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

合集下载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Information and Computing Sciences Majors)专业代码:070102二、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地掌握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在科技、教育、信息产业、经济金融等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应用开发和管理等工作的专业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基本规格1.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掌握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2.掌握MATLAB软件及应用、数学建模及实验、多元统计分析(含SPSS)等知识,具备数学软件的应用能力和信息提取及分析能力;3.掌握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概论、数值分析等知识,具备基本的算法分析能力;4.掌握使用C语言及C++编写程序以及软件工程、、Java语言程序设计等编程语言,具备一定的程序设计和软件开发能力;5.接受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技术跟踪及创新的能力;6.掌握一门外语技能,具备英语听、说、读、写、译等能力;7.具有一定的语言文字表达、良好的沟通交流、较好的团队协作和社会适应能力。

四、学制与修业年限学制四年;修业年限3-8年五、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六、专业核心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值分析、数学模型、数据库系统原理、数据结构、C语言程序设计。

七、全学程时间分配八、毕业基本要求九、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一览表表Ⅰ必修课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一览表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456表Ⅱ选修课课程设置一览表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8。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计算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计算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及
实践技能,具备较强的分析、计算、研究和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的高级应
用型专门人才。

二、计算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内容
1.基础学科方面:要求学生掌握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及计算机基
础知识等基础学科,如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计算机组成原理、操
作系统、数据库原理等的基本理论。

2.专业学科方面:在计算机基础理论、数据结构等基础科学知识的
基础上,要求学生要掌握有关的技术专业知识,如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图
形学、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也要掌握项目管理、软件工程、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等方面的专业技术,要具备能够独立攻克计算机应用技术难题的
能力。

3.实践方面: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实际实践能力,要能够根据实际
需求,熟练操作各类常用的计算机软件,进行程序设计、数据库设计等,
能够熟练操作网络系统、计算机图形学系统等,并进行网站建设等实际工作。

三、计算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措施。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0102学科门类:理学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具备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掌握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受到科学研究的训练,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实践技能和创新意识,能运用所学理论、方法和技能解决信息处理和科学与工程计算中的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能在科技、教育、经济金融等部门或企事业单位从事研究、教学、管理和应用开发工作。

二、培养规格与要求(一)培养规格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具备在信息与计算科学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解决实际问题及设计开发有关软件的能力以及较强的更新知识、追踪新技术的能力。

(二)素质要求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 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2. 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包括常用语言、工具及专用软件),具有基本的算法分析、设计能力和较强的编程能力;3. 能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解决应用领域中的某些实际问题;4.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了解信息与计算科学理论、技术及应用的新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软件开发能力。

三、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一)主干学科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二)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统计、数学模型、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数值分析、信息论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运筹学四、学制标准学制:四年最长修业年限:八年五、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六、教育教学活动时间安排七、课程结构及学时、学分分配八、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表专业模块课程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九、有关说明(1)考核类型c为考查,s为考试(2)文化素质讲座(含师范专业的教师教育讲座)每学期举行,要求每生至少选听15次;(3)每生至少参加社团1个;(4)基础必读书由各学院制订书目并在第六学期组织考核。

制订人:连秀国审核人:柏传志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设置、衔接关系图。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Matlab 及其应用 * Matlab and Its Application
JAVA 程序设计 * Java Programming
1
4
3
5
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SRT)*
9860001
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 (SRT) Programme for
1
6
Undergraduates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Ethical Education and Law Foundation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Summary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History (1840-1949)
学分 3
2
学期 1
2
课程号 2430003 2440004
课程名称
学分 2 1 2 2 1 10
学期 6 6 7 7 7 8
(三)拓展教育 29 学分
1.本专业推荐选修课
学生在本类课程中至少应选满 10 学分。其中以*标注的课程为学术研究类选修课程。凡申请
参加研究生免试推荐的学生,须在学术研究类选修课程组内修满全部学分,方取得资格。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期
2310228 1920129
数字电路 Digital Circuit
数字电路实验 Experiment in Digital Circuit
2.专业基础课 13 学分
课程号
课程名称
2310025 2310014 1920230 2310220 2330215
离散数学 Discrete Mathematics
概率论 Probability Theory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信息与计算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强、应用性广的学科,涉及计算机基础理论、计算机系统与网络、计算机应用、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是互联网时代各行各业中人才需求最为紧促的学科之一。

因此,加强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应重视计算机基础理论的系统性学习,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原理以及网络系统的构建等方面的知识,这些都是计算机科学研究和应用的基础。

同时,应注重计算机编程技巧的培养,使学生掌握至少一门编程语言,并能熟练运用编程语言解决实际问题。

另外,培养计算机算法设计与分析的能力,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的必备素质,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计算机思维培养和逻辑推理能力的提高,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目标。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发展壮大,成为信息与计算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因此,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的人工智能知识水平的提升也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需要特别关注的方面。

学生需掌握基本的人工智能算法以及人工智能应用的实践技能,培训学生具备智能认知与推理、自动化决策、自动化学习等能力,以更好的适应企业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需求。

同时,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还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能够站在科技前沿,追寻创新的发展方向。

加强与一些高科技企业的合作,以实现技术开发、创新研究和产业化成果的共享,同时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实践场景的机会。

最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还应扩大其国际化视野。

鼓励学生走出国门,去学习、交流、实践,在国际化背景下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并提高自己的心智水平。

在开阔学生的视野的同时,也为我国的未来发展,提升信息与计算科学人才的国际形象。

总而言之,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主要面向我国未来的经济社会需求,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现全方位、多层次、多样化的人才培养。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当前社会中备受关注的一个专业领域,尤其是在数字化和互联网方面的快速发展下,这个领域的需求越来越大。

因此,如何合理培养计划吸引和培养高质量人才,已成为许多高校和职业教育机构需要思考的问题。

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些基本知识。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关注于计算科学、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等应用领域,要求学生具有数理化等方面的扎实基础,同时也需要掌握计算机软件和硬件设计、开发、管理的相关知识。

针对上述特点,在制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时,首先要考虑学生的真实需求和行业的需求。

学生的需求是指学生的个性、兴趣和职业规划。

行业的需求是指市场上的需求、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和社会对该领域发展的需要。

在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基础教育至关重要,包括数学、物理和计算机科学等的基础知识培养。

此外,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工作环境,应当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这种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学生毕业前的实习、项目、竞赛等开始。

此外,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点。

其中,公共基础课程包括英语、大学物理、大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基础课程。

对于专业核心课程,应当根据不同的领域和方向来设置,并应注意保持与当前行业需求的一致性,包括计算机组成、程序设计、数据库、网络通信、人工智能等课程。

数理知识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基础。

因此,在培养计划中应当注重数学的学习,涵盖高等数学、概率统计、离散数学及线性代数等方面,以此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建模和分析能力。

同时,还需要注重物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能力。

专业课程的课程体系应当与行业的需求保持一致。

行业需求的变化可能影响课程设置,因此,应当密切关注行业动态,确保专业课程的及时调整。

本专业要求学生除应掌握理论知识之外,还应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能够应用先进的软件设备进行实际操作。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概述。

咱这个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啊,就像是一个超级大杂烩,但又不是那种乱七八糟的杂烩,而是一道精心搭配的科技大餐。

它把数学的严谨、计算机的灵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这个专业的目标呢,就是培养出一群既能在数学的海洋里畅游,又能在计算机世界里大显身手的全能型选手。

二、培养目标。

1. 知识目标。

首先啊,得让同学们把数学基础打得牢牢的,像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这些,就像是建造大楼的基石,少了哪块都不行。

要让大家对数学分析、数值计算方法这些知识了如指掌,就像熟悉自己口袋里有多少钱一样。

在计算机方面呢,得让同学们掌握各种编程语言,像C、Java这些,就像是掌握不同的外语,可以跟计算机这个“外国人”顺畅地交流。

还有数据库、算法设计这些知识,也要装进同学们的脑袋里,这样才能在处理数据的时候游刃有余。

2. 能力目标。

我们希望培养出的同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就好比侦探破案一样,遇到问题能抽丝剥茧,从复杂的现象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线索。

不管是数学证明还是程序调试,都能条理清晰地进行。

创新能力也是重点。

不能总是按部就班地做事,要鼓励同学们像发明家一样,能想出新点子,开发出新的算法或者软件,给这个专业领域带来新的活力。

还有实践能力,可不能只会纸上谈兵。

要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项目中,就像厨师能把菜谱上的菜做出来一样。

能独立完成数据分析、软件开发等任务,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3. 素质目标。

要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尊重科学事实,不弄虚作假。

就像科学家一样,对待真理要有敬畏之心。

团队合作精神也很重要。

在这个专业里,很多项目都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就像拔河比赛,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取得胜利。

要学会和不同性格、不同专长的人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

三、课程设置。

# (一)通识教育课程。

1. 思想政治类课程。

这些课程就像指南针一样,给同学们指引正确的方向。

让大家明白自己作为一个社会人,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信息与计算科学人才培养方案

信息与计算科学人才培养方案

信息与计算科学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

咱们这个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啊,就是要培养出一群超级厉害的“数字魔法师”。

这些同学得既懂信息,又能玩转计算,就像那种能在数字世界里自由穿梭,还能把各种复杂的信息变成有用宝藏的大侠。

具体来说呢,就是要让同学们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这数学啊,就像是武功里的内功心法,没它可不行。

然后呢,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这就好比是他们的武器,有了好武器才能在信息的江湖里闯荡。

最终目标就是让同学们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和计算机技能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不管是搞科研,还是到企业里去上班,都能独当一面。

二、课程设置。

1. 基础课程。

数学分析:这可是重头戏啊,就像爬山,一步一步的,从最基础的函数概念开始,一直爬到微积分的高峰。

同学们得在这个课程里好好磨练数学思维,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等代数:就像是数学世界里的建筑基石,那些矩阵、向量啥的,就像乐高积木一样,学会了就能搭建出各种神奇的数学结构。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生活里到处都是概率的事儿,这门课就是教同学们怎么预测那些不确定的事情,比如说猜一猜明天会不会下雨,彩票中奖的可能性有多大之类的。

2. 专业核心课程。

信息论基础:这门课就像是打开信息宝藏的钥匙,告诉同学们信息是怎么度量的,怎么传输的,怎么编码解码的。

就像学一种神秘的语言,学会了就能读懂信息世界里的暗语。

计算方法:这就是教同学们怎么让计算机快速准确地算出答案的课程。

就像教计算机这个小助手变得更聪明,遇到数学问题能迅速给出解决方案。

数据结构:这门课是关于怎么把数据安排得井井有条的学问。

就好比给你的东西都放在合适的盒子里,要用的时候一下子就能找到,这样计算机处理数据就又快又好。

3. 计算机相关课程。

程序设计基础(比如C++或者Python):这就像是教同学们一门新的语言,不过是和计算机交流的语言。

学会了这个,就能指挥计算机做各种有趣的事情,比如写个小游戏,或者做个自动算账的小软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数学课程分类
统计、概率类数学课程:
统计, 概率 许多相关课程:随机微分方程,等等 应用类数学课程 运筹学,非线性规划,图论,生物数学等等 算法课程
老三基: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 新三基:实变泛函,拓扑,抽象代数。
2.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育发展状况




我国人民在古代曾对数学的发展做出过辉煌的贡献 约19世纪,西方数学理论较系统地传入中国 1862年清政府设立了同文馆,内设有天文算学馆 1898年成立了京师大学堂,同文馆并入京师大学堂,而其中的天文算学馆, 成为大学堂的“算学门”。京师大学堂算学门于1913年正式招生,成为我国的 第一个大学数学系。 辛亥革命以后,我国成立了许多新式大学,其中都有数学系。以后逐渐和西方 国家有了较多的学术交流,并向欧美和日本派出留学生。 20世纪30年代,我国自己的数学研究群体开始形成,成立了学术团体,创办了 学术杂志。到40年代就出现了一些杰出的数学家,其中陈省身、华罗庚、苏步 青、许宝騄等以其重大贡献而享誉世界。然而,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家底毕竟是 单薄的。我国当时仅在数学的若干经典分支有自己的研究人员,而许多重要的 分支学科,特别是应用数学学科,几乎是一片空白。 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我国派出大批留学生去 原苏联和东欧国家学习。这批 学者回国后为我国数学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数学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 数学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数学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数学4:基本初等函数II(三角函数)、平面上的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数学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导数及其应用; 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框图。 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空间中的向量与立体几何; 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选修2-3:计数原理、统计案例、概率。 选修3-1:数学史选讲; 选修3-2:信息安全与密码; 选修3-3:球面上的几何; 选修3-4:对称与群;选修3-5: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选修3-6: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选修4-2:矩阵与变换;选修4-3:数列与差分;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选修4-5:不等式选讲;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 选修4-7: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选修4-8:统筹法与图论初步; 选修4-9:风险与决策;选修4-10: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 4
17
2.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育发展状况
1952年,在“向苏联学习”的口号下,全国范围内进行了高等学校的院系调整。 它本质上是一次力度很大的教育教学改革,在很长时间之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后,我国的高等学校被分为文理科综合性大学、工科院校、农科院校、医科 院校以及师范院校等不同性质的大学与学院。当时,设立了综合性大学13所、 高等师范院校33所,其中均有数学系。与此同时,还全盘照搬了原苏联当时的 教学计划和教材,不仅设立了各式各样的专业,还有了各种专门化。这些,对 我国高等学校数学学科专业的教育体制产生了长久的影响。当时的教育体制是 计划经济的产物。从解放初到“十年动乱”前,我国的数学系毕业生几乎都是 在这样的体制下培养出来的。那时数学系的培养目标是单一的,只培养数学研 究人员与数学教师。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派出了大批的数学工作者以访问学者的身份 到欧美进修与交流;又开放了青年学生直接出国留学的渠道;还邀请了不少外 国数学家访华讲学。我国数学科学和数学教育从十年浩劫的破坏中逐渐恢复, 并进一步发展繁荣。大量的工科院校成立了数学系或应用数学系。各校的数学 学科专业也废止了专门化的设置,拓宽了专业培养目标,并调整了教学计划。 此后,我国高等学校数学学科专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但在市场经济 建立的初期,人们对经济建设与基础学科的关系有某种偏见,社会公众对基础 学科特别是对数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致使我国数学系和应用数学系的招生与就 业一度普遍出现困难。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这个问题相当严重。

19
2.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育发展状况




1999年始,为了扩大专业适应面,国家教委把各大专院校本科专业从 504个压缩到了249个 在数学类中,由原来的计算数学及其应用软件、运筹学、控制科学、信 息科学等4个专业调整为现在的信息与计算科学。“计算数学”方向有 较长的历史。1955年, 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首先设立了计算数学专业。 1958年后,愈来愈多的大学开办了计算数学方向。至1998年调整专业目 录前,全国设立计算专业的学校约有70个。“信息科学”是20世纪80年 代新发展起来的方向。但当时国内能开办这个专业方向的学校较少。 二十世纪是各种学科的“联网”时代,边缘交叉学科得到迅速地发展,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就是以培养适应网络信息时代的多元化人才为目标 的新兴专业 本专业从2000年开始招生,至2003年,全国已有366所高校开办了信息 与计算科学专业,且招生人数达到25000人。2013年,全国已有414所高 校开办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数学与统计学院2007年获得招收本科生资格,2009年首次招生 学院现有数学一级学科硕士点,“计算数学”二级硕士点 2011年美国职业排行榜第2位,2012年高考热门专业排第6位,2013年理科 20 就业排名17(职友集网)。

18
2.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育发展状况
1990年的“兰州会议”(全国高等理科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建设“规模适宜, 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加强基础,重视应用,分流培养”的理科教育体系。在 具体政策上,“兰州会议”指出,多数高校的理科专业要向应用性理科发展; 同时要在有条件的高校设立“国家理科基地”。“兰州会议”后,教育部成立 了第一届高校理科数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作为参谋机构。 1991年,教育部开始审批设立第一批“国家理科基地”,到1996年全国分四批 共设立了13个“数学基地”(后来浙江大学并校,浙大与杭州大学的“数学基 地”合二为一,故全国现有12个“数学基地”)。 1998年,在教育部的领导下,将原来的八个专业合并为三个专业,即数学与应 用数学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以及(与经济类的统计学合一的)统计学 专业,为进一步淡化专业、拓宽培养口径奠定了基础。此后,数学学科的两个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都有了大踏步的发展。 到2003年,全国“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专业点达到324个,“信息与计算科 学专业”的专业点达到366个,分别居全国高校理科专业点的第二位和第一位。 在大部分高校中,这两个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一般也位居前列。 20世纪末,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院校合并和扩招,各综合性高校数学科学学院 的规模普遍扩大,实力普遍增强,数学教育大大发展。但这种大发展同时也带 来了一些问题。例如,不同学校同一届学生水平和能力的差别也在扩大等。许 多学校师资力量的不足。

5
1. 数学教育的主要脉络
主要脉络 ★函数 ★几何 ★运算 ★算法 ★应用 ★统计、概率
7
8
9
10
11
12
大学数学课程分类

分析类数学课程: 研究函数以及与函数有关的问题的课程。 数学分析, 复变函数, 实变函数, 常微分方程, 偏微分方程, 数值计算, 泛函分析, 与这些课程有联系的拓展类课程:三角级数,调和分 析,函数逼近论等等。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解读
张军舰 广西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jjzhang@ 幻灯片下载信箱 bjutstudent@ Password:mathgltj
主要内容
中学数学教育的主要脉络 专业教育发展状况 从业领域与就业前景分析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解读 个人一些建议 大家交流
大学数学课程分类

代数类数学课程:研究运算以及与运算有关的 课程。 高等代数(线性代数、多项式理论), 抽象代数 群论 有限群及其应用 环论 域论 与这些课程有联系的拓展类课程:交换代数, 非交换代数,半论,等等。
大学数学课程分类

几何类数学课程:研究图形以及与图形有关的课 程。 解析几何, 射影几何(高等几何), 微分几何, 点集拓扑, 代数拓扑, 微分拓扑, 微分流形, 许多相关课程:代数几何,旋论,源自论,等1. 数学教育的主要脉络
《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实验)(2013年版?)》: ★课程目标:高中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 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 步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 (1) 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 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 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 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 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 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 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 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 行思考和做出判断。 (5) 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 科学态度。 (6) 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 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 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1. 数学教育的主要脉络

《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实验)(2013年版?)》: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 ★设计思路与内容:高中数学课程力求将改革的基本理念与课程的框架设计、内容确定以及课程 实施有机地结合起来。高中数学课程分必修和选修。必修模块由5个模块组成,选修课程有4 个系列,其中系列1、系列2由若干个模块组成,系列3、系列4由若干专题组成。分别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