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重难题型补充题库实用文阅读.
新初中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解析
![新初中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61bfdac844769eae109ed6c.png)
新初中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解析一、中考语文试卷文学类文本阅读1.名著阅读①那天下午,因天气不好不能散步。
我于是溜进餐室,里面有一个书架,我很快就找了一本书。
于是爬上窗台,缩起双脚,盘腿坐下,将波纹窗帘几乎完全拉拢,把自己加倍隐蔽了起来。
②在翻书的间隙,我抬头细看冬日下午的景色。
远处,只见一片白茫茫云雾,近处,是湿漉漉的草地和受风雨摧打下的树丛。
连绵不断的冷雨,在一阵阵凄厉寒风的驱赶下横扫而过。
③当时,我膝头摊着书,心里乐滋滋的,就怕别人来打扰。
但打扰来得很快,餐室的门开了。
④“嘿!苦恼小姐!”约翰·里德叫唤着,随后又打住了,显然发觉房间里空无一人。
⑤“幸亏我拉好了窗帘。
”我想。
我真希望他发现不了我的藏身之地。
约翰·里德自己是发现不了的,可惜伊丽莎从门外一探进头来,就说:“她在窗台上,准没错,杰克。
”$来&源:⑥我立即走了出来,因为一想到要被这个杰克硬拖出去,身子便直打哆嗦。
⑦“什么事呀?”我问。
既尴尬又不安。
⑧“你到这里来。
”约翰·里德说。
他在扶手椅上坐下,打了个手势,示意我走过去站到他面前。
⑨约翰·里德是个十四岁的学生,比我大四岁。
他长得又大又胖,但肤色灰暗,一副病态。
⑩这阵子,他本该呆在学校里,可是他妈妈把他领了回来,住上—两个月,说是因为“身体虚弱”。
但他老师却断言,要是家里少送些糕点糖果去,他会什么都很好的,做母亲的却认为约翰是过于用功,或许还因为想家,才弄得那么面色蜡黄的。
约翰对母亲和姐妹们没有多少感情,而对我则总是欺负。
他经常欺侮我,虐待我。
弄得我每根神经都怕他。
面对他的恐吓和欺侮,我无处哭诉。
佣人们不愿站在我一边去得罪他们的少爷,而里德太太则装聋作哑,儿子打我骂我,她熟视无睹,尽管他动不动当着她的面这样做,而背着她的时候不用说就更多了。
⑪我向来对约翰逆来顺受,因此便走到他椅子跟前。
他拼命向我伸出舌头。
我明白他会马上下手,一面担心挨打,一面凝视着这人那副令人厌恶的嘴脸。
2021年中考语文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
![2021年中考语文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eee21e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19.png)
2021年中考语文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2021年中考语文复: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项练题汇编北京(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17题。
(共7分)材料一北京老城,即市区二环路以内(含护城河及其遗址)区域,属于“首都功能核心区"的主体部分。
历经元明清三朝规划、建设和完善的北京老城建筑群,堪称古代都城建设史上的经典之作。
其中最核心的是“1+4”的城市格局,正如图1所示:一条中轴线居中,①。
②。
③。
④四重城廓层层拱卫并延展开去。
有古建筑研究专家高度评价北京老城的格局,认为北京城“所特具的优点主要就在它那具有计划性的城市的整体”。
因此,近年来首都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始终把加强老城格局整体保护作为主要任务,即将两轴(中轴线和长安街)、四重城廓、棋盘路网、历史水系等作为整体进行保护。
材料二位于南锣鼓巷地区的雨儿胡同是颇受游人喜爱的休闲去处。
几年以前,这里和老城大多数胡同一样,私搭乱建普遍,历史风貌破坏严重。
经过整治提升,雨儿胡同拆除违建,修缮加固老屋,绿化美化院落,逐步恢复了老北京胡同的风貌,这条背街小巷由此成为“北京最美街巷”。
如果说,大街是城市的“面子”。
那么背街小巷就是“里子”。
北京市前些年更多的是在治理“面子”,近年来则将“里子”也纳入了重点治理范围,并制定了《首都核心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三年(2017-2019年)行动方案》,雨儿胡同的变化就是这一方案的实施成果之一。
三年来,首都功能核心区已完成1674条“毛细血管”的改造,让背街小巷也旧貌换新颜。
未来三年,背街小巷整治提升工作还将在全市范围内持续推进。
计划完成3261条达标类、精治类背街小巷的精细化整治提升。
材料三近几年,老城保护思路有了新发展,提出了可持续保护的理念。
这一理念不提倡将老城变成博物馆供人观光,而强调在不破损汗青风貌的前提下改良街区人居环境,让居民们更好地生活在老城中,使老城在浓重的生活气息中得到可延续保护。
中考语文轮复习:现代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
![中考语文轮复习:现代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https://img.taocdn.com/s3/m/b574203c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eb.png)
中考语文轮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随着中考的临近,学生们迎来了紧张的复习阶段。
而语文是中考必考科目之一,其中现代文阅读是考试中占比较大的一部分。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现代文阅读,现有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资料,以下将为大家介绍。
一、基础题型1. 选词填空题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于词语使用的理解、分析和表达能力。
其中,关键是注意句子上下文的语境和意义。
因此,针对这种类型的题目,需要同学们多加理解和使用词语。
2. 完成句子题这种题是在给出一个短语或词语之后,要求学生根据上下文,将其填写到句子中,来完成整个句子的一种练习方式。
这种类型的题目提高了学生的语句复合能力,同时也要求对于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和合理性有更为深入的认识。
3. 标点符号题这种题目要求学生根据上下文和语境,对于给定的句子进行标点符号的加减,使语言表述更加的准确和清晰。
在这种题型中,需要学生们提高对于标点符号使用的正确性,同时也要多注意文字表达的流畅性。
4. 表格填空题这种题型的套路相对简单,给定几个文字说明,学生需要依照他们的意思进行填表,注重协调字数与统一。
这种类型的题目主要考查语言的准确性和符号使用的熟练程度,同时要求学生对于整个文章的内容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
二、答案解析在阅读文章或遇到问题时,在“何,谁,又怎样”的基础上逐步解决精细和高水平的问题。
三、小结以上就是现代文阅读的专项练习题及答案解析,希望对于大家中考复习有所帮助。
同时,在平时学习中也需要多加积累,多读原著,注重阅读技巧,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只有做好了这些基础工作,才能在中考中得到理想的成绩。
中考语文 重难题型补充题库 记叙文阅读(pdf)
![中考语文 重难题型补充题库 记叙文阅读(pdf)](https://img.taocdn.com/s3/m/0984a5c77f1922791688e8bb.png)
记叙文阅读一、阅读下文,完成1~4题。
(共20分)杏花飞入斜阳间李丹崖①三月的清晨,大山里的杏花白花花地开了一坡。
乍一看,如青山蒙雪。
杏树下,一群脸色黝黑的孩子们,他们的眼睛齐刷刷地盯着一座铁索桥。
②按照得到的消息,铁索桥的那头,将有一个年轻的女教师,带着城市的时尚,穿过这座桥,到对岸的山村小学支教。
这可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多年来,这里的小学没有一位外来的老师,教师一直由村支书兼任。
村支书上过小学,每天搬着一本新华字典,夹杂着自己的理解,教孩子们唐诗、宋词,甚至,还有数学和体育。
③这对于长期陷入知识饥渴的孩子们来说,哪里满足得了呢?况且,对于村支书本人来说,也是一种良知的煎熬,他怕误人子弟。
④太阳越过山头,铁索桥那边的山路仍然没有动静,孩子们一动不动,眼睛直直地盯着桥的对岸。
大山之间,呼啸的山风,引得山林里的鸟雀飞出飞进。
⑤“孩子们,我们再排练一下为新来的老师背诵的古诗吧!”⑥在村支书的动员下,孩子们齐声诵道:⑦“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⑧会的几首诗背了将近10遍,仍不见铁索桥上有人影。
此时,他们已经等了足足5个小时。
村支书告诉孩子,你们先回去吧,我继续等会儿,不行,明天我们再来。
⑨第二天清晨,孩子们仍旧齐刷刷地站在杏树下。
暮春的山风裹着寒气吹来,衣衫单薄的孩子们尽管浑身瑟瑟,却不敢挪动半步,生怕一走神错过了女老师的身影。
⑩日上两竿的时候,对面一架骡车火急火燎地出现了。
此时此刻,孩子们骚动起来,那不正是派去接女老师的车吗?骡车是借的对面山村的,为了给女老师代步用的。
○11铁索桥上一阵摇晃,骡车上下来的那人几乎是冲锋似地扑倒在村支书的脚下。
哭诉着说,女老师来不了了,为了让新来的女老师尝尝咱这里的野味儿,我射着了一只野兔,可野兔掉在了悬崖边,我去捡时,脚下一滑,幸亏女老师抓住了我,可她却滑下山坡……○12当天下午,护林队找到了女老师,背着一个背包,里面放着新的语文、数学、地理,还有厚厚的一本生物书。
中考语文试卷超难答案解析
![中考语文试卷超难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d611370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ad.png)
一、阅读理解题1. 答案解析:(1)文章主旨:本文通过讲述主人公在困境中坚持不懈、勇敢拼搏的故事,展现了人类不屈不挠的精神。
(2)关键句解析:①“逆境中的生命,是最具力量的。
”这句话表达了逆境中的生命更具韧性和力量。
②“他从不放弃,始终相信自己的能力。
”这句话突出了主人公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
③“终于,在经历无数挫折后,他成功地走出了困境。
”这句话揭示了主人公最终取得成功的历程。
(3)答案:文章主旨:本文通过讲述主人公在困境中坚持不懈、勇敢拼搏的故事,展现了人类不屈不挠的精神。
关键句解析:①逆境中的生命,是最具力量的。
②他从不放弃,始终相信自己的能力。
③终于,在经历无数挫折后,他成功地走出了困境。
二、文言文阅读题1. 答案解析:(1)文章背景:本文选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讲述了孟子与齐宣王的一段对话。
(2)重点词语解释:①“齐宣王”指齐国的君主。
②“孟子”指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③“仁政”指以仁爱为核心的治国理念。
(3)答案:文章背景:本文选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讲述了孟子与齐宣王的一段对话。
重点词语解释:①齐宣王:齐国的君主。
②孟子: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③仁政:以仁爱为核心的治国理念。
三、作文题1. 答案解析:(1)题目解析:本文要求考生结合自身经历,以“成长”为主题,写一篇记叙文。
(2)写作要点:①选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成长经历。
②通过具体事件,展现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③表达对成长的理解和感悟。
(3)答案:题目:我的成长之路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有一个难忘的故事。
那是我小学五年级时的一次学校运动会。
那天,阳光明媚,我和同学们一起参加了跳远比赛。
我一直觉得自己跳得不错,所以在比赛前信心满满。
然而,比赛开始后,我却连连失利,心里不禁有些慌乱。
在第三次跳远时,我下定决心,一定要跳得更好。
我深吸一口气,全力以赴地跳了出去。
然而,由于紧张,我竟然跳了个“鸭步”,只跳出了两米多。
中考语文 重难题型补充题库 文学作品阅读
![中考语文 重难题型补充题库 文学作品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c472b3fb915f804d2a16c181.png)
文学作品阅读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
(16分)背心①父亲去世的第一个清明节,我带着一封藏族两兄妹写给我父亲的信回家为父祭坟。
②我和这兄妹俩的相识,要追溯到1988年寒冬。
当时,我随汽车团的车队到藏北巴青县执行救灾任务。
那天,在茫茫雪野的一个崖头下,我们看到路边的堮坎上撑着一顶被雪挤压得扭扭歪歪的帐篷,里面空空荡荡,无水无食无衣被,锅灶和地铺上落了一层冰霜冷雪。
一只藏狗蜷缩在灶膛里不肯起来。
离帐篷不远处的雪地上站着两个藏族小孩,伸着冻肿的双手行乞,怯生生地望着我们,眼睛仿佛已经生锈。
他们倒是都穿着藏袍,只是那藏袍太破旧,不保暖,冻得他们浑身哆嗦着。
我和副连长把孩子领进帐篷,想了解一些情况。
没想到四面漏风的帐篷里比外面还冷,我们又站在了风雪之中。
③跟随我们的翻译通过和孩子交谈,才知道这是兄妹俩,男孩叫顿珠,12岁,妹妹央金小他一岁。
他们是游牧之家,过着“早别冰水河,夜宿雪山下”的生活。
这次暴风雪卷走了他们家的上百头牛羊,阿爸阿妈追赶牛羊至今未归。
眼下这兄妹俩手里只剩下拳头大的一块糌粑了,那上面还带着阿爸阿妈的体温。
他们虽然饿得饥肠辘辘,却舍不得吃一口,因为有阿爸阿妈的气息在身边!④我们当即送了两件棉大衣给顿珠和央金,还将我们已经散发得所剩不多的食品尽量地匀出一些给他们。
原本我们想带他们到县城去,谁料男孩死活不肯,他说阿爸阿妈说好让他们在家等候,如果他们一走阿爸阿妈会急得发疯的。
我实在心疼冻得蔫头耷脑的女孩央金,就把自己身上的红色毛背心脱下给她穿上。
我通过翻译告诉央金:这件毛衣是我父亲头年来部队看望我时从家乡小镇上顺手买来给我的。
老人家知道我经常跑青藏高原,嘱咐我上雪山时一定要穿上它。
顿珠兄妹听了翻译的一番话,久久地望着我,眼里饱含泪花。
临走时兄妹俩要我留下姓名和地址,我只是顺口说了一句我是那曲兵站的,就挥手追赶部队去了。
⑤离开顿珠家的第三天傍晚,当顿珠的阿妈急匆匆地在寒风冷雪里赶回家时,儿子和女儿已经无踪无影,冷冷的帐篷里只剩下了冻得僵硬的藏狗。
四川省成都近年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重难题型补充题库——课外文言文阅读(2021年整理)
![四川省成都近年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重难题型补充题库——课外文言文阅读(2021年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28226a0c76a20029bc642d84.png)
四川省成都2017中考语文试题研究重难题型补充题库——课外文言文阅读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四川省成都2017中考语文试题研究重难题型补充题库——课外文言文阅读)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四川省成都2017中考语文试题研究重难题型补充题库——课外文言文阅读的全部内容。
重难题型补充题库--课外文言文阅读一、(2017 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1~3 题。
(12 分)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
少南渡,依姊夫邓当。
当为 孙策将,数讨山越。
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 呵叱不能禁止。
归以告蒙母,母恚.欲罚之,蒙曰:“贫贱难 可居,脱误①有功,富贵可致。
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
时当职吏以蒙年小轻.之,曰:“彼竖子② 何能为?此欲以肉喂虎耳。
”他日与蒙会,又蚩辱③之。
蒙大怒,引刀 杀吏,出走,逃邑子郑长家。
出因校尉袁雄自首,承间为言④, 策召见奇.之,引置左右.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
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 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
"遂 往诣蒙。
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 将何计 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
”蒙曰:”今东西虽为一 家,而关羽 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
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节选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有改动)【注释】①脱误:假如、侥幸的意思。
②竖子:小子,对人的蔑称.③蚩辱:嗤笑侮辱。
中考语文题库:说明文阅读(10篇)
![中考语文题库:说明文阅读(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d517f161c850ad02de8041e7.png)
题库:说明文阅读(10篇)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2分,共6分)“一叶知秋”问何故少聪①“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夏天过后的阵阵秋风,让片片黄叶在风中漫舞,纷纷投向大地的怀抱。
人们透过片片树叶的凋落,仿佛听到了秋天渐近的脚步声。
为什么许多树木一到秋天就会落叶呢?②树木从土壤中吸取水分和养分,同时它的体表(主要是叶子)会将多余的水分以水蒸汽的形式弥散到大气中,这就是树木的蒸腾作用。
蒸腾作用作为树木体内吸收和运输水分的主要动力,好比是开足了马力的抽水机,一个劲地把根系所吸收的水分往高处输送。
如果没有蒸腾作用,植株较高的部分也就无法获得生存所需要的水分和养料。
同时,那些矿物质、盐类及其他养料只有溶解到水中,才能在植物体内运转并得到吸收。
③秋天,气温下降带来了干燥的空气,树叶上的水分蒸发更快了。
此时,树根吸收水分的能力反而大大降低,造成了树木中水分、养料供应出现不平衡。
④冬天将要来临了。
在接收到日照变短的信息后,树叶中就开始积累一种激素——脱落酸。
叶片中脱落酸产生的多-1-少,主要和日照时间的长短有关。
当脱落酸大量生成并快速地转移到叶柄的基部时,叶柄基部就会形成一层被科学家称为“离层”的小而薄的薄壁细胞。
这种离层的生成会导致水分不能正常地输送到叶片。
由于得不到充足的水分补充,叶子就逐渐干枯了。
于是,在脱落酸的作用下,离层周围就会形成一个自然的断裂面,当自然断裂面越来越明显时,经秋风一吹,便造成了开头所描绘的落叶纷飞的现象。
可见,叶片回归到大地的怀抱,恰恰是树木牺牲局部保全整体,准备安全过冬的一种本能。
⑤秋天,树木通过落叶来减少水分的蒸发,同时也减少了体内养分的消耗。
当然,也有部分树木选择了其他的适应方式,如针叶树就是通过改变叶片的形状,减少叶片的表面积来达到降低蒸腾作用的目的。
⑥在树的分类里,有常绿树与落叶树两类。
常绿树其实也落叶子,但四季都在落,冬天时叶子在落,而春天时相对落的要多一些。
典型且常见的不落叶树木,有各类的松树、柏树、香樟、橘子树等。
中考语文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bea12835901020207409ccf.png)
中考语文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试卷文学类文本阅读1.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问题。
我们婚后的头两年,他的眼睛一直是瞎的。
也许正因为这样,我们才如此亲近——才结合得如此紧密。
因为那时我就是他的眼睛,正如现在依然还是他的右手一样。
说实在的,我(像他常叫我的那样)就是他的眼珠。
他通过我看大自然,看书。
我也从来不知厌倦地替他仔细察看,用语言来描述田野、树木、城镇、河流、云彩、阳光——描摹我们面前的景色。
周围的天气——还用声音向他的耳朵传达了光线已无法向他的眼睛传达的印象。
我永不厌倦地念书给他听,领他到他想去的地方,替他做他想做的事。
在这种效劳中,我尽管感到有点儿悲哀,但却获得一种最为充分、最为强烈的乐趣——因为他要求我为他做事时,并没有感到痛苦羞惭,也没有感到沮丧屈辱。
他是如此真心地爱我,因为他知道,在接受我的照料时,根本用不着勉强。
他也感到我是如此深情地爱着他,我这样照料他就是满足我自己最愉快的愿望。
(1)上面的选段出自哪一部名著?该名著的作者是谁?文中的他指谁?(2)上文选段的心理描写运用了第几人称?请简述这一人称的表达效果。
(3)这部小说至今有一百七十多年了,在世界文坛上一直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谈谈小说中哪一点“独特的光芒”使你获取了成长的力量。
【答案】(1)《简·爱》;夏洛蒂·勃朗特;罗切斯特(2)运用了第一人称。
表达效果:①亲切、自然,便于拉近“我“和读者的距离,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②便于抒情通讨“我”的口吻事能表达简·爱和罗切斯特历尽艰辛彼此相惜的真挚感情。
(3)示例一:小说塑造的勇敢自强、纯洁坦荡、自尊自爱敢于抗争的简·爱,给了我成长路上克服困难,敢向上的积极力量。
示例二:主人公简·爱在维多利亚时代等级森严、男权、神权至上的背景下敢于反抗、主张男女平等,追求人格独立的精神,使我认识到“做自己的艰难和重要,我从中获取了成长的力量。
新部编中考 语文专题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含答案
![新部编中考 语文专题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0923e72a5e9856a57126007.png)
新部编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含答案一、中考语文试卷文学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A文段明天,11月5日正午,规定的期限便满期了。
中午一过,法拉古舰长就要履行他的诺言,使战舰离开太平洋的北部海面,向东南方开行。
船这时正在北纬31度15分,东经136度42分。
日本本土就在离我们不及两百英里左右的下方。
黑夜快到了。
船上正敲八点钟。
一片片的乌云掩盖了上弦的新月。
大海波纹在船后面平静地舒展着。
这时候,我倚在船头右舷围板上。
康塞尔站在我的旁边,眼睛向前看着。
全体船员,爬在缆素梯绳上面,细心考察渐渐缩小和沉黑了的天边。
军官们拿着夜间用的望远镜,向渐次黑暗的各方搜索。
月亮有时从朵朵的云间吐出一线光芒,使沉黑的海面闪耀着光辉;一会儿又消逝在黑暗中了。
B文段轰的一声炮响了,这时船员们的欢呼声混杂在一起。
炮弹打中了,正打在动物身上,但是并没有给它致命的打击,而是从它圆圆的身上滑过去落在二海里远的海中。
“真怪!”老炮手暴跳如雷,说,“这混蛋的身上一定有一层六英寸厚的铁甲!”“该死的东西!”法拉古舰长喊。
追逐又开始了,法拉古舰长弯身对我说道:“我要一直追到我们的船爆炸为止!”“对,您对!”我答。
人们只指望这动物筋疲力尽,它总不能跟蒸汽机一样,永远不感到疲倦。
然而它一点也不疲倦。
这么多时间过去了,它并没有显出一点疲劳的样子。
再说,我们是应该表扬林肯号的,它用不屈不挠的精神进行了这次恶斗。
我估计,在11月6日这倒霉的一天里,它所跑的路程不下五百公里!黑夜降临了,阴影笼罩了波涛汹涌的海洋。
这时候,我以为我们的远征结束了,我们永远不能再见到这个古怪的动物了。
可是我错了。
晚上十点五十分,电光又在战舰前面三海里的海面上亮起来,还是跟昨天夜里一样辉煌,一样强烈。
那条独角鲸好像是停着不动。
也许白天跑得累了。
它睡着了,它随着海水荡漾。
这是一个好机会,法拉古舰长决定利用这次机会。
他发出命令。
为了不至把敌方惊醒,林肯号减低速度,小心谨慎地前进。
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3d9ca7628ea81c759f57805.png)
(节选自茅盾《白杨礼赞》)
材料二:
6月23日9时43分,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摘自《解放军报》)
中国早先是使用美国的GPS系统,然而却逐渐发现这并不可靠。有次在进行军事演练时,美国突然切断了与卫星导航的连接,致使所发射的导弹失控掉入深海之中。这突发情况令中国有所警觉,意识到现在使用的把控系统的主动权在美国手中,这会给中国造成很多制约,一旦美国不再进行供应将产生很严重的后果。
B. 由材料一可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有极其重大的作用。
C. 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到人们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
D. 材料三选用的是一则新闻,这则新闻可以用“四川非遗购物节成亮点”作为题目。
11.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德阳地区的德阳潮扇,绵竹年面,中江仓山大乐,广汉三星堆,广汉保保节,什邡马井元宵节都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B. 柱状图中占比前三的传统技艺、传统音乐和传统戏剧在现实中存在最为普遍。分布也最为广泛,传承和发展也更加有利。
C. 由三则材料可以看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利用、传承和发展,与人文历史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D. 今年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采用70%在互联同平台展播,线上线下同步进行,这是由防疫抗疫的现实决定的。
中考超级难的语文试卷
![中考超级难的语文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4768516f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78.png)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鱼落雁振聋发聩风驰电掣B. 鸡鸣狗吠碧空如洗倾盆大雨C. 摇头晃脑雕梁画栋轰轰烈烈D. 娇生惯养赏心悦目奋不顾身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由于他的努力,使他在这次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
B. 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不仅表现出了团结友爱的精神,还展现了良好的纪律。
C. 我觉得这个问题非常复杂,很难一下子就解决。
D. 她的歌声婉转动听,仿佛让人置身于优美的画卷之中。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被誉为“我国半导体领域的领军人物”。
B.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C. 在这场比赛中,他发挥得如鱼得水,最终获得了冠军。
D. 老师提醒我们,要认真对待每一次作业,不能有丝毫的马虎。
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座城市的发展速度令人惊叹,短短几年时间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B. 在这次考试中,我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实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C. 老师对我们说:“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D. 面对困境,他毫不气馁,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
5.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的演讲引经据典,博古通今,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B.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已经走进我们的生活,为我们带来了诸多便利。
C. 老师说:“你们要珍惜时间,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
”D.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节约用水、减少塑料袋的使用。
二、阅读理解(每小题5分,共2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我的老师我有一个非常特别的老师,她叫李老师。
李老师中等身材,乌黑的头发,戴着一副眼镜,总是笑眯眯的。
她的课堂氛围轻松愉快,让我们在快乐中学习。
有一次,我在数学考试中得了个低分,心情很沮丧。
李老师看出了我的失落,她没有责备我,而是鼓励我说:“没关系,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信心。
中考语文轮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含答案 (一)
![中考语文轮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含答案 (一)](https://img.taocdn.com/s3/m/ad76e540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ff.png)
中考语文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含答案中考即将到来,语文成绩是每个考生都关注的焦点。
在语文考试中,现代文阅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因此,我们需要在备考过程中重点关注现代文阅读,有效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
以下是中考语文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含答案。
一、选文阅读:当我们完成了这道题的过程,我们会发现,文章主要是在讲什么?答案:一篇社论,讨论了近年来国内廉政事业发展中的面临的种种现实困境。
二、阅读下面这篇文章,根据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笔者以为,国学适合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学习,国学作为中国文化的精华,是值得我们大力推广和学习的。
1. 文章作者对国学的认识是什么?2. 文章作者如何评价国学?答案:1.国学适合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学习,2.国学是中国文化的精华,是值得我们大力推广和学习的。
三、今天,随着文明的进步和越来越多的人们的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有更高的要求。
文章主要讲解了该现象可能会带来的好处和坏处。
阅读上述文章,请回答下列问题:1. 随着更多人的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有什么高要求?2. 该现象可能会带来的好处和坏处各是什么?答案:1.更高的要求;2.好处:有机会体验到更好的生活条件;坏处:可能增加社会分化和贫富差距。
四、用心时,细细品读这篇文章。
文中指出许多人都认为政治正确是一个压抑言论自由的概念。
但是作者不这样认为。
1. 许多人对政治正确的认识是什么?2. 作者对政治正确的看法是什么?答案:1.认为政治正确是一个压抑言论自由的概念;2.政治正确是为了保护那些经常受到攻击和压迫的只言片语而存在的。
中考语文试卷超难题目及答案
![中考语文试卷超难题目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599b8b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ad.png)
一、阅读理解(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一株永不凋零的树在一个小镇的边缘,有一片废弃的空地。
那里曾经是一片繁华的商业区,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商业活动逐渐衰落,空地逐渐被遗弃。
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生长着一株孤独的树。
这株树不是普通的树,它有着翠绿的叶子,高大的树干,粗壮的枝条。
它的根深扎在泥土中,吸收着大地的养分。
然而,它的周围却是无尽的荒凉,没有其他植物与之相伴,没有水源滋润。
岁月如梭,这株树孤独地生长着。
它见证了小镇的变迁,也见证了周围的荒芜。
然而,它从未放弃过生命的希望。
每当春风拂过,它便尽情地摇曳着枝条,仿佛在向世界宣告:“我还在,我从未放弃。
”有一天,一位年轻的画家路过这片空地。
他被这株树深深吸引,决定停下脚步,仔细观察。
画家发现,尽管这株树生长在荒凉的土地上,但它依然顽强地生存着。
它的叶子绿得发亮,它的枝条粗壮有力。
画家被这株树的坚韧精神所感动,决定以它为题材,创作一幅画作。
画家开始创作,他倾注了所有的热情和才华。
他用画笔描绘出这株树的形态,用色彩表现出它的生命力。
在画作中,这株树仿佛具有了灵魂,它不再是单纯的植物,而是一位坚韧不拔的战士。
画作完成后,画家将这幅画挂在小镇的文化中心。
许多人都被这幅画所吸引,他们纷纷来到文化中心欣赏。
这幅画成为了小镇的象征,它告诉人们,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也要保持希望,永不放弃。
(1)请概括这篇文章的主题。
(3分)(2)文章中提到的“这株树”具有哪些特点?(4分)(3)画家创作这幅画的目的是什么?(4分)(4)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坚韧精神”的理解。
(5分)二、古诗文阅读(30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题临安邸》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请解释下列词语在诗中的含义。
(4分)①楼外楼:________②几时休:________(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3)这首诗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特点?(4分)三、作文(40分)题目:我的成长故事要求:1. 以记叙文的形式,讲述一个关于自己成长的故事。
中考语文试卷超难答案及解析
![中考语文试卷超难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3884de1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6d.png)
一、阅读理解题(一)文言文阅读【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答案】1. 习惯、愉快、通“悦”,高兴、生气。
2. ①学习并且时常复习,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吗?②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吗?3. 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学习的重视,他认为学习要持之以恒,与朋友交往要真诚相待,对待别人的无知要宽容。
【解析】本题考查了文言文的字词解释和句子翻译。
在解答时,要注意理解文意,结合上下文进行解释。
同时,要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
(二)现代文阅读【原文】夜幕降临,我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
月光洒在地面上,如水一般。
突然,一阵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什么。
我不禁停下脚步,凝望着那片树叶,心中涌起一股感慨。
【答案】1. 月光、风、树叶。
2. 作者通过描写夜晚的景象,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认为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往往稍纵即逝。
3. 作者通过夜晚的景象,抒发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瞬间的珍惜。
【解析】本题考查了现代文的阅读理解。
在解答时,要注意理解文章的主旨,分析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同时,要注意对文章细节的把握,如景物描写、人物心理等。
二、作文题【题目】请以“时间”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答案】题目:《时间的力量》时间,是生命的刻度,也是岁月的见证。
它无情地流逝,却赋予了我们无尽的力量。
时间,让我们懂得珍惜。
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总是觉得时间过得太慢,渴望长大。
然而,当我们真正长大,却发现时间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
我们开始明白,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宝贵的,要懂得珍惜。
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
时间,让我们学会成长。
在时间的长河中,我们经历了无数次的挫折和磨难。
每一次失败,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
时间教会我们勇敢面对困难,敢于挑战自我。
在时间的磨砺下,我们逐渐成熟,变得更加坚强。
时间,让我们懂得感恩。
岁月如歌,时光荏苒。
在时间的流逝中,我们遇到了许多人,他们陪伴我们度过了人生的点点滴滴。
陕西中考语文阅读专项复习题库文言文阅读(20篇)
![陕西中考语文阅读专项复习题库文言文阅读(20篇)](https://img.taocdn.com/s3/m/993dff9ff705cc1754270949.png)
课外文言文阅读(20篇)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2分)某孝廉①,家贫落魄,无以为生,贷于亲友,皆莫之应。
有一博徒,独善遇之,时有馈遗.,以资.薪米。
及公车北上②,又为治装,且赡其家。
未几,孝廉捷南宫③,授县令,感念旧恩,使人招之。
谢.不往,曰:“吾侪呼卢喝雉④,使我居君之所,仍日日外出,从博徒游,不于君官声有损乎?非所以爱君也。
”孝廉乃使.人赠之千金,亦不受,曰:“君虽日赠我千金,亦不过供我博场之一掷而已,徒伤君惠,而无救我贫,不如其已也。
”谁谓市井中无英雄哉!(选自《右台仙馆笔记·卷三》)【注释】①孝廉:清明两代对举人的称呼。
②公车北上:到京城应试。
③南宫:指进士考试。
④呼卢喝雉:指赌博。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4分)(1)时有馈遗.()(2)以资.薪米()(3)谢.不往()(4)孝廉乃使.人赠之千金()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A.无以为.生贤能为.之用B.皆莫之.应策之.不以其道C.及.公车北上及.郡下,诣太守D.且.瞻其家且.焉置土石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君虽日赠我千金,亦不过供我博场之一掷而已。
4.作者为何赞叹“博徒”是“英雄”?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2分)樊姬,楚国之夫人也。
楚庄王①罢朝而晏②,问其故。
庄王曰:“今旦与贤相语.,不知日之晏也。
”樊姬曰:“贤相为谁?”王曰:“为虞丘子。
”樊姬掩口而笑。
王问其故。
曰:“妾幸得执巾栉③以侍王,非不欲专贵擅爱也,以为伤王之义,故所进与妾同位者数人矣。
今虞丘子为相十数年,未尝进.一贤。
知而不进,是不忠也;不知,是不智也。
不忠不智,安得为贤?”明日朝,王以樊姬之言告虞丘子,虞丘子稽首曰:“如樊姬之言。
”于是辞位而进孙叔敖。
孙叔敖相.楚,国富兵强,庄王卒.以霸,樊姬与有力焉。
(选自《新序校释·杂事》)【注释】①楚庄王:春秋时楚国国君,号称春秋五霸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10分)
自然界中千奇百怪的舌头
①舌头是我们口腔里非常重要的器官,它能帮我们感知各种味道,而且,舌
头还和我们的语言功能有很大关系,舌头灵活,发音才能清晰。
人的舌头有这么
多功能,那其他动物的舌头又有什么作用呢?
②一到夏天,我们就会看到路边的小狗总是伸着舌头,不停地喘气,其实这
是小狗独特的散热方式。
狗的汗腺位于爪子和口鼻处,但是这些部位太小了,想
把多余的热量全部散发出来根本不够用。
所以,小狗就喜欢把舌头伸出来,张着
嘴巴,喘着粗气,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加快舌头上液体的蒸发,让身体快速降温。
舌头对小狗来说简直就是空调呀。
③自然界还有一种动物把舌头当眼睛来用,那就是蛇。
蛇的眼睛虽然看起来
凶,可实际上视力差得很,说白了就是睁眼儿瞎。
那为什么蛇在攻击猎物的时候
还能那么准确呢?这就是舌头的功劳了,蛇在伸舌头的时候,就会把空气中的气
味分子收集起来,收回舌头的时候,就会把这些气味分子加以分析,然后传给大
脑。
通过这个过程,蛇就能判断出气味的来源和自己周围大致的环境了。
④“森林医生”啄木鸟成天对着树干叮咣一顿敲,它们每秒可以啄击20次,撞击瞬间的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25公里,这要换成人这么敲的话,早都脑震荡
了,可啄木鸟为什么啥事儿没有呢?这也和它们的舌头有关,啄木鸟的舌头就像
一条安全带一样,把啄木鸟的整个头骨给绑住,每次在啄树干的时候,舌头的肌
肉就会收缩,起到减震的效果,再加上啄木鸟头骨比较厚,这两个结构可以有效
地保护啄木鸟的大脑。
啄木鸟舌头的功能还不止这些,在把树干啄出小洞之后,
啄木鸟就可以把长长的舌头伸进洞里,把虫子给钩出来。
⑤再看看长颈鹿,别看长颈鹿长那么大个儿,却只吃素,树叶的营养不如肉,所以得大量的吃,长颈鹿一周就能吃掉几百公斤的植物,吃的这么快主要还是舌
头的功劳。
长颈鹿最喜欢吃金合欢树的小嫩芽,但是金合欢树也会自我保护,它
们会长出一堆尖刺来保护这些小嫩芽,不过这可难不倒长颈鹿。
首先长颈鹿的舌
头有50厘米长,不怕够不着;其次长颈鹿的舌头皮糙肉厚,合欢树的尖刺根本
对它根本造不成伤害。
如果有刺被带进嘴里,那也没关系,长颈鹿的嘴里还能分
泌一种特殊的唾液,把这些尖刺给包上,这样就不至于划伤口腔。
⑥最奇葩的舌头要数穿山甲的舌头,一般穿山甲不会超过1米长,它的舌头却能伸出40多厘米,而且这还只是一部分而已,还有一大截舌头在身体里,这
么长的舌头,嘴里当然是装不下的,所以穿山甲的舌根在屁股上。
长这么长的舌
头有什么用呢?舌头能帮穿山甲提高进食的速度,穿山甲可以每分钟吃100多只蚂蚁。
⑦你看,这就是基因进化的美妙之处,一根小小的舌头,在环境的刺激之下,也能衍生出如此之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选文有删改)1.请简要分析第①段中画线句的作用。
(4分)
2.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请具体分析其作用。
(3分)
3.第⑥段中的加点词“一般”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3分)
1.(4分)①内容上,承接并总结前文内容,人的舌头有很多功能,并提出疑问:
其他动物的舌头有什么作用;②结构上,引出本文说明对象——自然界中千奇百
怪的舌头,以疑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句子作用多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
画线句在第①段的结尾,包含两
个分句,在内容上,前一分句是说“人的舌头有这么多功能”,其前面文字都是对人的舌头的具体功能的介绍,可知这一分句承接并总结了前文;后一分句是说
“那其他动物的舌头又有什么作用呢”,提出了疑问。
在结构上,这一句话,既
引出了本文的说明对象——自然界中千奇百怪的舌头,又以疑问句的形式引发了
读者思考,并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3分)画线句中使用“每秒可以撞击20次,撞击瞬间的速度可达每小时25公里”这样具体的数据,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啄木鸟啄树速度快和撞击树木力度大
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解析】画线句中的数据分别是:每秒可以撞击20次和速度可达每小时25公里,说明的具体内容是啄木鸟啄树,可见这两个数据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啄木鸟啄树速
度之快和撞击的力度之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同时,具体、准确的数
据的使用也增加了文章内容的说服力。
3.(3分)不能。
“一般”是说通常情况下,强调通常情况下穿山甲的长度不会超
过1米,但不排除个别情况,删去该词,句意过于绝对,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
准确性与科学性。
【解析】说明文中的这类题,先回答不能删,之后,明确“一般”的本义是“通
常”,再结合具体的语境明确说明的内容(穿山甲的长度),并结合说明文语言的
准确性进行分析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9分)
中国菜系的形成
万建中
①古人认为,美味佳肴,“物无定味,适口者珍”。
清代钱泳《履园丛话》论治庖时,也认为“烹调得宜,便为美馔”“饮食一道,如方言各处不同,只要对
口味”。
如黄河流域的人们就普遍喜爱腌制食品,口味较重,它以齐鲁饮食文化
为代表。
古籍中记载齐鲁地区人们的经常性菜肴有:醢、菹菜、酱等,这都是用
盐腌制的食物。
所以,生活在鲁国的孔子,平日饮食是“不得其酱,不食”(《论语·乡党篇》)。
而长江流域人们的饮食口味就与黄河流域大相径庭,它以荆楚饮
食文化为代表,楚人饮食大体是遵循“大苦咸酸、辛甘行些”(《楚辞·招魂》)来调和五味的。
②这种不同地区口味的偏差,成为中国饮食格局构建的基础。
中国饮食文化
的一大特点,就是在艺术烹调的基础上,根据各地不同的味觉习惯,在选料方式、操作方法、色泽搭配等方面,逐渐构成了区域性的食谱程式——菜系,以及由此
而衍化的各种风味饮食、食用惯制。
③由于地理条件、气候环境和食品种类的不同,各地人们的饮食口味和饮食
结构都有明显差异。
纵观中国饮食文化的分布格局,大致可以划分为11个相对独立的特色板块: 1.东北圈;2.京津圈;3.黄河下游圈; 4.长江下游圈; 5.东南圈;6.中北圈;7.黄河中游圈;8.长江中游圈;9.西南圈;10.西北圈;11.青藏高原圈。
④各地饮食的差异乃自然形成,自然环境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譬如,傣族地
区气候炎热、潮湿,食品容易发酵。
发酵食品的一大特色是酸。
久而久之,形成
了傣族人酸食的饮食个性。
而酸味食品恰恰满足了炎热地区人们对口味和健康的
需求。
因为酸食具有两大功能:一是刺激食欲,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的吸收;二是有消暑解热的效用。
⑤从历史文献的记载来看,中国饮食调制的地方风味差异,其形成时间可以
追溯到先秦时代。
《礼记·内则》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西周时代天子食用八样美味
菜肴(号称“八珍”)的烹饪方法,这是目前所能见到的中国北方菜的最早食谱。
其用料多为陆产,属黄河流域地方风味;而《吕览·本味》《楚辞·招魂》所列举的菜肴,其用料多为水产禽类,属长江流域地方风味。
两汉以后,西南部的巴
蜀、益州以及东南部的吴越广陵成为天下重镇,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富饶的物产
资源得到更好的开发和利用;及至唐代,中国饮食调制法的风俗传承在南方形成
三大各具特色的区域:西南长江中上游的川味,中南长江中下游的淮扬味以及岭
南珠江流域和闽江流域的粤闽味。
⑥山东是我国著名的文化发源地之一,秦汉时期,冶铁、煮盐、纺织三大手
工业尤其发达,生产力的提高大大促进了山东烹饪的发展和提高。
到了宋代,“川食”“虏食”“南烹”之名见于典籍。
川、鲁、苏、粤四大风味菜实际已基本形成,
元、明、清三代,特别是清代,各地方风味有明显发展,《清稗类钞》“各省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