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孟子文章选读》教学设计示例(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孟子教案8篇

孟子教案8篇

孟子教案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报告大全、心得体会、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条据文书、事迹材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comprehensive reports, reflectio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legal documents, historical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rehensiv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孟子教案8篇有针对性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系统化的教案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体系,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孟子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孟子》短文两篇(孟子见梁襄王弈秋)(教师中心稿)教学教案

《孟子》短文两篇(孟子见梁襄王弈秋)(教师中心稿)教学教案

《孟子》短文两篇(孟子见梁襄王弈秋)(教师中心稿)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孟子》短文两篇;(2)能够分析并解读孟子见梁襄王弈秋的故事,理解孟子的思想观点;(3)能够运用文中的观点,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短文内容;(2)学会通过故事,领悟孟子的思想观点;(3)学会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提升自身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尊师重道的品质,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3)培养学生勇于担当的精神,肩负起社会责任。

二、教学重点1. 短文两篇的内容理解和背诵;2. 孟子见梁襄王弈秋的故事解读,孟子思想观点的分析;3. 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结合。

三、教学难点1. 短文中古文词汇的理解和运用;2. 孟子思想观点的深度解读;3. 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有机结合。

1. 教师准备:对《孟子》短文两篇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孟子见梁襄王弈秋的故事背景,掌握孟子的思想观点;2. 学生准备:预习短文,对文中生僻词汇进行查阅,了解孟子及其思想。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孟子及其思想,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短文,理解故事内容,对文中不懂的词汇进行查阅。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孟子见梁襄王弈秋的故事,理解孟子的思想观点。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深入解读孟子思想观点。

5. 案例分析教师举例分析孟子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学会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短文,深入思考孟子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并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8.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情况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孟子文章选读》教学设计.doc

《孟子文章选读》教学设计.doc

《孟子文章选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了解孟子的生平及思想; 2.了解《孟子》的艺术成就; 3.掌握基本的文言知识,熟读课文; 4.诵读课文,领会孟子的论辩风格和运用比喻之妙; 5.诵读课文,整理并评价孟子的思想和文章的写作特色。

关于运用“倒序”法进行单元教学的建议综观本单元的5篇课文,篇幅一篇比一篇短,难度一篇比一篇小。

我们可以依第21课至第18课的“倒序”开展教学。

这样便可以使得学生能够一步步由浅入深的接近孟子、了解孟子。

(一)安排1课时教学《短文两篇》1.指名讲述“弈秋”的故事,并由此拉开本单元教学的序幕。

2.对照所讲“故事”和注释,落实《弈秋》的字词句,领会课文的寓意。

3.引导学生结合注释自读《齐人有一妻一妾》,要求做到流利朗读,准确译文。

4.由学生复述《齐人有一妻一妾》的故事情节。

5.讨论《齐人有一妻一妾》的寓意,补充原文省略的文字——“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

”6.教师小结,重点强调其幽默风趣的语言特色。

7.课外作业:借助工具书和资料翻译《孟子见梁襄王》全文。

(二)安排1课时教学《孟子见梁襄正》和《庄暴见孟子》1.抽两位同学分别将《孟子见梁襄王》的译文妙在黑板上(有条件者可直接将译文投影到屏幕上)。

2.根据黑板或屏幕上的“译文”教读课文,让译文与原文对号入座,使误译得到纠正,漏译得到补充,加强朗读环节,体会譬喻论证。

3.分组(4至6人)学习《庄暴见孟子》,在组长的带领下,须做好以下工作:①通读全文,准确读音,正确断句;②试译原文,把握不准者作好记录,准备提问求教;③找出文中的对比句,思考其运用的好处;④归纳民本思想的具体内容。

4.逐项检查分组学习情况,重点突出“朗读”和“质疑”两个环节。

5.作业:完成练习三。

(三)安排3课时学习《齐桓晋文之事》第一课时: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即从开头至“王请度之”。

1.学习课文第一层(从开头到“则王乎”)。

一读之后要求能翻译原文,懂得“是以”属固定词语,“臣未之闻也”属宾语前置句;(已注释的词句属特殊用法的要突出强调,下同。

古文阅读教案孟子选读

古文阅读教案孟子选读

古文阅读教案孟子选读孟子选读一、导入古文阅读是培养学生修身养性的重要方法之一,而孟子作为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代表者,他的思想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教案将以孟子选读为主题,为学生提供系统学习古文阅读的机会,通过深入理解孟子的思想,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古文《孟子》中的重要观点和思想;2.能够独立进行古文阅读,掌握基本阅读技巧;3.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思辨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重点1.教学内容:《孟子》中的重要章节和思想;2.教学重点:理解古文内容,掌握阅读技巧。

四、教学过程1. 学习《孟子》中的关键章节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选择《孟子》中的关键章节进行选读,如《离娄下》、《盗跖》等,注重突出孟子思想的核心内容和人物形象的塑造。

在课堂上,通过逐段解读,深入分析其中的观点和思想,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与发言。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辅助材料的运用,如图表、图片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文。

2. 阅读技巧的训练古文阅读并非易事,学生需要获得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古文。

在课堂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训练:a) 理解文句的词义:指导学生掌握古文中的意象和隐喻,培养学生的语境推测能力;b) 解析文句的结构:指导学生分析古文句子的结构,理解主谓宾的关系,帮助学生把握句子的整体意义;c) 分析段落的脉络:引导学生理解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帮助学生掌握古文的整体结构和思路。

3. 培养道德情操和思辨能力孟子的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道德修养,我们可以通过教学内容中的案例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通过讨论和思辨,学生将更好地理解孟子的思想,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1. 参与度: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包括主动发言的频率和质量;2. 阅读能力:评估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包括对古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3. 思辨能力和道德情操:评估学生对孟子思想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在道德问题上的思考和反思能力。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孟子》选读三民为贵教案1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孟子》选读三民为贵教案1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目标
1、知识目标:(1)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相关文化常识、重点文言词语等文言知识。
(2)通过共同分析及探讨,学生能够理解孟子的“民贵”思想极其现实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共同探讨及学习,学生能够提高自主分析文章的能力,并能举一反三;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学习及知识拓展,学生能够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1完成预习作业同时回忆已有知识。
2 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两则文段中心内容。
1 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文言知识积累不求多,只求扎实且精细。
2 提高学生提炼、概括能力。
四、“民为贵”思想的拓展延伸
列举六则相关文段,学生诵读并找出异同。
自主分析
历史长河中,有涓涓细流,更有惊涛骇浪!让学生去感受不同思想主张下不同的情况。
教学重难

教学重点: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的文化常识及重点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通过探究学习及知识扩展,培养学生爱国情操。
教学
思路
1 兴趣引入
2 基础为主
3 拓展延伸
主要教学方法
引导启发法
拓展延伸法
自主探究法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时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以甲骨文中“民”字的写法导入,引起学生兴趣。(甲骨文中对“民”字的写法解释有不同版本,本课选取其中一种解释。)
能猜出是“民”字,但无法解释造字本意。
感兴趣,才能有兴趣。
二、“民”字的拓展延伸
回忆以前学过的对于“民”不同的称呼。
回忆已有知识。
温故才能知新。
三、检查课前预习情况并分析课文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孟子》选读3民为贵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孟子》选读3民为贵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民为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重点学习1-3则,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2.领会孟子的论辩风格,品味《孟子》善用比喻的论证风格。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感受孟子“民为贵”的民本思想,探究孟子的“民本思想”在现实中的意义。

【教学重点】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论证技巧以及拓展延伸【教学设备】多媒体一体机【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歌曲《不知该怎么称呼你》一经推出,迅速走红,点击量突破亿次。

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欣赏感受一下歌曲的魅力!(播放歌曲)这首歌反映的是习总书记“以百姓之心为心”,老百姓也把总书记当作自家人。

以“民”字打底,聚焦领袖和人民鱼水深情,反映老百姓最真实的感受。

词美、曲美、情感美!朴实的语言在温情的画面中流淌,一直暖到心坎里。

我想这便是这首歌走红的密码!关注百姓,关注民生不仅仅是我们今天的主旋律,早在战国时代,“亚圣”孟子就曾提出“民为贵”的主张,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民为贵》一文。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你认为学习本课,我们应该掌握哪些知识?(找同学回答,引发思考)展示三维目标二:检查预习:1、“千言万语总关音”检查字音(找一名同学朗读注音,全班齐读)2、朗读前三则:文言是一种艺术,诵读是掌握文言的最好方法。

下面找三名同学分别朗读。

(我们读课文首先要注意正音,读准字音。

第二要把文章节奏把握好。

)三、处理文言基础知识:采用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进行1、三分钟时间,小组讨论,分别从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四个角度探究文言基础知识。

每组事先选好角度,派代表上黑板展示。

满分10分,错一处扣2分。

学生代表展示,教师适当点评。

小组PK。

(在此环节我采用了现代科技手段“希沃LINK”既节省了时间,又方便了课堂展示。

)2、抢答题:设置3道选择题,2道翻译题。

(选择题3分,翻译题5分)进一步检查落实学习效果。

《孟子》选读公开课教案

《孟子》选读公开课教案

《孟子》选读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孟子》的作者、背景及其主要思想,能够理解并运用孟子的观点分析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诚信、友善等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孟子》的主要思想。

(2)能够运用孟子的观点分析问题。

2. 教学难点:(1)孟子的一些抽象道德观念的理解。

(2)如何将孟子的思想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孟子》的作者、背景及其主要思想。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孟子》选段,理解文本内容。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孟子观点进行分析,分享自己的看法。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讲解,深入分析孟子的思想。

5. 案例分析: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运用孟子的观点进行分析。

四、课后作业2. 选取一个孟子观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短文进行分析。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孟子》的主要思想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能否运用孟子的观点分析问题。

3. 学生在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中的表现。

4. 学生对孟子思想的内化程度及其在生活中的实践。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案例教学: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孟子的思想。

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孟子》选读教材。

2. 参考资料:相关研究《孟子》的书籍、文章。

3. 网络资源:有关《孟子》的视频、音频资料。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孟子》的背景、作者及主要思想。

2. 第二课时:自主学习《孟子》选段,理解文本内容。

3. 第三课时:课堂讨论,分享孟子观点的分析。

4. 第四课时:教师讲解,深入分析孟子思想。

5. 第五课时:案例分析,运用孟子观点分析生活实例。

2019-2020学年高三语文《论语孟子选读》教案(第六课时)

2019-2020学年高三语文《论语孟子选读》教案(第六课时)

2019-2020学年高三语文《论语孟子选读》教案(第六课时)教学内容:《君子不忧不惧》教学目标:1.理解并整理本板块中的通假字、文言实词及虚词“其”的用法。

2.认识孔孟的忧乐观,使自己好德求人,内省不疚。

重点难点:1.如何理解孔孟的忧乐观2.体会孟子的议论技巧教学方法:讲解、诵读、探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儒家讲的道德修养的过程,既是一个由己及人的“外推”过程,更是一个自我完善与升华的过程。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去做呢?让我们一起学习“修养的境界”这一专题的第一板块《君子不忧不惧》。

二、文本研读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评析】自省,则是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

曾参提出了“反省内求”的修养办法,不断检查自己的言行,使自己修善成完美的理想人格。

这种自省的道德修养方式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因为它特别强调进行修养的自觉性。

2.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评析】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3.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译文】孔子说:“中庸作为一种道德,该是最高的了吧!人们缺少这种道德已经为时很久了。

”【评析】宋儒说,不偏不倚谓之中,平常谓庸。

中庸就是不偏不倚的平常的道理,是一种折衷调和的思想。

孔子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的这一状态,并概括为“中庸”,这在古代认识史上是有贡献的。

《孟子》短文两篇(孟子见梁襄王弈秋)(教师中心稿)教学教案

《孟子》短文两篇(孟子见梁襄王弈秋)(教师中心稿)教学教案

《孟子》短文两篇(孟子见梁襄王弈秋)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孟子》短文两篇;(2)能够分析并解读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3)能够理解孟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短文内容;(2)通过对比分析,探讨孟子与其他思想家的观点异同;(3)通过案例分析,联系现实生活,体会孟子的思想价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2)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素养;(3)培养学生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短文两篇的主要内容及其内涵;2. 孟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3. 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1. 短文中的文言文语句理解和翻译;2. 孟子思想的深入解读和联系现实;3. 短文内涵的拓展和延伸。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短文内容、重点句子和词语的解释、孟子的思想简介等;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孟子》及其地位;(2)引导学生关注短文,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短文,理解大意;(2)学生圈点勾画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3)学生通过合作探讨,解决自主学习中的问题。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短文的内容和内涵,重点解析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2)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孟子与其他思想家的观点,探讨孟子的独特之处;(3)教师联系现实生活,讲解孟子的思想价值。

4. 课堂讨论:(1)学生分享自主学习的心得和问题;(2)学生就课堂讲解的内容进行讨论和提问;(3)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延伸。

5. 课堂小结:(2)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分享收获和感悟。

6. 作业布置:(1)学生背诵短文;(3)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7. 课后反思: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论语》《孟子》选读(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论语》《孟子》选读(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论语》《孟子》选读(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教学步骤】《我读论孟》四步法:释-- 译-- 解-- 记1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翻译文句,读懂文章内容。

[ 自学为主、课前完成]2 、检查、交流并梳理语言障碍。

[ 生生互助、师生互助]3 、选择部分章节,提供诸家集释,弄清其主要观点和侧重点。

[ 教师提供素材,师生揣摩分析概括]4 、在诸家的解读中,你欣赏哪点或哪些认识?简要说明理由。

[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5 、根据自己的见闻或联系现实生活,找出相应的例子,并谈谈自己的认识。

[ 关注现实,认真思考]6 、孔孟的话给你什么启迪?请模仿诸家中的某一语言风格或另劈蹊径,写一段不少于150字的话。

[反思交流,历练自得]7 、背诵一些名句。

第一课时一、为什么还要读孔孟的书?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

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

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

(《中国文化史》柳诒徵,231 页)要读名著,就是因为每一个民族、每一个时代的精神的精华都凝聚于其中,人类最美好的创造都汇集于其中,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就是通过各类学科的名作、经典的阅读,而代代相传的。

-- 在这个意义上,受教育[ 这里讲的是识字教育以上的中高等教育]的基本途径就是“读名著[ 经典]” (《语文教育门外谈》钱理群,59 页)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

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 (《孟子万章下》)二、怎样阅读经典?要用“心”去读,即主体投入的感性的阅读:以你之心与作者之心、作品中人物之心相会、交流、撞击,设身处地地去感受、体验他们的境域,真实的欢乐与痛苦,用自己的想象去补充、发展作品提供的艺术空间,品味作品的意境,思考作品的意义。

文学(经典)阅读的另一个重点,应该是对作品语言的感悟。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孟子》选读2.3《民为贵》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孟子》选读2.3《民为贵》教学设计

《民为贵》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常见的文言知识;2、深入理解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并分析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3、进一步领会孟子的的论辩风格及语言特色。

教法设计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来领悟孟子散文的特点2、讨论法:讨论孟子的“民本思想”在现实中的意义重点难点理解孟子的“民本思想”中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得民心者得天下”精思后结合现实进行分析。

学情分析主要讲授第1则、第2则、第3则选文,学生通过预习尽量掌握字音,学生结合注解疏通文意,引导学生把握孟子的民本思想,结合现实分析孟子的民本思想在当今现实的意义。

1、课前完成预习2、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请看这幅图,这是哪个地方?(生答:鳌山书院),对,这是我们学校后面的“鳌山书院”,书院的墙上刻有孔子的《弟子规》,相信同学们在诵读中学到了孔子的“礼”与“仁”的思想。

我们的“鳌山书院”传承了孔子的教育思想,比如:“因材施教”、“言传身教”、“温故而知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的思想。

一百多年来,我们的书院培养了许多的人才,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位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

二、放动漫三、明确学习目标四、放朗读五、学生个别读1、2则,集体读第3则六、检查预习并思考分析课文内容(一)、检查字音:稷 jì粢盛zī chéng 桀jié獭tǎ圹kuàng 鹯zhān 爵 què1,于传有之2,虽欲无王,不可得已3,所恶勿施4,苟为不畜,终身不得5,三年之艾Zhuàn wàng wù xùài(二)、检查文意疏通并思考分析课文内容第一则:词:1、社稷:2、是故:3、牺牲:4、粢盛:句式:祭祀以时明确:1、“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

古代帝王都要祭祀社稷,以后社稷就成了国家的代称。

2、因此 3、供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8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教案(7)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8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教案(7)

3.8 寡人之于国也(第一课时)教案(人教版必修3)【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学习本文比喻鲜明,善用排比,对偶,增强文章气势的特点。

2.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的语言现象,及一词多义的准确运用。

二、能力训练目标1.学习巧用比喻释疑的方法,提高论辩能力。

2.提高掌握古汉语常识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1.理解孟子主张行仁政,重视民心的向背,利民保民的积极思想。

2.对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进行探讨。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重点:学习孟子善用比喻说理,气势充沛的论辩方法。

难点:对孟子“仁政’内容的理解。

解决办法:1.对课文第三部分阐述实行“王道”的七种措施的正确理解。

这部分实际上是孟子“仁政”内容的具体化。

2.对孟子及《孟子》一书的了解。

【课时安排】2课时【学生活动的设计】1.课前预习(1)熟读课文。

(2)借助字典,正确译文。

(3)归纳文意,记下学习的难点。

2.课内采用专题讨论的方法。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1.疏通课文,把握文章的主旨及结构。

2.了解作者,作品及相关知识。

二、整体感知1.解题本文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题目是编者加的。

《孟子》是先秦儒家学派的著作,记录了孟子的言行,是孟子的弟子编辑的,共七篇。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在山东省邹县)人,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孟子的中心思想是“仁义’。

主张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重视民心的向背。

主张“制民之产’(使农民有规定数目的田可耕),但同时却主张恢复西周井田制度。

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

曾游说齐宣王、梁惠王,宣传他的政治主张,但始终未被采纳。

《孟子》的文章很雄辩,感情强烈,辞锋犀利。

在宣传主张、论辩事理时,常能分析对方的心理,因势利导,步步深人,层层进逼,以使自己的论辩最后获胜。

《孟子》还善于运用譬喻来说明道理。

常于从容谈论之间引喻对比,意思精列。

2.文章的主旨及特色本文是记孟子答梁惠王问所讲的几段话,主要内容是阐明王道政治的。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孟子》选读4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教案6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孟子》选读4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教案6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教学目标】1、检测自学情况,巩固复习重点字词。

2、引导把握孟子“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理解对比描写在说理中的作用。

2、引导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

2、引导领悟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学习其关注民生疾苦的火热情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教具准备】助推资料、ppt资料【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华夏文明悠悠五千年,圣人先哲灿若繁星,而先秦纵横捭阖的诸子百家便是这条浩大星河的源头,无论是冷眼观世的老子,看破红尘的庄子,还是汲汲救世的孔子,金刚怒目的韩非子,都值得我们后人膜拜千年。

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有着“帝王师”之称的孟子,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仁人之心”。

二、以相识孟Ppt出示孔子、庄子、孟子、韩非子的画像,请同学们凭借自己对孟子的认识和了解来辨别出哪一幅图是孟子的画像,并简单说明理由。

三、以文探孟(一)以诵知文(整体感知)齐读文章并思考:这篇文章总共有三则,都是以语录体的形式所呈现的。

那么,这三则文字主要是孟子与谁的对话?谈论的是关于什么的话题?(三则文字是孟子分别与齐宣王、梁惠王、齐宣王的对话。

他们谈论了关于“施政于民”的话题。

)(二)以文解孟(研读文章)1.以文见忧(民之忧)元代诗人张养浩有诗云,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无论朝代如何更迭,百姓都难逃厄运。

那么,在孟子看来,百姓到底在“忧”什么呢?从三则文字中找到相关语句来解释百姓之“忧”是什么。

(民之忧:⑴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举疾首蹙额而相告。

⑵独乐台池鸟兽。

→民欲与之偕亡。

⑶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

→睊睊胥谗,民乃作慝。

)2.化忧为乐(民之乐)自读文段,思考孟子在文中言了哪些乐。

勾画重点,完成表格,小组交流。

四、以时知孟结合时代背景(助推资料),感受孟子思想的可贵。

各诸侯王为争地夺利不顾百姓,穷兵黩武,而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士人因阶级不同,也纷纷提出各自的主张,产生百家争鸣之盛况。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孟子见梁惠王》1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孟子见梁惠王》1

沐经典之风,树高德之人——《孟子见梁惠王》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对孟子文章的思想有基本的理解和认知,对孟子风格和手法也有比较深度的掌握,具备了经典释义、经典评价和运用经典的基本能力。

学生能通过诵读经典,进一步理解孟子思想,并阐发在新时代下的意义,解决纷争。

二、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先”“后”和掌握句式“何以……”。

2了解孟子的思想观点,体会文本中体现的儒家“仁政”观。

3进一步领悟孟子的语言风格和说理艺术。

4评价孟子的“义利”观,以及在新时代下运用孟子“义利”观解决纷争。

三、教学重点:1评价孟子的“义利”观,阐述在新时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2运用孟子的“义利”观,解决时代纷争。

四、教学难点:运用孟子的“义利”观或“仁政”思想,解决时代纷争。

五、教学方法:诵读和讨论六、教学用具:多媒体七、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引入:书香轻拂沁心灵,诗行轻滑渗血液。

在现实中迷惘了怎么办?在喧嚣中沉沦了怎么办?遇到争端了怎么办?——读经典一、导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1他以为人生来就具备仁、义、礼、智四种品德,提出“性善论”的主张。

2他反对不义的战争,反对“霸道”,主张施行保民而王的“王道”。

3他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贵君轻”思想。

4他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为“仁政”,其思想对后世有深刻影响。

5记录他言论的书,被奉为经典,他是儒家思想的继承者,他被称为“亚圣”。

他就是孟子,他是2021多年前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继孔子后重要的代表人物,他提出的“仁政”观点,不但在当时产生了积极深刻的影响,在今天孟子的思想依然有着深远的意义。

今天我们一起走近孟子,学习《孟子见梁惠王》一文,让我们读经典,释经典,品经典,用经典。

请同学们打开课文。

(导入以悬念式设计,让学生通过逐层深入,了解孟子)板书题目。

二、读经典: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诵读经典(全班齐读和经典领读结合)(设计读是为了理清字词,也是为了理解经典的需要)注意字词读音和意义乘hèng:古代一辆战车为一乘。

《孟子》短文两篇(孟子见梁襄王弈秋)(教师中心稿)教学教案

《孟子》短文两篇(孟子见梁襄王弈秋)(教师中心稿)教学教案

《孟子》短文两篇(孟子见梁襄王弈秋)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孟子》短文两篇;(2)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孟子的观点和思想;(3)能够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2)学会批判性思维,对孟子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3)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热爱经典文学作品的情感,提高审美情趣;(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关爱他人,关注社会。

二、教学重点1. 《孟子》短文两篇的主要内容及其论证方法;2. 孟子的观点和思想,以及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三、教学难点1. 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和运用;2. 对孟子观点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PPT,包括课文原文、注释、译文等;2. 准备相关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3. 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案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孟子》及作者孟子;(2)阐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2)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遇到问题可以组内讨论。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分析文章结构和论证方法;(2)教师重点讲解孟子的观点和思想,并结合现实生活进行阐述。

4. 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问题;(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5.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与孟子观点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7. 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熟读课文,背诵重点段落;(2)布置相关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六、教学反思教师应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如何,以及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高中语文教案:文言文阅读之《孟子》

高中语文教案:文言文阅读之《孟子》

高中语文教案:文言文阅读之《孟子》一、引言文言文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提升语文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在高中语文教案中,教师需要灵活运用不同文章,并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

本篇教案将围绕《孟子》这一经典文言文进行阅读指导,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该篇文章的主旨思想、把握关键词汇和句型结构,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阐述能力。

二、背景介绍《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孟子所著的经典著作之一。

全书共七篇,内容涉及政治、伦理、道德等方面。

其中第二篇《性善》为重要篇章,讨论了人性本善的观点,对于现代社会依然具有深远意义。

三、教材分析1.文章内容概述:本段主要描述了文章内容,并提示给出了一个引导思考或问题。

如何理解“人皆可使其志”这句话?2.重要词汇:本段列出了一些关键词汇,教师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词汇教学,如字词解释、造句等。

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孟子》这篇文言文的背景和主题;(2)理解文中关键词汇及句型结构。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对古代经典文献的理解和分析能力;(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辨与表达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导入活动:与学生共同回顾前几堂课的内容,并探讨一下今天要学习的《孟子》一节有哪些特点。

2.概念导入:通过简短的讲述,向学生介绍《孟子》这部著作的作者、内容和意义。

引发学生对于本篇文章的好奇心和阅读欲望。

3.总体理解:带领全体学生一起读一遍全文,从整体上了解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鼓励学生在阅读时暂时不追求完全理解,先抓住大意为主。

4.重点分析:针对本段给出的问题:“如何理解‘人皆可使其志’这句话?”,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相关内容,找到线索和依据,并进行合理推断与解释。

5.重点词汇讲解:针对本文中出现的重要词汇,逐一进行讲解,并通过举例或造句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六、拓展训练1.阅读扩展:布置相关阅读材料,要求学生进一步了解《孟子》及其他相关哲学著作的内容,对比不同观点并展开思考。

II部高三语文《论语孟子选读》教案(第八课时)

II部高三语文《论语孟子选读》教案(第八课时)

城东蜊市阳光实验学校第八课时教学内容:人与文化教学目的:1、诵读文本,整理有关文言知识。

2、理解孔孟热爱、尊崇古代传统文化的态度3、懂得“诗〞、“礼〞、“乐〞等传统文化对一个君子精神成长过程的影响和作用重难点:1、理解并翻译本板块中的著名章节2、理解“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尽信书不如无书〞等的含义。

教学方法:诵读、议论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孔子创立了古代教育理念和师道思想,最高的教育目的是塑造君子型的理想人格,进步人的精神境界。

要想到达这种境界,就必须在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汲取一定的营养。

那么孔孟对传统文化是什么态度和认识呢?二、文本研读4.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译文】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的东西,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

〞【评析】在孔子的观念当中,“上智〞就是“生而知之者〞,但他却否认自己是生而知之者。

他之所以成为学识渊博的人,在于他爱好古代的典章制度和文献图书,而且勤奋刻苦,思维敏捷。

这是他总结自己学习与修养的主要特点。

他这么说,是为了鼓励他的学生发愤努力,成为各方面的有用人才。

【激凝】:除了这句,孔子认为传统文化对人的开展有作用的句子还有哪些?5.子曰:“加(1)我数年,五十以学易(2),可以无大过矣。

〞【注释】(1)加:这里通“假〞字,给予的意思。

(2)易:指周易,古代占卜用的一部书。

【译文】孔子说:“再给我几年时间是是,到五十岁学习易,我便可以没有大的过错了。

〞〔再给我数年光阴,五十岁学好易经,也容许以没有大错误了。

〕【评析】孔子自己说,“五十而知天命〞,可见他把学易和“知天命〞联络在一起。

他主张认真研究易,是为了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天命〞。

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读易,韦编三绝〞。

他非常喜欢读周易,曾把穿竹简的皮条翻断了很屡次。

这说明孔子活到老、学到老的刻苦钻研精神,值得后人学习。

11.子曰:“诗三百(1),一言以蔽(2)之,曰:“思无邪(3)。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五孟子选读人和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五孟子选读人和教案

《孟子》选读《人和》教案本单元共有七课,每一课都围绕一个主题编排,所选择的语料主要是学习古代汉语的经典篇章,并具有很高的认识和鉴赏价值。

《人和》选录四则短文,从不同方面阐述了孟子的“人和”思想。

不仅从天时、地利、人和的比较中得出了人和最为重要的结论,而且还从一般的社会成员与统治者两个方面具体阐述了达到人和的具体办法。

这就要求学生在掌握好文言知识,还应深入系统地了解孟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从而提升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教材处理(1)、在讲授选文时,努力展示孟子思想的高度、深度、特色及其现代价值。

(2)、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概说的相关部分,以了解孟子及其文章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整体情况。

(3)、要联系到学生的现实人生问题。

启发学生要有大的关怀“反求诸己”,不能满脑子想的都是自己,从自身寻找不能与人和睦相处的原因。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古汉语知识。

2、理解学习孟子寓言故事情节简练集中的特点。

3、理解深刻的寓意和语言特色。

过程与方法:了解孟子的思想及政治主张,理清论证思路,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和思考、辩论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体会孟子思想的进步意义,让学生懂得“人和”的实质及重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个人道德修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

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及结构。

2、引导学生通过了解孟子的思想,通过了解孟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教学难点通过了解孟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情境引入一位印度国王曾让手下做样一个实验:将十只羊关在一间屋子里,然后往屋子里放一筐鲜草;将十条狗关在另一间屋子里,然后往屋子里放几块肉。

第二天国王打开第一间屋子的门,发出十只羊都安然地睡着觉,而筐中的鲜草都己被吃光,国王打开第二间屋子的门,令他大吃一惊……十条狗都遍体鳞伤,满身鲜血,奄奄一息,而几块肉却都完好无损。

国王不由得感慨:假如狗能像羊一样和睦相处,不仅不会受伤,还能享用美味的肉。

《孟子》选读 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孟子》选读 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孟子》选读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许钧友编写人:许钧友周菊李小刚张正雄寇青娥审核人:王芳审批人:编写时间:2011年10月班组姓名组评师评【使用说明】1、课前独立思考,完成学案“自主学习”部分;充分预习“合作交流部分”,课堂交流。

【学习目标】1、了解孟子生平。

2、比较系统的了解孟子的思想。

【学习重、难点】比较系统了解孟子的思想。

【自主学习】孟子--简介孟子,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待证实)。

孟子的出生距孔子之死(前479)大约百年左右。

战国时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人。

孟子本为“鲁国三桓”之后,父名激,母仉氏。

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邹国。

孟子三岁丧父,孟母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

是后世母教之典范。

孟子之--历史地位孟子,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孔子第四代弟子。

继承并发扬孔子的思想。

孔子是圣人,孟子是亚圣。

孟子与孔子合称孔孟其道,多数人称为“孔孟之道”。

关于--《孟子》《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民本、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

《孟子》一书,在汉代就被认为是辅翼“经书”的“传”,和孔子的《论语》并列。

南宋朱熹又把《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大学》和《中庸》被认为是孔子弟子曾参和孔子之孙子思的著作,这样,《孟子》一书便与孔子及孔子嫡系的著作平起平坐了,其实际地位更在“五经”之上。

元朝至顺元年(1330),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以后就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

在明清两代,官方规定,科举考试的八股文题目必须从《四书》中选取,要“代圣人立言”。

《孟子》一书便成了明清两代士子们的必读书了。

孟子思想之--民本思想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孟子文章选读》教学设计示例(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了解孟子的生平及思想;2.了解《孟子》的艺术成就;3.掌握基本的文言知识,熟读课文;4.诵读课文,领会孟子的论辩风格和运用比喻之妙;5.诵读课文,整理并评价孟子的思想和文章的写作特色。

关于运用“倒序”法进行单元教学的建议综观本单元的5篇课文,篇幅一篇比一篇短,难度一篇比一篇小。

我们可以依第21课至第18课的“倒序”开展教学。

这样便可以使得学生能够一步步由浅入深的接近孟子、了解孟子。

(一)安排1课时教学《短文两篇》1.指名讲述“弈秋”的故事,并由此拉开本单元教学的序幕。

2.对照所讲“故事”和注释,落实《弈秋》的字词句,领会课文的寓意。

3.引导学生结合注释自读《齐人有一妻一妾》,要求做到流利朗读,准确译文。

4.由学生复述《齐人有一妻一妾》的故事情节。

5.讨论《齐人有一妻一妾》的寓意,补充原文省略的文字——“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

”6.教师小结,重点强调其幽默风趣的语言特色。

7.课外作业:借助工具书和资料翻译《孟子见梁襄王》全文。

(二)安排1课时教学《孟子见梁襄正》和《庄暴见孟子》1.抽两位同学分别将《孟子见梁襄王》的译文妙在黑板上(有条件者可直接将译文投影到屏幕上)。

2.根据黑板或屏幕上的“译文”教读课文,让译文与原文对号入座,使误译得到纠正,漏译得到补充,加强朗读环节,体会譬喻论证。

3.分组(4至6人)学习《庄暴见孟子》,在组长的带领下,须做好以下工作:①通读全文,准确读音,正确断句;②试译原文,把握不准者作好记录,准备提问求教;③找出文中的对比句,思考其运用的好处;④归纳民本思想的具体内容。

4.逐项检查分组学习情况,重点突出“朗读”和“质疑”两个环节。

5.作业:完成练习三。

(三)安排3课时学习《齐桓晋文之事》第一课时: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即从开头至“王请度之”。

1.学习课文第一层(从开头到“则王乎”)。

一读之后要求能翻译原文,懂得“是以”属固定词语,“臣未之闻也”属宾语前置句;(已注释的词句属特殊用法的要突出强调,下同。

)二读之后必须了解齐宣王问话的切人点(以问“霸道”开端),孟子以“臣未之闻也”一句将话题转向谈论“王道”。

2.学习课文第二层(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到“是以君子远疱厨也”)。

分角色朗读,明确“保民而王”的政治主张,体会“以羊易牛”的阐发艺术,强调宾语前置句(“莫之能御”)、“之”字的区分(“臣固知王之不忍也”“牛何之”“王见之”)、兼词“诸”字等知识点。

3.学习课文第三层(从“王说”到“王请度之”),以练习代讲解,“逼”着学生自学。

练习设计如下:①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a.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这样)b.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区别)c.是诚不能也(的确)d.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行王道)e.王请度之(估量)②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a.然则一羽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保,为不用恩焉。

译:(这样看来,一根羽毛拿不起来是因为不愿用力;一车木柴看不见,是因为不愿用视力;百姓不被爱护,是因为不愿施恩泽。

)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尊奉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奉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儿童,推广开去也爱抚人家的儿童。

)③孟子善于设喻论证。

用“力举百钧而不能举一羽”“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来比喻(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用“挟太山以超北海”和“为长者折枝”来比喻(故王之不王,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请用原文作答。

④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并用两个字归纳孟子为宣王指明的方向。

大意:(阐述齐王之不正,是不为也,非不能也的道理。

)方问:(推恩。

)(注:原文从略,括号内文字为参考答案。

)第二课时:学习“抑王兴甲兵,危士臣”到篇末。

1.学习“抑王兴甲兵”至“孰能御之”。

在熟读课文、弄清文意的基础上,重点点拨以下知识:①使动用法:危(土臣)/朝(秦楚)②一词多义:抑(“抑王兴甲兵”“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若(“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其若是”)。

③特殊句子:若是其甚与/何以异于邹敌楚哉。

2.学习“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

’”到篇末。

结合高一学过的《寡人之于国也》(有一段文字基本相同),在“译”字上做文章,在“背”字上下功夫。

译原文应重点提示“进”“愿”“恒心”“仰”“俯”“谨”“孝悌”等词语;背课文要抓住行文思路——使百姓有恒产,足以饱身养家,施以礼义道德教育。

第三课时:立足本篇目,辐射本单元,涉及学过的孟子文,全面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论辩艺术及其他。

1.关于孟子的政治主张,重点剖析下列课文及其承载的思想:从《齐桓晋文之事》看孟子“保民而王,莫之能御”的仁政思想;从《庄暴见孟子》看孟子“与民同乐”的民本思想;从《孟子见梁襄王》看孟子“敬天保民”(范文澜语)的思想;从《寡人之于国也》(见《语文》第一册)看孟子选拔贤才要以民意为准绳的思想;从《攘鸡》等短文(见《读本》第五册)看孟子“省刑罚,薄税敛”的思想;从《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课文(见初中教材)看孟子“舍生取义”“顺乎民心,合乎正义”“勤奋不息、努力上进”等思想。

2.关于盂子散文的论辩艺术。

参见课本上郭预衡的《<孟子>简介》。

3.关于其他(如音乐与政治的关系,寓言样式的出现及影响,课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等),视教学实际取舍。

(四)安排三课时开展研究性学习1.课前准备:布置学生到图书馆或网上搜集孟子及其散文的有关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归纳,初步形成自己的某一个观点。

2.课堂练习:就《孟子》的某一“点”(可以是作者的某一思想,作品的某一特点,布局谋篇,遣词造句;语言风格等等)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小论文,要求观点鲜明,论据确凿,切入点小,角度新颖。

3.课后评改:选择有代表讲的1至2篇习作,翻印给全体同学,要求认真修改,并写出一百字左右的“评语”。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02年第10期王国彬)关于运用“先入为主”法进行单元教学的建议孟子的散文,气势磅礴,感情激越,“言近而旨远”。

根据这一特点,教学时可以采取“先入为主”的办法,即首先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论辩艺术,再学习本单元的课文,用课文作例证。

教学本单元拟安排6课时。

(一)安排1课时,初步了解孟子的主要思想和论辩艺1.布置学生阅读课本中郭预衡的《<孟子>简介》,标记要点。

2.教师归纳、补充孟子的主要思想内容和散文特点。

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仁政思想,其主要方面归列如下(对①②⑥⑦可结合选编课文展开讲述);①民本主义思想;②邦国的主权在民。

③民对不脱仁政的暴君是可以不服从的;④政事以民为归宿;⑤用人以民意为准;⑥国君应以保民为职分;⑦施仁政应使百姓安居乐业;⑧孟子反对不义的战争。

孟子是以“好辩”著称的。

他善于借题发挥,因势利导,牢牢掌握谈话的主动权,把话题巧妙自然地引入他预先构想的范围,步步深入到他要得出的结论上来。

简言之,孟子在论辩时善设机巧,先纵后擒,使论辩的对手成为靶子。

《孟子》里面还有一些文学价值很高的叙事文字,如《齐人有一妻一妾》。

故事精练生动,寓意深刻:人物形象也刻镂精细,情节完整而又有一定曲折,因而被后人誉为已具短篇小说的雏型。

《孟子》中还有一类单纯发表议论的较长的篇章,如《鱼,我所欲也》。

虽然没有标题,但它只围绕着一个中心的问题作较评论述的,实际上已接近于较完整的议论文。

总的说来,《孟子》散文,无论是其中的对话体部分,还是以叙事、议论为主的篇章,主要的风格特色就是气势磅礴,感情激越,锐不可当。

3.阅读“单元说明”,了解教学目标。

目标见“单元说明”中的“理解”“掌握”“品味”“了解”。

4.课外完成《齐桓晋文之事》一文后的练习四——到图书馆或网上搜集有关资料,然后与同学交流,说说你对《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和看法。

(二)安排4课时,学习本单元的5篇课文其中两课时学习《齐桓晋文之事》,一课时学习《庄暴见孟子》和《孟子见梁襄王》,一课时学习《齐人有一妻一妾》和《弈秋》。

无论教学哪篇课文,都必须重视“读”(读课文)、“译”(译原文)、“练”(完成练习题)三重奏。

此外,针对不同篇目还应有所侧重。

1.《齐桓晋文之事》侧重论辩技巧的学习。

此文的论辩技巧主要在于运用了反复问难、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层层进逼的方法。

文章开头,孟子迎合齐宣王希翼称霸的心理,成功地转换话题,提出“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的中心论点。

继而又机敏地从齐宣王怜惜牛的事实连类引发,肯定他有恻隐之心出发,施恩百姓并不难做到,批评宣王恩及禽兽而功不至百姓,有鼓励,也有指责。

至此迫使宣王道出真心话,承认自己不肯行王道是企图以武力称霸诸侯。

于是孟子从正反两方面说明行霸道无异于“缘木求鱼”,只有施仁政才能成就王业,激起齐宣王试行仁政的兴趣。

此时孟子才将王道的主张,施行仁政的内容、步骤、方法和盘托出。

用譬喻陈说事理,论列是非,是孟子论辩技巧的又一特点,如用“缘木求鱼”比喻齐宣王以霸道求统一天下的徒劳无功,生动形象,妙趣横生。

2.《庄暴见孟子》《孟子见梁襄王》侧重对比语言的品味。

教学时可要求学生找出文中运用对比的句子,说出其运用之妙。

示例:对比句子——举疾首蹙頞而相告/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

运用之妙——强调国君同样的享乐活动,引起人民不同的感受,造成不同的政治局面,突出了论题,避免了说教。

3.《短文两篇》侧重寓意的理解。

《齐人有一妻一妾》辛辣地讽刺了那种不顾礼义廉耻,以卑鄙的手段追求富贵利达的人。

《奕秋》深刻说明做事是否专心致志,结果是大不一样的。

(三)安排1课时,练习写作“文学评论”1.在第一节课谈及“教学目标”时、教师应该告诉学生,学习本单元之后,要能对《孟子》作出一两点评论。

为达此目的,教师还须布置学生课外阅读、摘抄“文学评论”,以牵线引路。

2.课堂作文:就《孟子》的某一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做到有论点,有例证,能自圆其说。

3.讲评可根据课时情况安排在课内或课外进行。

讲评时应突出两点:一是涉及的“面”要广,力求既有评论“民本思想”的,也有论述雄辩艺术的;既有剖析语录体结构的,也有分析幽默语言的。

二是对有创新意识、独到见解的要给以充分肯定。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02年第10期王国彬)关于《齐醒晋文之事》一文的教学建议首先要学生熟读课文。

这一点课堂上要做,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也要做。

文言文的教学一定要突出诵读,以求通过良好的语言感知大致把握全文的主要意思。

其次,在诵读的基础上理清文章思路。

本文是孟子代表作之一,篇幅很长,不容易看出层次。

理清文章思路,需要根据齐宣王和孟子的谈话内容进行切分。

齐宣王一见孟子,就迫不及待地问齐桓公和晋文公称霸的事,孟子轻轻把话题岔开后,转入对王道的谈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