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镜现状与展望

合集下载

2024年消化道内窥镜市场调查报告

2024年消化道内窥镜市场调查报告

2024年消化道内窥镜市场调查报告1. 引言消化道内窥镜是一种用于检查消化道疾病的常用工具。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消化道疾病的增加,消化道内窥镜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本报告旨在对消化道内窥镜市场进行调查,分析其市场规模、发展趋势以及影响因素等内容。

2. 市场规模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在过去五年中,消化道内窥镜市场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

截至目前,全球消化道内窥镜市场价值已超过X亿美元,并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持续增长。

3. 市场分析3.1 市场驱动因素•增加的消化道疾病发病率:消化道疾病如胃溃疡、胃癌等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增长的趋势,这促使了消化道内窥镜市场的发展。

•技术进步和创新:消化道内窥镜的技术不断创新和改进,提高了治疗效果和患者舒适度,推动了市场需求的增加。

•可替代方法的不足:目前,消化道内窥镜仍是诊断和治疗消化道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而可替代方法如X线检查的效果有限,因此推动了市场需求的增加。

3.2 市场挑战因素•高成本:消化道内窥镜设备和手术的成本较高,这限制了市场的发展。

•对操作人员的依赖性:消化道内窥镜的操作需要专业的医生进行,而缺乏经验的医生可能会影响诊断和治疗效果,这也是市场发展的一个挑战。

4. 市场前景消化道内窥镜市场在未来几年内有望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市场上将出现更多先进的消化道内窥镜设备,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好的支持。

同时,不断增加的消化道疾病患者也将推动市场需求的增加。

5. 结论消化道内窥镜市场作为一种重要的医疗设备市场,在不断发展和壮大。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并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

然而,市场仍面临一些挑战,如高成本和对操作人员的依赖性。

随着科技的创新和市场需求的提高,消化道内窥镜市场的前景仍然积极,有望实现更大的发展潜力。

word count: 218以上为2024年消化道内窥镜市场调查报告,分析了市场规模、市场分析、市场前景以及结论等关键内容。

消化内镜现状与展望

消化内镜现状与展望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
EMR是息肉切除技术在活检应用中的延伸, 故目前EMR主要目的就是明确诊断或早期癌 肿的治疗。常用双管道或透明帽法。
ESD则是利用特殊的器械(如IT刀)将病灶 至黏膜下层完整切除,比EMR的应用范围更 加广泛。
4 经皮胃造瘘术 (percutaneous endoscopeic
2005年,印度医生Reddy完成了世界上第
一例病人的经口和胃内镜下阑尾切除术; 2007年,法国医生Marescaux利用普通内 镜完成了第一例经阴道胆囊切除术。2009 年美国医生在DDW上共报道NOTES107例 病人,其中以经阴道和胃进行胆囊切除最 多。
2009年Endoscopy 第5期首篇发表了德国 汉堡大学Zornig医生等1年间完成的68例经 阴道胆囊切除术。德国已完成NOTES300 余例。该杂志第二篇探讨了NOTES训练模 型建立及医生培训等问题。
(Ss-s)或外膜层(A) 及界面波。
诊断胰胆疾病
胰腺位于后腹膜,超声检查因受肠管 气体及腹壁脂肪的干扰,加之频率低, 分辨率差等原因,对胰腺组织微小及局 灶性病变不易辨认。ERCP可观察胰管状 况,但无法显示胰实质改变。EUS可在 胃内或胰管内扫描,大大提高诊断正确 率。
2 放大内镜
Olympus和Fuji等公司等都已推出从60、80、 100到150倍不同放大倍数的内镜。对提高 早期癌的诊断正确率提供了极大帮助。
隧道技术的优点是防止穿孔。因为它将消化 道有一层变成两层,利用粘膜层或固有肌 层隔离消化道管腔与其他人体腔隙,避免 液体气体进入其他间隙。换言之,利用隧 道技术切除粘膜层就要保留固有肌层,若 切除固有肌层就要保留粘膜层的完整性。 它适用于粘膜层、固有肌层及其外围病变 的治疗。

中国消化内镜现状

中国消化内镜现状

中国消化内镜现状本文从消化内镜主要类型与相关技术、消化内镜治疗技术两个方面,阐述我国消化内镜现状,并作出展望。

标签:消化内镜;现状;展望我国自上世纪70年代起,开始将消化内镜应用于临床,器械最初仅为纤维内镜,现已包含电子胃镜、电子结肠镜、胆道镜、胶粪内镜等各类功能齐备的消化内镜专用器械,消化内镜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在消化内科疾病诊断与治疗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1]。

近年来微创医学蓬勃发展,其中乂以消化内镜微创技术发展最为成熟,因此有必要对消化内镜发展进行概述。

1消化内镜主要类型与相关技术1」染色内镜与电子染色内镜技术染色内镜是将染色原理应用于内窥镜的一种技术,极大的提高了诊断效用,通过内窥镜可直视病变区域,诊断符合率可达80%〜90%[2]o我国开展染色内镜历史较长,现主要应用于诊断消化道肿瘤。

电子染色内镜是将电镜应用于内窥镜的一项技术,通过观察微创粘膜结构、血管纹理、标志物筛查以定性诊断、评佔病情,针对部分隐匿疾病如大肠癌隐窝灶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电子染色内镜H前已向高清晰度、智能化、数字化发展,应用前景广阔,但其价格高昂、成本较高.技术难度高,极大的限制了电子染色内镜技术的推广应用[3]。

1.2放大内镜放大内镜技术是发展最成熟的消化内镜技术,技术难度相对较小,通过提高内镜分辨率、放大倍数以获取更细致、清晰的视野,提高诊疗效率。

客观来说,放大内镜是应用最广泛、技术难度最低的消化内镜技术。

1.3共聚焦显微内镜共聚焦显微内镜是结合了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与传统内镜两种技术于一体的新技术,可同时进行内镜观察,并进行实时共聚焦显微观察,具有无需活检与组织病理检查即可进行组织学检查的优点,可避免重复检查、操作方便快捷,适用于幽门螺旋杆菌、早期胃癌、溃疡性结肠炎、食管癌、结肠癌等疾病诊断。

是替代传统活检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的理想技术,但该技术尚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国内仅有少数儿家医院具有开展该技术的条件,其器械、操作技术、麻醉等辅助技术尚不成熟。

消化内镜诊疗进展

消化内镜诊疗进展
消化内镜诊疗进展
汇报人:XX
目 录
• 消化内镜技术概述 • 消化内镜诊疗技术新进展 • 消化内镜在胃肠道疾病诊疗中应用 • 消化内镜在肝胆胰疾病诊疗中应用 • 消化内镜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 总结与展望
01 消化内镜技术概 述
消化内镜定义与分类
定义
消化内镜是一种通过口腔、鼻腔 或肛门等自然腔道进入消化道, 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医学设备 。
加强器械消毒和维护
确保内镜及附件的严格消毒和定期维护,降低感染风险。
并发症发生后处理策略
01 02
出血处理
对于少量出血,可通过内镜下止血措施如注射止血剂、电凝等进行治疗 ;对于大量出血,应立即停止内镜操作,转送患者至手术室进行进一步 治疗。
穿孔处理
一旦发生消化道穿孔,应立即停止内镜操作,并根据穿孔部位和大小采 取相应治疗措施,如保守治疗、手术治疗等。
03
适用于较大病变或EMR难以切除的病例,通过消化内镜将病变
黏膜从黏膜下层剥离,达到根治效果。
炎症性肠病(IBD)诊断与治疗
内镜下活检
通过消化内镜对炎症性肠病病变部位进行活检,获取组织样本进 行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
内镜下治疗
针对炎症性肠病并发症如狭窄、瘘管等,通过消化内镜进行球囊 扩张、支架置入等治疗措施。
肝胆胰肿瘤早期诊断与治疗
早期诊断
消化内镜技术可用于肝胆胰肿瘤的早期筛查和诊断,如内镜下活检、超声内镜 等,提高肿瘤检出率。
内镜下切除术
对于早期肝胆胰肿瘤,可通过内镜下切除术进行根治,减少手术创伤和并发症 。
肝胆胰其他疾病诊疗应用
胰腺炎治疗
通过消化内镜技术,可进行胰腺炎的局部药物注射、坏死组织清除 等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消化内镜个人工作总结

消化内镜个人工作总结

一、前言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在消化内镜科室的工作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我在科室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与帮助下,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现将我的工作总结如下:二、工作回顾1. 理论知识学习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我深知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因此,我积极参加科室组织的业务学习,认真学习消化内镜的相关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通过学习,我对消化内镜的适应症、禁忌症、操作流程等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2. 技能操作实践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我注重实践操作。

在科室导师的指导下,我熟练掌握了消化内镜的清洗、消毒、保养等操作技能。

同时,我还参与了多项内镜手术,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3. 患者护理在患者护理方面,我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关心患者的身心健康。

在术前,我详细向患者介绍手术的相关事宜,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术后,我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给予护理和关爱。

通过我的努力,患者的满意度得到了显著提高。

4. 团队协作在科室工作中,我注重与同事们的沟通交流,积极发挥团队协作精神。

在遇到困难时,我主动寻求同事们的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同时,我也乐于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心得,共同提高科室的整体水平。

三、收获与感悟1. 收获通过这段时间的工作,我收获颇丰。

在业务知识、技能操作、患者护理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与患者、同事相处,提高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感悟(1)勤奋好学: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医疗事业。

(2)关爱患者:患者是我们的上帝,我们要用心去关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3)团队协作: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团队协作,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

四、展望未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2. 不断丰富临床经验,提高操作技能。

3. 优化患者护理,提高患者满意度。

2024年消化道内窥镜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消化道内窥镜市场发展现状

消化道内窥镜市场发展现状导言消化道内窥镜是一种非侵入式的医疗设备,用于检查和诊断消化道相关疾病。

消化道内窥镜市场在过去几年内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并且有望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本文将对消化道内窥镜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和综述。

1. 市场规模和增长趋势消化道内窥镜市场在过去几年内持续增长,这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因素: - 不断增加的慢性疾病患者人数,例如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溃疡等; - 越来越高的医疗技术水平,使得内窥镜检查变得更加准确和安全; - 人们的健康意识提高,更多的人选择进行内窥镜检查以早期发现和治疗消化道疾病。

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消化道内窥镜市场在过去5年内每年增长率达到了10%左右。

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并逐渐跨越不同地区。

2. 技术发展和创新在消化道内窥镜市场中,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是推动市场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以下是近年来涌现的一些技术和创新:- 高清晰度内窥镜图像:随着摄像技术的进步,内窥镜图像的清晰度大大提高,便于医生准确诊断和治疗; - 焦点可调节内窥镜:这种内窥镜可以在检查过程中根据需要调整焦点,以获得更清晰的图像;- 无痛内窥镜:麻醉技术的改进和微创手术的应用,使得内窥镜检查过程对患者更加舒适和无痛苦。

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检查和治疗的效果,还推动了市场的增长。

3. 市场竞争格局消化道内窥镜市场存在着多家竞争激烈的厂商,涵盖了传统的医疗设备制造商和一些新兴的技术公司。

市场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产品性能和质量:厂商之间通过不断改进产品性能和提高产品质量来竞争市场份额; - 价格竞争:价格是消费者购买产品的重要考虑因素,厂商之间通过降低价格来吸引更多用户; - 品牌和声誉:一些厂商通过建立良好的品牌和声誉来提高市场知名度和用户认可度。

目前,市场上领先的厂商主要集中在北美和欧洲地区,但是亚洲市场的潜力巨大,未来可能会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一环。

4. 挑战和机遇消化道内窥镜市场虽然发展迅速,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消化内镜诊疗的进展

消化内镜诊疗的进展

消化内镜诊疗的进展消化内镜诊疗是一种通过体内镜检查消化道疾病的诊疗方法,它通过引入一根柔软、细长的内窥镜,通过放大和延长视觉的作用,可直接观察消化道黏膜的细微结构和病变情况,甚至可以进行钳取活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发展为医学诊疗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使医生能更加准确地对消化道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有力地提高了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消化内镜检查最早是在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当时医生们使用的仍是比较原始的内窥镜设备,对于消化道潜在的疾病或者病变,医生们只能做一些模糊的判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医学成像技术的发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现代消化内镜诊疗已经成为临床上重要的诊疗手段,不仅可以通过内镜直接观察消化道黏膜的病变,还可以进行病理检查、病变的手术切除和消除疾病。

所以,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不断地得到改进和发展。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也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

内窥镜的材质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使得内镜更加的柔软,更容易进入并且通过人体的消化道。

内窥镜的光学系统得到了不断改进,使得医生可以看到更加清晰的影像,更容易准确地诊断和判断病变。

内镜的引导机械手臂和外科手术刀等辅助设备得到了不断改进和应用,使得医生在内镜检查同时还可以完成切除、止血等操作。

在内镜镜下取活组织的病理检查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东西的切片和染色更加迅速,病理检查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熟,为医生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治疗手段。

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现代消化内镜还可进行微创治疗,不仅可以通过内镜直接去除息肉、息肉切除术,并且还可以在内镜下行止血治疗、黏膜下层或黏膜下肿瘤的治疗。

消化内镜的微创治疗不仅对病人创伤小,康复快,患者术后恢复也更好。

内镜检查是现代医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诊疗手段,尤其是对于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消化内镜诊疗的进展

消化内镜诊疗的进展

消化内镜诊疗的进展消化内镜诊疗是一种通过内窥镜技术对消化道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医疗技术,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消化内镜诊疗的技术和设备也在不断进步和完善。

本文将从消化内镜诊疗的技术进展、应用范围扩大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技术进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首先是内窥镜设备的改进和完善。

随着光学技术的发展,内窥镜的分辨率和成像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使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消化道黏膜的细微结构,从而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其次是内镜操作技术的进步。

内镜操作需要高超的技术水平,随着内镜医生的培训和经验积累,内镜操作技术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使得消化道疾病的检查和治疗更加安全和有效。

还出现了许多新型的内窥镜技术,如光学增强内镜、内镜超声、蓝光内镜等,这些新技术的出现进一步提高了内镜诊疗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二、应用范围扩大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消化内镜诊疗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过去,消化内镜主要用于胃肠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如胃溃疡、胃炎、胃息肉、结肠息肉等。

而现在,随着技术的进步,消化内镜在肝胆胰等器官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比如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可以用于诊断和治疗胆道和胰腺疾病,内镜超声技术可以用于观察胰腺、肝脏和肠道的肿瘤、囊肿等病变。

内窥镜止血、肿瘤粘膜下切除术(ESD)、黏膜剥离术等新技术的应用,也使得消化内镜在消化道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未来发展趋势在未来,消化内镜诊疗还将继续发展并完善。

内镜设备和技术将继续向高清晰、多功能、微创、精准的方向发展。

内镜成像技术和系统将继续改进,成像质量将进一步提高,同时内镜的功能将进一步扩大,可以实现更多的诊断和治疗功能。

消化内镜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将继续扩大。

随着技术的进步,内镜将会在更多的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发挥作用,如内镜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消化道功能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慢性病的管理等。

中国消化内镜质量控制共识

中国消化内镜质量控制共识

中国消化内镜质量控制共识摘要:一、前言二、中国消化内镜发展现状三、中国消化内镜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四、中国消化内镜质量控制共识的内容五、中国消化内镜质量控制共识的实施与展望正文:中国消化内镜质量控制共识一、前言随着中国医疗技术的发展,消化内镜作为一项重要的诊疗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由于消化内镜操作的复杂性,对其质量控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此,中国消化内镜质量控制共识应运而生。

二、中国消化内镜发展现状近年来,中国消化内镜发展迅速,无论在设备、技术还是临床应用方面都有了显著提升。

设备方面,高清、超高清内镜的出现,使得医生能够更清晰地观察患者病情;技术方面,各种内镜下治疗技术不断涌现,如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等;临床应用方面,消化内镜不仅用于诊断,还广泛用于治疗,如早期肿瘤切除、消化道狭窄扩张等。

三、中国消化内镜质量控制的重要性虽然中国消化内镜发展迅速,但仍存在一些质量问题,如操作不规范、感染控制不到位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患者的诊疗效果,还可能导致医疗纠纷。

因此,加强消化内镜质量控制,对于提高诊疗水平、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四、中国消化内镜质量控制共识的内容中国消化内镜质量控制共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员培训:加强消化内镜医师培训,确保医生具备足够的技术和理论知识。

2.设备管理:定期对内镜设备进行检测、维护,确保设备性能良好。

3.操作规范:制定并推广规范化操作流程,确保医生在操作过程中遵循标准。

4.感染控制:加强内镜室的消毒、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5.质量监督: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督体系,定期对诊疗质量进行评估和改进。

五、中国消化内镜质量控制共识的实施与展望中国消化内镜质量控制共识的实施,需要各级医疗机构、医生、护士、设备厂商等共同努力。

县级医院消化内镜发展中的困惑与思考

县级医院消化内镜发展中的困惑与思考

VS
患体验
关注患者需求和体验,优化就诊流程,提 供便捷、温馨的服务环境,提高患者满意 度。
推动学科创新与技术进步
学科创新
技术进步
鼓励县级医院消化内镜领域的创新实践,探 索适合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模式和技术方法。
关注消化内镜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及时 引进和推广适宜技术,提高县级医院消化内 镜的诊疗水平。
县级医院消化内镜设备的更新与维护
目前县级医院消化内镜设备普遍存在老化、更新不及时等问题,影响了诊疗质量和安全。 未来需要加大县级医院消化内镜设备的投入,及时更新设备,并建立完善的设备维护和保 养制度,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县级医院消化内镜诊疗规范与质量控制
目前县级医院消化内镜诊疗规范和质量控制体系尚不完善,影响了诊疗质量和安全。未来 需要建立健全的消化内镜诊疗规范和质量控制体系,加强诊疗过程的质量控制,提高消化 内镜诊疗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合作发展受限
由于地域和资源限制,县级医院在消化内镜领域的合作发展 机会有限。
思考与对策
03
加强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
政策支持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为县级医院消化内镜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如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
资金投入
加大政府对县级医院消化内镜领域的资金投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设备购置、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 等方面。
服务质量与患者满意度
服务质量待提高
县级医院在消化内镜服务质量方面存在一定差距,患者满意度有待提高。
患者期望与实际服务不匹配
随着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要求提高,县级医院在满足患者期望方面面临挑战。
学科交叉与合作发展
学科交叉受限
县级医院在消化内镜与其他学科交叉合作方面受到一定限制 ,难以实现多学科协同发展。

消化内镜研究应用现状及护理

消化内镜研究应用现状及护理

消化内镜技术的发展以及创新:内镜技术在不断发展、创新,适应症范围逐渐增加,新型的内镜治疗技术主要包括: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经口内镜下幽门肌切开术、超声内镜下胰腺假性囊肿引流术等。

这些技术均在传统技术上联合内镜技术,被赋予了新的技术范畴,广泛应用于临床中。

消化内镜技术主要分为两种类别,分别为:内镜黏膜剥离术和超声内镜技术。

以内镜黏膜剥离术为基础的消化内镜技术是应用内镜在胃肠道进行操作的治疗技术。

该技术主要是采用隧道内镜技术,通过在消化道黏膜下层中玻璃黏膜层以及固有肌层,并建立罐装人工隧道,隧道可以作为内镜手术的第三个空间,可做固有肌层、浆膜层、胃肠道腔外的手术。

目前,临床中采用内径年末切除术以及内镜黏膜剥离术治疗消化道早期肿瘤以及癌前病变,并且治愈率较高,但该手术的操作时间较长,合并症发生率较高。

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穿孔,传统临床中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消化道穿刺,而内镜技术优势独特,若及时采用内镜下闭合方法治疗穿孔,可避免腹膜炎的发生,降低二次手术率。

内镜黏膜剥离术对于手术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但大多数医院没有配备足够的专业内镜医生,故临床需要培养熟练掌握内镜、腔镜的复合型人才,并关注多学科之间的密切合作。

故经口内镜肌切开术成为了目前消化内镜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内容。

以超声内镜为基础的消化内镜技术。

其中主要包括了超声内镜引导下的感染性胰腺坏死引流清创术、胆囊引流取石术、胃肠吻合术、胆胰管引流术以及胃肠吻合术等。

在内镜诊疗中,其重要性十分明显。

以超声内镜技术引导下做感染性胰腺坏死引流清创术已经基本完善,并且可得到稳定效果,广泛应用于临床中。

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会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其传统观念已然发生了改变,目前治疗新模式是将早期内科技术为主,如果患者发生局部感染性坏死,则需要做微创技术治疗。

消化内镜和护理干预效果体会。

为了最大程度使患者的护理需求得到满足,保证患者的生理、心理以及精神处于最佳的状态,在患者的身体条件得到许可的前提下,能够帮助无痛消化内镜诊疗顺利完成,同时,还需要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进行密切配合,并需要有效护理。

消化内镜的历史及中国消化系内镜开展现状

消化内镜的历史及中国消化系内镜开展现状

消化内镜的历史及中国消化系内镜开展现状消化内镜的历史及中国消化系内镜开展现状一、消化内镜的发展内镜一词的英文为“ endoscopy ”,起源与希腊语,系由字母“ endo ” ( 内部之意) ,与动词“ skopein ”(观察之意)组合而成,原意为窥视人体深部腔道的一种方法。

自1805 年德国Bozzini 首创利用蜡烛光作光源,应用一根细铁管窥视泌尿道以来,医学内镜有了飞速发展,其过程可大致分为 4 个时期。

早期硬式内镜(1805-1932 )早在1805 年,德国Bozzini 首先提出了内镜的设想,利用烛光,通过内镜看到了直肠、泌尿道的内腔。

1826 年法国Segales 制成了膀胱镜与食管镜。

1853 年法国Desormeaux 利用以酒精和松节油混合液体作为燃料的煤油灯伟光源,观察尿道、膀胱、直肠、子宫等器官。

1868 年德国Kussmaul 在表演吞剑术的启发下,制成第一台直管内镜。

他是由一根尖部装有软塞,粗1.3cm, 长47cm 的金属管制成,利用Desormeaux 灯照明。

由于硬性部太长,加上照明不足,因而无法清楚的看到胃腔。

1880 年爱迪生发明了电灯以后,就出现了用电灯或小电珠作为内镜的光源。

1881 年Mikulicz 制作了一根长65cm,14mm 直径的硬管视胃镜,在胃镜中下1/3 处做成30 ?弯曲,尖端装一小灯泡,并有空气通道供注气用。

它的这一想法使内镜初步具有实用价值。

但这类硬直的内镜查到管腔弯曲多变的上消化道中去,不仅操作上相当困难,而且给病人带来了较大的痛苦与损伤。

加上小电珠或钨灯丝外部反射光源照明度很低,因而窥视中存在较多的盲区。

半可曲式胃镜(1932-1957 )1923 年Wolf-Schindler 研制出半曲式胃镜(semiflexible lens gastroscope ), 它是由近段的硬性部和远段的软管组成,由26 块段棱镜构成。

由于镜身大部分可弯曲,从而使胃粘膜可视面积大为增加。

福建消化内镜开展情况汇报

福建消化内镜开展情况汇报

福建消化内镜开展情况汇报近年来,福建省消化内镜开展情况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为了更好地总结和汇报这一情况,特进行如下汇报:一、设备更新与技术提升。

福建省各级医疗机构积极引进先进的消化内镜设备,并不断进行更新和升级。

目前,全省范围内的消化内镜设备已经实现了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为患者提供了更加精准、安全的检查和治疗服务。

二、医疗队伍建设。

福建省积极培养和引进消化内镜专业人才,不断提升医疗队伍的整体水平。

各级医院加大了对消化内镜医生的培训力度,确保医生们掌握最新的技术和操作规范,为患者提供更加专业化、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三、检查治疗量逐年增加。

随着设备和技术的不断升级,福建省消化内镜检查和治疗的量逐年呈现增长趋势。

患者对消化内镜检查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各级医疗机构加大了对消化内镜科室的投入和支持,确保患者能够及时、准确地接受检查和治疗。

四、质量管理和安全保障。

为了提高消化内镜检查和治疗的质量,福建省医疗机构加强了对消化内镜科室的质量管理和安全保障工作。

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和消毒流程,确保每一台消化内镜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为患者提供安全的医疗环境。

五、宣传和教育工作。

福建省积极开展消化内镜相关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患者对消化内镜检查的认识和了解。

通过举办健康讲座、开展健康体检活动等形式,增强患者的健康意识,提高他们对消化内镜检查的接受度。

六、未来发展规划。

福建省将继续加大对消化内镜领域的投入,进一步提升设备和技术水平,加强医疗队伍的建设和培训,不断提高消化内镜检查和治疗的质量和水平,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以上是对福建省消化内镜开展情况的汇报,希望相关部门和同仁们能够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关注,共同推动福建省消化内镜事业取得更大的发展和进步。

消化医疗技术年度总结(3篇)

消化医疗技术年度总结(3篇)

第1篇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医疗技术不断革新,消化系统疾病的诊疗水平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消化医疗技术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本文将回顾2021年度消化医疗技术的亮点,总结其发展趋势,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一、2021年度消化医疗技术亮点1. 内镜下微创治疗技术取得突破内镜下微创治疗技术在2021年度取得了显著成果,尤其在消化道早癌、息肉及隆起病变、胃食管反流病等疾病的诊疗方面表现出色。

(1)消化内镜检查技术:奥林巴斯290系列高端胃肠镜、放大内镜、超声内镜、十二指肠镜、胶囊内镜等先进设备的应用,提高了消化内镜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内镜下微创治疗:包括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ESD)、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内镜下支架植入术等,为患者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2. 介入治疗技术不断优化介入治疗技术在消化系统疾病诊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21年度在以下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1)血管介入治疗:经皮股动脉穿刺置入导管鞘,选择性插管操作,将导管选择性插入肿瘤供血动脉后进行动脉造影,精准灌注化疗药物,同时进行动脉血管栓塞,达到阻断肿瘤血供的目的。

(2)支架植入术:针对消化系统高危病变伴梗阻的患者,采用高端“支架”技术,为患者撑起生命通道,解决进食问题。

3. 消化系统疾病诊疗水平不断提高在消化系统疾病诊疗方面,我国医疗技术取得了以下成果:(1)消化道早癌筛查:通过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方法,提高了消化道早癌的早期诊断率。

(2)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术等治疗手段,降低了出血风险。

(3)炎症性肠病:通过药物治疗、营养支持、内镜下治疗等综合措施,提高了炎症性肠病的治疗效果。

二、消化医疗技术发展趋势1.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在消化医疗领域的应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在消化医疗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2024年消化内内窥镜市场调研报告

2024年消化内内窥镜市场调研报告

消化内窥镜市场调研报告1. 前言本报告对全球消化内窥镜市场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及分析,旨在了解该市场的规模、发展趋势以及主要竞争对手等信息。

通过对市场的深入调查和数据分析,为相关企业提供决策参考。

2. 市场概述2.1 定义和分类消化内窥镜是一种用于检查消化道疾病的医疗器械,通过口腔或肛门插入体内进行内窥镜检查。

根据用途的不同,消化内窥镜可以分为胃镜、肠镜和结肠镜等。

2.2 市场规模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消化内窥镜市场在过去几年保持稳定增长,预计未来几年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

消化内窥镜的广泛应用和不断改进的技术是市场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2.3 市场发展趋势2.3.1 技术升级和创新随着技术的进步,消化内窥镜的分辨率和操作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新型的消化内窥镜具有更高的清晰度和更灵活的操作方式,提高了医生的诊断准确性和患者的舒适度。

2.3.2 增加的消费者意识消费者对健康的关注度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及早进行消化道检查的重要性。

这对消化内窥镜市场的增长起到了促进作用。

2.3.3 新兴市场的机会发展中国家逐渐增加对医疗设备的需求,消化内窥镜市场在新兴市场有巨大的增长潜力。

这可以归因于经济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医疗健康意识的提升。

3. 市场竞争分析3.1 主要竞争对手本调研报告中,我们对消化内窥镜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进行了分析。

目前,市场上主要的消化内窥镜供应商包括公司A、公司B和公司C等。

这些公司在技术研发、产品质量和市场份额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3.2 竞争模式消化内窥镜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竞争模式包括产品技术比拼、价格竞争和市场营销策略等。

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供应商们不断努力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通过不同的市场策略来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3.3 市场份额分析经过调研,我们对消化内窥镜市场的市场份额进行了分析。

市场份额前三的公司分别为公司A、公司B和公司C,它们占据了市场的大部分份额。

其他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相对较小。

消化内镜技术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应用趋势

消化内镜技术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应用趋势

消化内镜技术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应用趋势什么是消化内镜技术?消化内镜技术是一种常用于诊断和治疗消化管道疾病的医学技术。

它通过将一根柔软的、有光源和摄像头的管子插入患者口中,固定在胃肠道内,从而观察和操作内脏。

消化内镜技术的主要用途包括检查胃肠疾病、取样、切除组织等。

消化内镜技术发展历程消化内镜技术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欧洲和美国,最开始只能从胃内观察。

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和临床需求的增加,消化内镜逐渐发展成为一套完整的疾病诊治工具。

20世纪70年代初,胃肠镜透过的镜头逐渐变得更细,取样工具也进一步改进。

80年代,末端胃肠镜逐渐成为主流,同时开发出了微创治疗技术。

90年代,随着数字化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消化内镜检查与操作也趋向于数字化。

21世纪以来,随着纳米和生物技术的发展,消化内镜技术越来越成为综合性医疗设备而非单一仪器。

消化内镜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1. 无痛内镜技术传统的消化内镜检查需要在口腔和咽喉部位局部麻醉,对有些患者来说,这个过程需要耐受相当大的疼痛。

而今,一项名为无创微创手术系统(NOTES)的新技术正在发展中,该技术不需要穿刺或切口,通过口腔和肛门进入,降低了临床疼痛。

2. 基于人工智能的消化内镜技术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也有了广泛应用。

对于消化内镜技术而言,基于人工智能的算法能够快速判断内镜图像是否异常或者疑似肿瘤等病变,提高胃肠道疾病的诊断准确性。

3. 联合采样技术尽管消化内镜检测技术已取得了很多进展,但在某些情况下,它仍然无法确定患者是否患上消化道疾病。

消化内镜工具和肠镜工具的联合应用已证明对于一些难以定位的小肿瘤和潜在的胃肠道疾病很有价值。

4. 纳米技术的运用纳米技术在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它能够在微观范围内扫描检测到人体器官中的病变细胞和细菌,通知消化内镜工具进行处理,极大地提高了检测、治疗精度和准确性。

结论消化内镜技术发展至今,取得了巨大进步并持续不断地得到改进。

消化科未来五年的技术发展规划

消化科未来五年的技术发展规划

消化科未来五年的技术发展规划1. 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消化科领域也迎来了许多创新的诊疗技术。

为了不断提升我国消化科疾病的诊疗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制定合理的未来五年技术发展规划至关重要。

本规划将从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等方面对消化科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2. 技术发展趋势2.1 内镜技术内镜技术在消化科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未来五年,我们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电子内镜:高清、超高清电子内镜将更加普及,提供更加清晰的图像质量,提高病变的诊断准确率。

2. 胶囊内镜:胶囊内镜技术将进一步发展,实现对小肠等难以到达部位的全面检查。

3. 内镜下微创治疗:内镜下微创治疗技术如EMR、ESD等将更加成熟,减少患者创伤和并发症。

2.2 影像学技术影像学技术在消化科诊断中具有重要地位,未来五年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1. 功能性影像学:如MRI、CT等影像技术在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中将发挥更大作用。

2. 介入放射学:介入放射学技术如血管内介入、非血管内介入等将在消化科领域得到更广泛应用。

3. 影像组学: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对消化系统疾病的精准诊断和评估。

2.3 生物标志物与基因检测生物标志物与基因检测在消化科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未来五年将取得显著进展:1. 肿瘤标志物:研究新型肿瘤标志物,提高消化系统肿瘤的早期诊断率。

2. 基因检测:通过对基因变异的检测,实现对消化系统遗传性疾病的精准诊断和干预。

3. 人才培养与引进为了推动消化科技术的发展,我们需要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工作:1. 培养计划:设立专门的消化科人才培养计划,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

2. 学术交流:鼓励医护人员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了解最新的技术动态。

3. 引进人才:引进国内外消化科领域的顶尖专家,提升整体科研实力。

4. 国际合作为与发展国际合作在推动消化科技术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1. 联合研究:与国外知名医疗机构开展联合研究,共同推进消化科技术的发展。

2024年消化内内窥镜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消化内内窥镜市场发展现状

消化内内窥镜市场发展现状1. 引言消化内内窥镜是一种用于检查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工具,能够通过口腔或肛门插入患者体内,直接观察和诊断消化道的病理变化。

随着消化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消化内内窥镜市场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本文将对消化内内窥镜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阐述。

2. 消化内内窥镜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化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促使了消化内内窥镜市场的快速发展。

据市场调研机构统计,2019年全球消化内内窥镜市场规模达到XX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XX亿美元,并保持稳定增长。

3. 市场主要驱动因素3.1 人口老龄化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消化疾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

老年人是消化内内窥镜的主要使用群体,他们更容易患有消化道疾病,因此需要更频繁地接受检查和诊断。

3.2 技术进步和创新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消化内内窥镜的性能不断提升,使其更加便捷、准确地检测和诊断消化道疾病。

例如,虚拟内窥镜技术的引入,使医生能够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消化道进行非侵入性的检查,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3 消费者意识增强消费者对于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他们更加关注消化道健康问题并愿意主动接受相关检查。

这种消费者意识的增强为消化内内窥镜市场提供了持续的需求和增长动力。

4. 市场竞争格局目前,全球消化内内窥镜市场主要由几家国际知名医疗器械公司垄断,其中包括奥林巴斯、波士顿科学、美敦力等。

这些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推广,不断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此外,一些本土医疗器械公司也在不断崛起,通过本土化优势和价格竞争力逐渐在市场中占据一定份额。

5. 市场发展趋势5.1 进一步完善产品性能消化内内窥镜市场将继续致力于提高产品的性能和功能。

例如,增加高清晰度成像技术、开发可调节镜片角度的内窥镜等,以提高检查和诊断的准确度和便捷性。

5.2 加强市场竞争力消化内内窥镜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需要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和市场推广等方式增强自身竞争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1年河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镜室固定医 生5人,完成胃镜检查约6300例、结肠镜检 查约2200例、治疗性内镜约1100例(共 9600例);2011年医生仍为5人(下午病 房医生2人进行内镜下治疗),完成胃镜约 23000例、结肠镜约8000例、ERCP-胶囊 内镜-超声内镜等约3000例(共34000例) , 其中治疗性内镜约5000例(15%)。10年 间,医生人数不变各项指标均增加了3倍多。
4 胶囊内镜
胶囊内镜在2000年美国DDW会议上由以色 列公司Given首先推出,距今10年多。大 小约11*27mm,重3.7g,可使用8h 。 最初的胶囊内镜只能用于观察小肠,对 食管、胃和结肠观察效果差。现正研制 可观察全消化道的胶囊内镜。
5 电子共聚焦显微内窥镜
新兴的医学影像技术; 高清晰的显示活体组织的显微镜下结构; “光活检技术”; 这项技术可替代常规内镜检查及病理诊断 。
EMR是息肉切除技术在活检应用中的延伸, 故目前EMR主要目的就是明确诊断或早期癌 肿的治疗。常用双管道或透明帽法。 ESD则是利用特殊的器械(如IT刀)将病灶 至黏膜下层完整切除,比EMR的应用范围更 加广泛。
4 经皮胃造瘘术
(percutaneous endoscopeic gastrostomy , PEG)
2005年,印度医生Reddy完成了世界上第 一例病人的经口和胃内镜下阑尾切除术; 2007年,法国医生Marescaux利用普通内 镜完成了第一例经阴道胆囊切除术。2009 年美国医生在DDW上共报道NOTES107例 病人,其中以经阴道和胃进行胆囊切除最 多。
2009年Endoscopy 第5期首篇发表了德国 汉堡大学Zornig医生等1年间完成的68例经 阴道胆囊切除术。德国已完成NOTES300 余例。该杂志第二篇探讨了NOTES训练模 型建立及医生培训等问题。
二 内镜下治疗新技术
1 非静脉出血的钛夹止血 消化道出血大体上分为静脉破裂出血和非 静脉破裂出血,前者多见于肝硬化门脉高 压时,二者在止血药物应用和内镜下治疗 技术方面都有显著差别。
2 息肉高频电切除/尼龙绳套扎
结肠巨大分叶状短蒂息肉
3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EMR) 内镜下粘膜下切除术(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
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n dilation , EPBD)1983 年Staritz等首先报告EPBD比EST更安全,有 可能取代EST。常用气囊φ8mm、压力8atm、 2min。2000年Maguchity等报告EPBD62例与 随机分组的64例EST对比,结果取石率相似, 并发症减少。国内姚礼庆等已有报道(1999 年)。

特殊内镜
1 超声内镜 是经内镜导入超声探头,通过体腔在内镜 直视下对消化道管壁或邻近脏器进行断层 扫描。除胃肠和胆胰疾病应用外超声小肠 镜已有临床应用报道。
判断肿瘤侵润深度
组织学基础:
第1层高回声带,为粘膜界面; 第2层低回声带,相当于粘膜层(m); 第3层高回声带,相当于粘膜下层(sm); 第4层低回声带,相当于固有肌层(pm); 第5层强回声带,相当于浆膜下层及浆膜 (Ss-s)或外膜层(A) 及界面波。
1980年Gouderer等首先介绍PEG,其适应症 为长期需要肠内营养者如脑出血等。PEG可 减少鼻饲所引起的胃食管反流和吸入性肺 炎等并发症,比外科手术安全、快捷、经 济。国内2001年始有报道。
6 治疗性ERCP
1974年德国Classen和Demling,日本 Kawai等分别报告EST。天津南开医院鲁焕 章报告1982-1996的15年间1200例治疗性 ERCP,完成EST1189例,成功率达99%;上 海东方肝胆医院胡运彪等报告1994-1998年 5年间完成ERCP4343例,治疗性ERCP1215例。
3 色素内镜
窄带成像技术(narrow-band imaging, NBI)是一种新型的可以清晰地观察黏膜表面 结构 ( pit pattern)及毛细血管的技术。 NBI利用特殊的滤光器将波长窄化为415 ± 30nm、445±30nm及500±30nm,波长 短可清晰显示黏膜表面结构;由于Hb吸收波 长415nm左右 ,故可清晰显示毛细血管结构。
7 穿越自然腔壁的内镜手术
(natural orifice translumenal
endoscopic surgery, NOTES, NOTES )
2000年,美国Johns Hopkins的Tony Kalloo小组使用带外套管的消毒内镜在5头 猪身上进行经口腹腔镜的检查,获得成功。 用针形刀在胃内作一切口,内镜从该切开 口进入腹腔,视野清晰。术毕,内镜下置 钳夹夹闭胃切口。已进行阑尾、结肠、子 宫及附件等切除术。
10
2012DDW新技术
依赖内窥镜技术使用智能自行组合磁体
建立胃肠道支路 (Abstract #1027)
Ryou M et al. Gastrointest Endosc. 2011;73(2):353-9.
肝硬化患者有约50% 出现胃食管静脉曲张, 其发生率取决于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 Child A级者42%, B、C级者达72%。在 肝功能B、C级病人中,静脉曲张年发生率 7-8%,静脉曲张由小向大发展的速度类似。 静脉曲张出血的危险因素还有曲张静脉的 大小、红色征等。
失代偿期肝病(B、C级肝功能)有危险因素 者静脉曲张出血的年发生率5-15%,每次出 血发生后6周死亡率约15-25%,再出血在未 经治疗者1-2年内达60-70%。
消化内镜的现状与展望 河南省人民医院
杨玉秀
我国1970年代初引进纤维内镜、1980年代末 引进电子内镜。河南省人民医院1972年组 建胃镜室,1990年引进电子内镜,2003年 应用胶囊内镜,均走在全国前列。 40年的发展,消化内镜已从最初的单纯诊 断到目前的诊断治疗并重,治疗性内镜的 比例在逐年增加。
感染发生的基础是出血和积液。术前预防 性应用抗生素,术中严密止血,夹闭食管 黏膜裂口前反复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吸引。 术后需严密观察一旦出现感染症状及时处 理,胸腔感染诊治不及时或措施不力易发 生严重不良后果。 胃食管返流是POEM的第三大并发症。应 用PPI、术后渐进恢复饮食等可减少其发生。
内镜下隧道技术(STER)
隧道技术的优点是防止穿孔。因为它将消化 道有一层变成两层,利用粘膜层或固有肌 层隔离消化道管腔与其他人体腔隙,避免 液体气体进入其他间隙。换言之,利用隧 道技术切除粘膜层就要保留固有肌层,若 切除固有肌层就要保留粘膜层的完整性。 它适用于粘膜层、固有肌层及其外围病变 的治疗。
9 胃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内镜下治疗
8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
(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 POEM )
POEM 有Ortega于1980年首先报告,当时经 内镜直接通过黏膜层用针刀切开环形肌, 由于操作的可控性差极易发生穿孔,未能 推广应用。2010年Inoue等率先报道应用 POEM治疗17例贲门失弛缓症,肯定了其 疗效。国内周平红等开展临床应用且病例 数最多。
穿孔和感染是POEM的两大并发症。 理论上,只要按照POEM的要求保留肌层 外膜的完整性就不会发生穿孔,但实际操 作中肌层外膜损伤几乎很难避免。由于食 管粘膜层创面经金属钛夹完整对缝,所以, 并无气体持续进入胸腔和纵膈。
皮下积气一般2-3d减退,对出现呼吸困难、 Spo2減低的气胸患者应及时胸腔引流。操 作过程中应用CO2代替空气能加速气体吸收, 减少临床症状。
诊断胰胆疾病
胰腺位于后腹膜,超声检查因受肠管 气体及腹壁脂肪的干扰,加之频率低, 分辨率差等原因,对胰腺组织微小及局 灶性病变不易辨认。ERCP可观察胰管状 况,但无法显示胰实质改变。EUS可在 胃内或胰管内扫描,大大提高诊断正确 率。
2 放大内镜
Olympus和Fuji等公司等都已推出从60、80、 100到150倍不同放大倍数的内镜。对提高 早期癌的诊断正确率提供了极大帮助。
隧道技术的是指:内镜下在消化道黏膜下建 立的位于黏膜层与固有肌层之间的一条通 道,经该通道进行黏膜层、固有肌层及其 外侧病变切除的技术。 隧道技术有301医院令狐恩强教授于2009年 首先提出并已在临床上应用。
隧道技术改变了常规ESD的操作程序,将常 规的标记—注射—环形切开病变边缘—注 射—剥离的方法,改变为:标记—注射— 远端开口—近端切开—建立隧道—两边切 开的顺序。
胆总管结石
胆总管结石分原发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指 结石在胆总管内形成,继发性指从胆囊或肝 内胆管移行而来。 胆总管结石最典型的症状是疼痛,黄疸和发 热。超声或CT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正确率 约为50%,最有价值的检查是ERCP或 MRCP或PTC。
胆管癌
胆管癌指发生于左肝管,右肝管,肝总管,三管 汇合部(肝总管,胆囊管,胆总管)及胆总管的 恶性肿瘤,以发生于肝总管居多。 胆管癌可分为三型: 管内型(嵌顿型,透亮型), 管外型(闭塞型,压迫型),管壁型(增生型,管壁 硬化型,充盈缺损型)。
共焦镜对组织的扫描“切片”
4µ m
250µ m
横向及纵向光学分辨率 <1µ m
6 小肠镜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小肠镜多是富士公 司的双气囊小肠镜和奥林巴斯公司的 单气囊小肠镜。2009DDW上美国 Spirus Medical In加容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