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邶风·静女》 导学案
《诗经·邶风·静女》教案实录
一、教案基本信息《诗经·邶风·静女》教案实录教学对象:高中语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诗经·邶风·静女》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2. 能够分析并欣赏《诗经·邶风·静女》中的修辞手法。
3. 能够通过讨论和写作,表达自己对《诗经·邶风·静女》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重点:1. 《诗经·邶风·静女》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2. 《诗经·邶风·静女》中的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 《诗经·邶风·静女》的古代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对《诗经·邶风·静女》的深入理解和感悟。
二、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介绍《诗经》和《邶风·静女》的背景和意义。
2. 学生自读《邶风·静女》,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3. 讲解《邶风·静女》的诗意,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4. 分析《邶风·静女》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让学生欣赏并理解其艺术效果。
第二课时: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学生讨论《邶风·静女》中的意象和情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3.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对《邶风·静女》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短文。
三、作业布置根据对《邶风·静女》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短文,不少于300字。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诗经·邶风·静女》的诗意和艺术特色,分析并欣赏其中的修辞手法。
通过讨论和写作,学生能够表达自己对《诗经·邶风·静女》的理解和感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古代背景和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经·邶风·静女》的诗意和艺术特色的理解程度。
统编版必修上《静女》导学案
3、《静女》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①“赋”的表现手法。
这是一篇爱情回忆录,通过回忆,记叙了一对青年男女,恋爱双方一次“城隅”幽会的一个片段情景。
②“比”的表现手法。
诗章中以“彤管”、“荑”草之美比“静女”之美。
③细节描写。
(女子)爱而不见,(男子)搔首踟蹰。
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刻画人物形象:女子,调皮;男子,急躁。
表达思想感情:热恋中男女真切、自然的感情(4)四言为主,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即重复的章节,意义和字面上都只有少量的改变。
使诗歌在音律上收到美的效果。
4.你相信爱情吗?你追求(渴望)的爱情是什么样的?你觉得现实社会中我们的爱情现状怎么样?哪些因素影响了我们的爱情?【资料补充】1、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对赋、比、兴三种手法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敷:陈述、铺陈)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用今天的话说:“赋”就是直接叙事、刻画和抒情;“比”就是打比方;“兴”就是起头,即先说别的事物,以引出诗人要说的事物。
赋、比、兴都是诗人用以构筑诗的艺术形象和意境的方法,一般说来,虽某些诗侧重用赋、或比、或兴,而多数则是交互运用。
2、《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静女》公开课教案最新5篇
《静女》公开课教案最新5篇《静女》公开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生能熟练阅读全诗,做到字音、节奏正确,较终能熟读成诵。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阅读基础上,能结合注释了解诗的含义,在此基础上编写课本剧,即兴表演。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指导诵读全诗,理解诗歌的含义。
教学难点:编演课本剧。
教学关键点:指导诵读方法,指导编演技巧和提出明确要求。
教学方法诵读法,表演法,情景陶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室,ppt授课课件,一束青草,一支笛子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2分钟)课件播放轻音乐《梁祝》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在2500年前,我们的先人,就上演着动人而浪漫的爱情故事。
我们在《关雎》中触摸到了君子思恋窈窕淑女的情怀,在《蒹葭》中我们透过朦胧的芦苇荡,看到了小伙子上下追溯,隔河观看伊人的浪漫。
今天我们看一对情侣如何约会,他们又会给我们讲述怎样的故事呢?我们阅读《静女》一诗。
二、指导阅读(11分钟)1、配乐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清字音和节奏2、再读课文,学生跟读课文,体会读音和节奏3、师生共读全诗,巩固字音和节奏的掌握4、小练习,检查学生对字音节奏的把握姝(shū)俟(sì)蜘蹰(chíchú)娈(luán)贻(yí)彤(tóng)管炜(wěi)怿(yì)归(kuì)荑(tí)洵(xún)5、指导背诵方法:竞赛背诵全诗,分节背诵,记住关键词。
三、结合注释,了解诗的含义(一叁分钟)学生结合注释了解《诗经》及本诗含义相互提问,识记关键词的意思姝俟爱踟蹰贻炜说怿女归复述诗歌讲述的故事探究诗歌写作技巧,分析诗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前两节的结构相似,个别词句相同,这叫什么写法?(重章叠句。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刻画出男女主人公怎样的形象?(少女天真活泼、调皮可爱的情态、"我"的憨厚、真诚以及未见恋人的焦灼、忧虑的`心情。
古诗词诵读《静女》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静女》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静女》教案教学目标1、注意诗歌的写景和心理描写以及两者间的联系。
2、引导学生领悟采用第一人称“我”的抒情特点。
重点难点诗歌细节描写的艺术效果。
教学过程诗词原文:静女①《诗经·邶(bèi)风》②静女其姝(shū)③,俟(s ì)④我于城隅(yú)⑤。
爱⑥而不见⑦,搔首踟(chí)蹰(chú)⑧。
静女其娈(luán)⑨,贻(yí)⑩我彤(tóng)管。
彤管有炜(wěi) ,说(yuè)怿(yì) 女(rǔ) 美。
自牧归(kuì)荑(tí) ,洵(xún) 美且异。
匪(f ēi)女(rǔ) 之为美,美人之贻。
注释译文注释①静女:文雅的姑娘。
②邶(bèi):邶国(今河南汤阴境内)。
③其姝(shū):姝,美丽。
其,形容词词头。
下面“静女其娈”的“其”用法相同。
④俟(sì):等待,等候。
⑤城隅(yú):城上的角楼。
一说是城边的角落。
⑥爱:通“薆(ài)”隐藏,遮掩。
⑦见:通“现”,出现。
一说是看见。
⑧踟蹰(chíchú):亦作“踟躇”,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⑨娈(luán):美好。
⑩贻(yí):赠送。
彤(tóng)管:红色的管萧。
管,有人说是茅草。
炜(wěi):鲜明有光的样子。
说怿(yuèyì):喜爱。
说,通“悦”,和“怿”一样,都是喜爱的意思。
女(rǔ):通“汝”,你。
这里指代“彤管”。
牧:野外放牧的地方。
归荑(kuìtí):赠送荑草。
归,通“馈”,赠送。
荑,初生的茅草。
洵(xún):的确,确实。
匪(fēi)女(rǔ):不是你(荑草)。
匪,通“非”。
语文卡片通假字:爱(薆)而不见(现)说(悦)怿女(汝)美自牧归(馈)荑匪(非)女(汝)之为译文美丽姑娘真可爱,她约我到城头来。
《静女》教案
《静女》教案第一篇:《静女》教案《诗经》二首《静女》教学目标: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
2、诵读课文,理清课文叙事线索,体会感情。
3、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1、能够准确地诵读本诗,通过阅读注释来自己翻译课文,并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是个重点。
3、分析把握诗歌当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1、诗歌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艺术效果。
2、学会比较分析,理解“赋”“比”“兴”写作手法。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大家的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了很多的诗歌,而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
其实,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接触了《诗经》,大家还记得哪些诗歌是出自《诗经》的吗?(《采薇》、《关雎》、《蒹葭》,课件出示重点诗句)今天我们也将学习《诗经》中另外两首诗歌,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经》。
二、介绍《诗经》1、《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所编定,现存诗305篇。
它最初称为《诗》、《诗三百》、《三百篇》,到西汉被尊为儒家经典之后,才有《诗经》之称。
《诗经》广泛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富于写实精神,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2、按体制《诗经》分“风”“雅”“颂”三大类。
(1)“风”有十五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是当时人民的口头创作,反映了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喜怒哀乐,是《诗经》中的精华。
(2)“雅”分大雅与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
(3)“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3、《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1)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铺陈(2)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喻(3)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联想4、风、雅、颂和赋、比、兴合称为“诗经六义” 诗、书、礼、乐、易、春秋合称“六艺” 大学、中庸、孟子、论语合称为“四书” 诗、书、礼、易、春秋合称“五经”三、导入《静女》“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静女》教学设计(优秀3篇)
《静女》教学设计(优秀3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这里是勤劳的小编帮大家找到的《静女》教学设计(优秀3篇),欢迎参考。
《静女》公开课教案篇一【教材分析】:本诗是《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漫步古诗苑单元中的一首必学诗歌,并且为语文抽考口语表达考试题目之一。
单元教学要求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或高声吟哦,或评点批注,或比较鉴别,进行个性化阅读赏析,并且在阅读中引导学生带着现代人的眼光进行感悟,从而充分感受古诗的语言美、情感美、思想美。
【教学对象】:三中联办二·二班【教学内容】:《静女》(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漫步古诗苑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诗经》的表现手法和《静女》顶真、双关的修辞方法。
情感与态度目标:想象三次约会的情景,使学生体会到少年的纯真和痴情。
【教学重点】: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
能够准确地诵读本诗,通过阅读注释来自己翻译课文,并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
引导学生用现代人的眼光审视纯真、热烈的爱情,激发学生的深层次思考。
【授课学时】:1学时【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提问引导法、比较法课前准备1朗读诗歌,疏通字词的读音,认真思考课后练习。
2查询有关《诗经》的知识,如作者、作品、评价性的文章。
3查找有关表达爱情和思家之情的诗歌、故事、乐曲。
以上三个预习作业,让学生在个人查询、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进行交流。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歌曲《在水一方》)提起古诗学习,大家都会感觉枯燥乏味,今天,老师首先请大家听一首邓丽君演唱的《在水一方》。
(师生一起听歌)这首歌优美的旋律、深情的唱词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如梦如幻的诗境里。
但是你们知道吗,这首歌的歌词是台湾省有名女作家琼瑶根据《诗经》当中的一首诗改编而来的。
高中语文 《静女》导学案
《静女》导学案
1、自由诵读,概括各章内容
2、在这次约会中,男子内心经历了怎样的情绪变化?
3、这一对恋人的性格各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分析。
4、读第二、三章,思考:相会之时,静女给男子赠送了什么?
男子对这些礼物是什么态度?可以看出什么呢?
5、男子对这两个礼物,更喜欢哪一个?从哪里看出来的?为什么会这样呢?
6、找出本诗中的细节描写,并说说细节描写的妙处。
7、归纳写作特色
8、比较阅读
国风·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①,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①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①,在城阙①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注释〕①衿——衣领。
青衿是周代学子的服装。
①嗣——传送,给予。
①挑、达——形容走来走去的情状。
①阙——古代城门上的楼。
思考:比较《邶风•静女》和《郑风•子衿》的异同。
静女导学案
年级:高一科目:语文班级:学生姓名:制作人:不知名编号:2023-15《静女》导学案学习目标:①课标要求: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②认知目标:积累古典诗词欣赏方面的基本知识,积累“姝俟贻说洵其匪女”等实虚词,能熟读并背诵本诗。
③能力目标:了解《诗经》中诗歌叙事与抒情的关系,能够正确把握诗歌基本内容和艺术构思,分析其艺术效果,认识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④情感目标:领略古典诗歌对爱情的赞美。
重点难点:品味诗歌细节描写的艺术效果,领略古典诗歌对纯朴爱情的赞美。
【学法指导】自主预习法、激情诵读法、问题探究法、分析讨论法、点拨启发法、拓展延伸法。
【预学案】一、自主学习·夯实基础1、反复记忆,文学文化《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6世纪)的诗歌,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主要运用“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文学常识:①《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如入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是我国诗歌的源头。
②《诗经》按其诗歌形式可以分为三部分,按其表现手法可分为三类。
这六要素合称为《诗经》“六义”。
③《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章法上的特点是:④“四书”指“五经”指2、朗读正音邶()姝()俟()薆()彤()炜()说怿()归()洵()【探究案】二、合作探究·成果展示。
学习任务一:自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词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
学习任务二:自读诗歌,概括两首诗的内容和人物形象特点1.本诗歌描绘了一个什么故事?2.探讨: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静女男子学习任务三:鉴赏手法1.《静女》的篇章结构特点:2.探讨:彤管与荑草,分别象征着什么?学习任务四:身为一名高中生,当下应形成怎样的爱情观三、课外拓展·提升涵养古代最美的爱情诗词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静女》教学设计(8篇)
《静女》教学设计(8篇)《静女》公开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诗经》的基本知识,积累字词,理解诗歌的含义并能熟练背诵这首诗歌。
2、过程与方法:理解文中主人公的感情变化,分析把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掌握《静女》的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培养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感情,吸收有益的成份。
教学重点理清诗歌的。
叙事情节,分析把握诗歌当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分析,学习《静女》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点拨法、讨论法教学准备教师查阅资料,制作课件,布置任务单;学生课前预习,搜集资料,完成预习任务。
教学过程:诗意导入由荷尔德林的诗“世界充满劳绩,而人却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为导入,引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学生感受诗歌魅力,走进《诗经》。
诗意导入,渲染诗歌魅力。
引发学生情感共鸣,激发学习欲望。
活动一:温故知新走进《诗经》1、《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现存诗305篇。
2、按表现内容,《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3、《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学生回顾《诗经》常识。
普及《诗经》知识点。
让学生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
活动二:诵读涵咏感知诗意1、听范读、学生自由朗读2、字音、字义、通假字讲解3、全诗梳理理解字词,疏通诗歌大意。
教师明确知识要点让学生了解《静女》的基本内容。
活动三:品读鉴赏探寻诗情1、《静女》描绘了几个镜头?明确:相约、相赠、相悦2、《静女》刻画了男、女主人公怎样的形象?明确:女子:娴静美丽、活泼可爱……男子:憨厚淳朴、痴情有爱……3、《静女》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明确:(1)赋比兴的表现手法;(2)细节和心理描写;(3)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
4、归纳主旨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深入探讨理解《静女》,探寻诗情。
教师点拨引导,让学生深入理解《静女》让学生走进《静女》,真正感受诗歌。
《静女》教案篇二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放《敖包相会》的乐曲,教师解说)一个十五月圆之夜,月华如水,微风轻拂,虫儿低吟,草原上一片宁静。
高中语文古诗词诵读静女学案
古诗词诵读静女《诗经·邶风》《邶风·静女》是一首爱情诗。
现代学者一般都认为此诗写的是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
而旧时的各家之说,则有多解,但他们的说法已经表明此诗写的是男女的爱情活动。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诵读诗歌。
《静女》是一首四言诗。
诵读的节奏一般读成“二/二”节拍。
全诗共分三章,每章四句,共十二句。
诵读时要读出诗歌的语气,语调。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2.在诵读过程中感知诗歌内容。
《静女》是一首表现青年男女爱情的诗歌,写的是主人公喜爱一位温柔娴静又美丽无比的女子。
他早早地赶到了约会地点,却看不到心上人的倩影。
等待中的他急得抓耳挠腮,不住徘徊,抚弄着姑娘送给他的彤管,还有一束荑草,它们在主人公的心里都格外美丽。
诗歌表现了男子热烈而纯朴的感情。
【古文今译】娴静姑娘真美丽,约我城角楼上来。
故意躲藏让我找,急得抓耳又挠腮。
娴静姑娘好容颜,送我一枝红彤管。
鲜红彤管有光彩,爱它颜色真鲜艳。
郊野采荑送给我,荑草美好又珍异。
不是荑草长得美,(而是)美人相赠厚情意。
1.诗歌共分三章,诵读时应该用什么样的情感、语调或语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第一章开篇两句要读出赴约时的兴奋得意之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应读出男子苦等不来的焦急苦恼之情。
语速稍微轻快一些。
第二章前面两句要读出收到女子赠物时的高兴之情,后两句则应表达出对心爱之人的赞美之情。
静女导学案
静女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预习检测 (1)三、全诗译文 (3)四、中心思想 (3)五、读文感知 (4)六、预习检测题答案 (5)一、学习目标学习《静女》,旨在深入体会古代恋人间纯真美好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韵律之美。
通过这首诗的学习,能够掌握诗经的基本艺术特色,学会鉴赏古典诗歌的方法。
同时,也希望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培养自身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通过学习《静女》,我们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代诗歌的魅力,更能够在现代社会中保持一颗纯真善良的心,追求真挚美好的爱情。
二、预习检测一、填空题1. 《静女》选自__________,这是一首___________诗。
2. 《静女》一诗中,描写男子爱而不见,故意躲藏起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静女》一诗中,描写男子等待女子时焦急情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1. 下列对《静女》一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歌以男子的口吻,用“赋”的手法,直陈其事,描写了恋人间幽会的过程。
B. “爱而不见”写女子见到恋人后的调皮,故意躲藏,让男子焦急等待。
C. “说怿女美”一句,描写男子对女子所赠彤管的喜爱,侧面烘托了女子的心灵手巧。
D. 诗歌通过描写具体细节,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表达了真挚健康的爱情。
2. 下列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B. 《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C. “风”是各地的民歌民谣,“雅”是宫廷乐曲歌词,“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D. 《诗经》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社会生活,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简答题1. 请简要分析《静女》一诗中男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2. 《静女》一诗在表达情感上有何特色?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静女》优秀教学设计 3篇
《静女》优秀教学设计篇9一、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字词。
2.运用联想、想象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通过《静女》的学习,掌握《诗经》比兴、重章叠句的艺术特色和顶真、双关的修辞方法。
4.体会、感受《静女》的感情基调:男女主人公纯真、热烈的爱情,初步学会鉴赏古体诗,领悟古体诗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5.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二、教学重点1.感受《静女》表现的感情以及所表达的爱情共性。
2.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诵读方法,读出诗歌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
三、教学难点1.《诗经》的艺术特色。
2.《静女》人物艺术形象的把握。
四、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三种主要的情感:亲情、友情和爱情。
爱情,在不同的时代是有着不同的表现方式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爱情的古老诗歌——《静女》,看看这是一个怎样的爱情故事。
(二)温故知新——《诗经》师:上课前,老师有叫同学们预习课文。
那现在请同学们告诉老师《静女》是出自哪里的?生:《诗经》。
师:我们以前就接触过《诗经》,现在一起来复习一下《诗经》的有关内容。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选集。
内容分类:“风”、“雅”、“颂”三部分。
表现手法:赋(铺陈)、比(比喻)、兴(起兴)。
两者统称为“诗经六义”。
句式:四言为主语言:双声叠韵(三)整体感知1.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并进行点评:朗读要注意节奏(二二式节奏,如:静女/其姝)、重音、情感。
2.矫正读音,播放课文录音。
3.全班齐读课文。
4.提示学生自学诗歌中的文言字词。
(四)小组合作探究孔子:“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朱熹说《邶风静女》是“淫奔期会之诗”。
思考:《静女》是“思无邪”还是“淫奔期会之诗”?(提示:可从主题、地点、人物、细节等方面进行探讨)1.从主题、地点、人物进行探究主题:约会(“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地点:城隅(“俟我于城隅”)人物:静女和“我”2.从静女和“我”的形象进行探究静女的形象:美丽文雅、聪明调皮(娴静可爱、顽皮活泼、小鸟依人)。
《静女》语文教案(优秀3篇)
《静女》语文教案〔优秀3篇〕《静女》语文教案篇一本教案尝试构建自主互动创新的课堂结构,探索语文传统课堂教学和语文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古诗文教学新模式。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习《静女》,进一步掌握重章迭句的形式特点及其赋和比的表现手法。
能力目标:1、继续培养学生结合注释,初步读懂诗歌的能力。
2、运用联想、想象的思维方式,培养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1、品味诗歌细节描写的艺术效果。
2、典型情节及精练语言。
◆教学方法:以情景教学法为主,教师用幽雅的音乐,用优美的语言营造诗情画意的诗意气氛。
学生以“话剧〞形式,再现情诗含蓄、朦胧、蕴藉的意境,引起同学情感共鸣。
以小组自主研究和讨论为辅。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投影仪制作的powerpoint课件红箫茅草柳树与月亮模具◆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师:爱情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是滚滚红尘中不衰的话题。
衣食男女每天都在上演着悲欢离合。
有的千古传诵,有的默默无闻;有的轰轰烈烈,有的催人泪下。
我们上节课所学的《氓》讲的是爱情悲剧。
悲剧的根源固然跟男子的二三其德有关,但也与女子的盲目轻率,不够庄重失去理智不无关系。
可贵的是,这个女子已经觉醒,虽然伤害已经造成,但总比一错再错,死到临头仍浑不觉死要强得多。
飞蛾扑火的故事是不值得赞美的。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静女》,看看又是一个怎样的爱情故事。
二、整体感知《邶风静女》:1、学生齐读诗歌,教师疏通字词:俟:〔sì〕等待。
娈〔luán〕:美好。
怿〔yì〕:喜爱。
荑〔tí〕:茅草芽。
洵〔xún〕:诚然,实在。
其:形容词词头,无实义。
有:形容词词头,无实义。
“说〞通“悦〞。
“归〞通“馈〞,赠送。
2、学生自由朗读,背诵全诗。
3、师:《静女》全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生甲:《静女》写的是一对青年男女一次令人心跳的甜蜜约会,表现了男青年对女友的一往情深。
《诗经·邶风·静女》教案实录
《诗经·邶风·静女》教案实录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经·邶风·静女》全文。
(2)理解《诗经·邶风·静女》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主题。
(3)分析《诗经·邶风·静女》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比兴、意象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经·邶风·静女》。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热爱传统文化、传承经典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诗经·邶风·静女》的诗意及艺术特色。
2. 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难点:1. 《诗经·邶风·静女》中古今异义词的理解。
2. 诗歌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经》的概况,包括作者、时代背景等。
(2)阐述《邶风·静女》在《诗经》中的地位及意义。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经·邶风·静女》,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经·邶风·静女》的艺术特色。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鉴赏:(1)引导学生掌握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2)运用所学方法,深入解读《诗经·邶风·静女》。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对《诗经·邶风·静女》的感悟。
(2)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6.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背诵《诗经·邶风·静女》。
2. 结合课下注释,深入了解《诗经·邶风·静女》的背景及意义。
《静女》教案(《诗经》《邶风》)
《诗经·邶风·静女》教案
5.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
答:《诗经》。
6.《诗经》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答:赋、比、兴。
诗歌的发展:
《诗经》→《楚辞》→汉乐府诗→魏晋南北朝民歌(代表者:建安七子)→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现代诗、新诗
过渡:看来大家对诗歌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便出自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二、文学常识
1.著作简介
关于《诗经》
《邶风·静女》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手法上分为《赋》《比》《兴》。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国风·邶(bèi)风》,是《诗经》十五国风之一,共十九篇,为邶地民歌。
2.诗歌简介
这是一首古老的爱情诗。
开篇先以男子之口,引出一位娴静而美丽的女子。
接着叙述她原本与男子约定相会,却“爱而不见”,令男子独自徘徊,这样的场景,表现了爱情萌发时的甜蜜和欢乐。
接下来说静女赠送的彤管很美丽、讨人喜爱,后面又退一步说并非彤管好,而是因为它是美人赠送的。
如此反复借彤管“表白”,其实都是抒发对静女的爱,真实且有情趣。
《静女》精美导学案(教师版)
《静女》导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1、了解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受《静女》的感情基调:男女主人公纯真、热烈的爱情。
3、通过《静女》的学习,掌握《诗经》“赋”的表现手法和《静女》顶真、双关的修辞方法。
4、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建立健康的爱情观。
【相关链接】一、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现实主义源头:西周至春秋《诗经》浪漫主义源头:战国后期《楚辞》二、关于《诗经》1、《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
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
(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汉代学者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
2、《诗经》开创现实主义文学传统,主要内容有:(1)反映人民大众苦于剥削压迫;(2)反映人民苦于战争和徭役;(3)反映爱情生活和婚姻问题;(4)反映劳动生活;(5)讽刺当权者的荒淫无耻,揭露他们的残暴。
3、《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1)诗经体例:风:国风。
指各地民间歌谣,共15国风(160篇);雅:大、小雅。
是宫廷歌曲(105篇);颂:宗庙祭祀的乐歌(40篇)。
周、鲁、商合称“三颂”。
(2)诗经表现手法: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
铺陈叙事,记叙事件。
比::“以彼物喻此物”。
打比方比喻。
兴:指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即联想。
【教学过程】一、解题邶,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汤阴东南。
静女,闲雅的女子。
诗经中的诗歌常以第一章开头的两个字做全篇的题目。
二、指出每一节描写的内容及所用的表现手法。
第一节描写恋人约会的场景。
主要运用了赋的表现手法,叙述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的情景。
姑娘“爱而不见”,“我”急得“搔首踟蹰”,把焦灼忧虑的心情十分逼真地描写了出来。
邶风·静女教学方案
邶风·静女教学方案爱情是文学作品中永久的主题,是滚滚红尘中不衰的话题。
衣食男女每天都在演出着悲欢离合。
有的千古传诵,有的默默无闻;有的轰轰烈烈,有的催人泪下。
《氓》讲的是爱情悲剧。
悲剧的根源当然跟男子的二三其德有关,但也与女子的盲目轻率,不够庄重失去理智不无关系。
可贵的是,这个女子已经觉醒,虽然损害已经造成,但总比一错再错,死到临头仍浑不觉死要强得多。
飞蛾扑火的故事是不值得赞美的。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静女》,看看是不是又是一个悲剧的演绎。
二、朗读(依据内容读出情感)青年之急——青年之恋——青年之诚(俟于城隅不见人——贻我彤管思情人——爱屋及乌重归荑)三、讲解分析1、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其,形容词词头)翻译:娴静姑娘真漂亮,约我等在城角旁。
有意躲藏看不见,抓耳挠腮人彷徨。
评析:这一句用赋的手法,写得活泼活泼,趣味盎然。
一对年轻的恋人,相约在城角相见。
姑娘先到,见小伙子远远地来了,就有意躲藏起来戏弄他。
小伙子为迟到已经心急如焚,明明看到姑娘的身影一闪便不见了,坐立担心,抓耳挠腮。
这一段情节写得精彩极了,整个场面没有布置一点声响,但是却让人隐隐约约地听到两个炎热的心在剧烈的跳动,炽热的爱情在燃烧。
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啦。
2、《静女》描写了青年男女相爱、约会、赠予情物。
全市共三章,每张四句,运用赋的`手法,把诗中的“我”和静女约会于城隅,以及静女“爱而不见”的逗趣,“我”得到赠物时的喜悦等一一讲述出来。
3、《静女》中男子对自己接受的两件礼品更喜欢那一个照理说,彤管比荑草要贵重,但男主人公对受赠的彤管只是说了句“彤管有炜”,赏识的是它艳丽的色泽,而对受赠的一般的荑草却由衷地大赞“洵美且异”,明显赏识的不是其外观而别有所感。
原来,荑草是她跋涉远处郊野亲自采来的,物贱而意深,一如后世南朝宋陆凯《赠范晔》诗之“江南无全部,聊赠一枝春”,重的是情感的寄予、表达。
接受彤管,想到的是它的艳丽的色泽,那种“说(悦)怿”只是对外在美的赏识;而接受荑草,感受到一般的小草业“洵美且异”,是对它所传送的那种有着特定内容的异乎寻常的真情的深切体验,在我们看来,那已经超越了对外表的沉迷而进入了追求内心世界的谐和的高层次的爱情境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邶风·静女》导学案
一、课前热身
(一)知识回顾:
1、《关雎》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二)文学常识:
诗经简介:
(1)地位: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道路。
(2)时间: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中期的诗歌,反映了500年间的社会生活。
(3)名称:《诗》《诗三百》《诗经》,到西汉被尊为儒家经典之后,才有《诗经》之称。
(4)篇数:共305篇。
“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
一、风雅颂(乐曲、表现内容)
1、“风”(即15国风,大多为民间歌谣)
2、“雅”(又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创作的宫廷乐曲歌词)
3、“颂”(宗庙祭祀乐歌)三大类。
“风骚”:《诗经》里的“国风”;屈原的《离骚》
二、赋比兴(表现手法)
赋:(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作用——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
往往“形象逼真、细节细腻”。
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
作用——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即由此物引起他物。
作用——发端,增强诗的韵味和形象感染力。
比兴连用:
作用——起到联想、象征、烘托气氛和增加韵味的作用,加强诗歌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其他主要表现形式
①重章复唱:
作用——表现事物进展的程度和顺序,诗意递进,突出内容。
增加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一唱三叹,更加强抒情效果,突出感情。
②双声、叠韵、叠字的大量运用:
作用——形象生动,精确表情达意,描绘事物特征,加强语意;语音和谐,产生回环往复的艺术效果。
③句式特点:为四言诗: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往往为隔句用韵。
④语言富于形象性和音乐性。
补充小常识:【孔子六艺】(也可称古代六艺)
礼:礼节(即今德育)
乐:音乐
射:射箭技术(锻链体格,品格修养)
御:驾驭马车的技术
书:书法(即今文学)
数:算法(即今数学)
《诗经两首》
《静女》
二、鉴赏分析
1、这是一首优美的(内容)诗,以第人称的口吻描写了
的情景,表现了的感情。
2、试给本诗划分层次,并说明划分的理由。
3、你认为他们是不是第一次见面,为什么?
4、能想像得出小伙子急得心神不定时,躲藏着的姑娘的心理活动和动作吗?
5、你认为哪个地方的描写最具有生活情趣?为什么?从这里可以体现男女主人公什么性格特点?
6、你如何看待小伙子对姑娘所赠的两件礼物的赞美?在小伙子心中,彤管与荑草哪个更重要?
三、延伸拓展
1、比较《邶风·静女》和《郑风·子衿》的异同。
《郑风·子衿》
——衣领。
青衿是周代学子的服装。
②嗣——传送,给予。
③挑、达——形容走来走去的情状。
④阙——古代城门上的楼。
2、比较《蒹葭》和《在水一方》,请将《邶风·静女》改写为现代诗歌。
(用现代诗歌形式诠释《静女》内涵)
在水一方
邓丽君
琼瑶词
林家庆曲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
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绿草萋萋,白雾迷离,
有位佳人,靠水而居。
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
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
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方向。
却见依稀仿佛,她在水的中央。
我愿逆流而上,与她轻言细语。
无奈前有险滩,道路曲折无已。
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足迹。
却见仿佛依稀,她在水中伫立。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
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静女》答案
一、鉴赏分析:
1、爱情诗,第一人称,描写了与恋人约会的情景,表现了男青年对心爱姑娘热烈而纯朴的爱恋的感情。
2、划分层次:
①// ②③
划分依据:
①写现实,②③转入回忆
3、“爱而不见,贻我彤管,自牧归荑”。
女孩故意隐藏起来,男孩在那里等得很着急,却没有离开。
说明他们已经认识很久了。
其次,女孩在放牧的时候记得送东西给男孩,这次见面又送他彤管,更说明他们之间的感情已经很深了。
4、提示:她或许躲在附近的草丛里,正轻轻地拨开茅草,悄悄向外窥视。
见小伙子焦急的样子,偷偷地掩口而笑。
真是看在眼里,喜在心中。
5、明确:精心选择了“搔首踟蹰”,“爱而不见”两个细节。
“搔首踟蹰”,描绘出男青年抓耳挠腮、焦灼不安的情态,刻画了他憨厚朴实的性格,表现出他对姑娘的深挚情义和迷恋程度。
“爱而不见”描绘出姑娘调皮逗乐的行为,突出她活泼聪慧的性格,表现出她的多情率真。
这两个细节不仅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而且构成颇具戏剧性的情节,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像空间。
6、明确:①这是借物咏人,因人赞物。
小伙子对礼物的赞美,实际上是赞美姑娘,表达的是小伙子对姑娘的真挚恋情。
②照常理,彤管应比荑草贵重,但在小伙子心中夷草更贵重,这从小伙子的赞美可以看出来。
小伙子对彤管只称赞它外表色泽鲜艳,对荑草则大加赞叹“洵美且异”。
“洵”即诚然、实在,“异”即特别、异常。
显然他欣赏的不是其外观而是另有所感。
荑草虽极其普通,但因它是姑娘亲自从野外采来作为信物给小伙子的,寄托了姑娘的一颗真挚的心,物微而情深,因而,它已不再是一般的荑草,而成为小伙子眼中“洵美且异”的珍品。
姑娘借荑草以传情,小伙子接受赠物,也就是接受了姑娘的一片深情。
可见他们彼此真诚相爱,心心相映,并且他们的爱情是建立在重情轻利的基础上的。
所以他们的爱情也会像那初生的荑草一样,在爱的雨露滋润下繁茂起来,可以想见他们的爱情将会永远甜蜜幸福。
二、延伸拓展:
1、不同点:①角度不同:《邶风·静女》是以男子的口吻写的。
《郑风·子衿》是以女子的口吻写的。
望情人。
物。
《郑风·子衿》主要通过内心独白刻画人物。
节。
《邶风·静女》中“搔首踟蹰”写出男子的憨厚,《郑风·子衿》中“挑兮达兮”写出女子的缠绵。
2、参考一:文雅的姑娘啊,你是那么的漂亮/我们相约在此地/可我足足等了半天还不见你,/ 漂亮的姑娘啊,请你快来到我身边吧/我这强壮的心脏快承受不了这漫长的等待了/文雅的姑娘啊,你是那么的美好/我已经喜欢上了你/可蠢笨的我无法向你表白/美好的姑娘,请你快来到我身边吧/只要你温柔地对我说一句话/我就会感动得唏哩哗啦、噼哩啪啦、嘀哩嗒啦地流下眼泪/ 不是你说的话有多么感人,让我流泪/而是你,文雅漂亮美好的姑娘温柔地对我说话。
(《致静女》
参考二:姑娘啊,姑娘/My beautiful girl/既然你已然来到/就不要让我苦待/徘徊/我手里的攻瑰快要凋零/姑娘啊,姑娘/你送我的萧笛/鲜红如你的心灵/樱唇/我吹响它召唤你的到来/姑娘啊,姑娘/这爱情的玫瑰中/有我对你的祝福/祈祷
(现代版静女 )
参考三:姑娘温柔又静雅,约我城角去幽会/有意隐藏不露面,徘徊不前急挠头/姑娘漂亮又静雅,送我一支红管萧/红管萧色光灿灿,更爱姑娘比箫美/送我野外香荑草,荑草美丽又奇异/不是荑草本身美,宝贵只因美人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