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农村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新农村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陈禄青周明钧

【摘要】广西新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许多问题,探讨促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广西新农村;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2005年中办国办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提出了一系列促进农村文化发展的方针政策。党中央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证。”“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立稳定的农村文化投入机制,尽快形成完备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可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要求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而且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塑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农村建设的难点所在。根据上述精神,结合广西的实际情况,围绕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广西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存在问题,从而提出更切合实际的促进广西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对于推动广西新农村建设将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广西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广西大力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致富”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知识工程”、“送书下乡工程”等文化建设重点工程建设,广西新农村文化建设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广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设施和网络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得到丰富,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以文化部门为骨干、以乡镇为依托、以村屯为重点、以农民为建设主体,加快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新格局。

1、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初具规模。2000-2007年以来,据不完全统计,广西各级财政投入3亿多元支持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新建扩建了达标的36个县级文化(图书)馆,新建建筑面积400平方米以上的505个乡镇文化站,占总数的49 %,建成400个村级示范图书室。如广西贵港市共有85个乡镇文化站,从2003年开始对36个进行改造重建,建筑面积都在400平方米以上,其中桂平市11个,平南县10个,港北区4个,港南区5个,覃塘区6个,目前这批改造新建的乡镇文化站陆续投入使用并发挥了示范作用;同时全市还建立了15个乡镇电子信息馆。通过检查验收,该市有50个乡镇文化站设施达标或基本达标,占全市乡镇总数的58.82%。

2、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明显改善。到2006年底,广西共建成各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分中心193个,其中自治区级分中心2个,市级分中心10个,县级分中心46个,乡镇基层点114个,社区服务点15个,政府事业单位服务点1个,村级基层点5个。广西图书馆按文化动态、文化概况、艺术长廊、文化旅游、各地风采、民族风情、农村科苑、广西文化品牌的框架进行资源加工,现已建成广西戏剧、广西音乐、桂版图书等视频资源43.88GB,累积数据量1218条。到2007年,广西共建设完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十一五”规划数字资源试点项目,建设完成17个侧重反映农村优秀影视、种养技术、农民务工知识等能够满足农民需求等内容的数据库,数据总量达900GB。这对丰富农村农民群众文化

生活,引导农村农民学科学、用科学,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促进新农村文明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使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农民自办文化发展迅速。至2007年,广西有各种类型的文化专业户30495个、业余演出队3888个、山歌队4384个、民办剧团673个。其中,宜州市农村目前拥有各类文体队伍450余支,总人数达5000余人;该市还拥有山歌队110余支,歌手达500余人;由30人组成的同德乡楞村村民间彩调队,为弘扬彩调艺术,专门在当地文化广场开辟了彩调角,一些传统剧目及编排成节目的村里的新人新事每天晚上都在这里上演;该市洛西镇妙调村近300名业余文体骨干常年以来以村文化广场为依托,组建了山歌队、妈妈文艺队、篮球队等35支文体队伍,将农业现代化、环境整治、计划生育等内容编成节目,每场演出都能吸引上千村民观看。

4、农村文化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近年来,广西区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社会各界和个人参与文化建设的政策,如按照文化建设的受益程度不同,实行文化建设的比例出资政策,文化建设的公开招标政策,社会竞标生产,政府买单政策等。其中,广西区财政每年至少拿出20万元专项资金,采取补助拉动方式为部分乡镇、村图书馆(室)配送图书,把广大农民急需的科学文化知识送到家门口,对农民学科技、用科学致富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到2007年止,广西百色市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建成130个乡镇宣传文化站、128个村级宣传文化室和78个“农家科技书屋”,培育了1258个屯宣传文化中心户。

前几年,由广西自治区文化厅牵头立项,引进9000万元民营资本市场运作,启动了大型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将桂林山水和“刘三姐”的传说有机融合,现已成为阳朔县文化产业的龙头,参与演出的近300名当地农民,在传承民

族文化、亲身体验文化活动和感知艺术审美的同时,每个人一年获得约4000元至10000元的收入。

为引导和激励多元化投入到农村文化建设,由中央和广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对各地农村文化事业发展予以支持。2009年6月,广西财政厅制定了《农村文化建设“以奖代补”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奖补资金的用途、分配方法、监督管理等做出了明确规定。

二、广西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对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经济发展,轻文化建设,重物质利益,轻社会效益。认为只要把经济工作搞上去,其他工作自然而然就上去了,因此对文化建设工作“谈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而且,各级基层政府都没有真正把文化工作的考核指标内容,纳入到对各级党委政府的主要政绩来考核,更没有把文化工作的优劣作为地方主要领导干部晋升考核的重要依据,把农村文化建设当成可有可无的软任务。

2、新农村文化经费投入不足,成为制约广西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瓶颈。据2006年广西乡镇文化站普查统计表明,广西共有1125个乡镇文化站,其中设施面积达标的有505个,占总数44.9%,不达标的“四无”(无人员、无场地、无经费、无活动)文化站有620个,占总数55.1%。由于长期以来缺乏资金投入,广西14398个行政村中,建有文化室的大约吸占总数的10%。贵港市有700多个村没有文化活动场所,占村总数63.91%,绝大部分村没有图书室(文化室),仅有的村级图书室藏书数质量都很低,无法满足农民朋友的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