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班第11课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一课《彩虹》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一课《彩虹》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彩虹的形成原理和颜色顺序。
掌握课文中重点词汇和句型,并能正确运用。
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其中的意思。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倾听和观察,培养敏感性和观察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珍惜友谊和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1. 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2.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意思。
2.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和合作。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彩虹的图片,PPT,课文录音。
学生准备:语文课本,练习册。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观察引入法:教师出示彩虹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你们觉得彩虹是怎样形成的?2. 导入词汇:教师给学生出示白纸板上绘制的彩虹图案,帮助学生认读彩虹图案,再帮助学生朗读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 课前准备:将课文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先读课文,找出一些生词和短语。
二、呈现(15分钟)1. 听录音: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
2. 找生词:学生找到不认识的生词,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
3. 理解课文:让学生回答一些关于课文的问题,确保学生已经理解了课文的内容。
三、讲解(20分钟)1. 彩虹的形成原理:用PPT或者黑板来讲解彩虹的形成原理,帮助学生理解。
2. 课文解析:逐段解析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句子意思,并引导学生学会正确朗读。
3. 合作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一些问题,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四、练习(15分钟)1. 基础测试:教师出示练习册上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做基础测试,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
2. 合作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部分课文内容,进行小品表演,或者编写小故事,展示课文内容。
五、总结(10分钟)1. 小结复习: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课的重点知识点,进行小结。
2. 总结提问:教师提问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情况。
第11课《项链》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教案标题:《项链》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a.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蓝”、“又”、“挂”等生字,并理解其意义。
b. 学生能够正确书写“蓝”、“又”、“挂”等生字,并掌握其笔画顺序。
c.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 过程与方法:a. 通过图片展示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生字的意义。
b. 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 通过朗读和表演,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b.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c.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正确认读和书写生字。
2.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3.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教学难点:1. 正确书写生字,掌握笔画顺序。
2.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PPT、生字卡片、故事书。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张项链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项链的特点。
2.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项链是用什么做的吗?”引导学生回答。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出示课文《项链》,引导学生一起朗读课文。
2. 教师提问:“故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引导学生回答。
三、生字教学(10分钟)1.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读生字。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笔画顺序,并示范书写。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书写生字。
四、课文理解(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并解释生字的意义。
2. 教师提问:“故事中的人物是如何找到项链的?”引导学生回答。
五、口语表达(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情节。
2.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相讲述故事情节。
六、表演活动(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表演故事情节。
2.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编排并表演故事情节。
小学语文第十一课教学方案
小学语文第十一课教学方案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课文《盲人球童》。
2. 学会运用正确的课文朗读技巧,并能准确表达课文中的情感色彩。
3. 通过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含义。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联想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并背诵课文《盲人球童》。
2. 正确运用课文朗读技巧,表达情感色彩。
三、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含义。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联想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盲人球童》的复印件。
2. 录音机、投影仪等教学辅助工具。
3. 学生课本、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相关音乐等方式,营造一个温馨而神秘的氛围,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导入课文教师可以通过描绘课文中的场景或者给出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内容。
3. 阅读课文教师要求学生用心读一遍课文,注意把握课文的情感色彩和语感。
然后,教师自己朗读课文一遍,让学生感受正确朗读的节奏和语调。
4. 理解课文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和含义。
可以提问诸如“为什么作者要用盲人来比喻人生中的困境?”、“小主人公如何通过努力克服困境?”等问题。
5. 背诵课文教师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并且要求学生注意朗读时的语音语调和情感色彩。
6. 创作活动教师让学生自由发挥,根据课文内容创作一个小故事或者写一篇文章,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联想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7. 表演展示教师组织学生表演他们创作的作品,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所思所想。
8. 总结归纳教师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总结和归纳所学知识点,梳理思路,并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欣赏课文的同时,能够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情感,锻炼朗读技巧,培养联想力和观察力,提高表达和写作能力。
《第11课 应对意外伤害》教学设计小学体育一年级上册冀教版(2024)
《第11课应对意外伤害》教学设计小学体育一年级上册冀教版(2024)一、教材分析《第11 课应对意外伤害》是冀教版小学体育一年级全一册中的重要教学内容。
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意外伤害的常见类型及应对方法,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体育活动中,学生可能会面临各种意外伤害,如摔倒、擦伤、扭伤等。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将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能够在遇到意外伤害时保持冷静,采取正确的措施进行应对,从而减少伤害的程度。
同时,这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生活习惯和责任感,为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意外伤害的概念介绍、常见意外伤害的种类(如擦伤、扭伤、鼻出血等)、应对意外伤害的方法(如清洁伤口、包扎、冷敷、热敷等)以及强调预防意外伤害的重要性。
教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生动形象,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二、素养核心目标1. 运动能力学生能够了解在体育活动中可能发生的意外伤害,并学会一些基本的预防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保障运动安全,从而更好地参与体育活动,发展运动技能。
掌握简单的急救动作,如正确的包扎方法等,在遇到意外伤害时能够进行初步的处理,为后续的救治争取时间。
2. 健康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意识,认识到应对意外伤害的重要性,养成在日常生活和体育活动中注意安全、预防意外伤害的习惯。
学会正确处理意外伤害的方法后,能够在实际情况中运用,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3. 体育品德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应对意外伤害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互助意识。
在面对意外伤害时,鼓励学生保持冷静、勇敢面对,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认识常见的意外伤害类型,如擦伤、扭伤、鼻出血等。
2. 掌握应对常见意外伤害的正确方法,包括伤口清洁、包扎、冷敷、热敷等操作要点。
(二)教学难点1. 让一年级学生理解和记住应对意外伤害的复杂步骤和要点,并能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运用。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项链》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项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11个字,会写4个字。
2.认识偏旁禾字旁“禾”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大海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宝藏,也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
我们要保护我们的环境,保护我们的大海教学重点:认字和写字,理解重点词语和练习朗读。
教学难点:分辨汉字,认识偏旁。
理解课文。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游戏法问答法教学媒体: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同学们,你们看见过项链吗?今天呀有一个小娃娃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串项链,你知道他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吗?我们去看课文。
二、课件出示或者图片出示本课的插图老师板书课题《项链》,让我们去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一)初读课文1、听老师读。
2、你自己读读看。
请学生自己小声的读一遍,注意自己读自己的呦,不要齐读。
3、一边读一边圈出本课的生字。
(二)学习生字1、哪一位同学可以试着看拼音读一下本课的生字。
lán yòu xiào zhe xiànɡhébèi wáguàhuójīn bái de蓝又笑着向和贝娃挂活金白的2、分析生字:一个一个生字分析:看生字看生字拼音是几拼音节,什么偏旁部首,什么结构,怎样组词。
是否多音字,反义词等,例如学习生字和:音节:两拼音节,偏旁:禾字旁“禾”,认识禾字旁“禾”结构:左右结构,请同学组词,最少说三个词,可以一起说,也可以找学生说。
这节课我们要记住双禾字旁“禾”(三)我书中的组词请学生圈出本课中的生字组词如果本课有现成的组词,就直接圈出来,如果本课的生字没有现成的组词,可以写一个,以备以后忘了组词可以随时翻看。
四、朗读生字(一)带拼音朗读生字1、学生齐读:说出音节,偏旁部首,结构,每一个字组三个词语,每一个字组三个词语。
2、学生领读(一课一领读)(二)去掉拼音朗读生字我会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行读——开火车读——自读。
小学一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第11课《彩虹》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一年级语文公开课优秀教案第11课《彩虹》教学设计与反思小学一年级语文公开课优秀教案第11课《彩虹》教学设计与反思11彩虹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篇课文富有童真童趣,能够引发学生产生联想。
教学中,教师应以朗读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读中感悟,合作交流,创造性地学习。
紧紧围绕学习生字、积累语言展开语文学习活动。
充分与文本对话,在潜移默化中感悟“我”的懂事。
同时鼓励学生尝试仿写,使他们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1)课文相关图片。
(2)重点句段教学辅助课件。
2.学生准备:制作本课字卡。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猜谜导入1.猜谜激趣。
课件出示:“雨过天晴挂天上,身材细弯像座桥,让我仔细数一数,七种颜色真漂亮。
”孩子们,猜猜看,它是谁?(彩虹)2.揭题:今天,我们认识的新朋友就是彩虹。
(板书:彩虹) 3.(课件出示漂亮的彩虹)导学:大家想和彩虹交朋友吗?那就和它打个招呼吧!(学生齐读课题)4.学习“虹”字。
(1)指生领读。
(2)引导学生多种方法识记“虹”字。
预设:加一加:虫+工=虹换一换:江—氵+虫=虹5.导入:多么漂亮的彩虹啊!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分享《彩虹》的故事。
设计意图:有趣的谜语把学生带入情境,拉近了学生与彩虹的距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为新课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二、读文识字1.朗读全文。
(1)导学:第一遍读课文,你会给自己提什么要求?(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学生初读课文的方法:①一边读一边圈画生字,借助拼音把生字读准确。
②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2.学生按学习要求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交流识字情况:你们和生字宝宝交上朋友了吗?和小组同学交流交流。
4.检查自学效果,指导学生自主识字。
(1)这些生字宝宝你们认识吗?谁来和它们打个招呼?(指名读,开火车读,教师相机指导正音:“照”是翘舌音;“座、洒”是平舌音;“座、浇、千”是三拼音节。
一年级-统编版-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11课-项链(第1课时)
第11课项链(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蓝、又”等11个生字和禾木旁这1个偏旁;会写“白、的”等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认识“蓝、又”等11个生字和禾木旁这1个偏旁;会写“白、的”等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认识“蓝、又”等11个生字和禾木旁这1个偏旁;会写“白、的”等4个字。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同学们,你们见过项链吗?它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自由表达。
)教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项链,可与平常我们见到的项链不一样,它是大海的项链。
你能猜一猜这条大海的项链是什么吗?同学们猜的到底对不对呢?我们一起去课文中看一看吧。
探究新知一、合作探究(一)探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教师: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读一读课文,不会读或者读不准的字可以向同学请教,读的时候数一数课文一共有几句话。
(学生自读课文。
)教师:课文一共几句话?学生:课文一共5句话。
教师:不错!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师生齐读。
)(1)教师点名学生朗读,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适时纠正读错的字。
注意区别“蓝(lán)”和“男(nán)”,“金(jīn)”和“惊(jīn g)”的读音。
(2)一人一句开火车读。
2.整体感知,了解大海和小娃娃的项链。
(1)了解大海的项链。
教师:大海的项链到底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和小组的成员讨论一下。
①学生自读课文,在小组内讨论。
②班级内分享交流。
学生:大海的项链是小娃娃的脚印。
教师:你是从哪里发现的呢?学生:我是从“快活的脚印落在沙滩上,穿成金色的项链,挂在大海胸前”这句话中发现的。
教师:原来大海的项链是小娃娃们在沙滩上留下的脚印呀!这项链可真不一般呀!(2)了解小娃娃的项链。
教师:不仅大海有项链,小娃娃们也有。
小娃娃的项链是什么呢?你是从哪里发现的?学生:海螺和贝壳。
我是从“小娃娃嘻嘻地笑着,迎上去,捡起小小的海螺和贝壳,穿成彩色的项链,挂在胸前”这句话中发现的。
第11课发现同伴闪光点(教学设计)
第11课发现同伴闪光点(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发现同伴闪光点第一步:导入教师可播放一段有关儿童成长的视频或故事,向学生讲述成功人士从孩提时期向着梦想一步步努力,最终成功的故事。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思考如下问题:“为什么成功人士可以成功?他们都做了什么?他们中有什么共同点吗?”第二步:解释教师可以向学生解释在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个闪光点,而这个闪光点就是他们的优点或长处。
每个人的闪光点不同,这也就导致着每个人的个性和特色也不同。
强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构成,在特定场景下都可以为他人所需,并且这些特点可以通过训练和发展而逐渐得到提升。
第三步:探究学生可以先自己思考,以及向身边的同学进行讨论。
当学生认为自己已经了解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时,他们可以进行一个小游戏:学生可以在班级里留下一张纸条,提供他们认为自己拥有的闪光点。
这一个小游戏旨在让学生发掘出他们自己的优点,增强自信心并且把注意力转移到长处上面。
第四步:分享学生需要被鼓励和赞赏,尤其是在一项新事物尝试失败之后。
而在这一步,教师可以采取一种让学生分享他们的闪光点的方法,即让学生分组,依次进行展示他们的优点和长处。
学生可以在分享之后,对其他人的长处进行评价,增加彼此的积极互动,鼓舞彼此的信心。
第五步:提升在分享之后,学生其实已经找到了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在这一步,我们需要提醒学生,这些优点需要进行训练和发展,以达到更高的水平。
例如,有些同学可能喜欢写作,但是也许他们只是习惯写日记,而没有尝试过写文章或故事等更具挑战性的事物。
在此,教师可以推荐学生参加写作竞赛,或者定时安排写作训练时间,以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写作能力。
第六步:总结在教学的最后阶段,教师可以再次强调“闪光点”,以及学生需要通过训练和发展以提升他们的能力。
学生也可以将这些长处应用到他们的学业以及日常生活中,以便更好的发挥和训练他们的特长和优点。
总之,通过这样一个教学过程,学生将能够发现自己独一无二的优点和长处,并增强自信心和积极性。
第11课 一块奶酪(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11课一块奶酪(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理解和运用生字词,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环节,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掌握有效的阅读策略,提高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懂得珍惜和分享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生字词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并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正确地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2. 课文的理解: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课文的结构和层次,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教育: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明白珍惜和分享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理解和运用生字词;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课文的结构和层次。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引导学生理解珍惜和分享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生字词卡片、课文插图。
2. 学具:笔记本、铅笔、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或展示图片,引起学生对课题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划出生字词,初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生字词的意思,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共同解决问题。
4. 全班交流:让学生在全班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互相学习,互相借鉴。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第11课一块奶酪2. 生字词:奶酪、珍惜、分享、团队合作3. 课文结构:开头、发展、高潮、结局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对珍惜和分享的理解。
家长必读第11课教案.doc
第十一课教案《轻轻松松进小学》教学目标:
1、家长能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准备工作。
2、家长学会培养幼儿入学后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准备:
活动PPT
教学过程:
一、幼儿入学初期烦恼有哪些?
1、情绪反应不良
2、生理发生较大变化
3、学业感到困难
4、人际交往障碍
5、生活难以自理
二、如何克服入学烦恼的症结?
1、幼儿园与小学的差异有哪些?
(1)生活条件不同
(2)作息时间不同
(3)学习方式不同
(4)教学内容不同
(5)评价标准不同
2、幼小衔接教育重点有哪些误区?
(1)过分注重知识的衔接
(2)忽视孩子的全面发展
三、如何轻轻松松上学去?
1、做好生理准备
如:形成良好的时间概念、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锻炼健康的体魄等
2、做好心理准备
如:熟悉校园生活、激发入学兴趣、注重情感呵护等
3、做好学习能力准备
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注意力的发展、做好必要的能力储备等
4、做好社会适应准备
如:培养规则意识、加强安全教育、学会与人交往等
5、做好物质准备
如:充足的学习物品、必需的辅助用品、良好的学习环境等活动延伸:家长不要给孩子各方面的施压
症状一:言语施压
对策:多多鼓励,无所畏惧
症状二:学习施压
对策:适当安排,勿给压力
症状三:生活全包
对策:顺其自然,有意锻炼。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第11课项链》课堂教学实录文字版反思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第11课项链》课堂教学实录文字版反思一、课堂情况介绍本次课堂为一年级上册语文课《第11课项链》的教学。
学生人数为35人,教师为本班语文任课教师。
教学时间为45分钟。
二、教学过程描述1. 导入环节教师在课堂开始前,让学生看一段短短的视频,视频中一个小学生取得了好成绩后父母给予的奖励,引导学生思考课文“项链”中鲁迅先生所想要传达的“好成绩,奖励”的主题。
2. 学习活动接着,教师向学生介绍《第11课项链》的背景,讲解文学家鲁迅先生的生平和主要作品。
通过这一环节,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和作品的背景,为后续的阅读奠定基础。
接下来,教师将学生分组,每组2~3人,让学生在小组里共同阅读课文,然后交流、讨论正在阅读的内容。
在小组讨论环节中,教师全程辅导和引导,给予学生及时的帮助和指导。
学生在交流中逐渐理解课文内容,增强对该文的兴趣和阅读欲望。
在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让每个小组代表展示小组内的讨论成果,向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3. 总结评价最后,教师以小结的形式对本节课进行总结评价。
教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生的合作能力;•学生的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也对自己进行了反思,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积极改进自己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教学反思教材选择:《第11课项链》是一篇经典的文言文作品,对于学生来说故事情节生动、感人,语言简明、优美。
同时,本篇课文也是一篇很好的启蒙作品,可以让学生理解和领悟优秀文学作品的内涵与精髓。
教学方法:在本次教学中,我尝试了分组阅读和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也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
通过小组讨论,我可以引导每位学生更深入地思考文本中的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效果:通过教学实践,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第11课《注意力要集中》教案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注意力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注意力训练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如何通过舒尔特方格等方法提高注意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注意力要集中》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学习时容易分心、做事效率低下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如何提高注意力的奥秘。
首先,关于注意力的定义和重要性,虽然我尽可能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进行讲解,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此理解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寻找更多贴近生活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注意力的内涵。
其次,在注意力训练方法的实践环节,有些学生操作不够熟练,可能是因为我在演示过程中讲解得不够详细,或者操作环节的时间安排不够充分。针对这个问题,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操作演示的时间,并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更多练习。
1.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注意力训练,提高学习自觉性,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2.策略运用能力:使学生掌握注意力训练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到学习、生活中,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情绪调控能力:通过注意力训练,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调节情绪,面对学习压力时保持冷静、专注。
4.团队协作能力:在注意力训练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相互支持、共同进步的团队协作精神。
第11课《注意力要集中》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11课《注意力要集中》教案,本节课教学内容源自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第四单元《学会学习》中的第二个主题——注意力训练。具体内容包括:
第十一课 大家排好队 第一课时 教案 我的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大家排好队》教学设计课题11.大家排好队单元三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二年级学习目标1.通过体验活动,体会排队的意义。
2.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有序、安静排队是文明的表现。
3、通过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知道在哪些地方需要排队。
4、养成在公共场所自觉排队的好习惯,养成遵守规则排队的好习惯和礼让的善良品质。
重点 1.通过体验活动,体会排队的意义。
并知道哪些地方要排队。
2.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有序、安静排队是文明的表现。
难点养成在公共场所自觉排队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师通过两组的同学分形式发作业,生观察哪种形式好。
2.揭示课题:是啊,排好队多重要啊,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我们排好队》。
生:讨论回答哪种形式好。
通过对比两种形式的发作业本,让学生体会排队的重要性。
讲授新课 3.联系生活,讲踩踏事件(1)师通过刚才的活动,讲不排队,会发生踩踏事故。
解释踩踏事件 .(2)播放新闻报道,让学生了解踩踏的危害:A、观看两起学校的踩踏事故昆明——垫子被学生玩来倒在地上,学生午休后下楼踢着倒下,后面的小朋友不知情,继续向前拥挤着下楼,挤得倒地的学生没能爬起来。
河南濮阳——学生考试前上厕所,厕所门垮了,也发生了踩踏事故。
师:踩踏并不是在上下楼梯时才会发生。
如B、师播放上海跨年夜视频:看,漂亮吧。
可是2014年的跨年夜却有36条年轻的生命在踩踏事故中逝去了。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大事故?说明排队首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板书:安全)同桌的小朋友先说说生回答指名学生回答。
教师通过这样的简单语言提示,旨在让小朋友养成排队的意识。
师:是啊,没有秩序就是因为没有排队的意识。
特别是在这种人多拥挤的情况下,更应该排好队,慢慢依次序前行。
(板书:秩序)4、联系生活,说说生活中的排队:1)、校园里,还有什么时候需要排队?2)、校园外其它地方哪里需要排队?3)、如果出现插队现象好不好?播放插队视频。
数学一年级第十一课教学方案
数学一年级第十一课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数的前后关系,掌握数字的顺序排列。
2. 掌握数字的写法和读法,培养快速识数的能力。
3. 能够利用数字完成简单的加减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数字的前后关系和顺序排列。
2. 数字的书写和读法。
3. 数字的加减运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利用数学教具或数码卡片,让学生自由组合数字,复习前面的数字知识。
- 引导学生观察数字的前后关系,并思考数字的顺序排列。
2. 学习数字的前后关系和顺序排列(15分钟)- 通过游戏形式,让学生观察并感知数字的前后关系,如找出比某个数字大或小的数。
- 以数轴为辅助,让学生将数字排列成正确的顺序。
-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总结数字的排列顺序。
3. 学习数字的书写和读法(20分钟)- 示范和解释数字的正确书写方法,包括数字的笔画顺序和书写规范。
- 让学生跟随示范,练习写出数字,并纠正他们的书写错误。
- 引导学生从看到数字的形状,准确地读出数字的名称。
4. 进行数字的加法运算(25分钟)- 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找到简单的加法例子,如一朵花加上两朵花等。
- 利用实物或图片进行教学演示,让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
- 通过练习题,让学生亲自尝试完成简单的加法计算。
-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解决加法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灵活性。
5. 进行数字的减法运算(25分钟)- 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找到简单的减法例子,如一串珠子减去两个珠子等。
- 利用实物或图片进行教学演示,让学生理解减法的概念。
- 通过练习题,让学生亲自尝试完成简单的减法计算。
-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解决减法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灵活性。
6. 巩固练习(15分钟)- 给学生出示一些数字的排列图,要求他们根据所学的知识来填写缺失的数字。
- 给学生一些简单的计算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的加减法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学评价1. 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反应情况,及时进行帮助和指导。
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11课《项链》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11课《项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课文内容,能复述故事情节。
2.学会运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二、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培养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帮助学生理解故事背后的道理和寓意。
四、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课文分段、重点词语、教学要点等内容。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故事书籍等。
3.学生资料:练习册、笔记本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向学生简单介绍《项链》这个故事的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你们有没有听说过项链?你们认为项链有什么作用呢?第二步:学习课文1.以小组形式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教师带领学生逐段解读课文,重点讲解生词和句子。
3.学生自读课文,准备复述故事。
第三步:情感交流1.学生展开讨论,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2.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珠宝的看法和对贫富的理解。
第四步:知识拓展1.介绍与珠宝相关的知识,引导学生了解珠宝的种类和价值。
2.提醒学生珍惜身边的东西,不要盲目追求虚荣。
第五步:课堂小结1.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强调学习重点和难点。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习主动性。
六、课后作业1.背诵故事片段。
2.思考并写下对“珠宝”的看法。
3.完成练习册相关练习。
七、教学反思1.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2.督促学生做好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故事,了解珠宝的价值,培养对知识的热爱和对贫富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希望学生在这堂课中能够有所收获,激发对学习的兴趣。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项链》教学设计(含设计意图,教学策略,板书设计,作业设计)
11.《项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蓝、又”等11个生字和禾木旁1个偏旁。
会写“白、的”等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娃娃海边玩耍的快乐。
3.了解课文内容,根据问题提取信息,知道大海的项链是什么。
能合理搭配偏正短语。
教学重点根据问题提取信息,知道大海的项链是什么。
能合理搭配偏正短语。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娃娃海边玩耍的快乐。
教学策略先引导学生读出课文中的语句,在反复熟读的基础上,再教给学生回答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蓝、又”等7个生字,会写“白、的”2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感受大海、沙滩、浪花的美。
3.在朗读中积累“蓝蓝的、黄黄的、雪白雪白的”等一类词语。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一谈话导入,引入课题1.同学们,你看见谁带过项链吗?说说你看到的项链是什么样子的。
2.(出示项链的图片)认读“项链”一词,板书课题。
3.(出示大海的图片)感受大海的美和海边的乐趣。
【设计意图】大海、沙滩对于一年级学生有着强大的吸引力,通过欣赏精美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环节二体会快乐,领略美1.范读第1自然段,引导学生感受大海的美。
2.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教师指导朗读,读好第1、2句中的停顿。
(1)出示两个句子,引导学生发现不同。
课件出示◎大海,蓝蓝的,又宽又远。
◎大海蓝蓝的,又宽又远。
点拨:朗读时遇到逗号需要稍微停顿一下。
(2)指名朗读,随文识字,积累词语。
①借助偏旁识记“蓝”字。
“蓝”最早指一种可以提取蓝色染料的草,所以它是草字头。
②(出示大海的图片)感受大海的“蓝”,读好短语。
(3)理解“又宽又远”:我们站在海滩上,前面就是蓝蓝的大海,我们左看看,右看看,看到大海的尽头了吗?大海真——(宽)啊!(4)我们继续往前看,看到大海的尽头了吗?大海真——(远)啊!(5)指导朗读:“大海,蓝蓝的,又宽又远。
”男女生赛读。
(6)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词语?学生说词语,识记“又”字。
部编一上课文第11课《项链》教学设计
部编一上课文第11课《项链》教学设计《项链》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11个生字,认识禾木旁1个偏旁,会写“白、的”2个字。
2.通过学习,可以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轻声词、叠词和长句子。
3.借助课文插图、视频资料,联系生活实际,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感受大海、沙滩、浪花的美。
【教学重点】1.正确认读书写课内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结合图文、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大海、沙滩、浪花的美。
【教学准备】字卡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出示项链的图片。
师:小朋友们,这是什么?请你观察图片,说说你眼中的项链是怎样的。
(出示多张项链图片)。
预设:项链。
项链的种类繁多,项链的样式精美……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
项链作为一种精美的装饰品,常常被人们用来点缀服饰,装扮自己。
你知道吗,大海也有项链,大海的项链是怎样的呢?就让我们带着疑问,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走进课文里找一找答案吧!2.出示课题《项链》,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课题。
(师板书:项链)设计意图:利用项链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通过交流进一步认识项链的美以及项链的装饰作用,再借机将大海与项链相联系引出疑问,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
二、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1)听课文音频,出示要求:听清每个字的发音,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预设:本课共有2个自然段。
(2)出示自读要求:①认真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用笔圈出生字并多读几遍。
(3)学生自读时,师相机巡视纠正学生坐姿和读音。
2.集中识字小朋友们读得可真认真!课文中有着几个生字宝宝,让我们一起来认一认吧。
(1)出示课文中要求会认的字。
① lán xiàng bèi wá jīn蓝天方向宝贝娃娃金色② xiào zhe guà zhe笑着挂着③ hé huó yòu和气快活又大又红(2)请同学们借着拼音读一读这些字,想一想,读的时候要提醒大家注意哪几个字的读音?(指名带读,正音)预设:“金”是前鼻音;“笑着、挂着”读轻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
授课班级:七年一班授课教师:田炜授课时间:2012.10.31
【教材分析】
秦末农民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显示了人民的伟大力量。
教学中要抓住对秦朝暴政的分析,使学生感受到秦的暴政使其失去民心,推翻秦朝是民心所向。
教学中应抓住本课难点:刘邦、项羽领导的前后战争性质的变化,秦朝灭亡前是农民战争的范畴,秦亡后就是统治阶级争夺帝位的斗争。
【学情分析】
农民战争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和学习的内容,应指导学生在学习中注意把握五要素:时间、地点、领导人、事件、影响,训练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针对本班同学思维活跃,能力较强的特点,可多采取体现学生主体性学习的方式来安排课程内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掌握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
引导学生分析秦亡前后,刘邦、项羽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初步学会比较战争性质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本课使用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通过研读史料、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巧妙设问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重难点分析】
一、重点
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意义。
二、难点
秦亡前后,刘邦、项羽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媒体使用】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导入
播放视频“大风歌”,并指
出歌曲描绘的是建立汉朝的一
位英雄,而汉朝的建立结束了秦
朝的历史。
看幻灯片,回忆秦朝建
立的历史。
让学生对于秦朝仅仅统治15年
就灭亡的原因产生研究的兴趣。
【课后作业】
1、搜集有关秦末农民战争的相关成语。
2、完成练习册相关练习题。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旨在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故安排了三个自主学习的环节。
但在每个环节的具体实施中,由于设定了学生活动的时间,局限了学生的自主活动,仍未达到充分放手于学生的效果。
在处理楚汉之争这一板块时,对于刘邦战胜项羽的原因分析,以及刘邦、项羽前后战争性质的变化两个问题,仅仅在同学间进行了讨论,但未在幻灯片中呈现出参考史料和解题思路,导致学生讨论后对于如何解答题目仍一知半解。
学生自编的情景剧是本课的一个成功之处,学生们通过自主查找资料、编排剧目、呈现作品,培养了小组合作意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在此后的教学中,我仍会进一步探索如何在课堂上设置不同的环节与活动,充分调动和展现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参与性。
对于本课的其他问题请领导给予批评和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