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材料学教案14 织物的组成、分类与结构

合集下载

织物组织与结构教学大纲

织物组织与结构教学大纲

《织物组织与结构》教学大纲1、课程代码:011004202、课程中文名称:织物组织与结构3、课程英文名称:fabric weaves and structures4、课程适用层次:本科5、总学时:52学时6、理论学时:44学时7、实验学时:8学时第二章织物基本组织及织物本章主要介绍三原组织及其织物方面的知识。

包括三原组织的定义、作图方法、上机要点、组织应用等。

同时还介绍平均浮长的概念。

最后介绍织物分析的方法及步骤。

第一节平纹组织及其织物第二节斜纹组织及其织物第三节缎纹组织及其织物第四节平均浮长第五节织物分析第三章变化组织及其织物主要介绍平纹、斜纹及缎纹组织的变化组织的定义、特点、组织作图法和上机要点;组织的应用范围即对应织物品种。

另外介绍简单组织织物小样的设计与试织的方法及其要点。

第一节平纹变化组织包括经重平、纬重平和方平组织及其织物。

第二节斜纹变化组织第一节织物几何结构概述第二节织物紧度与织物几何结构相的关系第六章复杂组织及其织物主要介绍复杂组织的定义、分类和部分有特色的复杂组织的构图、设计要点。

第一节复杂组织的概念及分类第二节二重组织第三节双层组织及多层组织第四节毛巾组织第五节起毛组织13、执行大纲的几点说明:(1)先修课程:不要求(2)选修教材:顾平.《织物结构与设计学》.东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3)主要参考书目:[1]蔡陛霞.《织物结构与设计》(第三版).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年9月.[2]沈兰萍.《织物组织与纺织品的快速设计》.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3]区秋明.《小花纹织物设计》.纺织工业出版社.1998年11月.[4]陈秋水.《织物结构与设计》.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1998年9月.[5]苏州大学.《织物组织与纹织学》.纺织工业出版社.1984年5月.[6]蒋高明编.《现代经编产品设计与工艺》.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12.。

纺织材料学课程教案

纺织材料学课程教案

纺织材料学绪论纺织品的出现标志着人类从原始时代而进入文明社会,纺织业的飞速发展和其他科学的发展密不可分。

今天的纺织品不仅仅用于衣着,它还应用于工业、农业、军事、航天、航海、交通、医疗卫生等诸多方面。

一、特点(一) 纺织专业首门专业课,也是专业基础课。

实践性很强。

涉及面广,体系庞大。

(二) 以论述纤维、纱线、织物为主线。

(三)使纺织工程各专业课程的先修课程和基础。

二、研究内容(一) 结构与性能的关系1. 结构:纤维的结构:形成的特点,组织物质,内部大分排列形态,外观形态纱线的结构:纤维在纱中的配置和空间形态织物的结构:纱线在织物中的排列关系及本身的屈曲2. 性能:性能是结构的产物,结构决定性能工艺性能——长度、细度、卷曲……物理性能——热、光、电、吸湿……化学性能——耐腐蚀(酸碱……)机械性能——拉、弯、磨、压……服用性能——起毛起球、折皱、缩水……(二) 性能与工艺的关系原料性能是制定工艺参数的依据,工艺是产生结构的手段。

(三) 测试技术、方法与标准原料、产品的性能质量需要采用一定的测试手段和方法,使用一定的仪器,相关的指标。

三、纺织纤维的分类纺织纤维,一般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具有一定的化学,物理,稳定性(固体)(2)具有一定的强度,柔曲性,可纺性,弹性和可塑性等。

(一)按来源和组成分:1、天然纤维—(1)植物纤维(天然纤维素纤维):棉、麻(2)动物纤维(天然蛋白质纤维):毛、蚕丝(唯一的天然长丝)(3)矿物纤维:石棉,(存在于地壳的岩层中,用于建筑和防火材料)大量用于纺织的是:棉、麻、毛、丝,这四种纤维2、化学纤维:以天然或合成高聚物为原料,经化学和机械加工而成的纤维。

(1)人造纤维(再生纤维),它以天然纤维素,蛋白质、无机物为原料加工而成。

①人造纤维素纤维:粘胶、醋酯纤维、天丝②人造蛋白质:酪素,大豆纤维③人造无机纤维:玻璃纤维,金属纤维,碳纤维,陶瓷纤维(2)合成纤维涤纶——聚酯;锦纶——聚酰胺;腈纶——聚丙烯腈;维伦——聚乙烯醇缩甲醛;丙纶——聚丙烯;氨纶——聚氨酯。

面料织物成分及结构分析PPT课件

面料织物成分及结构分析PPT课件
随着人们对纺织品性能要求的提高,对面料织物成分及结构的分析显得尤为重 要。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还有助于推动纺织行业的创新和发展。
目的和意义
目的
通过对面料织物成分及结构的分析, 了解其性能特点、品质差异和用途范 围,为纺织品的生产、研发、品质控 制和市场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意义
有助于提高纺织品的性能和品质,满 足消费者需求;有助于推动纺织行业 的科技进步,提升产业竞争力;有助 于规范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权益。
耐磨性好,弹性好,但易产生静电。
混纺纤维成分
棉麻混纺
结合了棉花和麻的优点, 既有良好的透气性和吸湿 性,又有快干性。
涤棉混纺
结合了涤纶和棉花的优点, 既有棉花的柔软舒适,又 有涤纶的耐磨性。
毛涤混纺
结合了羊毛和涤纶的优点, 既有羊毛的保暖性和弹性, 又有涤纶的不易变形性。
03
面料织物的结构分析
表面结构分析
纱线结构
分析纱线的细度、捻度、股数等 结构参数,以及这些参数对织物 的质地、弹性和耐磨性的作用。
织物密度
测量织物的经纬密度、纱线密度 等参数,以评估织物的紧密程度
和工艺水平。
织物组织结构分析
织物组织
研究织物的组织结构,如平纹、斜纹、缎纹等,以及不同组织结 构对织物的外观、手感和性能的影响。
交织规律
表面纹理
描述织物表面的凹凸、颗粒、起 绒等纹理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对
织物外观和触感的影响。
表面光泽
分析织物表面的反射和折射特性, 以及如何影响织物的光泽度和视觉 效果。
表面疵点
识别和分析织物表面可能存在的瑕 疵、破损、色差等问题,以及这些 问题对织物品质的影响。
内部结构分析
纤维排列

第七章织物的组成、分类和结构

第七章织物的组成、分类和结构

100

dW

PW
a
A
B
经纱与纬纱所覆盖的面积
EZ
织物的总面积
100
dT b dW (a dT ) 100 ab
FE
DC
dT

ET

EW

ET EW 100
式中:ET、EW ——经纬纱紧度,(%);

PT、Pw ——经、纬密,根数/10cm;

dT、dW ——经纬纱直径,mm;

a、b ——相邻经纱或相邻纬纱间的中心距,mm。

ET或EW>100 说明纱线之间已存在挤压、重叠等现象, 仍表示为E=100
3.机织物单位面积重量和体积重量
(1)单位面积重量 (g/m2)

实测:取样(100 m2)—烘干—称重—计算

w 每米织织物物幅重宽量((cmg)/m)100

28×2×28×2,表示经纬纱都是二根28tex单纱并捻成的双股线
14×2×28,表示经纱为二根14tex单纱并捻成双股线,纬纱为28tex 单纱 纱
(2)紧度(覆盖系数):指纱线投影面积占织物面积的百分比,本 质上是纱线的覆盖率或覆盖系数。
ET

dT a
100

dT

PT
b dW
EW

dW b
一.机织物的结构参数
1匹长、幅宽 和厚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匹长: 一匹织物两端最外边完整的纬纱之间的距离称为匹长。
棉织物 27-40米;毛织物 60-70米(大匹);30-40米(小匹)
(2)幅宽: 织物最外边的两根经纱间的距离。

织物_精品文档

织物_精品文档

织物织物是指由纤维制成的平面或立体结构的材料。

作为人类最古老的材料之一,织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衣物、家居用品还是工业制品,织物都承担着各种用途。

本文将介绍织物的一些基本知识、制作工艺以及用途。

一、织物的基本知识1.纤维织物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纤维。

纤维可以分为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两种。

天然纤维包括棉花、麻、丝、羊毛等,它们来源于植物、动物或昆虫。

合成纤维是通过化学方法从原料中合成的,如聚酯纤维、尼龙等。

不同的纤维具有不同的特性,从而决定了织物的品质和用途。

2.纺织工艺织物的制作过程称为纺织工艺。

它包括纺纱和织造两个主要环节。

纺纱是将纤维进行初步处理,使其成为可供织造使用的纱线。

纺纱的方法包括纺锭纺纱、滑轮纺纱等。

织造是将纱线进行互相交织形成织物的过程,主要包括手工织造和机械织造两种方法。

目前,机械织造更为常见,它高效、精确且成本较低。

二、织物的制作工艺1.织物的分类织物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按纺织工艺可分为手工织物和机械织物;按纤维来源可分为天然纤维织物和合成纤维织物;按用途可分为服装织物、家居织物和工业织物等。

2.手工织造手工织造是指使用手工织机或简单的织造工具进行织造的方法。

这种方法需要经验丰富的纺织工人进行操作,对于一些特殊的织物,比如高档丝织品,手工织造仍然是首选。

手工织造的织物通常具有独特的质感和纹理。

3.机械织造机械织造是指使用自动织机进行织造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大规模生产各类织物,具有高效、精确的特点。

机械织造可以根据织机的类型分为经编、纬编和梭织等不同的工艺。

三、织物的用途1.服装织物服装织物是织物的最主要用途之一。

无论是日常服装还是高级时装,织物在服装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不同的织物可以根据季节、功能和风格选择,如棉织物透气舒适、羊毛织物保暖等。

厚度、密度和质感都对最终的服装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2.家居织物家居织物广泛应用于床上用品、窗帘、地毯和家具覆盖物等。

《纺织材料学》教学大纲

《纺织材料学》教学大纲

纺织材料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总学时:48或64学时学分:3或4分适用对象:纺织类先修课程:使用教材及参考书:1.教材:姚穆等编《纺织材料学》,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约2008年8月出版。

2.参考资料:于伟东编《纺织材料学》,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2006年5月出版,朱红等编《纺织材料学》,蒋素禅主编《纺织材料学习题集》。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为纺织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主干课程,也是一门必修课。

本课程包括理论与实验两部分,涉及数、理、化及工程技术等理论,有边缘科学和前沿科学等内容,知识面广,又含有一定比例的品质评定,客观检验内容,其中部分实验环节,单独列出,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延伸。

二、教学基本要求为了指导学生课外复习、巩固、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根据教学要求,在纺织材料学的教学中,应加强基础理论的教学,重点掌握纺织纤维与纱线、纱线与织物、纤维与织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纺纱性能的关系,在教学中还要结合新疆纺织工业的实际进行教学。

同时注重实践,加强课后学习,注重复习题、思考题、计算题、综合题等的练习和思考。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前言(2学时)纺织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介绍,纺织材料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章纤维结构的基本知识(2学时)纺织纤维内部结构概述;纤维素纤维的内部结构,蛋白质纤维的内部结构与合成纤维的内部结构介绍。

第二章纺织纤维的形态及基本性质(4学时)了解纤维的细度和线密度概念,掌握基本指标及其换算方法。

了解纤维的截面形状、长度、卷曲与转曲,掌握这些性能对纺织性能的影响。

了解并掌握纤维的吸湿、吸湿指标和测试方法,纤维的吸湿机理和影响纤维回潮率的因素,常见纤维的吸湿能力和公定回潮率,吸湿对纤维性质和纺织工艺的影响。

纤维的强度指标介绍,掌握它们对纺织性能的影响。

第三章植物纤维(4或6学时)棉纤维的形成,棉纤维的截面形态、截面结构和纵面形态,棉纤维的主要组成物质及其耐酸耐碱性,棉花的种类和我国主要棉区,棉花初加工的概念以及锯齿棉,皮辊棉的特点及原棉检验。

织物组织与结构培训教材(PPT270页)

织物组织与结构培训教材(PPT270页)

5.构成一个组织循环所需要的经纱根数称为组织循环经纱 数,用Rj表示;构成一个组织循环所需要的纬纱根数称为 组织循环纬纱数,用Rw表示。 6.在一个组织循环中,当其经组织点数等于纬组织点数时 称为同面组织,当其经组织点数多于纬组织点数时称为经 面组织,当其纬组织点数多于经组织点数里称为纬面组织。 组织循环有大小之别,其大小取决于组织循环纱线数的多
第六章 双层及多层组织 第一节 表、里接结双层及多层组织 第二节 表、里换层双层及多层组织
第七章 起毛起绒组织 第一节 纬起绒组织 第二节 毛巾组织
第八章 织物分析
第一章 织物与织物组织的概念
第一节 织物的形成及其组织表示方法
一、织物组织的概念
1.在织物中经纱和纬纱相互交错或彼此沉浮的规律叫做织 物组织。 2.在经纬纱相交处,即为组织点(浮点)。 3.凡经纱浮在纬纱上,称经组织点(或经浮点);凡纬组 织点浮在经纱上,称纬组织点(或纬浮点)。 4.当经组织点和纬组织点浮沉规律达到循环时,称为一个 组织循环(或完全组织)。
穿综的原则是:把浮沉交织规律相同的经纱一般穿入同一 页综片中,也可穿入不同综页(列)中,而不同交织规律 的经纱必须分穿在不同综页(列)内。穿综图至少画出其 不一个穿综循环。
现将常用的穿综方法分述于下。 1、顺穿法 这种方法是把一个组织循环中的各根经纱逐一地顺次穿在 每一页综片上,一个组织循环的经纱数(Rj)等于所需的 综片页数(Z)。此种方法的穿综循环经纱数(r)也与Rj、 Z相等,即Rj=Z=r。
第二节 织物的上机图
1.上机图是表示织上机织造工艺条件是图解。生产,仿造 或创新织物时均需绘制与编制上机图。
2.上机图是由组织图、穿筘图、穿综图、纹板图四个部分 排列成一定的位置而组成。上机图中各组成部分排列的位 置,随各个工厂的习惯不同而有所差异。

纺织材料学课程教案

纺织材料学课程教案

纺织材料学绪论纺织品的出现标志着人类从原始时代而进入文明社会,纺织业的飞速发展和其他科学的发展密不可分。

今天的纺织品不仅仅用于衣着,它还应用于工业、农业、军事、航天、航海、交通、医疗卫生等诸多方面。

一、特点(一) 纺织专业首门专业课,也是专业基础课。

实践性很强。

涉及面广,体系庞大。

(二) 以论述纤维、纱线、织物为主线。

(三)使纺织工程各专业课程的先修课程和基础。

二、研究内容(一) 结构与性能的关系1. 结构:纤维的结构:形成的特点,组织物质,内部大分排列形态,外观形态纱线的结构:纤维在纱中的配置和空间形态织物的结构:纱线在织物中的排列关系及本身的屈曲2. 性能:性能是结构的产物,结构决定性能工艺性能——长度、细度、卷曲……物理性能——热、光、电、吸湿……化学性能——耐腐蚀(酸碱……)机械性能——拉、弯、磨、压……服用性能——起毛起球、折皱、缩水……(二) 性能与工艺的关系原料性能是制定工艺参数的依据,工艺是产生结构的手段。

(三) 测试技术、方法与标准原料、产品的性能质量需要采用一定的测试手段和方法,使用一定的仪器,相关的指标。

三、纺织纤维的分类纺织纤维,一般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具有一定的化学,物理,稳定性(固体)(2)具有一定的强度,柔曲性,可纺性,弹性和可塑性等。

(一)按来源和组成分:1、天然纤维—(1)植物纤维(天然纤维素纤维):棉、麻(2)动物纤维(天然蛋白质纤维):毛、蚕丝(唯一的天然长丝)(3)矿物纤维:石棉,(存在于地壳的岩层中,用于建筑和防火材料)大量用于纺织的是:棉、麻、毛、丝,这四种纤维2、化学纤维:以天然或合成高聚物为原料,经化学和机械加工而成的纤维。

(1)人造纤维(再生纤维),它以天然纤维素,蛋白质、无机物为原料加工而成。

①人造纤维素纤维:粘胶、醋酯纤维、天丝②人造蛋白质:酪素,大豆纤维③人造无机纤维:玻璃纤维,金属纤维,碳纤维,陶瓷纤维(2)合成纤维涤纶——聚酯;锦纶——聚酰胺;腈纶——聚丙烯腈;维伦——聚乙烯醇缩甲醛;丙纶——聚丙烯;氨纶——聚氨酯。

12.织物的分类与结构

12.织物的分类与结构
纺 织 材 料 学
第九章 织物的分类与结构
LOGO
本章知识点
1.织物的组成、形成方法及其分类 2.机织物的结构参数及特点 3.针织物的结构参数及特点 4.编结物的结构参数及特点 5.非织造物的结构参数及特点
第九章 织物的组成、分类与结构
将纤维集合,制成一定尺寸规格的平板状的物体, 称为织物。 织物,简称布,是纺织材料的组成部分之一,是 纤维制品的重要种类,是纺织品的基本形式。 织物也是纤维制品应用的主要基本单元。 本章主要讨论其组成、分类和结构。
二.织物按形成方法分类
织物按形成方法可分为机(梭)织物、针织物、编结(织)物、非织 造织物、无纬织物和复合织物。 机织物、针织物和编结(织)物虽然有不同的组织结构特征,但从原 料的构成、织物的规格、织物成形前后的加工等方面具有相同或相似 的特征。 非织造织物作为一种由纤维网构成的纺织品,其所用的纤维原料一般 单一,较多地按纤网形成方式和固着方式来分类,通常不采用机织物、 针织物、编结物的传统分类方法。
一.基础织物组织
缎纹组织的纱线循环数必须是RJ=RW ≥5(6除外),其组织点飞数是 1<S<R-1,且S和R之间不能有公约数,图9-4为两种十枚缎纹织物的 组织图。
缎纹组织的分式表达方法与平纹和斜纹不同: 分子表示的是缎纹组织的纱线循环数R(读作枚数),分母则表示组 织点的飞数S,飞数的方向必须由织物是经面缎纹还是纬面缎纹来确 定,如十枚三飞经面缎纹应写成10 3 经面缎纹;十枚三飞纬面缎纹应 10 写成: 纬面缎纹。 3
更重要的一类是由专用设备、多路进纱、按一定空间交编串套规律编 结成三维结构的一定空间结构的复杂产品。 产业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产品中相当一部分用此法生产。

纺织材料学教案14 织物的组成分类与结构

纺织材料学教案14 织物的组成分类与结构
1、教学建议
授课形式:讲解与讨论,实验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纺织品各种服用性能的内容涵义及其评价指标;
充分做好实验准备。
2、学习建议
通过讲解了解纺织品各种服用性能的具体内容;
通过记忆和理解,掌握纺织品各种服用性能的评价指标及其测量方法;
通过实验掌握主要性能的测试方法,熟悉有关国家标准,熟练掌握测试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3)起球箱法
图14-9 箱式起毛起球仪
(4)基本评定方法
4.起毛起球影响因素及消除方法
(1)影响因素
(2)消除起毛起球的方法
(二)织物的钩丝性
1.钩丝性:织物中纤维和纱线由于勾挂而被拉出于织物表面的现象称为钩丝。
2.织物钩丝性的测量方法和指标:
①钉锤式钩丝仪测量方法
②刺辊式钩丝仪测量方法
图14-10织物钩丝测量方法及机构示意图
2.测量方法和指标
3.影响织物动态悬垂性的主要因素
4.可能的发展
六、起拱
第二节 纺织品的手感
一、织物手感的定义与内涵
1.织物手感的定义
织物手感是织物某些机械和物理性能对人手掌刺激所引起的综合反应。
2.评价对象及内容
织物手感或触觉风格的评价方式有感观评定法和仪器评定法。前者是依靠感觉器官获得的“风格语言”评价;后者是通过仪器测定织物有关的物理、力学量,然后计算得到织物的风格特性和等级。
华贵
低劣、粗劣
18*
Grogeous
华丽
平淡、单调
19
Smooth


20
Fuzzy
毛茸、
模糊
光洁
21
Light


22
Lustrous

第九章-织物的基本结构参数、基本性质.

第九章-织物的基本结构参数、基本性质.
5级最好,1级最差。
2019/12/7
纺织与材料学院纺织工程系
22
第九章织物的基本结构参数、基本性质
(三)、抗皱性: 织物在揉搓外力作用下,抵抗弯曲变形的能
力,抗皱性,一般织物的外观在没有任何外力作 用下,普遍是光洁,平坦,无皱纹的。但经过使 用后,织物的表面失去原来的特性,产生皱纹, 失去平挺,外观难看,不美观。 1.测量方法 (1)凸形法(垂直法)。测出折痕恢复角。 (2)条形法(水平法)。折皱回复率=折皱回复
(四)、按色相分: 1、本色(原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染色织物 3、漂白布 4、印花布 5、色织布
2019/12/7
纺织与材料学院纺织工程系
7
第九章织物的基本结构参数、基本性质
(五)按风格特征分 1、 棉型 2、 毛型 3、 丝型 4、 麻型 5、 新型
2019/12/7
纺织与材料学院纺织工程系
8
第九章织物的基本结构参数、基本性质
1.起毛起球的过程 (1)起毛:纤维被各种外界因素(抽拔磨断 等)干扰而浮出纱线主体开发毛茸。 (2)纠缠成球:绒毛达到一定长度数量后, 互相纠缠成球。 (3)脱落:织物表面的毛球在摩擦中有可能 脱落。
2019/12/7
纺织与材料学院纺织工程系
18
第九章织物的基本结构参数、基本性质
2.起毛起球的测试 (1)、圆轨迹起毛起球仪:先用尼龙刷把 毛刷出,再用标准料揉搓成球。 (2)、滚箱法:简述其原理(起球箱法)。 (3)、马丁代尔耐磨仪(多轨迹,画图)。 (4)、穿着试验
2019/12/7
纺织与材料学院纺织工程系
25
第九章织物的基本结构参数、基本性质
(七)色牢度 织物在日晒光、水洗、皂洗、摩擦、汗

纺织材料学织物的组织和结构

纺织材料学织物的组织和结构
织物加压厚度T1:在一定压力下的织物厚度(不 包括毛羽厚度),简称厚度;
织物的空间厚度TC:由纱线在无压力状态下屈曲 形成的厚度,纱线被看成无毛羽的刚体,是织物 结构相支撑面(点)间的距离,又称结构厚度;
织物实体厚度Tr:指织物压扁,只有由经纬直径形 成的厚度,经纬纱被看成为无毛羽的刚体,相当 于织物厚度,简称等支持面厚度Te。
4 组织点飞数:
在织物组织循环中,同一系统纱线中相邻两根纱 线上相应的组织点之间间隔的纱线数。
经向飞数:相邻两根经纱上相应组织点的位 移数,用于经面组织;
纬向飞数:相邻两根纬纱上相应组织点的位 移数,用于纬面组织。
三.基本组织 1.平纹组织 (1)组织图及组织参数
RT RW 2, ST SW 1
针织物的基本构成单元是线圈; 纬编针织物:线圈横向连续 经编针织物:线圈纵向连续
一、针织物的结构及参数 1.线圈结构 (1)纬编针织物
线圈由圈干1-2-3-4-5和延展线5-6-7构成。 1-2、4-5 ——圈柱, 2-3-4 ——针编弧, 5-6-7 ——沉降弧。 A—圈踞;B——圈高
② 屈曲波高 织物经纬纱线轴曲波的波峰与波谷间的垂直距离为该
系统纱线的屈曲波高。 波径系数:屈曲波高和纱线直径之积的比值。
③支持面 织物支持面是一定压力下织物与一光滑平面相
接触的面积与织物规定面积之比的百分率。
结构相系数: = hT
hW
零结构相或等支持面结 构相:= dT hT
dW hW
波径系数:HD= hT dT hW dW
(2)织物特点 交织点多,部门平整挺括,断裂强度大,耐磨
性较好,手感较硬,花纹单调,光泽略显暗 淡。 (3)织物结构相 一般处于零或第5结构相 (4)织物结构的变化

纺织材料学课件第八章 织物的组成、分类与结构

纺织材料学课件第八章 织物的组成、分类与结构

纬编
经编
15
3、编结物(braided fabrics) 以两组或两组以上的线状物,相互错位、卡位或 交编形成的产品,如各种筐类;或以一根或多根纱线 相互串套、扭辩、打结的产品。
16
4、非织造布(nonwoven fabrics)
非织造布又称无纺布或不织布,是指用机械、 化学或物理的方法使纤维、纱线或长丝钩缠、粘合 而成的物体。
大于第五结果相为高相织物,经纱突出在织物 表面,如府绸;小于第五结果相为低相织物,纬 纱突出的织物表面,如麻纱。
46
47
3.织物的支持面 织物在一定压力下与某一平面相接触的面
积占织物面积的百分比,与织物结构相关系密 切,对织物耐磨性影响较大。
48
三、多向和多维织物
(1)平面织物
二向织物:两轴向正交、两轴向斜交(经、纬纱非
34
(4)特点 交错次数较平纹少、浮线较长,光泽较好;同条
件下强力和挺括度不如平纹织物,织物经纬密可比平 纹的高,织物正反面不同。
平纹
平纹和斜纹密度比较
斜纹
35
3.缎纹组织
(1)相邻两根纱线上,组织点相距较远。织物表 面由一组纱线(经纱或纬纱)较长浮点所覆盖。有 经面缎纹组织和纬面缎纹组织两种。
钩针
51
舌针
52
一、纬编针织物的结构和基本组织 纬编——将纱线沿纬向喂入针织机的工作织针, 顺序地弯曲成圈并相互穿套而形成针织物。线圈 横向连续。
纬编 53
(一)线圈和线圈长度 线圈--针织物的基本单元。
1. 基本概念 圈弧(红色) 圈柱(绿色) 沉降弧(黄色) 横列、纵行 圈距(A)、圈高(B)
布轴
19
(一)织物组织的基础参数 织物组织:织物中经纬纱相互交织的规律。

第4讲 织物的形成及结构特征-概要

第4讲 织物的形成及结构特征-概要
第十四、十五章 第十四、 织物的形成与结构特征
2012-3-26


1. 织物成形方法概述 1.1 机织物的形成与分类 1.2 针织物的成形与分类 针织物的成形与分类. 1.3 非织造织物的成形与分类 1.4 编织物的成形与分类 2、机织物的结构 、 2.1 平面双轴向机织物的结构 2.2 织物的长度、宽度、厚度 织物的长度、宽度、 2.3 织物的密度与紧度 2.4 织物的交织结构相与支持面 2. 5 平面三轴向及立体机织物的结构
2012-3-26
1.3 非织造织物的成形与分类
1.3.1 毛毡 1.3.2 树脂粘合或热粘合非织造织物 1.3.3 针刺毡状非织造织物 1.3.4 缝结非织造织物 1.3.5 纺粘法非织造织物 1.3.6 熔喷法非织造物 1.3.7 水刺法非织造织物
2012-3-26
1.4 编织物的成形与分类
编织物也称为编结织物, 编织物也称为编结织物,是由纱线连续斜 向交织形成的一类织物, 向交织形成的一类织物,它是用一组或多组纱 在纱线本身之间或相互之间用勾编、 线,在纱线本身之间或相互之间用勾编、串套 或打结的方法形成的片状或筒状纺织品。 或打结的方法形成的片状或筒状纺织品。编织 物有以下几种主要的产品形式: 物有以下几种主要的产品形式 1.4.1编织管 编织管 1.4.2平编带 平编带 1.4.3宽幅编织物 宽幅编织物 1.4.4包模编织物 包模编织物 1.4.5立体编织物 立体编织物
缎纹组织
2012-3-26
2.2 织物的长度、宽度、厚度 织物的长度、宽度、
织物的长度以米( 织物的长度以米(m)为单位,工 长度以米 为单位, 厂及贸易部门都以匹长来表示。 厂及贸易部门都以匹长来表示。 匹长来表示 织物的宽度也称幅宽 幅宽, 织物的宽度也称幅宽,一般以毫米 mm)为单位。织物的厚度以毫米 厚度以毫米(mm) (mm)为单位。织物的厚度以毫米(mm) 为单位,由于直接度量厚度不方便, 为单位,由于直接度量厚度不方便,常 用织物的质量来间接表示,以每米克重 用织物的质量来间接表示,以每米克重 g/m)或每平方米克重(g/m (g/m)或每平方米克重(g/m2)为单位来 度量。 度量。

织物组织与结构

织物组织与结构
(二)组织图在下方,穿综图在上方,穿筘图在两者中间, 而纹板图在组织图的右侧(或左侧),如图(2)所示。
工厂的上机图,一般不把四个图全画出来,只画纹板图 或只画穿综图与纹板图,其他各部分(除组织图以外)用 文字说明。
一、组织图 二、穿综图 表示组织图中各根经纱穿入各页综片顺序的图解。穿综 方法就根据织物的组织、原料、密度来定。穿综图位于组 织图的上方,每一横行表示一页综片(或一列综丝),综 片的顺序在图中是自下而上排列;每一纵行表示与组织图 相对应的一根经纱。如根椐组织图已定的某一根经纱穿入 某一页(列)综内,可在其经纱纵行与综页(列)横行的 相交叉的方格处用符号。
5.构成一个组织循环所需要的经纱根数称为组织循环经 纱数,用Rj表示;构成一个组织循环所需要的纬纱根数称 为组织循环纬纱数,用Rw表示。
6.在一个组织循环中,当其经组织点数等于纬组织点数 时称为同面组织,当其经组织点数多于纬组织点数时称为 经面组织,当其纬组织点数多于经组织点数里称为纬面组 织。组织循环有大小之别,其大小取决于组织循环纱线数 的多少。
穿综的原则是:把浮沉交织规律相同的经纱一般穿入同 一页综片中,也可穿入不同综页(列)中,而不同交织规 律的经纱必须分穿在不同综页(列)内。穿综图至少画出 其不一个穿综循环。
现将常用的穿综方法分述于下。 1、顺穿法 这种方法是把一个组织循环中的各根经纱逐一地顺次穿 在每一页综片上,一个组织循环的经纱数(Rj)等于所需 的综片页数(Z)。此种方法的穿综循环经纱数(r)也与 Rj、Z相等,即Rj=Z=r。
第四章 联合组织 第一节 条格组织 第二节 绉组织 第三节 透空组织 第四节 蜂巢组织 第五节 凸条组织 第六节 平纹地小提花组织 第七节 色纱与组织的配合
第五章 重组织 第一节 重经组织 第二节 重纬组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章纺织品的服用性能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纺织品的基本服用性能。

2、使学生掌握纺织品各种服用性能的涵义、内容、评价测量指标。

3、使学生了解纺织品各种服用性能的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纺织品各种服用性能的内容及其评价测量指标2、教学难点:纺织品服用性能评价指标的具体测量方法教学与学习建议:1、教学建议授课形式:讲解与讨论,实验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纺织品各种服用性能的内容涵义及其评价指标;充分做好实验准备。

2、学习建议通过讲解了解纺织品各种服用性能的具体内容;通过记忆和理解,掌握纺织品各种服用性能的评价指标及其测量方法;通过实验掌握主要性能的测试方法,熟悉有关国家标准,熟练掌握测试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第十四章纺织品的服用性能第一节纺织品服用的外观性能一、光泽1.织物的光泽织物的光泽是正反射光、表面散射反射光和来自内部的散射反射光的共同贡献。

2.织物光泽的评价与测量图14-1 二维对比光泽度测量方法示意图3.二维漫射光泽度图14-2 二维漫反射曲线的测量方法示意图4.影响织物光泽的因素二、白度、色度、色牢度三、抗褶皱性能及褶裥保持性能1.抗褶皱性能(1)折皱与抗皱性织物被搓揉挤压时发生塑性弯曲变形而形成折皱的性能,称为折皱性。

抗皱性为在力作用下产生折痕后的回复程度,即织物抵抗此类折皱的能力称为抗皱性。

其影响织物的外观和平整。

(2)抗皱性的测量及指标①折叠法图14—3 垂直法180170160150140130120110100908070605040302010(b ))弹簧夹试样夹1试样刻度盘图14—4 水平法②揉搓拧绞法(3)影响织物抗皱性的原因及主要因素①纤维性状 ②纱线结构 ③织物几何结构 ④环境条件 (4)改善抗皱性的方法2.织物的褶裥保持性(1)织物褶裥保持性的一般概念织物经熨烫形成的褶裥(含轧纹、折痕),在洗涤后经久保形的程度称为褶裥保持性。

(2)褶裥保持性的测量及指标通常采用目光评定法测试织物褶裥保持性。

基本程序是:织物→折叠→熨烫→洗涤→对比样照→褶裥保持性评价。

(3)影响褶裥保持性的主要因素 (4)改善织物褶裥保持性的方法(3.抗皱性与褶裥保持性的相互关系(1)抗皱与褶裥保持机制的差异(2)两者的相互关系四、抗起球与钩丝(一)抗起球1.起球性织物在实际穿用与洗涤过程中,不断经受磨擦,使织物表面的纤维端露出于织物,在织物表面呈现许多毛茸,若这些毛茸在继续穿着过程中不能及时脱落,并相互纠缠在一起,被揉成许多球形小粒,这样的小粒被称为起球。

2.起毛起球机理(1)织物起毛起球的过程(a) 毛羽(b) 起毛(c) 纠缠(d) 成团(e) 收紧成球(f) 脱落图14-5 织物起毛起球过程(2)起毛起球的机理图14-6 起毛起球与摩擦作用时间的关系3.测量与评定方法(1)圆轨迹法刷子架前后移动试样架左右移动重锤试样刷子图14—7 圆轨迹式起球仪(2)马丁台尔法图14-8 马丁台尔型磨损仪(3)起球箱法图14-9 箱式起毛起球仪(4)基本评定方法4.起毛起球影响因素及消除方法(1)影响因素(2)消除起毛起球的方法(二)织物的钩丝性1.钩丝性:织物中纤维和纱线由于勾挂而被拉出于织物表面的现象称为钩丝。

2.织物钩丝性的测量方法和指标:①钉锤式钩丝仪测量方法②刺辊式钩丝仪测量方法(a )钉锤式(b )刺辊式(c )滚箱式图14-10织物钩丝测量方法及机构示意图③箱式钩钩丝仪测量方法 3.影响织物钩丝性的因素: (1)纤维性状方面 (2)纱线性状方面 (3)织物结构方面(4)后整理加工方面 五、悬垂织物因自重下垂的程度及形态称为悬垂性。

悬垂程度是指织物在自重作用下下垂的程度。

下垂程度越大,织物的悬垂性越好。

悬垂形态是指织物伸出部分能形成均匀平滑和高频波动曲面的特性。

分静态悬垂性和动态悬垂性两种 一、静态悬垂性 1.定义静态悬垂性是指织物在自然状态下的悬垂度和悬垂形态。

2.测量方法及指标)1(100100rR rF U A A A A F -=⨯--=A DA dA FA d图 14-11 织物悬垂性测量示意图图14-12 悬垂比计算示意图3.影响织物静态悬垂性的主要因素二、动态悬垂性1.定义动态悬垂性是指织物(服装)在一定的运动状态下的悬垂度、悬垂形态和漂动频率。

2.测量方法和指标3.影响织物动态悬垂性的主要因素4.可能的发展六、起拱第二节纺织品的手感一、织物手感的定义与内涵1.织物手感的定义织物手感是织物某些机械和物理性能对人手掌刺激所引起的综合反应。

2.评价对象及内容织物手感或触觉风格的评价方式有感观评定法和仪器评定法。

前者是依靠感觉器官获得的“风格语言”评价;后者是通过仪器测定织物有关的物理、力学量,然后计算得到织物的风格特性和等级。

二、织物手感评定1.手感评定的基本方法具体方法可归纳为一捏、二摸、三抓、四看。

2.手感用语3.手感的分级与统计(1)分级方式对织物某项手感的基本特性(如滑糯程度、挺括程度等)以人为选定的尺度进行分档评分。

(2)统计评价根据总秩序数对这些织物风格的优劣水平做出相对比较,做出感官评价的结果。

第三节纺织品服用的耐用性能1. 撕裂织物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受到集中负荷的作用,使局部损坏而断裂。

织物边缘在一集中负荷作用下被撕开的现象称为撕裂,亦称撕破。

(1)撕裂强力的测试方法舌形法梯形法落锤法翼形法(2)撕裂破坏机理PP(a)单缝法图14-13 单缝法撕裂破坏过程(3)织物的撕裂曲线及撕裂强力指标撕裂曲线撕裂指标图14-14 两种典型撕裂过程曲线(4)影响织物撕裂强力的因素①响织物撕裂强力的内在因素纱线性质图14-15 织物撕裂强度与涤纶混纺比的关系织物组织织物织缩织物的经纬密织物的后整理②试验条件对织物撕裂强力的影响试样尺寸的影响撕裂速度的影响温湿度条件2.顶破与胀破织物在一垂直于其平面的负荷作用下,顶起或鼓起扩张而破裂的现象称为顶破(顶裂)或胀破。

(1)测试方法与指标弹子式顶破试验仪气压式顶破试验仪(2)织物的顶裂破坏机理(3)影响织物顶破性质的因素织物拉伸断裂强力对顶破强力有直接影响,通常,随着织物拉伸强力的增加,顶破强力明显提高。

机织物经、纬两向的结构和纱线性质差异程度对织物顶破或胀破强力有很大的影响。

实验表明,当经、纬纱的断裂伸长率、织缩率和经、纬密相近时,经、纬两系统纱线同时发挥分担负荷的最大作用,顶破强力较大。

反之,差异大的,首先在伸长能力差的系统断裂,顶破强力就较小。

在其他相同条件下,织物的伸长率和织缩率越大,顶破时的顶破伸长大,织物各个方向上的张力在顶裂方向的有效分力也大,使织物的顶破强力提高。

针织物正是具有高伸长率的特点和各向同性的调整,顶破强度较高。

适当增加线圈密度也能使针织物顶破强力提高。

非织造布的纤维强度,纤维间固着点的强度是影响顶破的最关键因素。

其次,纤维摩擦、卷曲和纠缠作用亦影响顶破性质。

除纤维、纱线和织物本身结构、性能影响织物顶破强力外,试验条件对顶破强力也有重要影响。

如试样直径越大,弹子直径越小,测得织物顶破强力将降低。

温、湿度的影响与织物拉伸强度影响相似。

3.耐磨(1)织物的磨损机理摩擦中纤维的断裂图14-16织物表面受到磨损的示意图纤维从织物中抽出 纤维被切割断裂 纤维表面磨损 摩擦生热作用(2)织物耐磨性的测量方法及指标①耐磨仪测量 a.平磨平磨是指织物试样表面在定压下与磨料摩擦所受到的磨损。

(a )往复式(b )回转式图14-17 平磨式磨损测量机构原理示意图b.曲磨图14-18 曲磨测定仪c.折边磨图14-19 折边磨测定仪d.复合磨动态磨。

图14-20 动态磨测定仪e.翻动磨图14-21 翻动磨测定仪()54321C O O O O O O ++++= (17-17) ②穿着试验(3)影响织物耐磨性的主要因素①纤维的性质和几何形状: a.纤维的几何特征 b.纤维的力学性能 c.合成纤维的软化点 ②纱线性状: a.纱线的捻度: b.纱线的条干: c.单纱与股线: d.混纺纱的径向分布: ③织物几何结构: a.织物厚度:b.织物经、纬密和组织:c.织物中经、纬纱细度:d.织物单位面积的重量:e.织物表观密度与毛羽:f.织物结构相和支持面: ④试验条件环境的温湿度、摩擦方向及压力等对织物耐磨性有较大影响 ⑤后整理树脂整理可使织物耐磨性改善。

第四节纺织品的卫生防护一、纺织品的服用舒适性1.纺织品服用的热湿舒适性织物的热湿舒适性是指织物在人体与环境的热湿传递间维持和调节人体体温稳定,微环境湿度适宜的性能。

一般认为人体在衣服内温度32±l℃,相对湿度50%±10%,气流速度25±l5 cm/s的范围内感到舒适。

织物就是维持这一状态、进行热湿传递、调节的。

(1)织物热湿舒适性的评价①物理指标评价法热舒适性物理指标湿舒适性物理指标热湿综合评价指标②微气候参数评价③暖体假人法④生理学评价方法⑤心理学评价方法图14-22 热湿舒适区及W s 与T s曲线(2)影响织物热湿舒适性因素(3)织物热湿舒适性的应用夏季服装面料的选择冬季面料的选择2.纺织品服用的接触舒适性二、抗菌防臭性1.抗菌及防护一是抑菌杀菌作用,直接“抗菌”,多用于内衣;一是通过拒水处理、微孔膜透气结构来阻断细菌透过织物实现“抗菌”,常用于外装。

2.防臭性三、防紫外光性1.光辐射防护的基本要求 2.纺织品紫外防护方法 3.防紫外线效果评价表14-3 UPF 的数值及防护等级UPF 值效果 紫外透过率 UPF 等级 15~24较好 6.7~4.2% 15,20 25~39 非常好 2.6~4.1% 25,30,35 40~50优异≤2.5%40,45,50,50+UPF 计算方法如式下式所示:四、远红外吸收与发射五、辐射屏蔽性 1.电磁辐射防护 ①电磁辐射防护数据表14-4 家用电器电磁辐射检测数据 10-7 (特斯拉)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d T S E d S E T S E S E UPF ⎰⎰∑∑=∆∆=400280400280400280400280吹风机70 录像机 6复印机40 电熨斗 3洗衣机30 传真机 2 ②电磁辐射防护方法图14-23 电磁辐射防护服2.高能辐射防护①辐射来源及防护②主要防护机理与材料六、有害物质释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