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写景诗
写景咏物类诗歌鉴赏
写景咏物类诗歌鉴赏(一)来源于网络一、【2017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
太湖恬亭【宋】王安石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1.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景。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题干要求描绘第二联的画面,从关键词(名词:日、断桥、人、水、幽树、鸟)入手分析即可。
2.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
正因为能“清游”“静处”,享受清幽美景,诗人才能放下身边的俗事,觉得心无挂碍。
表现了诗人宅心事外,与世相忘的闲适之心。
3.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
①虚写。
“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
②以景结情。
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
③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
【解析】本题考查诗词的艺术手法。
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分析,尾联为写景句,表现出作者的闲适,运用了借景抒情、以景结情的手法;从“更待”两字分析,所写之景应为想象之景,故运用了虚写的手法。
名师点睛1.明确表达技巧的范围。
表达技巧是非常宽泛的概念,从表现手法上看,有联想、对比、衬托、烘托、白描、象征、抑扬、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托物言志等;从表达方式上看,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其中的借景抒情考查的频率较高;从修辞手法看,有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双关、用典等。
2.掌握答题的思维步骤。
解答鉴赏表达技巧的题目,最重要的是要准确判断诗歌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分三个层面,首先要考虑的是第一个层面,考虑是否运用了对比、衬托、白描、象征、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托物言志等表现手法;然后考虑第二个层面,即表达方式,尤其要注意借景抒情的情况;最后考虑第三个层面,也就是修辞手法。
写景诗鉴赏
四、虚与实的结合
如高适《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 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 山”,诗中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 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 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 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 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 四句虚写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 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 夜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 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 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
二、动与静的结合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 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 人王维不愧描写山水的高手,动静结合是其主 要写景手法之一。诗人在描绘的景物中,静中 有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构成动人的意境 。第二联写物,“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 所见,写的是月光透过松枝洒遍大地;而“清 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动静融为一体 ,构成一副清幽可爱的风景画。第三联是诗人 用“竹喧”烘托山静,是所闻,用“莲动”衬 托水幽,是所见,见闻交错,“喧”“幽”互 衬,颇具艺术感染力。
③修辞: 修辞:
比喻、借代、夸张、 比喻、借代、夸张、对偶 对比、比拟、排比、 、对比、比拟、排比、设 反问。 问、反问。
④篇章结构
首尾呼应 开门见山 卒章显志 以景结情 层层深入 重章叠句
古典诗歌中写景的七种方式
一、正与侧的结合 如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 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第一、 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 态 王昌龄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 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第二句侧 面描写战况,通过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 来写战争的惨烈。 再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 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题为 “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 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 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
(完整版)写景抒情诗词分析
写景抒情诗词分析历年高考诗歌鉴赏选取古典诗词,又以“写景抒情”的题材居多,比如2013年天津卷诗歌鉴赏题,就是写景抒情类的诗歌。
山居即事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答:该诗后四句情景交融(关系)。
写出了绿竹青翠、红莲花谢,炊烟四起,人们采菱而归的清新之景(景),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以及陶醉于自然美景的闲适之情(情)。
参考答案: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
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分析:这类题目标准答法必须要答关系,参考答案给出的是采分点,由于各省市的要求不一样,对于我们考生来说,掌握规范答法永远处于不败之地。
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回答作者情感时,要考虑两个方面:1、对外物的情感;2、作者本身的心情。
用什么样的景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的表述思路:景+特点+意境+(效果)+感情,表述模式:描绘了——的景,创设了——的意境,表达了——的感情。
【答题模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怎样把握一首诗的主旨六看:1、看题目2、看作者3、看注释4、看意象5、看体现情感的词(直接的、间接的)6、看体现主旨的关键句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衬托、夸张、用典。
2、描写手法: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虚实结合、点面结合。
3、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以乐景写哀情、以景结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
情景鉴赏题型:1. 即用什么样的“景”表现了什么样的“情”,如果要回答关系还要用一个表示情景关系的词语加以概括。
比如:天津卷第二题: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2. 情景鉴赏题:记住下列公式即可——关系+景+情。
诗歌鉴赏之写景技巧答题模式范例
早春寻李校书
❖
元稹
❖ 款款春风淡淡云,柳枝低作翠笼裙。
❖ 梅含鸡舌兼红气,江弄琼花散绿纹。
❖ 带雾山莺啼尚小,穿沙芦笋叶才分。
❖ 今朝何事偏相觅,撩乱芳情最是君。
❖
本诗写景形象,景物如在眼前,试对
其写景手法进行赏析,至少写三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1、运用比喻。柳枝似笼裙,梅花如鸡舌,江 水像琼花,三个比喻从形态和色彩两方面生 动形象描写了事物。
❖ 2、动静结合。春风、江流、山莺是动景,柳 枝、梅、芦笋是静景,动静结合渲染出早春 的生机。
❖ 3、调动多种感觉写景。云白、柳绿、梅红等 是视觉,“兼红气”写的是嗅觉,“莺啼尚 小”写的是听觉,全面而细致地写出了早春 风物。
❖ 4、远近结合。第一联是远镜头,第二联是近 镜头,第五句是远镜头,第六句又是近镜头, 使画面具有层次感。
❖ 5、用词精妙。如“穿”字形象地写出春的活 力,破土而出的芦笋让人感觉到生命的力量。 “含”字写出了梅花的含苞待放的情状,生 动写出红梅迎春之势。
期末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写景抒情诗》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一切景语皆情语—古代诗歌鉴赏之写景抒情诗【教学分析】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一共14首,第一首是第二单元第9课《木兰诗》是一首南北朝乐府民歌,诗中塑造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保卫国家的巾帼英雄。
该单元以家国情怀为主题,选编了五篇文学作品,表现了不同时代的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愿意为保家卫国奉献自己的一切的思想感情。
第三单元后安排了一次课外古诗诵读,一共四首,分别是王维的《竹里馆》、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岑参的《逢入京使》、韩愈的《晚春》;第五单元选编了《古代诗歌五首》,分别是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杜甫的《望岳》、王安石的《登飞来峰》、陆游的《游山西村》、龚自珍的《己亥杂诗》;第六单元后安排了一次课外古诗诵读,一共四首,分别是杜牧的《泊秦淮》、李商隐的《贾生》、杨万里的《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赵师秀的《约客》,这些选编进本册教材里的诗歌绝大多数属于写景抒情诗。
因此,进行一次对写景抒情诗的整合教学很有必要。
【学生学情】对于古诗词的学习,七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基础,但是由于古代和现代语言表达上的差异,学生情感上与诗人的距离,诗歌创作时的社会时代背景等都造成了学生与古诗词的距离,学生理解诗词很困难,甚至看到古诗就很排斥。
很多学生对古诗的积累很少,很难深入理解诗歌。
因此,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上提供更丰富、更具体、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通过罗列景物、分析景物特点、描绘诗歌展现的画面、剖析诗歌情感,提升鉴赏写景抒情诗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景物特点、描绘诗歌展现的画面、剖析诗歌情感,提升鉴赏写景抒情诗的能力。
【教学难点】描绘诗歌写景诗句展现的画面,剖析诗歌情感。
【教学课时】 1课时【课前复习】复习七年级下册所有古诗。
【教学过程】一、导语:归纳七下古诗的共同特点—写景抒情诗,引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的话:“一切景语皆情语。
”引导学生认识到写景抒情诗中的景物中寄寓着诗人的情感,然后让学生背诵七下所有古诗,引导学生寻找诗歌中的景与情。
诗歌鉴赏写景角度
诗歌鉴赏写景角度
写景是古典诗歌中的一种常见手法,通常用来描绘自然风景或者人物场景。
写景诗以
景物为载体,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感悟和情感表达。
从写景的角度来
鉴赏诗歌,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意境和情感,进而感受到诗歌所表达的美和内涵。
从自然景物的角度来鉴赏诗歌,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敏感感受。
在许多古典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通过对山水、花草、天空等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
展现出对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比如苏轼的《赤壁怀古》中写道:“披云峰下转烟波,
簇画楼台高凤池。
万里阴山一半雪,三更归火一条龙。
”诗中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展现出
了苏轼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历史风云的追忆之情,使人感受到了诗人内心深处对自然景
物的敬畏和感怀。
从人物场景的角度来鉴赏诗歌,可以解读出诗人对人情世故的思考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悟。
在古典诗歌中,人物场景常常被诗人用来表达对人生、对情感、对道德的思考。
比如
杜甫的《登高》中写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通过对人物场景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人生沉浮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使人感受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坚韧和执
着。
诗歌鉴赏方法--写景抒情诗
• • • •
分析:前两句写眼前美丽的春景,后两句则触 景生情引发漂泊的伤感,属于以乐景写哀情。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 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 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 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 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 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步骤三)。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1.诗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晚风、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 两句描绘的诗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 意边境局势紧张,或者渲染了紧张的战争氛围。 2.诗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 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 的将领,保家卫国,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 情怀(或爱国情怀)。
写 景 抒 情 诗
枫桥夜泊 张 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在诗中作者写哪几种景物?这些 景物有什么特征? 景物:月落、乌啼、霜、江边的枫树、 渔火、寒山寺等。特征:秋夜幽寂清冷。 2、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感情? 答:写出羁旅者孤独清冷、愁绪满怀 的情感。
(1)请分析“逾”和“欲”的表达特点(3 分) (分析诗句中的词语,首先要解释该词的意 义,然后再说该词用得好在哪)
• 答:逾——越,更加; 欲——想,好像要 • 江碧鸟逾白——因江水的碧绿而衬托出在江面 翻飞的鸟的雪白。好处在碧水与白鸟形映成趣 • 山青花欲燃——因群山青翠因而衬托出山花像 烈火燃烧一样鲜红,好处在用拟人表现花朵的 动态美
诗歌分类鉴赏
(一〕读懂写景诗的方法 1、概括景物的共同特征 2、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 3、写景常用的表达技巧
•
行 秋 〔宋〕徐玑
• 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停柳边行。
• 小溪清程度如镜, 一叶飞出细浪生。
• 景物特征:夏日清新幽静
• 表现手法:以动衬静
• 作者情感:闲适宁静
1、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如白居 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 瑟瑟。〞“枫叶〞、“荻花〞、“秋〞三个 意象不光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过这三 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气 氛和诗人忧伤的情绪。
“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 〔白居易 〕
假设见天涯思故人,浣溪石上窥明月〔李白〕
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的,这 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是一致的;再 则,月亮含有思乡、思亲的象征义,因此唐人常 借月抒怀。
通过月亮的衬托,抽象的别情更显得动人深长。
2、离别诗中多出现长亭、渡口、南浦等空间意 象 劳劳亭歌李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 3、咏物诗的表达技巧• Nhomakorabea物诗的写作技巧或拟人,或比喻,或 正面描写,或侧面衬托等。
•
小松 杜荀鹤
•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 [讲解]:咏物言志诗先要看清所赞扬的“物 〞有什么特点,其次再分析作者所赞扬的 精神和品质。本诗是说,松树在小的时候 没有引起人的重视,直到高耸入云,人们 才说它高。可以想道作者是以“小松〞自 喻。
•4、或情随景迁 • 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正表达在这富 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诗人的心潮起伏,正 像浩浩东去的一江春水。 • 5、或者是表达别后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李 煜的虞美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一枝一叶总关情---写景诗歌鉴赏..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诗人在描绘的景物中,静中有动,以动衬静,动静结 合,构成动人的意境。第二联写物,“明月松间照,”
• 目标:
• 掌握写景的方法(角度)和答题方法 • 掌握写景抒情诗中描绘的意境及答题方法
写景方法六:正面侧面结合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山雨
• 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侧面)
• 西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正面)
• 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正面)
• 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侧面)
•
和“白雪”分别比喻“棠梨叶落”的红色与“荞麦花开”的白色, 生动形象地把山村原野写得色彩斑斓,可谓有声有色有香。同时, 诗人以“含”“立”“无语”等词语,赋予“万壑”“数峰”以人 的情感,使画面富有别样的美丽。
两种即可。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 早春寻李校书 元稹
款款春风澹澹云,柳枝低作翠笼裙。 梅含鸡舌兼红气,江弄琼花散绿纹。 带雾山莺啼尚早,穿沙芦笋叶才分。 今朝何事偏相觅,缭乱芳情最是君。 【注】缭乱:激发,撩动。 本诗写景生动形象,景物如在眼前,试对写景手法 进行赏析,请写出两种。
• 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正面)
• 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侧面)
•
诗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除侧面描绘山雨之奇外,
还有中间两联正面描绘山雨的特征。抒写了诗人雨前的心旷神怡,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专练之写景抒情诗(含答案)
诗歌鉴赏题专练之写景抒情诗一、概念:写景抒情诗,是诗人以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风光等为内容,来抒发情怀、表情达意、寄托理想的一类诗歌。
意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重点需要突破:写了什么景?景有何特点?怎么写景?抒发了怎样的情?二、鉴赏技巧:技巧一:抓意象,明特点意象是诗歌中承载了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是诗中具体的景、物、人等。
在诗歌传承和发展过程中,一些意象有了比较固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意义。
技巧二:析手法,知技巧常见写景技巧包括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双关、对偶、对比、衬托、设问等;描写方法有虚实结合、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白描等。
技巧三:辨哀乐,悟情感。
三、鉴赏中的常用语:(1)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退)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白描、衬托(正衬、反衬)、对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3)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四、专题练习:(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月夜忆舍弟杜甫[唐代]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注]这首诗是公元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
这年九月,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
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
1.对诗歌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战事激烈,秋雁哀鸣,所见所闻,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烘托出“月夜”的背景。
B.颔联点题。
“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
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
“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
作者所写是客观实景。
C.颈联“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两句诗既写自己兄弟分离,生死难卜的现状,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下册古诗词鉴赏常见类型之写景诗
古诗词鉴赏常见类型之写景诗
教学目标:通过整合课内诗歌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写景抒情诗的常见考点。
写景诗歌总体特点:
这类诗通过描写自然山水风光、农村景物、田园生活等,有的表达对自然风景的热爱和赞美,有的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有的表达对人生的感慨。
多用白描手法,主要特点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课内典型篇目:《钱塘湖春行》《游山西村》《饮酒(其五)》《野望》《望岳》等。
角度
意象作用
1、从题目及内容把握整首诗歌特点。
2、具体分析内容。
绘山水之景,先从字面上理解诗歌内容,了解诗人所描绘的景物。
3、体会作者的意图和情感,品山水之情。
①默读悟情:通过默读体会或激昂或哀伤或悲愤或欣喜的情感。
②以景推情:特别注意描绘山水的修饰性词语,这些词语往往包含着作者的感情。
③知人论情:陶渊明闲适恬淡,白居易热爱自然,柳宗元厌倦官场、对现实不满…… 4、分析手法。
我们将古诗简单分为五类:写景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诗,边塞诗,咏史诗,抒怀诗
我们将古诗简单分为五类:写景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诗,边塞诗,咏史诗,抒怀诗。
一、写景诗(山水田园诗)的鉴赏首先,要体味诗歌中的情景交融的意境。
“一切景语皆情语”是这类诗的特点,也就是说,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会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人的特定情感服务。
其次,要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例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全诗色彩丰富,诗情活泼,意象飞动,表面看好似单纯写景、叙事,可实则抒发了作者急于回家与家人团聚的迫切心情。
再次,要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从高考的角度看,选作鉴赏材料的古诗词,以山水田园小诗为最多。
以陶渊明《归园田居》第一首(“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诗歌见课本第五册)具体加以说明。
这是一首著名的田园诗,写了一幅农村田园风俗画。
诗中写农村自然风光,有近景,有远景。
近景远景交融,田园风和日丽。
这和诗人的心境,完全和谐一致。
诗人把自己的仕途生涯,比喻为“误落尘网中”,把官场比作“樊笼”,把家园比作“旧林”、“故渊”,把自己喻为“羁鸟”、“池鱼”。
始称“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继申“鸟恋旧林”、“鱼思故渊”,一再倾诉了对家园的热爱与想念;前谓“误落尘网”,后说“久在樊笼”,则一再倾诉了对官场的憎恨和厌倦。
而今“虚室余闲”、“复返自然”,正是如愿以偿,精神上获得最大安慰。
诗人说自己归园田是“守拙”,这是针对官场的投机取巧而言,其实是守本性。
田园景物的明净祥和、门庭居室的虚静安闲是因诗人有一颗不慕荣利、淡泊宁静的心才体会到的。
诗中的“开荒南野际”,已表明诗人“聊为陇亩民”新生活的开始。
可以说“复得自然”的欢愉是这首诗的主题,也是诗人所有田园诗的基调。
二、咏物诗的鉴赏古人对咏物诗有一个说法,叫做“不即不离”。
也就是说,即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描摹上,但又要切合所咏之物(形似),写出物的特点、神韵、品格(神似、曲尽其妙)。
望岳诗歌鉴赏
望岳诗歌鉴赏
杜甫的《望岳》是一篇写景诗,诗中描绘了巍峨壮阔的岳山以及诗人此时此刻的思绪和感受。
本文将对这篇诗进行鉴赏。
首先,本诗整体气势恢宏,气象壮阔。
整篇诗的语言是宏大的,运用了大量的长句和复杂的修辞,以此来表达作者内心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全篇所描绘的巨岳景象,以及诗人望着山峰的等待和震撼,都使得诗歌饱满丰富。
最后,整篇诗篇升华高远,有显著的艺术价值。
杜甫的《望岳》以自然壮美的形象和朴实的感受,表现了人文自然相互呼应的理念,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具有高度的人类关怀和生态意识。
诗歌不仅仅是一首反映自然景观的诗篇,更是表现作者内心世界的一种抒发,是艺术的结晶。
因此,这篇诗歌不仅具有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更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总之,杜甫的《望岳》是一篇气势恢宏、情感丰富、升华高远的诗篇,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人类和美的独到见解,不仅具有美学价值和文化价值,还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
写景诗大全
写景诗大全
1、《秋雨中赠元九》
唐代:白居易
不堪红叶青苔地,又是凉风暮雨天。
莫怪独吟秋思苦,比君校近二毛年。
2、《渔家傲·秋思》
宋代: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3、《秋思寄子由》
宋代:黄庭坚
黄落山川知晚秋,小虫催女献功裘。
老松阅世卧云壑,挽著沧江无万牛。
4、《秋色》
宋代:陆游
一段凄凉傍酒杯,中年剩作楚囚哀。
迢迢似伴明河出,惨惨如随落照来。
客路半生常泪眼,乡关万里更危台。
蓼汀荻浦江南岸,自入秋来梦几回?。
山居秋暝诗歌鉴赏及详解
山居秋暝诗歌鉴赏及详解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山居秋暝》诗歌鉴赏及详解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及注释译文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空气凉爽,仿佛已经到了秋天。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注释暝(míng):日落,天色将晚。
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
新:刚刚。
清泉石上流:写的正是雨后的景色。
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
喧:喧哗,这里指竹叶发出沙沙声响。
浣(huàn)女:洗衣服的姑娘。
浣:洗涤衣物。
随意:任凭。
春芳:春天的花草。
歇:消散,消失。
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
留:居。
鉴赏这首为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
由于这里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来,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
“空山”两字点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
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啊!的《济上四贤咏》曾经赞叹两位贤士的高尚情操,谓其"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
诗人自己也是这种心志高洁的人,他曾说:”宁息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岖见王侯。
”(《献始兴公》)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不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吗?这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洒脱,毫不着力。
写景抒情诗鉴赏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等。
要知道一些常见意象比较固定的文化内涵
• 杨柳 • 大风 • 梅花 • 美人 • 杜鹃 • 羌笛 • 青鸟 • 玉壶
•
长亭 长云 翠竹 神女 磁针 竹笛 鸿雁 冰心
孤帆 寒霜 松柏 灵修
写景抒情诗鉴赏
• 概念
• 古代诗人经常游览山水、写景言志, 写景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了较大的比例。
• 一般来说,写景诗往往塑造形象,或者勾 勒意境,或者用衬托、对比的手法,或者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者用白描手法, 或托物言志;诗的中间两联往往对仗工整, 诗的语言特点:明快、清新、简洁、质朴。
鉴赏方法
“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 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 纯净洁白
梅花(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写梅花,在严寒中怒放、洁白无瑕, 赞美了梅花高贵的品德和顽强的生 命力。
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三更归梦三更后。”
•1.把握形象的 特征和寓意.
“意象”简释
物象:客观自然景物。
意象: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 物象。
意境: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 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物象
意象
作者的主观情感
形象(实) 情感(虚)
以折柳表惜别。
“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 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 别的意味.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 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 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了昔日 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诗歌鉴赏:写景诗ppt课件.ppt
综合训练
• 1、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 暮春山间【宋]黄公度 •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 (2)《暮春山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 的?〔4分)
• ①侧面描写,桃花落处无人看见,洗手时 闻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
• ②烘托。借涧水之香烘托桃花之香,展现 出一种幽美静寂的意境。
4、江雪 【唐】柳宗元
•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诗歌鉴赏小结(一)
写景方式
知识梳理(一)
顺序:空间角度(上下、高低、俯仰、远近等)
写 内容:所见、所闻、所感 景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技 巧 方法:正侧、虚实、动静、点面、
白描、工笔、细节、色彩映衬等
常用修辞:比喻、比拟、夸张、对偶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问:本诗是从哪几个角度来表现雪之大的?
作者从三个侧面来表现夜雪之大这一主 题。一是从触觉,写被子、枕头的冷,表 明雪之大;二是从视觉写窗户明亮如昼, 来烘托雪之大;三是写“折竹声”,是听 觉。雪大,积压在竹上的雪就多,竹子自 然就会被压折,“折竹声”自然烘托雪大 。
诗歌鉴赏
写景诗
鉴赏品味
• 1、
山居秋暝【唐】王维 •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高考诗歌题材分类鉴赏写景诗
第四讲诗歌题材分类写景诗(即景感怀类、写景抒情类)一、写景诗的特点古代诗人经常游览山水、写景言志,写景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了较大的比例。
一般来说,写景诗往往塑造形象,或者勾勒意境,或者用衬托、对比的手法,或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者用白描手法,或托物言志;诗的中间两联往往对仗工整,诗的语言特点:明快、清新、简洁、质朴。
写景在前,抒情在后。
自然景在前,人文景后。
二、情景关系“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明·胡应麟《诗薮》)可见把握诗歌的情与景多么重要。
“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范晞文),“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王夫之),“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人间词话》)。
好诗不论是先写景后抒情,还是先抒情后写景,或是边写景边抒情,都能心与物融,情与景合。
诗歌中的情与景有主次之分,情制约着景,景容载着情,景是为情服务的,正如李渔所说:“情为主,景是客,说景即是说情。
”(《窥词管风》)情有乐哀,景也可分乐景哀景。
所谓乐景,指容易使一般人赏心悦目的景物,如和风丽日,啼莺舞蝶等;所谓哀景,是指容易使一般人情绪感伤的景物,如残阳凄风,颓垣落叶等。
景与情,或相辅相成——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或相反相成——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
以乐景写乐情,愈见其乐;以哀景写哀情,愈见其哀;“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三、写景的作用及目的衬托作用:正衬、反衬首句:渲染气氛,烘托形象,奠定情感基调。
尾句:含蓄留下想象空间。
四、分析写景方法1、从作者的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入手分析高低俯仰绘形绘色绘声2、从描写的顺序分析,把握写景的层次见闻感觉听、视、味、触、变化远近上下色彩搭配(冷暖)3、从描写景物的技巧入手分析(下一节讲析)虚实(晓看红湿处)动静(月出惊山鸟)明暗(野径云俱黑)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白描与工笔(千山鸟飞绝)比兴五、体会情感思想内容方面,如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退)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六、鉴赏方法一、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二、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写景诗《晓行巴峡》原文翻译鉴赏
写景诗《晓行巴峡》原文|翻译|鉴赏《晓行巴峡》此诗描写了巴峡周围的景色和风土人情,表现了在外流浪漂泊异乡人的思乡之情。
全诗词句清丽,景象雄伟,情景交融,富于艺术感染力。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这首诗的相关介绍资料,欢迎大家参考。
晓行巴峡唐代:王维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译文拂晓时分直向巴峡而去,春日将尽使我思念京城。
江色晴明有位女子浣洗,旭日初升群鸡竞相啼鸣。
水边城市人在船上做生意,山间桥上人如在树梢走行。
登上高处万家井邑出现,眺望远处阆白二流明莹。
人们都说着异乡的方言,黄莺却啼着故里的声音。
幸赖自己深知山水情趣,稍可排解离乡背井愁情。
注释⑴巴峡:长江自巴县(重庆)至涪州(涪陵)一段有明月、黄葛、铜锣、石洞、鸡鸣、黄草等峡,这些峡皆在古巴县或巴郡境内,因统称为巴峡。
⑵际晓:犹黎明。
⑶帝京:帝都,指京都长安。
《汉武故事》:“上幸河东,欣言中流,与群臣饮宴,顾视帝京,乃自作《秋风辞》。
”唐白居易《琵琶行》:“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⑷女浣(huàn):即浣女。
浣,洗。
⑸朝(zhāo)日:早晨初升的太阳。
鸡:一作“禽”。
赏析此诗描写了巴峡周围的景色和风土人情。
词句清丽,景象雄伟。
开头点明时间和地点,说在暮春的黎明作者行经巴峡,心中却思念着遥远的京城。
接着写诗人沿途所见所闻,清江边有浣衣的少女,朝阳里传来一片鸡鸣。
江面上舟船聚拢,水上人家的集市已经开始了;遥望江岸远山,山桥竟横跨在树梢之上。
有人认为“万井”是指千泉万涓,而不是指千家万户。
因为以巴峡的地势,不可能像平原一样聚居很多人家。
也有道理,可备一说。
然而这些美丽的景象并不能让诗人欢快起来,因为身在异乡,难免有思乡之愁。
尤其是听到人们说着异乡方言,莺啼还是故乡声音的时候。
诗人最后说,幸得山水有许多的意趣,才能稍稍缓解他的离别之情。
诗歌鉴赏方法--写景抒情诗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1) 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 析。(炼字类) (2) 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 好处?(形象意境类) 答案:(1)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 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 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 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2)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作 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 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表态画 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修画面活了起来。
三、山水田园:生活方式、生活情 趣
13、(2004年广东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 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 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 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 不必取长途。 (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 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 意境。 (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
秋夜独坐(节选)
夜深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清具体说明。(4分 )
(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 4分)
答案:(1)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前虫鸣的景 象;(1分)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 成冰的景象。(1分)王诗描写【解析】第一小题要从诗歌的意象入手,找出打上作者情感络印的名词,挖掘 作者隐含在“景语”里面的“情语”,此题并不难解。第二小题的诗句通俗易懂,设 题相当开放,答案有好几种,关键要围绕表达技巧进行答题,只要能有根有据, 言之成理即可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