反映人民战胜自然的愿望。

二、神话产生的条件:1、原始社会落后的经济基础,生产力和知识水平极为低下,这是神话产生的特定历史条件。

2、神灵观念的产生,这是孕育神话的胚胎。

3、解释自然、战胜自然的功利目的和审美意识。

4、人类思维方式的发展,特别是想象的发展,使原始人类能够不自觉地运用原始的形象思维创造神话。

神话的价值:认识价值;审美价值;艺术借鉴第二课时中国古代主要神话一、我国神话的保存及流传情况我国古代有丰富的神话,但由于是集体口头创作,用文字记录下来较晚,并且缺乏系统记载神话的专门典籍,所以系统完整的神话保存下来较少。

收录神话较多的古籍主要有:《山海经》、《庄子》、《楚辞》、《淮南子》、《列子》等。

二、神话内容的分类:1、自然神话:有关解释日月星辰、风云雷电、鸟兽草木等自然现象和自然物的神话。

如有关太阳来历、行踪和活动的神话。

2、创世神话:对于世界形成和人类起源的探索,构成了创世神话的基本主题。

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女娲补天等3、英雄神话:有关同自然力和权威进行抗争的神话。

如后羿射日、鲧禹治水、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刑天断首等。

4、传奇神话:有关民族来源、祖先诞生、氏族部落战争和部族中能人、首领等人类社会生活方面的神话。

如共工怒触不周山、黄帝征蚩尤、黄炎战阪泉等。

三、中国古代神话的特色与演变1、中国古代神话的特色中国古代神话由于历史的、地理的、民族的种种原因,以致零星散乱。

现存者既无鸿篇巨制,也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只是一些较短的篇章或片断。

但尽管有这样一些局限,其特色仍不可掩,自具鲜明的民族特色:㈠紧紧围绕人的生存主题,重视人的力量和人的社会性;㈡神话中的英雄人物都充满激斗志、神异能力和英雄气概;㈢熔铸了浓烈了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2、中国古代神话的演变:从总体上看,中国古代神话最显著的演变结果便是它的历史化、寓言化和宗教化。

历史化是中国古代神话演变的最突出表现。

由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轻视、贬斥神话,并且着意加以改造,把“神”人化,把神奇怪诞的传说做出一番看似合理的诠释,使之化为历史,载入简册。

如解释“黄帝三百年”为“生而民得其利百年,死而民畏其神百年、亡而民用其教百年;”解释“黄帝四面”为“取合己者四人,使治四方”等等,都是对神话作历史化改造的实例。

神话本来就含有一定哲理,后世的某些思想家为了宣扬自己的学说,从神话的宝库中选取自己需要的部分,自觉地进行艺术加工,便把它改造为寄托思想的寓言,在形象的故事中包寓某种哲理,于是神话被寓言化了。

中国古代神话的寓言化,主要反映在先秦诸子著作中,特别是庄子,堪称改造神话为寓言的高手。

神话与原始宗教都是原始思维的产物。

神话中的“神”,本来就是先民信仰与崇拜的对象,而神话借助想象以征服和支配自然力,也与原始宗教借助巫术控制自然同出一源。

神话中含有宗教的因素,故易为宗教所利用。

神话流为仙话,是神话宗教化的主要表现。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西王母神话和月亮神话逐渐演变为仙话,就是最为典型的实例。

3、神话对文学的影响:神话是文学艺术的渊源。

首先,神话中乐观进取的精神、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征服自然的气概,对后世文人及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其次,神话是我国非写实文学的源头。

想象、夸张、拟人化的表现手法成为非写实文学的基本特质。

第三讲:课题《诗经》教学目的与要求:全面了解掌握《诗经》的内容分类、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1、《诗经》的艺术特点。

2、诗经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教学内容课堂导入:《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作为我国诗歌传统的起点和源头,《诗经》以其伟大的文学成就彪炳史册。

《诗经》是先秦文学中的重点之一。

一、《诗经》的概说1、释名:《诗经》原名“诗”或“诗三百”,战国时被儒家尊为“六经”之一,但并未视为经典,汉置“五经”博土,《诗》于是才被官方推崇为儒家的经典之一,所以称为《诗经》。

2、《诗经》的篇数为305篇,不包括有目无辞的6篇“笙诗”,它是一部为配乐演唱的乐歌总集。

3、《诗经》的收集和编订。

《诗经》的编集问题,历来众说纷纭,主要有采诗、献诗、删诗之说。

4、《诗经》的分类及风、雅、颂的含义。

5、《诗经》作品产生的年代和地域。

6、《诗经》的作者:《诗经》只有少量篇目提及作者,大部分篇目的作者难以确考。

《毛诗序》虽提及某诗的作者、实不可信。

从采诗说、献诗说来看,这些诗篇可能经过周王朝各代王官、乐师加工修订,经传既久,经手亦多,具有集体创作的性质,因此作者很难确定也就不足为怪了。

7、《诗经》的流传:“四家诗”。

“四家诗”是汉代传授《诗经》的鲁、齐、韩、毛四家诗说的合称。

《鲁诗》为鲁人申培公所传,《齐诗》为齐人辕固生所传,《韩诗》为燕人韩婴所传。

三家诗属今文经学派,并列于学官,魏晋以后先后失传。

《毛诗》为大毛公鲁人毛亨和小毛公赵人毛苌所传,属古文经学派,虽比三家诗晚出,但学有渊源,又有东汉经学大师郑玄作《笺》,故得以流传。

二、《诗经》的思想内容和意义《诗经》思想内容广阔,涉及民族的史诗,赞颂、怨刺、婚恋、农事和征役等等,丰富多彩。

1、周民族的史诗在《诗经·大雅》里,集中保存了五首古老的民族史诗:《生民》、《公刘》、《绵》、《皇矣》和《大明》。

2、颂歌与怨刺诗在《诗经》中,歌功颂德的作品占有一定比例。

这些颂赞诗歌从表达手法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歌颂周天子、王室祖先、王室将领的叙事性颂赞诗;一类是颂德祝福谀美贵族或赞美人物技艺、品性、仪貌的非叙事性颂赞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