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知识及消毒与灭菌知识培训
第3章 消毒与灭菌
长。
37
3.温度
温度升高可增强消毒剂的杀菌效果。温度每增高
l0℃,重金属盐类的杀菌作用约增加2~5倍,石炭酸的杀
菌作用约增加5~8倍。
4.酸碱度
消毒剂杀菌作用受pH影响。如新洁尔灭pH 9时
杀菌作用强。同时pH也影响消毒剂的电离度,一般说,未 电离的分子,较易通过细胞壁,杀菌效果好。 5.有机物 6.药物颉抗 7.其他因素 环境中有机物,可降低消毒剂效果。 两种消毒剂合用时,有的能相互颉抗。如阴 湿度、穿透力、表面张力等。
800nm。可见光线只有微弱的杀菌作用。 2.阳光 直射日光有强烈杀菌作用,是天然杀菌因素,紫外线是日光
杀菌作用的主要因素。许多微生物在直射日光下,半小时到数小时即 可死亡。芽抱的抵抗力强,经20h才死亡。
22
3.紫外线 紫外线中波长200-300nm部分具有杀菌作用,其 中以265-266nm段的杀菌力最强,这与DNA吸收光谱范围一 致。常用的紫外线杀菌灯波长为 253.7nm,杀菌力强而稳定。
14
(1)干热灭菌法 包括火焰灭菌和热空气灭菌两类。
火焰灭菌法是以火焰直接烧灼杀死物体中微生物的方 法。分为灼烧和焚烧两种。 热空气灭菌指利用干热灭菌器以干热空气进行灭菌的 方法。用于耐高温物品。灭菌条件:160℃维持 l-2h,才 能杀死所有微生物(芽孢、孢子)。
15
高压蒸汽灭菌法 最有效的灭菌方法 121 ℃ 20~30分钟 煮沸消毒法 水煮100 ℃ 5分钟(繁殖体)~2小时(芽胞) 流通蒸汽消毒法 水蒸汽100 ℃ 15~30分钟(繁殖体) 巴氏消毒法 较低的温度(61 ℃ 30分钟)杀灭致病菌 间歇蒸汽灭菌法 反复多次流动蒸汽间歇加热灭菌
17
巴氏消毒法具体方法有三种
微生物知识及消毒与灭菌知识培训试题答案
微生物知识及消毒与灭菌知识培训试题答案部门培训试题培训内容:微生物知识及消毒与灭菌知识姓名得分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50分)1( 微生物(microorganism, microbe)是一些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 微生物按其结构、化学组成及生活习性等差异可分成三大类:真核细胞型、原核细胞型、非细胞型。
3( 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细菌、霉菌、酵母菌、放线菌、病毒。
4( 微生物的营养:水分、碳源、氮源、无机盐类、生长因子。
5( 对微生物和尘粒进行更加严格的控制对于针剂生产洁净室非常重要。
6( 辐射灭菌法:辐射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电磁波辐射,如紫外线、红外线、微波;一种是电离辐射,如可引起被照射物电离的X射线、γ射线。
7(过滤除菌的效果与滤膜的性能、孔径的大小、密度、滤膜的厚度等因素有关。
8(高压蒸汽灭菌法:超过一个大气压时,水的沸点高于100?,反之亦然。
此法适用于耐高温和潮湿的物品。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1(真菌属于___A__型微生物。
A. 真核细胞型B. 原核细胞型C. 非细胞型D.多核细胞型2.下列不属于原核细胞型的是____D__A.细菌B.衣原体C. 放线菌D.病毒3. 杀灭芽胞最可靠的方法是___C___A.干热灭菌法B. 流通蒸汽灭菌法C. 高压蒸汽灭菌D. 巴氏灭菌法 4. 下列那个是构成细胞的重要物质__B____A.水B.碳源C. 细胞核D.无机盐5. 滤过除菌法要求最终过滤的滤膜孔径为__A____A. 0.22μmB.0.36μmC.0.45μmD.0.65μm6. 低温间隙灭菌:将物品先用___C___加热1h,然后置20~25?保存24h(或常温过夜),使其中残存的芽孢萌发成繁殖体,再用以上条件灭菌,如此反复三次。
A.30 ~40?B.45 ~55?C. 60~80?D. 85~95?7. 新洁尔灭为我们车间常用消毒剂,其浓度为____B__A. 0.01%B.0.1%C.1%D.10%8(车间常用乙醇消毒剂的浓度为____A__A. 70%~75%B.75%~80%C.65%~70%D.70%~80%我已接受上述培训,理解、掌握本次培训内容。
消毒灭菌基本知识培训
消毒灭菌基本知识培训消毒和灭菌是防止病菌、细菌和病毒传播的重要措施。
消毒是指使用化学物质、热力或其他物理方法杀灭或去除病菌和细菌的过程,而灭菌则是指完全杀灭或去除所有微生物体,包括病菌、细菌、真菌和病毒。
下面是消毒灭菌的基本知识:1. 消毒和灭菌的目的:消毒和灭菌的目的是杀灭或去除病菌、细菌和病毒,以防止感染和传播疾病。
2. 消毒和灭菌方法:常见的消毒和灭菌方法包括热力消毒、化学消毒和辐射消毒。
- 热力消毒:使用高温蒸汽或热水将物品加热至一定温度,破坏微生物的细胞结构,达到杀菌的效果。
常见的热力消毒方法包括煮沸、烘烤和高压蒸汽灭菌。
- 化学消毒:使用化学物质杀灭或去除病菌和细菌。
常见的化学消毒剂包括酒精、漂白粉、过氧化物和氯化物等。
使用化学消毒剂时应遵循正确的浓度和使用方法,注意安全操作。
- 辐射消毒:使用紫外线或离子辐射杀灭病菌和细菌。
紫外线消毒主要适用于空气和表面消毒,离子辐射主要适用于消毒物品。
3. 消毒灭菌对象:消毒和灭菌对象包括工作场所、医疗设备、消毒剂、食品、饮水、空气等。
- 工作场所:包括办公室、实验室、工厂等。
对办公桌、座椅、门把手、键盘等常接触的物品进行定期消毒,可以减少细菌的传播。
- 医疗设备:包括手术刀、注射器、医疗器械等。
医疗设备在使用前应进行消毒灭菌,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 食品和饮水:食品和饮水的消毒主要是为了杀死潜在的致病菌,防止食物中毒和传染疾病。
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煮沸、漂白粉浸泡和紫外线处理等。
- 空气消毒: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可以通过飞沫传播或空气传播途径传播疾病。
对于需要高度消毒的场所,如手术室和养殖场等,可以使用紫外线消毒灭菌。
4. 消毒灭菌的注意事项:在进行消毒灭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使用合适的消毒剂: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和方法,确保消毒效果。
- 遵循正确的操作方法:按照消毒剂的说明书和正确的操作方法进行消毒,避免人员感染和误伤。
- 定期检查和维护:对消毒设备和工具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
微生物的消毒和灭菌技术
微生物的消毒和灭菌技术一、微生物消毒和灭菌的概念消毒:是指杀死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孢的方法。
通常用化学的方法来达到消毒的作用。
用于用于消毒的化学药物叫做消毒剂。
灭菌:是指把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在内全部杀死的方法, 通常用物理方法来达到灭菌的目的。
灭菌方法分为物理灭菌法和化学灭菌法。
防腐:是指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
用于防腐的化学药物叫做防腐剂。
无菌:不含活菌的意思,是灭菌的结果。
防止微生物进入机体或物体的操作技术称为无菌操作二、微生物的消毒方法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物理法和化学法。
物理法就是用物理方法杀灭或清除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生物,主要有热消毒法、紫外线消毒法、电离辐射法、微波法等。
最常用的物理消毒方法是热消毒法和紫外线消毒法。
热消毒法(煮沸法 :是最简单有效的消毒方法,不需要特殊设备即可进行。
杀灭繁殖型细菌与病毒效果好, 对芽胞作用较小。
煮沸时间一般为 10~30分钟。
金属器械、棉织品、食具、玻璃制品等可用煮沸消毒。
但毛皮、呢绒和塑料制品等不能煮沸消毒。
热消毒法不适用于芽胞污染的消毒紫外线消毒法就是利用紫外线照射使微生物诱变致死, 达到将被服中的有害微生物除掉的目的。
消毒用紫外线灯管有 15W 、 20W 、 30W 等规则。
瓦数代表灯管在 25~40℃时紫外线输出能量。
灯管寿命一般为 3000~4000小时, 超过此时限效果不可靠。
紫外线对一般细菌、病毒均有杀灭作用。
革兰阴性菌最敏感, 其次为革兰阳生菌。
但结核杆菌却有较强抵抗力。
一般紫外线消毒对细菌芽胞无效。
紫外线广泛用于室内空气消毒, 如手术室、烧伤病房、传染病房、实验室等。
灯管距地面约 2.0~2.5m 高。
每 10~15cm 2面积可设 30W 灯管一个,最好每照射 2小时后,间歇 1小时后再照,以免臭氧浓度过高。
灯管用铝制灯罩作反向或侧向照射,可用于有人在的条件下消毒空气。
对污染表面消毒时, 灯管距表面不超过 1m , 灯管周围 1.5~2cm 处为消毒有效范围。
消毒灭菌知识培训内容
高压蒸汽、干热、化学浸泡等消毒方法应用
高压蒸汽消毒
化学浸泡消毒
适用于耐高温、耐高湿的医疗器械和 物品,通过高压蒸汽穿透物品内部, 达到灭菌效果。
适用于不耐高温的医疗器械和物品, 通过浸泡在化学消毒剂中,达到消毒 效果。
干热消毒
适用于金属、玻璃等耐高温的医疗器 械,通过干热空气对物品进行加热, 达到灭菌目的。
常见消毒灭菌方法介绍
浸泡法
将待消毒的物品浸没于装有含氯消毒 剂溶液的容器中,加盖。对细菌繁殖 体污染物品的消毒,用含有效氯 500mg/L的消毒液浸泡>10min。
擦拭法
大件物品或其他不能用浸泡法消毒的 物品用擦拭法消毒。消毒所有药物浓 度和作用时间参见浸泡法。
常见消毒灭菌方法介绍
喷洒法
对一般污染的物品表面,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均匀喷洒,作用30min以上 ;对经血传播病原体、结核杆菌等污染表面的消毒,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 毒液均匀喷洒,作用60min以上。喷洒后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人员应离开现场 。
使用方法
详细介绍消毒剂的配制方法、使用 浓度、作用时间等,以及使用过程 中的注意事项和安全防护措施。
家庭卫生习惯养成教育
01
02
03
04
手部卫生
强调勤洗手的重要性,教授正 确的洗手方法和步骤,以及何
时需要洗手。
饮食卫生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如生熟 分开、食物煮熟煮透、避免过
期食品等。
家居清洁
定期清扫地面、擦拭家具、清 洗床上用品等,保持家居环境
利用高温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 固,代谢发生障碍,导致细菌死 亡。包括干热法和湿热法。
紫外线消毒法
用紫外线照射杀灭微生物的方法 。一般用于空气和物体表面的消 毒。
消毒知识培训内容
消毒知识培训内容一、引言消毒是预防和控制疾病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对于保障公共卫生和个人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培训旨在提高大家对消毒知识的认识和掌握,以便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正确、有效地进行消毒。
二、消毒的基本概念1.消毒的定义:消毒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去除物体表面、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使其数量减少到无害水平的过程。
2.消毒与灭菌的区别:消毒是杀灭或去除病原微生物,而灭菌是指彻底杀灭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和病毒。
3.消毒剂的分类:消毒剂可分为高效消毒剂、中效消毒剂和低效消毒剂。
高效消毒剂能杀灭或去除所有微生物,中效消毒剂能杀灭或去除大部分微生物,低效消毒剂只能杀灭或去除部分微生物。
三、消毒方法1.物理消毒方法:包括高温消毒、紫外线消毒、过滤消毒等。
高温消毒是指将物品加热至一定温度,持续一定时间,以杀灭微生物。
紫外线消毒是利用紫外线照射杀灭微生物。
过滤消毒是通过过滤器去除空气中的微生物。
2.化学消毒方法:包括氧化剂消毒、酚类消毒剂、醛类消毒剂、季铵盐类消毒剂等。
氧化剂消毒是利用氧化剂的氧化作用杀灭微生物。
酚类消毒剂、醛类消毒剂、季铵盐类消毒剂等都是通过破坏微生物的细胞壁、蛋白质、核酸等结构,达到杀灭微生物的目的。
四、消毒剂的正确使用1.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根据消毒对象和消毒场所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例如,高效消毒剂适用于医疗器械、实验室设备等高要求场所,而低效消毒剂适用于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消毒。
2.消毒剂的使用浓度:消毒剂的使用浓度应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要求,以确保消毒效果。
3.消毒剂的配制:消毒剂应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进行配制,避免稀释不足或过浓。
4.消毒剂的使用方法:根据消毒剂的使用说明,采用浸泡、擦拭、喷雾等方法进行消毒。
5.消毒剂的储存:消毒剂应储存在阴凉、干燥、通风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
五、日常生活中的消毒注意事项1.勤洗手:洗手是预防疾病传播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揉搓时间不少于20秒。
微生物知识培训
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一、微生物的基础知识培训(一)、微生物是什么? (微生物基础)(二)、为什么要控制微生物?(危害)(三)、怎样控制微生物?1、微生物的定义❖所谓微生物是指个体微小,必须借助于显微镜才能看清它们外形的一群低等的、原始的微小生物,如细菌。
(体型微小,必须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它们的结构,结构简单,有的具有细胞构造,有的甚至没有细胞构造,生长繁殖快,对物质具有非常强烈的转化作用;容易引起变异,以致微生物的种类特别繁多,并且新的种类还在不断产生;数量多,分布广,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强,以致在自然界的任何地方如土壤、空气、水以及人和动植物体上都有微生物生活或生存)2、微生物的特点❖微生物是结构简单、繁殖快、分布广、个体最小的生物。
❖ 2.1 结构简单:微生物多数是单细胞;❖ 2.2 生长旺,繁殖快(大肠杆菌在它的适宜37-44℃之间,20-30分钟繁殖一代)❖ 2.3 分布广.种类多(10万多种):自然界中到处都有,如水、空气、土壤等。
❖ 2.4 个体小:小于0.1mm。
肉眼不可见。
❖ 2.5 适应性强,易变异❖ 2.6 代谢强,转化快3、常见的微生物图片葡萄球菌酵母菌芽痕棒状杆菌大肠杆菌大肠杆菌放线杆菌分裂的大肠杆菌黑曲霉黑曲霉弧状菌脚气真菌酵母菌蜡状芽孢杆菌链球菌面包酵母啤酒酵母球菌沙门氏菌3、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自然界中微生物的分布极为广泛,水中、高山、海底、荒漠、极地、空气等到处都生存着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微生物4、微生物的主要来源土壤、水、空气、人和动植物(1)土壤中的微生物:❖土壤是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它具备微生物正常发育所必须的一切条件:❖土壤中含有一定的无机物和有机物;❖土壤中含有适当的水分;❖大多数中性偏碱,适合大多数微生物生长;❖土壤中还含有气体,主要是CO2、O2和N2;❖温度变化不大(10-25℃)。
❖土壤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土壤中的细菌来自天然生活在土壤中的自养菌和腐物寄生菌以及随动物排泄物及其尸体进入土壤的细菌。
微生物及无菌知识培训六步洗手法及进入洁净车间程序
3
微生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群体形微小(直 径小于1mm)、结构简单、肉眼看不见,必须藉 助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至数万倍才能观察 到的生物。需要说明的是,微生物是一个比较笼 统的概念,界线有时非常模糊。如单细胞藻类和 一些原生动物也应算是微生物,但通常它们并不 放在微生物中进行研究。 微生物具有以下特点:①体积小,面积大;②吸 收多,转化快(2000倍体重/h);③生长旺,繁 殖快(20min分裂一次);④易变异,适应强;⑤ 分布广,种类多(10万种以上)。 微生物按其结构、化学组成及生活习性等差异可 分成三大类: 1.真核细胞型 细胞核的分化程度较高,有核膜、 核仁和染色体;胞质内有完整的细胞
微生物及无菌知识培训
一、前言
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中,到处都存在着大量的微生 物。在一般空气中,微生物达800~3500个/m3, 在土壤中达1~500×108个/g,在严重污染的水中 可达107个/ml。(饮用水要求细菌总数≤100个/ml, 大肠杆菌≤3个/ml。经水塔或贮水池贮存后,短期 内可繁殖至105~106个/ml。)人的头皮上有140万 个/cm2,两手上约有4~40万个,1g指甲污垢有38 亿个,1g粪便可达10~1000亿个。可以说微生物是 无处不在,无处不有。许多以前被人们认为是极 端(高温、高压、强酸、强碱、低温等)甚至是 致死的环境,现在已发现生活着各种类型的微生 物(称为极端微
13
育所必需,而其自身又不能合成的一类营养物质。 包括维生素、嘌呤和嘧啶等。
五.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1.营养物 2.pH值:各种微生物都有其最适宜的pH值,大 多数细菌最适pH为6.8~7.4,但一般有较大的容忍 度,在4~9也可存活和生长,少数细菌能在极端 pH值范围内生长。真菌适于pH值3~6的微酸性环 境,但在2~10也可生长。 3.温度:微生物适于生长繁殖要有适宜的温度, 当超过其最低或最高可耐受的温度时,即停止生 长或死亡。一般细菌最适温度为
微生物灭菌操作规程培训
微生物灭菌操作规程培训
《微生物灭菌操作规程培训》
为了确保在微生物实验室中进行安全可靠的工作,灭菌操作规程培训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是一些内容,可以包括在微生物灭菌操作规程培训中。
首先,培训需要介绍相关的理论知识,包括微生物的性质、传播途径及危害性。
接着需要详细讲解微生物灭菌的目的、方法和操作流程。
这其中,需要介绍常用的灭菌设备和消毒剂,以及它们的使用要求和注意事项。
其次,培训中需要重点强调个人防护措施,包括穿戴个人防护装备、正确使用洗手液和消毒剂等。
此外,培训还应包括对工作场所的卫生和环境监测要求,以及应急情况下的处理措施。
此外,实践操作是培训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现场演示和实践操作,能够帮助参与者熟练掌握微生物灭菌的操作流程,并了解注意事项和应对方式。
实践操作还可以帮助参与者巩固理论知识,增强对微生物灭菌的操作技能。
最后,培训课程结束后,可以通过考试或者实际操作来评估参与者对微生物灭菌操作的掌握程度。
并且建议定期进行复习和培训,以确保参与者的知识和技能得到持续的提升和巩固。
微生物灭菌操作规程培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只有通过系统性
的培训和实践操作,才能确保在微生物实验室中进行安全可靠的工作,并最大程度地避免微生物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
2024年度消毒灭菌知识培训内容大纲
积极配合环保部门的监管工作,接受监督检 查,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
2024/2/3
32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2024/2/3
33
消毒灭菌知识培训内 容大纲
2024/2/3
1
目录
2024/2/3
• 消毒灭菌基本概念与原理 • 医疗器械与用品消毒灭菌操作规范 • 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技术指南 • 手卫生与个人防护装备选择佩戴技巧 • 隔离技术应用与传染病防控策略 • 医疗废物处理流程与环境保护要求
2
CHAPTER 01
消毒灭菌基本概念与原理
使用方法
按照清洁剂说明书正确使用,注意稀 释比例、作用时间、使用方式等,避 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15
预防性消毒措施部署
消毒对象
明确需要消毒的环境表面和物品 ,如门把手、水龙头、桌面等高
频接触部位。
2024/2/3
消毒频次
根据环境风险等级和污染情况确定 消毒频次,高风险区域应增加消毒 次数。
消毒方法
血液/体液隔离
适用于直接或间接接触血液或体液传播的疾病,如乙肝 、艾滋病等。
25
隔离区域设置和管理制度
隔离区域设置
应远离人群密集区域,设有明显标志,并划 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
管理制度
包括人员进出管理、物品消毒与灭菌、环境 清洁与消毒、医疗废物处理等方面。
2024/2/3
26
传染病防控策略部署
化学消毒灭菌法
利用化学药物渗透细菌体内,破坏其生理功能,抑制细菌代谢生长,从而起到 消毒的作用,如使用化学消毒剂进行浸泡、擦拭、喷洒等。
2024/2/3
5
原理与作用机制
微生物基础知识
4. 红外线 是一种0.7~1000μm波长的电磁波,尤以
1~10μm波长的热效应最强。
热效应只能在照射到的表面产生。多用 于医疗器械的灭菌。
(二)湿热灭菌法
最常用,效果优于干热灭菌法。
理由:
①湿热中细菌菌体蛋白质较易凝固变性。 湿热灭菌时,菌体吸收水分,蛋白质含水 愈多,凝固所需温度降低。
病毒和朊病毒等。
微生物分类
2.按其致病性可分为: ★病原性微生物:侵犯人体,引起感染甚至
传染病的微生物,或称病原体 。
★非病原性微生物
微生物形态结构
一、细菌 细菌是一类细胞细而短、结构简单、细胞壁坚韧,以二分裂方
式无性繁殖的原核微生物,分布广泛。 1. 球菌 多数球菌直径在1微米左右,外观呈球形或近似球形。
杆菌 形态多数呈直杆状,也有的菌体稍弯,多数呈分散存在
螺形菌 细菌虽小,仍具有一定的细胞结构和功能。细胞壁、细胞膜、
细胞质和核质是细菌的基本结构。
微生物的主要类群:球菌
链球菌
葡萄球菌
微生物的主要类群:杆菌
大肠杆菌
沙门氏菌
微生物的主要类群:弧状菌
2.细菌的繁殖 速度:细菌生长速度很快,一般约20min 完成一代繁殖。
人体中的微生物
人自出生后,外界的微生物就逐渐进入人体。在正常
鼻咽腔、肠道和泌尿道等)部位,存在着对人体无害 的微生物群(包括细菌、真菌、螺旋体、支原体等) 称为正常菌群 能使宿主致病的为致病菌或病原菌;不能造成宿主感 染的为非致病菌或非病原菌;有些细菌在正常情况下 并不致病,但当在某些条件改变的特殊情况下可以致 病,这类菌称为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
醋的生产
酸奶的生产
微生物、无菌、卫生学知识培训
菌种、菌液人员安全培训
菌液洒落在设备、地面上
处理方法:不要移动相关的设备,以免扩大污染面,用浸透消毒剂的纱布轻轻擦拭菌液处,然后换 一张浸透消毒剂的纱布覆盖于设备、地面上;面积较大时将消毒液倾倒在污染区域,浸没15min以 上; 注意:清理污染物时应避免用手指收集玻璃碎片,以防损伤皮肤,造成微生物的感染,可用镊子等 进行收集。
微生物、无菌、卫生学知识
目
进出洁净区的注意事项
取水、取样的注意事项
录
菌种、菌液人员安全培训
进出洁净区的注意事项
人是最大污染源
1.人体是一个永不休止的污染媒介,是最大的污染源;包括人的头发、皮肤、衣着、人的操作等; 2.在洁净区内不能脱下口罩;在洁净区的操作要稳、轻、快; 3.在洁净区尽量避免大声交谈、跑动,及人员之间的相互碰触;
进出洁净区的注意事项
更鞋
1.进出洁净区的前提 GMP要求:避免体表有伤口、患有传染病或其他可能污染药品疾病的人员从事直接接触药品的生产; 2.相对而言,脚底是最脏的部分,因此进入洁净区的人员鞋套不能有破损; 3. GMP要求:进入洁净区的人员不得化妆和佩戴饰物,不得裸手直接接触药品; 4.指甲内能够藏污纳垢,有很多的致病微生物,因此进入洁净区的人员不得留有长指甲。
Thank You
目 进出洁净区的注意事项
取水、取样的注意事项
录 菌种、菌液人员安全培训
菌种、菌液人员安全培训
黑曲霉
微生物消毒与灭菌
4.When the second cell becomes infected with viruses, the AVP is activated. Active AVP stops viral replication.
干扰素抗病毒作用特点
1. 抗病毒作用生物活性高 2. 抗病毒作用具有广谱性 3. 选择性作用病毒感染的细胞 4. 抗病毒作用具有种属特异性 5. 无直接灭活病毒的作用
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
1. 消毒剂的性质、浓度与作用时间。 2. 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 3. 温度:温度升高,可提高消毒效果。 4. 酸碱度:酸碱度不同会影响消毒剂的浓度。 5. 有机物:消毒环境中存在有机物,可减弱消毒效果。
免疫预防(Immunoprophilaxis)
通过给人或动物接种生物制品,达到 预防感染性疾病的目的。
微生物感染的控制措施
Measures for Control of Microbial Infection
二 零 一 一 年 二 月
消毒与灭菌基本概念
消毒(disinfection): 杀灭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但不一定包括
细菌芽胞在内。
灭菌(sterilization): 杀灭物体上包括细菌芽胞和病毒在内的所有微
Edward Jenner
人工主动免疫( Artificial active immunization )
用人工接种的方法给机体注射抗原性物质,使机体免疫系统 因受抗原刺激而产生体液和(或)细胞免疫应答的过程。
人工被动免疫( Artificial passive immunization )
给机体注射含有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或纯化的免疫球蛋白 抗体,使机体迅速获得特异性免疫力的过程。
医疗机构消毒与灭菌基础知识培训
漂白剂等。
用于各类医疗器械。
紫外线灭菌
利用紫外线照射杀灭病原微生物, 适用于空气和表面消毒。
消毒与灭菌的操作规范
1 清洁表面
2 选择合适方法
3 保持质量控制
在消毒或灭菌前,必须先清 洁表面以去除污垢和有机物。
根据不同的场合和器械,选 择合适的消毒或灭菌方法。
确保消毒或灭菌过程符合规 范,定期检测消毒或灭菌效 果。
医疗机构消毒与灭菌基础 知识培训
在医疗机构中,消毒与灭菌是至关重要的,它们用于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免 受感染。本培训将带您深入了解消毒与灭菌的基础知识。
医疗机构消毒与灭菌的重要性
消毒与灭菌的目的是杀灭或去除有害的微生物,以防止疾病传播和交叉感染。 这是确保医疗机构安全的重要环节。
医疗机构消毒与灭菌的定义
3
设备故障
消毒或灭菌设备故障可能导致处理效果不 理想,需维修或更换设备。
生物监测
通过培养培养基上的微生物并检测生长,来评估消毒或灭菌效果。
记录和审核
记录每次消毒或灭菌的时间、方法、工作人员等信息,并定期进行审核。
医疗机构消毒与灭菌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1
污染回潮
消毒或灭菌后的器械再次被污染,需要加
消毒或灭菌效果不佳
2
强清洁和包装。
可能是消毒或灭菌方法选择错误或器械处
理不当,需要及时调整。
消毒
消毒是指使用化学物质或物理方法杀灭或去除病原微生物。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热湿灭菌、 紫外线照射等。
灭菌
灭菌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所有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最常见的灭菌方 法是高温高压蒸汽灭菌。
常见的消毒与灭菌方法
化学消毒
蒸汽灭菌
利用化学物质杀灭微生物,如酒精、 使用高温高压蒸汽杀灭微生物,适
微生物知识及消毒与灭菌知识培训
概念
灭菌——使达到无菌状态的方法(GMP 指南)。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传播媒 介上所有的微生物,使其达到无菌 (GB)。通常是指杀灭或除去全部活的 微生物(包括繁殖体和芽孢)。 消毒——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清除 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 害化(GB)。通常是指杀死病原微生物 的繁殖体,但不能破坏其芽孢。所以消 毒是不彻底的,不能代替灭菌。
滤过除菌
利用细菌不能通过致密孔滤材的原理,除去对 热不稳定的药品溶液或液体物质中的细菌的方 法。过滤法一般只能除菌,不能除去支原体和 病毒。过滤除菌的效果与滤膜的性能、孔径的 大小、密度、滤膜的厚度等因素有关。滤过除 菌法要求最终过滤的滤膜孔径为0.22μm。由于 各厂家生产的相同规格的滤膜质量并不一致, 为了保证除菌效果,在使用前后应检查滤器的 完好性(如压力维持试验或起泡点试验)。一 个过滤器的使用时间应根据品种验证后确定, 一般不应超过8小时。
干热灭菌
常见的有火焰、烧灼、干烤和红外线灭菌等。 ①火焰、烧灼:通常用于实验室无菌操作中金 属或其它耐火材料制成的器具的灭菌。 ②干烤和红外线:利用干热空气或热辐射进行 灭菌。一般135~145℃需3~5h,160~170℃需 2h以上,170~180℃需1h以上,180~200℃需 0.5~1h。除热原,则需250℃30min,或 200℃45min,180℃2h。空气传热慢,穿透力 不强,故干热灭菌时间长。干热灭菌时烤箱内 装入物品应留有空隙,以利空气流动,否则使 箱内温度不均,部分物品灭菌不彻底。
湿热灭菌
通过热蒸汽或沸水使蛋白质变性而杀灭微生物 的方法。湿热穿透力强,灭菌效果较干热好。 ①煮沸或流通蒸汽灭菌:常压下沸水和蒸汽的 温度是100℃,一般处理30~60min可杀死细菌 繁殖体,但不能完全杀灭芽孢。此法适用于不 能高压蒸汽灭菌的物品。 ②低温间隙灭菌(巴斯德灭菌法):将物品先 用60~80℃加热(或煮沸)1h,然后置 20~25℃保存24h(或常温过夜),使其中残存 的芽孢萌发成繁殖体,再用以上条件灭菌,如 此反复三次。本法适用于不耐高温或高温下易 变质的物品,但很费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粘质沙雷氏菌的菌落特征
放线菌的菌落特征 A:诺尔斯氏链霉菌; C:酒红指孢囊菌; E:小单胞菌; B:皮疽诺卡氏菌; D:游动放线菌; F:皱双孢马杜拉放线菌
产抗菌素的放线菌的菌落特征 A:卡特利链霉菌; B:弗氏链霉菌; C:吸水链霉菌金泪亚种;D:卡那霉素链霉菌; E:除虫链霉菌; F:生磺酸链霉菌
干热灭菌
常见的有火焰、烧灼、干烤和红外线灭菌等。 ①火焰、烧灼:通常用于实验室无菌操作中金 属或其它耐火材料制成的器具的灭菌。 ②干烤和红外线:利用干热空气或热辐射进行 灭菌。一般135~145℃需3~5h,160~170℃需 2h以上,170~180℃需1h以上,180~200℃需 0.5~1h。除热原,则需250℃30min,或 200℃45min,180℃2h。空气传热慢,穿透力 不强,故干热灭菌时间长。干热灭菌时烤箱内 装入物品应留有空隙,以利空气流动,否则使 箱内温度不均,部分物品灭菌不彻底。
高压蒸汽灭菌(热压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热压灭菌)
超过一个大气压时,水的沸点高于100℃, 反之亦然。高压蒸汽灭菌就是通过加压 提高蒸汽温度,灭菌效果最好。它简便、 经济、可靠、无毒,是最可靠、应用最 广泛的灭菌法。此法适用于耐高温和潮 湿的物品。 常用条件为:115.5℃ 、30min; 121.5℃ 、20min; 126.5℃、 15min。
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中,到处都存在着大 量的微生物。在一般空气中,微生物达 800~3500个/m3,在土壤中达1~500×108个/g, 在严重污染的水中可达107个/ml。(饮用水要 求细菌总数≤100个/ml,大肠杆菌≤3个/ml。 经水塔或贮水池贮存后,短期内可繁殖至 105~106个/ml。)人的头皮上有140万个/cm2, 两手上约有4~40万个,1g指甲污垢有38亿个, 1g粪便可达10~1000亿个。可以说微生物是无 处不在,无处不有。许多以前被人们认为是 极端(高温、高压、强酸、强碱、低温等) 甚至是致死的环境,现在已发现生活着各种 类型的微生物(称为极端微生物)。事实说 明,微生物有特别顽强的生存、繁殖和变异 能力来适应环境。
辐射灭菌
辐射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电磁波辐射,如紫外线、红 外线、微波; 一种是电离辐射,如可引起被照射 物电离的X射线、γ射线等。
注意事项
a.必须完全排出灭菌器内的空气。否则会影响 灭菌器内温度达到规定的要求。 b. 注意被灭菌物品的温度。灭菌器内温度与被 灭菌物品的温度一般是一致的,但在蒸汽输入 过快时,后者可能低于前者,所以升温时要有 一定的预热时间。另外,降温过快易引起玻璃 炸裂。因此,对于一种灭菌产品,应制定一固 定的灭菌曲线(像冻干曲线一样)。 c. 定期检查灭菌器内温度的准确性。
一、前言
什么是微生物 微生物(microorganism, microbe)是一 些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属 于原核类的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立克 次氏体、衣原体和蓝细菌(过去称蓝藻或 蓝绿藻),属于真核类的真菌(酵母菌和 霉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以及属于 非细胞类的病毒、类病毒和朊病毒等。
湿热灭菌
通过热蒸汽或沸水使蛋白质变性而杀灭微生物 的方法。湿热穿透力强,灭菌效果较干热好。 ①煮沸或流通蒸汽灭菌:常压下沸水和蒸汽的 温度是100℃,一般处理30~60min可杀死细菌 繁殖体,但不能完全杀灭芽孢。此法适用于不 能高压蒸汽灭菌的物品。 ②低温间隙灭菌(巴斯德灭菌法):将物品先 用60~80℃加热(或煮沸)1h,然后置 20~25℃保存24h(或常温过夜),使其中残存 的芽孢萌发成繁殖体,再用以上条件灭菌,如 此反复三次。本法适用于不耐高温或高温下易 变质的物品,但很费时。
五、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1、营养物 2、PH值 3、温度 4、氧气 5、渗透压 6、表面张力
六、消毒与灭菌
消毒与灭菌是微生物实验技术中最 基本的操作,从事药品生产和检验 的人员都应当了解消毒与灭菌的方 法及其意义,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否则会影响产品质量,危害患者安 全。
概念
无菌——不存在活的生物(GMP指南)。 “无菌”从定义上来说是一个绝对的概念,但 遗憾的是,在科学和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药 品的绝对无菌即做不到,也无法加以证实。然 而,无菌制剂的安全性要求人们设定无菌的相 对标准。FDA、欧洲制药工业界曾将百万分之 一微生物污染率作为灭菌产品“无菌”的相对 标准,它和蒸汽灭菌后产品中微生物存活的概 率为 10-6(即产品的无菌保证值为6),系同一标准 的不同表示法。这一标准于1980起收录于USP 中,如今已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和采用。
化学灭菌
利用化学试剂形成的气体来杀灭微生物 的方法。常用的灭菌剂为环氧乙烷(又 称氧化乙烯)。环氧乙烷是广谱杀菌剂, 能杀灭细菌、芽孢和多种病毒,还能杀 死昆虫及虫卵。但由于环氧乙烷易燃易 爆且有毒(有致变异性),用于药品方 面极有限,多用于医疗器械、塑料制品 等灭菌。(不能用于橡胶和乳胶手套, 能将其溶解。
各种曲霉的菌落
各种病原真菌的菌落
青霉的菌落
青霉的菌落
啤酒酵母的菌落
红酵母的菌落
各种酵母菌的菌落
四、微生物的营养
水分:水占细胞浆的70%~90%,是细胞的重 水分 要组成成分。较普遍的观点认为,只有在含水 的环境中微生物才能存活。但也有人发现在无 水碳氢化合物中微生物可长期存活。 碳源:碳源是构成细胞的重要物质。有些微生 碳源 物的碳源必须来自有机碳化合物如糖、蛋白质、 脂肪、有机酸等(同时利用其化学能),属异 养型;有些微生物不需有机碳化合物,以CO2 为碳源,属自养型(分为光能自养型和化能自 养型)。
个体小、 个体小、面积大
生物的个体极其微小,必须借助显微镜放大几 倍、几百倍、上千倍,乃至数万倍才能看清。 杆菌的宽度是0.5微米,因此80个杆菌“肩并 肩”地排列成横队,也只有一根头发丝的宽度。 杆菌的长度约2微米,故1500个杆菌头尾衔接 2 1500 起来仅有一颗芝麻长。 物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之 比称为比表面积。大肠杆菌的比表面积是人的 30万倍。
适应强、 适应强、易变异
多数细菌能耐0~-196℃的低温;在海洋深处 的某些硫细菌可在250~300℃的高温条件下正 常生长;一些嗜盐细菌甚至能在饱和盐水中正 常生活;产芽孢细菌和真菌孢子在干燥条件下 能保藏几十年、几百年。由于微生物繁殖快, 也可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变异的后代。正是由 于这个特性,人们才能够按照自己的要求不断 改良在生产上应用的微生物,如青霉素生产菌 的发酵水平由每毫升20单位上升到近10万单位, 利用变异和育种得到如此大幅度的产量提高。
吸收多、 吸收多、转化快
微生物有惊人的繁殖速度,大多数微生物几十 分钟内就可以繁殖一代,如细菌一般每20~30 分钟既可分裂一次; 微生物的食谱非常广泛,凡是动植物能利用的 营养,微生物都能利用,大量的动植物不能利 用的物质,甚至剧毒的物质,微生物照样可以 视为美味佳肴。如大肠杆菌在合适条件下,每 小时可以消耗相当于自身重量2000倍的糖,而 人体则需要40年之久。
氮源:氮是组成蛋白质和核酸的重要元素。 氮源 无机盐类:细菌所需无机盐包括磷、硫、镁、 无机盐类 铁、钾、钠、钙、氯、锰、锌、钴、铜等。 其中磷、硫、镁、钾、钠、铁需要量较多, 其他只需微量。 生长因子:生长因子是某些微生物生长发育 生长因子 所必需,而其自身又不能合成的一类营养物 质。包括维生素、嘌呤和嘧啶。
概念
无菌制剂——不存在活的微生物的 制剂(GMP指南)。 非无菌制剂——所含活的微生物量 符合卫生学标准的制剂(GMP指 南)。
常用消毒剂
① 70%~75%乙醇水溶液; ② 0.5%洗必泰溶于70%乙醇,再加入2%甘油, 用于皮肤、器具等消毒; ③异丙醇 75%水溶液,用于皮肤、器具等消毒; ④甲醛 37%~40%甲醛液8~9ml,再加入4~5g 高锰酸钾,每m3熏蒸量,密闭12~24h,刺激 性强; ⑤戊二醛 2%水溶液,用于空气、器具等消毒。 广谱、高效、低毒,可杀芽孢和病毒,毒性较 轻;
概念
灭菌——使达到无菌状态的方法(GMP 指南)。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传播媒 介上所有的微生物,使其达到无菌 (GB)。通常是指杀灭或除去全部活的 微生物(包括繁殖体和芽孢)。 消毒——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清除 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 害化(GB)。通常是指杀死病原微生物 的繁殖体,但不能破坏其芽孢。所以消 毒是不彻底的,不能代替灭菌。
二、微生物特点
种类多、 种类多、分布广
微生物在地球上几乎无处不有,无孔不入,人的皮肤上, 口腔,肠道里都有许多微生物。微生物聚集最多的地方 是土壤,土壤是各种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大本营,约占微 生物总量的70-90%,任意取一把土或一粒土,就是一 个微生物世界,不论数量或种类均最多。在肥沃的土壤 中,每克土含有20亿个微生物,即使是贫瘠的土壤, 每克土中也含有3-5亿个微生物。空气里悬浮着无数 细小的尘埃和水滴,它们是微生物在空气中的藏身之地。 哪里尘埃多,哪里的微生物就多。 迄今为止,我们知道的微生物约有10万种,目前已知 的种类只占地球上实际存在的微生物总数的20%,人类 生产和生活中仅开发利用了已发现微生物种数的1%。
常用消毒剂
⑥新洁尔灭(苯扎溴铵) 0.1%水溶液,用于皮 肤、粘膜、器具等消毒,有清洁和消毒双重功 效,抗菌谱较窄; ⑦杜灭芬(消毒宁) 0.05%~0.1%水溶液,用 于皮肤、器具等消毒; ⑧过氧乙酸 a、 0.2%~0.5%水溶液;b、新配 0.5%水溶液;c 、1g/m3; 用于器具等消毒, 抗菌谱广,可用于皮肤消毒杀灭某些病毒;熏 蒸,但性质不稳定。 ⑨乳酸 a、0.33~1mol/L;b、 1~1.5ml/m3熏 蒸或与等量苯酚合用熏蒸 喷雾,用于空气消毒, 有强杀菌作用;熏蒸,密闭12h以上。 ⑩麝香草酚 5%麝香草酚溶于50%乙醇,喷洒 墙面、地面,杀霉菌。
滤过除菌
利用细菌不能通过致密孔滤材的原理,除去对 热不稳定的药品溶液或液体物质中的细菌的方 法。过滤法一般只能除菌,不能除去支原体和 病毒。过滤除菌的效果与滤膜的性能、孔径的 大小、密度、滤膜的厚度等因素有关。滤过除 菌法要求最终过滤的滤膜孔径为0.22µm。由于 各厂家生产的相同规格的滤膜质量并不一致, 为了保证除菌效果,在使用前后应检查滤器的 完好性(如压力维持试验或起泡点试验)。一 个过滤器的使用时间应根据品种验证后确定, 一般不应超过8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