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测风》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35《观测风》(教案)
小学科学35《观测风》(教案)观测风(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风的形成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风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点:1. 风的形成原因。
2. 风的特点和观察方法。
三、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风的气流特点,并能准确观察风的表现。
2. 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共同完成风的观察工作。
四、教学准备:1. 风筝、纸片、风车、风力等相关实物。
2. 如有条件,准备一段风场风力较强的视频。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 教师与学生一起观察窗外的树叶和旗帜等,引发学生对风的注意;2. 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风是如何形成的吗?有什么特点呢?”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步骤二:理解风的形成1. 引导学生观察风筝、纸片等在风中的表现,让学生发表对这些现象的解释;2. 教师讲解风形成的原因:地球的地表受到太阳能的不均匀加热,造成空气的温度不均匀,从而形成气流,即风;3. 通过图示或实物展示,让学生理解风的气流特点。
步骤三:观察风的特点1. 教师分发风车和风力等实物,并向学生解释如何观察风的特点;2.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观察一个风车,记录下风车旋转的方向和速度;3. 学生在观察的同时,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交流,引导他们描述风的特点。
步骤四:团队合作与总结1. 小组内学生分享观察记录,比较各组观察结果;2. 提问学生:“你们所观察到的风的特点有哪些?是否有相同点或不同点?”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风的特点,并引出“风的强弱如何影响物体的运动”这一问题。
步骤五:拓展活动1. 如有条件,可以展示一段风力较强的视频,让学生感受不同强度的风对物体的影响;2. 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日常现象,如树叶的摇摆、气球的飘动等,与风的特点进行联系。
六、教学延伸:1. 可以组织学生设计风速测量仪器,让学生亲自测量风的速度;2. 引导学生思考风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风能利用等。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对风形成原因的理解,对风特点的观察和总结能力;2. 评价学生完成的观察记录是否准确,是否能描述风的特点。
《观测风作业设计方案》
《观测风》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风的形成原理和影响因素,培养学生对风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风的定义和分类。
2. 风的形成原理和影响因素。
3. 风的观测方法和工具。
4. 风速和风向的测量。
5. 风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三、教学流程: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风的图片和视频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对风的兴趣。
2. 理论讲解:介绍风的定义、分类、形成原理和影响因素,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风的本质。
3. 实验设计:分组讨论设计观测风的实验方案,确定实验目标、方法和步骤。
4. 实验操作:学生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记录观测数据。
5. 数据分析: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风速和风向的变化规律。
6. 结论讨论:学生展示实验结果,讨论风的特点和影响。
7. 总结复习: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稳固学生对风的理解。
四、作业要求:1. 每组学生完成一份观测风的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标、方法、结果和结论。
2. 每组学生要完成风的实验数据分析和图表绘制。
3. 学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观测周围环境中的风速和风向变化。
4. 学生可以利用科学仪器如风速计、风向标等进行观测,也可以自行设计简易的观测工具。
五、评判方式:1. 实验报告的书写规范性和内容完备性。
2. 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分析深度。
3. 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团队合作表现。
4. 学生的思维逻辑和表达能力。
六、拓展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观测不同季节的风向和风速变化,了解气候变化对风的影响。
2. 学生可以设计更复杂的风观测实验,探究风的特点和规律。
3. 学生可以结合地理、物理等学科知识,深入探讨风的相关问题。
七、总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不仅了解了风的基本知识,还培养了观测和分析能力,提高了科学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平时生活中关注风的变化,增强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珍爱认识。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五课时《观测风》附反思含板书设计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 单元 第五课《观测风》。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 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 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五课《 观测风》。本节课主要内容是 研究风的观测,自制小风旗来测量风向和风速。 探索板块,简单介绍了利用地面物体来感知风,然后介绍风旗的制作,并利用自制的风 旗测定风速和风向。观察风吹动旗子的状态来估计风速,把风速分为无风、微风和大风 三个等级。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可以比较对地面物体和小风旗的观测结果比较,从而体 会简单工具对测量的作用。拓展板块,拓展是一个小制作活动,利用简单材料制作一个 风向标,并用自制风向标测风向和风速。这也是一个很有意义而且适合小学生的制作活 动。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 水平。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五)、课堂小结 说一说,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样?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三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
《观测风》板书
的大小)
风向
风速
(风吹来的方向)
(风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设计意图:观测风的活动必须在室外,实际观测更加复杂(因为风速和风 向通常不稳定),教师通过细心地指导帮助学生完成观测任务。】
6.利用视频、图片等简单介绍蒲福风力等级表。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3.5《观测风》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3.5《观测风》教案一. 教材分析《观测风》这一课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风的概念以及风的形成原因。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观测风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对自然现象有好奇心,喜欢观察和探索。
但学生在观测风的方面可能还没有太多的经验,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风的概念和形成原因。
2.让学生掌握观测风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风的概念和形成原因。
2.观测风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践活动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思考,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交流和合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关于风的概念和形成原因的PPT。
2.准备观测风的工具,如风向袋、风速计等。
3.准备一些关于风的现象的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PPT展示风的概念和形成原因,引导学生思考风的奥秘。
同时,让学生分享他们对风的一些了解和经历。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关于风的现象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察和描述。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风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观测风的工具进行实地观测。
引导学生记录观测数据,并尝试解释数据的含义。
4.巩固(5分钟)让学生汇报他们的观测结果,并分享他们的发现。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并给予鼓励和指导。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风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风力发电、风帆等。
让学生举例说明风对环境的影响。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观测风的方法和风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和思考风的现象。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完成一份关于风的观察日记,记录他们在家中观测到的风的现象,并尝试解释这些现象的原因。
观测风相关资料
观测风《观测风》教案导言:《观测风》是一部以冷战背景为背景,探讨国际政治和人性黑暗面的经典之作。
本教案将以本书为基础,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小说的分析和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思辨和判断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人性的复杂性和道德观念的重要性。
一、教学目标1. 掌握小说《观测风》的核心内容,了解作者的主要创作意图。
2. 提高学生阅读和分析小说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和评价能力。
3. 引导学生思考人性的复杂性和道德观念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批判思维。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小说《观测风》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塑造2. 小说《观测风》所涉及的主题和意义3. 通过小组讨论、课堂演讲和写作等方式,深入分析小说中的道德问题和人性难题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简要介绍《观测风》的作者和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中心内容:教师通过讲解小说的情节和主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小说中的道德问题和人性难题,形成各自的见解。
4. 课堂演讲:每个小组派代表做关于课题的演讲,展示自己的分析和思考。
5. 课外阅读:布置相关阅读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人性和道德问题。
6. 结课总结:教师总结课堂讨论和演讲的内容,展示学生优秀作品。
四、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和作业考核,评价学生对小说《观测风》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包括对道德问题和人性难题的思考深度和独到见解。
结语:《观测风》是一部思想深刻的作品,通过教学《观测风》教案的实施,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性的复杂性和道德观念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思维,为学生成长成才打下坚实基础。
3-5《观测风》教案 三年级科学上册 教科版
3-5《观测风》教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什么是风以及其形成原因。
2.能力目标:
通过设置实验环节,能够观察风的形成以及不同风力对事物的影响。
3.情感目标:
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心,爱护自然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理解风的形成原因以及风对事物的影响。
2.难点:
学生对风的概念具有模糊性,需要进行较多的实例讲解。
三、教学准备
1.多媒体投影仪
2.白板笔
3.教科书
4.风筝、风扇等实验材料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1)学生回忆一下春天吹风的情景,然后引出今天的学科——《观察风》。
(2)教师介绍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目标。
2.讲解
(1)教师先让学生了解一下风的定义和由来。
(2)引导学生认识风的好处和影响。
(3)教师介绍风的形成原因。
(4)引导学生思考不同风力对事物的影响。
3.实验探究
(1)安排实验环节,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实验材料。
(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风力对事物的影响。
(3)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提出问题,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复习
(1)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所学的知识点。
(2)引导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过程,有哪些收获,有哪些需要继续探究或学习。
五、教学评估
1.教师通过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反应,进行评估。
2.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3.学生实验成果展示及分析。
《观测风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苏教版》
《观测风》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风的观点和形成原因;2. 掌握观测风的方法和工具;3. 能够分析风的特点和变化规律;4.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风的观点和形成原因;2. 观测风的方法和工具;3. 风的特点和变化规律;4. 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风的观点和形成原因,引发学生兴趣;2. 知识讲解:介绍观测风的方法和工具,让学生了解如何正确观测风向和风速;3. 实验设计:设计实验项目,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风的变化规律,记录数据;4. 数据分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风的特点和变化规律,总结规律;5. 总结回顾:通过讨论和总结,加深学生对风的理解和观测方法的掌握。
四、教学评判:1. 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结果编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总结;2. 教室表现:教师根据学生的教室表现和参与度评判学生的进修情况;3. 小组合作:学生可以分组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评判小组合作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风的观点和形成原因;2. 观测工具:风向仪、风速计等观测工具;3. 实验材料:气球、风筝等用于实验的材料。
六、教学反思:1.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探索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2. 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观测和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 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进修空间,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和潜力。
通过本次《观测风》作业设计方案,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风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同时,通过实践操作和数据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风的特点和变化规律,为未来的进修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STEM活动教案观测风
STEM活动教案观测风教案名称:观测风课时数:1-2课时课程目标:1.通过观测风的方向和速度,了解气象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提高学生观察和记录数据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天气变化的敏感度和观察力。
教学资源:1.温度计2.定向风速仪3.计时器4.观察日记表格教学准备:1.安排在室外教学,确保教学过程中有足够的风力。
2.确保每组学生都有温度计、定向风速仪和观察日记表格。
3.准备好介绍风向、风速等气象学概念的教学资料。
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观测风”。
解释风是由地球各处气压差造成的气体运动,是地球大气层运动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风向和风速是气象学中重要的观测指标,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天气变化规律。
请学生准备好观察日记表格和测量工具,准备在实验中观测风的方向和速度。
2.实验操作(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配备一个温度计、一个定向风速仪和一个计时器。
在室外选择一个空旷的地方,让学生们比较大方向,在不同地点的风向和风速可能会有所不同。
学生们依次进行观测,记录下当前时间、风向和风速,并将数据填写到观察日记表格中。
每个小组至少观测3次不同的时间点,以获得更准确的数据。
3.数据整理和分析(15分钟)在所有小组观测完成后,让学生们将数据整理在一起,比较各组数据的一致性和差异性。
让学生们思考可能导致数据差异的原因,如地形、高度、建筑物等因素会影响风的流向和速度。
通过分析数据,让学生们归纳出风向和风速的测量方法,讨论气象学中的相关原理和概念。
4.结论和讨论(10分钟)在数据分析完毕后,让学生们总结观测风的经验和收获,讨论气象学中风向和风速的作用和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风向和风速对天气变化有何影响?如何通过观测风来预测天气?如何利用风力进行能源利用?5.总结(5分钟)通过本节课的实验活动,学生们掌握了观测风的方法和技巧,了解了风向和风速的重要性,提高了对天气变化的敏感度和观察力。
带领学生总结教学内容,强调气象学的实践意义,鼓励他们多加观察和实践,积累更多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教科版科学三年上册《天气》第五课《观测风》说课课件(附反思、板书)
二、说学情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观测风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联系生活 ,询问“学生今天有风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等问题来降低难度, 并把问题关注点转到利用其它事物间接观测风。让学生描述风的大小和方向 时,学生的回答可能会五花八门,针对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需要统一 风速和风向的标准。教材中风向用八个方位描述,风速等级分为0,1,2三 级,都是学生可以掌握和使用的。气象学中的"蒲福风力等级",学生了解即 可。
课堂练习
1.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风速可以用简化的形式划分为( )等级。
A.三个
B.四个
C.五个
2.用简化的风速等级划分风速时,数“0”表示( )。
A.无风
B.微风
C.大风
3. 下列各种现象可以用来判断风向的是( )。
A.汽车行驶的方向 B.树叶飘动的方向 C.足球滚向的方向Leabharlann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态度责任:在对风的观测过程中,增进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认同利用工具能提高对 风观测的精准度。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用自制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记录观察结果。
教学难点:
利用身边事物对风向进行观测。
五、说教法学法
教法:实验探究、问题启发式教法 学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六、说教学过程
在测量后,同学们要掌握记录方法,并养成记录的好习惯。。
环节三、研讨、拓展 谈话:通过视频我们知道了如何利用小风旗来测量风向和风力,同时测量方向还有一个小工具叫做风 向标,把它放到室外测量风的时候,风从哪里吹来它就会指向哪里,在我们配套教材的视频中,老师 教给了咱们同学们制作风向标,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1.提问:这是生活中我们看到的观察风的装置,你可以说一说,它如何来测定风力和风向吗?你可以 观察到什么现象? 2.谈话:我们今天学习了测量风向和风力,请同学们利用今天所学习的知识每天测量风向和风力。
《观测风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小学科学湘科版》
《观测风》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背景分析:《观测风》是小学自然科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有助于学生了解风的形成、特点及对自然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测风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风的形成原因,掌握测风的方法及仪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风的形成原因和测风方法。
2. 难点:风的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及精确测量。
四、教学准备:1. 教材:《观测风》相关教材。
2. 教具:风速计、指南针、纸帆。
3. 课堂环境:保持良好的教学氛围,确保教学设备齐全。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通过介绍生活中常见的风的现象引起学生对风的兴趣。
2. 概念讲解:讲解风的形成原因和分类,引导学生思考风对生活的影响。
3. 实验探究:引导学生使用风速计测量风的速度,利用指南针确定风的方向。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实际操作风速计和指南针,掌握测风的方法。
5. 拓展应用:让学生利用纸帆模拟风的实际应用场景,加深对风的认识。
6.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分享实验中的收获和困难。
六、教学评价:1. 作业设计:要求学生完成观测风的实验报告,包括测量数据、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2. 考核方式:通过实验报告和课堂表现评定学生的掌握情况,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和实践。
七、教学延伸:1. 实地探究:组织学生到户外进行实地测风,体验风的实际影响。
2. 多媒体辅助:结合多媒体资源,展示风的形成过程和实际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上是《观测风》作业设计方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风的奥秘,培养科学实验精神和观察能力,为日后的学习和生活积累宝贵的经验和知识。
第二课时一、教学背景分析《观测风》是地理学科中重要的实地实验内容,通过实地观测风向、风力等参数,能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风的形成原理以及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观测风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小学科学湘科版》
《观测风》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风的形成原因和分类;2.学会应用工具观测风向和风速;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4.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内容:1.风的形成原因和分类;2.观测风向和风速的方法;3.实地观测风向和风速;4.分析观测结果。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风的相关知识,准备实验工具和材料;2.学生准备:提前了解风的基本知识。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入风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2.讲解:介绍风的形成原因和分类,讲解观测风向和风速的方法;3.实验操作:组织学生实地观测风向和风速,记录观测结果;4.讨论分析:学生讨论观测结果,分析风向和风速的变化规律;5.总结反思: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观测过程。
五、教学评判:1.观察记录:学生完成观测记录表,准确记录风向和风速;2.实验报告: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分析观测结果并提出结论;3.教室表现:评判学生在教室上的表现,包括参与讨论、实验操作等。
六、拓展延伸:1.组织户外实地观测活动,进一步探索风的特点;2.邀请专家讲解风的相关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3.设计风力发电实验,引导学生探索可更生能源利用。
七、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是否达到;2.教学内容是否有条理;3.教学方法是否得当;4.学生表现如何;5.如何改进教学方案。
通过本次《观测风》作业设计方案,希望能够引导学生通过实地观测和实验操作,深入了解风的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激发他们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自然之美,探索自然之奥秘。
小学科学35观测风(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小学科学35观测风(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观测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风是自然界中的空气流动现象,能够观察、描述和记录风的特征和表现形式。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记录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敬畏心态,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观察、描述和记录风的特征和表现形式。
2. 教学难点:如何能够准确观测和记录风的特征和表现形式。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风车、纸带、风筝等。
2. 教学素材:图片、视频等关于风的材料。
3. 教学环境:室内教室或户外空旷场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播放一段与风相关的视频,引发学生对风的兴趣,并提出以下问题:- 你们有没有见过风?风是什么样子的?- 风都可以吹什么东西?- 风为什么会吹?2. 探究活动(30分钟)教师安排学生分组进行观察风的活动,每个小组在室内或户外选择一个观察点,进行以下观察任务:- 观察风的方向:利用纸带或风筝等工具,感受风的方向和吹来的力量。
- 观察风的特征:描述风的冷热、强弱、湿干等特征。
- 观察风的表现形式:观察树叶、草地、风车等在风中的运动。
3. 讨论总结(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到教室,共同讨论他们观察到的风的特征和表现形式,以及可能的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提问以下问题:- 你们观察到风的方向有什么规律吗?- 风吹来的时候是热的还是冷的?为什么?- 你们观察到的风的强弱有什么特点?- 你们观察到的风对树叶、草地、风车等物体有什么影响?4. 拓展应用(2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风车实验。
学生可以尝试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风车,观察其在风中的转动情况,并记录观察结果。
学生还可以自主设计其他与风有关的实验或观察活动,感受风的力量和作用。
5. 总结反思(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活动的总结和反思,并提出以下问题:- 在观察风的过程中,你学到了什么?- 风对我们生活中的哪些事物有影响?- 通过观察和实验,你们对风有什么新的认识?6. 作业布置课后布置学生根据观察和实验结果,撰写一篇关于风的观察报告,包括风的方向、特征和表现形式等内容。
小学科学教案三年级《观测风》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教案三年级《观测风》教学设计1000字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风的概念、特点和作用;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自然万物的敬畏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风筝、风车、气球等;2.教学工具:PPT、录音机、风速表、测温仪等;3.课堂环境:教室、操场等。
三、教学过程1.热身导入通过展示一幅风景图,引入风的话题,询问学生是否知道风是什么?2.理论讲解通过PPT和录音,向学生介绍风的定义、分类和起因等知识,引导学生了解风的发生和运动过程。
3.实践探究(1)实验一:用风速仪测算风力大小2名学生一起合作,一个持住风速仪,一个报数并记录,之后换搭档,多次实验后,将记录结果统计到PPT上。
(2)实验二:制作风筝老师示范制作简易风筝,并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
在操场上进行角逐比赛,观察不同类型的风对风筝的影响。
(3)实验三:制作风车老师向学生展示OTC风车,引导学生自己制作一个小型风车,并记录转速和运转时间等数据,最后用数据分析探究风能的利用。
4.总结归纳让学生回顾实践过程中发现的现象和知识点,指导他们进行思考和研究,总结出风的特点、作用和应用等。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以实践探究为主,充分发挥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但是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困难是学生对工具的操作不熟练,所以需要提前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掌握能力。
同时,需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思考和探索,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观测风》教案+同步练习附答案【2020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小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习题(附答案)3.5《观测风》教案课题观测风单元四单元学科科学年级三年级学情分析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确定风向是一件困难的事,他们不清楚是把风吹来的方向确定为风向,还是把风吹去的方向确定为风向。
“蒲福风力等级”对学生来说相对复杂。
本课中,学生是通过制作风旗,观察风旗的状况确定风速的三个等级和风向,并用这种方法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风的观察和记录。
学习目标科学概念目标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科学探究目标自制简易小风旗。
用自制的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记录观察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进一步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使用工具能使对风的观测更准确。
重点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实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难点用自制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记录观察结果。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播放动画片《调皮的风》你能从这段影片中获得什么?你是怎样感受到风的?风是我们周围流动的空气。
今天的风有多大?是什么方向的风?我们用什么方法能知道风的大小和方向呢?(板书:观测风)观看视频风可以使风车转动、我们可以制造风等。
思考方法从小学生都喜欢看的动画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讲授新课一、根据地面物体判断地面上有很多物体会随着风飘动、摇晃,比如青烟飘动的方向和程度,红旗飘动的方向和程度,小树摇晃的方向和程度等,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现象来判断风向和风力。
1.风力风力是风的强度,气象上用风级表示。
风级一般分为13级,速度在每秒0.2米及以下的是0级风,速度在每秒32.5米及以上的风是12级风。
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可以对照蒲福风力等级表”(见下图)来记录风速和风力。
风是看不见的,但是当青烟飘动、红旗飘动、小树摇晃时,我们知道那是风的作用。
熟悉蒲福风力等级表。
播放蒲福风力等级表相关科普视频。
你现在知道它们的风力了吗?对比可知,图1青烟飘动,风力大概为1级。
《观测风》教案-2021-2022学年科学三年级上册教科版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风的基本概念、观测方法、风力分级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风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观测风》这一章节时,我发现学生们对风的认知程度不尽相同。有些学生对风的概念和性质掌握得比较好,但在实际观测风向和风速时遇到了一些困难。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完善教学策略,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努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同时,也希望学生们能够在课后多加练习,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3.风的分级:介绍风力分级,让学生了解不同风力对生活的影响。
4.风的利用与防范:探讨风能的利用以及大风对人类生活的危害和防范措施。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风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培养科学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观测风》教案-2021-2022学年科学三年级上册教科版,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观测风》教案-2021-2022学年科学三年级上册教科版
一、教学内容
《观测风》教案-2021-2022学年科学三年级上册教科版,本节课主要依据教材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三节“风”的内容进行设计。教学内容包括:
1.风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自然现象。
2.风的观测方法:教授学生如何使用风向袋、风速仪等工具观测风向和风速。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观测风》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风的方向和速度?”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风的奥秘。
三年级【科学(教科版)】观测风-1教案
三年级【科学(教科版)】观测风-1教案一. 教材分析《三年级科学(教科版)》中“观测风”这一章节,旨在让学生了解风的基本概念,掌握观测风的方法,并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风的强度和方向。
本章节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但是对于风的认知还相对较浅薄,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对风的理解。
同时,学生对于实验的兴趣较高,可以通过实验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风的基本概念,掌握观测风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观测风的方法。
2.风的强度和方向的判断。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探究”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从而得出结论。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风速计、风向标等观测工具。
2.准备实验材料,如纸张、塑料袋等。
3.准备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风是什么吗?你们有没有观测过风?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观测风”。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课件,向学生介绍风的基本概念,以及观测风的方法。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怎么样才能知道风的强度和方向呢?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测工具,如风速计和风向标,观察风的强度和方向。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如:风的强度和方向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6.小结(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加深对观测风的方法的掌握。
《3.5观测风》学历案-小学科学教科版17三年级上册
《观测风》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观测风”,是小学科学课程中的重要一课。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风的基本概念、风的产生原因以及如何观测和记录风的变化。
本课将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为后续学习气象学和环境保护打下基础。
二、学习目标1. 了解风的基本概念和形成原因,知道风速和风向的测量方法。
2. 学会使用简单的观测工具(如风向标、风速计)进行风的观测和记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对气象学的兴趣。
4. 让学生了解风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树立环保意识。
三、评价任务1. 评价学生对风的基本概念和形成原因的理解程度,能否准确描述风的产生过程。
2. 评价学生使用观测工具进行风的观测和记录的能力,观察记录是否准确、完整。
3. 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合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4. 通过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风的影响及环保意识的理解程度。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风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感受风的存在,并讨论风的相关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习新知: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了解风的基本概念和形成原因,介绍风的观测工具和方法。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使用风向标和风速计进行风的观测和记录,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掌握观测技巧。
4. 交流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观测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风的观测方法和记录技巧。
5. 拓展延伸:教师通过提问或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风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保护环境。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简单的问答或小测试,检测学生对风的基本概念和形成原因的理解程度。
2.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记录一段时间内风的观测数据,并分析风的变化规律及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3. 作业评价:教师批改学生的作业,评价学生对风的观测和记录能力以及对风的影响及环保意识的理解程度。
六、学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师对本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风的观测教案设计参考
风的观测教案设计参考风的观测教案设计参考「篇一」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风的观测》一课,重点是让学生学会识别风向、判断风力的一般方法。
首先先引导学生明确风向的知识,再次训练学生运用飘动的物体识别风向;之后又引导学生明确风力的知识,并训练学生用风级歌判断风力;最后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与学生学习的需要,把学生带到室外,通过实际观测,使学生掌握观测技能。
二、教学背景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风的观测》是小学科学三年级2册第二单元(变化的空气)中的一课,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活动是寻找风的踪迹,让学生感受风是变化的,第二部分主要是研究风有力量,通过一个制作活动来开展研究的,第三部分主要是和学生通过风力等级表认识风力的大小,让学生感受风的力量有大有小。
(二)学生情况分析:本教学施教的对象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
三年级的学生,他们活泼好动,对于新的知识有着比较强的求知欲,对于科学现象也非常感兴趣。
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思维处于感性认识阶段,所以制作一些直观的教具、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构风向和风速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
三、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探究实践活动,了解八个风向,知道风有力量,估测风力的大小。
2、具有初步的观测能力。
会用飘动物体识别风向,会用风级歌判断风级。
并能用简单的学具进行观测活动。
3、提高动手创造能力,养成协作、合、坚持观测的科学态度。
4、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制作、讨论、交流等活动,认识风有方向,风又力量,并练习估测风力的大小。
5、教学难点:利用简单学具进行观测。
6、教学准备:自制风向标、纸风车和材料、指南针和记录卡片等。
四、教学过程五、教学评价1、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愿意表达自己的生活经验。
能注意倾听他人发言。
2、小组能愉快地进行合作研究。
能利用各种物体或现象找到风的踪迹。
能将研究成果及时记录下来。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让多名学生进行模拟观测风的方向,学生兴趣很浓,跃跃欲试,在活动中明确了风的八个方向引导学生在异议处进行辩论。
小学科学5观测风(教案)
小学科学5观测风(教案)观测风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风的概念及其形成原因;2. 学会观测风的方法;3. 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案、课件等教学材料;2. 实验设备:风速计、指南针等;3. 观测地点:开阔的场地或操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借助课件或实物等引入风这一话题,让学生了解风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并引发他们观测风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2.1 风的概念及形成原因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学生解释风的概念,即空气在地球表面上的运动。
“风是空气由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流动的过程。
”讲解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海风、山风等。
2.2 风的形成原因解释风的形成原因,即气压差所致。
“空气在地球表面上流动,是因为各地的气压不同。
”对于小学生而言,可以简要提及气压是什么,及其如何形成。
3. 风的观测(25分钟)3.1 风速观测介绍风速计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配备一个风速计,前往操场或开阔场地进行观测。
指导学生如何正确操纵风速计,并提醒他们观测过程中要保持稳定,避免有其他干扰。
3.2 风向观测使用指南针教导学生如何观测风的方向,并向他们解释北风、南风等风向的概念。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观测,既可以在教室窗口观测,也可以在户外进行观测。
4. 数据记录与分析(20分钟)将学生观测到的风向和风速数据进行记录,并帮助他们总结观测结果。
可以组织小组间的讨论,比较不同地点、不同时间段的观测结果,让学生感受到风的变化规律。
5. 总结(10分钟)通过师生讨论,总结风的概念、形成原因和观测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风对我们生活的作用,让他们明白风的观测不仅有科学意义,也有实际应用价值。
四、拓展活动1. 风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风对天气、环境、植物等的影响,并组织相关讨论活动;2. 制作风车:鼓励学生动手制作风车,加深对风的认识,同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风的概念、形成原因和观测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
2024秋季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天气:观测风》
教学设计:2024秋季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天气:观测风》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科学知识:学生能够理解风的形成原因,掌握风的基本特征,包括风向和风力,并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观测风。
2.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实验和记录,学生能够掌握观测风的基本方法,并能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
3.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使他们能够根据观测数据判断风向和风力,并理解风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4.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理解风的形成原因和基本特征。
•掌握观测风向和风力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正确使用风向标和风力计观测风向和风力。
•理解风向和风力数据与实际天气状况之间的联系。
四、教学资源•教科书、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
•实验材料:风向标、风力计、纸条、扇子、记录表。
•学生活动手册。
五、教学方法•实验演示法:通过教师演示实验,直观展示风向标和风力计的使用方法。
•动手操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自操作风向标和风力计观测风,并记录数据。
•讨论交流法: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教师引导总结。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故事导入:讲述一个关于帆船航海的故事,提问:“帆船是怎么在海上航行的呢?是谁在推动它前进呢?”引出风的概念。
•视频导入:播放一段关于风的形成的科普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风是怎么形成的。
2. 新课教学•讲解风的形成原因:•定义风:风是由于空气流动而产生的自然现象。
•讲解风的形成原因:地球表面的空气受热不均,导致空气流动,形成风。
•讲解风的基本特征:•风向:风从哪个方向吹来,就叫做什么风。
例如,从北方吹来的风叫做北风。
•风力:风的大小和强弱,通常用风力等级来表示。
风力等级越高,表示风越强。
•演示风向标和风力计的使用方法:•展示风向标和风力计的结构:介绍风向标和风力计的各个部分及其功能。
•演示使用方法:使用扇子向风向标吹风,观察风向标的指向,判断风向;使用纸条和风力计模拟不同风力等级的风,观察纸条飘动的情况和风力计的读数,判断风力大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测风》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风有方向与大小的不同。
知道风级图。
2.科学探究.
会用简易风向标和其他的简易方法来观测风向。
能用目测的方法判断风力的大小。
会制作简易的风向仪。
3.科学态度.
能坚持观测并记录;用心思考,制作精细。
教学重点
学会观测风力和风向。
会制作简易风向标并观测风向。
能够利用身边事物或目测风力的大小,并记录观察结果。
教学难点
能坚持观测并记录。
教具准备
自制简易风向标的材料、丝巾、电风扇、小扇子、吹风机、风向标实物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猜谜语: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
(打一天气现象)
风也是构成天气的要素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观测风。
(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活动1:观测风力
1.播放视频。
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 (风有方向、大小的不同)风的大小我们将它称为风力。
风吹来的方向就是风向。
2.你感觉刚才视频中风力怎样?我们如何判断风力的大小?
3.人们常根据风级图来估测风力。
出示风级图,了解0-12级风。
4.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各级风吗? (分别用小扇子、电风扇、吹风机模拟各级风并指导学生用目测的方法来判断风力的大小。
)
5.学习风级歌,帮助学生记忆。
(二)活动2:观测风向
1.提问:平时你们是怎么判断风向的?
2.出示方向图和飘扬的红旗,知道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方向,
通过观察红旗飘扬的方向认识风向。
3.模拟演示:手拿丝巾,让学生拿着小扇子从一个方向扇动丝巾。
仔细观察,刚刚丝巾飘向什么方向?
4.想一想风从什么方向吹过来才会有这种效果?请你把风吹过来的方向画在纸上。
5.交流发现:风向与丝巾飘扬的方向相反。
(三)活动3:自制简易风向标
1.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简易的方法去判断风向。
在真实的天气观测中,人们有专门用来测定风向的仪器--风向标。
(出示图片)
2.你有办法知道今天校园里的风向吗?
3.视频指导制作和使用简易风向标。
4.交流评价:自己制作的风向标的结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比一比谁的风向标制作得比较好(工艺水平、转动是否灵活等)。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测风力,观风向,及制作简易的风向标。
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用到哦。
四、拓展延伸
阅读拓展
1.阅读指南车信箱了解相风铜鸟。
2.介绍风能发展史。
课后活动
1.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制的风向标到校园里面观测风向。
连续观测一段时间,你有什么发现?
2.还想知道关于风的哪些事情,课后查阅资料或请教老师、家长。
板书设计:
观测风
风力--风的大小(风级)
风向一一风吹来的方向(风向标)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