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李翊书 韩愈》的阅读答案及译文
韩愈《答李翊书》原文和翻译
韩愈《答李翊书》原文和翻译导语:韩愈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韩愈《答李翊书》原文和翻译。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答李翊书》韩愈六月二十六日,愈白。
李生足下: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
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
生所谓“立言”者,是也;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
抑不知生之志:蕲胜于人而取于人邪?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邪?蕲胜于人而取子人,则固胜于人而可取于人矣!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
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抑又有难者。
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
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
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
如是者亦有年,犹不改。
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务去之,乃徐有得也。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
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
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其沛然矣。
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
虽然,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
气,水也;言,浮物也。
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
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虽如是,其敢自谓几于成乎?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虽然,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邪?用与舍属诸人。
君子则不然。
处心有道,行己有方,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
如是者,其亦足乐乎?其无足乐也?有志乎古者希矣,志乎古必遗乎今。
答李翊书原文及翻译
答李翊书原文及翻译答李翊书原文及翻译《答李翊书》是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年)韩愈给李翊的复信,是一篇书信体论说文。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答李翊书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参考。
答李翊书全文阅读:出处或作者:韩愈六月二十六日,愈白。
李生足下: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
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
生所谓“立言”者,是也;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
抑不知生之志:蕲胜于人而取于人邪?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邪?蕲胜于人而取子人,则固胜于人而可取于人矣!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
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抑又有难者。
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
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
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
如是者亦有年,犹不改。
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务去之,乃徐有得也。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
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
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其沛然矣。
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
虽然,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
气,水也;言,浮物也。
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
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虽如是,其敢自谓几于成乎?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虽然,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邪?用与舍属诸人。
君子则不然。
处心有道,行己有方,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
如是者,其亦足乐乎?其无足乐也?有志乎古者希矣,志乎古必遗乎今。
吾诚乐而悲之。
《答李翊书》文言文翻译
向我提问的人很多,顾念你的言辞,志不在名利,姑且为你说说以上这些看法。
你所说的立言的想法是对的,你所写的文章与你所期求的,非常相似和接近了。不过,不知道你的志向是期求超过别人而被别人所取用呢?还是期望达到古代立言的境界呢?如果你期求超过别人而为别人所取用,那么你本来就已超过别人而可以被别人所取用了。如果你期望达到古代立言的境界,那么你就不要希望自己快速成功,不要被势位和利禄所诱惑,要培养树木的根而等待它的果实,添加油脂希求灯光亮。根长得茂盛的树木,它的果实就会顺利成长;油脂肥沃的,灯光就会明亮,仁义的人,他的言辞自然就和善可亲。
《答李翊书》
[译文]
六月二十六日,韩愈向李生足下禀告: 你来信中的文辞很好,而你又问得怎么谦虚而恭敬啊!能象这样,谁不愿意把自己懂得的仁义之道告诉你呢?道德有归处指日可待了,更何况作为道德外在表现的文章呢?不过我是人所说的望到孔子家的门墙还没有进入到他家门的人,又哪能真正知晓(道的)是和非呢?即使如此,我也不能不对你谈谈这个问题;
不过这里又有些难处,我所做的文章,自己也不知道它达到了还是没有达到。虽然这样,我学习写文章已有二十多年了。起初不是三代两汉的书我不敢翻阅,不是圣人的思想我不敢吸收,居家好像忘掉了什么,外出好像丢掉了什么;神态时而庄重像是在凝思,时而茫然像是迷茫。当我从心里取出想的东西,倾注到手上写出来,务求除去陈言滥调,这真是非常困难的事啊!(起初)文章给别人看,(我)不了解他们的非议讥笑可以当作非议讥笑。像这样又有好些年,我始终不改变我的作法,这以后我才认识到;古书中与圣人之道是真相合还是假相合的地方,和虽然正合于圣人之道但还未达到完美境界的地方,这时黑和白就区分得清清楚楚了。而后务求除去自已文章中不可取之处,这才渐渐地有所得。当我把自己的思想写出来的时候,文思勃发就像流水奔泻一样不可遏称赞我的文章,我就觉得忧虑,这是因为在文章中,还有不合道的杂见在其中。像这样的情况又有好些年,这以后我写的文章气势浩大,;就像汹涌澎湃的江水一样奔流不止了。我又担心自己的文章不够醇正,就主动寻找抵御那些不纯的东西,平心静气地去审察它,直到文章韵内容都醇正了,然后才放手去写。.即使这样,还是不可以不继续加强修养。要使自己(的修养)行走在仁义的道路上,沉浸在《诗》、《书》的渊源里,不要迷失道路,不要断绝源泉,我终身如此。气(道德修养),如同水;言辞,如同水面上漂浮的东西。水势大,那么能够浮起的东西,不论大小都能浮起采。气和言辞的关系也像是这样:气盛,那么言辞的长短与声音的高低就都会恰到好处。
答李翊书 韩愈
答李翊书韩愈六月二十六日,愈白。
李生足下: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
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
生所谓“立言”者,是也;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
抑不知生之志:蕲胜于人而取于人邪?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邪?蕲胜于人而取子人,则固胜于人而可取于人矣!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
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抑又有难者。
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
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
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
如是者亦有年,犹不改。
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务去之,乃徐有得也。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
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
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其沛然矣。
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
虽然,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
气,水也;言,浮物也。
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
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虽如是,其敢自谓几于成乎?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虽然,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邪?用与舍属诸人。
君子则不然。
处心有道,行己有方,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
如是者,其亦足乐乎?其无足乐也?有志乎古者希矣,志乎古必遗乎今。
吾诚乐而悲之。
亟称其人,所以劝之,非敢褒其可褒而贬其可贬也。
问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为言之。
愈白。
注释:几(jī):近。
蕲(qí):通"祈"。
晔(yè):火光很盛的样子。
韩愈《答李翊书》原文和翻译
韩愈《答李翊书》原文和翻译韩愈《答李翊书》原文和翻译导语:韩愈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韩愈《答李翊书》原文和翻译。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答李翊书》韩愈六月二十六日,愈白。
李生足下: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
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
生所谓“立言”者,是也;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
抑不知生之志:蕲胜于人而取于人邪?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邪?蕲胜于人而取子人,则固胜于人而可取于人矣!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
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抑又有难者。
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
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
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
如是者亦有年,犹不改。
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务去之,乃徐有得也。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
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
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其沛然矣。
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
虽然,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
气,水也;言,浮物也。
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
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虽如是,其敢自谓几于成乎?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虽然,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邪?用与舍属诸人。
君子则不然。
处心有道,行己有方,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
如是者,其亦足乐乎?其无足乐也?有志乎古者希矣,志乎古必遗乎今。
韩愈《答李翊书》原文及翻译
韩愈《答李翊书》原文及翻译本文是关于韩愈《答李翊书》原文及翻译,感谢您的阅读!说明:以下黑色字为原文,红色字为翻译。
如有错漏,请在评论中指出,华语网纠错专员每天会审核纠错一次。
六月二十六日,愈白。
李生足下: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
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
六月二十六日,韩愈禀告。
李翊足下:你的来信文辞很好,而且请教问题的态度多么谦虚恭敬。
能象这样,谁不想把那道理告诉你呢?道德的归真为期不会久了,何况它的外在形式(文章)呢?不过我只是所谓“望见了孔子的门户和围墙但尚未登入堂室”的人,哪里能够知道是对还是错呢?虽然如此,还是不可不同你谈谈这方面的道理。
生所谓“立言”者,是也;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
抑不知生之志:蕲胜于人而取于人邪?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邪?蕲胜于人而取子人,则固胜于人而可取于人矣!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
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你所说的“立言”这句话,是对的;你写的文章以及希望达到的目的,非常符合而且相接近。
然而不知道你的志向,是祈求自己的文章超过别人而被人所取呢?还是希望达到“古之立言者”的境界呢?祈求自己的文章超过别人而被人取用,那你本来就超过了别人而且可以被人取用了!如果期望达到“古之立言者”的境界,那就不能指望它很快成功,不能被世俗的势利所诱惑,应该培育果树的根茎来等待它结果,多添灯油来盼望灯光明亮。
根系发达的果树,果实才会顺利成熟,油脂多而好的油灯,火光才明亮。
具有仁义之道的人,他的言语和和顺顺。
抑又有难者。
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
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
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
《答李翊书韩愈》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答李翊书韩愈》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答李翊书韩愈①六月二十六日,愈白。
李生足下: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
②生所谓“立言”者,是也;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
抑不知生之志,蕲胜于人而取于人邪?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邪?蕲胜于人而取于人,则固胜于人而可取于人矣!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
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③抑又有难者。
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
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
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如是者亦有年,犹不改。
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务去之,乃徐有得也。
④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
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
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其沛然矣。
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虽然,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
⑤气,水也;言,浮物也。
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
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虽如是,其敢自谓几于成乎?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美取焉?虽然,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邪?用与舍属诸人。
君子则不然。
处心有道,行己有方,用则施诸人,舍则专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如是者,其亦足乐乎?其无足乐也?⑥有志乎古者希矣,志乎古必遗乎今。
吾诚乐而悲之。
亟称其人,所以劝之,非敢褒其可褒而贬其可贬也。
问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为言之。
愈白。
(节选自《昌黎先生集》)1.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蕲胜于人而取于人邪蕲:希望B. 养其根而俟其实俟:等待C. 其肖于器邪肖:仿效D. 有志乎古者希矣希:稀少2.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足下:敬辞,可译为“您”,与“陛下”,“殿下”、“阁下”等都是古人谦虚地尊称对方的称呼。
答李翊书韩愈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答李翊书韩愈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李翊书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得意门生,他给韩愈写了一封信,并附上了一篇自己创作的作品。
下面是对李翊书这封信和作品的原文翻译及赏析。
李翊书给韩愈的信:臣翊书学无不尽力也,才淺学浅,曷足以當門下赐观十五字。
盖名大贤也,非贤愚能识之,翊书荷命般矣,良由贤愚不能辨耳。
《会少离》时维夏汛,乃蒙韩伯之宥命者三。
庶景递肃陈以翼遗德,蚕于肆于湟水,羊牧织于安平;倀犊雀时,胡麻稷之秀实,辄拱租单位,irquirunt之诵坐地者而数之曰:“擢者乃敬之。
”俨乎乘民者若低犬豕,而无有伤敬隐者舍之者尤。
肅绪缗互愈多,契尽数时检鞅,溉成浚,亩无属者敢致私者释考史去。
赏析:首先,这封信展现了李翊书对学问的敬重和自谦之态度。
他坦承自己才浅学浅,不足以领会韩愈所赐观的十五字,表达了对韩愈真知灼见的佩服。
他对自己能得到韩愈的赏识感到荣幸,认为自己之所以受赏是因为韩愈的明智决策,而非因为自己有多么出色。
这种自谦而又尊重师长的态度体现了传统儒家的学问倡导。
其次,李翊书的作品《会少离》以夏天汛期为背景,描绘了人们在丰收季节的安乐生活。
文中通过描述耕种、养蚕、放牧、织布等景象,展现了社会秩序的良好和人民生活的富裕。
诗中还提到了擢租、监考、征收赋税等官方行为,这表明了韩愈的治理严明和工程建设的兴盛,进一步强调了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在这篇作品中,李翊书运用了生动的描写手法和丰富的视角展示了夏季生活的丰富与多样性。
他通过描写人们的耕作、牧羊和织布等日常活动,展现出社会秩序的井然和人民生活的幸福。
同时,他也不忘提及官吏的负责任之态度和公正无私之行为,体现了韩愈所倡导的治理理念。
总的来说,李翊书给韩愈的信以及他的作品《会少离》表达出对韩愈的尊敬和钦佩,同时也展现了韩愈治理的成果和社会的繁荣。
这篇作品既表达了作者对韩愈的敬意,也展现了他对韩愈治理成果的认同。
它是李翊书在韩愈庇佑下的创作,同时也向人们展现了唐代社会的繁荣和和谐。
韩愈《答李翊书》原文和翻译
韩愈《答李翊书》原文和翻译导语: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下面店铺给大家分享韩愈《答李翊书》原文和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六月二十六日,愈白。
李生足下: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
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
生所谓“立言”者,是也;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
抑不知生之志:蕲胜于人而取于人邪?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邪?蕲胜于人而取子人,则固胜于人而可取于人矣!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
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抑又有难者。
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
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
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
如是者亦有年,犹不改。
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务去之,乃徐有得也。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
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
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其沛然矣。
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
虽然,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
气,水也;言,浮物也。
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
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虽如是,其敢自谓几于成乎?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虽然,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邪?用与舍属诸人。
君子则不然。
处心有道,行己有方,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
如是者,其亦足乐乎?其无足乐也?有志乎古者希矣,志乎古必遗乎今。
韩愈《答李翊书》阅读答案
《韩愈《答李翊书》阅读答案.doc》引导语:韩愈在《答李翊书》表达了这样的意思:德是文章的内核,文是德之载体,或者...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https://m./wenxue/hanyu/190465.html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限时特价:6.00元/篇原价20元免费下载仅需3秒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copy839点击复制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答李翊书韩愈》阅读答案附译文
《答李翊书韩愈》阅读答案附译文《答李翊书韩愈》阅读答案附译文1、六月二十六日,愈白。
李生足下: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
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
2、生所谓“立言”者,是也;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
3、抑又有难者。
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
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
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
如是者亦有年,犹不改。
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务去之,乃徐有得也。
4、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
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
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其沛然矣。
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
虽然,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终吾身而已矣。
5、问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为言之。
愈白。
“两汉之书”指两汉的史书,高中我们学过的课文有司马迁的(篇目)(1分)对“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我看待别人,不把别人的非难和讥笑放在心上。
B、把文章拿给别人看时,不把别人的非难和讥笑放在心上。
C、我看待别人,不把别人的非难和讥笑放在心上。
D、把文章拿给别人看时,不了解别人非难和嘲笑的原因。
第8段中,韩愈提出了写作准则。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通读全文,列举作者之所以会答复“答李翊书”的原因。
的原因。
(3分)结合原文,从学习方法的角度谈谈韩愈“学之二十余年”经历给你的启示。
(4分)(1分)《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等(2分)B(2分)“惟陈言之务去”(3分)李栩来信的文辞立意很高,提问的态度谦卑恭敬,还考虑到他的意图不在于功利。
《答李翊书》原文翻译
《《答李翊书》原文翻译.doc》六月二十六日,韩愈禀告。
李翊足下:你的来信文辞很好,而且请教问题的态度多么谦虚恭敬...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限时特价:6.99元/篇原价20元免费下载仅需3秒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copy839点击复制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读韩愈阅读答案
读韩愈阅读答案聪明的韩愈阅读答案《答李翊书韩愈》阅读答案及译文篇一:读韩愈阅读答案答李翊书韩愈1六月二十六日,愈白。
李生足下: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
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
2生所谓立言者,是也;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
3抑又有难者。
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
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
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
如是者亦有年,犹不改。
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务去之,乃徐有得也。
4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
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
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其沛然矣。
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
虽然,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终吾身而已矣。
5问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为言之。
愈白。
22、两汉之书指两汉的史书,高中我们学过的课文有司马迁的(篇目)(1分)23、对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我看待别人,不把别人的非难和讥笑放在心上。
B、把文章拿给别人看时,不把别人的非难和讥笑放在心上。
C、我看待别人,不把别人的非难和讥笑放在心上。
D、把文章拿给别人看时,不了解别人非难和嘲笑的原因。
24、第8段中,韩愈提出了写作准则。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25、通读全文,列举作者之所以会答复答李翊书的原因。
的原因。
(3分)26、结合原文,从学习方法的角度谈谈韩愈学之二十余年经历给你的启示。
(4分)参考答案:语文网22 . ( 1 分)( (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等23 . ( 2 分)B24 . ( 2 分)惟陈言之务去25 . ( 3 分)李栩来信的文辞立意很高,提问的态度谦卑恭敬,还考虑到他的意图不在于功利。
韩愈《答李翊书》原文和翻译
韩愈《答李翊书》原文和翻译六月二十六日,愈白。
李生足下: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
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
生所谓“立言”者,是也;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
抑不知生之志:蕲胜于人而取于人邪?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邪?蕲胜于人而取子人,则固胜于人而可取于人矣!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
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抑又有难者。
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
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
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
如是者亦有年,犹不改。
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务去之,乃徐有得也。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
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
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其沛然矣。
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
虽然,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
气,水也;言,浮物也。
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
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虽如是,其敢自谓几于成乎?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虽然,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邪?用与舍属诸人。
君子则不然。
处心有道,行己有方,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
如是者,其亦足乐乎?其无足乐也?有志乎古者希矣,志乎古必遗乎今。
吾诚乐而悲之。
亟称其人,所以劝之,非敢褒其可褒而贬其可贬也。
问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为言之。
愈白。
译文六月二十六日,韩愈禀告,李生足下:你来信的文辞立意很高,而那提问的态度是多么谦卑和恭敬呀。
答李翊书
答李翊书[ 唐 ] 韩愈六月二十六日,愈白。
李生足下: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
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
生所谓“立言”者,是也;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
抑不知生之志:蕲胜于人而取于人邪?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邪?蕲胜于人而取于人,则固胜于人而可取于人矣!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
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抑又有难者。
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
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
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
如是者亦有年,犹不改。
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务去之,乃徐有得也。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
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
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其沛然矣。
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
虽然,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
气,水也;言,浮物也。
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
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虽如是,其敢自谓几于成乎?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虽然,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邪?用与舍属诸人。
君子则不然。
处心有道,行己有方,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
如是者,其亦足乐乎?其无足乐也?有志乎古者希矣,志乎古必遗乎今。
吾诚乐而悲之。
亟称其人,所以劝之,非敢褒其可褒而贬其可贬也。
问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为言之。
愈白。
10、下列对文中划线的句子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虽如是其敢自谓几于成乎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虽然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邪用与舍属诸人。
《答李翊书》原文阅读及对照翻译
《答李翊书》原文阅读及对照翻译【原文】六月二十六日,愈白。
李生足下: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
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
【翻译】六月二十六日,韩愈禀告。
李翊足下:你的来信文辞很好,而且请教问题的态度多么谦虚恭敬。
能象这样,谁不想把那道理告诉你呢?道德的归真为期不会久了,何况它的外在形式(文章)呢?不过我只是所谓“望见了孔子的门户和围墙但尚未登入堂室”的人,哪里能够知道是对还是错呢?虽然如此,还是不可不同你谈谈这方面的道理。
【原文】生所谓“立言”者,是也;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
抑不知生之志:蕲胜于人而取于人邪?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邪?蕲胜于人而取子人,则固胜于人而可取于人矣!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
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翻译】你所说的“立言”这句话,是对的;你写的文章以及希望达到的目的,非常符合而且相接近。
然而不知道你的志向,是祈求自己的文章超过别人而被人所取呢?还是希望达到“古之立言者”的境界呢?祈求自己的文章超过别人而被人取用,那你本来就超过了别人而且可以被人取用了!如果期望达到“古之立言者”的境界,那就不能指望它很快成功,不能被世俗的势利所诱惑,应该培育果树的根茎来等待它结果,多添灯油来盼望灯光明亮。
根系发达的果树,果实才会顺利成熟,油脂多而好的油灯,火光才明亮。
具有仁义之道的人,他的言语和和顺顺。
【原文】抑又有难者。
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
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
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
如是者亦有年,犹不改。
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务去之,乃徐有得也。
答李翊书
答李翊书(韩愈)【题解】韩愈(768~824),字退之。
河南河阳(今孟县)人。
北魏贵族后裔。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因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韩愈3岁丧父,7岁读书,20岁应进士,三试不第。
德宗贞元八年(792)进士。
先后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又至京师,官四门博士;任监御史后,因指斥朝政被贬为阳山令。
宪宗继位后,获赦北还,为国子博士。
元和十二年(817),曾随裴度平淮西吴元济叛乱,任行军司马。
淮西平定后,行升为刑部侍郎。
后又因谏迎佛骨,触怒宪宗,贬为潮州(今属广东)刺史,穆宗长庆元年(821),重返京城,为国子监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
政治上,他主张中央集权,倡导儒学,排斥佛老,人生的后一阶段较有作为;文学上,他是中唐古文的倡导者,主张文道合一,文体改革,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
关于散文与诗歌的创作,他有一整套理论,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了所提出的理论,并获得了卓越的成就。
唐及唐以后人们对他多有赞誉。
杜牧有“杜诗韩文”(《读韩杜集》)之说;苏轼对韩愈有“文起八代之衰”(《潮州韩文公庙碑》)的称誉。
主要著述自南宋以来有多种版本。
现存古本中以南宋庆元魏怀忠的《五百家音辨昌黎先生文集》、《外集》最善。
《答李翊书》写于贞元十七年,虽为书信体,却是他论述自己文学思想和写作经验的文章。
【简析】这是一封书信体的散文。
文章中阐述了韩愈关于文章学的一些理论:立言者须做“仁义之人”,“取于心而注于手”,“惟陈言之务去”,“气盛之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不志乎利”等。
这些论断,光耀千古,为当世乃至后世人所受益。
而其本人,正是这些见解的实践者,所写的文章无疑是其理论建树的最好的证明。
书信的往来,在言辞上最讲究礼节。
尽管李翊是晚辈,可是韩愈心怀一颗仁义之心,无长者之架势,无训诫之口吻,“其言蔼如也”。
一个“足下”,一个“生之书辞甚高”,足以表现出韩愈对李翊的尊重;而“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的自谦,“不可不为生言”的真诚,即把自己与李翊放在了平等的地位上,就此缩短了双方的距离。
答李翊书阅读答案
答李翊书阅读答案答李翊书阅读答案引导语:《答李翊书》是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年)韩愈给李翊的复信,韩愈认为写好文章的基本条件是要不断加强学习和修养。
《答李翊书》阅读答案答李翊书韩愈1六月二十六日,愈白。
李生足下: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
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
2生所谓“立言”者,是也;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
3抑又有难者。
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
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
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
如是者亦有年,犹不改。
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务去之,乃徐有得也。
4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
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
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其沛然矣。
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
虽然,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终吾身而已矣。
5问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为言之。
愈白。
阅读题22、“两汉之书”指两汉的史书,高中我们学过的课文有司马迁的(篇目)(1分)23、对“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我看待别人,不把别人的非难和讥笑放在心上。
B、把文章拿给别人看时,不把别人的非难和讥笑放在心上。
C、我看待别人,不把别人的非难和讥笑放在心上。
D、把文章拿给别人看时,不了解别人非难和嘲笑的原因。
24、第8段中,韩愈提出了写作准则。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25、通读全文,列举作者之所以会答复“答李翊书”的原因。
的原因。
(3分)26、结合原文,从学习方法的角度谈谈韩愈“学之二十余年”经历给你的启示。
(4分)参考答案:22 . ( 1 分)( (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等23 . ( 2 分)B24 . ( 2 分)“惟陈言之务去”25 . ( 3 分)李栩来信的文辞立意很高,提问的态度谦卑恭敬,还考虑到他的意图不在于功利。
古诗答李翊书翻译赏析
古诗答李翊书翻译赏析文言文《答李翊书》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六月二十六日,愈白。
李生足下: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
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
生所谓“立言”者,是也;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
抑不知生之志:蕲胜于人而取于人邪?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邪?蕲胜于人而取于人,则固胜于人而可取于人矣!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
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抑又有难者。
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
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
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
如是者亦有年,犹不改。
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务去之,乃徐有得也。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
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
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其沛然矣。
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
虽然,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
气,水也;言,浮物也。
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
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虽如是,其敢自谓几于成乎?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虽然,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邪?用与舍属诸人。
君子则不然。
处心有道,行己有方,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
如是者,其亦足乐乎?其无足乐也?有志乎古者希矣,志乎古必遗乎今。
吾诚乐而悲之。
亟称其人,所以劝之,非敢褒其可褒而贬其可贬也。
问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为言之。
愈白。
【翻译】六月二十六日,韩愈禀告,李生足下:你来信的文辞立意很高,而那提问的态度是多么谦卑和恭敬呀。
《答李翊书》译文
译:你所说的要著书立说(以其有深刻道理的言论流传后世)的看法,是正确的,你所做的和你所期望的,很相似并很接近了。只是不知道你的“立言”之志,是希望胜过别人而被人所取用呢,还是希望达到古代立言的人的境界呢?希望胜过别人而被人取用,那你本已胜过别人并且可以被人取用了。如果期望达到古代立言的人的境界,那就不要希望它能够很快实现,不要被势利所引诱,(要像)培养树木的根而等待它的果实,(像)给灯加油而等它放出光芒。根长得旺盛果实就能预期成熟,灯油充足灯光就明亮,仁义之人,他的文辞必然和气可亲。
有志乎古者希矣 !志乎古,必遗乎今 ,吾诚乐而悲之 。亟称其人 ,所以劝之 ,非敢褒其可褒而贬其可贬也。问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为言之 。愈白。
译:有志于学习古代立言者的人很少了。有志学习古人的人,必为今人所弃,我实在为有志于古的人高兴,也为他悲伤,我一再称赞那些有志学习古人的人,只是为了勉励他们,并非敢(随意)表扬那些可以表扬、批评那些可以批评的人。向我问道人有很多了,想到你的意图不在于功利,所以姑且对你讲这些话。韩愈语。
生所谓立言者,是也。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 。抑不知生之志,蕲胜于人而取于人邪 ?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邪?蕲胜于人而取于人,则固胜于人而可取于人矣。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 ,加其膏而希其光 。根之茂者其实遂 ,膏之沃者其光晔 ,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李翊书 韩愈》的阅读答案及译文 1 六月二十六日,愈白。
李生足下: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
能 如是, 谁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归也有日矣, 况其外之文乎?抑愈所谓望孔子 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
2 生所谓“立言”者,是也;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
3 抑又有难者。
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
始 者, 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 非圣人之志不敢存。
处若忘, 行若遗, 俨乎其若思, 茫乎其若迷。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 惟陈言之务去, 戛戛乎其难哉! 其观于人, 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
如是者亦有年,犹不改。
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 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务去之,乃徐有得也。
4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
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 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
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其沛然矣。
吾又惧 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
虽然,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 乎诗书之源,终吾身而已矣。
5 问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为言之。
愈白。
22、“两汉之书”指两汉的史书,高中我们学过的课文 有司马迁的(篇目)(1 分) 23、 对“其观于人, 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我看待别人,不把别人的非难和讥笑放在心上。
B、把文章拿给别人看时,不把别人的非难和讥笑放在心上。
C、我看待别人,不把别人的非难和讥笑放在心上。
D、把文章拿给别人看时,不了解别人非难和嘲笑的原因。
24、第 8 段中,韩愈提出了写作准则。
(用原文语句回答)(2 分)
)
25、通读全文,列举作者之所以会答复“答李翊书 ”的原因。
的原因。
(3 分) 26、 结合原文, 从学习方法的角度谈谈韩愈“学之二十余年”经历给你的启 示。
(4 分) 参考答案: 22 . ( 1 分)( (廉颇蔺相如列传》 、《鸿门宴》 等 23 . ( 2 分)B 24 . ( 2 分)“惟陈言之务去”< />25 . ( 3 分)李栩来信的文辞
1/6
立意很高,提问的态度谦卑恭敬,还考虑到他的意图不在于功利。
26 . ( 4 分)“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 读书要读 经典之作, 树立高远的志向。
“处若忘, 行若遗, 俨乎其若思, 茫乎其若迷。
”― 学习,要品味咀嚼,勤于思考体会。
“陈言务去”― 强调学习不必拘泥于章句 文辞,要学习文中的思想以及为文的方法。
反对一味模仿,提倡创新。
< />“识古书之正伪”― 读书要辨析真伪, 必须有真知灼见。
< /> (任 选两点, 结合文意, 言之有理即可) < style="mso-special-character: line-eak" />< style="mso-special-character: line-eak" /> [参考译文 〕< />六月二十六日,韩愈察告,李生足下:< />你来信的文 辞立意很高,而那提问的态度是多么谦卑和恭敬呀。
能够这样,谁不愿把立言之 道告诉你呢?儒家的仁义道德归属于你指日可待, 何况乎表述道德的文呢?< />你所说的要著书立说的看法,是正确的,你所做的和你所期望的,很相似 并很接近了。
不过还是有困难之处,我所做到的,自己也不知道达到(古代立言 者的境界)还是没有?虽然如此,我学习古文已有二十多年了。
开始的时候,不 是夏商周三代西东两汉的书就不敢看, 不合乎圣人志意的就不敢存留心中, 静处 的时候像忘掉了什么,行走时好像遗失了什么,矜持的样子像在思考,茫茫然像 是着了迷。
护当把心里所想的用手写出的时候,想要把那些陈旧的言词去掉,这 是很艰难的呀!把文章拿给别人看时,不把别人的非难和讥笑放在心上。
像这种 情况也有不少年, 我还是不改 (自己的主张) 。
这样之后才能识别古书 (中道理) 的真与假,以及那些虽然正确但还不够完善的内容,清清楚楚黑白分明了,务必 去除那些不正确和不完善的,这才慢慢有了心得。
< />当把心里所想的用 手写出来的时候,文思就像泉水一样涌流出来了。
再拿这些文章给别人看时,讥 笑它我就高兴,称赞它我就担忧,因为文章里还存有时人的意思和看法。
像这样 又有些年,然后才真是像大水浩荡一样(文思奔涌)了。
我又担心文章中还有杂 而不纯的地方,于是从相反方向对文章提出话难、挑剔,平心静气地考察它,直 到辞义都纯正了,然后才放手去写舒虽然如此,还是不能不加深自艺的修养。
在 仁义的道路上行进,在《诗》《书》 的源泉里游弋,终我一生都这样做而已。
< />向我问道的人有很多了,想到你的意图不在于功利,所以姑且对你讲 这些话。
韩愈语。
2/6
3/6
4/6
5/6
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