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皋市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1醉翁亭记第1课时导学案苏教版20180517469
江苏省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1醉翁亭记第1课时导学案苏教版20202017469
醉翁亭记二十一《醉翁亭记》课堂学习活动单(第1课时)个性调整【学习目标】1.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预习】1.查找资料,收集有关作者和作品写作背景的材料。
2.结合文下注解理解句意和内容,熟读课文。
【活动方案】活动1:走近欧阳修——学生简介欧阳修的情况。
组内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欧阳修和《醉翁亭记》背景的资料。
相关参考:作者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江西永丰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四岁丧父,家境贫寒,母郑氏画地教他识字。
24岁考取进士,先后在地方和朝内任职。
他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所作散文说理通达,抒情委婉,旧时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也有较高的成就。
背景的资料: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心情郁闷,他经常去滁州西南的琅琊山饮酒抒怀,并与山寺内的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
智仙为方便好友游访,便在半山腰修建了一座亭子,供欧阳修休息、饮酒。
欧阳修用自己的别号“醉翁”为这座亭子命名。
后来,便写了《醉翁亭记》。
本文是庆历六年作者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被贬为滁州太守时写的。
文章极其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活动2:流畅地读。
1.自由读课文,在朗读有困难的词句下面做上记号,组内讨论,力求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正确停顿,准确把握句子的语气语调。
(组长根据本组的实际情况,把认为难写难读的词语或难作朗读停顿的句子写到小黑板上,推荐代表读并作提醒。
)典型读音:(给下列字词注音)滁( ) 壑( ) 琊( ) 潺( ) 酿( )辄( ) 暝( ) 洌( ) 蔌( )弈( ) 翳 ( ) 觥( ) 偻( )朝( )而往典型文言句子停顿示范:(给下列句子标出停顿)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二十一、醉翁亭记 教案-精选教育文档
二十一、醉翁亭记第一课时主备人:审核人:课时编号:069 复备时间: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2.正确理解文中的难词、难句,了解文意。
3.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4.背诵课文第一段。
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文中的难词、难句,了解文意。
2.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读课文。
教学媒体建议使用录音机、投影仪。
教学过程复备栏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醉翁亭记》是脍炙人口的一篇古文。
为了有助于这篇文章的学习,我先把作者和有关本文写作的情况作个简略的介绍。
二、简介作者及背景1.欧阳修(1009-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江西吉水人。
他4岁丧父,母郑氏教他识字读书,10岁能作诗赋,21岁中进士。
欧阳修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他大力提倡古文,批评宋初以来追求靡丽形式的文风,主张文章要“明道”“致用”,并且提拔后进,著名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于他的门下。
谥“文忠”,著有《欧阳文忠公集》。
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具有平实自然、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
2. 宋仁宗(1045)范仲淹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分辩,得罪了当权派,被贬滁州(在今安徽)知州。
被贬后,他心情郁闷,经常去滁州城西南十里的琅琊山游玩,并与山寺中主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
庆历六年,智仙建亭于琅琊山酿泉旁,以为游息之所。
欧阳修登亭“饮少辄醉”,故给它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了《醉翁亭记》这篇流芳千古的美文。
三、朗读课文1.听录音完成下列两题。
(1)听清字音,必要时在书上注汉语拼音。
(2)正音。
(幻灯出示下列字词,请学生读准字音。
)滁( ) 壑( ) 琊( ) 潺( )僧( ) 辄( ) 霏( ) 暝( )蔌( ) 弈( ) 翳( ) 射( ) 觥( ) 酿( ) 洌( )2.学生互读课文。
方法:二人小组,一人读一人听,纠正读音错误;各读一遍。
3.通读全文,疏通大意。
第21课《醉翁亭记》第一课时导学案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21《醉翁亭记》第一课时导学案【题目解说】坐落在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与北京陶然亭、长沙爱晚亭、杭州湖心亭并称“中国四大名亭”。
是安徽省著名古迹之一,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写的传世之作《醉翁亭记》写的就是此亭。
醉翁亭小巧独特,具有江南亭台特色。
它紧靠峻峭的山壁,飞檐凌空挑出。
数百年来虽屡次遭劫,又屡次复建,终不为人所忘。
解放后,人民政府将醉亭的名称,就是由欧阳修用自己的号来命名的。
【走进作者】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现在江西永诗歌《踏莎行》、《醉翁亭记》。
【背景链接】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富弼,杜衍,韩琦等推行“庆历新政”失败,相继被贬职。
欧阳修因上书为他们辩护,也被贬为滁州知州。
这篇游记写于欧阳修到滁州上任的第二年。
【字词导学】⒈生难字词林壑(hè)琅琊(láng yá)潺潺(chán)僧(sēng)辄(zhé)霏(fēi)携(xié)洌(li è)蔌(sù)酿泉(niàng)翼然(yì)岩穴(xuè)晦明(huì)朝暮(zhāo mù)酣(hān)颓然(tuí)⒉一词多义乐:不知太守之乐其乐:(第一个乐)意动用法,以……为乐,(第二个乐)乐趣;名:①名之者谁:命名②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得:①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领会②余因得遍观群书:能够③卖炭得钱何所营:得到;意:①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②每有会意:意旨③此中有真意:心思;高:①而年又最高:大②风霜高洁:高爽;宴:①太守宴也:宴请②宴酣之乐:宴会;出:①水落而石出者:显露②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出来;在: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②已而夕阳在山:挂在;归:①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回去②云归而岩穴暝: 归聚;聚拢谓:①太守自谓也:命名②太守谓谁:为,是;秀:①蔚然而深秀者:秀丽②佳木秀而繁阴:植物开花结实,此指繁荣滋长;临: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靠近②临溪而渔:靠近③把酒临风:面对⒊虚词乎:①在乎山水之间也:于②颓然乎其间者:在。
第21课 《醉翁亭记》导学案(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21 《醉翁亭记》导学案 【学习目标】1、掌握文言文中常用词语的用法。
2、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课文大量应用判断句。
4、把握文章的主旨。
【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欧阳文忠集》。
2、写作背景:欧阳修早年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结果遭到保守派的反对。
《醉翁亭记》是其被贬为滁州太守时所作。
滁州在五代长期战乱之后,人民得到了暂时的安定生活,他守滁州,政事也较为清简。
这篇著名游记,记叙了作者这时生活的一个侧面,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被贬官后寄情山水的特殊心理。
本文作于庆历六年(1046),欧阳修不到四十岁,文中自称“醉翁”,又说“年又最高”“苍颜白发”,都是夸张的说法,不必当真。
【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辄. 伛.偻 射者中. 颓.然 阴翳.2、课堂练习。
(1)指出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虚词的用法。
①②(2)辨别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②③④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 醉翁之.意不在酒( )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 朝而.往,暮而.归( ) 然而.禽鸟知山水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 云归.而岩穴暝( )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 微斯人,吾谁与归.( ) 日出而林霏.开( ) 若夫淫雨霏霏..( ) 山水之乐.( )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 名.之者谁( ) 卷卷有爷名.( ) 颓然乎.其间( )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⑤(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合作探究】3、作者写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和太守之乐,这些“乐”是不是都处在同一个层面上?请结合有关语句,说说你的理由。
【精读精练】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江苏省九年级语文上册21醉翁亭记教学案1苏教版
醉翁亭记(5)林霏开()(6)岩穴暝()2、翻译下列语句。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译:(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5)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二)课堂精练师生研讨以下几个问题:①滁州的地理特点?②西南诸峰的特点?③琅琊山的特点?④亭的位置?⑤“来饮于此”中“此”指?⑥自号醉翁的原因?⑦朝暮景色的特点?⑧春夏秋冬景色?⑨请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三、课后巩固1、(一)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解释以下字词的意思。
①意:②寓:③谓:④辄:⑤蔚然⑥醉翁之意2.指出下列句中的“之”所指代的具体事物。
①名之者谁?()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这个语段中,有一个现在常用的成语,这个成语,这个成语的意思。
4.“太守与客来饮于此”,句中的“此”所指代。
5.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远景?6.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近景?7.这段文字的中心是。
(二)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解释句中画线的词语。
(1)山间之四时也(2)佳木秀而繁阴(3)林霏(4)岩穴暝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3.文中是这样描写春季的景色。
4.文中是这样描写秋季的景色。
5.本段文字中含有一个成语,请把它概括出来,再说说它现在的意思。
6.“乐亦无穷”的原因是什么?7、文中写景的主要作用是()A、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句话作铺垫,表现作者的山水之乐。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1课《醉翁亭记》导学案 苏教版
17.【绝】①天下独绝()②往来而不绝者()
18.【明】①晦明变化者()②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③明察秋毫()
19.【朝】①朝而往,暮而归()②于是入朝见威王()
参考答案:
之:助词,舒缓语气,无实义;“之’起到提宾标志的作用,是宾语前置;助词,“的”;是代词,代醉翁亭;是动词,“到,往”的意思;两个“之”都是代词,代乐趣;助词,起连接主谓作用,可不译。
这样潇洒、旷达的欧阳修,在被贬滁州期间,写下了千古传颂的《醉翁亭记》。下面,我们就走进《醉翁亭记》,去感受欧阳修洋溢在字里行间的旷达情怀。
二.朗读课文。
三.学生自学结合书下注释疏通课文。
注意以下重点词语的意思。
环滁皆山也环: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秀: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泻:
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临:
名之者谁名:
9.至于负者歌于途()10.杂然而前陈者()
参考答案:
1.名词作状语,顺着山路。2.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3.名词作动词,命名,取名。4.名词作动词,捕钓。5.形容词作动词,散发清幽的香味。6.形容词作动词,形成浓郁的绿阴。7.伛偻:动词作名词,弯腰驼背的老人;提携,动词作名词,用手搀扶的小孩。8.形容词用作意动,以……为乐,享受快乐。9.歌:名词用作动词,唱歌。10.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2.D(2分)
3.(4分)要求与评分:翻译准确,表达通顺。每句2分。①句: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②句:第二天,我拜访了这户人家,静静地坐了很久。
4.读懂山水(5分)(1)(2分)要求与评分:依照题意,用原文填空。若画面或语句不完整,酌情扣分。示例: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二十一、醉翁亭记 教案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二十一、醉翁亭记教案教后反思二十一、醉翁亭记第二课时主备人:审核人:课时编号:070 复备时间: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背诵全文。
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
2.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章的主旨,从而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教学媒体建议使用录音机、幻灯片。
教学过程复备栏一、导入新课第1段主要描写醉翁亭的位置环境,说明醉翁亭的命名缘由。
下面写了朝暮、四季等景,都以太守“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为主线贯穿起来。
景中处处有情,真是情景交融。
二、研读第2段1.第2段重点字词。
林霏开...(树林里的雾气)(散) 岩穴暝.(昏暗)晦.明变化者(昏暗)野芳..发而幽香(野花)佳木..秀而繁阴(美的树)2.重点句子:(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3)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3.思考:(1)概括第2段段意。
写山中景色与出游之乐。
(2)第2段可分三层。
第一层写山间早晚的景色,第二层写山间四季的景色,第三层写欣赏山水的无穷乐趣。
这三层之间的关系,是由分而总。
4.根据上面的层次进行背诵。
三、研读第3段1.第3段重点字词。
泉香而酒洌..(.(酒)清)山肴野蔌..(野味野菜) 杂.然.而前陈者(交错的样子)伛偻..提携(老老小小的人们)负者..高于途(背东西的人)苍颜..白发(苍老的容颜)颓然..乎其间者(精神不振的样子)宴酣.之乐(畅饮)2.重点句子(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3.思考:(1)、这一段分这几层?请各用文中的三个字来概括。
明确:四层。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2)这些活动给作者怎能样的感受?“醉”与“乐”是一种什么关系?明确:乐,且是与民同乐之乐。
醉是表象,乐才是作者的真正感受。
4.根据上面的层次背诵这一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醉翁亭记
二十一《醉翁亭记》课堂学习活动单(第1课时)
个性调整【学习目标】
1.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预习】
1.查找资料,收集有关作者和作品写作背景的材料。
2.结合文下注解理解句意和内容,熟读课文。
【活动方案】
活动1:走近欧阳修——学生简介欧阳修的情况。
组内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欧阳修和《醉翁亭记》背景的资料。
相关参考:作者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
六一居士,江西永丰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四岁丧父,家境贫寒,母
郑氏画地教他识字。
24岁考取进士,先后在地方和朝内任职。
他是北宋古
文运动的领袖,所作散文说理通达,抒情委婉,旧时列为“唐宋八大家”
之一,诗词也有较高的成就。
背景的资料: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心情郁闷,他经常去滁州
西南的琅琊山饮酒抒怀,并与山寺内的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
智仙
为方便好友游访,便在半山腰修建了一座亭子,供欧阳修休息、饮酒。
欧
阳修用自己的别号“醉翁”为这座亭子命名。
后来,便写了《醉翁亭记》。
本文是庆历六年作者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被贬为滁州太守时写
的。
文章极其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
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
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活动2:流畅地读。
1.自由读课文,在朗读有困难的词句下面做上记号,组内讨论,力求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正确停顿,准确把握句子的语气语调。
(组长根据本组的实际情况,把认为难写难读的词语或难作朗读停顿的句子写到小黑板上,推荐代表读并作提醒。
)
典型读音:(给下列字词注音)
滁( ) 壑( ) 琊( ) 潺( ) 酿( )
辄( ) 暝( ) 洌( ) 蔌( )
弈( ) 翳 ( ) 觥( ) 偻( )
朝( )而往
典型文言句子停顿示范:(给下列句子标出停顿)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③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 小组自由朗读课文。
朗读时注意21个“也”语气不尽不同。
“也”大致表达以下几种语气:陈述(用于景物叙述)。
如:环滁皆山也。
琅琊也。
肯定(用于介绍人名)如:山之僧智仙也。
太守自谓也。
感叹(用于直抒胸臆)如:在乎山水之间也,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小组竞读课文(形式自定)。
活动3:齐读课文。
课堂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