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元代的档案管理制度
会计档案室管理制度模板

会计档案室管理制度模板一、总则1. 为加强会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确保会计档案的安全、完整和可追溯性,特制定本制度。
2.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会计档案室的管理,包括但不限于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及其他会计资料。
二、档案室管理1. 会计档案室应设立在安全、干燥、防火、防潮的环境中,并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
2. 档案室内应保持整洁,禁止存放与会计档案无关的物品。
三、档案归档1. 会计档案应按照会计年度和类别进行归档,确保档案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2. 归档的会计档案应有明确的编号和目录,便于检索。
四、档案保管1. 会计档案应定期进行清点,确保账物相符。
2. 对于重要的会计档案,应采取电子化备份,以防丢失或损坏。
五、档案借阅1. 内部员工借阅会计档案,需填写借阅申请表,经财务部门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借出。
2. 借出的会计档案应有明确的借阅期限,到期必须归还。
六、档案保密1. 会计档案涉及公司财务信息,应严格保密,禁止未经授权的查阅和复制。
2. 对于涉及商业秘密的会计档案,应有特别的保密措施。
七、档案销毁1. 对于超过法定保存期限的会计档案,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规定进行销毁。
2. 销毁会计档案应有详细的记录,并由财务部门负责人监督执行。
八、档案管理人员1. 会计档案室应指定专人负责管理,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责任心。
2. 管理人员应定期接受档案管理培训,提高业务能力。
九、违规处理1.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公司将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2. 造成会计档案丢失、损坏或泄露的,应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十、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财务部门负责解释。
2. 对本制度的修改和补充,应由财务部门提出,经公司管理层批准后执行。
请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上述模板内容,以符合公司的具体要求和管理需要。
关于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内容大全

关于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内容大全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是指为了有效管理和保障会计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安全性,所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
下面是关于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的内容详解。
一、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的目的和意义1.目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会计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安全性,保障财务信息的真实、全面和可靠,提供有效的会计信息支持和依据。
2.意义:建立健全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有助于规范企业会计工作流程,提高会计档案的管理效益,减少会计风险,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二、会计档案的分类和归档原则1.会计档案分类:会计档案包括原始凭证、账簿、报表、会计核算依据等,根据不同的内容和形式可分为原始档案、汇总档案和报表档案等。
2.归档原则: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可以按照时间、科目、单位等进行归档,保证档案的有序性和可检索性。
三、会计档案的保管和利用1.保管措施:会计档案应妥善保管,防止丢失、损毁和篡改等情况。
可以采取防火、防水、防虫等措施,同时设置专门的档案室和保管人员。
2.利用方式:会计档案可以根据需要提供给内部管理人员、审计机构、税务部门等使用,同时应保护涉及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信息。
四、会计档案的借阅和披露1.借阅程序:会计档案的借阅应符合相关规定和程序,申请借阅人需提供合理的借阅理由,并填写借阅申请表。
档案管理人员审核后,出借给相关人员,并在档案册上记录借阅情况。
2.披露原则:会计档案的披露应根据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要求,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同时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和隐私。
五、会计档案的保存期限和销毁程序1.保存期限:会计档案的保存期限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一般为5年以上,有些特殊情况可能需要长期保存。
2.销毁程序:会计档案的销毁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需要由档案管理人员提出销毁申请,并经过审核和备案,销毁后需做好销毁记录,保留备查。
六、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的监督和检查1.监督机制: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应建立监督机制,由上级部门或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制度的执行和能够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
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的内容

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的内容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一、引言。
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是企业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和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就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的建立、实施和监督进行详细介绍,以期对企业会计工作的规范化和高效化起到指导作用。
二、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的建立。
1. 确定管理制度的目标和原则。
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的目标是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体系,确保会计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安全性。
在制定管理制度时,应明确档案管理的原则,如合法性、保密性、完整性等。
2. 制定管理制度的程序和规范。
制定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的程序和规范,包括档案的建立、归档、检索、销毁等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流程和要求,确保各项工作按照规范进行。
三、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的实施。
1. 加强档案管理的组织和领导。
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组织架构,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和监督。
2. 健全档案管理的技术手段和设施。
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和安全性。
同时,健全档案管理的物理设施,确保纸质档案的安全保存。
3. 加强档案管理的培训和教育。
对会计人员进行档案管理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档案管理意识和能力,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和高效。
四、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的监督。
1. 建立档案管理的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监督机制,明确监督的责任部门和监督的程序和方法,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和有效进行。
2. 加强档案管理的内部审计。
定期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内部审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和完善。
3. 加强档案管理的外部审计。
委托专业机构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外部审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和效率。
五、结语。
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的建立、实施和监督是企业会计工作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财务管理和决策。
各企业应高度重视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确保会计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安全性,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会计档案管理办法(1998年8月21日发布-1999年1月1日起施行)财政部国家档案局发布

会计档案管理办法(1998年8月21日发布1999年1月1日起施行)财政部国家档案局发布(1998年8月21日发布1999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一条为了加强会计档案管理,统一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更好地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按规定应当建账的个体工商户和其他组织(以下简称各单位),应当依照本办法管理会计档案。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共同负责会计档案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第四条各单位必须加强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会计档案的立卷、归档、保管、查阅和销毁等管理制度,保证会计档案妥善保管、有序存放、方便查阅,严防毁损、散失和泄密。
第五条会计档案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告等会计核算专业材料,是记录和反映单位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
具体包括:(一)会计凭证类: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汇总凭证,其他会计凭证。
(二)会计账簿类:总账,明细帐,日记账,固定资产卡片,辅助账薄,其他会计账薄。
(三)财务报告类:月度、季度、年度财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附表、附注及文字说明,其他财务报告。
(四)其他类: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对帐单,其他应当保存的会计核算专业资料,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
第六条各单位每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应当由会计机构按照归档要求,负责整理立卷,装订成册,编制会计档案保管清册。
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可暂由会计机构保管一年,期满之后,应当由会计机构编制移交清册,移交本单位档案机构统一保管;未设立档案机构的,应当在会计机构内部指定专人保管。
出纳人员不得兼管会计档案。
移交本单位档案机构保管的会计档案,原则上应当保持原卷册的封装。
个别需要拆封重新整理的,档案机构应当会同会计机构和经办人员共同拆封整理,以分清责任。
第七条各单位保存的会计档案不得借出。
会计档案管理制度(4篇)

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第一条会计档案是会计核算的专业材料,包括会计凭证、会计帐薄和财务报告等。
它是记录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企业的主要档案之一。
第二条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做到制度完备、资料完整、安全保密、入档及时、存入有序、专人保管。
第三条会计档案的范围1、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其他会计凭证。
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时,由业务经办人员直接取得或者填制,用以表明某项经济业务已经发生或其完成情况并明确有关经济责任的一种凭证。
原始凭证是填制记账凭证或登记账薄的原始依据,是重要的会计核算资料。
原始凭证包括从外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和自制原始凭证两种。
记账凭证是对经济业务按其性质加以归类,确定会计分录,并据以登记会计账薄的凭证。
其他会计凭证是指以上凭证之外的凭证。
2、会计账簿是指以会计凭证为依据,全面、连续地记录一个单位的经济业务,对大量分散的数据或资料进行归类整理,逐步加工成有用会计信息的簿籍。
它是编制会计报表的重要依据。
会计帐簿:包括日记帐、明细帐、总帐、各种辅助帐。
3、财务报告指用来反映会计实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总结性书面文件,包括会计报表、附表以及财务情况说明书等。
会计报表包括月、季、年度会计报表及附注。
4、其他类会计档案包括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对账单,其他应当保存的会计核算专业资料,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等。
其他应当保存的会计核算专业资料是指与会计核算有关的重要资料。
第四条会计档案的立卷和保管1、会计档案的分类和编号。
会计档案可分为四类:会计凭证类、会计帐簿类、会计报表类和其它类,根据四类档案进行分级编号管理。
2、财务部门按照上述归类和编号负责整理立卷。
会计档案均应采用硬纸卷盒(或卷皮)进行包装。
3、会计档案的移交。
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由财务部门保管一年,以备随时查阅,满一年后,有单独档案部门的,同财务部门编造清册移交档案部门保管。
会计档案管理办法(1998年8月21日发布 1999年1月1日起施行)财政部国家档案局发布

会计档案管理办法(1998年8月21日发布1999年1月1日起施行)财政部国家档案局发布(1998年8月21日发布1999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一条为了加强会计档案管理,统一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更好地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按规定应当建账的个体工商户和其他组织(以下简称各单位),应当依照本办法管理会计档案。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共同负责会计档案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第四条各单位必须加强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会计档案的立卷、归档、保管、查阅和销毁等管理制度,保证会计档案妥善保管、有序存放、方便查阅,严防毁损、散失和泄密。
第五条会计档案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告等会计核算专业材料,是记录和反映单位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
具体包括:(一)会计凭证类: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汇总凭证,其他会计凭证。
(二)会计账簿类:总账,明细帐,日记账,固定资产卡片,辅助账薄,其他会计账薄。
(三)财务报告类:月度、季度、年度财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附表、附注及文字说明,其他财务报告。
(四)其他类: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对帐单,其他应当保存的会计核算专业资料,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
第六条各单位每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应当由会计机构按照归档要求,负责整理立卷,装订成册,编制会计档案保管清册。
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可暂由会计机构保管一年,期满之后,应当由会计机构编制移交清册,移交本单位档案机构统一保管;未设立档案机构的,应当在会计机构内部指定专人保管。
出纳人员不得兼管会计档案。
移交本单位档案机构保管的会计档案,原则上应当保持原卷册的封装。
个别需要拆封重新整理的,档案机构应当会同会计机构和经办人员共同拆封整理,以分清责任。
第七条各单位保存的会计档案不得借出。
会计档案管理制度范本(4篇)

会计档案管理制度范本一、概述会计档案是企业财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财务信息的重要载体和衡量企业财务状况的重要依据。
为了规范企业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提高信息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制定本制度。
二、目的1. 确保企业会计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
2. 规范企业会计档案的管理流程和工作责任。
3. 提高企业会计档案管理的效率和安全性。
4. 为企业的财务分析、审计和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所有涉及会计档案管理的部门和人员。
四、档案类别和管理要求1. 会计账簿档案1.1 财务会计账簿档案财务会计账簿档案包括总账、明细账、日记账等。
每个账簿应设置独立的档案袋,标注清晰的档案编号和名称,并按照会计年度进行归档。
1.2 管理会计账簿档案管理会计账簿档案包括成本会计、预算会计等账簿。
同样,每个账簿应设置独立的档案袋,并按照会计年度进行归档。
2. 凭证档案凭证档案包括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等。
每个凭证应按照会计年度和记账时间顺序进行归档,凭证袋上应标注清晰的凭证编号和日期。
3. 报表档案报表档案包括财务报表、预算报表等。
每个报表应设置独立的档案袋,并按照报表日期和会计年度进行归档。
4. 其他档案其他档案包括账务处理证明、财务分析报告、审计报告等。
每个档案应按照类别进行归档,并标注清晰的档案编号和名称。
五、档案管理流程1. 档案登记所有会计档案首次进入企业时,应进行档案登记。
登记信息应包括档案名称、编号、存放位置等。
2. 档案归档会计档案应按照类别和会计年度进行归档,归档时应填写归档目录,清楚记录归档的档案编号和归档日期。
3. 档案借阅员工需要借阅会计档案时,应填写借阅登记表,注明借阅目的和预计归还日期。
借阅期限一般不超过30天,如需延期,应事先申请并得到批准。
4. 档案存储会计档案应存放在专门的档案室或档案柜中,保持干燥、防潮、防火的环境。
每个档案袋应做好防尘、防虫和防损的措施。
5. 档案保管企业应指定专门的负责人负责会计档案的保管,定期检查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会计档案管理制度_分类号

分类号:F231.5一、总则为了规范会计档案管理,确保会计档案的真实、完整、安全和有效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会计档案的归档范围1. 会计凭证类:包括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汇总凭证、其他会计凭证等。
2. 会计账簿类:包括总账、明细账、日记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固定资产卡片、辅助账簿等。
3. 财务报告类:包括月度、季度、年度财务报告,会计报表、附表、附注、财务说明书及合并底稿等。
4. 其他类:包括银行对账单、纳税申报凭证、发票收据存根、财务证照、重要文件合同、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各种财务数据软盘及有关经济合同等。
三、会计档案的归档程序1. 归档前,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告等会计核算专业资料必须真实、完整、规范。
2. 归档时,由财务部门按照归档范围、分类号和编号要求,对会计档案进行整理、立卷或装订成册。
3. 归档后,财务部门应填写会计档案移交清册,并报送档案管理部门。
四、会计档案的保管1. 会计档案的保管应严格按照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2. 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长期、短期三种。
具体期限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执行。
3. 会计档案的保管应由专人负责,确保会计档案的安全、完整。
4. 会计档案的保管设施应符合档案管理的有关要求,保持档案库房的通风、防潮、防虫、防尘、防盗、防火等。
五、会计档案的查阅1. 会计档案的查阅应严格按照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2. 查阅会计档案需填写查阅登记表,明确查阅目的、内容、时间等。
3. 查阅人应爱护会计档案,不得随意涂改、损坏或擅自复制。
六、会计档案的销毁1. 会计档案的销毁应严格按照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2. 销毁会计档案前,需进行鉴定,确定可以销毁的档案。
3. 销毁会计档案时,应由专人监督,确保销毁过程符合规定。
4. 销毁会计档案后,应填写会计档案销毁清册,并报送档案管理部门。
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总则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会计档案管理,确保会计档案的完整、安全与有效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表等会计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鉴定、销毁等环节。
第三条会计档案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真实性原则:会计档案必须真实反映经济业务活动的实际情况,不得伪造、篡改。
(二)完整性原则:会计档案应完整保存,不得遗漏、损毁。
(三)安全性原则:会计档案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其安全,防止丢失、泄密。
(四)合规性原则:会计档案管理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
(五)便捷性原则:会计档案应便于查阅和利用,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章会计档案的收集与整理第四条会计档案的收集应全面、准确、及时,确保会计档案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第五条会计档案的整理应按照会计档案的类别、时间顺序、编号等进行分类整理,并编制目录。
第六条会计凭证的收集与整理:(一)收集范围:包括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结算凭证等。
(二)整理要求:按照凭证类别、时间顺序、编号等进行整理,并编制目录。
第七条会计账簿的收集与整理:(一)收集范围:包括总账、明细账、日记账、辅助账等。
(二)整理要求:按照账簿类别、时间顺序、编号等进行整理,并编制目录。
第八条财务报表的收集与整理:(一)收集范围: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
(二)整理要求:按照报表类别、时间顺序、编号等进行整理,并编制目录。
第三章会计档案的归档与保管第九条会计档案的归档应按照规定的期限和程序进行,确保会计档案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第十条会计档案的保管应采取以下措施:(一)设立专门的会计档案室,配备必要的档案保管设施。
(二)会计档案的存放应按照类别、时间顺序、编号等进行排列,并保持整齐有序。
(三)会计档案的查阅、复制、借阅等,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并做好记录。
《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全文

《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全⽂ 中华⼈民共和国财政部国家档案局令第79号 ——会计档案管理办法 《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已经财政部部务会议、国家档案局局务会议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公布,⾃2016年1⽉1⽇起施⾏。
中华⼈民共和国财政部部长楼继伟 国家档案局局长李明华 2015年12⽉11⽇ 会计档案管理办法 第⼀条为了加强会计档案管理,有效保护和利⽤会计档案,根据《中华⼈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民共和国档案法》等有关法律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条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下统称单位)管理会计档案适⽤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会计档案是指单位在进⾏会计核算等过程中接收或形成的,记录和反映单位经济业务事项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字、图表等各种形式的会计资料,包括通过计算机等电⼦设备形成、传输和存储的电⼦会计档案。
第四条财政部和国家档案局主管全国会计档案⼯作,共同制定全国统⼀的会计档案⼯作制度,对全国会计档案⼯作实⾏监督和指导。
县级以上地⽅⼈民政府财政部门和档案⾏政管理部门管理本⾏政区域内的会计档案⼯作,并对本⾏政区域内会计档案⼯作实⾏监督和指导。
第五条单位应当加强会计档案管理⼯作,建⽴和完善会计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和鉴定销毁等管理制度,采取可靠的安全防护技术和措施,保证会计档案的真实、完整、可⽤、安全。
单位的档案机构或者档案⼯作⼈员所属机构(以下统称单位档案管理机构)负责管理本单位的会计档案。
单位也可以委托具备档案管理条件的机构代为管理会计档案。
第六条下列会计资料应当进⾏归档: (⼀)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记账凭证; (⼆)会计账簿,包括总账、明细账、⽇记账、固定资产卡⽚及其他辅助性账簿; (三)财务会计报告,包括⽉度、季度、半年度、年度财务会计报告; (四)其他会计资料,包括银⾏存款余额调节表、银⾏对账单、纳税申报表、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会计档案鉴定意见书及其他具有保存价值的会计资料。
会计档案室管理制度

会计档案室管理制度会计档案室作为存储企业经济活动记录的核心场所,其管理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企业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为了确保会计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不可或缺的。
以下将详细介绍会计档案室管理制度的关键要素。
一、档案收集与归档会计档案室需明确档案的收集范围与分类标准。
所有经济活动产生的原始凭证、账簿、报表等资料都应纳入收集范畴。
同时,要规定具体的归档时间,比如每月、每季度或每年等,以确保及时整理归档。
二、档案整理与保管整理后的会计档案应按年度、类别等进行编号,并存放于专门的档案柜中。
对电子档案,则需备份在不同的存储介质上,以防数据丢失。
对于重要或敏感的会计资料,应实行双人管理和权限限制,确保信息安全。
三、档案借阅与归还制定严格的档案借阅程序,任何借阅行为都必须经过审批,并有明确的借阅期限。
归还时,工作人员应检查档案的完整性,并做好归还登记。
四、档案的维护与更新定期对存档的会计资料进行检查和维护,发现问题及时修复。
随着业务的发展,部分档案可能需要更新或淘汰,对此也应制定相应的操作流程。
五、安全与保密加强会计档案室的物理安全管理,如安装防盗门窗、监控设备等。
同时,严格执行保密制度,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接触相关会计资料。
六、培训与责任定期对会计档案室的工作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和管理制度的培训,提高其专业能力和责任意识。
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对违反管理制度的行为进行相应的处罚。
七、监督与评价设立监督机制,不定期对会计档案室的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
通过内审、外审等方式,确保管理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八、持续改进根据实际运行中发现的问题,不断优化和完善管理制度,适应企业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变化。
总结:。
会计档案管理制度范文(3篇)

会计档案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为了加强会计档案管理,保证会计档案的安全、完整、及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财政部《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会计档案管理部门1、公司档案主管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负责会计档案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会计档案的具体管理工作由财务部门负责,由财务部门指定专人负责在专门地点保管。
保管地点应具备完善的防潮、防霉、防蛀、防火、防盗等条件。
2、财务部门及公司内部有关的分公司、子公司、必须建立会计档案的立卷、归档、保管、查阅和销毁等管理制度,保证会计档案妥善保管、有序存放、方便查阅、严防毁损、散失和泄密。
第三章会计档案归档的范围1、会计凭证:包括外来的和自制的各种原始凭证、原始凭证汇总表、记账凭证、记账凭证汇总表,涉及对外对私改造资料,银行存款(借款)对账单及余额调节表等。
年度终了都必须按照规定归档。
2、会计账簿:包括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各种辅助登记簿等。
3、财务报告:包括《会计制度》规定和主管部门临时通知编报的主要财务指标快报,月、季、年度会计报表,报表附注及财务情况说明书。
上级主管部门对报告的批复及社会审计的审计报告。
4、其他会计核算资料:凡与会计核算紧密相关的,由会计部门负责办理的有参考价值的数据资料。
5、增值税专用发票和普通发票。
第四章会计档案的整理会计年终了后,应将装订成册的会计档案进行整理立卷。
各种会计档案应按会计档案材料的关联性,分门别类地组成几个类型的案卷,将各卷按顺序编号。
1、会计凭证。
(1)按月立卷:每月末将装订成册的凭证,统一登记案卷目录,每月立卷一份。
(2)分散装订:根据凭证的多少,分散装订,做到整齐、牢固、美观。
(3)装订封面的所有内容要填写齐全,包括:单位名称、年度、月份、起止日期、号码、装订人签章等。
2、会计账簿各种会计账簿办理完年度结账后,除跨年使用的账簿外,其他均需整理妥善保管。
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相关推荐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现如今,制度的使用频率逐渐增多,好的制度可使各项工作按计划按要求达到预计目标。
那么制度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会计档案管理制度11、学校总帐会计负责会计档案的定期收集、审查核对、整理立卷、编制目录、装订成册、妥善保管等具体工作,同时对会计档案的全面性和真实性负责。
2、会计凭证每月按规定整理、装订、立卷、归档。
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每年一次按规定整理装订、立卷、归档。
3、各种记账凭证,应当连同所附的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按照编号顺序,折叠整齐,按期装订成册,并加具封面,注明单位名称、年度、月份和起讫日期、凭证种类、起讫号码,由装订人在封签处签名或盖章。
对于数量过多的原始凭证,可以单独装订保管,在封面上注明该记账凭证日期、编号、种类,同时在记账凭证上注明“附件另订”和原始凭证名称及编号。
各种经济合同、存出保证金收据以及涉外文件等重要原始凭证,应当另编目录,单独登记保管,并在有关的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上相互注明日期和编号。
4、会计档案必须专人专室保管。
当年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可暂由财务科保管一年,期满后,原则上编造清册交档案室保管。
5、档案室接收的会计档案,原则上应当保持原卷册的封装,需要拆封的应会同财务科经办人共同参加。
6、档案原件原则上不得借出。
如有特殊需要,须报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但不得拆散原卷册,并限期归还。
7、本校人员调阅会计档案要经财务科科长或单位领导人批准,并详细登记调阅的名称、日期、调阅人姓名、调阅理由、归还日期。
8、调阅人员不得将会计档案携带外出,需复制的,要经主管校长同意并由提供人员和收取人员共同签名。
9、各种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从会计年度终了的第一天算起,根据其特点,分为永久、定期二类。
各种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包括传票和汇总表)、总账、明细账、会计移交清册应保存15年,现金、银行日记账、会计档案的保管清册和销毁清册要保存25年,涉及外事的会计凭证和决算作永久保存,固定资产卡片在固定资产报废清理后保存5年,单位的会计月、季度报表保存5年。
会计档案管理制度范文(3篇)

会计档案管理制度范文1. 目的和适用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会计档案的管理,确保会计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和安全性。
适用于公司所有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
2. 文件的分类与储存(1) 财务会计档案包括财务报表、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核算账簿等文件,按照会计凭证顺序编号存放,并严格按照会计年度进行归档;(2) 税务会计档案包括税务报表、纳税申报表、税收缴款凭证等文件,按照税务报表的期间编号存放,并按照税务年度进行归档;(3) 成本会计档案包括成本记录、成本核算表、成本计算依据等文件,按照成本核算时期编号存放,并按照成本会计年度进行归档;(4) 其他会计档案包括相关的合同、协议、凭证复印件等其他会计文件,按照相关事项进行归档。
3. 档案管理流程(1) 录入:所有的会计档案都应当按照预定的格式进行录入,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2) 核对:会计档案录入后,应当由财务人员进行核对,确保与原始记录一致;(3) 存储:已核对的档案应当按照分类和归档要求进行存储,确保易于查阅和管理;(4) 质检:定期对已归档的会计档案进行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修正和调整;(5) 销毁: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要求,对于已经过了保存期限的档案,进行安全销毁处理。
4. 档案查阅和使用权限(1) 会计档案的查阅和使用应当根据工作需要和权限范围来进行,确保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2) 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查阅和使用会计档案;(3) 查阅和使用会计档案的人员应当填写相应的申请表,并获得相关部门或领导的批准。
5. 审计和监督(1) 对会计档案进行定期的内部审计,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2) 对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制度的有效性和执行情况。
6. 其他规定(1) 会计档案的保管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能力;(2) 会计档案的保管设施应当符合国家的相关要求,确保会计档案的安全性。
以上是一个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的范本,公司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2024年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一、背景介绍在现代经济社会中,会计档案是企事业单位的重要资产和信息载体,是组织内部管理、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依据。
为了加强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可靠,2024年制定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旨在规范会计档案的存储、调阅和利用,提高会计档案管理水平。
二、会计档案的定义和分类1.会计档案是指体现企事业单位经济活动、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信息的记录和载体,包括纸质和电子形式的文件、账簿、报表、凭证等。
2.会计档案按内容可以分为财务会计档案、成本会计档案和管理会计档案;按形式可以分为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
三、会计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1.真实性原则:会计档案应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和财务状况。
2.完整性原则:会计档案应具备完整的记录内容,包括各项凭证、账簿、报表等。
3.可读性原则:会计档案应具备清晰、易读的特点,方便调阅和利用。
4.安全性原则:会计档案应采取严密的管理措施,确保不被篡改、丢失或损毁。
5.保密性原则:会计档案应按照法律法规和企事业单位的规定进行保密管理,防止信息泄露。
四、会计档案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措施1.档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会计档案的管理制度,明确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调阅和销毁等程序和责任,规范档案管理工作。
2.档案归档:会计档案应按照制度规定的流程进行归档,采用分类、编号等方式进行整理和标识,确保档案的可查找性和有序性。
3.档案保管:会计档案应建立适当的保管措施和设施,保证档案的安全性和防火、防潮、防虫等预防措施的有效实施。
4.档案调阅:建立健全会计档案的调阅制度,确保授权人员按规定程序、范围和权限进行调取,并做好调阅记录。
5.档案销毁:会计档案的销毁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经过相应程序和审批,记录销毁信息以备查验。
6.电子档案管理:对于电子形式的会计档案,应建立相应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确保电子档案的安全、完整和可读性,防止数据丢失和篡改。
五、会计档案管理的监督和检查1.内部监督:企事业单位应建立内部档案管理机构或部门,负责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元代的档案管理制度

元朝的档案管理制度元朝建立以后,在加强文书工作的同时,重视对档案的收藏,并在文书工作制度的基础上制订了一套档案管理制度,元朝文书和档案管理工作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分工,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在此基础上,元朝文书档案管理制度又有新的进展。
主要表现在:1.照刷磨勘文卷制度;2.架阁管理制度;3.区别文字分别架阁制度;4.当面交卷制度;5.档案利用制度;6.公文驿传制度;7.行移公事程限和催办制度;8.圆佥文书制度;1.照刷磨勘文卷制度照刷磨勘文卷是对政府文卷的定期检查审核,看有无稽迟、失错、遗漏、规避、埋没、违枉等情弊,有则限期改正。
照刷磨勘文卷由御史台、行台、肃政廉访司负责施行,最初每季一次,后改为“上下半年通行照刷”。
每次照刷新卷,都要对上次照刷未被通过的文卷进行磨勘。
照刷文卷的项目相当多,包括文字上有无刮补涂注,文义上有无差错谬讹,时间上有无倒题、改抹月日,等等;文卷经过监察御史详细照刷后,根据检查情况,分别注明照刷结论:没有上述差错的文卷,在刷尾纸上注明“照过”二字;检查出差错的文卷,则在刷尾纸上标明“违错’:;对那些逾期未结,超过规定办文程限的文卷,要注明“稽迟”。
负责照刷的官员要在文卷上盖印署名,以示负责,并对办理完毕照刷无误的文卷标明“已绝”字样,对违错稽迟文卷,则标明“未绝”。
照刷磨勘文卷制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文书处理的速度和质量,同时对档案管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是一项改善吏治、提高政府办事效率的重要措施。
2.架阁管理制度官府文卷照刷后,已绝经刷文卷由文书承办人员每季分拣整理一次,在文卷上写明“事目”和“首尾张数”,并以年月顺序编排登记。
再经检勾人员亲自检查,无误后,才能送架阁库归档。
架阁库接到档案后,要为档案编立字号,写明封题,按照一定的方法上架存贮。
检用档案,要登记,用完后,必须立即送还,架阁库予以勾销。
元代的档案事业毫无疑问,元朝统一全国的伟大历史功绩是肯定的。
……同时,元朝还有它的消极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元代的档案管理制度
元代的档案管理制度
元朝的档案管理制度
元朝建立以后,在加强文书工作的同时,重视对档案的收藏,并在文书工作制度的基础上制订了一套档案管理制度,元朝文书和档案管理工作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分工,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在此基础上,元朝文书档案管理制度又有新的进展。
主要表现在:
1.照刷磨勘文卷制度;
2.架阁管理制度;
3.区别文字分别架阁制度;
4.当面交卷制度;
5.档案利用制度;
6.公文驿传制度;
7.行移公事程限和催办制度;
8.圆佥文书制度;
1.照刷磨勘文卷制度
照刷磨勘文卷是对政府文卷的定期检查审核,看有无稽迟、失错、遗漏、规避、埋没、违枉等情弊,有则限期改正。
照刷磨勘文卷由御史台、行台、肃政廉访司负责施行,最初每季一次,后改为“上下半年
通行照刷”。
每次照刷新卷,都要对上次照刷未被通过的文卷进行磨勘。
照刷文卷的项目相当多,包括文字上有无刮补涂注,文义上有无差错谬讹,时间上有无倒题、改抹月日,等等;文卷经过监察御史详细照刷后,根据检查情况,分别注明照刷结论:没有上述差错的文卷,在刷尾纸上注明“照过”二字;检查出差错的文卷,则在刷尾纸上标明“违错’:;对那些逾期未结,超过规定办文程限的文卷,要注明“稽迟”。
负责照刷的官员要在文卷上盖印署名,以示负责,并对办理完毕照刷无误的文卷标明“已绝”字样,对违错稽迟文卷,则标明“未绝”。
照刷磨勘文卷制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文书处理的速度和质量,同时对档案管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是一项改善吏治、提高政府办事效率的重要措施。
2.架阁管理制度
官府文卷照刷后,已绝经刷文卷由文书承办人员每季分拣整理一次,在文卷上写明“事目”和“首尾张数”,并以年月顺序编排登记。
再经检勾人员亲自检查,无误后,才能送架阁库归档。
架阁库接到档案后,要为档案编立字号,写明封题,按照一定的方法上架存贮。
检用档案,要登记,用完后,必须立即送还,架阁库予以勾销。
元代的档案事业
毫无疑问,元朝统一全国的伟大历史功绩是肯定的。
??同时,元朝还有它的消极方面。
它主要的问题还不仅是一般大家都经常提及的战争破坏与民族压迫政策,因为战争的破坏毕竟
只是在一些地区(如北方地区),民族压迫政策充其量也只是元朝的近百年统治期内起消极作用的因素。
在我们看来,更主要的问题还在于在政治社会领域中由蒙古统治者所带来的某些落后的影响,它们对宋代而言,实质上是一种逆转。
这种逆转不单在元朝一代起作用,并且还作为一种历史的因袭,为后来的明朝所继承。
它们对于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发展进程,影响更为持久和巨大。
??明代的政治制度,基本上承袭元朝,而元朝的这一套制度则是蒙古与金制的拼凑。
从严格的角度讲,以北宋为代表的中原汉族王朝的政治制度,到南宋灭亡,即陷于中断。
至于经济的发展,从两宋到明末形成明显的马鞍形,这是不言而喻的。
元朝的专制皇权已远较前代少所约束。
??皇帝的尊严愈增,专制主义皇权也进一步膨胀,这对于明初极端专制主义皇权制度的成形无疑有它的影响。
周良霄、顾菊英《元代史》
第六章元代档案管理制度研究
在中国历史上,元王朝是一个少有的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各方面都迅速发展的王朝,其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并建立和形成了一套高效合理的档案管理制度,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和质量。
事实证明,元代的各项档案管理制度确实适应了帝国的发展。
第一节文书处理阶段
元代的文书管理制度,既继承了前代的成果,也加入了自己的创新,与前代相比,要完善许多,大致包括文书避讳制度、文书缮写制度、问卷登记和购销制度、行移公事程限和催办制度、圆金文书制度、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