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危害因素辩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程序7页word

合集下载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程序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程序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程序文件会签记录文件版次 Rev.0 会签部门 签名 日期会签部门签名 日期 计划经营处 质量安全环保处批准 签署 日期主管领导: 总 经 理:文件编制部门签署记录文件修订记录版次 日期 说明 编制人 审核人 部门负责人 0 2014.10供执行 顾春兴徐铁兵李 勇版次修订说明目 录1目的 (4)2范围 (4)3术语和定义 (4)4职责 (4)5危害因素辨识 (4)6风险评价 (5)7风险控制 (6)8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的更新 (7)9检查与考核 (8)10附则 (8)11附件 (8)附件1:危害因素原始调查表 (9)附件3: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表 (11)附件4:重大危害因素台账及管理方案 (12)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程序1目的为持续识别并评价中石油云南石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南石化”)工程建设项目期间的危害因素,实施必要的风险控制和削减措施,预防各类事故、事件的发生,制定本程序。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云南石化工程建设期间至中交前对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的管理。

3术语和定义3.1危害因素: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有害的环境影响或这些情况组合的要素,包括根源和状态,包括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三方面的危害因素。

3.2危害因素辨识:识别健康、安全与环境危害因素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3.3风险:某一特定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组合。

3.4风险评价:评估风险程度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3.5头脑风暴法:由不同专业管理人员或施工人员,针对存在的风险,组织召开专题会议,通过讨论方式,来确定重大风险的一种方法。

4职责4.1 质量安全环保处是云南石化风险管理的归口管理部门,对风险管理实施情况进行监督。

4.2 工程管理部是工程建设期间风险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和修订本程序;组织工程管理部各科室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工作;组织相关的培训、监督和考核。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管理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管理程序

管理制度参考范本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管理程序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一、目的识别本项目运行中影响职业健康安全的危险源,评价危险源,确定和更新重大危险源,对其进行管理和控制。

本项目运行中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及更新与管理。

1、项目安全负责人负责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组织领导,以及重大危险源和不可承受风险的审批。

2、安全科是本程序的主管部门,负责本项目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组织实施,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策划和实施。

3、安全科负责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活动的监督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项目经理部。

4、负责实施本项目活动和作业范围内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评价,确定重大危险源,经本项目负责人批准后制定控制计划予以实施,有效降低职业健康安全风险。

四、工作程序1、初始状态评审①、在体系建立之初,项目部安全科部组织各科室、各工区进行初始状态评审,辨识本项目职业健康安全现状。

评审的主要内容有:⑴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应遵守的要求;⑵识别本项目的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

⑶对本项目有关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惯例、制度的调查。

⑷对以往事件、事故和紧急状态资料进行评估。

②、初始状态评审的过程和结果,由安全保卫部负责整理成《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状态初始评审报告》,作为制定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和指标以及管理方案的依据,评审报告提交管理者代表审核。

2、危险源辨识内容和方法①、可按以下过程或内容进行危险源辨识:⑴各施工点所处地理位置、建筑物及平面布局;⑵生产过程或所提供服务的阶段;⑶生产设备、设施或装置;⑷有害作业部位(粉尘、毒物、噪音、振动、高低温);⑸法律法规要求(如女工劳动保护、体力劳动强度等);⑹生活设施和应急设施;⑺所有进人作业场所的人员(含员工、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⑻常规活动(如正常的生产活动)和非常规活动(如临时抢修等);②、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时,要考虑三种时态、三种状态等因素。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序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序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序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序是一种系统的方法,用于识别和评估组织内部和外部环境中可能对组织运作和目标实现造成潜在损害的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以下是一个基本的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序的概述:1.辨识危害因素:首先,组织需要辨识可能对其运作和目标产生危害的因素。

这些因素可以包括自然灾害、技术故障、人为错误、法规变更、竞争压力等。

辨识危害因素的方法可以包括定期开展风险审查、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等。

2.评估风险:在辨识危害因素的基础上,组织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可以分为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两种方法。

定性评估通常基于专家意见和口头反馈,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潜在影响对风险进行排序。

定量评估则基于数据和统计分析,通过数值计算来量化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

3.制定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组织需要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这些措施可以包括防范措施、减轻措施和应急措施等。

防范措施旨在预防风险的发生,如加强安全管理、改变工作程序等。

减轻措施则是在风险发生后,通过采取措施来减少风险的影响,如备份数据、购买保险等。

应急措施是针对突发风险事件的反应措施,包括紧急疏散、通知相关人员等。

4.实施风险控制措施:在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后,组织需要将这些措施付诸实施,并监控其有效性。

这可以通过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程序来实现,如制定工作指导书、培训员工、建立监测体系等。

5.定期复评风险:风险评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组织需要定期复评风险并调整相应的控制措施。

这可以根据变化的环境、新的风险因素和组织内部的变化来决定。

总之,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序是一种系统管理方法,旨在识别和评估可能对组织运作和目标实现造成潜在损害的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通过实施这一程序,组织可以有效地识别、评估和控制各种潜在风险,从而提升组织的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三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三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是指通过对企业或组织进行全面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确定潜在的危险源和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同时保护环境并维护企业的正常运营。

一、程序的目的和范围:1. 目的:确保对潜在的危险源进行及时、全面的辨识,对风险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减少和防止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2. 范围:适用于所有的企业或组织,无论其规模大小和行业类型。

二、程序的基本内容:1. 危险源辨识(1)制定危险源辨识计划,明确辨识的目标、范围和方法。

(2)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危险源辨识,包括现场巡查、设备检查、操作步骤分析等方法。

(3)进行危险源数据的采集和整理,建立危险源台账。

(4)识别出可能导致事故或职业病的危险源。

2. 风险评价(1)将辨识出的危险源与员工接触情况相结合,评估潜在的风险。

(2)采集和整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估。

(3)确定风险等级,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

(4)应用风险矩阵或其它方法,确定风险的具体评估结果。

3. 控制措施的制定和实施(1)根据风险评价结果,针对高风险的危险源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2)优先考虑控制措施的根本性、有效性和经济性。

(3)制定明确的控制措施的目标、方法和期限。

(4)组织实施控制措施,确保其有效性。

(5)监督和检查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及时纠正和完善。

4. 监督和管理(1)建立健全的监督和管理机制,确保程序的有效实施。

(2)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3)定期开展风险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4)建立事故和职业病的报告和处理制度,确保事故和职业病的及时报告和处理。

(5)组织相关的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

三、程序的执行和监督:1. 确保程序的有效执行,需通过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各岗位的责任和义务。

2. 建立健全的监督和管理机制,由相关部门负责监督并进行定期检查和审核。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程序1 目的本办法规定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实施办法,明确要求对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确定出重大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并制定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2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活动。

3 定义3. 1危险源: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3.2 危险源辨识:辨识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3.3 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3.4 风险评价: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3.5 可容许风险:根据组织的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降至组织可接受程度的风险。

3.6 重大危险源:指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危险源。

部门级重大危险源:指各部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评价出的重大危险源。

公司级重大危险源:指在对各部门重大危险源的汇总基础上评价出的重大危险源,作为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制定的依据。

4 管理职责4.1 管理者代表负责审批公司级重大危险源及风险控制措施清单。

4.2 综合管理部4.2.1 负责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组织实施。

4.2.2 负责指导各部门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工作,对部门级重大危险源及风险控制措施清单进行备案。

4.2.3 负责公司级重大危险源及风险控制措施策划工作。

4.2.4 公司资料管理员负责对公司级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工作的相关记录的存档。

4.3 各部门4.3.1 负责完成本部门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工作。

4.3.2 负责将本部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工作的相关记录自行存档,并报综合管理部备案。

4.3.3 根据本部门重大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评价结果,制定目标、管理方案或相关作业指导书等加以控制。

6 管理程序5.1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5.1.1 综合管理部根据公司活动、产品和服务变化情况,确定公司危险源辨识范围和要求,制定实施计划,并向相关部门下发危险源辨识通知。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管理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管理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管理程序1 目的为规范公司 (以下简称:公司)工作活动过程和场所中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确定风险控制措施等过程管理,降低危险源辨识及控制不规范的风险,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本管理程序适用于公司总部体系各单位。

3 职责3.1安全保卫部3.1.1负责制、修订本管理程序及相关专业管理标准;3.1.2组织收集并公布源自厂区外可能对厂内构成负面影响的危险源情况;3.1.3监督检查各单位生产安全、职业卫生、消防安全相关Ⅰ、Ⅱ级危险源控制执行情况。

3.2运输部负责指导各单位辨识道路、铁路、水上交通相关危险源;负责监督检查交通安全相关Ⅰ、Ⅱ级危险源控制执行情况。

3.3 设备部负责制定检修项目危险源辨识标准并监督执行;负责组织危险源治理维修工程项目立项审查。

3.4 工程管理部负责制定建设项目危险源管理标准;审核建设项目施工单位制订的危险源辨识清单与安全管控措施并监督执行。

3.5投资管理部负责组织危险源治理技改项目立项审查。

3.6合同签约部门负责在合同中明确提出厂区内作业相关方开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的要求,并纳入对相关方的合同履约评价。

3.7体系各单位3.7.1负责辨识、评价、控制工作场所及活动过程中的危险源(包括组织大型会议、活动、出差或售后服务等活动的危险源),改进Ⅰ、Ⅱ级危险源的控制措施;3.7.2负责提出技改、维修工程项目申请; 确定危险源改善型方案并从技改、维修工程或检修渠道实施,跟踪方案实施与目标达成情况;3.7.3负责向相关单位告知源自本区域内危险源的负面影响;3.7.4负责监督本区域内相关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情况,做好危险源管控的协商工作。

4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确定控制措施的流程详见附件。

5 工作活动分类体系各单位在实施危险源辨识前,首先要依据单位的总平面图,划分并确定危险源辨识的区域,识别区域内各项工作活动,具体要求见专业管理标准《危险源辨识与评价管理标准》(BGFS-16-01-B07)。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管理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管理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管理程序一、危险源辨识的程序1.确定危险源辨识的范围和目标:明确需要辨识的范围,例如其中一生产车间、一些设备等;明确辨识的目标,例如辨识危险源的类型、数量和分布等。

2.收集信息和数据:通过工艺流程图、设备说明书、安全管理制度和规程等途径,收集与辨识范围相关的信息和数据。

4.记录和整理危险源:将识别出的危险源记录在危险源清单中,标明危险源的名称、特性、危害程度、可能引发的事故类型等相关信息。

二、风险评价的程序风险评价是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评估,确定危险程度和风险等级,其程序如下:1.确定风险评价的目标:明确风险评价的目的,例如评估危险源对人身安全的威胁程度、评估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等。

2.收集信息和数据:通过对危险源的进一步调查和研究,收集与风险评价目标相关的信息和数据。

3.评估危险源的危险程度: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和数据,采用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的方法,对危险源的危险程度进行评估,例如使用风险矩阵或风险评分模型等。

4.确定风险等级:根据危险源的危险程度,将其划分为不同的风险等级,如红色、橙色、黄色等,以便进行后续的风险管控措施的制定。

5.编制风险评价报告:将评估结果进行整理和归纳,编制风险评价报告,明确危险源的风险等级、主要危害因素、需采取的风险管控措施等。

三、风险控制管理的程序风险控制管理是为了降低潜在危险的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保障人员安全的重要环节,其程序如下:1.制定风险管控措施: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明确措施的具体内容、责任人和执行时间等。

2.实施风险管控措施:依照制定的措施要求,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风险管控措施的实施,确保措施能够得到有效落实。

3.监督和检查风险管控效果:对已经实施的风险管控措施进行监督和检查,评估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及时调整和改进措施。

4.记录和报告风险管控情况:对风险管控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记录和报告,包括实施的时间、措施的落实情况、效果的评估等,以便后续的管理和追溯。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管理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管理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管理程序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管理程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安全管理制度,其主要作用是通过科学的手段辨识企业中存在的危险源,评估危险源对企业的风险程度,并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从而达到保障员工和企业安全的目的。

一、危险源辨识1.危险源识别在整个危险源辨识管理程序中,危险源识别是首要的一步。

企业需要对其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所有可能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辨别,包括物理危险、化学危险、生物危险、机械危险、电气危险等等,同时对危险源的种类、分布、规模、作用机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的了解,以建立全面的管理档案。

2.危险源登记危险源登记是对所有已经识别出来的危险源进行系统化的归档和记录,包括危险源的名称、地点、危险因素、等级评定和管控措施等信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风险评价和控制,同时也可以帮助企业对各项工作的安全性进行全面的评估。

二、风险评价1.风险评价标准制定针对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危险源,制定适合的风险评价标准,明确风险的程度,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

2.风险评价方法核心是基于概率论和统计学的风险评价方法。

较为常见的方法有事件树、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以及危险源的风险矩阵法等。

3.风险评价报告报告中要包含对各种危险源的具体分类、分级和评价结果,并为每个危险源提供具体的管控措施建议,同时要重点说明针对不同等级的危险源推荐的不同管控措施,以及实施后的预期效果。

三、风险控制措施1.制定危险源控制方案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制定适当的危险源控制方案,包括常规的安全保护设施、制度和操作流程,以及特定的安全管理手段和科技手段等。

2.实施危险源控制措施将制定的管控方案付诸实施,包括安全防护设备的安装、检验维护等,以及经常性的培训和教育等,以确保危险源管控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3.控制效果的评估和持续改进定期对危险源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检查,并根据评估、检查结果进行后续的差异性补充,以确保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01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程序(201006)

01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程序(201006)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1 目的为充分识别公司在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中可能发生的危害因素,并对危害因素进行全面评价,制定措施有效控制风险,消除或降低对健康、安全与环境的危害及影响,以实现员工健康、安全生产、清洁生产的目的,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程序。

2 范围2.1 本程序规定了危害因素的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和削减措施实施等方面的管理要求。

2.2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油田生产、工程技术服务等所有活动,也适用于对承包方、供应方的相关活动。

3 职责3.1 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和削减措施的评审、确认全过程的领导工作。

3.2安全环保部是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组织、管理。

3.3 各部门负责职责范围内的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3.4 各单位负责本单位的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3.5 基层班组负责在开展作业活动前、作业过程中进行作业活动风险辨识。

3.6 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的风险管理由公司相关项目组负责。

4 程序内容4.1 危害因素的分类按直接原因分类,包括职业健康危害因素、安全生产危害因素、有害环境影响因素。

4.1.1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主要包括尘毒、噪声、辐射、振动、高(低)温、通风不良、缺氧、照明不足、地方病、疫情、超负荷工作、心理异常、健康异常、不良习惯、职业禁忌和其它有害因素。

4.1.2 安全生产危害因素:主要包括井喷、油气着火爆炸、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

4.1.3 有害环境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采油污水、井下作业污水、套返水、洗井外排水、机加废水、化验室废水、建筑排水、生活污水、医疗污水等废水;锅炉烟气、硫化氢、一氧化碳气体等酸性气体、烃类气体、烟尘、有毒有害粉尘、建筑粉尘类、气溶胶类等废气(尘);建筑噪声、机械噪声等噪声;落地油土(含清罐油土)、油土分离残渣、化验室废弃物、燃煤锅炉炉渣、机加废屑等固体废弃物。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确定管理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确定管理程序

1 目的通过辨识公司范围内的职业健康安全的危险源,并评价其危险程度,为制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和进行风险控制提供依据。

2 范围适用于公司作业范围的所有活动、人员、设备、设施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3 职责3.1安环处负责组织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管理者代表批准重大危险因素。

3.2 安环处负责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和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

3.3各部门负责自己部门危险源的辨识、初审、更新,负责确认风险评价。

3.4管理者代表负责批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

4 工作流程5 过程及要求5.1 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提议5.1.1当公司的业务范围扩大时,必须对新增业务所涉及的活动、人员、设备、设施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5.1.2 当公司发生:1)轻伤以上伤亡事故;2)设备事故;3)交通事故;4)火灾事故;5)爆炸事故;6)触电事故;7)严重责任未遂事故(事件)时,必须对相关的活动、人员、设备、设施重新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5.1.3 当公司有关部门有提议时,由管理者代表决定是否对提议内容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5.1.4 管理评审有提议时。

5.1.5 公司每年应进行至少一次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5.2 危险源辨识人员的确定和风险评价评审小组的组建5.2.1 危险源辨识人员由各部门委派,风险评价评审人员由安环处指定。

5.2.2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人员一般每个部门一位人员,员工和员工代表应参与危险源的调查,所派人员熟悉公司情况、了解安全法律法规、了解安全知识、具有丰富的安全管理经验。

评价小组至少需有三名以上的成员组成,技术人员一名或数名、安全员一名或数名,一线人员一名或数名,必要时可请公司专业部门的管理人员参加。

5.2.3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人员应当是接受过职业健康安全知识培训,具有一定工作经验,或者是经过公司授权的人员。

5.3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5.3.1 危险源分类5.3.1.1按导致事故和职业伤害的直接原因,将生产过程的危险因素分为以下六类:a) 物理性风险危害因素;b) 化学性风险危害因素;c) 生物性风险危害因素;d) 心理生理性风险危害因素;e) 行为性风险危害因素;f) 其它风险危害因素。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1目的公司应组织对施工、办公、服务以及与业务活动有关的危害影响和隐患进行全面地科学地分析识别和评价,确定最大危险、危害程度和可能影响的最大范围,采取有效的、适当的控制措施,把风险降到最低点。

2适用范围适用于在公司进行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

3职责3.1 质量安全部为本要素的归口部门。

3.2 质量安全部负责组织公司各部门对公司施工、办公、服务以及与业务有关的活动进行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者代表负责协调领导工作。

3.3 质量安全部组织各项目部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各项目部在项目施工前须预先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

3.4 质量安全部负责对危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评价,确定重大危险源。

4工作程序危险源识别及风险评价程序,具体步骤概括如下:4.1 成立评价小组公司应成立有专业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参加的评价小组。

4.2 选择和确定评价范围和对象a)评价小组应首先识别出公司从事的施工经营活动、产品或服务范围(包括施工作业活动、产品、设备、设施、服务、检维修、消防、合约商的服务和设备,以及行政和后勤等活动的全过程)中所有可能导致重要的危害和影响的活动,包括常规和非常规活动等都必须充分得到识别。

b)在确定评价范围后,评价小组可按下列方法,确定评价对象:✧按施工流程的各阶段;✧按地理区域或部门;✧按装置、设备、设施;✧按作业任务。

c)对所确定的评价对象,可按作业活动进一步细分,以便对危害和影响进行全面识别和评价。

同时应对工作活动的相关信息有所了解,包括:✧所执行的任务的期限、人员及实施任务的频率;✧可能用到的机械、设备、工具;✧用到或遇到的物质及物理、化学性质;✧工作人员的能力和已接受的任务培训;✧作业指导书或作业程序✧发生过有关的事故经历、作业环境检测结果等。

4.3 选择危害识别方法根据所确定的评价对象的和作业性质和危害复杂程度,确定使用安全检查分析记录表(SCL)和工作危害分析(JHA)两种方法。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确定管理程序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确定管理程序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确定管理程序1目的和范围为了识别公司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有害的环境影响等危害因素,对风险进行评价,确定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控制和削减措施,并对危害及其影响实现事前预防控制,使公司的HSE风险降至“合理并可接受”的程度,特制定本程序。

本程序规定了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范围、职责和内容。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及所属单位和相关承包商的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

2引用术语本程序采用Q/SY1002系列标准规定的术语。

3职责3.1安全环保处为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

负责危害因素和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的组织、协调与监督管理,组织公司系统的识别与评价方法培训和技术指导,汇总公司各部门及所属单位的危害因素,建立公司危害因素数据库;并对危害因素和环境因素识别、风险评价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定期审核。

3.2公司机关相关部门负责定期组织分管业务系统开展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汇总本系统的危害因素,建立本系统危害因素数据库。

督促本业务系统单位制定和落实风险控制和削减措施,并报安全环保处。

3.3各单位负责定期组织本单位工作范围内的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制定和落实风险控制和削减措施,建立本单位危害因素数据库,并按业务类别上报公司相关业务管理部门;并为风险控制和削减措施的实施提供相应资源。

4程序内容4.1危害因素的辨识、风险评价4.1.1危害因素辨识的范围危害因素辨识的范围应覆盖本单位(部门)的所有产品、活动和服务过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a)道路交通活动产生的危害。

b)生产作业活动产生的危害。

c)本单位组织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可能存在的危害。

d)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包括承包商或来访人员)可能产生的危害。

e)员工的不良习惯、心态、健康状况及违章操作行为等可能产生的危害。

f)作业场所自然环境状况和厂区平面布局、构筑物状况产生的危害。

01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序

01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序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序1.目的为持续识别并评价成品油销售、储存等活动、产品、服务中的危害因素,实施必要的风险控制和削减措施,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江西公司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削减、控制措施的管理。

3. 职责3.1 储运安全处是危害因素、环境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归口管理处室,负责制定风险评价标准,指导各职能处室、分公司开展危害因素的辨识、评价与控制工作,提出公司级隐患治理项目建议。

3.2 各职能处室、分公司及库站负责组织本单位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建立和完善危害因素台帐,实施风险控制措施。

4.管理内容与要求4.1 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的组织4.1.1 江西公司及各分公司应成立由本单位分管安全工作的领导任组长,工艺、设备、安全相关的技术人员为成员的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小组,组织和开展危害、环境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

4.1.2 各单位风险评价小组负责人将相应的记录发放至有关班组或岗位,组织、指导各组织单元进行危害、环境因素的辨识。

4.2 危害因素辨识的范围4.2.1 危害因素辨识的范围必须覆盖江西公司、分公司、油库、加油站所有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包括:a) 油品储运过程。

b) 油品销售过程。

c) 检修维护过程。

d) 油品化验分析过程。

e) 油品计量操作过程。

f) 办公活动过程。

g) 车辆营运过程。

h) 材料采购、油品调运、建设项目与施工作业、废品处置等相关方有关的活动或服务。

4.2.2 危害、环境因素和影响的确定,应综合考虑经营活动的所有方面、各个时期、不同状态的产品、活动、服务、设施的全过程。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a) 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

b) 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

c) 工作场所的设施(无论由本组织还是由外界所提供)。

d) 事故及潜在的危害和影响。

e) 以往活动的遗留问题。

4.3 危害因素辨识应考虑的方面4.3.1 辨识职业健康和安全方面的危害因素应考虑:物理性危害因素、化学性危害因素、生物性危害因素、生理和心理性危害因素、行为性危害因素和其它方面的危害因素等。

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控制程序范本

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控制程序范本

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控制程序范本1. 引言本控制程序的目的是为了确保组织能够识别和评估可能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危害的风险,并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来降低这些风险。

本程序适用于所有部门和员工,旨在建立一个系统化、标准化的方法来管理风险。

2. 危害辨识2.1 确定危害源组织应该对所有可能的危害源进行系统性的辨识。

这包括但不限于设备、材料、工艺、工作环境等方面。

通过检查记录、现场观察和交流,确定潜在的危害源。

2.2 分析危害源对于确定的危害源,组织应该进行详细的分析。

这包括评估其潜在风险的严重性、可能性和暴露程度。

通过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了解危害源的实际风险水平。

2.3 评估风险基于危害源的分析结果,组织应该对风险进行评估。

风险评估可以包括定量和定性的方法,评估风险的严重性、可能性和暴露程度。

根据评估结果,确定风险的优先级,并决定是否需要采取进一步的控制措施。

3. 风险评价3.1 确定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组织应该确定适当的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

这包括技术控制、管理控制和个人防护措施等。

确保控制措施在技术可行和经济可行的范围内,并尽量消除或降低危害源。

3.2 实施控制措施组织应该将确定的控制措施纳入具体的操作程序中,并确保所有相关的部门和员工都能正确理解和遵守这些程序。

同时,组织应该提供培训和教育,确保员工能够正确使用控制措施。

3.3 监测和调整组织应该建立一个监测和调整机制,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通过定期的检查和评估,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需要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同时,组织应该建立一个风险沟通的机制,确保员工能够及时了解到相关的风险信息。

4. 总结本控制程序的目标是确保组织能够对潜在的危害源进行有效的辨识和评估,并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

通过系统化和标准化的方法,组织能够更好地管理风险,保护人员、财产和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因此,所有部门和员工都应该遵循本程序,积极参与风险管理工作。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管理程序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管理程序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管理程序引言在各种工作场所和环境中,员工和公众的健康与安全一直是许多组织的首要目标。

这就要求组织对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辨识、风险评价,并实施有效的控制措施来减轻危害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一个完整的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管理程序,以帮助组织更好地管理安全风险。

危害因素辨识在开始风险评估之前,必须首先确定所涉及的危害因素。

这些可能来自于不同的来源,例如生产设备、化学品、物理因素、环境条件等等。

需要通过以下步骤来识别危害因素:1.收集信息组织应该调查所有可能涉及的危害因素,以获取必要的信息。

这可以通过内部调查、参考文献、专家建议等方式进行。

2.识别危害因素通过将上述信息进行分析,组织应该能够进行危险因素识别。

这应该包括对可能危害因素类型、特定危害因素源、危害因素影响等方面的考虑。

3.评估风险根据上述步骤,应该能够针对每个危害因素确定其相对风险。

这应该是用定量或定性的方式进行的。

在评估风险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可能的控制措施。

风险评价在对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和评估后,组织需要进行风险评价,以确定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保障员工和公众的安全。

风险评估包括以下步骤:1.评估风险程度根据前面的危害因素评估,对每个危害因素的风险程度进行评估。

风险程度通常是基于概率和严重性来确定的。

2.评估现有的控制措施组织需要评估当前所实施的控制措施,以确定它们是否足够控制危险因素。

如果控制措施不足,则需要制定更加有效的措施。

3.判定是否需要控制措施通过前面的步骤,确定是否需要采取额外的控制措施,以减轻风险。

这可能包括对工作流程的修改、使用更加安全的设备、采用更加安全的化学品等等。

控制管理在对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和评估后,组织需要实施控制措施来减轻风险。

控制管理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制定控制计划基于前面的风险评估,制定一份控制计划,并为所有相关方制定准确、详细的操作指南。

2.实施控制计划组织应该严格按照控制计划实施控制措施,并确保所有相关方了解和遵守指南。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一、概述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是指在工作、生产、经营等活动中,对潜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评价,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并实施的过程。

该程序的目的是明确各项工作安全规范,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和避免潜在风险对企业及社会环境造成的不可逆损失。

二、范围本程序适用于企业的所有业务活动,包括生产、经营、仓储、运输及其他相关活动。

三、危险源辨识(一)指定危险源辨识组,由专业人员组成,对企业内的全部作业环节进行危险源辨识。

(二)通过工艺流程图、安全检查记录、历史安全事故案例;合法、准确、权威的法律规定及其他有关资料、资讯的收集,全面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等主要工作环节,确定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三)对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分类归纳,剖析其特征,分析可能引发的各种危险情况和后果。

四、风险评价(一)对步骤三中识别出的危险源,按不同等级进行风险评价。

评价依据考虑危险源的类型、程度、频次、可能性、危害后果等综合因素,确定风险等级。

(二)对于评价等级高的风险源,开展深度分析,进一步分析可能性、后果的严重程度、处置难度等因素,判断风险可控性及对人体、财产、环境的危害程度等。

(三)评价报告编制:编制危险源评估报告,详细说明评估对象、评估过程、评估效果、评估方法、评估结论和建议等内容。

五、控制措施的制定和实施(一)根据危险源的等级和风险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并实施。

(二)控制措施的制定包括技术、管理、人员等多个方面,确保措施的可操作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控制措施的实施重点是防范措施的具体操作,以确保预防、减轻或消除危险源对人员、财产和环境等的危害。

六、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监管(一)建立监督管理制度,严格监管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的实施情况。

(二)监管内容包括对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风险评价效果和危险源辨识工作的质量进行检查、评价和监督。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管理程序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管理程序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管理程序概述危害因素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对工人造成危害的各种因素,例如噪声、尘土、化学品、辐射等等。

在工作场所中,必须对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并采取相应的风险评价与控制管理程序,以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危害因素辨识危害因素辨识是对工作环境、工作过程和工作内容的分析和评估,以确定哪些因素可能对工人造成危害。

危害因素辨识应该由工作安全专家或相关人员进行,需要考虑到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风险,如噪声、震动、辐射等;•化学风险,如有害化学品、毒气、粉尘等;•生物风险,如细菌、病毒、真菌等;•机械风险,如旋转部件、电机、压力容器等;•人为因素,如错误操作、人为疏忽等;辨识出危害因素之后,还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评价,确定哪些因素可能对工人造成危害,并为每种危害因素制定专门的控制措施。

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对每种危害因素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确定其危害等级,并为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在进行风险评价之前,需要对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并确定其相应的控制措施。

风险评价的主要步骤包括:1.确定危害因素;2.确定危害等级;3.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4.实施控制措施;5.监测控制效果。

在风险评价中,危害等级通常分为五个等级,分别是极高危、高危、中危、低危和无危。

对于极高和高危的危害因素,必须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并对其进行严格的监测。

控制管理程序对危害因素进行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需要一个完整的危害控制管理体系。

危害控制管理程序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危害因素辨识程序;2.风险评价程序;3.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程序;4.危害控制计划;5.控制措施的选择和实施程序;6.危害控制经验的积累和总结。

危害控制管理程序的实施需要得到企业领导的支持和关注。

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安全责任制度,对工作场所进行检查和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安全隐患。

同时,员工也应该积极参与到危害控制管理程序中,并学习和掌握相关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危害因素识别、风险评价与更新控制程序

危害因素识别、风险评价与更新控制程序

危害因素识别、风险评价与更新控制程序1 目的为规范公司风险管理工作,识别和评价作业过程中的危害因素,消除或减少危害,有效控制重大危害因素,降低安全风险,持续改善公司的安全管理绩效,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处置及新、改、扩建项目(以下简称建设项目)全过程。

3 组织机构和职责3.1 评价组织机构3.1.1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

组长:副组长:成员:3.1.2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全生产部)。

办公室主任:办公室成员:3.1.3 分公司和物流中心对应成立以单位或部门领导为组长,并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参加的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小组(以下简称评价小组)。

3.2 职责3.2.1 领导小组工作职责3.2.1.1 负责公司本部及各分公司危害识别、风险评价及控制更新工作所需人、财、物的投入;3.2.1.2 保持危害识别、风险评价及控制更新工作正常运行;3.2.1.3 审核批准公司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准则;3.2.1.4 审核批准公司重大及不可容忍的风险、控制改进措施清单;3.2.1.5 组织公司风险控制效果评审。

3.2.2 办公室工作职责3.2.2.1 负责组织制定及修订公司危害因素识别、风险评价与控制更新程序;3.2.2.2 指导各分公司和物流中心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小组进行危害因素识别、风险评价与控制更新;3.2.2.3 组织公司本部各部门进行危害因素识别、风险评价与控制和更新,编制填写公司本部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表,制定重大及不可容忍的风险、控制改进措施;经公司领导批准后实施;3.2.2.4 汇总公司重大及不可容忍的风险评价表。

3.2.3 分公司评价小组工作职责3.2.3.1 按公司重大风险评价基则或本程序中“5 评价方法选用原则”定期组织危害因素识别、风险评价与控制和更新工作;3.2.3.2 组织编写分公司的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表,并制定重大及不可容忍的风险、控制改进措施;3.2.3.3 汇总分公司重大及不可容忍的风险评价表,经分公司领导批准后实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害因素辩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程序
发行版本:E
修改码:0
文件编码:JDJS/HSE-CX01
页码:1/7
1.目的和适用范围
为了确保公司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危害因素得到有效的辨识和评价,确定重大风险,制定危害因素控制措施,特制定本程序。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产品和服务过程中危害因素的辨识、更新、风险评价及控制。

2.术语
3.职责
3.1安全监督科是本程序的归口管理科室,负责危害因素辨识、更新、风险评价与控制的组织协调与监督管理。

3.2各基层单位负责所属区域及活动中危害因素的识别、更新、风险评价以及风险控制措施的制订和落实。

3.3综合办公室负责食堂和机关楼危害因素的识别、更新、风险评价以及风险控制措施的制订和落实。

4.工作程序
4.1危害因素的辨识
危害因素:包括危害因素、环境因素和危险源。

4.1.1辨识的范围
覆盖公司所有生产经营活动过程。

至少包括: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进入作业场所人员(包括相关方人员和来访者)的活动、作业现场内的所有设备、设施(包括外界提供的设备、设施)中客观存在的和潜在的危害因素。

4.1.2作业活动信息的收集
在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前要收集作业活动的相关信息:
a)场站、设备的设计信息,设备、设施之间的安全距离;
b)生产施工设备、设施的运行情况;
c)物料的物理形态、化学特性、物料要用手移动的距离和高度;
d)生活配套设施和应急设施与装配;
e)生产过程中使用和产生的高温、高压、易燃、易爆、噪音、粉尘、有毒气体等,以及有害气体与主风向的关系;
f)员工的不良习惯、心态、健康状况及违章操作行为等;
g)自然条件中的气象及其地质现象,如雷击、暴雨、洪水、地震等;
h)机动车在道路行使可能遇到的人员、路况、车况、气候影响等;
i)向水体、大气、土地排放污染物的情况,固体废弃物的处置情况,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能源的消耗情况等;
j)现行各项管理制度的有效性。

4.1.3识别考虑的因素
a)三种时态:
1. 过去时:即单位历年的HSE事故;
2. 现在时:单位目前可能造成的危害和风险;
3. 将来时:由于今后的各种变化可能造成的危害和风险。

b)三种状态:正常生产情况属正常状态;开工、停工、装置开停车、设备开停机及检维修等情况属异常状态;事件、事故或自然灾害等紧急状态。

c)六种类型: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其他危险、危害因素。

d)八个方面:向水体排放的污染物;向大气排放的污染物;向土地排放的污染物;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固体废弃物处理;对周围社区、居民的影响;水、电、气、油等原辅材料和自然资源使用对环境的影响及其他地方环境等。

4.1.4危害因素辨识的方法
风险辨识以事故预防,控制和减少事故发生为指导思想,采用现场观察、查阅资料、座谈、检查表、工作危害分析以及问卷调查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对涉及到的全部危害因素进行辨识。

a)现场观察:对作业活动、设备运转或系统活动进行现场观测,分析人员、工艺、设备运转存在的危险源;
b)查阅资料:通过查阅的事件、事故、职业病记录和台帐,可从中发现其存在的危险源;
c)安全检查表:剖析系统,确定检查项目,按顺序编制表格,以提问或现场观察等方式确定检查项目的状况,确定危害因素;
d)座谈:召集安全管理人员、专业人员、操作人员,集思广益、讨论分析作业活动或设备运转过程中存在的危害因素;
e)工作危害分析:识别存在的作业活动,把一项作业活动分解为几个步骤,识别每一步骤中的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

4.1.5进行危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时,应有具有现场管理经验、熟悉工艺流程的管理干部、技术人员、基层班组长、技师、关键岗位人员以及员工代表参与。

4.1.6危害因素辨识的步骤
a)安全监督科负责组织协调公司的危害因素辨识工作;
b)相关科室和单位应召集俱有现场安全管理经验、熟悉业务和工艺流程的人员,采用适当的方法对本科室和单位范围内的生产、服务全过程进行风险辨识,填写《危害因素清单》;
c)相关科室和单位将《危害因素清单》经本科室和单位领导审批后报安全监督科,安全监督科负责整理各科室和单位的《危害因素清单》,并汇总公司《重大风险清单》。

4.2风险评价
4.2.1风险评价分级:风险评价结果分为重大风险、中度风险和一般风险三级;对于环境因素,评价结果分为一般环境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两级。

4.2.2危害因素评价的方法:
各科室和单位对于辨识出来的危害因素先采用是非判断法进行直接判断,被判为“非”的再用矩阵法或综合打分法评价。

4.2.3是非判断法:
对于危害因素满足其中任何一条即可实现风险的分级:
a)违反法律、法规的事故或危险源,评为重大风险;
b)曾经发生过且无良好控制措施的事故或危险源,评为重大风险;
c)曾经发生过且已制定有效控制措施的事故或危险源,评为中度风险;
d)相关方强烈抱怨的事故或危险源,评为重大风险。

对于环境因素为下列情况之一的直接判断为重要环境因素:
a)违反法律、法规或长期超标排放;
b)直接可以观察到可能导致事故的危险且无控制措施(如泄露、火灾、爆炸等);
c)曾经发生过事故仍未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d)紧急状态下的环境因素;
e)国家重点控制的危险化学品、危险废弃物的处置;
f)在能源消耗方面依据经营要求直接判定重要环境因素。

g)相关方有合理的抱怨等。

4.2.4矩阵法
a)对采用是非判断法为“非”的危害因素,对照表1从人员伤亡程度、财产损失、停工时间和对声誉的影响等四个方面对后果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价取值,取四项得分最高的分值作为其最终的S值。

表1 评估后果的严重性(S)
b)对照表2从发生偏差的频率、安全检查的频率、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员工的胜任程度、现有防范和控制措施的有效性等方面,评价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取五项中分值最高的分值作为其最终的L值。

表2 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
c)确定了S和L值后,依据表3进行风险评价分级,评价结果分为以下三种:一般风险R=L*S=1-6;中度风险R=L*S=8-12;重大风险R=L*S=15-25。

表3 风险评估表R
d)R值的界限值,以及L和S定义不是一成不变的,可由安全监督科依据公司具体情况加以界定,变更后由管理者代表重新审批。

4.2.5综合打分法
a)评价准则
对采用直接判断法为“非”的环境因素,根据实际情况,从下列一个或多个评价因子上分别进行打分,计算方法为:M=L*S 其中S取b,c,d,e中分值最高者,计算后如S=5或M≥16为重要环境因素。

b)评价因子及分值
4.2.6评价结果
安全监督科收集相关科室和单位的《危害因素清单》,对各单位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价的结果进行确认,汇总公司的《重大风险清单》,报管理者代表审批。

并按照《文件控制程序》
规定,发放到相关单位和科室,作为建立目标、指标、管理方案、运行控制和应急反应计划的依据。

4.3风险控制
4.3.1风险控制应遵循的如下原则:首先考虑从根本上消除风险,其次考虑风险降低措施(降低风险概率、降低伤害或财产损失的潜在严重度),将使用个体防护作为最后手段。

4.3.2各科室和单位针对本科室和单位存在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和应急措施,分别落实到HSE 作业指导书、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和应急反应计划中对风险加以控制。

4.3.3安全监督科再根据实际需要,可将重大风险纳入目标和管理方案、相应的过程控制、培训及应急计划加以控制。

4.3.4各科室和单位负责就识别出的风险及其控制措施,通过信息交流与培训使员工了解本岗位的风险以及削减措施和应急措施,具体执行《信息交流与协商控制程序》和《能力、培训和意识控制程序》。

4.3.5危害因素识别中确认为事故隐患的,应按照《事故隐患管理办法》之规定进行报告、评估、整改和记录统计。

4.4危害因素的更新
4.4.1每年在管理评审会议中对公司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和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审,如有变化予以更新。

4.4.2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及时更新危害因素:
a)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发生变化时;
b)本公司的活动、产品、服务过程发生变化时;
c)内、外审和管理评审的要求发生变化时;
d)事故、事件、不符合整改要求时;
e)相关方观点、要求发生变化时;
f)生产过程、工艺及规模发生重大变化时;
g)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时;
h)绩效、测量与监测发现危险源识别有漏识时;
i)其它情况需要时。

4.4.3发生上述任一情况时,安全监督科组织相关科室依据上述程序,对发生变化的风险进行辨识、评价和更新,相关记录由管理者代表审批后发放到相关单位、科室,具体执行《文件控制程序》。

5.相关文件
《能力、培训和意识控制程序》JDJS/HSE-CX03
《信息交流与协商控制程序》JDJS/HSE-CX04
《文件控制程序》JDJS/HSE-CX05
《记录控制程序》JDJS/HSE-CX22 6.记录
《危害因素清单》JDJS/HSE-CX01-01 《重大风险清单》JDJS/HSE-CX01-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