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版五年级音乐上册第三组第三课《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
《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
《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一、教学环节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能力目标:通过欣赏与演唱提高学生热爱音乐的情感情感目标:感受草原音乐的风格和草原人民质朴、执着的性格,了解西部地区人民的风土人情,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2、教学重难点:用热爱家乡的情感演唱歌曲。
找出乐曲中乐句的特点。
3、教学用具:电子琴、打击乐器。
4、教学流程A、导入:直接导入师:同学们我国地域辽阔,有很多个少数民族,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呢?预设学生:蒙古族、布依族、维吾尔族、傣族等师:下面请同学们听听这首歌曲,你认为是哪个民族呢?预设学生:哈萨克族。
B、试听歌曲师:听录音机泛唱听听这首歌曲是几拍子歌曲,强弱关系是什么?预设学生4拍子,强弱关系是强、弱、次强、弱教学生用手势打出四拍子的强弱关系,并且再听第二遍歌曲用手打拍子。
C、学唱歌曲老师泛唱一遍歌曲同学跟着哼唱请同学们试着跟着琴一起唱,填第一段歌词说一说夏牧场的美丽画面。
牧场景色(红梅绿水、冰峰、牛羊)想象美丽的草原景色再唱一遍。
学生跟着琴填第二段歌词,说一说歌词描写了什么景象。
生活的景象(炊烟袅袅、奶茶飘香、歌声阵阵)想象牧民生活的景象唱一遍讲解阿肯(是哈萨克人民对民间歌手的尊称,阿肯的歌词内容很能表达哈萨克人民的豪迈性格,反应天山草原的时代气息。
师通过学唱歌曲请同学们找找歌曲中的乐句有什么特点。
哪句最能够抒发感情?找出来并唱出来。
预设学生:前两句乐句完全相同,最后一句的后半部分与前两个乐句的后半部分相同,第三乐句的前半部分最能抒发感情。
完整的唱一遍歌曲,用热爱家乡的情感,欢快热情的演唱。
二、课外延伸:解西部地区人民的风土民情,开阔视野。
1、图片展示哈萨克民族乐器2、同用打击乐器伴奏,歌伴舞《美丽的夏牧场》三、小结大草原蕴含着古老的民族文化、宝贵的风土民情,她所蕴含的生命的壮丽与伟大,深深的震撼了我们的心灵。
所以,我们要更加的了解草原,更加的热爱草原。
小学音乐《美丽的夏牧场》教案
小学音乐《美丽的夏牧场》教案教材简介:本课所教的《美丽的夏牧场》选自___出版的小学五年级音乐教材上册第三单元“美丽的草原”中的内容。
这首歌曲具有新疆风味,描绘了位于天山山麓南侧、恰布河横穿其中的夏牧场,那里有肥沃的牧场和哈萨克族牧民。
歌曲采用民歌旋律,运用简朴的手法反复构成全曲,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学唱和读谱练。
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模仿、实践等方式,学会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2、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用自然、真挚的歌声表现歌曲,大多学生能视唱歌曲曲谱,并为歌曲设计演唱形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欣赏演唱中引导学生了解草原、关注草原、喜欢草原、爱护草原。
教学方法及策略:通过情景导入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草原的风光与美景;再通过学唱歌曲,了解哈萨克族的音乐文化与知识;通过研究歌曲练歌谱与旋律;然后逐渐学唱歌词,后为知识拓展、音乐拓展活动,让学生在浓厚的“草原”情境中结束本节课。
教学重点:学会用自然、真挚的歌声演唱歌曲《美丽夏牧场》。
教学难点:歌曲曲谱中符点音符3·2 34·3的演唱;并能为歌曲设计不同的领唱、齐唱等演唱形式。
教学关键点:在模仿、实践中能用自然真挚的声音演唱歌曲,从中感受体验草原的美丽。
教程过程:一、弹唱问好:要求学生随琴用优美的声音问好。
二、情境导入:1、介绍本节课研究的主题“美丽的草原”,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草原的了解和认识,并通过图片展示草原的美景和活动。
2、通过观看图片,让学生感受草原的优美景象,并播放背景音乐歌曲伴奏。
三、研究歌曲:1、先研究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练歌曲曲谱中的符点音符。
2、逐步学唱歌词,并指导学生用自然、真挚的声音演唱歌曲。
3、为歌曲设计不同的领唱、齐唱等演唱形式。
四、课堂结束:通过知识拓展、音乐拓展等活动,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结束本节课。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同学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草原的美丽和广阔,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音乐素养和表达能力。
小学五年级音乐上册美丽的草原美丽的夏牧场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美丽的夏牧场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美丽的夏牧场》培养学生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学会采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的美。
2.了解哈萨克相关的音乐文化。
教学过程:一、了解新疆哈萨克族风情1. 范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2. 第二遍听,同时出示歌词师:我们一起看看这首歌曲的歌词,唱到了什么山,什么河,哪些景色,你觉得这是哪个地方?3.结合这些景致,你觉得是哪个民族?4.介绍新疆哈萨克族师:哈萨克族生活在天山脚下,以游牧为生,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民族乐器主要有冬不拉、手鼓(出示图片)通过学生听一听、看一看,直切本课主题。
结合民族音乐文化,让学生走进哈萨克族的神奇土地,使学生在了解歌曲的同时培养了审美情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新歌教学1. 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歌曲《美丽的夏牧场》,请同学们一起来哼唱旋律,同时观察旋律中哪个音出现的最多。
2. 师:是的,在歌曲中,以“6”音为主的旋律都给我们感觉比较优美,再加上中速的演唱速度,让歌曲更加抒情了。
3.我们一起来唱第一段歌词,找出你认为最难唱的地方。
4.师:请大家跟着老师的琴声再把第一段歌词完整地唱一遍,你能找出你觉得最抒情的一句吗?为什么?讲述音乐知识“⌒”6.单独哼唱“啊”(第三乐句)指导声音。
5.师:同学们,这段歌词中出现了“阿肯”一词,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6.解释“阿肯”、相关音乐文化。
三、总结。
美丽的夏牧场教学内容:歌曲《美丽的夏牧场》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美丽的夏牧场》培养学生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学会采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的美。
2.了解哈萨克相关的音乐文化。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学会正确且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2.最后一乐句的词曲结合;有表现力地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一、了解新疆哈萨克族风情。
1. 播放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2.第二遍听赏,同时出示歌词师:我们一起看看这首歌曲的歌词,唱到了什么山,什么河,哪些景色,你觉得这是哪个地方?3.结合这些景致,你觉得是哪个民族?4.介绍新疆哈萨克族师:哈萨克族生活在天山脚下,以游牧为生,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民族乐器主要有冬不拉、手鼓(出示图片)。
《美丽的夏牧场》教案设计
师:(出示图片)同学们第一段红梅、绿水、冰峰、牛羊是对什么的赞美?
生:夏牧场的美景
(请同学们看一看美丽的草原牧场的美景,加深对歌词理解)
提出难点:连唱句“啊”的演唱。
师:同学们注意演唱“啊”的时候一定要“连贯”,感觉像对着天山、对着辽阔的草原牧场、美丽的恰布河呼喊一样!
5、填唱二段歌词。(出示图片)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美丽的夏牧场》教案设计
材料分析:
《美丽的夏牧场》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美丽的草原第三课的内容,这是一节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歌曲4/4拍大调式,作品优美、明快,描写了夏牧场的美景及牧民们的幸福生活,从而引导学生提升热爱草原、关注草原、爱护大自然的意识。
课
题
美丽的夏牧场
课
型
唱歌
课
时
1
教
学
目
标
1、通过学唱歌曲让孩子们充满对大自然和草原的热爱及向往之情。
2、用有感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学习难点乐谱,并会用典型节奏XXXXX为歌曲伴奏。
3、通过教师引导,在唱好歌曲的基础上能够改编和创作歌曲。
教
学
方
法
引导法
合作探究法
听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难点:改编和创作歌曲。
二、歌曲新授:
1、初听音乐:
生:优美,抒情,温暖…………
师: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内心感受。新疆在我国西北部,以天山为界,把新疆分为南疆和北疆,在美丽的天山之南生活着开朗、乐观的哈萨克族。在新疆哈萨克族一共有一百多万人口,以游牧为生;哈萨克族的少女戴着平顶的小花帽,只有结婚才换成尖顶带纱的帽饰,服装以彩色长裙和皮坎肩为主,哈萨克人用生命热爱着自己的家乡牧场,因为草原牧场养育了无数代的哈萨克人。下面老师就请同学们跟着画面一起到哈萨克人民的家乡去看一看,看看那里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是什么?
美丽的夏牧场教案【Q】
《美丽的夏牧场》【教学内容】《美丽的夏牧场》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美丽的草原”中的歌唱课。
【课型】欣赏为主的综合课。
【教材分析】歌曲描绘了新疆哈萨克族牧民的生活及草原的美丽景色,抒发了草原人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将激发起学生对美丽草原的向往和美好的遐想,对草原音乐的独特韵味萌发喜爱之情,对居住在草原上的少数民族燃起关爱之心。
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的。
在设计本节课时,笔者首先想到的是要呈现给学生艺术的美感。
引导他们用眼睛寻找美,用耳朵聆听美,用心灵感受美,用智慧创造美。
以“寻找美”为思路,以“爱家乡”为主题,通过聆听、诵读、演唱、拍击、创编等一系列音乐活动,让学生自主发现音乐中不同形式的“美”,如:意境之美、旋律之美、词意之美、伴奏和谐之美、创新之美等,进而引发学生对音乐的向往和探索愿望。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演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笔者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目标引领学生,创设哈萨克族小歌手“阿肯”这一角色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听音乐、做律动、唱旋律,唱歌词、编歌词,使学生在一步一步完成目标的过程中体验着成功与自信所带来的快乐。
在创造性地挖掘教材时,笔者为歌曲设计了“X XX XX”这一节奏型的伴奏,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边唱边拍击伴奏,让学生更深层次地体验到音乐韵律和谐的美感,更有激情地演唱歌曲,从而高效率地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聆听《天堂》《美丽的夏牧场》,感受音乐描绘的草原美景。
培养学生自编歌词赞美家乡,激发创新思维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能用流畅圆润的声音、饱满的热情演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3.知识与技能能用节奏型为歌曲伴唱,培养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流畅演唱歌曲,用节奏型为歌曲伴唱。
【教学难点】附点节奏的时值;“X XX XX”节奏型在伴唱中的运用。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钢琴。
小学音乐《美丽的夏牧场》教案
小学音乐《美丽的夏牧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美丽的夏牧场》,感受草原牧场的美丽风光,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引导学生用优美的歌声表现夏牧场的美丽,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
3. 通过对歌曲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草原牧场的风土人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学会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2. 感受歌曲中的草原风光,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歌曲中的一些音高较高的音符。
2. 歌曲的节奏和拍子。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音乐教材。
3. 电子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歌曲《美丽的夏牧场》,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新歌教学: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美丽的夏牧场》,重点教授歌曲中的高音部分和节奏。
引导学生跟唱,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
3. 歌曲欣赏:教师播放歌曲《美丽的夏牧场》,让学生仔细聆听,感受歌曲中的草原风光和民族特色。
4. 歌曲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谈谈对歌曲的感受,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5. 歌唱实践: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歌唱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演唱中感受歌曲的美感,提高歌唱技巧。
六、教学拓展:1.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其他有关夏牧场或草原的歌曲,如《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草原夜色美》等,进行比较学习,使学生对草原音乐有更深的理解和感受。
2.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在夏牧场上生活的场景,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草原风情。
七、课堂小结:在本节课中,学生学会了歌曲《美丽的夏牧场》,感受到了草原牧场的美丽风光。
通过学习,学生不仅提高了歌唱技巧,还加深了对我国草原文化的了解。
八、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需要将《美丽的夏牧场》唱给家人听,让他们也感受到歌曲的美。
2. 学生可以尝试自己创作一首关于夏牧场或草原的歌曲,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九、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需要对本次课程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歌曲,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小学音乐《美丽的夏牧场》教案
小学音乐《美丽的夏牧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美丽的夏牧场》,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体验牧民的快乐生活。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唱歌、演奏、舞蹈等表现手段,展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演唱《美丽的夏牧场》,感受草原风光和牧民生活。
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高音部分和节奏的掌握。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歌曲《美丽的夏牧场》乐谱、音响设备、草原风光图片。
2. 学生准备:自带乐器(如口琴、吉他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草原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唱歌曲: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美丽的夏牧场》,重点讲解高音部分和节奏。
3. 演奏乐器:学生自发组成小乐队,演奏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4. 舞蹈表演:学生自编舞蹈,展示草原牧民的快乐生活。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草原风光和牧民生活的美好。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2. 家长协助学生拍摄草原风光照片,体会牧民生活。
3. 学生下周上课时,分享自己的课后作业成果。
六、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在演唱、演奏、舞蹈等方面的表现。
2. 学生互相评价,分享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3. 家长评价,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音乐学习情况。
七、教学拓展: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草原风光摄影比赛,展示草原的美丽。
2. 学生参观牧场,体验牧民生活,感受音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 开展草原主题的音乐作品欣赏,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八、教学反馈:1. 教师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学生提出学习中的问题,教师及时解答,促进学生进步。
3. 家长提供意见和建议,教师优化教学内容,满足学生需求。
九、教学改进:1. 针对学生在歌曲演唱、演奏、舞蹈等方面的不足,教师制定针对性的辅导计划。
小学音乐《美丽的夏牧场》教案
小学音乐《美丽的夏牧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美丽的夏牧场》,感受夏牧场的美丽风光,体验音乐带来的愉悦心情。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注意音准、节奏、表情等方面的表现。
二、教学内容1. 歌曲《美丽的夏牧场》的歌词及旋律。
2. 夏牧场的美丽风光及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美丽的夏牧场》,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
2. 教学难点:音准、节奏、表情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夏牧场的图片、歌词、旋律等。
2. 教学乐器: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
3. 音频设备:播放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夏牧场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生对夏牧场美丽风光的向往。
2. 学唱歌曲:a. 教唱歌曲,注意音准、节奏、表情等方面的指导。
b. 分句教唱,让学生反复练习,直到熟练。
c. 引导学生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注意音色、音量的控制。
3. 分析歌曲:讲解歌曲的歌词内容,让学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4. 演唱练习:a. 集体演唱,检查学生的演唱效果。
b. 分组演唱,相互评价,提高演唱水平。
c. 邀请学生代表演唱,鼓励他们大胆表现。
5. 总结与拓展:引导学生谈谈对夏牧场的印象,以及在学习歌曲过程中的收获。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欣赏音乐,感受生活的美好。
六、教学方法1. 采用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演唱歌曲,让学生跟随学习。
2. 运用讲解法,讲解歌曲的背景、歌词含义和音乐特点。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
4. 运用鼓励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七、教学步骤1. 初听歌曲:让学生完整聆听歌曲《美丽的夏牧场》,感受歌曲的美感。
2. 学唱旋律:教师钢琴伴奏,引导学生跟唱旋律,注意音准和节奏。
3. 学习歌词: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词,注意发音和咬字清晰。
4. 演唱练习:分组或集体演唱,教师指导,纠正发音和演唱中的错误。
人教版美丽的夏牧场音乐教案
人教版美丽的夏牧场音乐教案教案标题:探索美丽的夏牧场音乐教学目标:1. 了解和认识《美丽的夏牧场》这首歌曲的歌词和曲调。
2. 能够正确演唱《美丽的夏牧场》这首歌曲。
3. 能够通过声音的高低、强弱、快慢等音乐元素来表达歌曲的情感。
教学准备:1. 《美丽的夏牧场》的音频或视频资源。
2. 课堂展示设备,如投影仪或电视。
3. 学生们熟悉的农场或田园风景图片。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源展示农场或田园风景,引发学生对夏季农场的认知和想象。
2. 引导学生讨论夏季农场的特点和美丽之处。
导入歌曲(10分钟):1. 播放《美丽的夏牧场》的音频或视频。
2. 要求学生仔细聆听歌曲,尝试跟随歌曲的节奏摇摆身体。
3. 鼓励学生跟唱歌曲的歌词,帮助他们熟悉歌曲的曲调和歌词内容。
歌曲分析(15分钟):1. 分享歌曲的歌词和曲调给学生,帮助他们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歌曲中表达的情感,如欢乐、快乐、自然等。
3. 引导学生注意歌曲中的重复部分和变化部分,讨论这些音乐元素对歌曲整体的影响。
声音表达(20分钟):1. 分组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声音表达歌曲的情感,如高低音、强弱音、快慢音等。
2. 鼓励学生通过身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来配合声音表达,增强情感的传达效果。
3. 每个小组选择一段歌曲进行表演,其他小组和教师给予评价和建议。
巩固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互评,评价其他小组的表演并提出建议。
2. 教师给予学生肯定和建议,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音乐表达能力。
3. 鼓励学生将所学的音乐元素和表达技巧运用到其他歌曲或音乐活动中。
拓展活动: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进行类似的音乐表达活动。
2. 鼓励学生自主发挥,尝试用不同的声音和表情来传达歌曲的情感。
3. 学生可以录制自己的表演或制作音乐视频,与其他小组分享和交流。
教学反思:在教案中,通过引入、导入歌曲、歌曲分析、声音表达和巩固与评价等环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帮助他们全面理解和表达《美丽的夏牧场》这首歌曲的情感和主题。
美丽的夏牧场说课稿
漂亮的夏牧场说课稿漂亮的夏牧场说课稿1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音乐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漂亮的草原》中的歌曲——《漂亮的夏牧场》。
下面我从五个方面作简要的说明。
一、领悟课标,把握重点──说教材音乐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根据音乐艺术的特征和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按照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审美认知规律,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艺术实践,鼓励音乐创作,提倡学科综合、宏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
本课在小学音乐全册民族音乐文化中起了承上起下的作用。
每学年教材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都有安排民族音乐内容的单元。
通过对优秀艺术作品的体验和感受,增进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感情。
五年级的民族单元是——《漂亮的草原》是更深层次的递进,教材编排的意图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多民族音乐文化。
《漂亮的夏牧场》是一段体式歌曲,运用民歌旋律发展中最简朴的手法,将第1、2乐句多次反复构成全曲,音域不宽惟独六度,由于使用了民族创作手法,虽多次反复却不让人觉得罗嗦。
乐段图式如下:我根据五年级学生比中、低年级更有个性,音乐学习的差异性也更明显的特点,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情的把握,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1、进一步复习、巩固1=G的五线谱音位。
2、感受草原音乐。
3、学习歌曲《漂亮的夏牧场》。
本课的知识技能目标是:1、进一步复习、巩固1=G的五线谱音位。
2、学习歌曲《漂亮的夏牧场》。
并能用轻盈、柔和的声音演唱和表现歌曲。
认知目标是:初步认知“草原音调”(主要指______的)。
情感态度目标是:通过学唱歌曲《漂亮的夏牧场》,使学生爱慕少数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
教学重点是:能用轻盈、柔和的声音演唱和表现歌曲《漂亮的夏牧场》,并唱出歌曲的意境。
教学难点是:1、复习、巩固1=G的五线谱音位。
能自己视唱1=G的歌谱。
2、能找出曲中旋律相同的乐句,并设计其他演唱形式。
教具准备:多媒体。
《美丽的夏牧场》音乐教案
《美丽的夏牧场》音乐教案美丽的夏牧场,是一首轻快的民谣音乐,由奥西瓦尔马科范执笔,录制于1965年,主要演唱者是朱迪斯纳什。
这首歌曲叙述了一个夏天,一切都很美好,一群牧羊人在牧场上放牧,大家在欢声笑语中开心地度过。
《美丽的夏牧场》的背景音乐主要采用民谣乐器构成,包括弦乐,鼓,以及钢琴等伴奏。
声音清新自然,令人放松舒适,恰似一幅夏日的画面,洋溢着无穷的温馨情怀。
以下是《美丽的夏牧场》的音乐教案:一、课前准备:1.备《美丽的夏牧场》的录音,鼓励学生把音乐融入到课堂学习中,以增强学习兴趣;2.音乐教室准备乐器,使学生能够有机会体验乐器演奏;3.备音乐理论书籍:可以是简单的曲谱图,也可以是比较复杂的乐队谱,学习每个人的演奏技巧,提高乐曲感悟和协作能力;4.案乐曲的概述,以便于后续的解读;二、教学安排:1. 介绍录音中的乐器及其伴奏,让学生明白以民谣乐器演奏《美丽的夏牧场》;2.学生自己边听边理解曲谱;3.奏各乐器,建立乐队,进行演奏;4.学生体验乐曲的感染力,引导他们自然而然地把这首歌曲的音乐特征融入到自己的音乐表演中去;5.置作业:让学生尝试谱写他们自己的一首歌曲,将自己的情感存留在乐曲里;三、教学反思:1.音乐的能力可以帮助学生融入社会,激发他们的创造力;2.学生以欣赏的角度观赏音乐,让他们体会该首乐曲中蕴藏的情感;3.师要引导学生走下台,尽情欣赏别人的表演,培养接纳理解他人的能力;4.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通过不同的形式去探索新的音乐。
通过《美丽的夏牧场》的音乐教案,学生不仅能够体验乐曲的韵律和节奏,还能融入到创作中,激发想象力,释放创造力,体验音乐带来的愉悦感受。
让学生从中体验音乐的魅力,让乐曲唤醒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美丽的夏牧场》教案
《美丽的夏牧场》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夏牧场的概念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夏牧场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3. 让学生了解夏牧场的畜牧业发展和人类活动。
1.2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图片分析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1.3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尊重。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美丽的夏牧场》一文,描述了我国西北高原上夏牧场的壮丽景色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2.2 教学图片:夏牧场的自然风光、动植物图片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展示夏牧场的美丽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激发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夏牧场的概念、特点和生物多样性。
3.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析夏牧场的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对当地的影响。
3.4 成果展示: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3.5 总结提升:教师点评学生讨论成果,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积极性,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4.2 知识掌握:通过课后作业、提问等方式检验学生对夏牧场相关知识的掌握。
4.3 情感态度:评价学生在讨论中表现出的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程度。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文本资源:《美丽的夏牧场》课文。
5.2 图片资源:夏牧场的自然风光、动植物图片。
5.3 网络资源:有关夏牧场生态环境、畜牧业发展的资料。
5.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牧场,增强对夏牧场的直观认识。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课前准备:组织学生收集有关夏牧场的资料,如图片、视频等。
6.2 课堂活动:1.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景色描绘,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 通过讨论、汇报等形式,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6.3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夏牧场的写作任务,如写一篇关于夏牧场的作文。
【教学设计】小学五年级音乐《美丽的夏牧场》精品教案
歌曲为e自然小调,4/4拍,一段体。
运用民歌旋律发展中最简朴的手法,将第一、二乐句多次反复构成全曲(表示一乐句,表示第二乐句)。
第五乐句开始具有明亮的大调色彩(表示第五乐
1.Ppt出示前两乐句歌谱,教师提出“主音do位置在哪”的问题。
3.通过师生接唱前四乐句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音准。
1.视唱第5乐句,准确把握大附点的节奏,引导学生得出第5句用c表示。
可能出现的问题:
说明:教师清唱为歌曲加入引子,并进行钢琴伴奏,部分学生加入打击乐器,并在第5乐句进行分声部演唱。
《美丽的夏牧场》教学案例
《美丽的夏牧场》教学案例第六小学张晓瑞一、案例实录(一)、课题: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歌曲《美丽的夏牧场》(二)、学习目标:1、用轻松、柔和、优美地感情来演唱歌曲。
2、通过学唱歌曲感受草原人民的质朴和热情,使学生喜爱少数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
增加民族自豪感!(三)、教学过程:[温故知新]1、谈话激趣,激发兴趣。
(幻灯片1)2、播放《达阪城的姑娘》,师随音乐舞蹈,导入新课。
(幻灯片2)3、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用生动的歌曲、直观的视频,优美的语言来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学生学习的兴趣,导入新课。
】[导学释疑]1、赏(一)初听音乐,感受情绪。
(幻灯片3--14)1、聆听音乐,学生感受歌曲的速度、情绪?2、朗读歌词,感受歌曲所表达的内容,赞美了什么?(二)乐理知识。
A、四四拍拍号含义、强弱关系、指挥图?B、认识切分节奏。
【设计意图:初听乐曲,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了解乐理知识为以后的音乐道路做铺垫。
同时采用多种学习方法让学生视听结合,受到情绪的熏陶和歌曲的感染,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感受美丽的旖旎的天山。
】2、学(一)、小组合作学习。
(幻灯片15)1、找出歌曲的难唱之处,并小组合作解决。
2、歌曲用怎样的情感来演唱。
(二)、师教唱歌曲。
1、师弹琴教唱。
2、师唱谱,生填词。
3、播放录音,跟唱。
【设计意图: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培养小组团结协作能力的同时,并解决歌曲的难点。
】3、展(一)、欣赏中央合唱团演唱视频。
(幻灯片16--17)。
(二)、多种形式的展示(鼓励+表扬+点拨+评议)(幻灯片18--19)A、个人展示。
B、小组合作展示。
C、男女分组展示。
D、同桌展示。
【设计意图:运用多种形式的展示,给学生一定的展示空间,用鼓励+表扬+点拨+评议的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表现欲及自信心!】[巩固提升、检测反馈]4、练A、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为歌曲设计演唱形式。
B、欣赏其它少数民族音乐,并猜一猜。
小学音乐《美丽的夏牧场》教案
小学音乐《美丽的夏牧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验夏牧场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 学会歌曲《美丽的夏牧场》,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3. 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了解我国的草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美丽的夏牧场》,并能用优美的歌声表现夏牧场的美丽。
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音高和节奏的把握。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歌曲《美丽的夏牧场》的歌谱和音频资料。
2. 学生准备歌唱本和乐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歌曲《美丽的夏牧场》,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 学唱歌曲: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歌谱,讲解歌曲的节奏和音高,引导学生跟唱。
3. 歌曲讨论:让学生谈谈对夏牧场的印象,以及歌曲中所表现的美好景象。
4. 歌曲展示:学生分组,选择合适的乐器,用音乐的形式展示对夏牧场的热爱。
5.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歌曲中所展现的美丽夏牧场。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练习歌曲《美丽的夏牧场》,争取能熟练演唱。
2. 家长协助孩子,让他们在家人面前展示所学歌曲,分享学习的喜悦。
3. 家长引导孩子,让他们谈谈对夏牧场的看法,以及歌曲中所体现的我国草原文化。
六、教学策略:1. 采用聆听、学唱、讨论、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学习中得到提高。
3. 融入草原文化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了解和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地演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2. 学生能够用乐器演奏歌曲,展示对夏牧场的热爱。
3. 学生能够谈论自己对夏牧场的看法,以及对我国草原文化的了解。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草原,让他们亲身感受夏牧场的美丽。
2. 邀请草原地区的艺术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草原文化。
3. 开展草原歌曲比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2
《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2一、教材依据: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二、设计思想:本课歌谱、歌词、演唱形式等教学设计中蕴涵了丰富的探究、体验、创新等学习元素,正是新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草原成群的牛、马、羊等直观图片和草原特有的音乐,激发了学生对美丽草原的向往和了解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学会《美丽的夏牧场》歌谱和歌词,指导学生用自然真挚的歌声表现歌曲,并引导学生设计多种演唱形式,更好的表现歌曲内容,体现热爱草原之情。
四、教学重点:用深情,赞美的声音唱出歌曲韵味。
五、教学难点:1.设计多种演唱形式,表现歌曲内容。
2.学唱歌谱,歌谱中乐句的连音唱法;附点音符、切分音的演唱。
六、教学准备:电钢琴、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5 5 5 5|54 32| 1 —‖a e I o u(二)学唱歌曲1、初听《美丽的夏牧场》师:谁来说一下,歌曲唱的是哪里?(草原)哪里的草原?(略)这首歌唱的是新疆天山脚下的草原牧场。
今天我们就来学唱这首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2、复听——播放课件,下面让我们再来领略一下夏牧场的美丽,同时感受歌曲的情绪(优美抒情)并一同欣赏哈萨克族的美丽风景。
3、再听——歌曲唱了什么?这首歌曲是哪个民族的歌曲?第一段唱了夏牧场的美丽;第二段唱了牧民们的幸福生活。
(哈萨克)。
(1)简介歌曲:歌曲主要描绘了在美丽的新疆北部,天山脚下,恰布河旁,这里有美丽的夏牧场。
在这里红梅花儿朵朵开放,绿水、炊烟、草地萦绕着他们的毡房。
这是哪里呢?这就是哈萨克人放牧的好地方。
(2)讲解阿肯:哈萨克在传说中是白色天鹅的意思,哈萨克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在他们中最受欢迎的就是他们的民间歌手阿肯。
阿肯是哈萨克族人对一些非常有才气、活泼热情的民间歌手的尊称。
阿肯在演唱时,通常是手持乐器,能根据当时当地的情景即兴编词自弹自唱,边唱边跳,这是其他歌手所不及的,所以大家特别尊敬他们。
小学音乐《美丽的夏牧场》教案
小学音乐《美丽的夏牧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美丽的夏牧场》,感受新疆音乐的风格特点,体验音乐的美感。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音乐表现力。
二、教学内容:1. 歌曲《美丽的夏牧场》的旋律、节奏和歌词。
2. 新疆音乐的风格特点。
三、教学重点:1. 歌曲《美丽的夏牧场》的学唱。
2. 新疆音乐风格特点的掌握。
四、教学难点:1. 歌曲中特殊音阶的演唱。
2. 新疆音乐节奏的把握。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音乐教材或乐谱。
3. 教学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4. 乐器(如手鼓、笛子等)。
5. 合唱队伍的编排。
章节一:歌曲《美丽的夏牧场》的旋律、节奏和歌词1. 导入:教师播放《美丽的夏牧场》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新疆音乐的风格特点。
2. 教学歌曲旋律: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旋律,注意指导特殊音阶的演唱。
3. 教学歌曲节奏:教师讲解并示范歌曲的节奏,让学生跟随伴奏练习。
4. 教学歌曲歌词: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词,注意发音和语调的准确性。
5. 总结:学生能熟练地演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章节二:新疆音乐的风格特点1. 导入:教师通过播放其他新疆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新疆音乐的风格特点。
2. 讲解新疆音乐的特点:教师讲解新疆音乐的旋律、节奏、音阶等风格特点。
3. 实践: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演奏或演唱新疆音乐作品,体验新疆音乐的魅力。
4. 总结: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新疆音乐的风格特点。
六、歌曲《美丽的夏牧场》的情感表达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歌曲《美丽的夏牧场》背后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歌曲的情感内涵。
2. 分析歌曲情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中的情感变化,如欢快、悠扬、激昂等。
3. 情感体验: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感受歌曲的情感,通过演唱、演奏等方式表达出来。
4. 总结:学生能够正确地表达歌曲《美丽的夏牧场》的情感。
七、合唱编排与实践1. 导入:教师讲解合唱编排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歌曲《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美丽的夏牧场》培养学生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学会采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的美。
2、了解哈萨克相关的音乐文化。
教学过程:
一、了解新疆哈萨克族风情
1、播放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2、第二遍听赏,同时出示歌词师:我们一起看看这首歌曲的歌词,唱到了什么山,什么河,哪些景色,你觉得这是哪个地方?
3、结合这些景致,你觉得是哪个民族?
4、介绍新疆哈萨克族师:哈萨克族生活在天山脚下,以游牧为生,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民族乐器主要有冬不拉、手鼓(出示图片)
5、边听音乐边打节奏聆听音乐,说说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
听赏并说说歌曲中唱到的景致。
学生欣赏画面学生拍打铃鼓(随意的)跟随老师的节奏打一打铃鼓。
4/4 0 x 0 x 0 xx x x | 通过学生听一听、看一看,直切本课主题。
多媒体课件的播放视听结合,使学生产
生好奇。
结合民族音乐文化(手鼓等演奏),让学生走进哈萨克族的神奇土地,使学生在了解歌曲的同时培养了审美情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新歌教学
1、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歌曲《美丽的夏牧场》,请同学们一起来哼唱旋律,同时观察旋律中哪个音出现的最多。
2、师:是的,在歌曲中,以“6”音为主的旋律都给我们感觉比较优美,再加上中速的演唱速度,让歌曲更加抒情了。
3、我们一起来唱第一段歌词,找出你认为最难唱的地方。
4、师:请大家跟着老师的琴声再把第一段歌词完整地唱一遍,你能找出你觉得最抒情的一句吗?为什么?讲述音乐知识“⌒”6、单独哼唱“啊”(第三乐句)指导声音。
7、师:同学们,这段歌词中出现了“阿肯”一词,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8、解释“阿肯”、相关音乐文化。
三、分析处理歌曲
1、总结旋律结构特点,出示图谱。
(1) 师:我们完整的把歌曲演唱一遍,找出歌曲中旋律相同的乐句,你能用自己的图谱来表示吗?(2) 老师出示图谱○○
2、采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
3、二度范唱师:我们的这首歌也可以用这种形式来演唱,请听。
4、师:如果加快速度,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
5、放歌曲《玛依拉》(课件)师:我们再来欣赏一首哈萨克民歌《玛依拉》,与《美丽的夏牧场》作一下比较。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