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泛在学习环境的高等教育学习资源库构建
移动互联网络下泛在学习空间构建分析
移动互联网络下泛在学习空间构建分析移动互联网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
在移动互联网的背景下,泛在学习空间成为了一种新的学习模式,它在时间、空间和内容上都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自由性,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加便捷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本文将分析移动互联网络下泛在学习空间的构建,并探讨其在教育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
移动互联网络为泛在学习空间的构建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
移动设备的普及和网络的普及使得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接入到学习空间中,利用移动设备获取学习资源、参与学习活动,甚至进行实时的互动和交流。
学习者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随时随地观看教学视频、听录音、参与在线讨论等学习活动,不再受制于时间和地点。
这种普遍的学习环境为泛在学习空间的构建提供了可靠的基础,为学习者提供了更为便捷和舒适的学习环境。
移动互联网络为泛在学习空间的内容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资源。
在移动互联网络的支持下,学习者可以轻松地获取到包括教材、课件、视频、音频、图片等多种形式的学习资源,这些资源都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移动设备进行访问和利用。
移动互联网络还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学习范围,他们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到全球范围内的学习资源,与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习者进行交流和互动,这样的学习体验也会为学习者带来更大的启发和帮助。
移动互联网络为泛在学习空间的互动和交流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在传统的学习模式下,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但在移动互联网络的支持下,学习者可以通过各种社交平台、在线课堂等渠道进行实时的互动和交流,这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学习路径,也能够激发学习者更多的创造力和学习热情。
移动互联网络为泛在学习空间的管理和评估提供了更为科学和有效的手段。
通过移动设备和网络,教师可以更加直观地获取学习者的学习数据和学习情况,分析学习者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能力,从而更加科学地对学习者进行教学和指导。
移动互联网络还可以为学习者提供更加多样化的评估方式,比如在线测试、实时作业等,这些评估方式更加贴近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和学习需求,也更为科学和合理。
移动互联网络下泛在学习空间构建分析
移动互联网络下泛在学习空间构建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移动互联网络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
传统的学习环境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于学习的灵活性和个性化需求,而泛在学习空间的概念的提出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传统的学习空间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习者只能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学习,而泛在学习空间则打破了这种限制,使得学习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
移动互联网络的发展为泛在学习空间的构建提供了技术支持,学习者可以通过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源,进行个性化学习。
对于移动互联网络下泛在学习空间的构建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对泛在学习空间的概念解析和构建要素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泛在学习空间的内涵和特点,为移动互联网络下泛在学习空间的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
【研究背景】1.2 研究意义移动互联网络下泛在学习空间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移动设备进行学习,大大方便了学习者的学习过程。
泛在学习空间的建立可以为学习者提供更加便捷、灵活的学习方式,促进知识的传播和共享。
泛在学习空间构建可以打破传统学习场所的束缚,拓展学习资源的范围,提升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移动互联网络下泛在学习空间的建设还可以促进个性化学习的实现,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提升学习者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移动互联网络下泛在学习空间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对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3 研究目的移动互联网络下泛在学习空间构建分析的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析移动互联网络的发展对泛在学习空间构建的影响。
随着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获取到海量的学习资源,这对于泛在学习空间的构建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研究旨在探讨移动互联网络如何促进泛在学习空间的发展,并分析其对学习空间的影响。
通过以上研究目的的分析,可以更好地指导我们对移动互联网络下泛在学习空间的构建进行深入研究,为推动学习空间的改进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移动互联网络下泛在学习空间构建分析
移动互联网络下泛在学习空间构建分析随着移动互联网络的普及和发展,移动学习已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
移动学习利用移动设备和互联网络为学习者提供便捷的学习方式,实现了学习空间的泛在化,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加自主、灵活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在移动互联网络下,泛在学习空间的构建变得更加便捷和实现,通过对移动互联网络下的泛在学习空间进行分析和探讨,有助于深入了解泛在学习空间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促进移动学习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1.移动化移动互联网络下的泛在学习空间是以移动设备为载体,通过移动应用和互联网络为学习者提供学习资源和服务的学习空间。
学习者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访问学习内容,实现了学习的去地域化和随时可及性。
2.个性化移动互联网络下的泛在学习空间可以根据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服务,通过学习者的学习记录和行为数据分析,为学习者推荐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和内容,从而实现了学习的个性化和差异化。
3.互动性移动互联网络下的泛在学习空间可以实现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教师之间、学习者与学习资源之间的多向互动。
学习者可以通过移动设备与老师和同学进行实时交流和讨论,也可以通过移动设备与学习资源进行互动和操作,从而提高学习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4.多样性移动互联网络下的泛在学习空间可以集成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源和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内容,丰富了学习的形式和内容,为学习者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学习体验。
5.全面性移动互联网络下的泛在学习空间可以涵盖全方位的学习需求,包括学校课程、社会实践、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的学习内容,实现了学习的全面性和综合性。
3.移动学习环境建设移动互联网络下的泛在学习空间的构建还需要建设适合移动学习的学习环境,包括无线网络覆盖、移动设备支持、学习场所设施等各方面的支持和保障,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
5.移动学习评价体系建设移动互联网络下的泛在学习空间的构建还需要建立健全的移动学习评价体系,通过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实现对学习效果的监控和反馈,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动力和成长。
泛在学习环境下学习资源建设的生态性思考
泛在学习环境下学习资源建设的生态性思考
廖惠敏
【期刊名称】《成人教育》
【年(卷),期】2016(000)008
【摘要】泛在学习环境下,学习资源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为实现学习者“无处不在”的学习,提出学习资源建设应基于学习资源是构建泛在学习生态系统的关键物种,要
充分考虑学习资源的适应性、整体性、开放性、进化性等生态属性,实现优胜劣汰,
得以不断进化和发展.
【总页数】4页(P19-22)
【作者】廖惠敏
【作者单位】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南宁5300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28
【相关文献】
1.生态位视角的图书馆资源建设策略与思考 [J], 严一梅
2.学术生态建设背景下学术期刊功能及编辑责任思考 [J], 李桃
3.大数据时代下学习资源生态化\r建设探讨\r——以成人职业能力培训知识资源建设为例 [J], 张赛男;赵蔚;孙彪
4.新教改生态下学习的主动性和感性的实践认识——李士金中国文化课堂教学改革生态述论 [J], 杨婷婷; 李士金; 唐艳; 魏梦娇
5.社会生态系统视角下的地方高校微课资源建设思考 [J], 覃卫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泛在学习环境下高校课堂教学模式创新
泛在学习环境下高校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前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传统的高校课堂教学模式已经逐渐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
泛在学习环境作为新兴的学习模式,正在逐渐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
本文将探讨泛在学习环境下高校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相关话题。
什么是泛在学习环境泛在学习环境,英文缩写为PLE(Personal Learning Environment),是指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设备上,通过使用各种学习工具、资源和网络服务来完成学习任务的学习环境。
在泛在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自主组织、管理和分享学习资源,实现个性化、自主化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泛在学习环境不仅提供了更加便利和高效的学习方式,还有助于学生发展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素质。
泛在学习环境下高校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随着泛在学习环境的发展和应用,高校课堂教学模式也需要相应地进行创新和改进。
在泛在学习环境下,高校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新:1.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是课堂上的主角,学生只是听课、笔记和参与互动。
而在泛在学习环境下,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传统的讲授者,而是扮演更加引导和协调的角色,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组织和管理学习任务和资源,与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和合作,实现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的效果。
2. 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工具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只能通过教材和讲稿等有限的资源来学习。
而在泛在学习环境下,学生可以自由地获取各种形式的学习资源,如网络课程、博客、论坛、文献、视频、图片等。
此外,泛在学习环境也提供了各种学习工具,如协作工具、笔记工具、计划工具等,使学生可以更加便利地进行学习和管理。
3. 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堂教学主要采取讲授、笔记、练习和考试等方式来进行。
而在泛在学习环境下,学生可以通过自主选择和管理学习资源、与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和合作,实现多元化和自主化的学习方式。
教育生态学视角下泛在学习中学习资源的建设与发展研究
一
文 献标 志 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 8 4 5 4 ( 2 0 1 4 ) 0 3 — 0 0 2 9 - 0 4
、
引 言
边 环境 到社会情 境 以及 不 同设 备 、 不 同学 习情 境 、 个 性 化学 习需求 加强 等现象成 为现 实 , 应该 开发系 统 、 有 规 划、 具有 开放性 、 能进化发 展的各类学 习资源 , 使 得这些 学 习资源 可 以充分适应海 量学习者学 习的同时 , 也能充
摘 要: 泛在 学习环境是 一个共建 、 共生的教 育生 态 系统 , 学习资源是其 实现“ 无 处不在” 学 习的前提
保 障 。本 研 究从 泛在 学 习 中学 习资 源 存 在 的 现 状 及 发 展 需 求 出发 , 从 教 育 生 态 学 角 度 剖析 泛 在 学 习资 源 的
生 态建设与应 用发展 , 最终提 出教 育生态学启示下泛在 学习内容 的发展原 则。
乱无章 , 学 习的针对性不强 , 共享 困难 , 难 以达 到 有 效 的 泛 在 学 习 目的 。 无 限 学 习群 体 的海 量 资 源 需 求 。 泛 在 学 习环 境 下 的
展原 则 , 为健康 、 可持 续发展 的泛在 学习 资源建 构提供
参考 。
二、 泛 在 学 习 资 源现 状 与 发 展 需 求
性、 情境性 、 社会 性 、 非 正式性 、 适应 性 、 自然 性 、 永 久 性
1 . 当前泛在 学习环境下 学习资源存在的 问题
无 统 一 的标 准 和规 范 制度 。 我 国 教 育 部 制定 的 教 育
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
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人民银行•【公布日期】2021.07.01•【文号】教科信〔2021〕2号•【施行日期】2021.07.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信息化正文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教科信〔2021〕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网信办、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通信管理局、财政厅(局)、中国人民银行分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网信办、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财政局、中国人民银行分行,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教育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信息化为主导,面向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聚焦信息网络、平台体系、数字资源、智慧校园、创新应用、可信安全等方面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
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教育新基建)是国家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的牵引力量,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举措。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教育新基建,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技术迭代、软硬兼备、数据驱动、协同融合、平台聚力、价值赋能为特征,加快推进教育新基建。
以教育新基建壮大新动能、创造新供给、服务新需求,促进线上线下教育融合发展,推动教育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基本原则坚持需求导向。
聚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立足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量力而行、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推动教育新基建,夯实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的基础条件。
移动互联网络下泛在学习空间构建分析
移动互联网络下泛在学习空间构建分析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移动设备接入网络,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源。
这种便捷的网络环境为学习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使得学习不再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在这样的背景下,泛在学习空间应运而生,它是一个涵盖虚拟和现实的学习环境,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将学习融入到人们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
本文将从移动互联网络下泛在学习空间的构建进行分析,探讨它的特点、挑战和发展趋势。
一、泛在学习空间的特点1. 融合多元化的学习资源移动互联网络下的泛在学习空间可以集成多种学习资源,包括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的资源,通过网络进行无缝连接。
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随时随地地获取所需的学习资源,丰富了学习的形式和内容。
2. 个性化学习体验移动互联网络下的泛在学习空间可以根据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定制化,为学习者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路径和资源推荐。
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和兴趣进行学习,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乐趣。
3. 强化互动性和合作性泛在学习空间通过网络技术可以实现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学习者可以通过社交网络平台、在线讨论区等工具进行交流和合作,促进了知识和经验的共享,增强了学习的互动性和合作性。
4. 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移动互联网络下的泛在学习空间使得学习不再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习者可以通过移动设备随时随地地进行学习,将学习融入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提高了学习的便捷性和灵活性。
二、移动互联网络下泛在学习空间存在的挑战1. 学习资源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在移动互联网络下,学习者可以自由获取各种学习资源,但是其中也存在大量的虚假、低质和不准确的信息,学习者很难判断学习资源的真实性和权威性,这对学习的效果和质量构成了挑战。
2. 设备和网络的兼容性移动互联网络下的泛在学习空间需要学习者通过移动设备接入网络,但是不同设备和网络的兼容性可能会影响学习的顺畅进行,学习者需要面对设备和网络的种种问题,降低了学习的便捷性和效率。
移动互联网络下泛在学习空间构建分析
移动互联网络下泛在学习空间构建分析在移动互联网络的时代,泛在学习空间的构建成为了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泛在学习空间是指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移动设备获得学习资源和参与学习活动的空间。
本文将从技术基础、学习资源、学习活动和管理机制四个方面对泛在学习空间的构建进行分析。
首先是技术基础。
移动互联网络的发展为泛在学习空间的构建提供了基础条件。
移动设备的普及和网络覆盖的不断完善,使学习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
移动应用软件的发展也为泛在学习空间的构建提供了支持,例如在线教育平台、学习社区等。
其次是学习资源。
泛在学习空间的构建需要丰富的学习资源来满足学习者的需求。
学习资源可以包括教材、课件、教学视频、学习游戏、学习社区等,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
学习资源的质量和可靠性也是泛在学习空间构建的重要考量因素。
其次是学习活动。
泛在学习空间的构建需要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来促进学习者的参与和互动。
学习活动可以包括在线课堂、讨论与交流、作业和测评等,学习者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可以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和培养学习兴趣。
学习活动的设计需要注重个性化和差异化,以满足学习者的不同需求和学习风格。
最后是管理机制。
泛在学习空间的构建需要相应的管理机制来保证学习效果和学习秩序。
管理机制可以包括学习者的评估和跟踪、教师的指导和辅导、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和合作等。
通过有效的管理机制,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促进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
移动互联网络下的泛在学习空间构建需要依托技术基础、丰富学习资源、设计多样学习活动和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
只有在这些方面都得到充分考虑和满足,才能够实现泛在学习空间的目标,提供灵活、个性化和全面发展的学习机会和环境。
教育生态学视角下泛在学习中学习资源的建设与发展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角下泛在学习中学习资源的建设与发展研究作者:罗庆倩杨子艳贺思德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14年第02期摘要:泛在学习环境是一个共建、共生的教育生态系统,学习资源是其实现“无处不在”学习的前提保障。
本研究从泛在学习中学习资源存在的现状及发展需求出发,从教育生态学角度剖析泛在学习资源的生态建设与应用发展,最终提出教育生态学启示下泛在学习内容的发展原则。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泛在学习;学习资源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3-0029-04一、引言泛在学习是继E-Learning、M-Learning后发展起来的新兴学习模式,是一种无处不在的学习活动。
指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利用手边可取的终端设备无缝获取所需的信息的学习方式,具有易获取性、即时性、交互性、情境性、社会性、非正式性、适应性、自然性、永久性等特点。
然而,泛在学习及其环境的建设与应用仍处于一个发展中的阶段。
泛在学习的实现与普及不仅仅需要基础设施、智能学习环境、人文学习环境的建构,还需要学习资源的建设,也就是在学习内容层面,考虑如何为泛在学习环境提供适合泛在学习特征的学习资源。
[1][2] 从泛在学习的特点分析,建构具有生成性、动态性、智能性、联通性、开放性和适应性等特性的学习资源是其实现“无处不在”的学习的基本保障。
本研究从泛在学习中学习资源的特性、存在的现状及发展需求出发,从教育生态学角度剖析泛在学习中学习资源的生态建设与应用发展,最终提出教育生态学启示下泛在学习内容的发展原则,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泛在学习资源建构提供参考。
二、泛在学习资源现状与发展需求泛在学习的交互空间是一种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的无缝对接,从“人—机”交互回归到“人—人”交互,让设备“消失”—学习者在获取信息时注意力集中于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感知不到设备的存在。
因此,学习资源就成为了学习行为发生到结束的中间导向。
移动互联网络下泛在学习空间构建分析
移动互联网络下泛在学习空间构建分析【摘要】移动互联网络的普及和发展为泛在学习空间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通过分析移动互联网络与泛在学习空间的关系,探讨了在移动互联网络下泛在学习空间的构建方式,并分析了其中的优势和挑战。
结合未来发展趋势和展望,强调了移动互联网络下泛在学习空间构建的重要性。
移动互联网络的快速发展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学习环境,同时也为教育机构提供了更广阔的拓展空间。
未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的不断升级和泛在学习空间理念的深入应用,移动互联网络下泛在学习空间将不断完善和创新,为教育教学带来更多可能性和机遇。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络、泛在学习空间、构建分析、发展与普及、概念与特点、关系、优势与挑战、重要性、未来发展、展望。
1. 引言1.1 移动互联网络下泛在学习空间构建分析移动互联网络的发展与普及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人们的学习方式也在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
移动互联网络给学习者提供了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源的便利条件,打破了传统学习场所和时间的限制,为泛在学习空间的构建提供了有力支持。
泛在学习空间的概念与特点泛在学习空间是指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够获取学习资源、进行学习交流的虚拟学习环境。
其特点包括信息丰富、学习方式多样、互动性强、学习资源共享等。
在移动互联网络的大背景下,泛在学习空间的构建需要不断优化平台和内容,提升用户体验和学习效果。
教育机构和企业要积极开发适配移动设备的学习资源和应用,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灵活性强的学习环境。
移动互联网络下泛在学习空间的优势在于便捷、易用、个性化强,可以有效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但是也面临着内容质量不一、安全性问题、学习者隐私保护等挑战。
结论移动互联网络下泛在学习空间构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将推动教育方式和机构的转变,促进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和全面发展。
未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泛在学习空间的不断优化,这种学习模式将会得到更广泛的普及和应用,为教育事业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泛在学习背景下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
204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Electronic Technology & Software Engineering信息化建设•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关键词】泛在学习 继续教育 数字化学习 课程设计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 》中明确指出:“创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与应用模式,从服务课堂学习拓展为支撑网络化的泛在学习。
要积极利用成熟技术和平台,统筹推进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与应用”。
在教育信息化2.0的指导思想中提到: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机制,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
这些都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教育研究指明了方向。
建立良好的,能够开展弹性学习的教育信息化环境,需要拥有大量良好的学习资源,满足有需求、想学习的人开展学习活动,对于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也是教育教学必须要认真研究的一个方向。
随着互联网+教育技术的不断升级,网络知识传授形式的不断丰富与扩展,人们可以通过更加广泛的形式来开展各种学习,促进终身学习理念的形成。
近些年,人们对网络的多媒体应用能力也在不断提高的,这为通过网络、来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逐渐成为许多拥有自主学习意愿的人越来越喜爱的一种方式。
当然,这也为信息时代,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泛在化学习课程设计1.1 泛在学习泛在学习是无处不在的学习,是一种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刻获取所需的任何信息的方式 。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我们提供了越来越丰富的学习方式,人们可以利用各种现代化的设备、通过各种信息传播手段,泛在学习背景下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文/李毅在任何地方、随时开展学习。
在泛在学习环境下,继续教育要面临的不仅仅是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还包括教学形式的开拓创新。
1.2 基于学习内容,开展分层次、模块化课程设计泛在学习的优势之一,就是能够随时随地开展学习活动,这样灵活的的学习方式,必然要求课程在内容设计上,具备可以灵活开展学习的可能性。
泛在学习环境下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资源更新保质对策
泛在学习环境下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资源更新保质对策刘永超(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湖南株洲412000)教育部明确指出要升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数据库职业教育学习资源系统。
指出要通过验收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不断更新资源,增强用户体验,加强应用推广,明确制度和资金保证,以确保每年增加或更新的资源比例不少于验收时总数的10%,以及每年新用户的数量不得少于验收时总数的10%,并维持用户活跃度。
一、国内外教学教育资源库的开发与建设情况在1990年代,美国建立了许多信息中心,以对教育资源库进行研究。
英国质量保证局(QAA)指出,质量保证不是目的地,而是旅程。
英国的QAA评估主要分为机构评估和学科水平评估。
QAA有六个特定的评估指标,学习资源的评估是一个重要指标。
QAA从“学生参与”和“高质量学习”两个方面对质量导向型的院校进行评估[1]。
欧洲国家对学习资源质量的研究基于用户、服务的性质以及资源本身特征,以从内容、形式、范围、过程和管理五个维度来评估学习资源质量。
国外资源库建设和应用研究项目主要集中在标准、规范、技术实施、质量评估和用户行为等方面的研究。
国内资源基础的建设和应用起步较晚,随着中国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出现了适合我国职业教育特点的资源基础建设与应用研究。
朱志婷等提出了基于国内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新趋势,发现了资源建设的动力机制和实现机制。
常其云等基于信息环境中MOOC 资源的特点,针对主观意识、生成性教学目标、开放式教学活动、辅助学习环境、交互作用等特点,针对当前大多数MOOC资源处于停滞状态的情况进行多次评估,探索了MOOC资源的迭代优化路径;徐留杰等人提出从用户和环境的角度加强自然选择,通过构建普遍学习资源衍化的动态模型来促进资源演化,利用技术促进资源组织化和有序发展。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专业建设工作手册》(2019年)指出,资源库必须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共享来开发优质的教学资源,并对资源开发提出了具体要求,以及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具体覆盖要求和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具体要求。
移动互联网络下泛在学习空间构建分析
移动互联网络下泛在学习空间构建分析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人们的学习习惯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传统的学习方式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泛在学习空间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泛在学习空间是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学习空间,它可以让学习者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无论是在公共场合还是在家中,都可以进行学习。
其中,移动设备的使用更是成为了泛在学习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技术支持。
泛在学习空间的构建离不开技术支持,其中包括网络支持和设备支持。
网络支持可以通过建立可靠的网络环境来实现,例如搭建高速的互联网环境或者构建更加高效的无线局域网。
设备支持则需要根据学习者的需求提供不同类型的移动设备,这些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手持设备等,以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需求。
第二,教学资源。
泛在学习空间需要提供各种类型的教学资源,例如知识库、课程资源、教学视频等,以满足学习者的需要。
这些教学资源需要在移动设备上进行浏览和学习,同时也需要具备互动性和灵活性,以满足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和习惯。
第三,学习管理系统。
泛在学习空间需要具备完善的学习管理系统,以方便学习者的学习。
学习管理系统需要能够为学习者提供定制化的学习体验,例如指定课程计划、制定学习目标等。
同时,学习管理系统还需要具备跟踪学习者学习进度的功能,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学习进程。
第四,社交功能。
泛在学习空间需要支持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例如学习者之间的讨论、互动、分享等。
这些社交功能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沟通和交流,同时也可以促进学习者之间的合作和共同进步。
总之,泛在学习空间是一个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新型学习空间,它可以让学习者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要构建一个适应移动互联网的泛在学习空间,需要考虑到技术支持、教学资源、学习管理系统以及社交功能等方面,以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和习惯。
移动互联网络下泛在学习空间构建分析
移动互联网络下泛在学习空间构建分析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泛在学习空间在这个新的环境下得到了更好的发扬。
泛在学习空间是一种无处不在的、为学习而设计的虚拟空间。
通过移动设备和互联网,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和交流。
本文将从泛在学习空间的定义、构建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泛在学习空间的定义泛在学习空间是一种无处不在的、移动的、基于用户场景的学习方式,它旨在提供个性化、多媒体、多维度的学习资源和服务,满足人们随时随地的学习需求。
泛在学习空间的设计理念是以用户为中心,追求学习的效果和效率,借助移动技术提供全面、便捷的学习体验。
(一)资源整合和管理要构建一个高效的泛在学习空间,需要整合和管理各种学习资源。
这些资源包括数字化的书籍、论文、视频、音频、图片、文本等各种形式。
要管理这些资源,可以采用云存储、内容管理系统、学习管理系统等工具。
通过这些工具,可以建立一个完整的学习资源库,支持用户的共享和互动。
(二)学习交流平台泛在学习空间不仅要提供学习资源,还要提供学习交流平台。
这个平台可以包括讨论区、问答区、博客、微博等各种形式。
通过这些平台的搭建,学习者可以与其他人分享学习心得、解决问题、交换资源和建立人脉。
(三)移动设备支持移动设备是泛在学习空间的重要支持。
泛在学习空间需要支持移动设备的各种操作系统和设备类型,确保用户能够在移动设备上顺畅地访问各种学习资源和交流平台。
同时,移动设备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方式,如扫描二维码、语音交互、定位服务等,丰富了泛在学习空间的学习体验。
(四)数据分析和反馈泛在学习空间还需要进行数据分析和反馈,以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分析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和表现,可以制定更合理的学习策略和课程安排。
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还需要给学习者及时的反馈,以便他们纠正错误和改进学习方式。
三、总结泛在学习空间的构建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资源整合和管理、学习交流平台、移动设备支持和数据分析和反馈。
基于U-Learning的学习资源建设研究
摘 要 U - L e a r n i n g 即 “ 泛在 学 习” ,作 为 一 种 新 的 学 习 方式 已逐 渐 成 为教 育 领 域 研 究 的 热点 , 而基 于
U - L e a r n i n g的学 习资源建设是 U - L e a r n i n g 环境建设 的基础 。主要研 究高校校 园网络资源在 当前资源建设 模式的基础上实现向 U - L e a r n i n g学习资源建设模式过渡的探索。 关键词 泛在 学习;学习资源;资源建设
成为 U b i q u i t o u s J a p a n ;美 国提 出 “ V i s i o n 2 0 2 0 ”;欧洲 也提 出 L E O N I E项 目。2 0 0 5年, 中国工程 院副 院长 邬贺铨 院 士提 出泛在 网 ( U b i q u i t o u s N e t w o r k )的概念 。今 天, “ 三
不在 ”的学 习,是近年来新 兴 的学习方式 ,成为 中外教 育领 域关注和研 究的热点。1 9 8 8年 ,美 国富士施乐公司 ( X e r o x ) 瑟 ( M a r k W e i s e r )第一 次提 出泛 在 计算 的概 念;之 后, 到 2 0 0 6年 ,发达 国家纷纷将泛 网时代作为 国家 科技发展策略 的 重 点 J 。 日本政府 开展 了 “ U - J a p a n ”计划 ,期 望在 2 0 1 0年
中图分 类号 :G 4 2 0 文献 标识 码 :B 文 章编 号 :1 6 7 1 - 4 8 9 X ( 2 0 1 3 ) 0 6 - 0 0 6 7 - 0 2
C o n s t r u c tj o n o f L e a r nj n g R e s o u r c e s j n U - L e a r n i n g E n v j r o n m e n t / / X i a Z a n z h u ,X u X i u j u a n ,L i n
移动互联网络下泛在学习空间构建分析
移动互联网络下泛在学习空间构建分析随着移动互联网络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学习方式也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
传统的学习模式逐渐被移动互联网络网络下的泛在学习空间所取代。
泛在学习空间是由移动互联网络支持的,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的空间。
本文将从泛在学习空间的构建角度进行分析,探讨移动互联网络对学习方式的影响以及泛在学习空间的优势和发展趋势。
移动互联网络的发展对学习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传统的学习模式通常需要学生到特定的地点进行学习,而且学习时间一般是固定的。
但是在移动互联网络的支持下,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不再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这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学习,也使得学习变得更加灵活和自主。
移动互联网络还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到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料,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这进一步丰富了学习内容,提高了学习效果。
泛在学习空间的构建是移动互联网络对学习方式影响的一个重要体现。
泛在学习空间是指学习空间的无处不在,学习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的空间。
在泛在学习空间中,学生可以通过移动设备随时进行学习,无论是在家里、学校、还是在公共场所,都能够获取到丰富的学习资源。
泛在学习空间的构建离不开移动设备及其应用程序的支持。
通过移动设备,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登录学习平台,获取到各种学习资源,进行学习活动。
移动设备不仅提供了方便的学习途径,还能够记录学习过程,辅助学生对学习的整理和总结。
泛在学习空间的构建还离不开网络技术的支持。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到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网络技术还可以实现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网络技术还可以支持学生进行协作学习,使得学习更加灵活和多样化。
泛在学习空间的构建也对学校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挑战。
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是老师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学生在课后进行复习和作业。
但是在泛在学习空间中,学生可以通过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不再受到课堂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以“他者性”师生关系理论指导教学资源库建设刍议
国 理论前沿
2018.6职业教育研究
以“他者性”师生关系理论指导教学资源库建设刍议
王 淑 萍 (北 京政 法职 业 学 院 北 京 102600)
摘要 :师生关系是高等教育中最 重要 的人 际关 系。随着终身学 习、碎 片化 学习、泛在学 习、网络学 习等各种 学 习形 态和学 习载体 的出现 ,传统 师生 关系发生 了变化 ,以“学习者为中心 ”,注重学 习者体验 的特点更 为突 出 ,“他 者性 ”师生关 系理论应 当受到关注。 教学资源库是信息化社会下进行知识管理和教学 的一个重要手段及形态 , 是 研 究 信 息 化 社 会 中 师 生 关 系 的有 效 视 角 ,因 此 ,以职 业 教 育教 学 资 源库 为切 入 点 对 “他 者 性 ”师 生 关 系 理 论 进 行 解读 ,以”他者性“师生关系理论为指导建设教 学资源库。
作者 简 介 :王淑 萍 (1973一 ),女 ,硕 士 ,北京政 法职 业 学院社会 法律 工作 系副教授 ,研 究 方向 为教 育管理 。
职业教育研究 2018.6
理论前沿 团
于 利益 的计 量和 回报的考虑 ,也不 是基 于法 律的 约束 和 制度 的规 定 ,而是 一种 责任 的担 当 ,教 师 应该 为 、必 须 为学生 的发展负 责 。“这 种责任是 单 向 的 ,我对他 人 负责却 不 因此 要求他人 对我 负责 ”。这种 责任是 一种无 限 的 自觉责任 ,而不是 有限 的 、“不得不 ”的责任p]。
移动互联网络下泛在学习空间构建分析
移动互联网络下泛在学习空间构建分析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逐渐发展和普及,人们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过去,学习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和书籍阅读来完成的,而现在,移动互联网络的普及使得学习变得更加便捷和灵活。
移动互联网络下的泛在学习空间构建,极大的拓展了学习的范围和方式,本文将对移动互联网络下的泛在学习空间进行分析。
一、移动互联网络的发展及对学习的影响移动互联网络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取所需的信息和进行学习。
无论是在公交车上、家里、还是在办公室,人们都可以通过移动设备获得学习所需的信息,这种便利的学习方式改变了人们的学习习惯和行为。
移动互联网络的发展也促进了在线学习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在线课程、教育App等方式进行学习,这极大的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便利性。
二、泛在学习空间的概念及特点泛在学习空间是指在多种学习环境条件下,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空间。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泛在学习空间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泛在学习空间的学习资源丰富多样,可以通过移动设备获取各种学习资料和信息;第二,泛在学习空间的学习形式灵活多样,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室学习形式,可以通过电子书、教育App、在线课程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泛在学习空间的学习时间和地点灵活,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不再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第四,泛在学习空间的学习样式个性化,可以根据个人的学习节奏和方式进行学习,更加符合个人的学习习惯和需求。
三、移动互联网络下的泛在学习空间构建在移动互联网络的背景下,泛在学习空间的构建需要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和资源,才能更好地实现学习的便捷和有效。
泛在学习空间构建的关键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习内容的丰富和多样化。
在泛在学习空间中,学习内容应该涵盖各种不同的学科和知识领域,且学习资源应该是丰富多样的,可以满足学习者的不同学习需求。
第二,学习平台的多样化和便捷性。
在移动互联网络下,学习平台应该是多样化的,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电脑等移动终端进行学习,且学习平台应该是便捷易用的,方便学习者的使用和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引 言
基 于 普 适 计 算 技 术 与 情 景 认 知 理 论 的 泛 在 学 习 正 在 深 刻 变 革 着 传 统 的 学 习 方 式 .泛 在 学 习( U— L e a r n i n g ) 是 一种按 需 、 适量 、 个 性 化 的 学
习、 非 正 式 资源 学 习 、 准 正 式 主 题 学 习 三 种 学 习
模型.
化 学 习 的高 等 教 育 学 习 资 源 库 .
何 人 可 以在 任 何 地 方 、任 何 时 刻 获 取 所 需 任 何
信 息 的 方 式 .就 是 利 用 信 息 技 术 提 供 学 习 者 一 个可 以在任何地方 、 任何时 间 、 使 用 手 边 可 以 取
得 的科 技工 具 来 进行 学 习 活 动 的 4 A( A n y o n e,
建 一个 能 满 足 泛 在 学 习 方 式 , 具 有可进化性 、 社 会性 、 情境性 和开放性学 习资源 , 能 够 实 现 个 性
资 源 、 复 合 教 学 模 式 和 灵 活 学 习 支 持 服 务 等 多 方 面 资 源 的 支 撑 , 泛 在 学 习 包 含 正 式 的 课 程 学
的, 其 特点是 “ 专家 建设 、 用户 消费 ” , 学 习 资 源 由少 数 资 源 提 供 商 、 教师和学 习专家提供 . 具 有
L e a r n i n g )是 一 种 在 移 动 计 算 设 备 帮 助 下 的能 够
在任何时 问、 任 何 地 点 发 生 的学 习 , 移 动 学 习 所 使 用 的 移 动 计 算 设 备 必 须 能 够 有 效 地 呈 现 学 习 内容并且 提 供 教师 与学 习者 之 间 的双 向交 流. 泛 在 学 习 有 效 的 整 合 了 数 字 化 学 习 和 移 动 学 习 各 自的 优 势 , 越 来 越 受 到 学 习者 的 欢 迎 . 泛 在
广东 技术 师 范学 院学 报 ( 自然 科 学 )
பைடு நூலகம்
皇 塑 塑
J o u r n a l o f G u a n g d o n g P o l y t e c h n i c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面 向泛 在 学 习环 境 的高 等 教 育 学 习资 源库 构 建
陈 志 华
( 广 东技 术 师范 学 院计算 机 网络 中心 , 广东 广州 5 1 0 6 6 5)
摘 要 : 泛 在 学 习 对 学 习 资 源 库 的 建 设 提 出 了新 的 要 求 , 本 文 阐 述 了泛 在 学 习 的 定 义 和 特 点 . 在 综
合 分 析 当前 国 内 高 等 教 育 学 习 资 源 库 建 设 现 状 的 基 础 上 , 从 学 习资 源信 息 模 型设 计 、 学 习资 源 生 态 系
学 习 的 实 现 需 要 数 字 化 技 术 环 境 、 数 字 化 学 习
权威性 , 但 由 于人 力 有 限 , 学 习 资 源 的更 新 速 度 慢 , 缺 乏 时效 性 . 而 这 些 学 习 资 源 库 的 建 设 往 往
是“ 重 建设 而轻 应 用 。 重量而不重 质” , 绝 大 部 分 学 习资 源 一 旦 建 立 。 便 不再更新 , 或 更 新 周 期 过 长 , 缺乏生命力 , 越 来 越 不 能 满 足 目前 高 等 教 育 中移动学 习、 按 需 学 习 的需 要 . 本 文 旨 在 探 索 构
泛在学习是数字化学 习 ( E— L e a r n i n g ) 和 移
拥 有 一 台 自己 的 电 脑 、 智 能 手 机 等 电子 产 品 , 这
动学 习( M— ea L r n i n g ) 的结合及延 伸. 数 字 化 学 习
些 条 件 为 大 学 生 实 现 泛 在 学 习 提 供 了 硬 件 支 ( E— L e a ni r n g ) 是 指 在 教 育 领 域 建 立 互 联 网平 台 , 持 . 目 前 国 内 高 校 所 建 设 的 学 习 资 源 库 绝 大 部 学 生 通 过 网 络 进 行 学 习 的 一 种 学 习 模 式 , 又 称 e a ni r n g .移 动 学 习 ( M— 分 是 针 对 E— L e a r n i n g( 数 字 化 学 习 ) 学 习 方 式 为 网 络 化 学 习 或 E—L
An y t i me. An y w h e r e, A n y d e v i c e ) 学 习.
利 用 任 何 终 端 进 行 学 习 的 教 育 环 境 。 实 现 更 有 效 的学 生 中 心 教 育 . 现在大 学校 园里 。 几 乎 都 覆
盖有 3 G、 Wi — F i等 无 线 网 络 , 几 乎 每 个 学 生 都
统 构建 、 学 习 情 景 感 知 和 个 性 化 学 习 资 源 服 务 这 四个 方 面 论 述 了 一 个 满 足 泛 在 学 习模 式 的 高 等 教 育 学 习资源 库 的构建 , 并通 过 应用 场 景举 例演 示 了该 学 习资源 库 的运 行效 果 .
关键 词 : 泛在 学 习; 学 习资源 库 ; 学 习资 源模 型 ; 个 性 化 资 源 服 务
习 过 程 ,是 最 接 近 人 类 学 习 本 真 状 态 的 学 习 模 式. 泛 在 学 习 的 目标 就 是 创 造 让 学 生 随 时 随 地 、
1 泛 在 学 习 的 定 义 及 特 点
泛在 学 习( U— L e a ni r n g )。 就 是 指 无 处 不 在 的
学习 , 也 被 称 为普 适 学 习 或 无 缝 学 习 , 是 一 种 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