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

合集下载

四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最新模板(通用10篇)

四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最新模板(通用10篇)

四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最新四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最新模板(通用10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最新模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四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最新篇1教学内容:根据测量的有关内容,自行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目标:1、学会步测、目测等测量方法,了解光侧、影测、绳测等测量方法,进行实际测量。

2、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发展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能力。

3、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4、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课件、米尺、卷尺、等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师: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和厘米,并且知道了它们大概的长度,那么今天我们就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进行实际测量。

在进行测量前,我们要了解哪些测量知识呢?例如:测量工具、测量单位、测量对象、测量方法等等。

(学生提到了进行测量的时候,要使用尺子,记录测量结果的时候要用到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

)二、活动程序1、准备活动:展示人们测量一些建筑物的课件。

2、布置活动师:我们已经掌握了测量的相关知识,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实际生活,选择一个你想测量的对象,选用适当的测量方法进行实际测量。

测量要求(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测量。

(2)每小组要在活动卡片上做好记录。

3、提供给学生“实际测量活动”卡片。

卡片上记录了关于测量内容和测量方法的一些建议,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选择的测量对象和测量方法,填好上面的表格。

4、活动开始每个小组选择1—2个测量对象进行实际测量,小组内进行归纳总结,并分析不同测量方法的优缺点。

全班交流总结:首先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对测量结果进行汇报。

其次每个小组发言之后,其他小组进行评议。

鼓励学生指出发言小组的不足与错误,并给予补充或更正。

最后,教师针对全班的汇报结果进行总结。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集体备课一、单元内容概述。

1. 主题。

2.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正确地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能将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 了解数的产生过程,认识自然数,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

- 认识计算器,会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

-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 经历数的读写、大小比较、改写和求近似数等过程,让学生掌握大数的相关知识的学习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 通过了解数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

二、教材分析。

1. 内容结构。

- 本单元内容结构如下:- 首先从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的认识入手,引出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 接着通过比较数的大小、将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以及求近似数等内容,加深学生对亿以内数的理解。

- 然后扩展到亿以上数的认识,包括读法、写法、改写和求近似数等,与亿以内数的相关知识形成体系。

- 在数的认识基础上,介绍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让学生从根源上理解数的本质。

- 最后认识计算工具,重点介绍计算器的使用。

2. 重点难点。

- 重点。

- 亿以内数和亿以上数的读写法、大小比较、改写和求近似数。

- 十进制计数法的理解。

- 难点。

- 每级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法。

-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时,对“舍”与“入”的把握。

三、学情分析。

1. 已有知识基础。

- 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数的读写、大小比较等基本操作,这为学习大数的认识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计数单位(个、十、百、千)和数位顺序表,能够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

2. 可能遇到的困难。

- 由于大数的数值较大,数位较多,学生在读写数时容易出现错误,特别是每级中间或末尾有0的情况。

四年级上学期数学备课组教学计划(九篇)

四年级上学期数学备课组教学计划(九篇)

四年级上学期数学备课组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本学期四年级数学备课组工作是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导,以新课程理念为依据,深化教学改革;以促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出发点,根据学校“高起点、轻负担、厚基础、重特长”的办学宗旨及“规范、实效”的教学工作指导原则,四年级数学教研组将立足常规教学、强化教研教改、突出过程管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工作目标1、提高四年级数学教学水平,确保完成学校提出的各项指标。

2、进一步提高四年级数学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

3、立足课堂,让学生轻轻松松学数学。

4、深化数学课题研究,提升数学教师科研素养。

5、积极撰写教改论文并参加各级的评比。

6、努力探索数学辅导的有效途径,争取在数学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三、方法措施1、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学习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探索和追求的重要途径,是教师职业的立身之本。

根据新课程标准精神,结合新课程方案的实施,共同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课程标准》等一系列文献,进一步更新观念,教学理念,树立正确的质量观。

2、加强年级教研。

四年级____位教师有缘生活在一个办公室,加强教学研究、互相取长补短。

并围绕学校数学组研究课题,结合日常课堂教学写好教学计划和总结。

坚持写好教学日记、教学案例、教学札记。

切实开展好教研工作,双周参加大组教研,落实好教研组教研教改精神,单周开展好小组教研,对一单元中的教学内容认真探讨,对重点课实行集体备课,反复修改,互相观摩教学活动。

3、充分利用远教资源”,及时收看远教信息,洞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前沿知识。

在学习的实效上要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以四个一(一份教案、一个课件、一份网页制作、一篇论文)活动来丰富学习的内容。

对照课标进行会诊,找差距,分析原因,大家出点子想办法并统一认识,在教学中大胆实施新课程。

4、严格规范数学教学常规。

期初每位教师要认真制定各年级教学计划;每位教师要做到:认真备课、上课、布置和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组织数学学科的质量调查。

四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模板

四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模板

四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和角的度量等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万以内数的加减法2.混合运算3.角的度量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和角的度量。

2.教学难点:混合运算中的运算顺序和角的度量方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通过复习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让学生回顾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新课内容做好铺垫。

2.教学新课(1)讲解万以内数的加减法①通过具体例子,引导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②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讲解混合运算①通过具体例子,引导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②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3)讲解角的度量①通过具体例子,引导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

②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3.练习与巩固(1)课堂练习:布置一些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和角的度量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2)课后作业:布置一些综合性题目,让学生回家后完成。

(2)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共同解决问题。

五、教学策略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具体例子讲解数学知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2.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采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和角的度量知识的掌握情况。

2.通过课堂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八、教学资源1.教材:四年级数学上册2.课件:制作精美的PPT,辅助教学3.练习题:设计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练习题九、教学时间1课时十、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对掌握较慢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

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掌握本节课所涉及的基本数学知识,包括但不限于加减乘除、分数和小数的简单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鼓励他们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并意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内容1. 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混合运算2. 分数的简单计算3. 小数的简单计算4. 应用题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混合运算、分数的简单计算、小数的简单计算。

2. 难点:应用题的解答。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 黑板2. 投影仪3. 教学软件(例如:GeoGebra)4. 教学卡片五、教学方法1. 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回顾学生之前学过的加减乘除和分数小数的知识。

2.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

3.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数学游戏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故事导入,分享一个与四则运算有关的小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授新课:详细讲解四则运算的混合运算、分数的简单计算、小数的简单计算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3. 巩固练习: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4. 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七、评价与反馈1. 设计评价策略:通过测试题,评估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 为学生提供反馈:根据测试结果,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他们查漏补缺。

八、作业布置1. 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2. 自己寻找一道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尝试解答。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全部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全部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全部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小数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2.能够熟练进行小数乘法运算;3.培养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4.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二、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2.教具:小数乘法练习册、小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等3.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整洁,确保学生专注听讲三、教学内容1. 小数乘法的意义和概念小数乘法是指两个小数相乘的运算,乘法的结果仍为小数。

2. 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小数点对齐,将小数点取消,分别计算乘数的整数部分与被乘数的整数部分相乘;•计算乘数的整数部分与被乘数的小数部分相乘;•计算乘数的小数部分与被乘数的整数部分相乘;•计算乘数的小数部分与被乘数的小数部分相乘;•将以上所得结果相加,将小数点定位到右数第几位。

3. 小数乘法的应用小数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计算商品的价格,测量长度和面积等都需要用到小数乘法。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让学生回顾小学三年级时学过的乘法知识,引出小数乘法的概念。

第二步:讲解详细讲解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示范几个例题让学生掌握基本技巧。

第三步:练习让学生进行小数乘法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帮助他们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第四步:总结对本节课学过的知识进行总结,强调小数乘法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多练习,掌握好这一技能。

五、课堂作业布置相关的小数乘法练习题作为课堂作业,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纠正错题。

六、教学反思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估和反思,发现问题,并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是《小数乘法》的备课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的教学工作。

部编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单元集体备课单元一:数的认识- 目标:通过本单元的研究,让学生对自然数有全面的认识,了解数的读法、数的分类以及数的大小比较。

- 研究内容:- 认识自然数的概念及其读法;- 学会用汉字、数字、竖式表示数;- 掌握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理解奇数、偶数的概念。

- 教学重点:掌握数的读法和大小比较方法。

- 教学难点:理解奇数、偶数的概念及比较大小。

- 教学建议:- 利用实物和图片帮助学生认识自然数;- 注重巩固掌握数的读法和大小比较方法;- 设置趣味性的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奇偶数的概念。

单元二:数的加法- 目标:通过本单元的研究,让学生初步掌握数的加法概念和运算方法,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 研究内容:- 认识加法的概念和运算符号;- 研究加法的运算方法和计算技巧;- 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理解“加法交换律”的应用。

- 教学重点:掌握加法的运算方法和计算技巧。

- 教学难点:应用加法交换律进行计算。

- 教学建议:- 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 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提供有趣的加法练;- 引导学生应用加法交换律解决实际问题。

单元三:数的减法- 目标:通过本单元的研究,让学生初步掌握数的减法概念和运算方法,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 研究内容:- 认识减法的概念和运算符号;- 研究减法的运算方法和计算技巧;- 掌握减法和加法的关系;- 理解“减法和加法的关系”的应用。

- 教学重点:掌握减法的运算方法和计算技巧。

- 教学难点:应用减法和加法的关系进行计算。

- 教学建议:- 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减法的概念;- 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提供有趣的减法练;- 引导学生应用减法和加法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单元四:数的整数倍与整十整百- 目标:通过本单元的研究,让学生了解数的整数倍、整十和整百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运算方法。

- 研究内容:- 认识整数倍、整十和整百的概念;- 研究整数倍、整十和整百的运算方法;- 掌握整数倍、整十和整百的特点;- 理解整数倍、整十和整百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最新模板(精选3篇)

四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最新模板(精选3篇)

四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最新模板(精选3篇)四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最新模板篇1一、学生情况分析:通过上学期的接触与交流,对所带班四年级三班、四年级四班的学生有了全面的了解。

两个班学生的学习习惯及个体差异有很大的差别。

但总体来讲,有70%的学生基础好、能力强,能完成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学习积极性高,兴趣大,有强烈的求知欲、自觉性高。

有和20%的学生处于中等,学习比较被动,其中有10%的学生自觉性差,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从学习习惯、兴趣、方法看,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都较好,对数学课学习兴趣较浓厚,能按正确学习方法去学数学。

他们能上课遵守课堂常规,专心投入,认真完成作业,对不懂问题能及时大胆提问;学生上进心强,班级学生之间竞争意识浓;接受新知识的主动性较好,好奇心,好强心都很强,具体形象思维活跃。

四年级是小学生涯的重要阶段,是承上启下的年级。

是小学数学开始进入系统学习的开始。

经过前三年的教学,学生在掌握的数学知识有了一定的基础,逻辑思维和智能有了一定的发展,学生在接受程度上,分析问题的能力上,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上都有较明显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一)数与代数1、认识更大的数(数一数、人口普查、国土面积、森林面积)(在学生认识万以内的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亿以内的数并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掌握大数读写的方法,认识近似数及其作用。

)2、乘法(卫星运行时间、体育场、神奇的计算器、探索与发现(一)、(二)、(三))(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学习了两位数乘三位数,对一些较大数进行估计,认识计算器以及运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3、除法(买文具、路程、时间、速度、参观苗圃、国家体育场秋游、探索与发现、抗震救灾)(本单元主要学习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数量关系,探索商的运算规律以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4生活中的负数(温度、正负数)(本单元主要使学生认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负数,对此学生已经积累了比较多的生活经验。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集体备课教学计划及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集体备课教学计划及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集体备课教学计划及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主要介绍了体积单位升和毫升的概念及换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升和毫升的意义,掌握二者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升和毫升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但对于体积单位的理解和应用还较为薄弱。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和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提高他们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升和毫升的概念,了解二者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进行换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体积单位的兴趣,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升和毫升的概念,了解二者之间的换算关系。

2.难点:能够运用升和毫升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和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和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升和毫升的实物模型、换算表格、PPT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份升和毫升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饮料瓶、水桶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品的容量单位是什么。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升和毫升。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升和毫升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实物模型,引导学生理解升和毫升的意义。

同时,讲解二者之间的换算关系,让学生掌握换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实际的容器来测量液体,并记录数据。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份练习题,检验自己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无锡学校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平均数》集体备课教案

无锡学校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平均数》集体备课教案

无锡学校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平均数》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平均数》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简单的计算和问题解决有一定的能力。

但是,对于平均数这一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还需要加强,需要通过实例让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知道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

2.让学生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能够正确计算平均数。

3.培养学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平均数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共同解决问题。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提问,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用于引入和巩固平均数的概念。

2.准备练习题,用于让学生进行操练和巩固。

3.准备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平均数的概念,如:“小明和他的两个朋友一起去买饮料,他们一共买了6瓶饮料,平均每人分得2瓶。

”让学生思考,引出平均数的含义。

2.呈现(10分钟)讲解平均数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

通过示例,讲解求平均数的方法,如:“一组数据中有5个数,分别为2、3、4、5、6,求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有关平均数的计算练习,如:“一组数据中有8个数,分别为1、2、3、4、5、6、7、8,求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四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模板

四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模板

四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模板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在课后感到一些缺憾,但事实上课堂上的缺陷和漏洞总是与备课不充分、不细致,教案的书写不全面有关。

今日我在这里整理了一些四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最新模板,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四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最新模板1一、指导思想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历学问和生活经历为根底,供应学生熟识的详细情景,以协助学生理解数学学问。

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

留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沟通与自主探究的气氛中学习。

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开展适当改良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1、大局部学生状况分析本学期所任教的四年级,共有学生86人。

在经过了三年半的学习后,根本学问、技能方面根本上已经到达了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必须的爱好,大局部学生乐于参加学习活动。

特殊是动手操作、须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拟感爱好。

对本班的学生,我认为应当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根本形成的爱好再接再厉地保持,并逐步引导到思维的乐趣、胜利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造就本班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实力应是本学期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

2、学困生根本状况分析个别的学生由于根底不好,存有学问断层,学习的自律性比拟差,学习实力弱,承受实力差,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也提不起爱好。

在他们当中有的是父母对子女的学习关怀,指导,催促不够;有的是父母对子女过于溺爱,过于迁就;有的是由于不好的学习习惯影响了他的学习成果。

上述缘由形成恶性循环,使他们失去信念,致使形成后进生。

也有几位学生是智力低下,承受实力差。

所以,接着加强学困生的转化也将是我本学期工作的重点。

三、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本册教材内容包括: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那么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四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最新模板

四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最新模板

四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最新模板教案标题:四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数学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2. 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如加减乘除。

3. 学生能够进行数字和几何图形的排序、分类和比较。

教学内容:1. 数的大小比较和排序2. 加法和减法运算3. 乘法和除法运算4. 数量的估算和四舍五入5. 表格的制作和分析教学重点:1. 数的大小比较和排序2. 加法和减法运算3. 乘法和除法运算教学难点:1. 数量的估算和四舍五入2. 表格的制作和分析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教具2. 学生练习册或作业本3. 纸张和铅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数学趣味游戏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依次讲解数的大小比较和排序、加法和减法运算、乘法和除法运算的方法和技巧,并通过示范进行解题演示。

3. 练习: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或个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点。

4. 检查:教师进行作业或练习册的检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5. 拓展: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如观察身边物品的数量、制作表格进行数据记录和分析等。

6. 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应的作业,包括练习题和思考题,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资源:1. 教材: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材2. 教具:教学课件、数学教具3. 练习册:四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册教学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学习态度、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等。

2. 学生互评和自评,评价自己的学习进步和问题所在,提出改进建议。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认识平行四边形》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认识平行四边形》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认识平行四边形》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辨认平行四边形,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观察、描述和辨认平行四边形。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鼓励合作和分享。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和特征。

2.难点:能够观察出平行四边形,并区分其特征。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含了图形示例和练习题的电子课件。

2.板书内容:定义、性质及特征的板书内容。

3.学具:有关平行四边形的几何模型和图形卡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老师出示几种不同形状的图形,请学生观察并提问:“有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你能找出它们的特征吗?”2. 讲解平行四边形的定义通过讲解和展示图形,引入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板书“平行四边形:具有四条边都两两平行的四边形”。

3. 识别和描述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在课桌上或纸上画出平行四边形,然后描述其性质(边长相等、对边平行)。

4. 拓展练习老师出示多个图形,让学生识别并圈出其中的平行四边形,同时让他们互相交流讨论。

5. 梳理知识请学生回答一些综合性问题,巩固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并引导学生总结性质和特征。

五、课堂互动利用小组合作、学生讨论、师生互动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发展。

六、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练习题,要求学生识别平行四边形并解释其特征,以巩固当天所学内容。

七、教学反思教师应及时总结课堂教学,记录学生表现和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为下节课改进提供参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为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部编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集体备课(共6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角的度量的基础上教学的,内容包括: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特殊位置关系,即垂直与平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有关四边形的知识,对平行四边形也有了初步的认识,这里着重给出的是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与正方形、长方形的关系。

梯形在这里是第一次正式出现,教材除教学梯形的特征外,还注意说明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

二、单元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判定平行线。

2.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画图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垂直和平行的概念,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理解平行四边形、梯形、正方形、长方形之间的关系。

难点:使学生体会平行四边形底和高是对应的,同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有不同的高。

四、教学建议:
1.抓住图形本质特征,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概念。

2.加强作图步骤的具体指导。

3.注重联系生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拓展教学的资源。

五、课时安排:6课时
1.平行与垂直.....................................4课时
2.平行四边形和梯形...............................2课时。

四上数学集备计划(新)

四上数学集备计划(新)

四年级组数学集备计划
2023-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指导思想
围绕学校工作计划,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导,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以情知教学为主线,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研组活动,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二、主要工作任务
“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成为学校教研活动的“重头戏”和“亮点”。

让教师就某一单元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预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更多的火花,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分析理解,拓展教学思路。

通过相互借鉴,相互启发,相互互惠,相得益彰,优化教学方案,减轻教师负担,增强课堂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自我成长的有效途径。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落实新课程标准,改革课堂教学,促进师生发展。

1、将周三上午第四节定为数学组内集备时间,加强组内集备,落实集备活动。

2、转换教师角色,倡导学生动脑思考、乐于提问、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二)强化常规管理,优化备课,提高教学质量。

1、备课:教师共同探讨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的教学模式。

重视个人的二次备课,写好复案,完善教案的各环节,注重信息化教学与德育渗透点。

2、上课: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在教学中要注重现代化手段的运用,要明确目标,讲透知识点,训练要扎实有效,同时要注意师生活动时间的分配,要及时检测教学效果。

3、作业的布置批改。

组内统一必做作业。

批改要正确及时,做到全批全改。

4、在课内以及课后作业的设计上,也要进行组内研讨,设计有梯度、有层次的作业及练习。

四、单元集备计划。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表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表
单元基础知识掌握重点、考点、易混点、易错点
对具体情境中的确定现象与不确定现象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进行描述。
关键能力训练方法和支架
1.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不确定现象。
2.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猜想、分析、推理的能力。
3.在活动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猜想、分析、判断、推受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能恰当地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不确定现象和确定现象。
单元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感受、体验和恰当区分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和确定现象。
XX小学校202X年秋期
集体备课主备教师备课表
学 月
第11月
年 级
四年级
学 科
数学
主备人
集体备课时间
202X年X月X日
(一)单元整体解析
单元主题
不确定现象
单元内容
不确定现象
单元课时预设
不确定现象 2课时
单元教学目标
1.在现实生活中感受随机现象,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
2.对具体情境中的确定现象与不确定现象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进行描述。
单元关键能力
在活动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猜想、分析、判断、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课时安排
不确定现象 2课时
单元进度时间
第 14 周
学情分析
对于不确定现象的认识,学生在生活中有一些体验,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加上学生的好奇心较重,如抛硬币转转盘、掷骰子、套圈等活动,都是学生熟知的身边的不确定现象的游戏和事例。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认识平行四边形》说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认识平行四边形》说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认识平行四边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平行四边形》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和特点,以及会画平行四边形。

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认识并区分平行四边形,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二年级的图形知识,对图形的认知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平行四边形,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逐步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和特点,会画平行四边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和特点。

2.难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特点的灵活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平行四边形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并认识平行四边形。

2.自主探究: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总结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3.合作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互相学习,形成对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共识。

4.教师讲解:总结学生的发现,给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和特点。

5.练习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和特点。

可以设计如下:平行四边形: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难

对计数单位意义的理解。
教具
准备
计数器,活动数字卡片。
教学设计过程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教学个性化设计
1.探讨整万数的读法。
2.探讨含有多级数的读法。
(能否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先读万级,再读个级。每一级末尾的零不读,中间不管有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通过图片让学生在读数的同时感受大数的意义。)
教学反思:
(4)年级(数学)科
学习内容
大课题
大数知多少
备课人
主备人
执教人


共学时
本节
内容
第课时




体会十进制计数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经历运用万以上的数表示事物的过程,感受大数的意义,发展数感;能自觉与同伴交流,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
林家村镇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和"十进制计数法"
举例,一小盒订书订有1000个,一大盒有10盒这样的订书订就是10000个,这样的十大盒就是十万个订书订。
再比如,人民大会堂能容纳一万人,10个人民大会堂就能容纳十万数一数:1万、2万、3万……
(1)让学生在算盘上拨出二十八万;三十二万;一百二十万。
引导学生用读个级数的规则来读万级数,但要在后面加读一个"万"字。
小结:万级数的读法和个级数的读法的联系和区别。
相同点:万级数先按个级数的读法来读;
不同点:万级数要在后面加读一个"万"字。
2.探讨含有多级数的读法。
(1)指导学生读出给出的数4086000;5094600;
(2)引导学生总结亿以内数的读法
提问:含有个级和万级的数,先读哪一级?怎样读万级的数?
在什么位置的"0"不读?在什么位置的"0"应该读?读几个0?
(3)看书并完成自主练习的第3题
(4)学生到黑板上出数,进行读数训练。
学生边拨珠边读出。讨论后交流。试读,再说怎样读的。学生试读,再说怎样读的。学生讨论、交流。独立完成。
10个一万是十万。谁还能接着数下去吗?
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对百万、千万、亿的认识,并让学生看书。提出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你对一亿是怎样理解的?能举例说一说吗?
3.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数位顺序表,然后重点介绍数级。学生自由发言。举例。学生自己动手数一数,然后演示。用计数器自己操作,同位之间互相说一说。


重、难

对计数单位意义的理解。
教具
准备
计数器,活动数字卡片。
教学设计过程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教学个性化设计
情境图展示的是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图书馆约有图书十万册。从而提出问题:十万是多少?你能举例说说你对十万的理解吗?
1.自主练习第1题数一数
林家村镇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一、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1.探讨整万数的读法。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数位顺序表。生观察发现,总结。
(4)年级(数学)科
学习内容
大课题
大数知多少
备课人
主备人
执教人


共学时
本节
内容
第1课时
冯建明
冯建明




.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