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郭初阳文章有感
用思想赢得尊严——《言说抵抗沉默》读后感
在 读 完 信 说抵 抗 沉 暴 之 后 的 由衷 感 慨 。
稍 一 梳 理 ,我们 不难 发 现 ,无 论 是 真 实 的教 学 ,还 是 纸 质 的实 录 ,
用思想赢得尊严
郭 初阳呈现在
只 是 一 个 鞭 炮 ,而 初 阳在 课 堂 外 悉 心 打 造 ,最 后 炸 Ⅱ 向的将 是 一 枚 炸 弹 , 甚至是一捆炸弹 ! 对 于 初 阳 在 课 堂 上 的强 势 ,许 多 人 颇 有 微 词 。 的 确 ,初 阳 是 强 势
读
后
感
的 ,但 是 ,这 正 是 初 阳 之 所 长 ,也 正 是 初 阳 价 值 之 所 在 !试 问 ,你 能
晕 ,更会 呕吐 ,在 秽 物 弄 污 了别 人 的 地盘 后 ,他 们 也
是 衡 量 二 者 最 终 效 益 的关 键 。 倘 若 生 成 所 依 托 的 问题
缺 乏质 量 ,这 样 的生 成 所 带 来 的 课 堂 效 益 必 定 是 低 下 的 ,除 非 歪 打 正 着 。 而 与 之 相 反 ,若 预 设 时 所依 托 的
主体 的 剥 夺 ,不 符 合 新课 标 的 动 态 生 成 理 念 ,更 与那 些 流 行 的 非 指示 教学流 派格 格 不入 。对 此 , 我 不 敢 苟 同 。 第 一 , 预 设 与 生 成 , 固然 有 不 同 的 作 用 ,也 扮 演 不 同 的角 色 ,但 必 须 指 向 同 一 个
( 者 )读 者 面 前 的 语 文 课 堂 都 像 瑞 士 工 艺 大 师精 制 的 听
钟 表 ,不 仅 有 着 技 术 层 面 的 精 确 、工 艺 层 面 的精 巧 ,还 有 着 艺 术 层 面
探求课例的课程论意义──评郭初阳老师的《愚公移山》
探求课例的课程论意义──评郭初阳老师的《愚公移山》探求课例的课程论意义──评郭初阳老师的《愚公移山》宁波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王荣生郭初阳老师执教的《愚公移山》,是一堂很富于冲击力的课。
这不仅仅指课堂教学的现场效果,对语文课程与教学来说,《愚公移山》提出了一系列极具挑战性的理论问题,需要我们去正面直对。
对这堂课,我想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评议:关于文本解读;关于课程实施。
一、关于文本解读在《语文科课程论基础》第四章,我专章讨论了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取向问题。
在我看来,语文课程不但在总体上有个“面向何方”的总取向问题,而且其中的构成元素──听、说、读、写,分别也有一个“哪种方式”的取向问题。
具体到阅读,取向问题也就是阅读的方法论问题,按照伽达默尔理解与解释一体化的观点⑴,也就是文本的解读方式问题。
“哪种方式的阅读”,或者说“哪种阅读”,我以为是阅读教学的前提性问题。
在该著的另一个地方,我论述道:目前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至少混杂着四种取向的“阅读”:一是概括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寻求“思考与练习”“正确答案”的“作业者”取向;二是以分析课文形式方面为主,归结为生词、语法、修辞、章法(结构特点、语言特色等)的语文教师“职业性阅读”取向;三是遵循2000年《大写的“方式”乃至所有的语文知识,同时需要从教育政策和文化意识的角度来观照:比如阅读教学中所训练的按一定套式“归纳中心”的技能、写作教学中所练习的按一定套式“构思作文”的策略,都不可避免地同时在练习着对待语言文字、对待人生社会的一种态度、一种认识方式。
“技能”、“知识”,这些通常被指认为“工具性”的东西,在语文课程与教学,不是也不可能是“单纯的工具”。
⑷在我看来,学生以何种方式阅读,是被我们的阅读教学所“构造”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文教师阅读方式,尤其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所体现的阅读方式。
学生被语文教师所教的“阅读”是特定方式的阅读,其中蕴涵着意识形态。
但是,取向问题长期被遮蔽,甚至被有意地隐瞒了。
匠心所指,道术唯微——评郭初阳新著《一个独立教师的语文之旅》
阳的课堂 ,差近 似之 。读 《 一个 独立教 师 的语文 之
“ 匠”字 的自况 ,态度就谦卑起来 。然而说 到底 ,我 旅 》 ,眼见作者立足于语文课堂 ,而往往溢出传统课
并不觉得这是 自谦 ,倒 可以看 作一种 狷介 。因为 一 堂 的边界 ,时有令 人瞠 目结 舌、莫 可名状 之 处 。格
哲学 虽不全然 是完整 的价 值体 系 ,但 却可 以视作 为 论与教育思 想 的文 集 ,则更 接近 于道 。其 二 ,就 郭
一
种具 有指 导意义 的思维方 式 。工 匠哲学 最大 的特
点就在 于 :就 事论 事 ,贴地 而行 ,反对 大词 ,回归 气宗与 剑 宗。初读 郭 初 阳 ,我们 会 以 为他 是 剑 宗。
作者简介 :蔡朝 阳,任 职于浙 江省绍 兴稽 山中学 ,人称 “ 麻辣 语文 教师 ” ,与郭 初 阳、 吕栋合 称 “ 浙 江三教 师” ,杭州 师范大学人文学 院特聘教 师 ;2 0 1 0年 ,入 选 “ 时代周报 :2 O l O影响 中国时代进程 1 0 o 人 ”中十大教 育工作
者 ;出版有 《 阅读抵 消荒诞 》《 救救孩子 :小学教材批判 》《 寻找有 意义的教育 》《 为什 么不能把所 有东西带 回家——一种有趣 的孩童 经济 学》等畅销书 。
T e a c h e r E d u c a t i o n F o r u m・ 教 师教 育论 坛
气宗练气 ,便如 学者读 书 。读书 是一件 硬碰硬 的事 行事 中表现出来。他 的文风就是他读书 的风格 。
的过程 。主要 改 动 有 四处 :字数 凋零 ,题 目改 动 , 讨 ,只是将原 文与课 文相对 比 ,在 这种 事实 的比照
郭初阳:跳跃在刀锋上
郭初阳:跳跃在刀锋上作者:王建卫来源:《神州·校长》2013年第01期2008年,郭初阳辞职离开了杭州外国语学校。
教书12年,他似乎越来越不能明白这其中的意义所在。
因为距离远,他需要每天五点钟起床,晚上十点多疲惫赶回来,然后备课,然后等待下一天的五点钟。
“疲倦,越来越多的厌倦,就觉得似乎哪天死了都不知道。
”郭初阳病休了一段时间。
后来想,干脆算了吧,别教了。
他很快去了一家杂志社,日子很悠闲,他也很喜欢,还编了本引起轰动的书。
但是时间不长,他又回到了教育的老路上。
新形势2009年,当郭初阳听到朋友跟他讲,想要办“越读馆”继续教书的时候,他一口拒绝了。
但紧跟着这个朋友说,“大家都觉得你在教育界有影响,不教书就可惜了。
你可以教你想教的任何东西。
”这让郭初阳心里“动”了一下。
“两个原因:一是备课量没那么大,可以去专门开发研究课程。
公立学校的老师很痛苦的就是每天都有课,他没时间去思考阅读,也没精力去研究课堂。
这导致很多老师很忙碌,但永远停留在一个比较浅的层面上。
二是有充分的课堂自由度,有利于你去做一些教育上的尝试和改变,这和公立学校不同。
”开始都想得很简单:“招了生就上课嘛。
”于是几个人开始了雄心勃勃的宣传。
上电视,登报纸,做讲座,有一次邀请了几个名人一起做,结果一下子涌进来三四百人听。
大家都很高兴,但最后报名的只有一个人。
大家都很傻眼。
这才发现,和公立学校不同的地方还包括:生源必须自己找,而没生源就没法活。
这样的形式持续了很长时间。
最后大家明白了。
教育内真正的宣传还是口碑。
只有家长认可孩子也认可,然后口耳相传,才能进行下一步。
在“越读馆”开办的前几年,大家都没赚到什么钱。
直到2011年年终核算,大家拥有的最好结果是:减掉所有的成本,最后的利润为“零”。
教育的界限和公立学校不一样的还有,它的课堂关系发生了几个有趣的反转。
首先,学生和教师的地位不再那么严格。
由于每堂课都需要付费,实际上家长和学生变成了“顾客”。
郭初阳语文教学思想及其对现代语文教学的启示
郭初阳语文教学思想及其对现代语文教学的启示作者:王洁玉来源:《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4年第05期郭初阳是当代中国语文教坛上的明星,他在语文教学的天地里,尽情地释放自己的教学才能。
郭老师对于语文课堂的理解具有革命性,他的教育理念新颖却富有争议,但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敢于向学术权威发起挑战,这是郭初阳老师十分重要的学术品质。
一、学习语文名师的教学思想具有重要意义语文名师的教学思想具有经典性和指导性的特点。
语文名师们不仅对于教材文本有着相当的理解深度,更重要的是,他们往往以一种出人意外的解读方式为学生进入文本世界找到最有效的“入口”和最便捷的“路径”。
学习语文名师的教学思想,可以帮助年轻教师在课堂教学方面得到更快的成长。
(一)语文名师的教学思想具有经典性语文名师的教学思想能够体现教学现象与本质、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能够更好的诠释教学内在规律,对于语文教学具有普遍适用的意义,也可以反映最前沿的教学理论。
例如于永正老师语文教学思想最鲜明的特点是“目中有人”。
于老师强调要深思熟虑地抚摸年轻人的心灵。
他始终把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首位,把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和悠久文化的教学目标作为自己语文教学的硬性任务。
于永正老师一直尝试将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和享受语文联系起来。
(二)语文名师的教学思想具有指导性名师不是自封的,而是各学科领域研究教学的专家学者。
普通教师公认的郭初阳老师,凭借其先进的教学思想受到了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好评,学习郭初阳老师的教学思想对广大语文教师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1.语文名师的教学思想可以指导普通教师教学目标的设定目前中国语文新课程改革标准要求广大语文教师能够更新教学理念和转变教学思想,在这种大背景下,语文名师的教学思想能够揭示语文教学改革的新特点,他们代表了目前中国最先进的教学理念。
语文名师的教学思想能够给广大普通教师提供有效地借鉴和参考,对他们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例如,目前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目标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郭初阳学语文不需要语文书观后感
郭初阳学语文不需要语文书观后感
作为教育领域的一位新生力量,郭初阳老师以其独特的教学方式受到众多学生及家长的喜爱,尤其是其研发的“不用书学语文”方案。
他通过在课堂中运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让学生较快地学习语文、书写及阅读。
有家长把孩子在课堂上学习的“不用书学语文”方案拿回家,并运用在家里。
通过这一学习方案,他们发现孩子的学习成绩急剧上升,他们和孩子本身也受益良多。
首先,郭老师的“不用书学语文”方案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语文教学的核心在于理解和背诵,有效阅读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有效手段。
而郭老师的“不用书学语文”方案重点放在学生的实践能力上,课堂上他利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让学生较快地学习语文、书写及阅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效节省了学习时间,满足了现代家庭面对时间紧张的状况。
其次,与其他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郭老师的“不用书学语文”方案提高了学习的激励感,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实现自主学习,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索,去实践,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去尝试更多的新颖方法,这使得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提高了学习效果。
最后,郭老师的“不用书学语文”方案还能提高家长的参与度,他们可以让孩子在课堂上学习的“不用书学语文”方案拿回家,并运用在家里,这就需要家长投入更多的时间。
通过家庭的帮助和支持,孩子的学习效果会显著提高。
总之,郭老师的“不用书学语文”方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励感,还能提高家长的参与度,提升了学习效果,是学习语文的有效方案。
未来,应该加强对这一学习方案的研究和实践,探索更多有效的学习方法,更好地服务家长和学生,培养孩子更高水平的语文能力。
盗火者第二集读后感
盗火者第二集读后感郭初阳,杭州独立教师,致力于语文课堂的生态改良。
他和他的教师朋友们发现,我们的小学语文教育出了大问题,在小孩子最需要汲取人类文明精华的时候,却给他们喂了垃圾。
他们坚信,教育终究会回归人性和真实,据此,他要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如果一个人丧失了思考的能力,那么他和一头猪有什么区别?”。
郭初阳和他带领的“第一线教育研究小组”,抄起锋利的手术刀,为我们剖析了小学语文教育的种种怪现状。
他们长于善于思辨,交谈中经常迸发一些奇思妙想,这让纪录片跳脱了死板的说教,更具张力、亲和力。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
华德福,一种源于德国的教育,一种为生活搞准备工作的教育——没作业,没考试,它就是学园、花园、菜园和家园,它“爱护孩子完备的童年”。
九月,开学的季节,陪伴两个被体制教育折磨得疲惫不堪的孩子,杭州独立教师郭初阳走进成都华德福学校,为期一周的“试读”和“陪读”,孩子们将体验主流教育之外的另一种童年;而郭初阳,这个现行教育体制的质疑者,将为我们解读华德福教育的种种细节,并探寻它与主流教育接轨的可能性。
在学校教育中,我们非常轻微的严重不足就是,我们的教师很少从学生的须要、兴趣非政府自学内容,很少高度关注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的体会,很少高度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现实处境。
我们教师往往一味从自己的心思和心愿启程:我真的关键,做为学生,你也就一定认识到它的重要性;既然我很用心地谈了,你就该较好地领会。
这就是我们老师非常广泛的心理。
这种心理表面上看看就是成人中心,而成人中心,说到底也就是自我中心、个人中心,就是一种专制性格,孩子其实跟你想要的可能将并不一样。
每个人本身都是独特的存在,而不是“半成品”,更不是“残次品”。
人人都企望被欣赏,而不愿意被雕塑、被拿捏、被打压。
纵观杜郎口、魏勇老师和郭初阳老师的课堂,我指出,若要使学生讨厌课堂,授课的内容必须就是尽可能地将书本知识和学生的经验创建起至联系。
用思想赢得尊严读郭初阳《言说抵抗沉默》有感
用思想赢得尊严——读郭初阳《言说抵抗沉默》有感
对于郭初阳老师,我一直景仰之至。
自从教育在线上知道了这个响当当的名字,我就一直关注他的文章,他的书讯,他的动向。
并以最快的速度在网上购买了他的大作——《言说抵抗沉默》。
读完了,果然触动很大,启迪很多。
二十万字,记录了五堂课。
《项链》《珍珠鸟》《愚公移山》《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母亲的心》。
郭老师的课堂是精雕细刻。
精雕细刻说得准确,但等于没说。
武侠小说里,常常有这样的情节,两人过招,刚一交手,有一人就沉不住气了:“黄药师是你什么人?”也难怪,习武之人最讲究师承,最讲究门派,其实就是考究背景。
我读了几本课堂实录,一种探求背景的欲望强烈地产生。
而郭初阳的这本书既让我斩获颇丰,同时又让我百感交集。
在几乎每一篇实录中,他都列举了若干的阅读材料,有的还标明出处,有的书,不要说学生,就是普通的教师,大概都没有读过,甚至连作者都没有听说过。
这样的实录有点四不像,学术著作味道淡,剧本味道浓。
尽管有炫耀之嫌,但读书人对书籍的炫耀,似乎是应该推广的,为什么不呢?
与这五篇在深度厚度上极尽挖掘之能事的课堂实录相比,该书的两篇序言更让我受益匪浅。
郭初阳的学生说,他看的书多。
学生很喜欢听他瞎扯,
1。
语文名师郭初阳:课堂是河流,是战斗,是戏剧,也是导火索
语文名师郭初阳:课堂是河流,是战斗,是戏剧,也是导火索提起语文教师郭初阳,业内同行往往称呼他为“新生代语文教育领军人”或“体制教育的反思者”。
2005年,郭初阳以一堂公开课《项链》震惊教坛,并由此拿到了全国语文课堂教学大赛的冠军。
此后,他的公开课仿若“巴黎时装发布会”,令人充满期待,也令人屡屡惊叹。
2020年9月,《郭初阳的语文课》出版。
这是一套小书,个头不大,共有12册,其中有10册是课堂实录,还原了郭初阳二十多年来的10个经典课例。
儿童哲学课,他与学生们探讨什么是自由、平等与智慧;批判性思维课,他与学生们运用媒体“事实核查”的方式,一起考证“林肯是否真的是鞋匠的儿子”;小说阅读课,他将《项链》的女主人公与灰姑娘之间的关系一一铺陈;散文阅读课,他将冯骥才《珍珠鸟》与斯蒂芬·茨威格《象棋的故事》联动,引人重新思索“鸟”与“笼”的关系……以经典文本为起点,郭初阳带着学生走向文学,走向哲学,走向社会,走向更为广阔的空间。
此时,语文便成了孩子打开世界的道路。
走向独立教师的路回顾自己24年的语文教学生涯,郭初阳把它分为三个阶段,正好可以借用尼采精神的三种变形:骆驼、狮子、小孩。
“骆驼”代表被动地听从安排。
1996年,从杭州师范学院毕业后,郭初阳在杭州市翠苑中学任教,成了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
在历时6年的第一段教育生涯中,郭初阳有4年的时间都在初三年级担任把关教师。
“研究教材、评估命题、打磨应试技能……当时更多的还是考虑如何帮助孩子们通过考试,有一种骆驼负重前行的状态。
”第二个6年,郭初阳调入杭州外国语学校。
在这所宽容大气的学校里,教学氛围也非常自由,郭初阳带着学生在语文课上做了许多探索。
精神上的自主性被激发,从“骆驼”变为“狮子”,代表着由被动变主动,希望创造新的价值,以获取更多的自由。
2008年,郭初阳离开了执教6年的杭州外国语学校,随后在杭州“越读馆”担任语文教学负责人,开始以更为独立的语文教师身份探索语文教育,从此进入了“小孩”的阶段。
郭初阳:语文教育体制下的叛逆者——读《言说抵抗沉默》有感
郭初阳椇语文教育体制下的叛逆者———读《言说抵抗沉默》有感○周凡慧(西华师范大学,四川 南充 637002)[摘 要] 郭初阳是语文教育实践中的特立独行者,他以其独特的教学方式向人们诠释着语文教育的另一面,他不迷信权威,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坚持自己的语文教育信念奋斗在语文教育改革的前沿。
[关键词] 郭初阳;语文教育; 阅读教学[中图分类号]H 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4)03-0124-02一、郭初阳的简介郭初阳,生于七十年代,曾是杭州外国语学校的语文教师,并多次获全国性教学大赛之冠。
离开学校之后,与友人共创“越读馆”,独立进行语文教育的探索和实践,多年来致力于探索一种理想的语文课堂范式,坚持语文课堂的目标,是让学生成为具有独立精神与自由思想的现代公民。
郭初阳多年来致力于探索一种理想的语文课堂范式—“踏实”与“凌空”的结合。
他在平时的教学中,通常采用专题性的学习方法,如,课前的每日一诗,以教材为例,围绕一个核心展开多方面的资料收集和学习等。
这些措施重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关注当下。
二、郭初阳独具特色的语文课堂(一)全新的语文阅读教学观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越来越重要。
一直以来,陈旧的阅读观和阅读教学观认为:读者的任务就是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蕴涵的感情和意义。
这种观念使得师生成为一个被动的读者,同样也使得阅读教学一直处于单调枯燥之中。
而郭初阳的阅读课堂迥然不同于揣摩作者的意图来解读文本,他认为解读文本需要考虑文本与读者之间的自由对话,使学生在此实践过程中掌握文本解读的方法。
如在《珍珠鸟》一文中,郭初阳认为文章的核心并不是歌颂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以及动物对人的信赖,而是文中的鸟笼,小鸟被囚禁而不自知,反以为安全,人囚禁小鸟,不知其自身的恶,反而欣赏把玩。
最后郭初阳认为《珍珠鸟》一文实则是表现中国作家缺失自由意识的案例。
如此结论,着实让人吃惊,就连冯骥才自己都坦言,自己没有意识到着一层。
教师月刊:郭初阳的阅读课
教师月刊:郭初阳的阅读课
郭初阳是一位教育家和阅读专家,他的阅读课在教育界备受赞誉。
他
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主阅读水平。
以下是他的阅读课一些特点:
1.以学生为中心:郭初阳的阅读课是以学生为中心的。
他让学生参与
阅读文本、分析和讨论文本,并互相学习。
在阅读过程中,他鼓励学生提
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以增强他们的思考能力。
2.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力:郭初阳了解阅读速度对学生所面对的压力。
他认为,练习可以提高阅读速度,但提高阅读理解力是更关键的。
因此,
他在课堂上提供指导,帮助学生提高理解能力。
他让学生通过解析文本、
提出问题和讨论来掌握这些技能。
3.注重文本选择和分析:郭初阳在选择阅读文本时,注重其文学价值
和教育意义。
他鼓励学生阅读不同类型和风格的文本,以拓展他们的阅读
能力和视野。
在阅读过程中,他帮助学生分析文本,理解其中的深层含义
和主题。
4.培养自主阅读的习惯:郭初阳认为,阅读应该是一种习惯。
他鼓励
学生在课外阅读,以提高他们的语言、知识和思考水平。
在课堂上,他提
供指导,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并指导他们如何阅读。
在课外,他
通过推荐好书和阅读指导,鼓励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总之,郭初阳的阅读课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提高他们的阅读
水平和阅读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主阅读习惯。
听郭初阳上写作课《比喻》
听郭初阳上写作课《比喻》第一篇:听郭初阳上写作课《比喻》听郭初阳上写作课《比喻》一扇窗——谈郭初阳及《比喻》王素芬“如果一定要以一个比喻来形容郭初阳的话,我以为,许多语文老师和他们上的课是墙;郭初阳和他上的语文课是窗,一扇干干净净,透明的窗。
”——郭初阳的一位学生如是说在我看来,用窗来比喻郭初阳,真是巧妙。
郭初阳的《比喻》这堂课也很像一扇窗,透过这扇窗,我看到了创生教材的自由空间;我看到了诗化语文的美好境界;我看见了教师的底蕴在课堂散发出来的美丽。
一、打开创生教材的窗“教师是课程的构建者”。
如果说,以前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的认识的话,那么郭初阳的《比喻》让我感到了教师在构建课程中的能动作用。
他的《比喻》一课是他创生出来的。
有人曾讽刺语文教学缺乏层次性时这样说,单就“比喻”这个知识点,从小学一、二年级开始讲起,直到初中,直到高考复习,每次都是那么不痛不痒地讲,可从来也没有讲深透过。
这是事实!我们来看郭初阳的《比喻》的教学目标:通过系列例句的解析,明白比喻作为修辞的几个特点;经典示范与片段模拟,培养语言敏感,力求表达的准确,新鲜,有想象力;小组研讨,个人创作,用文字激发,点燃,照亮个体独一无二的生活。
显然地,目标呈现出这样的梯度:让学生明白了“比喻”;让学生懂得品味“比喻”;让学生学会用“比喻”来表达个体的生命感悟。
他的教学过程细分五步:1、星星月亮:什么是比喻2、鸡蛋鸭蛋:什么不是比喻3、痱子枯草:什么是好的比喻4、馒头味精:比喻之协调5、鱼鳞血丝:比喻之独创这是一种由简至丰、由表及里、由知觉到艺术的修辞习得之路,我想,通过这节课,学生不仅会分辨“比喻”;还学会在阅读中关注“比喻”,欣赏“比喻”;还有了一种在表达中运用“比喻”,恰如其分地、巧妙地、个性地表达属于自己的生命感悟的冲动。
这样说来,《比喻》是郭初阳对“比喻”这个知识点教学的建设性的创生!从郭初阳身上,我看到语文老师在创生教材中的积极作用,在教学中遇到一些问题,不要抱怨教科书,不要推托于教科书,应该动脑筋,和同伴商讨,设计一些有建设性的教案解决教学中问题,因为我们来自教学第一线,有责任,也有权力做些什么。
新生代语文教师郭初阳执教儿童哲学课
新生代语文教师郭初阳执教儿童哲学课《申辩:从苏格拉底说起》新生代语文教师、杭州越读馆语文教学负责人郭初阳: 同学们好!学生: 老师你好!郭初阳: 下面我们有请同学朗读一下今天的标题。
学生: 申辩:从苏格拉底说起。
郭初阳: 苏格拉底是什么样的人呢?我们看一段很精彩的论述。
学生: 苏格拉底是很丑的,他有一个扁鼻子和一个大肚子,他总是穿着烂的旧衣服,光着脚到处走。
他的不顾寒暑、不顾饥饿使得人都惊讶。
学生: 一个非常自信的人,头脑高超而不介意世俗的成败,相信自己是为一个神圣的声音所引导,并且深信清明的思想乃是生活的最重要条件。
学生: 苏格拉底是一个很特别的人,他相貌很丑,穿的衣服也很特别,但是他是一个很自信的人,头脑也很高超,充满哲学思想。
郭初阳: 看来一个人的外表和内在有点反差。
苏格拉底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但是最后他被判处了死刑,原因有两条,第一不敬城邦所敬神,引进精神,第二是腐蚀青少年。
大家看,当时公投有500票,有28人认为他有罪,于是他进行了申辩,没想到他进行申辩完之后最后有360人认为他有罪了,为什么他的申辩对自己不利呢?导致他死亡原因有很多,但是在他申辩话里面其中有一点很重要,涉及到一个词语,我们朗读一下这个词语。
学生: 神谕,是神的启示。
德尔菲神殿的一件奇事,形成了决定苏氏生活与思想的转捩点。
郭初阳: 这是发生在德尔菲神殿的事情,而这个事情形成了苏格拉底一生中重要的转折,所以他在法庭上申辩的时候讲了这件事情,到底他讲了什么内容呢,我要请一个同学朗读这里的句子,别的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
学生: 苏格拉底的申辩。
你们当然都认识开瑞丰。
他与我是自幼之交,他是卓越的民主派成员,在前几年的“放逐和复辟”中他始终是和你们站在一起的,你们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他对于他所从事的每项工作都是多么的热心。
他在前面说过,尊敬的陪审员们请不要打断我,有一天他去德尔菲向神请教这样一个问题:是否有人比我聪明。
女祭司回答说,没有,开瑞丰已经死了,上述情况可以由他的兄弟来证明,此刻他就在法庭上。
关于笼中鸟的多角度思考——兼与郭初阳老师商榷
看群文件里有梁修之老师上传的郭初阳老师的《珍珠鸟》教学实录,俺对这个有点儿看法,曾写得一小文,也传上来,凑凑热闹。
大家多批评。
关于笼中鸟的多角度思考——兼与郭初阳老师商榷李得安看了郭初阳老师《珍珠鸟》的教学实录(《人民教育》2005年第5期)后,我觉得郭老师对《珍珠鸟》一文的解读是不妥当的。
现将我的看法分述如下:一、大鸟为何“生气”郭初阳认为大鸟生气地叫小鸟回去的原因是人类很危险,小鸟在笼外可能会受到人的伤害。
然而从文中提供的信息看,大鸟和人的关系不是紧张的,而是和谐的。
“从中传出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
”这些语句表明:大鸟在人的照料下,生活是舒适的。
因此大鸟“生气”当是雏鸟不在身边,因着急而生气。
其中有担心雏鸟安全的因素,但这担心应该不是直接针对人。
郭初阳引领学生分析时认为:大鸟是被人捕获后关在笼子里的。
然而文中并没有明确的信息证实这一点,文中只是说鸟是朋友送的。
文章开头说:“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
”这句话也只是说明这种鸟的脾性,并不能说明别的什么。
这一点也可以由雏鸟的表现说明。
郭初阳和他的学生认为雏鸟没有感觉到人是“危险的动物”。
其实不然,他们忽略了文中的重要信息——“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书桌上……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子上……‘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这些语句说明雏鸟一开始也是对“人”存有戒心的,经过多次试探后才觉得“人”不是“危险的动物”。
由此可见,“怕人”是这种鸟的特点,大鸟、雏鸟都是如此。
正是由于先是“怕人”而后来不怕了,这才显出“信赖”的重要与可贵。
这也正是作者行文的高明之处。
二、对笼中鸟的态度冯骥才得到笼中的珍珠鸟,心存喜悦之情。
郭初阳认为冯骥才欣赏笼中的珍珠鸟是“不好”的,因为笼子限制了鸟的自由,并引导学生换位思考:鸟把人关在笼中。
得出的结论是“人”所不欲,勿施于“鸟”。
郭初阳学语文不需要语文书感想
【郭初阳学语文不需要语文书感想】1. 了解郭初阳学语文的背景和意义郭初阳是现代著名语文教育家,他提出了“不读语文书,不学文章,而学语文”的教育理念。
这一理念的核心是要突破传统对语文学习的教科书依赖,倡导通过生活、思考和体验来学习语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创造力。
这样的学习方式打破了以往传统语文学习的束缚,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宽广和丰富的学习路径。
2. 语文学习的本质郭初阳的理念强调了语文学习的本质,即“语文”本身并不是简单的文字、文章和古诗词,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表达方式。
他提倡学生不仅要读懂语文,还要明白语文背后传达的文化、历史、情感和价值观。
学习语文不仅是提高文字识字能力,更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掌握语文的方法和路径根据郭初阳的理念,学习语文不需要死记硬背语文教科书,而需要通过观察、体验、思考和表达来掌握语文的方法和路径。
学生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中汲取养分,体验身边人、事、物所带来的情感和智慧。
他强调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理念,要求教师和学生要相互尊重、平等交流,在学习中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和发挥空间,以满足每个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
4. 个人观点和反思传统的语文学习重视对教科书内容的死记硬背,却忽略了语文的真正内涵和意义。
而郭初阳的学习理念提供了一种更加开放和多元化的学习途径,让学生能够真正领悟语文的秘密,并运用语文的力量去理解世界、表达自己。
这样的学习方式更符合现代社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培养了更加独立、自主和创造力的学习能力。
我对郭初阳学语文不需要语文书的理念深表赞同。
总结:通过对郭初阳学语文不需要语文书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语文学习不应该被固化为死板的教科书和内容,而是应该以学生的生活和实际情境为出发点,通过广泛的阅读、思考、表达和体验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创造力。
这样的学习方式更符合现代社会对学生的需求,也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读郭初阳《一个独立教师的语文之旅》有感
读郭初阳《一个独立教师的语文之旅》有感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什么。
关于教育的终极目的,许多学者进行了探索,但最终都落于“人”,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这首先是人学”,陶行知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无不印证了“人”是教育的起点与归宿,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让人过上幸福的生活。
当我们时刻以“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来审视自己时,我们会发现我们正在不知不觉地走在“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的路上。
读完郭初阳老师的佳作,感受颇深。
郭初阳,生于20世纪70年代,曾执教中学语文12年,后告别体制,与友人共创了“越读馆”,进行语文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这本《一个独立教师的语文之旅》是他在语文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基础上写成的教育随笔。
文字中无不流露出一个有思想、有追求的教师对现实教育现存问题的思索,以及自身的努力,他有自己明确的课堂目标,那就是“培养有独立精神、自由思想、敢于表达的公民”。
读了此书,我脑海中始终闪现的念头就是:无论哪门学科的教师都要努力去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
一个有思想的教师,思考学生成长必须、而现存教育缺失的内容。
人在成长的不同时期关注点不同,他们所需要的外在的指导与帮助自然也就不同。
作为一个教育者要努力知晓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了解他们的所求,并给予及时的关怀与帮助。
然而受制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本该给予学生了解的东西,家长或老师却羞于谈及,更不会去进行专业的引领。
虽然现在不少学校已经开始进行了青春期教育及生命教育,但我们依然能够感到,学生们并未能够得到满足,因为一些东西,更多的是一种“指导式”、“命令式”的介绍,并没有能够触及学生的心灵,更没有得到具体的指导。
诚如郭初阳所讲“性教育和死亡教育,是我们当前教育的两大缺失。
漠视性教育,让人不懂得去爱自己的伴侣,影响的是今后的婚姻;漠视死亡教育,让人不懂得此生为人的珍贵与短暂,造成个体对生活的冷漠和生命的轻视。
”社会在飞速发展,教育又岂能落后呢?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会关注学生成长必须、而现存教育又缺失的内容,并通过自己的绵薄之力帮助学生成长。
郭初阳:语文教育体制下的叛逆者——读《言说抵抗沉默》有感
郭初阳:语文教育体制下的叛逆者——读《言说抵抗沉默》有感作者:周凡慧来源:《语文学刊》 2014年第3期○周凡慧(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南充637002)[摘要]郭初阳是语文教育实践中的特立独行者,他以其独特的教学方式向人们诠释着语文教育的另一面,他不迷信权威,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坚持自己的语文教育信念奋斗在语文教育改革的前沿。
[关键词]郭初阳;语文教育;阅读教学[中图分类号]H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4)03-0124-02一、郭初阳的简介郭初阳,生于七十年代,曾是杭州外国语学校的语文教师,并多次获全国性教学大赛之冠。
离开学校之后,与友人共创“越读馆”,独立进行语文教育的探索和实践,多年来致力于探索一种理想的语文课堂范式,坚持语文课堂的目标,是让学生成为具有独立精神与自由思想的现代公民。
郭初阳多年来致力于探索一种理想的语文课堂范式—“踏实”与“凌空”的结合。
他在平时的教学中,通常采用专题性的学习方法,如,课前的每日一诗,以教材为例,围绕一个核心展开多方面的资料收集和学习等。
这些措施重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关注当下。
二、郭初阳独具特色的语文课堂(一)全新的语文阅读教学观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越来越重要。
一直以来,陈旧的阅读观和阅读教学观认为:读者的任务就是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蕴涵的感情和意义。
这种观念使得师生成为一个被动的读者,同样也使得阅读教学一直处于单调枯燥之中。
而郭初阳的阅读课堂迥然不同于揣摩作者的意图来解读文本,他认为解读文本需要考虑文本与读者之间的自由对话,使学生在此实践过程中掌握文本解读的方法。
如在《珍珠鸟》一文中,郭初阳认为文章的核心并不是歌颂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以及动物对人的信赖,而是文中的鸟笼,小鸟被囚禁而不自知,反以为安全,人囚禁小鸟,不知其自身的恶,反而欣赏把玩。
最后郭初阳认为《珍珠鸟》一文实则是表现中国作家缺失自由意识的案例。
如此结论,着实让人吃惊,就连冯骥才自己都坦言,自己没有意识到着一层。
郭初阳《远和近》教学实录感想
郭初阳《远和近》教学实录感想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感受不是源自物质,是源自心底。
”刚说到这句话时,我就联想到一句俗语,世上最远的距离是心与心之间。
诚然,古人还会产生“年年花开花落似当年,岁岁花开花落又似当年”之感。
我悄悄地把思绪收了起来,有一种忧伤萦绕于口,这该是我心灵的沉淀吧:丢失了固难遗憾,可如今更该好好珍惜了。
人们一辈子都能遇到同一个地方、同一个风景,只是没有了以前的心境,所以,以前的让它这样走。
人心一转变,万物也跟着转变,正如往日浓浓的爱憎将转变为事不关己、漠不关心、亲密无间的知己已是他人的某一个,说到做到海誓山盟都将随风远逝,友情也只是定格了那时候的某一天。
分开伤害过谁?是谁变漂亮的?是谁泪水写就诗歌飞舞于岁月日记中呢?
《远与近》使我明白:离别伤害朋友,时光将其美丽,惋惜的泪水写在诗歌里浸染着岁月风尘。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有了真心照不宣,心心相印。
诚然,朋友也许就在身边,也许就在远方,但是只要心心相印,并不计较远近,就让这一份情意,永远留驻其间。
不怕如今朝夕相处,从此开同陌路;
别怕此刻备至关心,化作日后淡淡的一瞥;
不怕眼前形影不离,就怕后来擦肩而过。
因为这是你以前的朋友,也是你永恒的朋友,真诚的友情才是你所共有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郭初阳《一个独立教师的语文之旅》有感
做一位有思想的教师
小陈中学刘小娟
郭初阳,生于20世纪70年代,曾执教中学语文12年,后告别体制,与友人共创了“越读馆”,进行语文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这本《一个独立教师的语文之旅》是他在语文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基础上写成的教育随笔。
文字中无不流露出一个有思想、有追求的教师对现实教育现存问题的思索,以及自身的努力,他有自己明确的课堂目标,那就是“培养有独立精神、自由思想、敢于表达的公民”。
这是郭初阳老师关于语文学习的一些观点和看法,这本书旁征博引,立意鲜明的指出了我们语文教育的扭曲和盲点,而且有理有据有节,让我们看到了语文教育的希望,如果中国的语文老师都能跟郭老师一样善于思考,追求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那么中国的语文教育应该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教师,无论是哪门学科的教师,都应该在实施教育影响之前思考一下:我想通过自己的教育教学,给予学生怎样的影响?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什么。
关于教育的终极目的,许多学者进行了探索,但最终都落于“人”,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这首先是人学”,陶行知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无不印证了“人”是教育的起点与归宿,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让人过上幸福的生活。
当我们时刻以“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来审视自己时,我们会发现我们正在不知不觉地走在“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的路上。
读了此书,我脑海中始终闪现的念头就是:无论哪门学科的教师都要努力去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
一个有思想的教师,思考学生成长必须、而现存教育缺失的内容。
人在成长的不同时期关注点不同,他们所需要的外在的指导与帮助自然也就不同。
作为一个教育者要努力知晓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了解他们的所求,并给予及时的关怀与帮助。
然而受制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本该给予学生了解的东西,家长或老师却羞于谈及,更不会去进行专业的引领。
虽然现在不少学校已经开始进行了青春期教育及生命教育,但我们依然能够感到,学生们并未能够得到满足,因为一些东西,更多的是一种“指导式”、“命令式”的介绍,并没有能够触及学生的心灵,更没有得到具体的指导。
诚如郭初阳所讲“性教育和死亡教育,是我们当前教育的两大缺失。
漠视性教育,让人不懂得去爱自
己的伴侣,影响的是今后的婚姻;漠视死亡教育,让人不懂得此生为人的珍贵与短暂,造成个体对生活的冷漠和生命的轻视。
”
社会在飞速发展,教育又岂能落后呢?当前教育的缺失又何止是这两个方面呢?理财教育和媒介素养教育同样缺失。
如今的学生如何面对自己越来越多的“零花钱”,如何更好地使用这些“零花钱”;一个二年级的学生如今都拥有QQ号,尚在怀中的孩子都可以抱着平板电脑或拿着手机,又该如何引导呢?
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会关注学生成长必须、而现存教育又缺失的内容,并通过自己的绵薄之力帮助学生成长。
是的,我们并不专业,我们不能给予学生全面的帮助,然而只要我们教师有力而为之,总能给予学生一些帮助,“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
自然,如果教育部门能够对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对教师进行更加好的指导,将更会引导孩子的成长。
“负责死亡教育的教师,与负责性教育的教师一样,需要经过专业培训,掌握大量相关的学科知识,才可以胜任这一重职。
”
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主动思考当前教材内容存在的合理性。
“凡是书上存在的,都是对的。
”许多时候,我们沿袭着这些观念,并告知学生要尊重文本,有的时候,甚至让学生去强行记忆。
然而,对于教材内容本身的合理性,我们却思考的较少,我们自身有时就缺乏这种批判的意识,更很难去培养学生的批判能力了。
编委的工作人员根据时代的变迁,对于教材中的内容也在进行一定的修订与删减,记得我们小时候学过的那个奋不顾身的赖宁的故事,如今在课文中是再也看不到了,因为它可能会对孩子产生错误的引导,孩子的生命本身更重要,以前的“见义勇为”也不再提倡,应该是“见义智为”。
有时,我们说教师备课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然而有时我们所谓的“备教材”却未能真正地走出教材而看教材,而是就教材而“备教材”。
当我们正好的认识教材本身时,我们会更好地运用教材。
比如当我们意识到教材中的《致女儿的信》只是苏霍姆林斯基致女儿的六封信里的第一封“这封信里除了那个童话故事之外,几乎别无所有;关于爱情谈话的本质部分,还没来得及展开”时,作为教师的我们是否可以去寻找到这六封信的内容,认真拜读,来更好地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青春、看待性、看待爱情。
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反思自己在“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
在对手中的教材进行“审视”后,我们应思考如何使用这些教材。
“教教材”是将教材本身作为一种目的,教师只要按照一定的设计,完成教材中的知识点,并引导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点就算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而“用教材教”,教材只是一种手段,教师利用教材来使学生增长知识、提高能力,陶冶道德情操。
前一个目标指向的是教材,而后一个目标指向的是人。
而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就要努力做到“用教材教”。
教教材,我们会努力分析课文内容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字词句的意思,并让学生掌握;而“用教材教”,我们会思考教材本身的合理性,怎样更好地促
进学生的成长。
我们有必读课和选学课(课内、课外),教师要根据大纲慎重讲解。
可见,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他会关心学生,而不会只关注学生的成绩;他做不到去爱每一个学生,但他努力为每一个学生负责。
有思想的教师就是这样一个心系学生,并努力“为学生的终生幸福奠基”的教师。
作为一个学生家长,这本书给我开启了一扇窗,让我在教育孩子方面有了明确的方向,我不能在中国的语文教育上改变什么,但是我认为家庭教育更能影响孩子,所以父母也应该延长时间、醒觉生命,以此来言传身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