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1.2《古文两篇——勾践灭吴(节选)》同步练习(北京版必修1)

合集下载

勾践灭吴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勾践灭吴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勾践灭吴同步测试题及答案【课内理解与分析】1、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解释全都有误的一组是(D )①君与之共知越国之政(知:掌管)②支子死(支子:支撑家业的长子)③寡人请更(更:换人)④吊有尤(对人民有丧者进行慰问)⑤广运百里(广:指东西;运:指南北)⑥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 (通“征”,指征税)A、①②③B、③④⑤、②④⑤D、②③④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语句中加线的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B )①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

②如寡人者安与知耻?③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

④进不用命,退则无耻。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3、下列句中加线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①然谋臣与爪牙之士②唯君左右之③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④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⑤生丈夫,二壶酒,一犬⑥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A、①③B、②⑤、②⑥D、②④4、下列句中加线的“之”,都作助词的一组是(A )①臣闻之②何后之有③夫差将欲听与之成④我攻而胜之⑤服之而已⑥若水之归下也⑦公与之母⑧国之孺子之游者⑨昔者之战也⑩今寡人将助天灭之A、①②⑥B、②③⑧、②⑤⑨D、①⑥⑩5~7题各句在中的意思正确的分别是5、①无乃后乎?②何后之有?( B)A、①不就太迟了吗?②怎么会有这样的后果呢?B、①恐怕太迟了吧?②哪能说太迟了呢?、①不是太落后了吗?②怎么会有落后一说呢?D、①恐怕太落后了吧?②哪能说太落后了呢?6、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

(B )A、我不想凭一般人的血气之勇,我要让我的军队齐步向前,齐步后退。

B、我所要的不是一般人的血气之勇,我想要我的军士齐步向前,齐步后退。

、我不想凭自己的匹夫之勇,让军队打进去再退回。

D、我不希望你们只凭匹夫之勇,成旅的人进去了,又成旅的退回。

7、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B )A、谁是我的君主啊,怎么可能不死呢?B、谁的恩惠有像我们的君主那样的,哪能不为他拼命呢?、这是我们的君主啊,哪能不为他拼命呢?D、有谁能像我的君主这样呢,怎么能不去死呢?8、对勾践灭吴之所以成功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 )A、种这个人才的发现和重用。

高一语文勾践灭吴练习

高一语文勾践灭吴练习

高一语文勾践灭吴练习【同步达纲练习】一、基础知识检测1.下列各项中的“请”意义与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

A.今越国亦节矣,请报之。

B.请姑无庸战。

C.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

D.请问您贵姓。

2.从各句中选出表示第一人称的代词()A.其.有取不尽力者乎。

B.勾践既许之,乃至其.众而誓之。

C.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

D.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用法与例句中加点词语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然谋臣与爪牙..之土,不可不养而择也。

A.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将不可改于是..矣。

B.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C.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

D.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

二、课文阅读训练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完成后面题目4.勾践号令三军的话,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其涵义,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之:①(12字内)②。

(8字内)5.文中对答中运用了和的修辞手法。

6.文中用精炼的语言对人物动作作了勾画,且十分传神,具有浓浓的审美情趣。

①这个描写是:。

(限7字)②它表现了。

(限15字)【创新能力训练】阅读下列文言文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吴王夫差起师伐越,越王勾践起师逆之。

大夫种乃献谋曰:“夫吴之与越,唯天所授,王其无庸战。

夫申胥、华登简服吴国之士于甲兵,而未尝有所挫地。

夫一人善射,百夫决拾,胜未可成也。

夫谋必素见成事焉,而后履之,不可以授命。

王不如设戎,约辞行成,以喜其民,以广侈吴王之心。

吾以卜之于天,必许吾成,而不吾足也,将必宽然有伯诸侯之心焉。

既罢弊其民,而天夺之食,安受其烬,乃无有命矣。

”1.对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越王勾践起师逆.之逆:迎战B.申胥,华登简.服吴国之士于甲兵简:选择C.约辞..行成约辞:用约定俗成的话D.将必宽然有伯.诸侯之心伯:通“霸”,称霸2.翻译下面这句话。

夫谋必素见成事焉,而后履之,不可以授命。

译:【学科渗透训练】对“反革命罪”这一概念解说得最准确的一项是的量刑范围。

北京版-语文高一语文 学案 1.2《勾践灭吴节选》北京版必修1

北京版-语文高一语文 学案 1.2《勾践灭吴节选》北京版必修1

语文必修一《勾践灭吴》学案【目标导航】1、培养学生在古文阅读方面,能借助工具书了解课文大意,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

2、培养学生阅读、鉴赏古文的兴趣,以问题设置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读书,在“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形象,领悟主旨。

3、写人写灵魂,记事记本质。

梳理《勾践灭吴》记事手法,分析人物形象,探究历史经验,并利用相关资料,拓展阅读,总结客观规律。

【自主探究】1、了解《国语》的体例及主要内容/背景介绍2、要求同学借助书下注释分小组集体讨论研读疏通文意,并总结文言实词、文言现象,通过复述翻译,加以总结。

(1). 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①会稽()②冬则资絺()③蓑笠()④暴露百姓之骨()⑤夫差()⑥南至于句无()⑦东至于鄞()⑧公为之饩()⑨无不餔也()⑩无不歠也()A. ①③④⑧⑨B. ②⑥⑦⑧⑩C. ①②⑤⑥⑦D. ③④⑤⑨⑩(2). 写出下列句中的“于”字,各相当于现代汉语中哪个介词。

①乃号令于三军()②王既栖于会稽之上()③北至于御儿()④十年不收于国()⑤摩厉之于义()(3.)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义、用法知:①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②安与知耻()③失其所与,不知()④吾有知乎哉?无知也()资:①贾人夏则资皮()②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③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去:①去民之所恶()②去村四里有森林()③逝将去女,适彼乐土()④大江东去()更:①寡人请更()②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得更求好友,后日送之()③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④此印者才华,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无:①令老者无取壮妻()②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③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其:①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②其有敢不尽力者乎()③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④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4). 写出句中加点字与哪个字相同或通假。

①帅二三子夫妇以蕃()②令壮者无取老妻()③将免者以告,公令臣守之()④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⑤摩厉于义()⑥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无不歠也()()⑦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5.)写出下列句中加点的代词所指代的具体对象。

高中语文勾践灭吴课本阅读练习1 人教版

高中语文勾践灭吴课本阅读练习1 人教版

高中语文勾践灭吴课本阅读练习1一、阅读下文,完成1~4题。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子: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B.共知.越国之政知:管理C.夏则资.皮资:积蓄,储备D.以待乏.也乏:需要【解析】子,与“姓”结合在一起,犹“子民”,指百姓。

【答案】A2.对加点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乃.号令于三军③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②然后乃.求谋臣④执其手而.与之谋A.①②不同,③④不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解析】①乃:于是;②乃:才;③④连词,分别表承接和修饰关系。

【答案】A3.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①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②时雨既至,必求之A.①我和您一起执掌越国的政事②下雨的时候,是一定要用上它的B.①我和他一起主持越国的政事②下雨的时候,是一定要找到它的C.①我和您一起执掌越国的政事②下雨的时候,是一定要找到它的D.①我和他一起执掌越国的政事②下雨的时候,是一定要用上它的【解析】考查对句子的准确把握。

之,指代“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译为“他”;求,需要,使用。

【答案】D4.翻译下列句子。

(1)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2)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答案】(1)一个国家即使没有外患,然而有谋略的大臣和勇敢的将士不能不事先培养和选拔。

(2)能听到大夫您的这番话,怎么能算晚呢?二、阅读下文,完成1~5题。

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广运百里。

北京版语文教材知识点 (必修一)综述

北京版语文教材知识点 (必修一)综述

北京版语文教材知识点(必修一)第一单元写人记事文1、范爱农一、文学常识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

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作品: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华盖集》、《二心集》、《坟》、《且介亭杂文》经典篇目:《呐喊》:《自序》、《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故乡》、《阿Q正传》《彷徨》:《祝福》《故事新编》:《铸剑》《朝花夕拾》:《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范爱农》、《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野草》:《风筝》、《雪》、《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且介亭杂文》:《忆韦素园君》《华盖集》:《忽然想到》、《北京通讯》诗歌:《赠邬其山》、《无题(惯于长夜过春时)》、《题三义塔》二、主要内容《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三、重点字词怔(zhèng)容光焕发筹集慷慨钝滞拮据(jiéjū)绿林(lùlín)酩酊(míng dǐng)2、古文两篇《勾践灭吴》一、文学常识《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著作。

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

二、主要内容公元前496年(周敬王二十四年),吴王阖闾攻越兵败而亡,死前嘱其子夫差复仇。

夫差练兵三年,于公元前494大败越兵,越几亡。

越王勾践领五千残兵退守会稽,外示弱求和于吴,内取十年生聚、富国强兵之策。

北京版-语文高一语文 教案 1.2《勾践灭吴节选》北京版必修1

北京版-语文高一语文 教案 1.2《勾践灭吴节选》北京版必修1

《勾践灭吴》(节选)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国语》的体例及主要内容。

2.理解文言实词:知、成、耻、资、服“等的含义;了解几个通假字:帅、政、取、有。

3.揣摩人物语言,体会其说话艺术。

4. 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观念来审视勾践等人物。

教学重点:1.理解文言实词:知、成、耻、资、服“等的含义;了解几个通假字:帅、政、取、有。

教学难点:1.理解文言实词:知、成、耻、资、服“等的含义;了解几个通假字:帅、政、取、有等。

2.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观念来审视勾践的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介绍《国语》及历史背景,讲析前三段。

一、导入新课:老师摘录了蒲松龄是一幅有名的对联,希望与大家共勉:“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

“卧薪尝胆”这个成语与春秋时期哪位著名人物有关?对,越王勾践。

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勾践灭吴》的主人公。

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第89页。

二、介绍《国语》:师:《勾践灭吴》选自《国语》请同学们看一下注释①:《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记载了周穆王十二年(前990)到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间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约八国的史实,“国”就是指周王朝和七个诸侯国,“语”就是语言。

这部书记载各国人物语言来反映春秋各国的政治、军事、文化和外交活动,所以称之为《国语》。

《国语》的作者没有定论,相传与《左传》都是左丘明所作。

由于《国语》在内容上比较接近《左传》,又具有同样的史料价值,所以《国语》又称《春秋外传》。

三、介绍历史背景:在进入课文的学习之前我们来了解一些相关的历史背景:春秋末年,地处长江下游的吴越两国经常发生磨擦。

公元前496年,越王允长去世,吴王阖闾趁着越王允常之子勾践刚刚继位,进攻越国,结果受伤而死,死前叮嘱儿子夫差一定要报仇。

夫差练兵三年,于公元前494年大败越国。

越王勾践退守到会稽山时,只剩下5000人。

2018北京版语文必修一第2课《勾践灭吴》练习题

2018北京版语文必修一第2课《勾践灭吴》练习题

勾践灭吴(节选)基础巩固·站起来,拿得到!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勾.践(g ōu ) 社稷.(j ì) 卑.事(b ēi ) 民之所恶.(w ù) B.会.稽(ku ài ) 贾.人(g ǔ) 爪.牙(zh ǎo ) 亿有.三千(y òu ) C.夫差.(ch āi ) 赦.罪(sh è) 疾疹.(zh ěn ) 败吴于囿.(y òu ) D.句.无(g ōu ) 孺.子(r ú) 譬.如(p ì) 公与之饩.(xì) 答案:C解析:C 项“疹”应读“ch èn ”。

B 项“有”通“又”,故读“y òu ”;D 项“句”,作古地名用,读“g ōu ”。

2.下列各项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②吊有忧,贺有喜 ③令壮者无取老妇 ④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⑤三年释其政 ⑥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 ⑦而摩厉之于义 ⑧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A.①②⑤⑦⑧B.①③④⑤⑥C.①③⑤⑥D.①③④⑦答案:A解析:①“帅”通“率”,率领。

③“无”通“毋”,不要。

“取”通“娶”,娶妻。

④“免”通“娩”,分娩。

⑤“政”通“征”,赋税,徭役。

⑥“已”通“矣”。

⑦“有”通“又”。

⑧“摩厉”通“磨砺”。

3.下列句子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A.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B.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C.遂/使之行/成于吴D.夫/虽无四方之忧答案:B解析:B 项,“而”是连接“能助寡人谋”与“退吴”两个动词短语的,中间不能停顿。

两个动词短语一道作“者”的定语,该定语与动词谓语“有”之间应停顿。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治通鉴资皮资贾人夏则 B.⎪⎩⎪⎨⎧∙∙生者养而择也养 C.⎪⎩⎪⎨⎧∙∙纳宦其子贫病者疾疹寡妇孤了令老者无取壮妻令,,,, D.⎪⎩⎪⎨⎧∙∙以烦执事敢不尽力者乎敢其有 答案:C解析:C 项两个“令”都是“命令”的意思。

语文版九年级(下)《第21课 古文二则》同步练习卷

语文版九年级(下)《第21课 古文二则》同步练习卷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第21课古文二则》同步练习卷一、积累运用1.(3分)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邓骘.辟.之便.宜昌邑.蕴藉.悫.谒.见。

2.(3分)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四迁.荆州刺史(2)谒.见(3)后转.涿郡太守(4)不亦厚.乎(5)性质悫.(6)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

3.(3分)解释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不同意义。

(1)之①当之.郡②以此遗之.③辄叱遣之.(2)为①使后民称为.清白吏子孙②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③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

4.(3分)文化积累。

课文《古文二则》作者,字,时期著名史学家,他的代表作是《》,是一部体史书。

该书与《》《》《》并称“前四史”。

5.(3分)学习了《四知》《私心》后,老师在班上开展了“廉政文化进校园”的活动,请你参加。

(1)在“廉政故事我来讲”环节,组长安排你作为代表给同学们讲廉政故事,你准备讲哪一个名人的廉政故事?请简单介绍故事梗概。

(2)你对学校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有哪些好的建议?二、课内精读6.(3分)阅读《四知》,回答问题。

(1)对下面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辟:征召)B.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迁:晋升或调动官职)C.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为:担任)D.以.此遗之,不亦厚乎(以:因为)(2)翻译下面的句子。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3)本文写了杨震的哪两件事?表现了他怎样的可贵品质?(4)从刻画杨震这个人物来说,文章第一句话属于侧面描写,作用是突出杨震的。

7.(3分)阅读《私心》,回答问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时人方.之前朝贡禹②然.少蕴藉③若是.者④岂可谓.无私乎。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或问伦曰:“公有私乎?”②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

(3)你怎样看待第五伦的“私心”?三、拓展阅读8.文言文苏武传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

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

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

京改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2.1《勾践灭吴》 同步练习

京改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2.1《勾践灭吴》 同步练习

高一语文北京版《勾践灭吴》同步练习(答题时间:30分钟)阅读下文,完成1~3题。

(遂使之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乏无所使,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天王,私于下执事,曰:‘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越国之宝器毕从;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

惟君左右之。

若以越国之罪不可赦也,将焚宗庙,系妻孥,沉金玉于江,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乃必有偶,是以带甲万人事君也,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乎?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其孰利乎。

’”《国语·勾践灭吴》1. 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 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辱:污辱B. 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辱:辱临C. 将焚宗庙,系妻孥.孥:儿女D. 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致死:导致死亡2. 将所选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3. 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所选文段的中心内容。

4. 《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史书,共21卷,分别记载了周王朝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国之事。

5. 《国语》是通过______ 来反映春秋各国的政治、军事、文化和外交活动的。

6. 解释下列句中划横线的词:(1)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2)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3)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4)遂使之行成于吴7. 写出下列划线词在古汉语中的意思:①乃号令三军。

(古:今:下达的命令。

)②大夫种进对曰。

(古:今:对医生的称呼。

)③然谋臣与爪牙之士。

(古:________今:坏人的帮凶或党羽。

)④以暴露百姓于中原。

(古:今:隐蔽的东西露出来)⑤将不可改于是。

(古:今:连词。

)⑥生丈夫,二壶酒。

(古:__________今:成年男子或女子的配偶。

)⑦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古:今:前往。

)⑧果行,国人皆劝。

(古:今:劝说。

)8. 翻译下列句子①民无所移——②将不可改于是——③不可失也已——④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⑤夫差与之成而去之——9. 阅读课文删节的部分,分析文种的外交辞令。

高中语文勾践灭吴同步练习 人教版

高中语文勾践灭吴同步练习 人教版

高中语文勾践灭吴同步练习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选出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A、勾.(gōu)践卑.(bǐ)事会.(kuài)稽商贾.(gǔ)B、太宰嚭.(pǐ)疾疹.(zhěn)鄞.(yín)句.(gōu)无C、饩.(xì)社稷.(jì)亿有.(yòu)三千啜.(chuò)D、囿.(yòu)夫差.(chāi)赂.(lù)孺.(rú)子2.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①夫虽无四方之.忧②虽悔之.,必无及己B.①然后..卑事夫差..乃求谋生②然后C.①勾践说于.国人曰②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D.①我攻而.胜之②乃致其众而.誓之曰3、选出下列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A.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

(结仇)B.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原野之中)C.寡人请更.。

(变革) D.然后卑事..夫差。

(卑视,瞧不起)4、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是()例句:何后之有?A、此则寡人之罪也B、无乃后乎C、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D、又何求焉5、“于”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①以其无礼于晋②赵氏求救于齐B、①佚之狐言于郑伯②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C、①皆以美于徐公②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D、①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6、“以”的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A、①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②皆以美于徐公B、①敢以烦执事②必以长安君为质C、①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②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D、①以其无礼于晋②焉用亡郑以陪邻二、简答题(共40分)7、翻译下面的句子①无乃后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进不用命,退则无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理解(每小题6分,共30分)阅读下面一段文章,回答文后问题管鲍相知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推荐下载】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勾践灭吴同步练习(带答案)

【推荐下载】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勾践灭吴同步练习(带答案)

[键入文字]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勾践灭吴同步练习(带答案)
同学们做课后练习有助于大家进行巩固知识点,以下是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勾践灭吴同步练习,请大家认真做题。

一、积累&bull;整合
1、下面加点字的字音有误的一项是:
A 蓑笠(suō)絺(chī)商贾(gǔ)
B 栖息(qī)仇雠(ch&oacute;u)譬如(p&igrave;)
C 哺乳(bǔ)饩(x&igrave;)孺子(r&uacute;)
D 爪牙(zhǎo)疾疹(ch&egrave;n)去民之所恶(&egrave;)
2、下面词语的解释中有误的一项是:
A 吊有忧,贺有喜吊,慰问
B 去民之所恶所恶,不喜欢的(事物)
C 然后卑事夫差卑,谦卑地
1。

北京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勾践灭吴节选课文说明

北京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勾践灭吴节选课文说明

《勾践灭吴》(节选) 课文说明一历史背景春秋末年,地处长江下游的吴越两国经常发生磨擦。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攻越,结果受伤而死,死前叮嘱儿子夫差一定要报仇。

夫差练兵3年,于公元前494年大败越国。

勾践是春秋末越国国君,越王允常之子,公元前497年至前465年在位。

越王勾践退守到会稽山时,只剩下五千人。

本文叙述的就是勾践退守到会稽山后,卧薪尝胆,富国强兵,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报仇雪耻,灭掉吴国。

勾践灭吴是我国历史上对后世影响很大的一件事。

勾践忍辱负重,报仇雪恨,夫差倨傲纵敌,身死国亡,对后人都有深刻的启示。

二课文删节的部分《勾践灭吴》原文较长,选入教材时,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对原文作了删节。

共删去了两段。

一段是大夫种的说辞:(遂使之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乏无所使,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天王〔彻声闻于天王〕声音直达吴王。

彻,达。

天王,指吴王。

,私于下执事,曰:‘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意思是说,越王的军队,不值得您再来讨伐了。

师徒,指军队。

辱,谦词。

,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赂君之辱〕意思是说,奉献给国君,酬谢国君的辱临。

赂,送财物给人而有所要求。

请勾践女女于王〔请勾践女女于王〕请求允许勾践的女儿作吴王的女奴。

女于王,在王那里作女奴。

,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越国之宝器毕从〔毕从〕全都带来。

;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

惟君左右之〔惟君左右之〕任凭君的调遣。

若以越国之罪为不可赦也,将焚宗庙,系妻孥〔系妻孥(nú)〕把妻子和儿女都拘囚起来。

孥,儿女。

,沉金玉于江,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致死〕效死。

,乃必有偶〔乃必有偶〕意思是说,知道不免于死,拼命战斗,一人必有两人之用。

偶,两个。

,是以带甲万人事君〔事君〕伺候君王。

这是婉辞,意思是说,与夫差作战。

也,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乎?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与其杀这些人,不如得到越国。

“与其……宁……”,表示在二者之中有所选择的时候,舍其前者,取其后者。

2016北京版语文必修一第2课《勾践灭吴》练习题

2016北京版语文必修一第2课《勾践灭吴》练习题

勾践灭吴(节选)基础巩固·站起来,拿得到!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就是( )A 、勾.践(g ōu) 社稷.(j ì) 卑.事(b ēi) 民之所恶.(w ù) B 、会.稽(ku ài) 贾.人(g ǔ) 爪.牙(zh ǎo) 亿有.三千(y òu) C 、夫差.(ch āi) 赦.罪(sh è) 疾疹.(zh ěn) 败吴于囿.(y òu) D 、句.无(g ōu) 孺.子(r ú) 譬.如(p ì) 公与之饩.(xì) 答案:C解析:C 项“疹”应读“ch èn ”。

B 项“有”通“又”,故读“y òu ”;D 项“句”,作古地名用,读“g ōu ”。

2、下列各项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就是( )①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②吊有忧,贺有喜 ③令壮者无取老妇 ④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⑤三年释其政 ⑥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 ⑦而摩厉之于义 ⑧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A 、①②⑤⑦⑧B 、①③④⑤⑥C 、①③⑤⑥D 、①③④⑦答案:A解析:①“帅”通“率”,率领。

③“无”通“毋”,不要。

“取”通“娶”,娶妻。

④“免”通“娩”,分娩。

⑤“政”通“征”,赋税,徭役。

⑥“已”通“矣”。

⑦“有”通“又”。

⑧“摩厉”通“磨砺”。

3、下列句子停顿错误的一项就是( )A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B 、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C 、遂/使之行/成于吴D 、夫/虽无四方之忧答案:B解析:B 项,“而”就是连接“能助寡人谋”与“退吴”两个动词短语的,中间不能停顿。

两个动词短语一道作“者”的定语,该定语与动词谓语“有”之间应停顿。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用法相同的一项就是( )A 、⎪⎩⎪⎨⎧>><<••治通鉴资皮资贾人夏则 B 、⎪⎩⎪⎨⎧••生者养而择也养 C 、⎪⎩⎪⎨⎧••纳宦其子贫病者疾疹寡妇孤了令老者无取壮妻令,,,, D 、⎪⎩⎪⎨⎧••以烦执事敢不尽力者乎敢其有 答案:C解析:C 项两个“令”都就是“命令”的意思。

高中语文勾践灭吴同步练习3 人教版

高中语文勾践灭吴同步练习3 人教版

高中语文勾践灭吴同步练习3一、选择:1、下列各句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贾人夏则资皮B、民具有三年之食C、请姑无庸战D、吾不欲匹夫之勇,欲其旅进旅退2、下列句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动词,穿着B、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亲身,亲自C、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遂使之行成于吴成功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三岁释其政B、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C、共知越国之政D、令壮者无取老妇4、下列下划线字的用法以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知如寡人着,安与知耻B、劝果行,国人皆劝孰为汝多知乎劝君更尽一杯酒C、遂四者无一遂D、当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自杀未遂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5、下列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它三句的是:()A、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

B、乃号令于三军曰。

C、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

D、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二、填空:1.《勾践灭吴》节选自(),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史书,记载了周穆王十二年到周贞定王十六年的历史。

1、课文默写:(1)寡人闻古之贤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寡人将助天灭之。

(2)吾不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此,则有常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此,则有常刑。

(3)有志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苦心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京版必修1第一单元第二课《勾践灭吴》同步练习(解析版)2023-2024年 (高考复习通用)

北京版必修1第一单元第二课《勾践灭吴》同步练习(解析版)2023-2024年 (高考复习通用)

1. 下列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它记载了战国时期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史实。

B.勾践是春秋前期越国国君,他曾卧薪尝胆,最终打败了吴国阖闾。

C.《国语》以记言为主,兼及记事,结构完整,有一定的故事性,语言简洁质朴,浅近生动,有一定的文采。

D.《勾践灭吴》叙述了勾践失败之后,处心积虑,务求报仇雪耻,经过长期奋斗,终于达到目的的故事。

2.下列成语中,“礼”的意思与“必庙礼之”的“礼”相同的一项是( B )A.礼尚往来B.礼贤下士C.礼义廉耻D.彬彬有礼3.下列句子中,“其”代说话人自己的一项是( C )A.执其手而与之谋B.吾不能居其地C.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D.其有敢不尽力者乎4.下列各项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①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②吊有忧,贺有喜③令壮者无取老妇④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⑤三年释其政⑥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⑦而摩厉之于义⑧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A.①②⑤⑦⑧B.①③④⑤⑥C.①③⑤⑥D.①③④⑦5.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爪牙之士:武士,勇猛的将士。

A.然谋臣与爪牙之士....B.无乃后乎无乃:恐怕。

..C.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衣:动词,穿。

D.遂使之行成.于吴成:成功。

6.下列各项中全都说明勾践救济贫困、礼贤下士的一组是( B )①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②庶子死,三月释其政③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宦其子④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⑤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A.①④B.③④C.④⑤D.①②7.下面两句在文中的意思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B )①无乃后乎? ②何后之有?A.①不就太迟了吗?②怎么会有这样的后果呢?B.①恐怕太迟了吧?②哪能说太迟了呢?C.①不是太落后了吗? ②怎么会有落后一说呢?D.①恐怕太落后了吧?②哪能说太落后了呢?8.下列句式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D )A.何后之有? (宾语前置句)B.乃号令于三军日。

北京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同步测试1.2勾践灭吴节选

北京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同步测试1.2勾践灭吴节选

【课内理解与分析】1、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解释全都有误的一组是(D )①君与之共知越国之政(知:掌管)②支子死(支子:支撑家业的长子)③寡人请更(更:换人)④吊有尤(对人民有丧者进行慰问)⑤广运百里(广:指东西;运:指南北)⑥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通“征”,指征税)A、①②③B、③④⑤C、②④⑤D、②③④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语句中加线的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B )①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

②如寡人者安与知耻?③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

④进不用命,退则无耻。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3、下列句中加线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C)①然谋臣与爪牙之士②唯君左右之③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④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⑤生丈夫,二壶酒,一犬⑥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A、①③B、②⑤C、②⑥D、②④4、下列句中加线的“之”,都作助词的一组是(A )①臣闻之②何后之有③夫差将欲听与之成④我攻而胜之⑤服之而已⑥若水之归下也⑦公与之母⑧国之孺子之游者⑨昔者之战也⑩今寡人将助天灭之A、①②⑥B、②③⑧C、②⑤⑨D、①⑥⑩5~7题各句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分别是5、①无乃后乎?②何后之有?(B)A、①不就太迟了吗?②怎么会有这样的后果呢?B、①恐怕太迟了吧?②哪能说太迟了呢?C、①不是太落后了吗?②怎么会有落后一说呢?D、①恐怕太落后了吧?②哪能说太落后了呢?6、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

(B )A、我不想凭一般人的血气之勇,我要让我的军队齐步向前,齐步后退。

B、我所要的不是一般人的血气之勇,我想要我的军士齐步向前,齐步后退。

C、我不想凭自己的匹夫之勇,让军队打进去再退回来。

D、我不希望你们只凭匹夫之勇,成旅的人进去了,又成旅的退回来。

7、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B )A、谁是我的君主啊,怎么可能不死呢?B、谁的恩惠有像我们的君主那样的,哪能不为他拼命呢?C、这是我们的君主啊,哪能不为他拼命呢?D、有谁能像我的君主这样呢,怎么能不去死呢?8、对勾践灭吴之所以成功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 )A、文种这个人才的发现和重用。

北京版高中语文教材目录

北京版高中语文教材目录

北京市高中课改实验版语文教材目录(含必修和选修)《北京市高中课改实验版•语文》目录阅读•写作一(必修)第一单元写人记事文1.范爱农鲁迅2.古文两篇勾践灭吴(节选)《国语》游侠列传(节选)司马迁3.一条铁路的完成萧红4.故乡人汪曾祺第二单元小说与故事5.林冲棒打洪教头施耐庵6.项链莫泊桑7.断魂枪老舍8.许三观卖血记(节选)余华第三单元社科科普文9.洛阳牡丹记欧阳修10.米洛斯的维纳斯青冈卓行11.这个世界的音乐托马斯•刘易斯12.动物的疼痛彼德•辛格阅读•写作二(必修)第一单元中国古代诗歌1.先秦诗三首魏风•伐檀《诗经》卫风•氓《诗经》国殇屈原2.汉魏六朝诗三首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 陶渊明白马篇曹植3.唐诗八首鹿柴王维辛夷坞王维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王昌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王昌龄春夜喜雨杜甫登高杜甫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琵琶行白居易4.宋词五首苏幕遮范仲淹念奴桥•赤壁怀古苏轼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声声慢李清照第二单元中国现代诗歌5.现代诗三首天狗郭沫若再别康桥徐志摩也许-—葬歌闻一多6.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7.当代诗三首上海夜歌公刘致橡树舒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8.旧体诗三首自嘲鲁迅瘦石画苏武牧羊图聂绀弩贺新郎•读史毛泽东第三单元古今戏剧9.窦娥冤关汉卿10.牡丹亭(惊梦)汤显祖11.杨门女将吕瑞明等12.红灯记阿甲、翁偶虹阅读•写作三(必修)第一单元小说与人物1.祝福鲁迅2.守财奴巴尔扎克3.葡萄的精灵王蒙4。

聂小倩蒲松龄第二单元古今应用文5.谏伐匈奴书司马迁6。

关于希特勒入侵苏联的广播演说丘吉尔7.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8.书信三则与韩荆州书李白赴义前禀父书方声洞傅雷家书傅雷第三单元外国诗歌9.外国诗歌(一)十四行诗莎士比亚自己之歌(选二) 惠特曼10. 外国诗歌(二)应和波德莱尔慰藉夏尔11。

外国诗歌(三)浪游者的夜歌歌德致命运女神荷尔德林豹——在巴黎动物园里尔克12。

高中语文勾践灭吴同步练习2 人教版

高中语文勾践灭吴同步练习2 人教版

高中语文勾践灭吴同步练习2一、基础部分(18分,每小题3分)1.选出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欲其旅进旅退B.令老者无取壮妻C.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D.无不也2.加点字释义全部错误的一组是( )A.丈夫..二十不取(妇女的配偶)与大国执仇..(结仇)不患其志行之少耻..(缺乏知耻雪耻的精神)果行..(果决地这样做)B.寡人请更.(改变)越四封..之内(四境)父勉.其子(劝)谋臣与爪牙..之士(帮凶)C.卑.事夫差(卑鄙)当室者..死(管家的人)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一亿)旅.进旅退(军队)D.广运.百里(东西为运)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那人)请姑.无庸战(暂且)匹夫..之勇(个人)3.选出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两项( )A.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政,赋役)B.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磨励)C.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他的身体)D.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一亿,一百万)4.选出词类活用相同的两项( )A.甲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B.置渔人所罾.鱼腹中C.稍稍宾客..其父D.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5.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何后之有?A.此则寡人之罪也B.无乃后乎C.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D.又何求焉6.对下列各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

译文:(勾践表示)今后对待人民要葬死、问伤、养生;凡有丧事者则前往吊唁,凡有喜事者则前往庆贺;他国之人来往于越国者,都要有专人接送,以尽地主之宜,去掉那些为人民所厌恶的作法,弥补人民感到不满足的地方。

B.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而患其众之不足也。

译文:吴王夫差手下穿着水犀皮铠甲的士卒有十万三千,但是他不考虑军队的志向行动是否知耻,只追求兵多装备好。

C.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译文:谁是国君啊,难道可以不为他效力卖命吗?D.又郊败之。

高中语文:1.2《古文两篇——勾践灭吴 节选》同步练习 北京版必修1

高中语文:1.2《古文两篇——勾践灭吴 节选》同步练习 北京版必修1

《勾践灭吴(节选)》练习一、积累·整合1、下面加点字的字音有误的一项是:A蓑.笠(suō)絺.(chī)商贾.(gǔ)B栖.息(qī)仇雠(chóu)譬.如(pì)C哺.乳(bǔ)饩.(xì)孺.子(rú)D爪.牙(zhǎo)疾疹.(chèn)去民之所恶.(è)2、下面词语的解释中有误的一项是:A吊.有忧,贺有喜吊,慰问B去民之所恶.所恶,不喜欢的(事物)C然后卑.事夫差卑,谦卑地D乃致其父母昆弟而誓.之誓,使…发誓3、下面句字中的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吾不欲匹夫之.勇也B乃号令于.三军曰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C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D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二、感受·鉴赏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练习(一)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

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遂使之行成于吴。

1、解释下面词语:(1)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知:(2)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资:(3)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无乃:2、翻译下面句子:(1)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结合语境,说明文种在这里用“贾人”的例子,意在说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广运百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勾践灭吴(节选)》练习
一、积累·整合
1、下面加点字的字音有误的一项是:
A蓑.笠(suō)絺.(chī)商贾.(gǔ)
B栖.息(qī)仇雠(chóu)譬.如(pì)
C哺.乳(bǔ)饩.(xì)孺.子(rú)
D爪.牙(zhǎo)疾疹.(chèn)去民之所恶.(è)
2、下面词语的解释中有误的一项是:
A吊.有忧,贺有喜吊,慰问
B去民之所恶.所恶,不喜欢的(事物)
C然后卑.事夫差卑,谦卑地
D乃致其父母昆弟而誓.之誓,使…发誓
3、下面句字中的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吾不欲匹夫之.勇也
B乃号令于.三军曰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
C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
D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
二、感受·鉴赏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练习
(一)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

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遂使之行成于吴。

1、解释下面词语:
(1)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知:
(2)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资:
(3)然后乃求谋臣,无乃
..后乎无乃:
2、翻译下面句子:
(1)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语境,说明文种在这里用“贾人”的例子,意在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广运百里。

乃致其父母昆弟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

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
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

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人,公与之饩。

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

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宦其子。

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

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

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无不歠也:必问其名。

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

1、解释下面词语:
(1)乃致.其父母昆弟而誓之致:
(2)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蕃:
2、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
(1)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2)三年释其政
3、请概括这一段中勾践为了复仇采取了哪些措施,并用原文加以具体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思考·领悟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练习
国之父兄请曰:“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矣,请报之。

”勾践辞曰:“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

如寡人者,安与知耻?请姑无庸战。

”父兄又请曰:“越四封之内,亲吾君也,犹父母也。

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勾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

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而患其众之不足也。

今寡人将助天灭之。

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

进则思赏,退则思刑;如此,则有常赏。

进不用命,退则无耻;如此,则有常刑。


果行,国人皆劝。

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又郊败之。

遂灭吴。

1、解释下面词语
(1)今越国亦节矣,请.报之请:___________________
(2)果行,国人皆劝.劝:___________________
2、勾践在国之父兄第一次请战的时候为什么没有答应,而是说“姑无庸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选段内容,试分析勾践战胜吴国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应用·拓展
勾践灭吴是春秋末期的著名历史事件,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事迹也激励了无数后人。

请你在课外搜集相关资料,试写一篇对勾践这一历史人物的评论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积累·整合
1、D(去民之所恶,应读为wù)
2、D(乃致其父母昆弟而誓.之,应为“对……发誓”)
3、C
A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取独助词)
吾不欲匹夫之.勇也(的)
B乃号令于.三军曰(对)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在)
C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
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
(两个“其”都是第三人称代词)
D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介词,把)
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连词,表修饰关系)
二、感受·鉴赏
(一)1、(1)管理(2)准备,储备(3)只怕,表推测
2、(1)就像蓑笠一样,雨已经下来了,肯定要到处找它
(2)如果能够让我听听您的高见,哪有什么晚的呢
3、文种的话反映了他的人才观,实际上是用通俗形象的比喻含蓄地责备君王平日没有培养谋臣武将以备用。

(二)1、(1)招致,招集(2)生息,繁殖
2、(1)“帅”通“率”(2)“政”通“征”
3、鼓励生育:(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

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人,公与之饩)举一二例子即可。

减免赋税: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
培养人才: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
招纳贤士: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三、思考·领悟
1、(1)请允许(2)劝勉,鼓励
2、意在进一步激发全体越国百姓的求战欲望
3、根本原因是得到了民心,即广大民众的全力支持;上下一心,团结一致。

(其它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四、应用·拓展
鼓励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写出自己的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