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科数学练习题高考常考的6大题型

合集下载

高考文科数学大题专题练习 (3)

高考文科数学大题专题练习 (3)
因此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2n+1. 由Tn+2 n=bn-1,得Tn=2bn-2-n. 当n=1时,b1=2b1-2-1,b1=3. 当n≥2时,Tn-1=2bn-1-2-(n-1),且Tn-Tn-1=bn, 所以bn=2bn-2-n-[2bn-1-2-(n-1)], bn=2bn-1+1,bn+1=2(bn-1+1),bbn-n+1+11=2.
第7页
3.(2019·长郡中学月考)设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Sn= n2-n+1,在正项等比数列{bn}中,b2=a2,b4=a5.
(1)求{an}和{bn}的通项公式; (2)设cn=anbn,求数列{cn=S1=1; 当n≥2时,an=Sn-Sn-1=(n2-n+1)-[(n-1)2-(n-1)+1]
第6页
b1=3对上式也成立,所以bn=n(n+2),即
1 bn

1 n(n+2)

121n-n+1 2,
所以Tn=
1 2
[
1-13

12-14

13-15
+…+
n-1 1-n+1 1

1n-n+1 2]=12(1+12-n+1 1-n+1 2)=34-2(n+21n)+(3n+2).
第14页
5.(2019·郑州市第一次质量预测)已知数列{an}为等比数 列,首项a1=4,数列{bn}满足bn=log2an,且b1+b2+b3=12.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令cn=bn·4bn+1+an,求数列{cn}的前n项和Sn.
第15页
解析 (1)由bn=log2an和b1+b2+b3=12,得log2(a1a2a3)= 12,∴a1a2a3=212.
设等比数列{an}的公比为q,∵a1=4,∴a1a2a3=4·4q·4q2= 26·q3=212,解得q=4,∴an=4·4n-1=4n.

高考数学六大题型

高考数学六大题型

高考数学六大题型一、三角函数题三角题一般在解答题的前两道题的位置上,主要考查三角恒等变换、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解三角形等有关内容.三角函数、平面向量和三角形中的正、余弦定理相互交汇,是高考中考查的热点.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许多新颖别致的三角解答题就是以此为出发点设计的,在这类问题中平面向量往往只是起到“包装”的作用,实际主要考查考生利用三角函数的性质、三角恒等变换与正、余弦定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是“脱掉向量的外衣,抓住问题的实质,灵活地实现问题的转化,选择合理的解决方法”,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三角恒等变换公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注意题目中隐含的各种限制条件,做到推理严谨、计算准确、表达确切.注意的问题注意归一公式、诱导公式的正确性转化成同名同角三角函数时,套用归一公式、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时,很容易因为粗心,导致错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二、数列题数列题重点考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递推数列的综合应用,常与不等式、函数、导数等知识综合交汇,既考查分类、转化、化归、归纳、递推等数学思想方法,又考查综合运用知识进行运算、推理论证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几年这类试题的位置有所前移,难度明显降低.注意的问题1.证明一个数列是等差等比数列时,最后下结论时要写上以谁为首项,谁为公差公比的等差等比数列.2.最后一问证明不等式成立时,如果一端是常数,另一端是含有n的式子时,一般考虑用放缩法;如果两端都是含n的式子,一般考虑数学归纳法用数学归纳法时,当n=k+1时,一定利用上n=k时的假设,否则不正确。

利用上假设后,如何把当前的式子转化到目标式子,一般进行适当的放缩,这一点是有难度的。

简洁的方法是,用当前的式子减去目标式子,看符号,得到目标式子,下结论时一定写上综上:由①②得证.3.证明不等式时,有时构造函数,利用函数单调性很简单所以要有构造函数的意识.三、立体几何题常以柱体、锥体、组合体为载体全方位地考查立体几何中的重要内容,如线线、线面与面面的位置关系,线面角、二面角问题,距离问题等,既有计算又有证明,一题多问,递进排列,此类试题既可用传统方法解答,又可用空间向量法处理,有的题是两法兼用,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究竟选用哪种方法,要由自己的长处和图形特点来确定.便于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往往选用向量法,反之,选用传统方法.另外,“动态”探索性问题是近几年高考立体几何命题的新亮点,三视图的巧妙参与也是立体几何命题的新手法,要注意把握.注意的问题1.证明线面位置关系,一般不需要去建系,更简单.2.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线面角、二面角、存在性问题、几何体的高、表面积、体积等问题时,最好要建系.3.注意向量所成的角的余弦值范围与所求角的余弦值范围的关系符号问题、钝角、锐角问题.四、概率问题概率题一般在解答题的前三道题的位置上,主要考查数据处理能力、应用意识、必然与或然思想,因此近几年概率题常以概率与统计的交汇形式呈现,并用实际生活中的背景来“包装”.概率重点考查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与期望、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等;统计重点考查抽样方法特别是分层抽样、样本的频率分布、样本的特征数、茎叶图、线性回归、列联表等,穿插考查合情推理能力和优化决策能力.同时,关注几何概型与定积分的交汇考查,此类试题在近几年的高考中难度有所提升,考生应有心理准备.注意的问题1.搞清随机试验包含的所有基本事件和所求事件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2.搞清是什么概率模型,套用哪个公式.3.记准均值、方差、标准差公式.4.求概率时,正难则反根据p1+p2+...+pn=1.5.注意计数时利用列举、树图等基本方法.6.注意放回抽样,不放回抽样.7.注意“零散的”的知识点茎叶图,频率分布直方图、分层抽样等在大题中的渗透.8.注意条件概率公式.9.注意平均分组、不完全平均分组问题.五、圆锥曲线问题解析几何题一般在解答题的后三道题的位置上,有时是“把关题”或“压轴题”,说明了解析几何题依然是重头戏,在新课标高考中依然占有较突出的地位.考查重点:第一,解析几何自身模块的小交汇,是指以圆、圆锥曲线为载体呈现的,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知识结合起来综合考查.如不同曲线含直线之间的结合,直线是各类曲线和相关试题最常用的“调味品”,显示了直线与方程的各知识点的基础性和应用性.第二,圆锥曲线与不同模块知识的大交汇,以解析几何与函数、向量、代数知识的结合最为常见.有关解析几何的最值、定值、定点问题应给予重视.一般来说,解析几何题计算量大且有一定的技巧性要求品出“几何味”来,需要“精打细算”,对考生的意志品质和数学机智都是一种考验和检测.注意的问题1.注意求轨迹方程时,从三种曲线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着想,椭圆考得最多,方法上有直接法、定义法、交轨法、参数法、待定系数法.2.注意直线的设法法1分有斜率,没斜率;法2设x=my+b斜率不为零时,知道弦中点时,往往用点差法;注意判别式;注意韦达定理;注意弦长公式;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等等;3.战术上整体思路要保7分,争9分,想12分。

高中数学6个大题全部问法及解题思路

高中数学6个大题全部问法及解题思路

2001-2016年山东卷高考数学6大专题出题方向及解题思路高考数学大题结构安排:A、三角函数与向量的结合B、概率论C、立体几何D、曲线(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圆锥曲线)E、数列F、导数(全国卷不等式或者极限)解题方法浅析:其实高考大题并不可怕,它就是一个按部就班的过程,只要你能把握每个知识点的出题方向,每个方向的解题思路,随便怎么都可以拿到65分的,甚至猛一点的可以拿75分。

那么我就简单的说一下我的想法和思路,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a、三角函数与向量:考点:对于这类题型我们首先要知道它的出题方向:向量的数量积以及三角函数的化简问题看,同时可能会涉及到正余弦定理,难度一般不大。

只要你能熟练掌握公式,这类题都不是问题。

题型:这部分大题一般都是涉及以下的题型:最值(值域)、单调性、周期性、对称性、未知数的取值范围、平移问题等解题思路:第一步求定义域第二步就是根根据向量公式将表示出来:其表示共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模长公式(该种方法是在题目没有告诉坐标的情况下应用),即,另一种就是用坐标公式表示出来(该种方法是在题目告诉了坐标),即第三步就是三角函数的化简:化简的方法都是涉及到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只要题目出现了跟或者有关的角度,一定想到诱导公式),还有就是倍角半角公式(只要题目中的角度出现一半或者两倍的关系,一定要此方法),最后可能就是用到三角函数的展开公式(注意辅助角公式的应用)第四步就是将化简为一个整体的式子(如y=a的形式)根据题目要求来解答:最值(值域):要首先求出的范围,然后求出y的范围单调性:首先明确sin函数的单调性,然后将代入sin函数的单调范围解出x的范围(这里一定要注意2的正负性)周期性:利用公式求解对称性:要熟练掌握sin、cos、tan函数关于轴对称和点对称的公式,同时解题过程中不要忘记了加上周期性。

未知数的取值范围:请文科生参照第九套试卷第二问的做法;平移问题:永远记住左右平移只是对x做变化,上下平移就是对y做变化,永远切记。

高考 数学 题型

高考 数学 题型

高考数学题型
高考数学主要包含以下七种题型:
1. 三角函数题:这类题目主要考察对三角函数的理解以及公式的应用。

2. 数列题:数列题是高考数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主要涉及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性质和计算,有时候也会涉及到数列求和或证明不等式。

3. 概率和统计题:这类题目主要涉及对概率和统计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包括排列组合、概率计算、回归分析和数据解读等。

4. 解析几何题:这类题目主要涉及平面解析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包括直线、圆、椭圆、抛物线等。

5. 函数与导数题:这类题目主要涉及函数的概念、性质和导数的计算和应用,包括函数的极限、连续性、可导性以及导数的几何意义和应用等。

6. 不等式题:这类题目主要涉及不等式的性质和证明,包括基本不等式、放缩法、数学归纳法等。

7. 空间位置关系的定性与定量分析题:这类题目主要涉及空间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包括平行、垂直、角度、距离等的计算和证明。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查阅历年高考真题以获取更全面的题型分析。

文科数学高考常考题型及解题套路

文科数学高考常考题型及解题套路

文科数学高考常考题型及解题套路一、排列组合篇1. 掌握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并能用它们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2. 认知排序的意义,掌控排序数计算公式,时能用它化解一些直观的应用领域问题。

3. 理解组合的意义,掌握组合数计算公式和组合数的性质,并能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4. 掌控二项式定理和二项展开式的性质,并会用它们排序和证明一些直观的问题。

5. 了解随机事件的发生存在着规律性和随机事件概率的意义。

6. 介绍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的意义,可以用排列组合的基本公式排序一些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

7. 了解互斥事件、相互独立事件的意义,会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与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计算一些事件的概率。

8. 可以排序事件在n次单一制重复试验中恰好出现k次的概率.二、立体几何篇1.有关平行与横向(线线、线面及面面)的问题,就是在化解立体几何问题的过程中,大量的、反反复复碰到的,而且就是以各种各样的问题(包含论证、排序角、与距离等)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因此在主体几何的总备考中,首先需从化解“平行与横向”的有关问题著手,通过较为基本问题,熟识公理、定理的内容和功能,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与归纳,掌控立体几何中解决问题的规律--充分利用线线平行(横向)、线面平行(横向)、面面平行(横向)相互转变的思想,以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 判定两个平面平行的方法:(1)根据定义--证明两平面没公共点;(2)判定定理--证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3)证明两平面同旋转轴一条直线。

三、数列问题篇1. 在掌控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性质、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的基础上,系统掌控求解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综合题的规律,深化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实践中的指导作用,有效率地运用数列科学知识和方法化解数学和实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2. 在解决综合题和探索性问题实践中加深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沟通各类知识的联系,形成更完整的知识网络,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三数学必考题型及解析

高三数学必考题型及解析

高三数学必考题型及解析
高三数学必考题型及解析:
1.函数与导数:必考题型,其中最常考的知识点包括函数极值、最值、单调性和导数定义、求导法则、导数应用等。

2.数列与数学归纳法:必考题型,数列的通项公式、数列求和、递推
关系式以及数学归纳法的应用都是常见考点。

3.三角函数:必考题型,主要考察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性质、公式、图像及其应用等。

4.平面向量与解析几何:必考题型,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运算、平
行四边形法则、点、直线的向量方程及其应用等都是常见考点。

5.三角形面积、周长等:必考题型,包括海龙公式及其应用,正弦、
余弦定理的应用等。

6.概率统计:必考题型,主要考察排列组合、概率、期望、方差等概
率统计知识点的应用。

7.解方程和解不等式:必考题型,主要考察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
方程、绝对值不等式等的解法。

8.数论:必考题型,主要考察整数、素数、质因数分解、同余方程、
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等常见数论知识点。

以上就是高三数学必考题型及解析,大家可以在备考过程中加强相应
的知识点的复习和练习,以应对高考数学。

文科数学高考题型归纳

文科数学高考题型归纳

文科数学高考题型归纳文科高考数学题型(一)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1第一节集合 2题型1 集合的基本概念 3题型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3题型3 集合的运算 4第二节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7题型4 四种命题及关系 7题型5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判断与证明 8 题型6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中的含参数问题 8第三节简单的逻辑联结词、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9题型7 判断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的真假 9题型8 全(特)称命题的否定 10题型9 根据命题真假求参数的范围 10第二章函数 11第一节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 12题型10 映射与函数的概念 12题型11 同一函数的判断 13题型12 函数解析式的求法 13题型13 函数定义域的求解 15第二节函数的基本性质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 19题型15 函数的奇偶性 20题型16 函数的单调性(区间) 22题型17 函数的周期性 23题型18 函数性质的综合 24第三节二次函数与幂函数 26题型19 二次函数图像的应用 29题型20 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的关系 29 题型21 二次方程ax2+bx+c=0(a0)的实根分布及条件 29题型22 二次函数动轴定区间、定轴动区间问题 30题型23 二次函数图像恒成立问题 31题型24 幂函数的定义及基本性质 31题型25 幂函数性质的综合应用 32第四节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33题型26 指(对)数运算及指(对)数方程、指(对)数不等式 34 题型27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35题型28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中的恒成立问题 39第五节函数的图像及应用 40题型29 判断函数的图像 41题型30 函数图像的应用 43第六节函数的综合 45题型32 函数与不等式的综合 45题型33 函数中的创新题 47第三章导数 48第一节导数的概念与运算 48题型34 导数的定义 49题型35 求函数的导数 49题型36 导数的几何意义 50第二节导数的应用 51题型37 利用导函数研究函数的图像 52题型38 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 53题型39 利用导函数研究函数的极值与最值 57题型40 方程解(函数零点)的个数问题 58题型41 不等式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 59题型42 利用导数证明不等式 61题型43 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63文科高考数学题型(二)第四章三角函数 64第一节三角函数概念、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和诱导公式 65 题型44 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的表示与识别 66题型45 等分角的象限问题 67题型46 弧长与扇形面积公式的计算 68题型47 三角函数定义题 68题型48 三角函数线及其应用 68题型49 象限符号与坐标轴角的三角函数值 70题型50 同角求值条件中出现的角和结论中出现的角是相同的70题型51 诱导求值与变形 71第二节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72题型52 已知解析式确定函数性质 74题型53 函数的值域(最值) 77题型54 根据条件确定解析式 79题型55 三角函数图像变换 81第三节三角恒等变换 83题型56 两角和与差公式的证明 84题型57 化简求值 84题型58 三角函数综合 86第四节解三角形 87题型59 正弦定理的应用 88题型60 余弦定理的应用 88题型61 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89题型62 正、余弦定理与向量的综合 89题型63 解三角形的综合应用 90第五章平面向量 92第一节向量的线性运算 92题型64 共线向量的基本概念 94题型65 平面向量的线性表示 95题型66 共线向量基本定理及应用 96题型67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应用 97题型68 向量与三角形的四心 98题型69 向量的坐标运算 99题型70 向量平行(共线)充要条件的坐标表示100第二节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100题型71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第六章数列 105第一节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106题型72 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及基本量的求解 107 题型73 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 108题型74 等差、等比数列的性质及其应用 109题型75 判断或证明数列是等差、等比数列 111第二节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 112题型76 数列通项公式的求解 113题型77 数列的求和 117第三节数列的综合 121题型78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综合 121题型79 数列与函数、不等式的综合 122题型80 数列的应用题 127文科高考数学题型(三)第七章不等式 128第一节不等式的性质与基本不等式 128题型81 不等式的性质 129题型82 比较数(式)的大小与比较法证明不等式 130题型83 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 130题型84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函数最值 131题型85 利用基本不等式证明不等式 133第二节不等式的解法 134题型86 有理不等式的解法 134第三节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136 题型87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 136题型88 平面区域的面积 137题型89 求解目标函数的取值范围(或最值) 137题型90 求解目标函数中参数的取值范围 139题型91 简单线性规划问题的实际运用 141第四节不等式的综合 141题型92 不等式恒成立问题中求参数的取值范围 142题型93 函数与不等式综合 143第八章立体几何 144第一节空间几何体及其表面积和体积 145题型94 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146题型95 旋转体的表面积、体积与球面距离 148题型96 几何体的外接球与内切球 149第二节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与三视图 150题型97 斜二测画法与直观图 151题型98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152第三节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关系 156题型99 证明点共面、线共面或点共线及线共点 157 题型100 异面直线的判定 159第四节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159题型证明空间中直线、平面的平行关系 161题型102 与平行有关的探究开放性问题 165第五节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166题型103 证明空间中直线、平面的垂直关系 168 题型104 与垂直有关的探究开放性问题 174第九章直线与圆的方程 175第一节直线的方程与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76题型105 倾斜角与斜率的计算 177题型106 直线的方程 178题型107 两直线位置关系的判定 180题型108 有关距离的计算 181题型109 对称问题 181第二节圆的方程 183题型110 求圆的方程 184题型111 用二元二次方程表示圆的一般方程的充要条件 184 题型112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判断 185题型113 直线系方程和圆系方程 185题型114 与圆有关的轨迹问题 186题型115 与圆有关的最值或取值范围问题 187第三节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188题型116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189题型117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192题型118 圆与圆锥曲线的综合 193第十章圆锥曲线 194第一节椭圆及其性质 194题型119 椭圆的定义与标准方程 196题型120 离心率的值及取值范围 197题型121 焦点三角形 198第二节双曲线及其性质 200题型122 双曲线的定义与标准方程 201题型123 双曲线的渐近线 202题型124 离心率的值及取值范围 204题型125 焦点三角形 205第三节抛物线及其性质 206题型126 抛物线的定义与方程 207题型127 与抛物线有关的距离和最值问题 208题型128 抛物线中三角形、四边形的面积问题 208 第四节曲线与方程 209题型129 求动点的轨迹方程 210第五节直线与圆锥曲线 212题型130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213题型131 弦长与面积问题 215题型132 中点弦问题 217题型133 平面向量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 220题型134 定点问题 221题型135 定值问题 223点击。

高考文科数学大题专题练习 (2)

高考文科数学大题专题练习 (2)
第21页
2.(2019·安徽省八校摸底考试)在△ABC中,内角A,B,C 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sinA+sinB)(a-b)=(sinC-sinB)c.
(1)求A; (2)已知a=2,△ABC的面积为 23,求△ABC的周长.
第22页
解析 (1)在△ABC中,由正弦定理及已知得(a+b)(a-b)= (c-b)c,化简得b2+c2-a2=bc.
第34页
(2)因为f(A)=sin2A+π6 +1=2,所以sin2A+π6 =1. 因为0<A<π,所以π6 <2A+π6 <136π,
ππ
π
所以2A+ 6 = 2 ,即A= 6 .
由S△ABC=12bcsinA=12,得bc=2.
又因为b+c=2 2 ,所以由余弦定理得a2=b2+c2-2bccosA
第33页
解析 (1)由题知f(x)=cos2x+ 3sinxcosx+12=sin2x+π6 +
1.令2x+
π 6

-π2 +2kπ,π2 +2kπ
,k∈Z,解得
x∈-π3 +kπ,π6 +kπ,k∈Z,所以函数f(x)的单调递增区间
为-π3 +kπ,π6 +kπ,k∈Z.
sinBsinC,得b2+c2-2bc=a2-bc,
所以bc=b2+c2-a2,所以cosA=b2+2cb2c-a2=12.
π 由A∈(0,π),得A= 3 .
第3页
(2)由 2a+b=2c,得 2a=2c-b,即2a2=4c2+b2-4bc. 将bc=b2+c2-a2代入2a2=4c2+b2-4bc,得2a2=3b2, 所以sinB= 36sinA= 22,B=π4 , 所以sinC=sin[π-(A+B)]=sinAcosB+cosAsinB= 6+ 2 4.

高三文科数学高考复习试题(附答案)

高三文科数学高考复习试题(附答案)

高三文科数学高考复习试题(附答案)考试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考前需要做好各方面的知识储备。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三文科数学高考复习试题,请认真复习!高三文科数学高考复习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答案填在题后括号内.1.函数y=log2x-2的定义域是( )A.(3,+∞)B.[3,+∞)C.(4,+∞)D.[4,+∞)2.设集合A={(x,y) | },B={(x,y)|y=2x},则A∩B的子集的个数是( )A.1B.2C.3D.43.已知全集I=R,若函数f(x)=x2-3x+2,集合M={x|f(x)≤0},N={x| <0},则M∩∁IN=( )A.[32,2]B.[32,2)C.(32,2]D.(32,2)4.设f(x)是R上的奇函数,当x>0时,f(x)=2x+x,则当x<0时,f(x)=( )A.-(-12)x-xB.-(12)x+xC.-2x-xD.-2x+x5.下列命题①∀x∈R,x2≥x;②∃x∈R,x2≥x;③4≥3;④“x2≠1”的充要条件是“x≠1或x≠-1”.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A.0B.1C.2D.36. 已知下图(1)中的图像对应的函数为,则下图(2)中的图像对应的函数在下列给出的四个式子中,只可能是( )7.在用二分法求方程x3-2x-1=0的一个近似解时,现在已经将一根锁定在区间(1,2)内,则下一步可断定该根所在的区间为( )A.(1.4,2)B.(1,1.4)C.(1,32)D.(32,2)8.点M(a,b)在函数y=1x的图象上,点N与点M关于y轴对称且在直线x-y+3=0上,则函数f(x)=abx2+(a+b)x-1在区间[-2,2)上( )A.既没有最大值也没有最小值B.最小值为-3,无最大值C.最小值为-3,最大值为9D.最小值为-134,无最大值9.已知函数有零点,则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二、填空题:将正确答案填在题后横线上.10.若全集U=R,A={x∈N|1≤x≤10},B={x∈R|x2+x-6=0},则如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_______ _.11.若lga+lgb=0(a≠1),则函数f(x)=ax与g(x)=-bx的图象关于________对称.12.设 ,一元二次方程有正数根的充要条件是 = .13.若函数f(x)在定义域R内可导,f(2+x)=f(2-x),且当x∈(-∞,2)时,(x-2) >0.设a=f(1),,c=f(4),则a,b,c的大小为.14、已知。

盘点高考数学必考的六种题型

盘点高考数学必考的六种题型

盘点2021高考数学必考的六种题型抓住高考数学必考的六种题型,数学高分才会出现! 一、三角函数题注意归一公式、诱导公式的正确性(转化成同名同角三角函数时,套用归一公式、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时,很容易因为粗心,导致错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二、数列题1、证明一个数列是等差(等比)数列时,最后下结论时要写上以谁为首项,谁为公差(公比)的等差(等比)数列;2、最后一问证明不等式成立时,假如一端是常数,另一端是含有n的式子时,一般考虑用放缩法;假如两端都是含n的式子,一般考虑数学归纳法(用数学归纳法时,当n=k 1时,一定利用上n=k时的假设,否那么不正确。

利用上假设后,如何把当前的式子转化到目的式子,一般进展适当的放缩,这一点是有难度的。

简洁的方法是,用当前的式子减去目的式子,看符号,得到目的式子,下结论时一定写上综上:由①②得证;3、证明不等式时,有时构造函数,利用函数单调性很简单(所以要有构造函数的意识)。

三、立体几何题1、证明线面位置关系,一般不需要去建系,更简单;2、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线面角、二面角、存在性问题、几何体的高、外表积、体积等问题时,最好要建系;3、注意向量所成的角的余弦值(范围)与所求角的余弦值(范围)的关系(符号问题、钝角、锐角问题)。

四、概率问题1、搞清随机试验包含的所有根本领件和所求事件包含的根本领件的个数;2、搞清是什么概率模型,套用哪个公式;3、记准均值、方差、标准差公式;4、求概率时,正难那么反(根据p1 p2 ... pn=1);5.注意计数时利用列举、树图等根本方法;6.注意放回抽样,不放回抽样;7.注意“零散的〞的知识点(茎叶图,频率分布直方图、分层抽样等)在大题中的浸透;8.注意条件概率公式;9.注意平均分组、不完全平均分组问题。

五、圆锥曲线问题1、注意求轨迹方程时,从三种曲线(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着想,椭圆考得最多,方法上有直接法、定义法、交轨法、参数法、待定系数法;2、注意直线的设法(法1分有斜率,没斜率;法2设x=my b(斜率不为零时),知道弦中点时,往往用点差法);注意判别式;注意韦达定理;注意弦长公式;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等等;3、战术上整体思路要保7分,争9分,想12分。

(完整版)高考文科数学重点题型(含解析).doc

(完整版)高考文科数学重点题型(含解析).doc

高考最有可能考的50 题( 数学文课标版 )(30 道选择题 +20 道非选择题)一.选择题( 30 道)1.集合M { x | x2 2x 3 0} , N { x | 2x 2 0} ,则M N 等于A.( 1, 1) B .(1, 3) C. (0, 1) D. ( 1, 0)2.知全集 U=R,集合Ax | y 1 x ,集合B x |0 <x<2 ,则 (C U A) B A.1,) B. 1,C.0,+ ) D.0,+3.设a是实数,且 a 1 i是实数,则 a1 i 21C. 3A.1B. D.22 24.i是虚数单位,复数z 1 i ,则 z2 2zA.1 i B.1 i C.1 i D.1 i5.“ a=-1 ”是“直线a2x y 6 0 与直线4x (a 3)y 9 0 互相垂直”的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 C.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6.已知命题p:“sin sin,且cos cos”,命题q:“”。

则命题p是命题q的A.必要不充分条件B.充分不必要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与不必要条件7.已知a R ,则“ a 2 ”是“a22a ”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非充分也非必要条件8.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出的结果是9,则判断框内m的取值范围是(A) (42 ,56](B) (56 ,72](C) (72 ,90](D) (42 ,90)9.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出的S 是 30 ,则①可以为A.n 2? B . n 3?C.n 4? D . n 5?10.在直角坐标平面内,已知函数 f (x) log a ( x 2) 3(a 0 且 a 1) 的图像恒过定点P ,若角的终边过点 P ,则cos2 sin 2 的值等于()A.1 1 7D.7 2B . C.102 1011.已知点M, N 是曲线y sin x 与曲线y c os x 的两个不同的交点,则|MN| 的最小值为()A. 1B.2C.3D. 2.如图所示为函数f x 2sin x ( 0,0)的y12A2部分图像 , 其中A, 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5,那么 f 1 ()O x2BA . 2B. 3 C .3D. 213. 设向量 a 、 b 满足 : a1 , b2 , a a b0 , 则 a 与 b 的夹角是() A . 30B. 60C. 90D. 12014. 如图, D 、 E 、 F 分别是 uuur uuur) DABC 的边 AB 、 BC 、CA 的中点,则 AF DB (uuur B . FC A . FDC . FED . BE15.一个体积为 12 3的正三棱柱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三棱柱的侧视图的面积为 ( )(A ) 6 3(B ) 8(C ) 8 3(D ) 1216. A, B,C, D 是同一球面上的四个点,其中 ABC 是正三角形, AD平面ABC , AD 2 AB 6 则该球的体积为()A . 32 3B . 48C .64 3D .16 317.已知集合A xxa 0 ,若1 A ,则实数 a 取值范围为()x aA ( , 1) [1, )B [-1,1]C ( , 1] [1,) D (-1,1]3 x3 y18.设 Mx yxy(其中 0 xy ),则 M , N , P 大小关系为(, N3 , P 3)2A . M N PB . NP MC . P M ND . P N M19. 若 a 是从集合 {0 ,1, 2, 3} 中随机抽取的一个数,b 是从集合 {0 , 1,2} 中随机抽取的一个数,则关于 x 的方程 x22ax b 2 0 有实根的概率是() A .5B .2C .7 D .36312420. 右图是 1, 2 两组各 7 名同学体重(单位: kg )数据的茎叶图.设1, 2 两组数据的平均数依次为 x 1 和 x 2 ,标准差依次为 s 1 和 s 2 ,那么( )(注:标准差 s1 [( x 1 x)2 ( x 2 x)2 L( x n x)2 ] ,n其中 x 为 x 1 , x 2 , L , x n 的平均数)(A )x 1 x 2 , s s( )x 1 x 2 , s s12B 12(C )x 1 x 2 , s s( ) x 1x 2, ss12D 1221.设 S 是等差数列a n 的前 n 项和,若 S 4 10, S 5 15,S 7 21 , 则 a 7 的取值区间为 ( )nA. (,7]B. [3,4]C. [4,7]D. [3,7]22. 若等比数列 {a n } 的前 n 项和 S a 3n2 ,则a 2nA.4B.12C.24D.3623. 抛物线 y 2= 2px ( p >0)的焦点为 F ,点 A 、B 在此抛物线上,且∠ AFB =90°,弦 AB的| MM ′| 中点 M 在其准线上的射影为 M ′,则 | AB | 的最大值为()2 3(A ) 2 ( B ) 2( C ) 1(D ) 324.已知双曲线2y 2 1 的焦点为 F ,F Muuuur uuuurx,点 在双曲线上,且1 2,则点2MF MF 0M 到 x 轴的距离为()A . 3B. 2 3C .4D .53 3325.若直线 x y 2 被 e C : ( x a)2y 24 所截得的弦长为 2 2 ,则实数 a 的值为()A. 1或 3B.1或 3C.2 或 6D.0 或 4( 1 x 8( x 0)3 )26. 设函数 f (x ),若 f ( a )> 1,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 )x 2x 1(x0)A. ( 2,1)B. (, 2) ∪ (1,)C.( 1,+∞) D. ( , 1) ∪( 0,+∞)27.定义在 错误 ! 未找到引用源。

高考数学题型全归纳

高考数学题型全归纳

高考数学题型全归纳
一、选择题型
1. 单选题:从给定的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2. 多选题:从给定的选项中,选择所有正确答案。

3. 判断题:判断给定的陈述是否正确。

二、填空题型
1. 单项填空题:根据题目要求,在空格内填入一个正确的答案。

2. 同义填空题:根据题目给出的句子,选择与之意思相同的词或词组填入空格中。

3. 近义填空题:根据题目给出的句子,选择与之意思相近的词或词组填入空格中。

三、计算题型
1. 运算题:根据题目要求,进行相应的运算,写出结果或具体步骤。

2. 算式填空题:给出部分算式,要求将剩余部分填写完整。

四、证明和推理题型
1. 数学证明题:根据已知条件,运用逻辑推理和数学知识,完整地证明一个数学结论。

2. 推理判断题:根据已知信息,运用逻辑推理和数学知识,判断陈述的真假。

五、应用题型
1. 实际问题解决题:根据给定的实际情境,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2. 图表分析题:根据给定的图表或数据,进行相关的计算和分析。

六、综合题型
1. 综合运用题:将不同类型的题目进行组合,要求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答。

2. 综合性试题:将多个知识点进行综合性考查,要求较高的思维和解题能力。

高考文科数学常考类型题(2020年7月整理).pdf

高考文科数学常考类型题(2020年7月整理).pdf
学海无涯
高考文数常考类型题
1. 【题源出处】(2018·河北唐山市一模,12)
已知函数 f (x) = x2 − 2x cos x ,则下列关于 f (x) 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f (x) 的图像关于 y 轴对称
B. f (x) 的最小值为 −1
C. f (x) 有 4 个零点
D. f (x) 有无数个极值点
①该粮仓的高是 2 丈;
②异面直线
AD

BC1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3 13 13

③长方体 ABCD − A1B1C1D1 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π 平方丈.
【答案】①③ 【推荐理由】《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数学名著,本题除考查了立体几何基本知识外,在引 导学生树立数学的应用意识方面具有正面的意义,同时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激发 考生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等方面也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答案] D 【推荐理由】给出一个新的函数,用所学知识来理性推理、分析判断该函数具备的性质、图 像,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是近几年高考试题经常考查的一种题型,故推荐该题。 2. 【题源出处】(2018·江西南昌市一模,18) 某校为了推动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学校将高一年级部分生源情况基本相同的学生分成甲、 乙两个班,每班各 40 人,甲班按原有模式教学,乙班实施教学方法改革.经过一年的教学实 验,将甲、乙两个班学生一年来的数学成绩取平均数再取整,绘制成如下茎叶图,规定不低 于 85 分(百分制)为优秀,甲班同学成绩的中位数为 74.
(ii)求平面 BEC 将三棱锥 P − ACD 分成的两部分体积的比
P
连接
点,BE AC源自【 答 案 】 (1) 取
P
AO , PO ,

数学高考题型

数学高考题型

数学高考题型
数学高考题型一般分为以下几类:
1. 选择题:此类题通常在数学高考试卷的前几道题目,主要考察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填空题:此类题通常是在数学高考试卷的中间几道题目,主要考察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的掌握程度和计算能力。

3. 解答题:此类题通常在数学高考试卷的后半部分题目,包括计算题、证明题、应用题等,主要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4. 综合题:此类题通常是在数学高考试卷的最后一题或几道题目,难度较高,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和较强的解题能力。

高考数学题型都有一定的规律性和重复性,因此考生可以通过备考练习和模拟考试来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

高考的文科数学重点题型(含解析汇报)

高考的文科数学重点题型(含解析汇报)

高考最有可能考的50题(数学文课标版)(30道选择题+20道非选择题)一.选择题(30道)1.集合}032|{2<--=x x x M ,{|220}N x x =->,则N M 等于 A .(1,1)- B .(1,3) C .(0,1) D .(1,0)-2.知全集U=R ,集合}{|A x y ==,集合{|0B x =<x <2},则()U C A B ⋃=A .[1,)+∞B .()1+∞,C .[0)∞,+D .()0∞,+3.设a 是实数,且112a ii +++是实数,则a = A.1 B.12 C.32D.24. i 是虚数单位,复数1i z =-,则22z z+= A .1i -- B .1i -+ C .1i +D .1i -5. “a=-1”是“直线2a x y 60-+=与直线4x (a 3)y 90--+=互相垂直”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 C.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6.已知命题p :“βαsin sin =,且βαcos cos =”,命题q :“βα=”。

则命题p 是命题q 的A .必要不充分条件B .充分不必要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与不必要条件7.已知a R ∈,则“2a >”是“22a a >”的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非充分也非必要条件8.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出的结果是9,则判断框内m 的取值范围是 (A )(42,56] (B )(56,72] (C )(72,90] (D )(42,90)9.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出的S 是30,则①可以为 A .?2≤n B .?3≤n C .?4≤n D .?5≤n10.在直角坐标平面内,已知函数()log (2)3(0a f x x a =++>且1)a ≠的图像恒过定点P ,若角θ的终边过点P ,则2cos sin 2θθ+的值等于( ) A .12- B .12 C. 710 D .710-11.已知点M ,N 是曲线x y πsin =与曲线x y πcos =的两个不同的交点,则|MN|的最小值为( ) A .1 B .2 C .3D .212.如图所示为函数()()2sin f x x ωϕ=+(0,0ωϕπ>≤≤)的部分图像,其中,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5,那么()1f -=( )xy O2AA .2B .3C .3-D .2-13.设向量a 、b 满足:1=a ,2=b ,()0⋅-=a a b ,则a 与b 的夹角是( )A .30︒B .60︒C .90︒D .120︒14.如图,D 、E 、F 分别是ABC ∆的边AB 、BC 、CA 的中点,则AF DB -=( )D A .FDB .FCC .FED .BE15.一个体积为123的正三棱柱的三视图如图所示, 则该三棱柱的侧视图的面积为( ) (A )6 3 (B )8 (C )8 3 (D )1216.,,,A B C D 是同一球面上的四个点,其中ABC ∆是正三角形,AD ⊥平面ABC ,26AD AB ==则该球的体积为( )A .323πB . 48πC . 643πD . 163π17. A a x a x xA ∉⎭⎬⎫⎩⎨⎧<+-=1,0若已知集合,则实数a 取值范围为( ) A ),1[)1,(+∞⋃--∞ B [-1,1] C ),1[]1,(+∞⋃--∞ D (-1,1]18.设233yx M +=,()xyyx P N 3,3==+(其中y x <<0),则,,M N P 大小关系为( )A .P N M <<B .M P N <<C .N M P <<D .M N P <<19.若a 是从集合{0,1,2,3}中随机抽取的一个数,b 是从集合{0,1,2}中随机抽取的一个数,则关于x 的方程2220x ax b ++=有实根的概率是 ( )A .56B .23C .712 D .3420.右图是1,2两组各7名同学体重(单位:kg ) 数据的茎叶图.设1,2两组数据的平均数依次 为1x 和2x ,标准差依次为1s 和2s ,那么( ) (注:标准差222121[()()()]n s x x x x x x n=-+-++-,其中x 为12,,,n x x x 的平均数)(A )12x x >,12s s > (B )12x x >,12s s < (C )12x x <,12s s < (D )12x x <,12s s >21.设S n 是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若 45710,15,21S S S ≥≤≥,则7a 的取值区间为( ) A. ,7]-∞( B. [3,4] C. [4,7] D. [3,7]22.若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23-⋅=nn a S ,则=2aA.4B.12C.24D.3623.抛物线y 2=2px (p >0)的焦点为F ,点A 、B 在此抛物线上,且∠AFB =90°,弦AB 的中点M 在其准线上的射影为M ′,则|MM ′||AB |的最大值为( )(A )22 (B )32(C )1 (D ) 324.已知双曲线1222=-y x 的焦点为21,F F ,点M 在双曲线上,且120MF MF ⋅=,则点M 到x 轴的距离为( )A .3B .332 C .34 D .3525.若直线2x y -=被22:()4Cx a y -+=所截得的弦长为则实数a 的值为( )A.1-B.1或3C.2-或6D.0或426.设函数21()8(0)()3(0)1x x f x x x x -<=≥⎧⎪⎨⎪+-⎩,若f (a )>1,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2,1)-B.(,2)-∞-∪(1,)+∞C.(1,+∞)D.(,1)-∞-∪(0,+∞)27.定义在R 上的函数(1)y f x =-的图像关于(1,0)对称,且当(),0x ∈-∞时,()()0f x xf x '+<(其中()f x '是()f x 的导函数),若()()()()0.30.333,log 3log 3,a f b f ππ=⋅=⋅3311log log 99c f ⎛⎫⎛⎫=⋅⎪ ⎪⎝⎭⎝⎭,则,,a b c 的大小关系是( )A. a b c >>B. c b a >>C. c a b >>D. a c b >>28.曲线2xy e x =+在点(0,1)处的切线方程为( )A .1y x =+B .1y x =-C .31y x =+D .1y x =-+29.函数sin xy x=,()(),00,x ππ∈-的图像可能是下列图像中的( )A .B .C .D .30.设()f x 在区间(,)-∞+∞可导,其导数为'()f x ,给出下列四组条件( )①()p f x :是奇函数,':()q f x 是偶函数②()p f x :是以T 为周期的函数,':()q f x 是以T 为周期的函数③()p f x :在区间(,)-∞+∞上为增函数,':()0q f x >在(,)-∞+∞恒成立④()p f x :在0x 处取得极值,'0:()0q f x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二.填空题(8道)31.已知一组抛物线211,2y ax bx =++其中a 为2、4中任取的一个数,b 为1、3、5中任 取的一个数,从这些抛物线中任意抽取两条,它们在与直线x=l 交点处的切线相互平行的概 率是 。

高考数学题型总结

高考数学题型总结

高考数学题型总结
高考数学题型总结如下:
1. 选择题:选择题是高考数学中常见的题型之一,要求从给出的选项中选择出一个正确答案。

常见的选择题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

解答选择题时,要注意读题仔细,理解题意,排除干扰项,选择正确答案。

2. 填空题:填空题要求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将空格内的数或公式填写完整。

解答填空题时,要注意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和要求进行计算或推理,填写正确答案。

3. 计算题:计算题是指需要进行复杂计算的题目,要求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来进行计算。

解答计算题时,要注意理清思路,按步骤进行计算,注意计算过程的准确性和逻辑性。

4. 解答题:解答题是高考数学中较为复杂的题型,要求进行推理、证明或解题思路的详细说明。

解答题常见的形式包括证明题、应用题、解方程/不等式题等。

解答题时,要注意理解题
目要求,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展开思路,清晰地阐述解题过程和答案。

5. 应用题:应用题是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进行分析和解答的题目。

解答应用题时,要注意理解实际问题的条件和要求,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进行分析和推理,最后给出符合实际情况的解答。

综上所述,高考数学题型多样,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解答题和应用题等。

在解答数学题时,要注意仔细读题,理解题目要求,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以正确的答案和完整的解题过程回答问题。

高考文科数学真题类型分析

高考文科数学真题类型分析

高考文科数学真题类型分析近年来,高考文科数学的试题类型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题目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本文将对高考文科数学真题类型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备战高考。

一、选择题
选择题一直是高考数学试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科数学试卷的选择题通常集中在易错率较高的知识点上。

在选择题中,常见的题型包括方程与不等式的求解、函数的性质、几何题型等。

考生在做选择题时,要注意细节,尤其是对于计算题,要注意计算过程中的错误。

二、填空题
填空题是文科数学试卷中的另一个主要部分,填空题的命题范围一般会覆盖各个章节的知识点。

填空题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考查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做填空题时,考生要注意理清题意,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题。

三、解答题
解答题是文科数学试卷中的难点部分,一般包括证明题和应用题。

在解答题中,证明题要求考生熟练掌握相关定理和证明方法,应用题则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生在做解答题时,要注重论证的逻辑性和应用问题的实际性。

四、综合题
综合题是文科数学试卷中的衔接题型,通常要求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综合题涉及多个知识点,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考生在做综合题时,要注意全面考虑问题,善于分析和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

总结:高考文科数学试题类型多样,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要对各类题型有所了解,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除了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点外,考生还需要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技巧。

希望考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2020高考文科数学各类大题专题汇总

2020高考文科数学各类大题专题汇总

2020高考文科数学各类大题专题汇总一、三角函数二、数列三、立体几何四、概率与统计五、函数与导数六、解析几何七、选做题大题专项练(一)三角函数A组基础通关1.已知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且c cos B+(b-2a)cos C=0.(1)求角C的大小;(2)若c=2,求△ABC的面积S的最大值.因为c cos B+(b-2a)cos C=0,所以sin C cos B+(sin B-2sin A)cos C=0,所以sin C cos B+sin B cos C=2sin A cos C,所以sin(B+C)=2sin A cos C.又因为A+B+C=π,所以sin A=2sin A cos C.又因为A∈(0,π),所以sin A≠0,.所以cos C=12又C∈(0,π),所以C=π.3,(2)由(1)知,C=π3所以c2=a2+b2-2ab cos C=a2+b2-ab.又c=2,所以4=a2+b2-ab.又a2+b2≥2ab,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所以ab≤4.所以△ABC面积的最大值(S△ABC)max=(12absinC)max=12×4×sinπ3=√3.2.如图,在梯形ABCD中,∠A=∠D=90°,M为AD上一点,AM=2MD=2,∠BMC=60°.(1)若∠AMB=60°,求BC;(2)设∠DCM=θ,若MB=4MC,求tan θ.由∠BMC=60°,∠AMB=60°,得∠CMD=60°.在Rt△ABM中,MB=2AM=4;在Rt△CDM中,MC=2MD=2.在△MBC中,由余弦定理,得BC2=BM2+MC2-2BM·MC·cos∠BMC=12,BC=2√3.(2)因为∠DCM=θ,所以∠ABM=60°-θ,0°<θ<60°.在Rt△MCD中,MC=1sinθ;在Rt△MAB中,MB=2sin(60°-θ),由MB=4MC,得2sin(60°-θ)=sin θ,所以√3cos θ-sin θ=sin θ,即2sin θ=√3cos θ,整理可得tan θ=√32.3.已知向量m =(2a cos x ,sin x ),n =(cos x ,b cos x ),函数f (x )=m ·n -√32,函数f (x )在y 轴上的截距为√32,与y 轴最近的最高点的坐标是(π12,1).(1)求函数f (x )的解析式;(2)将函数f (x )的图象向左平移φ(φ>0)个单位,再将图象上各点的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得到函数y=sin x 的图象,求φ的最小值.f (x )=m ·n -√32=2a cos 2x+b sin x cos x-√32,由f (0)=2a-√32=√32,得a=√32,此时,f (x )=√32cos 2x+b 2sin 2x ,由f (x )≤√34+b24=1,得b=1或b=-1,当b=1时,f (x )=sin (2x +π3),经检验(π12,1)为最高点;当b=-1时,f (x )=sin (2x +2π3),经检验(π12,1)不是最高点.故函数的解析式为f (x )=sin (2x +π3).(2)函数f (x )的图象向左平移φ个单位后得到函数y=sin 2x+2φ+π3的图象,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后得到函数y=sin x+2φ+π3的图象,所以2φ+π3=2k π(k ∈Z ),φ=-π6+k π(k ∈Z ),因为φ>0,所以φ的最小值为5π6.4.函数f (x )=A sin (ωx +π6)(A>0,ω>0)的最大值为2,它的最小正周期为2π.(1)求函数f (x )的解析式;(2)若g (x )=cos x ·f (x ),求g (x )在区间[-π6,π4]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由已知f (x )最小正周期为2π,所以2πω=2π,解得ω=1. 因为f (x )的最大值为2, 所以A=2,所以f (x )的解析式为f (x )=2sin (x +π6).(2)因为f (x )=2sin (x +π6)=2sin x cos π6+2cos x sin π6=√3sin x+cos x ,所以g (x )=cos x ·f (x )=√3sin x cos x+cos 2x=√32sin 2x+1+cos2x2=sin (2x +π6)+12.因为-π6≤x ≤π4,所以-π6≤2x+π6≤2π3,于是,当2x+π6=π2,即x=π6时,g (x )取得最大值32;当2x+π6=-π6,即x=-π6时,g (x )取得最小值0. 5.已知函数f (x )=sin(ωx+φ)(ω>0,0<φ<π)的一系列对应值如表:(1)求f (x )的解析式;(2)若在△ABC 中,AC=2,BC=3,f (A )=-12(A 为锐角),求△ABC 的面积.由题中表格给出的信息可知,函数f (x )的周期为T=3π4−(-π4)=π, 所以ω=2ππ=2.注意到sin(2×0+φ)=1,也即φ=π2+2k π(k ∈Z ), 由0<φ<π,所以φ=π2.所以函数的解析式为f (x )=sin (2x +π2)=cos 2x.(2)∵f (A )=cos 2A=-12,且A 为锐角,∴A=π3.在△ABC 中,由正弦定理得,BC sinA =ACsinB ,∴sin B=AC ·sinABC=2×√323=√33,∵BC>AC ,∴B<A=π3,∴cos B=√63,∴sin C=sin(A+B )=sin A cos B+cos A sin B=√32×√63+12×√33=3√2+√36, ∴S △ABC =12·AC ·BC ·sin C=12×2×3×3√2+√36=3√2+√32. 6.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边分别为a ,b ,c ,C=π4,b=4,△ABC 的面积为6. (1)求c 的值; (2)求cos(B-C )的值.已知C=π4,b=4,因为S △ABC =12ab sin C ,即6=12×4a ×√22,解得a=3√2,由余弦定理,得c 2=b 2+a 2-2ab cos C=10,解得c=√10.(2)由(1)得cos B=a 2+c 2-b22ac=√55,由于B 是三角形的内角,得sin B=√1-cos 2B =2√55,所以cos(B-C )=cos B cos C+sin B sin C=√55×√22+2√55×√22=3√1010. B 组 能力提升7.如图,在凸四边形ABCD 中,C ,D 为定点,CD=√3,A ,B 为动点,满足AB=BC=DA=1.(1)写出cos C 与cos A 的关系式;(2)设△BCD 和△ABD 的面积分别为S 和T ,求S 2+T 2的最大值.在△BCD 中,由余弦定理,得BD 2=BC 2+CD 2-2·BC ·CD cos C=4-2√3cos C ,在△ABD 中,BD 2=2-2cos A ,所以4-2√3cos C=2-2cos A ,即cos A=√3cos C-1.(2)S=12·BC ·CD ·sin C=√3·sinC2,T=12AB ·AD sin A=12sin A ,所以S 2+T 2=34sin 2C+14sin 2A=34(1-cos 2C )+14(1-cos 2A )=-32cos 2C+√32cos C+34=-32(cosC -√36)2+78.由题意易知,C ∈(30°,90°),所以cos C当cos C=√36时,S 2+T 2有最大值78.8.某城市在进行规划时,准备设计一个圆形的开放式公园.为达到社会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园林公司进行如下设计,安排圆内接四边形ABCD 作为绿化区域,其余作为市民活动区域.其中△ABD 区域种植花木后出售,△BCD 区域种植草皮后出售,已知草皮每平方米售价为a 元,花木每平方米的售价是草皮每平方米售价的三倍.若BC=6 km,AD=CD=4 km .(1)若BD=2√7 km,求绿化区域的面积;(2)设∠BCD=θ,当θ取何值时,园林公司的总销售金额最大.在△BCD 中,BD=2√7,BC=6,CD=4,由余弦定理,得cos ∠BCD=BC 2+CD 2-BD 22BC ·CD=62+42-(2√7)22×6×4=12.因为∠BCD ∈(0°,180°),所以∠BCD=60°, 又因为A ,B ,C ,D 四点共圆, 所以∠BAD=120°.在△ABD 中,由余弦定理,得BD 2=AB 2+AD 2-2AB ·AD cos ∠BAD , 将AD=4,BD=2√7代入化简,得AB 2+4AB-12=0, 解得AB=2(AB=-6舍去).所以S 四边形ABCD =S △ABD +S △BCD =12×2×4sin 120°+12×4×6sin 60°=8√3(km 2),即绿化空间的面积为8√3 km 2.(2)在△BCD 、△ABD 中分别利用余弦定理得 BD 2=62+42-2×6×4cos θ,①BD 2=AB 2+42-2×4AB cos(π-θ),②联立①②消去BD ,得AB 2+8AB cos θ+48cos θ-36=0, 得(AB+6)(AB+8cos θ-6)=0, 解得AB=6-8cos θ(AB=-6舍去).因为AB>0,所以6-8cos θ>0,即cos θ<34.S △ABD =12AB ·AD sin(π-θ)=12(6-8cos θ)×4sin θ=12sin θ-16sin θcos θ,S △BCD =12BC ·CD sinθ=12×6×4sin θ=12sin θ.因为草皮每平方米售价为a 元,则花木每平方米售价为3a 元,设销售金额为y 百万元. y=f (θ)=3a (12sin θ-16sin θcos θ)+12a sin θ=48a (sin θ-sin θcos θ),f'(θ)=48a (cos θ-cos 2θ+sin 2θ)=48a (-2cos 2θ+cos θ+1)=-48a (2cos θ+1)(cos θ-1),令f'(θ)>0,解得-12<cos θ<1,又cos θ<34,不妨设cos θ0=34,则函数f (θ)在(θ0,2π3)上为增函数;令f'(θ)<0,解得cos θ<-12,则函数f (θ)在(2π3,π)上为减函数, 所以当θ=2π3时,f (θ)max =36√3a.答:(1)绿化区域的面积为8√3 km 2;(2)当θ=2π3时,园林公司的销售金额最大,最大为36√3a 百万元.二、数列A 组 基础通关1.已知等差数列{a n }满足a 3-a 2=3,a 2+a 4=14. (1)求{a n }的通项公式;(2)设S n 是等比数列{b n }的前n 项和,若b 2=a 2,b 4=a 6,求S 7.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a 3-a 2=3,a 2+a 4=14. ∴d=3,2a 1+4d=14,解得a 1=1,d=3,∴a n =1+3(n-1)=3n-2.(2)设等比数列{b n }的公比为q ,b 2=a 2=4=b 1q ,b 4=a 6=16=b 1q 3,联立解得{b 1=2,q =2,或{b 1=-2,q =-2.∴S 7=2×(27-1)2-1=254,或S 7=-2×[1-(-2)7]1-(-2)=-86.2.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满足a 2=15,S n+1=S n +3a n +6. (1)证明:{a n +3}是等比数列;(2)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以及前n 项和S n .S n+1=S n +3a n +6中,令n=1,得S 2=S 1+3a 1+6,得a 1+a 2=a 1+3a 1+6,即a 1+15=4a 1+6, 解得a 1=3.因为S n+1=S n +3a n +6, 所以a n+1=3a n +6. 所以a n+1+3a n +3=3a n +9a n +3=3. 所以{a n +3}是以6为首项,3为公比的等比数列.(1)得a n +3=6×3n-1=2×3n ,所以a n =2×3n -3.∴S n=2×(3+32+33+…3n )-3n=2×3×(1-3n )1-3-3n=3n+1-3-3n.3.设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S n =1-a n (n ∈N *).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设b n =log 2a n ,求数列{1b n b n+1}的前n 项和T n .因为S n =1-a n (n ∈N *),所以S n-1=1-a n-1(n ∈N *,且n ≥2), 则S n -S n-1=(1-a n )-(1-a n-1)(n ∈N *,且n ≥2). 即a n =12a n-1(n ∈N *,且n ≥2). 因为S n =1-a n (n ∈N *),所以S 1=1-a 1=a 1,即a 1=12.所以{a n }是以12为首项,1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故a n =(12)n(n ∈N *).(2)b n =log 2a n ,所以b n =log 2(12)n=-n.所以1b n b n+1=1n (n+1)=1n −1n+1,故T n =(1-12)+(12-13)+…+(1n -1n+1)=1-1n+1=nn+1. 4.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d 为整数,前n 项和为S n ,等比数列{b n }的公比为q ,已知a 1=b 1,b 2=2,d=q ,S 10=100,n ∈N *. (1)求数列{a n }与{b n }的通项公式; (2)设c n =an b n,求数列{c n }的前n 项和T n .由题意可得{10a 1+45d =100,a 1d =2,解得{a 1=9,d =29(舍去)或{a 1=1,d =2, 所以a n =2n-1,b n =2n-1. (2)∵c n =a n b n,c n =2n -12n -1,∴T n =1+32+522+723+…+2n -12n -1,①12T n =12+322+523+724+925+…+2n -12n, ②①-②可得12T n =2+12+122+…+12n -2−2n -12n =3-2n+32n ,故T n =6-2n+32n -1.5.已知正项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满足2S n +1=2a n 2+a n (n ∈N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已知对于n ∈N *,不等式1S 1+1S 2+1S 3+…+1S n <M 恒成立,求实数M 的最小值.n=1时,2a 1+1=2a 12+a 1,又a n >0,所以a 1=1,当n ≥2时,2S n +1=2a n 2+a n (n ∈N *),2S n-1+1=2a n -12+a n-1(n ∈N *),作差整理,得a n +a n-1=2(a n +a n-1)(a n -a n-1),因为a n >0,故a n +a n-1>0,所以a n -a n-1=12,故数列{a n }为等差数列,所以a n =n+12.(2)由(1)知S n =n (n+3)4, 所以1S n=4n (n+3)=43(1n -1n+3),从而1S 1+1S 2+1S 3+…+1S n=43(1-14)+(12-15)+(13-16)+…+(1n -2-1n+1)+(1n -1-1n+2)+(1n -1n+3)=431+12+13−1n+1−1n+2−1n+3=43116−1n+1−1n+2−1n+3<229.所以M ≥229,故M 的最小值为229.6.已知数列{a n }是公比为q 的正项等比数列,{b n }是公差d 为负数的等差数列,满足1a 2−1a 3=da 1,b 1+b 2+b 3=21,b 1b 2b 3=315. (1)求数列{a n }的公比q 与数列{b n }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b n |}的前10项和S 10.由已知,b 1+b 2+b 3=3b 2=21,得b 2=7,又b 1b 2b 3=(b 2-d )·b 2·(b 2+d )=(7-d )·7·(7+d )=343-7d 2=315, 得d=-2或2(舍),b 1=7+2=9,b n =-2n+11. 于是1a 2−1a 3=-2a 1,又{a n }是公比为q 的等比数列,故1a 1q −1a 1q 2=-2a 1, 所以,2q 2+q-1=0,q=-1(舍)或12.综上,q=12,d=-2,b n =11-2n.(2)设{b n }的前n 项和为T n ;令b n ≥0,11-2n ≥0,得n ≤5,于是,S 5=T 5=5(b 1+b 5)2=25. 易知,n>6时,b n <0,|b 6|+|b 7|+…+|b 10|=-b 6-b 7-…-b 10=-(b 6+b 7+…+b 10)=-(T 10-T 5)=-(0-25)=25,所以,S 10=50.B 组 能力提升7.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点(n ,S n )(n ∈N *)在函数f (x )=12x 2+12x 的图象上.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2)设数列{1a n a n+2}的前n 项和为T n ,不等式T n >13log a (1-a )对任意正整数n 恒成立,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点(n ,S n )在函数f (x )=12x 2+12x 的图象上,∴S n =12n 2+12n.①当n ≥2时,S n-1=12(n-1)2+12(n-1),②①-②,得a n =n.当n=1时,a 1=S 1=1,符合上式.∴a n =n (n ∈N *).(2)由(1),得1a n a n+2=1n (n+2)=12(1n -1n+2),∴T n =1a1a 3+1a 2a 4+…+1a n a n+2=121-13+12−14+…+1n −1n+2=34−121n+1+1n+2.∵T n+1-T n =1(n+1)(n+3)>0, ∴数列{T n }单调递增, ∴{T n }中的最小项为T 1=13.要使不等式T n >13log a (1-a )对任意正整数n 恒成立,只要13>13log a (1-a ),即log a (1-a )<log a a.解得0<a<12,即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0,12).8.设{a n }是各项均不相等的数列,S n 为它的前n 项和,满足λna n+1=S n +1(n ∈N *,λ∈R ). (1)若a 1=1,且a 1,a 2,a 3成等差数列,求λ的值;(2)若{a n }的各项均不为零,问当且仅当λ为何值时,a 2,a 3,…,a n ,…成等差数列?试说明理由.令n=1,2,得{λa 2=a 1+1=2,2λa 3=S 2+1=a 1+a 2+1,又由a 1,a 2,a 3成等差数列, 所以2a 2=a 1+a 3=1+a 3,解得λ=3±√52. (2)当且仅当λ=12时,a 2,a 3,…,a n ,…成等差数列, 证明如下:由已知λna n+1=S n +1,当n ≥2时,λ(n-1)a n =S n-1+1, 两式相减得λna n+1-λna n +λa n =a n , 即λn (a n+1-a n )=(1-λ)a n ,由于{a n }的各项均不相等, 所以λn1-λ=a nan+1-a n(n ≥2), 当n ≥3时,有λ(n -1)1-λ=an -1a n -a n -1, 两式相减可得λ1-λ=a n a n+1-a n −an -1a n -a n -1,①当λ=12,得a n an+1-a n=a n -1a n -a n -1+1=an a n -a n -1, 由于a n ≠0,所以a n+1-a n =a n -a n-1, 即2a n =a n+1+a n-1(n ≥3), 故a 2,a 3,…,a n ,…成等差数列.②再证当a 2,a 3,…,a n ,…成等差数列时,λ=12,因为a 2,a 3,…,a n ,…成等差数列, 所以a n+1-a n =a n -a n-1(n ≥3),可得a n an+1-a n−a n -1a n -a n -1=a n a n -a n -1−a n -1a n -a n -1=1=λ1-λ, 所以λ=12,所以当且仅当λ=12时,a 2,a 3,…,a n ,…成等差数列.三、立体几何A 组 基础通关1.如图,三棱柱ABC-A 1B 1C 1中,BC=CC 1,平面A 1BC 1⊥平面BCC 1B 1. 证明:(1)AC ∥平面A 1BC 1; (2)平面AB 1C ⊥平面A 1BC 1.几何体为三棱柱⇒四边形ACC 1A 1为平行四边形⇒AC ∥A 1C 1,又A 1C 1⊂平面A 1BC 1,AC ⊄平面A 1BC 1,∴AC ∥平面A 1BC 1.(2)∵BC=CC 1且四边形BCC 1B 1为平行四边形,∴四边形BCC 1B 1为菱形,∴B 1C ⊥BC 1.又平面A 1BC 1⊥平面BCC 1B 1,平面A 1BC 1∩平面BCC 1B 1=BC 1,∴B 1C ⊥平面A 1BC 1. 又B 1C ⊂平面AB 1C ,∴平面AB 1C ⊥平面A 1BC 1.2.如图,圆锥SO 中,AB ,CD 为底面圆的两条直径,AB ∩CD=O ,且AB ⊥CD ,SO=OB=2,P 为SB 的中点. (1)求证:SA ∥平面PCD ; (2)求圆锥SO 的表面积和体积.PO ,∵P 、O 分别为SB 、AB 的中点,∴PO ∥SA ,由于PO ⊂平面PCD ,SA ∉平面PCD , ∴SA ∥平面PCD ;SO=2,OB=2,SO 为圆锥的高,OB 为圆锥底面圆的半径,∴V=13πr 2h=13π×22×2=8π3,由于SO 为圆锥的高,则母线SB=√SO 2+OB 2=2√2,∴S 侧面=12l ·SB=12×2×π×2×2√2=4√2π,S 底面=πr 2=π×22=4π,故S=S 底面+S 侧面=(4+4√2)π.3.等边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3,点D ,E 分别是边AB ,AC 上的点,且满足AD DB=CE EA=12,如图甲,将△ADE沿DE 折起到△A 1DE 的位置,使平面A 1DE ⊥平面BCED ,连接A 1B ,A 1C ,如图乙,点M 为A 1D 的中点.(1)求证:EM ∥平面A 1BC ; (2)求四棱锥A 1-BCED 的体积.取BD 的中点N ,连接NE ,则NE ∥BC ,在四棱锥A 1-BCED 中,NE 与BC 的平行关系不变.连接MN ,在△DA 1B 中,MN ∥A 1B ,又NM ∩NE=N ,BA 1∩BC=B ,∴平面MNE ∥平面A 1BC , 又EM ⊂平面MNE ,∴EM ∥平面A 1BC.(2)∵等边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3,且ADDB =CEEA =12,∴AD=1,AE=2.在△ADE 中,∠DAE=60°, 由余弦定理得DE=√12+22-2×1×2×cos60°=√3, 从而AD 2+DE 2=AE 2,∴AD ⊥DE.折起后有A 1D ⊥DE ,∵平面A 1DE ⊥平面BCED , 平面A 1DE ∩平面BCED=DE ,A 1D ⊂平面A 1DE ,∴A 1D ⊥平面BCED.∴四棱锥A 1-BCED 的体积V=13S 四边形BCED ·A 1D ,连接BE,则S四边形BCED=12CB·CE sin∠BCE+12BD·DE=12×1×3×sin 60°+12×2×√3=7√34,∴V=13×7√34×1=7√312.4.如图所示,在多面体ABCDEF中,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2EF=2,EF∥AB,EF⊥FB,∠BFC=90°,BF=FC,H为BC的中点.(1)求证:FH∥平面EDB;(2)求证:AC⊥平面EDB;(3)求四面体B-DEF的体积.AC与BD交于点G,则G为AC的中点,如图所示,连接EG,GH.∵H为BC的中点,∴GH∥AB.∵EF∥AB,∴EF∥GH.又∵EF=GH=12AB,∴四边形EFHG为平行四边形,∴EG∥FH.∵EG⊂平面EDB,FH⊄平面EDB,∴FH∥平面EDB.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AB⊥BC.∵EF∥AB,∴EF⊥BC.又∵EF⊥FB,BC∩FB=B,∴EF⊥平面BFC,又FH⊂平面BFC,∴EF⊥FH,∴AB⊥FH.∵BF=FC,H为BC的中点,∴FH⊥BC,又AB∩BC=B,∴FH⊥平面ABCD,∴FH⊥AC.∵FH∥EG,∴AC⊥EG.∵AC⊥BD,EG∩BD=G,∴AC⊥平面EDB.(3)∵EF⊥FB,BF⊥FC,EF∩FC=F,∴BF⊥平面CDEF,∴BF即为四面体B-DEF的高.由(2)知,EF⊥平面BFC,∴EF⊥FC.又∵EF∥AB∥CD,∴FC为△DEF中EF边上的高.∵BC=AB=2,∴BF=FC=√2,∴V四面体B-DEF=13×12×1×√2×√2=13.5.如图,在五面体ABCDEF中,四边形CDEF为矩形,AD⊥CD.(1)证明:AB⊥平面ADE;(2)连接BD,BE,若二面角E-CD-A的大小为120°,AD=2AB=2DE=2,求三棱锥E-ABD的体积.CD⊥AD,CD⊥DE,AD∩DE=D,所以CD⊥平面ADE,因为四边形CDFE为矩形,所以EF∥CD.又EF⊄平面ABCD,CD⊂平面ABCD,所以EF∥平面ABCD.因为EF∥平面ABCD,EF⊂平面ABFE,平面ABFE∩平面ABCD=AB,所以EF∥AB,又EF∥CD,所以CD∥AB,又CD ⊥平面ADE ,所以AB ⊥平面ADE.CD ⊥AD ,CD ⊥DE ,所以∠ADE 即为二面角A-CD-E 的平面角,所以∠ADE=120°.S △ADE =12DA ·DE ·sin ∠ADE=12×2×1×√32=√32.于是V 三棱锥E-ABD =V 三棱锥B-ADE =13S △ADE ·AB=13×√32×1=√36. 6.如图,在四棱锥E-ABCD 中,底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B=√2,BC=2,截面EBD 是等边三角形,M ,N 分别是AD ,CE 的中点.(1)求证:MN ∥平面EAB ;(2)若EC=EA ,AB ⊥DE ,求三棱锥E-BMN 的体积.,取EB 的中点F ,连接AF ,NF ,在△ECB 中,易得NF 12BC ,又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M 12BC ,∴NF AM ,∴四边形AMNF 是平行四边形,∵MN ∥AF ,AF ⊂平面EAB ,MN ⊄平面EAB , ∴MN ∥平面EAB.,连接AC 交BD 于点O ,连接EO ,在等腰△EAC 中,EA=EC ,∴EO ⊥AC , 又在等边△EBD 中,EO ⊥BD ,∴EO ⊥平面ABCD.∴EO ⊥AB.又AB ⊥DE ,EO ∩DE=E , ∴AB ⊥平面BDE ,∴AB ⊥BD.∴V E-BMN =V N-EBM =12V C-EBM =12V E-BCM =16S △BCM ·EO ,又S △BCM =S △ABC =12AB ·BD=12·√2·√2=1,EO=√2·√32=√62,∴V E-BMN =16×1×√62=√612.B 组 能力提升7.如图,四棱锥A-BCDE 中,CD ⊥平面ABC ,BE ∥CD ,AB=BC=CD ,AB ⊥BC ,M 为AD 上一点,EM ⊥平面ACD.(1)求证:EM ∥平面ABC ;(2)若CD=2BE=2,求点D 到平面EMC 的距离.AC 的中点F ,连接BF ,因为AB=BC ,所以BF ⊥AC ,又因为CD ⊥平面ABC ,所以CD ⊥BF ,又CD ∩AC=C ,所以BF ⊥平面ACD , 因为EM ⊥平面ACD ,所以EM ∥BF ,EM ⊄平面ABC ,BF ⊂平面ABC , 所以EM ∥平面ABC ;EM ⊥平面ACD ,EM ⊂平面EMC ,所以平面CME ⊥平面ACD ,平面CME ∩平面ACD=CM ,过点D 作直线DG ⊥CM ,则DG ⊥平面CME. 由已知CD ⊥平面ABC ,BE ∥CD ,AB=BC=CD=2BE ,可得AE=DE , 又EM ⊥AD ,所以M 为AD 的中点. 在Rt △ABC 中,AC=√2BC=2√2,在Rt △ADC 中,AD=√CD 2+AC 2=2√3,S △CDM =12S △ACD =12×12×2×2√2=√2,在△DCM 中,CM=12AD=√3,由等面积法知12×CM×DG=√2,所以DG=2√63,即点D 到平面EMC 的距离为2√63.8.如图,直三棱柱ABC-A'B'C'中,AC=BC=5,AA'=AB=6,D ,E 分别为AB 和BB'上的点,且ADDB =BEEB '=λ.(1)求证:当λ=1时,A'B ⊥CE ;(2)当λ为何值时,三棱锥A'-CDE 的体积最小,并求出最小体积.λ=1,∴D ,E 分别为AB 和BB'的中点,又AB=AA',且三棱柱ABC-A'B'C'为直三棱柱,∴平行四边形ABB'A'为正方形,∴DE ⊥A'B.∵AC=BC ,D 为AB 的中点,∴CD ⊥AB. ∵三棱柱ABC-A'B'C'为直三棱柱, ∴CD ⊥平面ABB'A',又A'B ⊂平面ABB'A', ∴CD ⊥A'B ,又CD ∩DE=D ,∴A'B ⊥平面CDE ,∵CE ⊂平面CDE , ∴A'B ⊥CE.BE=x ,则AD=x ,DB=6-x ,B'E=6-x ,由已知可得C 到平面A'DE 的距离即为△ABC 的边AB 所对的高,h=√AC 2-(AB2)2=4,∴V A'-CDE =V C-A'DE =13(S 四边形ABB'A'-S △AA'D -S ΔDBE -S △A'B'E )·h=1336-3x-12(6-x )x-3(6-x )·h=23(x 2-6x+36)=23[(x-3)2+27](0<x<6),∴当x=3,即λ=1时,V A'-CDE 有最小值18.四、概率与统计A 组 基础通关1.某校进入高中数学竞赛复赛的学生中,高一年级有6人,高二年级有12人,高三年级有24人,现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这些学生中抽取7人进行采访. (1)求应从各年级分别抽取的人数;(2)若从抽取的7人中再随机抽取2人做进一步了解(注高一学生记为A i ,高二学生记为B i ,高三学生记为C i ,i=1,2,3…).①列出所有可能的抽取结果;②求抽取的2人均为高三年级学生的概率.高一:66+12+24×7=1;高二:126+12+24×7=2;高三:246+12+24×7=4;所以抽取高一学生1人,高二学生2人,高三学生4人.(2)由(1)知高一1人记为A 1,高二2人记为B 1、B 2,高三4人记为C 1、C 2、C 3、C 4,①从中抽取两人,所有可能的结果为:A 1B 1、A 1B 2、A 1C 1、A 1C 2、A 1C 3、A 1C 4、B 1B 2、B 1C 1、B 1C 2、B 1C 3、B 1C 4、B 2C 1、B 2C 2、B 2C 3、B 2C 4、C 1C 2、C 1C 3、C 1C 4、C 2C 3、C 2C 4、C 3C 4,共21种.②由①知,共有21种情况,抽取的2人均为高三年级学生有C 1C 2、C 1C 3、C 1C 4、C 2C 3、C 2C 4、C 3C 4,共6种,所以抽取的2人均为高三年级学生的概率P=621=27.2.某市组织高三全体学生参加计算机操作比赛,成绩为1至10分,随机调阅了A ,B 两所学校各60名学生的成绩,得到样本数据如下:A 校样本数据条形图B 校样本数据统计表(1)计算两校样本数据的均值和方差,并根据所得数据进行比较;(2)从A校样本数据中成绩分别为7分、8分和9分的学生中按分层抽样方法抽取6人,若从抽取的6人中任选2人参加更高一级的比赛,求这2人成绩之和大于或等于15分的概率.从A校样本数据的条形图可知,成绩为4分、5分、6分、7分、8分、9分的学生分别有6人、15人、21人、12人、3人、3人.A校样本数据的均值为x A=4×6+5×15+6×21+7×12+8×3+9×3=6,60A校样本数据的方差为s A2=1×[6×(4-6)2+15×(5-6)2+21×(6-6)2+12×(7-6)2+3×(8-6)2+3×(9-6)2]=1.5.60从B校样本数据统计表可知,B校样本数据的均值为x B=4×9+5×12+6×21+7×9+8×6+9×3=6,60B校样本数据的方差为s B2=1×[9×(4-6)2+12×(5-6)2+21×(6-6)2+9×(7-6)2+6×(8-6)2+3×(9-6)2]=1.8.60因为x A=x B,所以两校学生的计算机成绩平均分相同,又s A2<s B2,所以A校学生的计算机成绩比较集中,总体得分情况比B校好.×12=4,分别设为a,b,c,d;(2)依题意,从A校样本数据中成绩为7分的学生中应抽取的人数为612+3+3×3=1,设为e;从成绩为9分的学生中应抽取的人数为从成绩为8分的学生中应抽取的人数为612+3+36×3=1,设为f.12+3+3所有基本事件有ab,ac,ad,ae,af,bc,bd,be,bf,cd,ce,cf,de,df,ef,共15个,其中满足条件的基本事件有ae,af,be,bf,ce,cf,de,df,ef,共9个,所以从抽取的6人中任选2人参加更高一级的比赛,这2人成绩之和大于或等于15分的概率P=915=35.3.某公交公司为了方便市民出行、科学规划车辆投放,在一个人员密集流动地段增设一个起点站,为研究车辆发车间隔时间x (分钟)与乘客等候人数y (人)之间的关系,经过调查得到如下数据:调查小组先从这6组数据中选取4组数据求线性回归方程,再用剩下的2组数据进行检验.检验方法如下:先用求得的线性回归方程计算间隔时间对应的等候人数y ^,再求y ^与实际等候人数y 的差,若差值的绝对值不超过1,则称所求线性回归方程是“恰当回归方程”.(1)从这6组数据中随机选取4组数据后,求剩下的2组数据的间隔时间之差大于1的概率;(2)若选取的是后面4组数据,求y 关于x 的线性回归方程y ^=b ^x+a ^,并判断此方程是否是“恰当回归方程”;(3)在(2)的条件下,为了使等候的乘客不超过35人,则间隔时间最多可以设置为多少分钟?(精确到整数)参考公式:b ^=∑i=1nx i y i -nx y∑i=1nx i 2-nx2,a ^=y −b ^x .设“从这6组数据中随机选取4组数据后,剩下的2组数据不相邻”为事件A ,记这六组数据分别为1,2,3,4,5,6,剩下的两组数据的基本事件有12,13,14,15,16,23,24,25,26,34,35,36,45,46,56,共15种,其中相邻的有12,23,34,45,56,共5种,所以P (A )=1-515=23.(2)后面4组数据是:因为x =12+13+14+154=13.5,y =26+29+28+314=28.5, ∑i=14x i y i =1 546,∑i=14x i 2=734,所以b ^=∑i=1nx i y i -nx y ∑i=1nx i 2-nx 2=1 546-4×13.5×28.5734-4×13.52=1.4,a ^=y −b ^x =28.5-1.4×13.5=9.6,所以y ^=1.4x+9.6.当x=10时,y ^=1.4×10+9.6=23.6,23.6-23=0.6<1;当x=11时,y ^=1.4×11+9.6=25,25-25=0<1, 所以求出的线性回归方程是“恰当回归方程”.(3)由1.4x+9.6≤35,得x ≤1817, 故间隔时间最多可设置为18分钟.4.某市工业部门计划对所辖中小型企业推行节能降耗技术改造,下面是对所辖企业是否支持技术改造进行的问卷调查的结果:已知从这560家企业中随机抽取1家,抽到支持技术改造的企业的概率为47.(1)能否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025的前提下认为“是否支持节能降耗技术改造”与“企业规模”有关?(2)从支持节能降耗的中小企业中按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出8家企业,然后从这8家企业选出2家进行奖励,分别奖励中型企业20万元,小型企业10万元.求奖励总金额为20万元的概率.附:K2=n(ad-bc)2(a+b)(c+d)(a+c)(b+d)由从这560家企业中随机抽取1家,抽到支持技术改造的企业的概率为47.可知:支持技术改造的企业共有320家,故列联表为所以K2的观测值k=560(80×200-40×240)2120×440×320×240≈5.657>5.024故能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025的前提下认为“是否支持节能降耗技术改造”与“企业规模”有关.(2)由(1)可知支持技术改造的企业中,中小企业比为1∶3.所以按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出的8家企业中有2家中型企业,分别用x、y表示,6家小型企业,分别用1、2、3、4、5、6表示.则从中选取2家的所有可能为xy、x1、x2、x3、x4、x5、x6、y1、y2、y3、y4、y5、y6、12、13、14、15、16、23、24、25、26、34、35、36、45、46、56,共28种.其中总奖金为20万的有12、13、14、15、16、23、24、25、26、34、35、36、45、46、56,共15种.所以奖励总金额为20万元的概率为1528.5.某中学将100名高一新生分成水平相同的甲、乙两个平行班,每班50人,某教师采用A、B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分别在甲、乙两个班进行教改实验,为了了解教学效果,期末考试后,该教师分别从两班中各随机抽取20名学生的成绩进行统计,作出茎叶图如图所示,记成绩不低于90分为“成绩优秀”.(1)在乙班的20个个体中,从不低于86分的成绩中随机抽取2人,求抽出的两个人均“成绩优秀”的概率;(2)由以上统计数据填写2×2列联表,能否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10的前提下认为成绩优秀与教学模型有关.附:K2=n(ad-bc)2(a+b)(c+d)(a+c)(b+d).设抽出的两人均为“成绩优秀”为事件A,从不低于86分的成绩中随机抽取2个的基本事件有(86,93),(86,96),(86,97),(86,99),(86,99),(93,96),(93,97),(93,99),(93,99),(96,97),(96,99),(96,99),(97,99),(97, 99),(99,99),共15个.事件A包含的基本事件有10个,∴P(A)=1015=23.(2)列表∴K2的观测值k=40×(1×15-5×19)26×34×20×20≈3.137>2.706,∴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10的前提下认为“成绩优秀”与教学模式有关.6.某中学组织了一次高二文科学生数学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学校从测试合格的男、女生中各随机抽取100人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分别制成了如图所示的男生和女生数学成绩的频率分布直方图.(1)若所得分数大于等于80分认定为优秀,求男、女生优秀人数各有多少人?(2)在(1)中的优秀学生中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5人,从这5人中任意选取2人,求至少有一名男生的概率.由题可得,男生优秀人数为100×(0.01+0.02)×10=30(人),女生优秀人数为100×(0.015+0.03)×10=45(人).(2)因为样本容量与总体中的个体数的比是530+45=115,所以样本中包含男生人数为30×115=2(人),女生人数为45×115=3(人).设两名男生为A 1,A 2,三名女生为B 1,B 2,B 3. 则从5人中任意选取2人构成的所有基本事件为:{A 1,A 2},{A 1,B 1},{A 1,B 2},{A 1,B 3},{A 2,B 1},{A 2,B 2},{A 2,B 3},{B 1,B 2},{B 1,B 3},{B 2,B 3},共10个,每个样本被抽到的机会均等,因此这些基本事件的出现是等可能的. 记事件C :“选取的2人中至少有一名男生”,则事件C 包含的基本事件有:{A 1,A 2},{A 1,B 1},{A 1,B 2},{A 1,B 3},{A 2,B 1},{A 2,B 2},{A 2,B 3},共7个.所以P (C )=710,即选取的2人中至少有一名男生的概率为710.B组能力提升7.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该校高三学生视力情况进行调查,在高三的全体1 000名学生中随机抽取了100名学生的体检表,并得到如图1的频率分布直方图.(1)若直方图中后四组的频数成等差数列,计算高三全体学生视力在5.0以下的人数,并估计这100名学生视力的中位数(精确到0.1);(2)学习小组成员发现,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近视的比较多,为了研究学生的视力与学习成绩是否有关系,对高三全体学生成绩名次在前50名和后50名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得到如表1中数据,根据表1及临界值表2中的数据,能否在犯错的概率不超过0.05的前提下认为视力与学习成绩有关系?图1表1附:临界值表2(参考公式:K2=n (ad -bc )2(a+b )(c+d )(a+c )(b+d ),其中n=a+b+c+d )设各组的频率为f i (i=1,2,3,4,5,6),由图可知,第一组有3人,第二组7人,第三组27人, 因为后四组的频数成等差数列, 所以后四组频数依次为27,24,21,18, 则后四组频率依次为0.27,0.24,0.21,0.18,视力在5.0以下的频数为3+7+27+24+21=82(人),故全年级视力在5.0以下的人数约为1 000×82100=820(人). 设100名学生视力的中位数为x ,则有(0.15+0.35+1.35)×0.2+(x-4.6)×(0.24÷0.2)=0.5, x ≈4.7.(2)K 2的观测值k=100(42×16-34×8)250×50×76×24=20057≈3.509<3.841.因此不能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05的前提下认为视力与学习成绩有关系.8.十九大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到精准扶贫,我省某帮扶单位为帮助定点扶贫村真正脱贫,坚持扶贫同扶智相结合,帮助贫困村种植脐橙,并利用互联网电商进行销售,为了更好销售,现从该村的脐橙树上随机摘下100个脐橙进行测重,其质量分布在区间[200,500](单位:克),统计质量的数据作出其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1)按分层抽样的方法从质量落在[350,400),[400,450)的脐橙中随机抽取5个,再从这5个脐橙中随机抽2个,求这2个脐橙质量至少有一个不小于400克的概率;(2)以各组数据的中间数值代表这组数据的平均水平,以频率代表概率,已知该村的脐橙种植地上大约还有100 000个脐橙待出售,某电商提出两种收购方案:A.所有脐橙均以7元/千克收购;B.低于350克的脐橙以2元/个收购,其余的以3元/个收购请你通过计算为该村选择收益较好的方案.由题得脐橙质量在[350,400)和[400,450)的比例为3∶2.∴应分别在质量为[350,400)和[400,450)的脐橙中各抽取3个和2个.记抽取质量在[350,400)的脐橙为A1,A2,A3,质量在[400,450)的脐橙为B1,B2,则从这5个脐橙中随机抽取2个的情况共有以下10种:A1A2,A1A3,A2A3,A1B1,A2B1,A3B1,A1B2,A2B2,A3B2,B1B2,.其中质量至少有一个不小于400克的7种情况,故所求概率为710(2)方案B好,理由如下: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可知,脐橙质量在[200,250)的频率为50×0.001=0.05,同理,质量在[250,300),[300,350),[350,400),[400,450),[450,500]的频率依次为0.16,0.24,0.3,0.2,0.05.若按方案B收购:∵脐橙质量低于350克的个数为(0.05+0.16+0.24)×100 000=45 000(个),脐橙质量不低于350克的个数为55 000个,∴收益为45 000×2+55 000×3=255 000(元).若按方案A收购:根据题意各段脐橙个数依次为5 000,16 000,24 000,30 000,20 000,5 000.于是总收益为(225×5 000+275×16 000+325×24 000+375×30 000+425×20 000+475×5000)×7÷1 000=248 150(元),∴方案B的收益比方案A的收益高,应该选择方案B.五、函数与导数A 组 基础通关1.(2019安徽定远中学高三质检)已知函数f (x )=(x 2-2x+2)e x -12ax 2(a ∈R ).(1)当a=e 时,求函数f (x )的单调区间; (2)证明:当a ≤-2时,f (x )≥2.a=e 时,f (x )=(x 2-2x+2)e x -12e x 2,所以f'(x )=x 2e x -e x=x (x e x -e),讨论:①当x<0时,x e x -e <0,有f'(x )>0;②当0<x<1时,由函数y=x e x 为增函数,有x e x -e <0,有f'(x )<0; ③当x>1时,由函数y=x e x 为增函数,有x e x -e >0,有f'(x )>0.综上,函数f (x )的增区间为(-∞,0),(1,+∞),减区间为(0,1).a ≤-2时,有-12a ≥1,所以-12ax 2≥x 2,所以f (x )≥(x 2-2x+2)e x +x 2.令g (x )=(x 2-2x+2)e x +x 2,则g'(x )=x 2e x +2x=x (x e x +2). 令h (x )=x e x +2,有h'(x )=(x+1)e x . 令h'(x )=0,得x=-1.分析知,函数h (x )的增区间为(-1,+∞),减区间为(-∞,-1).所以h (x )min =h (-1)=2-1e >0.所以分析知,函数g (x )的增区间为(0,+∞),减区间为(-∞,0), 所以g (x )min =g (0)=(02-2×0+2)×e 0+02=2, 故当a ≤-2时,f (x )≥2.2.在某次水下科研考查活动中,需要潜水员潜入水深为60米的水底进行作业,根据以往经验,潜水员下潜的平均速度为v (米/单位时间),每单位时间的用氧量为v103+1(升),在水底作业10个单位时间,每单位时间用氧量为0.9(升),返回水面的平均速度为v2(米/单位时间),每单位时间用氧量为1.5(升),记该潜水员在此次考查活动中的总用氧量为y (升). (1)求y 关于v 的函数关系式;(2)若c ≤v ≤15(c>0),求当下潜速度v 取什么值时,总用氧量最少.由题意,得下潜用时60v (单位时间),用氧量为v 103+1×60v=3v 250+60v(升); 水底作业时的用氧量为10×0.9=9(升); 返回水面用时60v 2=120v (单位时间),用氧量为120v ×1.5=180v (升),∴总用氧量y=3v 250+240v +9(v>0).(2)y'=3v 25−240v 2=3(v 3-2 000)25v 2, 令y'=0,得v=10√23,当0<v<10√23时,y'<0,函数单调递减, 当v>10√23时,y'>0,函数单调递增,∴当0<c<10√23时,函数在(c ,10√23)上单调递减,在(10√23,15)上单调递增,∴当v=10√23时总用氧量最少,当c ≥10√23时,y 在[c ,15]上单调递增,∴当v=c 时总用氧量最少.综上,若0<c<10√23,则当v=10√23时总用氧量最少;若c ≥10√23, 则当v=c 时总用氧量最少. 3.(2019安徽淮北模拟)已知函数f (x )=ax -1+ln x. (1)若函数f (x )在(e,+∞)内有极值,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2)在(1)的条件下,对任意t ∈(1,+∞),s ∈(0,1),求证:f (t )-f (s )>e +2-1e.(0,1)∪(1,+∞),f'(x )=1x −a (x -1)2=x 2-(a+2)x+1x (x -1)2,设h (x )=x 2-(a+2)x+1, 要使y=f (x )在(e,+∞)上有极值,则x 2-(a+2)x+1=0有两个不同的实根x 1,x 2,∴Δ=(a+2)2-4>0,∴a>0或a<-4,①且至少有一根在区间(e,+∞)上,又∵x 1·x 2=1,∴只有一根在区间(e,+∞)上,不妨设x 2>e, ∴0<x 1<1e <e <x 2,又h (0)=1,∴只需h1e<0,即1e 2-(a+2)1e +1<0,∴a>e +1e -2,②联立①②可得a>e +1e -2.即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e +1e -2,+∞.(1)知,当x ∈(1,x 2)时,f'(x )<0,f (x )单调递减,当x ∈(x 2,+∞)时,f'(x )>0,f (x )单调递增,∴f (x )在(1,+∞)上有最小值f (x 2),即∀t ∈(1,+∞),都有f (t )≥f (x 2), 又当x ∈(0,x 1)时,f'(x )>0,f (x )单调递增, 当x ∈(x 1,1)时,f'(x )<0,f (x )单调递减,∴f (x )在(0,1)上有最大值f (x 1),即对∀s ∈(0,1),都有f (s )≤f (x 1), 又∵x 1+x 2=2+a ,x 1x 2=1,x 1∈0,1e ,x 2∈(e,+∞),∴f (t )-f (s )≥f (x 2)-f (x 1)=ln x 2+ax 2-1-ln x 1-ax 1-1=ln x 2x 1+a x 2-1−ax 1-1 =ln x 22+x 2-1x 2(x 2>e),设k (x )=ln x 2+x-1x =2ln x+x-1x (x>e),则k'(x )=2x+1+1x 2>0(x>e),∴k (x )在(e,+∞)上单调递增, ∴k (x )>k (e)=2+e -1e ,∴f (t )-f (s )>e +2-1e .4.(2019河南商丘模拟)已知函数f (x )=(2x+1)ln(2x+1)-a (2x+1)2-x (a>0).(1)如图,设直线x=-12,y=-x 将坐标平面分成Ⅰ,Ⅱ,Ⅲ,Ⅳ四个区域(不含边界),若函数y=f (x )的图象恰好位于其中一个区域内,判断其所在的区域并求对应的a 的取值范围;(2)当a>12时,求证:∀x 1,x 2∈(0,+∞)且x 1≠x 2,有f (x 1)+f (x 2)<2fx 1+x 22.(1)解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12,+∞,且当x=0时,f (0)=-a<0. 又∵直线y=-x 恰好通过原点,∴函数y=f (x )的图象应位于区域Ⅳ内,于是可得f (x )<-x ,即(2x+1)ln(2x+1)-a (2x+1)2-x<-x.∵2x+1>0,∴a>ln (2x+1)2x+1.令h (x )=ln (2x+1)2x+1x>-12,则h'(x )=2-2ln (2x+1)(2x+1)2x>-12.∴当x ∈-12,e -12时,h'(x )>0,h (x )单调递增;当x ∈e -12,+∞时,h'(x )<0,h (x )单调递减.∴h (x )max =he -12=1e,∴a 的取值范围是1e,+∞.f'(x )=2ln(2x+1)-4a (2x+1)+1,设u (x )=2ln(2x+1)-4a (2x+1)+1,则u'(x )=42x+1-8a x>-12,∵当x>0时,42x+1<4,当a>12时,8a>4,∴u'(x )=42x+1-8a<0, ∴当x>0时,f'(x )为减函数,不妨设x 2>x 1>0,令g (x )=f (x )+f (x 1)-2f x+x 12(x>x 1),可得g (x 1)=0,g'(x )=f'(x )-f'x+x 12,∵x>x+x 12且f'(x )是(0,+∞)上的减函数,∴g'(x )<0,∴当x>x 1时,g (x )为减函数, ∴g (x 2)<g (x 1)=0,即f (x 1)+f (x 2)<2f x 1+x 22.5.已知函数f (x )=ln x+ax ,g (x )=e -x +bx ,a ,b ∈R ,e 为自然对数的底数. (1)若函数y=g (x )在R 上存在零点,求实数b 的取值范围;(2)若函数y=f (x )在x=1e处的切线方程为e x+y-2+b=0.求证:对任意的x ∈(0,+∞),总有f (x )>g (x ).g'(x )=-e -x +b=b-1e x .若b=0,则g (x )=1e x ∈(0,+∞),不合题意;若b<0,则g (0)=1>0,g -1b =e 1b -1<0,满足题意, 若b>0,令g'(x )=-e -x +b=0,得x=-ln b.∴g (x )在(-∞,-ln b )上单调递减;在(-ln b ,+∞)上单调递增,则g (x )min =g (-ln b )=e ln b -b ln b=b-b ln b ≤0,∴b ≥e .综上所述,实数b 的取值范围是(-∞,0)∪[e,+∞).f'(x )=1x −ax 2,则由题意,得f'1e =e -a e 2=-e,解得a=2e .∴f (x )=ln x+2ex ,从而f1e=1,。

高考数学大题题型归纳 高考数学必考五大题型

高考数学大题题型归纳 高考数学必考五大题型

高考数学大题题型归纳高考数学必考五大题型高考数学大题题型归纳高考数学必考五大题型对于高中数学的学习,聪明的智慧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的归纳和总结也是有效的方式之一。

下文就给即将高考的你归纳总结了高考数学必考的几种大题题型,请考生们抓紧查阅吧!高考数学必考五大题型一、排列组合题型二、立体几何题型三、数列问题题型四、导数应用题型五、解析几何题型(圆锥曲线)高考数学立体几何题答题技巧1.证明线面位置关系,一般不需要去建系,更简单;2.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线面角、二面角、存在性问题、几何体的高、表面积、体积等问题时,最好要建系;3.注意向量所成的角的余弦值(范围)与所求角的余弦值(范围)的关系(符号问题、钝角、锐角问题)。

高考数学大题解析几何剖析1、很多高考问题都是以平面上的点、直线、曲线(如圆、椭圆、抛物线、双曲线)这三大类几何元素为基础构成的图形的问题;2、演绎规则就是代数的演绎规则,或者说就是列方程、解方程的规则。

有了以上两点认识,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下这么一个结论,那就是解决高考解析几何问题无外乎做两项工作:1、几何问题代数化。

2、用代数规则对代数化后的问题进行处理。

高考解析几何解题套路及各步骤操作规则步骤一:(一化)把题目中的点、直线、曲线这三大类基础几何元素用代数形式表示出来(翻译);口诀:见点化点、见直线化直线、见曲线化曲线。

1、见点化点:点用平面坐标系上的坐标表示,只要是题目中提到的点都要加以坐标化;2、见直线化直线:直线用二元一次方程表示,只要是题目中提到的直线都要加以方程化;3、见曲线化曲线:曲线(圆、椭圆、抛物线、双曲线)用二元二次方程表示,只要是题目中提到的曲线都要加以方程化;步骤二:(二代)把题目中的点与直线、曲线从属关系用代数形式表示出来;如果某个点在某条直线或曲线上,那么这个点的坐标就可代入这条直线或曲线的方程。

口诀:点代入直线、点代入曲线。

1、点代入直线:如果某个点在某条直线上,将点的坐标代入这条直线的方程;2、点代入曲线:如果某个点在某条曲线上,将点的坐标代入这条曲线的方程;这样,每代入一次就会得到一个新的方程,方程逐一列出后,这些方程都是获得最后答案的基础,最后就是解方程组的问题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时 题型上——全析高考常考的6大题型题型一 圆锥曲线中的定点问题圆锥曲线中的定点问题一般是指与解析几何有关的直线或圆过定点的问题(其他曲线过定点太复杂,高中阶段一般不涉及),其实质是:当动直线或动圆变化时,这些直线或圆相交于一点,即这些直线或圆绕着定点在转动.这类问题的求解一般可分为以下三步:一选:选择变量,定点问题中的定点,随某一个量的变化而固定,可选择这个量为变量(有时可选择两个变量,如点的坐标、斜率、截距等,然后利用其他辅助条件消去其中之一).二求:求出定点所满足的方程,即把需要证明为定点的问题表示成关于上述变量的方程.三定点:对上述方程进行必要的化简,即可得到定点坐标.[典例] (2019·成都一诊)已知椭圆C :x 2a 2+y 2b 2=1(a >b >0)的右焦点F (3,0),长半轴的长与短半轴的长的比值为2.(1)求椭圆C 的标准方程;(2)设不经过点B (0,1)的直线l 与椭圆C 相交于不同的两点M ,N ,若点B 在以线段MN 为直径的圆上,证明直线l 过定点,并求出该定点的坐标.[解] (1)由题意得,c =3,ab =2,a 2=b 2+c 2, ∴a =2,b =1,∴椭圆C 的标准方程为x 24+y 2=1.(2)当直线l 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kx +m (m ≠1),M (x 1,y 1),N (x 2,y 2).联立,得⎩⎪⎨⎪⎧y =kx +m ,x 2+4y 2=4,消去y 可得(4k 2+1)x 2+8kmx +4m 2-4=0. ∴Δ=16(4k 2+1-m 2)>0,x1+x 2=-8km 4k 2+1,x 1x 2=4m 2-44k 2+1. ∵点B 在以线段MN 为直径的圆上, ∴BM ―→·BN ―→=0.∵BM ―→·BN ―→=(x 1,kx 1+m -1)·(x 2,kx 2+m -1)=(k 2+1)x 1x 2+k (m -1)(x 1+x 2)+(m -1)2=0,∴(k 2+1)4m 2-44k 2+1+k (m -1)-8km4k 2+1+(m -1)2=0, 整理,得5m 2-2m -3=0, 解得m =-35或m =1(舍去).∴直线l 的方程为y =kx -35.易知当直线l 的斜率不存在时, 不符合题意. 故直线l 过定点,且该定点的坐标为⎝⎛⎭⎫0,-35. [方法技巧]求解圆锥曲线中定点问题的2种方法(1)特殊推理法:先从特殊情况入手,求出定点,再证明定点与变量无关.(2)直接推理法:①选择一个参数建立方程,一般将题目中给出的曲线方程(包含直线方程)中的常数k 当成变量,将变量x ,y 当成常数,将原方程转化为kf (x ,y )+g (x ,y )=0的形式;②根据曲线(包含直线)过定点时与参数没有关系(即方程对参数的任意值都成立),得到方程组⎩⎪⎨⎪⎧f (x ,y )=0,g (x ,y )=0;③以②中方程组的解为坐标的点就是曲线所过的定点,若定点具备一定的限制条件,可以特殊解决.[针对训练]如图,已知直线l :y =kx +1(k >0)关于直线y =x +1对称的直线为l 1,直线l ,l 1与椭圆E :x 24+y 2=1分别交于点A ,M 和A ,N ,记直线l 1的斜率为k 1.(1)求k ·k 1的值;(2)当k 变化时,试问直线MN 是否恒过定点?若恒过定点,求出该定点坐标;若不恒过定点,请说明理由.解:(1)设直线l 上任意一点P (x ,y )关于直线y =x +1对称的点为P 0(x 0,y 0), 直线l 与直线l 1的交点为(0,1), ∴l :y =kx +1,l 1:y =k 1x +1, k =y -1x ,k 1=y 0-1x 0,由y +y 02=x +x 02+1, 得y +y 0=x +x 0+2,① 由y -y 0x -x 0=-1,得y -y 0=x 0-x ,② 由①②得⎩⎪⎨⎪⎧y =x 0+1,y 0=x +1,∴k ·k 1=yy 0-(y +y 0)+1xx 0=(x +1)(x 0+1)-(x +x 0+2)+1xx 0=1.(2)由⎩⎪⎨⎪⎧y =kx +1,x 24+y 2=1得(4k 2+1)x 2+8kx =0,设M (x M ,y M ),N (x N ,y N ), ∴x M =-8k 4k 2+1,y M =1-4k 24k 2+1.同理可得x N =-8k 14k 21+1=-8k 4+k 2,y N =1-4k 214k 21+1=k 2-44+k2. k MN =y M -y N x M -x N =1-4k 24k 2+1-k 2-44+k 2-8k 4k 2+1--8k 4+k 2=8-8k 48k (3k 2-3)=-k 2+13k ,直线MN :y -y M =k MN (x -x M ), 即y -1-4k 24k 2+1=-k 2+13k ⎝ ⎛⎭⎪⎫x --8k 4k 2+1, 即y =-k 2+13k x -8(k 2+1)3(4k 2+1)+1-4k 24k 2+1=-k 2+13k x -53.∴当k 变化时,直线MN 过定点⎝⎛⎭⎫0,-53. 题型二 圆锥曲线中的定值问题圆锥曲线中的定值问题一般是指在求解解析几何问题的过程中,探究某些几何量(斜率、距离、面积、比值等)与变量(斜率、点的坐标等)无关的问题.其求解步骤一般为:一选:选择变量,一般为点的坐标、直线的斜率等.二化:把要求解的定值表示成含上述变量的式子,并利用其他辅助条件来减少变量的个数,使其只含有一个变量(或者有多个变量,但是能整体约分也可以).三定值:化简式子得到定值.由题目的结论可知要证明为定值的量必与变量的值无关,故求出的式子必能化为一个常数,所以只须对上述式子进行必要的化简即可得到定值.[典例] (2019·沈阳模拟)已知椭圆C :x 2a 2+y 2b 2=1(a >b >0)的焦点为F 1,F 2,离心率为12,点P 为其上一动点,且三角形PF 1F 2的面积最大值为3,O 为坐标原点.(1)求椭圆C 的方程;(2)若点M ,N 为C 上的两个动点,求常数m ,使OM ―→·ON ―→=m 时,点O 到直线MN 的距离为定值,求这个定值.[解](1)依题意知⎩⎪⎨⎪⎧c 2=a 2-b 2,bc =3,c a =12,解得⎩⎨⎧a =2,b =3,所以椭圆C 的方程为x 24+y 23=1.(2)设M (x 1,y 1),N (x 2,y 2),则x 1x 2+y 1y 2=m ,当直线MN 的斜率存在时,设其方程为y =kx +n ,则点O 到直线MN 的距离d = |n |k 2+1=n 2k 2+1, 联立,得⎩⎪⎨⎪⎧3x 2+4y 2=12,y =kx +n ,消去y ,得(4k 2+3)x 2+8knx +4n 2-12=0, 由Δ>0得4k 2-n 2+3>0,则x 1+x 2=-8kn 4k 2+3,x 1x 2=4n 2-124k 2+3,所以x 1x 2+(kx 1+n )(kx 2+n )=(k 2+1)x1x 2+kn (x 1+x 2)+n 2=m ,整理得7n 2k 2+1=12+m (4k 2+3)k 2+1.因为d =n 2k 2+1为常数,则m =0,d = 127=2217, 此时7n 2k 2+1=12满足Δ>0.当MN ⊥x 轴时,由m =0得k OM =±1,联立,得⎩⎪⎨⎪⎧3x 2+4y 2=12,y =±x ,消去y ,得x 2=127,点O 到直线MN 的距离d =|x |=2217亦成立. 综上,当m =0时,点O 到直线MN 的距离为定值,这个定值是2217.[方法技巧]圆锥曲线中定值问题的特点及2大解法(1)特点:待证几何量不受动点或动线的影响而有固定的值. (2)两大解法:①从特殊入手,求出定值,再证明这个值与变量无关; ②引进变量法:其解题流程为[针对训练]已知F 1,F 2分别为椭圆Ω:x 24+y 2b2=1(b >0)的左、右焦点.(1)当b =1时,若P 是椭圆Ω上一点,且P 位于第一象限,PF 1―→·PF 2―→=-54,求点P 的坐标;(2)当椭圆Ω的焦距为2时,若直线l :y =kx +m 与椭圆Ω相交于A (x 1,y 1),B (x 2,y 2)两点,且3x 1x 2+4y 1y 2=0,证明:△AOB 的面积为定值(O 为坐标原点).解:(1)当b =1时,椭圆方程为x 24+y 2=1,则F 1(-3,0),F 2(3,0).设P (x ,y )(x >0,y >0),则PF 1―→=(-3-x ,-y ),PF 2―→=(3-x ,-y ), 由PF 1―→·PF 2―→=-54,得x 2+y 2=74.结合x 24+y 2=1,x >0,y >0,解得x =1,y =32,所以点P 的坐标为⎝⎛⎭⎫1,32. (2)当椭圆Ω的焦距为2时,c =1,则b 2=a 2-c 2=3,椭圆Ω的方程为x 24+y 23=1.由⎩⎪⎨⎪⎧y =kx +m ,x 24+y 23=1消去y 并整理,得(3+4k 2)x 2+8kmx +4m 2-12=0. 则Δ=64k 2m 2-16(3+4k 2)(m 2-3)=48(3+4k 2-m 2)>0,即3+4k 2-m 2>0. 又x 1+x 2=-8km 3+4k 2,x 1x 2=4(m 2-3)3+4k 2,所以y 1y 2=(kx 1+m )(kx 2+m )=k 2x 1x 2+km (x 1+x 2)+m 2=3m 2-12k 23+4k 2,由3x 1x 2+4y 1y 2=0,得3×4(m 2-3)3+4k 2+4×3m 2-12k 23+4k 2=0,即2m 2=3+4k 2. 因为|AB |=1+k 2|x 1-x 2|=1+k 2·(x 1+x 2)2-4x 1x 2=1+k 2·48(3+4k 2-m 2)(3+4k 2)2=1+k 2·48(2m 2-m 2)(2m 2)2=1+k 2·12m 2,点O 到直线AB 的距离d =|m |1+k 2=m 21+k 2,所以S △AOB =12·|AB |·d =12·1+k 2·12m 2·m 21+k 2=3,即△AOB 的面积为定值,其定值为 3.题型三 构造目标不等式解决范围问题欲求变量的取值范围,可设法构造含有变量的不等式(组),通过解不等式(组)来达到目的. [典例] 已知A 是椭圆E :x 2t +y 23=1(t >3)的左顶点,斜率为k (k >0)的直线交E 于A ,M 两点,点N 在E 上,MA ⊥NA .(1)当t =4,|AM |=|AN |时,求△AMN 的面积; (2)当2|AM |=|AN |时,求k 的取值范围.[解] (1)由|AM |=|AN |,可得M ,N 关于x 轴对称,由MA ⊥NA ,可得直线AM 的斜率k 为1.因为t =4,所以A (-2,0), 所以直线AM 的方程为y =x +2,代入椭圆方程E :x 24+y 23=1,可得7x 2+16x +4=0,解得x =-2或x =-27,所以M ⎝⎛⎭⎫-27,127,N ⎝⎛⎭⎫-27,-127, 则△AMN 的面积为12×247×⎝⎛⎭⎫-27+2=14449. (2)由题意知t >3,k >0,A (-t ,0),将直线AM 的方程y =k (x +t )代入x 2t +y 23=1得(3+tk 2)x 2+2ttk 2x +t 2k 2-3t =0.设M (x 1,y 1),则x 1·(-t )=t 2k 2-3t3+tk 2,即x 1=t (3-tk 2)3+tk 2,故|AM |=|x 1+t |1+k 2=6t (1+k 2)3+tk 2.由题设知,直线AN 的方程为y =-1k (x +t ), 故同理可得|AN |=6k t (1+k 2)3k 2+t .由2|AM |=|AN |得23+tk 2=k 3k 2+t, 即(k 3-2)t =3k (2k -1).当k =32时上式不成立,因此t =3k (2k -1)k 3-2.由t >3,得3k (2k -1)k 3-2>3,所以k 3-2k 2+k -2k 3-2=(k -2)(k 2+1)k 3-2<0,即k -2k 3-2<0.由此得⎩⎪⎨⎪⎧ k -2>0,k 3-2<0或⎩⎪⎨⎪⎧k -2<0,k 3-2>0,解得32<k <2.因此k 的取值范围是(32,2). [方法技巧]圆锥曲线中范围问题的5个解题策略(1)利用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或判别式构造不等关系,从而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 (2)利用已知参数的范围,求新参数的范围,解这类问题的核心是建立两个参数之间的等量关系;(3)利用隐含的不等关系建立不等式,从而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 (4)利用已知的不等关系构造不等式,从而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5)利用求函数的值域的方法将待求量表示为其他变量的函数,求其值域,从而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针对训练](2019·豫南九校联考)设椭圆x 2a 2+y 23=1(a >3)的右焦点为F ,右顶点为A .已知|OA |-|OF |=1,其中O 为原点,e 为椭圆的离心率.(1)求椭圆的方程及离心率e 的值;(2)设过点A 的直线l 与椭圆交于点B (B 不在x 轴上),垂直于l 的直线与l 交于点M ,与y 轴交于点H .若BF ⊥HF ,且∠MOA ≤∠MAO ,求直线l 的斜率的取值范围.解:(1)由题意可知|OF |=c =a 2-3, 又|OA |-|OF |=1,所以a -a 2-3=1,解得a =2,所以椭圆的方程为x 24+y 23=1,离心率e =c a =12.(2)设M (x M ,y M ),易知A (2,0),在△MAO 中,∠MOA ≤∠MAO ⇔MA ≤MO ,即(x M -2)2+y 2M ≤x 2M +y 2M ,化简得x M ≥1.设直线l 的斜率为k (k ≠0),则直线l 的方程为y =k (x -2).设B (x B ,y B ),由⎩⎪⎨⎪⎧x 24+y 23=1,y =k (x -2)消去y ,整理得(4k 2+3)x 2-16k 2x +16k 2-12=0,解得x =2或x =8k 2-64k 2+3.由题意得x B =8k 2-64k 2+3,从而y B =-12k4k 2+3.由(1)知F (1,0),设H (0,y H ),则FH ―→=(-1,y H ), BF ―→=⎝ ⎛⎭⎪⎫9-4k 24k 2+3,12k 4k 2+3.由BF ⊥HF ,得BF ―→·FH ―→=0,即4k 2-94k 2+3+12ky H 4k 2+3=0,解得y H =9-4k 212k ,所以直线MH 的方程为y =-1k x +9-4k 212k .由⎩⎪⎨⎪⎧y =k (x -2),y =-1k x +9-4k 212k 消去y ,得x M =20k 2+912(k 2+1).由x M ≥1,得20k 2+912(k 2+1)≥1,解得k ≤-64或k ≥64, 所以直线l 的斜率的取值范围为⎝⎛⎦⎤-∞,-64∪⎣⎡⎭⎫64,+∞. 题型四 构造函数模型解决最值问题若题目中的条件和要求的结论能体现一种明确的函数关系,则可先建立目标函数,然后根据其结构特征,构建函数模型求最值,一般情况下,常构建的函数模型有:(1)二次型函数;(2)双曲线型函数;(3)多项式型函数.[典例] (2019·河南郑州一模)已知椭圆C :x 2a 2+y 2b 2=1(a >b >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F 2,以F 1F 2为直径的圆与直线ax +2by -3ab =0相切.(1)求椭圆C 的离心率e ;(2)如图所示,过F 1作直线l 与椭圆分别交于P ,Q 两点,若△P Q F 2的周长为42,求F 2P ―→·F 2Q ―→的最大值.[解] (1)由题意知|-3ab |a 2+4b 2=c ,则3a 2b 2=c 2(a 2+4b 2),即3a 2(a 2-c 2)=c 2[a 2+4(a 2-c 2)],所以a 2=2c 2,所以e =22. (2)因为△P Q F 2的周长为42, 所以4a =42,即a = 2.由(1)知b 2=c 2=1,故椭圆C 方程为x 22+y 2=1,且焦点F 1(-1,0),F 2(1,0).①若直线l 的斜率不存在,则可得l ⊥x 轴,方程为x =-1,P ⎝⎛⎭⎫-1,22,Q ⎝⎛⎭⎫-1,-22, F 2P ―→=⎝⎛⎭⎫-2,22,F 2Q ―→=⎝⎛⎭⎫-2,-22,故F 2P ―→·F 2Q ―→=72.②若直线l 的斜率存在,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k (x +1),由⎩⎪⎨⎪⎧y =k (x +1),x 2+2y 2=2消去y , 得(2k 2+1)x 2+4k 2x +2k 2-2=0. 设P (x 1,y 1),Q (x 2,y 2),则x 1+x 2=-4k 22k 2+1,x 1x 2=2k 2-22k 2+1.因为F 2P ―→·F 2Q ―→=(x 1-1,y 1)·(x 2-1,y 2)=(x 1-1)·(x 2-1)+y 1y 2, 所以F 2P ―→·F 2Q ―→=(k 2+1)x 1x 2+(k 2-1)(x 1+x 2)+k 2+1,则F 2P ―→·F 2Q ―→=(k 2+1)2k 2-22k 2+1+(k 2-1)⎝⎛⎭⎫-4k 22k 2+1+k 2+1=7k 2-12k 2+1=72-92(2k 2+1),令t =2(2k 2+1),则F 2P ―→·F 2Q ―→=72-9t (t >2),所以F 2P ―→·F 2Q ―→∈⎝⎛⎭⎫-1,72. 结合①②,得F 2P ―→·F 2Q ―→∈⎝⎛⎦⎤-1,72, 所以F 2P ―→·F 2Q ―→的最大值是72.[方法技巧]求解圆锥曲线中最值问题的2种方法圆锥曲线中的最值问题类型较多,解法灵活多变,但总体上主要有两种方法: (1)利用几何法:通过利用曲线的定义、几何性质以及平面几何中的定理、性质等进行求解;(2)利用代数法:把要求最值的几何量或代数表达式表示为某个(些)参数的函数(解析式),然后利用函数方法、不等式方法等进行求解.[针对训练](2019·安康质检)已知椭圆x 2a 2+y 2b 2=1(a >b >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和F 2,由M (-a ,b ),N (a ,b ),F 2和F 1这4个点构成了一个高为3,面积为33的等腰梯形.(1)求椭圆的方程;(2)过点F 1的直线和椭圆交于A ,B 两点,求△F 2AB 面积的最大值. 解:(1)由已知条件,得b =3,且2a +2c2×3=33, ∴a +c =3.又a 2-c 2=3,∴a =2,c =1, ∴椭圆的方程为x 24+y 23=1.(2)显然,直线的斜率不能为0,设直线的方程为x =my -1,A (x 1,y 1),B (x 2,y 2). 联立方程,得⎩⎪⎨⎪⎧x 24+y 23=1,x =my -1,消去x 得,(3m 2+4)y 2-6my -9=0. ∵直线过椭圆内的点,∴无论m 为何值,直线和椭圆总相交. ∴y 1+y 2=6m 3m 2+4,y 1y 2=-93m 2+4.∴S △F 2AB =12|F 1F 2||y 1-y 2|=|y 1-y 2|=(y 1+y 2)2-4y 1y 2=12m 2+1(3m 2+4)2=4m 2+1⎝⎛⎭⎫m 2+1+132=41m 2+1+23+19(m 2+1).令t =m 2+1≥1,设f (t )=t +19t ,易知t ∈()1,+∞时,函数f (t )单调递增,∴当t =m 2+1=1,即m =0时,f (t )取得最小值,f (t )min =109,此时,S △F 2AB 取得最大值3.题型五 圆锥曲线中的证明问题圆锥曲线中的证明问题,常见的有位置关系方面的,如证明相切、垂直、过定点等;数量关系方面的,如存在定值、恒成立、值相等、角相等、三点共线等.在熟悉圆锥曲线的定义和性质的前提下,要多采用直接法证明,但有时也会用到反证法.[典例] (2018·全国卷Ⅰ)设椭圆C :x 22+y 2=1的右焦点为F ,过F 的直线l 与C 交于A ,B 两点,点M 的坐标为(2,0).(1)当l 与x 轴垂直时,求直线AM 的方程; (2)设O 为坐标原点,证明:∠OMA =∠OMB .[解] (1)由已知得F (1,0),l 的方程为x =1. 则点A 的坐标为⎝⎛⎭⎫1,22或⎝⎛⎭⎫1,-22. 又M (2,0),所以直线AM 的方程为y =-22x +2或y =22x -2, 即x +2y -2=0或x -2y -2=0.(2)证明:当l 与x 轴重合时,∠OMA =∠OMB =0°. 当l 与x 轴垂直时,OM 为AB 的垂直平分线, 所以∠OMA =∠OMB .当l 与x 轴不重合也不垂直时,设l 的方程为 y =k (x -1)(k ≠0),A (x 1,y 1),B (x 2,y 2), 则x 1<2,x 2<2,直线MA ,MB 的斜率之和为 k MA +k MB =y 1x 1-2+y 2x 2-2.由y 1=kx 1-k ,y 2=kx 2-k ,得k MA +k MB =2kx 1x 2-3k (x 1+x 2)+4k(x 1-2)(x 2-2).将y =k (x -1)代入x 22+y 2=1,得(2k 2+1)x 2-4k 2x +2k 2-2=0, 所以x 1+x 2=4k 22k 2+1,x 1x 2=2k 2-22k 2+1.则2kx 1x 2-3k (x 1+x 2)+4k =4k 3-4k -12k 3+8k 3+4k2k 2+1=0.从而k MA +k MB =0, 故MA ,MB 的倾斜角互补. 所以∠OMA =∠OMB .综上,∠OMA =∠OMB 成立. [方法技巧]证明两角相等问题的方法圆锥曲线中的两角相等问题,其实就是有公共边的两个角(公共边所在直线垂直于坐标轴)的不相同的边所在直线的倾斜角互补的问题,即已知点B ,D 在垂直于坐标轴的同一直线上,若要证明∠ABD =∠CBD ,需证k AB +k BC =0.[针对训练](2018·全国卷Ⅲ)已知斜率为k 的直线l 与椭圆C :x 24+y 23=1交于A ,B 两点,线段AB的中点为M (1,m )(m >0).(1)证明:k <-12;(2)设F 为C 的右焦点,P 为C 上一点,且FP ―→+FA ―→+FB ―→=0.证明:|FA ―→|,|FP ―→|,|FB ―→|成等差数列,并求该数列的公差.证明:(1)设A (x 1,y 1),B (x 2,y 2),则x 214+y 213=1,x 224+y 223=1. 两式相减,并由y 1-y 2x 1-x 2=k 得x 1+x 24+y 1+y 23·k =0.由题设知x 1+x 22=1,y 1+y 22=m ,于是k =-34m .①由题设得0<m <32,故k <-12.(2)由题意得F (1,0).设P (x 3,y 3),则(x 3-1,y 3)+(x 1-1,y 1)+(x 2-1,y 2)=(0,0). 由(1)及题设得x 3=3-(x 1+x 2)=1, y 3=-(y 1+y 2)=-2m <0. 又点P 在C 上,所以m =34,从而P ⎝⎛⎭⎫1,-32,|FP ―→|=32, 于是|FA ―→|=(x 1-1)2+y 21=(x 1-1)2+3⎝⎛⎭⎫1-x 214=2-x 12.同理|FB ―→|=2-x 22. 所以|FA ―→|+|FB ―→|=4-12(x 1+x 2)=3.故2|FP ―→|=|FA ―→|+|FB ―→|,即|FA ―→|,|FP ―→|,|FB ―→|成等差数列. 设该数列的公差为d ,则2|d |=||FB ―→|-|FA ―→||=12|x 1-x 2|=12(x 1+x 2)2-4x 1x 2.②将m =34代入①得k =-1,所以l 的方程为y =-x +74,代入C 的方程,并整理得7x 2-14x +14=0.故x 1+x 2=2,x 1x 2=128,代入②解得|d |=32128. 所以该数列的公差为32128或-32128.题型六 圆锥曲线中的存在性问题存在性问题一般分为探究条件和探究结论两种类型,若探究条件,则可先假设条件成立,再验证结论是否成立,成立则存在,否则不存在.若探究结论,则应先写出结论的表达式,再针对表达式进行讨论,往往涉及对参数的讨论.[典例] (2019·吉林五校联考)已知椭圆C :x 2a 2+y 2b 2=1(a >b >0)的两个焦点与短轴的一个端点连线构成等边三角形,且椭圆C 的短轴长为2 3.(1)求椭圆C 的标准方程;(2)是否存在过点P (0,2)的直线l 与椭圆C 相交于不同的两点M ,N ,且满足OM ―→·ON ―→=2(O 为坐标原点)?若存在,求出直线l 的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 (1)由题意得⎩⎪⎨⎪⎧2b =23,a =2c ,a 2=b 2+c 2,解得⎩⎨⎧a =2,b = 3.∴椭圆C 的标准方程是x 24+y 23=1.(2)当直线l 的斜率不存在时,M (0,3),N (0,-3),OM ―→·ON ―→=-3,不符合题意. 当直线l 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kx +2,M (x 1,y 1),N (x 2,y 2). 由⎩⎪⎨⎪⎧x 24+y 23=1,y =kx +2消去y 整理得(3+4k 2)x 2+16kx +4=0, 则Δ=(16k )2-16(3+4k 2)>0,解得k <-12或k >12.x 1+x 2=-16k 3+4k 2,x 1x 2=43+4k 2, ∴OM ―→·ON ―→=x 1x 2+y 1y 2=(1+k 2)x 1x 2+2k (x 1+x 2)+4=4(1+k 2)3+4k 2-32k 23+4k 2+4=16-12k 23+4k 2.∵OM ―→·ON ―→=2,∴16-12k 23+4k 2=2,解得k =±22,满足Δ>0,故存在符合题意的直线,其方程为k =±22x +2.[方法技巧]圆锥曲线中存在性问题的求解方法(1)存在性问题通常采用“肯定顺推法”,将不确定性问题明朗化.其步骤为:假设满足条件的元素(点、直线、曲线或参数)存在,用待定系数法设出,列出关于待定系数的方程组,若方程组有实数解,则元素(点、直线、曲线或参数)存在;否则,元素(点、直线、曲线或参数)不存在.(2)反证法与验证法也是求解存在性问题常用的方法. [针对训练](2019·福州四校联考)已知椭圆C :x 2a 2+y 2b 2=1(a >b >0)的两个焦点分别为F 1,F 2,短轴的一个端点为P ,△PF 1F 2内切圆的半径为b3,设过点F 2的直线l 被椭圆C 截得的线段为RS ,当l ⊥x 轴时,|RS |=3.(1)求椭圆C 的标准方程;(2)在x 轴上是否存在一点T ,使得当l 变化时,总有TS 与TR 所在直线关于x 轴对称?若存在,请求出点T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由内切圆的性质,得12×2c ×b =12×(2a +2c )×b 3,得c a =12. 将x =c 代入x 2a 2+y 2b 2=1,得y =±b 2a ,所以2b 2a =3.又a 2=b 2+c 2,所以a =2,b =3, 故椭圆C 的标准方程为x 24+y 23=1.(2)当直线l 垂直于x 轴时,显然x 轴上任意一点T 都满足TS 与TR 所在直线关于x 轴对称.当直线l 不垂直于x 轴时,假设存在T (t,0)满足条件,设l 的方程为y =k (x -1),R (x 1,y 1),S (x 2,y 2).联立方程,得⎩⎪⎨⎪⎧y =k (x -1),3x 2+4y 2-12=0,得(3+4k 2)x 2-8k 2x +4k 2-12=0, 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x 1+x 2=8k 23+4k 2,x 1x 2=4k 2-123+4k2,①其中Δ>0恒成立,由TS 与TR 所在直线关于x 轴对称,得k TS +k TR =0(显然TS ,TR 的斜率存在),即y 1x 1-t +y 2x 2-t=0.② 因为R ,S 两点在直线y =k (x -1)上, 所以y 1=k (x 1-1),y 2=k (x 2-1),代入②得 k (x 1-1)(x 2-t )+k (x 2-1)(x 1-t )(x 1-t )(x 2-t )=k [2x 1x 2-(t +1)(x 1+x 2)+2t ](x 1-t )(x 2-t )=0,即2x 1x 2-(t +1)(x 1+x 2)+2t =0,③ 将①代入③得8k 2-24-(t +1)8k 2+2t (3+4k 2)3+4k 2=6t -243+4k 2=0,④则t =4,综上所述,存在T (4,0),使得当l 变化时,总有TS 与TR 所在直线关于x 轴对称.[课时跟踪检测]1.(2019·唐山联考)已知F 为抛物线E :y 2=4x 的焦点,过点P (0,2)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m ,n ,直线m 交E 于不同的A ,B 两点,直线n 交E 于不同的两点C ,D ,记直线m 的斜率为k .(1)求k 的取值范围;(2)设线段AB ,CD 的中点分别为点M ,N ,证明:直线MN 过定点Q (2,0). 解:(1)由题设可知k ≠0, 所以直线m 的方程为y =kx +2, 与y 2=4x 联立,整理得ky 2-4y +8=0.① 由Δ1=16-32k >0,解得k <12.直线n 的方程为y =-1k x +2,与y 2=4x 联立, 整理得y 2+4ky -8k =0,由Δ2=16k 2+32k >0,解得k >0或k <-2. 所以⎩⎪⎨⎪⎧k ≠0,k <12,k >0或k <-2,故k 的取值范围为(-∞,-2)∪⎝⎛⎭⎫0,12. (2)证明:设A (x 1,y 1),B (x 2,y 2),M (x 0,y 0).由①得,y 1+y 2=4k ,则y 0=2k ,x 0=2k2-2k ,则M ⎝⎛⎭⎫2k 2-2k ,2k .同理可得N (2k 2+2k ,-2k ).直线M Q 的斜率k M Q =2k 2k 2-2k -2=-kk 2+k -1,直线N Q 的斜率k N Q =-2k 2k 2+2k -2=-kk 2+k -1=k MQ ,所以直线MN 过定点Q (2,0).2.已知椭圆C 的两个顶点分别为A (-2,0),B (2,0),焦点在x 轴上,离心率为32. (1)求椭圆C 的方程;(2)如图所示,点D 为x 轴上一点,过点D 作x 轴的垂线交椭圆C 于不同的两点M ,N ,过点D 作AM 的垂线交BN 于点E .求证:△BDE 与△BDN 的面积之比为45.解:(1)设椭圆C 的方程为x 2a 2+y 2b 2=1(a >b >0),由题意得⎩⎪⎨⎪⎧a =2,c a =32,解得c =3,所以b 2=a 2-c 2=1, 所以椭圆C 的方程为x 24+y 2=1.(2)证明:设D (x 0,0),M (x 0,y 0),N (x 0,-y 0),-2<x 0<2,所以k AM =y 0x 0+2,因为AM ⊥DE ,所以k DE =-2+x 0y 0, 所以直线DE 的方程为y =-2+x 0y 0(x -x 0). 因为k BN =-y 0x 0-2, 所以直线BN 的方程为y =-y 0x 0-2(x -2). 由⎩⎨⎧y =-2+x0y(x -x 0),y =-y0x 0-2(x -2),解得E ⎝⎛⎭⎫45x 0+25,-45y 0, 所以S △BDE =12|BD |·|y E |,S △BDN =12|BD |·|y N |,所以S △BDE S △BDN =12|BD |·|y E |12|BD |·|y N |=⎪⎪⎪⎪-45y 0|-y 0|=45,结论成立.3.(2019·南昌模拟)已知抛物线C :y 2=2px (p >0)的焦点为F ,准线为l ,过焦点F 的直线交C 于A (x 1,y 1),B (x 2,y 2)两点,y 1y 2=-4.(1)求抛物线C 的方程;(2)如图,点B 在准线l 上的正投影为E ,D 是C 上一点,且AD ⊥EF ,求△ABD 面积的最小值及此时直线AD 的方程.解:(1)依题意知F ⎝⎛⎭⎫p 2,0,当直线AB 的斜率不存在时,y 1y 2=-p 2=-4,解得p =2. 当直线AB 的斜率存在时,设l AB :y =k ⎝⎛⎭⎫x -p2(k ≠0), 由⎩⎪⎨⎪⎧y =k ⎝⎛⎭⎫x -p 2,y 2=2px ,消去x 并整理,得y 2-2p k y -p 2=0,则y 1y 2=-p 2,由y 1y 2=-4得p 2=4,解得p =2. 综上所述,抛物线C 的方程为y 2=4x . (2)设D (x 0,y 0),B ⎝⎛⎭⎫t24,t , 则E (-1,t ),又由y 1y 2=-4,可得A ⎝⎛⎭⎫4t 2,-4t . 因为k EF =-t 2,AD ⊥EF ,所以k AD =2t ,则直线AD :y +4t =2t ⎝⎛⎭⎫x -4t 2,化简得2x -ty -4-8t2=0. 由⎩⎪⎨⎪⎧2x -ty -4-8t 2=0,y 2=4x ,消去x 并整理,得y 2-2ty -8-16t 2=0,Δ=(-2t )2-4⎝⎛⎭⎫-8-16t 2=4t 2+64t 2+32>0恒成立, 所以y 1+y 0=2t ,y 1y 0=-8-16t 2. 于是|AD |= 1+t 24|y 1-y 0|=1+t 24(y 1+y 0)2-4y 1y 0=4+t 2t 2+16t 2+8, 设点B 到直线AD 的距离为d ,则d =⎪⎪⎪⎪t 22-t 2-4-8t 24+t 2=⎪⎪⎪⎪t 2+16t 2+824+t 2.所以S △ABD =12|AD |·d =14⎝⎛⎭⎫t 2+16t 2+83≥16, 当且仅当t 4=16,即t =±2时取等号,即△ABD 的最小值为16.当t =2时,直线AD :x -y -3=0;当t =-2时,直线AD :x +y -3=0.4.(2019·昆明调研)已知椭圆C :x 2a 2+y 2b 2=1(a >b >0)的焦距为4,P ⎝⎛⎭⎫2,55是椭圆C 上的点.(1)求椭圆C 的方程;(2)O 为坐标原点,A ,B 是椭圆C 上不关于坐标轴对称的两点,设OD ―→=OA ―→+OB ―→,证明:直线AB 的斜率与OD 的斜率的乘积为定值.解:(1)由题意知2c =4,即c =2, 则椭圆C 的方程为x 2a 2+y 2a 2-4=1,因为点P ⎝⎛⎭⎫2,55在椭圆C 上, 所以4a 2+15(a 2-4)=1,解得a 2=5或a 2=165(舍去),所以椭圆C 的方程为x 25+y 2=1.(2)证明:设A (x 1,y 1),B (x 2,y 2),x 1≠x 2且x 1+x 2≠0, 由OA ―→+OB ―→=OD ―→得,D (x 1+x 2,y 1+y 2), 所以直线AB 的斜率k AB =y 1-y 2x 1-x 2, 直线OD 的斜率k OD =y 1+y 2x 1+x 2, 由⎩⎨⎧x 215+y 21=1,x225+y 22=1,得15(x 1+x 2)(x 1-x 2)+(y 1+y 2)(y 1-y 2)=0,即y 1+y 2x 1+x 2·y 1-y 2x 1-x 2=-15,所以k AB ·k OD =-15.故直线AB 的斜率与OD 的斜率的乘积为定值-15.5.已知中心在坐标原点O 的椭圆C 经过点A (2,3),且点F (2,0)为其右焦点. (1)求椭圆C 的方程;(2)是否存在平行于OA 的直线l ,使得直线l 与椭圆C 有公共点,且直线OA 与l 的距离等于4?若存在,求出直线l 的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依题意,可设椭圆C 的方程为x 2a 2+y 2b2=1(a >b >0),且可知其左焦点为F ′(-2,0).从而有⎩⎪⎨⎪⎧ c =2,2a =|AF |+|AF ′|=8,解得⎩⎪⎨⎪⎧c =2,a =4.又a 2=b 2+c 2,所以b 2=12.故椭圆C 的方程为x 216+y 212=1.(2)假设存在符合题意的直线l , 设其方程为y =32x +t .由⎩⎨⎧y =32x +t ,x 216+y212=1,得3x 2+3tx +t 2-12=0.因为直线l 与椭圆C 有公共点,所以Δ=(3t )2-4×3(t 2-12)=144-3t 2≥0, 解得-43≤t ≤4 3.另一方面,由直线OA 与l 的距离等于4,可得|t |94+1=4,从而t =±213.由于±213∉[-43,4 3 ],所以符合题意的直线l 不存在.6.(2019·新疆乌鲁木齐联考)已知椭圆C :x 2a 2+y 2b2=1(a >b >0)的焦距为2,且过点⎝⎛⎭⎫1,22.(1)求椭圆C 的方程;(2)过点M (2,0)的直线交椭圆C 于A ,B 两点,P 为椭圆C 上一点,O 为坐标原点,且满足OA ―→+OB ―→=t OP ―→,其中t ∈⎝⎛⎭⎫263,2,求|AB |的取值范围. 解:(1)依题意得⎩⎪⎨⎪⎧a 2=b 2+1,1a 2+12b 2=1,解得⎩⎪⎨⎪⎧a 2=2,b 2=1, ∴椭圆C 的方程为x 22+y 2=1.(2)由题意可知,直线AB 的斜率存在,设其方程为y =k (x -2).由⎩⎪⎨⎪⎧y =k (x -2),x 22+y 2=1得(1+2k 2)x 2-8k 2x +8k 2-2=0,∴Δ=8(1-2k 2)>0,解得k 2<12.设A (x 1,y 1),B (x 2,y 2),则x 1+x 2=8k 21+2k 2,x 1x 2=8k 2-21+2k 2,y 1+y 2=k (x 1+x 2-4)=-4k1+2k 2. 由OA ―→+OB ―→=t OP ―→,得P ⎝ ⎛⎭⎪⎫8k 2t (1+2k 2),-4k t (1+2k 2), 代入椭圆C 的方程得t 2=16k 21+2k 2. 由263<t <2,得14<k 2<12, ∴|AB |=1+k 2·22·1-2k 21+2k 2=22(1+2k 2)2+11+2k 2-1.令u =11+2k 2,则u ∈⎝⎛⎭⎫12,23, ∴|AB |=22u 2+u -1∈⎝⎛⎭⎫0,253.∴|AB |的取值范围为⎝⎛⎭⎫0,25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