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基础理论与常识

合集下载

万达星级技术员(放映)评定办法0426(2)

万达星级技术员(放映)评定办法0426(2)

万达院线星级技术人员(放映)考核标准及考评办法为了为打造一支万达电影金牌放映品质团队,激励每一位放映技术人员实现员工自我价值,院线技术部根据《放映技术管理制度》、《放映员工资调整及奖惩基本规定》以及相关政策,特制定5星级职业技能考核标准和评定办法,并实行以岗定薪.涨1级工资相当于现有工资标准的10%左右,每次评星在上一星级基础上调整工资。

1.考核标准与适用范围1.1星级技术等级标准由技术部根据院线发展需要,参照国际和国家相关技术标准要求制定;1.2该考核标准和办法适用于万达院线系统所有技术人员.2.考评原则公开、公平、公正、合理3.评选机构3.1院线系统评定小组院线技术部、院线人力资源部、影城相关人员3.2行业评定小组国家电影发行放映协会技术分会、国家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战略合作单位(科视数字、巴可数字、GDC数字、杜比公司、天津电影机械厂、哈尔滨电影机械厂等)相关人员4.出题机制理论试题,由院线技术部统一协调组织编写,在计算机系统内建立各个星级题库,并根据技术发展情况进行补充更新,由人力资源部封存;技能考核,由院线技术部统一协调,根据技术发展的实际情况,组织人员或相关机构编制技能考核考项和案例,由人力资源部封存;综合素质考核,由影城内部绩效考评结果和技术星级评定素质考核2部分组成(见附件);5.公示和投诉机制每年度的考评工作结束后,对获得晋升人员予以公示一周,员工可对舞弊、人为操纵和不公现象进行举报或投诉,一经查证属实,即对当事人按相关制度从严惩处直至解聘.6.星级与等级划分用星“↓"的数量代表技术人员的技能等级,共划分5个技术等级7.星级基本条件和技术标准8.评定周期8.1从2010年5月份起启动星级技术人员考核评定工作;8.2每年由院线技术部与人力资源部拟定考核时间,进行年度考核。

9.申报程序9.1星级考核申报由影城放映人员自愿报名,影城技术经理根据放映人员的基本条件进行审核汇总报影城总经理审批,并在影城内进行公示;9.2经影城总经理审批后上报院线技术部,技术部统一安排考试/考核时间。

电影剧本大纲

电影剧本大纲

电影剧本大纲一、主题主题不能过三行字,要过三行字人家根本不知道你要说什么。

主题很清楚,很有点,很独特,有力量,人家一下就感兴趣了。

二、人物人物的个性、特点、背景都写清楚,但是不要超过3行字,任何一个电影你写人物的话,写在故事大纲里面不要超过3个人物,就是主要人物。

三、大纲大纲要一行一行写,写一点可以转,转的时候永远记住在10行左右的时候,你们一定要有一个桥段要完成了,要有一个小高潮上去了,要有一个空行。

写故事大纲里面永远不要写对白,整个故事大纲就这么一点内容,不要有形容词,不要有性格描述,不要有独白,这些虚的统统不要,它要什么?它就要中国白描画的线画,你可以画的很具体,但是必须是平面,可以把一个故事叙述清楚的白描的故事介绍。

在你的故事里面有没有这么4个字--起承转合,前面开始写的罗罗嗦嗦,但是中间的发展部分没有。

写故事大纲的时候,一上来就进入状态,什么事件发生了,什么时候开始,主要部分就是写在重要两段,到高潮的时候,一到高潮,最后一句话马上结束,这就是起承转合,一定要检查你的故事大纲。

然后再查一个很重要的,就是错别字,错别字是一塌糊涂,你有错别字,人家一看觉得你这个编剧一点文化都没有。

你本子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人物要有细节,那个细节要很有张力,很有点,人家一看就是画龙点睛,就是你剧本的闪光点,就是你的细节,千万不要老声常谈。

故事大纲、分集梗概、分场景梗概剧本的写作是从剧本创意开始的,其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故事梗概,它的目的是让制片人了解剧本的故事内容。

梗概分三种:故事大纲、分集梗概、分场景梗概。

故事大纲是为了让制片人对剧本有个大致的了解,通常这个时候,剧本没有立项,也没有进入真正的写作阶段。

故事大纲内容比较简单,只要把故事轮廓勾勒出来就可以了,简洁明快,不用写得太复杂,其次要尽可能地把故事的精华或者卖点展示出来,故事不一定很完整,一般1千到2千字。

分集梗概的作用有2个,第一还是给制片看,使其更多的了解剧本的信息,第二,整理创作思路,为将来的剧本写作打基础,和故事大纲相比较,分集就详细得多了,已经形成了剧本的雏形,从制片人的角度看,会对整部剧的情节构思乃至剧作者的写作功力有所了解。

编导常识--50影视名词解释

编导常识--50影视名词解释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艺考资料---五十个影视名词解释——编导常识1.电影:根据视觉暂留原理,运用照相,录音等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及声音摄录在胶片上。

通过放映,在萤幕上造成活动影像和声音,以表现一定内容的技术。

2.电影艺术:以电影技术为手段,以画面和音响为媒介,在荧幕上把运动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出来,再现和反映生活的一门艺术。

3.电影史:电影自身发展的历史。

4.电影思维:艺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为创作影片所进行的与未来荧幕形象有直接关联的思维活动。

5.商业电影: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所有影片的统称。

6.艺术电影:指趣味高雅,注重艺术技巧,不以盈利为唯一目的的电影。

7.场景:展开电影剧情单元场次的特定空间环境。

8.电影空间:由荧幕体现的空间世界。

9.景别:被摄主题在画面中所呈现的范围。

10.多景别:同一镜头中,不间断变化的画面景别。

11.特写:表现成年人体肩部以上的头像或某些被摄对象部分的电影画面。

12.全景:表现成年人体的全身或场景全貌的电影画面。

13.中景:表现成年人膝盖以上或场景局部的电影画面。

14.近景:表现成年人体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的电影画面。

15.电影画面:即电影镜头。

16.电影学:即一般电影研究,包括电影理论,电影批评,电影史等等。

17.电影时空的特殊性:即电影既是一种时间艺术,又是一种空间艺术。

18.段落:电影剧本中的一段相对完整的情节。

19.场面:构成一部电影剧作情节发展过程的基本单位。

20.客观镜头:镜头特点不带有明显的导演主观色彩,而是采用普通人看事物的观点。

21.主观镜头:所表现的内容明显的带有导演的主观评论观点的镜头。

22.电影构思:电影剧作者考虑和酝酿电影剧本写作的艺术思维活动。

23.电影文本:是对当代一般哲学解释学和结构主义符号学的基本概念狭义文本作广泛使用的一种形式。

24.电影剧作:按照对生活的理解,体验,评价,运用电影思维所进行的电影创作工作。

25.电影导演:是影片艺术创作的领导人物和总指导。

文艺常识中国电影史1

文艺常识中国电影史1

•中国著名电影院线: 万达国际 广东大地 中影星美 四川太平洋 上海联合(上影国际)
23
24
中国电影的诞生
1905年摄制戏曲片 《定军山》, 是中国自己 摄制的第一部影片。由任 景丰开办的北京丰泰照相 馆摄制。该片是一部无声 的, 纯粹对谭鑫培主演的 京剧《定军山》做纪录式 的摄制。片长两本,约20 分钟。成为中国电影的开 端之作。中国电影史也是 从这里算起
打造经典的第三代
代表人物:
崔嵬(1912—1979)
《杨门女将》《穆桂英 大战洪洲》《青春之歌 》 水华:白毛女》《林家 铺子》 谢铁骊:《早春二月》 《智取威虎山》 1995年 在纪念世界电影诞生100 周年,中国电影诞生90周 年中,获中国电影世纪奖: 导演奖 凌子风:《骆驼祥子》 《红旗谱》 桑弧:《太太万岁》首部 彩色故事剧《祝福》
关锦鹏的《阮玲玉》并非 纪录片,却格外成功地还 原了真实。
张曼玉也因为这部电影成 功甩掉“花瓶”称号。
周璇
一代歌后,号称“金嗓子 ” ,一生共出演了40多部 影片,并主唱过电影主题 曲和插曲100多首,代表 作有《马路天使》、《忆 江南》等。 1957年 周璇在拍戏时旧 病复发,被送入精神病医 院,最后,在挣扎中因脑 炎而离开了人世,享年39 岁。
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神女》 (1934年)
《神女》导演吴永刚曾用“ 感光最快的胶片”作比喻, 给予她高度赞誉。
阮玲玉在片中以精湛的演技 ,把一个品格崇高的母亲与 一个地位卑微的妓女奇迹般 地融合为一体,出神入化, 令人心灵为之震动。
影片《阮玲玉》是香港导 演关锦鹏在1992年推出的 力作,因其视角的独特, 套层结构的熟稔运用,触 及问题的深锐,故此片一 出,就引起了各界的关注 。

电影电视拍摄技术入门及常识理论知识

电影电视拍摄技术入门及常识理论知识

视音频技术基础课程目的:熟悉并掌握基本影像制作流程与技能能够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时长15分钟的短故事片和记录片的拍摄与后期制作主教材:罗伯特.穆斯伯格《单机拍摄与制作》辅助参考:(美)琳恩.格罗斯等著《拍电影——现代影像制作教程》第一章影视制作概论第一节电影与电视关系总说一、电影与电视:差异从介质开始:赛璐珞胶片磁带蓝光盘数字电影16格-24格25帧高速慢动作数字电影:数字电影是指以数字技术(“0”、“1”信号)和设备摄制、制作存储,并通过卫星、光纤、磁盘、光盘等物理媒体传送,将数字信号还原成符合电影技术标准的影象与声音,放映在银幕上的影视作品。

画框比:电影胶片的标准画框比(宽高比)4:3或者.33:1(标准电视画框比是4:3)美国标准宽银幕为1.85:1 高清电视为16:9 这2个数值比较接近胶片规格:胶片的规格由其宽度来表征,如最常见和通用的35毫米胶片,科教、农村放映的16毫米,以及超8毫米,70毫米胶片等。

胶片越宽,单位成像面积越大,成像越清晰。

关于imax:IMAX(即Image Maximum的缩写,意为“最大影像”)是一种能够放映比传统胶片更大和更高解像度的电影放映系统。

标准的IMAX银幕为22米宽、16米高,但不断有更宽、更高的imax银幕出现,如中国内地最大的imax银幕是东莞万达影城(22米,宽28米,总面积616平方米)IMAX影片的每格画面的感光面积是普通35毫米胶片每格画面的10倍、传统70毫米胶片的3倍。

从而决定了在“巨幕”上投放出的影像比一般电影更清晰、更亮丽。

3D影片:人的视觉之所以能分辨远近,是靠两只眼睛的差距。

人的两眼分开约5公分,两只眼睛除了瞄准正前方以外,看任何一样东西,两眼的角度都不会相同。

虽然差距很小,但经视网膜传到大脑里,脑子就用这微小的差距,产生远近的深度,从而产生立体感。

根据这一原理,如果把同一景像,用两只眼睛视角的差距制造出两个影像,然后让两只眼睛一边一个,各看到自己一边的影像,透过视网膜就可以使大脑产生景深的立体感了。

3D立体电影观看设备技术与常识

3D立体电影观看设备技术与常识

3D立体电影观看设备技术与常识(上海动影传媒3D立体技术文章)3D立体电影带给人们畅快淋漓视觉体验的同时也带来了负担,即要配戴专业眼镜来观看。

3D立体眼镜自身的弊端以及佩戴的舒适性、安全性等各种问题,对3D立体普及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裸眼3D成为未来发展趋势。

3D立体成像的原理并不玄妙,它来自于人眼对外物的感知特性。

因为,三维物体边缘的凸出部分一般显高亮度色,而凹下去的部分则显暗色,视觉差在人眼中形成立体感,这一认识被广泛应用于3D线条的绘制。

就目前的技术而言裸眼3D显示技术主要是视差障壁技术和柱状透镜技术的改良版。

视差障壁技术是利用背光模块及LCD面板间的视差障壁来使人的左右眼产生明暗不同的画面,从而形成立体的3D效果。

另一种柱状透镜技术,是在显示屏的前面加上一层柱状透镜,其作用相当于将戴在人眼睛上的眼镜放在了显示屏前。

显示屏上的图像像素被它前面的柱状透镜分成子像素,透镜以不同的方向投影每个子像素。

于是双眼观看显示屏,就会看到具有远近、高低、明暗对比的三维立体图像了。

然而,这两种技术存在着同样的三个缺陷:显示亮度低和屏幕的分辨率低。

从3D立体影片的整个发展史来看,不难发现3DTV一直都被当作是研发裸眼3D的最佳平台,而对于厂家而言真正完整的3D平台升级,其包含的东西已经不仅仅是裸眼这么简单,其涉及从对现场摄像机捕捉的整体性能的要求到对室向观众进行展示的工程控制。

正向着缩小与人眼差距的方向前进,它能带给用户不仅仅是更真实的3D图像,而且更注重让用户轻松的进行观看(说白了就像观看传统电视的感觉一样),而不是以付出让眼睛承受某种痛苦、视觉偏差甚至是其它的副作用为前提的。

在全新的3DFMax技术下,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生理、偏好对3D视效进行即时的调节。

裸眼3D立体新应用,手机厂商大力推广。

夏普发布的祼眼3D手机已经在市场发售。

而其他款裸眼3D手机今夏也都陆续和消费者见面。

3D手机的阵营越发强大,并可能以一种较为高端的姿态抢占潮流手机市场。

电影的叙事技巧和叙事结构是什么?

电影的叙事技巧和叙事结构是什么?

2003年以后,运用叙事学分析研究新闻理论和业务的论文日益增多,2003年尚世海发表了《叙事文体学视角下的新闻与文学》;2005年陈力丹、陈虹、何国平分别发表了《新闻叙事学?序》、《试论新闻报道的叙事策略》和《电视民生新闻文本的叙事学分析》等文章。
也在2005年, 我国学者曾庆香以《新闻叙事学》命名的专著出版, 完成了我国新闻叙事学建构的初创之功。2006年,何纯先生的《新闻叙事学》也付梓出版。
2 新闻叙事学的定义
对于新闻叙事学的定义,黄挺认为新闻叙事学是研究新闻叙事的本质、属性、功能和形式的学科, 其研究对象包括一切新闻叙事作品和新闻叙事行为, 特别是承载一定信息的符号如何更好地表现传者的认知态度、意图等等。②何纯在《关于新闻叙事学研究的构想》中所下定义为:新闻叙事学是把新闻叙事的规律、原理、方法及发展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③齐爱军在《关于新闻叙事学理论框架的思考》中给出的定义是: 新闻叙事学是以新闻文本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话语分析的研究方法, 对新闻的叙事行为和叙事策略进行的科学研究。④
2003年,两本国外的新闻话语分析专著《作为话语的新闻》和《话语与社会变迁》被译介到国内,引起国内的叙事学热。正是在这一年,新闻叙事学的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2003年何纯发表了《关于新闻叙事学研究的构想》一文;同年,黄挺在《军事记者》中发表了《学好新闻叙事学》,并对新闻叙事学学科框架的建构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叙事学和新闻学就像两个不同圆心的圆,沿着各自的轨迹运动,同时存在着一定的相交部分,这便产生了化合反应。也就是两门学科打破了原有内在结构的链条,打乱理论层次,离散知识颗粒,使它们活跃起来,在这基础上提炼出一个新的基本理论层面。随着逻辑的延伸,在多学科的合力之下,原先各自比较稳定的因素就重新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新的学科晶体。①

电影标识常识

电影标识常识

电影TS、TC、SCR、R5、BD、HD等版本是什么意思在很多电影下载网站的影片标题中我们都能看到,比如《刺杀希特勒BD版》、《游龙戏凤TS版》等,这些英文缩写都是什么意思呢?都代表什么画质?下面就给大家整理一下,各个版本的具体含义:1、CAM(枪版)CAM通常是用数码摄像机从电影院盗录。

有时会使用小三角架,但大多数时候不可能使用,所以摄像机会抖动。

因此我们看到画面通常偏暗人物常常会失真,下方的字幕时常会出现倾斜。

由于声音是从摄像机自带的话筒录制,所以经常会录到观众的笑声等声音。

因为这些因素,图象和声音质量通常都很差。

2、TS(准枪版)TS是TELESYNC的缩写。

TS与CAM版的标准是相同的。

但它使用的是外置音源(一般是影院座椅上为听力不好的人设的耳机孔)这个音源不能保证是好的音源,因为受到很多背景噪音的干扰。

TS是在空的影院或是用专业摄像机在投影室录制,所以图象质量可能比CAM好。

但画面的起伏很大。

论坛上常出现的有一般TS版和经过修复清晰TS版3、TC(胶片版)TC是TELECINE的缩写。

TC使用电视电影机从胶片直接数字拷贝。

画面质量还不错,但亮度不足,有些昏暗。

很多时候制作TC使用的音源来自TS,因此音质很差,但画面质量远好过TS。

如果不是太讲究的话TC版还是不错的选择。

4、DVDSCR(预售版)SCR是SCREENER的缩写。

DVDSCR预览版的或者是测试版的DVD,非正式出版的版本。

从预览版DVD 中获取,通过mpeg-4技术进行高质量压缩的视频格式。

能比DVDRip早发布,但画质稍差。

(经常有一些不在黑边里在屏幕下方滚动的消息,包含版权和反盗版电话号码,会影响观看。

)如果没有严格的划分它的画质应与TC版差不多。

5、R5(俄罗斯5区版)俄罗斯5区版的DVD,因为配音为俄语,所以需要去寻找英语音轨,R5版本就是一种合成版本(俄5区DVD视频+通过其它渠道获得的英语音轨),R5版本的画质一般都不错,音频部分由于音轨的来源不同,效果有好有差。

(完整版)电影基础理论与常识

(完整版)电影基础理论与常识

电影基础理论与常识(一).法国印象派——先锋派电影思潮1.法国印象派-—先锋派电影思潮(德)抽象电影抽象电影(法)纯电影(法)印象派电影(法)先锋派电影达达主义电影超现实主义电影法国20年代(1917-—1928)的这场艺术运动的前期和后期有明显的不同。

前期的理论探索和艺术实践主要集中于对光的认识;而1925年以后,则倾向于抽象化。

所以将1925年以前的法国电影艺术运动称为“印象派”,而将1925年以后的法国学派成为先锋派。

不过,印象派电影一般被视为先锋派电影的前奏,甚至有人干脆把它归入先锋派,视为该运动的第一阶段.20年代的先锋派电影运动是世界电影史上的第一次电影运动。

【名词解释:先锋派电影】不以营利为目的、不叙说故事、而主要对默片纯视觉形式的美学形态和表现功能进行各具风格的实验和探索的影片。

这种影片一般由创作者独立拍摄,大多为短片。

拍片活动开始于20世纪10年代末,于20年代进入鼎盛时期,在有声电影发明后,先锋电影趋于衰微,代之而起的是在拍片方式和艺术主张上大同小异的实验电影。

20年代的先锋派电影活动的中心是德国和法国;然而,以“复兴法国电影”为起点的这场先锋艺术运动,几乎从一开始就超越了民族电影的命题,而成为对电影艺术的表现潜能的多方面的论证.其兴起的原因有二:一是好莱坞电影占领了欧洲的电影市场,使欧洲电影艺术上停止不前,商业化倾向严重,这使得欧洲的电影艺术家产生了振兴民族电影的愿望;二是一战带来的精神危机加速了19世纪末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发展,先锋派电影便应运而生了。

其主要流派包括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构成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立体主义、印象主义等。

他们的艺术主张是:①。

反对商业电影,否定电影的大众化性质,使之成为供少数人玩赏、无功利目的的艺术品;②.搬用现代派文艺的各种主张和手法,并创造了诸如纯电影、绝对电影等术语,反映了逃避现实的抽象化、潜意识化倾向;具体的说可归结为四点:①.反对叙事,将情节纠葛和性格刻画列为电影的“敌对元素”,要求以抽象和空洞的抒情作为影片的全部内容,主张“非情节化”、“非戏剧化”;②.鼓吹通过联想的绝对自由达到“电影诗”的境界,排斥任何真实、任何理性的含义;③.描写梦幻的世界,即一个充满了潜意识活动的非理性世界;④.万物有灵论,把表现物放在比表现人更重要的位置上,排斥含义和逻辑。

影视常识

影视常识

影视常识电影史及名词解释一、1.1895年12月28日,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第一次放映世界上最早的几部影片《墙》、《火车进站》、《工厂大门》、《婴儿喝汤》、《水浇园丁》等,标志着电影的诞生。

2.法国著名电影创始人乔治·梅里爱在1902年拍摄的科学幻想片《月球旅行记》,是其戏剧式电影的代表作。

3.爱森斯坦是世界著名电影艺术家,他导演的力作《战舰波将金号》(1925年)时至今日仍被认为是世界电影史上的杰作。

4.1927年,世界第一部有声片《爵士歌王》诞生。

1935年,世界第一部彩色片《浮华世界》诞生。

5.美国越战片的代表作品有《猎鹿人》、《野战排》、《现代启示录》等。

6.奥斯卡金像奖是由美国电影艺术和科学学院机构颁发的,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的最大奖项是金棕榈奖。

7.美国的著名“悬念大师”是希区柯克,他的代表作有《蝴蝶梦》、《后窗》等。

8.斯皮尔伯格的代表作有《拯救大兵瑞恩》、《星球大战》等。

9.20世纪80年代好莱坞家庭伦理剧兴起,它的代表作有《克莱默夫妇》、《金色池塘》等。

10.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电影节是意大利的威尼斯电影节,该电影节于1923年首次举办。

11.《偷自行车的人》和《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是20世纪40年代末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运动的代表性作品。

12.德国著名导演施隆多夫是“新德国电影运动”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品是改自格拉斯的同名小说作品《铁皮鼓》。

13.50年代末兴起的法国“新浪潮”运动,得力于《电影手册》杂志,该杂志的主编是著名的电影理论家巴赞。

14.法国新浪潮的代表人物是阿伦·雷乃,代表作品是《广岛之恋》。

15.日本第一部获得世界电影节大奖的影片是《罗生门》,导演是日本最负盛名的国际导演黑泽明。

16.我国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定军山》,由谭鑫培主演,1905年在丰泰照相馆的露天广场上拍摄。

17.我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故事片是1913年摄制的《难夫难妻》,由郑正秋编剧,郑正秋和张石川联合导演。

影视后期基础常识部分

影视后期基础常识部分

基础常识部分一、彩色光三元素① 色调(色别、色相)色调是彩色的主要特征,表示彩色的种类,是由人眼感知到的彩色光光谱功率分布不同造成的。

② 亮度(明度)同一色调的彩色看上去深浅、明暗程度不同,这一特征即彩色的亮度。

它与光照强度和物体的反光率有关。

亮度反映了光对人眼的刺激程度。

③ 饱和度(纯度)饱和度表示彩色的纯净程度,或浓淡的程度。

一种完全纯的彩色光,是仅仅由单一波长的光或若干单波长的光复合形成的,饱和度高。

当具有不同波长的光—白光混入纯色光时,纯色光会被混入的白光冲淡,饱和度降低。

饱和度的高低是由纯色光混入白光的多少而确定的,未混入白光的饱和度高;混入的白光越多,饱和度越低。

二、照度与亮度① 照度照度是光源射出的光线到达受光物体表面单位面积的光强度,与光源的发光强度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是拍摄现场照明条件的重要指标。

照度的单位是Lux。

常见的照度参考值如表1-1 所示。

② 亮度亮度是指被光照射的物体表面的明亮程,可用以表示光源表面的亮度,也可以表示被光线照明的物体表面反射光面和透光面的亮度。

摄影和摄像都是按亮度曝光的。

三、三原色(1)三原色原理自然界中的任何色光都可以分解成为红、绿、蓝三种色光的分量;而利用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混配出自然界中的任何彩色光。

这个原理称为三原色原理,而红、绿、蓝三种彩色光称为三原色。

混合光的亮度为三种颜色光亮度的总和。

(2)加法混色法加法混色法用于彩色光的混合。

不同的彩色光混合时,各自在光谱中所占的部分叠加在一起,从而产生一种新的混合色光。

但是,该法所采用的原色光必须是红、绿、蓝,遵循规则:红+ 绿= 黄,红+ 蓝= 品红,蓝+ 绿= 青,红+ 绿+ 蓝= 白(3)减法混色法减法混色法用于颜料的混合和物体的固有色,是颜料和物体对照射光在选择吸收过程中产生合成的彩色光效果。

当颜料混合时,它们各自从入射光吸收其在光谱中所占的相应光谱部分,然后反射出某种色光的光谱。

电影常识 巴顿将军ppt课件

电影常识 巴顿将军ppt课件


2. 仰拍:摄影机镜头视轴偏向水平线上方的拍摄
方式,低于拍摄主体的视平线。
• 仰角拍摄人物运动,画面的动感强烈。武侠片
常用来表现武打动作。拍摄多人的场面,能制造混
乱、应接不暇的感觉。还能让被被摄人物显得高大
强壮而使人物变形,对观众心理产生压力。英雄片、
恐怖片配合灯光常用。

《巴顿将军》中,角度是导演塑造人物形象、
• • • • • • • 导演:陈凯歌 演员:薛白 王学圻(qi) 谭诧 刘强 编剧:张子良 摄影/像:张艺谋 美术(设计): 钟灵 音乐:赵季平 原著:柯蓝 散文集《深从延安 到山区采风,寄宿一家贫苦的农家。其女儿翠巧 因葬母和为弟弟订婚,和一个年龄比她大很多的 男人订了娃娃亲。顾青带来的新生活信息,使翠 巧萌发了新的憧憬。翠巧的爹爹善良,可又愚昧, 他要翠巧在四月里完婚。在顾青离去时,老汉为 顾青送行,唱了一曲倾诉妇女悲惨命运的歌。翠 巧结婚前夕,逃出夫家,驾小船冒死东渡黄河。 河面上黄水翻滚,须臾不见了小船的踪影。两个 月后,顾青再次下乡,憨憨冲出求神降雨的人群, 向他奔来。顾青来到黄河边,只见安详而深沉的 黄河仍缓缓向东流去‥‥‥
常用。


2.远景
被摄主体只占画面很小的面积,画面大幅面积为景 物,主要被摄人或物处于画面远处或深处。

相比大远景,远景的景物在造型上更为强调空间的 具体感和人在其中的位置感。

在叙事功能上,远景景别的叙事能力更强,信息交 代上更明确,也是对具体的某个场景的介入,情绪表现 比较超脱。


画面开阔,景深悠远。此种景别,能充分展

特写镜头不宜毫不无节制的滥用,一般应和全 景结合起来使用。

影视鉴赏理论

影视鉴赏理论

五、电影的元素

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场景全貌的电影画面。它可 以充分展示人物的整个动作和人物的相互关系。在 全景中,人物与环境常常融为一体,能创造出有人 有景的生动画面。 远景:是指表现广阔空间或者开阔场面的画面的景 别,是所有景别中视距最远、表现空间范围最大的 一种景别。在电视节目中常用于表现地理环境、自 然风貌和开阔的场景和场面。 大远景:通常是从高角度拍摄的画面,用来做为定 场镜头或提示宽广开阔的空间。
总结,然后可以抒发自己的感想,表达一下
自己对整个影片的理解;还可以引用名言、
托物言志,让影评有一个好的收尾。
六、电影评论的写法
存在问题:
跑题、讲故事、面面俱到、没 有观点、写成“豆腐块”、本末
倒置、常识问题、没有细节。



张艺谋的探索电影更多地提出人性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冲 突,追求个性、人性及野性,但往往在现实和礼教的管 理制度挤压下人物命运往往是悲剧的。悲凉、雄劲,苍 凉,探寻民族的生存意义。 冯小刚的影片以一种冷幽默直逼现实,对当今社会中的 一些现象进行一种轻松的讽刺和调侃,成为冯氏喜剧的 特殊贺岁片风格,让观众在看后笑后引人思考,带有一 种酸楚。 美国大片则更多地追求技术手段的高超,利用视觉的冲 击力,通过大耗资、大制作、大惊险、大刺激,表现一 种美国的价值观念,美国精神,特别是战争片、动作片、 灾难片渗透了更多美国人的文化观念,战争观念,主宰 世界的野心和欲望。
六、电影评论的写法
3、中间 这一部分是影评的核心内容。其实写影评 就是写一篇议论文,因此我们在写影评时应 注意多分析、少叙述,以你想要表达的内容 为中心,摆出论据,层层推演,但要注意不 要跑题,也就是说,你在影评中分析的内容, 都必须要围绕你的中心。

编导生必备电影常识知识大全手册

编导生必备电影常识知识大全手册

编导生必备电影常识知识大全手册01世界电影常识1,电影诞生于1895年12月28日的法国巴黎,《火车进站》《工厂的大门》成为世界上最早放映的一批影片,卢米埃尔兄弟由此被誉为电影之父,开创了电影写实主义的传统。

2,1902年由法国导演乔治·梅里爱拍摄的《月球旅行记》成为世界上第一部科幻片,梅里爱被誉为电影魔术家,发明了很多电影特技,如停机再拍、多次曝光等,开创了电影技术主义的传统。

3,1903年美国导演鲍特拍摄的《火车大劫案》成为最早的西部片和警匪片,出现了平行剪辑。

4,美国导演格里菲斯1915年《一个国家的诞生》、1916年《党同伐异》是两部史诗级的影片,格里菲斯在影片中成熟运用蒙太奇,尤其是平行剪辑和最后一分钟营救。

其影片片长可达三小时,镜头数量超过1000个,确立了电影的基本单位是镜头。

5,世界上最早的电影流派是出现于英国1910年前后的布莱顿学派。

6,美国导演罗伯特弗拉哈迪1922年拍摄的《北方的纳努克》成为世界上第一部纪录片,弗拉哈迪也被誉为纪录片之父。

7,发生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法国、德国为中心,后席卷整个欧洲的先锋派电影运动是电影史上第一次影响深远的电影运动。

8,1927年,美国拍摄的《爵士歌王》成为世界上第一部有声电影。

9,1935年,美国拍摄的《浮华世界》成为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

10,1937年,迪斯尼出品的《白雪公主》,成为世界上第一部动画长片。

11,1941年,奥逊威尔斯执导的《公民凯恩》被誉为现代电影的开山之作。

12,1967年,阿瑟佩恩执导的《邦妮和克莱德》成为新旧好莱坞电影的分水岭。

13、《偷自行车的人》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的代表作品。

14、20世纪50年代末兴起的法国“新浪潮”运动,得力于《电影手册》杂志,该杂志的主编是著名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长镜头理论的提出者)。

新浪潮代表作品有特吕弗《四百下》和戈达尔《精疲力尽》。

15.阿尔弗莱德·希区柯克被称为“悬念大师”,他最大的成就在于他的叙述故事的结构方法——悬念的设置。

电影常识(蒙太奇 景别镜头远景 特写)

电影常识(蒙太奇 景别镜头远景 特写)

电影常识(名词解释)蒙太奇法文montage的音译,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

电影创作的主要叙述手段和表现手段之一。

电影将一系列在不同地点,从不同距离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摄的镜头排列组合起来,叙述情节,刻画人物。

但当不同的镜头组接在一起时,往往又会产生各个镜头单独存在时所不具有的含义。

凭借蒙太奇的作用,电影享有时空的极大自由,甚至可以构成与实际生活中的时间空间并不一致的电影时间和电影空间。

蒙太奇可以产生演员动作和摄影机动作之外的第三种动作,从而影响影片的节奏。

蒙太奇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爱森斯坦认为,将对列镜头组接在一起时,其效果“不是两数之和,而是两数之积”。

镜头一、景别镜头景别为了让人们在银幕上看到想要看的表现对象不同的距离、不同角度的形态,就产生了镜头的不同景别。

景别主要是指摄影机同被摄对象间的距离的远近,而造成画面上形象的大小。

景别的大小也同摄影镜头的焦距有关。

焦距变动,视距相应发生远近的变化,取景范围也就发生大小的变化。

景别的运用是影视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手段。

为了塑好鲜明的影视形象,要求创作者根据人物的主次、剧情的需要、观众的心理,处理好景别的大小远近。

景别的划分没有严格的界限,一般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

为了使景别的划分有个较统一的尺度,通常以画面中人物的大小作为划分景别的参照物。

如画面中无人物,就按景物与人的比例来参照划分。

1.远景摄影机远距离拍摄事物的镜头。

镜头离拍摄对象比较远,画面就开阔,景深悠远。

此种景别,能充分展示人物活动的环境空间,可以用来抒发感情,渲染气氛,创造某种意境。

《黄土地》中的远景,人物都处理得很小,表现了人对自然的一种受制与无奈。

远景中视距最远的景别,称为大远景。

它的取景范围最大,适宜表现辽阔广袤的自然景色,能创造深邃的意境。

2.全景出现人物全身形象或场景全貌的镜头。

此种景别的视野相对小些,既能看清人物又可看清环境,故可以表现人物的整体动作以及人物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展示一定空间中人物的活动过程。

电影导演必备常识(4)

电影导演必备常识(4)

导演案头工作:导演在影片筹备阶段的主要工作。

电影导演为将剧本所提供的文字形象转化为银幕形象,研究有关的文字资料和形象资料,进行创作上的构思并诉诸文字的工作。

导演案头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和主要创作人员共同研究有关文字和图像资料,分析剧本,酝酿构思,写出导演阐述;和摄影、美术等共同研究拍摄方案,完成分镜头剧本或分场景剧本的创作,并和制片部门商讨和制定拍摄计划。

电影导演进行案头工作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对未来的影片事先进行艺术上的总体构思和设计。

导演阐述:导演向摄制组成员对自己未来影片创作意图和完整构思所作的说明,用以保证整部影片主题思想和艺术风格的统一。

主要内容包括:对剧本主题思想和时代背景或社会环境的阐释;对剧中主要人物的分析;对矛盾冲突的理解;对影片风格样式的确定;对节奏的处理;对表演、摄影、美术、化装、服装、道具等造型设计以及音乐、录音、剪辑等各创作部门的提示和要求。

导演阐述没有固定的写作格式和表达方式。

由于电影剧本的内容和题材不同,导演的素质和风格各异,所以写法也不一致。

导演阐述力求明确、生动、具体,富有吸引力和说服力,能鼓舞全摄制组的创作热情,启发创作想象,推动创作积极性。

总体构思:导演在想象中形成的关于未来影片的内容与形式的总观念。

总体构思的依据是剧本提供的思想与形象。

它贯穿在导演的整个创作过程中。

随着创作的进展与深入,总体构思也会变化和丰富。

作为整部影片艺术创作中心的导演,进行总体构思时运筹帷幄,统观全局,应具有对影片整体把握和全面设计的能力。

既要考虑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又要协调各个局部之间的比例关系,不偏爱局部章节,斤斤计较局部得失。

往往有这种情况:把整部影片中某一个场面和人物抽出来单独看,可能是感人的、恰当的、合乎分寸的;但把它放到整体中权衡,又可能是多余的、累赘的,显得比例失调和不可取。

这类问题多出自总体构思的缺陷。

由于电影的综合性,导演常把各个艺术部门的创作纳入到总体构思之中。

如对演员、摄影、美术、作曲、录音、化装、服装、道具、剪辑等创作,都必须有总体设想和要求,以期在创作上取得平衡与和谐,达到艺术上的完整与统一。

编导艺考影视常识填空题题库(1)

编导艺考影视常识填空题题库(1)

编导艺考影视常识填空题题库(1)1、1895年12月28日,在巴黎首次公映了《火车到站》、《婴儿喝汤》、《水浇园丁》等12部影片,获得极大的声誉。

这一天被认定为电影的诞生日。

2、卢米埃尔兄弟是电影发明接力赛中以优异成绩冲向终点的人。

他们对世界电影事业的贡献,在于成功地设计并制造出了摄影、放映、洗印三用的当时性能最佳的活动电影机,给电影机械的发明画上了句号。

3、百年来的电影史,基本上是纪实主义写实主义与戏剧主义技术主义两大传统相互消长变化的历史。

4、两大电影先驱是指卢米埃尔和梅里爱。

前者只追求电影的照相本性,一切以真为美,反对艺术加工,排斥戏剧因素。

电影作为一门艺术,最基本的一条原则就是在遵循生活本质真实的基础上,以独特的视觉语言进行艺术的加工,能动地反映生活。

后者使电影作品故事化、情节化、戏剧化,将戏剧因素引入电影,是对前者电影消极模仿生活的重要突破,同时也大大拓展了电影艺术的表现力。

5、摄于1902年的《月球旅行记》,是梅里爱戏剧式电影的代表作。

1897年,梅里爱在蒙特利尔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摄影棚,到1913年被迫退出影坛,但是作为一代宗师,他创造的戏剧式电影成为迄今为止电影史上两大传统之一。

此外,他首创的停机再拍、多次曝光、摇晃摄影、快动作、慢动作等一系列特技摄影方法,对发展电影语言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艺航教育整理QQ:764918690)6、美国喜剧电影的代表人物有“喜剧之父”麦克塞纳特、查理.卓别林、勃斯特.基顿、哈洛德罗克和哈莱兰东五位。

其中卓别林和基顿将默片喜剧艺术推向了巅峰。

7、卓别林的代表作品有1925年的《淘金记》,1931年的《城市之光》,1936年的《摩登时代》,1946年的《凡尔杜先生》等等。

他的作品的特色是,其喜剧艺术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在笑声中完成对生活陈腐形式的否定,反映出对旧世界的深刻批判;在喜剧中还糅进了不少悲剧色彩,常常使观众在笑声中不由自主地涌出一股苦涩的泪水。

电影格式(文件名)常识

电影格式(文件名)常识

电影格式(文件名)常识目前网络上流行的高清晰影音文件,主要分为DVDRip、RMVB、MKV等三大类,它们以高清晰的画质、接近原汁原味的音效,让许多人通过网络欣赏到了高品质的电影。

1.DVDRip(DivX)所谓DVDRip,就是用DivX压缩技术对DVD碟片的视频图像进行高质量的压缩、用MP3或AC3对音频进行压缩,然后将视频、音频部分合并成一个AVI文件(AVI即Audio Video Interleaved,音频视频交错),最后再加上外挂的字幕文件而形成的影音播放格式。

其大小一般为数百兆,是DVD体积的数分之一。

注意,当DVD 转成DVDRip后,会损失掉一些如菜单导航、音轨选择、分段选择等DVD特性,不过相对于它的优点和从便于收藏交流等方面考虑,这些损失都是微不足道的。

2.RMVB该格式由RM影片格式升级延伸而来。

VB即VBR,是Variable Bit Rate(可改变之比特率)的英文缩写。

它打破了以前RM格式平均压缩采样的方式,在保证平均压缩比的基础上,合理利用了比特率资源,使RMVB在牺牲少部分影片质量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压缩了影片的大小,最终拥有了近乎完美的接近于DVD品质的视听效果。

相比DVDRip,RMVB的优势不言而喻。

首先在保证影片整体视听效果的前提下,RMVB的个头只有300MB~450MB左右(以90分钟标准电影计算),而DVDRip却需要700MB甚至更多。

此外,它还拥有内置字幕、无需外挂插件支持、播放时系统占用率低等优点,这些优势使它已成为当前网络电影的真正主流格式。

3.MKV被很多朋友认为是颠覆DVDRip的未来主流媒体格式。

它实际上是一种新型多媒体封装格式,也称多媒体容器(Multimedia Container)。

它不同于DivX、XviD等视频编码格式,也不同于MP3、Ogg等音频编码格式。

MKV只是为这些音、视频提供外壳的“组合”和“封装”格式。

换句话说就是一种容器格式,常见的AVl、VOB、MPEG、RM格式其实也都属于这种类型。

电影剧本写作基础知识

电影剧本写作基础知识

电影剧本写作基础知识电影剧本,包括着三种不同的剧本,即电影文学剧本、电影分镜头剧本和电影完成台本。

今天,几乎任何一部发行放映了的国产影片都同时拥有这三种剧本。

就一部影片所拥有的这三种剧本的内容而言,是大致一样的,但它们是由影片不同职务的创作人员完成的,而且在影片制作的不同阶段上出现,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一、电影文学剧本电影文学剧本的创作活动,是一部影片总体创作过程的第一个环节。

它是由电影编剧来完成的。

在影片的全部创作人员中,编剧是第一个接触生活素材的人,是他最先从生活中获得启示、灵感、冲动和思想,对素材进行分析、选择、加工、提炼,使之成为一部影片特定的题材,构思出人物和情节,并组织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格局,设计出与内容相应的艺术形式的。

电影文学剧本是电影的基础,它对未来影片的主题、人物、情节、结构、以及风格、样式等等,都有明确的规定。

导演在把一个电影文学剧本实现在银幕上的时候,对上述内容通常是无法作根本改动的。

例如他不可能把在文学剧本中本来是顺序讲下来的故事改成插叙或回叙式的结构;他也不可能把一个喜剧剧本导演成一部悲剧。

除非在拍摄之前他重新改写电影文学剧本,而这样的作法反而更加说明文学剧本乃"一剧之本"了。

电影文学剧本是一部影片成功的保障。

一个导演只是在拥有一个好剧本之后才有可能组织创作班子,展开他的工作;一个电影厂的领导部门只有在审定了电影文学剧本并对它的思想艺术质量做出充分估价之后,才有可能下达生产命令,投放摄制经费。

二、电影分镜头剧本又常被称为导演台本或导演剧本。

电影是由一个个场景和一个个镜头组成的。

导演在拿到满意的文学剧本之后,就要作一些更为具体细致的拍摄计划,比如这一段戏用多少镜头拍,这些镜头是从什么角度、什么距离、什么方式(推、拉、摇、移……等)去拍。

在这个剧本中,哪些戏可以在同一个景里拍摄?哪些戏可以在同一个季节里拍摄?等等。

所有这一切,在文学剧本中通常规定的并不是十分明确,有些问题甚至根本不去规定它(例如不规定拍摄的镜位、景别),所以导演要以电影文学剧本为依据,在电影分镜头剧本中把它们制定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基础理论与常识(一).法国印象派——先锋派电影思潮1.法国印象派——先锋派电影思潮(德)抽象电影抽象电影(法)纯电影(法)印象派电影(法)先锋派电影达达主义电影超现实主义电影法国20 年代(1917——1928)的这场艺术运动的前期和后期有明显的不同。

前期的理论探索和艺术实践主要集中于对光的认识;而1925 年以后,则倾向于抽象化。

所以将1925 年以前的法国电影艺术运动称为“印象派”,而将1925 年以后的法国学派成为先锋派。

不过,印象派电影一般被视为先锋派电影的前奏,甚至有人干脆把它归入先锋派,视为该运动的第一阶段。

20 年代的先锋派电影运动是世界电影史上的第一次电影运动。

【名词解释:先锋派电影】不以营利为目的、不叙说故事、而主要对默片纯视觉形式的美学形态和表现功能进行各具风格的实验和探索的影片。

这种影片一般由创作者独立拍摄,大多为短片。

拍片活动开始于20 世纪10 年代末,于20 年代进入鼎盛时期,在有声电影发明后,先锋电影趋于衰微,代之而起的是在拍片方式和艺术主张上大同小异的实验电影。

20 年代的先锋派电影活动的中心是德国和法国;然而,以“复兴法国电影”为起点的这场先锋艺术运动,几乎从一开始就超越了民族电影的命题,而成为对电影艺术的表现潜能的多方面的论证。

其兴起的原因有二:一是好莱坞电影占领了欧洲的电影市场,使欧洲电影艺术上停止不前,商业化倾向严重,这使得欧洲的电影艺术家产生了振兴民族电影的愿望;二是一战带来的精神危机加速了19 世纪末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发展,先锋派电影便应运而生了。

其主要流派包括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构成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立体主义、印象主义等。

他们的艺术主张是:①•反对商业电影,否定电影的大众化性质,使之成为供少数人玩赏、无功利目的的艺术品;②•搬用现代派文艺的各种主张和手法,并创造了诸如纯电影、绝对电影等术语,反映了逃避现实的抽象化、潜意识化倾向;具体的说可归结为四点:① 反对叙事,将情节纠葛和性格刻画列为电影的“敌对元素” ,要求以抽象和空洞的抒情作为影片的全部内容,主张“非情节化”、“非戏剧化”:②.鼓吹通过联想的绝对自由达到“电影诗”的境界,排斥任何真实、任何理性的含义;③•描写梦幻的世界,即一个充满了潜意识活动的非理性世界;④•万物有灵论,把表现物放在比表现人更重要的位置上,排斥含义和逻辑。

先锋派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代表着作有德吕克的《上镜头性》、杜拉克的《完整电影》以及爱浦斯坦、慕西纳克、冈斯、莱谢尔等人。

先锋派电影的具体发展见上图。

【名词解释:印象派电影】20 世纪20 年代法国人路易德吕克及其友人创立的一个电影学派。

当时法国电影业由于美国电影的竞争日趋衰微,德吕克通过他主办的《电影》杂志,幻想用“纯艺术”来复兴法国电影。

他在理论上提出了“上镜头性”的概念,在创作上团结了诸如冈斯、杜拉克、爱浦斯坦等人,力求在商业影片中暗地进行一些革新。

但他的努力没有得到制片人的支持和帮助,所以这一学派在德吕克于1924 年去世后不久就分裂了,一部分人拍起商业片,另一部分人则走上了与商业电影彻底决裂的先锋派道路。

印象派电影在造型风格上明显受到印象主义绘画对光的处理方法的影响,把光在观察和展现事物过程中的首要作用看作电影艺术的精髓。

印象派电影的代表作品有冈斯的《车轮》、莱皮埃的《黄金国》、杜拉克的《西班牙的节日》、德吕克的《狂热》、爱浦斯坦的《忠实的心》等。

印象派电影一般被视为先锋派电影的前奏,甚至有人干脆把它归入先锋派,视为该运动的第一阶段。

2.法国印象派——先锋派电影思潮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观点(1)(意大利)卡努杜。

卡努杜是意大利诗人和电影先驱者,于1911 年发表了《第七艺术宣言》,在电影史上第一次宣称电影是一种艺术,从次,“第七艺术”成为电影艺术的同义语。

他的思想对印象派——先锋派运动的影响非常大。

他的观点主要包括:①.反对复制现实和戏剧扮演,强调纪实;②.强调光的作用;③•反对商业性。

【名词解释:《第七艺术宣言》】意大利诗人和电影先驱者乔托卡努杜于1911年发表的一篇论着的名称。

卡努杜在世界电影史上第一次宣称电影是一种艺术,从此,“第七艺术”成为电影艺术的同义语。

卡努杜认为,在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诗和舞蹈这六种艺术中,建筑和音乐是主要的;绘画和雕塑是对建筑的补充;而诗和舞蹈则融化于音乐之中。

电影把所有这些艺术都加以综合,形成运动中的造型艺术。

作为第七艺术的电影,是把静的艺术和动的艺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造型艺术和节奏艺术全都包括在内的一种综合艺术。

(2)(法)德吕克。

德吕克是法国电影艺术运动的真正领袖。

他并没有完全继承卡努杜的观点,并不同意“第七艺术”这种提法。

他还认为电影不仅是艺术,还是一种工业,一种商业。

他反对为艺术而艺术,反对玩弄光的把戏,提倡“言之有物” 。

他在理论上提出了“上镜头性” (“上照相性”)。

在创作中,代表作品有《狂热》、《流浪女》以及为杜拉克导演的《西班牙的节日》编剧。

名词解释:上镜头性】早期电影理论家对电影艺术特性的称谓。

原为法国先锋派电影理论家路易德吕克在1920 年发表的一部论着的标题。

他反对把照相看作是电影中的主要和唯一手段,认为“上镜头性” 才构成的电影艺术的基础。

“上镜头性”一词将电影与照相结合为一,旨在表达一种独特的、极其富于诗意的人和物的外观,这种外观只有运用电影的新艺术语言才能赋予。

所有其他不是由处于运动中的视觉形象提示出来的方面,都不具有“上镜头性” ,都不能进入电影艺术的行列。

德吕克认为,“上镜头性”应包括四个主要元素:①.装置;②.照明;③.节奏;④ .假面(指演员)。

节奏在装置、照明和假面之间起着联系的作用。

德吕克强调“上镜头性”不是被摄对象固有的一种品质,而是一种观察事物而后表现事物的艺术,是只有高明的导演才具有的品质和鉴赏力,是创作者热情和智慧的产物。

*(3)(法)杜拉克(女)。

【名词解释:视觉主义(视觉交响乐)】法国先锋派电影理论主张。

强调“视觉第一” ,反对电影叙述故事和运用戏剧动作。

首先由德吕克提出,由杜拉克加以发展并具体提出以下五点:①. 借助于艺术表现手段传达某一运动应由其节奏提示;②•节奏本身和运动发展乃是构成电影剧作基础的两个敏感元素;③•电影作品应排斥任何异己的美学而发展自身的美学;④•电影动作应该就像是生活;⑤•电影动作不应局限于人物,应该走出表现人物关系的范围,而进入自然和梦的王国。

视觉主义与杜拉克自己提出的“完整电影”同属于一种无情节的“纯电影”理论。

【名词解释:完整电影(纯电影)】法国先锋派理论家杜拉克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理论主张,认为电影并非叙事艺术,不需要情节和演员表演,而应成为“眼睛的音乐” 、“视觉交响曲”。

她提出的完整电影是“形式电影”与“光的电影”的汇合。

她还认为,“现实主义影片和情节影片可以运用电影手段,但这种意义上的电影只是类型电影,而不是真正的电影” 。

(二).苏联蒙太奇学派1.爱森斯坦( 1898——1948)。

爱森斯坦理论体系发展的四个时期(1).“杂耍蒙太奇”时期( 1920——1923):爱森斯坦在参加电影工作以前就发表了《杂耍蒙太奇》一文。

提出的核心观点即杂耍蒙太奇。

*爱森斯坦“杂耍蒙太奇”观念的来源:1.辨证法:黑格尔的三段论辨证法。

两个不同性质的镜头即相当于正题和反题,他们之间产生冲突,便建立了一个新的概念,相当于合题。

2.先锋艺术派中的构成主义和未来主义:要求打碎线性的戏剧模式,强调以多样化视点改造戏剧,利用空间的共时性切断戏剧时间的连续性。

3.象形文字。

【名词解释:杂耍蒙太奇】爱森斯坦于20 年代初在戏剧和电影创作实践中采用并在理论上提出的一种结构演出的方法。

即选择具有强烈感染力的手段加以适当的组合,以影响观众的情绪,使观众接受作者的思想结论。

“杂耍是戏剧中每一个特别刺激人的瞬间,即戏剧中能够促进观众足以影响其感官上或心理上的感受的那些因素,也就是能够保证和精确的预计到如果安排在整体的恰当次序中就会引起某种感情上震动的每一个因素,它们是能够用来使最终的思想结论显示出来的唯一手段。

” 杂耍蒙太奇不是静止的反映一个事件,不是使活动的一切可能性处于这一事件的合乎逻辑的表现的限度以内,而是跃到一个新的阶段:把任意选择的那些独立的杂耍表演自由的组成蒙太奇——从主题效果的立场来合成。

(2). 理性电影时期(1924——1929):此期拍摄的作品包括《罢工》、《战舰波将金号》、《十月》、《总路线》。

提出的核心观点即理性电影。

【名词解释:理性电影(理性蒙太奇)】该理论强调通过画面内部的造型安排,使观众将一定的视觉形象变成一种理性认识。

该理论认为,两个镜头之和会产生一种新的概念,因为两个镜头对列及其内在冲突会产生对所描绘事物进行思想评价的契机。

该理论主张以镜头蒙太奇对列以表现某种抽象概念,代替艺术形象。

“敖德萨阶梯”经典段落的蒙太奇运用:1.以视觉节奏的造型因素突出影片的主题,创造影片的情绪,形成影片视觉感官的冲击力。

2.以蒙太奇视觉结构的形式强化影片的视觉形象,扩大影片的空间效果。

3.以多镜头反复重复的延续动作使得影片的时间抽象化,造成影片的延时表现。

(3). 建立蒙太奇类型学——多声部蒙太奇体系的时期(1929——1939):此期拍摄的作品包括《墨西哥万岁》、《白静草原》、《亚历山大涅夫斯基》。

相继提出了节奏蒙太奇、复调蒙太奇、声画蒙太奇、镜头内部蒙太奇等问题,在理论上大大修正补充了早期的蒙太奇思想,最着名的代表作为《蒙太奇1938》。

创作中实践了“情绪剧本”理论。

名词解释:“情绪剧本”理论】20 世纪30 年代由爱森斯坦提出并由部分剧作家附诸实践的一种电影剧作理论。

该理论认为不需要戏剧冲突和戏剧结构,只要提供一连串诱发导演情绪的刺激物。

因此,这种剧本虽然也有一些简单的情节,但一般是用一种浮夸的词句描写一些互不连贯的场景。

代表作家是苏联的拉热谢夫斯基,他的代表作品有《普通事件》(普多夫金导演)、《白静草原》(爱森斯坦导演)等。

苏联评论界认为这些影片都是失败之作。

但“情绪剧本”作为探索新的形象性以及向文学靠拢的一种倾向,在电影剧作发展史上占有一定的位置。

爱森斯坦对于电影声音的美学观念及其演变。

1928 年,爱森斯坦、普多夫金、亚历山大洛夫联合发表了《有声电影声明》,提出“声画对位”的主张,并将“声画对位”看成一种普遍原则,否定声画同步,使声音依旧服从于画面和默片时期的蒙太奇观念,只是配合蒙太奇使用。

在爱森斯坦建立蒙太奇类型学、即多声部蒙太奇体系的时期,他同样大大修正补充了这种思想,将重点转到声画同步和声画不同步想结合的问题上来。

(4). 提出作为电影总体的影片结构的理论,提出电影创作方法论的时期(1938——1948):此期拍摄的作品包括《伊凡雷帝》(一、二、三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