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无向图中求两点间的所有简单路径预习报告
利用无向图解决路径问题
利用无向图解决路径问题无向图是图论中的一种重要概念,它由一组顶点和连接这些顶点的边组成。
在实际应用中,无向图常常被用来解决路径问题。
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无向图解决路径问题,并分析其中的一些关键概念和算法。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无向图的基本概念。
无向图由一组顶点和连接这些顶点的边组成,而且这些边没有方向。
顶点可以表示不同的实体,如城市、交叉路口或者人物等,而边则表示这些实体之间的连接关系。
在路径问题中,我们通常需要找到两个顶点之间的最短路径或者任意路径。
在无向图中,路径可以通过深度优先搜索(DFS)或广度优先搜索(BFS)来查找。
DFS是一种递归的搜索方法,它从起始顶点开始,沿着一条路径一直往下搜索,直到找到目标顶点或者无法继续搜索为止。
BFS则是一种层级遍历的方法,它从起始顶点开始,逐层地搜索,直到找到目标顶点或者遍历完所有的顶点。
除了DFS和BFS,还有一些其他的算法可以用来解决路径问题。
其中最著名的算法之一是Dijkstra算法,它可以找到两个顶点之间的最短路径。
Dijkstra算法的基本思想是从起始顶点开始,逐步扩展到其他顶点,直到找到目标顶点为止。
在扩展的过程中,Dijkstra算法会记录每个顶点到起始顶点的最短距离,并根据这些距离来选择下一个扩展的顶点。
除了Dijkstra算法,还有一种常用的算法是Floyd-Warshall算法。
Floyd-Warshall算法可以找到任意两个顶点之间的最短路径。
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动态规划的方式,逐步更新顶点之间的距离,直到找到最短路径为止。
Floyd-Warshall算法的优点是可以处理带有负权边的图,而Dijkstra算法则不能处理负权边。
在实际应用中,无向图的路径问题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在交通规划中,我们可以将城市和道路建立成无向图,然后利用DFS、BFS、Dijkstra算法或者Floyd-Warshall算法来规划最短路径。
在社交网络中,我们可以将人物和关系建立成无向图,然后利用DFS或者BFS来查找两个人之间的联系。
图论算法-求(有向)图中任意两点间所有路径
求(有向)图中任意两点间所有路径1建图:图类中包括如下信息:顶点集合,邻接矩阵。
节点类中包括如下信息:是否被访问过,节点的名称,从这个节点访问到下一个节点的集合<!--[endif]-->图1<!--[endif]-->图22 算法思路A 将始点设置为已访问,将其入栈B 查看栈顶节点V在图中,有没有可以到达、且没有入栈、且没有从这个节点V 出发访问过的节点C 如果有,则将找到的这个节点入栈D 如果没有,则将节点V访问到下一个节点的集合中每个元素赋值为零,V出栈E 当栈顶元素为终点时,设置终点没有被访问过,打印栈中元素,弹出栈顶节点F 重复执行B – E,直到栈中元素为空Java代码1.package util;2.3.public class Graph {4.5.private Vertex vertexList[]; // list of vertices6.private int adjMat[][]; // adjacency matrix7.8.private int nVerts;9.private static int MAX_VERTS = 7; // n个点10.11.int i = 0;12.int j = 0;13.14.public Vertex[] getVertexList() {15.return vertexList;16.}17.18.public int[][] getAdjMat() {19.return adjMat;20.}21.22.public int getN() {23.return MAX_VERTS;24.}25.26.public Graph(int index) {27.adjMat = new int[MAX_VERTS][MAX_VERTS]; // 邻接矩阵28.vertexList = new Vertex[MAX_VERTS]; // 顶点数组29.nVerts = 0;30.31.for (i = 0; i < MAX_VERTS; i++) {32.for (j = 0; j < MAX_VERTS; j++) {33.adjMat[i][j] = 0;34.}35.}36.37.addVertex('A');38.addVertex('B');39.addVertex('C');40.addVertex('D');41.addVertex('E');42.addVertex('F');43.addVertex('G');44.45.addEdge(0, 1);46.addEdge(0, 2);47.addEdge(1, 4);48.addEdge(2, 0);49.addEdge(2, 5);50.addEdge(3, 0);51.addEdge(3, 2);52.addEdge(3, 3);53.addEdge(4, 1);54.addEdge(4, 2);55.addEdge(5, 6);56.addEdge(6, 3);57.58.switch (index) {59.case 0:60.break;61.case 1:62.delEdge(4, 2);63.break;64.default:65.break;66.}67.}68.69.private void delEdge(int start, int end) {70.adjMat[start][end] = 0;71.}72.73.private void addEdge(int start, int end) {// 有向图,添加边74.adjMat[start][end] = 1;75.// adjMat[end][start] = 1;76.}77.78.public void addVertex(char lab) {79.vertexList[nVerts++] = new Vertex(lab);// 添加点80.}81.82.public char displayVertex(int i) {83.return vertexList[i].getLabel();84.}85.86.public boolean displayVertexVisited(int i) {87.return vertexList[i].WasVisited();88.}89.90.public void printGraph() {91.for (i = 0; i < MAX_VERTS; i++) {92.System.out.print("第" + displayVertex(i) + "个节点:" + " ");93.94.for (j = 0; j < MAX_VERTS; j++) {95.System.out.print(displayVertex(i) + "-" + displayVertex(j)96.+ ":" + adjMat[i][j] + " ");97.}98.System.out.println();99.}100.101.}102.103.}package util;Java代码1.import java.util.ArrayList;2.3.public class Vertex {4.5.boolean wasVisited; // 是否遍历过6.public char label; // 节点名称7.ArrayList<Integer> allVisitedList;// 节点已访问过的顶点8.9.public void setAllVisitedList(ArrayList<Integer> allVisitedList){10.this.allVisitedList = allVisitedList;11.}12.13.public ArrayList<Integer> getAllVisitedList() {14.return allVisitedList;15.}16.17.public boolean WasVisited() {18.return wasVisited;19.}20.21.public void setWasVisited(boolean wasVisited) {22.this.wasVisited = wasVisited;23.}24.25.public char getLabel() {26.return label;27.}28.29.public void setLabel(char label) {bel = label;31.}32.33.public Vertex(char lab) // constructor34.{bel = lab;36.wasVisited = false;37.}38.39.public void setVisited(int j) {40.allVisitedList.set(j, 1);41.42.}43.44.}package util;Java代码1.import java.util.ArrayList;2.import java.util.Stack;3.4.public class AF {5.6.boolean isAF = true;7.Graph graph;8.int n;9.int start, end;10.Stack<Integer> theStack;11.12.private ArrayList<Integer> tempList;13.private String counterexample;14.15.public AF(Graph graph, int start, int end) {16.this.graph = graph;17.this.start = start;18.this.end = end;19.}20.21.public boolean getResult() {22.graph.printGraph();23.n = graph.getN();24.theStack = new Stack<Integer>();25.26.if (!isConnectable(start, end)) {27.isAF = false;28.counterexample = "节点之间没有通路";29.} else {30.for (int j = 0; j < n; j++) {31.tempList = new ArrayList<Integer>();32.for (int i = 0; i < n; i++) {33.tempList.add(0);34.}35.graph.getVertexList()[j].setAllVisitedList(tempList);36.}37.38.isAF = af(start, end);39.}40.return isAF;41.}42.43.private boolean af(int start, int end) {44.graph.getVertexList()[start].setWasVisited(true); // mark it45.theStack.push(start); // push it46.47.while (!theStack.isEmpty()) {48.int v = getAdjUnvisitedVertex(theStack.peek());49.if (v == -1) // if no such vertex,50.{51.tempList = new ArrayList<Integer>();52.for (int j = 0; j < n; j++) {53.tempList.add(0);54.}55.graph.getVertexList()[theStack.peek()]56..setAllVisitedList(tempList);// 把栈顶节点访问过的节点链表清空57.theStack.pop();58.} else // if it exists,59.{60.theStack.push(v); // push it61.}62.63.if (!theStack.isEmpty() && end == theStack.peek()) {64.graph.getVertexList()[end].setWasVisited(false); // mark it65.printTheStack(theStack);66.System.out.println();67.theStack.pop();68.}69.}70.71.return isAF;72.}73.74.// 判断连个节点是否能连通75.private boolean isConnectable(int start, int end) {76.ArrayList<Integer> queue = new ArrayList<Integer>();77.ArrayList<Integer> visited = new ArrayList<Integer>();78.queue.add(start);79.while (!queue.isEmpty()) {80.for (int j = 0; j < n; j++) {81.if (graph.getAdjMat()[start][j] == 1 && !visited.contains(j)) {82.queue.add(j);83.}84.}85.if (queue.contains(end)) {86.return true;87.} else {88.visited.add(queue.get(0));89.queue.remove(0);90.if (!queue.isEmpty()) {91.start = queue.get(0);92.}93.}94.}95.return false;96.}98.public String counterexample() {99.for (Integer integer : theStack) {100.counterexample += graph.displayVertex(integer);101.if (integer != theStack.peek()) {102.counterexample += "-->";103.}104.}105.106.return counterexample;107.}108.109.// 与节点v相邻,并且这个节点没有被访问到,并且这个节点不在栈中110.public int getAdjUnvisitedVertex(int v) {111.ArrayList<Integer> arrayList = graph.getVertexList()[v] 112..getAllVisitedList();113.for (int j = 0; j < n; j++) {114.if (graph.getAdjMat()[v][j] == 1 && arrayList.get(j) == 0 115.&& !theStack.contains(j)) {116.graph.getVertexList()[v].setVisited(j);117.return j;118.}119.}120.return -1;121.} // end getAdjUnvisitedVertex()122.123.public void printTheStack(Stack<Integer> theStack2) {124.for (Integer integer : theStack2) {125.System.out.print(graph.displayVertex(integer));126.if (integer != theStack2.peek()) {127.System.out.print("-->");128.}129.}130.}131.132.}import util.AF;Java代码1.import util.Graph;2.3.public class Main {5.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6.//第几张图,有两张(0,1),起点序号(0-6),终点序号(0-6)7.AF operation = new AF(new Graph(0), 3, 6);8.operation.getResult();9.10.}11.}∙AllPaths.rar (98.2 KB)∙下载次数: 9∙查看图片附件From: /blog/1003106。
八年级最短路径问题归纳
八年级最短路径问题归纳最短路径问题是图论中的一个经典问题,也是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
在八年级的学习中,我们也会接触到最短路径问题,并且通过一些简单的算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本文将对八年级最短路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个问题。
一、最短路径问题的定义最短路径问题是指在一个给定的图中,找出两个顶点之间的最短路径,即路径上的边权之和最小。
其中,图由顶点和边组成,顶点表示路径中的点,边表示路径中的通路或连接。
二、最短路径问题的应用最短路径问题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导航系统中的最短路径规划、货物运输中的最短路径选择等等。
通过寻找最短路径,可以帮助我们节省时间和资源,提高效率。
三、最短路径问题的解决方法1. 迪杰斯特拉算法迪杰斯特拉算法是解决最短路径问题的一种常用算法。
该算法通过不断更新起点到各个顶点的最短路径,直到找到终点的最短路径为止。
迪杰斯特拉算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初始化起点到各个顶点的距离为无穷大,起点到自身的距离为0;- 选择一个未访问的顶点,更新起点到其他顶点的距离;- 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找到终点的最短路径或所有顶点都被访问过。
2. 弗洛伊德算法弗洛伊德算法是解决最短路径问题的另一种常用算法。
该算法通过不断更新任意两个顶点之间的最短路径,直到更新完所有顶点对之间的最短路径为止。
弗洛伊德算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初始化任意两个顶点之间的距离,如果两个顶点之间有直接的边,则距离为边的权值,否则距离为无穷大;- 选择一个顶点作为中转点,更新任意两个顶点之间的距离;- 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更新完所有顶点对之间的最短路径。
四、最短路径问题的注意事项在解决最短路径问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图的表示方式:可以使用邻接矩阵或邻接表来表示图,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合适的表示方式。
2. 边的权值:边的权值可以表示两个顶点之间的距离、时间、花费等等,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权值。
八年级最短路径问题归纳小结
八年级数学最短路径问题【问题概述】最短路径问题是图论研究中的一个经典算法问题,旨在寻找图(由结点和路径组成的)中两结点之间的最短路径.算法具体的形式包括:①确定起点的最短路径问题 - 即已知起始结点,求最短路径的问题.②确定终点的最短路径问题 - 与确定起点的问题相反,该问题是已知终结结点,求最短路径的问题.③确定起点终点的最短路径问题 - 即已知起点和终点,求两结点之间的最短路径.④全局最短路径问题 - 求图中所有的最短路径.【问题原型】“将军饮马”,“造桥选址”,“费马点”.【涉及知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垂线段最短”,“三角形三边关系”,“轴对称”,“平移”.【出题背景】角、三角形、菱形、矩形、正方形、梯形、圆、坐标轴、抛物线等.【解题思路】找对称点实现“折”转“直”,近两年出现“三折线”转“直”等变式问题考查.△ABC 中每一内角都小于120°,在△ABC 内求一点P ,使P A +PB +PC 值最小.∠APC =120°.以AB 、AC 为边向外作等边△ABD 、△ACE ,连CD 、BE 相交于P ,点P即为所求.CD .【精品练习】1.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12,△ABE 是等边三角形,点E 在正方形ABCD 内,在对角线AC 上有一点P ,使PD +PE 的和最小,则这个最小值为( ) A .23 B .26 C .3 D .62.如图,在边长为2的菱形ABCD 中,∠ABC =60°,若将△ACD 绕点A 旋转,当AC ′、AD ′分别与BC 、CD 交于点E 、F ,则△CEF 的周长的最小值为( ) A .2B .32C .32+D .43.四边形ABCD 中,∠B =∠D =90°,∠C =70°,在BC 、CD 上分别找一点M 、N ,使△AMN 的周长最小时,∠AMN +∠ANM 的度数为( )A .120°B .130°C .110°D .140°4.如图,在锐角△ABC 中,AB =42,∠BAC =45°,∠BAC 的平分线交BC 于点D ,M 、N 分别是AD 和AB 上的动点,则BM +MN 的最小值是 .5.如图,Rt △ABC 中,∠C =90°,∠B =30°,AB =6,点E 在AB 边上,点D 在BC 边上(不与点B 、C 重合),且ED =AE ,则线段AE 的取值范围是 .6.如图,∠AOB =30°,点M 、N 分别在边OA 、OB 上,且OM =1,ON =3,点P 、Q 分别在边OB 、OA 上,则MP +PQ +QN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即Rt △ABC 中,∠C =90°,则有222AB BC AC =+)D E AB C ADEPB CD CM A B M N7.如图,三角形△ABC 中,∠OAB =∠AOB =15°,点B 在x 轴的正半轴,坐标为B (36,0).OC 平分∠AOB ,点M 在OC 的延长线上,点N 为边OA 上的点,则MA +MN 的最小值是______.8.已知A (2,4)、B (4,2).C 在y 轴上,D 在x 轴上,则四边形ABCD 的周长最小值为 ,此时 C 、D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 .9.已知A (1,1)、B (4,2).(1)P 为x 轴上一动点,求PA +PB 的最小值和此时P 点的坐标;(2)P 为x 轴上一动点,求PB PA 的值最大时P 点的坐标;(3)CD 为x 轴上一条动线段,D 在C 点右边且CD =1,求当AC +CD +DB 的最小值和此时C 点的坐标;10.点C 为∠AOB 内一点.(1)在OA 求作点D ,OB 上求作点E ,使△CDE 的周长最小,请画出图形; (2)在(1)的条件下,若∠AOB =30°,OC =10,求△CDE 周长的最小值和此时∠DCE 的度数.yxBOA CDyxBO A yx BO ACOBA yxBAO图①12.荆州护城河在CC'处直角转弯,河宽相等,从A处到达B处,需经过两座桥DD'、EE',护城河及两桥都是东西、南北方向,桥与河岸垂直.如何确定两座桥的位置,可使A到B点路径最短?。
求图的简单路径和回路
求图的简单路径和回路下面是用邻接表存储无向图,然后输出图中指定顶点间的指定长度的简单路径,简单路径就是路径中的顶点不重复,还有一个就是求出图中经过某顶点的回路,都是对图的遍历算法的应用,主要是深度优先的遍历,加上简单的回溯。
下面是代码//文件"graph.h"#include <iostrea m>#include <string>#include <queue>using namespa ce std;bool visited[20];int path[20];structArcNode{int adjvex;ArcNode *nextarc;};structVexNode{stringdata;ArcNode *firstar c;};class NDGraph{private:VexNode vertice s[20];int vexnum;int arcnum;public:NDGraph(){vexnum=0;arcnum=0;}int GetVexN um(){returnvexnum;}int Locate_Vex(stringv){for(int i=0;i<vexnum;i++)if(vertice s[i].data == v)returni;return-1;}void Create_NDGrap h(){//构造无向图stringv1,v2;int i,j,k;cout<<"输入顶点数和边数:";cin>>vexnum>>arcnum;while(vexnum>20){cout<<"请输入少于20个顶点(重新输入顶点数和边数):"; cin>>vexnum>>arcnum;}cout<<"输入顶点名称:";for(i=0;i<vexnum;i++){cin>>vertice s[i].data;vertice s[i].firstar c=NULL;}for(k=0;k<arcnum;k++){cout<<"输入每条边对应的两个顶点:";cin>>v1>>v2;i=Locate_V ex(v1);j=Locate_V ex(v2);while(i == -1 || j == -1){cout<<"顶点中有不符合要求的,请重新输入:";cin>>v1>>v2;i=Locate_V ex(v1);j=Locate_V ex(v2);}ArcNode *p=new ArcNode;p->adjvex=j;p->nextarc=vertice s[i].firstar c;vertice s[i].firstar c=p;//置对称边ArcNode *q=new ArcNode;q->adjvex=i;q->nextarc=vertice s[j].firstar c;vertice s[j].firstar c=q;}cout<<"无向图构造完成"<<endl;}void DFS_Tra verse(){for(int i=0;i<vexnum;i++)visited[i]=false;for(i=0;i<vexnum;i++)if(!visited[i])DFS(i);}void DFS(int v){visited[v]=true;cout<<vertice s[v].data<<" ";ArcNode *p;int w;for(p=vertice s[v].firstar c;p;p=p->nextarc) {w=p->adjvex;if(!visited[w])DFS(w);}}void BFS_Tra verse(){for(int i=0;i<vexnum;i++)visited[i]=false;for(i=0;i<vexnum;i++)if(!visited[i])BFS(i);}void BFS(int v){visited[v]=true;cout<<vertice s[v].data<<" ";queue<int> qu;int w,k;ArcNode *p=NULL;qu.push(v);while(!qu.empty()){w=qu.front();qu.pop();for(p=vertice s[w].firstar c;p;p=p->nextarc){k=p->adjvex;if(!visited[k]){visited[k]=true;cout<<vertice s[k].data<<" ";qu.push(k);}}}}void Print_X_Y_Pat h(int u,int v,int l,int d){//求出一条长度为l的从u到v的路径,d刚进来的时候是-1 int m;d++;visited[u]=true;path[d]=u;if(u == v && d == l) //找到一条路径{for(int i=0;i<l;i++)cout<<vertice s[ path[i] ].data<<"-->";cout<<vertice s[ path[i] ].data<<endl;}else if(u == v && d!=l){//出现这种情况直接回溯上一顶点,不浪费时间去D FS goto loop;}else{ArcNode *p=vertice s[u].firstar c; //继续DFSwhile(p){m=p->adjvex;if(!visited[m])Print_X_Y_Pat h(m,v,l,d);p=p->nextarc;}}//恢复环境,使顶点可重新使用//路径长度减一loop: visited[u]=false;d--;}void Print_X_X_Pat h(int i,int j,int d){//找出从i到i的回路,思想和上面的类似int v,k;ArcNode *p;visited[i]=true;d++;path[d]=i;if(i == j && d>2){for(k=0;k<d;k++)cout<<vertice s[ path[k] ].data<<"-->";cout<<vertice s[ path[k] ].data<<endl;}else if(i == j && d==2) //一条边只可以走一次goto lop;else{p=vertice s[i].firstar c;while(p){v=p->adjvex;if(!visited[v] || v == j)Print_X_X_Pat h(v,j,d);p=p->nextarc;}}lop: visited[i]=false;d--;}};主函数文件#include "graph.h"#include <iostrea m>#include <string>using namespa ce std;int main(){NDGraph G;stringv1,v2;int u,v;int num;G.Create_NDGrap h();cout<<"图的深度优先遍历为:";G.DFS_Tra verse();cout<<endl;cout<<"图的广度优先遍历为:";G.BFS_Tra verse();cout<<endl;cout<<"输入两个顶点名称和一个数字,"<<endl;cout<<"将输出长度为输入数字大小的两顶点间路径:";cin>>v1>>v2>>num;u=G.Locate_V ex(v1);v=G.Locate_V ex(v2);if(u == -1 || v == -1){cout<<"顶点中有不符合要求的,操作失败"<<endl;}else{for(int i=0;i<G.GetVexN um();i++)visited[i]=false;cout<<"顶点 "<<v1<<" 到 "<<v2<<" 长度为 "<<num<<" 的简单路径如下:"<<endl;G.Print_X_Y_Pat h(u,v,num,-1);}cout<<"输入一个顶点名称,将输出所有经过它的回路:";cin>>v1;u=G.Locate_V ex(v1);if(u == -1){cout<<"顶点不存在,操作失败"<<endl;}else{for(v=0;v<G.GetVexN um();v++)visited[v]=false;cout<<"经过顶点 "<<v1<<" 的所有回路如下:"<<endl;G.Print_X_X_Pat h(u,u,-1);}return0;}输入顶点数和边数:5 6输入顶点名称:v1 v2 v3 v4 v5输入每条边对应的两个顶点:v1 v2输入每条边对应的两个顶点:v1 v4输入每条边对应的两个顶点:v2 v4输入每条边对应的两个顶点:v2 v3输入每条边对应的两个顶点:v3 v5输入每条边对应的两个顶点:v4 v5无向图构造完成图的深度优先遍历为:v1 v4 v5 v3 v2图的广度优先遍历为:v1 v4 v2 v5 v3输入两个顶点名称和一个数字,将输出长度为输入数字大小的两顶点间路径:v1 v3 3顶点 v1 到 v3 长度为 3 的简单路径如下:v1-->v4-->v5-->v3v1-->v4-->v2-->v3输入一个顶点名称,将输出所有经过它的回路:v4经过顶点 v4 的所有回路如下:v4-->v5-->v3-->v2-->v4v4-->v5-->v3-->v2-->v1-->v4v4-->v2-->v3-->v5-->v4v4-->v2-->v1-->v4v4-->v1-->v2-->v3-->v5-->v4v4-->v1-->v2-->v4Press any key to continu e下面是生成的无向图示例:为了更好得理解回溯的过程,可以画画像下面这样的示意图,比如我求V1 到V3的长度为3的路径的过程图可能和你画的不一样,但是主要就是理清一下思路,不会在一重重的递归中乱掉。
无向连通图中两点间所有路径的算法
⽆向连通图中两点间所有路径的算法之前在csdn就这个问题发帖求教过,过了⼏天没看到回复就没再关⼼。
后来⾃⼰设计了⼀个算法,在公司的项⽬中实践了⼀下,效果还可以,贴出来供⼤家参考。
算法要求:1. 在⼀个⽆向连通图中求出两个给定点之间的所有路径;2. 在所得路径上不能含有环路或重复的点;算法思想描述:1. 整理节点间的关系,为每个节点建⽴⼀个集合,该集合中保存所有与该节点直接相连的节点(不包括该节点⾃⾝);2. 定义两点⼀个为起始节点,另⼀个为终点,求解两者之间的所有路径的问题可以被分解为如下所述的⼦问题:对每⼀个与起始节点直接相连的节点,求解它到终点的所有路径(路径上不包括起始节点)得到⼀个路径集合,将这些路径集合相加就可以得到起始节点到终点的所有路径;依次类推就可以应⽤递归的思想,层层递归直到终点,若发现希望得到的⼀条路径,则转储并打印输出;若发现环路,或发现死路,则停⽌寻路并返回;3. ⽤栈保存当前已经寻到的路径(不是完整路径)上的节点,在每⼀次寻到完整路径时弹出栈顶节点;⽽在遇到从栈顶节点⽆法继续向下寻路时也弹出该栈顶节点,从⽽实现回溯。
算法伪码(java描述):public Stack stack = new Stack();/*临时保存路径节点的栈*/public ArrayList sers = new ArrayList();/*存储路径的集合*/public class Node/*表⽰⼀个节点以及和这个节点相连的所有节点*/{public String name = null;public ArrayList relationNodes = new ArrayList();public String getName(){return name;}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name;}public ArrayList getRelationNodes(){return relationNodes;}public void setRelationNodes(ArrayList relationNodes){this.relationNodes = relationNodes;}}public boolean isNodeInStack(Node node)/*判断节点是否在栈中*/{Iterator it = stack.iterator();while(it.hasNext()){Node node1 = (Node)it.next();if(node == node1)return true;}return false;}public void showAndSavePath ()/*此时栈中的节点组成⼀条所求路径,转储并打印输出*/{Object[] o = stack.toArray();for(int i = 0;i<o.length;i++){System.out.print(o[i]);}sers.add(o); /*转储*/System.out.println("\n");}/*寻找路径的⽅法*/public boolean getPaths(Node cNode, Node pNode, Node sNode, Node eNode)/*cNode表⽰当前的起始节点currentNode,pNode表⽰当前起始节点的上⼀节点previousNode,sNode表⽰最初的起始节点startNode,eNode表⽰终点endNode*/{Node nNode = null;if(cNode != null && pNode != null && cNode == pNode)return false;/*如果符合条件判断说明出现环路,不能再顺着该路径继续寻路,返回false*/if(cNode != null){int i = 0;stack.push(cNode);/*起始节点⼊栈*/if(cNode == eNode)/*如果该起始节点就是终点,说明找到⼀条路径*/{showAndSavePath();/*转储并打印输出该路径,返回true*/return true;}Else/*如果不是,继续寻路*/{nNode = cNode.getRelationNodes().get(i);/*从与当前起始节点cNode有连接关系的节点集中按顺序遍历得到⼀个节点作为下⼀次递归寻路时的起始节点*/while(nNode != null){if(pNode != null && (nNode == sNode|| nNode == pNode|| isNodeInStack(nNode)))/*如果nNode是最初的起始节点或者nNode就是cNode的上⼀节点或者nNode已经在栈中,说明产⽣环路,应重新在与当前起始节点有连接关系的节点集中寻找nNode*/{i++;if(i>=cNode.getRelationNodes().size())nNode = null;elsenNode = cNode.getRelationNodes().get(i);continue;}/*以nNode为新的起始节点,当前起始节点cNode为上⼀节点,递归调⽤寻路⽅法*/if(getPaths(nNode, cNode, sNode, eNode))/*递归调⽤*/{stack.pop();/*如果找到⼀条路径,则弹出栈顶节点*/}i++;/*继续在与cNode有连接关系的节点集中测试nNode*/if(i>=cNode.getRelationNodes().size())nNode = null;elsenNode = cNode.getRelationNodes().get(i);}stack.pop();/*当遍历完所有与cNode有连接关系的节点后,说明在以cNode为起始节点到终点的路径已经全部找到*/return false;}}elsereturn false;}。
无向图最短路径算法设计
无向图最短路径算法设计在图论中,最短路径算法是解决图中两个顶点之间最短路径问题的关键算法。
无向图是一种由顶点和边组成的数据结构,其中边没有方向。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无向图最短路径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一、Dijkstra算法Dijkstra算法是解决单源最短路径问题的一种贪心算法。
它通过逐步确定起点到各个顶点的最短距离,从起点开始,每次选择最短距离的顶点,并更新与该顶点相邻的顶点的最短距离。
直到所有顶点都被访问过,得到起点到各个顶点的最短路径。
该算法的步骤如下:1. 初始化起点到各个顶点的距离为无穷大,起点到自身的距离为0。
2. 选择起点作为当前顶点,标记该顶点已被访问。
3. 更新当前顶点的邻居顶点的最短距离,如果经过当前顶点到达邻居顶点的距离小于邻居顶点当前已有的最短距离,则更新邻居顶点的最短距离。
4. 从未被访问的顶点中选择距离起点最近的顶点作为新的当前顶点,并标记该顶点已被访问。
5. 重复步骤3和步骤4,直到所有顶点都被访问过。
二、Floyd-Warshall算法Floyd-Warshall算法是解决任意两点最短路径问题的一种动态规划算法。
它通过逐步更新所有顶点之间的最短路径长度,得到任意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
该算法的步骤如下:1. 初始化距离矩阵,其中顶点之间的距离已知的用实际距离表示,未知的用无穷大表示。
2. 逐步更新距离矩阵,对于每个顶点k,判断通过顶点k是否可以使得顶点i到顶点j的距离变小,如果可以,则更新距离矩阵中的对应值。
3. 重复步骤2,直到所有顶点之间的最短路径长度都得到更新。
三、Bellman-Ford算法Bellman-Ford算法是解决单源最短路径问题的一种动态规划算法。
它通过逐步更新起点到各个顶点的最短距离,得到起点到其他顶点的最短路径。
该算法的步骤如下:1. 初始化起点到各个顶点的距离为无穷大,起点到自身的距离为0。
2. 逐步更新起点到各个顶点的最短距离,对于每条边(u, v),如果通过边(u, v)的距离小于起点到顶点v的当前最短距离,则更新起点到顶点v的最短距离。
无向图中两点最短距离
我们从设计输入的格式开始来将一张路径图抽象为数据,在这里选择用邻接矩阵实现。
我们将城市代号存到一个顶点表中,对应城市代号的下标即为邻接表的顶点标号,
3.程序的流程
(1)图类的构建与实现
这个部分给出图类的基本信息,然后定义并实现各个基本操作。
(2)输入模块
将图的信息抽象为数据后,然后进行输入来实现图的构建。
信息和数据
3.输出数据
输出的形式:根据输入的数据,进行DFS遍历,若能成功,则将所有序列输出,若不能成功,则提示报错。
4.测试样例设计
(1)给出简单的城市路径如:
第一行输入N的值:3
第二行依次输入城市代号:0731 0732 0733
第三行输入城市之间通路的条数:3
之后每一行输入一条边的信息:07310732
程序所能达到的功能:程序要求能够识别输入城市编号列表,高速公路,需要查找路径的两个城市时的错误,能够判断输入的两个城市之间是否存在路径,如果存在路径要求能够将路径输出。
2.输入数据
输入的形式和输入值的范围:本程序要求首先输入一个正整数值N,代表城市总数,然后依次输入城市的代号,可以用四位数字表示。因此,用整数来存储。
public:
Graph() {} // Default constructor
virtual ~Graph() {} // Base destructor
// Initialize a graph of n vertices
virtual void Init(int n) =0;
// Return: the number of vertices and edges
0734 0736
0735 0736
判别无向图中任意两个顶点之间是否存在长度为K的简单路径
目录一、问题描述 (2)二、设计思路 (2)三、测试用例设计 (3)四、详细设计 (3)五、调试分析 (5)六、心得体会 (8)七、参考文献 (10)八、附录 (10)九、课程设计评定表 (15)一、问题描述题目: 判别无向图中任意两个顶点之间是否存在长度为K的简单路径。
初始条件:(1)采用邻接表作为存储结构。
(2)编写程序判别无向图中任意给定的两个顶点之间是否存在一条长度为k的简单路径。
(3)测试用例自己设计。
注释:简单路径,即其顶点序列中不含有重现的顶点二、设计思路●存储结构设计1.采用邻接表作为无向图的存储结构,即顶点序列用一维数组描述,每个顶点所连接的边用单链表存储。
2.增设一个一维数组,用于存储搜索简单路径时所访问的节点。
●主要算法设计步骤:1.创建无向图CreateMGaph(MGraph &G)①输入无向图的顶点数、边数。
②给各个顶点命名,采用字符型编号。
③输入每条边所连接的两个顶点,即各顶点间的相通性初始化。
④每输入一条边,则判断其合法性:In(SList &L,char a)。
若输入的顶点对中出现了②中没有的新顶点,则提示相应的出错信息,重新输入一条新的边。
2. 打印出邻接表:void print(MGraph G)以每一个顶点为头指针,打印出与该顶点相邻的所有顶点。
然后换行,顺次打印下面的顶点及其相邻点。
3.搜索任意给出的两个顶点间是否存在长度为K的简单路径若搜索成功则返回成功标志,否则返回失败标志:int Search(MGraph G,int x,int y,int k)。
三.测试用例设计1.输入的顶点数:52.输入的边数;63.各顶点名称:A,B,C,D,E4.各条边所对应的顶点对:(A,D)(A,E)(D,E)(D,B)(C,B)(C,E)5.输入要寻找的顶点对及其简单路径长度分别为:(A,D),4四、详细设计4.1 存储结构说明4.1.1邻接表的存储表示#define MAX_VERTEX_NUM 20 //宏定义,最大顶点数typedef struct ArcNode{ //边表结点int adjvex;struct ArcNode *nextarc;}ArcNode;typedef struct VNode{ //头结点char data;ArcNode *firstarc;}VNode,AdjList[MAX_VERTEX_NUM];typedef struct{AdjList vertices;int n,e;}MGraph; //无向图4.1.2 标记访问过的顶点数组int visited[MAX_VERTEX_NUM]; //访问标志函数4.1.3 存储已访问过的顶点的数组int path[MAX_VERTEX_NUM];4.2 主要函数声明4.2.1 创建无向图void CreateMGaph(MGraph &G)4.2.2 寻找各个顶点的位置char GetValue(MGraph G,int i)4.2.3 判断新输入的顶点是否在图中int IsIn(MGraph G,char m)4.2.4 返回顶点的值char GetValue(MGraph G,int i)4.2.5 打印出邻接表void print(MGraph G)4.2.6 查找两顶点m,n之间是否存在长度为k的简单路径int Search(MGraph G,int x,int y,int k,int visited[],int path[],int d)4.3 主程序int main(){cout<<"--------------创建无向图------------"<<endl<<endl;CreateMGaph(G);cout<<"-----------打印邻接表----------------"<<endl<<endl;print(G);cout<<"----------------寻找长度为K的简单路径--------"<<endl<<endl;cout<<"寻找路径的两个顶点:";cin>>m>>n;cout<<"请输入想寻找的简单路径的长度:";cin>>k;Search(G,x,y,k,visited,path,-1);return 0;}五、调试分析5.1 程序的运行与调试5.1.1 设计程序所应考虑的因素该程序所要执行的操作是比较简单的,但细到微处却有很多要考虑的因素,如果不面面俱到,考虑全面,则会使运行过程过于简单,程序的功能不够完美。
初中最短路径问题7种类型
初中最短路径问题7种类型初中最短路径问题7种类型最短路径问题是离散数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其应用广泛,包括交通路线规划、网络优化等。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了解和掌握最短路径问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将介绍初中最短路径问题的七种类型。
1. 单源最短路径问题单源最短路径问题是指在一个给定的加权有向图中,从一个确定的源点出发,求到其他所有顶点的最短路径。
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使用迪杰斯特拉算法或贝尔曼-福特算法来求解。
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算法,学生可以逐步掌握寻找最短路径的基本方法。
2. 多源最短路径问题多源最短路径问题是指在一个给定的加权有向图中,求任意两个顶点之间的最短路径。
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使用佛洛依德算法来解决。
学生可以通过了解和实践佛洛依德算法,掌握多源最短路径问题的求解方法。
3. 无权图最短路径问题无权图最短路径问题是指在一个无向无权图中,求从一个顶点到其他所有顶点的最短路径。
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使用广度优先搜索算法来解决。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广度优先搜索算法,了解和掌握无权图最短路径问题的解决方法。
4. 具有负权边的最短路径问题具有负权边的最短路径问题是指在一个给定的加权有向图中,存在负权边,求从一个顶点到其他所有顶点的最短路径。
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使用贝尔曼-福特算法来解决。
学生可以通过了解和实践贝尔曼-福特算法,理解和应用具有负权边的最短路径问题。
5. 具有负权环的最短路径问题具有负权环的最短路径问题是指在一个给定的加权有向图中,存在负权环,求从一个顶点到其他所有顶点的最短路径。
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使用贝尔曼-福特算法的改进版来解决。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和理解贝尔曼-福特算法的改进版,解决具有负权环的最短路径问题。
6. 具有边权和顶点权的最短路径问题具有边权和顶点权的最短路径问题是指在一个给定的加权有向图中,除了边权之外,还考虑了顶点的权重,求从一个顶点到其他所有顶点的最短路径。
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使用约翰逊算法来解决。
求两点间所有路径的算法
求两点间所有路径的算法
求两点间所有路径的算法是一种常见的图论算法。
它可以在给定的无向图或有向图中,找到从起点到终点的所有路径,并将这些路径打印或存储下来。
该算法的基本思想是使用深度优先搜索或广度优先搜索遍历整个图,从而找到所有可能的路径。
在搜索过程中,需要记录已经遍历过的节点,以避免重复搜索和死循环。
对于无向图,每个节点有多个相邻节点,因此需要在搜索时记录路径上的节点。
当搜索到终点时,将找到的路径返回并保存。
对于有向图,需要考虑到方向性,即只能沿着有向边进行搜索,因此在记录路径时需要维护方向信息。
该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O(2^n),因为在最坏情况下,路径数可以达到指数级别。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对该算法进行优化,例如使用剪枝技术或启发式搜索等。
总之,求两点间所有路径的算法是一种重要的图论算法,它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应用,例如网络路由、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等。
- 1 -。
初中最短路径问题总结
初中最短路径问题总结初中最短路径问题是指在一个带权重的图中,寻找两个顶点之间的最短路径。
这个问题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在交通运输领域中寻找最短路径可以帮助我们规划最优的行车路线,提高交通效率。
在通信网络中,最短路径算法也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数据传输的最佳路径,提高网络的传输速度。
因此,了解和掌握最短路径算法对于初中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我们来介绍最短路径算法中的两种经典算法,Dijkstra算法和Floyd算法。
Dijkstra算法是一种用于解决带权重图中单源最短路径问题的算法。
它的基本思想是从起始顶点开始,逐步扩展到所有顶点,每次选择当前距离起始顶点最近的顶点进行扩展,直到扩展到目标顶点为止。
Dijkstra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V^2),其中V为顶点数。
Floyd算法是一种用于解决带权重图中多源最短路径问题的算法。
它的基本思想是利用动态规划的思想,逐步更新顶点之间的最短路径长度,直到得到所有顶点之间的最短路径。
Floyd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V^3)。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问题场景来选择合适的最短路径算法。
如果是单源最短路径问题,可以选择Dijkstra算法;如果是多源最短路径问题,可以选择Floyd算法。
除了Dijkstra算法和Floyd算法,还有一些其他的最短路径算法,比如Bellman-Ford算法、SPFA算法等。
这些算法在不同的场景下都有着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需要根据具体的问题来选择合适的算法。
在解决最短路径问题时,我们需要注意一些常见的问题,比如负权边、负权环等。
负权边指的是图中存在权重为负数的边,而负权环指的是图中存在环路,使得环路上的边权重之和为负数。
这些情况会对最短路径算法造成影响,需要特殊处理。
总的来说,初中最短路径问题是一个重要且实用的数学问题,对于初中生来说,掌握最短路径算法有助于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最短路径算法,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求无向图中求两点间的所有简单路径实验报告解读
HUNAN UNIVERSITY 课程实验报告题目:求无向图中求两点间的所有简单路径学生姓名:学生学号:专业班级:指导老师:完成日期:一.需求分析输入形式本程序要求用户首先输入一个结点总数,然后输入结点的城市编号(4位长的数字,例如电话区号,长沙是0731),以及高速公路连接的两所城市(用高速公路连接的两个城市编号标记),最后输入要查询所有简单路径的两座城市的名称。
当用户输入不合法时,提示用户输入有误,并重新输入。
输入具体格式如下:请输入城市总数:请输入高速公路的条数:请依次输入城市名称:请输入高速公路连接的两座城市:请输入需查询所有路径的两所城市的名称:输出形式从xx到xx的所有路径如下:将所有路径(城市编号组成)存至用户指定的文件中。
程序功能该程序可以通过构建一个图用来表示各个城市之间是否有高速公路连通的关系,可以实现查询两城市间所有路径的功能测试数据①请输入城市总数: 3请依次输入城市编号:0001 0002 0003有几对城市间有高速公路?3请输入第一对连接城市的高速公路:0001 0002请输入第二对连接城市的高速公路:0002 0003请输入第三对连接城市的高速公路:0001 0003请输入请输入需查询所有路径的两所城市的名称:0001 0003从城市0001到0003的所有简单路径如下:001->003001->002->003所有路径已存入文件中。
②请输入城市总数: 3请依次输入城市编号:001 002 003有几对城市间有高速公路?2请输入第一对连接城市的高速公路:001 002请输入第二对连接城市的高速公路:002 003请输入请输入需查询所有路径的两所城市的名称:0001 0003从城市0001到0003的所有简单路径如下:001->002->003所有路径已存入文件中。
③请输入城市总数: 3请依次输入城市编号:001 002 003有几对城市间有高速公路? 0请输入请输入需查询所有路径的两所城市的名称:0001 0003从城市0001到0003的无简单路径④请输入城市总数: 4请依次输入城市编号:001 002 003 004有几对城市间有高速公路? 5请输入第一对连接城市的高速公路:001 002请输入第二对连接城市的高速公路:002 003请输入第三对连接城市的高速公路:003 004请输入第四对连接城市的高速公路:001 004请输入第五对连接城市的高速公路:001 003请输入请输入需查询所有路径的两所城市的名称:0001 0004从城市0001到0003的所有简单路径如下:0001->00040001->0003->00040001->0002->00040001->0002->0003->00040001->0003->0002->0004所有路径已存入文件中。
实验无向图中求两点间的所有简单路径
实验6无向图中求两点间的所有简单路径计科二班宋瑞霞20100810217一、需求分析1、用无向图表示高速公路网,其中顶点表示城市,边表示城市之间的高速公路。
设计一个找路程序,获取两个城市之间的所有简单路径。
2、由用户通过键盘输入:(1)结点总数,(2)结点的城市编号(4位长的数字,例如电话区号,长沙是0731),(3)连接城市的高速公路(用高速公路连接的两个城市编号标记),(4)要求取所有简单路径的两个城市编号。
不对非法输入做处理,即假设输入都是合法的。
3、输出:将所有路径(有城市编号组成)输出到DOS界面上。
4、测试数据:输入:6 8(结点数和边数)0001 0002 0003 0004 0005 0006(结点的城市编号)0001 0003(连接城市间的高速公路)0001 00050002 00060003 00020003 00040003 00060004 00060005 00060001 0002(要求取所有简单路径的两个城市编号)输出:0001 0003 0002(两个城市间的所有简单路径)0001 0003 0006 00020001 0003 0004 0006 00020001 0005 0006 00020001 0005 0006 0003 00020001 0005 0006 0004 0003 0002二、概要设计抽象数据类型根据对问题的分析,要用无向图表示高速公路网,其中顶点表示城市,边表示城市之间的高速公路。
所以要建立一个图来实现。
图的ADT设计如下:数据元素:包括一个顶点集合和一个边集合数据关系:网状关系基本操作:Graph(int numvert) //构造图结构virtual int n() =0; //获取顶点的个数virtual int first(int ) =0; //访问所给顶点的第一个邻居virtual int next(int ,int ) =0; //访问当前邻居的下一个邻居virtual void setedge(int ,int ) =0; //建立所给两顶点之间的边virtual void setmark(int v,int val) =0; //给顶点做标记virtual int getmark(int v) =0; //获取顶点是否已做标记算法的基本思想首先,根据输入的结点总数构建一个线性表,将输入的城市编号即顶点依次添加到线性表中;然后就是在图的二维数组中存入边即连接两个城市间的高速公路,这步操作首先要找到两个城市即两个顶点在线性表中的位置如m和n,然后再在二维数组相应的位置(m,n)上存入1建立该条边;最后当所有的边都存入图中后,由于深度优先的结果是沿着图的某一分支搜索直至末端,然后回溯,在沿着另一条分支搜索,依次类推,故对图进行深度优先搜索,即可得到两个城市间的简单路径。
两点之间最短路径算法
两点之间最短路径算法摘要:1.算法简介2.常用算法3.算法应用4.算法优缺点正文:1.算法简介两点之间最短路径算法,顾名思义,就是用于计算两点之间最短路径的算法。
在数学、物理、计算机科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它的核心思想是在给定的图或空间中,找到连接起点和终点的一条路径,使得该路径的长度最短。
2.常用算法常用的两点之间最短路径算法有以下几种:(1)欧几里得算法:也称为欧几里得距离算法,主要用于计算平面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
其基本思想是:对于每一步,都将当前点与目标点连线作为新的边,不断更新当前点,直至到达目标点。
(2)曼哈顿算法:也称为“城市街区”问题算法,主要用于计算网格状图(如城市地图)中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
其基本思想是:对于每一步,都将当前点与目标点连线作为新的边,不断更新当前点,直至到达目标点。
(3)狄拉克算法:也称为狄拉克距离算法,主要用于计算空间中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
其基本思想是:对于每一步,都将当前点与目标点连线作为新的边,不断更新当前点,直至到达目标点。
3.算法应用两点之间最短路径算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在交通运输、物流配送、网络通信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城市交通规划中,通过计算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可以有效地减少交通拥堵,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在物流配送中,通过计算货物的起点和终点之间的最短路径,可以降低运输成本,提高配送效率。
4.算法优缺点优点:(1)计算简便:算法原理简单,计算过程相对容易。
(2)适用性广:可以应用于各种类型的图(如平面图、网格图、空间图等)和各种场景。
缺点:(1)计算量较大:对于大规模的数据,计算过程可能会较为耗时。
数学九年级最短路径知识点
数学九年级最短路径知识点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数学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变得越来越凸显。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运算方法,还需要深入理解其中的一些关键概念和定理。
其中,最短路径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在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数学九年级最短路径的相关知识。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最短路径。
最短路径是指在图中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的路径中,路径上各边的权值和最小的那条路径。
在数学中,我们通常使用图论来研究最短路径问题。
图论是一门研究图及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问题的学科,它被视为离散数学的一个分支。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最短路径问题的两个经典算法:迪杰斯特拉算法和弗洛伊德算法。
迪杰斯特拉算法是一种用于解决带权有向图上的最短路径问题的算法。
该算法以一个源点为起点,逐步确定到其他各点的最短路径。
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不断更新源点到各点的距离,从而找到最短路径。
具体步骤如下:1. 初始化:将源点到各点的距离初始化为无穷大,将源点到自身的距离初始化为0;2. 选择当前距离最短的顶点,标记为已访问;3. 更新距离:根据当前选中的顶点,更新源点到其他未访问顶点的距离;4. 重复步骤2和步骤3,直到所有顶点都已访问。
弗洛伊德算法也是解决最短路径问题的一种经典算法。
与迪杰斯特拉算法不同的是,弗洛伊德算法解决的是任意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问题,而不仅仅是从一个源点到其他各点的最短路径。
该算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不断更新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从而找到整个图中各个顶点之间的最短路径。
具体步骤如下:1. 初始化:将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初始化为无穷大,将每个顶点到自身的距离初始化为0;2. 对于每一对顶点i和j,如果存在一条路径从i到j的距离小于当前的最短距离,就更新最短距离;3. 重复步骤2,直到所有顶点之间的最短路径都得到确定。
了解了这两种算法,我们就可以应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
最短路径问题经常出现在交通规划、电力传输以及信息网络等领域。
实验六 无向图中求两点间的所有简单路径
HUNAN UNIVERSITY 课程实验报告题目:无向图中求两点间的所有简单路径学生姓名学生学号**********专业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完成日期一、需求分析城市分布不均,且无向,两个城市之间有路连接,根据特点,可以抽象成一个无向图,城市为各点,高速路为边。
按照用户的输入建立一个邻接表,输出两个点的所有路径。
(1) 输入的形式和输入值的范围:本程序要求首先输入一个正整数值N,代表城市总数,然后依次输入城市的代号,可以用四位数字表示。
因此,用整数来存储。
(2) 输出的形式:根据输入的数据,进行输入,若能成功,则将所有序列输出,若不能成功,则提示报错。
(3) 程序所能达到的功能:程序要求能够识别输入城市编号列表,高速公路,需要查找路径的两个城市时的错误,能够判断输入的两个城市之间是否存在路径,如果存在路径要求能够将路径输出。
二、概要设计抽象数据类型因为各个结点直间是网状结构,那么一个结点会和多个结点连接,因此我们使用图来存储各个结点的信息。
ADT Graph{数据对象:V,R(图是由一个顶点集V 和一个弧集R构成的数据结构)数据关系:Graph = (V,R) VR={<v,w>|v,w∈V且P(v,w)}基本操作:int n() =0; // 返回图节点数int e() =0; //返回图边数int first(int)=0;//返回该节点的第一条邻边void setEdge(int v1, int v2)//加边int next(int, int) =0; //返回下一条邻边int getMark(int) =0;//有标记吗void setMark(int, int) =0;//设置标记}算法的基本思想程序需要输入城市编号及城市的编号对以实现城市间的高速公路的输入。
然后输入某两个城市,得出城市间的所有简单路径。
得到无向图中某两个城市间的简单路径,考虑使用基于深度优先思想,通过相应的设置标志的方式使最终能不重复地走遍所有的简单路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UNAN UNIVERSITY 课程实验报告
题目:求无向图中求两点间的所有简单路径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专业班级:
指导老师:
完成日期:
一.需求分析
输入形式
本程序要求用户首先输入一个结点总数,然后输入结点的城市编号(4位
长的数字,例如电话区号,长沙是0731),最后有几对城市间有公路一
级连接城市的高速公路(用高速公路连接的两个城市编号标记)。
当用
户输入不合法时,提示用户输入有误,并重新输入。
输入具体格式如下:请输入城市总数:
请依次输入城市编号:
有几对城市间有高速公路?
请输入连接城市的高速公路:
输出形式
将所有路径(城市编号组成)存至用户指定的文件中。
程序功能
该程序可以通过构建一个图用来表示各个城市之间是否有高速公路连通
的关系,可以实现查询两城市间所有路径的功能
测试数据
①请输入城市总数: 3
请依次输入城市编号:001 002 003
有几对城市间有高速公路?3
请输入第一对连接城市的高速公路:001 002
请输入第二对连接城市的高速公路:002 003
请输入第三对连接城市的高速公路:001 003
所有路径已存入文件中。
②请输入城市总数: 3
请依次输入城市编号:001 002 003
有几对城市间有高速公路?2
请输入第一对连接城市的高速公路:001 002
请输入第二对连接城市的高速公路:002 003
所有路径已存入文件中。
③请输入城市总数: 3
请依次输入城市编号:001 002 003
有几对城市间有高速公路? 0
所有路径已存入文件中。
④请输入城市总数: 4
请依次输入城市编号:001 002 003 004
有几对城市间有高速公路? 5
请输入第一对连接城市的高速公路:001 002
请输入第二对连接城市的高速公路:002 003
请输入第三对连接城市的高速公路:003 004
请输入第四对连接城市的高速公路:001 004
请输入第五对连接城市的高速公路:001 003
所有路径已存入文件中。
⑤请输入城市总数: -1
结束程序
二.概要设计
抽象数据类型
因为各个城市间的是否有高速公路连通的关系是非线性的,而且具有结构网状特性,并且高速公路是无向的,所以选择无向图来表示各个城市间的连通关系。
图的ADT设计:
数据对象:G=(V,E),其中V表示顶点集合,E表示边集合
数据关系:VR={<v,w>| v,w∈V 且 P(v,w)}
<v,w>表示从 v 到 w 的一条弧, v 为弧头,w 为弧尾。
基本操作:
int n();//图中顶点个数
int e();//图边数
int first(int);//该点的第一条临边
int next(int,int);//该点的第二条临边
void setEdge(int,int,int);//为边设置权值
void setMark(int ,int);//设置该顶点的标志值
int getMark(int);//获得该顶点的标志值
图的顶点ADT设计:
数据对象:城市编号(占3位的字母数字串)
数据关系:{v
|i=1,2,3……n}
i
基本操作:
int position();//获取顶点位置
算法基本思想
当用户输入完毕后,根据各城市间相应的关系构建一个无向图,并使用
一个临接矩阵存储该图。
考虑使用基于深度优先思想,在搜素过程中,
每当访问一个节点,DFS就会递归访问它的所有未被访问的相邻节点。
并通过相应的设置标志的方式使最终能不重复地走遍所有的简单路径。
最后输出这些路径即可。
程序基本流程
该程序主要包括四个模块:
输入模块:由用户输入城市总数,城市编号,高速公路编号;
构建与存储模块:根据用户的输入构建无向图,并使用临接矩阵存储图;
访问模块:对该图进行深度优先搜索,得到所有路径;
输出模块:输出所有路径。
三.详细设计
物理数据类型
①边的实现:
class Edge
{
public:
int vertex,weight;
Edge(){ vertex=-1;weight=-1; }
Edge(int v,intw){ vertex=v;weight=w;}
};
②图的相邻矩阵实现:
class Graphm
{
private:
int numVertex,numEdge;
int **matrix;
int *mark;
public:
Graphm(int numVert) {
int i,j;
numVertex = numVert; //顶点数
numEdge=0;
mark=new int[numVert];
for(i=0;i<numVertex;i++)
mark[i]=0; //每一个顶点的标志值初始化为0 matrix =(int**) new int*[numVertex];
for(i=0;i<numVertex;i++)
matrix[i]=newint*[numVertex];
for(i=0;i<numVertex;i++)
for(j=0;j<numVertex;j++) matrix[i][j]=0;
}
~Graphm()
{
delete []mark;
for(int i=0;i<numVertex;i++)
delete [] matrix[i];
delete [] matrix; } //析构函数
int n(){return numVertex;}//顶点个数
int first(int v) //该顶点的第一条邻边
{
int i;
for(i=0;i<numVertex;i++)
if(matrix[v][i]!=0) return i;
return i;
}
int next(int v1,int v2) //获得v1的邻居v2
{ int i;
for(i=v2+1;i<numVertex;i++)
if(matrix[v1][i]!=0) return i;
return i; }
void setEdge(int v1,int v2) //设置有向图的边
{
if(matrix[v1][v2]==0)
numEdge++;
matrix[v1][v2]=1;
}
int getMark(int v) //获取顶点标记的值
{ return mark[v];}
int setMark(int v,int val) //设置访问的标记{ mark[v]=val;}
}
③DES的实现:
void DFS(Graph * G,int v)
{
PreVisit(G,v);
G->setMark(v,1);
for(int w=G->first(v);w<G->n();w=G->next(v,w)) if(G->getMark(w)==0)
DFS(G,w);
PostVisit(G,v);
}
算法具体步骤
根据用户的输入,构建一个无向图,并使用一个临接矩阵存储该图。
对该图进行深度优先搜索,并通过相应的设置标志的方式使最终能不重复地走遍所有的简单路径。
得到所有路径后,输出这些路径即可。
函数调用关系
输入
建图与存图临接矩阵存储
主程序 DOS搜索
输出
算法时空分析
在表的存储中,临接矩阵的时间代价是Θ(|V2|),而在无向图中,DFS 从两个方向处理每条边,每个顶点都必须被访问,且只能被访问一次,因此时间代价是Θ(|V|+|E|)。
所以该算法总时间代价是Θ(|V|2)。
输入输出格式
输入:
cin>>cityNum;
for(int i=0;i<cityNum;i++)
cin>>city[i];
cin>>roadNum;
for(i=0;i<roadNum;i++)
{
cin>>roadName;
}
请输入城市总数: 3
请依次输入城市编号:001 002 003
有几对城市间有高速公路?3
请输入第一对连接城市的高速公路:001 002
请输入第二对连接城市的高速公路:002 003
请输入第三对连接城市的高速公路:001 003
输出:
所有路径已存入文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