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适用房政策的实施看我国的住房保障制度
从政府角色角度再看我国住房保障政策
住房问题是世界各国政府共同面临的难题。
自1948年的《国际人权宣言》第25条把居住权利列为基本人权以来,居住基本权利已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其维护和实现理应由政府来承担。
建设部、民政部的一项调查显示,全国城镇低保家庭中约有400万户住房困难,截至2008年底解决26.8万户的住房困难问题,仅占应解决总数的6.7%。
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国家为解决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新增投资493亿元投入到保障性住房建设,预计到2012年末新建成200万套廉租房和400万套经济适用房。
这标志着保障性住房建设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在未来十年中国房地产市场中的保障性住房角色和作用将相比以前更加重要。
我国住房保障政策沿革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住房制度经历了两次重大改革。
实物分配向市场过渡阶段在商品房出现之前,我国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分配、以租养房”的住房政策,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这种实物分配的住房满足了城镇职工的最基本需要。
在这一阶段国家与社会一从政府角色角度再看我国住房保障政策张跃松陈艳体化,政府充分发挥职能,完全依靠政府一方面的力量完成城镇居民住房的建设、流通、分配等流程。
1980年邓小平同志关于住宅问题的讲话,揭开了住房改革的序幕,开始了从个人新旧住房出售实行住房商品化,并进行住房租金改革。
从1988年到1994年这六年时间改革得到全面推行。
作为经济改革的一部分,住房制度改革“试水”及推行,折射出依靠政府无法在数量和质量上满足居民的住房需求,于是由一个生产资料所有者对生产和分配的直接干预开始试图小幅让步于市场。
1994年至1998年期间,国家提出了建立以中低收入家庭为对象、具有保障性质的经济适用住房供应体系和以高收入家庭为对象的商品房供应体系,全面推行了公积金制度,实行公房私有化。
这一时期重点加快经济适用房的开发以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
政府在住房领域的角色和职能开始明显地改变,住房供应系统二元化,公房私有化。
我国住房保障制度
浅析我国住房保障制度摘要:我国人口众多,贫富差距大,各阶层对住房的需求是不同的,所以,我国的住房保障体系也应当是多层次和多元化的。
首先,我国《宪法》规定我国公民有住宅不受侵犯的权利,但是,如果公民没有住宅,该权利就会成了镜中花,水中月,所以,建立住房保障制度的首要目标就要保障公民的基本住宅权;其次,有房屋的公民在收入增加有条件改善住房后,往往要求改善现有住房,所以,住房保障制度不只局限于满足最基本的住房,而应该满足各个收入阶层多形式的需要。
关键词:住房保障;住房中图分类号:d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4-0066-01一、目前我国的住房保障制度类型(一)基本保障。
基本保障相当于社会保障中的救助性保障,为生活在困难阶层的公民解决基本住宿问题,就是政策性保障住房结构中的廉租房,是一种最低保障。
基本保障所提供的廉租房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住房有困难的低收入群体。
低收入群体主要包括两部分人群:一部分是特困群体,主要指城镇中享受“低保”的人群,如残疾人、无人赡养的孤寡老人等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群;另一部分困难群体,主要指虽然有劳动能力,有工作,有收入,但家庭月收入只能略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线的人群。
鉴于基本保障制度所保障群体的生存需要,所以基本保障制度的目标是必须做到应保尽保。
(二)援助型保障。
援助型的保障制度是指自己有一定能力解决住房问题,但是这种能力不足,从而政府给予援助来得以解决住房问题的制度。
援助型保障制度体现了公民自我购买和政府进行政策性援助相结合的一种制度。
因为援助性保障住房所服务的对象是有一定解决住房能力的群体,而“一定的解决住房的能力”的涵盖范围较大,没有统一标准,能力之间差距跨度也很大,所以这种援助保障具有多层次性。
此种保障制度所提供的住房援助类型经济适用房和双限房,经济适用房和双限房是带有商品房性质的政策性保障住房,一方面因为公民以买房者的身份购买使其具有商品房的性质;另一方面,因为政府对购买该种房提供援助,又使其具有政策性保障房的性质。
浅析我国住房保障制度
1 廉租 房存 在 的问题 廉租房仔在的最大 问题就是 :缺乏持 续 稳定 的资 金来源 。 按照 《 廉租房 管 理办法 》 的规定 , 以财政 公共预 算资 金为 主 , 只 但 有 少数城市 建立了 制度性 的财政 资金供应计 划, 相当多的城市都是依靠f房公积金的增 t 腹 收益 和公 劈售瞎歉 的余额部 分作 为廉租住 劈 资金 的主要渠 道 。显然 ,这部分 资 金不能 够满足廉租房建设的需要 ,淖且后续资金也 . 得 下列 保障 。 2 、经济 适 用房政 策存 在 的 问题 () 济适 片 房的 功能 存实 践 中 名不符 1经 j 实。 经济 适 用房政 策是住 房保 障 体系 的内 容 之 一 ,因此 其基 本功 能是 住房 的保 障功 能 , 即关键在于解决中『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 氐 但是 , 实践 巾反 而是 耶些 有权 有势 或者 高 存 牧人 阶层通 过各 种 天系购 得经济 适 用房 , 并 日 _ 经济适 用房 的面积也大 大地超过 政府 规定 的 标准 。
重 要 内容 之 一 。 【 关键 词 】 住房保障 ; 经济适 用房 ; 廉租房
二、发达国家住房保障政策的典型模式
为了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解 决好广大中低收人家庭的住房问题 , 我们必 须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 ,制定和完 善符合我国实际的住房保障制度。 1 、德国的住房保障模式 德 国的住房补贴制度主要包括租房补 贴和购房补贴两类 。其中, 针对低收入居民 住 房保 障的最 主要 方 式是 :租 房补 贴 制度 。 德 国约有 6 %左右的居民租住住房 ,其中 0 约 1 3 住 公共 住 房 、2 3 住私 人 房屋 。 / 租 / 租 近 年 来 , 保 汪每 一个 家庭 都能 够有 足 够的 为 住房租金支付能力,政府规定 : 居民实际缴 纳 租金 与 可以承 受租金 ( 般为 家庭 收入 的 一 1 3的差额由政府承担 ,补贴资金的来源 /) 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 各承担 5%。 O 2 新加坡的住房保障模式 新加坡政 府实 施的是 高覆盖 、 标准 的 高 住房保障政策。由新加坡政府成立专门的法 定机构,对占住户总数8%的中低收入者, 0 统 供 应住 房 ,并实 行严格 的 限房价 、限户型 政策, 保证 大 多数居 民买得 起住 房 。政 府规 定 :每 户 中低收 入 家庭可 以购买一 套 住房 , 对 购买住房 居住 不满 5 出售 的实行高 税率 年 政 策。同时 , 府购房 补 贴标 准为 : 政 两奎 一 套 的, 政府补贴购房总价的1 3三室一套的, /; 政 府只补贴 5 四室以上大户型的不补贴。对 %; 占居民家庭总数 8 5 .%的特困户,租给更小 面积的旧住房( 一般为 4 平方米左右) O 。 3 法国的住房保障模式 法 国政 府规 定 : 何一 个开 发 商在 住宅 任 建造 规划 中 ,至 少 拿出2 I的面积 ,卖 给社 0 } 会福 利房屋 管理 公司 ,由其 出租或 出售 给低 收入 者 ,并提 供房屋 的 日常维 护和管 理 ,其 余8%N按照市场价格销售。 o 这一强制性规
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分析
2012年第3期中旬刊(总第474期)时代金融Times FinanceNO.03,2012(CumulativetyNO.474)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分析温小蓉(中国建设银行陕西省分行,陕西西安710001)【摘要】目前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建设和推进还相对滞后。
在我国现行住房政策条件下,住房供给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即通过商品房来解决高收入者的住房需求;通过经济适用住房政策来解决中低收入者家庭的住房需求;通过廉租住房政策来解决没有购买能力者的居住需求。
为此,各地逐步建立起了以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廉租住房制度和住房公积金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住房保障政策的基本框架,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住房保障政策的落实还远远不够。
政府的有效宏观调控、严格制度监督和健全高效的房地产开发机制,应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借鉴美国、英国和新加坡等国家住房保障制度建设经验,研究和落实我国中低收入者住房保障制度,进一步明确政府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和住房保障制度建设三大任务,最终解决我国中低收入者住房问题,对于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改革和完善政府职能,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住房保障制度经济适用房制度廉租住房制度住房公积金制度序言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住房的商品化程度越来越高,住房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也受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的调节。
不可否认,市场经济调节住房在社会各阶层的分配,刺激了房地产业的发展,拉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
但是另一方面,这种无形的调节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住房在社会各阶层的分配不公。
结果是有钱的人住高档别墅,没钱的人只有穷居陋室甚至露宿街头。
住房保障制度就是为了解决住房在社会各个阶层中的合理分配而产生的,它是政府保障人民行使居住权的有效手段,也是解决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我国现阶段住房保障以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制度以及住房公积金制度为主,在理论上指导上很正确,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困难重重。
这就要求我们善于借鉴其他国家住房保障制度的先进经验,完善我国的住房保障制度。
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建立与完善问题的几点思考
.
是
一
个
让 居 民 难 以承 受
,
促使房 价 上 涨 的 原 因
一
同 时也 是
一
个世 界 性
虽 然有 许 多 但其 中 的
个 原 因就 是 没
,
在 我 国 目前 社 会 和 经 济 发 展 总
,
有真 正 建 立 起 城 镇 住房 保 障 制度
使几
.
初
,
就 提 出 了 住 房 保 障 制 度 建 立 问题
一
房 为 主 要 内容 的 住房 保 障 制 度 已 成 为 国 家 和 地 方 政 府 的重 要 任 务 之
至是
一
种形 式
,
甚
低 收入 住 房 困 难 家庭
.
由于 地 区 经 济 发
中低 收 入 家庭 解 决 住 房 问 题
比较高
.
.
但 在房价
,
种口号
,
有 的城 市 甚 至 准 备 取 消
。
展 水 平 的 差 异 性 和 家 庭 收 入 来 源 的复 杂
上 涨 比 较 快 的 大 中城 市
许多
经 济 适 用 住 房 的 建设 和 供 应
建 立 住 房保 障 制 度
,
加 大经 济 适
收入 家 庭 的居 住 条件 是 构 建 社 会 主 义 和
用住房和廉租 房供给
调 整住 房供 应 结
.
房保 障制度建 立 问题 在 当前 备 受 党 和 国
谐社 会 保 证 社会稳 定 的不 可 缺 少 的有
、
构
,Hale Waihona Puke 分 流 商 品 房 市场 需 求者
.
对 于 改善
浅谈我国的住房保障问题
浅谈我国的住房保障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增长,住房需求日益增加。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居民的住房条件却不容乐观。
因此,如何解决好这一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我国的住房保障问题:一、住房价格过高目前,我国的房价居高不下,许多年轻人面临着买房难的问题。
同时,一些城市的地价也快速上涨,导致政府在土地拍卖中失去了话语权。
因此,控制房价和稳定地价成为了解决住房保障问题的关键所在。
二、租赁市场不完善在我国,租赁市场的规模相对较小,房源供应不足,租金水平也不合理。
同时,租赁市场的监管不够规范,存在着虚假宣传、欺诈等问题。
因此,完善租赁市场也是解决住房保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政策支持力度不足为了解决住房保障问题,政府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一方面,政府可以加大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加强对开发商的监管,防止房价过度上涨;另一方面,政府也可以加大对租赁市场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投资租赁行业,提供更多的房源和就业机会。
四、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除了以上几个方面外,还需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社会保障体系是解决人民生活困难的基础性工程,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各个方面。
只有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温暖关怀。
总之,解决我国的住房保障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采取综合措施,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福利水平。
我国保障住房供给问题的研究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对住房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保障住房供给是维护社会稳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措施。
然而,当前我国保障住房供给存在诸多问题,如供给不足、分配不公等,亟待研究和解决。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保障住房供给问题,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并提出相应建议。
文献综述保障住房是指政府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的住房保障,旨在保障人民基本居住需求,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
对我国保障性住房制度思考论文
对我国保障性住房制度的思考【摘要】如何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为弱势群体提供满足其基本生活所需要的住房,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
本文定义了保障性住房的概念,分析了保障性住房的作用,并对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共租赁房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概括与分析,结合金融与法制对保障性住房制度的改进与完善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现状问题;完善制度;法制建设1 保障性住房的含义与作用1.1 保障性住房的含义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在对中低收入家庭实行分类保障过程中所提供的限定供应对象、建设标准、销售价格或租金标准,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又叫政策性住房,主要有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共租赁房等几种形式。
1.2 保障性住房的作用分析有利于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调节宏观社会结构。
住房保障体系也属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部分,它的成熟对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调节宏观社会结构,促进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有利于稳定房地产投资增长,支持房地产业健康发展,进而带动内需增长,推动消费升级。
有利于调控房市,调节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改善供求结构性矛盾,抑制房价的刚性上升,引导房地产市场平稳理性运行。
2 保障性住房现状问题思考2.1 经济适用房存在问题2.1.1 经济适用房群体的错位和越位经济适用房是国家为解决城市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问题而出台的政策。
在我国,经济适用房虽然是面向中低收入人群的,却阴差阳错照顾了中高收入者。
2.1.2 经济适用房准入和退出机制不健全经济适用房只确立了一个简单而粗略的经济适用房建设和交易指导办法,并没有相应地建立一套完备、细致的操作模式、监管办法。
经济适用房在销售过程中面临资格审查,由于机制不完善,无法对申购者进行详细的身份审查,所以申购者可能用虚假资料骗购经济适用住房。
退出机制的制定同样比较迫切。
2.2 廉租房存在问题2.2.1 资金来源和出资主体不明确。
廉租房的三大资金来源,即:地方财政中的廉租住房保障资金;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在提取贷款风险准备金和管理费用之后的费用;土地出让净收益中不低于10%的比例用于廉租住房保障基金。
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现状及发展方向论文: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现状及发展方向目录:一、引言二、现状:五个方面详细介绍1.住房保障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情况2.住房保障供给与需求的状况3.住房保障机构与运营效率的评估4.住房保障监管与服务的现行情况5.住房保障管理与治理体系的构建三、发展方向1.制定符合市场规律、政府引导和社会参与的住房保障政策2.增加住房供给,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提高住房保障质量3.加强住房保障机构管理能力,完善住房保障运营机制4.强化住房保障监管与服务,准确把握住房保障需求和供给5.构建住房保障治理系统,推进住房保障可持续发展四、案例解析1.北京市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运行情况及优化建议2.天津市推行公租房制度的实效及亮点3.上海市保障性住房的创新模式分析4.广州市开展房源利用三年行动计划的效果评估5.深圳市“互联网+住房租赁”平台的探索实践五、结论一、引言住房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尤其在我国,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住房问题日益凸显。
为此,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住房保障政策,建立了住房保障体系,旨在满足居民的基本住房需求。
然而,其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如政策落地不到位、供需矛盾严重、机构效率低下、监管服务不力等等。
因此,本文将从现状和发展方向两个方面,对我国住房保障体系进行全面分析,以期为提高住房保障的质量和水平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建议。
二、现状:五个方面详细介绍1.住房保障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情况住房保障政策是住房保障体系的基础和前提,是实现住房保障目标的保障和保障对象。
我国政府通过出台一系列住房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包括“房住不炒”、公租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人才公寓、棚户区改造等等,试图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决住房问题。
此外,各地政府也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本地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住房保障政策。
但是,目前我国住房保障政策落实不到位,也存在政策重叠、重点不突出、执行不力等问题。
2.住房保障供给与需求的状况住房保障供给与需求是体系中的两个核心问题。
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建设与发展
【 关键词】 住房保 障; 政策; 经济适用房; 廉租房; 住房公积金 研究背景
初期对社会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个社会 中总会存在有过
一
、
住房 问题产 生 的基本 原因 ,是城 市化和工 业化 的加速发 渡 性 的“ 心 ” 夹 阶层 , 们无 力负担 购 买经济适 用住房 的首 付 他 展 。由于工业和 人 口在在城市高度 集中 , 产生 了对城 市土地和 款 , 属于 目前住房体系 中被忽略 的一个阶层 。缺乏稳定 的廉租 住 房供应 的巨大需求 , 推动土地 价格和住房 价格上涨 , 超越 了 房 源 和 资 金 来源 渠道 也是 廉 租 房 制 度 实 施 过 程 中 的一 个 问题 。 中低收入和最低 收入居民家庭 的住房支付能力。大批的低收入 3 .住房 公积 金制 度中所存在的问题 。住房公积金覆盖面 居 民被边缘化 , 这为城市的和谐稳定埋下 了隐患 。随着 经济 的 窄 , 公积金累积 数额不够 , 以发挥很大 效用 ; 难 资金大量沉淀 ,
三、 我国住房保 障制度存在的 问题
1经济适用房建设管理 中存在 的主要 问题 。由于销售对象 能力和土地 资源有 限的条 件下, . 政府也只有 以相对节省 公共 支 的范围过大 , 导致主要受益人发生偏差, 财政补贴效益流失。经 出和土地 资源 的廉租房建 设为主,才 能更有 效推进 社会公平、 济适用房 的价格太 高, 面积太大 , 户型设计不合理 。成片开发 、 维持城市住房保障制度 的持续发展 。 集 中布置 的产生 了负面影响。在城市的某些地方划 出特定区域
象 的商品房 供应体系 ; 二是 19 9 8年 国务 院 以国发 [9 8 2 19 ] 3号 生新的社会分配 不公 。发展经济适用房可 以吸收租售并举 的共 文 发出 《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 改革加 快住房建 有产权 制度、 实行货 币化补贴等成 功经验 , 因地制 宜采取多种 设 的通知》 ,文件中首次提出建立和完善 以经济适用住房 为主 形式 。 在一般 的住房消费循 环中, 客观上存在着过滤现象 , 被过 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 : 三是 2 0 《 0 7年 国务 院关于解 决城 滤下来的住房有不少是符合保障性住房要求 。在我国住房 自有 市低收入家庭住房 困难的若干意见》 文件 中提 出, , 以城市低 收 化率 已经高达 8 %的情况下 , 0 继续过度发展经济 适用房 , 不利 入家庭 为对象 , 进一步建 立健全城 市廉租住房 制度 , 改进和规 于住宅 存量 资源 的有效利用。 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 , 大棚户 区、 加 旧住宅 区改造力度 , 力争 到
住房保障制度
住房保障制度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有多种住房保障形式。
村民在集体划分的“宅基地”上自行建房。
市民则分类解决:高收入者面向市场购买商品住房;中低收入者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或者购买“二限房”;最低收入者租住政府提供的廉租住房等。
住房保障和失业、养老、医疗等保障都是社会保障制度的组成部分。
从我国实际情况看,住房保障制度包括四个基本方面。
第一,住房公积金制度。
这个制度包括雇主与雇员共同缴付、对公积金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在购房时除个人账户累积部分外还可利用公积金贷款购房、以及公积金贷款实行优惠利率等几个组成部分。
第二,针对低收入群体的半市场化方式的保障制度。
政府通过减免土地出让金或提供土地补贴、减免税费等方式建设的经济适用房就是这种制度的体现。
经济适用房是一种“政策房”,应当在档次、面积以及购房者收入水平上有一定限制。
在完善的经济适用房制度中,政府应当对每年住房开工面积中必须包括多大比例的经济适用房作出强制性规定。
第三,针对困难群体的非市场化保障方式。
经济适用房毕竟还是让购房者去“买”。
对连经济适用房也买不起的有些困难群体,可以建立政府贴息的制度。
例如人均收入低于某一个水平的家庭购买经济适用房时,由政府补贴贷款利息。
对于贴息也买不起的群众,可以由政府提供廉租房。
第四,针对特困群体的救济方式。
最后还有少量特困群体,他们连廉租房的租金也付不起。
这就需要有制度来保障他们的基本住房需求。
具体办法就是对特困家庭采取政府提供贴租的方式。
上述这四个方面只是就一般性住房保障而言的。
我国是一个发展不平衡的大国,从具体国情出发,住房保障制度还需要有针对特殊性问题的特殊政策。
例如,在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过程中,如何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城市化进程中,拆迁造成一部分低收入群体居住地远离核心市区,“有了房却坐不起车”的问题;城乡结合部出现的“城中村”问题;老工业基地等社会失业率较高、住房改善速度明显滞后地区的住房保障问题等。
中国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和创新发展
中国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和创新发展摘要: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住房保障问题,住房保障问题一方面关系到社会民生,另一方面也关系到经济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镇住房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形成了以租赁住房和产权住房为“两大支柱”的住房保障体系。
通过对我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改革的过程和特点的回顾,系统总结了改革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完善城镇住房保障制度改革,更好地促进社会公平期待着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住房政策;住房保障体系引言:我国城市住房保障制度建设的演进逻辑从住房保障需求、经济适用房供给、住房保障政策三个维度,反思了当前住房保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构建动态的经济适用房保障发展框架,为实现“有房住”、全体公民良性发展奠定基础。
1我国城镇住房保障成效和存在的问题1.1取得的成效(一)住房保障制度建立成效显著。
在住房制度的实施中,通过自上而下推进住房保障制度的建立,对住房保障制度的规划和实施、资金来源和运用、保障人的审批登记与退出、后期的监管与公共服务等领域都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制度体系,有关土地规划、财务、金融等体系也逐渐完善。
另外,根据各种住房保障方式,形成相应配套的制度政策和体系。
综合来看,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经过几年的变迁相应的政策制度逐步健全,形成了中央政府和各地联合、共同促进保障的运行机制,并健全了金融、用地、金融和财税的保障措施。
(二)住房保障制度的内容逐渐充实和多样化。
通过三十余年的努力,目前中国已建立起了租售共轨的多元化房屋供给结构,并按照“基本、多层次、广覆盖、保可持续”的基本原则,对各类群体提供住房保障服务,已建成廉租房、公租房、社保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等公共房屋内容的多元化房屋供给结构,包含了共有产权房在内,保障房的数量还在不断扩大,而保障范围的覆盖面也在愈来愈宽。
(三)政策体系机制不断完善。
我国房产的管理体制结构也从无到有,逐步建立了起来。
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资源分配方式 、 手段 的合理性。尽管政策规定必须
对 购买 对 象进 行 资 格审 核 ,采 取 多种 分 配 方式 , 但
地方财政研究/ 0 . 第 9 2 79 0 / 期 2 3
非易事 。同时 , 由于没有完善 的个人收入金融管理
维普资讯
房 地 产 市场
用单一的缴存率 ,既不利 于公积金筹集规模 的扩
大, 也不 利 于 最大 限度 满 足不 同阶层 对住 房公 积 金 贷款 需求 。 3 住 房 公积 金监 督 机制 缺 乏 ,处罚 力 度不 够 。 .
( ) 二 廉租住 房 制度存 在 的 问题
由于监督机制不健全 , 规使用 、 违 挪用公积金的现
维普资讯
房 地 产 市 场
我国 住房保障制 度存在 的问 题及完善措施
陈 华 刘 国栋
( 山东经 济学 院 , 济南 20 1 ) 50 4 住 房 问 题 是关 系 到 国计 民 生 的 经 济 和 社 会 问
机制 , 个人经济收入的多少很难确定 , 、 低收 高 中、
国经 济 适 用 房 投 资 在 房 地 产 开 发 总 投 资 中的 比重 继 续下 降 , 2 0 的 61%下 降至 46%。 然 , 由 03年 .3 .1 显 经 济适 用 房 现有 供 应水 平 ,既无 法 平抑 住 房 价格 , 也 远 满 足不 了城 市 现 有政 策对 象 的需求 。另 外 , 规
象屡 有 发生 , 查 出 的违规 行 为处 罚 较轻 甚 至不 做 对 处罚 , 抑制 了公积 金作 用 的正常发 挥 。一 方 面 , 公积
金管 理 中心 和委 托 银行 双方 权 利 与义 务 不 明确 , 造
第一 , 廉租住房制度覆盖面小 , 且实施面小 , 在
住房保障政策解决城市居民的住房问题
住房保障政策解决城市居民的住房问题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住房问题逐渐成为困扰城市居民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实行了一系列的住房保障政策。
本文将从住房保障政策的背景、政策内容和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住房保障政策的背景随着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土地资源的有限,住房问题成为了城市居民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城市居民在面临房价高涨、租金上涨等问题时,产生了对住房保障的迫切需求。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住房保障政策。
二、住房保障政策的内容1. 经济适用房政策经济适用房政策是指政府对购买力有限的家庭提供价格相对低廉的住房,并采取配套措施帮助其购房。
政府通过投入大量的资金和土地资源,建设经济适用房项目,并通过摇号、限购等方式分配给符合条件的家庭。
2. 公共租赁住房政策公共租赁住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建设和购买房屋,提供给无房或住房困难家庭以低租金的方式租住。
政府通过设立租金补贴、减免税费等措施,降低了公共租赁住房的租金水平,从而减轻了低收入家庭的经济负担。
3. 福利性住房政策福利性住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免费提供住房或者给予补贴,解决无家可归等重特殊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
这类住房政策主要面向无家可归的流浪者、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通过设立收容救助站、养老院等机构,提供临时住所和长期居所。
三、住房保障政策的实施效果住房保障政策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首先,经济适用房政策为购房有困难的家庭提供了一种渠道,缓解了他们的住房压力。
其次,公共租赁住房政策为低收入家庭提供了可负担得起的住房选择,有效缓解了租房难问题。
最后,福利性住房政策使得无家可归等特殊群体得到了基本的住房保障。
然而,住房保障政策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政府投入的资源有限,导致可供分配的住房数量很有限,无法满足所有家庭的需求。
其次,政府监管不力导致部分住房保障政策被滥用,一些不符合条件的个人和家庭也能够获得低价住房,加剧了资源浪费。
论住房保障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论住房保障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住房保障政策是指国家为了保障居民的基本居住权益,通过采取各种经济手段和制度安排,提供适宜的住房条件和保障机制。
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住房保障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促进消费增长、促进居民财富积累、提升城市竞争力和稳定社会秩序等方面论述住房保障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住房保障政策有利于促进消费增长。
住房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之一,也是家庭最大的支出之一。
通过住房保障政策,可以降低中低收入者的住房负担,增加其可支配收入,促进消费能力的提升。
居民的消费能力增强,将推动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增长。
而且,住房保障政策还可以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建筑、家具、装修等行业,带动就业增长,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
住房保障政策有利于促进居民财富积累。
住房是居民最主要的财产之一,住房保障政策可以提供购房补贴、住房贷款优惠等措施,让更多的人拥有属于自己的住房。
居民拥有稳定的住房,不仅可以提高生活品质,还有助于财富的积累。
随着住房市场的稳定和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房产价值将不断增加,居民的财富也会相应增长。
居民财富的积累将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激发金融机构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
住房保障政策有利于提升城市竞争力。
住房是城市发展的基础设施之一,通过提供适宜的住房条件,可以吸引各类人才和外来投资,促进城市经济的繁荣。
在我国许多一二线城市,通过推出住房保障政策,建设了大量的经济适用房和公共租赁房,吸引了大量高素质人才定居,提升了城市的人才吸引力和竞争力。
住房保障政策还有助于改善城市居住环境,提升城市形象,进一步吸引外来投资和游客,推动城市旅游和服务业的发展,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住房保障政策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住房问题一直是我国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住房保障政策,可以减少低收入者因住房问题引发的社会不满和不稳定因素,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住房保障政策还可以增加社会公平和公正感,减少贫富差距,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稳定社会秩序。
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问题和对策
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问题和对策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问题和对策自从1998 年实现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以来至今,我国基本上已经建立起住房公积金、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组成的住房保障体系,为解决广大群众的住房问题,特别是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由于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启动较晚,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和完善。
1.对保障性住房的供应对象规定不合理,实际的供应对象存在偏差首先,很多地区的保障性住房对供应对象都要求具有本地的非农户籍。
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地推进,城市中的流动人口也越来越多,比起具有当地城镇户口的职工,他们的收入普遍更低,居住条件更差,更应享受住房保障。
但现行住房保障制度却将他们排斥在外,每年春节中国特有的返乡大潮在某种程度上对现行住房制度的一种反映。
其次,现行的住房保障制度未能覆盖部分中低收入者,供应对象存在政策空白区,形成夹心阶层。
这些阶层主要是指其收入水平和住房标准超过了保障性住房的范围,而又没有能力购买商品房的人群。
这部分人主要包括新就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以及不够廉租房申请条件又无力购买经济适用房的家庭等。
此外,经济适用房的供应对象发生偏差。
经济适用房的供应对象应该是城市低收入家庭,但由于我国目前对居民的收入没有确切的统计资料,加上相关的法律以及监督机制不完整,以及相应的腐败问题,导致部分高收入者和投机者进入经济适用房市场,经济适用房供应对象发生严重偏差。
因此,常常会有开着高档汽车前去购买经济适用房的现象发生。
2.保障性住房的集中建设导致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程度的加剧。
保障性住房在建设过程中往往采取集中建设,这将造成城市居住空间的贫富隔离,会导致不同阶层间的对立与冲突更加显现,造成同一地区社会认同、社会参与、社会整合的困难,加剧低收入阶层的弱势地位。
3.廉租房制度建设缓慢,覆盖范围小在廉租房的供应方面,政府对兴建廉租住房的投入过小,房地产开发公司不愿意承建廉租房,这导致了廉租房的建设过为缓慢,远不能覆盖到所需要的人群。
我国居民住房保障制度
•
• •
• •
经济适用住房制度
中国确定发展经济适用住房始于1998年。经 济适用住房是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部2004年发布的《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 中规定,经济适用住房指的是“政府提供政策优 惠,限定建设标准、供应对象和销售价格,具有 保障性质的政策性商品住房”。
经济适用住房制度
经济适用住房具有两个最主要的特点: 一是经济适用住房作为政策性住房的保障性,这是与市场化 商品房的主要区别; 二是政府在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上提供优惠政策措施,如减 免有关税费、免交土地出让金等,相对应的在建设标准、 供应对象和销售价格上也对其有所限制。
经济适用住房制度的弊端
• 1.户型面积偏大和高档化趋势,导致房屋总价偏高从而使 真正的中低收入阶层消费受限。 • 2.销售过程管理不严,导致部分不具备购买资格的群体购 买了经济适用住房,使补贴中低收入阶层的政策目的大打 折扣,较高比例的经济适用住房被用作投资和出租,不仅 使政府的补贴与公众资源流向了非目标对象,也给权力寻 租提供了机会。 • 3.投资逐年下降使经济适用住房的供给稀缺,造成一定的 市场紊乱。
谢 谢 观 赏
The end~
我国居民住房保 障制度发展与完善
居民住房保障制度的定义
目前我国住房保障体系包括:经济 适用房、廉租房、住房公积金、限 价房和公共租赁房等。住房保障体 系不只针对低收入者,也针对高、 中收入者,住房公积金是住房保障 体系一个重要保障制度。
住房分类
住房公积金制度
• 住房公积金制度: • 最初是经济发达国家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一种成熟 经验,并一度在实践中作为政策性住房金融发挥了巨大作 用。 • 住房公积金制度本质: • 其本质是一种国家支持的社会自助形式,通过金融互助, 以缴存公积金的方式,增强缴存资金职工的购房支付能力。 • 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 • 政府为解决职工家庭住房问题的政策性融资渠道。住房公 积金由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各类企业、社会团体和民办 非企业单位及其在职职工各按工资的一定比例逐月缴存,
浅析我国住房保障制度
房 、 品房 三 者 之 间存 在 明 显 的 断 层 , 保 障 范 围不 能 连续 覆 盖 商 其
各 收入 阶层 。 ( ) 障性 住 房 存 在 退 出 障碍 三 保
建立 以 政 府 主 导 的住 房 保 障 制度 , 定 的资 金 来 源是 关 键 。 稳 随着 我 国 住 房 制 度 改 革 的全 面推 进 ,发 展 住 房 金 融 已 成 为 启 动 住 房 消费 的重 要 问题 , 系 到 住 房保 障制 度 的建 立 。 关 政 府 可 以 加 强 对 中低 收 入 家 庭 住 房 消 费 的 财 政 补 贴 力 度 ; 建 立 规 范 的城 市 基 本 住 房 专 项 资 金 , 合 中 国实 际 情 况 , 虑 建 结 考 立 支 持 中低 收 入 居 民 购 房 的 抵 押 贷 款 担 保 制度 ;考 虑建 立 专 门
( ) 障 性 住 房 融 资 体 制 不 健 全 四 保
的住 宅 政 策 性 银 行 , 中各 类 政 策 性 资 金 , 于 支持 保 障 性住 房 集 用
建 设 ; 虑 利 用 现 有 金 融 机 构 和有 些 金 融 企 业 转 轨 之 机 , 建 住 考 组
目前 我 国对 保 障性 住 房 的 融 资 渠 道 相 对 单 一 ,政 府 财 政 压 力 大 ,而 保 障 性 住 房 的公 益 性 和 保 障 性 又 决 定 了 其 投 资 收 益 率 较 低 。仅 仅 依 托 现 有 的市 场 化 融 资手 段 很 难 推 进 其 建设 发展 。 二 、 善 城 镇 住 房 保 障 制 度 的 合 理 化 建 议 完
因此 , 尽 快 建 立 经 济 适 用 房 的“ 出 机 制 ” 保 障 资 源 的 有 要 退 ,
保 障 性 住 房 建 设 会 使 地 方 政 府 的 大 批 土 地 出让 金 和建 设 资 金 流失 , 出于 绩 效 考 核 的 压 力 , 们 往 往 以 配 套 资 金 不 到位 和 征 他 地 、 迁 等 前 期 工 作 准备 不 足 为 由 放缓 保 障 性住 房建 设 步 伐 。 拆 据 资料显示 , 至 20 截 0 9年 8月 底 , 国 保 障 性 住 房 建 设 投 资 仅 完 我 成 349亿 元 , 占计 划 投 资 总 额 17 9. 只 66亿 元 的 2 .% , 障 性 住 3 6 保
中国住房保障制度
中国住房保障制度中国住房保障制度是指国家为了保障人民基本住房权益而实施的一系列政策和制度。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住房问题逐渐成为人民群众关心的焦点,住房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改善人民居住条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制度起源、目标和对策三个方面探讨中国住房保障制度。
首先,中国住房保障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初的住房工作会议,当时中国正处于开放的初期,住房问题愈发凸显。
为了解决人民的住房问题,政府开始逐步引入市场机制,建立解决住房难的制度框架。
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制度是住房公积金制度,通过职工缴纳和政府补贴的方式,为职工提供住房贷款和住房补贴,以解决职工的住房问题。
此外,政府还采取了住房保障补贴、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等一系列措施,逐步构建起多元化的住房保障体系。
其次,中国住房保障制度的目标是保障人民的基本住房权益。
根据宪法和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住房是人民基本权益之一、住房保障制度的目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为低收入群体提供基本住房保障,确保他们能够拥有基本住房权益;二是提高居民的住房条件,提供各种形式的住房供给。
通过实施住房保障制度,政府积极引导和扶持住房市场发展,确保住房供应与需求的平衡,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较好的住房条件。
再次,中国住房保障制度通过多种对策确保人民的住房需求得到满足。
首先,政府加大了对保障房建设的力度,通过政府投资和金融支持,扩大了保障房的规模和供应。
同时,政府鼓励和支持利用存量资源进行住房改造,提高城市老旧小区的居住条件,满足人民对住房品质的需求。
其次,政府通过购租并举政策,鼓励居民购买和租赁住房。
购房方面,政府通过控制房价、加大贷款支持和税收优惠等措施,提高居民购房能力。
租房方面,政府加强对租赁市场的监管和规范,增加租赁住房的供应,提高租赁住房的质量和管理水平。
此外,政府加大了对低收入群体的保障力度,通过住房补贴、租金补贴、保障房分配等方式,确保他们基本的住房权益。
科研课题论文:新时期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改革探索
行政管理论文新时期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改革探索摘要:近年来在房价日益高涨的背景下,保障房逐渐成为一个高频词汇。
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在解决住房问题上被人们寄予厚望。
本文就旨在以主要发达国家住房保障经验为参考,来分析我国现行住房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在汲取发达国家住房保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重点发展廉租房、弱化发展经济适用房、取消限价房、建立完善的住房租赁制度、解决住房“夹心层”问题、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和加快住房法制化建设等相应的解决和完善办法。
关键词:住房保障;社会保障;住房建设;廉租房;经济适用房。
孟子曾说过:“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即有了财产人才会向善,而没有财产人就会作恶。
可以把它引申为安居方能立业,如今这句话依旧适用。
现今中国房价畸高,越来越多的民众无力购买商品住房。
如何有效解决居民的住房问题,成为政府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现状。
1. 针对最低收入家庭的廉租房制度。
廉租住房制度是我国现行住房保障体系当中最核心的组成内容,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对在市场承租住房的家庭发放租金补贴;二是直接提供廉租住房即实物配租。
廉租住房是指政府在住房领域为实施社会保障职能对符合城市居民职工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住房困难的家庭,提供租金补助或以低租金配租的普通住房。
廉租住房解决的是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
据建设部测算,目前全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在 10平方米以下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有 1000 万户,占全国城镇家庭人数的 5.5%。
截至 2007 年底,通过廉租住房制度改善住房条件的低保家庭有 95 万户。
2008 年中央安排用于廉租房建设资金为 68 亿元,比去年增加 17 亿元,增幅达到 33%。
2. 针对中低收入家庭的经济适用房制度。
经济适用房制度是我国住房保障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现阶段用来解决中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的有效措施。
经济适用房是指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商品住宅,其经济性是指住宅价格相对于市场价格比较适中,能够适应中低收入家庭的承受能力;其适用性是指在住房设计及其建筑标准上适合居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点聚焦从经济适用房政策的实施看我国的住房保障制度李鸿翔满足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需求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住宅供给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并形成三种住房供应方式:为高收入人群提供商品房,为中低收入人群提供经济适用房,为较低收入人群提供廉租房。
其中,经济适用房以其市场运作、政府监管的特点,在中低收入阶层住房保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来保障经济适用房的供给,满足中低收入阶层的需求。
本文通过对这一系列政策及实施情况的分析,肯定了其在住房保障中的积极效果,并从激励机制、政策导向、融资体系和监督体系四个方面指出了问题所在,最后,结合问题提出了完善经济适用房政策的建议并进而对中低收入阶层住房保障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一、经济适用房的政策基础及其实施《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城镇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管理办法》、《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经济适用住房价格管理办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稳定住房价格的通知》、《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等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对经济适用房的建设、价格的确定和公示、交易和售后服务、监督管理及功能进行了多角度界定,组成了一个立体的政策网络体系,来满足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需求。
通过对这一系列的政策法规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经济适用房政策实施伊始便被赋予了双重功能:既要保障中低收入群体住房需求,又要充分利用一切市场因素发展经济。
其特点可概括为:第一,保障人群为中低收入阶层,购买具有一定资格限制,市场是局部市场而非完全市场;第二,/政府支持,企业运作0,政府出资力不从心故让渡部分利益,调动房地产开发企业积极性,通过市场完成目标;第三,政府免征土地出让金,即放弃了对改善市政基础设施有重要贡献的土地收益金,同时对其它需征收的费用减免50%;第四,/价格的非完全市场性0,《经济适用住房价格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由有定价权的价格主管部门同经济适用房的主管部门在综合考虑建设、管理成本和不高于3%利润的前提下确定其价格标准。
可以看出,这些特点与中低收入人群的秉赋特征和消费需求高度契合。
另外,这一系列政策法规之间具有连贯性与一致性,体现出政府在实施住房保障职能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适时进行政策修正、改进以解决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问题的努力和决心。
然而,资料显示,2006年前九个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为12902.40亿元,其中住房投资总额为9076.35亿元,在住房投资总额中经济适用房仅完成407.60亿元。
从增长幅度来看,开发投资总额比去年同期增长24.3%而住房投资总额比去年同期增长29.5%,但经济适用房投资总额同比增长仅占8.9%。
[1]对经济适用房的批评也屡见报端:经济适用房社区内,房屋出租率已占全区租赁交易总量的78.8%。
近八成经济适用房对外出租,彰显多数购房者不仅不缺房子,而且把购房当作一种投资行为。
[2]经济适用房政策看似完善,为什么执行中却出现这么多问题?我们有必要从经济适用房政策实施过程中来寻找答案。
二、经济适用房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经济适用房政策为我国广大的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保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具体实施效果并没有人们预计的那样好,甚至问题弊端不断。
我们可以从激励机制、政策导向、融资体系和监督体系四个环节来看经济适用房政策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
11激励机制上全局性和局部性利益的冲突。
建热点聚焦设部颁发的《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是经济适用房政策的纲领性文件。
该文件明确规定,经济适用房以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户为供应对象,其建设用地供应原则上实行划拨方式。
建设或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每年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计划,提出建设资金的全用计划,报当地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3]可以看出,政府作为制度供给者,在房改过程中承担着弱化旧制度、提供新制度的责任。
1999年后我国政府确立扩大内需政策,房地产行业成为主要的经济增长点,房地产市场的整体持续繁荣拉动了高速城市化,同时拆迁安置增加了房地产市场整体需求,使得政府开始不断考量福利性质的经济适用房向带有牟利色彩的商品住房的转变。
同时国家规定对经济适用房免征土地出让金,相关行政事业单位收费减半,而土地出让金和税收恰恰又是地方政府收入重要来源,这就使这项对中低收入人群福利保障的措施与地方政府财源对立起来。
因而地方政府在土地供应和政策执行监督力度上并不向经济适用房倾斜。
甚至在国家调控房地产市场政策出台后,地方政府经常出现地方性法规、条例或通过不作为的方式来消除、减弱调控效力,保证本地房地产市场的繁荣。
21政策导向上整体性和稳定性的断裂。
经济适用房建设运行情况、制定发展计划等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
其建设缺乏完整持续的公共住房发展计划,从而导致建设随意、盲目,甚至仅仅作为平抑房价的工具而存在。
中国住房发展政策在住房商品化和住房制度改革过程中不断完善,如住房发展策略阶段性计划有安居工程计划,即通过经济适用房住房政策在20世纪90年代的具体计划/安居工程0来解决中低收入阶层住房问题,但一直没有一套长期完整持续的公共住房计划,并且在法律体系上没有完善的法律制度规范住房建设行为,这就使制度供给存在脆弱和断裂的可能性。
31融资体系上有效性的缺乏。
金融制度是经济适用房政策健康运行的重要保证,其关键是实现由计划拨款向市场融资转变,而最有效的基础就是充分利用个人资金。
我国是居民储蓄率很高的国家,住房金融多把储蓄作为主要资金来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住房公积金制度,即居民拿出每月收入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住房储蓄以保证最大范围的筹措资金,可其绝对数量毕竟有限,公共住房消费信贷政策限制条件却很严格,例如,《国家安居工程实施方案》规定:个人首期付款的比例要达到房价的40%以上,中国建设银行安居工程贷款业务也规定贷款额度不超过房价的60%。
[4]但无论住房公积金制度还是消费信贷,由于大量下岗职工、小型私营企业雇员等中低收入职工因就业状况未建立或虽建立但并没缴纳住房公积金,而使最需要帮助的群体失去了政策保护。
同时公共住房消费信贷的严格限制又把许多中低收入阶层拒之门外,这样就使现有住房融资体系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41监督体系上互动性与时效性的不足。
首先,从购买销售上来说,在经济适用房分配过程中,坚持了住房申请者的分类体系。
由于住房市场的需求总是大于供给的,再加上惠及人群的广泛性,就不可避免出现了经济适用房的热销。
其次,受益人群也出现难以甄别的状况,目前我国尚未建立科学的个人收入申报制度,从而使得/中低收入家庭0变成一个十分宽泛而模糊的概念。
在社会诚信系统未建立的条件下,购房者家庭年收入等材料都可以通过造假等多种渠道获得。
最后,中国正处于经济高速起飞阶段,人们收入水平界定的不确定因素很大,明确界定中低收入阶层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
这些原因导致经济适用房一部分流入实际上并不缺房而着眼于升值的投资者手中。
住房保障问题某种程度上带有公共产品提供特征,可经济适用房在实际运作中采取了开发商为主体的开发管理模式)))开发商的权限集中在建造和销售,他们只负责建设房屋和依据政府提供的审核证明销售房屋;政府则负责为开发商提供优惠政策,同时限定利润(价格)并且对申购家庭的资格进行审核,其依据来自于社会团体(如企业)为申购者出具的证明。
可以看出,在整个过程中,社会团体提供的依据可靠性存在质疑,政府监管又难以到位,监控环节的薄弱又会导致/骗购0现象的出现。
对于开发商而言,逐利性只能使其更为关注自身利润得失。
同时,开发商也没有权利和义务对申购家庭进行监管。
因此,在审核依据可信性较差时,这种政府监控职能弱化甚至缺失的模式,自然会衍生很多问题。
[5]三、完善经济适用房政策的几点建议为完善住房保障,解决经济适用房政策实施中的上述问题,我们应该做到:第一,激励机制上,克服政策执行中的动力不足问题、形成中央)地方良性互动的格局。
经济适用房政策对实施细节进行了多方面的规定,但在实际运作中却出现了动力不足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因为,在当前官员政绩考核体系和GDP至上理念的综合影响下,地方政府一味注重经济发展和GDP增长,同时分热点聚焦税制带来的地方财源问题也使其千方百计找寻增加财源的办法,可以说各种因素的综合导致了地方政府不断层层推脱和降低社会福利保障功能。
[6]因此有必要加强财税体制的配套建设,把住房保障纳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体系,建立问责制,增强地方参与住房保障的动力,使其能够因地因时制宜地开展住房保障。
[7]同时尝试成立专门的住房保障部门,加强宏观指导。
美国的HUD(H ousi n g U tilities De-part m ent),新加坡的住房发展局,香港的房屋委员会和房屋署等机构在本国、本地区住房保障中的积极作用,都可以给我们重要的启迪。
[8]第二,整体规划上,从立法角度提高住房保障供给的稳定性和长期性,同时增加保障性住房的供给量,缓解供需矛盾。
首先,关于经济适用房政策一系列的法规条文逐步完善了住房保障制度,但是政策修正的同时也带来不稳定的一面,因此,有必要从立法的角度对住房保障的范围、方式和目标进行界定,从而更有效地指导住房保障的供给。
各级政府也应该有各自的因地制宜的经济适用房建设开发计划。
其次,中低收入阶层住房难的问题也凸显出保障性住房绝对数量供给的不足,所以,加大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力度,是缓解目前供需矛盾的当务之急,同时,经济适用房建设的面积及其在总的房地产开发投资中的比例也应做到因地因时制宜,与地方的财力和中长期发展规划相一致。
第三,融资体制上,实现多元化的金融支持;加强财政支持力度,增强对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消费的扶持力度。
我们可以从住房保障制度较成熟的英美来寻找实现多元化支持的借鉴方法。
如英国住宅金融对购房的支持程度是很高的,银行的一项重要业务就是向购房者提供抵押贷款。
购房者甚至可以贷到房价90%的购房款,贷款额度较高,还款期限可达二十年或更长。
在还本付息期间,如申请抵押贷款的购房者发生失业等特殊情况而不能按时付款,银行会适当放宽还款期限,并在此期间只付息不还本。
同时若购买贷款保险,如无法还钱,这还可由保险公司帮助还款。
这些都达到了以人为本的要求。
美国政府有许多专门的住房保障信贷机构:联邦住宅房款银行委员会、联邦住宅抵押贷款公司、联邦住宅管理委员会等。
它们主要是为放款协会提供贷款的二级市场,为买房者提供抵押贷款保险与资金,对象是中低收入家庭。
如果居民无力偿还银行贷款,政府可为其安排廉租房,并将原来的住房出售,归还贷款。
这些保障性措施较好地解决了中低收入阶层购房财力不足的问题。
[9]财政补贴也是提高中低收入人群的消费能力的重要手段。
当前补贴模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对住房供给方进行补贴(俗称/砖头补贴0即把钱补贴给承建房地产商同时限制房屋销售价格),一种是对住房需求方进行补贴(俗称/人头补贴0即直接把钱补贴给消费者,提高其购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