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诗经·邶风·静女》课堂实录
《诗经·邶风·静女》教案实录

一、教案基本信息《诗经·邶风·静女》教案实录教学对象:高中语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诗经·邶风·静女》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2. 能够分析并欣赏《诗经·邶风·静女》中的修辞手法。
3. 能够通过讨论和写作,表达自己对《诗经·邶风·静女》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重点:1. 《诗经·邶风·静女》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2. 《诗经·邶风·静女》中的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 《诗经·邶风·静女》的古代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对《诗经·邶风·静女》的深入理解和感悟。
二、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介绍《诗经》和《邶风·静女》的背景和意义。
2. 学生自读《邶风·静女》,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3. 讲解《邶风·静女》的诗意,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4. 分析《邶风·静女》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让学生欣赏并理解其艺术效果。
第二课时: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学生讨论《邶风·静女》中的意象和情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3.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对《邶风·静女》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短文。
三、作业布置根据对《邶风·静女》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短文,不少于300字。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诗经·邶风·静女》的诗意和艺术特色,分析并欣赏其中的修辞手法。
通过讨论和写作,学生能够表达自己对《诗经·邶风·静女》的理解和感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古代背景和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经·邶风·静女》的诗意和艺术特色的理解程度。
《诗经邶风静女》课堂实录

《诗经邶风静女》课堂实录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诗经·邶风·静女》。
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问大家,你们对《诗经》有多少了解呢?生 1:我知道《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生 2:里面有很多不同类型的诗歌,比如风、雅、颂。
师:很好,同学们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错。
那我们就正式进入《邶风·静女》。
首先,请大家一起朗读一遍这首诗。
(学生齐声朗读)师:读得还算整齐,不过在节奏和情感上还可以再加强。
接下来,我们逐句来理解。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谁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生 3:安静美好的女子,在城角等着我。
师:不错,那这里的“静女”是指安静的女子吗?生 4:应该不是,“静”可能是娴静、文雅的意思。
师:对,理解得很到位。
那“俟”呢?生 5:“俟”是等待的意思。
师:很好。
那这一句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场景?生 6:描绘了一个男子和女子约会,女子在城角等待男子的场景。
师:非常好。
那我们接着看“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谁来解释一下?生 7:女子故意躲藏起来不露面,男子急得抓耳挠腮,徘徊不定。
师:很棒。
那从这一句我们能感受到男子怎样的心情?生 8:能感受到男子着急、期待又有点不知所措的心情。
师:分析得很准确。
那大家想想,女子为什么要躲起来呢?生 9:可能是想和男子开玩笑,增加一点情趣。
师:很有可能。
那我们再看下面“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这几句又是什么意思呢?生 10:娴静的女子长得好,送我一支红管草。
红管草色泽鲜艳,我很喜爱它的美丽。
师:不错。
那这里的“彤管”到底是什么呢?生 11:有的说是红色的管乐器,有的说是红色的茅草。
师:其实关于“彤管”的具体所指,学界还没有定论,但不管是什么,它都是女子送给男子的礼物,代表着心意。
那男子为什么会说“说怿女美”呢?生 12:因为他喜欢女子,所以觉得女子送的东西都很美。
师:对,这就是爱屋及乌。
那我们继续看“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静女》公开课教案(7篇)

《静女》公开课教案(7篇)《静女》语文教案篇一本教案尝试构建自主互动创新的课堂结构,探索语文传统课堂教学和语文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古诗文教学新模式。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习《静女》,进一步掌握重章迭句的形式特点及其赋和比的表现手法。
能力目标:1、继续培养学生结合注释,初步读懂诗歌的能力。
2、运用联想、想象的思维方式,培养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1、品味诗歌细节描写的艺术效果。
2、典型情节及精练语言。
◆教学方法:以情景教学法为主,教师用幽雅的音乐,用优美的语言营造诗情画意的诗意氛围。
学生以“话剧”形式,再现情诗含蓄、朦胧、蕴藉的意境,引起同学情感共鸣。
以小组自主研究和讨论为辅。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投影仪制作的powerpoint课件红箫茅草柳树与月亮模具◆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师:爱情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是滚滚红尘中不衰的话题。
衣食男女每天都在上演着悲欢离合。
有的千古传诵,有的默默无闻;有的轰轰烈烈,有的催人泪下。
我们上节课所学的《氓》讲的是爱情悲剧。
悲剧的根源固然跟男子的二三其德有关,但也与女子的盲目轻率,不够庄重失去理智不无关系。
可贵的是,这个女子已经觉醒,虽然伤害已经造成,但总比一错再错,死到临头仍浑不觉死要强得多。
飞蛾扑火的故事是不值得赞美的。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静女》,看看又是一个怎样的爱情故事。
二、整体感知《邶风静女》:1、学生齐读诗歌,教师疏通字词:俟:(sì)等待。
娈(luán):美好。
怿(yì):喜爱。
荑(tí):茅草芽。
洵(xún):诚然,实在。
其:形容词词头,无实义。
有:形容词词头,无实义。
“说”通“悦”。
“归”通“馈”,赠送。
2、学生自由朗读,背诵全诗。
3、师:《静女》全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生甲:《静女》写的是一对青年男女一次令人心跳的甜蜜约会,表现了男青年对女友的一往情深。
静女公开课教案优秀8篇

静女公开课教案优秀8篇《静女》教学设计篇一一、导入新课播放民歌《敖包相会》,这首来自草原的情歌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歌曲讲述了一个小伙子在十五月圆之时,翘首盼望美丽善良的心上人以及和心上人相会的情景。
类似的场景在《诗经》中也曾经出现过,那么诗中的那个小伙子盼来了自己的心上人了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邶风静女》去寻找答案吧。
二、知——了解《诗经》检查预习作业: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是什么?(《诗经》)2.它收录的是哪个时代的作品?距现在有多少年?(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3000年的历史。
)3.一共收录了多少篇诗歌?(305篇。
)4.这些诗歌是怎么分类的?(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民歌;雅:宫廷乐歌;颂:祭祀乐歌。
)5.这些诗的作者是谁?为什么?提示:没有明确的作者,当时并没有专业作家或诗人。
【小结】:《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所编定,现存诗305篇。
《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它最初称为《诗》,《诗三百》,《三百篇》,这些诗被编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做“国风”,共160篇,大都是各地的歌谣,是《诗经》的精华部分。
“雅”分《大雅》《小雅》,共105篇,多是西周王室贵族文人的作品,也有少数民谣,内容大都是记述周贵族历史,歌功颂德的。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多为贵族统治者祭祀用的乐歌舞曲。
到西汉被尊称为儒家经典之后,才有《诗经》之称。
多以四言为主;多数隔句用韵;普遍运用“赋”“比”“兴”;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唱、反复咏唱的特点。
三、诵——熟读课文,把握文意1.录音范读,掌握下列生字的读音。
姝(shū)俟(sì)见(xiàn)蜘蹰(chí chú)娈(luán)贻(yí)彤(tóng)管炜(wěi)怿(yì)归(kuì)荑(tí)洵(xún)2.教师范读,指导朗读的节奏:提示:朗读的节奏为二二式,咬准字音。
高中语文《静女》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

高中语文《静女》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静女》的现代诗或五言、七言诗。
[标签:静女,现代,五言]要求:要按照《静女》的文章意思来作。
《静女》出自《诗经》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以前上《静女》,都是用传统的方法,读读讲讲,议议背背,一堂课下来,字词句都解决了,学生当堂还能背诵。
再上《静女》,我寻思若再用老方法,恐怕学生不过瘾。
要突破的话,一定要充分利用学生本身的资源。
课后的练习引发了我的注意:“把《静女》改写成白话诗或小故事,可以发挥想象,有所创新。
”我先在班上调查,问学生愿不愿先完成这个练习。
学生的热情超出我的意料,不仅愿意,而且问可不可以用古代诗词呀,现代歌词呀,小品戏剧呀,故事新编呀等等来诠释。
我灵机一动:像这样和其他艺术形式结合,不就是综合性语文学习吗?何不从此切入?于是和学生商量,一是让学生充分预习,背诵啊,理解啊,都让学生自己解决;二是调查学生愿意用哪种艺术形式演绎《静女》(教师言明:用你能想到的最具创意的形式来改写或扩写或戏说等,把学生分成古诗小组、现代诗歌小组、故事小组、戏剧小组,以小组自主研究和合作为方式,专设一堂课让各小组展示成果。
课堂实录一、《诗经》源头探爱情师:《诗经》中有“爱情三部曲”。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以雌雄二鸟和鸣起兴,表达了男子对女子真挚、热烈的追求。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诗经子衿》──男子对女子刻骨铭心的思念,以致度日如年,精神恍惚。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怅、迷惘的愁情恰似苍茫的秋水,萧瑟的芦苇。
爱情是人类最真挚的情感,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
让我们来看看先民是怎样谈情说爱的。
生:(齐声背诵《静女》[说明]教师引用《诗经》中有关爱情的名句,既联系了以前知识,又营造了浓浓的课堂氛围,算是老师的示范表演吧;学生的齐背一方面是复习,另一方面是渲染课堂气氛,算是节目的序幕吧。
高中语文《静女》教学实录

《静女》课堂实录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上《〈诗经〉两首》中的《静女》,(打开幻灯片,灵机一动)大家看看我选的这张图片合适不?生:合适。
师:为什么?生:那个女孩挺漂亮的。
师:漂亮就合适?生:诗里讲啦,“静女其姝”“静女其娈”,“姝”“娈”就是漂亮的意思。
师:有道理,还有别的理由吗?生:她手里拿的红花,和课文“贻我彤管”中的“彤管”一致。
虽然注释说是“红色的管箫”,但也说到“一说红色的草”,我觉得“红色的草”更合适。
师:为什么?生:下文有说“自牧归荑”,说明她的身份就是牧羊女,而管箫是有闲人玩的,因此送“红色的草”更切合她的身份。
师:有自己的见解,有理有据,好。
还有别的理由吗?生:这个女孩看着很文静,静女也是个文静的女孩。
师:啊?静女很文静?(学生有些诧异,随后有学生表达了反对的意见)生:不文静,感觉静女挺活泼的,外向型的。
师:依据?生:爱而不见。
师:啥意思?生:藏起来不出现。
师:啊,原来“爱”“见”都是通假字。
情人来啦,她却躲猫猫,这是啥心理呢?(一时间,同学们议论纷纷)生:羞涩,女孩子不能太主动。
生:俏皮,想戏弄下那个男的。
生:考验,看那男的啥反应,是不是真的爱自己!师:大家说的都很好,总而言之,就是很机灵很调皮,不是那种很文静的、拍拖时很被动的那种。
除了这一句,还有没有别的体现?(有点沉默,似乎茫然无头绪)师:提示一下,如今男女约会初次见面,送什么?(课堂又活跃起来,有说送玫瑰花的,还有说送钻戒的,还有的反驳说那是求婚时送的……)师:初次见面送玫瑰花比较合适,既郑重其事,又见浓浓爱意,可静女送的什么?彤管,荑草,这也……?生:静女还是在戏弄或考验那个男的吧?(大家纷纷表示赞同)师:应该是的,所以说静女并不是那种很文静、很安静的女孩,在爱情到来的时候,虽略显羞涩,藏起来嘛,但更为主动,有些调皮,甚至还有些挑逗。
所以这张图并不完全合适,图片上的女孩,我觉得更像是迎春,《红楼梦》中的“二木头”,“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诗经》三首简明课堂实录:《氓》《无衣》《静女》(网友来稿)

《诗经》三首简明课堂实录:《氓》《无衣》《静女》(网友来稿)周道宝示标:1、了解《诗经》2、赏析《氓》一、导入:请一生背诵《沁园春·雪》北月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风,望长城内外,唯条茫茫,大江上下,顿头滔滔,心舞银蛇,原驰腊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往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思考:“稍逊风骚”何意?“风骚”何意?为什么特别点“风骚”?明确: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风的源头二、了解《诗经》学习《诗经》三首,是305篇的零头,但通过三首,了解《诗经》的大概1、理解并背诵注释①2、补充《诗经》六义,一般以首句的第一个词为标题,四言为主,多用重章叠句。
三、赏析《卫风·氓》的思想感情1、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什么诗?从表达方式上看,是一首什么词?采用第几人称叙事抒情的?明确:爱情诗,叙事词,第一人称2、我们现在是21世纪的中学生,能理解距今2600年前的爱情?挑战。
背诵诗歌,思考:(1)词歌中有没有不懂的字词句?(2)歌写“氓和我”如何恋爱?如何结婚?(3)概括婚恋双方的举动,反映什么情感或性格。
明确:恋爱:自由恋爱,私定婚期;结婚:举行仪式,嫁给情郎氓:骗—怒—娶“我”:送—劝—望—泪占有对方痴情幸福喜怒无常纯真热情3、3-5章没有一字提及婚后的幸福生活,而是写婚后“氓”的变心,我的痛苦。
思考:①“氓”变心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印证第一章哪些词句?“桑之落奚,其黄而陨”,年老我衰,没有当初美貌,导致第三、四、五者插足。
②“我”有没有过错?真情不改,坚守妇道,辛勤劳作,操持家务③“氓”有没有责任心?不能富足,遮风挡雨④“我”痛苦是不是仅仅来自变心的丈夫?笑贫,亲人娘家人都笑话我!⑤“我”的痛苦生活得出什么教训?擦亮双眼,决不能让“氓”这样的男子“骗、花”到手。
静女课堂实录

《诗经?邶风?静女》课堂实录六都中学许佳华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习《静女》,进一步掌握重章迭句的形式特点及其赋和比的表现手法。
能力目标:1、继续培养学生结合注释,初步读懂诗歌的能力。
2、让学生通过文本细节鉴赏掌握人物形象和诗歌主题。
情感目标:让学生对古代爱情的自由和纯粹有所熏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学情分析:学生通过注释对诗歌有初步的把握,基本能读懂诗歌的表层含义,但他们分析人物形象和主题还稍微停留表层,缺少对细节的把握,另外对诗歌的赋比兴和重章叠句等用法还是第一次接触,因此需要在这两方面加强引导。
3、重点难点1、品味诗歌细节描写的艺术效果。
2、典型情节及手法鉴赏◆教学方法:以情景教学法为主,教师用幽雅的音乐,用优美的语言营造诗情画意的诗意氛围。
学生以“话剧”形式,再现情诗含蓄、朦胧、蕴藉的意境,引起同学情感共鸣。
以小组自主研究和讨论为辅。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投影仪◆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师:现在快节奏多元化的社会里,关于爱情和面包的讨论越来越引起大家的注意,前阵子的上海姑娘和江西小伙子的事件更是让我们不禁反问:难道我们的时代真的没有纯粹的爱情了吗?也许今天我们学习完《静女》这首诗歌后,我们在见证最美好的爱情后,会有自己的答案,关于爱情,关于诺言。
二、整体感知《邶风?静女》:11、学生齐读诗歌,教师疏通字词:俟:(sì)等待。
娈(luán ):美好。
怿(yì):喜爱。
荑(tí):茅草芽。
洵(xún ):诚然,实在。
其:形容词词头,无实义。
有:形容词词头,无实义。
“说”通“悦”。
“归”通“馈”,赠送。
2、学生自由朗读,背诵全诗。
3、师:《静女》全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生A:《静女》写的是一对青年男女一次约会,并且女子送了彤管和荑草给男子,表白自己的情感。
生B:《静女》写的是女子约男子出来,但又躲起来不出现,后来出来的时候送给男子红色的萧笛和白色的荑草。
静女教案《静女》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

静女教案《静女》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是勤劳的小编沉默帮家人们收集的6篇《静女》优秀教学设计,欢迎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静女》教学设计篇一学生分析:一般特征:高一学生处在十六七岁的花季年龄,对于爱情已有朦胧的感知,学习时会有相应的感受。
入门能力:高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审美力,能从不同角度去理解一首情节跳跃、人物朦胧的诗歌;由于《诗经》年代久远,阅读上会有一定困难,幸好诗歌篇幅短小,借助注释应能扫除字词障碍。
学习风格:学生对于爱情的话题会有发表意见的热情,所以本课的学习不宜教师讲授,而用讨论法来研究人物形象、了解诗歌特点。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设置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探索、交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2、欣赏纯洁健康的爱情。
三、知识与技能1、掌握《诗经》的基本知识;2、积累文言字词;3、理解诗歌的主旨,读懂人物形象;4、了解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和诗歌叙事的跳跃性。
二、过程与方法1、朗读感知课文;2、合作探究,情感交流,理解文意,分析形象;3、在探究中了解“诗无达诂”的诗歌特点。
教学重点:人物形象的把握和多角度理解诗歌;教学难点:理解诗歌情节的跳跃性和从多角度去理解诗歌。
教学过程一、介绍《诗经》;梳理文意。
1、介绍《诗经》。
(略)2、听朗读,纠正字词读音。
3、据课文注解梳理文意。
4、请学生整理字词。
再朗读课文,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分析人物性格: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到人物的性格?1、探讨男主角的形象。
学生讨论交流。
(参考:“搔首踟蹰”,心急难耐,又无计可施,是个憨厚淳朴的小伙子。
“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是个痴情的小伙子。
)2、探讨女主角的形象。
(1)讨论:为什么女主角“爱而不见”?这使你觉得这是位怎样的女子?(参考:或者是因为害羞、矜持;或者是因为女的先到了不好意思,故意躲起来制造男子先到的假象;或者是因为调皮,制造一点情趣;或者是因为善于体贴人心,先到了却故意后出现,免得男子有“迟到”的内疚感……)究竟是害羞矜持还是调皮活泼?让男主人公琢磨不透,也让读者琢磨不透,如雾里看花,朦胧绰约,越发引人暇想。
《静女》教学设计(8篇)

《静女》教学设计(8篇)《静女》公开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诗经》的基本知识,积累字词,理解诗歌的含义并能熟练背诵这首诗歌。
2、过程与方法:理解文中主人公的感情变化,分析把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掌握《静女》的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培养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感情,吸收有益的成份。
教学重点理清诗歌的。
叙事情节,分析把握诗歌当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分析,学习《静女》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点拨法、讨论法教学准备教师查阅资料,制作课件,布置任务单;学生课前预习,搜集资料,完成预习任务。
教学过程:诗意导入由荷尔德林的诗“世界充满劳绩,而人却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为导入,引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学生感受诗歌魅力,走进《诗经》。
诗意导入,渲染诗歌魅力。
引发学生情感共鸣,激发学习欲望。
活动一:温故知新走进《诗经》1、《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现存诗305篇。
2、按表现内容,《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3、《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学生回顾《诗经》常识。
普及《诗经》知识点。
让学生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
活动二:诵读涵咏感知诗意1、听范读、学生自由朗读2、字音、字义、通假字讲解3、全诗梳理理解字词,疏通诗歌大意。
教师明确知识要点让学生了解《静女》的基本内容。
活动三:品读鉴赏探寻诗情1、《静女》描绘了几个镜头?明确:相约、相赠、相悦2、《静女》刻画了男、女主人公怎样的形象?明确:女子:娴静美丽、活泼可爱……男子:憨厚淳朴、痴情有爱……3、《静女》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明确:(1)赋比兴的表现手法;(2)细节和心理描写;(3)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
4、归纳主旨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深入探讨理解《静女》,探寻诗情。
教师点拨引导,让学生深入理解《静女》让学生走进《静女》,真正感受诗歌。
《静女》教案篇二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放《敖包相会》的乐曲,教师解说)一个十五月圆之夜,月华如水,微风轻拂,虫儿低吟,草原上一片宁静。
静女课堂实录

《诗经•邶风•静女》课堂实录佛冈中学徐燕玲本教案尝试构建自主互动创新的课堂结构,探索语文传统课堂教学和语文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古诗文教学新模式。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习《静女》,进一步掌握重章迭句的形式特点及其赋和比的表现手法。
能力目标:1、继续培养学生结合注释,初步读懂诗歌的能力。
2、运用联想、想象的思维方式,培养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1、品味诗歌细节描写的艺术效果。
2、典型情节及精练语言。
◆教学方法:以情景教学法为主,教师用幽雅的音乐,用优美的语言营造诗情画意的诗意氛围。
学生以“话剧”形式,再现情诗含蓄、朦胧、蕴藉的意境,引起同学情感共鸣。
以小组自主研究和讨论为辅。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投影仪制作的powerpoint课件红箫茅草柳树与月亮模具◆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师:爱情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是滚滚红尘中不衰的话题。
衣食男女每天都在上演着悲欢离合。
有的千古传诵,有的默默无闻;有的轰轰烈烈,有的催人泪下。
我们上节课所学的《氓》讲的是爱情悲剧。
悲剧的根源固然跟男子的二三其德有关,但也与女子的盲目轻率,不够庄重失去理智不无关系。
可贵的是,这个女子已经觉醒,虽然伤害已经造成,但总比一错再错,死到临头仍浑不觉死要强得多。
飞蛾扑火的故事是不值得赞美的。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静女》,看看又是一个怎样的爱情故事。
二、整体感知《邶风•静女》:1、学生齐读诗歌,教师疏通字词:俟:(sì)等待。
娈(luán ):美好。
怿(yì):喜爱。
荑(tí):茅草芽。
洵(xún ):诚然,实在。
其:形容词词头,无实义。
有:形容词词头,无实义。
“说”通“悦”。
“归”通“馈”,赠送。
2、学生自由朗读,背诵全诗。
3、师:《静女》全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生甲:《静女》写的是一对青年男女一次令人心跳的甜蜜约会,表现了男青年对女友的一往情深。
《静女》教学实录.docx

《静女》教学实录刘彬:在古典歌世界里,情是一个永恒的。
大家想想,在咱的中,有哪些描写情的句?生1:何物,直教人生死相。
生2:迢迢牛星,皎皎河女。
:我得咱初中学一首,叫做《蒹葭》,蒹葭⋯⋯生:蒹葭,白露霜。
所伊人,在水一方。
:有呢!两情若是久⋯⋯生:又在朝朝暮暮。
:很好!大家看屏幕上的两句,“月上柳梢,人黄昏后”,你看,情人相,花前月下,多少又多少意。
两句不写一个“ ”字,却尽流。
古代歌就以其独有的笔墨,我描了一幅幅浪漫典的情画面。
今天,我一起来学一首描写情的歌《静女》。
在学首歌之前,我先来了解一下与《》有关的文学常。
(PPT 展示相关文学常。
稍作停,学生看一遍相关文学常。
):我大家注意两点,第一,关于《》的内容,孔子它的价,“思无邪” ;《静女》首自《·邶》,“ ”,就是民歌。
第二,注意一下手法,“重章叠句”与“比”,何“比”?( 再学生一点关注才所的两点。
):接下来,大家一首《静女》。
生:(。
):得很好。
但是得快了一点。
我先来注意一下几个字音。
( PPT 展示重要字音。
)大家看,个字怎么?生:女 (rǔ)。
:个呢?生: (yuè)。
:什么么?生:因它都是通假字。
:才大家有两个地方得不大好,我大家得太快,特是停、奏,大家没能出奏。
一般来,《》以四言主,大多数地方两两停。
但里两句:一,“俟我 / 于城隅”,大家跟我一句“俟我 / 于城隅”(生跟两遍)。
二,“匪 / 女之美”(生跟两遍)。
来,咱再把首朗一遍,要求准字音,出奏。
生:(朗。
):少了些深情,但体不。
首一共分几章?生:三章。
:下面,我想大家,用咱代的言,分章复述首。
第一章,( PPT 展示第一章)“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而不,搔首踟蹰”。
(停)大家合注,同学之可相互参考。
生:(相互交流。
):(巡后。
)来复述第一章?生 1:(手!老示意站起。
):你尽量大声一点。
其他同学真听。
生 1:有一个美女⋯⋯(生然大笑)有一个美女,我在城面,却藏着不出,“我” ⋯⋯那个男子就⋯⋯(用手搔,生笑。
静女-课堂实录

一、导入ﻫ爱情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是滚滚红尘中不衰的话题。
衣食男女每天都在上演着悲欢离合。
有的千古传诵,有的默默无闻;有的轰轰烈烈,有的催人泪下。
《氓》讲的是爱情悲剧。
悲剧的根源固然跟男子的二三其德有关,但也与女子的盲目轻率,不够庄重失去理智不无关系。
可贵的是,这个女子已经觉醒,虽然伤害已经造成,但总比一错再错,死到临头仍浑不觉死要强得多。
飞蛾扑火的故事是不值得赞美的。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静女》,看看是不是又是一个悲剧的演绎。
二、朗读(根据内容读出情感)ﻫ青年之急——青年之恋——青年之诚(俟于城隅不见人——贻我彤管思情人——爱屋及乌重归荑)三、讲解分析1、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其,形容词词头)翻译:娴静姑娘真漂亮,约我等在城角旁。
故意躲藏看不见,抓耳挠腮人彷徨。
ﻫ评析:这一句用赋的手法,写得生动活泼,趣味盎然。
一对年轻的恋人,相约在城角相会。
姑娘先到,见小伙子远远地来了,就故意躲藏起来捉弄他。
小伙子为迟到已经心急如焚,明明看到姑娘的身影一闪便不见了,坐立不安,抓耳挠腮。
这一段情节写得精彩极了,整个场面没有安排一点声音,但是却让人隐隐约约地听到两个炽热的心在激烈的跳动,火热的爱情在燃烧。
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啦。
ﻫ2、《静女》描写了青年男女相爱、约会、赠送情物。
全市共三章,每张四句,运用赋的手法,把诗中的“我”和静女约会于城隅,以及静女“爱而不见”的逗趣,“我”得到赠物时的喜悦等一一叙述出来。
3、《静女》中男子对自己接受的两件礼物更喜欢那一个?ﻫ照理说,彤管比荑草要贵重,但男主人公对受赠的彤管只是说了句“彤管有炜”,欣赏的是它鲜艳的色泽,而对受赠的普通的荑草却由衷地大赞“洵美且异”,显然欣赏的不是其外观而别有所感。
原来,荑草是她跋涉远处郊野亲手采来的,物贱而意深,一如后世南朝宋陆凯《赠范晔》诗之“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重的是情感的寄托、表达。
接受彤管,想到的是它的鲜艳的色泽,那种“说(悦)怿”只是对外在美的欣赏;而接受荑草,感受到普通的小草业“洵美且异”,是对它所传送的那种有着特定内容的异乎寻常的真情的深切体验,在我们看来,那已经超越了对外表的迷恋而进入了追求内心世界的谐和的高层次的爱情境界。
《静女》语文教案(优秀3篇)

《静女》语文教案〔优秀3篇〕《静女》语文教案篇一本教案尝试构建自主互动创新的课堂结构,探索语文传统课堂教学和语文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古诗文教学新模式。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习《静女》,进一步掌握重章迭句的形式特点及其赋和比的表现手法。
能力目标:1、继续培养学生结合注释,初步读懂诗歌的能力。
2、运用联想、想象的思维方式,培养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1、品味诗歌细节描写的艺术效果。
2、典型情节及精练语言。
◆教学方法:以情景教学法为主,教师用幽雅的音乐,用优美的语言营造诗情画意的诗意气氛。
学生以“话剧〞形式,再现情诗含蓄、朦胧、蕴藉的意境,引起同学情感共鸣。
以小组自主研究和讨论为辅。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投影仪制作的powerpoint课件红箫茅草柳树与月亮模具◆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师:爱情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是滚滚红尘中不衰的话题。
衣食男女每天都在上演着悲欢离合。
有的千古传诵,有的默默无闻;有的轰轰烈烈,有的催人泪下。
我们上节课所学的《氓》讲的是爱情悲剧。
悲剧的根源固然跟男子的二三其德有关,但也与女子的盲目轻率,不够庄重失去理智不无关系。
可贵的是,这个女子已经觉醒,虽然伤害已经造成,但总比一错再错,死到临头仍浑不觉死要强得多。
飞蛾扑火的故事是不值得赞美的。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静女》,看看又是一个怎样的爱情故事。
二、整体感知《邶风静女》:1、学生齐读诗歌,教师疏通字词:俟:〔sì〕等待。
娈〔luán〕:美好。
怿〔yì〕:喜爱。
荑〔tí〕:茅草芽。
洵〔xún〕:诚然,实在。
其:形容词词头,无实义。
有:形容词词头,无实义。
“说〞通“悦〞。
“归〞通“馈〞,赠送。
2、学生自由朗读,背诵全诗。
3、师:《静女》全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生甲:《静女》写的是一对青年男女一次令人心跳的甜蜜约会,表现了男青年对女友的一往情深。
《诗经·邶风·静女》教案实录

《诗经·邶风·静女》教案实录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经·邶风·静女》全文。
(2)理解《诗经·邶风·静女》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主题。
(3)分析《诗经·邶风·静女》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比兴、意象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经·邶风·静女》。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热爱传统文化、传承经典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诗经·邶风·静女》的诗意及艺术特色。
2. 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难点:1. 《诗经·邶风·静女》中古今异义词的理解。
2. 诗歌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经》的概况,包括作者、时代背景等。
(2)阐述《邶风·静女》在《诗经》中的地位及意义。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经·邶风·静女》,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经·邶风·静女》的艺术特色。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鉴赏:(1)引导学生掌握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2)运用所学方法,深入解读《诗经·邶风·静女》。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对《诗经·邶风·静女》的感悟。
(2)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6.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背诵《诗经·邶风·静女》。
2. 结合课下注释,深入了解《诗经·邶风·静女》的背景及意义。
《静女》课堂实录

《静女》课堂实录
申青山
【期刊名称】《中学语文(下旬·大语文论坛)》
【年(卷),期】2016(000)001
【摘要】授课学校:广东实验中学授课地点:高一南山班授课时间:2015年9月16日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上《〈诗经〉两首》中的《静女》,(打开幻灯片,灵机一动)大家看看我选的这张图片合适不?生:合适。
师:为什么?生:那个女孩挺漂亮的。
师:漂亮就合适?生:诗里讲啦,"静女其姝""静女其娈","姝""娈"就是漂亮的意思。
师:有道理,还有别的理由吗?
【总页数】2页(P72-73)
【作者】申青山
【作者单位】广东实验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静女,从远古走来的爱情……——《邶风·静女》教学札记 [J], 黄炎真
2.释《诗经·静女》的“静” [J], 李新华
3.《诗经》“硕女”、“静女”、“游女”及其审美性与社会性 [J], 邹华
4.静女其姝:梨园名伶曾静萍 [J], 西岭雪
5."前世今生"读《静女》
——对中职语文教材《静女》内容的思考 [J], 袁婷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 / 语文教学宝典 / 教学实录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诗经·邶风·静女》课堂实录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盐城师专附中陈礼林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一、导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诗歌·卫风·氓》和《秦风·无衣》,知道了《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和赋比兴、重章叠句、微言大意,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邶风·静女》,看看它有什么特色,这首诗的诗味、诗性与诗情、诗美在何处?
二、自习
师:下面请同学自由朗读原诗,你发现这首诗哪些地方令你感到有趣、激动与惊奇?请你在书上划下来或写下来,等一会儿我们来交流一下。
三、交流
生自习完毕,请学生交流发言。
生1:这首诗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写作方法。
师:体现在何处?
生1:静女其姝-静女其娈
师:《秦风·无衣》的重章叠句可是一叠到底,这首诗第三章是否与前二章构成重叠?
生2:就其表面而言不是,但内在是一样的。
因为它仍然是写静女。
师:如此看来,这首诗在写作方法上还有一定的创新,它是一种重章叠句的变式。
师:既然大家都认为,此诗仍然用了重章叠句,我们在前面讲过,这种写法有利于背诵和歌唱,同时,也具有极高超的暗示技巧,即大框架一样,里面个别地方稍作改变,以此推动整个思想线索或故事情节向前发展,从而抒发诗人浓郁的思想情感,我们认为这叫微言大意。
依照我们对《秦风·无衣》的解读:“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同泽-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矛戟-甲兵,与子同仇-偕作-偕行。
”请同学们找出其内在的同型结构,并破译其情节发展的线索。
生3:其姝-其娈-其美,俟我城隅-贻我彤管-归我牧荑
师:能说出它们内在的发展线索吗?
生4:这首诗其实跟《秦风·无衣》一样,描写了三个镜头,采用了蒙太奇手法(这是上堂课讲的)。
第一章主要约会,或者说是初恋,第二章是热恋,第三章应该是结婚。
师:前两章,我们一看便知,第三章如何说是结婚?
生5:不是结婚。
师:为什么?
沉默……(看来这个问题有一定难度)
师:也许这个问题带有难度,但只要我们看一看注释12就明白了。
不是有个成语叫结草衔枚么?大概就是与此相关的。
但同学们要注意,第三章是写结婚么?
生6:不是,只是表示求婚。
师:你看书很仔细。
你觉得是写结婚好,还是写求婚好?
大家热火朝天,莫衷一是。
师:为何不是结婚?我这里给同学介绍一个概念,叫“最富孕蕴性的瞬间”,是德国美学家拉辛在《拉奥孔》中提出来的。
他曾经举米隆的《掷铁饼者》为例来说,这个雕塑表达的是运动员快要掷出铁饼的一霎那,这时他的肌肉是结实,一旦掷出去,肌肉就会松驰下来,就无法表现力度美了。
虽然诗歌艺术与雕塑艺术有些不同,但它也是要塑形象的,此处如果写结婚,感情上就会有一定的松驰,从而把我们完全拉回到现实中。
师:如此看来,这三组镜头,三幅画面,如烘云托月般推出了一个形象——静女。
请同学们概括一下静女的性格特点,我请几个同学到黑板来写。
请四名同学上台板书,他们依次写下了:俏皮,害羞,细腻,热情,主动,忠贞……
师:请上台的同学说说你为什么写这些词?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
四、欣赏
师:同学们觉得这首诗还有哪些绝妙之处吗?
生7:我觉得这个静女主动约人家来,又藏起来,很好玩。
生8:我觉得静女很会送东西。
“彤管”从颜色上看,是鲜艳的,热烈的,令人心旌摇曳的,给人视觉上的喜悦感;另外,那时没有手机与电话,约会自然很不方便,于是静女想起一个主意,给他支乐管,要约会则吹起他们熟知的乐曲,对方不就知道了吗?
生9:他们约会选的地方也很好,很幽静,很浪漫,没人打扰的。
师:我觉得同学们讲得非常棒,我在读这首诗时,常常不自觉地将其与《卫风·氓》对比起来。
同学们能对比一下吗?
生10:《氓》是悲,《静女》是喜。
《氓》是对爱情的怨歌,《静女》是对爱情的恋歌。
师:同学们,人生没有美好的爱情来支撑,这是最遗憾的。
玫瑰花是美的,然而它如果开错了季节,是要枯萎的。
如果缺少精心呵护,即使开对了季节,也是要凋谢的。
我想,静
女,作为牧女;《氓》中的女主人公作为蚕娘,他们都是社会化的成人,而不是像我们这么大的在校生!祝愿同学们拥有生活的诗意!
五、背诵
师:下面请同学们尝试背诵一下这首诗,看看有什么诀窍?(我一贯要求学生找背诵诀窍)
生11:抓重章叠句的线索。
生12:抓押韵。
生13:抓修辞方法,如第二章“彤管”顶针。
生14:还有第二章与第三章内在的“回环”——“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
师:所以,我们背到第二章,背第三章时,倒过来,从后面往前背,这样便于记忆!
师生齐背。
六、作业
1、课后用现代诗的形式改写或扩写《静女》。
2、综合《氓》《无衣》《静女》,归纳诗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